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的价值(10篇)
1.多元文化的价值 篇一
价值观多元化与先进文化建设
价值观是人们的“主心骨”.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由于价值主体的不同,地域分布的各异,以及社会发展的时间性,主体价值观多元化巴然存在,甚至引发价值观冲突.多元价值观通过文化的多样性得以彰显.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面临着多元价值观及其冲突的`现实,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引领多元化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乃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基础.
作 者:李谧 LI Mi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875刊 名:陕西行政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ANXI ADMINISTRATION SCHOOL年,卷(期):23(4)分类号:G02关键词:价值观 冲突 先进文化
2.多元文化的价值 篇二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 56 个民族的人民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在生产生活中表达情感, 抒发情绪, 祭祀祖先, 图腾崇拜,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民族舞蹈。同时, 也因地理环境,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各异, 这些民族舞蹈独具地方特色。民族健身操就是在这些民族舞蹈语汇的基础上进一步操化、发展而来的。即民族健身操是我国少数民族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上, 在特殊的文化生态环境中结合国家民族体育政策和现在流行的一些时尚体育文化元素发掘整理而成的一种新型表演性有氧健身操类运动项目, 也是在“操乐”化的民族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以“操”化民族舞蹈基础动作为主的身体练习, 主要包括民族体操、健身操和韵律操等。
为达到全面健身的目的, 民族健身操在形成过程中积极吸纳了健美操、艺术体操及现代舞蹈等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的文化和思想, 实现了中西方体育文化对民族健身操体育性的直接表述, 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扬弃, 不断自我完善, 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体育文化。民族健身操的出现, 赋予了传统体育文化以崭新的现代意义。
因此, 在国家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今天, 通过对民族健身操文化内涵的挖掘及其文化特性的分析, 进一步认识其推广的教育价值和旅游经济价值, 以此推进该项运动的普及推广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民族健身操的文化内涵
民族健身操的表象是“操”是“舞”, 其实它更是一种文化, 它除了具有民族传统体育固有的共性特征外, 还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 这种内涵既保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又随着环境的变化表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兼容性。
1. 民族健身操是操与舞的交汇。民族健身操是在民族舞蹈和健身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形成的一项独具特色的健身体系, 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形式。所谓的民族舞蹈语汇的操化, 指的是将民族舞蹈动作的基本语汇进行体操性规范, 使之遵循基本体操的节奏、节拍和韵律。经过操乐化以后的民族舞蹈动作语汇, 不但在动作上突出了左右对称、上下结合, 更加体现了锻炼的全面性; 而且在音乐方面, 进行了操乐化以后的民族音乐, 在保持了原有民族音乐特色的基础上, 音乐的速度和节奏通过再创造, 更加符合健美操的规律 ( 即2O ~ 24 拍/10 秒钟的速度, 一般以2 /4 或4 /4 拍为主要节奏) , 使该项运动更具运动的时效性和更具魅力。
由此看来, 民族健身操的形成是操与舞交融的结晶, 是以健身为目的, 用“操”对民族传统“舞”进行的梳理与规范, 同时也是民族舞向操类运动项目的延伸和拓展, 其过程实现了用民族传统舞的基本动作把操类运动进行了思想的具体化。因而, 民族健身操形成的过程也是“操”“舞”两种文化特质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中交汇与演变的过程, 具有显著的文化内涵。
2. 民族健身操是传统体育文化向现代化发展的典范。民族健身操虽然采用了操的节奏但又不失民族舞的神韵, 基本保留了民族传统服饰和音乐的风格, 摒弃了复杂抽象、综合虚幻、类别多样的舞台和舞蹈艺术, 塑“舞”成“操”, 化繁为简, 寓古于今, 综合展现。
3. 民族健身操是中西方体育文化融合的结果。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看, 中国文化属于大陆文化, 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相对稳定、自我保护、延续发展甚至自我封闭的特征, 这些特征使之在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与挑战时表现出强烈的内聚力和消融性, 在接纳外来文化成果的同时也保持了自身的民族性和主体性; 西方文化属于海洋文化, 崇尚开放、进取, 提倡个性解放与个人自由, 鼓励自由竞争意识。以弘扬民族文化、服务大众健身为价值依托的民族健身操体现出中西方文化融合下的一种穿越, 它同时呈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影子, 但又不是中西文化的简单融合。
4. 民族健身操是体育与艺术的综合呈现。体育和艺术各属于不同的领域, 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体育表演只有在达到艺术的高度层面上方能表现出体育的魅力, 而艺术如果用体育的方式进行表达则更能彰显出艺术的风范。表演类的体育项目是体育中的艺术, 也是表演艺术中的体育。所以, 作为表演类体育项目的民族健身操是体育中的艺术, 在传统意义上则应是艺术中的体育。换句话说, 民族健身操是一种综合了体育与艺术的运动健身项目, 是一种以体育为表现形式的民族艺术, 应从体育与艺术双重的视角进行综合审视。
三、民族健身操的文化特性
1 . 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征。 我国少数民族多数居住在高山、谷地和草原, 特殊的生存环境使得他们生产力水平低下, 经济落后, 交通不便, 地域封闭。“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 由此形成了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各自不同但相对稳定的生产生活方式, 这种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又导致各民族文化表现出不同的特质与品格。因此, 少数民族文化自然而然地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征, 这也注定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姿多彩, 风格各异。因此, 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孕育出的各具民族特色的健身操也必然表现出鲜明的民族地域特征和绚丽多姿的外在形象。
一套民族健身操一般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区域以民族素材与民族舞蹈动作为元素创编的健身操。毋庸置疑, 它既不同于现代的健身性健美操, 更不是一种世界通行的体育运动形式。其中的民族性所反映的就是创造这类健身运动形式的民族群体性格。其民族性以特定的该民族的民族舞蹈中的典型动作、服饰、饰品、音乐所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是动作特点。民族健身操创造性地运用开放性思维, 把广受人们喜爱的少数民族舞蹈与健身操动作合二为一, 民族健身操相比竞技体育少了些激烈对抗, 多了些表演成分; 相比民族舞蹈少了对练习者动作的技术含量的高要求, 多了些身体关节、肌肉、肺活量等方面的锻炼。民族健身操既有颇见力度的健身动作, 又有给人以艺术美感的少数民族舞蹈元素, 既有强烈感人的艺术表现力和鲜明独到的文化风格, 又有节拍鲜明、动作优雅、充满活力的特点。如蒙古族健身操的揉肩、揉背和马步步伐动作; 藏族健身操灵活快速的踢踏、腿部、脚步动作; 傣族健身操优美典雅的胯部、腰部、肩部动作; 黎族健身操的跳、蹬、弹、吸、摆、拍、扭、转等动作;蒙古族健身操的赛搏克、骑马、挥鞭、拉马头琴等动作, 等等。
其次, 是音乐特点。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少数民族健身操所选用的音乐, 都是以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特征, 节奏强劲有力, 旋律悦耳动听、能烘托气氛的民族音乐精品, 这些音乐为人们所熟悉, 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使人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激发了人们积极向上的情绪, 彰显了动作的内在表现力, 使人产生一种欢快、振奋、跃跃起舞的情绪, 也使民族健身操运动的比赛和表演更具观赏性。
最后, 是服饰特点。少数民族健身操服饰既要便于运动, 又要保持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特色, 这样的服饰充分展现出古朴与清纯, 华丽与率真的民族山野风情。少数民族服饰的亮丽和特色进一步渲染了民族健身操的民族性特征。同时, 通过精致美观的服饰, 使人直接了解了各少数民族的衣着打扮、乡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2. 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特征。民族健身操运动是一项追求人体健与美的运动项目, 因此, 它属于健美体育的范畴, 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无论是推广类、表演类还是竞技类的民族健身操, 无不表现出“健”“力”“美”的特征, 包含着高度的艺术性因素。民族健身操动作协调、流畅、有弹性, 使锻炼者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升艺术修养的同时得到了“美”的享受。
3. 广泛的适应性特征。民族健身操运动的练习形式丰富多样, 运动量可大可小, 容易控制, 不受时间、场地、器材、人数、气候等条件的限制, 各种人群都能从民族健身操的练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都能从民族健身操运动的练习中找到乐趣, 是一项适应面广, 开发价值大的全民健身项目。
四、民族健身操运动的教育价值
1. 体育精神的引导价值。民族健身操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不仅表明其竞技性得到认可, 而且表明其比赛竞技特点得到集中反映。作为一项竞技比赛项目, 首先, 它以一种独特优美的方式教育人们、鼓励人们, 激励人们、振奋人们, 让人们用最完美的身心诠释民族健身操的内涵, 鞭策人们勇往直前, 拼搏向上, 通过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其次, 在精神层面上, 它对体育精神起到了引导作用。体育让人通过不断的锻炼和竞争去发展自己、塑造自己、使人永不满足, 决不向命运、权威屈服和低头, 向着理想的彼岸不断前进。
2. 弘扬文化的传承价值。民族健身操其更大的教育价值在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健身操用载歌载舞的形式, 使这项传统体育与艺术形式在展现出各民族独特文化风格的同时也赋予了此项运动极强的文化交流与传承性。
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弘扬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 需要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对校园中的大学生还是对于普通健身者, 民族健身操就像一部形象的民族文化教科书, 其练习过程就是一次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对民族认同感的肯定、对民族自豪感的增强的过程, 较好地起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
3. 创新意识的引导价值。民族健身操本身就是一个勇于创新的典范, 它作为时代的产物和新的文化形态, 以其鲜明的民族性、体育性和观赏性在突破传统上追求创新立异, 体验时尚刺激等特征激励人们不断探索与寻求创新的精神。对创新意识的引导起到了身先士卒的作用。
4. 美育的认识价值。首先, 通过少数民族健身操活动, 可使人体外形更加匀称和谐, 体态更加刚健、优美, 动作刚柔相济、富有力度感, 实现自我美的愿望, 同时也成为它人的审美客体。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都提升了对美的认识和追求。其次, 少数民族健身操动作由各种类型的动作有序地编排、巧妙地组合而成, 群体的配合、位置队形的变化、辅之以鲜明的乐曲节奏, 就构成了一幅幅刚健、优美、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 令人赏目。
通过参加少数民族健身操运动, 改变自我形体、姿态, 并在其影响下, 不断地进行提高感知、激发情感、扩展想象、心理解读等审美活动, 日积月累就能不断创造和提高审美能力。
五、民族健身操运动的体育旅游开发价值
少数民族健身操是各少数民族独有的体育文化资源, 它所体现的地域性、民族特色和互动参与性, 是作为体育旅游项目进行开发的优势, 不论观看或是亲自参与体验, 人们既可以从中真切地领略少数民族文化、感受民族风情、获得身心愉悦, 满足求新、求乐、求知、求动、求奇的心理, 还可以将文化观光、健身娱乐有机结合在一起, 既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 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行程印象, 令人流连忘返。因此, 充分挖掘和开发少数民族健身操的体育旅游价值, 对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逐步形成特色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 少数民族健身操以其独特的魅力、促进健康的效果、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益的娱乐方式和极具观赏性的特点, 吸引了众多人士的参与, 它是多功能、高价值的传统体育项目。对此, 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发掘利用, 让少数民族健身操在全民健身、学校体育和体育旅游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通, 张予云.民族健身操运动的生态文化审视[J].文山学院学报, 2012, (06) .
[2]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30-31.17-19.
[3]寸亚玲.云南少数民族健身操[M].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
3.多元文化的价值 篇三
关键词:多元文化;德育教育;文化路向;价值选择
一、多元文化视域下学校道德教育的文化路向选择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创新发展
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学校道德教育开展过程中,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在加强德育创新教育过程中,需要不断改变德育教育方式,不能拘泥于传统教育教条上的条条框框,对于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结合德育教育的工作重心,把握学生年龄阶段,充分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就是将枯燥的德育教育工作多元化的开展,改变传统单调的教育方法,实现德育队伍的多元化,德育渠道的多元化,德育环境的多元化,德育活动的的多元化。通过鼓励学生不断激发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望,不断地将欲望转化为学习动力,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素质的提高,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更能够对我国培养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起到奠基作用。
2.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实现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这句话一语中的,道出了培养好习惯对学生一生发展成长的极端重要性,好习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培养,不能一蹴而就。中小学生的道德习惯的养成教育应该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培养习惯,在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环境中培育德行。课堂上的德育教育也应该结合不同学科课程,千方百计创设环境,引入活动,不断结合适当的教学机会,切入相关的德育话题,体现出“渗”字和“润”字。实现德育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关键在各学科教师,纵观中小学各科教材内容,德育教育的素材被编者匠心独运地安排在各科教材中。关键是不少的教师对教书育人这一天职的认识还很不到位,至少有所偏颇,结果是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造成“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这就要求这些教师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内涵,担负起德育教育的应有职责,在教学中,精心挖掘教材自身的德育素材,不失时机的渗透德育教育。
3.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育方式,促进德育教育更上一层楼
新时期学校德育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科教师是完成学校德育教育任务的主力军,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能力和不足,不断通过学习思考,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还应学习和了解信息化背景下德育教育多元化在各个方面的优势和特点,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经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德育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引导学生不断养成属于自己的学习风格,在思想上不断前进,所以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行为上的表现都会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新时期的老师需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不断地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另外,针对教学群体的不同,教师们应该要不断调整方向,从各个方面关注和了解同行的研究成果,然后将这些适合当今教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上,更好为学生德育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帮助。
二、多元文化视域下学校道德教育的价值选择
1.凝聚学校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当前,学校在道德教育方面应该进行不断地改革,把握当前时代教育的方向。学校在对道德教育的内容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历史经验,把全球化趋势和多元文化交流作为背景参照,总结出具有历史价值的学校德育的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学校道德教育的价值选择内容应该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首先,多元文化视域学校道德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文化认同”教育,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建立学生的道德教育价值取向。其次,学校需要正确引导学生了解在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各个优秀民族文化的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具有世界胸怀的目光。
2.注重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寓理于境
目前,学校在多元文化视域下经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情况,生搬硬套的模式运用到学校的道德教育中,对于一些外来文化观念和思维并没有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的改造与承传。所以,在面对传统道德文化价值教育上应该与现代道德文化价值教育相结合,在面对外来的文化入侵时,需要不断坚守传统道德中的核心价值,把握正确的方向,然后将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相结合,把多元化的不同文化价值教育转化为能够帮助学校提高开展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对于在帮助学生提高在多元化视域下价值取向的方法上更应该注重寓理于境,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有更好的教育意义。
3.不断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分清真伪好坏
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提高对事物的判断分析能力,更好的生活。所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应该更加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重点应该在生活中帮助培养学生的道德选择判断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区分道德教育的价值和判断处理能力,分清真伪好坏。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常态,学校的工作重点是需要注意帮助提升青少年学生的道德选择判断能力。帮助青少年提高道德选择判断能力需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对传统道德文化基本常识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学习正确的是非荣辱观,传承优秀的历史道德文化,另一方面是注重不断学习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多元文化,对于有利于我们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采纳吸收,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结语
目前,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学校的道德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学习了解一个民族的优秀历史更能继承我国对于建设现代化的需求。需要不断结合多元文化价值背景,尊重历史和现实,构建新型的道德教育模式,帮助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更好的发展,也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跟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刘燕楠. 多元文化视域下学校道德教育的文化路向与价值选择[J]. 教育研究,2015,09:40-45.
[2]董海霞. 文化视域下的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3]吕田田.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8.
4.论反垄断法多元化的价值目标 篇四
2.1维护市场竞争机制
有学者认为,由于竞争是当今各国反垄断法所共同宣示的保护对象,是反垄断法各基本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反垄断法判断规范对象的永恒尺度,因此竞争构成反垄断特有的法价值⑤。现代经济的发展业已证明,开放的市场以及由此而得以存在的强有力的竞争创造了财富,无论国家的、地区的乃至全球的经济都是如此。几乎无人能够否认,全球的经济福利从通过GATT(关贸总协定)和WTO(世界贸易组织)减少贸易壁垒中受益巨大。
5.走向文化的多元化生 篇五
文化,是当前学术界持续思考的热点之一,牵涉到历史与现实、中国与外国、古典与现代、全球与地方、政府与民间、精英与公众等许多方面,因而不无道理地一再引发种种讨论或争论。这些探讨对于我国文化的发展是有益的,不过,其中留下了一个有待我们去填补的空白:当前中国文化的层面。在一种特定的文化内部,总会存在着若干种不同的文化层面,它们之间组合成为一个相互对立而又相互共生的整体。梳理这些文化层面,考察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对于这种文化的整体发展是有益的,这尤其会有助于建构这种文化的基本价值系统。那么,就当前我国文化的基本构成来看,我们的文化中究竟有哪些层面呢?它们之间结成何种关系?问题就提出来了。我在这里不打算普遍地纵论文化层面,而是着重从文学文本的文化层面角度来加以分析,即透过文学的文化层面而为揭示普遍文化层面提供具体的想象性模型和个案。因为,文学是文化中最富于表现力的想象性形态,完全可以承担透视普遍文化层面的任务。
一、文化及其层面
文化(culture)的定义历来很多,这里仅仅采纳德国哲学家卡西尔(ErnstCassier,1874-1945)的界说:文化是人类创造和运用符号(symbol)的领域,包括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和科学等形态,它主要处理人类生存的意义问题(注:参见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281、288页。)。也就是说,文化是人类的符号表意系统,人类通过自己创造的符号系统去表达生活的意义。而文化是一个历史性概念,每个民族及其特定历史时段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状况。一定时段的文化应是一个容纳多重层面并彼此形成复杂关系的结合体(并不一定就是统一的整体)。而就中国目前的情形来说,这种容纳多样的文化结合体往往有4个层面或形态(注:我自己在过去一度将审美文化分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三种(见《从启蒙到沟通》,《文艺争鸣》1994年第5期),后来认识到不能忽略民间文化的存在。):主导文化、高雅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从文化价值看,这4个层面之间本身是无所谓高低之分贵贱之别的,关键看具体的文化过程或文化作品本身如何。每一层面都可能出优秀或低劣作品,无论它是主导文化和高雅文化,抑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上面的4个文化层面往往会渗透或显示在具体的文学艺术文本中,这就有文艺文本的文化层面。具体说来,这4个文化层面有可能同时并存于同一个文本中,这要求我们细心分辨各种文化层面在文本中的存在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但是,更有可能的是,它们中的某一种会在文本中居于相对主导的地位,这就使得我们有可能划分出文艺文本的文化层面:主导文化文本、高雅文化文本、大众文化文本和民间文化文本。
1.主导文化
主导文化文本是指体现特定时代的群体整合、秩序安定或伦理和睦需要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文本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教化性,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地传达统治群体制定的社会规范,以便教育、整合或感化社会公众。每个时代的统治群体都会有意识地书写或制作这种文本,并大力鼓励原来属于高雅文化的文人作家来参与这种旨在巩固统治性规范的书写工作,再借助行政手段加以传输和推广,以便更有效地利用文学特有的审美感染力去达到教化公众的目的。自汉儒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统治群体对文学的控制或支配作用就获得了明确的合法性,从而推演出文学承受主导文化引导的历史。需要注意,主导文化文本并不一定只要直接的或者甚至赤裸裸的教化性,而可以把教化性掩映在富有感染力的审美表现中。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正是古典主导文化的典型范本。《前出师表》首先陈述了蜀国的“危急”情势,表达了一下自己“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的忠心,提出“开张圣听”、“亲贤臣,远小人”等等一系列的社会整合以及国家安定的方针政策。接下来,他又坦诚地表述了自己对君王的耿耿忠心,发出“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铮铮誓言,从而近乎完美地表达了
6.多元文化的价值 篇六
文章导读:诚企业经营千差万别,组织氛围也各不相同。例如,对公司研发部可能特别强调创新,而在财务部门可能特别强调按章办事,在生产部门又必须强调劳动纪律。那么在企业文化咨询、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调控这些区分呢?此文将为您一一作答。
对这些不同部门还要同时强调公司整体的组织氛围,即员工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企业文化涵盖了一个组织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信条,企业精神文化的创立与传递,需要通过员工们理解企业中发生事件才能深入。当不同的员工能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共享企业的信念时,不同的意见彼此相容,企业就有创造的可能。
蒙牛的传奇与摩根士丹利的奇妙激励:
世人瞩目的“蒙牛股权奖惩协议”,即蒙牛外资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股权激励计划提前兑现,蒙牛管理层控股公司获奖6260万余股中国蒙牛乳业股票,如以当前每股平均6港元的市值计算,近4亿元人民币。从已经公布的财务数据看,2004年蒙牛乳业收入攀升77.2%亿元。净利润增加94.3%。根据权威调查机构AC尼尔森的统计数字,蒙牛乳业占液体奶市场的市场份额已经由2003年12月的17%上升5个百分点至2004年12月的22%。
蒙牛与国际投行携手缔造了一个财富传奇:美国、香港、英国3家外资财务股东投入约5亿元人民币,蒙牛中方股东投入约0.46亿元人民币,分别可获投资回报各20多个亿,创下了400%和4000%的投资收益奇迹。富有激励的产权结构与法理结构,使蒙牛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走出了一条“用全球资源,兴民族工业,铸中国品牌”的新路子。
2002年,外资第一次入股蒙牛时,为了达到激励管理层的目的,摩根士丹利等外资股东与以蒙牛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层达成协议:自2003年起,未来三年,如果蒙牛复合年增长率低于50%,蒙牛管理层要向摩根为首的3家财务股东支付最多不超过7830万股中国蒙牛乳业股票(约占总股数6%),或者支付等值现金;反之,则3家外资股东要向蒙牛管理团队支付同等股份。提前兑现,有助双赢。据统计,蒙牛近几年的增长率全都超过50%的指标(2001年到2004年利润复合年增长率没低于120%),以此发展速度,在协议期内实现年复合增长50%几乎没有任何悬念。因此摩根等三家外资投行股东决定提前兑现股权奖励计划。
外资财务股东认为对蒙牛管理层阶段性激励目的已经实现,同时,通过几年的合作,他们对蒙牛有了更充分的信任感,决定为管理层创造和提供一个更为有利的、能与国际乳业巨头接轨的竞争平台和环境。摩根一直在中国寻找理想的合作伙伴,而且与许多家公司合作过,蒙牛给他们印象最深。蒙牛人创业时把自己的私人积蓄拿出来投资,创业收获之后又把自己股份的收益捐出来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使中国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他们工作的敬业程度以及决策层配合之默契、执行之坚决,都是中国大陆企业中十分罕见的。
对于提前兑现的奖励,蒙牛管理层的决定是:所获奖励主要用于企业发展。这是继牛根生个人捐出股份收益后,管理层团队采取的集体性散财聚人的重要举动。这次所得股权的激励对象与老牛专项基金基本一致:一是用于奖励经营、管理、市场、销售、研发、技术、生产、奶源等八大领域的突出贡献者,二是帮扶特困职员,三是改善员工集体福利。
7.多元文化的价值 篇七
一、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背景
多元文化是指文化主体在价值取向上的异质性、多样性, 我国构成多元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推动下, 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 人们在思想活动上的差异性、选择性、多变性和独立性不断增强, 社会思想空前活跃, 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另一方面, 在各种因素影响下, 非主流的意识形态也有所滋长, 特别是国外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观念乘机而入,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激荡十分突出。我们要认识到, 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还是复杂的、长期的, 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必然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 特别是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播其意识形态、进行文化扩张和思想渗透的压力。
二、多元文化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化在当今世界已势不可挡, 这种趋势的发展使得国家间、地区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互相联系, 对全球文化走向、思想意识形态, 政治格局等都带来巨大挑战。
首先,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政治斗争日趋复杂, 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受到挑战。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靠自身经济和科技的优势, 利用经济合作、贸易往来、技术转让等方式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渗透, 试图用这种方式降低社会主义思想对人们的凝聚力和整合作用;弱化人们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认同。第二, 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 社会主义文化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全球化, 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科技、经济实力, 通过卫星电视、互联网、广播、电脑软件等媒体, 无时无刻不在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的扩张与侵略, 使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社会主义文化受到全球意识的挑战, 阻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 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我们通过积极的应对, 可以在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进行优化。
其一, 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有利因素, 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通过这种方式, 使广大人民群众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才能使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二, 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因素, 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全球化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文化演进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宽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借鉴, 有助于我们本民族文化自身发展。其三, 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因素, 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既是经济上, 也包括政治和文化上, 这就要求我们更侧重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把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形成的压力变为促进民族振兴的动力, 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使命感。
三、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 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在全球化大背景下, 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 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促进整个社会的团结和稳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
首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核心价值体系反映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 也是支撑国家与文化发展的内在的、持续的精神力量, 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深刻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 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良好社会风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有利于凝练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 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既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 又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又符合不同层次的群众思想状况。因此, 多元文化时代的价值观只有通过核心价值体系凝聚社会成员的思想并使之渗透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才能发挥巨大而持久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再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了我国和谐文化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主导和支持, 社会就不可能和谐, 党、国家、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因此我们可以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内在的生命之魂,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 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在全球化的多元文化思潮并涌的时代背景下, 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 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 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我们坚信, 我们一定能抓住机遇, 克服困难,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得越来越完善。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兴起, 具有不同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之间相互碰撞和交融, 使得社会思想空前活跃, 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这种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将发挥怎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都凸显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关键词:多元文化,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
[2]张友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要[J].人民论坛, 2006, (24) :16.
[3]雒树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人民日报, 2006.2.11
[4]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N].光明日报, 2008.5.13.
8.多元文化的价值 篇八
电视剧《武林外传》剧照
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繁荣起来的中国电视剧,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尽管电视剧制作有时呈现出工业化生产的特征,但是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工业产品,它以审美的方式、文化的内涵传达特定的价值取向。
所谓价值取向是指一定的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是指“在内容与形式等各个层面上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及与其发展的适合、接近和一致。”(曾鸿、王静:《国产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浅谈》,载《当代电视》2005年2期)一部电视剧取得高收视率,一方面是因为制作精良或者内容出奇制胜,更重要的是因为其表现了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升华了观众的精神世界,完成了应有的大众传播的导向性责任。
当代多元的文化发展,导致中国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性。北京大学彭吉象教授提出:“在当今中国社会里,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以及外来文化、民间文化、地域文化、后现代文化等等多元并存,使我国当代文化真正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态势,”(《机遇与挑战——电视专业化频道的营销策略》,彭吉象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因此将当代中国电视文化分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外来文化、地域文化、民间文化和后现代文化,这种分类方法同样适用于电视剧文化分类,以下按照不同电视剧文化分别探讨多元的中国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问题。
一、主流文化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
现代的主流电视剧,即主旋律电视剧。主旋律电视剧的立意大都是从当前的国策、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生导向的重大主题上繁衍出来的,起到指导人生的作用。主旋律电视剧要求体现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潮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基调昂扬,能够激发人们追求理想的意志和催人奋进的力量。例如建国六十周年之际,大量的献礼题材电视剧是此类电视剧的代表,《解放》、《开国前夜》、《苍天》、《监察局长》等。作为主流文化的代表,这类电视剧在90年代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后来由于在形式上灌输说教,一度被大众冷落,通过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使主旋律电视剧也尽量大众化,向大众接受心理靠拢。主旋律电视剧的发展策略是采取艺术地表现主题的方式,既有严肃的思考,又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以期完成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价值,对受众进行意识形态塑造的功能。
二、精英文化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
精英文化的电视剧,在数量众多的中国电视剧中,是极少见的。在电视剧艺术的探索中,一度也有这样的作品,但是很快电视作为大众媒体的特性凸现出来,这样的电视剧虽然可以成为研究电视剧的典型教材,但是却不符合大众和电视的收视习惯。《我的团长我的团》是近年精英文化的代表,观众评论其“企图承载教化色彩”、“感觉像坐在小剧场看实验话剧”,过于先锋派的叙事方式令大多观众表示无法接受。相反专家学者却对其给予高度评价。对于《我的团长我的团》的评价两极分化明显,正说明了精英文化在大众化、泛娱乐时代的尴尬。电视剧创作应该追求精英文化,追求对社会的深刻反思与道德批判,但不是用极端的艺术手段去表现精英文化才是正确的。理解和继承精英文化的评判精神对电视剧创作精品是有帮助的,尤其是精英文化的精品意识,应当成为电视剧创作者的创作准则。
三、大众文化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
大众文化在今天被理解为娱乐文化,所以大众文化电视剧即是以娱乐观众为主要目的电视剧,大部分电视剧都是大众文化电视剧,它们填充了观众的休闲娱乐空间,放松观众身心。从某种程度来说,这种娱乐型的电视剧是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必然结果。对于主流文化价值取向而言,大众文化电视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大众施以最迅速、最广泛的价值观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其娱乐化倾向过于严重,向市场妥协而丧失了艺术品格。当一种题材无意间火了之后,一窝蜂地跟拍效应,就是大众文化倾向最明显的负面影响。这种电视剧将是电视剧产业发展的重点目标,不论题材也好,手法也罢,对于此类电视剧的研究应该深入到文化价值的最深层面——精神内核。因其在创作上最灵活、最靠近市场需求,所以应该将对市场需求的导向问题也纳入到电视剧创作者的思考范畴中。中国电视文化不断向大众通俗文化转型,在这时代更应该注重一种道德理性精神的回归,培养大众的责任心和道德感。
四、外来文化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
这里的外来文化电视剧指的是深受国外文化影响,模仿国外电视剧拍摄的电视剧。很显然,在拍摄此类电视剧时,其文化价值取向从开始就不是中国的,但是碍于表现内容是中国的,于是在原作基础上做出中国式的修改。这几年中国电视剧深受美剧、韩剧影响,跟风之作数量不少,但是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太成功的嫁接,不中不洋,例如《丑女无敌》、《回家的诱惑》等。这类电视剧往往只将国外的故事挪到了中国,人物塑造、故事情节非中国化,缺乏真实性基础,其价值取向并不真正是中国的,以至于其传扬的是外国文化而非中国文化。
经济的全球化、大众媒体的强大力量,促进了文化的全球化,又带来世界文化同质化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一部分电视剧创作者迷失在外来文化中,误以为电视剧创作可以将外国电视剧从形式到内容全盘接受,所以拍摄了上面提到了外来文化电视剧。这种电视剧通过炒作等手段,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吸引部分受众,但是其文化价值取向的水土不服,只会对受众产生不良影响。电视剧创作者要正确面对全球化,深入思考中国电视剧所应秉持的文化立场,以创作表现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故事内容,紧随时代精神,把握优良传统文化,用优质的电视剧回馈观众对电视剧的喜爱。
五、地域文化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
地域文化电视剧是指按照具有鲜明特色地域文化的地区进行分类,甚至一个市或者县也可以发掘自己的地方文化。这主要是指电视剧的本土化,以地域文化为受众认知基础的文化策略,包含了当地独具特色的人文习俗、语言乃至思维方式。如上海方言电视剧《孽债》、《老娘舅》等,四川方言电视剧《山城棒棒军》、《傻儿师长》等。很多地区都将创作地方文化电视剧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宣传手段。然而电视剧本土化不等于文化复古,也不能过于传统化。如何对这类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进行引导,这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做到细致而不狭隘,吐故纳新,在反映地方真实文化的基础上,宣扬全局观、科学观,将地方文化价值取向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是此类电视剧首要思考的。
六、民间文化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
民间文化“是相对官方文化、精英文化而言,由众多普通百姓自发形成的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文化形态。它往往更多地释放出下层民众的情绪,与民风、习俗、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王玉玮:《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民间化倾向探析》,载《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4期)民间文化电视剧的代表是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仍然保留在农村中,例如电视剧《刘老根》,描写了东北农村的文化习俗,既在新旧思想的冲突中推进改革思想,又宣扬了东北的二人转艺术。民间文化电视剧,其价值在于一方面保留了优良的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间的碰撞、融合过程。然而民间文化同样也有藏污纳垢的一面,不乏存有封建思想的残余,因此在真实反映民间生活的同时,要用主流的文化价值取向对其加以引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七、后现代文化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
后现代文化本身并不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所以即使有所表现,也往往是隐藏在电视剧中,一闪而过。若是电视剧打算通篇以后现代文化为核心,则会选择荒诞的艺术形式。例如《武林外传》,其打破时空及传统的表演方式,采用情景喜剧的篇幅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告诉观众故事是荒诞的。但是后现代文化并不代表就是违背道德、扭曲的文化,相反,后现代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人物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仍是真善美。这种后现代的电视剧形式很符合当代青年人的审美情趣,除了《武林外传》一炮而红外,《魔幻手机》这部后现代魔幻电视剧,在2008年中央八套的收视率排名第一,足见此类电视剧的魅力。
近年来火爆的穿越题材电视剧,与网络剧(包括改编源自网络小说、网络游戏的电视剧)天生带有后现代的特点,“它所构建的必然是一个超现实的虚构社会,它并不是创新型的产物而是一种文化的再循环,不可避免带有媚俗的特性。”(刘菁:《论穿越题材作品的后现代性》,载《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6期)
在电视剧产业大发展的时刻,重视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必要的立足点,并且要将对文化价值导向性的重视扩展到每一种电视剧类型中。“媒介承担着传递人类文化的责任,媒介的价值体系和伦理观念会对大众产生深刻的影响。”(《数字时代的中国电视》,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10页)今天,单集制作费用超过一百万的大制作电视剧越来越多,可以说电视剧创作者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有了更好的创作精品的物质保证。在这个时候,需要创作者保持清醒的认识,认清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问题,自觉担负起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
真正的优秀文化应该是一种身心和谐的审美文化,优秀的电视剧能以“真实”为艺术创作基础,以建构时代的、民族的中国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为己任,传播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一部《士兵突击》,其意义不仅在于开拓了军事题材电视剧的表现范围,更重要的是它表现的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价值关系,对当代青年人有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一句“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令无数青年人猛醒,回归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到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这样优秀的电视剧很难得。创作者认识到了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差异,所以需要相对应的文化价值取向观念去引导,这部电视剧的文化价值取向科学地适应了时代的价值要求,弘扬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使中国电视剧重新认真的态度对待个体的描写,此后电视剧无疑以更细致的眼光发掘了以生命个体为主表现的题材,使一向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人民成为新的重点表现内容。
9.多元的校园生活文化作文 篇九
记得一次体育课,老师让我们到操场去练习原地踏步。在此之前,我们兴高采烈地去操场上整队。我站在赵海润后面,他特别调皮捣蛋,不是撞到前边同学背上,就是倒在后面同学身上。我被他差点弄倒过好几次,实在憋不住心中的火气,怒气冲冲地拍了他一下肩膀,打算向他兴师问罪。他猛的回过头来,见我这幅表情,知道大事不妙,便像模像样地学着电视剧《花千骨》里的单春秋在杀阡陌面前认错时的样儿,单脚跪下来,一手握拳,另一只手包住握拳的那只手,毕恭毕敬地道歉:“属下知错了,请圣君恕罪。”看他那一副虔诚的样子,我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他倒还假正经地问:“圣君原谅属下了?”他那滑稽的表演,逗得我哈哈大笑起来,原来的烦恼早飞到九霄云外去了。一会儿,体育老师来了,我们又跟着老师的节拍,愉快地训练起来。
还有一次,我们班举行“画鼻子”游戏,就是在黑板上画一个人头,眼睛、耳朵、嘴巴全有,就是缺了鼻子。参加游戏的人必须蒙住眼睛转三个圈,凭感觉用手在人头上画鼻子,而且位置一定要准确。老师刚说完游戏规则,同学们欢呼雀跃,竞相举手,踊跃参加游戏。第一个上去的是陈依林,他迅速拿红领巾蒙住了双眼,转三个圈,只见他晕晕乎乎的,好久才画上个鼻子。“哈哈哈……”大家爆笑起来,原来他把鼻子画到了嘴巴上。听到笑声,她知道画得不对,立刻挥手一擦,结果把刚画上的鼻子连同嘴巴一起擦掉了,又把一个大鼻子画在了眼睛上。这下,同学们笑着一团:有的捂着嘴笑;有的哈哈大笑;有的捧腹大笑;有的笑得东倒西歪……我也是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接下来,其他同学又陆陆续续上去画鼻子,大家也是笑声不断。
10.企业多元文化的自组织管理 篇十
(一)文化的多元化趋势
多元化企业文化是指这样一种文化,即基于多样化价值观基础的,考虑到不同员工、组织、团体等需要而确立起来的包含多种并以一种企业文化为主元文化的一种新型的、复杂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注重文化的多元化,完全包容非主体文化群体,管理体制中不存在偏见并使不同群体间的矛盾最小化。
在许多国家,企业员工的组成在性别、国籍和种族方面正是趋向多元化。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员工的追求呈现出多元化,员工的观念更是复杂多样。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企业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同时,企业也更加重视跨职能团队的重要性,团队的不同职能会形成不同文化,以上因素使当今的群体面临严峻的文化多元化问题。
企业在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时,应在相互的学习中借鉴其他企业的特点“拿来”为我所用。不同文化之间的兼容并蓄,彼此共存也造成了多元化的趋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活动空间将不断扩大,将会进一步强化这一趋势,企业文化多元化趋势明显。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员工多样化的增加,再加之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入人心,单一的企业文化已经无法满足这一趋势,因此,多元化文化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已经成为当代企业迫在眉睫的紧要问题。
(二)多元化文化的优势
ksk 果博东方
企业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在母国、东道国或其他国家聘用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由于存在显着的文化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增加了中的不明确性和复杂性,甚至会导致经营管理中的混乱和冲突。但是,如果管理协调得当,在多元化文化的企业环境中,企业可以通过文化的相互融合而产生文化协同效应,进而提升管理效率与经营绩效,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考克斯(Cox)和布莱克(Blake)认为,竞争优势来源于文化的多元化。如同表1所示,文化多元化为企业带来了市场、资源获取(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成本、解决问题、创造性、系统灵活性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通过表1可以这样理解,当不同文化交遇时,如果一种文化价值是另一种文化所不具备的,那么这种有用的文化价值就必然会被另一种文化所汲取、融合、利用和发挥。从文化的形式看,当不同个性的文化相处时,文化因子必然会互相吸引、溶化、调和以致发生从形式到内容的变化,并逐步统合为一种新型文化。因此,具有不同特点和功能的文化,如果经过适当地协调、修正、改铸、整合,就能组成新的文化体系,具有新的内容、性质和功能,从而产生新的竞争优势,并能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这也是多元化文化差异统合后表现出来的竞争优势。
传统多元化文化管理的措施
厘清主次。要正确区分主元文化和次元文化,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多元化的企业文化并不是指地位相同、功能相似的一系列企业文化的简单组合,而是指在多元化企业文化中存在这样一种主元文化,它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途,同时还制约着次元文化的发展。企业应该积极推动主元文化发展,引导与约束次元文化的发展,以引导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发挥次元文化的能动作用。尊重、支持并积极推动次元文化的发展,以发挥其对主元文化的促进作用。所有的次元文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主元文化的内容,促进主元文化的发展。发挥次元文化的能动作用,可以达到双赢的结果。多元化企业文化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兼容并蓄,抛弃固有的观念,甚至是珍爱偏见。
多元化的环境保障。多元化的企业文化需要一个多元化的环境来支持。该环境包括多元化的员工和多元化的供应商队伍,可以利用员工的不同背景和经验解决问题,为顾客提供有创意的产品和服务;该环境还应该包括一系列的制度,其中蕴含着多元化的价值观,以将多元化文化贯彻到企业日常行为当中。
内容与时俱进。不断地为企业文化增添新的内容,并不失时机地促进主次文化的转变。企业文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文化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以符合、反映时代的特征,促进新事物的发展。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促进主次文化间的转变。当一种企业文化已不再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时,要毫不犹豫地对它进行变革或者替代,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基于知识管理的跨文化管理
(一)多样性文化是知识管理的对象
知识管理是通过外部获得或内部创造的知识的生成、编撰和转换,其任务是为组织的优势创造和保持共同知识。根据系统理论,多样性是各种可识辨的要素,一个组织为了应对环境的复杂性,其内部的多样性必须与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相匹配。这意味着一个组织必须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保持这种和谐或平衡的差异是转化为有用知识的信息流。文化的多样性
是文化作为一种资源的本质,其实质是多种共同知识,因此文化也是知识管理的对象。
(二)知识管理视角下跨文化管理的内容
知识管理角度的跨文化管理,其核心任务是促进与指导在交流平台上的协作式交流与学习,在交流平台上知识、价值观与经历被转换到具体实施的多文化领域。这是跨文化管理的一个广义描述,它考虑到文化作为一种组织资源的可能性,并将文化看成组织知识的载体。知识管理角度的跨文化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交流平台的管理、网络构建和组织学习、知识与最佳做法的转换。
跨文化交流平台的管理。交流平台可以是具体的组织、品牌、标准、制度或是抽象的虚拟网络空间。作为知识管理中的一部分,交流平台可以构建知识学习、交流、共享的良好基础,顺利地实现多元化环境中知识、价值观与经验的转换。交流平台的管理,主要集中于两个主要目标:取得员工的信任,让员工主动地、积极地在交流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知识、价值观和经历;在职业尊重的基础上,对所有员工都平等相待、一视同仁,帮助其不断学习、提高,及协调文化差异。
【多元文化的价值】推荐阅读:
文化认知:全球文化多元的演变走势07-03
多元文化教育文献综述07-14
建设班级多元文化 培育学生健康心理09-22
小学语文课堂多元评价策略的思谋08-13
浅谈主题墙饰的多元互动10-09
评价多元化的实践与反思——读书笔记06-18
论翻译中理解与阐释的多元化09-05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读后感08-12
多元化教学模式对篮球教学的运用论文09-07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论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