“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

2024-10-27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精选8篇)

1.“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 篇一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同伴作文修改的教学研究,指出在同伴修改过程中应注重过程的,互动的和协商式的修改方式。同伴修改作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

【关键词】同伴修改作文,协商

一. 英语写作教学作文评阅现状及分析

写作一直教学是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费了不少时间和心血,但往往收效甚微。这种写作教学模式是:“学生写作文,交作文;教师改作文,写评语”。“作文评语”是教师给学生的唯一反馈,教师评改是写作的终结,是对学生写作过程的评判。然而据统计,近80%的学生对教师的作文评语不屑一顾,或仅仅看一下分数,并不对评阅后的作文作任何修改。

原因分析及有效的解决方法 :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评改不予重视,在作文中屡犯同样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自发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不能激发起学生学写正确的语言、积极寻找错误并发现问题症结的乐趣,写作教学实践显得沉闷拖沓,学生还感觉到自己没有取得明显进步。另外,教师对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的修改环节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自我修改和教师修改,但这两种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处,前者是作文的关键环节,提倡运用,但是受作者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修改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有突破;后者是教师对学生作文

的修改,优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能给作者以建设性的意见,但中国的英语教师教学任务较重,班级容量大,往往很难对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进行修改,教师评改的质量很难得以保证。因此,运用同伴修改(peer revision)作文作为以上两者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在同伴修改中,学生通过互相交换作文,阅读以及批改,互相找出作文中的错误,改正或提出修改意见,从而使彼此的文章得以改进,提高写作水平。同时,由于发现了他人的错误,也使学生对自己的错误端正态度,增强自信心,对自己的写作实践也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二.同学互评作文的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它要求学习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各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思维,培养合作精神以及个体的学习风格。同学间相互修改作文正是一种很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互相评改作文“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策略,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创新思维”。

2.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

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因素和心理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情和个人需要,提倡包括认知和情感在内的人本教育。同 学间相互修改作文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不断交流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在这一模式下,同学互评作文使认知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成为可能,整个写作过程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合作氛围里进行着,为人本主义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需求,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积极地、热情饱满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使学生学会学习。

三. 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探索同伴修改作文的方法

2.研究对象

场口中学高三四班,六班的学生。每班36名学生,其中男生11名,女生25名。

3.研究工具

英语作文;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本调查研究的目的;第二部分是学生对同伴修改作文各方面的效果评价。

4.研究过程

2008年9月开学初将两班组织在一起,进行了30分钟的写作测试,之后将试卷密封后由两名教师分别进行批阅,最后由笔者计算平均分,并对各班成绩用SPSS10.0 进行了统计分析,四班的平均成

绩为67.6384,六班为67.3578。虽然四班略高一点,但从表2可看出,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这两个班的学生人数和授课老师都一样,学生的基础也差不多,说明这两个班同质,可进行对比实验。之后,确定六班为实验班,四班为对照班。四班的学生按传统的方法进行写作教学,每周一次,教师批阅一半学生作文;对六班的学生进行同伴修改作文的实验研究。

首先,组织实验班学生学习有关同伴修改作文的理论与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导师”的12种行为,并自觉应用。同时讲情作文修改的大概标准,即:内容充实,中心突出;语言流畅,语句通顺,使用了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手段,使全文结构紧凑;无单词拼写错误;卷面整洁;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然后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组合方式如下:好学生与好学生或中上水平的学生搭配,中上水平的学生与中上水平的学生或中等水平的学生搭配,中等水平的学生与中等水平的学生或者英语水平稍差的学生搭配,并要求好学生组完成任务后主动向中等水平或后进的学生组提供帮助,以形成好学生带动中等水平学生或后进生的局面。

接着,阅读作文并构思修改意见。阅读对方作文之前,批阅者要问清同伴能否在其作文上直接修改和添加批注,用什么笔进行批注,如果对方不同意批注或者自己也没把握,就另用一张纸做大概记录。阅读对方作文时,要从内容,结构,语法和句法等方面发现问题;要灵活把握修改标准,掌握修改尺度;要按同伴的实际水平有所侧重地

进行修改,对后进生的作文不能太苛刻。

接下来,用英语(必要时可用汉语)进行面对面的协商,说明修改理由,征求对方意见,并要求对方解释自己这样写的原因,然后协商利弊,进行修改。在协商过程中,批阅者要巧妙引导写作者自己想出修改的方法,不能越俎代庖,替对方包办作文,也不能强加自己的意思与别人,而要尊重对方,让他自己决定最后的修改结果。

教师给学生半节课的时间,让他们阅读同伴作文,并进行修改。教师在同伴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发挥组织,指导和检查的作用。在学生互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回答学生的问题,给予学生语言上的帮助,同时观察并评价互改的结果,掌握学生的配合情况等。未完成修改的小组,在课外找时间完成。最后,改好的作文及修改过程的材料全部上交,教师检查学生的修改的情况。

四. 结果和分析

1. 问卷调查

在实验结束时,为了了解学生对同伴修改作文的看法,我们对实验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表1实验班问卷调查统计

互改作文 完全同意 同意 没意见 不同意

对听力有帮助 83.4% 16.5% 0 0

对说英语有帮助 86.1% 13.8% 0 0

对读有帮助 83.3% 16.6% 0 0

认识到写作方面的问题 97.2% 2.7% 0 0

了解英语学习的方法 94.4% 5.5% 0 0

增加了英语学习的信心 97.2% 2.7% 0 0

知道了修改的原因 100.0% 0 0 0

认识到写作能力的变化 88.8% 11.1% 0 0

有安全感和受尊重感 100.0% 0 0 0

喜欢写作并坚持下去 83.3% 16.6% 0 0

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同伴修改作文的实验,实验班学生都认为互改作文能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水平,也能丰富他们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这说明同伴修改作文真正激发了每一位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体验了同伴修改作文的好处,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2. 为了进一步验证同伴修改作文的效果,2008年12月底又将两班组织在一起,进行了30分钟的写作测试。具体操作同上。与前次成绩同时分析如下:

表2 实验前后作文成绩检验

对照班 实验班

人数 36 36

测试1平均分 67.6 67.3

标准值 13.9 14.0

P值 0.08

测试2平均分 77.9 85.8

标准值 13.4 11.7

P值 0.003

从表2看出,实验前两个班的成绩无显著差别。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为77.9,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85.8,双测实验的值为0.003,两个班的成绩有显著差异。从平均成绩可以看出,实验班的成绩高于对照班的成绩,说明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表3实验初期和实验结束时学生作文不同方面的对比

测试项目 对照班 实验班

测试1 测试2 差异 测试1 测试2 差异

平均单词数 104 118 14 102 145 43

简单句 5 6 1 6 6 0

复杂句 3 4 1 3 6 3

并列句 3 3 0 2 3 1

平均分 67.6 77.9 10.3 67.3 85.8 18.5

从表3可以看出,在测试1中,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作文的各方面几乎没有区别。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实验班学生作文的单词数增加较多,复杂句和并列句的使用也明显多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学生用词丰富,词汇变化较多,论述较深刻且清楚,能充分表达思想,多为复杂句,并且有很多非谓语形式。而对照班学生的用词贫乏,论述简单且不明确,简单句居多,较凌乱。从教师反馈,其他课的测试还得到了与问卷一致的发现,如实验班的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也比对照班学生明显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有所增强。

五、同学互评作文的优势及意义

1.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杜绝抄袭现象。

在传统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下,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写作,为了勉强完成任务,经常借鉴同学写的作文,甚至照抄他人作文。如果利用同学间相互批改作文,学生写作文的态度就会发生很大变化,他们知道同学将要成为自己作文的读者,文章不仅仅是写给教师一个人看,所以比以往更加认真细致,竞争意识更强。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为了不在同学间失面子,学生会尽力写好作文,从而杜绝抄袭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写作自信心。

学生从消极的教师评语阅读者转变为积极的同学作文修改者,充分发挥了自主性和积极性。同学间相互修改作文实际上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相互交流的机会,习作拥有较多的读者,自然也就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动机。同学间互相品评及切磋,相互提出正面或负面的具体评价,能使他们开阔思路,获得更多的灵感和信息,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增强自信心,又能及时修正文章的观点和结构,有更多的机会审视并避免被自己忽略的错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英语水平。

3.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

小组内各成员年龄相仿,更容易互相沟通与了解,通过互相批改作文,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伴互评作文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的平台,使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使他们对写作的态度更加认真,其作用是教师评议修改所不能代替的。另外,同伴互评作文还可以鼓励同学间相互接触,加强同学间的团结,有利于和睦的学习环境的生成,对以后的学习有间接的促进作用。

4.减轻教师批改作文的压力,提高批改质量。

中国的英语教师尤其是高中的英语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在传统的批改作文模式下,由于时间和人力所限,教师往往很难对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进行修改,教师批改作文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学生完成作文后先进行同学间相互修改,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找出错误或者在同学间商议中共同解决问题要比教师在直接评阅中提出问题效果好得多,原因是: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多采用成果教学法,这样学生对教师在评阅中提到的或标出的问题并没有进行修改或重写;另一方面,经过学生相互评议,对学生修改过的作文教师可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容结构等较深层次的问题上。

六、同学互评作文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学生进行批改评议培训。

因为学生以前没有评议他人作文的经历,实施初期,许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如何对别人的初稿提出修改性意见。因此在开展学生互评作文活动之前,教师要安排专门时间对学生进行适当培训。例如:统一修改和评价文章的标准(可以对照高考词汇表),指明修改所要包括的方面(比如内容、组织、语法词汇和技术细节等),统一修改符号(单词拼写错误标记、措辞不当标记、问题句子标记等等),便于相互间识别与修正。

2.同学互评与教师评阅相结合。

为了调查学生互评作文的实际效果,笔者将实验班的作文进行整理,结果发现:有85%的同伴修改被作者所采纳;在同伴修改的基础上,学生作者还做了自我进一步修改,但无论是同学批改还是学生作者自己修改,语法批改均占总修改量的一半以上(内容与组织的修改只占大约10%,)可见同学与作者本人都极其注意修改语法,但内容与组织的修改所占比例较少,这可能主要因为他们需要首先理清文章的语义方面的表面的问题,还顾不上去理会深层的篇章结构方面的问题。另外,原稿中还有部分错误未被同伴发现(约9%)。由此可见,同学间相互批改作文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辅助措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过多注重语法修改而忽视内容与文章结构的修改等),如果在同学间相互修改后,再由教师进行统一批改,效果会更好些,同时又可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3.加强师生交流,突出评阅重点。

提到教师修改作文,学生都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确保了他们作文修改的质量,但现实中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细致批改并不作认真研究,只是在意最终的评语或分数。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对于教师评阅,一种普遍的评阅方法是在文章的末尾对文章内容和语言进行概括性评判,有90%的教师作文评语用词在1-15个;对学生调查显示,由于师生间没有真正的交流,有近65%的学生看不懂教师的批语,对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清楚,或者不知道如何根据评语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改进。这说明教师的评阅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了同学间相互修改评议作文(学生本人及同伴都注重语法和词汇修改),教师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篇章结构的修改与评议上。

4.保证协商对话

有时写作者对修改意见不能接受,此时同伴就要借助“说明意义”的方法,通过询问引导写作者的错误之处。同伴的有效指导应表现在“对学习者需要帮助的程度有一定的敏感性,必要时通过对话提供帮助”。随着对话的进行,同伴间会建立起协调的对称关系,产生自我修改的迹象以及形成互相提高的局面。好学生也有薄弱之处,后进生也有可能比别人更清楚某一方面的知识;如果两人有了不同意见,可以通过对话协商找到最好的方法。

5. 避免标出所有错误,多使用鼓励性批语。

为使教师批语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在评阅学生作文时,可以考虑以读者的身份进行阅读,突出重点,避免标出所有错误。教师必须转变作文批改的观念,正确地看待学生作文中的错误,因为犯错误是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教师应从肯定、欣赏的角度来评改作文,帮助学生建立起写作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研究显示,教师带有具体修改建议的鼓励性批语对学生作文内容的改进会有很大帮助。教师在指出学生错误的同时,对学生尝试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应予以表扬和鼓励,以消除批语在改正语言错误方面产生的副作用。

七. 结束语

同伴修改作文的问卷调查和作文测试数据均表明,同伴修改作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及听说能力。同伴修改不同于教师修改,有时教师可能不完全理解写作者的意思,造成修改失误。同伴修改时两个人面对面,有机会充分说明;当写作者不同意批阅者的修改意见时,两人可以根据情况协商修改的方法。这种关爱性的,人性化的作文修改方式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徐英.英语写作中学生互改的教学方法初探.外交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2. 张双祥.英语写作教学中同伴作文修改效果的实证研究.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月. 3. 张清.英语写作教学评改分析.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3月. 4. 黄爱莲.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年7月. 5. 赵戈屏,魏景春,陈孝静.浅谈英语作文批改的实效性.南平师专学报,2007年1月. 6. 丁往道等.英语写作手册(修订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7. 麻保金等.大学英语写作教程(修订本)[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利用同学互评促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作文评阅效果 刘丽丽

2.“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 篇二

一、实验与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1. 实验目标。

实验与研究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探索“数学实验”的具体形式与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猜想、发现、归纳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 提高教学质量。

2. 实验时间

2008年7月开始准备, 教学生使用“几何画板”, 2008年9月进入实验课阶段, 2010年1月总结阶段。

3. 实验对象。

彩虹中学初二 (1) 、理科高二 (1) (人数均为50人) 。由于没有设立对比班, 效果测评采取自我对比为主的形式, 采用了个案调查、问卷调查、形成性测验等方法。

4. 实验设计。

对于教学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在计算机上运用“几何画板”进行实验, 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猜想, 再进入证明和应用。教师要发挥“辅助引导”作用, 尤其是对较差学生的引导, 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实际效果;突出学生的动手动脑, 通过讨论、交流等合作形式,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完成实验, 形成“创设情景—实验操作—讨论交流—提出猜想—证明应用”的模式。

二、实验课举例

课例1:证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如图1。

1.测量:AB____BC____AC____

DE____EF____DF____

2. 计算

3. 观察各对应线段的比值,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 分别拖动L2、L3, 观察测量数据的变化情况,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5.用命题的形式表述你的结论。

课例2:探求点的轨迹

1.创设问题情境。C是半径为R的定圆A内的一定点, D是圆上一动点, CD的中点E作CD的垂线与AD的交点为F, 求F的轨迹。

2.实验过程

(1) 打开一个新绘图框, 用画圆工具作圆A, 在其内取定点C;

(2) 用画线段工具作线段CD, D是圆上任意一点;

(3) 选定CD并作出其中点E, 再同时选定CD线段和E点, 单击功能栏 (构造) 中的垂线, 作出中垂线K;

(4) 选定A、D点, 并作直线L;

(5) 选定直线K、L, 作它们的交点F;根据上述情况, 大家猜想一下, 当D点运动时, F点的轨迹会是什么曲线?

(6) 选定点F, 并将其作为追踪点, 拖动D点在圆上运动, 观察F点的轨迹 (是一椭圆) ;

(7) 同时选定D、F, 单击功能栏 (构造) 中的 (轨迹) 项, 作出F点的轨迹, 是一椭圆。如图2所示。

3.证明你的猜想。

三、实验效果

1. 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在实验前后的两次问卷中问题是“你最喜欢的学科是____”, 实验前的调查结果是50人中分别有21、18人提到数学, 喜欢率是42%、36%, 实验后的结果是有27、22人提到数学, 喜欢率是54%、44%。

2. 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所增强。

3. 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在期末考试中两实验班的数学平均成绩分别为92分、98分, 其中, 综合题的得分率明显提高, 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增强。

四、实验后体会及反思

1.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是可行的, 可以推广。随着教师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高和各种先进数学软件的出现, 数学实验不再是高深莫测。以《几何画板》为例, 它对计算机技术要求不高, 设计实验的时间比较短, 它的简单、易学、方便的特点深受师生的喜爱, 尤其是它的问世给数学教师和课件制作着带来更大的选择余地, 这一切使得运用《几何画板》实施数学实验教学切实可行。与此同时, 教师的角色定位需进一步转变, 教师不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数学问题情境的设计者。

2.开展数学实验教学,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探究和创新能力。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学生对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始终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大多数学生勇于参与讨论、交流, 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 常常会发现一些教师也没发现的隐藏规律。 (3) 学生能够勇于尝试错误, 并自觉纠正。 (4) 有利于养成反思的习惯, 并将其用文字记录下来, 用以指导以后的数学学习活动。

3.由于受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探究能力等因素的制约, 数学实验教学往往很费时, 再加上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进行数学实验。因此, 我认为, 数学实验课不宜过多, 应先选择一些经典课例进行实验, 在时间安排上, 以课余时间为最佳。

4.数学实验更适合数学概念课、引入新定理课和基于图形变换的研究课, 习题课也可以用, 但对计算机技能要求较高, 学生动手困难较大。

五、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中值得注意的主要问题

1. 在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直接影响到实施的效果。

分组教学是实验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小组成员的选择与组合结果关系到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及学习数学的质量。因此, 在小组成员选择上教师要坚持以优带差, 外向带动内向的原则, 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性格情况后, 决定最终分组方案。

2. 实验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虽然也需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途径来完成, 但却对这些活动提出了不同要求。

提问是广泛应用于数学实验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目的在于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索, 积极地进行发散思维。恰到好处的提问, 可以揭露学生的认知冲突, 引起求知欲, 激发积极思维, 使学生处于最佳的情绪状态, 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然而, 在数学实验教学实践中, 部分教师的提问徒具形式, 或出现“问而不答”的尴尬局面。其主要原因是问不得法。在实验过程中, 提问要满足以下要求:问在有疑之处、问题难易适度、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3. 注意落实课堂活动的组织管理, 避免造成失控的局面。

上实验课学生一般都很兴奋, 往往只顾看热闹, 忘了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提醒注意力脱离实验活动的学生, 使其注意力返回到实验中来, 对于实验能力差的学生要予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4. 注重教学评价, 把实验教学变成一个不断增值的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 在数学实验活动中, 对学生不断进行激励性评价, 可以使创造性能力得以不断增值。理想的学生评价应是鼓励性评价和肯定性评价相结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有些发现是不正确的, 有些正确的发现又讲不出道理来, 这是在教学中常见的现象, 主要是学生在考虑过程中, 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直觉思维, 这种思维的非逻辑性有可能进行不适当的甚至是错误的思考, 有可能跳跃地得出结论。教师面对这种“越位”现象应该如何处理呢?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轻易“亮黄牌”, 必须鼓励直觉思维, 引导学生通过逻辑的思考纠正发现中出现的错误, 对其中的合理因子和一些宝贵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要给予肯定和及时展示, 这样可能会对他们一生创造性的工作造成深远的影响, 会激励他们不断地再创造、再发现。

5. 尽量减少教学时间的遗失, 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我们可以从以下环节避免时间的流失:精心设计问题呈现方式, 争取以最精确、最明了、最简练的语言和方式使学生对问题情境有最清晰的理解, 减少套话、废话;精确设计, 对学生面对的变量进行控制, 既不能过少, 否则达不到实验目的, 又不能过多, 否则会使学生不知所措, 延迟实验进程;尽量减少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 保证实验活动的顺利实施。

6. 数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普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作为一种新的数学研究方式, 数学实验的实践需要一个探索过程, 不能期望短时期内取得满意的效果。

因此, 实践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而应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目标链”, 逐步进行改革。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简单的数学小实验, 使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和积累经验的过程。教师在实践之初, 可选择报刊杂志上的一些经典案例进行模仿教学, 之后在积累一定经验基础之上,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经典案例进行“再创造”, 最终实现能够自主设计。

参考文献

[1]骆魁敏.高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数学通讯, 2003, (一) .

[2]徐建星.中学数学实验的三个层面.数学教学研究, 2003, (八) .

[3]左双奇.数学实验.数学通报, 2003, (九) .

[4]戴志生.数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与实践.数学通讯, 2003, (一) .

[5]靳玉乐.探究教学论.西南师大出版社, 2001, 7.

3.小学作文动态教学实验研究 篇三

【关键词】小学作文 动态教学 实验 探究式学习 尝试性训练

作文动态教学,是根据写作“双重”转化过程原理和阅读“双向”心理过程原理,运用学习迁移理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学理解作者所表现的内容,将文章内容重新回归生活、再现生活。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文章表现的生活与文章本身做分析、推测,并进行合理的想象,以展示作者写作的动态过程,从中探索写作规律,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运用阅读教学中得到的知识和观察方法,表现自己周围的生活。这种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表达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读写结合,使学生写作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动态、系统的指导。

一、按实验要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如何灵活运用语文教材,达到教学大纲上规定的读写教学目标,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能力,这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在实验中按实验要求将每单元的课文分为两类,教学时各有侧重,最终共同为完成单元教学目标服务。第一类为欣赏类课文,一般是具有很高欣赏价值、理解难度较大的课文,如《北京的春季》《山雨》等,主要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理解欣赏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第二类为借鉴类课文,此类课文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体现了本单元作文训练要求,理解难度相对较小,内容易理解,技巧易仿写,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等课文,以展现作者写作过程,探索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技巧。其余课文或用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或用以辅助性配合进行单元作文训练。

二、按写作需要整体安排教学

我根据作文教学的需要整体安排单元教学,即围绕作文教学组织阅读教学内容,将作文教学贯穿于阅读教学全过程一一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并重,读写结合。单元教学分以下八步进行:

(一)定向:根据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明确写作内容及要求。

(二)启动:赏析佳作,激发写作兴趣,陶冶情操,进行语言积累。

(三)构思:学生独立选材,拟定写作提纲,口头交流写作思路。

(四)学习:剖析典型性的借鉴文章,展示作者写作过程,学习作者观察、认识生活的方法,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

(五)起草:修改提纲,起草作文。

(六)借鉴:阅读一般借鉴文章,从不同角度加以学习借鉴,同时对照学生习作(草稿),进行针对性的讲评。

(七)完善:运用从不同类型的阅读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完善习作草稿。

(八)总结:总结单元练习(读写两方面)情况,评讲欣赏学生佳作。

整个过程注重课文与课文间的内在联系,读写结合,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想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思想。

三、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知识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文章是生活的反映。作文动态教学将语言、思维、生活三者联系起来,设法填补三者间的空白,完整地展现三者间联系的全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所传播的信息量之大、传播形式之复杂,非传统的教学手段所能完成。把现代技术引入作文教学中,不但便于展现作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全过程,丰富作文教学的内容,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认识能力、思维与表达能力,实现抽象思维和形象感的结合。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未来的……》一文时,先让学生进行无拘无束的想象,构建未来世界的种种人、事、景物,让他们把平时看过的、玩过的说出来,让大家在听、议、评中再现生活,熟悉新的生活,如有共同的内容或大家都是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就用投影放出来,大家边看边议,及时反馈习作情况。

四、分组进行探究式学习

学生学习写作,除了教师讲解、自己的训练外,还要熟读借鉴他人之作。学生在读写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琢磨领悟原作的写作规律。这样才能实现读写迁移,形成写作能力。我从学法着眼设计教法,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教学各环节中既独立思考,又共同参与讨论,互相启发交流讲评,探究与领悟写作规律。

五、重视尝试性训练

学习是一种体验、一种主动参与的过程。实践证明,形成体验要通过一系列的感受来实现,其中尝试就是体验的必要环节,因为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能力只有在尝试中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我在学生每次正式习作前,总要安排“自拟提纲、口头作文”的尝试性训练,并为学生学习借鉴他人之作提供自己的参照材料,让学生对比自省,领悟规律,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下一步的正式写作打下了基础。

4.“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 篇四

关于有机实验教学中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研究

本文探讨了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法,这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作 者:王红霞 赵鑫 李理 刘晟波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实验中心,江苏苏州,215009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年,卷(期): “”(12) 分类号:G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   设计性实验   创新能力  

5.高校智慧实验教学中心的研究 篇五

高校智慧实验教学中心的研究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梦萍 锁安康 余小敏 包楚翘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建设高校智慧实验教学中心的概念也日见雏形。文章阐述了高校智慧实验教学中心的概念、特征和功能。结合更加便捷、灵活、环保的理念,提出了智慧实验教学中心的四个模型,并且从技术发展角度分析智慧实验中心建设的可能性。

【关键词】智慧教学;实验中心;体系研究

一、引言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即通过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提高相互交流、信息处理能力的速度,促进社会发展。随后“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等多种理念相继提出,这激发了我们对基于高新技术发展及网络普及的社会环境下高校实验教学中心发展的遐想――高校智慧实验教学中心。智慧实验教学中心的理念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灵活舒适的学习环境,高效智能的管理模式以及人性绿色的服务理念。

二、高校智慧实验教学中心概念

1.智慧实验教学中心的提出

智慧实验教学中心是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心概念的发展。它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结合心理学与人体工程学,对中心与教学、科研、管理甚至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互联与集成,基于深度的技术发展与分析,为学校工作提供更公平的资料共享、更灵活的教学方式、更智能的管理模式以及更人性的服务理念。

2.智慧实验教学中心的特征

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系统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平台。

拥有丰富的访问渠道和手段。全校的广大师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通讯设备访问资源平台。

来自全球的信息源。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舒适、低碳、灵活的学习环境。基于人体工程学、建筑学结合低碳环保理念的设置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

三、智慧实验教学中心的具体模型

由于具有以上特征,所以它的构建将满足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和服务要求的开放性、协同化运行支撑环境,为广大师生提供完善的个性化服务支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完善的智慧化运行环境,具体包括:

1.虚拟资源平台

这是一个资源广泛传播高校利用的虚拟资源共享平台,即所谓的虚拟馆藏。在美国,学生在校内图书馆登陆,可以直接访问公共图书馆的数据库,查阅到需要的各种文献资料。在我国,北京市海淀农业图书馆设在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内,开创了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新模式。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实现了馆际互借的服务功能,发挥了图书馆为学生服务的职能,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此系统不但有公共的联合目录,也有共同购买的咨询资料库、期刊检索资料库、全文期刊资料库供各馆使用。中心的运行机构有专人管理,互借资料有专车送或用传真方式传递。如果读者愿意,也可以亲自前往其他图书馆,用个人的借书证借阅。

虚拟资源平台面是向全体高校大学生,提供各类的信息服务,如信息检索、权限管理、计费管理、智慧化交流服务、个性化服务等等的一个联合网络服务平台。实现各馆书目均可任意检索,全文数字资料统一发布,便于学生进行选择阅读,同时还推出咨询服务、讨论社区以及个性发展服务:组建专业高水平的咨询服务的队伍及时解答学生的各类检索问题,设置虚拟社区讨论模块便于使志同道合的学生就感兴趣的话题各抒己见,提供一个与出版商直接对接的专栏推荐一些在此平台上发表且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文章,为有想法有兴趣有能力的未来作家提供机会。

2.智能教学系统

智能教学系统是基于Internet环境下将教学资源管理和教学行为统一的虚拟教学平台。从功能上,系统主要分为5个模块。

知识维护主要提供一个指导性的、自适应的、开放的、可操作的知识库框架和服务设施,其他教学资源均由它来组织管理。这样有利于将核心的教学领域知识分解为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形成网络结构。既便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方便教师将教学领域的知识有序地输入知识库。

教学测评主要用于出题、评卷、试卷分析以及提供教学建议的“虚拟考场”。其中包括:题库根据老师设定的考核目标、考核题型、及题目的难度系数自动生成试卷,系统根据考生的答卷内容自动生成成绩,并且通过智能化运算程序分析出考生个人的试卷答题情况,为教学效果评估提供一个真实可靠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阅卷的负担,也减少了作弊行为的发生。

教师备课主要用于辅助教师进行计划教学和编制教案。主要功能有:结合教学相关领域知识库和学生群体特性,结合已有的教学资源自动生成教学策略,便于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案。另外,系统自动连通素材库,必要情况下能够更快速更准确的找到目标素材,并且与多媒体教学软件接口,使得能在多种多媒体软件下运行。

自主学习辅助学生进行自学活动。首先,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倾向和性格测试结果智能化制定个性化课程学习,同时系统内包含来自全球的课程资源可供学生自行选择。然后,学生可以利用笔记本电脑及其他智能产品如手机、ipad等进行远程旁听来自全球的课程同步教学。根据所学课程以及授课老师要求结合教学测评模块进行课程考核,若通过则可以获得相应的成绩,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

交流互助用于课程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学术上的讨论。一方面,可以是邮件的形式进行交流;另一方面,也可组成讨论角,用远程通讯设备组建讨论群。不论语音或是文字形式的讨论,系统都会自动生成文字或是图表形式同步记录,便于用户对讨论过程的内容进行提炼。

3.智能化管理

智能化管理改变了以往由人工操作带来的繁琐、高失误率、低效率等现象,实现了实验教学的全方位系统的管理体系。实验中心管理由系统维护、教室管理、学生管理、培养方案、实验课程管理、实验项目管理等模块构成。

系统维护有利于实验中心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在每天晚上机房关闭之前的某一特定时间自动清理计算机内非基本设置外的数据然后恢复到系统初始化状态下工作。

教室管理实现了对全校教室信息统一管理,能够随时掌握各教室的使用情况。另外我们可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网上360度教室实景观看。便于学生们寻找自习室提供了便捷,同时也不打扰老师上课。

学生管理结合安卓操作系统的实验中心管理制度可以对学生进行授权,学生通过设定用户注册信息登陆校园内可利用的任何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身份认证在实验中心进行资料查询、课程的讨论以及教室、座位的预订和退订、还可以利用身份认证进行考勤识别。

实验课程管理、实验项目管理主要为排课、科研过程中减轻了大量的手工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绿色”服务

绿色人文环境和绿色实验中心是高校实验中心的发展趋势,一种新型的教育环境所营造的绿色文化。绿色实验中心营造出一种有益于师生身心健康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有助于提高师生学习和研究效率的幽雅环境。“以人为本”的思想应该贯彻到实验中心的硬件设施及软件设备建设中。

实验中心在室内空间结构上应该遵循人体工程学的原则。一方面应重视“室内空间设计将对使用者心理产生影响”这一因素;另一方面使空间得以高效率利用,从而满足学习与学术的研究等多方面问题。为此在设备摆放的空间位置,桌椅的形态、尺度材质等问题上应该根据使用者的高矮胖瘦,生活习惯,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等问题来调试。结合人体工程学知识设计可调节的桌椅以满足每一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不使用时可将桌椅折叠收入墙内,节省空间;在选择桌椅材料时,应兼顾实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原则,可选择如纤维板、胶合板等人造板材,或其它可回收材料制成的桌椅,使使用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最大满足;室内采用智能化测试控制,根据当日的阳光、湿度、温度将室内调节到最适宜学习的环境。节能监控也是“绿色”服务的一项重点项目,计算机等资源在一定时间内未被登陆或使用则关闭机器;积极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使用节能设备对实验中心建设进行升级,以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

建立实验中心室内定位信息服务平台。鉴于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在校师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因此可以通过利用智能手机的Wi-Fi室内定位的功能,从而提供实验中心内定位服务和查询服务。用户可以发起位置信息服务,通过定位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周边自习教室、会议室、实验室、机房等基础设施的固定位置,及其使用情况。同时可以结合现今成熟的XSL的预订系统,直接用手机客户端预订教室甚至是座位。同时信息服务平台后台也将主动发起位置信息服务,实时更新基础设施使用情况,同时也可在固定资产上贴上有源电子标签,后台就可以主动获取到这些固定资产是否被移动等信息,便于实验中心的管理。

实验教学中心智能手机客户端的开发。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与移动设备的普及程度普遍提升。智能手机与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与发展为其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验中心智能手机客户端的开发正是发挥了移动设备即时移动等先进特性,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元、便捷、实用的服务。客户端应涵盖传统实验中心网页中的内容,同时包含实验中心室内定位信息服务平台等内容,为师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同时,客户端应设计选课导航系统,首先,该系统可以使学生更方便的进行选课;其次,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所选课程,使学生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的选择,提高选课效率;最后,可以帮助学生定制自己专业所需,兴趣所在的个性化课表。

四、结语

在我国资源常常分布不均,降低学生接受教育公平性,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日趋严重。为了使教育更为公平,资源更高效的利用,结合现今科技发展的状况和趋势,提出智慧实验中心的概念。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平台、网络通信技术等营造一个拥有更大资源利用率,更舒适的学习环境,更无障碍的学习方式的“绿色”智慧实验中心。

【参考文献】

[1]Baker , Shirley 1 The future of re source of re source sharing1Journal of Library Administration1 1995(21) : 1 - 2

[2]Crawford Walt & Gorman Michael Future libraries : dreams ,madness & reality1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 1995

[3]闭应洲,陈宁江,吕皖丽,冯志新。 基于校园网的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和设计[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4:61-64

[4]王妍,孙德兵。高校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06:105-108

[5]刘海宁,施浩。基于Android平台智能手机实现实验室管理系统[J].硅谷,,06:23-24

[6]谢和鹏。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黎明职业大学学报。-12

[7]王佶,单康康,张华,朱生,常晓洁,江肖强。基于Wi-Fi室内定位的校园信息服务平台研究。计算机时代。-4

6.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篇六

一、方案确立背景

(一)确立本教研课题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需要。

我校地处临沂市市区西部,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当地私营企业众多,个体经济发达;社区群众中三分之二以上是由农民转变而成的私营企业主,知识水平、个人素质偏低,尊师重教意识淡薄;受市场经济影响,各村级联小师资力量流失严重„„鉴于以上种种原因,致使学生到了初中阶段时,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个体素质差异明显,参差不齐。数学学科表现的尤为严重,导致了数学这门课程成为我校的相对薄弱学科,影响了我校“市级教学示范校”的盛誉。为了弥补学科差异,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们确立了“分层教学、分类推进”这一教研课题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改变我校数学教学的实际,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努力。

(二)确立本教研课题是改变学生自身差异存在的需要:

就数学学科而言,自身差异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掌握程度上的差异;学习方法、习惯、能力上的差异;学习目的、态度上的差异;情绪、情感和意志品质上的差异;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校学习环境适应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学生逐渐趋向于“学习优等生”、“一般学生”、“学习困难生”三个层次群。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上述差异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到初中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已十分明显。

(三)确立本教研课题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 :

数学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数学教师要掌握和研究学生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这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性地完成人才塑造任务也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教师只有掌握学生个性发展的一般规律性,并充分考虑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殊性,才能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教书育人,才能把富有个性的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型人才,最终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确立本教研课题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

1、提高全民族素质,学校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总体的全面发展建立于个体的全面发展之上,而个体的全面发展乃是赋有个体特征的发展。要求个体的全面发展决不能抑制个性的合理发展,相反应该鼓励与促进个体个性的正常发展。只有个体个性的充分的合理的发展才能指向整体全面发展的境界。

2、素质教育有三条内涵: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措施(途径),使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学习基础上,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总目的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对课题的实践、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通过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个体素质等个体差异的分析、归类,分出层次,因材施教,分类推进提高,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解决问题及意义

1、改变学校学科结构的不均衡发展,完善学生个体知识能力结构。

2、发展学生特长,让学生能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增加升高中人数,提高升学率。

3、为社区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优良,道德品质高尚且具有发展潜力的后备人才。

4、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让存在个性差异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发展其特长,让家长满意。

(三)探求规律

1、学生认知差异与指导(分层教学)

2、学生人格差异与教育策略

3、气质类型与分类推进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的今天,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新课题。由于遗传因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智力低下的后进生和贪玩好耍、学习成绩低下、思想品德不良等后进生。怎样使后进生振作精神、奋发向上,改掉自己身上的坏毛病,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呢?

一、情感教育──给后进生以关爱;

二、教师应从潜移默化中感染后进生;

三、尊重、表扬和激励后进生;

四、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帮带活动。

2、边界生的提高方法:

边界生是教学中应该重点转化的对象,作为教书育人的园丁,应该平等的,公平的,热情地去浇灌他们,培育他们,帮助边界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更重要的还是帮助他们实现“兴趣--参与--成功--激励--兴趣”这一种良性循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克服消极的因素如懒惰,怕苦思想,把单纯的兴趣转变为学习需要,变为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成绩的提高的提高将是指日可待。

3、优等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目前,在为数不少的学校中,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普通学生,都把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视为优等生。可是,在人们普遍看好的优等生身上仍然存在着这样的、那样的,并且被大家公认的缺点、不足。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三个“面向”的战略目标都相距甚远。所以,对这些优等生,应该重视他们的全面发展。

4、特长生的培养

召开特长生培养座谈会;制订特长生年级培养计划,规范特长生的培养;制订特长生管理办法,加强对特长生的管理。

5、因材施教的策略

根据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是教育上的一个普遍规律,它历来为教育学家们所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处于中等水平,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接受训练,从而达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的要求,而且有一部分较突出的孩子,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这些孩子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让他们都做到“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然而,确实有一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跟不上教学大纲的进度,不能完全有效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为此,在教学中我除了照顾大多数学生以外,还非常重视观察和研究学困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心理原因,并加以校正。

6、学科差异与学生个性差异的联系

7、学生三个层次群成因初探:环境的影响,生理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8、避免或减缓三个层次群的产生

9、分层教学、分类推进与学科整合 分层教学指两方面的因素:一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的分层设计、组织课堂教学,二是指按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生心理素质、等分组教学,其最终的目标使分类推进,促使个体进步,得到整体发展。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从学生的对象分层可分为:学习差异分层、能力分层、心理分层等。

四、课题的组织与实施

(一)课题组的构成 课题主研人:王维审(初三数学教师)

课题组成员:刘源钦(初一数学教师)

付友云(初一数学教师)

芳(初一数学教师)

王茂东(初一数学教师)

孟庆展(初二数学教师)

王永志(初二数学教师)

魏纪国(初三数学教师)

张宝欣(初三数学教师)

(二)课题组成员职责

1、分工负责做好教学研究工作,以实际行动团结本组成员,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2、分工负责针对新的课改要求及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定期为组内成员做心得报告,全力转变教育观念。

3、各成员选择适合本人的研究内容,探讨适当的研究方法,加强有关理论的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4、各成员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教科研制度。

5、各成员要及时整理好有关资料、摄影录象记录等,以使组内相互交流、总结。

6、各成员必须将学生科学分类,并填好有关表册。定期分类做学生工作。

7、每人带一个兴趣小组,并根据规定的时间,做好辅导。

8、及时撰写实验报告或论文。

(三)实施步骤

以学期作为一个教研单元:

1、学期初,动员培训教师,指导酝酿。动员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本课题的理论探索中,树立积极的科学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帮助各成员教师确立研究范围,制定保障措施。

2、在实施过程中,各成员教师要将“分层教学,分类推进”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各年级组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制定出本年级组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推进”的具体方案。各成员教师根据本组方案,详细调查、了解学生,吃透学情,学期初将学生分为“学习优秀生”、“学习一般学生”、“学习困难学生”三种类型,在班内构建学习小组,并制定培优辅差措施及建立小组竞争机制。每个学习小组4—6人(前后两桌或三桌),每组三类学生合理搭配,学习小组是平时学生自学、研讨、交流的基本单位。“优等生”主动帮助“中差生”,“中差生”可主动向“优等生”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各学习小组民主产生组长,协调班主任规范排位,如男女生搭配、心理兼容、学习观和学习信念一致等,以发挥群体效能,提高学习效率。

3、每一位教师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的思想,做教学的有心人,认真及时地写好教研札记,梳理好实验过程的得与失,整理资料,分析研讨,每个学期结束时,至少写一篇论文或总结。

4、每一个教研单元结束以后,由课题负责人进行协调,进行下一个教研单元的工作划分,以及教研内容的调整。

五、课题研究时间及预期效果:

研究时间:2004.8——2006.8

预期效果 1、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通过对课题的实践、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

7.“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 篇七

关键词:教学科研型,高校实验室,教学队伍建设

高校实验室分研究型实验室、教学型实验室和教学研究型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1]。教学研究型实验室既为教学服务, 也是创新研究的基地, 且面向全校师生及社会开放。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属于教学研究型实验室, 其实验教学人员既是实验室管理员, 也是技术人员, 要参与实验室的管理建设, 在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的同时, 也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根据近几年的实践, 本文提出教学研究型实验室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若干设想。

一、明确建设理念, 发挥优势资源

1. 建设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 理念的创新才能带来教学队伍的发展。创新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理念, 实现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研究型实验室客观情况的和谐统一。教学研究型实验室既为教学服务, 也要开展科学研究。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以人为核心, 要想形成鼓励、支持和帮助实验教学人员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2. 创新资源。

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 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研究型实验室具有高水平人才队伍、大型仪器设备、重大科研创新项目等优势创新资源。教学研究型实验室在推进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过程中, 应发挥资源优势, 以科研促教学。如, 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纳入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中, 鼓励实验教学人员完成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 积极从事科学研究,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 不断汲取新知识, 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积累科研实践, 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 从而增强实验教学的深度, 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二、健全评价体系, 完善激励机制

1. 评估考核。

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但绩效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对促进队伍发展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保证教学研究型实验室实验教学队伍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建立评价体系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1) 客观公正的原则。要全面、准确、实事求是地反映实验教学人员实际工作状况, 并按照统一的标准, 对每一位实验教学人员当年教学、科研所作出的成绩作出公平、公正的评价。 (2) 绩效挂钩的原则。将考评结果与实验教学人员的薪酬、晋升等进行挂钩, 选择能反映实验教学人员队伍的工作成绩的关键业绩指标进行绩效考核。提高实验室教学人员对考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指引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3) 教学与科研兼顾的原则。在考评指标设计上要使教学与科学研究平衡发展, 坚持教学、科学研究共同提高, 通过设置合理的两者考核指标分值所占比重, 帮助实验教学人员克服“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

2. 激励机制。

激励可分为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对于实验教学人员来说, 物质激励主要是指薪酬待遇;非物质激励主要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主要表现为职称晋升、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 (1) 薪酬待遇方面。在高校, 实验系列教师的收入要普遍低于其他教师, 这与学校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关。实验教学人员收入分配机制, 在与绩效考核挂钩的同时, 实行多劳多得、按劳动成果分配的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因此, 实验教学人员薪酬组成包括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和管理津贴。另外, 实验教学人员通常是实验室一个或多个教研组和课题组的成员, 其工作往往不表现为独立的成果, 而是溶于教学、科研成果之中。所以在奖金等分配上有待于建立合理的制度, 避免出现“有名无份, 有份无名”的现象。 (2) 职称评定方面。实验教学人员无论多优秀, 都与正高无缘, 这种“低人一等”的待遇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使得高学历的人员不愿进实验室工作, 技术精湛的高素质实验人才的匮乏成了实验室教学、科研水平提高的瓶颈。因此, 在职称评定时, 应解放思想, 打破实验教师系列的职称评定标准中无正高级职称的惯例。实验教师系列评审应设置正高职称岗位———教授级实验岗, 或者设置关键实验岗, 实行“低职高聘”, 即副高职称给予正高级职称的待遇。同时, 根据实验教学队伍教学与科研两重性的特点和要求, 充实完善晋职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标准中既要有教学的内容, 也要有科研的要求, 如规定晋升所需的论文中, 既要有实验教学方面相关的, 也要有一定质量的科研论文。 (3) 自我实现方面。高校教师自我期望值较高, 希望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 都想在自己所做的工作中取得显著成就, 并得到社会认可, 这就是高校教师的自我实现方面的需求。目前, 国家、省、部、学校都设置了各种奖项鼓励和表彰在科学研究、教学方面做出优异成绩的人, 但这些奖项针对实验教学人员设置得特别少。为调动实验室教学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引入各种奖励机制, 以此增强实验人员的荣誉感、成就感, 针对实验室的具体工作, 可以设立“实验教学优秀奖”实、“实验技术创新奖”、“实验技术成果”、“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奖”等奖励项目, 肯定成绩、表彰先进、共同提高。

三、创新用人机制, 优化教学队伍

1. 用人模式。

采取务实与灵活相结合的用人机制, 建立一种固定与流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队伍用人模式。利用教学研究型实验室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优势, 在巩固原实验岗位人员的基础上, 建立专任教师、科学研究系列人员参与机制, 鼓励教理论科的专任教师进入实验室, 教授、研究员以创新实验项目等形式参与实验教学, 同时也通过设置勤工助学岗位, 吸收实验室优秀的研究生进入实验教学队伍。

2. 队伍培养。

(1)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实验室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 积极创造条件给实验教学人员多方吸收教学、科研经验的机会, 来提高实验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例如, 邀请其他大学、科研机构实验室的专家或学者来讲学和传授经验;通过组团考察、实验室联谊会、参加研讨会等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习, 开阔视野, 提高认识, 学习借鉴优秀的经验, 改进教学方法。 (2) 采取“多形式、多内容”的方式提高教学队伍素质。如安排实验室人员通过在职或脱产的形式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以提高实验室教学人员的学历层次;通过教学技能评比和设置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等形式来促进他们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等。

总之, 实验教学人员是实验室提高实验教学与科研水平的中坚力量, 只有坚持先进的理念,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建设一只高素质、强能力的队伍, 才能为学校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小玲, 林莹, 陈德慰, 等.“教学科研型”高校实验室运行机制改革的思考[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 (27) :152-154.

[2]李霞, 张伟新.高校实验室队伍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现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3 (26) :289-291.

[3]阮彩群, 任毅.基于激励机制的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3) :132-133.

[4]朱茜, 施晓峰, 等.论对高校科研教师的非物质激励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4) :185-186.

8.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研究 篇八

关键词:实验探究;作用;策略

一、明确实验探究目标,做到有目的地探究

每一个实验都是为了说明一定的现象或者规律,是为了揭示某一个知识点的,所以,在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时,必须要让学生知道此实验需要用到哪些器材,需要用到哪种方法,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个探究目标,才能让他们进行有目的的探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让学生提前写出一份实验计划书,将实验的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等详细地记录下来。

二、明确实验探究的细节,做到深入地探究

实验探究并不是让学生单打独斗地进行探究,事实上教师应该保持实验探究的开放性,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允许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让他们将发现的问题说出来跟其他同学讨论,让他们把自己的探究方案拿出来跟其他同学讨论,不断地完善设计方案,规范操作步骤,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辩证讨论和反复验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确保探究过程的顺利和探究秩序。

三、注重实验探究结果的评价,做到及时反馈

实验探究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个实验探究过程、实验探究中的表现、实验探究得到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了解问题、解决问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有哪些可取之处,有哪些缺点,让他们能够及时进行反思,这对于提高实验探究的成效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要掌握好实验探究的技巧,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探究中,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王浩.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秋之恋初一作文下一篇:大道123教育集团硬笔书法测试(米字格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