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通用16篇)
1.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篇一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品质是每个学生学习数学时表现出的智力特点或个性特征。在义务教育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作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内容之一贯穿于各年级的教学中。那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立性呢?下面结合本人平时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以疑激思,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从数学的感知材料中揭示数形的本质特征,确定它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应该使学生对数学结论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分析思考问题时,不迷恋事物的表面现象,外在特征,要能够自觉地注意到事物的本质,要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要能够从本质看问题,善于区分主要的、次要的,表面的、本质的。比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在一个棱长是8厘米的正方体上挖去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后,表面积怎么变化?学生思考后立即回答,表面积不变。我要求学生不忙下结论,先画一画图或找一找模型,思考后再回答,学生通过画图思考并与同学讨论后发现,挖去的正方体的位置不同,表面积的变化情况也不相同。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以以疑激思,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的洞
察力。
二、以趣引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善于根据条件和问题的变化而转换思考的角度、思路与方法。将以前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能将旧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从而自己掌握新知识。比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让自己自学比的基本性质,然后回忆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和它相似。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将它们拓展到比的基本性质,不用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学生很快就把这几个性质融汇到了一起,并很好的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兴趣是思维活动的内驱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泼、最持久、最强烈的心里成份,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引起观察、探求知识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的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相互促进。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维过程。
三、以标导问,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表现在思考数学问题时的灵敏程度,接触事物的实质快,思维效率高。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速度训练,并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形式的训练,这一些,主要来自高效的课堂。美国心理学家布
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时,教师应及时揭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积极探索,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导他们大胆提问。课堂上不会发问,不敢发问的学生,不是思维敏捷的学生。
四、以动助做,发展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独立地探索新的知识或解决某个问题。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到发展,如果切断了活动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比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推导时,依据常理,学生在独立操作后,都能将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一般情况下,到此为此,圆面积公式就算推到出来了。而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让学生利用上述方法推导,还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经过自主操作探究后,一个学生提出:我把圆转化成了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一结论的提出,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松开了,纷纷寻求其他的方法。很快又有许多学生推出了将圆转化成三角形的方法。还有的同学将圆剪开,拼成了一个近似的梯形,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出了圆的面积公式。新教材增加了许多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条件,让学生充
分地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在动手操作和实践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五、以议明理,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数学思维的过程中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确地检查思维过程,随时控制和调节思维过程。对自己能自我监控,对别人能正确评判。英国大文学家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我们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集体讨论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教学中,建立良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讨论、争议,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有道是:灯不挑不亮,理不辩不明,当学生逐步学会据理力争,批判自己和他人时,他的思维品质又有了新的飞跃。
总之,只有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能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学生。只有具有良好思维品质的学生,我们的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篇二
一、选择感知对象,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中低年级的学生对观察的目的、任务还不能很好的把握,他们会习惯性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留意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而缺乏对全部感知的能力,观察也比较肤浅。如果教师只提出“仔细看一下”“好好看”之类的较为笼统的要求的话,学生是无法正确地选择感知对象的, 也就无法抓住事物的本质。
例如,三年级下册的《轴对称图形》 一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出示了一只蝴蝶、一片树叶以及设计精美的大楼让学生看,然后说说图片美不美,结果学生议论纷纷:“红红的枫叶很漂亮”、“蓝色的蝴蝶很漂亮,我喜欢蓝色的”、“这大楼是椭圆形的,如果设计成圆形我更喜欢”…… 课堂虽然热闹,但是学生的观察始终都是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颜色、形状,没有往 “对称”的观察目的上进行突破。随后我调整了教学思路,出示了一批不对称的脸、 衣服、剪刀、飞机等,然后再出示一批相对称的图形与之对比,同学们在瞬间就发现了“对称”的这一特征,也为接下来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有几条对称轴是由什么决定的而做好教学铺垫。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时,应做到语言准确、目标明确,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围绕观察对象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才能获得必要的感知能力,在观察中发展数学思维。
二、注重感知程序,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中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时往往是随心所欲的,无序的观察习惯常常会出现观察不够全面性、完整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注重感知程序,有条理性地进行观察,避免遗漏和疏忽,在全面的观察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四年级“认识平行”的教学中,我以如下三个程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逐步深入学生的数学思维:
1.创设情境,画图感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撒小棒游戏,多撒几次,记录下每次出现的两根小棒倒下的不同情况。
2.收集作品,展示各种情况。从学生记录下的情况中挑选出5幅较有代表性的画面予以PPT展示如下:
3.仔细观察,探索特征。引导学生对上述5幅作品仔细观察,理解“相交”与 “不相交”的概念。其中,第3、4幅作品中的两条直线不断延长时的情况,并以PPT动画演示两直线延长后相交的情况,以深化学生对“相交”的认识。
4.联系生活,准确判断。联系生活中自己曾见到的平行现象,对教师列举的两条直接的平行关系做出准确的判断。
5.深化理解,扩展延伸。在理解“不相交”和“相交”的两种位置关系后,抓住“无限延长永不相交”为认识平行积累感知材料,以观察和想象为依托,突破对“在同一平面内”的空间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兴趣。
三、抓住本质特征,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通过观察,在了解事物全貌后,还要能通过不同事物的异同点,找到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教师要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有利手段,形象、直观地为学生呈现观察对象的异同,启迪学生能够抓住本质特征,发展数学思维。
以“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一课的教学为例,我首先在黑板上呈现了如下数字: 12、9、6、11,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棒,每4根摆一个“口”字,仔细观察当小棒根数为12、9、6、11四种情况时,分别能摆几个“口”,分别还剩几根小棒。很快, 学生沉浸在练习摆“口”的游戏中,并列出算式。这时,我利用PPT向学生呈现:
并将余数部分用红色字体标注,除数用绿色字体标注,很是醒目,学生很自然地将余数与除数的大小相关联,在观察中得出“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在此基础上,我再将除数改为5、6、7…引导学生思考余数有哪几种可能,深化对结论的认识。
3.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篇三
一、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克服肤浅性
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从事物的关系和联系中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从材料提示的隐蔽条件,发现最有价值的因素,并能结合各种条件迅速确定解题策略和方法。
在本例中,能想到隐蔽条件和已知,条件设出B=60°,即用到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又用到倍角公式,这些都反映出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克服呆板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能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思维方向。由于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受思维定势和固定模式的束缚时,善于发现新条件、新因素;在思维受阻时,及时改变思考路线,提出新的设想和解题方案。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思维的机智和敏捷,常常可以导致数学的发明和创造。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善于进行问题的转化。
案例2: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之和为100,前100项之和为10,求前110项之和。
三、提倡思维的批判性,反对盲目性
思维的批判性也叫思维的独立性。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批判性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创造性思维并提出独立见解,不盲从、不轻信已知结论或他人意见,善于发现与纠正错误。因此,对中学生的批判性训练,可加强中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对提高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很有帮助。要鼓励中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注意检查解题思路和过程是否正确,能判断和发现其中的错误。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数学教育价值得以真正实现的理想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看重结论,忽略研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究知识来源的做法,而应注重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主动领悟和发现。因为数学知识可能在将来会被遗忘,但优秀的思维品质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责任编辑 李增军
4.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篇四
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我认为有两项重要的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和生活非常重要,就是创新思维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该做什么及怎么做。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哪个公式模仿哪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
3.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设置疑难,展开讨论,疑难问题引人深思,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不能正确运用的知识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而且通过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影响。
二、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1.让学生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置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与的乐趣,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享与合作的意识。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篇五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 田吉平
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的应用题时,先出示题目: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几个瓶?再让学生读题,分析解题思路。当学生回答出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就是看2.5千克里有几个0.4千克时,我先让学生猜一猜需要几个瓶,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算出结果为6.25,我问学生:“按‘四舍无入’法我们准备6个瓶子可以吗?”学生回答说“不可以。” 我又问:“为什么?”学生都知道需要再准备一个瓶子装剩下的0.1千克油,所以需要准备7个瓶子才行。最后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老师并告诉:这种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随后用同样的方法教学了“去尾法”。由于这些例题都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容易理解掌握。这样也引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
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
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抓住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能力
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因此,批判性思维也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设计些陷阱式的思维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问题正面学习完以后,仅有大约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基本掌握,有的学生因用错了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而把题做错。因此,应加强从反面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当讲完某一数学知识后,我故意设陷阱给学生,创设下列情境:一是使学生欲言而不能,心欲求而不得;二是诱使学生“上当”“中计”。经过分析批判后才恍然大悟。这种对事物的认识正确程度是正面培养所不能达到的。
四、教师要设计好练习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情况下,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2.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
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举个具体例子:“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如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偶数里面有没有质数。而要弄清这一点,要明确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质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数又是质数,这样就可以断定上面的判断是错误的。
3.设计一题多变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知识的结构,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照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运用“一题多变”,可以防止学生的认识局限在所学的例题里,还可以避免解题的思路来束缚原有的路子,从而增强学生解题的应变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情况下,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通过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6.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篇六
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它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对数学思维的研究,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核心,数学思维的发展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也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它具体表现为对概括的独特的热情,发现在普遍现象中存在着差异的能力,在各类现象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分离出问题的核心和实质的能力,由特殊到一般的能力,从非本质的细节中使自己摆脱出来的能力,把本质的与非本质的东西区分开来的能力,善于把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等方面。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呢?我们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学中将数学材料中反映的数与形的关系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出来,概括为特定的一般关系和结构,做好抽象概括的示范工作,要特别注意重视“分析”和“综合”的教学。
2.在解题教学中要注意去发掘隐藏在各种特殊细节后面的普遍性,找出其内在本质,善于抓住主要的、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即教会学生善于运用直觉抽象和上升型概括的方法。
3.培养学生概括的习惯,激发学生概括的欲望,使他们遇到一类新的题时,能够把这一类型的问题一般化,找出其本质,善于总结。
4.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是长期艰苦的工作,在教学中要随时注意培养,有意识地根据不同情况严格训练和要求,逐步深入,提高要求。
二、推理能力
数学运算、证明以及数学发现活动都离不开推理,数学的知识体系实质上就是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构成的命题系统,因此,推理与数学关系密切,教学中应注重推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呢?我们认为重要的是要注意推理过程的教学,一开始就要逐步养成推理过程“步步有根据”,严密的推理,在熟练的基础上又要逐步训练学生简缩推理过程。
三、选择判断能力
选择、判断能力是数学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判断不仅表现为对数学推理的基础过程及结论正误的判定,还表现为对数学命题、事实、数学解题思路、方法合理性的估计以及在这个估计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判断能力实际上是思维者对思维过程的自我反馈能力。
具有选择判断能力的学生,在判断选择中较少受表面非本质的因素的干扰,判断的准确率较高,判断迅速,对作出的判断具有清晰的认识,能区分逻辑判断和直觉猜测,他们具有明显的追求最合理的解法,探究最清晰、最简单,同时也是最“优美”的解法的心理倾向。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呢? 1.设置悬念,激发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的认识能力与认识任务之间的矛盾。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能水平,巧妙地设置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通过类比,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类比对青少年的思维是至关重要的,要搞清楚数学猜想,举一反三,常常靠这种能力。如在就讲解一次函数时y=kx+b的图象,教师通过列出y=x和y=x+1的函授值表,画出图象,在启发学生用类比的方法画出y=kx+b的图象。3.运用质疑,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不熟练到熟练,在这过程中,教师就要适时地,恰当地给予帮助和鼓励,质疑、释疑,使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形成坚韧的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持续的兴趣,这是学好数学的保证。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经过讨论争辩,个抒己见,加深理解,获得学习上的成功,自然产生喜悦感和满足感,这就成为激励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也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4.自主创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是一种知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他们内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作为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创新的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思想感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那么,生动活泼的、自主的思维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要时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提问,并适当点拨,让学生自己从思考、讨论中发现其中的道理。
7.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篇七
一、数学创新思维的含义
思维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思考,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它的产生是多因素的, 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我们所提出的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这里的创新, 一般是指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索, 再创造, 有时候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 但一定要有自身的思考。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 创新思维的实质就是求异, 要有不同的见解。创新思维主要是创新、求变等特征, 创新思维经过培养练习, 学生是可以掌握具备的。
二、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方法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同是画一个苹果, 成人来画, 一般是红苹果, 幼儿园小朋友来画, 可能会有红苹果、绿苹果、五颜六色的苹果, 这是因为幼儿园小朋友的思维没有局限。所以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首要的便是观念的创新, 要用创新精神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一)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任何一个富有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 要经过集中、发散、再集中、再发散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任何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错误的。一题多解教学是拓宽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途径, 是开发智力, 培养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题多解,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练习, 反复练习,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 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 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例如:有化肥72吨, 先用3辆同样的汽车一次运走18吨。照这样计算, 剩下的化肥一次运完, 需要这样的汽车多少辆?学生先用学过的知识, 想出了 (72-18) ÷ (18÷3) 和72÷ (18÷3) -3两种解法。这时我引导学生从倍数关系方面想出不同的解法。学生在我的启发下, 又想出了3×[ (72-18) ÷18]、3× (72÷18-1) 和3× (72÷18) -3等3种解法。
同样一道题, 可以有多种思路, 多种解法, 以此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 加强操作, 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 能促进大脑左右半球和谐发展与协同活动, 使学生容易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容易产生智慧的火花, 容易发挥其创新潜能。所以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物、模型、教具、教学软件等丰富的学习材料,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具体事物进行操作, 使他们获得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具体经验。
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 学生对乘方的概念比较陌生, 并且不容易理解, 于是我就从实际操作入手, 让学生准备一张普通的纸 (这张纸的厚度为0.15mm) , 对折一次, 纸的厚度变为0.15×2mm, 对折二次呢?厚度变为0.15×2×2mm, 对折10次呢?对折20次呢?大部分学生算起来就非常困难了,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计算和表达呢?学生心中会有这样的疑问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此时, 再引入“乘方”的概念, 用乘方表示算式比用20个连乘简洁明了得多。在这样一个操作过程中, 学生边操作边思考, 其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极大地促进了智力的开发。
(三) 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让学生乐于创新
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 极大地提高并丰富了当今人类获取、传递、再生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和手段, 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尤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进入中学课堂, 显示了它明显的优势。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 我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如汽车的轮胎, 圆形的手表, 篮球, 足球, 乒乓球等等。“请大家想一想, 汽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 汽车轮胎可以做成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吗?可以的话, 为什么?不可以的话, 又为什么?”让学生弄清汽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 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 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 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 乐于创新。
(四) 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想创新
数学是一门从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 不但来自于课堂, 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例如, 我在上数学课时就让学生解决这样一个生活问题。“你和爸爸妈妈准备在国庆节外出旅游, 快乐时光旅行社的收费标准为:大人全价, 小孩半价;而华夏旅行社不管大人小孩, 一律八折。这两家旅行社的基本价一样, 你认为应该去哪家呢?如果你能计算正确出结果, 你就可以为家里节省开支, 成为父母的小帮手。”于是学生都兴致高涨地投入到计算中。
总之, 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时代的需要, 我们的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要怕失败, 失败是成功之母, 每个成功的背后, 都有多次失败和不断探索的影子。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猜想、多发现、多创造, 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 体验不断探索的乐趣。每个成功者, 都是通过在山底一步一步地攀登, 才能到达高高的山顶。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 体验动手的快乐, 获得解决问题的愉悦感受,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正军.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创新思维能力[J].教师, 2007 (12) .
8.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篇八
一、以疑激思,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从数学的感知材料中揭示数形的本质特征,确定它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应该使学生对数学结论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分析思考问题时,不迷恋事物的表面现象,外在特征,要能够自觉地注意到事物的本质,要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要能够从本质看问题,善于区分主要的、次要的,表面的、本质的。比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在一个棱长是8厘米的正方体上挖去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后,表面积怎么变化?学生思考后立即回答,表面积不变。我要求学生不忙下结论,先画一画图或找一找模型,思考后再回答,学生通过画图思考并与同学讨论后发现,挖去的正方体的位置不同,表面积的变化情况也不相同。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以以疑激思,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的洞察力。
二、以趣引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善于根据条件和问题的变化而转换思考的角度、思路与方法。将以前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能将旧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从而自己掌握新知识。比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让自己自学比的基本性质,然后回忆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和它相似。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将它们拓展到比的基本性质,不用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学生很快就把这几个性质融汇到了一起,并很好的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兴趣是思维活动的内驱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泼、最持久、最强烈的心里成份,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引起观察、探求知识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的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相互促进。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维过程。
三、以标导问,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表现在思考数学问题时的灵敏程度,接触事物的实质快,思维效率高。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速度训练,并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形式的训练,这一些,主要来自高效的课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时,教师应及时揭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积极探索,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导他们大胆提问。课堂上不会发问,不敢发问的学生,不是思维敏捷的学生。
四、以动助做,发展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独立地探索新的知识或解决某个问题。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到发展,如果切断了活动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比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推导时,依据常理,学生在独立操作后,都能将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一般情况下,到此为此,圆面积公式就算推到出来了。而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让学生利用上述方法推导,还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经过自主操作探究后,一个学生提出:我把圆转化成了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一结论的提出,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松开了,纷纷寻求其他的方法。很快又有许多学生推出了将圆转化成三角形的方法。还有的同学将圆剪开,拼成了一个近似的梯形,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出了圆的面积公式。新教材增加了许多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在动手操作和实践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五、以议明理,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数学思维的过程中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确地检查思维过程,随时控制和调节思维过程。对自己能自我监控,对别人能正确评判。英国大文学家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我们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集体讨论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教学中,建立良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讨论、争议,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有道是:灯不挑不亮,理不辩不明,当学生逐步学会据理力争,批判自己和他人时,他的思维品质又有了新的飞跃。
9.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篇九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农村小学是个特殊的教学环境,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至关重要,尤其在数学教学中更是如此.
作 者:靳志亮 作者单位:漳县东泉小学,甘肃・漳县,748305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23)分类号:G623.5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学生 思维
10.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篇十
摘 要: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品质;主动学习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是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依赖过去的经验与知识,将二者全面组织形成的全新知识和经验,比如说将过去所学的一些数学公式综合运用到具体的数学问题上,那些被认为有发明天分的人,也就是善于实施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人。因此,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思维品质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善于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预见事物发展的过程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强大的观察兴趣和欲望,不只是要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既充满兴趣又能够在积极愉快的状态下将注意力较长时间关注在学习中,并且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力量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充分调动积极性。
在授课过程中,要从观察教学对象开始,调动学生深厚的观察积极性。数学观察,无论是观察兴趣,数据之间关系的把握、图形的识别,还是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基本规律的发现,都与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相关。对研究问题做细致深入的观察,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在思维过程中有较高的逻辑水平,思维的这种深刻性对解题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讲解函数的奇偶性时,先观察下列函数图象是否具有对称性,如果有,关于什么对称?
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就能展开各自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图1关于y轴对称,图2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先从感官上初步了解奇函数和偶函数,再比较f(x)与f(-x)之间的关系,会有三种不同的情况:f(x)=
f(-x)、f(x)=-f(-x)、f(x)≠f(-x)且f(x)≠-f(-x),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及本质是如何描述的,最后让学生从函数的定义域及上述等量关系中得到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定义。
2.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寻求多样解题途径
分析与综合是极其重要的思维方式,更是关键的教学方式,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的关键方式之一。想象是对数学问题以及数学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实验、归纳等思维活动方式,根据现有的材料和知识经验,做出符合数学规律或者事实的推断。学习是信息加工、存储和需要知识时能够提取并加以运用的过程。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具有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将已学的知识和方法层次化、系统化。其次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用多种思维进行思考和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3.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求异创新意识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对学生来说,只要是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观察、分析、归纳所获取的数学规律和解题思路以及对某些定理、公式、例习题的结论进行深入延伸或推广都可理解为创新。课堂教学首先要求学生能够观察到对象的本质和揭示对象之间的相关联系,能够抓住问题的规律和实质,对问题能够实施细致的分析。同时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求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主动产生疑问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缺少的。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培养学生善于变革和发现新问题和新关系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想象、创新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思维训练,促使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1.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篇十一
一、理念先行,润物无声,渗透于每一处教学细节
思维品质的培养是通过具体的思维活动得以实现的,具体的思维活动必然产生具体的教学活动,所以,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教学活动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当然,语文规律要求语文老师不可能像大学教师对待逻辑学那样,给学生讲解系统的逻辑思维课程。不过,我们必须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牢牢树立思维品质培养这个意识,挥舞思维宝剑,劈出思维的火花。在没有思维培养意识的前提下,我们对《老王》一文的学习指导,至多让学生了解该文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然后照本宣科地告诉大家作者怎样写的。这样的模式很显然没有体现思维培养的意识,更没有体现出语文味,也不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但是,如果我们在思维品质培养意识的关照下,就会引导学生超越浅层阅读、泛阅读的层面,抵近语言内核,触摸语言规律,积极而有深度地和人物、作者对话,从而进行一次深阅读、真阅读。比如在积极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多角度引导分析问题的教学理念。像作者为什么塑造老王这个人物形象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结构上分析,获悉在对比中突出人性的可贵;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的角度分析,获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坚守和尊重起码的人格操守的重要价值;可以从人物精神的角度分析,获悉人格精神重构的必要性等。这样的教学必然充满着质疑、评价、批判,必然创造着多种形式,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品质。可见我们有意识地注入思维品质的培养这样的正能量,有意识地催生出思维活动这场好雨,就会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细节,总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所以,善于提供多种方式解读文本,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就会给学生的思维世界注入新鲜活力。
二、策略得当,有的放矢
要使学生的思维品质真正得到培养,必须将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活动,而必要的策略则是坚强保证。
〖策略一〗朗读感知。朗读感知看似无关思维活动,实则是开启思维之门的情感动力。在朗读中涵泳,充分调动形象思维活动,再创造作品形象,形成对作品的整体认识,为抽象思维活动奠定基础。《老王》送货、送人的故事情节需要在学生的心目中再想象,还原复活起来,便于分析评价老王形象的语文和美学价值。整体感知老王凄苦的人生历程也需要抓住线索,提炼关键词句,梳理清楚老王和“我”的关系。这本身也要求思维活动要有系统性,不能散乱无章,否则也不可能抓住作品内核,正确揣摩情感,系统呈现作品内容。
〖策略二〗编织提纲。编织提纲涉及对内容的梳理、概括和处理,涉及对文章内核的提炼。好的提纲必须体现文路、文意、文旨,形成一张逻辑严谨、言简意赅的网络图谱。它的实质是思维活动的恰当运作。对作品理解的全面性、深刻性、对作品信息把握的表达的系统性都会得到充分体现。如下图,“三送”“四给”即清晰地呈现了内容;“关爱”一词则将人物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一直互相关爱的赞歌”,“幸运者愧怍——关爱不够”则从不同读者和文本的角度阐述了阅读价值。这个网络图清晰、信息捕捉准确、关键点揭示准确,背后隐藏着编织者良好的思维品质,彰显着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灵活性、敏捷性和系统性。
〖策略三〗质疑批判。深度阅读,打通读者和文本沟通、碰撞、相长的经脉还是要靠深层次的思维活动的参与。质疑批判则是较高级别的思维活动,一方面它需要求异存同的发散思维和求同存异的集中思维,另一方面还需要辩证、推理、演绎、否定的多角度思维。质疑批判的精准度、深度和广度离不开高质量的思维活动;是否有创新精神同样也体现思维活动是否得到升华。假如老王生活在物质发达的当今,那么,他还会如此善良吗?笔者授课时,有意识地做了多种假设,逐渐将学生的思维活动迁移到质疑批判的层次。令人高兴的是,学生竟然展开了课堂辩论:人性与外物的关系是否密切;人与人之间是否有真情存在。最后大家形成了几种不同角度的阐述:人性在物质变形的时代有时会被扭曲;人性善良终究打败物质;社会正能量正是在不断被摧毁、再重建中循环往复地累积着;客观、辩证、理智地分析事件或现象,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这些结论很显然是学生思维碰撞、升华的成果。
〖策略四〗引导表达。表达是将思维诉诸于物质、培养思维能力、检验思维品质的终极形式。思维属于虚拟世界里的言语流动形式,表达之前处于相对模糊的状态。要使思维活动的成果得以外显,我们就必须清晰地将它表达出来。为此,笔者大力倡导批注式阅读,笔记式阅读。比如,学生通过动手编织提纲的实际操作,就会更好地将他们的分析成果固定化,一方面利于他们再认识,另一方面也利于合作学习,为其思维纯度的提高提供借鉴。当然,从老师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据此分析学生阅读的深入程度和思维运作的状态,便于及时地调整教学。
当然,实际措施远不止这些,不同文本适应不同策略,我们即可因地制宜,灵活应对。阅读教学无论采取怎样的形式,本质上离不开思维活动的统摄作用。只有树立强烈的思维意识,才会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吴调公.高度·广度· 深度——“思想家”研究断想[J].抚州师专学报,1990,(01).
[2]曲智男.思维导图[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12.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篇十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离不开教师的培养。那么, 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笔者从以下几点入手, 进行了研究。
一、创建生动和谐的教学环境, 启迪学生的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方法, 变教师高高在上搞“一言堂”为教师融入到学生中“师生互动”。 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和谐的教学环境, 弯下身子融入到学生中, 充分信任他们, 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激励他们学习、思考。学生在这种愉快、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 会深刻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和无穷思考的美妙。
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提出富有启发性、层次性和指向性的问题, 以启迪学生的思维, 但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依据, 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深奥, 以能够积极地指向学习的中心目标为指导原则。
二、善于运用发现法, 启发学生的思维
发现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不去教, 而是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践, 在实践的过程中, 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发现方法, 进行思考, 并应用发现的规律、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 在教授“圆“的知识时, 我不急着讲授圆的画法, 也不急着讲解圆的知识, 而是让学生自己画圆。这不仅满足了学生操作圆规的好奇心, 在反复画圆的过程中, 学生会慢慢摸索出画圆的方法和步骤, 发现画圆的规律, 圆具有哪些特点。整堂课, 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 处于兴奋状态之中。学生在亲身实践中, 观察现象、发现问题, 积极探究得出结论,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思维
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除了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外, 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中, 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敢于在同中求“异”, 发展求异思维, 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例如, 在教学“乘法的意义”一课后, 我出了一道题:8+8+8+6+8=? 要求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都能运用刚刚学到的乘法知识进行计算, 他们大部分计算的方法是:8×4+6。此时我问 :“这个方法确实简便。同学们 , 还有其他简便的计算方法吗? ”一个学生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案”, 他的计算方法是: 8×5-2。我问他这样计算的理由。该 生回答说 :“算式中的6也可以被看做是8, 这样就成了8×5, 而事实上 , 我多加了一个2, 所以应该减去 , 因此, 我列的算式就是:8×5-2。”这个学生具有这样富有创见的思维真是令人高兴, 他能够发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 并提出问题加以思考、论证, 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要对学生这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倍加珍惜和爱护, 给他们创造同中求异的机会, 使他们充满信心, 持之以恒地坚持发展和提高思维能力的水平。
四、优化练习设计,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数学知识, 提高运用的技能, 发展自身智力水平, 必须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 形成一定的思维体系, 提高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在设计练习时, 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尽可能地采用游戏、探险、寻宝等趣味性强的形式, 把所学数学知识贯穿到其中, 使学生在缓解思维紧张的同时, 进一步巩固知识, 发展思维。思维是大脑的活动, 因此,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 可以增大口头训练量, 强化学生的思索反应能力;加强实践操作, 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 还应注意题型多样化、灵活化、适用化、趣味化相结合, 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相结合,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 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发展了学生智力。
13.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篇十三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必须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重 视和加强多样化问题方式的设计与训练,重视和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和操作活动,就能把学生的单向思维活动 转变为全方位的思维活动,并与学生的口的活动、手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立体的、整体 活动,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一、多样化问题方式的设计与训练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必须立足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全脑的`功能。而加强多样化的问 题方式的设计与训练,有利于把学生的单向思维活动转变为全方位的立体思维活动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1.设计发散式问题与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灵活与否与发散思维的 水平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合理地设计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考,就可以培养和发 展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如教:“女生相当于男生的7/8”这种具有发散性的应用题时,教师就要有目的地引 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考:①男生人数是女生的8/7;②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7;③女生人数比 男生人数少1/8;④男生人数是男女生总数的8/15; ⑤女生人数是男女生总人数的3/15; ⑥男生人数比女 生人数多总人数的1/15……等等。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这类具有发散性思维的内容很多。只要我们认真研究 和分析,就能设计出许多发散式的问题,借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2.设计陷井式问题与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密切相关, 教师要十分注重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比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以后, 教师可以设计这 样的问题:“因为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 把这个三角分成两个小三角形,那么,每个小三角形 的内角和就是180°÷2=90°,正确吗?”有的学生就可能回答:是正确的,而忘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 形的大小无关这一道理。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些错例进行分析就可以加深他们对三角形内角和及其面积公式的正 确理解,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3.设计互逆式问题与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与学生的反向思维 能力相关联。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个问 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 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会扩大10倍、100倍、1000倍……”,那么, 反过来又会怎样呢?学生会很快 地回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会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在类此的思维训练中, 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在顺向和反向的积极调度的过程之中,得到良好的逆向思维的训练。
4.设计变式问题与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思维能力。变式问题,指的是同一个道理,可以从不 同的角度去提问题。如引导学生分析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①完成一件工作,甲要1/2 小时,乙要1/3小时,如果甲乙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小时完成;②一列快车从甲地到乙地要6小时,一列慢车从 乙地到甲地要8小时,现在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几小时可以相遇?③学校用笔经费添置课桌椅, 可购40张单人课桌或60把课椅,现在要课桌椅配套添置,这笔钱可购置多少套?这几道题从表面上看,它们分 别是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和单价、总价、数量问题,学生在对它们进行仔细地分析和比较后,就可以概括抽象 出它们之间的共同道理及其相互关系,并能以此解答和推及其它与之相关的其它数学问题
14.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篇十四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2、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3、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4、进行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15.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篇十五
一、观察实践,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的形成是需要经过观察、推理、验证推广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思想方法。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笔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如在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 笔者在课前先让每桌准备两张大小不等的圆。在课上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运动的两个圆可能有几个交点?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演示。学生们在操作中积极性很高, 同桌两人一边演示一边交流。大约五分钟左右, 大部分同学演示完毕。笔者先找一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演示说出结论, 不足之处再找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最后多数学生都同意有三种情况:一个交点、两个交点、没有交点。然后再追问:当有两个交点时两个圆的位置相同吗?让学生们边演示边思考。演示后学生们得出的结论是:不相同。进而得出圆和圆的两种位置关系:外离和内含。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其他三种位置关系:外切、内切和相交。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知识, 而应在体验、领悟和创造中学习。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和动口交流, 由外到内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经验。在与原有认知、经验的相互作用中充实丰富和创新自己的知识、经验。从而使自己得到持续发展的机会。
二、开拓解题思路,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为题的能力是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维思考, 对同一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 提出多种解决方法在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在教“统计”时, 笔者出了一道这样的思考题:一次科技知识竞赛两组学生成绩统计如下:
已经算得两个组的平均分都是80分, 请你根据所学过的统计知识, 进一步判断这两个组这次竞赛中成绩谁优谁次, 并说明理由。此题是统计初步应用题。要正确解答此题, 笔者要求学生首先要审好题, 抓住“根据所学过的统计知识来判断谁优谁次”去进行必要的计算评估, 经过笔者的启发引导, 大多数学生能从众数、中位数、方差等几个角度去分析。又在笔者的引导下, 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表中的数据, 从高分这个角度去分析, 至此, 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此题的解法。
三、善于求异,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问题, 而且要乐于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这自然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唯书、不唯师, 不仅要鼓励学生在可疑处求疑, 还应从无疑处求疑。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积极的提问题, 即使他们所提的问题不全面或有错误, 教师也要给予支持和鼓励, 切不可轻易的扼杀学生提出问题的那一点热情。这里要求教师做到:研究问题时鼓励学生要有独到见解;解决问题时鼓励学生另辟蹊径;讲解之后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生争论时要鼓励学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四、归纳总结,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 能让学生做出概括的, 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综合归纳并作出结论。对于法则公式、定理等规律性知识的教学注意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给学生, 也不忙于将结论应用于解决数学问题, 而是重视引导学生发现结论推导结论, 使他们从中受到一次如何去探究问题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的训练。在教学中, 笔者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尤其在讲利润问题时学生们接受起来较难。在讲课时先给学生引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小明进了一箱冰块40个, 进价每个0.2元, 售价是每个0.5元, 一天全部卖完, 问小明获得利润是多少?这是一个小学生的问题,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们应该都会回答。笔者进一步提问:问题中的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这几个量是什么关系?让学生们合作交流得出答案:利润= (售价-进价) ×销售量。学生们理解这个简单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后, 笔者再出示例题: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 现在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 每件盈利40元, 为了扩大销售量增加盈利, 经调查发现, 如果这种衬衫的售价每降低一元, 那么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 商场若要平均每天盈利1200元, 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这是一个有关销售利润的问题, 现实性很强, 是近年中考比较热点的问题, 此类题关键是利用公式:利润= (售价-进价) ×销售量。经过笔者的点拨, 学生们就能自己列式。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讲错, 激发学生质疑、争议, 提出与教师不同的意见, 并大力的表扬表现好的学生。这样学生敢于大胆的独立思考问题, 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五、精选变式练习,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16.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篇十六
【关键词】 数学;创新思维;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教学的一个重点。下面就創新思维及在数学教学中尝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数学创新思维的含义
思维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思考,创新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新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其实质是求新、求异、求变。创新思维就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只要我们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学生是可以具备的。
二、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方法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生机制,培养过程中首要的便是观念的创新,要用创新精神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1、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任何一个富有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集中、发散、再集中、再发散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任何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错误的。
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转向机智及思维的应变性,实现提高发散思维的变通性。把习题通过变换条件,变换结论,变换命题等,使之变为更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从而应用更多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获得“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例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设制题目:某初一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业只看到如下字样:“A、B两地相距150米,一辆汽车以50千米/时的速度从A地出发,另一辆汽车以40千米/时的速度从B地出发,”(横线部分表示被墨水覆盖的若干文字)请将这道题补充完整,并解答。解:如补充: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问经过几小时两车相距30千米?等等,本题结论没有给出,从而蕴涵了多种可能,同学们可根据条件推出不同的结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2、加强操作,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能促进大脑左右半球和谐发展与协同活动,使学生容易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容易产生智慧的火花,容易发挥其创新潜能。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物、模型、教具、教学软件等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具体事物进行操作,使他们获得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具体经验。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我从“折纸问题”开展教学,提出问题:“有一张厚度为0.1mm的纸,将它们对折一次,厚度为0.1×2mm,对折10次,厚度是多少毫米?对折20次厚度是多少?”在学生动手折叠纸张进行计算厚度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计算对折10次时的厚度就显得很为难,他们表现出渴求寻找一种简便的或新的运算途径的欲望,此时,教师适时引出“乘方”的概念,用乘方表示算式比用20个连乘简洁明了得多,其值为104.8576米,比30层楼(每层3米)还要高。在这样一个操作过程中,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其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极大地促进了智力的开发。
3、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乐于创新。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及大地提高并丰富了当今人类获取、传递、再生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和手段,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尤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进入中学课堂,显示了它明显的优势。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多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例如:我在上初中第一节数学课时就让学生解决这样一个生活问题。你和爸爸妈妈准备在国庆节外出旅游,快乐时光旅行社的收费标准为:大人全价,小孩半价;而华夏旅行社不管大人小孩,一律八折。这两家旅行社的基本价一样,你认为应该去哪家呢?如果你能计算正确出结果,你就可以为家里节省开支,成为父母的小帮手。
再如:在教学“求长(正)方体的体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苹果摆在讲台上,要学生求出苹果的体积是多少?全体学生起初愣住了,而后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如果将苹果捏成橡皮泥那样捏成长(正)方体那样就好了……在老师的启示下,学生终于悟出了可以将苹果这个不规则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的体积,用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盛一些水,将苹果放入,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苹果的体积。以此类推,不单苹果这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其他一切类似物体的体积都可以计算。
总之,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时代的需要,我们的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学生创造性的心理机制,促进学生多讲、多动手、多猜想、多发现、多创造,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体验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甘苦,体验创造的乐趣,获得解决问题的愉悦感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金玉丽.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17期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推荐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0-23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07-08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思考09-02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07-12
怎样培养数学思维能力08-08
如何培养孩子数学思维11-11
培养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和敏捷性09-26
论数学课堂中小学生潜在能力的培养11-14
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11-11
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论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