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观后感「教师篇」(精选10篇)
1.基石观后感「教师篇」 篇一
纪录片《基石》观后感
3月4日,学校组织观看了《基石》这一部记录片,让我这个80后了解了一个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3月8日我又重新观看了一遍,每个人物的镜头都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为了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广东人民和共产党员浴血奋战,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甚至不惜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去支持和捍卫党的伟大事业。
李淑恒,李梨英为了革命,把她们的子女全部送到了抗日战场,自己也投身于红色革命的队伍中把无私的母爱倾注到革命大家庭中,她们是一群平凡而崇高的母亲。为了党的事业,甘愿为国贡献自己的子女,甘愿奉献自己的一生,她们却是一群平凡而崇高的母亲。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倾力支持以及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能取的胜利吗?答案是肯定的,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就没有老百姓的安居乐业。
这一切离我们已久远,但是又离我们并不远,他们的热血都洒在了我们脚踏的这片南粤大地上。在当前“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活动中,做为一名教师党员,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一个党员的神圣职责,全身全力地投入到教学教改中,投身于学生的教育教学中。
一、带好班级,为学生的成长尽心尽力。一直以来,虽很投入自己所担任学科的教学工作,但重点还是放在优等生的培养和对进生的转化上,对于中等生的关心与指导还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工作,让更多的人从正面上评价学校,促进学校的发展。每一个班级就是学校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每一位老师也就是一个窗口。加强家校联系,让更多的家长理解并支持我校的做法,为学校教育的良好愿景出力是每一位老师应尽的。
三、积极并带头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定发展提供帮助。
总之,通过观看这部教育片,让我的思想得到了一次全新的洗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尽心尽职,努力成为人民认可的,群众满意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教师第一书记观后感篇 篇二
从沈浩身上,我还看到了他的创新精神。他肯动脑筋,办产业、兴商贸、科学种田,以市场经济的头脑发展种植…..六年来沈浩带领小岗村做了太多的事。我联想到自己,工作时有时按照老思路老方法,缺乏创新精神,要勇于创新教学方式,多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多思考教学规律,在教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看到沈浩同志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有多很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感悟。作为一名党校教师,要深入学习沈浩同志,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敬业精神,学习他的无私奉献,党校教师应当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作为一种职业,党校教师都应当对学员负责,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党校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党校教师身上的责任之大,这种责任的重大,要求党校教师经得起诱惑。当然,有人会说党校无权,何来诱惑?似乎诱惑总是和权力成正比。正因如此,才可能使人寻找权力。表现在某些党校教师的身上就是不安于本职工作,终日想着“另谋高就”或是寻找“副业”。这就要求身为党校教师就是要能“热爱本职,淡泊名利”,看到自己职业的崇高性;勤学习,苦钻研,踏踏实实授课,认认真真做一名马克思主义布道者。在平凡而有伟大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3.XX感动中国观后感教师篇 篇三
导语:不仅仅是评选出来的《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无数炎黄儿女为了心中的梦想,也正在日以继日善行义举,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融入工作、生活、学习中。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XX感动中国观后感教师篇,欢迎阅读参考。
XX感动中国观后感教师篇
XX年2月8日晚,《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了。获得“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荣誉的是: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火海救人英雄王峰,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大学生村官秦玥飞,壮烈牺牲的歼15飞行员张超,大国工匠李万君,四川爱心医生梁益建,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新疆焦裕禄阿布列林,量子通讯科研带头人潘建伟。最后,盛典特别致敬了中国女排。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听着他们英勇事迹的介绍,不禁热泪盈眶。平凡的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们当中有不计名利,几十年如一日埋头钻研的科学家、工匠。有植根乡村,为了乡村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的教师、村官。有救死扶伤,给患者带来尊严希望的医者。有不顾威胁,坚守职业道德的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有为国捐躯的烈士和为救他人牺牲的平民英雄„„
他们都拥有崇高的人格,拥有为国为民的崇高理想,用一生去执着坚持,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为事业默默付出,危急时刻冒死拼搏,为国人树立了崇高榜样。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引领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默默奉献的人,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穷的希望和生机!
榜样在前,也许我们无法达到榜样的高度,但无论我们是什么职业、处在什么岗位,都要做好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奋发进取,兢兢业业。立足岗位,坚定理想信念,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XX感动中国观后感教师篇
27日晚上,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在贵州支教长达9年多时间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被评上“感动中国人物。”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XX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但不幸的是,XX年10月25日,十年辛苦,积劳成疾,朱敏才突发脑溢血,累倒在支教的岗位上。虽然朱敏才病卧在床,言语不清,但是只要有人问他:“你想干什么?”他还是会艰难地回答:“给孩子们上课!”与此同时,一直在为学校奔波的孙丽娜老师仍未停歇,一边照顾朱敏才老师,一边在为新建的学校食堂及新教学楼操心着。在众多爱心企业及贵州省、市领导的帮助下,新的学校建好了,食堂也有了着落。
XX年初,孙丽娜、朱敏才夫妇当选“感动中国人物”,27号晚上,捧着奖杯的孙丽娜老师说,她们要感谢的人很多,“感谢贵州的老百姓,是他们圆了我们的支教梦”。孙丽娜老师还说,要是没有贵州孩子听他们的课,他们的余热也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他们还要感谢贵州的乡亲父老们,将孩子托付给他们。“特别是朱老师生病的这段日子里,要不是贵州人民给予我们的帮助与肯定,我们很难熬过最艰难的日子,就更没有机会评上“感动中国人物。”据了解,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是继徐本禹、李春燕、阿里木之后贵州第四个获奖者。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本来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
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了风湿病。这里缺医少药,朱敏才干脆硬扛着。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偏远的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因为孩子们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足,整个寨子都飘着他们朗读的读书声,那声音太美了。
XX年9月,在支教的第9年,扎根贵州山区的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他和孙丽娜一起,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谈起未来的打算,年逾古稀的他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但让孙丽娜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丈夫就因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遵义县人民医院。突然见不到朝夕相处的朱老师了,孩子们总是问:朱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呀?朱老师您快点好起来吧!
穿一件充满生机的绿色上装,孙丽娜来到感动中国的舞台,含泪接过属于他们夫妇俩的荣誉。她带来了丈夫的近况:他右半边还没有知觉,但神智开始清醒,可以连着说两三个字了。回到孩子们中间,这是朱敏才最大的心愿。
感动中国为他们写下的颁奖词是: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XX感动中国观后感教师篇
2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上,江西农村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当选“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平凡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们让我们由衷感动,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温暖心肺。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就为我们挖掘了一批榜样人物。这些榜样人物虽然平凡普通,但却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指引。他们身上的勇敢、善良、担当、坚强,让13亿人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丽的光辉。
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诠释了执着和奉献。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两代人。
“支姐姐”到“支妈妈”,变的是称呼,但不变的却是执着和奉献。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更是展现了筑梦路上炎黄儿女的精气神。也不仅仅是支月英,不仅仅是评选出来的《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无数炎黄儿女为了心中的梦想,也正在日以继日善行义举,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融入工作、生活、学习中。
《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每一个人物每一段故事,都浸润着满满的真善美,都散发着暖暖的正能量。就以此次入选《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的十位榜样人物来说,其大都来自基层、出自平凡,却做出了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不平凡事情。他们的事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他们的精神可敬佩、可亲近、可学习,可谓13亿多人民群众学习的“精神富矿”。
4.中学教师暑期学习读后感2篇 篇四
读《爱的教育 》有感
---吴信标
暑假阅读月里,我看了几本书,比如《罪与罚》《爱玛》《爱的教育》等。其中觉得最有意义的就是《爱的教育》了,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教师生涯有了一些更深刻的理解。
教育是一个池子,而这个池子里面的水则是情,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为无水的池,任尔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这本书通过对生活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而这种关心、理解、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孔子曰:仁者爱人。可见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美好的爱心,教师更是如此。这本书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很不平凡的人物,比如灾难中的洛佩谛、爱国的少年鼓手、六千英里寻母的玛尔可、船难中的少年马利阿等等,这些平凡的人物在我心中激起一阵阵强烈的感情。
我喜欢先生说的这句话:“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这些话让我感受到了教师对学生的爱,让我懂得要用爱去关心学生,用爱去教育学生。
我们应该去追求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我们要生存于信仰、希望与爱之中,生存于信仰、希望与爱中的人是最伟大的。
最幸福的,是对于自己的职业有兴味的人。
学习吧!努力吧!全心全意用功,这样才能得到教育事业的快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读《不跪着教书》的一点心得体会
程祖兴
暑期看完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激起了强烈的共鸣,想抒发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永不凋谢的玫瑰——作为老师不能简单粗暴
文中故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了腰,亲切地说:“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方法肯定值得学习,作为老师不能简单粗暴,要细心、明察秋毫,才能洞察学生的心理,方能因材施教。
二、善良的心是一盏灯——为师者要胸有大爱
“教会学生学会同情,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我由这联想到最近常曝光的中小学生虐打同学的恶性事件,这应该就是缺少“同情心教育”。中国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古训,佛门有“慈悲为怀”的告诫,想必这两者也是同一种教育思想。一个胸无大爱、冷酷无情的人,将来在社会工作岗位上自然就会滋生出许多恶性事件了。
5.《做不抱怨的教师》读后感3篇 篇五
这个学期学校为我们介绍了一本好书--《做不抱怨的教师》,刚开始心里还在想,哪有什么不抱怨的,我的抱怨多着呢。可是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就被它吸引了。他好像一个心理学家在为我看病,让我回想过去走过的路程,先不说教师,就说我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平时在生活中埋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埋怨父母给的太少了;别人有的我什么都没有,内心充满了那么多的不满。可是在这本书里的第一章就看到这么一句话:抱怨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他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饶人不安。想想也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一味的抱怨呢?其实,爱抱怨的根源就是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懦弱的表现,如果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就会勇敢地正视周围的困境,全力以赴去解决困难,哪里还会无休止的抱怨呢?
以前,我总在抱怨,抱怨教师工作的艰辛,抱怨身体不适,抱怨生活的压力等等,一切的不顺心的事都会放在心上,挂在嘴边,为了什么,只博同情和理解?抱怨过后,发现这些不但不能改变我的处境,而且还传染着周围的人,也影响了别人的情绪。看了这本书后,让我知道,教师的身份和职责决定了我们势必要承载更多的压力,既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我们何不在认清事实的前提下,放弃抱怨呢?西方国家有句谚语: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燃蜡烛。是啊,与其抱怨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不如正视自己的不足。当我们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优秀时,应当理性地判断:我究竟为什么比别人差?分析原因以后,要坚信自己有能力,也有机会取得同样的成就。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因为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比一般人还要多,如果没有与之对抗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只知道一味地抱怨和苛刻自己,那么在面对诸多问题时,只会束手无策。只有自己满怀信心且百折不挠、越挫越勇,游刃有余地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待同事和他人,就像一位哲人说过: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虚心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接受别人的批评,让自己获得成长。
当我开始在心里关注这件事后,我开始有意识的去注意我的言语,说话前经常会考虑我是不是在抱怨,有没有在抱怨,尽量注意自己的言行,一段时间后,发觉,自己原来有这么多的事情想去抱怨,我慢慢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抱怨,努力的接纳自己、确定自我的价值。遇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渐渐的感受到它慢慢的在改变我的生活。我也感觉自己轻松多了,也多了自信,发现自己的生活,也有很多闪光的地方。
在工作当中,我借用高尔基的一句话:工作如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工作如果是强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狱。我会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情,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怀着快乐的心情,我相信,不管是什么工作,不管是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会快乐的面对,而且我相信我会在工作中收获更多的乐趣。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人会让自己完全满意。正所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不能苛求自己做到完美,那么也应当让自己对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善意和尊重。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一个阳光老师,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会简单而充实。
《做不抱怨的教师》读后感2
一篇篇的翻阅《做不抱怨的教师》这本心灵励志书。我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慢慢沉浸在书中世界时,才发现,它其实就是一面心灵的镜子。里面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以很普通的方式,能很普通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在镜子里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洁,我们的脸上是什么表情,是愤怒还是喜悦&&而这本书就是反照内心的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内心世界,是乐观向上的,还是消极低沉的?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们没有表露,但在言语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产生。当然,有人认为抱怨是一种宣泄,一种情绪的调节方式。没有看这本书前我也是如此认为:我们把抱怨俗称发牢骚,认为偶尔发发牢骚有助于自己内心平衡的调节,有助于摆脱心灵的阴影,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抱怨是一种流行病,你的抱怨会唤起他人的共鸣,让抱怨成为一种传递的心灵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可能让你因为抱怨的快感而升级抱怨的程度,最终又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
以前,我总在抱怨,抱怨教师工作的艰辛,抱怨身体不适,抱怨生活的压力、抱怨孩子不争气,抱怨学生不听话等等,一切的不顺心的事都会放在心上,挂在嘴边,似乎借此可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并获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过后,一切照旧,问题该怎么解决还得怎么解决。抱怨发现不但不能改变我的处境,而且还传染着周围的人,也影响了别人的情绪。我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书中的一句话让我顿然醒悟: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人会让自己完全满意。正所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不能苛求自己做到完美,那么也应当让自己对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善意和尊重。我要慢慢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抱怨,努力的接纳自己、确定自我的价值。遇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
是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能激怒我们,当我们放纵自己的怒火,任其掀起一场风暴时,别忘了,自己也处于风暴中间,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怒气,并且尽快的排除怒气。不要觉得生活中的每一件都在与你作对,要活的轻松、快乐。不要为了打翻的牛奶哭泣,不要为过去的错误懊恼,不要让明天的乌云遮没了今天的太阳,不要让明天的烦恼困扰今天的自己,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我们要好好的把握现在,享受现在,放眼未来,朝着成功的方向,坚定地前行。
马云说过不抱怨的态度是人生的第一态度,我要以这样的态度去努力工作,去热爱我的生活和关爱每个学生,因为生活是面镜子,当你投给她灿烂的笑时,她会回你一个更灿烂的笑容。
《做不抱怨的教师》读后感3
当我拜读完《做不抱怨的教师》这本书,我心里为之一颤。为自己曾经对工作的不满而懈怠;对学生的不满而愤怒。但今天读完这本书让我的心灵仿佛释然了许多。这本书就像一剂良药慰藉了心灵,我将用它的理论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践行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不抱怨工作,获得工作的乐趣。
俗话说得好:好工作不如好身体,好身体不如好心情。的确,愉悦快乐的心情对工作和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们整天总是愁眉苦脸、郁郁寡欢。你纵使工作条件再好,职位再高,薪水再多,也是徒劳无用的。因为他们没有好的心情去享受工作的乐趣,自然就会怨声四起,抱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也是如此,倘若我们没有好心情,如何将快乐传达给学生,如何让学生愉快学习呢?
高尔基曾经说过:工作如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工作如果是强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狱。一个人之所以总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往往并不是因为他的工作真的有多么的糟糕,而是因为他没有用一种良好的心情,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二、不抱怨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常常听到周围的同事抱怨说:某某同学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搞不懂。家长还说自己的孩子够聪明,简直太笨了。这届学生笨的太多,教的都感觉没有成就感等等。这是教师常常抱怨的声音,当然侧面也表达出对学生的期望。但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人会让自己完全满意。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应该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可能某个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总有他闪光的一面,我们要善于发现挖掘。比如某学生热爱劳动,就让他担任劳动委员,充分调动他的积极性,培养其组织劳动能力。某某生在音体美方面有特长,可为其提供他的展示机会等等。相信任何一个学生在爱的教育下都会有所收获,健康成长。
读了这本书,我会延续以前的做人态度,不悲不喜,不卑不亢,多工作,少抱怨。累了,伸伸懒腰;困了,望望远处的风景;烦了,想想人生是多么的美好,活着真好;厌了,找家人说说内心的苦闷,让倦怠从此随风而去&&
如果你还有时间抱怨工作,那么你就有时间将工作做好。若想有所作为,就要抛弃所有抱怨,学会享受工作中的乐趣,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正能量时刻围绕在身边。
6.基石观后感「教师篇」 篇六
读过这本《影响教师的100篇教育美文》后,感想颇多,感动万分。本着刚刚踏入教师行列中,好好学习、多多学习的态度来读这本书,读后真的让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与不易。教育是以心交心、以爱育爱的事业,教育是有禁忌的,教育也是有雷区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改变着学生。一件小事,可能会让学生感动一生,并从此求真向善;一句不该说的话,也可能会使学生一蹶不振,并从此走向人生歧路。教师心中如果没有爱与感动,就不会有无私的奉献,就不会有对职业的坚定信念,就不会有追求卓越的理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教师,只有时刻注意改变和约束自己的言行,才能在教育之路上修炼自我,成就卓越!
这本书分为 “我爱孩子”、“教室,出错的地方”、“教师是灵魂守望者”、“牵一只蜗牛去散步”4辑。每一辑思想中带着不同,但是却也是紧密相连的。每每看到感动之处,便泪流满面,令人感动至深。孩子,是多么纯真的小天使们。他们聪明可爱,简单至极。那一双双好奇求知的眼睛看向我们心中最纯净的地方,让我们不得不带着最真诚的答案来给予他们。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即便他们有过错,责罚是不行的,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处理问题,他们是孩子,不能让我们一时的冲动伤了他们那颗澄澈有单纯的心。孩子有着最纯真、最无邪的情感,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去呵护,让他们把这份纯真一直保留在内心深处。我们要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静的心境来面对学生们,打动他们,抚平他们心中的疑虑和创伤。尊重学生,也是老师对自己
最大的尊重。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孩子的思维、兴趣及需求特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因为,也许就在我们的某个举手投足的瞬间,就将改变学生一生的命运。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对弱小的心灵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粒金子,没有哪个孩子是坏孩子,只有方法不对的老师,只有在时间和心血的精心打磨下,才能让我们看到他们其实都在闪闪发光。在此中,我们要用真心来对待孩子们,也要把仁爱教给孩子,让他们在这么纯真无邪的时候,让他们树立起良好的品格。我们在教育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会等待,等待孩子的成长,等待他们内心慢慢长大。等待是为了关注、点醒和生成。只有顺应各自的天性把握规律,才能收获醇美的甘甜。我们要像其父母一般,奉献着无私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在此过程中,我要学习秉着这样的态度来关爱我的学生们,做好父母般的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举动,使他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充裕的阳光下。我们要学着善于利用生活小事,尤其是学生的错误,将其转化为一次富有乐趣或哲理的教育活动。平时也要有着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取得超乎计划的优异效果,更能带动学生的注意力与积极性。在教育中,教师更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委婉而又其乐融融的另类方式,以增强教育的效果。教育,不仅仅是阅读、写作、算术等知识的传授,而分数也无非是个冰冷的数字,教育成功的真正体现,在于学生本质上的飞跃,让学生学会以乐观向上的正确
心态面对和接纳生活的点滴与挫折。而我们教育过程中,也肯定会有缺陷,有挫折,但是我们自励自慰,取长补短,多多汲取知识与经验,品读书籍,多吸取他人经验,自己不断实践,相信自己能够在教育事业中的不断前进。
回归孩子的教育问题,每个人都会犯错,孩子犯错也是不可能的,那么纵使孩子犯下了再大的过错,教师也应当用更大的宽容之心予以包容。所以我们要学会宽容,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赋予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才能挽救学生的前途命运。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多方面的集合,我们切不可将学生的任何错误放大,盖住他身上原有的其他优点。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教学本是互动的过程,只有在各种“错误”的相伴下,学生才能发挥学生好奇心与想象力的积极作用,才能渐渐形成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孩子就是应当有孩子的样子,孩子没有不犯错的,就让他们顺其自然,像小树一样自然、健康地成长吧。而老师看见一颗颗小树成长,是多么的欣慰与幸福啊。教师对待学生,对待工作的态度将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多一分欣喜,少一分抱怨,教育工作才会蒸蒸日上。而教育就是洋溢着热情与希望的事业,教师便是平凡却不平庸的洒脱儒者,纵使我们没有高风亮节,也不失伟大的师爱与操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随和地对待学生,随和是最佳的心境,能在沟通、互动中营造出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我们作为教师,自然应努力做一只能给学生带来温暖的蜡烛,同时我们又应该懂得时刻感受到周围萦绕的温暖,做一个单纯、知足、慷慨、乐观和善良的人。我们不但要做带给学生的蜡烛,同样有着无限的责任,不仅是讲课与教育,海要有着一颗服务学生和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奉献之心。这样我们的人生价值也会因此而不断地提升。而人生价值是我们一生所追求的,就是因为有着无数个不完满的食物,也才让我们在对完满进行充实、忙碌而又无终止的追求过程当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师,作为教育者只有心怀庄严而高远的思想,才能上升教育事业的神圣感与使命感,才能有意识地肩负起社会与时代的重任,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需要教师投入百分之百的心血与热爱。这样的乐业精神,是支撑教师坚持到底的精神力量,也是教育教学效果得以保障的前提要件。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深记对自己有最大价值意义的情感与力量,不能因为其他新奇事物而迷失了自己原本正确的教育方向。教师正如一片平凡的树叶,仅有短暂有限的时光存在于世。然后,纵使如此,有限的生命同样也能记下自己生命的履历。教育是一项长远而又艰巨的工程,教师在任一环节的松懈,都可能影响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所以,教师务必克服自身懒惰松懈的缺点,提高自身勤奋刻苦的意志力,永远对教育事业怀有忠诚不二的赤忱之心。教师真正拥有的不是超越其他教师的融入称号,而是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一步一步地向上进步的精神与信念。而我们敢于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献身,教师的人生不是滚滚红尘,更不是奢侈的享受和做了,只有怀着简单俭朴的心绪,才能成就教师的智慧人生。要想让生活变得美好,首先要善于满足现状,其次是要庆幸自己没有碰到更糟的情况,作为教师,庆幸并非所有学生都捣乱纪律;在工作不顺心时,庆幸自己还有工作的机会。生活的
欢乐就在心中暗藏,秩序心态转瞬间的改变,生活的色彩便会立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真正的教学,是站着的教师灵魂。而让灵魂纯洁的最好办法就是拥有美德。作为教师,授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做人的美德。师生之间需要更多的是沟通,而沟通时双向的,既需要教师的言语指点,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倾诉。因此,善于倾听,是打开学生心门的必备钥匙,也是取得良好沟通效果的必要前提。在此种,我们也应当不断地观察学生之间的差异,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模式,以更好的方式来指引他们。教育的全部奥秘正是真正地解读学生的心灵世界,并付出无穷无尽的爱。一次次气息败坏的“痛恨”,反应的不是一个无法教好的学生,而是一个不懂得教学生的老师。放下威严,用和缓的心态进行沟通,才是教育的需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是传授知识和道理的“权威者”,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学生指出自身错误的时候,我们不妨耐心、谦逊地倾听学生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方能取得更快的进步。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用于学生们的法则、方法。不妨冷静地思考学生的吸收能力,认真贯彻“适当喂养,有效控制”的法则,在仔细的观察之余掌握学生最适宜的学习吸收时段,进而将传授的活动控制于学生最适宜的精神状态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教师的工作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引以为戒、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并不仅仅依靠批评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相反,一剂甘甜可口、沁人心田的“赞美良药”,既能舒展学生的心灵,消除内心的不良情绪,也能便于“药性”的发挥,让良药中含有的教育成分直接作用于“受损部位”,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实现对症下药的极佳疗效。因此,我们更要注意尽可能创造出更多赞美、鼓励学生的机会,为学生燃起希望的火苗。教师对学生的爱,并不在于减少学生经历的挫折和苦难,而在于增加他们应对挫折苦难的坚强意志和理智。“狠心”地催促他们看尽外面世界的风吹雨打,让他们懂得磨练的意义与价值。这样才是教育之本。
爱是教育的前提,如果教师有十足的爱,就不会轻而易举地冷漠,呵斥,失望,放弃。爱有多深,付出就有多大,等待的时间就有多长。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我们教师同样需要足够的耐心,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擦亮双眼,看清事实真相,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鼓足勇气,反省悔悟。只有和缓的处理方式,才能争取到学生及他人的配合,实现教育的目的。爱是可以传递的,只要心与心之间得以相知、相惜与相伴。师生的情谊正是传递爱的桥梁,正因为拥有爱的传递,教育事业才多出了一份神圣和温情。而校园环境与学生的成长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既是教师的职责,也是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因此,我们应尽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在充满安宁、赞美、宽容的舒适环境中,练就平安、耐心和自信等高尚素质。其实,每个学生同样深藏着一个巨大的宝藏,装载着无数能量与威力,他们缺少的是开启、挖掘出能量来源的金钥匙。作为教师我们是开启学生智慧与能力的最佳帮手,因此我们就应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促使其潜能的爆发。此时,我们出来应鼓励学生,还应让学生明白生活与学习的价值意义。那就是超越自己,比超越别人更加可嘉,这样
方能有效地培养更多学生重在参与的竞争精神。我们还应该善于放下僵硬的知识灌输理想,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让学生在想象与创造中快乐成长。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耐心,学会等待,学生就是一株株有待开花的野草,草的品种各异,更有开花速度的快慢。我们要等待的是学生开出花朵,因为我们怀有对教育事业的这份执着。要相信,只有所坚持的是对的,保留一腔身正不怕影子斜的气魄,总有一天,你周围的世界,包括你的学生,你的同事,甚至你的领导,都将受到这份热忱和执着的感染,并因你而发生改变。遇到挫折时只怪自己,是一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人生态度,是辩证认识自己优缺点的必备意识。纵使学生或其他人有过错,也万万不可将火气倾泻于他人身上,而应积极、理智地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总结经验,以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个人素质。我们要享受各种过程,才能从中寻找到快乐,才能让事情更加持之以恒。教育是漫长的,更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学会享受自己每天的日常工作,享受育人的快乐,不断地为自己的生命注入新鲜的血液。每个生命都是一中行走,坚持走下去,才会有出路。甲鱼也是一中行走在大漠上的艰苦之举。唯有坚持不懈地往前走,才有见到绿洲的希望。要想改变学生,要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始终不敏的热爱正是源于我们对生活的信念,我们要相信,我们队塑造学生这件事情有完好的能力,总是代价很大,只要能尽心尽力地实现最终目的,也应义无反顾地坚持到底。这是为人师表的基本标准。教师务必克服自己懒惰的毛病,在教学工作中勤奋上进,给学生树立良好形象。作
为教师,失败和跌到自然在所难免,每一次失败,都为最终的成功埋下扎实的石基,无数次失败的经验总结,终将联结为成功的项链。所以不要被别扭搬到,跨过这些障碍,阳光依旧灿烂。我们鼓励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在跌倒后爬起,而对于自己,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让学生看到一个坚强无畏、勇于担当的教师形象。失意也是福,关键看你如何去把握。关键是,要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成功从来都无法一蹴而就,只有循序渐进,让每天的忙碌都发挥功效,才能距离目标越来越近。等待学生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蜕变,过程也许是艰巨、孤独的,结果却是美丽而欣慰的。而当我们年迈之时,我们会发现,那些芬芳桃李,都一直在瞻望和挚爱这颗老灵魂的至诚。
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表扬、鼓励。善意的赞美实际上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驱使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也就是说,孩子在乎家长的感受,如果家长能够给予孩子正面的感受,他就会一直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我们教师的工作,其实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也要多从正面引导学生,多给他们一些善意的表扬、鼓励。在平时的工作中,一篇情理交融、鼓励性很强的评语,一段肯定、称颂的赞美之词,都能让我们的学生心情愉悦、精神爽利,感受到你的在乎,教育往往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恰当的运用鼓励和表扬呢?
首先,要转变的观念。老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能否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热情的鼓励,不仅仅是一个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教育观念
问题。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不肯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认为老师的尊严不容侵犯,对学生的教育只是强调反面批评、教育,而忽略从正面积极地引导、激励的作用,低估了赞美学生达到教育目的的力量。
其次,要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重要原则,没有尊重就谈不上教育。所有的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尤其是处在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这种需要更加强烈。因为一方面他们还处在童稚未脱的的阶段,对任何事情都似懂非懂,但另一方面,他们的内心都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有着强烈的成人感,迫切希望家长老师尊重他们,把他们当作成人来看待,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主观意识。教师要在乎学生的感受,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和人性取向。
第三,要注意方式方法。教师若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及时的表扬、热情的鼓励,则能激发学知欲,调动其积极性,同时还能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一个爱的使者,用爱的心灵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点需要,激励他们不断进步,产生更多的更积极的在乎。
小学生好表现,更喜欢别人的夸奖,尤其在乎老师的表扬有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发现和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各种方式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取之不尽的源泉。
7.基石观后感 篇七
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谋利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要时刻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我们无数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用鲜血浇灌的幸福之花,是他们用坚实的胸膛为我们遮风挡雨,才让我们看到今日灿烂的阳光,幸福的祖国。学习、借鉴《基石》精神,贯彻落实创先争优活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时代的呼唤,我们的选择。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现实生活中和提升学习质量的实践上来,把创先争优活动贯彻到各个基层党组织,坚持“把方向,谋全局,出思路”,发挥党员标杆的先锋作用,走在改革的前沿,走在发展的前沿。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组织工作,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引领社会进步和发展所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以先进人物为楷模,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职岗位。以坚定的步伐、昂扬的激情,积极投身医院各项工作中,促进个人更好地成长和医院更好地发展;以最有效、最感人的实际行动,为医院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首先会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牢固树立学习的意识,把学习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甚至一种生活方式,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及科研知识学习,既向领导、同事、群众学,又向书本、实践学,并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力争达到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的要求,同时增加自己对科研工作的熟知程度,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其次,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在处事方面坚持认真再认真,细致再细致的原则。无论何事都要据实情、讲实话、重时效,做到不让布置的工作在我手里延误,不让前来办事的人因我而受到冷落,不让部门形象因我而受到影响。同时坚持“三贴近”原则,不断改进和加强为干部职工服务的方式和能力,热情帮助、认真解决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如实反映群众的意见,时刻把为群众服务,事事做到想在先、跑在前、服务跟得上。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方法。
最后,严于律己,力求上进。始终保持一颗平静之心,做到头脑清,手脚勤,待人诚,心胸宽,办事公,言行慎。无论工作怎样繁忙,都无怨无悔,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谨言慎行,严格自律,始终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充分发挥办公室的整体效能,推进管理服务工作整体上台阶。
8.《基石》观后感 篇八
2014年3月1日由学院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由广东省委组织部制作的专题片《基石》。
《基石》专题片内容选自广东在抗日战争年代和国内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率领广东人民进行顽强的抗日斗争和英勇的国内革命斗争的生动事迹,总结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路线的发展历程。重温党的历史,缅怀先烈,赞颂先辈们的丰功伟绩,李淑桓、李梨英等人为抗日战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震撼了我们的灵魂。祖国和世界人民不会忘记,不会忘记你们将忠诚化为血染的风采,不会忘记你们用生命播撒和平的甘露,不会忘记你们以血肉之躯铸就人道主义的丰碑。在死亡边缘徘徊,在战火纷飞中守望,用非同寻常的勇敢去接受血与火的洗礼,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光辉形象。母亲少了孝顺的孩子,祖国失去了忠诚的战士,而在遥远的天际多了八颗闪亮的星。你们的名字,将永远回荡在中国、回荡在世界。
《基石》,也让我们更深刻的领会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所在。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就没有新中国。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中国共产党首先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群众做调查工作。做到从群众中来,重要的是要将这些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领导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群众认识到这些意见是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的,号召群众实行起来、化作他们自觉的行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成为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
在《基石》上看见战争时鲜血溅满整个大地染红清澈的小河的情景,我们是多么希望世界能会和平,社会能稳定。我们国家一向致力于促进社会稳定,维护世界和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邓小平国际战略的核心思想,是贯彻它整个外交思想的主线。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加维和活动,有利于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制止,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并且在同时为世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可就在我们观看《基石》短片的当晚,谁也没想到在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这个原本春风沉醉的周末之夜,被暴力彻底毁灭。让坚强驱逐恐惧,用理性传递温暖。我们期待,真相及时公布,暴徒依法严惩,家园亲友平安!三月一日将让死者家庭刻骨难忘,三月一日将成为伤者
难以摆脱的噩梦,三月一日也将成为春城难以回望的历史。整个社会的安全是一体的,没有谁能独善其身。我们都是昆明人,我们心同在,愿平静安详长存昆明的天空下。
9.《基石》观后感 篇九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单位布置我们回家观看专题教育片《基石》,该专题片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南粤儿女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动人故事。重温了共产党人的感人事迹,自己也深受教育。其中一个妈妈带着还在吃奶的孩子,一次遭遇敌人的搜捕,为了不发出一点声音,就捂着孩子的嘴巴,可是当敌人撤退以后,发现孩子早已没了呼吸。这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感受到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感受到他们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
《基石》深刻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主路线的丰富内涵。同时它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一个个像牢固基石的基层组织,铺就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道路,带领广大群众从战争岁月走向和平年代,从封闭落后走向繁荣富强。
10.基石观后感「教师篇」 篇十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很多的失误,但最大的失误就是不懂得反思。著名教育家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也有人说:“优秀教师=经验+反思”,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可以在学中教、教中思、思中改;反思还可以让人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对一个教师来说,其专业成长的历程就是不断反思自身教学实践的过程,经常性反思可以获得熟练的教学技能,从而获得专业教师所独有的专业智慧,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对以后的成长十分重要。
近段时间,我一直在看张仁贤主编的《启发教师的88篇教育反思》,当看到《学生需要激励》这篇反思时,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地激励,激励是实施有效教育的途径,是对学生已经取得成绩的肯定,正确的苗头性问题的认可。作为教师,要想办法对学生全方位赞赏,赞赏成绩优异的,赞赏有明显进步的,赞赏有微小进步的,即使是后进生,也要尽量找出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好学上进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对美好前途的向往,让他们从心底融入整个班集体中、融入学习中。
教育提倡“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怎么样才能幸福,就是要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对自己充满自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最好的目标。而要培养自信幸福的生活态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励。
一般来说后进生主要表现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信心,学习被动,态度不端正,方法欠妥,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对这一特殊“弱势群体”,不能要求过高,要从实际出发,给他们正确定位,给他们恰到好处的激励。记得有一年,我刚接一个班时,在前班主任那里了解到有个男生从来不做作业,被同学称为“低能儿”,她对这个学生也是一个头两个大,已经放弃了。做第一次课堂作业时,我意外地发现他正一笔一画地抄写,我轻轻抚摸了一下他的头,当堂表扬了他的字写得不错。他满脸通红,抄得更认真了。当我把他的作业本展示给全班学生看时,他满脸的惊讶、喜悦代替了平时迟钝、冷漠的表情。也许这一次的认真,只是他一时的心血来潮,他并没有想到会受到老师的重视。一次简单的表扬竟在孩子心里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此后,他的练习作业做的越来越好了。尽管还是会有错误,但每次作业都不落下,他已在原有基础上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一次小小的鼓励,可以成为后进生转变成长的契机。虽然后进生缺乏自信,缺乏学习热情,有较强的自卑心理,但并不是一无是处。老师应把闪光点作为转化后进生的突破口,适时适势地对他们进行激励,并给予表扬,让他们克服自卑,找回自信,激发起荣誉感和进取心,点燃他们的希望之火。他们一旦意识到自己被重视,就会有前所未有的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不断完善自我。
多鼓励学生,教师这样说。多鼓励孩子,家长也是这样说。但这样说,在潜意识里,是对一般学生而言的,对于优秀学生都认为是不需要的。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优秀学生也需要激励。在平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视线锁定在“问题生”或后进生身上,而对优秀生,总以为他们学习刻苦,求知欲强,成绩突出,遵守纪律等,给人以一种“安全感”。因此,忽视对他们的教育。其实,教师的偏爱,学生的赞赏,会导致优秀学生过高地估计自己在群体中的作用,产生“唯我独能,高人一等”的错误思想,从而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的进步。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树立优秀生更需要我们激发潜能,高目标、高期望产生高动力的理念。要对优秀生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尖子生。
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表扬,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激励应该成为我们老师教育学生的一个法宝。它是一种外在的积极的强化手段,可以极好的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强烈的自尊感和成功的幸福,激发学生强烈的进取心。
拨得云开见月明
——《启发教师的88篇教育反思》读
后感
有一句诗:“守得云开见月明”。在这里我把它改为“拨得云开见月明”。这是我读了《启发教师的88篇教育反思》后突然跳出的一个想法。“守”是被动,“拨”是主动。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总是被动的等待,而“反思”就是帮助教师主动成长,帮助教师“拨得云开见月明”的最好方法。出于好奇查阅了一下“反思”一词的相关解释,据说它首次出现于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著作中,他将“心灵内部活动的知觉”称为“反思”。他认为,反思或反省是人心对自身活动的注意和知觉,是知识的来源之一;荷兰哲学家斯宾诺也认为反思是认识真理的比较高级的方式;而我认为中国汉字更具智慧,解释更通俗易懂。这个“思”字,由“田”和“心”组成,它形象的告诉我们,思考就是在耕种一块田,但这块田不是用力在耕种,而是用“心”在耕种。收获的多少与我们用心的程度成正比。所以,我更要说作为教师反思教育就是用心教育。
八十八篇一线教师用心撰写的人生教育、教育理念、学生教育、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反思,让我读来倍感亲切、温暖,如逢故交。其实平日里我也读过一些专家、师长们的教育论文,常常让我感觉高山仰止甚而产生“甜蜜的痛苦”。因为我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浅薄的人,而这些专家们的深刻卓绝难免让我崇敬也自卑。以我的资质悟性功底,我便是皓首穷经,也不可望其项背啊!我知道,在教育教学这条道路上,我只能走我自己的路。
这是凡人的路。
所以,读这八十八篇教育反思,心情总是特别放松且愉悦的。因为书中这些老师和我一样!我们不是学识渊博的农学家、不是理论修养甚高的农业管理者,我们只是教研田野里最普通也最执着的农夫和农妇。阅读一线教师的真实作品,我总是能够在字里行间读出我自己的情怀——那是一线农民的生活、感悟和思考,是日日夜夜躬亲于土地后的忧伤和喜悦。
第一辑反思教育人生中的三十五篇文章,是这些老师采撷于自己那片希望的田野中的一束束朴素的小花,也是我的最爱。
确实是“小花”。
每一篇字数都不算太多,也不是很深奥,不像砖头,很轻巧轻盈。静心读来,没有经房的枯燥繁琐,扑面而来的都是田野的清新气息。我们生活在一个凡事无不追求“大”的社会。动辄大事件大视野大理论。无“大”不成器,无“大”不为功。殊不知,如跬步之于千里,细流之于江海,“小”“大”之间的辩证关系乃是人生天地之间第一玄妙。平凡事业,芥末人生,能有机会成就大事业者毕竟寥寥。小中见大,平中出奇才是我们普通人追寻到生命之幸福的必由之路。想来这些老师在这点儿上也是我的知己。他们常常拣拾师生对答中的点点珍贝,精雕细琢,粒粒珍藏,用“小”材料塑造“大”生活。日子久了,终得篇篇精彩的文章。
这些小花,确实也是朴素的。
这些文章摒弃了“杂糅”追求了定点突破,超越了宏伟而坚守了平凡淡定。以日常教学为突破口,以诊断学生每日的真正所需为开启点,以望闻问切为具体操作方式,追求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真正教学生之所需,研学生之所要。于是,《启发教师的88篇教育反思》一书便显示出了难能可贵的“实”:踏实、扎实、朴实!
读罢这本书让我不能不再次想起李镇西老师的叮嘱——“青年教师是完全可以有自己富有特色的教学科研的,因为真正的研究并非“大题小做”,而是“小题大做”,教师的智慧也并非“一鹤冲天”,而多为“积小智成大智”。而且只要我们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就会感到富有价值的反思是源源不断的。教学日记、诗歌、散文、随笔、教育叙事等诸多文体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师自由挥洒思想的表达形式„„”我想,李老师的感受还会和我一样。常常因为自己的不够深刻宏大,每写一篇小反思的时候都非常惴惴,现在我终于释然了,原来主动的去寻找教学中的“小”材料方能拨得“大”生活见到月明日出。
我说,直到今天,虽然也有了几年比较认真的学习,但是我依旧离“深刻”的境界还差得很远,幸运的是我已经不再为此痛苦和彷徨了。大概性格中自由率真的因子偏多,朋友们多爱戏称我是一条小溪。以前觉得这个比喻多多少少含有些贬义,因为小溪毕竟是浅薄的,现在却极为珍爱了。记得鲁迅曾说“小溪浅则浅也,但只要不是烂泥潭”,我很为之所动。在今日,我庆幸自己还保持着对语文对生活的一份童真和激情。所以,我快乐地作一条小溪,一路我飞花溅玉而来,我的歌唱也许不是天籁,但我希望她是这语文教学创新教改大潮中的一段和谐优美的旋律。
回归全书的主题,对一所学校来说,没有教学质量就没有生存力;没有校园文化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生产力。而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反思和实践。没有反思的生活就像没有整理过的花园,没有反思的教育就是不用心的教育,没有主动地反思就换不来教育的成功。
【基石观后感「教师篇」】推荐阅读:
基石专题片观后感11-30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基石》观后感08-12
安全是生命的基石07-20
《基石》收看学习心得体会10-05
学习《基石》精神践行群众路线11-30
自信是人生基石作文500字11-20
坚持是成功的基石作文400字08-12
信心是成功的基石700字作文11-19
办好教育事业筑牢发展基石 文档08-12
奋斗演讲稿:奋斗是成功的基石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