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2024-08-28

骨干教师个人研修计划(精选6篇)

1.骨干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篇一

参考

骨干教师培训个人研修计划

本人有幸成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此,特拟订一份培训期间个人研修和发展计划如下:

一、个人研修

(1)加强数学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教育原理》、《数学教育哲学》、《数学课程标准》等书籍。

(2)密切关注国内数学课程改革,与时俱进。

(3)学习新课程理念、新课标,多参与学科钻研,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

(4)扎实搞好课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互动参与课堂模式”研究,通过课题带动研究,在研究中得到提高。

(5)加强计算机能力的掌握,提高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二、发展计划

(1)理论培训

为期10天的集中理论培训,使我了解了当前教育教学发展动向、学科的新进展、当前学生心理的特点等,对本人头脑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洗礼,从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打好铺垫。其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和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确立三级子课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互动参与课堂模式”,制订《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互动参与课堂模式》课题申报书(并取得立项),撰写教师培训期间的个人研修和发展计划。

--

参考

(2)跟岗学习

确定进入“xxx工作室”学习,认真按照工作室的要求做好本职工作,虚心学习,团结协作,不耻下问,认真完成此阶段的学习任务,使自己在理论水平、教学能力有新的飞跃。

(3)岗位实践

结合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把所学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进行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打造自己的教学风格,并按要求完成导师组布置的各项任务,使自己能从做一名经验型的教师向科研型的教师转变。

(4)成果展示

完成一节优秀录像课,提交一节教材的优秀课例,提交论文,进行答辩。

本人有信心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学习,能够提升自己职业道德素养,提高自己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打造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成为一名科研型的小学数学教师。

--

2.骨干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篇二

一、对本研修项目的思考与定位

(一) 项目定位

教育部“2014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远程高端研修”项目是一个旨在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工作坊研修相结合、“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300 位教师工作坊坊主, 组建100 个教师工作坊 (每个省级工作坊参训骨干教师约300 人) , 通过较长时间的培训, 引领带动全国30000 名市县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并推动“种子”教师从优秀迈向卓越, 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同时探索骨干教师基于网络常态化研修的新型培训模式。

基于此, 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工作坊的整体工作以提升教师解决教学核心问题的能力为基础, 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 以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 以提高我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体, 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以专家引领、名师示范、亲身实践为培训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此促进全市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提升, 促进我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内涵优质发展。

(二) 研修主题与研修模式

1.研修主题。

以高中语文学科专业能力提升为基础, 以教学核心问题为中心, 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 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为切入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专家理论讲授、一线名师特色教学现身示范、参训学员亲身体验和实践等紧密衔接的三个环节, 努力优化培训过程, 在循序中提高, 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2.研修模式。

(1) 远程研修。基于参训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个性化问题, 利用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的奥鹏远程研修网络平台上的丰富多样的、体系化的培训课程开展网络分散研修。

(2) 集中研修。在网络分散远程研修的基础上, 适时开展基于参训教师共性问题 (根据参训教师网络平台所提出的核心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自动化归纳而成的共性问题) 的集中研修。集中研修采用“引领、体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以任务驱动和案例研讨相结合, 进一步提高参训学员实施新课程的专业能力。

(三) 研修项目工作流程与运行机制

设计和建立科学、严谨的工作坊研修项目工作流程并保持这些流程得到有效执行、控制和管理, 对本次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为此, 天津工作坊在接到这一专项工作后, 就多次就工作坊研修工作进行研讨, 统一思想, 确定目标, 以超前规划设计, 明晰工作流程。提出“培训内容课程化、课程内容系列化、课程管理项目化、课程评价科学化”的研训一体工作新思路, 指出要将着眼点从关注研修团队的已有资源转移到研究服务对象———受训学员的需求 (奥鹏远程研修网络平台提供了参训教师需求实时自动生成系统, 可以自动检索到教师网络研修过程中关注的主要问题) , 在整体方案中明确了“立足教学、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助推成长”的工作原则和“结合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实际, 提高参训学员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课程目标, 强调“周密调研、摸清底数、准确定位、超前规划、科学设计”的重要性, 确定培训工作启动、前期调研、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评估反馈等整体工作流程和不同阶段的研究重心和设计重点。

二、研修工作实施情况

(一) 培训需求调研及研修课程设计

为了深入了解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 我们采用问卷、访谈、听课调研、个体追踪、阶段性回访等方式, 围绕参训学员的基本情况、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研究能力以及对培训课程的内容、实施方式的实际需求等方面, 对参与“工作坊”的学员进行了调查。掌握学员的基本情况, 了解需求, 发现问题, 进行分析研究。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 力求使研修活动不再是凭空想象, 而是根据真实问题展开, 更有针对性, 更能体现服务性。

比如, 有关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的调研, 我们设计了课标和教材、知识拓展与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现状分析、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评价、教研科研方法、其他等选项。学员的选择结果, 排在前四位的是教学策略和方法 (22.1%) ;教学评价 (21.4%) ;教科研方法 (14.8%) ;知识拓展资源开发 (14.7%) 。

从研修方式上, 学员对课例分析等形式最感兴趣。从学员参加过培训方式方面考量, 看哪些培训形式最受欢迎, 题目设计了专家讲座、互动讨论交流、案 (课) 例评析、观摩现场课+ 点评交流、即时练习 (操作) 反馈、其他等选项,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观摩现场课+ 点评交流 (25.7%) ;专家讲座 (18.2%) ;案 (课) 例评析 (17.5%) 。

在学员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工作坊坊主确立了此次网络培训和集中研修的思路:实现网络培训平台的最优化, 体现参与性培训与实践性课堂相结合的培训理念, 凸显对象的参与性、过程的体验性、内容的生成性、方法的迁移性、培训者的导演性。并且, 确定了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总体要求: (1) 立足课堂。以帮助和引导骨干教师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改进方法、实施高效教学为着力点和落脚点, 在专题学习、导师指导、交流研讨等环节, 关注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 切实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目的。 (2) 强化实践。本着实践指导为主、辅以理论支持的原则, 将各种培训方式有机结合, 以多样化的实践研究, 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 避免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两张皮”, 使学员在“学习—实践—整理—再学习—再实践—再整理”的过程中, 总结出能实用、有实效的教学经验。

(二) 网络远程分散研修

2014 年9 月到目前, 按照教育部“国培计划”的要求, 所有参训学员利用奥鹏远程研修网络进行个性化的分散研修。在分散研修过程中, 工作坊坊主主要利用网络开展以下工作:

1.做好远程培训的后台管理。

远程分散培训的后台管理主要依赖于管理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和现代化通讯工具QQ群。工作坊坊主主要依据数据进行远程培训后台管理。奥鹏教师研修网的智能化后台管理能够动态地随时跟踪每个学员的学习过程, 从而获得系统参数。学员每次研修日记撰写情况、提交作业情况、坊主针对作业的评价和推荐情况、学习时间的统计, 甚至互动的频次都能通过系统参数得以体现。定期出现的信息汇总成为反馈学习情况的数据, 这些统计数据作为对学员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依据, 通过QQ群发布, 工作坊坊主及时、准确地了解天津坊参训学员的入网率及具体的学习情况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醒学员加快学习步伐, 弥补培训中的欠缺。

2.基于自建的QQ群进行即时答疑解难。

个性化远程分散培训区别于面对面培训, 遇到个性化的即时性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是无法在培训平台上得到及时解决的, QQ群则可发挥作用。为此, 天津高中语文工作坊在远程培训初期即及时创建了研修QQ群。一旦学员遇到个性化的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 到QQ里问一声, 工作坊坊主、小组长以及奥鹏研修中心专业的技术人员便会负责解答, QQ群里的伙伴也会互相帮助,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在QQ群的交流中得到彰显。

3.充分发挥好坊主培训的专业指导者和促进者作用。

在个性化网络分散研修过程中, 工作坊坊主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及时为学员批改作业, 发起基于主题的互动研讨。学员在网络平台上交的作业都是经过学员个性化研修后生成的教学资源, 这些生成的个性化资源有的价值很高, 坊主在众多的学员作业中将精品资源挖掘出来, 点一个推荐, 加一些点评, 供全体学员学习与借鉴。如此, 学员参训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对于作业评阅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可以提出来供大家研讨, 也可以通过线下与学员单独沟通而妥善解决。“线上线下双轨同步、互相补充”的指导有效地保证了培训的质量。坊主真正成为培训的专业指导者和促进者。

(三) 线下集中研修

集中研修以“立足教学、按需施训、注重实效”为原则, 培训内容均针对高中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难点问题以及参训教师提出的共性问题, 侧重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和评价方法的改进等, 旨在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培训采取了专题讲座、微格教学、课例分析、实践操作、专题研讨、学员现场上课、作业交流等多种形式, 使学员在培训活动中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进一步掌握了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方法。

1.专题研修。

(1) 文本解读专题研修。文本解读是一种通过语言媒介来理解文本、接受信息、体验感悟和获得美感的过程。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 可以说,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 是语文教师专业能力中的第一能力。所以, 我们在集中研修中对如何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做了专题研修。

(2) 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益。在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 在信息化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巨变的当下, 应该深入思考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如何变革, 需要深入研究在信息化环境下, 如何观察、诊断课堂,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何评价信息化环境下的一堂好课。为此我们对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进行了专题研修。

2.课例研磨。

课例研磨可以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改进课堂教学。从研修工作前的调研发现课例研磨是教师最感兴趣的研修方式之一, 基于此, 我们在线下集中研修过程中认真开展了课例研磨。这里的课例有两个关键因素:第一个要素是必须是有问题的, 由这个案例引出问题, 如果没有问题就不形成案例;第二个要素是必须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且是老师可以借鉴、吸纳的有利于其改进教学的方法。

课例研磨的主要做法是“一课三上”, 引导所有参训教师研究语文教学内容与目标的选取, 研究教学设计的优化, 进而形成反思教学的能力。我们认为, 课例研磨为研究人员与教师合作研究, 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是教师研究改进教学的主要形式,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是教学相长的阶梯;克服了“纸上谈兵”式培训的缺憾。

(四)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

1.为何要做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设计。

一般认为, 教学设计有4 条主要标准:正确地理解教材, 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可以说, 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是教学设计能力。而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 我们发现, 在当前阅读教学中, 烦琐、细碎、杂乱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一节课教师设计的提问十几个甚至几十个, 这样的教学大多带有静止、孤立、零散等弊端, 其着眼点往往不能牵一“问”而动全“篇”, 缺少指向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合力”。教师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上低效、无效, 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具体表现为:问题简单化, 缺少思考价值;问题随意化, 缺乏针对性;问题形式单一化和教师点评简单化;教师提问的范围缺少普遍性;提出问题时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

为此, 我们倡导主问题设计。所谓“主问题”, 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 是着眼于全篇内容的主要问题, 是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具有凝聚力和支撑力的一个或几个问题, 它在课文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主问题”与一般性问题相比, 有以下特点:第一, “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第二, “主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经过认真考虑的;第三, “主问题”能构建课堂上教学活动的“板块”。可以说, “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能够让阅读研讨深入课文的教学问题。主问题设计是提升教师文本阅读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抓手。

2.怎么做:引导教师做有思想的减法。

第一个阶段是让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 结果往往是“一问一答”式教学, 教学中大多是连问、碎问、满堂问, 一节课少则十几个问题, 多则二三十个问题。第二个阶段, 引导教师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 这一阶段问题数量减少, 尤其是无效问题减少了, 但还是多个问题, 仍需要进一步整合、精简。第三个阶段, 指导教师进一步做有思想的减法, 从多个问题中进一步分析, 哪些可以不学, 哪些可以整合, 最后精选出三到四个主问题进行教学。第四个阶段, 指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 开拓质疑途径, 触发、引导学生提问, 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分类筛选出几个核心的共性问题形成主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好问乐学的精神;同时, 以问导学, 以学定教。由于各高中学校录制课例已不成问题, 所以要求教师对各阶段的课例进行录制, 同时, 学科组进行基于课例的微格分析, 分析后一阶段比前一次课做了哪些调整, 为何要调整, 调整后的教学效果怎样, 这样的调整带给自己哪些启示, 对以后的教学有哪些借鉴。

3.成效。

(1)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一是突出阅读教学重点、难点;二是有助于引导学生长时间地参与学习、思考;三是有利于掌握核心的阅读策略、思想方法;四是循序渐进式地推进学习。

(2) 突显了培训的实践导向, 引导教师不断发现、研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3) 提升了参训教师的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能力。很多参训教师反映, 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考、不断完善, 自己确实有很大的收获。学校的校本教研也因此而更具可操作性, 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研修工作的基本策略与主要经验

(一) 研修工作基本策略

1.网络联系。

充分发挥奥鹏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天津教研网络平台、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QQ群、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组织以及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的组织管理网络架构的网络联系作用, 形成多渠道了解教师研修需求、发布研修信息、把握研修工作效果、跟踪指导等信息网络。

2.中心辐射。

注重发挥高校、教研、一线名师的学术辐射作用, 发挥研修项目学术指导教师的辐射作用, 发挥区县教研员的组织引领作用, 最终通过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 发挥骨干教师在所在区域、学校教师培养、教学引领方面的辐射作用。

3.聚焦问题。

每个骨干教师, 在学校教学和自我发展中, 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培训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为此, 整个研修高度聚焦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尤其是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核心问题, 力求通过研修, 通过团队合作, 破解这些问题。基于此, 本次培训强调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从问题出发”“基于问题的解决”是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一个重要特点。

4.做中提升。

基于教学的实践性要求, 整个研修过程注重理论指导、理性思考, 更侧重于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案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 研修工作主要经验

1.信息时代, 内容为王, 应聚焦教学关键问题, 按需研修。

本次培训课程的主要内容:针对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难点问题, 侧重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策略和评价方法改进层面, 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与之相适应, 在课程实施方式上, 我们采取专题讲座、微格教学、课例分析、实践操作、专题研讨、学员现场上课、作业交流等多种形式, 充分发挥参训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 实施互动性教学模式, 学员结合自身特点, 主动参与学习, 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提高继续学习的自觉性,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要使学员在培训活动中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进一步掌握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方法;同时, 结合学科教学典型案例, 分析得失总结规律, 提升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线上与线下研修有机结合。

用基于自己专业成长需求的网络研修创造教师职业新生活, 应该是今天教师研修的共同选择。网络教研的价值在于:迅速便捷, 低成本高效率;基于自身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性强;范围广泛, 不受时空限制;信息量大, 易于存储积累;合作共享, 促进群体成长。

与此同时, 我们也高度重视线下集中研修的优势。参与此次培训的坊主认为, 如果想提升线上个性化研修的质量, 定期的线下集中培训也是极其必要的。远程培训中, 学员学习时间或者说上线时间不尽相同, 各自的设备也不尽相同、各自的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同样存在差异。面对这些差异, 远程培训平台上每发布一则公告都会有千奇百怪的问题来袭, 坊主们有限的精力对此应接不暇。因此, 为了实现线上个性化分散远程培训与线下集中研修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以不断提高工作坊研修质量, 我们根据研修需要, 在研修的各个阶段, 适时安排了多次学员集中研修活动, 通过参训学员面对面的集中培训活动, 很多问题就可以一次性得到根本解决, 而非无休止地提问和回答。线上分散培训与线下集中培训的接轨才应当是远程培训质量的有力保障。

3.研训一体, 研训互动, 彼此促进。

我们积极探索了将教研经验迁移到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研发工作中, 利用教研活动强化培训效果的教研工作新模式。在整个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 一方面我们研修课程的实施重在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 另一方面在培训结束后还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开展跟踪性指导和服务, 以促进参训骨干教师的长远持续发展。研训互动, 彼此促进。具体做法大体有两种:一是先研后训, 以研带训——在教研中发现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然后将其转化为深入研究的课题, 进而将课题成果转化为培训课程, 所谓“教研问题化, 问题课题化, 课题课程化”;二是先训后研, 以训促研——在培训中发现需要马上解决的现实问题, 然后到实践中作深入调研, 求得及时解决。

四、研修工作效果评估与反思

1.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实施总体效果的满意度很高, 培训达到预期效果。

本次培训课程虽然参与学员较多, 时间跨度较长, 但数据显示, 53.4%的学员对培训总体很满意, 39.1%认为满意, 5.3%的教师认为一般, 2.2%人选择不满意。而且, 学员对本次培训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的适切性和结果的满意度都很高。对学科课程量化评价表进行平均分统计, “专题的适合性”为4.69 分 (满分为5 分) , “结果的满意度”为4.54 分 (满分为5 分) , 这既说明作为学科骨干教师的学员对培训存在共同的需求, 又说明培训前对学员需求的分析比较准确, 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问卷中的主观题“学员感言”, 也具体反映出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贴近实际, 符合学员需求, 特别是在基于案例的启发式、参与式活动中, 学到的既有新的教学理念也有同伴的经验, 得到的既有实用的操作方法也有思维方式上的启迪, 便于将培训的收获尽快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

2.在满足教师需求基础上充分引领教师需求。

培训前的需求分析就是要发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目的要尽量满足教师的需求, 要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 使教师能形成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但由于教师可能在很多时候不清楚自己的某种需求或者不了解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而难以描述新的需求, 因此在满足教师需求的基础上要引领教师需求, 并通过适度引领来开发教师的隐性需求和新需求。比如, 本次培训中对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内容以及“教学活动化、活动语文化”的培训就是引领教师需求的最好体现。

3.成功地完成了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任务, 培训了一批能够实践新课程理念的“种子”型教师。

我们采取分散研修、集中研修和跟踪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为我市各区县、学校培训了一批“种子”教师, 使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培训课程的实施激发了学员提升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使他们积极自觉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在过程性活动或阶段作业中, 许多学员做了自我专业发展规划, 进一步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的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

4.研修工作问题反思。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远程研修的政策与经费支持。二是培训内容的选取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要通过各种调研, 在深入了解培训需求的基础上, 认真做好培训课程内容的设计, 力求培训内容课程化, 课程内容系列化。

3.骨干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篇三

有幸能够成为第二期扬州市乡村中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的一员,既感到非常的荣耀,也感到不小的压力。在参加完第一期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成果展示暨第二期培育站的启动仪式后,仿佛又有了不竭的动力,对于未来为期一年的研修学习充满了渴望与希冀。

一 自身发展的现状

本人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一面不折不扣的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一面一直关注自身专业的成长与发展。现为中学一级教师,2014年被评为江都区第八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多次被区教育系统评为“青年岗位能手”“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参加江都区基本功大赛曾获一、二等奖,参加过区期末考试等命题工作。有多篇论文获奖与发表:如《一个问题三个答 一个好汉三个帮》获区小班化论文比赛一等奖;两篇论文发表在《初中数学教与学》(扬州大学)上等。

二 自身成长的不足

(1)随着教龄的不断增加,教学教研的热情在不断消退,安于现状的惰性越来越大,极大地限制了自身的成长与进步。

(2)教学经验虽说不断增长,但专业知识、教学研究能力以及创新教学的意识却在不断地弱化。

(3)由于学校教学条件所限,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极少使用,原有的信息化教育水平不断下降,对于新的教育科技如几何画板的使用,微课的录制更是陌生。

(4)教学积累更多的流于口头和心头,却难落在笔头。许多心得体会琐碎,不成系统。理论水平所限,反思的高度和深度都不足。

(5)学习培训难以与自身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缺乏教育教学改革的执行力与行动力。

三 个人发展规划

学:在学习的层面上,我想乡村中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站必将在一年的时间内为我们提供许多学习机会。这样系统的,高层次的学习是我入职以来第一次。①加强理论书籍的学习。比如重温教育经典著作,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重新体会和感悟教学的本质与真谛。②加强课堂教学水平的学习。向专家、导师和小伙伴们学习他们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教学理念和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③加强教科研水平的学习。向各位专家和教研先行者们学习教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在乡村学校开展教科研的宝贵经验和做法。研:在研究的层面,借助于这样的平台,希望能够参与经历一个课题的研究的完整过程。弥补自身在课题研究方面的空白,也能回去推动学校数学方面的课题研究工作。平时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积累和反思,积极撰写各类文章,教学反思、随笔,解题研究或是教学论文,积极参加各项省市级的论文比赛,并主动投稿,争取在省级或以上杂志发表一篇文章。研课方向上,在校内、片内上一堂公开课或研究课,争取在更高层面上一节课,经历一番磨课的过程。积极参加各级优质课评比。在专业荣誉上希望能晋升到市级骨干教师,以此为目标,激励自己在上述各方面扎实工作,仅仅以荣誉为指引,引领自身的成长。

修: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这样的平台,立足于乡村学校,有扎扎实实的措施和方法,有真真切切的目标与定位,但同时也是高起点高水平的一个平台,以开拓视野,传播思想,指引方向为己任。在为期一年的学习研修之后,我期望自己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以更高宽广的视野来审视自己在乡村教育岗位上的人生。利用此学习交流的机会,加强与专家学者的联系,加密与同伴同事的沟通,以更大的格局来管理和规划自身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利用网络等先进手段摆脱乡村地域对思想的限制,把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带回乡村学校,实现更大意义上的培训培育。

4.骨干教师研修计划 篇四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中小学骨干教师是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中坚力量,是推动新的课程改革的生力军,也是保证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力量。我有幸成为一名骨干教师,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为了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历史使命,现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如下:

一、发展目标: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时间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教师。

二、研修计划: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

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3、提升业务,乐于亲自动手,扬长补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听做之前,教师的自身业务也要能跟上。听专家讲解题思路,说精准的科学语言,练历年的中考科学试题,讲透重点的例题。每天坚持动笔,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转化为教学的动力之源。

4、时刻不忘调整心态,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学生。

三、具体措施

1、认真按时参加265骨干教师培训,并认真学习,积极发言,积极讨论,积极反思。争取每一次研修活动都有所收获。

2、结合实践,积极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不断提高论文质量,争取每学期有论文发表。在研修期间,充分利用自己265骨干教师研修网,积极反思,与同行交流分享教育教学中的得失。

3、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带领本校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踏踏实实地学习、工作。努力使自己向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角色转化。

4、在工作中对自己严格要求,决不松懈。

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语文)

5.骨干教师在岗研修计划 篇五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在培训期间各位教授和名师独到的见解、先进的思想、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令人耳目一新,它给了我很大的收获,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为了能胜任骨干教师的使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让自己走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达到培训效果,特制定个人研修发展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注重自身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做一名善于学习、善于思考、锐意进取的学习型教师

1、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加强自己的政治修养,为自己事业的发展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习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教;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

3、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如新课程理念、新课标、及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策略、课堂教学技巧等,积累文化底蕴,努力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

4、制定好读书计划,系统地学习、阅读教学刊物和其他领域的专著,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学习心得。在培训期间至少完成4篇读书笔记。

二、注重自身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做一名虚心好学、勤于总结、大胆创新的研究型教师

..1、虚心向同行学习,积极向同伴学习。利用跟岗学习的机会,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积极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潜心教学科研,积极进行课题研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培训心得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之中。积极主动地定期进行研究课教学,主动邀请领导与同行听、评课。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勤于总结,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将自己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及时记载身边的教育事件,教育故事和自己的思索感悟,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总结经验,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并及时撰写成教研、教改总结或专题论文。在培训期间至少完成6篇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

4、真诚带教青年教师,从备课、听课、授课、评课等各环节给予指导,同时学习青年教师的长处,开展互动活动,帮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自身专业的提高和发展。

5、力争能够成为全区学科带头人,在教学中形成自己一定的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

6.骨干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篇六

短暂的研修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各位教授、博导的学养, 领略到他们或洋洋洒洒、侃侃而谈, 或字字珠玑、严谨思辨, 或幽默风趣、发人深省, 这本身就为我们树立了良多的教学风格成功范式, 尽显大家风采。一系列精彩的命题设立:无论是微观的“双向细目表”、到中观的“互联网+教育”, 再到宏观的“大课程观、大教学观”, 都向我们提出高等教育的追问:“当下教与学如何最终实现师生的共赢——照亮学生的同时, 辉煌自己”?依据本次学习的理论基础, 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 与大家分享教学教法中的点滴感悟:

一、教学的本质=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是历久弥新的核心界定

学科背景是每一位老师个人影响力和魅力指数的基石, 本次培训期间迫不及待地拜读了研修班专家强烈的《民国那些范儿》、《哈佛琐记》两本书, 那些教授中的教授的治学态度让我心潮澎湃, 不禁产生若干反思:“什么是好的大学教学”“如何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课”“大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如何进行课程学业考核”“如何做好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如何在变革中与大学一起成长”“信息化背景下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挑战”?青年教师也只有将教学学术的研究与自身的学科专业提升放置在同等重要的认识高度, 才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将专业与教学较好的结合起来, 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追求卓越教师的品质和境界的智慧之门

1. 我思故我在——吾爱吾师, 吾更爱吾生

信仰、感恩、忘我这些传统词汇似乎远离这个喧嚣的教育时代。教师奉献型的职业特点本应充满着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人文精神, 教师的师德和学问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甚至是终身的润物无声。因而, 身教重于言教, 任何为人处事的细节都会引导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评价, 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对其身心发展的关切有时胜于纯粹的学科灌输。

2. 打造优质“师生观”——“教师工作坊”“蓝母鸡大叔”的启迪

课外辅导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延伸, 教育的伟大在于她不仅具有语录性的教化意义, 更应在温情的关怀下感化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这方面江南大学在卓越教师的培养环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教师除了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反馈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外, 专业成长和个人发展更需要引领, 对教师在学科前沿遇到的困惑、多媒体技术的瓶颈、教育心理学的融合等问题, 应该有专门的机构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 如“午间沙龙”“教师工作坊”就是一个便捷的载体, 构建了教师发展交流的平台;无独有偶, 美国特拉华大学在充分考虑生师互动方面也做了成功的尝试, 更多的以学生为主, 为他们提供24小时全方位排忧解难“观察辅导员—温暖的大叔”, 无论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课堂环节完成不了的, 可以自由选择在课后的时间、空间中完成。两者都是人性化管理产生的灵活“师师”“生师”互助方式, 师生的成长与发展由原来依赖课堂的有限学习变成了时时刻刻的无限互动, 产生了教学相长的巨大效能。

3.“互联网+?”时代对“课程观”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发布者, 大学教师由“引领者”成为“参与者”, 合作学习是网络时代的关键词, 在实践中产生教学智慧理应从技术境界到技巧境界, 进而到艺术境界, 教学创造性的劳动价值体现在如何将我们观念中的课程纳入到制度的课程, 教师理解的课程如何转化为课堂中发生的教学过程, 最终学生自身的实际体验。因此, 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 进行课堂前中后的设置, 如:阅读文献、书目的提前发布、课堂问答的链接和远程研讨的运用、各类课后辅导成绩即时反馈、汇报等等, 都是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手段。推荐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有时会带来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4. 无法忽视“大师”的榜样力量

哈佛的校园里至今树立着学校创立者和若干这所学校培养的诺奖获得者的雕像, 这种无声胜有声的鼓舞, 给予见贤思齐的学生以无穷的力量和向往的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法想象的, 鲜活的事例不胜枚举, 如我校组织的一场“毕业典礼”, 让更多学子从嘉宾郎永淳的精彩演讲中提取阅读的重要性, 团队精神在现代人际中重要作用等, 一场校际专业比赛、院系脱口秀都会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汲取养料, 寓教于乐。

三、绽放理性和人文光芒的教学创新之路

新时期, 随着“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国际课程群”等课程开发的到来, 教学的理性和感性思维要求教者从理论层面认识到概念、内涵, 去审视历史的、专业的、生命的维度, 从而上升到价值观的选择, 殊途同归, 刚性的制定必然与柔性的人文感召形成合力, 为教育教学注入更多的情感、理想和追求, 教师才能从基础知识过渡到经验, 提炼出认识论、方法论再回归教育实践, , 在教学的大舞台上, 完美阐释灵魂之舞。

对于教师来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春风化雨, 有学者曾评价道:“自然科学贵在真, 社会科学好在善, 人文科学喜在美, 教育事业旨在一个人”。学生的共性和特性要求我们因材施教, 把主客观进行合理的统一, 科研的理性引领教学的感性, 教学的感性推动理性的研究, 集结一切教育的正能量, 做个幸福的师者。

摘要:高等教育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如何有机的结合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 学科背景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 科研工作既涵盖专业技术的引领同时也包括对教学能力的研究和提升, 只有将教学作为一门学术来认识, 我们才能将文本的课堂转化成学生成功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教学能力,教学学术,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悟道.民国那些范儿[M].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

[2]吴咏慧.哈佛琐记[M].中华书局, 2014.

上一篇:环境设计下一篇:计划生育培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