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卫生局党建工作要点(共9篇)
1.2011年卫生局党建工作要点 篇一
策卫党发[2011]2号
关于印发《卫生局党委2011年纪检监察暨纠风
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卫生局党委2011年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策勒县卫生局委员会
2011年2月3日
卫生局党委2011年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要点
2011年卫生局纪检监察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纪委五次全会、县纪委和自治区卫生系统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会议精神,以健全和完善卫生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主线,深入推进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一、加强对贯彻落实县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地区卫生局、县卫生局党委重要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贯彻落实地区、县委政府关于卫生工作的部署要求和即去年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卫生局纪检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对党中央、自治区、地区关于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改革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解决影响贯彻自治区、地区、县委政府决策部署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措施落实的党风政风行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严肃处理违背科学发展观、损害群众利益、妨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贪污腐败的问题,确保政令畅通。今年,要配合有关部门重点加强对以下几个方面的监督检查:(1)加强对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加强对各类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规范管理,加快项目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率;(3)加强对各种卫生资金尤其是疾病防控、社区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监督,防止发生问题;(4)加强对基建等重点工程的监督检查,做好内部审计,降低成本,防止腐败;(5)完善卫生系统政府采购、医疗设备采购的监督检查,防止暗箱操作和腐败问题的发生;(6)督促有关部门积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
二、坚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廉洁从政教育和优良传统作风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充分运用形式多样的手段和方式,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弘扬新风正气;深化警示教育,发挥反面典型的警醒和震撼作用。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1)加强监督检查,严格禁止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2)深入治理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等问题;(3)严禁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药品集中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市场交易活动。
三、继续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促进行风建设,维护各族人民的健康权益。
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直接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一)大力推行药械集中采购办法,规范药械集中采购行为。全面推行以以自治区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减少流通环节,在确保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切实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患者群众费用负担。加强对医疗机构采购和使用药品的监督管理,督促其严格执行采购合同;严肃纪律,加强监管,确保集中采购“阳光操作”。对违规的医疗机构要严肃处理,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医院领导的责任。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二)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洁从业教育,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表彰力度,充分发挥其表率作用。根据县委关于开展第十二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的部署,结合卫生系统实际,在今年卫生系统开展 “三好一满意” 活动,促进行风建设。将教育和管理相结合,严格执行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和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将医德医风状况与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绩效工资、晋职晋级、评先评优等直接挂钩,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
和激励作用。
严格收费管理,坚决制止医疗乱收费。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严禁自立项目、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等违规行为。健全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收费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费用清单制和费用查询制。对医疗卫生单位存在严重乱收费问题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进一步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完善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和服务流程,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开展处方点评工作。规范高值耗材、贵重药品和医学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工作。加强对院务公开工作的督导,建立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和发布制度。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按照院务公开目录的要求,建立公开制度,完善公开措施,改进公开方式方法,重点做好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药品以及耗材价格等信息的公开,保证公开事项的真实、及时、有效,方便服务群众,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行业监管。严格执行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医务人员执业注册制度;规范医务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医务人员收入不得同医疗服务收入直接挂钩,坚决取缔科室出租、承包、开单提成等违规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虚假违法医药广告。坚决反对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大力加强勤政建设,改进机关作风,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坚持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严格规范公务消费、用车、接待等行为。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将作风建设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选拔使用干部讲党性、重品行、看表率,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大力开展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创建活动,促进行业作风根本好转。
四、立足长效机制建设,将制度落实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按照“三个更加注重”的要求,紧密结合卫生行业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卫生系统贯彻落实<惩防体系实施纲要>2011—2012年工作规划》,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重点建立完
善管理和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决策执行机制,完善执行流程,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在继续抓好宣传教育和查办案件工作的同时,将长效机制建设和制度落实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贯彻中央和卫生部有关长效机制文件的具体办法。抓紧抓好《关于建立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行为记录的规定》、《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暂行办法》、《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基本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的落实工作。要对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资金管理、干部人事和项目招投标,以及医疗机构的药品设备采购、基建、财务和后勤管理等重点部门岗位和关键环节建立和落实权力分解、监督制约、人员轮岗交流等制度和措施。
五、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促使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
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规定,健全并严格落实《卫生局党委议事规则》。加强对“三重一大”集体讨论决定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加强对人财物管理使用、关健岗位的监督,提高监督的有效性。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诫勉谈话、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加强对卫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的监督。规范卫生执法行为,实行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落实卫生领域政府采购和药品集中采购招投标制度规定。加强对干部人事工作的监督,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防止和纠正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和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使各类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六、坚定不移地查处大案要案,严惩腐败分子。
重点查办在医药购销过程中发生的商业贿赂案件和严
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风案件,加强信访举报工作,拓展案件线索渠道。综合运用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手段,加大组织处理工作力度。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对案件暴露出的体制机制方面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从源头上防范腐败问题的发生;深化警示教育,对查办的典型案件向全系统发出通报,发挥警醒作用,使干部不犯或者少犯错误。
七、严格责任制,保证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纠风工作责任制,实行责任分解,严格责任考核,严肃责任追究,对工作不力甚至不抓不管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追究领导责任。各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反腐倡廉的政治责任,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全局中来谋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各负其责,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部署、一起监督检查、一起考核落实。
八、做好信息和外宣工作,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配备专职纪检监察干部,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做好2011年的信息和外宣工作。进一步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学习、工作制度,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全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2011年卫生局党建工作要点 篇二
这是省委、省政府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认真研判“三农”形势, 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慎重做出的重大决策, 对“十二五”开局之年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推进全省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今年, 我省继续把“稳粮”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 将着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力争全年新增粮食50万吨, 粮食总产迈上1000万吨台阶。粮食一直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头等大事, 粮食问题也是始终关系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尽管2010年我省粮食总产达到958.3万吨, 但只是实现了供求基本平衡。加上我省旱灾、雹灾、山洪等自然灾害近年来易发频发重发, 一些地方靠天吃饭, 粮食增产难度加大。为此, 我省将深入实施旱作农业区新增25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大力推进河西及沿黄灌区新增2亿公斤粮食生产建设项目。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突出发展玉米和马铃薯;稳定油料种植面积, 优化油料生产布局和品种;稳定发展小麦、大麦和小杂粮生产。继续推广10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和1000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工程。如何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 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省上将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
中央和省上高度重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我省财政支出重点将向农业农村倾斜, 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城市资源为农服务的长效机制。各类金融机构加强对“三农”的服务, 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 加快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发展, 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
今年, 我省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原因在于, 在连续几年快速发展的背后,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各种支撑力量已绷得很紧, 农产品提价增收空间越来越小, 农业传统增长方式增收潜力越来越弱, 持续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最大难题。加之我省现有贫困人口349万, 数量居全国第三, 贫困发生率为16.7%, 居全国第一, 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任务艰巨。
今年, 我省将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力争2012年全省农民收入达到全国2007年平均水平, 2015年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成为挖掘农业内部增收的重点。将继续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 推进1000万亩优质林果工程, 建设全国一流的元帅系苹果和优质红富士苹果商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和物流中心、国家级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 发展蔬菜、葡萄酒、陇药产业, 做优小杂粮、食用菌、百合等地方性特色产业, 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支持“休闲观光农业、林下经济和农家乐”成为新亮点。
3.2011年卫生局党建工作要点 篇三
一、继续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1.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研究制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工作推进会议,展示交流体育教学经验和成果,推广“一校一品”教学模式,实施学校体育示范引领项目。印发全国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规程。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2.加强高校体育工作。印发《全国高等职业学校(专科)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研制《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指导意见》。积极推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贯彻落实,研制《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达标工作专项评估检查办法,组织开展高校达标专项评估和检查工作。组织开展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换届工作。
3.加强学校体育运动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动落实《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加强校园运动伤害风险防范,研制学校体育运动保险制度,鼓励各地在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政府购买学生意外伤害险,试点推行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办法。
4.完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深入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检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落实,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继续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抽查复核工作,发布2015年学校体育年度工作报告。开展学校体育专项督导工作,验收各地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二、加快推进校园足球的普及
5.深化足球教学改革。推动各地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积极推进足球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布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规范指导校园足球教学。研制校园足球课余训练大纲,指导学校合理组织校园足球课余训练。依托有条件的单位遴选和建立5-6个校园足球运动研究基地,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资源库,启动450节校园足球教学示范课和365集面向中小学学生的足球技能示范视频的开发工作。组织开展校园足球教学交流活动。
6.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竞赛。积极开展2015-2016赛季校园足球四级联赛,组织实施学生夏(冬)令营活动,拟选送一批优秀足球运动员出国培训。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方案。试点推动竞赛体系改革,搭建完善校内、校际和选拔性竞赛体系。完善竞赛监督制度,严肃赛纪,规范青少年观赛行为,形成良好的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风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学生足球运动员注册管理办法,推进学生注册共享机制。
7.加强足球师资队伍建设。制订校园足球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骨干师资专项培训,开发相关培训资源,拟培训5000名足球教师、1000名足球教练员,200名优秀退役运动员,着力提升足球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继续实施引进外籍足球教师支持项目,支持地方聘用150名左右的足球外教。选派部分优秀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管理人员、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到国外参加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
8.加强特色学校及试点单位建设。推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试点单位加强建设、深化改革、提高水平和办出特色,发挥其在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中的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研制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单位考核评价与管理办法,并组织遴选第二批特色学校。
9.加强校园足球场地建设。推动各地落实足球场地建设规划,把校园足球活动的场地建设纳入本行政区域足球场地建设规划。加强校园足球运动伤害风险管理,推动各地试点校园足球保险基金的做法,提升校园足球安全保障水平。
10.破解改革难题,形成良性工作机制。会同中国足协共同研究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中的急需完善的政策,处理好校园足球和青训体系的关系,对接好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和U系列竞赛及选拔机制,建立健全足球运动员注册共享机制,研制一批青少年校园足球行业标准,加强对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指导。
11.鼓励社会参与,总结各地经验。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积极性,启动全国校园足球接受赞助和收益分配管理办法的研制。开展校园足球调研工作,总结各地经验做法,积极筹备全国校园足球推进会议。
12.加强典型引领,强化宣传工作。加强正面宣传,做好政策解读。大力宣传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及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鼓舞士气、提振信心。争取中央电视台、教育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等对转播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和有关大型活动的支持。继续组织校园足球先锋和校园足球神州行。组织专家团队开展足球科学研究和科普知识宣传,向社会、家长和学生广泛进行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热爱和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全面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
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
13.做好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根据新《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修订《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研究制定加强学校食品(饮水)安全管理等相关文件。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并督促各地做好食品(饮水)安全等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多途径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14.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继续落实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相关文件,推进并扩大高校艾滋病防控试点工作,探索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教育与针对有特殊需求学生的干预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召开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及高校艾滋病防控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强调工作要求,总结经验,推进工作。组织开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网络课程,并利用智慧树网平台,向高校学生推送。通过教师培训、优秀教案和优质课展示、网上有奖知识问答等多种途径推进中小学健康教育,扩大健康教育受众面,提升健康教育实施效果。
15.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学校结核病防控及藏区包虫病预防教育等工作。研究制定高校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修订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以及学校结核病防控相关文件。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做好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控及藏区中小学生包虫病预防教育工作。联合教育报等媒体,宣传推广各地开展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16.继续开展学校卫生队伍能力提升工作。开展中小学校校医队伍建设调研工作。举办学校卫生人员业务培训班。组织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评选活动。继续配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实施“健康守护行动”,即通过配备校医室器材、培训校医、开展健康教育等,促进学生健康。
四、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
进一步强化美育的育人功能
17.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分省推进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启动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签署工作,推动以省为单位确定推进学校美育综合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强对各地制定实施意见和组织实施的指导与检查。举办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领导干部学校美育工作专题研修班。召开高校美育工作会议。建立各地美育工作沟通交流机制,建设一批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实践基地。
18.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为重点,深入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举办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加强美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加大区域内美育统筹力度,探索大中小学美育课程开设模式。依托高校力量,建立学校美育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及专业艺术院校对口支持中小学校美育基地,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
19.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深入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基地创建T作,举办好高雅艺术进校园、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结合传统节日探索学生群体性艺术活动的展示形式。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建设一批体现正确育人导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美育环境示范学校。
20.推进美育评价工作。指导实验区和各地贯彻落实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制度和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组织第三方机构编制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五、深化国防教育和学生军事训练改革
21.健全军事营地机制,引导学校军事教学改革。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活动内容,以引领学校深化军事教学改革为着力点,探索建立学生军事营地育人长效机制。继续会同军地有关部门举办学生军事训练营,2016年第三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拟于8月份举办。
22.继续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学校国防教育管理水平。继续委托国防大学和空军指挥学院举办3期高校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和学生军事训练工作专题研修班。继续委托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举办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专题研讨班。贯彻落实《关于印发<教育部干部培训项目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认真组织实施好研修班项目评估工作。举办2016年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军事教学高级研修班。
23.开展军事教学检验,建立学生军训质量监测机制。以提升学生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为目标,将军事教学检验范围扩展至10公里野营拉练、无线电测向、核生化防护、识图用图等军事项目及军事教师教学能力。试行分区域学生军训年度报告制度,以视频、汇编或现场展示等方式促进学生军训工作经验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展学生军训质量监测、学生军事素养评价、学校军事教学改革、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领域的专题研究。
4.成华区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 篇四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总体目标五项主要任务实现的决胜之年,全区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及区委五届九次全委会精神,按照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成华区“生态城区,现代成华”的发展定位,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目标,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科学规划区域卫生资源,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为实现全区“1413”发展战略,建设“中西部综合实力一流城区”而努力奋斗。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
(一)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完善全区卫生专业规划,着力增加卫生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总量,做好项目促建和移交工作。鼓励辖区医院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深入实施政府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C包项目。
(二)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设立基层卫生及妇幼保健科室,进一步加大区属医疗机构及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
及管理力度,完善收支两条线制度。
(三)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在全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启动绩效工资改革,以促进提高公益服务水平为导向,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促进形成事业单位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
(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础上积极探索,适时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五)强化全民健康体检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探索有效方式,鼓励增加免费体检项目,提升居民检查率,并同步建立和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推进健康体检延伸服务,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
(六)启动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采集区域内居民健康档案和医疗机构诊疗信息,提供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保障和监管、医疗卫生综合管理等信息和业务协同服务,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共享。
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新突破
(七)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和完善居民健康管理。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行慢病管理,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社区干预网络,开展健康监测— 2 —
和行为干预,实行连续性服务,公共卫生职能实现社区下沉。
(八)着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按市卫生局安排试点施行家庭医生制度。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五转变”,即服务对象、服务形式、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人员向家庭式、多样式、综合式、连续式、全科式服务转变,当好居民“健康守门人”。实施老年人“康乐工程”,设立“老人阳光门诊”,推行“一站式服务”。
(九)积极开展“宜居成华·健康生活”行动。重点开展群众关注度高、易感受的健康教育、健康干预、合理膳食、控烟控油控盐、实施免费婚前优生健康体检、关注母婴安康等行动措施,引导居民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建设4间“健康小屋”,为居民开展自助健康检测,提高居民健康自我管理意识。力争通过3年时间实现“人人拥有健康档案、人人拥有家庭医生、人人具备健康素养”。
(十)扎实开展创建活动。争创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在全区开展“一中心一品牌,一站一特色”创建活动,开展以“群众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题的惠民、便民行动,促进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
(十一)全面提升卫生应急救治及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加强卫生应急救治及培训基地建设,强化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充分做好应急准备,适时开展应急演练。
(十二)切实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积极做好区疾控大楼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完善传染病监测网络,对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遏制重大传染病蔓延。抓好全球基金艾滋病滚动整合项目,全面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控与科研工作。稳步提高美沙酮门诊治疗入组率,逐步完善社区艾滋病防控体系。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管理率达到80%以上,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评估及干预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十三)全力提升卫生监督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全区卫生执法“三级”监管体系,稳定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员队伍。加强医疗质量监管,深入推进“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完善公共场所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继续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及放射卫生的监督管理。强化医疗纠纷预防处置,推行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医患纠纷。
(十四)不断深化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健全妇幼保健体系,强化“妇幼保健一卡通”系统建设。加强高危孕产妇筛查、追访及危重孕产妇管理,确保孕产妇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控制在12.8/10万和6‰之内。落实孕产妇住院分娩“阳光补助”及城乡妇女增补叶酸项目。积极做好支援甘孜州九龙县妇幼卫生工作。
(十五)认真抓好爱国卫生运动。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城市”— 4 —
复查验收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复查达标。继续开展社区居民院落整治,除“四害”活动深入到涉农地区及居民小区。
三、卫生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
(十六)全力推进龙潭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按三甲综合性医院标准建设,着力改善我区高等级医院稀缺现状,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医疗需求,力争年内开工。
(十七)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提档升级。引入社会力量,完善法人治理机制,按二甲医院标准打造区人民医院,尽快提升区人民医院综合实力。
(十八)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卫生事业发展。按二级医院标准打造区三医院,引进社会力量开展项目合作,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做好保和多宝寺片区综合医院项目包装策划,吸引优质高端机构投资建设。促进成都誉美医院改扩建项目及成都市新华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扩建项目建设,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做大做强。着力引进特色专科医院,丰富医疗资源结构,力争年内建成2所。
四、卫生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
(十九)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引进中高级人才及急需的各类紧缺人才,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重点充实公共卫生一线工作人员。加强公共卫生、全科医师和涉农地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健全后备干部培养机制,通过竞争上岗、交流轮岗等方式
培养和管理干部。
(二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加强干部作风治理,大力治懒治庸和克服“两好”形象。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坚决抵制医疗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5.2011年卫生局党建工作要点 篇五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爱国卫生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北京建设健康城市目标,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健康为中心,深入开展各项爱国卫生运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和建设健康城市的目标,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出发点,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推广全国健康城区试点经验,启动我市健康城区建设
1、广泛开展健康城市工作培训,学习领会健康城市理念和全国健康城市考核指标体系。转变爱国卫生工作思路,将健康城市工作理念贯穿各项工作,使卫生创建工作逐步转向健康创建。建立市级健康城市考核专家组和相关委办局联席制度,制定本市健康城区的考核标准。
2、做好全国爱卫会对东城区、西城区建设全国健康城区试点的考核评估工作,确保两个区在全市率先通过全国考
核。
3、全面启动我市健康城市建设工作,以经验交流、现场会等形式,推广东城区、西城区建设全国健康城区试点的工作经验,形成以区县政府为主导,以城区(县城)为单位,在全市逐步启动健康城区(县城)建设。
(二)全面开展城乡环境整洁行动,改善城市环境
1、根据《北京市2010—2012年城乡环境整洁行动方案》,落实八大行动任务,开展工作督导和工作考核,确保各项指标顺利完成。
2、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月和城市清洁日活动,广泛动员各部门、各单位、各社区群众开展以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地为重点,以搞好城乡环境卫生为中心的春季爱国卫生月活动。结合不同的工作阶段,制定适宜的主题做好每个月的城市清洁日活动,宣传爱国卫生工作和健康知识,提高城乡环境面貌。
(三)深入开展卫生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果
1、继续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区、卫生镇和北京市卫生镇、卫生村活动,推广先进经验,探讨管理机制,推动区县卫生创建工作可持续协调发展。
2、巩固原有的创卫成果,不断完善现有的国家卫生区和卫生镇爱国卫生工作管理机制,根据全国爱卫会要求,加强工作指导,完成对2011年接受全国复查的国家卫生区、国家卫生镇的市级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全国爱卫办。
(四)继续开展公共场所控烟工作
1、大力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工作,结合世界无烟日和《北京市公共场禁止吸烟若干规定》、《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实施三周年、十五周年,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表彰一批控烟先进单位和个人。
2、做好公共场所禁烟的日常监督检查,规范执法工作,通过日常监督、重点检查、专项执法监督等方式,提高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执法效果。
3、贯彻落实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开展无烟校园活动的精神,重点做好中小学校、大专院校的控烟工作,年底前所有学校达到无烟校园的相关标准。
4、继续巩固医疗卫生机构无烟环境建设成果,加大控烟工作力度,落实相关控烟措施,使医疗卫生机构率先成为全市的无烟窗口系统。
5、继续推动《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的修订工作,完善控烟工作政策法规;在《规定》修订之前,协调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或部门执法。
(五)完善病媒生物的服务网络,强化监督检查
1、根据季节变换,结合病媒生物习性,继续开展全市性灭鼠、灭蚊蝇和灭蟑活动,保障市民健康。重点开展以社区灭蚊为主的病媒生物控制工作,降低蚊虫对居民的侵扰。
2、结合广大市民需求,研究解决影响市民生活的蚂蚁
危害问题,组织开展全市性家庭蚂蚁侵害调查,探讨科学灭蚁的方法,积极拓展病媒生物防控新领域。
3、初步构建病媒生物防制服务网络,完善居民“就近接受咨询指导,就近方便购买药品,就近享受防制服务”的工作网络。
4、开展全市性的病媒生物考核验收工作,确保各区县病媒生物防制效果达到国家标准。
(六)开展全民健康教育行动,深化健康细胞工程建设
1、以健康教育专业力量为依托,根据群众健康需求,继续开展“健康知识进农家”千场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理念。
2、在传播健康知识,普及健康理念的基础上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启动健康单位建设工作,深化爱国卫生健康细胞工程,树立典型,加强工作经验交流,提高健康社区、健康促进示范村和健康单位建设水平。
3、开展第三届全市社区健康风采大赛(方案另行下发),展示社区健康促进成果,调动广大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积极性。
(七)以改水改厕为重点,推动农村爱国卫生工作
1、继续提高农村无害化户厕覆盖率,按照全国农村改厕统计要求,对全市数据进行统计调整。开展农村户厕维修
管理工作,提高户厕使用率。
2、开展《北京市农民饮水健康行动》,加强水源地保护,开展水源地周边的环境保护,清理垃圾、旱厕、污水等污染源。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健康饮水的意识。
(八)做好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筹备工作
6.2011年卫生局党建工作要点 篇六
点的通知
甬卫办法规〔2011〕42号
各县(市)、区卫生局(社管局、文卫局)、各市级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2011年宁波市卫生局法制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切实做好2011各项法制工作,全面推进卫生法制建设。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日
2011年宁波市卫生局法制工作要点
2011年卫生法制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六个加快”和“三思三创”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实施力度,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更大作用。
一、健全学法用法制度,增强法律意识
(一)根据国家、省、市有关 “六五”普法的工作部署,制定 “六五”普法规划,对卫生系统五年内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做出全面安排。
(二)结合新法的颁布或卫生法律法规周年纪念,举办2次以上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定期组织卫生技术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参加通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专题培训,并把培训情况、学习成绩列为考核内容。
二、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规范执法行为
(三)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深化卫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和政府机构改革、强县扩权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卫生行政审批工作
体制、机制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四)强化程序意识,加强程序制度建设。细化执法流程,明确执法环节和步骤,保障程序公正。推行建立行政裁量基准制度,科学合理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权,完善适用规则,严格规范裁量权行使。健全行政执法调查规则,规范取证活动。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强化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卫生执法人员综合素质。
(五)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完善和全面推行行政执责任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有关规定,落实行政执法责任,促进卫生执法行为的规范。
三、规范制度建设程序,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六)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及市政府实施意见,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制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规范性文件,须经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严格执行有关规范性文件备案的规定,做到有件必备。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与上位法相抵触或不一致的,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
(七)认真做好卫生立法。加强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教科文卫民侨工委和市政府法制办的联系与沟通,做好《宁波市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置条例(草案)》的起草和报送工
作。按照市人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做好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清理工作,重点做好《宁波市献血条例(修改)》的立法调研及《宁波市爱国卫生条例》、《宁波市精神卫生条例》配套规范性文件的梳理、修订工作。
四、加强行政复议应诉,依法化解矛盾纠纷
(八)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解决矛盾纠纷中的作用,注重运用调解、和解方式解决纠纷,调解、和解达不成协议的,要及时依法公正作出复议决定,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该撤销的撤销,该变更的变更,该确认违法的确认违法,维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7.2011年卫生局党建工作要点 篇七
2010年3月下旬,我会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指导下,召开第六届会员大会,顺利进行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了以刘志峰为会长的新一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理事会。
一年来,在各位理事和会员单位支持下,在各专业委员会和秘书处全体人员努力下,我会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自觉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公共住房和产业政策研究,积极帮助会员单位分析市场形势,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产业发展和市场运行中的意见、建议,努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通过对地方房协和企业的业务指导和协作交流,宣传省地节能、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和技术,引导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同时,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和“广厦奖”评选为两大抓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行业形象,为百姓的住有所居和行业平稳发展做出了努力。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围绕宏观调控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
2010年一季度末,中房协换届大会后不久,国务院出台了新的“国十条”。我会积极配合政府贯彻宏观调控政策,抑制投机性需求,防止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及时发布季度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引导房地产企业顺应形势,做好市场定位,并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行业建议,1月中旬,我会就房地产市场形势向全国人大财经委进行了汇报;7月上旬和10月中旬,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汇报了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市场情况及相关建议;11月中旬,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书面汇报了关于促进“十二五”时期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建议。之后,中央办公厅将建议印送了中央领导同志。
我会还会同全国商业联合会,举办了“商业地产在调整结构与产业升级中如何发挥作用”研讨会,邀请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建委、北京市地税局介绍产业、税收、金融政策,联系万科、中粮等企业的实际,与政府部门探讨了如何引导商业地产平稳发展等问题。
(二)加强政策研究,发挥专家支撑作用,围绕“十二五”城镇住房建设与房地产发展规划建言献策
协助政府部门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行业协会的重要任务。我会在协助政府宣传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大对房地产中长期政策的研究。2010年5月,我会牵头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市场研究所、企业研究所,国家发改委投资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等单位,完成了“我国‘十二五’期间城镇住房发展目标及政策建议的课题研究”,并及时上报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又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们城镇住房建议与房地产发展规划建议。该规划建议已于12月21日征求了两会的两个专家委员会的意见。我们将根据专家们的意见抓紧修改上报,供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为了围绕“调结构、稳市场,转方式、促升级”做好相应政策研究,我会联合中国房地产研究会,成立了102位专家组成的“房地产业与住房经济政策专家委员会”和“房地产业与住房技术政策专家委员会”两个专家委员会。我会的企业副会长也积极围绕行业发展建言献策。2010年1月下旬,我会副会长、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以企业家代表身份参加了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征求政府工作报告座谈会。7月初,我会副会长、万科集团总裁郁亮以行业代表身份参加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
(三)发挥与地方房协的协同作用,加大与各地的交流、与有关单位和社会团体的横向合作,积极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水平
换届大会后,为了进一步扩大协会的影响,刘志峰会长提出“服务政府有作为,服务行业有推动,服务会员上水平。”为了做好“三个服务”,加强与地方房协的协作配合,协助协会原宣传培训部更名为宣传培训与地方协会联络部开展工作,我会本着“征求意见听建议,问计地方找答案”的目的,在上海召开了换届后第一次全国房协工作座谈会。会上,北京、上海、浙江、广东、重庆、新疆房协负责人作了经验交流,其他地方房协也对协会今后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会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水平,履行好房协的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全国房协工作座谈会的指导下,我会吸取和采纳地方房协的建议,加强与地方房协的联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会员单位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讨应对方略。
刘志峰会长参加山东省房地产业协会四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提出地方协会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协助政府保证中央宏观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加强市场分析为企业服务到位,三是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和规范市场秩序到位。朱中一副会长参加了一些地方政府和房协召开的房地产座谈会和报告会,对促进地方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提出建议。苗乐如秘书长参加在长春召开的创建房地产经纪诚信企业研讨会,提出专业委员会要引导中介企业以诚实守信为本,引入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推动房地产中介企业透明操作、诚信经营。我会其他副会长、副秘书长也利用各种机会,为会员单位解决问题和提供服务。
2010年,山东、江西、山西、河北、江苏、辽宁、重庆等地房协换届大会期间,我会还派员进行了工作指导,进一步密切了与地方房协的联系。
2010年,我会继续与有关地方政府、兄弟协会、地方房协进行合作,成功举办了2010中国(潍坊)住宅产业暨房地产高峰论坛,会上,有18家副会长单位出席,共签订了6个合作项目;成功举办了2010年中国(上海)城市土地推介展览会、2010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建材部品企业采购供应及装饰品牌论坛、2010年中国(北京)国际门窗幕墙博览会;与有关地方政府共同召开了“中国城中村改造暨房地产投融资经验交流大会”、“中国轨道交通与同城化地产论坛”、“2010国际塑料门窗及相关产品展览会”、“第一届中国国际门业博览会”、“2010第二届中国西部房车生活文化节”、“2010年国际(文登)休闲养老论坛”等活动;与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和北京市建委联合主办了第十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房地产商会在深圳共同主办了第十二届中国住交会;与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在北京共同举办“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减排成果盘点及有关论坛。
上述活动,不仅丰富了地方的招商引资活动,还通过房地产上下游企业的各种联合,推进了协会与地方之间、协会与协会之间、企业与地方之间的合作交流。
(四)以提升住宅品质为目标,推动“广厦奖”在各地展开
“广厦奖”是国家正式审核批准的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综合性大奖,代表着我国房地产综合开发的最高水平和荣誉。为了发挥“广厦奖”的示范带头作用,2010年,我会会同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对“广厦奖”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进行了修订,并及时收集各地评选机构和企业的反馈意见,正确指导地方和企业做好申报推荐工作,协调解决了评选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召开了“广厦奖”评审专家会议和评审委员会工作会议,审定了“广厦奖”入围项目名单,并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方网站、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网、中国住宅产业网上公示。2010年10月30日,我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了2010年度“广厦奖”颁奖大会,对获奖的64个项目和地方的一些评选机构进行了表彰。
在“广厦奖”评选工作中,我会结合国家省地、节能、环保政策,重点突出了获奖项目在提高住宅性能与品质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拓宽了项目的推荐和申报渠道,探索了与地方相应奖项衔接的机制,使评选工作从选拔到推荐,从培育到认定,从示范到推广,都有了新的进展。
(五)以信用评价体系为抓手,继续完善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今年年初,商务部信用工作办公室和国资委行业协会办公室批准我会和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在全国范围开展房地产企业信用评价试点工作。按照刘志峰会长要求,两会成立了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和工作办公室,研究制定了《房地产行业(开发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和《房地产行业(开发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起草制定了《房地产行业(开发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参照《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等级管理规定》调整了评价指标及评价分值,并召开部分省市房协负责人会议,就细化指标、评价程序、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的选用原则、评价收费方式和标准,以及信息核实、评价结果应用等问题征询各方意见。我会还联合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向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汇报了工作计划和进展情况,得到了相关司局大力支持。
为了向消费者和全社会负责,保证公平、公开、公正,我会还会同清华大学在上海中华企业集团、江苏太仓星都房地产有限公司等单位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测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决定在北京、河北、大连、重庆进行首批试点。
(六)以两会秘书处合署办公为契机,加强秘书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
按照部党组要求,我会换届后,两会秘书处合署办公。目前,我会秘书处已与中国房地产研究会秘书处实现了部门合并,由过去的9个部门精简到5个部门。通过副秘书长交叉任职并兼任部门主任,各部门责任意识得到加强,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在组织重大活动和推进工作中,出现了更多主动迎前、相互补漏的情况。
为加强内部管理和考核工作,秘书处修订了公文、公章、文书、会议、人事、驻会人员考勤等六项管理制度,组织部门副主任以上工作人员进行任内述职,试行了年度财务预决算,加强了对专业委员会的财务管理,开展了“小金库”的自查。同时在举办活动中节约开支,严格控制管理费用支出,基本达到了两会秘书处合署办公后,财务规范操作,人事公平透明,业务一岗多能,经费略有盈余的效果。
(七)整合专业委员会资源,更好发挥专业委员会作用
房地产要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协调发展,除了要做好秘书处工作外,还要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2010年,各专业委员会积极探索,开展了不少活动,取得了较好成绩。产业协作专业委员会以“推广低碳技术、建造百年建筑”为主题,会同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产业发展和技术委员会承担了第二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的组织工作。他们还通过清华百年房地产同学联谊会的人脉关系创建产业联盟,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方面展开技术交流和案例教学,在低碳技术和节能减排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商业地产专业委员会抓住商业地产的发展契机,以项目开发为中心,以投融资、规划设计、新技术应用和全过程运营为服务手段,为会员单位编写行业报告,提供信息服务,搭建沟通平台,并在2010年中国零售商大会期间,主办“2010中国商业地产成都圆桌会议暨零售金融与商业地产高峰论坛”,与中国商业联合会共同发表了“中国商业地产发展备忘录”。产业与市场研究专业委员会发挥数据研究和分析专长,协助协会参与了2010中国房地产行业百强企业测评的研究工作,发布了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受到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从2010年下半年起在每月初进行报道。金融专业委员会在南京举办座谈会,邀请金融系统专家围绕宏观调控政策和房地产市场形势,对如何执行差别化的房贷利率等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他们还通过该委主办的《中国房地产金融》杂志,对二手房交易展开专题调研,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提供了决策参考。中介专业委员会承担了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下达的“房地产租赁市场”研究课题,为房地产门基层门店店长进行业务培训,号召会员单位开展“创诚信企业、诚信员工”活动,对推进房地产经纪企业诚信自律发挥了积极作用。城市开发专业委员会受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委托,协助哈尔滨市房产住宅局召开了“19+10城市房地产改革与发展交流协作会第二十届年会”,围绕“商品房预售问题”进行了研讨。他们还对房地产企业资质等级划分、标准设定、业绩核定、证书年限、延续条件、退出机制等资质管理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研讨;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支持下,在兵团中开展了工业化住宅样板房建设试点。法律专业委员会在配合《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改、商品房预售合同修订、“城中村”改造案例分析汇编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
为进一步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去年下半年,我会还根据房地产新业态的调整变化,按照“职能鲜明、体现特色,突出专业、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了调整分支机构和重新修订管理办法的议案,拟保留和合并、新成立下面七个专业委员会:城市开发专业委员会、建筑部品和产业协作委员会、产业发展和市场委员会、房地产法律事务委员会、房地产投融资委员会、房地产流通服务委员会、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委员会、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委员会、商业和旅游地产委员会、老年住房委员会。这个议案已征得了副会长的同意,将提请本次理事会审议通过。
(八)加强信息资源整合,组建《中房网》为会员提供服务
我会以两会网站和所属专业委员会现有网站为基础,与上海克而瑞信息服务公司合作,筹备建成了“中房网”。通过“线上测评体系+线下报告+服务”的运营模式,为会员单位提供房地产数据研究、交易指数服务。
我会还在重庆召开房地产期刊大会,探索期刊与网络媒体的合作;与《城市开发》杂志合作编辑《闪光的足迹》;与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新浪网、中国城市广播联盟合作,共同主办以“记录城市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10“我的城市我的家”摄影大展,共征集作品67万余幅,参与投票人数达到800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九)开展了“两岸四地”交流和国际交往。
为了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及国际间行业协会的交往,我会在香港成功举办两岸四地房地产论坛,出席了2010中俄房地产公用事业论坛,与俄罗斯联邦地区发展部住房公用事业署就双方共同关心的住房公用事业等问题进行讨论。我会还参加了世界不动产联盟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第61届年会,妥善处理了2009年因甲型流感未能如期在北京召开第60届年会的善后工作。
虽然2010年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许多不足:一是两会秘书处合署办公后,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工作机制创新不够,协会凝聚力有待加强,如何发挥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作用还有待研究;三是如何将已有研究成果转化为政府的决策参考,并继续及时有效地反映会员的合理建议也有待加强。
2011年工作要点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去年十二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我会对2011年工作要点安排如下:
(一)既要协助政府贯彻好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又要加强产业发展与市场研究,开展市场预测分析,配合政府做好政策储备
继续协助政府贯彻好国十条等调控政策,引导企业顺应政策,理性发展。
整合研究资源,继续发挥专家委员会及有关专业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对房地产市场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定期发布市场信息,及时提出政策建议。协助政府部门提出我国“十二五”时期城镇住房发展目标,城镇住房建设与房地产发展规划及政策建议。办好《2010年中国房地产年鉴》。及时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基本住房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制定提出建议;对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提出建议。
(二)引导企业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转变房地产开发建设模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主线。住房与房地产业在转变发展方面要着力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与房地产业态结构,增加保障性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普通商品房供应,培育和发展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同时,关注老年住房的研究与建设;引导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产业园区地产的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参加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二是转变传统的、粗放的开发建设模式,大力开发省地节能绿色低碳环保的项目,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要引导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的节能等标准,加强中小户型住房的设计创新,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与应用,积极推进住宅的性能认定,提高住宅的性能与品质。要扩大全装修房比重,推进便于管线维护更新和套型可变的长寿命高品质普通商品房建设。
上半年要完成“广厦奖”评选标准与办法的修改完善工作;下半年要认真在一些城市就扩大全装修房比例、加强住宅性能认定及“广厦奖”申报项目的培育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2012年广厦奖的评选工作奠定基础。
(三)加快推进对企业信用评价的试点和行业自律,协助政府抓好市场秩序规范工作
上半年,要会同北京、重庆、河北、大连等地方协会,完成对有关企业信用评价的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适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同时,结合企业信用评价标准,完善对诚信企业的表彰办法,争取在今年四季度对2010-2011年度的诚信企业进行表彰。从2012年起,将诚信企业的表彰纳入企业信用评价的正常工作。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协会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对企业的诚信建设和行业自律,抓好市场秩序的规范工作。
(四)加强对会员的服务工作,引导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借鉴兄弟协会和地方协会经验,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及时向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政策咨询等服务,积极为企业搭建投融资及土地推介等平台,继续向政府部门反映企业的合理建议,维护企业与行业的合法权益,增强协会的凝聚力与影响力。配合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做好《房屋租赁办法》的宣贯培训。探索和加强对房地产策划师等房地产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房地产职业经理人等有关人员的素质,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协助政府做好企业资质管理,提高企业准入门槛。会同有关单位完善企业测评体系,做好500强企业测评工作;引导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做好做强做大。
(五)继续加强与地方房协及有关单位的合作,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
继续加强与地方房协的联系,及时总结推广地方房协的工作经验;并与有要求合作的地方共同开展一些活动。
协会专业委员会调整方案在本次理事会通过后,要抓紧组建完善并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协会及其专业委员会应当就房地产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加强企业管理、促进房地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写字楼综合评价体系、旅游地产、老年住房建设、房地产投资融资、“城中村”改造中法律服务等问题进行一些专题研讨,以便为房地产新业态的发展和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探索经验、做出贡献。
继续与有关单位、有关兄弟协会共同办好住博会、住交会等活动,促进房地产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强强联合。
(六)办好“中房网”,办好协会及其专业委员会的刊物,加强对舆论的正面引导
要继续整合协会与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及其专业委员会的网站,加强与中房网的对接,努力办好中房网;要利用并办好协会及其专业委员会的刊物;通过数据分析,信息整合和线上线下服务,大力宣传房地产调控政策及成效,客观、正面报道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状况,引导居民在住房方面的理性消费、适度消费,营造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舆论氛围;并为企业提供较全面的服务。
(七)积极推进海峡两岸的房地产企业交流,探索有意向的企业到国外、境外开拓房地产市场
8.2013年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要点 篇八
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深入贯彻《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加强规划的实施协调和监督管理,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指导各地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选拔、激励、竞赛等工作机制。继续组织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会同财政部制定技师、高级技师培训补贴政策,启动实施技师培训项目。组织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开展申报评审工作,落实补贴资金,完成8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项目建设任务。召开行业、企业技能人才工作推进会。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宣传力度。
大力推进职业培训工作。开展职业培训年活动。推动在全国百家城市开展技能振兴专项活动,进一步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面向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开展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培训对象需求、更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公共服务,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研究制定加强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础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的意见、促进就业训练中心发展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度等政策性文件。加强职业培训规范管理。在全国推广应用职业培训实名制管理系统,加强对职业培训机构的监管和对职业培训全程的监督,保障培训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加强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指导地方加强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加强职业培训教材开发工作。
推动技工院校改革工作。大力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研究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框架体系,制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开发指导手册。实施好技工院校国家建设项目。进一步实施好中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中职示范校建设计划,适时对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完善技工院校改革发展政策。研究出台技工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文件,开展技工院校教师正高级职称改革试点,制定下发技工院校开展企业在岗职工学制教育文件。制定三类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评估细则。组织开展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评估工作。加强技工院校基础能力建设。举办技工院校校长暑期研修、技工院校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和技工院校招生宣传活动。完善全国技工院校电子注册和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做好技工院校年度统计等工作。
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和职业技能竞赛工作。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加强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办法。组织开展2013年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指导协调省级、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严格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设立审批,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监督管理,继续做好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质量管理评估工作。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基础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职业描述信息审核、职业归类等工作,完成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加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和国家题库建设工作。
开展基础性工作。召开系统工作会,总结交流近五年来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近期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思路。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工作。开展职业培训公共服务、职业资格制度、创业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度等重点工作调研,开展职业能力建设领域重大课题研究工作。加快立法工作进程,会同有关部门推动《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条例》(草案)、《职业技能鉴定规定》等尽快出台。做好职业能力建设援疆援藏工作,做好国际交流合作和外事工作。
9.2011年卫生局党建工作要点 篇九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疾控中心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两好一满意”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提高综合防控和处理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确保不发生重点传染病暴发流行,确保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重点疾病防控工作
落实“抓早、抓主动、抓基层”的防控策略,突出重点,规范工作,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和救治工作。
1、手足口病和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要求,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规范开展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和聚集性病例的调查处置工作。及时、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规范标本采集和送检,撰写调查报告。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托幼机构、小学的教师和校医的全员培训。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提高防病意识。加强对托幼机构、小学、社区和农村等重点部位和重点场所的督导和检查。
2、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及时做好SARS、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流感样病例和甲型H1N1流感病例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及监测工作。按时完成人禽流感环境标本监测及人群流感抗体监测任务。同时加强技术培训,规范流感防治工作。
(二)免疫预防工作
继续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并根据省卫生厅《山东省2010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管理方案》要求,稳步推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提高和保持儿童常规免疫高水平接种率基础上,加速消除麻疹工作进程,继续做好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工作,加强病毒性肝炎等疫苗针对疾病的监测和控制,规范免疫规划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免疫预防工作可持续发展。
1、稳步推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一要做好协调,确保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保障条件落实。加强与相关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促进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确保免疫 1
规划相关经费特别是基层接种人员补助经费等保障条件的有效落实。二要加强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执行能力。要积极做好乡镇基层人员配置,不断充实高素质的免疫规划工作人员。要加强各级免疫规划人员的责任心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三要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2、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疫苗免疫接种率
各预防接种门诊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及频次开诊,每次开诊要向适龄儿童提供所有第一类疫苗的接种服务,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0%以上,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接种率达到90%以上。对重点人群组织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适龄儿童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在重点地区组织开展适龄儿童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适龄儿童接种率达到90%以上。
(1)含麻疹类疫苗。继续按照8月龄儿童接种麻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儿童接种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或麻疹疫苗)、6岁儿童接种麻疹疫苗的免疫程序组织接种。要认真分析麻疹的流行特征,甄别高危人群,将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作为消除麻疹的首要任务来抓。要针对薄弱地区、重点人群和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下大力气提高儿童麻疹疫苗全程接种率和各针次及时接种率,并结合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种工作,确保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对麻疹成人发病较多的乡镇,在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应开展流动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防止成人麻疹暴发流行。
(2)甲肝、卡介苗及乙肝疫苗。继续做好甲肝、卡介苗、乙肝疫苗常规免疫,确保以乡为单位适龄儿童甲肝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0%以上,以县为单位新生儿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90%以上。继续对HBs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免费接种10μg/支乙肝疫苗。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各防保站要继续按照总体安排,在上半年全面完成1996-2001年出生儿童乙肝疫苗第2、3针的查漏补种工作。
(3)乙脑、流脑疫苗。把乙脑、流脑疫苗接种纳入全年常规冷链运转,提高常规免疫特别是加强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继续对15岁以下儿童开展A+C群流脑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提高A+C群流脑疫苗两针全程接种率。
(4)百白破疫苗及白破疫苗。继续做好18—24月龄儿童百白破疫苗及6
岁儿童的白破疫苗的加强免疫工作,保持高水平的全程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3、预防接种安全及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理。各接种门诊要继续加强预防接种安全和异常反应调查处理相关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力度。各接种门诊要严格接种前体检和告知义务,提高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责任心,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减少和避免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好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计划、供应、使用工作和回收、无害化处理工作。要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对监测到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并通过国家信息平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要充分发挥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的作用,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进行调查,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和妥善处理。
(三)开展重型精神病人排查工作。一是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排查工作,扩大线索来源。要与朱集、杨安镇精神医院联系,积极与德州精神卫生防治机构、与市公安、民政、残联、劳动等部门沟通,将索取到的就诊、住院病人名单信息,民政部门掌握的精神残疾人员信息,残联部门办理精神残疾证明的人员信息。及时汇总、整理,提供给各乡(镇),作为排查工作的支持资料进行核对、落实,以进一步扩大线索来源。二是开展线索调查。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无论是常住居民还是临时居住人员,都要列入本次排查范围。各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工商企业、居民小区等要由辖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组织开展排查。三是做好后续服务管理工作。对排查出的重性精神病人需报请德州市重性精神病人排查行动专家技术指导组复核诊断,对符合条件纳入社区管理的患者,要及时向患者居住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报,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建立重性精神病人档案,开展家庭随访和管理。
(四)地方病防治工作
1、疟疾监测与防控工作。今年国家财政部和卫生部已将我省的疟疾防治列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下达了防治任务,我们要以此进一步推动我市的疟疾防治监测工作,认真完成2010年中央补助地方疟疾防治项目。2010年中央补助地方疟疾防治项目我市疟疾防治血检人员数任务分配:郑店镇100人,杨安镇100人,化楼镇100人,铁营乡100人,丁坞镇100人,黄夹镇100人,朱集镇100人,全市共计700人。
2、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为实现卫生部《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
防治规划》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肠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按照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山东省农村重点地区肠道寄生虫病综合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用三年的时间,在我市16个乡镇、街道,开展肠道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工作。主要工作内容:(1)防治人员业务培训。(2)开展基本情况调查。(3)实施人群感染情况调查。(4)干预措施。
3、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贯彻落实《山东省〈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实施细则》,及时掌握我市居民户食用盐情况以及碘盐生产、加工企业的碘盐质量;动态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病情的消长趋势,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2011年1月至3月底前完成县级采样、实验室检测和数据上报。4月20日前实际完成数据上报,5月5日前省级完成数据库上报工作。6月15日前完成重点监测省级数据上报。
4、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通过开展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显著提高病区群众对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晓率。根据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项目技术实施方案的要求在我市的郑店镇、杨安镇、西段乡开展地方性氟中毒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教育促进工作。在以上三个项目乡镇在中心小学校4-6年级的班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上述3个项目乡镇,每个乡镇选择3个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
二、卫生监督工作
(一)餐饮及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
一是继续认真做好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宣传和贯彻《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和专项检查行动,继续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活动及问题乳粉、问题火锅底料、“地沟油”等的清查工作,严格餐饮服务单位卫生行政许可,加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确保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过程中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消弱,确保广大群众饮食卫生安全。二是继续在住宿业、美容美发业、洗浴业、游泳场所及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全面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逐步推行卫生监督公示制度,切实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水平。
(二)职业病防治工作
一是加强《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宣传,结合开展“四个一”活动提高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企业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企业健康发
展。二是强化卫生监管。通过全面调查了解,掌握全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了解从业人员的数量,重点做好粉尘、噪声和各种毒物的监测工作。计划规模较大企业监测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中小企业的监测工作也逐步全面展开。另外为企业服好务,帮助企业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指导企业做好防尘、降噪和降低工作场所毒物浓度的工作,从根源上降低职业病发生的可能性。三是做好职业病健康监护工作。与安监等部门加强联系,与企业签订职业健康监护协议书等,提高企业职工健康监护覆盖率。对粉尘、噪声、毒物等职业病有害因素作业工人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力争监护率达到85%以上。通过职业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禁忌证及疑似职业病,保护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
(三)放射卫生工作。加强医疗机构的放射卫生工作。放射卫生监督工作结合宣传和指导等服务性工作,使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达到100%,放射诊疗监测率达到85%以上,坚决杜绝漏线现象。全面开展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和放射卫生知识培训工作,个人剂量监测覆盖率力争达到100%,体检率和培训率都达到85%以上,放射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确保全市放射工作人员及相关人群的身体健康。
【2011年卫生局党建工作要点】推荐阅读:
卫生部2006年卫生监督工作要点07-09
卫生局09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09-10
肃南县卫生局2011年卫生三下乡工作总结10-17
安场镇中心卫生院 2011年卫生工作总结10-11
2011年职业卫生工作计划07-13
2016年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要点06-16
2011年卫生信息化工作总结10-17
南坪镇2011年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总结08-08
卫生工作要点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