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探讨

2024-10-22

英语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探讨(共12篇)

1.英语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探讨 篇一

重视计算机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重视计算机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高宝立

随着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化,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诸如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力开发和人的成长所发挥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在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尽管如此,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就尚未引起充分重视。

笔者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不仅是因为学习计算机课程和提高该课程的学习质量,需要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且还在于,计算机是人类通用智力工具,它在培养某些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特别有效的作用。所谓“用电脑来开发人脑”,就包括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提高。事实上,正是由于忽视了计算机课程的这一作用,已使得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益受到一些影响。那么,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

相对而言,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

事实上,在一些小学校中,计算机教学缺乏明确的目的,课程内容的安排不适宜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没能体现出与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区别,如开设程序设计教学等。这就使得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课望而生畏,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学阶段亦应避免简单化的教学倾向。在中学阶段,如果仅仅进行文字输入的教学和趣味程序的设计,也会使学生感到“不解渴”而丧失学习兴趣。为此,应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深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析疑解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稳定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做好启发引导工作,适度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力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努力实现预定目标。意志力是在克服困难的不断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可以得到这方面的锻炼。比如,在计算机操作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要动手操作,需要集中注意力,如果错按一个键,有时会影响到操作的执行,甚或前功尽弃。又如,在文字输入练习中,要达到既快速又准确,就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坚持不懈,特别是在实现从初学到“盲打”的过程中,更需下一番苦功夫。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学生利用课程软件进行学习,实际上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和实践,这就要求学生运用、组合已有的知识,保持脑力和体力的适度紧张,并且有强烈的好奇心、足够的耐心与恒心。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达到编制程序和解题的正确、完美,就要求学习者能够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百折不挠。

上述教学过程对学生意志力都是很好的磨练,但它并非自然而然就能实现,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产生创造思维。

另外,在软件编制上还需要更加精细。如有的`学校计算机硬件设备不错,已配置486微机,却没有很好地开发软件。在语文辅助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做一些选择、填空等练习,即使是电脑作文,也只是在电脑上进行打印,缺乏“人机对话”机制,反馈不及时,使本可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教学过程变成为学生机械的应答。特别是有的中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因编排不当,使本应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变得不那么难解,学生只要在电脑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即可,甚至有时靠连续不断地瞎蒙也能解题。这就失去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意义,而且对学生意志力等学习品质的培养也是不利的。这里既有认识的问题,也有不容忽视的教学软件编制技术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这方面,优秀教师与软件专家共同协作,各取所长,联合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三、培养热爱科学的观念,丰富学生情感

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们所面对的是既可以动手实验,又可以动脑思考,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学习工具。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可以形成友好的人――机界面。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反馈及时,学生答对时,计算机给予奖励;答错时,则给出是否需要帮助等信息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构造一种愉快的教学情境。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是有促进作用的,特别是对那些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可使他们免于在其他同学面前产生窘迫感,进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难怪不少学生把计算机称为“循循善诱的老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结合声、画功能,使学习者更加感到亲切、愉快,计算机便成了学习者的“知心朋友”。

基于以上认识,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导他们热爱科学,与计算机交朋友。事实上,只有学生对计算机原理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才会真正与计算机交朋友,才能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进而激发起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和向往。但单纯地讲授计算机原理和计算机语言,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往往事倍功半。据一些学生反映,计算机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单纯学习计算机语言更有助于提高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更能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计算机科学技术越发达,越有利于计算机的普及,越有利于计算机教育的深入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计算机等科技成果的情感时,不能忽视计算机普及所带来的有关社会问题,如应当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合作与友爱;在丰富学生情感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道德、理想的培育。这是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2.英语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探讨 篇二

一、突出我国古代科学成就, 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它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历史教学中, 充分利用教学内容, 突出讲授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杰出贡献, 可以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动机,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如《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精确计算圆周率的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创造了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 今世人赞羡。古代的中国可谓世界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用这些事例教育学生, 讲清我国古代科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会使学生有所触动, 弘扬民族文化, 产生为国争光的学习愿望和动机。

二、讲中华民族近代备受屈辱的血泪史,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历史是一面镜子, 学习历史, 或吸取经验, 或借鉴教训, 都是为现实服务。在我们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 学史明志, 尤为重要。历史上, 记载过辉煌, 也留下过耻辱。清朝后期, 政治腐败, 西方列强先后把贪婪的魔爪伸向我国, 占我国土, 杀我同胞, 掠我财富, 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教学中, 要结合这些令人心酸和屈辱的历史, 对学生进行责任感的教育。“国昌我荣, 国辱我耻”, 要使学生自尊﹑自立﹑自强, 今日发奋读书, 明天报效祖国。要告诉学生中华民族不是衰弱的民族, 中华人民是富有智慧和力量的伟大的人民。历史上, 中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创造了世界文明史, 今天我们也一定能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三、通过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就会对艰苦的学习乐此不疲, 就会拥有千万朵知识的浪花。新编历史教材, 图文并茂, 多姿多彩。教材中每一章节都巧妙介绍了一些有关史料﹑趣文﹑故事。讲这些内容要讲求艺术性, 力求生动传神。运用趣味教学法, 或绘制图片, 以求直观形象;或讲故事, 做到绘声绘色;或介绍名人传记, 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或以电教手法再现雄浑阔大的一幅幅历史画面, 把学生带入历史画廊中, 尽情阅览古老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家乡的山水名胜、文物古迹, 增强亲临其境的历史感。总之, 在教学的一系列环节中, 需做到处处设趣, 时时激趣, 以趣促学, 以学诱趣, 变枯燥乏味的“苦”学为活泼有趣的“乐”学。

四﹑学习历史人物, 锻炼坚强意志。

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动因。学生自强不息、富有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 是今天学习明天工作的必备的精神品质之一。可见, 坚强的意志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具有意志教育因素的内容, 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惨遭官刑, 忍辱写《史记》:张骞出使西域, 历经磨难, 不辱使命;明朝李时珍, 踏遍青山, 采集草药, 一生悉心药物研究, 经过27个春秋的艰苦努力, 终于写成《本草纲目》一书, 等等。众多的历史名人, 无一不是意志坚强者, 最终成就了大业。教学中, 要强调学习名人, 锻炼坚强的意志。

五﹑通过规范化的训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长期要求的结果。长期以来, 历史学科被一些学校和教师不同程度地视为副科, 轻而淡之。近年来, 虽然中考考历史, 历史学科的地位有所提升, 但历史教学还停留在“教师读读, 学生画画, 考试背背”的不正规状况, 这不仅不利于历史知识的学习, 更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要强化教与学两个方面, 历史教学要规范化, 走出误区。学生方面, 要从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练习、复习考试等学习环节上, 严格要求, 加强训练;教师方面, 做到“一先四定”。“一先”即教师首先精心设计好教案。常言道:唱好戏, 要有好脚本, 不打无准备之仗。“四定”, 即定时留批作业, 定时搞作业展览, 定时举办历史知识竞赛, 定时搞“师生话课”活动, 反馈信息,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长善救生, 优化历史教学。同时运用鼓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估考核制度, 表扬好的, 批评差的, 长期坚持, 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摘要: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关于培养学生智力因素的观点, 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 但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尚被不少教师忽视。本文主要针对历史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进行论述。

3.英语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探讨 篇三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时带有情绪色彩的一种心理活动。大量事实表明,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使人的心理得到充分发展,令人的思路更加开阔,更加活跃。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稳定的兴趣时,他就能够积极地思索,大胆地实践,强烈的求知欲能够使人专心致志,孜孜不倦,达到较高的学习境界。学生对自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兴趣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生活兴趣,把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习中,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几年前班上有一位学习后进生,对学习几乎失去兴趣,险些退学。但他运动好,在活动中深受同学的欢迎,运动会上是个活跃人物。我在课外活动时经常和他一起玩,请他协助搞好班级体育工作,在活动中提高他的认识: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每位同学在各项活动中都有自己的特长,成绩好的向你学习运动,你为什么不能向他学习文化知识呢?在活动中他兴趣盎然,学校有趣的生活吸引了他,他舍不得离开学校,离不开班级。后来在学习时,他说:“我心里一想到学校生活,想到班级活动,我就感到兴奋,学习起来不感到困难,记问题特别快,连续二、三小时也不知道疲倦。”这就是中学生的兴趣迁移。学生从活动中得到了学习的内动力。所以,他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高中毕业时考取了三本。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研究、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抓住学生好奇、争胜,勇于探索,自我表现等心理特点,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力地保证了学习活动的进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关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与观点的主观体验。情绪的好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颇大。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会影响他的智力活动的兴奋程度。良好的情绪会刺激智力活动积极性的提高。而消极情绪则会抑制、麻痹智力活动中的积极性,情绪低下,往往引起人的意识消沉,做事往往半途而废,所以说,气可鼓而不可泄。作为教师,必须善于把握、调动学生的情绪,构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在自学过程中学生若能体会到愉快、喜爱等情感,就会产生强烈的热情,获得进行这种活动的内在动力。在一次大型的公开课上,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答非所问,思维混乱,听课的100多位师生哄笑起来,他感到十分难为情。当时我并未指责、取笑他,相反地我很严肃地总结,指出他发言的三个优点,他当时就振奋了精神。以后的课堂上他一直积极发言,积极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这是因为教师通过鼓励这一积极感情的表现,传给了学生。学生在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的同时,输入了积极情感信息,他感到教师的信任,爱护和尊重,自尊心、自信心和热情油然而生。这种积极的情感大大激发了他努力学习的动机,而教师接受这种反馈后,再给这位同学更多的关怀、指导。这种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态度,往往成为左右他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兴趣的举足轻重的因素,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在教育教学中很重视师生的感情,我从不喝斥、责骂、侮辱学生,有问题就友好地进行交流。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老师就成为他们心目中可敬可爱的人,他们就会用充沛的热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此外,还应当注意的是: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与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一位写作很差的学生,每次习作我都单独地对他提出要求,而这种要求只要努力就能达到,达到就给记高分,他连续几次得高分,他尝到成功的欢乐,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这成为推动他学习的有效诱因。这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才会有足够的动力源泉。

在班级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密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学生会由此而产生一种对学习任务的高度责任感和义务感,一种完成任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以强烈的求知欲,进取心,攻关精神从事学习活动,成为培养自学能力的推动力量。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发展自我意识也有密切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质量,自学方法的效果,知识的运用,如果有正确的认识,就会经常地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研究别人的学习经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一位优生曾对我说:“我花的功夫并不少,可学习为什么总是赶不上别人。”我对他说:“你去了解别人是怎样学习的,你再对比一下自己,你就找到原因了。”通过了解,他知道自己的问题是常和同学发生纠纷,心情不宁,虽然花的时间很多,但效果不好。他调节自己的行为,处理好同学关系,心情轻松,成绩提高了。以后他学习拟定计划,每周一回顾、一对比(和优生比)不断地调节自己的学习节奏,改进学习方法,后来成为全年级的尖子。随着学生独立性的发展,大脑抑制机能的提高,学生自治力增强了,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培养自己。如我班学生自己拟定了“课堂十不准”、“课间五不要”、“放学六注意”、“三先三后做作业”等,班级同学自己控制,自己检查,发现问题,自己处理,全班同学的自制力都提高了,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方法渠道很多,值得研究的是:在教育教学中,不少教师较多地强调个别教育工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不够的。因为学校教育的特点是在集体中教育,学生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面向全体,所以,我认为,重要的是抓好集体教育。好的集体一旦形成,随时都在熏陶感染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也不易萌发,而好的行为则得到强化,好的班风得以形成。教师通过情境教育、同学互助,友谊竞赛、角色变换等教育手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在水平不一,能力各异的班集体中,教师要激励后进生摆脱被动局面,鼓励优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情境,激发他们奋力竞争,以显示自身的力量,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自信心,使每个人都有向上的愿望和要求。这样,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就会精力充沛,一往无前。

4.生物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 篇四

目前,我国教改的实践主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究其本质,是对整体人格的追求和培养,凸现教育主体的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人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这既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这一未来形势对教育的外在要求。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的高素质要求,如何有意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是广大中学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研究的课题。

通过教育教学和科研实践,我们认为,塑造学生人格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塑造学生坚毅的品格一部生物科学发展史,也是人类的奋斗史。生物学从本世纪初开始,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尖端科学,这是无数生物学者为之奋斗的结果,是他们坚毅品格的具体体现。他们为科学而献身、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称颂。遗传学鼻祖孟德尔在修道院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提出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在当时不被社会认识和承认的巨大压力下,直到生命的最后,他仍然坚信“人们重视这一项成果的日子一定会到来”;达尔文历尽千辛万苦,在做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考察后,用23年时间写就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为生物进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把科研战场摆在田间地头,几十年如一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在水稻增产方面创造了奇迹,成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一大功臣。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挖掘存在于生物学知识背后的这些活生生的实例,用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时所表现的伟大人格力量来影响教育学生,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塑造学生坚毅的品格,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在生物学的发展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生物科学家,他们不仅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科学成就,而且他们的崇高思想、高尚品质、求实精神也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遗传学家摩尔根的科研成果获诺贝尔奖时,他没有表现出半点自傲,甚至连盛大的授奖仪式也没有参加,而是仍然潜心于自己的研究。摩尔根说,这奖赏不是给他一个人的,而是对实验生物学的褒奖,这就是一个成功科学家的风范――看轻个人荣誉,看重追求的事业。如果结合生物科学史的教学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片段事迹,以科学家的言行为例对学生进行思想点拨,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又可以使学生的思想不断得到升华。增强学生生态道德观念。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创造了灿烂的当代工业文明。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人类的活动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持续性地削弱,水和空气污染严重,黑风暴、沙尘暴现象频频出现,地球上土壤、森林、港湾和海洋遭受侵蚀的速度明显加快,为人类的生存一次又一次地敲响了警钟。教师要在“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内容中,结合环保、人口、资源等问题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让学生懂得环境保护是全世界每个公民的责任。只有这样,我国的环境治理才能有希望,人类生存的地球才有希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陶行知老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曾讲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中学阶段是人生中思维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提高学生科学能力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过程式教学,引导学生在探究生物学的各种活动过程中,了解生物学的研究过程,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如自然情境、实验情境、形象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等,激发学生情意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善于把反馈矫正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上好实验课,努力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充分运用“过程式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进行观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进行教学,并且优化探究教学的过程。我们坚持探索―研究―运用,即观察―思维―迁移三层次教学,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操作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等多种能力。

5.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篇五

摘要: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中至关重要,学生失去兴趣有多方面的原因,措施有多项,以供参考

关键词:兴趣,课堂教学,激情课堂

作为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我们都深知学生的兴趣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而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如何将学生的这一潜能挖掘出来?这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已苦苦寻觅了多年,取得了不少喜人成绩,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我们却始终没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一方面,我们的英语教学在逐年提高;另一方面,每一年都有一批批的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和信心,在课堂上苦苦煎熬。

那么,学习英语就真的那么难吗?学习英语就真的那么无趣吗?有个现象请大家注意:我们周围许多人,从一个方言区迁到另一个方言区,用不了多久就能适应语言环境,能过用不同的方言进行交流,谁教的?没人教。看看我们周围有多少人同时会讲不同区域的方言,为什么就没人抱怨学不会方言呢?这难道仅仅是因为语言的三大要素语汇、语法相同而只是语音不同吗?我想不会这么简单吧。我在上初中是有位同学,他随家迁入新疆,半年后他回来,却能说一口不错的哈萨克语,谁教的?自学的。由此而知英语也不应该是一门很难学的语言。更何况现在的教学条件是有保障的,有专职的教师,充裕的资源,多样的教学设施和手段,新的教材编写生动有趣,而新课程的改革又给我们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学生学习英语仍感到吃力、感到无趣,问题还是出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他们对任何学科都是感兴趣的,他们从主观上是不愿放弃学英语的,因而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丧失对这门功课的热情。

关键是,面对现实我们必须分析一下学生对英语厌学甚至恐惧的原因。大致来说,在漫长的英语学习中,拖垮学生的来自三方面:

一是自己。俗话说:自己是最大的敌人。这个敌人可能是自己的惰性,在学习中不积极主动,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可能是自己的个性,不敢大胆展示自己,不能持之以恒;也可能是方法上的问题,效率低下。

第二个方面是教学进度。因为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让一些慢热型学生逐步落伍,而最终失去信心。

第三个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是教师的教学。往往是我们这些从教者乏味而缺乏活力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弃之不敢而学之无趣。或因为教师过于严厉的态度使学生敬而远之,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应该说,学生的好奇心强对任何新奇事物都是有兴趣的,包括学英语在内。教师只要认真对待,转变思路且方法得当完全可以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实现这一理想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供同仁们参考。

首先,重新审视学英语,正确认识学英语的动机。

有几个误区必须予以纠正:

误区一,英语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之一,学英语就是为了考学。

误区二,英语无用论。即,学习英语会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果不是从事与之相关的行业或身处能够应用的外部环境,学英语是徒劳的,得不偿失的。

误区三,学习外语可能造成对本民族文化的冲击,将弱化本民族的一些文化特性。

若从功利的角度讲,我无话可说,现实的确也存在这些论调的市场。但是,请别忘了,人生需要长期的经营,素质需要长期的培养,个性的发展需要全面的营养。我们已进入21世纪,这是个开放的时代,信息时代,资讯时代,交流的时代,也是各种文化交融、冲突的时代。无论是从教者还是学习者处于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不可能独善其身。这个时代要求我们坚守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放眼世界,前瞻未来,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把自己打造成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新型公民。否则,只看眼前,不顾长远,人生之路未必平坦,人生的经营必然存在重大缺失。因此,学习英语也并不是仅仅为了考学那么简单。

第二,预防学生成绩滑坡是留住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我们的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心理承受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与其等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了再去重新培养、激发它,不如始终保持着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扎扎实实地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竭力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这是保持住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英语)的根本保障。

第三,让英语课堂充满激情。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和情感的传递。一节平淡无味的课堂,是不会与学生产生共鸣的,也不会提起学生兴趣的。教师授课若无激情,学生反映必然冷谈,何谈积极的互动,默契的配合和理想的反馈。《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要真正做到这些,需要我们把赏识教育带入课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情入手、以情激情以激活英语课堂。课堂教学需要激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情感体验,以饱满的情绪、激昂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更要有激发学生的艺术和手段,只有营造了这种“激情课堂”的氛围,学生才能由“知之”到“好之”再到“乐之”。

若要课堂充满激情,教师首先须满怀热情。教师的激情应体现于以下几点:

1.精神面貌。教师在每一堂课上必须精神饱满,神采飞扬,必须剔除教学之外一切

不良情绪可能造成的影响。教师给学生传递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渴望探求

新知的精神状态。否则,沉闷的空气或暴怒的情绪会给学生的求知欲带来巨大的伤害,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无从谈起

2.教师的魅力。这包括教师的形象气质和教态。作为教师还是应该外表形象的,不

修边幅,就会使教师的形象大打折扣。教师要做到的是外塑形象、内修气质。学

生从内心欣赏,自然会对你的课感兴趣。因为英语教学的自身特点,教师可以在和蔼自然的教态的基础上适当夸张,教师的语音、语调应当跌宕起伏,富有音乐

感。教师可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优美的肢体语言,活泼的声势语言来打动学生。

第四,在英语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考虑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不仅是教育学的关系,同时

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情、言行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2.利用幽默。幽默是课堂气氛的润滑剂,也是激发兴趣的助燃剂。教师幽默风趣的谈

吐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少幽默,教师可以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小幽默,讲与学生分享,这是一种心领神会的沟通,点到为止,大多情况下,可以不必说穿。在每单元Self Check中都设有幽默卡通,教师可做适当点拨,让学生自己领会为佳。此外,教师也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或课后搜集一些英语小幽默,学生定会积极响应的3.善于与学生聊天。现代的英语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英语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其实很大

程度上就是用英语与学生聊天。教师要能够感知出学生想说什么,有什么困难,要

敢于让学生表达。聊天的内容原则上应紧密围绕教学内容,也可作适当扩充。此外,现在有许多学生家里有电脑,一些学生还要求加教师的QQ号作好友,甚至利用课余时间与教师聊天,这是可以的。但教师可提出一个条件:用英语聊天。

4.注重游戏。在我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发现不少教师将教学中的游戏环节删去,除非

听课是再作表演用,理由有三:(1)游戏所涉及的知识在其他环节中已涵盖。(2)太费时间。(3)会引起课堂秩序混乱。岂不知这恰恰是放弃了一次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再扩展、再创作的机会。一些看似无用的游戏却是学生很期待的,对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激发学生的热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5.利用多媒体。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已在不少学校推广开来。多媒体教学

不是摆设,也不是为展示而展示的工具。它不仅能成倍地提高教学效率,加大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和密度。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方面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

6.积极的评价。课堂教学当然不能像马戏团驯兽似的每做出一个动作就要投喂食物。

但学生的确在每一次成功之后都期待着客观、公正、积极的评价。同样,在每一次挫折之后都希望有人开导一下,指出问题、肯定成绩。因此,教师的一些激励性的语言会让学生铭记许久的。在教学中,一些常用教学用语我们不要以为他可有可无,如,Great!Good idea!How clever you are!You are really excellent.I hope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等等。随着教学的进展,教师应该升级一些课堂用语,逐步加强感情色彩。如,I have never thought you could make such great progress.Your talent is beyond my imagination.I cannot believe my eyes.等等。

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矛盾:

1.有序与混乱。不少教师担心课堂上讲幽默故事、进行聊天或游戏等活动会导致课堂

秩序混乱这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毋庸讳言。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调控艺术,灵活把握。作为教师不必过于追求有序的课堂效果,许多成功的课堂也并不是安安静静的。放任自流或因噎废食都是不可取的。

2.系统性与零乱。这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教学内容的组织应力求形散神不散。教师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是易于接受可大胆地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但我们仍需依照原有系统性的安排。

第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英语教师可帮助学生开展多项有趣的课余活动。如,学唱英文歌曲、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讲英语故事、进行英语读书活动、收集英文谚语或名人名言等。这需要根据具体条件而定。

6.英语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探讨 篇六

职高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普遍存在英语基础不扎实, 学习能力不强, 缺乏信心、恒心和毅力, 对英语不感兴趣等现象。在笔者任教的职业学校的机电专业班中, 这种现象更为典型。机电专业学生基本上由男生组成, 英语是其薄弱环节。如笔者现任教的10机械工程班由45位男生组成, 中考成绩在学校各专业中位于前列, 但英语成绩却较差——中考英语总分110分, 90分以上仅4人, 60分以下有18人, 甚至有4人的成绩为个位数。

在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的现实情况下, 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力, 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 无异于一种苦役, 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职高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调查表明, 职高生在英语学习中, 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理:

(1) 无用心理。认为英语和专业课联系不大, 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

(2) 畏难心理。学习只凭一时的热情, 一旦遇到困难和考试不及格, 就灰心丧气, 甚至萌发放弃学习英语的念头。

(3) 自卑心理。由于知识基础和智力的差异及其他社会因素, 经常会遇到同学和老师的冷遇甚至批评、训斥, 便觉得自己天生的脑子笨、不开窍, 不是学习英语的料。

如何重视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而克服厌学情绪, 就需要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学生, 换一种方法教学生, 结合学生实际, 收到更好的实效, 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游戏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提出及应用原则

游戏教学法贯彻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 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该教学法能应用于职高英语教学吗?笔者的教学实践表明, 只要适当选择游戏内容, 精心设计游戏规则, 游戏教学法对于职高英语教学的帮助是很大的。

游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 学生在游戏中学知识, 在游戏中学做人, 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其意义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开发学生智力,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效果, 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

游戏教学的应用原则:

(1) 目标性原则。教学游戏不同于生活游戏, 任何一种课堂游戏的设计都是直接为一定的教学内容服务的。

(2) 多样性、趣味性原则。刚开始学英语, 大多数学生都很感兴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教学内容增多, 难度加深, 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减弱。因此, 教师必须不断设计新的游戏, 不断翻新游戏的方法,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游戏的开展要有一定启发性。在游戏中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能力。在实施该教学法一段时间后,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时, 我们要进一步加深游戏的难度, 要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 使他们不断进步。

(4) 合理性原则。学生是游戏的主体, 任何游戏活动的开展都要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教学实效。

游戏通常要有如下几种挑战形式:比速度、比反应、比强记、比观察、比想象、比思维, 有听、说、读、写各种形式, 要使学生积极配合。

三、游戏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实例及效果分析

笔者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走向未来》第一册, 教学对象是职高机电专业高一学生。

1. 角色扮演 (Role-Play) 。

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 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 能使所学的语言材料显得更加真实, 使扮演者身临其境,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演能力。如《走向未来》第一册Unit8 Seeing a doctor, 其中出现了有关表情的词汇 (sad, happy, worried, nervous, afraid, satisfied, surprise, anxious等) , 教师可以让学生做“Act and say”的游戏, 分四大组开展竞赛, 每组让一位学生做一个表情, 其他学生说出该表情的英语单词, 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单词说得多。

2. 快速反应游戏 (Quick Response Game) 。

该游戏设计的目的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 让学生记住课文中的相关词汇, 并能够在实际语境中加以应用。游戏操作简单易行, 如《走向未来》第一册Unit 1 What do you do?中, Vocabulary部分的单词为例 (engineer, bus driver, mechanic, plumber, cashier, manager, teacher, cook) , 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自习词汇, 然后由教师发出指令, 可以是汉语, 也可以是英语。

3. 描述与画图 (Describe and Draw) 。

如果教材中有固定、丰富而生动的文字材料, 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材料。如《走向未来》第一册Unit 7 Relationship, 在该单元中有如下问题:What is your father/mother like?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两组, 让其中一个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父母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爱好, 另一个学生根据他的描述和自己的理解在黑板或本子上画出那位同学父母的形象。这种方法一方面考查了描述者的词汇与表述能力, 另一方面考查了绘图者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4. 做调查 (Research) 。

做调查能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走向未来》第一册Unit6Food and Services, 可设计简单、易操作的调查。如学习了有关食物的单词, 知道有西式快餐和中式食品, 可以设计调查表, 让学生调查同学中喜欢吃中餐和西餐的比例。全班同学分成4组, 每组制作一张表格, 上面写有同学名字和食物:hotdog, fries, hamburgers, dumplings, noodles, 让学生拿着调查表在组内用“Do you like…?”展开调查, 然后把调查结果统计出来, 由此训练学生用英语询问、调查的能力, 从而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

在笔者任教的两个平衡班 (10机械工程班45人和10数控加工班47人) 中,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和对比, 实行游戏法英语教学的班级 (10机械工程班) 对于英语学科的兴趣有了显著提高, 上课注意力也比较集中, 学习效果特别是对英语词汇和句型结构的掌握都优于未采用游戏法英语教学的班级 (10数控加工班) 。在第一个月后进行的词汇测试中, 10机械工程班的平均分为83.2, 优秀率为54.5%;10数控加工班的平均分为67.3, 优秀率为21%。而在一学期之后的期末考试中, 10机械工程班的平均分为81.33, 优秀率为51.62%;10数控加工班的平均分为63.1, 优秀率为17.5%。这些数据很好地说明了游戏教学法在课堂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同时, 笔者还对两班学生进行了“是否愿意接受游戏英语教学法”的问卷调查:10数控加工班的学生还未体会过游戏教学法的优劣, 只有35人从心理上表示愿意参与。而10机械工程班的45人都有极大的热情参与游戏教学法, 并希望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采用这一教学法。

四、对教师的要求

游戏法英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要更新教学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发展, 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最高目标。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知识的创新者。在整个游戏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首先是组织者、解释者, 然后是指导者、旁观者, 再后是批判者、纠正者。

(2) 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教师应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 较强的教学能力, 处理教材和恰当地使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能力, 以及课堂组织教学能力。游戏具有游玩性, 必须保持教学的严肃性, 教师必须积极监督游戏过程, 制定好游戏规则, 以保证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 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启动或停止游戏,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职高英语教师来说, 针对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 对学习英语具有畏惧心理这一现状, 必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持久兴趣。通过游戏教学, 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使学生会学, 爱学, 能学, 乐学, 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知识中享受其中的乐趣, 从而使学习趋向主动。

参考文献

[1]魏国栋.走向未来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2]张万兴, 吴博.让学生在愉快中享受教育.中央民族出版社, 2004.

7.英语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探讨 篇七

关键词:心理因素;重视;小学生

其实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心理因素值得我们去研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教育课看成体育锻炼课,而应该把小学体育课上成素质体育课。依据学生心理,教师心理,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新课程去培养学生的素质。通过教学,从心理上,体能上,技巧上,让学生都有其发展。体育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思想的,有思想就不能要求千人一面,也不可能千人一面,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各方面有着较大差异而可塑性又极强的中学生呢。在强调个性发展、创新思维的今天,特别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工作者,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学会善待每一位学生,理智地看待学生的缺点、不足或错误,不应动辄呵斥、责备,也不应随便全盘否定哪个学生。特别对一些有自卑、急躁、失望、悲观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并适当予以帮助,使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学一点心理学知识,不断完善自我,理智地看待工作中的挫折,学会控制自我情绪,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健康快乐地开展好体育教育教学工作。

一、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由于每个学生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及身体素质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有差异。因此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有一些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及练习时,常常会遇到困难或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除了有运动经验、运动水平、场地器材、练习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外,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动作受挫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体育课堂上害怕做不好动作被别的同学嘲笑而容易产生对运动的畏惧感,导致心理失衡,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尽量抓住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闪光点,把闪光点适时放大、表扬。并且适当地创造时机让他们展现自己,激励起学生的信心,培养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有目的地创设一种积极、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这时教师的教学引导就很关键。如在进行跳高教学时,由于几个女同学个子比较矮,身体素质也较差,在大家都能跳过的高度上,她们却没能跳过,每一次跳高动作都会引起后面同学的嘲笑,几次以后,她们就不愿意再进行练习了,看到这样的情况后,我改变了教学方法,将一些身体素质一样的学生安排在一起,降低了高度,着重对他们出现的动作问题进行纠正,对他们每一次的进步都当着全班同学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弱势项目练习的自信心。鼓励他们保持这种良好的势头,在以后的学习中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挖掘教材的情绪因素,实施灵活新颖的教法

体育也是一门艺术,教材中必然蕴藏着丰富的艺术魅力,大量的情、理、趣等要素,正等着教师去开发并进行再创造,作为体育课的精神美食。体育教学中,健美因素是首先要开发的。很多现象,学生们平常熟视无睹,或习以为常,并没有特别的感受。这不能怪学生感官麻木,而是教师未点石成金。比如,体育服装的设计上,服饰上的整齐美,服装颜色的搭配美,服装样式的矫健形态美,使穿上它的人也显得格外精神。教师可以对服装加以口头描写渲染,或让学生列队拍照留影,能给人以参加体育活动为荣的振奋感。又如体育课内容中,各种运动姿式的形态美,也很激励人心。广播体操开始了,那灵活多姿的动作,随着铿锵有力有节奏的喊操令,准确、整齐地进行。整齐的动作,整齐的响声,时儿象大雁展翅齐飞,时儿象鱼龙出海,时儿象刀枪劲舞,时儿象舒胸展臂,产生一样群体的振奋感和愉悦感。再如打乒乓球,白色的小球在绿色的台桌上往来穿梭,似流星闪跃,运动员则伸肢展臂,左右开弓,时进时退,不仅使进行的人心情紧张而兴奋,就连观众的心情也与运动员同呼吸,共欢娱。再加上老师讲点当年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搭起了友谊的桥梁,就更赋予了这硕运动的美感,给人以兴趣的激发与心绪的振奋。

三、鼓励学生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培养自强精神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重要的不是设法减少学生可能遇到的挫折,而是帮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困难和挫折。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的道路不一定一帆风顺,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教育学生“生活中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使学生对人生、逆境有正确的认识,对经受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告诉学生失败了不要紧,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失败,去重新练习,去纠正错误,敢于和善于克服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困难与障碍,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其次,通过体育活动中的各种练习进行抗挫折教育,培养学生自强精神。如有些学生在动作练习中,表现为怕苦、怕累,在困难面前缺乏信心和勇气;或在动作练习中,恐惧器械,担心自己完不成动作被其他人嘲笑等,越害怕、越担心,就越缩手缩脚,一旦练习失败就再也不敢练习,从而导致动作练习受挫。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在练习时,除安排好保护与帮助的同学外,还要营造良好的练习气氛,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对动作练习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鼓励,随着成功带来的喜悦,其恐惧心理也会逐步消除,自信心得到加强,从而进入到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

8.英语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探讨 篇八

内容提要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三年的实验研究中,从概念创造性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这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就在进行概念的创造性教学时,所要遵循的创造性教学的教学原则,可以采用的创造性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要完成的创造性教学的教学目标作一简要论述。

小学数学概念的创造性教学是指教师结合所要教学的数学概念,遵循创造性教学原则,运用创造性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的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下面就小学数学概念创造性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谈点儿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小学数学概念创造性教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目标,是教学的根本。进行小学数学概念的创造性教学首先要完成一般的教学目标,如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等一些有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完成这些基本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创造性教学的首要前提。在此基础上,还要完成以下几项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概念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而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发现是创造的一种重要形式。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也是一种发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一个人的创造力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如果一个人不想去创造,即使他的智力水平再高,创造力再高,一切也都等于零;而如果他具有愿意为科学和人类进步献身的高尚品德,那就会给他的创造力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他就可能会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因此,在进行数学概念的创造性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要学的新概念、新知识感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大胆进行联想和猜测,以培养学生的挑战性和冒险性;通过思想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使学生树立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优良品质等。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造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为创造提供要求,为创造提供成功的可能,为检验创造成功与否提供检验的标准,因此可以说实践是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只有积极参与实践,才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新思想、新方法,才能把握创造的机会进行成功的创造,提高创造能力。同样,创造力的提高,会促使一个人把新的思想、新的见解落实到实际中去,在创造活动中养成实践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造力的目的。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去探究新的数学

[1] [2] [3]

9.英语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探讨 篇九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我通过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学设疑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

一、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依旧停留在旧的知识基础上而沾沾自喜,终有一天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被社会所淘汰。

其次,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亲自参与,独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小问题的现成答案,没有参与思考,解决问题,思维就得不到锻炼,一味地只是接受,时间久了,定会一无所获,人的大脑就象一部机器,常用常新,越用越灵活,如果放在那里不用,就会生锈。

二、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教学情境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境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行动,需要靠激励推动他们内部的学习动力,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而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己学习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图画、悬念和现实生活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2、对学生已有的不完整的知识进行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

当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产生冲突或差异时,就会引起他们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读一读。

利用“读一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其中的“关于代数的故事”、“有关几何的一些历史”、“关于中国古代的一次方程组”、“中国古代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研究”等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秘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巧用材料”、“完美的正方形”、“黄金分割”、“求平均数”等内容起着对课本知识引深拓广,消化应用等重要重用,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数学意识的重要素材。

4、适当开展数学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数学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例如;可以把学生分组,提出的问题让各个小组分别解答,然后给每个小组评分,得分最高的给予表扬,甚至可以准备一些小奖品,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人的教学目标已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深化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充满学习的动力。

10.英语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探讨 篇十

长期以来,传统的中学美术教学模式,气氛沉闷,手段单调,教者筋疲力尽,学者收效甚微。一直沿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使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如何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愿学、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直是广大中学美术教师努力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愿就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与做法。

一、努力提高中学美术教师的素质。

中学美术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中学美术教学是高难度的教学,要有效的提高质量,除了借鉴别人的经验,最根本还是抓自身的提高。根深才能叶茂,居高才能临下,教师才能在广阔的中学美术教学领域中导演出一幕幕精彩的育人戏剧。

1.转变观念,确立学生主体观。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对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因而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纳要(试行)》指出:“教师在学生观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是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理解所教的内容之外,还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追求卓越和专业成熟,他们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师要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形成“目中有人”的学生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尊重、理解的师生关系,并把这种关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改变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2.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终身的学习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更新和优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要求中学美术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扩展学科以外的广博知识,使自己的知识不仅“专”而且“广”。更要明确教师知识的应用上来,转移到了研究学生的学法上来,正如苏霍姆斯基认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教学大纲的知识并不在大脑的中心而只是处在大脑皮层最积极区域的一角落里,那时候,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精工巧匠。”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用全新的视角进行教学,同时教师应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不断地丰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完善教学艺术,提高育人能力。

3.教师要做一个有情的人。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很难想象一个感情麻木、上课毫无激情,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的教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情”是美术教学事业得以长足发展的根。教师应用他充满激情,任劳任怨;必须对学生充满爱心,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4.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心中要有一杆秤,那就是“公平”,一个有素养的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至少有七种: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等。因此多元智能的理论提示我们应尊重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承认学生中知识、智力水平的发展不平衡,有差距,允许学生参与程度快慢不一。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课堂上既要让先进生吃饱,又要让学困生吃好。要特别关爱学困生,创设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优势。尽量挖掘他们的长处,多给他们的机会,每个学生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终有所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参与意识。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让学生感兴趣,就要研究学生的特点,我们的学生处于信息、观念迅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的一切行为都从“自我”出发的,是以展示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为目的的,他们非常渴望别人对自己的认同,个性表现欲非常强烈,凡是具有自我肯定性质的工作都乐于去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创设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让他们得到他人的认可,那么他们就会乐学了。

2.在教学过程中,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地活动,才能为其接受,老师的教对学生来说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是学好学不好的根据。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来起作用,因此课堂上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他们自己去学,独立探讨,猎取知识,从中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知识的情感,产生自我肯定的体验,把学习看成自我肯定的体验,把学习看成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和谐活动,自觉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在激发学生主体性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以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前提。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落实教师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因为教师首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由于学生的组织应变能力有限,无法顾及其他个体的反应,必然导致课堂上的无序和失控,从而降低课堂效率。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高能力必须通过操作实践,然而,实际操作又不能没有指导,像演戏一样,戏要由演员来演,可是也并非不需要一位导演。成功的美术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的配合的结晶。所以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使教师主导地位削弱,就会严重损害学生主体性的落实,这样的美术教学,必然是无序和低效的。

2.必须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课内与课外是美术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中学美术教学的课内与课外是一个整体,各有其作用,只有密切结合,才能使教学取得更好的结果,这犹如鸟之双翼,协同合作,才能比翼双飞。我们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主体性不仅要在课内,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和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把课堂教学过程扩大到社会实践中,沟通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把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树立大美术观,开发学生的智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意识的培养,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素质基础,达到了美术教学的目的。

11.英语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探讨 篇十一

一、在情境氛围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有效的激发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教师需要妥善抓住课堂教学,合理提高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培养以及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其应该依照教学内容合理巧妙地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关《鼓乐传情》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鼓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并且了解到鼓乐方面的节奏特点,还有民族鼓乐和非洲鼓乐方面的不同风格,应该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现非洲的沙漠、草原、村庄等有关自然风光,同时配合中非民间有关歌谣———《寻找朋友》,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切实感受到典型的非洲音乐风格。对于这种情境教学课堂来说,其能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之中,并了解到非洲鼓乐当中所具有的激扬、奔放、热情等饱满的情绪,在非常热烈以及欢快的气氛当中将教学活动逐渐推向高潮。

二、合理突出音乐所具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非常强的趣味性,能够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忘我的境界。在新课改之下,我们必须总结传统教学的教训,应用合理的措施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效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学生才会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研究以及巩固练习,从而在根本上提升他们的音乐成绩。

在具体的教学当中,老师应该在课前选择某些与小学生审美观相符的音乐内容,并且这些音乐要充满趣味性,小学生在学习这些音乐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学习较为枯燥的有关乐理知识,同时还能够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怎样突出音乐所具有的魅力,对于小学、中学乃至大学来说,都是教学当中的一个难题,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他们对音乐方面的了解以及乐理知识方面的掌握都不能与高年级学生相比。所以教师要正确地把握好这一点,从而找到与他们特点相符的教学方式。

比如《童年》这首歌,在具体教学中,相关音乐教师应该准备CD等有关材料,并在课堂上把这首曲子重复播放一至两遍,让学生把这首曲子与自己本身的梦想做对比,从而让学生能够联想到曲子当中所展现出来的画面:“池塘边……童年”。最后,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把自己本身的梦想以及生活轨迹全部编写到这首歌曲之中,从而让学生在对自身创新能力进行锻炼的同时,还深化了自己在音乐知识方面的认识。

三、积极开展有关音乐实践方面的活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的创新

音乐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能够全方位地对学生音乐方面所具有的潜能进行激发,组织音乐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创新以及实践能力,凭借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当中陶冶情操,切实提升自身的音乐素质。例如,在进行《四小天鹅舞曲》方面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利用肢体把舞曲当中想要表达的有关内容展现出来,这样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同时又能深化学生在舞曲方面的认知。与此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还应该利用杯子、黑板擦、筷子等当做一种独特的乐器,从而引导学生凭借自己创作出来的一些乐器进行曲目编制,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激活学生自身的创作灵感,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还能有效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逐渐在思维创新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进而妥善地实现教学目标。

创新思维方面的培养作为整个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重要任务,其对于学生自身的进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具体的工作当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具体特征,从激发思维、探索以及想象等方面出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摘要:教育是进行知识传播、应用以及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且也是产生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基地,由实践结果得出:如果在音乐教学当中合理应用创新思维,其作用将会比其他学科更加明显,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在进行演唱歌曲、演奏以及欣赏名曲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发挥想象思维,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思维,探讨

参考文献

[1]潘菲.论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J].亚太教育,2016(2):108.

[2]陈少杰.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J].音乐时空,2013(12):137.

12.英语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探讨 篇十二

新课程理念体现在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以全新的课程生态观刷新着传统教学理念,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与过程,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连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一并纳入课程目标体系。新课程标准从价值取向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精英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走向大众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新课程教材的前线工作者,改变我们的旧观念以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彻底抛开旧观念,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开始学英语学生就已经不感兴趣了,那就好象鸟儿还没有飞上蓝天就已经折短了翅膀一样,是很可悲的,只能“望空兴叹”了。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的首先的任务是要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实践过程中,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始终坚持把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科兴趣放在首位。笔者认为,兴趣不仅是学习动机的起因,是引起一切注意的先决条件,而且也是我们课堂实效的`试金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从兴趣入手,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利用科学的课堂评价手段,使他们逐步建立学好的信心,力争达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最佳的课堂实效。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最佳的课堂实效呢?

第一,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学生表现出的态度越积极,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们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

上一篇:企业妇女节活动方案下一篇:口红营销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