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工作计划

2024-07-30

药事管理工作计划(共10篇)

1.药事管理工作计划 篇一

海门市第五人民医院药事

委员会工作计划

新的一年里,为了进一步做好我院药事工作,继续推进及加强我院药事质量管理,加快我院快速发展,为此本特拟做好如下工作安排:

1、全面做好创建“二乙”医院的各项准备工作。

2、继续加强我院医务工作人员对《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各医务人员对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全方位提高医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3、每月不定期举行一次药事小组活动,对我院药品进行一次质量大检查。每季度召开一次药事会议,并对本院药物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对临床疗效差、不良反应多的药品加以淘汰的,对新引进的药品组织专家评审。

4、继续认真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增加药品价格透明度,规范购销行为,杜绝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拒绝商业贿赂。

5、制定2012的药品目录,并依据制定《医院药品处方集》,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6、根据药事质量管理考核办法,每月对临床各科室从合理用药、药品管理、处方书写、质量管理、医疗安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加强临床各科室的药事质量管理,并把合理用药作为考核医师的一项内容。

7、加强药品质量及疗效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加强合理用药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工作,对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实行严格的监控,减少抗菌药物滥用情况。

8、加强处方书写质量的管理,每月不定期抽查并评析门诊处方,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制度及我院处方点评制度,规范处方书写,对不合理情况进行实时通报。

9、进一步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监督、检查、管理工作,严格麻醉药品“五专一定”的操作规程。

10、加强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的深度,更全面做好窗口及临床的药学服务工作;并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报告工作。

药事委员会

2012年1月1日

2.药事管理工作计划 篇二

1 目前医院中药事业的总体现状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中医工作高度重视, 中医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 特别是在倡导健康绿色生活的今天, 中药日益受到人们和更多医生的关注, 中药因无化学毒害等优势, 日益为人们所接受, 中药注射剂使用的比重也日益扩大。但是, 由于近百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老中医文化的漠视, 中药药事管理模式采取西药管理模式, 中药药事管理基础较差的问题日益突出, 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需求[2]。

2 医院中药药事管理现状

2.1 国内中药材市场存在的现状

目前中药材原料供应品种混乱, 质量欠佳, 中药饮片加工产品质量不稳定、炮制工艺技术和制度规范不统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药产品的发展。同时, 过度开发利用野生药材资源已经造成一些珍贵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 药材的研发和利用还不充分, 中成药的提取水平低, 严重浪费原药材, 致使中成药价格偏高, 现有的中成药制剂中传统剂型所占比例偏大, 新剂型严重不足, 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 药理研究资料不充分, 不良反应和安全性问题突出, 均影响了中成药的推广和应用。

2.2 医院中药管理效率低下

受到中药材本身的性质、包装不统一、储存周转不利等因素的影响, 中药药事信息化管理的程度普遍较低。目前很多医院的中药管理工作仍采用手工登记或部分实现计算机管理, 尚未实现药品管理数据的共享, 大量数据和动态信息很难及时、全面地获取, 信息化程度偏低造成了统计、盘点、拟定计划等操作管理工作的繁琐, 降低了工作效率;并且缺乏完善有效的中药药事管理模式, 使医院中药库存量、流动资金占有量和药品损耗成本显著增加。

2.3 中药药学人才缺失导致发展水平滞后

从全国医院药学整体发展水平来看, 中药药学学科发展缓慢, 远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一些医院只重视西药的发展规划, 忽视对中药药学的建设及中药人才的引进, 重西药轻中药的现象仍然存在。管理体制紊乱、设备陈旧、中药师素质低、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医院中药药学的发展。中药房的工作人员至今还停留在简单的调剂操作阶段, 对于提供合理用药咨询、药品信息管理等问题不予重视。同时, 单独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药学部门由于缺乏医学知识, 很难独立完成现代医院药学要求的工作, 临床药师制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 但发展水平的缓慢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3]。

2.4 医院制剂创新和科研缺失

医院制剂是配合临床研究、治疗和应用具有本院特色的临床制剂, 是国家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补充, 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及时、灵活、方便的特点, 是医院药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 大多数医院对院内制剂不够重视, 以盈利为目的, 制剂设备陈旧, 工艺落后, 基本停留在手工操作或半自动化, 劳动强度大, 效率低, 制剂室条件简陋, 管理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要求相差甚远。

3 医院中药药事管理创新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中药质量监管和调剂

完善中药准入准出制度, 应严把入库、在库、出库、药房四道关, 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药品质量管理是药房服务工作的重心, 建立中药材质量标准, 加强中药材质量检测验证体系, 确保临床用药安全。中药调剂人员担负着确保临床疗效的重要任务, 涉及中医诊断、药品安全、用药合理及法律责任等各个方面,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把好中药调剂审方关、确保用药合理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完善药剂学科建设, 是推动医院药学发展的重要途径[4]。

3.2 中药管理信息化和药房自动化是未来的必然发展之路

加大对中医药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推动中医药信息产业化是发展扩大中药产业的首要任务之一[5]。中药管理数字化建设实现从药品采购、贮存、发放、信息跟踪等方面全面实行计算机监控, 能及时掌握各类药品消耗动态数据, 按时按需订制药品采购计划, 快速解决药品紧缺与积压的矛盾, 掌握用药规律, 掌握药品市场动态和供求信息。同时, 中药管理信息化和药房自动化对于加快医院资金周转率、降低成本、减少损耗均有巨大帮助。有研究发现, 自动化系统改变了传统的发药模式, 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工作强度, 使空间布局更合理, 差错减少, 但应注意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自动化药房是国内医院药学发展新的趋势[6]。

3.3 强化临床中药学服务

临床药学工作应利用现有的药学资料开展合理用药咨询工作, 对加强医学与药学联系起到良好地促进作用。中药成分复杂, 质量标准不完善, 因此及时收集中药不良反应情报资料, 加强同医生及患者的沟通尤为必要。在药品的调配与管理上, 核心理念也逐渐由“面向药品”向“面向患者”转变, 改变药师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 药师要走出药房、走向临床、走近患者身边, 对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和药学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强化中药药事管理对于优化药事服务水平、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7]。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采取窗口咨询、远程服务、走向临床等方法, 创建中药药事咨询服务模式, 建立药师与患者的交流平台, 改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质量。通过实践, 促进中药专业人员深入学习, 提升服务能力, 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有效等具有积极作用[8]。

3.4 加大科研力度, 提高制剂质量

医院制剂应去粗取精, 重新评价并保留特色品种及有规模、有效益的精品品种, 将生产工艺进一步现代化, 外包装进一步规范化, 持续优化疗效好、用量大的品种。同时, 充分利用人才优势, 加大科研力度, 紧密结合临床与患者的需求, 研制开发有效、效益佳、现代化的新制剂、新剂型。应争取在外用药物、特色制剂方面有所突破、创新, 为临床用药提供新品种;并加强制剂的优化和临床疗效观察, 医院制剂中疗效好、剂型独特的品种可能会开发成新药和非处方药。

4 结束语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政策精神, 我国新“医改”方案提及的“药事服务”是指:向患者提供合理、安全用药方案以及相应的药品供应保障服务[9]。中医药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中药作为自然界的产物, 其与人的身体健康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医院药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药药事管理工作, 应将工作的重点转向专业的、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上, 进一步强化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 在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化的同时, 体现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自身价值。切实转变工作思路, 提升中药药事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从而适应新形势下临床药学面临的严峻挑战, 实现为患者健康服务这一最高准则。

摘要:中药药事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手段, 为我国医院药学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医院中药药事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探讨我国医院中药药事管理创新发展的新策略。

关键词:中药,药事管理,药学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冷晶.浅谈药事服务管理[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7) :78-79.

[2]董军.基层中医医院中药药事管理的现状分析[J].中国药房, 2012, (23) 24:2293-2295.

[3]梅全喜, 曾聪彦, 钟希文, 等.现代医院中药管理理论与模式在我院药学管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 2012, 23 (31) :2881-2884.

[4]梁伟, 齐维, 石熙.对医院中药处方审核的思考[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9) :327-328.

[5]李彦文, 赵英凯, 崔蒙, 等.加强中医药信息产业化, 推动大中药产业健康发展[J].中国药房, 2013, 24 (7) :577-579.

[6]顾继红, 缪丽燕.自动化药房系统在门诊药房的应用[J].医药导报, 2013, 32 (2) :273-274.

[7]鲁焱, 钟发康, 黄明玉, 等.加强中药药事管理,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2, 20 (11) :1047-1049.

[8]吴忠义.中药药事咨询的管理与实践[J].中国医院, 2012 (5) :69-70.

3.探究《药事管理学》案例教学 篇三

【关键词】案例教学要点;《药事管理学》

《药事管理学》是我国职业院校药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与药师职业考试及就业工作密切相关。作为药学中的二级学科,《药事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学科,渗透了经济学、管理学以及法学等内容[1]。通过《药事管理学》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中职学生对药品生产、管理以及经营等药学事业内容及规定的认知,通过案例教学初步实现《药事管理学》理论与药学实践的简单关联。

1.案例教学法基本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学案例为知识载体,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特点,通过教师与学生对案例讨论继而得出结论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2]。案例教学法坚持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摒弃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缺点,在实践中加强学习技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案例,让学生能够在真实有趣的案例中学习理论知识,并且将理论知识细致化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案例教学法最初诞生于哈佛大学,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的要点

2.1启发性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首先应引起学生的关注,可选用相关社会热点事件作案例,其内容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启发性,注重正面积极化地引导。例如,在讲解疫苗药品管理时,可用2016年3月4日广州某幼儿园幼儿在注射A+C群流脑多糖疫苗以及服食了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之后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以及山东省原药剂科科长庞某下海后非法经营人用疫苗致未经过冷藏的疫苗流入18省的实际案件,作为教学案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案件发生及进展,分组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出疫苗管理的重要性,及假疫苗的危害性,从正面积极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从我做起,关爱生命。

2.2典型性

案例教学中选择的案例须注重其典型性,在收集案例的过程中,注重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且能够紧扣教学大纲内容的案例。例如,在讲授药品反应不良的内容时,可以应用20世纪50年代末所发生的“反应停”经典案例,此次事件造成1.2万名新生儿畸形[3],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从1961年11月起,“反应停”在世界各国陆续被强制撤回。经过长时间的法律较量,研发“反应停”的德国公司同意赔偿受害者的损失,被迫倒闭。该案例距今虽有数十年,但因其严重性及影响深远性,时至今日仍然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及思考,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反应停”后来用于治疗癌症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

2.3时效性

案例教学法须与时俱进,跟紧时代的发展步伐,在收集案例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收集能够反映当代药事管理活动的一些基本特征,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案例。例如,在讲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一课中,引用玉林市华济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假劣药及未按照规定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案例。

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期间,玉林市华济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僵蚕等假药26批次,生产销售牡丹皮等劣药16批次,被玉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多次予以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同时,该公司存在部分产品未按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直接从市面上购进中药饮片进行分装;部分中药饮片未按法定标准检验合格即进行销售;批生产记录、检验记录存在缺失、伪造、不真实等情形。2015年8月,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依法吊销了该公司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次案例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可以指导学生就假药如何判断以及此次事件的性质及处罚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思考与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课堂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通過把握启发性、典型性以及时效性等要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改善教学效果,不仅仅在理论知识水平方面能有所提高,而且对其以后从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等方面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石小鹏,马善波,吴寅等.《药事管理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初探[J].中国药师,2015,18(10):1834-1836.

[2] 聂久胜,彭代银,陈卫东等.《药事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2):86-87.

4.药事管理工作计划 篇四

2010年工作计划

1、组建临床药学学科组,搭建组织框架,选择专业成员,集中优势形成合力,围绕医院药学的核心工作扩展服务的内容,进行相关探索,提供有关信息和基础资料,为我院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和医院药学学科的发展进行务实工作。

2、对全院的新药进行评审和遴选,提出淘汰品种,并及时处理临床用药所出现的重大问题。委员会根据临床用药情况和医院实际需求修订本院用药目录和处方手册。

3、加强礼仪培训,提高委员会人员职业素质。了解患者及家属在医护工作中的心态表现,培养针对性的服务意识和随机应变的服务能力,多使用敬语、谦语、雅语,增加协作精神,尽量避免医患冲突,及时处理各种矛盾,不断提高医院专业服务水平。

4、做好年初“二甲”验收和启动“三甲”创建准备工作。

5、加强我院医务工作人员对《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各医务人员对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全方位提高医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6、认真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增加药品价格透明度,规范购销行为,杜绝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拒绝商业贿赂。做好我院药品采购的各项工作。

5.药事管理法规辅导:药事管理概述 篇五

药事管理是指国家对药学事业的综合管理,是药学事业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总称。它涉及到药学事业的各个方面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价格、广告、使用等环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对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药事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现代管理学基础和法学基本知识予以论述。

药学事业与药事管理

药学事业泛指一切与药有关的事业,简称为药事。它是由药学若干个部门(行业)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该体系中各个部门和行业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互为条件,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其目标与活动是为人们防治疾病提供安全、有效、稳定、经济的药品,增进人类健康。药学事业包括药学教育、药物研究、药品生产、药品经营、药品检验、药品使用及药品管理七大部分。

药事管理是指对药学事业的综合管理。它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方面。宏观的药事管理是指国家对药学事业的管理。国家通过制定、颁布法规、文件、管理办法,要求各部门执行;通过加强对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价格、广告及使用等环节的管理,严格质量监督,保证药品安全有效;通过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部门监督检查,通报结果,对违法者进行处罚等手段来加强管理。微观的药事管理系指药学事业中各部门内部的管理,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物资设备管理、药品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药学信息管理等工作。

药事管理的宗旨 药事管理的宗旨是保证药品质量,增进药品疗效,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简而言之,药事管理就是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药事管理在医药卫生事业中的地位 药事管理的目的是创造出最佳的效益,为防病治病提供需要的药品品种、足够的数量,以及可靠的疗效保证和安全保障,为提高医疗质量、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做出贡献。药事管理工作在医药卫生事业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药学事业和医学事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药品是这个整体的物质基础,是医生防病治病的精良武器,没有足够的药品品种、数量,卫生事业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医生也没有了武器,再好的医术也难以发挥作用。因此,医和药的关系是唇齿相依、命运与共的关系,有医无药不治病,有药无医药不灵;医和药的关系好似人的两条腿、鸟的两个翅膀、枪与弹的关系。只有二者紧密配合,才能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如果偏废某一部分或使其发展受挫,那么卫生事业发展的全局将受到影响和挫折。同时,药事管理也是医药卫生事业管理的一部分内容,完善药事管理,医药卫生事业的管理也会发展和完善。

药事管理的研究范围及特点

药事管理的研究范围包括药事组织体制、药品管理立法、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管理、医院药事管理、新药审批管理、中药管理、药品质量监督管理、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特殊管理的药品、药学教育、药学科技管理等,以及药事单位内部的人员、生产、技术、质量、计划、财务、物资设备管理等。

药事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专业性、政策性、实践性。

1.专业性 药事管理是对药学事业的管理,药学事业的核心是“药”,“药”是防病治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要搞好药事管理工作,首先必须熟悉“药”的情况,掌握药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方法,并能够运用。同时,还要具备有关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如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因此,药事管理的专业特点首先是药学专业性,其次为管理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专业性。

2.政策性 药事管理是按照一定的国家法律、政府法令和行政规章,行使国家权力对药学事业的管理。主管部门代表国家、政府对药品进行管理,需与不同的药事单位及管理相对人打交道,处事要有政策、法律依据,科学严谨,政策性强。

6.药事管理工作计划 篇六

一、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的含义

(一)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或组织系统是组织与机构统称。

组织:组织系统(结构),即组织体系的构成、目标、职能、分类和相互间的关系。

机构:为实现某种目标或担负某种职能而通过一定的程序建立的,由人、财、物和信息等要素组成的社会实体单位。是组织中一种更为严密的组织结构形式。

(二)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为了实现对某一社会事务或某一领域的有效管理,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及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

二、药事组织机构

(一)药事组织的概念  药事组织系统也称之为药事组织体系。

药事组织:指药事组织机构、体系、体制,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概念。

狭义:为实现药学的社会任务所提出的目标,人为地分成各种形式的组织机构的总称。

广义:以实现药学社会任务为共同目标的人们的集合体;是药学人员相互影响的社会心理系统;是运用药学知识和技术的技术系统;以特定形式的结构关系而共同工作的系统。

药学组织系统是卫生大系统中的子系统:药事组织系统运动的产出是合格药品、药学服务、药学知识和药学人才,并为医疗卫生系统所利用。有经济系统的属性:药事组织系统中生产经营子系统的活动与社会经济系统紧密相关。

(二)药事组织机构的分六类(按其社会功能和目标可分)。

1.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机构:政府机构监管药品和药学企事业组织的行政执法机构,(各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功能是代表国家药事监督控制,立法赋予其执法权力。

2.药品技术监督机构:在药监督部门领导下,执行国家对药品质量监督、检验的法定性专业技术机构(中检所及各级药品检验所)。

3.药品生产、经营组织  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应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4.医疗单位的药事组织

主要功能:采购药品、调配处方、制备制剂、提供用药咨询等活动,以保证合理用药。

基本特征:直接给病人供应药品和提供药学服务,

重点:用药质量和合理性而不是单纯为盈利而自主经营(与药店区别)。

5.药学教育和科研组织  主要功能:出药学人才和药学研究成果。

6.药事社团组织  协助政府管理药事。任务是学术研究和行业、职业的技术管理。

三、药事管理体制

药事管理体制:在一定社会制度下药事工作的组织方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关于药事组织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制度。

组成:质管体制、生产与经营管理体制、使用管理体制、药学教育和科技管理体制。

7.药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篇七

1 教学内容的优化

《药事管理学》课程作为药学、药物制剂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学时数为32, 课程通过《药品管理法》、现行的药事管理法规与医药领域的实践环节有机结合, 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药事管理基本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精简部分章节学时, 突出重点, 与执业药师考试大纲紧密结合。

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我国现行的主要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了解药事管理基本知识;具备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能力, 并能独立运用国家药品监管的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执业药师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药事管理与法规方面的新进展[1]。而药事管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药事管理概述、药事法规、部门管理制度, 教学重点放在二、三部份内容的学习上, 强化学生的法规意识, 为将来参加资格考试打好基础。绪论部分教学学时精简约20%, 讲解关键在突出重点, 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该门课程的整体框架和学习方法, 同时掌握该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思路。

1.2 社会实践与专业见习有机结合。

本门课程与专业见习有机结合既满足课程社会实践的要求, 同时缓解理论学时紧张的矛盾。四年级上学期, 药学专业学生到药房、社会药房、药厂、药检所等药学组织进行毕业见习, 见习时段与本门课程近同步开设。为期一个教学周的专业见习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结合和转化, 同时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和了解药学实践部门的新变化, 促进教学内容、信息更新。

2 教学方法的优选

2.1 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课程共十三个章节, 教学均以概念、法规介绍等理论讲授为主, 内容枯燥乏味,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积极性不高, 影响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各章节的特点, 灵活设计教学方法, 对于政策性强的内容以理论讲授为主, 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 引入当前时政或医改动向, 引发同学对药学时政的思考和关注;以法规为主的部分, 以案例分析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探究问题,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自觉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章节,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外实践活动, 并形成市场调查报告在课程上汇报, 培养学生学习药事管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维, 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组织能力;此外, 对于一些内容单纯, 记忆性强的章节, 要求学生自学, 之后通过检测自学效果的方法来组织教学。总之, 教学中充分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内容相结合, 才能顺利实现教与学的转化。

2.2 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特点

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 教学内容涉及大量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如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药品经营质量规范 (GMP) 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试行) 等。由于本科生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药学时政、药事法规了解甚少, 加之法规内容枯燥、乏味, 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情绪, 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 在该部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较为适宜。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 以案例为基本素材, 将学生引入含有问题的具体实践情境中, 师生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学习、分析与研讨,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多维性解决问题能力、面对复杂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2]。但案例的选择首先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说服力, 影响较大, 能反应药事管理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 符合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 所选案例时间跨度较短, 内容较新颖, 具有时代特色。案例的剖析应尊重事实, 未加入主观的假设, 不仅仅局限于以往对违法案例的处理分析, 可以引入了具有正面引导作用的实例。

2.3 实践教学环节

药事管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学生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 没有实际工作经验, 在教学中涉及的一些管理模式比较抽象, 学生无法理解。实践教学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转化的纽带,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医药市场对药学人才在药事管理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的要求, 确定社会实践的方案, 与专业实习有机结合, 构建综合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3]。如学生到药厂参观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 体验药厂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制度体系及药厂GMP实践和管理;到社会药房了解药品经营模式, 药品分类管理、药学社会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到医疗机构药房实习, 了解医疗机构药品的采购、储存、出入库管理、药品的分类、调配及临床药学活动等丰富的药学实践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深刻的感性认识, 如涉及GMP、GSP、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等章节的讲解时, 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课程气氛, 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起到较好的效果。

3 评价机制的完善

3.1 制定多维度评价机制

制定新一轮教学大纲, 对命题思路、考核类型、试题类型、成绩评定进行调整, 旨在通过期末考核、平时成绩、课外实践、调查报告、课堂汇报等多维度的评价指标评价学生,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课程考核与《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有机结合

《药事管理学》不仅是医药院校在校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也是执业药师必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我国现行的主要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了解药事管理基本知识;具备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能力, 并能独立运用国家药品监管的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执业药师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药事管理与法规方面的新进展[1], 是本门课程与执业药师考试交集所在, 也是两者有机结合前提。

3.3 引入市场调查论文考核方式

确定课程研究专题内容, 要求学生查阅文献和组队开展课外社会实践调研, 形成调查报告, 并分组进行课堂汇报, 锻炼学生团队意识, 组织沟通表达能力, 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现有知识学会分析和解决药事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 阅读科技期刊和学术专著, 不断的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查、阅、写”的综合能力[4]。同时将社会实践过程纳入课程评价中, 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有利于实践活动有效顺利开展。

4 教学效果

有望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 教学方法的改革、评价机制的完善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达到培养学生辨别药事管理领域中的合法与非法行为的能力, 提高综合运用药事管理的知识与药事法规的规定的水平, 初步建立的药学职业道德意识,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奠定基础。同时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工作必需的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改变药学生传统单一的药学知识及技能结构, 为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颖, 郑一敏, 宋丹.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改革策略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14) :129-130.

[2]李珂珂, 吕青志.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 10 (6) :730-732.

[3]刘华, 李晓波.大专院校《药事管理与法规》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8) :205.

8.药事管理工作计划 篇八

控制药物的比例、制定药物相关制度、监控医院药物类型、决定是否研发新型药物、医务人员的用药管理规章制度等都属于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内容。医院应该把药事管理委员会列为药物的最高管理机构,赋予其监控管理药剂科的职能。对收集医院日常药物资料、药物的采购、库存、下发, 临床用药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确保药物的最佳质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应该在合理用药的原则下,指导医务人员合理用药,规范各医务部门用药制度, 预防由于不合理用药引发的一系列损失。另外,药事管理委员会应该主动参与医院日常药物的采购,严格把好价格及品种关。如果药物推销人员与采购人员之间存在不正当的交易, 药事管理委员会应该按照相关的用药规章制度及审查要求对其进行监控管理,杜绝一切可能损害医院药物质量的隐患。2.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机制2.1设置患者用药咨询服务体系: 医院可以划分出部分有经验的临床药师,构成用药咨询服务体系。临床药师不仅要主动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用药, 还要参与用药情况的讨论、疑难杂症的会诊、死亡病例的分析、危重病患的抢救工作, 掌握病患使用药物获得的临床效果,以便在治疗相似病例的时候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临床药师要谨慎选择适宜的药物、确定药物的方法、剂量、药动学参数、治疗监测形式等,向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药疗服务及咨询信息。患者用药咨询体系应该侧重于药物的合理的搭配、用法、劑量、不良反应等, 排除患者在用药时遇到的困难,进而有效提高药物的依从性。2.2制定合理用药制度:

医院的药品的合理处方及用药原则都应该满足以下标准及要求: 观察要求:在用药时要谨慎观察预期效果的获得情况及引发的意外因素。 患者要求:确保患者不存在用药禁忌,并且争取把引发不良反应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药理要求:所使用的药物应该满足医学原理的要求,而且药物治疗过程的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④用药要求:药物的用法、剂量、途径、疗程都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分析,符合患者身体状况的要求,并确保能够获得最佳的疗效。⑤信息要求:与患者病情相关的药物信息,应该得到及时的整合,汇总及筛选。⑥药物要求:患者所选用的药物应该在安全适宜的原则上进行选择。2.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近年来,高级的抗菌药物以较快的速度向临床推广,临床各种各样的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更加快速的治疗。但在感染性疾病获得治疗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不合理用药的安全隐患。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应该严格把好抗菌药物的采购及使用关,在进行采购之前要认真分析并讨论所要购买的抗菌药物,在合理用药的原则上确定是否进行采购。药剂人员要对已经购买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施行及时指导,确保合理用药并获得最佳疗效。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严格按照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精神,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抗菌药物管理措施,定期进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临床合理配药合理方式的分析与宣传,重点监管高级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并引导临床正确应用抗菌药物。3.组建并不断完善药事监管体系

医院应该组建完善的药事监管体系,来挖掘药事管理的潜在职能。抽出医院内部拥有过硬技术、责任感强的药学专家或医疗行政管理人员构成药事监管体系。药事监管不仅要负责在药品购买及使用过程的监督,还要指导医院药物的合理管理。药事监管体系应该定期审计核查医院内部的用药目录及相关账册,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开展交流讨论会议,确定医院用药的类型与范围及新引进的药物。对于疗效不稳定的药物要及时淘汰,采取合理措施解决医院临床用药中遇到的问题。4.若干种优化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措施4.1组建药事信息化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各个领域已经能够很好的结合科技技术,获得最佳的管理效果。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领域中,传统落后的药事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医院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科技技术,对医院的药事施行高效迅速的管理,以保证药事信息的时效性,为医院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药事的信息化管理是挖掘医院潜在能力及获得价值最大化经济效益的前提保证。因此,医院必须给予药事管理信息化足够的重视力度。医院要投入相应的资金,建设基础的计算机网络,培养一批具有掌握迅速信息处理能力的人才。在先进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及时分析来源、范围、市场环境、临床需求、采购、库存、管理、资料、经济等相关药事信息。4.2组织权威专家对药物进行论证: 药物的市场环境复杂,而且品种过多,医院应该有目的对所需要的药物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归类,组织相关专家分析谈论所收集药物的临床使用价值、可以获得的疗效及药物的安全性质,探讨最优的购买方式,以最少的经济投入来获得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权威专家对药物的论证不仅保证了药物的质量及疗效,避免了选择不正确药物所引发的安全隐患,而且有效减少了医院所要承担的经济成本压力,能够确保医院资金良好的周转及流动。4.3明确药事管理为临床治疗提供服务的职责: 在当今医院的药事管理中,一定要着重强调药事管理的服务职责。医院管理者一定要明确药事管理不仅为临床治疗提供服务,而且也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在医院的管理中,不能只注重临床疗效的获得,还应注重药事管理的严格性。在药事管理中要主动创造与临床治疗相结合的机会,采取必要措施,满足开展药事管理工作的需求。例如配备不良反应监测、开展药效学药动学、药事信息与咨询需要的设备、监测血药浓度、临床新制剂所需的设备及仪器等。4.4把药事管理当成促进科研工作发展的潜在动力: 科研工作是能够迅速提升医院药学职员综合水平及能力的重要形式。药事管理人员应该结合现有的科技硬件,主动开展一系列科研工作,以研制新型的医学技术,满足临床的发展要求。目前我国医院科研工作的重点包括合理用药及临床药学等方面,探索更好的临床药物治疗形式,提供更优异的服务, 契合患者与医师合理用药的需求,最终实现提升医院药事管理整体水平及质量的目的。积极的药事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推动医院开展科研工作,获得更加关阔的发展空间。药事管理人员也能够在管理工作中得到磨练,其科研意识也逐渐提高。4.5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为战略目标:

医院的药事管理不仅包括对药物情况进行统计编写,为患者提供通俗易懂的用药指导;而且还涉及到合理用药的指导、相似药物优缺点及价格的对比分析、先进医学知识技术与药物的综合探讨、新型药物的录入资料、不良反应相关资料的整合、信息化网络药物咨询的构建等。在实际的药事管理中,药事人员要学会整合多方面的信息,不断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隐患,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整改。不断调整管理的形式,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5.结束语

9.药事管理 篇九

2、药事管理--pharmacy administration3、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即(1)用药目的: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2)专属性:规定有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3)不包括:兽用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

4、药品管理的分类:

一、传统药和现代药

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三、新药、仿制药、医疗机构制剂

四、国家基本药物、医疗保险用药、新农合用药

五、特殊管理的药品

5、药品质量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均一性

6、罕见药品--orphan drugs7、药品标准的含义: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8、药品质量监督检验的性质:公正性、权威性、仲裁性

9、药品质量监督检验的分类:抽查检验(评价抽验、监督抽验)、注册检验、委托检验、指定检验(口岸检验、生物制品批签发检验)

10、处方药的种类:1)毒、麻、精、放(2)终止妊娠药品(3)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疫苗(4)蛋白同化剂、肽类激素及其他按兴奋剂管理的药品(5)注射剂(6)精神障碍治疗药(抗精神病、抗焦虑、抗躁狂、抗抑郁药)(7)抗病毒药(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8)肿瘤治疗药(9)含麻醉药品的复方口服液(10)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和激素(11)CFDA公布的其他必须凭处方销售的药品

11、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机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药品监督管理技术机构:药品检验机构、国家药典委员会、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药品审评中心、药品评价中心、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12、技术机构的职能--国家药典委员会:负责国家药品标准的管理,组织制定国家药品标准CFDA药品评审中心:主要负责对

1、化学药品

2、生物药品

3、体外诊断试剂

4、中药、新药申请

5、进口药品

6、仿制药品申请进行审批药品评价中心:主要负责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和不良反应监测等技术工作。药品认证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对GXP进行认证。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3、法律的层次1)宪法2)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3)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4)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 特殊性法规较一般性占优势14、1984年--2000年国家制定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的、综合性药品法规。现行的药品管理法于2001年12月1日开始实施

15、《药品管理法》与《实施条例》章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药品生产企业管理 第三章 药品经营企业管理 第四章 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 第五章 药品管理 第六章 药品包装的管理 第七章 药品价格和广告的管理 第八章 药品监督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16、药品生产企业申办程序:《药品生产许可证》--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营业执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GMP认证证书--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17、药品经营企业申办程序:《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批发企业--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药品零售企业--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营业执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GMP认证证书--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

18、医疗机构制剂不得在市场上销售

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一)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

(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

(一)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二)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批准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检验即销售的;

(三)变质的;

(四)被污染的;

(五)使用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六)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

(一)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二)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三)超过有效期的;

(四)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五)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

(六)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19、药品注册: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律程序,对拟上市销售的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系统评价,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 20、药品注册分类:按来源和标准分为新药、仿制药和进口药;按种类分为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按创新程度分为突破性新药、模仿性新药、延伸性新药、仿制药

21、药品注册申请:新药申请、仿制药申请、进口药品申请、补充申请、在注册申请

22、注册管理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药品检验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23、药品注册管理的中心内容:两批两报,即临床药物研究的申报与审批,药品生产上市的申报与审批

24、药品信息含义:指有关药品和药品活动的特征和变化。药品信息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药品特征,特性和变化方面的信息,例如药品的理化性质,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的信息;二是有关药品活动方面的信息,例如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管理和药学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即所有与药品有关的信息都属于药品信息的范畴

25、不得发布广告的药品:(1)毒、麻、精、放(2)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3)军队特需药品(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明令停止或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药品(5)批准试生产的药品 处方药广告发布的规定:可以在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展业刊物上发布广告

26、疫苗制品、血液制品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其他药品不得委托生产

27、GMP与9000标准的比较 :相同点:GMP与9000的目的都是保证产品质量,确保产品质量达到一定要求;(1)通过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实施控制来达到确保产品质量的目的;(2)强调从事后把关变为预防为主,实施工序控制,变管结果为管因素;(3)对生产的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不同点:(1)性质不同: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GMP具有法律效力,而9000则是推荐性的技术标准(2)适用范围不同:9000标准适用于各行各业,而GMP只适用于药品生产企业。

10.药事管理 篇十

关 键 字: 摘

我们知道美国的药品分类管理已是由来以久,其在药品分类及药店管理方面都是比较健全和成熟了。下面要: 药品分类管理 药店

先对美国的药品分类以及药店方面的情况做一简要介绍,从中可以发现一些可取之处。

我们知道美国的药品分类管理已是由来以久,其在药品分类及药店管理方面都是比较健全和成熟了。下面先对美国的药品分类以及药店方面的情况做一简要介绍,从中可以发现一些可取之处。

美国对处方药的销售管理非常严格,处方药通常专门陈列于一个房间内,消费者一般是看不到药品的。估计这也是在美国称呼“药房”而不是“药店”的原因。处方药的标识非常明了,凡是处方药,都必须由生产厂家在药品标签上印上“Rx only”字样,分类清楚,使人一目了然,同时也方便对处方药加强管理。对与非处方药,管理则较为宽松。销售非处方药一般不需要申请药房许可证件,也不要求配备执业药师,和普通商品一样,陈列在敞开式柜台,由消费者自行选择购买。非处方药的标签上则不要求印上醒目的表识。事实上,美国非处方药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少,约只占药品销售额的16%。美国现有的非处方药按治疗类别划分有80多类,范围从粉刺治疗药物延伸到减肥药品,市场上的非处方药大约有100,000多种,包括的活性成分正

文: 大约800种。和处方药一样,美国药品审评中心对非处方药也要进行评价以确保它们正确地标签,并且利大于弊。由于大多数非处方药在立法(规定药品上市前必须要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之前已经上市多年,这些药物作为美国“非处方药审评计划”的一部分,美国对它们的成分和标签也在进行评价。“非处方药审评计划”的目标则是对每类药品都建立“非处方药专论”。“非处方药专论”就相当于一部“处方书”,包括可接受的成分,剂量,配方,标签和试验。“专论”不断地在更新以补充其它必要的成分和标签。符合“非处方药专论”的药物不需要FDA事先审批即可上市,但对于那些不符合的药品则必须通过新药审评程序(NDA)进行独立的审评才能上市。对于第一次进入OTC市场的新成分需要按照NDA程序进行审批。例如:一个新的OTC药品第一次被批准上市,或以前批准为处方药上市的药物转为非处方药就必须经过NDA程序。下图表示从1996年到2003年新批准的非处方药(包括从处方药转换过来的非处方药)和已上市的非处方药被批准使用的新用法。由图表中我们可以窥见,近年来美国每年批准的非处方药数量不多。

1996-2003年美国OTC药品统计表

[注]:图中显示的2003年已上市的OTC药品被批准的两种新用法即分别是:(1)法莫替丁:预防和暂时缓解12岁以上消费者的烧心症状。新批准的用法则是其一个高剂量;(2)盐酸氯雷他丁:在2002年,这个抗组胺药第一次被批准为OTC药是用于暂时缓解过敏症状。在2003年,其被批准的新用法是用于暂时缓解麻疹引起的皮肤瘙痒。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起步较晚。回顾一下我国药品分类管理的时间表:在1999年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启动之前,我国药品市场除对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等特殊管理的药品实行特殊限制外,其他药品基本上处于自由销售状态。到2000.1.1起,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开始实行;从2000.4.1起,大容量注射液,粉针剂类药品要求凭处方销售;从2001.10.1起,所有注射剂必须凭处方销售;到今年7.1开始,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物须凭处方销售。同时,对于非处方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在分阶段公布非处方药目录,现已公布的非处方药目录有六批。今天,国家还正在积极推进对零售药店的分类管理,希望对零售药店也进行分类。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2004—2005年工作规划》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管理工作要求,将药品分类管理工作落实情况与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和《药品经营许可证》发证工作结合起来,对零售药店分类进行管理,积极推进零售药店的分类管理,促进零售企业达到药品分类管理要求。将零售药店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2005年底之前,经原发证部门审查,符合药品分类管理要求的零售药店,可以继续销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发给处方药定点销售标志。第二类:2006年1月1日后,达不到药品分类管理要求的零售药店,只能销售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或只能销售乙类非处方药。由

原发证部门按规定核减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中的经营范围。目标到2005年底,全国药店内销售的所有处方药,市民都须凭医生处方购买。

我国对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标签管理也是略显不足。对于处方药的标签、包装并未要求印有显著的处方药标志,相反,对于非处方药的标签、包装则要求生产厂商必须在其上面印上显著的非处方药标志,即“OTC”样标志。在要求药店对药品实行分类管理时,要求做到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摆放。以前,很多药店在对药品进行分类摆放时不知所然,现在则是按“OTC”标志分类;有“OTC”标志的放在非处方药一类,没有“OTC”标志的统统都放在处方药一类,而对于很多放于处方药一类的药品,许多药品都是不需要凭处方即可销售的。例如:心血管类药品、计生类药品等。还有一些减肥药,例如:曲美、赛尼可等即使经常摆于药店门口直接面向消费者促销,在老百姓或者店员看来肯定是OTC药品的,也还是摆在处方药类的,就因为它们没有“OTC”标志。这样往往会让人们产生错觉,国家是在把非处方药拈出来以便加强管理。实际上并非如此,国家实行药品分类管理的初衷是要把处方药管起来,凡是处方药必须严格凭处方销售。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3年收到3万多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处方药不良反应占97。4%,处方药的不良反应和严重程度是远远高于非处方药,给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为了保证人民用药安全,维护人民用药的合法权益,我国全面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加大推进零售药店处方药凭医师处方销售的步伐,逐步减少“双轨制”处方药的数量。例如:规定抗生素从今年7月1日起要求必须凭处方销售。并打算2005年底,所有的处方药都必须凭处方销售。

众所周知,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滥用抗生素所带来的后果也是不容置疑的;同时,抗生素在一般药店的销售额比也是相当重的,大约为24%-30%。毫无疑问,抗生素凭处方销售对绝大多数的药店的冲击应该是非常巨大的,在如今药店多如牛毛,遍地开花,竞争白热化的世态下,那些本来就在盈亏线上徘徊挣扎的弱势药店、小药店按道理应该是会转为亏损,甚至关门。但是情况并非如此,笔者曾暗访过几家药店,并通过一些途径询问过一些店员,了解到抗生素凭处方销售对一些药店的营业额几乎没有产生影响。有的店员就说:“可以说一点影响都没有!”看来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目前的药店来看,对于一些资金还比较雄厚的大药店,是在店内开设小诊所,以得到处方。对于大多数药店,可以说都是在违规销售处方药。笔者曾经在南京的两家药店实习过,一家在南京还算是比较有规模的连锁药店,该店雇佣的一个店长是一家企业医务室的退休医生,说是具有开方权。于是,抗生素凭处方销售的规定这家药店没有任何影响,一天营业结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补处方,这样药监部门过来检查也毫不担心。该连锁药店的领导过来开月工作会议时,还专门耐心教导员工如何识别“探子”,如何做到万无一失等。还有一些药店则是事先在一些有关系的诊所开来一

些常用抗生素的处方放着备用,或是弄来一些空白处方,在卖出抗生素后自己补上。至于,处方上病人的姓名,年龄等就胡乱编了。还有一些药店则是开在某些诊所的楼上、楼下等,和诊所串通一气,开一张方,发还多少点的利。诸如此类的对策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可见,药监部门想按照规定把这些药品管起来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

另外,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2004—2005年工作规划》的通知,到明年底将对药店实行挂牌。现阶段,医药未分家,医院又开始流行起使用电子处方,那些拥有处方药定点销售标志的药店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处方药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销售呢?如果不能做到,那么,对于那些评定为非处方的药店似乎有失公平,对药店实行挂牌的意义也就不会太大。而且,还将会引起新一轮的竞争对手之间恶性竞争,恶意举报,更加难以建立一种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今年7月到10月期间,笔者到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市场监管处实习,在处里的协助下对浙江省内的药品零售企业做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研。综合考虑经济和人口方面的因素,分层次选取了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市:杭州、温州、金华、湖州、台州和丽水的药品零售企业,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浙江省内零售药店的基本状况。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80%,而且药店都答得很认真。对于问卷中设计的:“药店在经营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以及对有关部门的主要建议有哪些?”这一开放式答题,药店的回答都是大同小异,即:药店数量太多,价格太低,恶性竞争,处方难求,毛利越来越低等。其中,提到的最多的就是国家规定的抗生素必须凭处方销售后,处方的来源问题。例如:有药店提到:“现在零售药店对处方源及处方的争夺日益激烈,已经白热化。当前处方就是效益。但有关部门对处方来源的合法性界定较为不明确。比如,某人即是该店老板,又是医师,其自行开据的处方有效吗?如果有效,那么怎么来保证处方的合法性以及禁止滥用抗生素政策的推广?”;有的药店写到:“国家推行抗生素凭处方销售是对的,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只是约束了少数几家知法守法的正规药店,意义真是不大。”;还有药店埋怨:“就是我们想守法,但是面对没有处方来买抗生素的消费者,不卖不仅仅是销售额降低的事情,而是在赶走一批的消费群。顾客往往并不理解,为了方便省事和我们争执,说其他药店都卖,怎么就你们这家药店不卖?这不是砸自己的生意,把利润推给那些不守法的药店吗”;有药店则抗议:“滥用抗生素主要在医院,现在却对药店加强监管,本来药店的门槛和要求就比医院药房、诊所高得多,现在更加是不公平了!”;大多数药店直接建议:“强烈要求医药分家!迫切盼望一个竞争有序、公平效率的医药宏观环境!”。

的确,要想真正让药店切实做到处方药凭医师处方销售,关键得让药店能够得到处方,而医药分家则是真正解决处方来源的关键所在。但是,我们都清楚,医药分家已经谈了多年,国家也在努力的推行,并且进

行过试点,只是都没有执行下去,困难重重。真正做到医药分家也许还会需要多年的努力。那么,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如何切实做到处方药凭处方销售,将国家制定的政策落到实处;又如何给我们的药店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宏观环境,在医药分家还未实现的今天,给予它们一些适当的政策导向或有益的指南来帮助发展艰难的药店度过难关,应该是每一位医药行业的专家学者和政府人员迫切需要关心的问题。我们期待着药店能够一路走好,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朱学明.肝积汤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26 例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5,(4):66 [2]席玉才,李竞.止痛奇效汤治疗肝癌疼痛20 例.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2,(4): 227

[3]石怀芝等.扶正荡邪合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报道[J].北京中医, 2004,CJCM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7 年 VOL.(20)NO.15-1343-(1):63-64

[4]贾建华.蛇毒胶囊合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9):566

[5]魏琳,杨晨光.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52 例[J].陕西中医,2002,(7):585-586

上一篇:矿井泵工考试试题下一篇:技术转移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