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谋划思路

2024-10-16

科学谋划思路(8篇)

1.科学谋划思路 篇一

谋划明年政法工作思路,总体上要围绕“五主”展开:

——“主题”,就是推动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推动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更多更大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

——“主轴”,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主线”,就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深化政法领域的体制性、机制性、政策性改革。

——“主基调”,就是坚持稳中求进,稳是主基调,在稳的前提下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不断强化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主牵引”,就是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政法队伍正风肃纪为主牵引,提高政法队伍“四化”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谋划好明年政法工作重点,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善于观大势、把大局、谋大事,抓住政法工作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的问题,深化研究、找准工作切入点。

——找准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发力点。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是明年的首要政治任务。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就要抓住制度建设和执行这个发力点,重点研究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如何坚持和完善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制度、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加强政法队伍“四化”建设制度,促进政法各方面制度更加定型完善。要筹办好政法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推动政法系统持续掀起四中全会精神“大学习大研讨大培训”热潮。

——找准服从服务发展大局的结合点。总书记强调,改革发展稳定需要良好法治环境,要坚持把政法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政法战线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找准政法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以强化法治功能为关键,深入研究为发展大局提供法治保障的有效举措。重点围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打好“三大攻坚战”、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进行深度谋划,拿出全力保障的举措。

——找准影响社会政治安全稳定的风险点。总书记告诫我们,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当前,影响社会政治安全稳定的风险挑战日趋严峻复杂,要及时研判影响社会政治安全稳定的各种潜在风险,掌握风险发生演化的趋势特点,既要防范“黑天鹅”,又要防范“灰犀牛”,做好最充分的应对准备,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动战,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找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支点。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是政法领域创新的最大亮点。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各地对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积极申报试点,切实抓好试点,加大探索创新力度,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努力使市域成为防范化解重大社会矛盾风险和群体性集聚事件的“终点站”,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成为助推“中国之治”的重要支点。

——找准全面深化改革的堵点。去年以来,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成效之好前所未有,党中央部署的11项政法口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100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针对改革政策配套和部门协同还不到位、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和政策性问题还有待破解等突出问题,要按照四中全会《决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行顶层设计,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深入破除政法领域体制性、机制性、政策性改革的堵点,推动改革向制度更加成熟定型靠拢。重点要在优化政法机构职能体系、完善政治督察和执法监督机制、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政法智能化建设等方面研究推出改革新举措,切实提高改革质量。

——找准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政法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中之重是要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研究谋划大案要案打深打透、案件办理提速增效、打伞打财查漏补缺、行业整治分类推进、举报线索清仓见底、特派督导接续发力、罪犯改造同步部署、考核表彰精心谋划、法律政策全面完善、长效机制务实管用等十大任务举措,打好扫黑除恶决胜战。

——找准基层基础建设的难点。基层矛盾风险多发,而统筹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的资源能力不足,是当前基层基础建设存在的难点问题。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真正做到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夯实基层基础,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重点要研究如何推动加强地方各级综治中心建设、完善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制度、完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基础要素管控措施,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找准政法意识形态工作的焦点。面对尖锐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新挑战,要开辟政法工作“第二战场”,既要在网下战场打赢法律仗,又要在网上战场打赢舆论仗。要研究加快推进政法网络新媒体做强做优做响的有效举措,打造政法工作网上主流舆论标志性品牌,传播政法正能量。创新推进政法网宣铁军建制机制体制建设,努力打造强大政法网宣铁军。要以办好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为起点,进一步探索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使之成为政法工作创新品牌。

——找准政法队伍建设的薄弱点。政法队伍主流是好的,但问题也不少,特别是一些政法干警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和司法腐败问题敲响了警钟。要结合扫黑除恶中反映出的问题,把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作为急迫的大事要事来抓,抓紧研究出台推进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意见。重点要从剖析云南孙小果案、湖南“操场埋尸案”等典型案例入手,举一反三,找准政法队伍教育监督管理中的漏洞盲区和薄弱环节,谋划开展政法队伍正风肃纪活动,研究建立警示教育和问题整改机制、加强倒查追责制度、加大政法领导干部异地交流和轮岗制度,形成抓源治本的长效机制。

谋划明年政法工作思路重点要接好“四条线”

谋划明年政法工作思路和重点,务必充分体现中央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契合政法工作实际、回应人民群众期盼,增强政法工作科学性、原则性、前瞻性、创造性。

——学深悟透中央精神,接好“天线”。中央精神是谋划工作思路和政策举措的总依据。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跟进学习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学悟结合促深化、学研结合促消化、学用结合促转化,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做好政法工作的思路举措,转化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政法领域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接好“地线”。基层是党的执政基础,各项决策部署要靠基层去落实。基层的问题就是工作的着力点。基层首创是政法工作创新的源头。要坚持“微服私访、随机调研”等深入基层调研系列制度,常察实情,常听民声,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总结集成基层创造并上升为顶层设计,化一地经验为全国财富。

——全面观察国际形势,接好“外线”。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分析透彻国际形势,深入研究加强国际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科学谋划斗争策略和反制措施,努力掌握斗争主动权,把国际风险对我国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研究政法工作态势,接好“内线”。要以解放思想开路、调查研究开局,坚持每年开展“十大课题”研究制度,启动新一轮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十大课题”研究,坚持领导班子“蹲一省带一片”调研,深入分析研究政法工作面临的阶段性形势与任务,适时提出有效的思路举措,增强决策部署超前性、创新性、实效性。

2.科学谋划思路 篇二

黔江区是一个集“老、少、边、穷”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 (县) 。重庆直辖以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全区人民奋力攻坚, 顺利完成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创造了享誉全国的“宁愿苦干, 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

进入扶贫开发新阶段后, 黔江区坚持以121个特困村为主战场, 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 实施“连片开发、综合治理、产业覆盖、整体推进”的方式开展扶贫工作, 打捆使用各类扶贫资金, 探索扶贫资金引导民营资本投入扶贫产业项目开发的机制,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全方位帮扶特困村, 全力实施“村村通”和生态扶贫, 加快解决人畜饮水难, 稳步实施易地扶贫, 努力推动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 让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惠及全区特困农户, 使特困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 全区农村贫困状况明显缓解。

3.科学谋划砥砺奋进 篇三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澄江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更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回顾过去,澄江县委、县政府向澄江人民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澄江县在新形势下将如何真抓实干,再谱新篇呢?为此,本刊特派记者对中共澄江县县委书记李朝伟(以下简称李朝伟)进行了专访。

攻坚克难 改革先行

李朝伟告诉记者,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玉溪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澄江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转变作风、攻坚克难,主动适应新常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科学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民生和党建等重点工作,澄江县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召开澄江县委常委(扩大)会、中心组学习和县委全会等进行专题学习贯彻落实,有力地统一了思想、振奋了精神、凝聚了力量,推动了澄江县党风、政风转变,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澄江县委结合县情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了《中共澄江县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并召开了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全会明确提出:澄江要在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上有作为;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出实招;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做文章;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下功夫;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办实事;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求实效,奋力闯出一条符合澄江实际的跨越式发展路子。通过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进一步统一了澄江县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为推动澄江跨越发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澄江县委常委会班子以身作则、示范引领,按照习总书记“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的指示以及省市委领导“站位要高、目标要实、做得要好”和“四个前列”的要求,率先垂范,带头深入镇(街道)、村(社区)、项目现场和田间地头认真开展督查调研,号召全县上下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省、市的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重大机遇,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奋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确保澄江在玉溪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澄江县委立足澄江发展实际,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认真分析研究澄江县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进一步理清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思路,确立了把澄江建成国家级休闲度假旅游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享誉全国的国际生命之城和高原湖滨生态旅游之城的“三区两城”发展定位,坚持“优一精二强三”产业发展思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推动生态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五化”融合发展,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明确了产业发展重点。

澄江县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云南省委、玉溪市委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年初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抓项目、统城乡、惠民生、维稳定,全力以赴推动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5年,澄江县完成生产总值71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6亿元,增长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7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0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48元,增长10.6%。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澄江县委常委会把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手抓中央和云南省委、玉溪市委重大改革的贯彻落实,一手抓全县关键领域改革的探索实践。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致力于增强谋划改革、推进改革的系统性和实效性,设立8个专项小组,研究拟定各领域深化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制度,召开了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明确了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工作任务,推出了一批条件成熟的改革举措,部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较大进展。”李朝伟说道。

坚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加快。共承接上级下放审批事项38项,清理取消67项、拆分23项、调整6项行政许可、非行政审批管理事项,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变134项前置审批事项为后置审批;完善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机制,着力提高项目审批服务效率,通过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实行并联审批项目6个,涉及投资5.79亿元;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政府工作机构由原来的28个减为23个,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有效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坚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积极探索投融资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启动化石博物馆、城镇供排水及垃圾收集处置PPP项目,引导民间资本以PPP模式参与重点领域投资。稳步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清理收回沉淀项目结转资金1.42亿元。

坚持深化社会各领域体制改革,推进社会全面发展。制定出台了深化农村改革总体方案和农业、林业、水利3个专项改革方案,供销社省级试点改革稳步推进,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殡葬改革成效显著,农村公益性公墓实现全覆盖,在玉溪市率先实现火化区火化率100%和骨灰全部进公墓目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加大环境监测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全面推进城乡垃圾收集全覆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新农合付费制度改革,县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民营一级综合医院澄海医院投入运营;深化民主法治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健全人大常委会依法审议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加强创新依法履行人大监督职能和社会协商民主建设,引导各界共同致力经济社会建设;统筹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nlc202309081851

坚持以开放促进深化改革,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科学编制了“十三五”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澄江动物群古生物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等发展规划,为科学发展奠牢基础;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以路网建设为突破口,完善旅游目的地城市配套功能,加快实现昆玉同城化效应。

统筹兼顾 弘文惠民

李朝伟介绍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澄江最靓丽的名片。澄江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生态立县”战略,坚持把以抚仙湖、澄江化石地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澄江发展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努力把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县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环境优化和民生改善同步提升,全力保护好澄江的绿水青山。把城乡统筹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围绕建设高原湖滨生态旅游城市目标,突出“生态、宜居、旅游”三大特色,协调推进城乡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为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奠定坚实基础。

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不断深化对澄江县情的认识,提前谋划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了《澄江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燃气专项规划》《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启动海口、九村集镇规划和重点村落规划修编工作;及时制定并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民房规划建设等方面的规定,加快推进“四规合一”工作,实现澄江发展“一个规划,一张蓝图” 。

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着力统筹好县内与县外、城市与农村、地上与地下,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和经营,推进城乡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澄江被列为全国农村污水治理试点县和云南省地下空间开发试点县。呈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昆明东南绕城高速公路澄江段建设稳步推进。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历史性发展机遇,统筹抓好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建设工作。投资14.6亿元启动实施了涉及3个村(社区)8个居民小组2677人的廖官营和小西城两个片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民房拆迁工作;全面启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6个“示范村”和43个“整治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高西社区朱家山美丽家园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启动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城乡垃圾和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工作,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全县城镇化率达44.1%,城市形象持续提升。

坚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双向驱动,抓实文化澄江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快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不断健全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成功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县”,申报省市两级文明单位、文明村44家。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奖励扶持地域文艺精品创作,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澄江传统文化收集整理,成功举办第26届立夏节暨首届澄江傩戏文化节,荣获第四届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聂耳杯”合唱大赛特等奖,澄江文化软实力迈上新台阶。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澄江县委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澄江建设,为澄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机制,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澄江县委始终坚持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县情实际,持续加大财政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全面落实各项改革措施意见,不断促进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把扩大就业作为首要任务,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化解产能过剩中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调动全社会创业积极性,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返乡创业。

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暨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在玉溪市率先消除了中小学B、C、D级危房;积极推动“全面改薄工程”,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快,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行大病救治二次补偿,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70元,参合率达98.7%。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实施医疗一体化建设和药品零差价销售,加强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交流合作,扶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完成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深入村组、直接联系群众,推进“挂包帮”“转走访”扶贫攻坚工作,3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1个易地扶贫开发项目和1个安居住房建设项目全面完成。1600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全部完成。全面启动实施国家“宽带乡村”试点工程,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实现所有行政村100%通光缆,让群众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受益者。

李朝伟说:“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澄江县委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严管党治党,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为推动澄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制定出台了县委“八要”方案,建立县级领导“七位一体”联系责任制度,制定出台了《治理“为官不为”实施方案》和《关于从严整治“为官不为”推动澄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意见》,干部作风明显好转。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主动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把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在行动上,强化各级党组织责任担当。

nlc202309081851

高瞻远瞩 极目未来

谈到“十三五”期间的规划,李朝伟说,澄江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加快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建设,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必须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坚持绿色发展,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澄江将全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筑牢以抚仙湖、帽天山和梁王山为主体的生态保护防线,加快推进抚仙湖北岸生态湿地建设及一级保护区2.8万人搬迁安置,推广实施农业高效节水减排项目,全面加强城乡污水垃圾治理,理顺抚仙湖径流区统一管理体制机制,统筹抓好抚仙湖全流域保护与发展。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争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坚持协调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紧紧围绕“三区两城”发展定位,继续坚持“优一精二强三”的产业发展思路,巩固提升烤烟、磷电等传统支柱产业,发展壮大生态文化旅游、高原特色农业及农特产品加工、新型化工业3个新的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商贸物流、“互联网+”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升以生态文化旅游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是澄江辐射带动力最强的绿色朝阳产业、龙头产业、民生产业。澄江将围绕创建“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的目标,以市场导向和旅游规划为引领,以生态、生命和古滇文化为灵魂,以景区景点打造、产品开发和基础设施配套为切入点,着力构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健康疗养、户外运动、文化体验五大产品体系,实现旅游资源由全域开发向局部开发转变、无偿使用向有偿服务转变、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此外,还将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将围绕抚仙湖保护和旅游支柱产业培育,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坚持开放发展,努力建设国际生命之城和高原湖滨生态旅游之城。城乡统筹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澄江将以《抚仙湖径流区总体规划》为引领,加快形成“一区两带多核”空间总体布局,着力打造享誉全国的国际生命之城和高原湖滨生态旅游之城。以“五网”五年大会战为契机,全面实施环湖公路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打造全方位多元化的内外大通道。推进供水、供气、截污坝区全覆盖,力争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同质同网同价。灵活运用新型城镇化、棚户区改造政策,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探索推进“两型”城市建设,统筹推进“六城同创”,提升城乡发展功能和承载力。

坚持创新发展,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创新是发展和竞争的第一动力源泉。澄江将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体制机制束缚,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树牢全体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发展意识。

坚持共享发展,释放全面共建小康正能量。民生保障是政府的神圣职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澄江将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卫生服务水平,统筹推进其他事业三方面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最大限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城乡居民过上更加幸福体面的新生活。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看清现在、谋划未来,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澄江县前景光明,任务繁重。澄江县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澄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李朝伟和记者谈了近年来澄江县委的一些工作。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工作的开展和成绩的取得,是玉溪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澄江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长期关心、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新常态下澄江县在玉溪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依然艰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要实现跨越发展澄江依然任重道远!

4.谋划新思路探求新举措追求新发展 篇四

——都安县瑶族中学2018学校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2018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优先发展为目标,着力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以科学规范为要求,着力增强教育管理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培训培养为途径,着力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以优化服务为重点,着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强化落实,大力推进“学有优教”幸福民生工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对教育的满意度,凝心聚力、务实奋进,努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工作目标:

1、常规管理科学规范,校风班风正,教风学风浓。

2、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不断提高。

3、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收获。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工作总体思路:

1.科学规划教师布局,扎实提升中、高考质量,大力整合教育资源。2.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服务竞争意识,提升教师思想业务能力。3.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狠抓教学教研及教师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注重管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全面发展。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安全系列教育,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创建和谐教育大局。工作重、难点:

重点:

1、德育工作;

2、安全工作;

3、提升教学质量;

4、搞好队伍建设。

难点:

1、课程建设;2学校特色建设。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强化立德树人,提高学生德育素养

目标:突出学校德育特色,让有效德育名副其实。

1、建设高素质的德育队伍。一是细化德育校长工作职责,提高责任意识和服务水平。德育校长对德育工作进行全盘负责、全程管理;二是加强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落实好班主任工作职责,同时做好班主任的外出培训工作,评价好班主任的工作业绩。

2、重视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强化基础德育工作。建设“崇德、尚学、兼和;感恩、励志、明礼”的德育教育基地,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更能提升师生幸福感、自豪感。围绕德育工作这一主线,我校设立了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青少年警示教育示范基地、青少年读书教育基地、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等德育教育基地,切实从学校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出发,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努力构建德育建设网络。

3.把学校管理改革引向深水区,提升学校管理的效能,通过引进军事化管理,加强对学生行为素养的养成管理,为学生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4.做好教育扶贫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一是建立贫困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学生档案,制定《教育扶贫实施方案》,把教育扶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和政治任务去落实,做到人人参与,精准扶持;二是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坚决杜绝教育歧视,排斥学习困难、家庭困难学生行为,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尊重和教育公平。三是坚持以评价为引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推动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水平和学生的基本素质。5.重点加强家校联系,充分利用现代社会交通、通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优势,密切学校、社区、家庭一体化的联系,班主任与课任教师一学期中至少要与每位家长都主动联系一次,结合扶贫接对工作,重视联系的实际效果。

6.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要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细化学生一日常规要求,从最基本、最简单、最容易忽视的细节入手,增强学生礼仪意识、节俭意识、卫生意识。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及时纠正学生行为偏差,使学生真正将一日常规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本学期重点新生入学教育,培养学生“不吃零食,不乱丢弃,不在学习时段使用手机等视听设备”的良好习惯。

7.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要发挥团委会、学生会的重要作用,通过社团组织举办读书活动、征文演讲、道德讲堂、民族传统节日教育等有效形式,强化理想信念、民族精神、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学校将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管理的切入点,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学会知恩,学会感恩,学会报恩。

二、狠抓党团建设,强化学校服务能力

1.加强党的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先进分子,发燕尾服新党员,充实党总支的新鲜血液。

2.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3.抓实“两学一做”,巩固党员政治思想基础。强化学习,巩固党员政治思想基础,强化党员固定活动日,提高党员固定活动日质量。强化教育活动的实效性,要通过活动的实效性设计,把教育活动与教育教学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教育活动服务于学校的实际工作,让学习者拥有获得感。

4.强化责任主体自觉,深化“全面”责任理念。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党总支书记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其他总支委员履行分管领域从严治党责任,形成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局面。

5.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与指导。党组织要支持和加强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工作,积极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

6.坚持党管人才建设,打造一支瑶中教育铁军。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原,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7.定期组织党员开展理论学习,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实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榜样作用,引领作用。

8.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克难攻坚,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三、精细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学期,学校将围绕精致学校管理、提升办学水平这一中心,突出教学管理的精致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落实课堂教学“六严格”。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严格按课程表上课,坚决杜绝挤占课现象;严格落实课堂安全责任,坚决杜绝旷课或随机脱离课堂行为;严格落实课堂教学计划,坚决杜绝无目标课堂;严格电子白板管理,坚决杜绝播放与教学任务无关低俗的电子视频;严格教学案头资料管理,杜绝无教学案或学案上课。

2.优化教学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提高高效课堂质量。一是实现新模式常态化,保证四个教学模式和低年级“合作性”学习实现常态化。二是加强高效课堂三大要素:模式、学案、小组的研究,以用好模式,优化学案、建设小组提升高效课堂水平;三是研究解决高效课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实现“课上高效益,课后低负担”的幸福课堂。

3.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做到有安排必有落实,有落实必有检查,有检查必有反馈,有反馈必有整改,以精细的管理保证工作计划的全面落实,切实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保证有序的教学秩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务处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审核制度,提高教学常规检查的质量,做好教学情况调研及反馈。学校不定期进行随机走课、随机进行教学案头资料检查。

4.完善制度,强化落实。继续实行教师签到坐班制度和教务处考课制度,完善教学一日常规制度,教师备课、检查评比制度,做到教学常规制度化。加强绩效考评力度,细化考评项目,配合好县教育局的教育教学大检查活动,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发展。

5.开展走出去教学活动,积极参加“二高论坛”,联合开展教研工作,快速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6.抓好校本教研制度的落实。开学初,各学科组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校本教研制度,结合学科教学特点,提出统一要求。要抓好集体备课基础环节,突出课堂教学重要环节,强化作业训练关键环节,提高教学管理实效。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各备课组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坚持做到集体备课提前一周。备课组长向组内教师公布下周集体备课内容,每一位教师要根据公布的内容,钻研教材,做到心中有教案。备课时,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老师围绕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运用、学法的指导等各自发表意见。备课后,一人作整理,将集体备课稿发给备课组教师。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个性、教学特色及班级实际对集体备课稿作修改。以达到张扬教师教学个性、体现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的理想目标。着力推进教研组评比工作。

7.让校本研修更接地气。一是实行最低限校本研修任务,每人一堂公开课,10篇教学反思,10节听课任务,5000字的学习笔记,实行赛课奖励制度,校本研修考核制度。二是让教研活动真实有效,落实每月一次的主题研讨及首席发言人制度;落实最低教研活动制度(8次以上);实行教研会、公开课考勤管理制度;落实公开课首席评课人制度;推行薄弱年级调研制度。三是校长、教务主任最低听课标准制度,每学期听课不低于20节,积极参与教研组各项活动,举办个人专题讲座。

8.要规范学生作业量,教师要做到“四精”: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要减少课堂上教师讲解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9.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因材施教,采取分层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办法,教好每个学生。重点认真研究学习困难生和新插班生的实际需要,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采取“切实际、细指导、勤反复、多激励”的办法,发掘和弘扬工作中已有的成功经验,使他们在原先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

10.突出毕业班工作。毕业班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科及学生特点,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所教学科的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将通过听课、组织调研考试、召开质量分析会等方式来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加强薄弱学科。学校将尽可能加强薄弱学科的教学,完善教学设备设施,加强学科的校本教研,督促检查,随机检测,质量分析,积极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完成县、市教育局下达的中、高考指标。

四、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名师工程 1.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以习近平的做“四有”教师为标杆,建设让全体师生值得信赖的领导班子,塑造让群众和社会值得尊重的教师团队,培养适应教育新常态的智慧型教师,构建和谐友善的教师群,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德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切实开展师德建设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演讲、表彰等活动,并以相关的考核、奖惩、评聘制度为保障,将榜样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增强教师的师德意识和法制意识,自觉运用师德规范和法律知识约束修正自身的教育行为。

2.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素养、业务水平、科研能力的全方位提高。引导中青年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切实体现继续教育的实质内涵。继续深入推行理论学习与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校内形成师资梯队,加快各梯队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读书活动”“骨干教师培育计划”“教育教学竞赛”等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广阔的舞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3.加强中年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比武和教学艺术练兵,努力做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管理和教学方法现代化。

4.深入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结合课堂教学改革,深入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注重过程管理,由教科室牵头进行课题研究管理。在整个实验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人员每学期都要制定研究计划,经常分析研究测试对象。各课题均要按方案及计划实施研究,重视阶段性情况分析和阶段性工作小结。

五、加强特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严格执行两个“条例”,保证学生身心受益。本学期,学校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贯彻课程计划调整的精神,加强体育教学,严格规范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同时加强大课间活动的组织,提高学生每天户外运动的质量。

2.加强艺术教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本学期,充分发挥音体美组特长将兴趣小组及学校各项团队训练制度化,保证时间、保证地点、保证队员,及时训练。实施艺术教学资源整合,强化艺术特长生培养,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六、加强硬件改善,逐步推进教学条件的现代化 经过几年努力,学校教学条件得到改善。真正实现教学条件的现代化,学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数字化校园建设还有许多工作要完善,1.加速办公现代化的进程。当今信息技术时代,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已势在必行。本学期,学校要对多功能室、微机室、教室与办公室等进行网络管理,便于互联互通,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设施,初步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

2.及时更新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平台。要密切配合学校中心工作,不断充实内容,使其成为宣传推介学校的窗口,教育教学资源交流的平台,家庭、学校、社会三者联系的纽带。

3.力争实现校产、教具管理、图书档案管理、实验仪器管理、心理咨询室管理的现代化。

4.抓好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培训,继续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本学期,学校将分层次、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所有教学人员都要积极主动参加培训,能熟练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熟练查找下载所需要的资料,熟练制作所需要的课件,熟练地交流教育教学经验。

5.着手编制2018年学校项目工程建设规划。

七、重视校园管理,构建平安和谐文明校园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落实“任何事情都没有生命更珍贵,任何工作都没有安全工作更重要,任何业绩都没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突出”的工作理念,时刻加强校园安全和学生安全的教育与管理,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严格执行学校安全责任制,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安全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以妥善处理校内突发事件。

3.加大校园安全设施投入,提高人防、物防、技防的配置水平;强化安全管理重点,加强交通、消防、防踩踏、等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定期对学校各项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组织开展开学前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和学期中的安全抽查检查。

4.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宣传防溺水、防火、防震、交通安全等安全知识,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定期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活动,提高学生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校园欺凌事件发生。

5.抓好校园环境建设。一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建设在绿化、美化的基础上,将增加文化内涵,营造健康向上的书香四溢的文化氛围。二是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做到教室整洁规范又充满班级个性。三是抓好寝室文化建设。利用后勤物业社会化为契机,加强寝室管理。

6.坚持和深化校务公开工作。切实加强教育行风建设,优化民主监督各项制度,提高校务管理工作民主化、法制化程度,推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一方面通过落实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推动学校内部民主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建议,努力树立教育行业廉洁、诚信、公正的良好形象。

7.高度重视学校财务管理。开展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要加强对水、电、办公用品的管理和学校物品采购、保管、发放等环节的管理,集体采购或网上采购,专人保管,专人发放;所需物品的添置继续实行“申报—审批—采购—再审批”的流程,坚决杜绝滥购、堆积、流失。做好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工作。

八、做好后勤及其他工作,为学校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1.学校的后勤、财会、图书、档案等工作,明确角色,为教育教学主动服务,为师生主动服务,敢当勤务员,提高功能部室育人水平。

2.理清学校财务。以总务处为主,成立学校采购工作领导小组,规范学校制度,管理学校财务。高中收费采取银行代扣制度,简化收费工作。

3.出谋划策,深化学校水电承包的改革工作同,改造学校食堂的燃料设备,使用天燃气,购置一套洗碗消毒设备,提升后勤的服务效率及质量,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4.后勤工作人员要深入教师了解情况,及时搞好日常教学的后勤服务,确保教学需要。

5.严格校产登记、保管、使用、赔偿制度,使物尽其用。严格财务制度,做到账目清楚,开支合理,手续齐备,财物相符。学校课桌、电子设备不得外借。

6.改造九栋学生宿舍楼的门窗,改进学生住宿备件,严防各种流行、传染疾病滋生、传播。

7.把好食品安全关,保护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8.加强学校的工会工作。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三八节”活动,组织教师参加的健康体检工作,做好传统节日的相关慰问活动。

9.抓好学校资助办工作。严格审核、发放学生资助金;核对精准贫困户,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特色建设任重道远。新的目标孕育新的希望,新的任务具有新的挑战,新的征程更须新的作为。希望我们全体教师进一步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扎实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全校上下一心,同心合力,积极作为,追赶超。只要我们“规范、用心、付出”,相信:在各级领导关心与支持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协同努力,我校必将走出一条切合自身实际的“营造学校特色文化,打造个性特色教师,培养优秀的合格特长学生”的的新路子,我们有信心为瑶中教育的腾飞做出新的贡献!

5.准确定位 科学谋划 篇五

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WWWW同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WWWW,男,汉族,196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安图县XXX镇党委书记、镇长。几年来,他紧紧围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立足XXX镇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选准工作切入点,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了全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一、以人为本、率先垂范,努力构建和谐团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保障。

团结奋进、和谐创新的领导集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前提和基础,而清正廉洁、勤政务实的领导核心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关键和保障。WWW同志身为XXX镇党委书记、镇长,他深知作为“班长”和“领头人”的任务之艰巨和责任之重大。在工作中他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民主”原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这每位同志,正是在他的带领下XXX镇在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确立为“改革与发展”试点单位;被延边州委、州政府评为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在2005年和2006年连续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好班子”。一支“想事、干事、成事、不整事,搭台、扛台、补台、不拆台”的领导集体已经形成,这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结合实际、勤政务实,积极探索发展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举措。

1、抓规划建设,明确新农村建设目标。建设新农村,规划要先行。WWW带领镇党政班子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结合XXX实际,明确工作定位,确定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和目标,通过新技法、新思想来带动大家思想观念的转变,使优势产业得到突出发展。并且根据实际发展形势对XXX镇总体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修编和编制。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重点编制规划了《XXX镇“十一五”规划纲要》、《XXX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XXX镇2006—2020年城镇建设规划》、《XXX镇城镇建设近期实施规划》和《XXX镇工业园区规划》等五个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结合省级建设试点村小沙河村的实际情况,科学编制了《小沙河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为确保编制的规划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他亲自聘请了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省城乡规划研究设计院、延吉市勘测规划院的专家和学者帮助编制和进行修编,明确了未来五年发展思路和经济发展总体目标。

2、抓环境建设,改善新农村村容镇貌。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WWW带领镇党政班子将整治环境和加大产业项目建设为工作的切入点,极大提高了广大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他结合“星级”村屯创建活动,通过抓试点带整体,重点推进了村屯环境整治工作。在全镇组织广大村民开展了规范“三圈、一厕、一路、一沟”活动,对村容村貌进行综合整治,彻底改变过去的“脏、乱、差”现象。在活动中维修巷道8800米,清理边沟12000多米,清理垃圾1800立方米。在美化改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为城镇建设提供了更好的投资环境,为吸引外资投入XXX镇建设奠定基础。

3、抓基地建设,实现新农村产业突破。加强产业建设,是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WWW带领镇党政班子围绕工业园区五大加工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各类产业项目,完成了10公顷小沙河村的五味子基地建设、XXX屯村种植面积达50公顷占地1公顷的瓜果市场建设、松花村30公顷的无公害草莓基地建设、营林村10公顷30个品种的特种苗圃基地建设,发展壮大了庙岭村、沙金沟村的股份养鹿、明海生态园的万头生态养猪、四合村的养蜂业,德化村为代表的四村合作养牛。通过产业项目建设,使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2,300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100公顷;鹿发展到1180头,猪发展到3.7万头,蜂达到9000箱,牛发展到2.4万头。药材、经济作物、畜牧业实现纯收入528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187元。

4、抓试点建设,带动新农村整体步伐。XXX镇作为省州级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小沙河村是省级建设试点村,XXX屯村、营林村是县级试点村,松花村为镇级试点村。以WWW为核心XXX镇党政班子,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在试点村建设工作中,实施“穿衣戴帽”工程。投资1300万元对全镇16户的农房进行了改造,实施了绿化、亮化工程,安装路灯20盏、对150户7500延长米的板杖子进行了统一更换和粉刷;对120户10000平方米的民房进行了墙体粉刷;安装了自来水净化设施并对2000米自来水主管道和4500米自来水管网进行改造;建设村内边沟3200米和铺设1600米的沙石路,对6800米的巷路及20公里通村公路实施水泥路面硬化工程。同时,购置安放35个固定垃圾箱,建设标准垃圾场两处;对8个村文化室进行了改造建设,加大了硬件设备的投入,为12个村配置了远程教育接收设备。通过实施村屯环境整治和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投资建设,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容村貌从整体有了很大改观。

5、抓项目建设,加快新农村经济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抓项目建设,坚持把招商引资上项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去抓是WWW带领镇党政班子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举措。首先,他健全机制促落实。为集中力量抓好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注重健全和完善工作分工、考查考核,制定奖励和优惠政策等工作机制。在工作安排上,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将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给每位党委成员都包保重点项目和落实招商引资任务,使党委成员的任务目标都十分明确。在工作落实上,按月不定期督查,按周召开调度会和领导碰头会,通过现场办公等举措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其次,他身体力行促落实。对一些重点工程的立项和报批,他经常带领相关人员及投资商到上级各部门汇报情况,争取支持。对事关全局的政策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就长白山历史文化园、星级宾馆等重点项目开发建设的各项工作他多次同有关部门衔接,向县主要领导汇报重要性,得到了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较好地发挥了政策潜力。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招商项目,亲自上门考察、接洽,对一些引进来的项目和企业,他召集班子成员及有关站所负责人商量发展对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软环境问题。在该同志的带领下,全镇各级领导干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促进了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等重点工作的落实。

三、注重实效、狠抓落实,着力改善群众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成效。

WWW带领全镇党政干部与全镇人民共同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几多艰辛、几多欣慰,几多汗水、几多收获。2007年,全镇社会总产值预计完成43853万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实现23589万元,比上年增长10%;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1.5%;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为4279元,比上年增长11%;第二、三产业及民营产值预计实现20465万元,比上年增长10.5%;招商引资累计完成7000万元,固定资产累计投入1,2000万元;一产与二、三产业收入比例实现6:4。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2006年XXX镇被确立为州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镇,2007年XXX镇被确立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镇,XXX镇小沙河村被确立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XXX屯村被确立为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6.科学谋划思路 篇六

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刘志彪

一、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从教育维度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途径之一。这一表述深刻表明了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更为多样教育的迫切需求。作为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会议和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教育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于梅岭小学西区校而言“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理应成为当下学校教育工作的本然命题和应有之义。

二、现状分析

梅岭小学西区校2013年独立办学,2016年建成金辉校区,2017年再建杨柳青校区,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们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用短短六年时间实践了“品牌重塑、资源输出、集团办学”这一教育历程,开创了学校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优质发展的新局面。跨越式的发展给予了梅西新的机遇和动力,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面对办学规模短期内急剧扩张带来的新问题、新形势,需要我们进一步聚焦公平和质量这一主题,用冷静的眼光对学校教育的内核进行回望和审视。

主要优势分析:

1、品牌优势。梅岭小学西区校以其厚重的文化积淀,科学的管理模式,主流的价值观念,典雅的精神气质,深厚的品牌影响等诸多优良因子,形成了学校“文化自觉”的发展样态;

2、实践优势。从独立办学到一校三园办学格局的正式形成,学校在品牌输出、集团办学、校区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和尝试,为促进教育均衡,保障教育公平提供了一定经验和模式;

3、文化优势。梅西人秉持“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的团队精神,在关键发展节点总能向内求索、向外拓展,革故鼎新,拔节生长,为“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

4、区位优势。梅西的发展得到了主管部门全方位的关心、支持和厚爱,让我们深受感动、备受鼓舞,各级领导所给予的精神和物质层面强有力的保障,坚定了我们“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发展自信。

主要提升空间:

1、发展思路尚需明晰。办学规模迅速扩张,对学校的品牌培塑、管理机制、队伍建设、内涵提升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发展定位,进一步理清思路、深化改革、创新实干,系统架构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达成路径;

2、管理素养尚需提升。集团办学背景下,管理团队存在年龄结构轻、管理力量单薄、管理任务繁重的现状,管理培训不够系统,管理素养不够深厚的问题日趋凸显,面对复杂的管理问题,往往驾驭不足,管理的整体效益一定程度受到影响;

3、队伍结构尚需优化。教师数量、学科配比和专业素养现状与急剧扩张的办学规模不相匹配,供需失衡、挑战严峻。交流、临聘和新上岗教师人数众多,对学校管理文化的认同、核心价值的坚守、职业归宿感的提升均需时日,队伍建设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

三、目标愿景

坚持教育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集团办学的优化路径,形成“自主、创新、优质”的管理质态;强化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示范和引领,让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坚持“立德树人”办学导向,以儿童发展为中心,树立“面向未来、朝向生长”的绿色质量观,瞄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的课程变革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坚持“儿童立场、国际视野、幸福教育”的办学定位,以教育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使梅西具备适应未来教育的综合竞争力;

坚持“文化自觉•师生共长”的办学哲学,追溯教育本源,遵循教育节律,关注师生生命成长质态,切实为师生减负,回归“慢”教育,描绘梅西教育生活新蓝图;

四、具体举措

(一)顶层设计

一是制度建设。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会议和文件精神为统领,聚焦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推进现代学校章程建设,起草《梅岭小学西区校集团办学实施方案》,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校情特质的集团办学制度,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促进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与升级,为“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奠定强有力的制度基础;

二是资源配置。以“文化同源、管理同步、课程同设、师资同配、特色同显”的五同原则为要求,统筹资源、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打通集团办学、校区管理的盲点和节点,推动各校区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市内一流、省内知名”的教育集团,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的福祉;

三是管理优化。践行校长负责制下的行政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教师学术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共同管理的校本模式;优化现有管理体系,突出行政支持中心、课程教学中心、科研质量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五大中心建设;推行执行校长负责、中层轮值、教师轮岗、校区督导、校区简报等制度改革,进一步下移管理重心、强化管理责任、彰显管理效益。

(二)内涵建设

一是文化内涵。教育的力量在于涵养,在于滋润,而文化是最无形却最有力的教育。在梅西鲜明文化特质的整体关照下,倡导校区办学文化的个性发展和百花齐放,让“内在自觉、外在自强、行动自主”成为校区发展的价值追求、行动引领和文化特质;持续关注学校文化建设中人的发展,让师生生命成长成为学校文化最生动、最活泼、最有力的传承者;

二是质量内涵。“轻负高质”是梅岭小学西区校的质量品牌标志,进入新时代,我们将紧跟社会发展、时代变革对教育质量的新要求,不断丰富质量提升的内涵表达,瞄准规范办学行为的相关要求,变革评价方式,助力学生发展,进一步构建“绿色质量”体系,打造“绿色质量”品牌,以优质的质量口碑,赢得群众的口碑、社会的口碑;

三是服务内涵。梅岭小学西区校以优良的办学品质赢得了社会的好评,“品质教育”已成为梅西优质服务的内涵。我们将聚焦党对“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营造风清气正、温馨和谐的办学环境,为社会大众提供舒适、高质、有效并带有温度的教学服务,为家庭和社会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服务,让梅西成为提供优质公平教育的典范。

(三)教育创新

一是幸福教育。依托《幸福教育育人模式的区域实践探索》这一前瞻性项目,深化立德树人导向的幸福教育目标内涵研究,从器物文化、行为文化、思想文化、课程文化多个维度丰富幸福教育校本实践样态,进一步提升幸福教育的认同度、理解力和获得感,使幸福教育成为“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生动演绎和校本表达;

二是双新实验。以大阅读工程为突破口,推进“新教育实验”落地生根,系统构建符合童年生活的阅读体系、设计具有校本特色的阅读项目;以“新儿童家长学院”建设为抓手,从体系建设、空间建设、课程建设多个维度推动“新家庭教育实验”向纵深发展;强化双新实验的理论研究、项目研究和成果梳理,使实验工作真正形成共识、产生共振、发出共鸣,成为助力学校品质发展的有效双翼;

三是新儿童教育。重新审视新儿童教育的发展历程,系统梳理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助平台优势和团队资源,关注项目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前瞻性,实现新儿童教育从实践层面向理论提炼层面的转型和突破,使之成为构建校本研修体系、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助力儿童幸福成长、提升学校办学文化、彰显梅西办学影响力的有效平台。

7.科学谋划思路 篇七

(一) 牢固树立“两大目标任务”

一是到2012年,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万元, 服务业增加值比2008年显著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1.5万元,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以上, 城乡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盘棋基本实现, 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体系基本建立,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基本建立, 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建立, 城镇化率达到88%以上。

二是到2020年,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万元,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 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3万元,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明显缩小, 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以上, 城乡差别基本消除, 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 城乡社会保障同一化, 基本公共服务同质化, 城乡社会管理同系化, 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

(二) 扎实推进“五个一体化”

1. 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

主要是创新城乡规划管理体制, 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水平;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一盘棋;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推进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

主要是优化城乡产业结构, 合理配置城乡资源, 统筹城乡三次产业发展;大力扶持发展现代农业, 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引导社会资金增加现代农业投入, 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农业发展的力度。

3.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主要是创新教育投资体制, 促进城乡文化教育均等化;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重点, 促进城乡医疗卫生均等化;促进城乡住房保障均等化, 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 完善农民集中居住配套政策。

4. 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主要是促进城乡就业创业均等化, 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充分就业工程和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促进城乡社会保险均等化, 加快实现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一体化;促进城乡社会救助均等化。建立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 以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司法、临时救助等为辅助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

5. 推进城乡服务管理一体化。

主要是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制度;加强城乡基层组织建设。探索推行强镇放权改革, 完善规范镇级财政运行机制, 健全农村“两委”班子工作实绩考核体系;促进城乡民主管理制度。健全群众监督、党内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开展和谐城乡建设, 创建城乡“大平安”格局, 积极探索群众利益统筹协调机制, 建立市镇村三级调解服务机构, 构建专业管理相对集中、综合管理重心下移的城市管理体制。

探索新举措

《纲要》确定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先行试点后, 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 精心部署改革任务, 积极实施“五个着力”工作举措, 全市改革试点工作蓬勃展开。

(一) 着力营造落实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的良好氛围

一是迅速组织学习宣传。组织各部门、各镇区加强对开展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学习研究。组织全市村 (社区) 党组织书记、村 (居) 委会主任培训班集中学习。开展全方位宣传报道, 广泛宣传中山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典型经验。

二是深入开展调研。将《纲要》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作为市重点调研课题。积极组织收集近年来中山及先进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文件、做法、经验及理论研究等资料, 汇编作为学习参阅资料。组织有关部门赴珠三角、长三角及成渝地区专题学习, 认真吸收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积极配合广东省委有关农村工作部门开展专题调研, 形成《中山市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调研报告报送省委、省政府, 并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 积极筹备全省城乡一体化现场会有关工作。

(二) 着力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工作机制

一是制定了指导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的主体性文件。年初, 《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 (中委[2009]2号) 正式颁发, 文件明确了中山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

二是拟定了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工作方案。方案提出成立中山市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 市各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 负责统筹改革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将贯彻落实改革试点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至相关部门, 实施情况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内容, 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定期开展检查督促。

(三) 着力调动各镇区改革积极性, 初步选定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镇区

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 使各镇区基层干部深刻领会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内涵, 增强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和农村社会事务管理, 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组织各镇区上报“申报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专题材料, 经过分析、研究, 初步选定了8个镇区作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区。小榄镇、古镇镇、黄圃镇为城乡一体化综合示范区, 南朗镇为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示范区, 港口镇为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示范区, 南头镇为城乡服务管理一体化示范区, 坦洲镇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示范区, 三乡镇为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示范区, 积极探索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示范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任务、主要途径及工作措施, 以积累经验, 辐射带动各镇区, 在全市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

(四) 着力开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组织有关部门成立专题研究小组, 深入研究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法, 通过指标体系及时监测、评估工作进度。掌握中山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特点, 以制定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阶段性工作重点和对策措施, 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五) 着力探索创新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政策制度

一是创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农村股份合作制设置, 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的监督和管理, 重点理顺股权固化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关系, 规范内部管理。大力推进村级统一核算改革, 完善配套扶持政策, 力争2009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村 (居) 、组两级经济向村 (居) 级经济组织统一核算过渡。

二是积极探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 大力支持小榄镇村镇银行发展, 扶持有条件的镇区建立新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加快开展“信用村”建设, 探索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 在全省率先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从2008年起, 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800万元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专项资金, 开展以能繁母猪保险、粮食、经济作物保险为主要内容, 规范有序、覆盖面广的政策性农业保险。

8.科学谋划思路 篇八

【本刊讯】4月13日下午,泉港区召开了全区安全生产消防工作暨第二季度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从会上获悉,2006年泉港区将力争安全生产各项指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范围之内,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针对泉港系国家规划建设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石化港口城市,各种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相对集中,适时开展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演练,全面提高政府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应急机制,确保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损失降到最低点。

会上,分管副区长吴世木就2006年全区和当前安全生产消防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加强领导,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度,加强和重视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根据整治重点和任务分工,制定切实可行整治方案,实行每月一报制度。同时对在4月30日前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在8月15前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矿山、危化企业,区政府将组织有关单位依法给予关闭或取缔。

吴世木强调,各级政府、企业要加大安全资金投入,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研究探索乡村和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有效方式,进一步完善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乡镇(街道)要积极创建“创安全生产合格乡镇”工作,研究探索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费用提取、安全风险抵押金等经济政策,筹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维修点,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装置“GPS”卫星定位系统,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加油站推广HAH阻隔防爆技术等七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上一篇:家乡的灵湖作文450字下一篇:房地产项目四折页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