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对课堂效率的影响(共11篇)
1.教学模式对课堂效率的影响 篇一
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认识
吉林市第十二中学校化学组
冯汉军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是高效课堂(1)精神饱满的课堂即高效课堂。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人欲罢不能的课,实现高效就要让人有兴趣。
(3)高效课堂就是学生没有一刻会闲下来打瞌睡,会集中所有的注意力来听讲。
(4)真正的高效能带动起每一位同学的兴趣,使每一位同学都学有所获,因此还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5)刚上课的10分钟,这段时间很重要,要尽量通过事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有兴趣了,学习效率自然就上去了。
看了学生们关于高效课堂的精彩见解,面对现实中那么多死气沉沉、有时沉寂得让人发慌的课堂,我们这些教育者感到多么汗颜!学生们的认识多么正确,他们似乎比我们更懂教育。我们不能不大声高喊:学生没有兴趣的课堂不存在高效课堂,死气沉沉的课堂没有资格谈高效课堂。
与国外孩子相比,中国的孩子最缺什么?缺乏兴趣、诚实和独立性。在学校里单调的学校生活,天天都超量上课、海量作业、考试地狱,还谈什么兴趣?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以五分钟为单位控制学生的时间,还有什么独立性?而什么都包办代替,什么都不用学生动脑、思考、做决定,那里还有什么责任感生成的土壤?而一旦学生失去了兴趣、独立性、责任感,奢谈什么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促使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课堂是高效课堂(1)师生能够积极互动才算是高效课堂。
(2)应减少小组合作,合作过多会妨碍独立思考能力并养成依赖习惯,会使同学们对自己小组讨论的内容十分了解,但对其他小组负责的内容掌握得很差!并且同学之间的讨论只能停留在表面,不可能像老师一样上升到理论层面,举一反三完全没有办法做到!
(3)动不动就问就讨论,会让我们自主思考能力下降,遇到难题时再去问,这样我们才会记住这个题,因为我们确实思考过了。
高效课堂必然是多向度的以问题交流与探究为纽带的师生与生生间多维互动的课堂。当下,让学生多讲、多活动、多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似乎已成为高效课堂的不二法门。可学生们的上述观点,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学生们认为,应减少小组合作,合作过多会妨碍独立思考,并形成依赖习惯。这再次告诉我们,教师运用小组合作组织教学时,必须注意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关注问题预设与问题生成的真正探究价值,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课堂活跃。
(三)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是高效课堂(1)完全在于学生本身,当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思维紧跟着老师授课,积极思考,这就已经完全达到了高效的目的。
(2)高效课堂应该是一种十分活跃的课堂,在这样的课上活跃并不表现在行动上,更多的是表现在思维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跳跃起来。
(3)理科以老师讲为主,但允许学生发散思维,一道题有多种解法时可以让学生逐一展示,讲求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从上述观点我们得知,学生们是非常重视关于积极思维这一高效课堂的本质特征的。其实,如果学生在课堂中不经历积极的思维过程,就谈不上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关注全人教育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自古以来中国有两个优秀的教育传统,一是先教人做人,后教人读书;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遗憾的是,这两个最值得中国人珍惜的教育传统我们丢的差不多了!
二、影响高效课堂有效运行的“四个重要因素”
高效课堂无疑是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的,但高效课堂的研究视域却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时空本身,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时空有效运行的相关因素。
(一)课程选择 课程、课程内容、课程选择与学生的主动学习状态、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度相关。尊重了学生的课程选择权、满足了学生的课程选择需要,会影响和调节学生的整个学校学习生活的状态,进而必然对当下人们追求的高效课堂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发展具有五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课程关乎学生的教育权利。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少开一门都是违法的,都是在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二是课程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哪里的学校不开设音乐、体育、美术,哪里的学校就在破坏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课程关乎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学校开设的课程没有任何选择性,就不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课程关乎学生的潜能释放。满足孩子智慧和潜能的发展,离不开丰富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五是课程关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课程越单调,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越低落。
(二)实践学习
当下所谓的高效课堂,大都指向与升学考试紧密相关的学科课程的书本学习,恐怕很少有人研究学科实践性学习。其实,课外的实践性学习与课内的书本学习,是高效课堂的“一体两翼”。
我们再看看美国初中生物课的一个案例—— 在有关“细胞”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份课后作业──办一份报道细胞的杂志。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别担任编辑、作家、发行者、艺术编辑等不同角色。内容包括:报道目前有关细胞和显微生物学的信息;纠正一些大众关于细胞生物学的错误观念;关注法律界对DNA研究的疑问;讨论当今世界日益尖锐的生物学的伦理问题,如克隆、基因治疗、试管婴儿、DNA指纹、基因工程等。完成后的杂志可以在学生中传看或在网络上发行。应该说,这节课被引入了许多非生物学的人文性的东西,它关注了内容、活动及其学习方式的人文性,因为富有迁移力和情意支持的科学知识远比那些缺乏生活性、人文性的科学知识更有价值。
显然,高效课堂不仅仅是发生在一节一节的课内时空的故事,课堂发生的故事决不仅仅是师生在课堂里面的现场演艺,与学生课堂生活与学习相关的课外的广阔天地,与学生的课内学习息息相关。一句话,远离了生活的课堂,不仅其内容是贫瘠的,而且其思维与体验也必然是空洞的,甚至会常常发生“断路”。
我们不能不说,高效课堂的“源头活水”是学生的实践知识。在这里,我非常赞赏泰安市泰山区省庄二中李明尚校长的话:知识的传授可以高效地让老师在课堂讲授,但“情感、态度、价值观”光靠讲授是不行的。这里,我还要补充一句,思维品质的培养光靠讲授也是不行的。总之,思维的过程、人生的感悟等这些高效课堂追求的高价值教育目标,仅仅靠课内的讲授与学习是不行的,必须有生活经验的滋养。
(三)自主学习
当下的所谓高效课堂,大都非常关注课前的预习,有不少学校近乎苛刻的控制学生的课外时间,总幻想着学生课下除了按照“学案”学习之外,其他什么也别做。这也正是当下许多学校“学案”越编越厚、作业越布置越多,直至所谓“学案导学”大行其道的根本!这样的教育生态能不能带来高效课堂?请大家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
(1)晚自习时可以有充分的自主实践整理和反思学过的内容,而不是整晚、整晚的做学案,做作业。
(2)课后巩固,将预习作为重点,便没了复习的时间,复习与预习同样有效,什么时候才能两者并重呢?
(3)重点应在课上,而非课下,不能用预习占用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若将功夫都用在课下,课堂将没有任何意义和作用!
(4)高效课堂,重在一个“效率”,不是什么所谓的几点起床,学习多晚,那样只会让自己处于高度疲惫状态,而是用同样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充分利用课上时间。
(5)一节课讲了100道题或许很多,讲了10道题或许太少,谁又能保证讲100道题学会的比10道题就多呢,整天认真完成作业的一定成绩高吗?因循守旧,重于形式是失败的,必须要突破禁锢,做学习上的叛逆者。
显然,学生们不愿意跟老师玩了!这么苛刻地控制学生的时间,不给学生一定自由、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不行了!这种苛刻的时间控制下的教育,对于好学生是扼杀,对于中等学习水平的学生是强灌,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是放羊。不能不说,这种苛刻的时间控制的结果,与校长们对高效课堂的追求是大相径庭的。其一,高效课堂的运行需要兴趣作保障,超长的学习时间带来的是学生学习的身心俱疲;其二,高效课堂追求的除了知识的掌握之外,还有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内化与生成。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储备、经验积累、知识丰富度具有直接关系。而苛刻的时间控制下的教育结果,必然是学生学习与生活自由度的严重缺失,由此带来的面积是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的单一化、同质化,这直接制约着学生课堂思维的丰富与深刻。由此,何谈高效课堂!
(四)学案导学
当下的所谓高效课堂,大都非常重视课前的“学案导学”,以至于在一些地方“学案导学”成了高效课堂的同义词。可今天很少有人反思:并不是所有的“学案”都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实施。相反,有些“学案”是危害高效课堂的。今天的“学案”一味地将课内学习转向课外,一味地将课内练习移到课外,一味地追求所谓知识学习的高效,以至于在我看到的课堂中,所谓高效课堂直接演变成了课外做题、课内对答案,或者课外准备、课内交流。这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吗!
在经过了一番“怀旧”之后,回过头来再看看今天学生们是如何看待当下的“学案导学”的——
(1)老师讲很重要,很多时候不会就是不会,即使讨论一节课也不会。建议取消“学案”,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浪费纸张、浪费笔油。
(2)很多方面我们自己预习,看了就好,明白了就好,却偏偏要把课本上的原话再照抄到“学案”上,我们想不写,可是却还要做,还要检查。还有小组评价活动,也是纯粹的浪费时间。
(3)“学案”要设计地简单一点,基础知识还不懂就先做高考题,提升速度过快了。
(4)对于文科的一些东西,有些东西明明在课本上有,何必要再让学生整段、整段的抄一遍呢?就现实来看,这样的效果并不高,同学们只一味追求赶快完成作业,这样不是浪费时间吗?
(5)课堂更应是在掌握基础的前提下,尽量延伸、拓展知识的。尽量不要把课下就能做好的东西搬到课堂上。(6)希望老师将“学案”内容简化,能书上标注的东西就避免抄录,需要对课本知识做的补充也一并印到“学案”上,便于在书上整理,也可以适当设置探究与思考题,课下思考,课下总结。不发“学案”的科目,可以简单地列下提纲和重点问题,这样有助于理顺思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将知识系统化。
基于对“旧学案”的回顾和学生对“学案导学”的期望,我认为,有效的“学案导学”,应该认真思考研究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什么样的“学案”是真正有价值的?我认为,一份“学案”好不好,有没有价值,关键看以下四个问题设计得如何:(1)明确学习目标;(2)指导学生有效预习;
(3)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即能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收集上来;
(4)知识与经验拓展,即指导学生适当拓展课本知识,并为课本知识的学习准备经验背景,等等。
二是“学案”编写应该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学案”与教材教辅的关系,“学案”不能成为教材、教辅的替代物。
(2)“学案”与作业的关系,不能把“学案”搞成练习册,“学案”只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而不能直接让学生完成大量的习题。(3)“学案”与思维训练的关系,好的“学案”不仅指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更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与实践。
三、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顺应教育新形势,是每一个教师应当考虑和深思的问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当中,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模式”显示出强的大生命力。新的教育形势下,包括杜郎口中学模式下,实质就是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杜郎口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满堂灌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展示,那么,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位于什么地位充当什么角色是一个很现实的话题。
我个人认为,杜郎口模式下,给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去积极展示,并非完全取消教师的存在,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中绝对的消失,而是说我们教师的在课堂中的地位和角色作用发生了变化,不过,终归到底还是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所以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应当明晰,那就是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基于上述教师地位角色的分析,那么如何处理好教师和高效课堂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呢?如何恰当解决师生在高效课堂上的矛盾呢?
不言而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积极展示,当然是新教育形势下的客观要求,可是,学生毕竟是学生,作为教师自然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当然,我不是说让教师去占据课堂主角再回归到传统课堂老路上去,我的意思是说,我们要综合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各自情况。
首先,作为学生有展示的欲望,作为教师,我们理所当然应该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去积极展示。其次,学生毕竟时间精力有限,学科知识框架体系不是十分完善,对于考点把握和出题规律不能完全把握。第三,这就有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既要放手让学生去积极展示,但又要调控课堂驾驭课堂,在需要教师发挥作用时,我们教师就要起到作用。比如学生对于知识在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的地位不是十分清楚,对于考试思路和规律不是十分清楚,这时候,在学生展示完毕,我们教师就要及时进行适当的点拨,把知识在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地位给学生说清楚。这样做,既能发挥教师合理的作用又能提高教学水平。
也许有人会质问,你这不是应试教育的缩影吗?我就要说,不,这是创新,毕竟家长将子女送到学校就是为了子女能提高能力成才,提高成绩考取好的学校,难道不是吗?所以我才有这样的想法。但这与传统模式下不同,我们也知道传统模式下,也会有许多教师也会在课堂上去指导中高考的复习,但我的这个思路已经是创新了,那就是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既要发挥教师的应有作用,又满足家长子女的需求,是在新的高效课堂模式下的一种创新,既然是创新,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中高考的规律技巧和方法。
教师在高效课堂上还应做些什么?是一个值得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但我以为教师在万不得已非常必要时还需要起到作用,那就是点拨一下学生,告诉学生知识在考试中的地位,以及如何答题有什么规律等,其他教师应该做的恐怕更多的就是维持课堂秩序,为学生展示创设安全的环境,利用语言去积极鼓励鼓舞学生。
2.教学模式对课堂效率的影响 篇二
1. 要让学生从心理上适应任课的你
这一点是首要的。一般来说就中国目前的教育制度来看,班级授课制暂时不会取消,学生也不太有可能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每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教学特点,而他的独特方式方法不可能符合一班四、五十人的口味。这时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学生如果产生抵触心理,课堂上就容易走神,不想听,也听不进去。遇到这种情况时,如果学生心理上没有产生抵触就不会放弃听课,更不会做与本课无关的事,而是去找老师的优点和他采用这种方法的用意,并积极配合老师。这样,课堂时间就利用起来了。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不产生抵触心理呢?
第一、在第一堂课上就应该让学生放弃老师应该适应学生的念头。告诉学生老师只有一个,而学生那么多,老师不可能身具百术去适应每一个学生。学生个体倒是可以慢慢地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形成求同存异的教学氛围。人都有惰性,都有把责任归于对方的心理倾向,学生也一样。我们应趁早杜绝学生想要把责任归于老师的心理倾向,使他们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
第二、老师的课要有适度的变化,不能堂堂课千篇一律。变化的标准应该是时不时地出现一节某些学生觉得特别合他们口味的课。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你首先得了解学生,把学生分为几个层次,然后分层次备课,比如说今天为先进生备一堂课,明天为后进生备一堂课。因为学生在努力地试着适应你的课的时候,突然出现一节他们觉得特别喜欢的课,他们就会觉得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成功了,而老师也没有欺骗他们。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想要适应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对你的课的兴趣,不至于使他们失望地放弃。
2. 上课先“定向”
“定向”是一节课第一重要的环节。人的大脑好比一辆汽车,一节课45分钟,老师要引导学生思维的汽车驶向何方,行驶多远的路程,不同型号、不同质量的汽车要有哪些区别,这显然是至关重要的。
有的同学上课睡觉,或者上课时听不进去,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看课外书,或偷偷跟同学说闲话。主要原因是由于上课没有明确的思维方向,不知自己该干些什么。老师讲的目标超出自己的实际,不愿用力去追,也有时老师讲的自己已经懂了,自己不设别的目标,于是大脑就处于方向不明状态。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把重点目标写在黑板上,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是针对大部分学生的,除此之外,还要大致有先进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自己45分钟掌握几个知识点,做会几道题,以避免陪坐,一无所获。
3. 要让学生做到“五到”
用好课堂时间,就要认真听课,听课时力求做到“五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耳到即耳听。要让学生注意听老师的讲授,听同学的提问,听大家的讨论,听同学的不同见解,听老师的答疑。
眼到即眼看。要让学生认真看教材,看必要的参考资料,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看老师的板书,也可以看优秀同学的反应。
口到即口说,即让学生复述老师讲的重点,背诵一下重要的课文,大声朗读老师指定的段落,大胆提问,大胆回答老师的提问。
手到即手写。要让学生写老师讲授的重点,抄有价值的板书。听课时,边听边在教材上圈圈重点,批注一下感想,画一画难点。
心到即动脑筋,对接触的知识积极思考。
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参与,自然加强了大脑不同部位参与上课的主动性,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就加强了。
二、提高课堂效率的法宝
教学信息反馈,即将教学过程所产生的结果作为新的信息再输入该系统的一种信息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利用教学的反馈信息,使学生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
1. 从学生的情绪中获取反馈信息
在课堂上,学生的情绪成为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应善于“听其言、观其行”,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得到学生对这节课听得是否明白,学得是否轻松,能否产生浓厚兴趣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如学生学习《神奇的植物加工厂》一课时兴趣盎然;学习《两个朋友》时情绪激昂;学习《穿山甲》时则不时流露出新奇的目光,这便是反馈了这些课。学生的精神专注投入,与课文的情感融为一体,那一般来说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较高。反之,学生神态呆板,该活跃不活跃,该沉思不沉思,该笑不笑,该难过不难过,那即使教师的课讲得如何精彩生动,也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2. 从师生的互动中获取反馈信息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传递、接受、反馈、矫正的过程。教师只有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加强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才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交互过程中所传递的反馈信息。在语文课中,让学生朗读、答问、质疑是教师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
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着重考虑教学计划完成与否,却忽视学生的实际收益有多少,这是造成语文课堂消耗时间多而实际收益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强调从学生朗读、质疑、答题中获取反馈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拨,尤为重要。
3. 从学生的作业中获取反馈信息
教师经过一个教学环节或整节课的辛勤劳动,学生掌握有多少?不足在哪里?学生的书面作业是一个主要的反馈信息,我们应该学会获取和正确利用这一反馈信息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书面练习(如:抄写、组词、造句、特别是作文)都安排到课外去了,这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外作业的负担,仅从及时收取课堂反馈信息角度来看,也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要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提倡“精讲多练”。增加练习的份量,提供练习的机会,做到能让学生自己做的教师不抢着做,能让学生课内完成的不留到课外,能让全班学生练习的不让几个人说了算,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大面积的练习。
教师在学生书面练习时,要做到经常巡视,认真了解情况,善于发现问题,借以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及时攻缺补弱;对个别差生加强指导;对带有普遍性的集中问题加以评点;对答案准确、思路新颖、有创造性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鼓励。这样不仅激励了优等生,而且也鼓励了后进生。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在值得在此问题上多花心思。
4. 从师生的情感交流上获取反馈信息
除了进行课堂上的实时交互进行反馈之外,课后与学生交谈,了解其对课堂教学的反响,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又一途径。但这种征询意见的方式忌问卷式的一问一答,而应在教师和学生轻松而随和的交谈中进行,只有这样教师才会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如当一个学生在学习了《狐假虎威》后,问:“老师,我真的不信老虎会上狐狸的当。”教师应从这一疑问中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倾听故事情节,欣赏故事画面上,而教师在临将下课时匆匆忙忙揭示寓意,学生就会听不进去,说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尚未达到协调一致。这一反馈信息,对教师今后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5. 从实践活动中获取反馈信息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活动是获取反馈信息的又一重要途径。例如在教会学生写贺卡后,教师节到了,发动全班同学做贺卡,并写上祝福的话。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应尊敬老师,还可以检查一下学生学写贺卡的情况,并及时进行补救。
必须指出的是,以上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完成的,不能忽视的是,学生也是反馈的主体。学生也从教师的语言、体态、交往以及教师对作业的批改、试卷的评价中获取信息反馈,并以此来调控自己的学习。
3.教学模式对课堂效率的影响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史;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197-01
历史是对一种事物某一阶段或整个阶段的实际记录,它描述其起源、发展的整个历程。在小学教学中不可忽略历史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经常被一笔带过的数学史,它的教育功能不可估量,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自言而然的加入数学史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吸收更多数学史的知识,会让学生很快融入到历史发展的滚滚长河中,切身感受数学史不可思议的发展历程,了解数学史的来龙去脉。只有在教学中结合数学史的内容,才能让孩子清楚认识到数学来自于数学家的艰苦钻研,今天课堂上的数学知识来之不易,如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会很高,会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还会学习到数学家的数学思想和不懈探究的数学精神,以此自然而然的会推进数学教学的进度。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发挥数学史被埋没的重大作用。学习数学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数学发展到今天的历程介绍,还要学习数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情况,了解各个数学家的生平简介,这是对数学家思想成果的尊重和数学思想价值的认知,也会让孩子在数学思想精髓中受益匪浅。
一、数学史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单纯的数学概念可能无法令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将数学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要学生明白数学课本中那些概念和公式的由来始末,这样学生才能对数学家的数学思想融会贯通,在学习中学会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运用大脑进行思考和分析,还可以了解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应用的作用。作为一名学生,需要的是思考问题的整个思维网络,而不能单单考虑局部的知识,要把学习的格局放大,充分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始末,丰富自身的知识网,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活学活用,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通常对于“形”的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能力有所欠缺,学生很难改变以往的惯性思维,接受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时往往会止步不前或步步为艰,因此要结合数学思想来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先将小学生对“形”的感性认识加以梳理,然后通过实际模型向学生描述其整体构造,刻画其点、线、面的分布,然后再将学生的思维带入抽象空间内,在想象中构建认识和学习到的“形”的整体概念,不能一味的要求小学生凭空想象,因为这时候的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还很片面,只有结合实际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数学思想的内涵,要记得想象结合实际。还有就是对于负号和减号的区分也需要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程度,可以运用减法运算来进行讲解,要学生通过数学家发现负数的由来实例来理解负数的存在意义。
二、数学史的融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数学知识往往就是数字与符号的交替,对于小学生来讲单纯的学习数学就显得有些乏味无聊,贪玩好动的年纪在课堂上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枯燥的数学概念与公式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这时候,数学史就派上了用场,作为教师要在数学史的浩瀚海洋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故事和游戏,仔细生动地讲述数学知识在数学小天才中诞生的来龙去脉,这样小学生的注意力才会聚集到感兴趣的事情上,课堂学习效率会不由自主的提高,还会开发小学生的模仿和实际应用数学的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数学史上就有这么一位数学小天才,他善于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还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他在父亲扩建羊圈的实际中发现最多只能围100米的篱笆根本无法照计划圈住占地600平方米的新场地,此新场地长40m、宽15m,怎样才能成功地帮助100只羊入住新家呢?这位小男孩就做到了,他就是欧拉。然后要学生们积极讨论,踊跃回答自己的想法,在此过程不仅活跃课堂气氛,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将数学带回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数学来自实践、应用到实践的道理。
三、数学史的渗透教学能够更好地拓宽学生知识面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内容是对伟大数学家的祭奠和知识的尊重,因为数学理包含的任何一点理论知识都是经过一次次的演算、证明研究出来的,是数学先辈们思想瑰宝的总结和呈现。学生在学习数学史的过程中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领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开发思维,了解漫漫长路上数学家的孤军奋战历程,接受数学思想的熏陶。就拿圆周率来讲,要让学生知道这一数学理论的来龙去脉,追本溯源方能学得透彻,学到精髓,将数学思想继承和传承下去。简而言之,在小学生的数学学教学中要灵活变通,敢于联系数学史来解决小学生对数学单纯理论的枯燥心理,抓住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数学史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数学是存在的意义,学习其中的数学思想,清楚数学对人类的进步作用之大,要活学活用,在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还要将数学应用到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 李爱平.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作用[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06期
4.教学模式对课堂效率的影响 篇四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一)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就初中数学而言,因其本身的特点,在学生学习时就会感觉到知识枯燥、无趣,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开展一些学习活动,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最终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学习反比例函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比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进行讨论,区分这两个知识点。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好知识点,又能避免混淆概念,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平衡性
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且鼓励学生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促进学生自主进行合作学习。当然,合理的教学情境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的,教师要明确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举个例子,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对称轴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用纸片对折,然后画三角形的方式亲身体验轴对称的概念。并且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索出对称点这一知识点,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实践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把自己放在教学权威的位置上,认为只有在学生中间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形象,才能教育好学生,但其实这恰恰是一个误区。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使学生全面发展,而非单一发展。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而非主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和谐、平等的平台上,帮助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不断思考、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初中数学课堂比较枯燥无味,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调节课堂气氛,实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但是要想很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数学教师需要具备新型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启发学生思维等效果要给予重视。
其次,在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时,对于分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知识掌握情况等因素进行小组的划分。一般以四人为一组,但同时要确保组员之间的内在差距不大,让小组之间既存在一定的竞争性,又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小组队长可以采取轮换制,根据学习的需要和相应的课堂教学情景进行调整,让每个学生都有能够展示自己和锻炼自己的机会。
最后,在学习完知识之余,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巩固并且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学习完直角三角形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测量教学楼,小组成员可以根据需要分工合作。完成了从课堂理论知识到实践教学的转变,让学生能立即学以致用,在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设计教学
(三)坚持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要成为使学生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与好朋友,用真情实感为学生创设有益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定一个目标,让学生体会到参与学习的快乐,并且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明白白学习活动是自己应该主动积极参与的。数学教师还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平等、协作的小组合作关系,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明白小组的学习任务就是自己的使命,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结语
参考文献:
5.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课堂的影响 篇五
巧妙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象、图形,展现出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各种生动、直观、形象的图片和视频,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的大脑接触新异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恰能针对这个认知特点,协助教师创设导入情境,活泼有趣的学习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促成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通过程序调动,借此形成演示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变抽象复杂为具体简单,让学生借此进入最佳思维状态,这与过去单凭教师一张嘴来调度学生的联想,引导学生思路,无疑增添了一位形象教学的得力助手,做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理解速度。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课堂教学中依靠教师的说教,已经不能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带来大的帮助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阅读材料和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可以把师生从大量烦琐、重复、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雾淞》一课时,由于很多学生没有亲眼见过雾淞,对于那种美妙的场景缺管理解,不能体会文章的美感。教师可以搜集关于雾淞的大量图片和视频,再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就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6.多媒体教学对小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篇六
工作单位: 姓名:
【摘要】: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了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 多媒体教学 影响 中小学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深入人心,现代教育技术逐渐被运用于教学当中。现代教育技术集投影、录像、录音、电视、幻灯、多媒体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实施于教育,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作为工具走进语文教学的课堂,它以精简醒目的文字、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为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次变革、为传统的课堂注入新的血液。现在的多媒体课堂已随处可见,特别是一些公开课中,大部分使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为课堂的顺利完成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课文
我们翻开小学的语文课本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小学的语文课本越是低年级,课本中的插图就越多,可是逐一翻开高年级的语文课本却发现,课文的插图逐级减少,这是为什么呢?对,这是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情况而定的。根据有关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要是脱离丰富的客观实物,就会削弱他们的思考力,他们的注意力易分散,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学生对于课文初步理解能力全来自于客观事物的联系,只有联系到生活中的事物他们才能更了解也更容易记住课文的内容。因此,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图文并茂,妙趣横生,而多媒体则是客观形象,声、光、图相近密结合的一种较好的手段,它能使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专注。所以,多媒体能够引起儿童感官的注意力,运用电教媒体优化组合教学正符合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
二、符合“读图时代”小学生的思维习惯
结合当今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可知,我们21世纪可以被称呼为“读图时代”,学生在没懂事之前就首先会看电视,甚至看电视学会了说话,或者是看电视学了不少字,然后看着动画片和漫画书逐渐长大,这些被图“喂”大的一代,对于图有着独天得厚的理解方式。有些家长对于一些比较聪明却比较调皮、懒惰的学生很头疼,甚至建议将教科书改成一部部动画片,让他们看了就懂了。当然这只是调侃,但是却有一定的道理,比如,《清清的溪水》是一则故事,在听一些公开课时,教师将其中的一部分编辑成短短的动画片,小朋友们看了就像看电视一样,兴趣非常浓,并且对于课文中人物角色的表情、语气、内容等,理解就更容易,印象也更加深刻了。
三、化抽象为形象,有助于难点的突破
使用多媒体可以化课文的抽象为形象,对于一些中年级的学生理解难懂的字词语句比较有作用,因为他们接触的还不多,阅读也比较少,而多媒体能使他们更为直观地理解,而且不容易忘记。比如,小学三年级《锡林郭勒大草原》中有句:“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嵌”字特别难以理解,甚至你花费了一番口舌后,同学们还一知半解,而利用多媒体直观呈现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可以展示一张照片嵌在相框里,或者出示嵌满钻石的项链,如此形象,让学生顿时明白了“嵌”的含义,并且教师相机用图片拓展,如衣服上的饰品、星空,最后是一张“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的图片,学生对于这些情景是印象深刻的。
四、优化课堂气氛
运用多媒体能优化课堂气氛,对提高语文课堂的艺术性有着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上一些比较优美的散文时,如《秋天的雨》,有位老师别具匠心地展示优美的背景音乐,配乐吟颂课文,让在场的学生和老师们都像是游弋在秋雨中,沉醉于秋色秋香中……当配乐和吟颂停时,我们都惊叹语言跟音乐的天然联系,竟然能将语文课堂的魅力发挥如此淋漓尽致,多媒体真是为语文课堂增辉不少。
五、多媒体的课堂信息容量大
同时,多媒体能够广泛运用也是因为它有个优点,就是内容容量大。如省下老师板书的时间,还有,教师讲课时对旧知识的总结回顾,对例文、例题的讲解等,教师都可使用提前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快速呈现在学生面前,节省了许多因为抄抄写写而浪费的时间。再比如:在讲评作文时,把学生的典型的病例等展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分析、推敲、修改;精彩的词、句、片断显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品味欣赏,通过教师的讲评,学生的自评、互评,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讲评速度快、质量高、容量大。并且能够能科学、合理、形象地突破教学重点,分化教学难点,突出中心。
因此,运用多媒体能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更直观、形象、妙趣横生,使课堂的效率大大提升。尽管多媒体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作为新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很多教师为了追赶现代化,一味追捧,甚至使用多媒体代替了传统教学,教学课堂变成了多媒体展示课,教师也变成了电脑操作员,幻灯片放映员,极大降低了教学效果。久而久之,更会削弱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我国的教育事业陷入高科技带来的困境。
其次,多媒体教学容易束缚教师和学生。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事先做好多媒体CAI课件,在课堂上教师的思路总会不知不觉地跟着课件走。在教学过程中,即使有新的灵感新的想法出现,教师也不敢轻易加进课堂,否则便会打乱课件计划,使接下来的教学无法进行。教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随时可能产生新的想法和新的思路,或许这些想法,这些思路有助于解决当前的重难点,但是由于多媒体课件的束缚,教师只能忽略这一重要问题的解决,学生学到的也是模棱两可的知识。
再次,教学课件过于花哨也是多媒体教学的又一弊端。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感官刺激,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上,花哨的课件不仅不能提升教学效果,反而分散了学生的认知力和注意力。课件内容形式多样,有声有色是多媒体课件的一大优势。但是如果内容选择不恰当,或者课件顺序排列不恰当,则会 3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削弱其对重难点的关注,影响学生的理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对知识的保存,甚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也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性强的学习环境。总而言之,应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当中的辅助作用,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服务。
所以,使用多媒体得有一个“度”,不能喧宾夺主,用多媒体取代老师的引领和激情讲解,不能不加取舍、一味用现成的课件,更不能挤占老师和学生互动、感悟的时间。师与生深化过程,是任何外部技术手段都代替不了的。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正副作用,我们要辩证地使用它,把副作用减到最小,只有这样,把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为重要的辅助工具,驾驭媒体资源为学生服务,利用它营造出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气氛,使多媒体技术更充分地发挥出辅助教学的功能,不断为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7.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探讨 篇七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四不要”
(一)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四不要”
其实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兴趣跟这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有着较大的关联, 因此, 想要学生们对语文这门课程产生兴趣, 语文任课教师首先就应该从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做起。很简单也是很重要的几点事项需要广大教师注意:
第一, 不要拖堂。拖堂往往是学生们比较反感的一点, 下课铃声响后, 学生们的思绪就已经飞到了教室外面, 再接着讲并无益处;第二, 不要随意。语文教学必须要认真备课, 教师首先要有一个严谨的课堂教学流程, 掌握好课堂教学节奏, 不可想到哪讲到哪, 内容杂而无序;第三, 不要独揽。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切不可一人独揽整个课堂, 从头讲到尾;第四, 不要过于频繁提问。在课堂上不定时的提问有助于凝聚学生们的注意力, 但是过于频繁的提问则会给学生带去紧张感, 所以要注意提问的次数, 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较轻松的学习环境。
(二)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四不要”
第一, 不要过分依赖老师。很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是死记硬背, 老师怎么讲, 学生就按部就班地怎么做, 这样很难有所进步,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学生应该根据老师的引导找到适合自己的吸收方式, 灵活地学习语文知识;第二, 不要杂乱无序的学习。语文本身有着很强的条理性, 知识的分类也较为明确, 因此在学习的时候要有自己的规则, 整理好知识点, 形成清晰明确的知识点分类;第三, 不要只讲究表面。语文的真正意义在于内涵, 就拿一篇好的文章来说, 学生们应该学习的更多的是它的内在寓意, 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文字上;第四, 不能拖延。语文学习的内容较多, 所要花费的时间自然也就较多, 正是这个原因, 学生们更应该提高效率, 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一) 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首先教师需要带动学生, 一起参与到课堂中去, 而不是由教师一人带动教学的进程。教师需要给学生传达一个信息: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为了带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教师们可以定期地选用“小老师”, 也就是说提前选取一位学生, 并且帮助该学生备课, 然后上课时由“小老师”讲课, 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让老师和学生都能真切地换位思考, 有助于师生之间思想上的融合, 更好地了解彼此, 更有效地教学。
(二) 锻炼学生的自律能力
课堂纪律是保证课堂效率的先决条件。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们更应该引导学生锻炼自律能力, 避免课堂时间浪费在管理课堂纪律上。教师可以将学生们进行分组, 组员由四位邻座的同学组成, 相互监督, 并且每星期评选优秀小组, 给予奖励;另外对表现较差的小组也要有所处罚。相信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 会克制自己的课堂行为, 不断提高自身的自律能力。
(三) 提升学生的主导意识
学习的主导人物还是在于学生, 教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让其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例如, 在高中语文的选修课文中, 教师就应该争求一下学生们的意见, 挑选学生们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选修文章的教学。这样一来, 大大体现了学生们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三、在管理过程中要讲究“批评艺术”
很多学生对老师都是一种望而生畏的状态, 而教师应该注意教学过程中的管理策略, 消除学生对教师的害怕心理。另外一方面, 正确的批评方法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 针对在课堂上违规的学生, 教师应该在不影响正常讲课的前提下进行管理, 而“隐性管理”就是一种很有效的管理策略。所谓“隐性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 轻微示意法
所谓“轻微示意”就是不大动干戈, 利用一个简单的表情提示、或者在走动讲课的过程中暂留、抑或是轻轻地敲一下桌子或肩膀, 以此来提醒某个讲话或者做小动作的学生集中注意力, 专心听课。
(二) 提问式提醒法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 难免会出现不少不在状态的学生:听课时走神、集体回答问题时滥竽充数、课文讲完后不懂装懂等等状况。针对这些情况, 很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提问, 通过提问, 让那些不在状态的学生进入状态。
(三) 幽默带动法
通常教师们会遇见很常见的一个现象: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其实这是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 但如果点名道姓地批评上课睡觉的学生, 不仅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致, 更是让该学生很丢面子, 容易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 并不利于教学。那么教师就可以用幽默的言语管理上课睡觉的学生, 比如说教师可以这样讲:“在课上睡觉的学生一定不懂得享受生活, 舒适的小床真是要浪费在失眠的夜里了!”这其实也是一种温柔的批评法, 给学生批评的同时也带去了温暖, 更容易让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举动。
总之,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需要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所成效, 而作为语文教师, 更应该尽其所能, 带领学生一起正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共同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式, 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摘要:语文教学相对来说占据着较大比例的课时, 但是在长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 即使语文教学投入的时间较多, 但是成效却并不明显。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如何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效率,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孔玲玲.关于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09 (5) .
8.教学模式对课堂效率的影响 篇八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因素,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与学,语言修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但以下五方面是关键因素,抓住这五个关键,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会大大提升。
1、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确立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确立是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因素,如果在设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上失误,那么,其他方面做的再好也无济于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首先要科学合理,也就是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符合教材中单元的教学要求;其次要符合课文的体裁特点;再次是符合学生的实际,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学习习惯,学生学习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学情分析是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依据。最后,目标不要大而空,要具体,恰当运用课程标准中的关键动词,如“理解”、“分析”、“把握”、“概括归纳”、“品味”、“探究”、“运用”等。例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一篇小说,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之一,那么“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就可以确定为教学重点。学情分析:就本文而言,对于小说主人公被封建的俄国统治者所羁绊,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做法,不少学生深信不疑,以为造成主人公这样的结局完全是统治者一方面的责任;而对于主人公自己人格方面的因素,对于整个社会的反叛性思想的缺失等等,却往往显得漠然。那么,学生学习本文面临的最大困难可能是如何理解别里科夫言行背后的原因。 因此,“对小说主题的深入探究”就可以确定为教学难点。又如曹禺的《雷雨》是话剧,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化,所以,“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就可以作为教学重点。学情分析:学生较少接触戏剧,基本上不具备阅读剧本的方法与能力。所以,学生对剧本的阅读方式总体上类似于阅读小说,只限于对情节的了解,不会着意品味戏剧语言,更没有戏剧舞台意识。基于此,教学难点可以设置为“对潜台词的理解”。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方法得当,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就是自学,主动预习,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合作就是与同学互帮互助,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探究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之间探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问题或与之相关的拓展延伸问题,那么问题的设置是否有价值是很关键的。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可以设置探究题“小人物、道具、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在这篇小说中的作用”,有利于对教学难点的突破;《装在套子里的人》围绕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置 “别里科夫‘装在套子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从中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造成主人公别里科夫‘装在套子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文本,我们如何看待当时的俄国社会?” 这样的问题,就有探讨价值。而“探究别里科夫的死因”或“设想一下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结局”等问题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关系不大,就显得可有可无。
多媒体运用不恰当,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运用它可以创设情境,拓展课程资源,提供学习、检测、训练的题库。而不能用多媒体代替板书,不应该把分析课文的问题和答案打在大屏幕上,带领学生照着预先设计好的亦步亦趋进行教学,过于注重预设,没有关注课堂的生成。板书承载着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教学的重点内容,与多媒体相比,它保留的时间较长,便于学生记忆,好的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教学内容的选择
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当,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作为教师,要明白并不是课文所有内容都要教给学生,应该根据预设的教学目標、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确定最值得教的内容。例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课, “品味文中一些细节或句子的深刻含义”是本文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难点。像“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还有,那个照片中的姑娘,临刑前她在想什么?”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这些细节和句子,都需要仔细品味。而有的老师虽然预设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实施,有的虽然做了,也是浅尝则止,挖掘不深。
另外,有些课文篇幅比较长,内容多,需要两课时或三课时完成,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分解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是非常关键的。最好是平均分配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分布在不同课时,不要集中在一课时。避免出现前松后紧或两头松中间紧的现象。例如《荷塘月色》一文两课时就能完成任务,第一课时,解决教学难点问题,读课文,理清线索,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第二课时,解决教学重点问题,揣摩语言,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而有的老师,第一课时,读课文,介绍作者、背景,理清线索,分段;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集中在第二课时,讲不完,第三课时留点尾巴。这是不可取的。
4、师生教与学的互动
新课改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而不是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那么,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一,老师要“传道、授业、解惑”,所谓传道,简单地说,是指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所谓授业,就是传授知识,这是我们重要的职责;解惑,我的理解较为简单,学生对于这个社会有许多的未知,我们教师是他们的启蒙者,学生对于自然和社会方面不懂而又想知道的东西,我们要用知识或道理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理解。第二,老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学生的灵感,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然而我们的老师往往做不到。例如,在分析周朴园形象时,有个学生提出质疑:在大年三十晚上,天空下着大雪,周家狠心地把刚生完孩子三天的侍萍连同生病的孩子赶出家门,这件事好像与周朴园关系不大。这个问题正好提到点子上,老师可以趁势抓住学生瞬间的灵感火花,引导启发道:这说明,周朴园也有人性的一面,那么,你怎么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呢?但是,老师却忽略这个细节,失去了课堂生成的很好的契机,按部就班的按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进行。第三,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及时指导。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要给予解答;又或者各个小组语文学习能力强弱不同,老师要对语文学习能力弱的小组加强指导。第四,老师要有总结升华。首先,高中语文课要有深度,要根据教学重点或难点进行拓展延伸。例如,讲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老师可以联系背景或与其他作家比较,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有难度,但要认识陶渊明其人,它是必须挖掘的探究点。其次,教师在总结时要画龙点睛,切中要害,提升品味。
5、教师语言修养的高低
教师要有较高的语言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上是靠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如果教师的语言精练、准确、鲜明、生动、逻辑性强,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就会成倍提高,对于学生来说那将是无比的幸福和快乐。反之,教师的语言模糊不清,干瘪乏味,没有吸引力,那么学生就会对语文失去兴趣。甚至觉得听语文课是一种折磨。好的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字正腔圆,,形象生动,有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幽默深刻,给人以哲理思考。
总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是高中教育阶段实现的目标,是社会、家长、学校、教师、学生关注的焦点,我们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努力,达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①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用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编王荣生 宋冬生,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1年11月第1版。
9.教学课件色彩对学生在课堂的影响 篇九
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大信学校 陈晋宁
在大自然中,人是具备辨别色彩的动物,是对色彩有着强烈敏感的动物。这是因为人非但能能识别色彩,并且对色彩的和谐还有一种本能的需求。色彩对人的作用是刺激人的感官,刺激人的神经,进而在情绪心理上产生影响。和谐的色彩使人积极、明朗、轻松、愉快;不和谐的色彩或没有色彩则相反,它使人感到消极、抑郁、沉重、疲劳。科学家对人的研究测试表明,色彩对人们的心理活动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和情绪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美国有一座黑色的桥梁,每年都有一些人在那自杀。后来把桥涂成天蓝色,自杀的人显著减少了;人们继而又把桥涂成粉红色,在这自杀的人就没有了。从心理学观点分析,黑色显得阴沉,更会加重人的痛苦和绝望的心情,把人向死亡推进了一步。而天蓝色和粉红色使人感到愉快,充满希望,使人从绝望中挣扎出来,重新燃起生命之火。
在日本,色彩健康法、色彩疗法从穿衣、吃饭到居室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合理用不同色彩的家居装修,橙色适用于娱乐室、厨房;蓝色的的环境使人感到幽雅宁静,在寝室使用蓝色,可消除紧张情绪,有助于减轻头痛、发热、晕厥、失眠。
而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着切身的体验。我在一节教学公开课,内容是教唱一首西班牙热情奔放的民歌。试教过程中,使用两种色彩的课件,学生反馈回来的情绪截然不同。使用第一种色彩课件时,学生第一眼给我的印象是沉闷,眼睛没有大放光彩,课堂活动也没有什么激情可言,而这一节课学生给人的感觉是平静的去学习,并没有展现歌曲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而第二次试教时,我换成了另一种色彩的课件,学生反馈回来的情绪是脸带微笑、兴奋、好奇的情绪想去探究这一节我们究竟要学什么,在这种色彩的刺激下,学生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再配合课堂的音乐活动使整节课推向一个高潮。究竟原因在哪里?原因是我在两节课中,使用了相同的内容却不同色彩的教学课件,一种是黑白色的教学课件,一种是丰富色彩的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课件的色彩能对学生的课堂情
绪产生影响。
颜色与情绪似乎无所关联,但实际上颜色会影响人的情绪。研究表明颜色的物理光刺激会对人的生理产生直接影响而诱发不同的情感。颜色是通过人的视觉起作用的。不同颜色所发出的光的波长不同,当人眼接触到不同的颜色,大脑神经做出的联想跟反应也不一样,不同的颜色可通过视觉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人体荷尔蒙的增多或减少,使人的情绪发生变化。因此教学课件色彩对学生课堂情绪能产生影响。
一、色彩对学生视觉注意力的影响
视觉型学生占到人群总数的80%。他们上课时多数时间视线紧随教师,对自己看过的事物记忆深刻,如果看不到教师,就好像什么也没听到。同时,视觉型的学生从小非常听老师的话,一般来说不做越格的事,能认真复习、写作业。但他们对别人说的话容易有“左耳入、右耳出”的状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课件色彩对学生的心理、视觉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视觉,而对视觉影响最大的则是色彩。人的行为之所以受到色彩的影响,是因人的行为很多时候容易受情绪的支配。颜色之所以能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绪,在于颜色源于大自然的先天的色彩,蓝色的天空、鲜红的血液、金色的太阳„„看到这些与大自然先天的色彩一样的颜色,自然就会联想到与这些自然物相关的感觉体验,这是最原始的影响。比如,红色通常给人带来这些感觉:刺激、热情、积极、奔放和力量,还有庄严、肃穆、喜气和幸福等等。而绿色是自然界中草原和森林的颜色,有生命永久、理想、年轻、安全、新鲜、和平之意,给人以清凉之感。蓝色则让人感到悠远、宁静、空虚等等。所以在课堂上,多使用丰富和谐的色彩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增加和丰富学生的学习情绪,积极运用色彩来教学,更能使学生通过视觉来学习,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二、色彩对学生视觉记忆力的影响
视觉学习型的孩子从出生起就比较安静,不大哭,不爱动。在以后的成长过
程中,他们也主要是以“看”来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你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或者一个细微的动作等等细节,他们都会不动声色地看在眼里。对家长来说,此类孩子相比而言就比较闷,比较木,反应有些迟钝。但是,视觉学习型的孩子有一个超常的能力就是,他们的眼睛就像摄像机,凡是在他眼前闪过的东西都会被摄进去,然后输送到大脑;而他的大脑就像个复印机,只要接受过一遍,他就记得牢牢的。视觉学习型的孩子主要会依靠他们所看到的东西来吸收信息,并进一步理解、记忆它们。如果他们“看不见”,那么他们也就不能完全地接受和吸收。所以,对于一个班里大多数这类型的学习群体,老师最好给他们大量的视觉信息,比如课件的内容、色彩、图案以及教具的丰富色彩等等。通过丰富的色彩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在教学中抓住视觉型学生对画面瞬间记忆强的特点,从色彩到图案到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增强学习的记忆力。
10.浅谈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篇十
教师的任何消极情绪,都会严重影响自己对知识的讲解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如果控制不当或不能控制,就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果,更有甚者就无法正常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所以一位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就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积极情绪,避免自己的消极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消极情绪往往有以下表现:一是教师情绪低落,精神不振,讲课时提不起精神,声音低沉无力,索然无味,课堂气氛沉闷无生气;二是教师心烦意躁,心不在焉,注意力难以集中,讲授时频频出错,导致学生思维混乱,难以应付;三是教师有时情绪冲动,容易发怒,常常对学生发无名之火,学生情绪压抑,思维的积极性受挫。
是什么原因使教师出现这些消极情绪呢?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教师本身的原因。
1.教师的身体因素。身体是情绪的载体,教师的身体素质的好坏,身体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的情绪,这是毋庸置疑的。
2.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态度。有的教师只是把教学当作自己谋生的手段,而没有真正的把心思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去,这样会使教师随意性比较强,消极情绪出现的频率会非常高,致使本无很好教学效果的课堂更加糟糕。
3.教师对学生的“情景界定”。所谓教师对学生的情景界定,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思维上已经界定到某一个位置。一旦教师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一个坏的情景界定,那他每一次上课就会带着消极的情绪走进课堂,肯定也不会带来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一个被顽皮学生搞得精疲力尽的教师一旦界定学生很顽皮,孺子不可教时,那当他想起教学这种情景时,他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何况他要走进课堂当中去呢?
4.人际关系的因素。教师的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家庭、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家庭的各种琐事,社会对教师的种种压力,学校各种奖惩及学校领导行为等等都会让教师产生挫折感,从而产生消极情绪。
(二)学生的行为因素。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与教师产生直接关系的教学对象,学生行为是影响教师情绪的重要因素。学生过于顽劣,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就会让教师产生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进而让教师无意识地产生消极情绪。
所以,我们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确保不把消极情绪带进课堂。教师要暗示自己,保持自己的耐心,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相信只要耐心地引导,会出现好的局面的,也可以稍微停顿一下,一方面可以稳定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又可以稳定课堂气氛;也可以用讲个笑话、说个谜语、做做游戏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消极情绪,带动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另外教师还可以课前自己精心设计一堂课,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热烈、愉快的课堂气氛来带动自己的情绪等等。
11.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效率;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183-01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要达到新课标的核心要求,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一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系统地分析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问题和评价教学结果的过程。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重点应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和优化。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优化教学过程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一般分为组织教学、复习引入、讲授新课、练习巩固、课堂总结五个阶段。优化教学过程,重要的是要打破程序化,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学生现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合理、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把握教学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 深入钻研新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新教材,应把握新知的生长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和把握教材的关键处。钻研教材,要钻研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例如,讨论小数乘法中的“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时,起先有同志认为最好要加上“被乘数不为0”,后来认为这还不够,要加上“被乘数大于0”,但经反复讨论、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的阶段性和知识的可接受性,决定教材结合实例讲,不加这几个字,有关内容放在教参里说为妥。又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有的教材用这样一段话: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有的教材用这样一段话: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省教编组的同志参照上述教材,经反复认真讨论研究,认为后者的表述比前者好,但是根据长方体(形)和正方体(形)的关系:正方体(形)是特殊的長方体(形),从逻辑角度讲,括号中的一句话可以去掉,否则还可以加上“也可能有六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当然这样就显得不必要了。从钻研教材的角度讲,这里可以看出:有条件的教师还应从教材的变动中深刻理解编者的意图,正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这无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统称。教是为了学,如果教学方法不够恰当,就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了。每一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在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取其他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动手操作,发展其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一般说,只有当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尽可能多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效率才算是有效的。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努力探索,互相交流,确保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四 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1.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点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尝试着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讲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2.要精讲例题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时间,让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
【教学模式对课堂效率的影响】推荐阅读: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1-16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方法分析论文11-07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1-17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09-25
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07-08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教学反思07-30
“25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08-24
提高学生课堂效率教学经验交流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