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就业前景

2024-06-22

剑桥大学就业前景(精选10篇)

1.剑桥大学就业前景 篇一

在中国海洋大学官方出具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当年该校本科毕业生共有三千七百余人,截止当年12月,落实就业去向的本科生就已占比86.56%,且这个数据还是在疫情的影响下拿到的真实成绩,因此,可想而知,这所学校的整体就业水平有多高。

不仅如此,从该校的学院就业情况来看,中海洋的办学特色也是一目了然的。像该校的特色学院,海洋与大气学院、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洋生命学院、水产学院等符合办学定位学院的就业率,皆保持在90%以上,基本实现全部就业,且未就业的学生也多以考公考编考研等选择为主。

此外,该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也是稳中求进,质量奇高。根据就业报告来看,该校的毕业生主要也多集中在国有企业和其他各类民族企业中,且大部分依旧是进入自然资源部、涉海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这不仅从侧面反应了该校优质的就业情况,同时也表明中国海洋大学为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2.剑桥大学就业前景 篇二

一、以国家政策与国际形势为主的市场经济背景分析

2011年4月30日北京出台“国十条实施细则”, 中央政府可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指定的40个重点城市统一实施基本限购令, 并采取其他措施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政策实施了一年有余, 对原先过热的房地产市场控制效果显著。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4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 3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增至38个, 为2011年9月个别城市再次出现价格同比下降以来, 下降城市数量最多的月份。大部分大城市在限购令政策不改动的前提下, 房地产行业发展逐渐平稳,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这是个好消息。但是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来说, 这同样预示着就业市场的进一步趋紧。

随着2006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华尔街金融风暴冲击、全球股市大幅下跌所产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其强度和范围甚至强于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时隔多年, 现在全球经济仍然没能完全回暖。中国作为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在此金融危机中所表现出的抗逆性较强于一般资本主义国家, 但不论经济发展速度或质量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惠誉评级 (Fitch Ratings Service) 亚洲信贷分析师皮莱 (Kalai Pillay) 说, 中国建筑市场总体上是在放缓。很多从西方进口产品的中国公司在获取信贷方面遇到很大困难, 让这种放缓雪上加霜。

尽管我国的房地产政策与全球经济的危机对土木专业有一定的冲击, 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路网改造工作, 再加上路桥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以及我国土木工程国际市场的开发,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问题还是比较乐观的。

二、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特点

通过历年与各用工单位的交流沟通, 了解到用人单位招聘员工主要的情况:第一, 大部分的用人单位会为员工提供根据工作年限和业务、工作能力定期调整的待遇, 工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及综合补贴 (住房、交通、通讯) 组成, 一般按月发放。综合看来新员工试用期工资在1500—3000元左右, 试用期结束后结算绩效工资。如果成功地经过试用期考核, 那么会与公司签订一个3—5年的劳动合同。第二, 比较大的用工单位对学生的专业基础扎实以及专业方向精细要求较高, 学生是否通过6级英语, 是否为党员、是否为学生干部等比较看重, 很强调实践动手能力, 当然这个行业对身体强壮、吃苦耐劳也有要求。第三, 用人单位对学历比较看重, 硕士研究生就业的起点比本科生高, 而且以后获得提升的空间也大一些。有些单位会在招聘的时候参考学生就读的学校背景及学生在校的表现, 比如说985、211大学或省属重点大学, 一本还是二本, 专业是否通过专业评估等。第四, 用工单位注重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一些单位还比较看重学生跨专业的综合能力, 他们在招聘时会特别在意懂得两个专业知识的学生, 在这种公司招聘里会明文规定双专业享受研究生待遇。第五, 用工单位注重学生的诚信, 对于违约辞职跳槽很反感, 因为这样会造成人员、工作很大耽误。经常的违约甚至让用工单位对整个学校、学生有不好的印象, 以后就不来招聘了。

(注:“就业比例”栏为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大约比例, 仅供参考。)

三、近年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

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创建与发展得到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大力支持。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2011年增设) 三个本科专业。本节所涉及的统计数据来自于土木工程学院2007年至2011年5年本科毕业生当年离校的记录详情, 共计1366人的去向信息, 数据真实可靠。

由图表中数据可知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除去继续深造的, 主要的就业方向还是与专业密切关联的建筑施工单位, 学生从事其他行业的非常少。在4%的其他行业中, 主要是集中在公务员和选调生、事业单位招考, 目前被大家视作“铁饭碗”上面。很多学生干部的职业目标是这个“铁饭碗”。设计院这样的单位面向本科生需求量也是很有限, 设计院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女同学的理想选择。需要说明的是监理员, 7.32%主要是集中在前面几年, 近两年, 大家认为做监理不能很好地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 一般都考虑先到施工单位实践2年再选择监理。

四、毕业生就业思想调查

土木工程学院在540多名2012届毕业生中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就业思想调查。发出问卷220份回收220份, 有效问卷220份。问卷内容包括:就业信心, 就业准备, 就业期望, 就业影响因素和有关自主创业的因素等等, 具体数据见表2、表3。

由表2中数据可知影响就业成功的因素中工作经验、社会适应性、能力储备不足排在前3位, 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 让学生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有更加强大的竞争力。由表3数据可知学生对考证很认可, 77%的学生都参加计算机、英语、驾照等相关等级证书的考试。同学们的就业信息来源还是比较依赖学校, 就业观念还是要专业对口。

五、给准备就业的在校大学生的几点建议

1、早定目标早作储备。

作为一名现代工程师应该是复合型、创造型人才, 应具备: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大学生在学校应该及早把自己就业目标确定下来, 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根据就业行业的要求积极参加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锻炼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认真对待学校组织的生产实习, 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有个健康的体魄。一个思想积极上进, 学习能力强, 工作能力强, 讲诚信, 能吃苦耐劳的学生, 才是有竞争能力的, 是用工单位喜欢的。

2、放宽视线, 放开观念。

大学生不应该在择业中抱着等的依赖思想, 依赖家人、依赖老师、学校, 等着工作送上门。除了通过学校负责就业的部门以及亲友、老师、校友等获得就业信息外, 大学生还应该运用新媒体广播、电视等获得就业信息, 还可以从各就业网站、省市的人才交流中心获得, 在生产实习或社会实践时表现推荐自己的好机会, 还可以自己走出去毛遂自荐自主择业。学生的择业观念也应该放开一些, 不要束缚于所学专业, 片面强调专业对口或者一味往热门职业里钻, 要充分认识自己, 根据个人的实际结合就业市场情况, 合理选择。比如土木专业的女生就业情况就不容乐观, 这就不能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 宁肯回家呆着也不找一个能发挥个人能力的工作, 可以考虑先就业再择业, 不要追求一次成功就业, 追求一辈子的“铁饭碗”。国际经济主流的影响, 加上国家政策影响, 这势必对大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改变自己的择业观、放宽眼界, 采取多种就业方式以适应并不宽松的市场现状。

3、做好期望与现实差距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比较顺利, 他们渴望毕业后在社会大舞台上一展身手,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就业期望值较高。而现实是土木工程专业特别是施工单位, 非常辛苦, 因为辛苦而提出解约的非常普遍。初涉职场的毕业生因为职业意识的缺乏和工作能力的有限, 有时会受到领导、同事的批评冷遇而失去心理平衡, 甚至一气之下跳槽走人, 错失工作良机。还有的毕业生把经济物质利益放在首位, 不考虑长远发展等等, 这些实际上是大学生没有做好准备, 就业期望与现实存在差距造成的。如果不做好期望与现实差距的心理准备, 不仅自己在单位很难得到尊重和信任, 而且在行业里也很难立足, 还会对学院甚至学校的诚信造成不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罗运军、秦本东、闫芙蓉: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西建筑, 2009 (5) .

3.剑桥大学就业前景 篇三

关键词:结构;量性;错配;政策

2008年11月19日《齐鲁晚报》在头版头条醒目的位置,标题为《公务员招考人数创新高》,报导中报道了市直机关1.35万个职位引来77.5万人的报考,比上年度多了13万多人。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广泛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2008年的就业压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一年。根据工商部门报道,2008年上半年中国中小企业因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已有670万户关门倒闭,以上的数字还未包括正面临着倒闭或已经倒闭还未到工商部门注销的企业。中国企业同样面临着世界经济萧条的影响,中国的就业压力会更加严峻。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笔者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发表几点看法。

一、市场与就业结构的影响

目前,中国的就业结构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就业结构和匹配还不完全合理。组织化、系统化,还处于断层的状态。特别是高校的专业设置上不尽合理,还不能完全应对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的设置还没有完全走出计划经济的模式,与世界经济接轨。学校里单一的教学模式,书本与现实严重脱钩。没有很好的开发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缺乏素质教育的手法与力度,也是大学生走上社会,而不被社会马上接受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中国就业量性的现状对就业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就业难,症结又在哪里呢?很少有人对这现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定性,只是强求于社会的需求量。中国的GDP近几年来都保持在8%以上的发展速度,为什么大学生的就业依旧艰难。

1资源错配的影响,一直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

中国的经济从计划到市场的时间很短,中国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有时候很难到位,势必造成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在人为的因素下,片面的流向重型和劳动密集产业,从而忽视了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建立,造成了知识产业的滞后和发展,使大学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不甘心到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

2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

中国改革开放后,沿海和内陆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差异,自然环境和经济实力的影响,导致了大学生向沿海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倾斜。其实中国的大学生就业,还远远满足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是过剩,而是不够。中国的就业压力较集中在北京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带等地,好多大学生不愿选择西部。在一篇报导中报道说:北京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每年吸收了50%以上的大学生就业。那么占87%面积以上的内陆空缺呢,同样是大学生合理选择就业的好机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的错位,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重大的影响。

三、克服陈旧的就业观念,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十分严峻,困难重重,如何解决和应对这一困难,应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1克服陈旧的就业观念

中国受计划经济影响,解放后的就业,都是在计划经济保障下完成。吃皇粮,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念,时时刻刻束缚着大学生的思想,特别是对国家公务员、事业编制的单位情有独钟。在机关里,铁饭碗、高福利、待遇高、环境好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必须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上彻底改变。从高瞻远瞩的角度看问题,从中国的30年经济发展和就业变革中,让他们有所认识和了解。中国30年来就业的发展轨迹,从一而终的职业一去不复返了。在拉美和欧洲的发达国家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一等人”,有头脑有能力的人从事于商业发展;“二等人”在机关政府发展。这不能不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和人文理念上,有着本质的差异。现在是经济时代,上层建筑为经济服务。大学生只要你找到了自己的坐标,找对了自己的就业位置,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前途还是宏量的。

2国家出台相关的就业政策

从企业安置上做起,只要是对社会安置比较好的企业,在税收上适当给予顾及和降低税收比率,从真正意义上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国家立法承担社会育人这一义务,保障公民的创业权,解决好结构性就业难这一问题。多多设立大学生就业协会,而不是单纯的人才市场。就业协会开展工作的内容包括:

(1)推荐大学生就业。

(2)定期对大学生培训。

(3)定期让大学生到企业学习。

(4)协调大学生与企业之间棘手问题。

人才市场与就业协会的根本区别为:人才市场只是一个平台,大学生只有选择的权利,没有沟通的机会,所谓了解也只是皮毛。大学生不能从根本上对企业有所了解,到了企业后,在没有适应的情况下被企业辞退了。企业对大学生的了解,也只是档案里文字的东西,至于大学生能否胜任或承担企业里的工作,企业也了解的很少。通过就业协会,可以更多、更彻底的了解大学生,了解企业。定期对话,定期到企业实习。把就业协会当做大学生的“监护人”,时刻对大学生的信息、就业能力有所了解,起到监管的作用,保障大学生的创业权和实习权。

4.扬州大学就业前景 篇四

学院现有植物保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含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植物病理学、农药学、入侵生物与生物安全、园艺植物抗性及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和园艺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病理学、农药学、蔬菜学、果树学、茶学、观赏园艺学)。有扬州大学水生蔬菜研究室省级研究机构1个,扬州大学应用昆虫研究所、扬州大学经济林研究所、风景园林设计与旅游规划研究所及扬州大学城市有害生物防治研究所等4个校级研究机构,有实验农牧场、智能温室等校内实习场所及中国农科院等校外实习基地20余个,是中国银杏研究会挂靠单位。

学院拥有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有教职工74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63人(含校外)。目前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1000人,博、硕士研究生近200人、外国留学生数名,成教生近300人。

学院一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在教学、科研、科技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昆虫学),省级一类优秀课程2门(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省级特色专业(植物保护)1个,省级品牌专业(园艺)1个,校特色专业1个(园林),园艺、植物保护专业均为学校首批遴选的重点建设专业和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十一五”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973、国家科技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0多项,部省级科研项目50多项,总经费达6000多万元。不少研究领域或方向的科技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共承担省级教改课题2项,校级教改课题6项,先后取得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20多项。

学院一直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单位有着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并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荷兰、香港、斯洛文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十二五”期间,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与科研并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工程,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教学、科研、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研究教学型学院,为把扬州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大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专 业

学制

培养目标

开设的主要课程

植物保护

四年

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生产、推广、管理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植保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

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作物遗传育种、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昆虫分类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害诊断、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杂草防除、农药毒理学、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等。

生态学

四年

培养具备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具有生态工程的规划与评价、环境监测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能在事业、管理部门及教学、科研、大中型企业等单位从事生态工程的评价与规划、环境监测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普通生物学、普通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分析化学、生态信息技术、环境管理学、环境生态监测与治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工程学、绿色农业生态工程等。

园 艺

四年

培养具备园艺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商贸、园林管理等领域或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

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草本园艺植物栽培学、木本园艺植物栽培学、设施园艺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昆虫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园林规划设计等。

园林(城市景观与规划设计)

四年

培养具备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能在园林、交通、水利、城市规划等领域从事园林工程设计管理、经营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

植物学、园林素描、园林渲染、园林设计、建筑力学与结构、园林建筑制图、城市绿地规划、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景观生态学、园林树木学、园林树木栽培学、花卉学、草坪学、园林设计、园林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建筑等。

植物保护(制剂管理与营销)

四年

培养具备植物保护学和应用化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常用化学品(农药、化肥等)的合成、加工、分析、生物测定、经营管理及应用技术,能从事农用化学品的生产加工、质量检验、推广营销及企业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植物化学保护、杂草防除、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Ⅱ、农药制剂学、农药检验与分析、农药合成原理、基础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物化与胶化等。

园艺(都市园艺)

四年

培养具备园艺学及其设施园艺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园区、商贸、园林管理等领域或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和设施园艺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

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草本园艺植物栽培学、木本园艺植物栽培学、设施园艺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昆虫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园区规划设计等。

植物保护(植物检疫)

培养具备植保、植检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植物检疫和农业管理管理部门从事有害生物检测、检疫、管理等植物检疫类相关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

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作物遗传育种、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植物病害诊断、昆虫分类学、植物检疫等。

5.大学外包专业就业前景 篇五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网指出,中国软件外包行业这几年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无论你是即将参加高考学生,还是即将参加湖南单独招生的学生;是在校的大学生,还是即将毕业的同学,都有必要了解这个行业。如果你是软件相关专业的同学,或者毕业后准备从事软件行业,那么更应该关注软件外包这个行业。

什么是软件服务外包?

软件服务外包就是软件开发商(简称“发包方”)将软件开发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发给别的软件公司(简称“接包方”)去完成。我们通常说的中国外包公司很多都是“接包方”,主要从日本和欧美等国承接软件外包项目的技术工作。现在软件行业比较发达的美国、欧洲和日本是最大的“发包方”市场。由于软件外包是软件全球性生产方式,所以存在很多关于外包的英文术语。外包的英文单词是“Outsourcing”。站在“发包方”的角度,把“接包方”成为“Vendor(外包服务商)”。站在“接包方”角度,把“发包方”成为“Client(客户)”软件外包与其他外包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就是双方合作把一个很复杂的、较大的软件项目分工合作,共同做好。

其实在其他行业,外包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例如汽车行业,生产汽车的公司(比如一汽集团)他们先设计好汽车的结构,完成主要部件的生产,把很多零件外包给很多厂家加工,然后采用完成整个车辆的安装和制造。现在人们很关注软件外包,就是因为外包在软件行业应用的时间还很短,而且软件生产存在很多不可见因素,软件外包的优势和好处,还没有被普遍了解和感受。

总结一句话,软件外包就是软件生产的分工和合作,主要目标就是生产出好的软件。

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发展前景:

6.关于大学生就业前景 篇六

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今天透露,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目标将打造升级版,完成三个转变:从传统的关注初次就业率转向提高就业质量;从重视推荐毕业生转向关心学生成长;从就业部门向教学部门的简单反馈,转向协同育人。

这位负责人是在今天召开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透露这一信息的。这位负责人还表示,从开始,要加强对未就业毕业生的统计和服务,建立未就业毕业生的统计机制。其中,包括不就业毕业生的统计工作。比如,第二年考研出国的学生,“统计的目的就是进行精准的服务和帮扶”。

高校就业工作重心、方法和评价标准也都将发生转变。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宁小华在同一个会议上透露,就业工作重心由过于依赖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向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创业观念、提升就业创业转换能力改变;就业工作方式方法由行政法、公式化向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转变;就业工作评价标准,由就业体系内的小循环,向强调招生培养大循环的转变,不断提高就业工作对高人才培养的就业率。

就业工作也从以就业为主转向就业和创业并重。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高校的共识,而创新创业也成为全世界一种潮流。这位负责人认为,从就业工作层面而言,关注创新就是聚焦在就业上。“我们始终认为,大学生不仅仅是现有岗位的占有者,还应该成为未来岗位的创造者”。

在促进就业创业方面,这位负责人表示,要建立和完善就业与招生计划,专业调整、人才培养、经费拨款的联动机制。今年,教育部要求所有高校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年度报告,其中也包括高职高专院校。

7.大学生就业难与政府就业促进 篇七

大学生就业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温总理在回答网友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提问时指出:“就业涉及民生,是天大的事,不仅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也是关系个人前途。”但据教育部最新资料统计,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中国社科院2009年公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中国城镇的登记失业率为9.4%,比此前公布的登记失业率高出1倍,大学生的实际失业率12%,比登记失业率高出3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随着就业压力加大,大学毕业生成为失业队伍中最不稳定、最易于失控的群体。做好大学生的就业不仅是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好当前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重中之重,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强调,作出部署。在这其中,政府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应做好促进就业的工作。所谓政府促进就业特指政府应用经济、行政、服务、法律等手段,利用资金和其他资源,培育劳动力市场,扩大就业机会,提供就业服务,在宏观上为劳动者提供政策上和物质上的帮助,以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权得以实现。[1]

2 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缺乏严格的考核和问责机制

市场经济国家中的政府要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充分就业是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有些西方国家甚至把其列为首要目标了,我国政府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也提出“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但从政策效果来看,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大学生充分就业的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扩大就业的工作仍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与我国扩大就业并没有真正成为考核官员的硬指标是相关的。如果扩大就业有量化的考核指标并有问责制相配套,地方政府官员就会像发展经济那样千方百计扩大学生就业。

2.2 政府调控不力,导致结构失衡。结构失衡主要包括经济结构失衡、空间结构失衡、专业结构失衡等

2.2.1 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首要表现是经济结构的失衡

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等。经济结构合理与否与大学生就业状况密切相关。实践证明,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国有经济等是扩大就业的潜力所在、方向所在。但是我国的经济结构失衡导致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等发展有限,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以我国的产业结构为例,过去30年里,我国的产业政策主要是发展劳动、资源为基础的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而像现代服务业等能够大量吸纳高层次人才(即大学生)的知识密集型等第三产业发育明显不足。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占到全部GDP的比重仅为40%多,而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达到60%多,甚至超过70%,如果我国的产业结构能够更合理的话,大学生就业问题就能解决一大半。

2.2.2 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另一个表现是空间结构的失衡,包括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在扩大,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使就业环境差异化,从而使大学生的就业面受到相应限制。由于东部发达地区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较大、生存条件较好、经济回报较高,导致东部地区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主要输入地,而在西部地区,又存在着相当部分的工作岗位招不到人;而城乡之间的鸿沟,更促使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只考虑城市。

2.2.3 大学生人才结构的失衡进一步加剧了供求之间的矛盾

一个国家的劳动力结构和经济结构应该是相匹配的,发达国家已经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服务型经济,所以他们需要知识性人才比例高一些;中国目前仍是工业化国家,根据国外的经验,处于这一阶段,技能型人才应该为主体。在德国、瑞士、日本等国政府在工业化时期都大力通过中职教育培养大批适合经济结构的技能型人次,以满足社会需求。但是,在我国,人才失衡情况尤为突出,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课题组对广东、福建和浙江省进行的实地调研,并在全国40个城市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严重,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的需求是14%以上[2]。与此相对照,是大学生待就业人数的逐年上升,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是559万,2009年为611万,2010年达到630万,2011年为660万,反观初次就业率只有70%,由于毕业生基数的增加,待业的人数也随之加大,2007-2009年分别为:120万、160万和200万,这意味着每2.8个大学生中,就有1个毕业时未落实去向。人才结构的失衡进一步加剧了供需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而人才结构的失衡与我国没有有效调整教育体制、专业结构和突出能力培养有关,与当地政府以升高中、上大学作为评价教育好坏的唯一标准有关,也与人们传统观念中对于“成才”的标准——高学历相关。

2.3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弱化,就业服务不到位

当前我们处在自主择业的市场阶段,要求政府在就业领域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减少行政审批和指导,增强公共服务职能。但是,目前,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越位“和”缺位“同时并存,导致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弱化,就业服务不到位。首先,在完善就业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其次,没有很好的促进中介机构的发展,当前存在的中介机构既不规范、诚信度也差,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就业服务质量;最后,政府尚未建立全国联网的信息体系平台,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不能把全国各地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就业的大学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3]。

2.4 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立法滞后

目前,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大都局限于教育部和各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文件,仅有的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所涉及的关于大学生的内容只是一小块,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不能实现政策的联动机制;此外,现有的法律操作性不强,例如,现行法律对就业歧视的界定范围较窄,没有涵盖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大量歧视现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大学生的就业。

2.5 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制度保障不健全

2.5.1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现在,我国的社会福利保障在城乡之间、所有制之间、不同的行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就导致了大量因为社会福利保障的考虑而不去农村、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就业的状况,不利于扩大就业。

2.5.2 监督制度不完善

在促进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政府应履行好其监督责任,确保有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就业环境和各项政策的充分落实。但是,我国政府由于习惯使然,更注重政策制定和执行,却忽视了其监督职能。一是对市场的监督不到位,导致了各种不公平就业现象的存在,比如很多时候决定大学生工作有无、工作去向的不是能力,而是父母的社会地位及其社会资本;二是对用人单位的监督有待加强,在招聘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失真、性别歧视、用人高消费等现象;三是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监督也有待加强,如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问题等。

3 强化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责任

3.1 实施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并举的战略,提高就业工作在政府和官员考核体系中的地位

将经济增长模式从经济增长型转变到就业增长型上来,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推动促进就业真正成为考核政府及官员可量化的硬指标,完善落实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使政府及其官员的相关促进工作有其制度约束。

3.2 运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3.2.1 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就业岗位的增加最终要通过具体的行业和产业发展来实现,为此,要优化产业结构,在继续保持第二产业发展势头的同时,大力发展就业容量较大的第三产业,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通过财政投资结构调整、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产业调整升级。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和工资水平。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大直接为居民生活和生产服务的行业以及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投入,积极发展金融、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就业需求潜力大的产业。

3.2.2 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是扩大大学生就业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较易形成高度聚集的产业集群,就业容量大,用工机制灵活多样,不仅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蓄水池“,还能较好的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就业需求。而非公有制经济又多集中于中小企业,就业容量相当大。在发达国家,9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我国也有75%的人在中小企业就业。因此,必须增强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将中小企业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

3.2.3 加强对地区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控

政府应该通过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形式的财政支持等方式加大对中西部、中小城市以及农村的扶持力度,从而扩大就业区域和就业总量。

3.2.4 加强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宏观调控

我国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供求总量矛盾的问题,还是人才结构失衡的问题,也就是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应之间不相匹配的问题。我们应该运用人力政策来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人力资本的内容不仅包括高等教育和学历教育,还包括职业教育、医疗保健、劳动力转移和培训等内容。今后我们人力资本投资的重点应该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在职培训尤其是技能培训上。同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通过全民办教育的方式来突破教育经费的瓶颈制约;深化教育方式改革,培养具有市场经济精神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大学生。[4] 最后,积极通过媒体、行业协会的宣传教育,引导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注意用社会舆论和教育来引导人们转变对“成才”的看法。

3.2.5 加强政策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

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精神,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多渠道、多方式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府应从提高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优化创业环境等环节入手,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激发劳动者的创业热情,加强创业政策及项目的有效宣传,努力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在成功创业的同时带动社会就业;改革现行公务员考试制度,鼓励毕业生先到基层锻炼。规定调到中央、省级政府做公务员必须有两年以上市、县级政府工作经验,调到市级政府做公务员必须有两年以上县级政府工作经验,到县级政府做公务员必须有两年以上村委会工作经验。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对政府和社会也都有好处。

3.3 强化政府服务责任,优化就业市场环境

建立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全国就业服务队伍建设,鼓励并支持多元主体投资发展各类就业中介服务机构,巩固发展政府购买就业服务成果的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类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二是建立和完善系统覆盖到位、信息管理到位、信息发布到位、服务功能到位、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全国信息平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降低大学生工作搜寻成本,使供需双方能够更好更及时的匹配;三是为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为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和失业下岗的大学生开展岗位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四是加强就业援助服务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完善对困难地区、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开发适宜他们的就业岗位和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促进其实现尽快就业和稳定就业。

3.4 完善法制建设和制度保障

完善的就业法律和良好的政府促进就业制度,能够有效的约束供求双方的行为,维护人才市场的稳定,从而更好的促进就业。

3.4.1 加快政府立法工作,完善法制建设

可以参考国外在促进就业立法方面的实践,考虑制定《大学生基层就业法》、《应届毕业大学生入伍当兵法》、《大学生职业教育和培训法》等,使我们目前实行的有期限的、短期的促进就业政策,变成长期的、稳定的法律条文。另外,细化条文规定,制定出配套的解读和说明。在阻止就业性别歧视、促进残疾大学生和乙肝携带者求职等方面,加强法规制定和执行力度。[5]

3.4.2 强化政府监督责任,完善监督机制

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督,规范就业市场,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市场环境,通过相关法律和政策禁止就业中的歧视和不平等现象,使所有大学生可以平等就业;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禁止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的虚假宣传、任人唯亲、以经验为由拒收毕业生以及不合理收费等现象,建立毕业生维权保障机制,维护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大学生的监督,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设立专门的网站,为全国毕业生建立健全诚信档案和学生信用网上查询系统,对于毕业生毁约、失约以及违约现象加以明确禁止,加强违约责任承担,引导诚信就业,树立阳光就业效应,从而提升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认同度;[6]加强对政府机关自身的监督,一是政府在制定就业政策过程中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的监督,二是对政府落实就业政策相关情况的监督;三是对政府官员履行促进就业责任的监督。

3.4.3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适度的包括失业保障制度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和完善适度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在总量上,应以保证大多数人的最低生活要求为基本原则,建立广覆盖、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让所有大学生解除后顾之忧。二是在结构上,尽力并尽快缩小城乡之间、所有制之间和行业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差距,改革失业保险基金制度,将失业保险的参保范围从原来仅覆盖城镇企业扩大到覆盖城乡各类企业,逐步实现失业保险基金的用途从单纯保生活扩大到稳定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的重大转变。

参考文献

[1]孙宏英.政府促进就业战略研究[J].特区经济,2007(3):28—30.

[2]傅鸿飞.从大学生就业难看中国人才结构培养失衡[J].市场研究,2007(1):12—14.

[3]刘远柱.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的定位、缺位及对策[J].理论月刊,2011(4):97—100.

[4]黄陵东.扩大就业的制度导向与约束[J].福建理论学习,2007(1):10-12.

[5]王琪,高翔.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2):82—85.

8.剑桥大学就业前景 篇八

关键词:就业素质 就业能力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086-01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13年已经过去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毕业生已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显露出来,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或许比很多在职多年的人要高或者深一些,但是在实际经验上或者一些动手能力上远远比不上一些老员工,这使一些用人单位对刚毕业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有了怀疑,也使学生本人产生了挫败感。这对于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本人都是不利的。

1 之前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抽取足够的样本,只是从一部分案例中挑出一些事件或者简单的一些规律事实上这些都是无法说明大学生就业的整体状况的。抽取的样本对于研究来说并不是具有代表性的,这样就很难对于大学生就业研究的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和对真是状况进行推断。没有将高等学校将学生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结合的方式来考虑,也就是之前研究的角度比较片面或者单一没有办法全方位的考查和衡量大学生就业的整体问题。

2 大学生毕业生在人才竞争中表现出的能力缺陷

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主动的去寻找就业机会,只是等待用人单位来招人,还有就是有些学生对待遇的要求太高,不能摆正心态,对就业压力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面对。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发展没有好的规划和设计,又加上不了解现代社会对于员工的整体要求,导致找工作时没有相对突出的点,也就是没有任何比其他人多的优势。现在大学毕业生有一些体现出来的是没有团队合作意识、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差等等缺点,现在的社会需求恰恰需要的就是综合能力强的人。

3 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教育,现在已经成为将来大学生毕业时是否能够适应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必然条件。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有全面的发展以适应将来毕业的时候就业的需求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教育,也是加快高等院校教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

4 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将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作为一门课程来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科目体系,首先,大学应该将就业作为整个教育教学的导向,加速教育改革,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课程要以“单一学科”的课程模式,教师要改变的是之前都是单一以教师单独讲授的方式教课的上课方式,现在学生要采用自己主动去学习、在体验中学习、还有就是研究性学习这几种方式,并且以这几种学习方式作为重点。同时,也要开设包含选修课在内的实践活动课,教学课程一定要突出以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其次,高等院校应及时关注整个社会各个行业的需求变化,只有掌握了市场对学生的整个就业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才能及时地将课程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将高校现在的专业课程实际内容与整个社会需求脱节的现实状况转变过来。最后,高等院校应该以市场化为指导方向来完善学校的培养策略和方案,把专业建设和改革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一定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从而建立起将就业作为导向、将应用作为依托、将能力作为根本的教育教学体系结构。

学生自己和高校都要积极组织和开展一些实践化的素质训练,当然都是以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为前提的。第一,学生把自己的专业和专业特长两方面相结合,可以自愿组织在一起来面向社会去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践性的活动,这样学生也可以多了解一些自己以及未来自己要从事行业在整个社会地位、未来的发展形势、趋势,从而增长一些社会和职业技能的经验。第二,高校要与一些企业联系起来,增加一些校内外的实践基地建设,通过一些专门的方式来培养企业型的人才,比如说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企业在学校开展培训和将企业文化引入学校等合作机制,将行业、企业的实际要求融入到学校教学活动当中去。学生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情景模拟的训练,这样也可以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期缩短。第三,高校有必要建立专业的就业素质、能力拓展培训的专门场地,积极开展就业素质、能力拓展训练所必须的项目。一些除了专业技能以外的一些专门的训练,例如:兴趣培养、心理训练、管理情绪、性格训练、思维训练、挫折训练、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训练、创新能力训练、学习能力训练等等。通过这些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增加更多的技能,更具有就业竞争力,让学生在未来找工作的时候更有自信,给将来就业加一下砝码。

在学校里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高校可以开展一些职业讲坛、训练营、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校园模拟招聘会、简历制作比赛等活动同时对这些活动给予一定的指导,还可以请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来点评。这样学生们就可以通过参加活动来了解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发展趋势,用人状况等等,对大学生未来在职场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做以详细的解答。学校应该培养专家化的提高就业指导师资队伍,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就业做好专业的指导。作为就业指导教师,一定要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的结合起来,同时要有很好的业务素质,孰知相关法律法规,一定要有很好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的就业指导老师,才能将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和能力很好的提高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5 结语

总而言之,尽管决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因素有很多,但是通过多年的实践可以看出,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和素质是高校毕业生进入职称的基础条件。所以学生在校期间高校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真正顺利的走向社会,走向自己所向往的工作位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杜文.高校素质拓展训练的组织、管理、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30):141-143.

[2]吴克燕,蔡洁.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拓展课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6):188-120.

9.宁波诺丁汉大学就业前景 篇九

宁波诺丁汉大学以“一流学术成就一流国际化人才”为办学宗旨,将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优势学科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所需相结合,引进一系列具国际一流水准的学位课程,使中国学生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世界优质高等教育。学校的所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实行全英文授课,实行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完全一致的教学评估体系,并专门设有英语语言教学部来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

学校位于宁波市大学园区,占地面积887亩,建筑面积18万余平方米,目前在校生4300余人,教职员工300余人,来自于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学校从全国23各省市通过高考招生,并要求考生成绩在第一批录取分数线以上。

目前,学校已建立社会科学学院、人文学院和理工学院三大学院,下设国际商学系、国际传播系、国际问题研究系、英语语言系、计算机科学系、可持续发展技术系和工程系,提供多个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专业教学。目前,学校已有四届硕士毕业生(、、和届)和两届本科生(2008、2009届)。宁波诺丁汉大学毕业生的学业成绩同英国诺丁汉大学学生一样优秀,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

在科研方面,学校同国内外的学术机构有着各种形式的合作,并设有一系列研究机构,包括亚太研究所、比较文化研究所、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所、学习科学研究所、全球化与经济政策研究所和国际行为商务学研究所。

国际化是宁波诺丁汉大学的一项核心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现由一支强大的国际师资队伍加以保证。学校师资全部由英国诺丁汉大学严格选派,从而使中国学生以远低于海外留学的费用、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国外一流大学的教育资源。目前,学校已拥有众多来自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专任外籍教师,从事学术英语及专业课程的教学。同时,学校有一支不断壮大的国际学生队伍,目前在校的国际生达180人,包括全日制国际生、学年或学期制的交流学生。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国际生的比例将逐渐达到在校生总数的15%。此外,每一个宁波诺丁汉大学学生都有机会通过夏季短学期,或通过交换项目与海外学习项目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或其他世界著名院校学习。目前,学校已与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韩国以及新加坡等地的知名高校建立了交流学习的项目。

引进和借鉴世界一流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办学经验和办学模式,谋求与中国国情的紧密结合,创办诺丁汉特色的品牌学科和特色专业,规模不唯大,学科不唯全,经过五至十年的努力,在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优势学科中注入中国本土的鲜活内容,使宁波诺丁汉大学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准的中外合作大学,把学生培养成熟悉中西方文化,熟练掌握和运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具有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具有国际化思维与视野,达到诺丁汉大学专业水平与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10.西安理工大学就业前景 篇十

西安理工大学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

1 水利水电工程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 会计学

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5 自动化

6 通信工程

7 建筑学

8 金融学

9 材料科学与工程

10 能源与动力工程

11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12 车辆工程

13 土木工程

14 电子科学与技术

15 电子信息工程

16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17 工商管理

18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19 城乡规划

上一篇:不同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影响下一篇:岗位能力鉴定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