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的蒲公英

2024-06-28

散落的蒲公英(精选8篇)

1.散落的蒲公英 篇一

这几年,利用闲暇时光,我缓步走进那古朴、神秘的中华上下五千年。

走进兵马俑的展馆,静静地看着关于兵马俑的介绍。据说,每个兵马俑的表情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工匠都是互相照着对方做的。用摄像机放大来看,每个兵马俑都惟妙惟肖,表情各不相同。但从每个“人”的表情中,我读到了淡淡的惊慌和害怕,他们在害怕什么?庞大的展馆,只是秦始皇陵墓的冰山一角,秦始皇想要把他在人世的辉煌带到阴间去,并想他的恢弘大业,陵墓的每一处都精益求精,若有一点不合格负责人和工匠都要被处死。

我读懂了他们的惊慌。史书上,秦朝只有两代,与秦始皇的还差得远。或许秦始皇雄才伟略,但是,不懂得治国之道,暴力是无法镇压所有反对的声音,暴政是无法治国的。

走进洛阳的历史文物保护馆,层层叠叠的各类文物让我眼花缭乱。有唐宋时期的精美瓷器,也有商周时期的古朴青铜,还有各代文人墨客或张狂或文雅的墨宝……隔着玻璃,从那古老的纹路上,感受历史的沧桑,享受从古朴的文化中带来的震撼。去到放映室,看许多因战争被破坏的文物的还原图。那么多文化的瑰宝,就这样被人毫不怜惜的毁坏,散落在大地上,逐渐变成它的原型——泥土,令人叹息,但不会去铭记。但战争带来的伤痛,却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不深不浅的一笔。珍惜和平,远离战争,能让生活更美好,让文化更完整。

走进圆明园,满目葱绿,但昔日的辉煌已不在,令人痛惜。走到那最有“特色”的十二生肖喷泉前,满目断壁残垣。抚摸着散落在四周的大理石,八月骄阳似火,但掌中的大理石却如此冰凉,正如我的心。指尖勾勒着上面的纹理,伤痕累累的大理石,记录着时光的逝去,列强的残暴,还有游客的无知……

我难以面对中国近代史,却无法不正视它。它记录了曾经愚昧无知的中国人还有沉痛惨重的教训。文化,需要文明来发展和延续。

读史明理,先人对文明和艺术的探索,留下了许多经验及教训,汇成中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我试图渐渐去了解它们,体会它们带给我的或深或浅的感受,从中学习它们带给我的知识和道理,震撼我对文化的心。

2.散落的蒲公英 篇二

老师对我们喊,没事儿就别回家吃饭了,午觉能在教室睡就在教室睡,男生头发长的全给我剪成板寸,女生最好不要留长发。一切为了高三!

教室里永远是混合了高浓度咖啡、提神茶、风油精的古怪气味。我看见学习委员把风油精装在一种可以喷水的小瓶子里,想睡觉的时候,就把喷头对着自己的脸狠狠地喷风油精,像在浇灌一颗要死了的植物。

好多女生在试卷发下来的时候,用手捂住嘴巴,跑出教室大哭。

好多男生在晚自修考数学的时候,把数学卷子揉成团扔在地上,冷静下来过后,又捡起来,摊平,继续做。

CICI坐在我前面,是一个有着播音梦的女孩子,每天下课都拿着报纸大声朗读,声情并茂,她的目标是考北京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

课间的时候,我经常对她说,CICI主播,给我来个新闻联播呗。

她张口就来,模仿着新闻联播里的播音员:“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M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成都逝世,享年35岁。”

M是我们班班主任的名字。我们开心得没心没肺。

很多时候,我都是听到她大声的朗诵声才知道已经下课,把头从满桌的花花绿绿的摄影杂志里抬起来,揉揉眼睛,看见大多数同学依旧一动不动地坐在课桌前学习。除了CICI以外,我觉得班上的其他同学,上课和下课是没有分别的。

那个时候,常想起自己一个人背着相机旅行的时光。在香格里拉,我住在开青年旅舍的七月和白杨两口子家里,有空就帮旅社打扫卫生、接待客人。白杨和我一样喜欢摄影,店里没事的时候,就和我一起跋山涉水去寻找那些足够惊艳我们视觉的景色,我们在山里被冰雹砸伤过,也曾经在穿越山涧的时候失足过。离开香格里拉的前夜,白杨送给我一本图册,全是他拍摄的风景,丰茂的草原,巍峨的雪山,我心驰神往。

我看着自己在梅里雪山脚下留下的笑脸,忽然觉得那个自己,离我好远。现实不是旅行,现实是一幕兵荒马乱的舞台剧。

在小小的教室里,几十个人挤在期间,表情痛苦、麻木、失落、彷徨,都是因为那个冷冰冰的分数,我一直想,这样有意义吗?

很多时候,我只能别过头去,看教室外流淌的河流,眼睛像被风吹过一样湿润。

到高三第一学期快结束的时候,爸爸终于抑制不了愤怒,把我买的摄影杂志一页一页地撕成碎片,扔在我的脸上。

班主任老师,也在办公室里,当着所有老师的面儿把巴掌拍到了我脸上。

寒假里的酒桌上,爸爸强装笑脸地对着请来的班主任卑躬屈膝,把酒一杯一杯送进肚子。

很多个夜晚,妈妈来帮我把睡乱的被子理好,然后以为我睡着了,对着我说,我们只是不希望你以后像我们一样辛苦,我们只是希望你能过得好一点。

我也开始改变了。

我开始把书桌上大本大本的摄影杂志拿回家,买了很多模拟题练习册;我开始跑办公室,会有认识我的老师欣慰地松了一口气;我开始和CICI一起晚自习下课过后还是留在教室看会书,我背诵文科综合,CICI还是练习播音主持专业面试的内容,声情并茂,字正腔圆。

很多时候,CICI和我一起回家,那些漆黑的夜晚,我们沿着城里唯一的河流走着,CICI温柔而坚定地说,棉花,请坚持下去,我们一定都能够坚持下去的。

春天到来之后,CICI进京,参加艺术生专业考试。

我常常在被等比数列等差数列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时候,收到CICI的短信。像一个在沙漠中行走了很久的人,遇见了一洼清冽的水泽。

“我在南锣鼓巷给你买了苏打绿的纪念公仔。今天在中戏考试,里面好多帅哥美女呢,不过我不会自卑的,哈哈!”

“哇!今天美翻了。中传编导系的学长告诉了我好多面试的技巧,他还说9月他在中传等我呢!棉花!你说要是中传、中戏都抢着要我,那我该多纠结啊!”

看着CICI的短信,我就会开心地笑出声来。

去年夏天结束的时候,我和CICI升入高三,我们曾经在一个小本子上写出了自己在高考过后的夏天一定要实现的梦想。花花绿绿,各种各样。我写的无非是,去丽江、去乌镇、去凤凰、去阳朔,拍出世界上最好看的照片。CICI的字迹比我工整很多,她写的是,高考过后一定要去照一张自己穿着主播服,端庄地播新闻的艺术照。我看了过后,哈哈大笑,我说,你的梦想也太简单了吧,全世界最优秀的摄影师棉花先生就在你面前,我现在就能给你拍!

高三的最后两个月了。

教室后面的黑板贴满了同学们肆意发泄的便利贴,字体大都张牙舞爪:“高考过后我一定要好好谈一次恋爱!”“排列组合去死!”“历史书上的朱元璋长得好丑!”“老娘高考过后,要穿超短裤!”

老师给我们准备的试卷已经不可能做完了,老师开始从每一套试卷上剪下最好的那道题,最后拼成一张全新的试卷。讲台上全是老师剪完扔掉的试卷,白花花的。

CICI回来的时候,我高兴地逃了课去接她。我们把碰面的地点定在河滨公园。

可是,我见到的CICI却没有想象中的眉飞色舞,而是一张泪流满面的脸。

“CICI,是没考好吗?”还是忍不住问出了这句话,带着忐忑的语调。

CICI的头发被河风吹起来,我看不见她的表情。

“我根本没有去北京考试,我的父母根本不可能让我去考艺术院校,我只是在中戏、中传的校园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我看着参加考试的同学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我就想象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

“可是CICI,你发给我的短信……”

“全是我自己在看着别人走出考场的时候幻想的,你知道吗?我一直蹲在他们走出考场的地方哭,别人还以为我是没考好,过来安慰我,可是我连没考好的机会都没有,真的,我连机会都没有。”

“每一场考试,我都想象排队等候的考生中有一个是我,我会一直看着她,若她出来的时候是笑着的,我就当成是自己考好了。如果她出来的时候是哭着的,我就当成自己没考好。棉花,我是不是很好笑。很好笑?”

我看见CICI被头发遮住的脸庞,有泪水的痕迹。

“你知道吗,棉花,我几乎是跪在我的父母前面,求他们,他们不让我报考,我就求他们答应让我去北京看别人艺考,我这些天全是在看别人考试,我只是在看别人考试啊!我幻想我也是他们,我幻想我也能走进考场,朗诵一段诗词,读一篇新闻。棉花,我是不是很好笑,我就是一个冰凉的笑话!”

CICI用力地抓着我的胳膊,抓得我好疼,面对公园里那条贯穿而过的河流,泪流满面,河风吹进她哭泣的嘴里。我能做的,却只能是看着CICI心酸无奈的样子。

3.么散落的繁星 篇三

关键詞:地域文化;线条之美;色彩之美;审美情趣

大自然的精神风貌往往与人的风采神韵有着某种类似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人”,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背景下会培养出人特有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经过长期的继承积淀和不断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我们称之为地域文化。中国地域文化有着无穷无尽的美,蕴含着许多审美因素,它们自古丰富着人们的审美经验,塑造着人们的审美心理。今天,交通和信息技术促进了人们的沟通,也淡化了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然而,心理的积淀,种族的记忆深深地在中国人的脑海里扎下了根。地域文化之美仍然牵动着人们的神经,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1 琳琅满目的地域文化

要探讨地域文化,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地域文化。作为一个空间概念,地域,常出现在文化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中,其内部以相对稳定、连续、相似的自然特征与人文风貌而区别于其他空间。地域文化则是以空间分布为前提的一种类型文化,概括来说,是凝聚和积淀在一定生存空间内的生活方式、人文心理和民俗风情。我国幅员辽阔,可划为三个自然区,纵跨五个温度带。有着一望无际的辽阔平原,也有广袤无垠的高原,有浩瀚苍翠的森林,也有酷热干旱的沙漠。复杂的地貌和气候不仅影响了各个地区人们的相貌,同时还培养了他们千姿百态的个性和习惯,继而形成了琳琅满目的各色地域文化。我国地域文化板块众多,包含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吴越文化、蒙古草原文化和西藏文化等等。地域文化构成范围很广,在饮食、方言、服饰、民居和婚丧节庆上体现得尤为鲜明。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所谓“秦岭淮河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各地特色鲜明的饮食,形成了各式风味的菜系。“言为心声”,语言作为思维方式的直接现实或物质外壳,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的传达媒介。再说服饰,我国古有“胡曹作衣”的传说,长久以来各地也形成了各自的服装制式,它们或潇洒飘逸,或庄重大方,或活泼俏丽,在视觉上为我们展现出了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民居同样也是地域文化的生动体现,从草原蒙古包到黄土高原的窑洞,从北京四合院到徽派民居,无一不是各地人们智慧的结晶。婚丧节庆中体现了一个地域的信仰和喜忌,亦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美不胜收的地域文化

人类知识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是依靠视觉获得的,而无论是哪种视觉形式都是线条、色彩等审美元素的有机构成。一个地区的人们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审美喜好将这些元素以其独特方式组合起来,产生了特殊的韵味和美感,或质朴恬淡,或细腻柔媚,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美的元素在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呈现,从而感受不同地域的独特的美。线条之美。线条是心理、体验的表达,是社会内容的积淀。线条的形式虽然单纯,内蕴却无限丰富,不同的线条变化无不表现着运动、生命、精神、意境。中国自古崇尚线的艺术,书法作为代表自然是中国线条艺术的集大美者,“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也是对绘画中线条美的生动概括。然而,中国不同地域的人们对各类线条的领悟力与把握力是不同的。以装饰纹样为例,在南方多雨潮湿的地方,纹样多与雨水、河流有关,多鱼纹、龟纹、海贝纹、网纹、漩涡纹,细密回旋的曲条在规整中寓有变化,给人以线条细碎优雅、轻快柔媚的美感。蒙古草原多犄形纹样、盘肠纹、云纹,粗犷遒劲的线条给人朴拙浑穆之美。而经藏族流入的万字文,线条对称,四端向外延伸,则给人以神秘威严之美。再看建筑园林,北方皇家园林用线讲究规整、对称、严谨,大起大落的线条呈现宏利之势。而江浙、安徽一带的园林则体现为回廊逶迤,小桥九折,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用反复曲折的线条展现出隐忍、内敛。色彩之美。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直接刺激视觉神经,诱发联想想象,触发审美主体的情感共鸣。各民族各地区由于日照条件、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对色彩含义的理解与偏爱又有所不同。栖息在黄河流域的汉民族对黄土地、黄河的崇拜而衍生出崇尚黄色的传统;生活高原高寒的藏民喜爱雪山圣洁的白色;哈尼族地区由于红石头和黑石头的创世传说,所以当地以红色和黑色为美。各地的人们将他们对色彩的喜好运用到建筑、服饰、刺绣、陶瓷等领域,创造出了美轮美奂的地域文化。布达拉宫那耀眼夺目、铜瓦鎏金的宫殿和绚烂浓丽的唐卡让我们屏息凝视;水墨徽州那高低错落的粉墙、鳞次栉比的黑瓦、清幽静谧的石板小巷、古趣盎然的石雕牌坊与雾色朦胧的山水,让我们流连而忘返;海南岛那对比强烈,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阳光、沙滩、涛声,海韵的世界;东北花布那大红大绿的搭配,风风火火,艳丽斑斓,则显示着生命的张力,流露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3 审美趣味与地域文化

琳琅满目的地域文化为我们带来一个美不胜收的世界,而这种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美是否能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呢?答案是肯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沉浸在创作和欣赏美的体验之中,美成为日常生活体验的组成部分。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泛审美时代,我们乐此不疲地模仿着国外的建筑式样、妆容打扮,心里却渐渐感到慌张而迷茫,发现国外文化并不十分符合国人的心理结构和审美需求。与此同时,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只有植根于中国文化和审美传统才能创造真正属于中国人的美,而中国各式各样的地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美感,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瑰宝。地域文化散发出的审美光芒确是不容忽视的。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监制的歌舞集《云南印象》,著名导演张艺谋导演的《印象·丽江》、《印象·刘三姐》等系列印象作品,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之所以能获得大众的认可,有着深刻的原因。首先,积淀在艺术中的审美因素与欣赏者具备的审美心理能彼此沟通,呼应,保持一种难以用概念语言传达的同构关系,而符合欣赏者文化心理结构和审美趣味的艺术则更容易引起共鸣,产生美感。各地文化虽然各有特色,但众星拱月,百川汇海,它们都以鲜明的民族自我意识展现民族美的光彩,同属优秀的中华文化,能在激发欣赏者的民族自豪感和亲切感的同时,诱发强烈审美兴趣,产生美感。再此基础上,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也满足了欣赏者猎奇的心理。心理机制固有求新、求奇的品质要求不断冲破陈旧的心理模式。当审美的触角伸向新天地,那新鲜的艺术会使人获得知识营养和意想不到的精神满足。

4 结语

随着通信和交通技术的发展,地域之间的交流变得普通而频繁,地域特色趋于平淡,千篇一律的城市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千人一面的服饰装容让我们的审美心理变得麻木混沌。我们阻止不了地域的交流,但那些曾经滋养过我们的地域文化不应被遗忘,那文化沃土中埋藏的巨大美感不应被舍弃。将地域文化的审美因素和现代人审美趣味,融入到新的艺术形式和设计创作中,是值得艺术创造者与设计师们探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李德勤.中国区域文化[M].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

[2] 梁一儒,宫承波.民族审美心理学[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3] 李泽厚.美的历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散落的记忆作文 篇四

记忆中的那颗老槐树,依旧散发出轻轻地、淡淡的香。我躺在奶奶的腿上,张着嘴巴,奶奶细心的为我挑出塞在牙缝中的菜。一阵微风吹来,槐花就从阳光的间隙飘落下来。有些落在奶奶花白的发梢,有些落在奶奶瘦弱的双肩,还有些落在我稚嫩的小脸上。我拿起一片,放进嘴里。顿时,槐花的香味便混着奶奶的皂香袭遍了我的全身,也袭遍了我今后的人生。

一个夏日的午后,我光着脚站在厨房外,笑嘻嘻的对里边忙碌的身影,挥舞着手中的高中录取通知书。奶奶是不识字的,可她知道,我要走了。

那天奶奶把我打扮的非常漂亮,牵着我的手去车站,一路不曾松开。抱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世界的好奇,我跳上了长途车。也许那时的我还太小,以至于我还看不到奶奶眼角那颗浑浊的泪珠,还未曾留意到奶奶那任悬在半空微颤的手,还听不到奶奶嘴角那声声的呢喃…就这样,义无返顾的奔向那不再有奶奶皂香的生活。

时光荏苒,进入高中已经三年了。我成熟了,长大了,漂亮了。可当我一圈圈绕这操场走下来,我却越来越迷茫,越孤单。我想将自己想象成江南的女子;想将自己想像成一个在沙漠中,跪拜的信徒,只懂虔诚,不想杂事;我想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帅气的少年,背着吉他,帅帅头发就可以上路了。

啊!对面的一个女生撞到了我。一阵槐花的香味便袭遍了我的全身。“奶奶!”我抬头,一张与我同样年纪的脸,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悠悠的叹气:“原来是金纺!”我瘫坐在地,这里没有氤氲雾气的江南,没有可以朝拜的沙漠,甚至没有通向远方的列车,更没有奶奶的皂香。

5.散落的青春美文 篇五

第一次登上这个山顶是五年前,那时的我们充满相信,相信未来,相信彼此,相信永恒。现在的我依然相信,只是少了轻易两个字。那年中考的作文是以约定为主题。我的作文题目就叫我们的约定。可是我们到底有过什么约定,那些约定做到了吗?从来都没有过答案。

我们不再像以前一样容易愤怒,容易懦弱,容易勇敢,容易感动,容易冲动,容易信誓旦旦,容易口无遮拦,我们不再像从前一样坚定地许下诺言吗,一样坚定地相信天长地久,一样肆无忌惮的谈论根本不存在的梦想。我们经历的越来越多,我们失去的也越来越多了。

那天夕阳洒下它的余晖,我们在山顶上大喊大叫,我们在山顶肆意奔跑。那是深秋的季节,太阳刚刚落下,我站在小路边上平展双臂,仰头倒下,将自己摔倒在厚厚的秋草堆里。枯草一截截被我压倒,发出啪啪的清脆声,草根扎得我生疼。草堆生长在斜坡上,我脚在上,头在下,仰望这深秋的天空。天空一尘不染,一望无际的浅蓝边缘被夕阳染成橙红色。我们从山顶的一头跑到另一头,我们站在巨大的岩石上纵情歌词,我们背靠着背望着山下的灯火渐渐辉煌,仿佛山下的世界和我们毫无关联。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天看到的绿光。

那时的山下建筑还没有这么林立,灯火还没有这么耀眼,山上还没有这么多陨落的生命。我望着由深蓝向黑色转变的夜空,轻轻哼起你是我心内的一首歌,当有人说起突然很喜欢这首歌时,其它人也都讲自己有相同的感觉。如果当时我哼的是一眼万年,那么他们也都会突然喜欢一眼万年。

时间过去了,当时留下的痕迹依旧清晰可见,只是被新一轮的稚气与天真慢慢覆盖。山顶的岩石上用修正液涂上了崭新的永远。整块石面密密麻麻的字体宣告着这已经不再是属于我的时代,爱和永远不会再被我轻易说出来,写下来。当年我们满怀期待写下的那些文字已经不知道在何处了。也许,我们根本未曾在这里写下过什么,许诺过什么。多年以后,风沙又会替时间消灭我们曾经来过的证据,磨灭新的梦想,写下新的青春。

但我还记得我们曾在这里哭泣,我们曾在这里欢笑,我们曾在这里拥抱,我们曾在这里双脚悬空享受微风。我们在黑夜里寻找回家的路。我们对着山的对面大喊爱恨。

风很轻,阳光洒下的刚好。让这座小城看起来既不炽热又不寒冷。我又一次从山的.这头走到了另一头,恍惚在远处看见了我们奔跑的影子。

想起凌晨五点走在空无一人的大街,身后的路灯开始一盏一盏熄灭,我走过的角落渐渐变为黑暗。那么熟悉的走过无数遍的道路变得连自己也看不清。

曾让江水漫过我们脚尖的沙滩沉在了江底,曾让我们躺下眯着眼透过树缝看阳光的石椅消失了,曾让我们无比骄傲的青春失去了锐利。我们不再像以往一样年轻。

6.描写散落的四季作文 篇六

天色朦胧,绿叶微摇,鸟儿轻唱,空气清新。多么美好的一个清晨,看着一轮红日从东边缓缓升起,朝霞围绕在他的左右。天空渐渐转为清透的蓝色。光明赶走了黑暗,重新迎来了多彩而又充满希望的一天。

陽光倾泻,清风习习。我坐在书桌前,看向旁边的书柜,在书柜顶层一本不知何时在那儿的老旧的相册使我的目光停驻。轻轻地翻开相册,其中的点点滴滴引得我无限思绪,让我不由得幻想起相册主人曾经筑梦的过程。

春,路旁的鲜花盛开,嗡嗡的蜜蜂正在辛勤的工作,花蝴蝶也在扇动它那美丽的双翅,花朵在清风中习习点头,绿叶在舞蹈,你可是为了鲜花而遮羞?走在春中的少女放下伞,定格了这一瞬间。不知何时,谁又定格了那一瞬间。难以想象这曾是一片黄土。

夏,少女打开伞。走在林荫路上,树叶被微风吹得“沙沙”作响,柳枝轻轻叩打着少女的伞,“嘿,你好。”它好似在这般问候。蝉的歌声从树枝间流出,与轻风配合形成了一首简单的田园合奏。池间的荷花在不停的舞蹈,荷叶却想为它遮去陽光送它一片清凉,水面波光粼粼,映着金色陽光,少女拿出相机请人帮她定格,这次她也要在画面中。活泼,可爱……难以忘记这池塘曾经的死寂与弥漫于上方的恶臭。

秋,少女在细雨中放下了伞,轻轻地缓缓地走着,看着比以往更密的树,更油的绿,那是一大片的四季青,笑了。她很喜欢这样的秋天,走在小道上就犹如走在林间一般。听,还 有鸟儿轻鸣。少女提起裙摆欢快的在林中奔跑起来,在这个不像秋天的秋天。在这个秋天,少女走过了另一条路,一条全村人都认为要保存的路,路上枯枝败叶,光秃秃的树干上没有一丝生机,多么苍凉,多么冷寂。少女想回头,但小路蜿蜒曲折又让她好奇尽头会有些什么,她鼓足勇气继续向前。那路的尽头她没有失望,那是一大片红叶枫林,多么美丽多么壮观的枫叶林,红色的枫叶在空中翩翩起舞,宛如一只只红蝴蝶,她拿起相机永恒了这一片片飞舞的小精灵。她忽然体会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少女欢快地转身,走远了再次经过那条满是落叶的小路,少女真正的感受到了属于真正的秋天的萧瑟,这才是秋天的气息。她拿出相机删去了绿茵环绕的“秋天”,为她眼中的这个秋天而按下快门。在这秋天难以释怀、忘却的还 是这样的萧条。

冬,白雪皑皑。少女躺在床上听着窗外树枝被压断的声音始终难以入眠,她想看看夜晚的雪景是怎样的`。她小心翼翼的起身,披上外套,拿起床头的相机蹑手蹑脚的下了楼,打开门走出庭院。月光洒在白雪上,使整个夜晚显得更加明亮,忽然,空中飘起了白白细雪,少女对准镜头,“咔嚓”记录了这一景象。或许还 有人记着原来的冬日是那样的“灰”。

这也是最后一张相片,因为在这个冬日过去后少女有了新的相机,她用她的新相机为她的“老伙伴”拍下了第一张相片。

时光荏苒,少女不再是少女,这也是相册上的最后一张相片:女子拿出相册,相册上写着“筑梦”二字,翻开相册,是关于村庄的点滴,是她筑梦旅途中的点滴从前泥泞的小路到光洁的水泥路;从土黄色的老房子到白墙黑瓦的清一色建筑;从久远的木桥到现在的水泥桥;从零零落落的几棵树到绿树成荫……最后那几张是少女的梦,她一直所坚守的梦,“春,夏,秋,冬”这是她梦开始的地方。还 有那台旧相机是她创造这个梦的开始,她用她的梦去记录了村庄的点滴变化,一点一滴的对比是那样的奇妙。

如今,她用相机拍出了自己的人生,也拍出了她自己的梦……

7.散落的蒲公英 篇七

歌舞艺术的殿堂,一直以来都是王公贵族的专属,但现在已物是人非。因为一位热爱歌剧的王后而建立起来的科隆大剧院,最终归于平静:几千万册的书籍,取代了3000多个座位。

如果说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欧洲文化有一脉相承的联系,那作为代表性建筑的科隆大剧就可以完美地呈现这种关系。位于七月九号大街广场上的科隆大剧院,始建于1889年,是由著名建筑设计师佛朗西斯科·塔布里尼设计,维克多·米诺和朱丽奥·多尔莫接力,历时近20年才最终竣工的经典建筑。当我们走进这个雍容华丽的大剧院时,它已经不再演出歌剧了,而被改造成为一家大型书店。

科隆大剧院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基调,像德国建筑般坚固,又散发出优美大方的法式风情,我们从保存尚好的剧场里,找寻当年的辉煌。站在二楼的环形走廊上俯瞰,整个剧场呈马蹄形,周围有三层包厢、四层楼座,设有总统和市长专人包厢。剧场内的主调颜色是大红和金黄。入口的正门有高大的前廊、廊柱、门槛、墙面、台阶、扶栏,全部雕刻精美的大理石。歌剧院剧场整体面积7050平方米,围绕着7层包厢,拥有观众座位3200个。厅内设有世界最大的舞台,长35.25米,高34.5米。红色的天鹅绒帷幕绣满了典雅的图案。大厅的穹顶还装饰着阿根廷著名画家乌尔·索尔迪画的51幅音乐舞蹈题材的绘画。据了解,当初剧院落成之后,世界一流的剧团、芭蕾舞团以及著名的歌唱家、钢琴家、芭蕾舞大师和歌剧明星,都把能到这座艺术之宫来演出作为骄傲。在靠近天花板的墙上,题满了曾在这里演出过的各国著名乐队和世界名剧的名称。剧场内还有观众休息厅、艺术家休息厅、会议厅、宴会厅、排练场、练功室和交响乐团演奏厅等。每个厅里都有著名音乐家、作曲家、乐队指挥的塑像,走廊上则悬挂着令人目不暇接的名剧剧照、名画和其它他艺术品。

科隆大剧院欧洲建筑风格的圆形穹顶上,布满了壁画和浮雕。

剧院二楼的环形走廊上,是原来贵族们观看演出的包厢。

站在剧场二楼回廊,俯瞰宽敞的剧场大厅,了解这么多歌剧院辉煌的过去,再看看眼前依然清晰可辨的剧场装饰和布局,在想象中回放当年一幕幕精彩的歌舞剧。而如今几千个座椅换成了一排排的书架,不少爱书的人流连在往日的剧场,虽然现在的科隆大剧院已经成为一个书店,但仍然具有厚重的文化气息,在这样古老而神圣的书店里阅读,对于身体与灵魂,无疑也是一种享受。在这个著名剧院里还有个鲜为人知的秘处:在剧院的靴鞋收藏室里,陈放着从罗马皇帝穿的华丽皮靴、公主纤足穿的水晶鞋、贵族夫人和小姐穿的软底鞋,4.2万双不同时代、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职业和身份的人穿的各种款式的靴鞋,直到猎人穿的兽皮靴和山民穿的木鞋,琳琅满目,这里还收藏有一双色彩绚丽的中国古代靴子,那是1956年中国京剧团访问阿根廷时,扮演“美猴王”的著名京剧演员李少春穿过的“齐天大圣”的靴子。

手捧爱书的读者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阅读着。

8.散落的珍殊 篇八

这个身高1米98,总是笑呵呵的,比他的父亲还阳光明媚的法国大男孩,在听到父亲死讯的时候,就像一座山突然塌陷了一样,近乎于崩溃了。

萨维尔是杰拉尔的长子,也是杰拉尔的骄傲。从小就是高尔夫和场地赛的高手,因为身高太高的原因,不得不放弃了这样的职业生涯,转而和父亲一起经营这个已经存在了近四十年的叫作沙漠车间的作坊。对,叫作作坊恐怕是最合适的了,因为父子两人完全沿袭了最传统的工作方式,而这样的方式,在杰拉尔之后,恐怕也不会有第二个人。

2016年5月19日下午,在吐鲁番营地6公里之外的意外事故,用极端突然的方式,合上了这个平淡而又舒缓的故事。就像一条充沛的河,突然之间断流,让你无法相信这个每晚都会在营地的帐篷下丁丁当当地修车的老头,他抽暇仰起脸和你微笑的老头,这个每到公众场合甚至有点害羞,但是话匣子一打开就忍不住絮絮叨叨的老头,突然之间就隔在了另外的世界里。他的微笑,他的絮絮叨叨,都只能在想象里浮现,就这样,一再地浮现。

这个我们平常多多少少有点不经意的老头,离开之后才意识到巨大的空缺。这是一个多么低调的专家啊,对于自己在达喀尔30年的经验,他从不主动提起,说起来,也只是呵呵一笑,如果不是在他的修理间里看到彼德汉塞尔当年的车牌,你甚至想不到这样的传奇车手曾经出自他的门下!

是的,和大多数人口若悬河的越野中人相比,他是默默无闻的,但是,他独一无二的经验和技术,却是圈内公认的。十年之前,达喀尔组委会呆得最久的赛事部负责人奈丽把他介绍给了我:“杰拉尔,没有比他更可靠的了!”

从此之后,他就带着苏文敏和魏广辉填补了中国摩托车手在达喀尔历史上的空白接着他来到了大越野接着,他又来到了环塔拉力赛。这个撒哈拉的热衷者,从此迷上了中国的沙漠,迷上了中国的比赛。他不厌其烦地和我讲过很多很多我们的比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其实,从本质上说,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所以才会不厌其烦地呆在一堆堆的零件之中。比赛和车,那是他的世界,而他自己是耐心而倔强的王。

虽然比萨维尔矮了20多公分,但是,杰拉尔却是他最深的依靠和自豪。在13日第一次看到给法国摩托车杂志主编蒂埃里准备的KTM摩托车之后,萨维尔就立即开工,这样的风格和杰拉尔如出一辙。而换实心胎的时候,他几乎把所有的中国技师镇住了,十几分钟一个人全部搞定,我们常常要几个人用一个小时搞定。而且,他和他的父亲一样,常常是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儿,给队友当雷锋,累得满头大汗了,就拿出根烟叼在嘴上,就好像是极大的享受,和他的父亲一样。

一旦遇到麻烦的问题了,比如电路和发动机的部分,那么,他会暂时放一放,不无得意地告诉我:“这个留给我的爸爸。”我不知道,他曾经多少次这么说起,这么得意地偷懒。但是,从此之后,那个他可以依靠的人没有了……

21日下午,和北新路橋车队处理完善后手续之后,我带萨维尔回到了乌鲁木齐。当天晚上和苏文敏一起在象牙楼吃饭,我们喝了很多的酒。就算我们不喝,萨维尔也是不停地喝。杰拉尔,这个曾经避讳的话题不再避讳,我们一再地提起,就像酒一再地喝下去。

“中国是他的一页,他其实很开心能够和你们在一起。”萨维尔很真诚地告诉我们,眼睛里仍然有泪光,但是更多的是做为一个男人的坚强。

在第二天去机场的路上,这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完全不再像一个孩子了。他有点抱歉地说,前一天晚上,他实在是需要那样一场小小的放纵。一个男孩变成男人的过程。

他不再只是怀念曾经,而是更多地计划以后,不但是自己的小家庭的部落首领,还要照顾自己18岁的妹妹。而让他更向往的是,父亲的车间里,还有很多部极具收藏价值的摩托,甚至称不上摩托,那都是一箱箱零散的配件,就像散落的珍珠,杰拉尔一直等着有时间的时候,把它们一一串起来。

这样的雕凿,马上要落在萨维尔的手上了。

上一篇:社区消防宣传员事迹下一篇:课外学分申请表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