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教研教学工作总结

2024-09-13

数学学科教研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5篇)

1.数学学科教研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

这二年,数学教研组工作是在全国上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气候中实施的。数学组全体老师敬业爱岗,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教学研究作为事业上的崇高追求。遵循“求实创新、定位合理、团结奋进”的指导思想,促使教研教学活动呈现勃勃生机,琢造了一批精品力作,教师的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一、始终把“学习与培训”作为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

在教研活动的全过程中,教研组把教师的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始终放在首要位置。在完成上级与学校布置的理论学习与岗位培训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素材组织教师学习,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以此作为科组活动的日常行为。

1、组织全组老师参加《高中新课程标准》(数学)的培训与学习。

2、介绍近二年全国数学教育教学论文以及有关国家级、省级刊物的文章。

3、组织观摩全国、省青年教师优秀课录相材料。

4、组织教师与部分学生观看国际数学家大会推荐的《数学文化》影视片。

5、高中教师每年坚持学习教育部考试中心撰写的《高考数学科试题评价报告》,研究高考命题的信息与走势。

6、全员继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拍摄优秀课的教学实录,并组织课件上送全国、省评选与交流。

7、组织全组老师到文昌中学、双岛学园、海中、一中等学校取经交流,争取机会派教师参加全国、省各种学术活动。

8、在学校的支持下,聘请专家到校指导,创造与专家零距离请教的机会。

二、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开拓教研活动的新视角

本组承担实验两项国家级教研课题:

①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中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研究与实践。

本课题从206月开始实施,课题组采用实验对比班、课例剖析、课件研究为形式,对教学中如何强化创新意识,优化课堂环境,进行反复的实验,收到预定的效果。中国教育学会、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等专家对课题研究的进程,材料成果认真考核评价,认为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符合教学实际,效果显著,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于“先进实验学校”称号。林志轩老师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吴玲、张光浓被评为先进实验教师。吴玲老师代表课题组在中期评估大会上作题为《风景这边独好》的汇报,获得专家与同行一致好评。

②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教育技术促进中学课堂教育优化,把握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研究。

本课题组结合教学现状,在实验中注意研究如何挖掘教材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素材与潜能,以获取教学效果的最大值。月进行阶段性总结,本课题组上送一份电子文稿《呼唤美感信息,优化课堂环境》。

③制作汇总CAI光盘集锦(一)、(二),受到省电教评估组的认可,上送参赛课件获省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二名。蔡文雄老师制作的课件《锥体体积》获年全国课件评选二等奖。科组上送的青年教师获奖的优秀课其课件均以科学的设计件,精美的画面,受到同行的赞赏。

除上述课题研究外,部分老师把握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锐意创新,进行不同形势的专题研究。其中,王尤连副校长、刘仕爱老师操作的“分层教学”实验,在省数学教坛有一定的影响。刘仕爱老师“分层教学”的论文获2003年全国二等奖。

吴鹏程、林贻发等老师把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作为攻关项目,中心议题为:怎样把研究性学习带到课堂之中。

课题组选定“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作为下步攻关专题。

我们认为课题研究是一种高品位、操作性强的教研形式,对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和谐的吻合,起着一定的辐射作用。

三、把握教学成果的迁移,摆正双基教学的位置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研,没有教研的教学是不可思议的,教研工作最终落脚点在于课堂双基教学,全组老师怀着满腔的.教学热情与合乎实际的科学态度,扎扎实实地把好双基教学这一关,探索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成果的迁移。注意教学策略的调整,在教学中既注意到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又关注现实教学状况与方向,既注意以知识为中心转向能力培养为中心,又强调夯实基础的立足点不变。适度扩大教学时空,把面对全体学生与培养数学苗子有机结合,严格区分科学的解题训练与“题海战术”界线,全面准

确理解“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脚踏实地地去做我们应做的事情。

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做好下面几件事:

1、发挥年级备课组的重要作用,做到活动有目标、有步骤,选择可操作性强的问题进行研究——特别是案例分析、解题教学、竞赛辅导,做到教学内容、进度、考查三个统一。

2、各年级落实听课纪要,作业批改次数,撰写总结计划,研究评课艺术。

3、坚持新教师汇报课的制度,鼓励教师上好研究课,组织观摩优秀课例。

4、着手启动课题组资料库、课件库的建设。加快教研活动规范化的进程。

5、重视中考、高考命题的信息与导向,认真组织素材,命好模拟题与考前训练题。两年来,我们以教研促教学,在中考、高考中创建了名牌效益,成果显著。

2003年中考数学科成绩平均分仅次于海南中学列各科前茅,数学单科满分2名(全省17名左右)。

中考数学科平均分仅次于海南中学,数学单科满分2名(全省仅20多名)。

2003年高考数学科700分以上考生30名,最高分为812分,两项指标均列四个学科的前茅。

20理科600分以上考生129名,文科600分以上考生60名,均列同类各学科前茅。文、理科700分以上的考生,均为9名。

6、把握新课程改革动向,审视校本课程的内涵与外延,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开辟校本课程必须与教师业务水平的现实结合起来,我们有意识地把“奥林匹克数学”、“希望数学”纳到校本课程的轨道,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展现于第二课堂之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数学苗子,同时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养。

二年来,高中全国数学联赛获省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省高中数学竞赛获一等奖8名,二等奖32名。

“希望杯”全国数学竞赛二等奖5名,一批老师获得数学竞赛“优秀园丁”、“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四、思考与展望

在教学教研各个领域中,数学组的老师始终以人格与智慧铸造了一个团结奋进、充满活力的群体形象,构建了一道道亮丽的教学风景线,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1、我们认为数学组之所以能够做好几件事情,最重要的因素是全组老师能互相尊重,以和为贵,注重事业上凝聚力的价值,从而达到“团结、共赢”的目标。

2、在科组日常工作中始终如一地把青年教师的培养锻炼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注意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为青年教师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与机会,把握竞争平台,大大地缩短了青年教师成长的周期,一批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能在教学教研工作中独挡一面,创建一流业绩。

两年来,青年教师参加全国青年优秀课评比成绩显著,陈青老师获一等奖,吴玲老师获二等奖。

省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陈少铃、廖明珠老师获一等奖,林贻发老师获二等奖,老师撰写的论文获全国二等奖4名,全国课件二等奖1名。19篇论文、课件获省一、二等奖,十多篇论发表于国家级、省级杂志。3位老师编写的论著由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位老师获“希望杯”数学竞赛命题奖,更令人高兴的是不少教师在日常教学教研工作中,兢兢业业、不计个人名利、默默无闻地奉献。

3、辛勤地劳动,创新的教学理念,形成数学组的新品位。不少老师在全国、省学术界、业务领域为学校羸得一席之地,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王尤连副校长、陈琪校长、张光浓老师分别担任省数学学会、省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

王尤连副校长被授予海南省特级教师、省优专家的称号,获得苏步青数学奖金会奖励。

陈其文老师几年来一直参加海南省中等学校招生命题、初中竞赛命题以及评价工作。

张光浓老师被国家级杂志《数理天地》聘为常任编委,十年来长期主持省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科评卷工作,年代表省中学数学教师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

数学组现有高级教师8名,省骨干教师3名,市骨干教师8名,市学科带头人指导教师2名,已获结业证书的研究生3名,在读研究生7名。

总之,数学组的老师开拓进取、团结奋进的精神是可取的,成绩也是可喜的,但与新的教育形势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坚信: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数学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将以崭新的步伐与风貌,迎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挑战,未来属于辛勤的园丁。

2.数学学科教研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传统教学的黑板、粉笔以及一些简陋的教具,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学生的学习需要了。而且,小学生大多都比较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枯燥的文字内容、静态的图画以及教师的口头语言不能够满足到学生比较活跃的心理需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上课思想容易开小差,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机会,它们的整合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为数学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课已经列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已逐渐被教师和学生熟悉。大部分的城镇小学,甚至是一些农村小学都已拥有了多媒体教室,这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也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运用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上课之前,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设计课件的内容,然后利用素材库、互联网等收集素材,通过声、像、动画等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造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在让学生认识分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生动的动画来体现。例如:如何把三块饼分给四个人。多媒体可以把过程展示出来,方法一:把每块饼分成四份,各取一块。方法二:把三块饼叠在一起分,每人分到三张的四分之一。把这两种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使学生更容易想象理解,从而产生兴趣,对接下来的分数加减法学习就更容易了。

(二)利用多媒体减少学生思维的困难,突破教学难点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各种图像、语言、音乐、录像、剪辑以及文本资料组织到教学软件之中,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与事物、动作转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减少学生的想象困难。尤其是一些图形方面的知识,由于比较抽象,教师不能用严谨、科学的推理讲清楚,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去理解,运用课件演示,利用多媒体直观性强、可无限分割的优势展现知识的发生、转变过程,突破思维障碍,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知识更加容易理解。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如何测量不规则石头的体积时,通过出示课件,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把石头放进水中,被水覆盖后,水位升高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画理解测量石头体积的转化过程,丰富学生的联想,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加深对知识的深刻。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充满奥妙的。对于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比较差。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有利于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引发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在给数学教学过程带来了很大的改革及活力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课题与思考。

(一)创立素材库,共享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不断发展,每个老师都应该创建属于自己的资料库,通过计算机建立网络素材库,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去浏览和共享资料,不断应用,不断丰富,长期下去形成一个完善的素材库,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数学有与其他科目不同的特点,不像其他科目比较容易寻找素材,往往它需要一个连贯的过程来揭示规律,所以它的素材必须带有连贯性。如果每一个数学老师都能够通过网络素材库找到需要的资料,或者与其他数学老师共享资料,那么对每一位数学老师的教学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

3.浅谈数学学科情感教学 篇三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精神 数学情感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42-01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阵地,并且有发挥情感教育功能的条件。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人总是有感情的,教师对对数学学科的热爱,数学教学业务的精益求精,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教师对学生会心的微笑、积极的鼓励、真挚的爱、殷切的期望,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必然会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条件。教师对学生和事业的热爱,是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源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通过教学设计和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成就动机,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发挥数学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呢?

1 挖掘数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情感丰富、品德高尚的人。我们现在的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实现情感和知识的和谐发展。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挖掘教材中不同的情感因素,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健康的人格发展。并且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品质。在对教材情感因素的挖掘过程中,教师们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教学是一种价值导引,其中蕴含着教育者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教学也是一种自我建构,是受教育者精神世界生成的过程。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将情感因素的挖掘作为分析教材的核心内容,并根据所挖掘出的情感因素进行教学设计。在数学学科研究的基础上,相信,对教材情感因素的挖掘,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课堂教学有一个全新的局面。

2 注重学生对数学精神的理解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让他们学会数学知识,更要让他们了解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作用,体会数学学科的应用和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这门课进步的轨迹,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创新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及其创新意识。通过有关调查研究发现:教师们都能认识到教师不断提高自己对于数学文化和数学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很重要,但是一旦具体到实践中,教师又认为充分挖掘数学中的美,让学生充分体会和创造数学美容易被教师忽视。数学精神对于学生学习数学会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如果学生体会和欣赏了数学的美,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并引起他们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由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热爱数学;当学生了解了数学创新的历史和发展,就会产生兴趣、产生激情、产生钻研数学的行为;当他们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就会获得学习数学的动力,想学好数学,将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

3 利用情感优化课堂教学

人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应该注意结合教学内容揭示数学魅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妙,促进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崇尚;并应注意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还可以通过巧妙地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并把它巧妙组合,使之变成学生感兴趣的、想要学的内容,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产生学习的兴趣。

4 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1)人是有感情的,作为数学教师如果仅靠每周的几节课,那就和学生接触太少了,这样就很难了解学生、亲近学生,更不能与学生很好地沟通感情。所以,作为教师应该转变教风,由课堂接触学生变为多多地接触学生;由在讲台上授课变为深入到学生当中讲课,以缩小师生之间在时空上的距离。并且在上课的过程当中以抑扬顿挫的语言启迪学生,以高昂的情绪鼓舞学生,以婉转的声调感动学生,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并以愉快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的学习当中,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当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师生互动的过程当中教师具有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有序发展。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过程当中,教师要不断的提出问题,通过函数图像可以得到那些指数函数的性质,从而提高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在学习椭圆和双曲线的时候,教师要不断的把这两种曲线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而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知识的结构化,从而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使整堂课都激荡着学生的智慧,并向着有利于学生发的方向发展,让学生的精神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不断地完善学生的人格。而且数学课堂中有效的师生情感互动更能够达到信息的交流和情感的共鸣,从而使整个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师也必须有教师的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表扬与批评有机结合的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学习情感。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合进情感教育,就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在无形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师性,进而将学习效率提到较高的水平。我们只有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才能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收到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01.

[2]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01.

[3] 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篇四

本学期,我担任了五(1)班、六(1)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上学期的成绩和平时在教学中的观察来分析,五(1)班的整体水平还可以,但优生不多,优秀率不高,而且成绩不稳定。六(1)班人数太少,只有10人,而且有2人基础很差,有2人基础不好,所以平均分和合格率不高。教学中,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根据两个班的不同特点,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教学中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第二,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每一周都提前做好准备,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分析每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仔细研究每节内容该怎样设计教学程序。在教学实际中,我根据两个班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例如在五(1)班我经常采用男女分组比赛的形式,以累计得分评出优胜组,学生积极性很高。

第三,认真设计好每一次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五年级教材中的小数除法、解方程、求平面图形的面积都是重难点知识,我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精心设计好练习,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和教学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外作业,并制成幻灯片,既便于学生练习、便于讲解,又便于下次复习。特别是在后段复习中,我更加精心的备好每一单元的复习重点,精心设计每一份复习试卷,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

第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加大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例如五(1)班的何家龙、卢超凡,六(1)班的王泽豪、周德、曾健辉,我经常鼓励他们,让他们两人一组、三人一组互相竞争,从简单的题目入手,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而且还给他们分别配了小老师,实行“一帮一”的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第五,重视评价工作。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认真做好评价工作,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给出不同的评价。例如,每周的口算练习,两个班均以每对一题计一分的形式,累计每周评比一次,在评比栏中展出评比成绩;每次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得全对又非常工整的同学得一次“优+”,并在评比栏中贴“星星”奖励;结合每一次单元知识检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时提出要改进的地方,同时表扬有进步的同学。上课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榜样,找到自己的竞争对手,树立学习的目标,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5.秋季数学教研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一、夯实常规教学

为了使我校的集体备课对教学更具指导性,进一步发挥年级教学团队的智慧。开学初教导室规范了集体备课要求:集体备课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进行单元教学解读。二是要收集整理单元训练点。单元解读要从学生学习本单元已具备的知识基础,分内容的教学目标,本单元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策略等方面来解读。单元训练点是先由每位老师收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易错题、困难题、综合题。然后备课组长进行整理形成本年级这一单元的训练点。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备课组分工进行各单元的课时备课,然后分发给各个老师,各个老师在仔细阅读课时备课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班级的学生对教学设计进行圈点批划。学期中教导室对对老师们的备课,工作手册,作业批改进行了检查。有效的督促了全体教师扎实的进行常规教学。

二、做实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全面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有力措施。也是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我校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丰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1、教学比武常态化。本学期于10月举行了新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本次活动首先由12位新教师上参赛课,然后各学科组围绕所授的课进行评课。参赛老师都十分重视,准备充分,精心设计,反复“磨课”,精益求精,各学科的负责人和评委老师身先士卒,不论工作多繁忙,都能事先调课从头到尾、一丝不苟地听课,并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好课堂评价表。体现出对参赛老师的尊重与负责。特别是熊校长,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的身影出现在语数英音等各科赛场。集中评课时为了保证评课不走过场,有实效。几位评课组长结合赛课情况从课堂的成功之处以及有待提高的方面撰写出了高质量的评课稿。评课时老师们也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2,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学科研究。为了迎接当阳市教研室在我校召开的“消除低效,创建高效”现场会学校于11月展开了针对性的学科研究,主要是针对小学科的研究。活动首先在担任各小学科的老师中确定一名教师上研究科,所有担任该学科的老师参加听课,然后集中对该门学科的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讨论,确定了保证该门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教学环节和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研究使我校小学科的教学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认真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

为了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教研水平,学校积极组织老师们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本学期我校先后有朱玉春、黄晓琼、罗颖三位老师参加当阳市数学、综合实践、英语优质课竞赛活动。为了取得好成绩,在胡校长的带领下,教导室三位老师以及三位教研组长反复的给上课教师听课,磨课,从课堂的大的环节到小的细节予以指导。通过上课老师的努力最终三位教师均获一等奖。认真组织老师们参加各级各类的优秀论文、案例、课件的评选活动,先后有50多名老师的作品上送参评。

四、认真组织老师们参加各级各类,的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6.数学科教学总结 篇六

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二年级小 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究方法。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

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可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我在教学“线段”的认识时,如果为了背出线段是什么,画一画线段,那不是难事。但线段的教学,更重要是结合情境,感受线段,理解它的意义,使学生看得着、摸得到、用得上,培养学生得空间观念、观察想像力和探索问题得能力。

所以,从一开始用消防员滑铁管引入,到最后小明从家到学校得线路结束,整个课自始至终,由近到远都与生活实际、情境问题密切地结合,使学生一次次、一层层地认识线段以及与线段有关地简单问题。因材施教,减少坡度,保持兴趣。减少坡度,这一点对差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差生就好象公路上的烂残车,不堪负重,如何使这部烂残车平稳地行使呢?就是让他们选择比较平坦的道路上行走,坡度大的路只能使这部“烂残车”抛锚,打击学习的信心,这一点作为教师是值得注意的。

二、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多高”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在举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同学自己互相量身高,互相看,多让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所比较的数的位数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再根据位数的多少或最高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所比较的数的大小。教学数的读、写法时,在举几个例子之后,引导学生总结读、写数的法则,这个过程本身体现了归纳推理。

7.数学学科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之我见 篇七

一、做好上课前的备课工作是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备课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 是教学的前奏。由于教学工作量大, 有的教师认为备课是一种负担, 在备课时, 写的备课教案机械地遵照一定的模式进行, 不能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 与课上教学脱离, 只是为了应付检查, 缺乏了备课的实践效果。实践证明备课环节做得好的教师, 课堂教学效果理想, 学生的学习效率高。反之, 如果对教材和学生都没有一定的把握, 课堂教学比较盲目, 效果不理想。因此, 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做好备课工作。备课依据的是教材内容, 知识不是独立的体系, 是环环相扣的, 这就需要我们要吃透教材, 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思考, 把一系列备课所涉及的内容形成教案。教案就是教学活动的方案, 编写教案, 主要目的是把教学设计以文字和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 形成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所以, 我们提倡数学教师要写详案。教案中要列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课时、教法、教具、板书及教学过程 (含复习、导入、讲授新课、小结、作业设计等) 。备课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 因此,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备课的方向, 即从本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分析, 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学校组织集体备课能促进教师之间共同进步, 提高备课能力。集体备课活动是教师们最熟悉的活动, 可以吸取优秀骨干教师备课的先进经验, 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 教师们之间互相学习、探究, 也是教师们智慧碰撞的重要场所。我都特别留意学校集体备课活动的过程性材料, 主备人的讲稿是用心去备的, 是有价值的, 参与人是积极的、主动的, 互动是真实的、有效的, 研究是深入的, 理解是透彻的。每一次的集体备课都能让教师有所收获, 引发思考。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 要明确几点内容。备课时间要明确。如每周一次, 每次集中时间不少于2课时, 备课量为下一周5-10课时量, 由备课组长负责。备课组活动必须做到“四定”, 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定主题, 对活动情况要有详细记录;集体备课需要教师充分准备;主备人要负责打印教案, 分发到每个教师手中, 其他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教法, 针对本班实际, 做好复备, 形成具有个性化的二次备课。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关键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的主轴。我们的课堂教学组织工作要围绕这一思想展开。教学本质上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过程, 教与学既是密切联系的, 互为存在的前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有些教师对此认识仍然存在偏差, 某种程度上把主导作用夸大化、绝对化了, 认为教给学生的知识越多, 主动作用就越有力。课堂上搞“灌输式”“一言堂”, 似乎教师多讲, 学生就能多学;教师少讲, 学生只能少学;教师不讲, 学生就无法学习。因而, 教学中无论什么性质的内容, 教师总是采用一讲到底或以讲为主的方式来处理, 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只能被动地按照教师和书本的内容教条地学习, 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各种素质能力的培养等于零。其实, 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要从学生的学上体现, 也就是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果失去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无从谈起。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学生主体性能否体现, 关键取决于教师。因此,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主体性教学观, 不能包揽学生的学习, 要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 为学生创设积极活动的情境, 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 在活动中发展自主性, 使学习最大限度地成为学生自己的自主活动。

三、多媒体教学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多媒体特有的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特点, 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成为教学手段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是粉笔、黑板、教科书、模型、挂图, 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学生学起来也感到枯燥。运用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比如, (1) 用多媒体来示范知识。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 过去总是强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而利用多媒体划出线条, 用闪烁、移动的功效, 帮助学生理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让学生容易感知; (2) 用多媒体克服思维障碍。心理学研究表明, 正迁移能促进学生的理解, 负迁移能障碍学生理解。在教学中, 教师要了解学生思维可能出现的学习面, 用多媒体介入, 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 让问题化繁为简、化虚为实, 让学生的思维少走弯路。如在教学角的大小时, 出示动画演示, 将角的一边固定, 另一边旋转, 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 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而跟长度没有关系。通过化静为动的动态演示, 学生不容易混淆, 思维清晰; (3) 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学习几何。几何是逻辑性强的科学, 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要求高。通过在多媒体上看到的实物, 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正确认识几何体不同的形状、特征, 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如把各种房屋建筑、家用电器、生活用品等搬到多媒体画面上, 让学生对照比较学习;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时, 由于测量误差, 计算结果与180度有差别, 教师也很难用语言讲清楚。可以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 把这个结果映在银幕上明显而易理解。

8.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 篇八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TI图形计算器(以下简称“TI”)是1995年从美国引入的一种新型数学教学实验工具,它具有代数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函数功能、图形功能、简单编程功能和进行一些数理实验的功能,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在国外,图形计算器被普遍运用在中学、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在我国的上海、北京、广州等部分省市也开始投入实验

二、课题研究的方式

本课题研究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1、组织数学组教师学习新课程、开设专家论坛(聘请省普教室陈中锋老师作专题报告)、开展“TI”技术培训(开展5次培训),让每个老师都掌握“TI”技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让TI技术能有效地在教学中得到应用。

2、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必修课”、“选修课”、“研究性学习”为载体,探究在“TI”手持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积极性,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有效整合。通过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進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适合TI图形计算器的的教学策略和途径。

3、坚持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研究,以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通过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有效的、优质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每次现场研究课都已以五个一的形式来落实,即一个课堂教学案例、一个课堂视频实录,一个教学设计,一个教学反思、一个专题评点,促进课题的健康、有序、科学的发展。

三、课题的特点与优势

1、技术平台:TI图形计算机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数学教学实验工具,它具有不可忽视的便携性、数形结合的视觉化、几何操作的动态性、数据分析的简洁化、程序应用的拓展性。

2、教学平台:课堂教学、校本教学、研究型学习、选修性学习

3、教研队伍:我校数学组长期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有多项教研成果在全国、省级教学评比中获奖,因此教研组教师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水平、经验。

本课题在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造中具有以下三个优势:

(1)先进性:即以当今国际最新手持技术——TI图形计算器为技术手段(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生产,我校主要使用84plus银装版)。

(2)生成性:本课题以新课程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平台,研究主要涉及TI手持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与学的实践层面,力求挖掘课程教材中的有价值、有意义、有内涵的内容,重视校本课程在课题研究中的效能,生成出有时代特性、数学特点、贴近学生的课程资源。

(3)前沿性:教育技术在高中课程中的应用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热点、焦点、难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借助“TI”深化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应用性:借助“TI”强大的数学功能,能广泛地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数值求值、数学作图、程序设计、数学建模、数据拟合等,让学生学习数学做到所见即所得,学以致用,立竿见影。

四、课题研究的策略

课题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着重以新课标精神、教学理论作为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重视建构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系统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课题研究中的引领作用、坚持理论与实际并重、教研与教学并举的原则,积极扎实地开展课题研究和实践。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总结出“TI”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施策略是:

(1)数学情境与知识传授的相融合,实现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TI图形计算器不仅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手段,数据收集与统计、问题的模拟与仿真、函数的拟合、… 等等.突出数学概念的抽象建构和学生对数学的逐步建构.使得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由具体到直观再到抽象,使得数学的问题解决成为一个观察生活、感受技术、获取知识的过程.数学教学不仅具有“数学味”而且还富有“技术味”。

(2)知识发生、发展与学生手脑演练并重,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TI图形计算器不仅是教师教的工具、更是学生的认知工具、活动工具与情感发展工具.如果说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是以教师演示为主的话(即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猜想、归纳,或者先由学生猜想某一结论,然后通过计算机演示加以验证),引入TI图形计算器以后,课堂的教学形式则突出体现了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自主地去实验。

(3)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同步,彰显教学的生成效应.

新课程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课堂的生成性,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开始,从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开始,引导学生放飞自己的思维,在自主的天空追逐真理的本质.在TI图形计算器的支持下通过知识传递、思想对话、情感交流、智慧碰撞常常可以生成出许多精彩万分的“亮点”。

(4)单一的课堂教学与丰富的数学活动结合,体现数学学习的多样性.

9.四下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篇九

光阴流逝,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又要结束了,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三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在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学生主要掌握的知识点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掌握了以下一些知识,主要有: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师取得的经验和效果

㈠夯实基础,努力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蕴藏真理:一个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塞满,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智力活动的时间,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学生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对孩子的智力和体力的摧残。正因为如此“减负”的警钟一直长鸣!但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计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对孩子的后期学习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本学期,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有效实现了“堂堂清”。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

批改,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根据错题的情况,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和期末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每单元结束后,组织两次单元测评,第一次为基础性测评,第二次为综合性测评,从中反馈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查缺补漏,实现了“单元清”。本学期共做试卷36套,有效砸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㈡关注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最难兼顾的是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因此,我努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

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学优生提供思考空间,如多提问王震、林迪、王敬维、董玉哲、马建围和曲成伟等学困生;在课堂练习中,对学优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学困生掉队。

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鼓励并指导学优生在课余自学奥数。同时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习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有句话说的好:“教是为了不教。”不能让补习伴随孩子成长!

合作、个性与情感等方面的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更能准确评价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了,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

三、自我反思,努力实现专业成长

⒈继续坚持并优化本学期一些有成效的做法,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课后只做适当的巩固,控制好课后作业分量。

⒉加大家校之间的联系,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争取家长更多的支持,致力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⒊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怎样帮助孩子突破应用题的枷锁?针对不同的内容,努力寻求比较好应用题教学策略,提高孩子们应用题的分析能力,减轻孩子们的畏难情绪。

四、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㈠存在问题

⒈有的学生没有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爱搞小动作、随便说话、书写不规范等。这样的学生有高蓁睿、邹恩杰、詹泽瀛等。

⒉有的学困生的转化还没有到位。如曲成伟、林迪、王敬维、王震、董玉哲、马建围等。

10.高三数学科教学总结 篇十

杨荣贵

今年我担任高三(3)班(文科)数学科教学,本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很差,从高二以来每次

考试基本没有及格的人数。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对数学采取放弃的态度。根

据这些情况,对本学期的教学作了一些调整,现已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一定的效果,尽管

我校学生的高考成绩不一定令人满意,但我认为我们本届高三教师算是尽了最大的努力的。现将

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排出一切厌学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时鼓励学生,告诉学

生,数学一定不能放弃,语、数、外这三科是基础学科,在高考中占的权重分数高。只要放弃任

何一科将不可能上本科录取分数线,特别是学英、体、美艺术类的同学更不能放弃。要求学生哪

怕从零起点开始学习,在第二轮总复习阶段都必须听好每一堂课,尽量把易懂的知识点掌握好,如果在高考中出现这些点的考题,将能够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将这几分拿到手。

二、时间进度安排

我们文科班在高一和高二就已经把所有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全部上完,高三第一学期开

始进入第一轮复习,在第一轮复习中我分别按①集合与函数及导数的应用、②平面向量与三角函

数、③数列与不等式、④立体几何、⑤解析几何、⑥概率与统计、⑦算法与复数、⑧平面几何证

明与极坐标参数方程和不等式选讲。八个板块作了全面的复习,一个学期的时间基本上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学生基本上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学期开学初我直接进入第二轮复习,在第二

轮复习时我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各个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对第一轮复习的内容补充和巩固。

四月份到五月初分板块进行了专题训练,试卷来源是自己组卷,难度适中。试卷及时批改,及时

讲评。这一时期是复习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成绩提高较快。四月末到五月主要进行高考模拟实战

训练,试卷来源是2013年名校高考模拟试卷和近五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试卷及宁夏海南卷。

三、把握考点和考向

复习中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握考点和考向,坚决不做无用功。对一些高频考点

必须讲透,使学生能熟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对一些高频题目不厌其烦的讲,使这内题目深深的应在学生的大脑中。

四、重视技巧和方法

训练学生在解答一张试卷的时候,先做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的容易题,再做第22题(选作题)

然后做其他解答题,解答题中的第一问一般都较简单,根据自己的情况,可先做解答题中的第一

11.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科结合的使用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美术 语文 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106-02

数学在高中的教学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困难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满堂灌”,所谓的满堂灌就是老师在课堂上一味的降解,然后学生记笔记,对其中某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标记,来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和理解,这样的数学课堂比较枯燥乏味,学生的印象不是很深刻,也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直是处于被动。所以引导学生产生一种数学思维,并能够熟练的运用这种思维对社会的现实状况去观察、分析、总结 ,最终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以数学思维的形成来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解决其他学学科学习中的同样或不同的问题,进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在现代的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逐渐成为主导思想之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学习以及实践中,数学同其他的各学科间能够综合使用的重要性。一直以来,教育中过分强调学科教学专业化的思想盛行,导致授课教师在本专业很优秀,但对其他学科涉猎过少或者一无所知,几乎在反对“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同时,我们自己给自己营造了这样的矛盾气氛。所以要改变现状,就必须摒弃传统的“专业”思想,主动地进行多学科学习,广泛涉猎,提高对各学科的认知并进行整理和融合,在教授高中数学时有效、合理的对各学科资源进行利用。

1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科结合的必要性

1.1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效果比较差

高中数学在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机械性的学习,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只是老师一味的降解,然后做题,看笔记,背知识,全是被动式的学习,当你们问学生喜欢不喜欢数学时,很少学生是因为喜欢数学而学习数学,这样被动式的学习,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1.2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还是按传统的教授方法,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又是学好一门学科的主要动力,当你喜欢数学这门学科的时候,不用逼着自己背笔记,自然而然就会学习数学,有时间就会喜欢数学的学习,喜欢思考数学题,归类数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各学科的综合运用,通过不同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科结合的应用

2.1 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1]。所以,如果在教授数学时,可以将数学内容通俗化的讲解化,学生会感到很贴近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依照此方法,对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教师可以省很多力气去讲解,学生依然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这是因为学生自身有一定生活基础,而这些基础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的数学知识,教师以通俗的降解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轻易化解心中的疑问。但是实际学习中,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当下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几乎与时代脱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我们的教材中,几乎找不到那些世界上当前最鲜活的数学教学素材,或者拥有显著地时代烙印的各种教学内容。关于这种缺陷,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在统计知识这一块,教材中很多的统计数据还停留在九十年代甚至更久远。因此,在高中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2]。我们所出的时代被称为“信息时代”,海量的信息具有时效性强、资源丰富的特点那么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的这些特点,引入时代活水,将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在一起,大幅度的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数学学科更具有光鲜的时代气息,一改落后的陈旧,与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生活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教师在进行信息融合的同时,由于信息量的摄入增加,知识和视野必将得到大范围拓展,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改变传统学科教学方式也不再是困扰的难题,使教材内容也会“活”起来,一个贴近生活的数学学习方式就出现在眼前了。

比如教师在教学《集合》时,集合概念的讲授时,以帅哥组成的集体是否为集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3]。

2.2 利用语文学科的资源

数学与语文是基础,教学高中阶段的两门重要学科,相辅相成,可以相互融合。例如我在教学概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随机有初步了解,我先讲什么叫概率,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概率知识的语文竞答游戏。数学教学中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例子(形式)还有很多,像用关联词造句来复习巩固数学相关概念的理解,用缩句的方法来理解掌握文字题的结构等等[4]。

2.3 利用音乐学科的资源

许多教师都曾因为数学课枯燥,缺乏“声”“色”而烦恼,也曾羡慕音乐课上“唱唱、跳跳”的丰富多彩。学科课程综合化的重要理念为数学与音乐的融合提供了机会[5]。一些数学课可以用“音乐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面貌。如必然事件学习的课堂上,上课开始就可以通过教师有节奏的拍手游戏来导入课题,在练习巩固阶段可以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有规律有节奏的拍手游戏来判断哪些是必然事件,这样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提高新知。

2.4 利用美术学科的资源

爱画画几乎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学生天生就是一个小画家。实践证明,画数学是孩子们喜爱的一项数学活动,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喜欢用这种形式来记录问题,丰富的情境所承载的是生活中鲜活的数学问题,学生们喜欢这样的实际问题[6]。

例如高中空间几何几种图形的学习,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锥和球体画一幅画或者设计一种物品。他们在画画中就能认识这四种立体图形,掌握各自的特点,这样就将美术引入数学课堂,将优美的立体图形变成精美的画,整个课堂被激活,学生们的才能展示也有了广阔的舞台。

3 结语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如果能与多种学科综合,进行适当的互动教学,学生就会化被动为主动,领悟数学学科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价值,通过多角度与各学科相联系,培养学生从相关文化的角度去学习数学的能力。将各学科相互渗透、彼此综合,必然要求授课教师在精通自身数学专业的前提下,有目的的涉猎其他关联学科,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更好更快的跟进教育改革的脚步。数学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全能教师”,使学科综合成为我们数学教学中的始终坚持的教学方法之一。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授课教师能够以教材为起点,结合实际生活以及丰富的知识解构,对授课内容进行巧妙处理、灵活设计,将其他学科的精华转为数学学习的辅助,那么呈现在众人眼前的必将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效的数学课堂,一个被学生们深深喜爱的数学学习乐园。

参考文献

[1]走向学科综合[J].江苏教育,2009(4).

[2]李大亮.浅析多媒体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4).

[3]傅芸.音乐新课标中“学科综合”的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5).

[4]金陵.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2).

[5]王宗信.关于创造性地开展数学学科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思考[J].中学数学杂志,2009(8).

12.数学学科教研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二

一、学科型教学的含义

“学科”这个词相信大家一点都不陌生,因为从小到大,我们接触过很多的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是一个分类的概念。它有这样的几种含义:一是学术的分类,学科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中一门科学的分支。二是作为一种特定的知识、学问和实践的分支。如一门学术的或专业的学科。三是专指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在我们了解了“学科”一词的含义后,我们就会更深入地了解一下学科型教学的含义了,当然了,这里的重点在于教学。我们所针对的是单门学科的教学,小孩子能不能从小就对数学这一科产生兴趣,并且学好这一科目,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二、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小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一年级,对传统的授课方式还是很难适应的。对此,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游戏这个方法让学生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下面我们就以苏教版的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本的内容为例,来做一下详细的讲解。

1.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的目录。它共分为十二个章节。教材目录为:

(1)数一数。(2)比一比。(3)分一分。(4)认位置。(5)认数(一)。(6)认识物体。(7)分与合。(8)加法和减法。(9)统计。(10)认数(二)。(11)认识钟表。(12)加法。(13)期末复习。

从以上的教材目录中,我们可以发现教材的编排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接触数学知识,了解数学,掌握一些基本的运算技能。

2.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在实际运用中,教材是怎样引导学生学习的。

以“第一章:数一数”为例。在这一章中,教材给出了一些彩色的图片,上面有一些树木,小朋友,还有气球,鸟儿和小朋友在幼儿园时经常玩的旋转椅。下面给了5幅图片,前3幅图片标明了图片上物体的数量,而后2幅图片没有标明。要求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知道该怎么数这些物体。在这里,图片上引入了小学生经常玩的游戏,并且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也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法教学生数数,在游戏的过程中让他们对数字这一基本概念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3.这部分,我们来讨论一下教学游戏在认识物体方面的作用。让我们来看一下第六章:认识物体。

在这一章中,老师拿来了各种形状的物体,有的小朋友喜欢的球体,也有他们经常见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其他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小朋友都爱玩搭积木的游戏,需要的积木也有各种形状的,老师组织小朋友玩这个游戏,并且逐一向小朋友介绍这些积木块的形状,让小朋友对这些物体的形状有基本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印象,深化理解。

三、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学科型教学活动中,根据小学生接受能力的特点,设计教学游戏的方法是非常可行的。它符合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对事物的接受能力。通过他们喜欢的做游戏的方法,加深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此外,教学游戏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变,趣味性更足。能让小学生持久的保持注意力。

13.七年级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三

------吴定元

本学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学期,我校七年级数学科教师在上级教研人员的关心支持下,学校领导的直接指导下,认真学习、钻研有关课改的理论知识,精心组织实施听.评.课工作。上下一心,真抓实干,使新课改下我校数学科教学顺利推进,取得了理想效果。

一、更新教师理念,提高思想认识。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必然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为了彻底克服旧的教育观念带来的束缚,真正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我校多次组织教师教研会议,并开展了教学反思与讨论的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提高了认识,强化了责任。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性必然选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是促进教师专业观成长的一个平台;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作为课改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在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行为的改变、教师角色的转换等来一次重大的变革。这样,我校基本把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新课程改革上来。教育观念的转变也焕发出我校教师巨大的教学生命力和创造力。

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一学期来,我校也多次开展教研公开课,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使教师共同参与研究讨论,集思广益,共同进步。通过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与做法,结合我校实际,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路子,各教师在参与学习,讨论实践中也逐步提高了教学能力,业务水平大大提高。

三、多元互动,提高教学效果。现行的七年级数学新教材与历年来的旧教材明显的不同,新教材较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中学习、思考、探索中理解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发现、探究与质疑,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我校数学教学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突出课改精神,精心组织实施每一节课。

1、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学期以来,我校数学教学均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并注意对学生的尊重,并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将全班同学分解到小团体里面去,在小团体中以好带差,共同探讨与交流,互相帮助,共同研究,共同进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参与的品质,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克服自卑心理。

2、鼓励学生在探索实践中理解堂握知识。新课程要求学生要人人动手,主动参与实际问题和探索和研究。以此获取知识体领。我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实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知识。

14.六年级数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篇十四

本学年,我在教导处、数学教研组的指导下,完成了既定的工作计划。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完成了六年级数学科的教学任务,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坚持理论学习,认真撰写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认真学习了“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教学论”等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教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我很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我一学年来,撰写理论学习笔记两万字,有价值的教学反思20篇。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加强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与积累,逐渐摸索并形成适合于六年级学生的学研式课堂教学模式。

我坚持开展听课、评课、学习讨论、交流心得体会等研讨活动,如本学年听课40节,每周参加了集体备课一次。我们数学教研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 的要求,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与探讨。听评课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我的教学水平提高。如我在镇数学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在镇教学开放日活动中所教数学课获评优质课。

学校还组织了我们外出听课取经,拓展视野,并及时交流心得体会。

三、常规教学持之以恒

一学年以来,我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做好常规教学,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作为教师的我有严谨、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精心制定了学期数学科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向40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心布置作业,作业批改认真、及时。精心组织考试与评价,对学生的日常评价实事求是。精心指导学生课外学习,上好“趣味数学课”,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了。精心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及时总结了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

四、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兴趣。本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了效益。提高学生先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小组交流能力。开展学研式的课堂教学,组织了特色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分层设计内容丰 2 富的课外作业,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

当然,我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今后在集体备课等教研上还应努力开拓出操作性强的新路子,提高教学实效。同时对青年教师要多给他们指导,提高他们当堂说课、评课的能力,力争有更多的人评上县、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07年下期至08年上期,我任教的六年级数学科在镇期末统考中分别获第一、二名。我会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数学教学教研工作搞得更出色,力争来年更上一层楼。

15.论职校数学教研组教学有效性探讨 篇十五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梳理教学思路、反思教学行为、创新方法手段、突破传统模式”贯穿于整个教研、教学工作中,教研组带领全体组员要积极探索适合职校学生特征和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

那么职校教研组如何制定计划,落实教学计划,研究出适合职业学校情况的有效性教学模式呢?

一、教研组思想行为方面

教研组带领组员认真贯彻执行各级领导部门下达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任务,以学校布置的工作目标为指导方向,在教导处的带领下,认真学习各级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教研组带领各备课组针对本组学科课程标准制定相对应的计划和安排。

二、备课组要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备课组是教研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备课组在一线教学中,及时有效的参与指导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备课组要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学期末备课组认真总结一学期来教学的经验教训,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反思上一学期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过程中的得、失,在这基础上,制定新学期的课堂教学整改计划,以有利于更好地推进教学进程,使日常教学工作不断完善;同时仔细分析职校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行为,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学习较困难,基础薄弱,没有升学压力,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热情。针对这种情况,备课组集体备课时,应积极探索符合职校实际学习情况的课程学习计划,结合专业实际,降低难度,从提高学生学习的实用性,主动性着手,组员应团结合作,创新思维,发挥备课组的积极作用。

三、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

在开展研修活动时,每次活动要有实质性的内容,及时研究课改实验的进展,共同探讨实施的具体方案;研究教材、教法,交流、分析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验教训,分析、研究备课组中各班级的教学情况,研讨、制定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相关措施,聚焦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要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最大程度推动、保护、激扬学生的学,最大限度地形成和依靠学生自主的学。那么良好的教研氛围,是提高课堂实效的有效途径。在教研活动中,增强每一位组员的积极性和热情,投入到稳健的教研活动中,增强组员的集体荣誉感,在教研活动中团结互助,拓展创新思维,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团体作用,组员互相交流借鉴,不断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职校教研活动应与本校校本培训结合起来,结合本校实际教学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研活动。

四、教研组要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数学组的全体教师要认真执行学校的要求,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提高自身教学素质,规范高效的上好每一节课,落实教学的每个环节。重点抓好备课、听课、评课、作业批改、测试反馈、问题纠偏等各项日常教学工作。教导处安排随机听课,流动巡查,召集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听课,了解学校教学情况,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堂教学有四个要素:(1)课堂教学是学生的活动———学生的主体性。(2)教师的作用定位———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3)教学目标(体现素质教育的追求目标)。(4)情感。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是学生的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教师要有明确的自身作用定位。最大化实现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只有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而其中教研组的组织引领作用不可忽视。对于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教研组要给予最大程度的帮助与支持,提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提供教师交流教学体会的平台,在创新、高效的氛围下不断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

五、教研组组织好各种公开课活动,强化教师间的交流学习

我校每年两次校级公开课,还有区级、市级公开课,这是提高教研组成员自身素质的极好机会。增强公开课的实效性,发挥高级教师、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搞好学校示范课和研究课活动,提供教师彼此交流学习的机会。最大化实现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只有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才能最大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而专家提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课堂训练”这种创新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很高,需要教师随时掌握整个课堂的节奏气氛,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及时地引导调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教师要懂得教书,会教书,使学生学习要学会“悟”。学习主导活动还原给学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如何实现课堂最大实效,实现有效化教学,是一个值得所有教研组成员深刻思索的问题。

除了开设公开课,教研组在校教导处的领导下,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市、区、学校和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学研究活动,参加各类教学评比活动。组织好听课评课活动,对所听的课进行全方位的评议、诊断,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方案,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听课活动,成为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究的组本研修,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最大程度实现数学教学有效性,教研组的作用不可忽视。教研组要以教师为核心,教师以学生为本,在教学组织中,始终坚持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制定符合职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使学生拥有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实践的能力,就能获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最大实现数学教学有效性。而稳健有效的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在实际教学中起到对教师的引领作用,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团结协作,一起参与到教师团体的建设中来。

摘要:如何最大程度实现数学教学有效性,教研组的作用不可忽视。教研组以教师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教学素质为宗旨,并共同制定符合职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拥有学习的能力和创新、实践的能力,若达到此目的就能获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实现数学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教研组,教学模式,教学有效性,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特性[J].课程教学研究,2013.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高中数学新大纲[Z].新教材培训材料,2014.

[3]江山野.论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J].教育研究,1993(9-10).

上一篇:无形资产的分析下一篇:泾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