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问题

2024-11-16

群众工作问题(共9篇)

1.群众工作问题 篇一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的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同样,做好新时期的纪检监察工作,更离不开“群众路线”作保障。纪检监察机关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推动者、保障者,服务保障教育实践活动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政治任务。要深刻认识党对加强作风建设的新要求,全力配合和督促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认真开展检查促风、教育转风、专项治风、群众评风、肃纪正风等“五大行动”,切实履行好党章赋予的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的神圣职责,推动和保障全省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笔者认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是喊喊口号、发发文件,走形式走过场,是要用行动做实事、做好事,以群众为主体,让群众成为活动的监督员、评判员,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最基本的标准。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廉洁自律的好标杆,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坚定不移地走好“一切依靠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要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走进困难、走进矛盾、走进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立场和态度,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最基本的标准。

2.群众工作问题 篇二

精神文明的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 也是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所在, 但是对于这项工作任务来说, 要想切实保障其开展的顺畅性却并不容易,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干扰因素阻碍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

1. 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针对当前我国现阶段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现状,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开展的各类活动目的不够明确, 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所在, 也是影响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落实效果的主要原因所在, 其具体的表现就是相应的群众文化工作所开展的活动过于随意, 往往都是相关的工作人员想到什么活动就去开展什么活动, 没有任何的目的和价值, 当然也无法引起群众的兴趣, 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实效性, 这些所有的活动也都是一些无用功;

1.2 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当前的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 存在的一个明显缺陷就是相关领导对于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因为这种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无法直观有效的看到政绩, 这也就直接导致了领导无法对于该项工作形成一个较为积极主动地关注, 进而必然也就会影响到具体工作的落实效果, 具体分析来看, 这种领导重视程度不高的表现不仅仅是在相应的政策方面, 重点还表现在相关的资金上, 财政拨款不及时不充分必然会影响到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效果;

1.3 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对于群众文化工作开展来说, 群众既是受众, 也是主体, 按照相应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要求来说, 只有鼓励所有的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到相应的文化工作中才能够最终实现其最大价值, 但是在当前的群众文化工作中, 很少有群众会参与到相应的活动中去, 往往都是被动的接受, 参与的力度不高也是当前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重要问题所在;

1.4 群众文化工作相关活动过少是当前表现出来的一个最为普遍的问题所在, 这种文化活动数量的不足不仅仅和其现实数量确实过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更为主要的是当前我国群众文化需求越来越高, 而相对应的群众文化工作发展则比较缓慢, 所以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也必然造成了这一活动数量偏少问题的产生。

2. 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关键方向

2.1 加大对于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重视程度。我们都知道, 当前我国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核心和重点还是在基层、在乡镇, 因为基层乡镇不仅仅有我国大多数的人民群众, 还是文化诉求最为迫切的地区所在, 当今形势下, 基层乡镇群众的变化是最大的, 尤其是在文化方面, 其变化更是极为明显, 这也促使相应的群众文化工作人员应该把基层群众的文化工作作为一个核心要点进行把关, 加大对于基层的投入力度。具体来说, 这种投入力度不能够仅仅表现在表面上, 喊喊口号是没有任何作用和价值的, 其实际作用的体现应该是有效的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 即当前基层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什么, 就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支持, 缺少具体的开展人员就应该通过多种招聘手段来补充人员, 缺少资金就应该给予经济方面的支持, 进而才能够达到最为理想的实际效果, 这也是重视程度最为本质的体现所在。

2.2 创新群众文化工作形式。对于具体的群众文化工作来说, 其主要就是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进行, 而对于这些活动的开展来说, 并不是随意进行的, 要促使这些活动具备较强的实际价值, 而这里所谓的实际价值主要就是指能够通过活动促使相应的群众学到一些东西, 或者是得到足够的享受, 基于这一点来看的话, 在今后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 就不能够再沿用一些传统的、老式的文化活动形式, 文化三下乡也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丰富形式来开展, 进而才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障其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2.3 对于群众文化工作开展来说, 最为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资金问题, 对于这种资金问题的解决来说, 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两个途径:一方面, 尽可能的吸引多方面的资金支持, 除了加大政府财政支出之外, 还可以从社会中积极吸取一些资金来供群众文化工作使用, 这也是资金来源最为重要的一点, 当然, 除了资金之外, 还可以综合运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来减少资金的消耗;另外一个方面, 还应该努力尝试应用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创收, 即促使相应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够自给自足, 这也就必须要规范相应的文化市场秩序, 促使这些群众文化活动有一定的用武之地。

2.4 完善图书馆建设。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还可以从图书馆方面入手, 构建一个完善的图书馆体系必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群众文化开展的效率, 而具体到这种图书馆的构建和完善中来说, 相应的图书馆中的书籍应该主要围绕着群众感兴趣的内容去构建, 不要过于追求一些高大上的东西, 要力求符合群众的实际需求, 促使其能够发挥应有的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 当前确实面临着较多的阻力, 尤其是随着群众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 这种发展的问题和迫切性显得更为明显, 为了更好的提升这种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效果。

摘要: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是当今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尤其是对于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来说更是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就重点针对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其关键方向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群众文化工作,问题,关键方向,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安晶.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关键方向及其问题探析[J].学理论, 2015, 02:126-127.

[2]屈志刚.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 2015, 04:26-27.

[3]胡守勇.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困境与方略[J].民族艺术研究, 2011, 06:81-86.

3.乡镇群众文化工作问题研究 篇三

【关键词】乡镇;群众文化;现状;困难;问题

1.乡镇群众文化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逐渐形成了一个遍及城乡的群众文化工作网络,县级建立文化馆、图书馆,在社区、乡镇建立文化站,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文化示范户、农家书屋等,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文化滞后”现象,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也不例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更是当代文化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在部分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贫乏。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有的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基层文化工作者困于“守摊子”;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工作难以立项,有的进入施工了又成为“胡子工程”;乡镇文化站基础薄弱,许多站是专职人员不专职,人才流失跳槽,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目前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活动阵地短缺,而且公共活动文化商业化。文化活动缺乏经费保障,影响活动的展开;社区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单一,档次低下,对群众吸引力不大;个别地方文化市场违规现象严重,特别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群众反应强烈。

2.乡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2.1文化设施较为欠缺,难以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充裕的条件

此种现象部分乡镇目前仍然存在,没有为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场所,群众文化的影剧院已破漏不堪,有的把影剧院、文体广场拆除作农贸市场,大部分乡镇没有群众文艺广场,更困难的是连一间文体中心专门的办公室都没有,专干在其它职位的办公室办公。按“三个代表”,小康社会的文化要求来衡量,差距很远。

2.2没有足够的文化活动经费,群众文化活动难以常年正常开展

经费是群众文化活动和设施建设的基础和保证,没有资金群众文化活动不能得到保障,乡镇搞好群众文化活动采取了拉企业赞助、搞校园文化、镇里补助等形式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但没有固定的专项经费来保证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

2.3队伍配备不健全

乡镇文化站人力资源紧张,文化站工作人员多参加乡政府工作,缺少时间来专门抓文化工作,本职工作需要时偶尔应付对待;行政村级尚未配备专职文化专干,使镇村文化建设难以取得实质性发展。

2.4市场管理不到位

受乡镇文化执法权上移、工商部门上挂的影响,对乡镇文化市场的管理还不是很到位。

3.乡镇群众文化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群众文化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乡镇群众文化事业,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文化,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的谈谈以下看法。

3.1为“地域文化品牌”备足光源

要使“地域文化”更璀璨,只有备足光源,才能有多彩的光环,才能使“地域文化”资源发掘、利用更合理、更充分。

3.1.1阵地上要创新活动载体

“地域文化”阵地活动创新载体是阵地活动增添活力的基础,如开展地域文化品牌资源进乡村活动,电影下乡、送书下乡、送戏下乡,有力地推进“地域文化品牌”资源的利用。坚持把拳头文化品牌送出去,提升品牌知名度如;“欢乐莲城”乡村艺术节、“欢乐莲城”社区艺术节。

3.1.2艺术上形成文化品牌

“地域文化”资源之一是特色文艺,构成特色文艺的即可成为文化品牌,就是所谓的“一乡一品”,如我们莲都区大港头镇推出以古堰画乡、处州乱弹为特色的品牌文化;黄村乡推出以白羽王鸽、孔明灯为特色的品牌文化。

有了品牌就要努力做大做强,成为打得响、打得出的拳头产品,给“地域文化”增光添彩。

3.1.3组织上健全业余团队

业余团队是骨干,是中坚,是镇(街道)文化资源中的关键性资源。业余团队建设好了,文艺创作有人撰稿,书美摄影有人创新,锣鼓琴声有人敲拨,唱歌跳舞有人上台,文化艺术才能丰富生活。业余团队要健全组织,贵在坚持活动,不断推出新人,开展传帮带,普及提高文化艺术,推动乡镇文艺繁荣发展。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地域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盘活鎮(街道)文化资源,也给了“地域文化”充足的光源,使拳头文化产品闪光久远,光环多彩,如 我们莲都区“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点。

3.2让“地域文化”光射四方

既然是品牌就要让它闪闪发光,辐射四方,一个乡镇集镇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文化建设达到品牌乡镇,标志着文化建设已有相当的层次,因此要向外、向基层辐射扩张,用先进文化占领整个农村阵地。

3.2.1文化进村抓扩张,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继续抓好“四五六”。“四”即建立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县有文化馆主阵地,乡镇有文化中心,村有文化活动室,组有文化特色户;“五”即文化“五进村”,也就是图书进村、文艺演出进村、电影进村、科技进村、宣传进村;“六”即村级基本文化阵地建设做到“六有”,有综合活动室、有图书室、有电子阅览室、有电教室、有体育室、有宣传栏,并坚持经常开放,使现有的文体设施得到有效利用,让群众充分享受文化成果。

3.2.2文企联姻促发展,推进企业文化

“地域文化品牌”要实现辐射,须向企业渗透,因为现代农民中在企业工作的占很大比例,文企联姻能促进企业经济和文化发展,发挥文化的智力支持。方法上:一是协助企业办文化;二是平时活动搞杯赛;三是大型活动做冠名,从而促进企业经济对文化的推动作用。

3.2.3校园文化育新苗,群众文化长久远

校园文化是乡镇文化的摇篮,“地域文化”要为校园文化提供必要的支持。如文化站文艺辅导进校园,培育新苗;各类文化活动进校园,让师生共同参与,打造群众文艺的深厚根基,使“地域文化”之光久盛不衰,使其在促进社会和谐和新农村建设中作出贡献。

3.2.4打造文化品牌,抓特色文化建设

第一,继续抓发展,抓投入,以抓好文化中心、文化影院建设为重点,打造文化品牌,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第二,以开发生态旅游文化为特色,特别是注重“农家乐”和农业生态观光项目的开发建设力度,加强投资,扩展领域,开发项目,不断做大做强。第三,以镇(街道)所有的古文化遗址为重点,开辟古镇、古桥、古庙文化,加快发展旅游文化。第四,以镇(街道)的特色文艺节目为重点,完善民俗民间文艺,开展文化交流,形成在艺术上的特色文化,从而达到繁荣农村文化之目的。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发达,人们文化生活还很落后。特别是人口占70%的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还相当贫乏。而群众文化具有覆盖面广、社会性强,而且投入少、见效快、影响大特点,符合群众自我选择,主动参与的心理,解决和满足县以下农村人口文化生活的需求,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群众文化会快速发展,最终会逐步成为文化事业的主体部分。从发展趋势上看,群众文化将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全局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达亮.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城市群众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理论),2009,(18).

4.群众工作问题 篇四

按照市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近期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工作的通知》以及**市**《关于开展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为确保专项整治有序开展、取得成效,结合我**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市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会议精神,按照**“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专项整治服务窗口形式主义、服务不到位、效率低下,工作人员纪律松散、吃拿卡要、违规违纪违法等腐败问题”要求,使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充分认识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坚持以解决突出问题为主抓手,以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为目标,集中开展整治工作,使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的作风进一步转变,管理措施更加规范有效,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二、领导小组

成立“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整治重点

(一)整治范围:**全体干部职工

(二)重点问题:紧盯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重点整治以下四个问题:

1.学习教育方面的问题。以忙于事务工作为由,放松对自我的要求,不主动学习政策法规,不精心研究业务知识,不自觉执行制度规范,不能高质量完成工作等问题。

2.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大厅窗口服务形式主义、“推拖绕”、效率低下,宣传解释不到位,告知事项不全;工作人员纪律松散、离岗脱岗、吃拿卡要;招标、评标环节违规违纪违法等问题。

3.制度机制方面的问题。对制度的理解不深入、具体事项的界定不清晰,出台制度内容的操作性不高,对制度执行的力度不够,对制度落实的监督不强等问题。

4.风险防控方面的问题。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只抓业务不重服务,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认真按照规定执行等问题。

四、方法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通过专题会议动员部署,学习讨论文件要求,加强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开展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必要性,切实增强开展专项整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加强教育学习。充分利用工作以外的碎片化时间及微信群等方式,加强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教育学习,学文件精神、学法律法规。

(三)开展自查自纠。党支部履行责任,发挥功能;中心各科室负责人要自觉践行忠诚干事、干净担当,主动开展自查自纠,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

五、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推动。明确职责范围,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专管责任,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把专项整治工作与日常业务工作相结合,将整治任务长效落实。组长亲自谋划,副组长积极组织,成员亲自推动,确保此次专项整治取得成效。

(二)加强督导检查。专项整治工作小组要对责任落实、自查自纠、问题整改等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特别是对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督导检查。把落实专项整治情况作为工作总结的重要内容。

5.群众工作问题 篇五

森林警察大队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工作方案

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关于《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工作方案》的实 施 意 见 为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和中央政法委组织开展的“规范执法司法行为,促进执法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根据--市林业局森林公安分局、----县公安局的统一部署,决定从5月-9月上旬开展处理群众信访问题专项行动。为切实加强此项工作,大队成立--同志任组长,--、文秘部落二同志为成员的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领导小组。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信访条例》和中央政法委组织开展的“规范执法司法行为,促进执法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领导动手,全警参与,通过正副大队长面对面地接待信访群众,集中处理公安信访问题,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二、工作目标 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总的目标是“人人受到大队长的接待,件件得到依法处理”。 (一)凡是到森林警察大队上访的信访人,都能得到一把手认真接待。 (二)凡是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属于森林警察大队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信访人都能在规定时限内得到森警大队的书面答复。 (三)森警大队在此期间接待处理的属于大队职权范围的信访事件,件件都要得到依法处理,基本做到信访人停访息诉。 (四)通过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建立一把手亲自组织协调、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民警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公安信访工作新机制,初步建立起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公安信访工作新秩序。 (五)通过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及时发现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在执法活动、内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发现各项公安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发现制度、机制、体制等方面存在的漏洞,有针对性地采取整改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 三、工作任务 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的工作重点是解决以下六类问题: (一)反映森林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对案件查处不及时,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事项长期不予解决的问题。 (二)反映森林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滥用强制措施,限制,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问题。 (三)反映森林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滥用强制措施,限制,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问题。 (四)反映森林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执法不公、徇私枉法,严重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 (五)反映森林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越权办案,插手经济纠纷,违反规定扣款扣物的问题。 (六)其他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安信访问题。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从-月-日至-月-日,用2个月时间,森警大队负责人在公开场所面对面地接待属于本级公安机关管辖的信访事项,逐案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阶段:从-月-日至-月-日,用1个月时间,信访人对公安机关做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并提出复查请示的,对该信访事项进行复查、复核。 第三阶段:从-月-日至-月-日,用--天的时间,信访人员做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并提出复查、复核的,对该信访事项进行复查、复核。 五、工作原则 (一)坚持一把手亲自接访。森警大队大队长要在公开场所,面对面地接待信访人,亲自接待信访人的诉求,亲自协调、解决信访人的问题,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敞开大门接访与深入群众下访等各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解决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对于信访人提出的问题,能够当场答复的,要当场答复;当场答复不了的,要组织人员逐案进行处理,尽快予以答复;由大队长接待处理的信访件要认真填写《公安机关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登记表》,并由大队长和信访群众双方签字,一案一表,一式三份,一份交给信访群众,一份存档,一分报上级公安机关备查。 (二)坚持全警参与、齐抓共管。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努力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坚持依法律、按政策办事。作为森林公安机关要严格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实事求是地解决信访问题。凡是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属于本大队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都要依法受理,对于投诉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信访事项,要认真负责地予以解决。对于要求查破案件、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的信访案件,要加大侦查破案力度,尽快查清案件事实、涉案人员,并配合检察院、法院依法做出处理。对于确因我大队和公安民警不作为、乱作为,民警执法过错而造成群众来信来访的,要实事求是地予以纠正,该赔礼道歉的要当面赔礼道歉,该赔(礼)偿经济损失的要及时、足额给予赔(补)偿。对涉案民警,既要严格依法处理,更要着眼于吸取教训、改进工作,着眼于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对信访人反映的历史遗留问题,要充分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法律政策,防止翻历的旧帐。对一些案件定性存在争议的疑难复杂信访事项,要主动上级公安机关请示、报告。要严格办案标准,严把质量关,确保查处的每一起案件都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完备、处理得当,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四)坚持为信访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森警大队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按照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信访人不停访息访不放过的原则,力争使到公安机关反映信访问题的信访人都能得到一个基本满意的“说法”。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区分全部有理、部分有理或无理的情况,严格区分合理要求与无理取闹、违法上访的界限,切实做到全部有理的,全部予以解决;部分有理的部分予以解决。特别是对于应当而且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尽一切努力,立即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在说明情况、做好解释工作的基础上,抓紧制定方案,积极创造条件,分步解决。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注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重大信访问题的发生。特别是对于信访人坚持过高要求或纠缠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思想疏导工作,决不能回避矛盾,一推了之;对于信访人不了解法律、政策而拒不接受调查处理意见或结论的,要面对面地做好法律、政策宣传解释工作,打消信访人的疑虑,消除信访人的误解,使信访人停访息访。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大队长是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的第一责任人,要在亲自接待信访人,亲自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的同时,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统筹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出现的重大问题。大队长--同志对此次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的工作负全责;--同志负责接待日的日常工作;--同志负责信访工作资料收集工作。 (二)落实工作责任。一是在该活动中,大队长是第一责任人,对大队的信访负总责。二是实行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领导责任制、民警责任制、办案人员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把组织开展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的情况,纳入民警年度目标综合考评的主要内容。三是健全机制,方便群众。设置专门信访室、信访日,把接待制度坚持好,不做样子,办实事,要把热情服务贯穿到信访全过程,要加大信访件的督察督办力度,尤其对已发函要求报结果的信访案件,要采取跟踪督办的办法,保证按期上报处理结果防止久拖不决。 (三)搞好四个结合。把集中处理信访问题与当前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集中处理信访问题与中政委部署开展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集中处理信访问题与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集中处理信访问题与当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紧密结合起来。 (四)及时报送情况。认真填写《公安机关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工作数据分析表》,每-天向--市林业局森林公安分局、县公安局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1次。每一个阶段工作结束后7天内,向上级报送阶段情况。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结束后,要将这项工作的总体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向市森林分局和县公安局上报书面总结。

6.群众工作问题 篇六

《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

印发

中办和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量化指标:省级领导干部每半年至少1天、市厅级领导干部每季度至少1天、县(市、区、旗)领导干部每月至少1天、乡镇(街道)领导干部每周至少1天到信访接待场所,接待群众来访。《意见》还强调,积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逐级表达诉求,不支持、不受理越级上访。既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坚决纠正限制和干涉群众正常信访活动的错误做法。同时也要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防止以闹求解决、以访谋私利、无理缠访闹访等现象发生。《意见》明确,不再简单以信访数量多少作为信访工作的考核指标,这并不意味着对信访工作取消考核,《意见》中提出健全科学合理的信访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即对信访工作考核应在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人口数量、地域特点、信访总量、诉求构成、解决问题的质量和效率等因素后设置考核项目和指标,从而推动各地区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和解决问题上。《意见》提出,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基础性工作,更加注重落实好各项民生政策,优先保障民生支出。针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全力推动落实。《意见》要求,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出台的前置程序和刚性门槛,对决策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化解处置预案。在评估中要充分听取信访、维稳、综治等部门的意见。健全决策纠错改正机制,实时跟踪决策实施情况,及时了解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果,适时决定是否对决策予以调整或者停止执行。

7.基层群众自治问题研究 篇七

一、基层群众自治的意义阐述

(一) 内涵

基层群众自治是以相关法律规定为依据, 以当地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依托, 保障基层群众享有直接进行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等基本权利, 并推行自我管理、服务、教育、监督的制度及其实践[1]。概括的讲, 其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最直接的体现, 也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最广泛、最有效的途径, 且党的会议明确指出,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构成, 这无疑使其上升到了一个新层次和新高度。

(二) 意义

实施并加强基层群众自治意义重大, 具体体现在下述几点:一是我国政治民主内容的进一步补充, 由于基础民主涉及范围广, 影响力很大, 而通过实施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广大群众可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 进而维护合法权益;二有助于强化全民民主意识, 众所周知, 民主制度的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群众对其的热情、理解和应用, 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开展, 为广大群众获取民主知识、了解民主流程、行使民主权利、体验民主生活创造了契机, 进而在无形中提升了全民民主意识, 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2];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平衡, 关键是促使社会各群体、各阶层均能够平等参与政治建设, 显然推行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提高社会自治水平, 切实缓解社会深层矛盾, 故是发展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二、基层群众自治的问题分析

首先是广大群众民主意识尚且不高;广大群众作为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重要主体, 其自身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明显缺失, 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作的进度和成效, 而这主要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宣传工作不到位、交流互动有限、基本保障难以落实等有很大关系, 因此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民主意识是顺利开展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途径。

然后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尚不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已在我国实施了多年, 但并未取得较大的实质性进展, 深究原因, 与其自身不合理和不完善密切相关, 如在村民自治制度中, 对乡村关系的规定、村委会选举的界定等既不明确详细, 也难以具体操作, 转型时期的城市居民自治条文明显滞后等, 致使“三个自我、四个民主”均难以得到实际保障;加之部分党政领导对民主建设认知不足, 也缺乏一定的积极性, 故制度完善面临着一定的障碍。

最后是基层群众自治落实尚不到位;受思想、制度、组织等多方影响, 基层群众自治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如形式化的民主选举致使其随意性、不规范特点突出, 有的居民消极参与甚至不参与选举, 其中贿选现象尤为突出;表面化的民主决策, 部分乡村很难做到定期开展村民会议, 而且真正能够参与民主决策的居民很少;混乱的民主管理, 在具体实践中, 因民主管理制度无法有效落实, 加之村委会随意替村民作决定等问题的存在, 导致民主管理较为混乱;缺失的民主监督, 多数村委会难以做到事务公开, 且随意罢免或难罢免现象突出等, 致使自治效果很不理想, 同时这些问题存在于很多城乡基层地区。此外, 民主理论标准的缺失和模式的相对单一也限制了基层民主自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故解决基层民主自治问题亟不可待, 势在必行。

三、基层群众自治问题的解决措施研究

(一) 基层群众自治体系要完善

1. 法律制度的完善

合理而完善的法律保障是解决我国基层群众自治问题的根本, 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出台与形势发展相符的法律法规用于实现基层民主权利的程序和措施中, 如将《宪法》中有关村民自治问题的条文移至公民基本权利义务一章的最后, 以免因混淆认识而导致自治工作出现行政化;同时就基层群众自治细节加以明确, 如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流程规范, 村 (居) 委会成员职务终止要求, 虚报、伪造选票、贿赂拉票、破坏民主选举等不法行为的处罚措施, 外部救济具体流程和惩处措施等, 以此为基层群众自治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2. 运行制度的完善

针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过于原则或有失合理的规定, 应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内容比例, 适当提高条款的灵活性、可行性, 如适度摆脱理论约束, 将双过半选举规则调整为相对多数规则, 其中农村民主选举可将大于1/4作为相对多数标准;将切实、明确的消极条件和审查规范补充至村 (居) 委会候选人资格中, 对于村民委员会, 还应设置合理的选举无效制度, 以此确保民主选择公平, 并获取较高的成功率;同时还应就乡镇政府、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关系、职权范围、具体责任、指导、帮助与支持内涵作出明确界定, 并遵循切实、合法、规范、具体等要求由村民自行制定村规民约, 以此保障基层群众自治工作顺利进行。

3. 考评制度的完善

基于切实完善的法律制度和运行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践还需要配套的监督和考评制度作保障, 以此推动制度建设和实践效果相互促进。其中针对基层社区, 可每年由负责人向群众代表作两次以上的工作汇报, 要求内容真实、可见而具体, 代表人数在半数以上;针对乡村地区, 可通过定期召开民主评议会议了解工作实况, 并听取符合实际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基于事务公开制度, 专设部门负责公示重大事项、干部作风、财务状况等信息, 以便群众行使监督权力, 督促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做好本职工作。

(二) 基层群众自治关系要理顺

公权力的扩大也是基层群众自治前行的干扰因素, 故建议乡镇人大对当地政府实施有效监督, 配以合理的可诉机制和公民监督机制, 以防止乡镇政府滥用职权干扰基层群众自治的顺利进行, 但前提应切实理顺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3]。

一是对于乡镇政府和村委会, 可以两者的相似功能为纽带使其形成良性互动, 但其职责权限必须明晰, 要求乡镇政府将农村交由自治组织进行管理, 且无法律允许, 不得随意干涉村民的共同事务, 而应发挥必要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作用, 在此建议两者签订村民自治等合理的协议, 以期将职责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经与村委会协商, 征求村民的真实意见, 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指标, 以便形成求真务实、执政为民的良好风气, 进而改善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此外还应顺应民意, 通过直选和竞选制度选举乡镇长, 并摒弃行政命令这一传统手段, 结合指导、合同、法律、经济等方式和手段对村级事务进行间接管理, 以此有效衔接乡镇政权和基层群众自治体系。

二是针对党支部和村委会, 则要切实巩固党支部在领导村级活动顺利开展的核心地位, 但其强调的是支持和保障作用, 而不是代替管理或包揽一切, 因此为进一步加以规范, 还需对其职责权限作出明确界定, 如党支部负责统筹规划, 确保村民自治方向正确, 协调村委会与村级组织的关系, 尊重和维护村民会议中的合法决议, 并负责培养、教育党员干部、监督村委会行为等[4];而村委会则主要负责管理村级公共事业和事务, 反映群众要求、建议和意见, 调解纠纷、维护治安等。此外, 还应着力巩固党支部的基层群众基础, 并通过领导方式、内容、队伍建设的改进, 不断强化党的领导能力, 以此与村委会顺利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 推动基层群众自治有序前行。

(三) 基层群众民主意识要提高

1. 强化基层民主教育宣传

民主意识的提高是以一定的了解和理解为前提的, 因此为推动基层群众自治顺利开展和健康发展, 我们应从其直接参与者着手, 督促基层群众树立强烈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热情, 这就要求乡镇自治组织者充分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 加大民主宣传教育力度, 除了借助新闻媒体外, 村委会可以广播、条幅、开会、发表意见等形式加大宣传, 而居委会则可以座谈会、文艺演出、上门走访等形式进行教育, 以此帮助基层群众增加对相关自治政策、制度的了解和认知, 明白其直接关乎自身的切身利益, 进而深化民主思想, 不断提高民主意识, 并积极参与到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中来。

2. 扩大基层民主自治范围

基层群众自治自身特点决定了其面向的是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群体, 而在具体实践中是以村民自治、居民自治以及企事业民主为主的, 其中村民自治又是重中之重。但经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衍生了诸多新的群众组织、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 且在基层社会中的影响日益凸显。因此为提高全体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 就必须将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以及城市业主委员会等纳入基层群众自治范畴, 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民主教育宣传, 以此加快城乡服务完善、管理有序、文明祥和这一理想目标的实现。

(四) 基层群众基本保障要到位

1. 以专项资金为物质基础

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稳定的资金支持, 因此各级政府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 在税收总额中提取比例合适的资金用作基层群众自治专项资金, 并摆脱单一的政府拨款模式的局限, 积极拓展经费和物资筹资渠道, 以形成政府划拨、社会资助、服务创收等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 同时也可基于社会监督, 由基层群众自行进行物资筹集和经营管理, 并以区域经济发展为根本保障, 为自治组织正常运转提供物质基础。

2. 以救济机制完善为保障

救济机制是解决纠纷、确保义务履行、权利实现的重要手段, 对于基层群众自治而言, 其的完善有着更为凸显的效用。因此建议将基层群众自治纠纷纳入司法救济机制中, 将选民证发放不合法、处理纠纷不及时、村委会成员罢免或撤换等作为或不作为行政行为在《行政复议法》中加以明确, 并对较为抽象的行政行为纳入行政复议的救济范畴, 如要求村民必须种植某一农作物等, 同时还应就法律援助、信访机制等加以完善, 以此为基层群众自治提供基础保障。

3. 以落实服务为重要依托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问题之所以如此突出, 并呈现出体制性、结构性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与城乡发展失衡有关, 故需要借助基本服务的真正落实以统筹城乡发展是促使基层群众自治回归属性和理性的根本途径。这就要求政府基于统一、合理的财税、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救济、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等多项制度, 以便为基层群众尤其是农村居民提供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等基本服务, 如提供清洁水源、计划生育服务、农业知识宣传、农技培训、根治地方病与流行病等服务, 并加大投资力度, 用于建设农村道路、电网、通讯设备、互联网以及国土整治、农田水利、植树造林等, 以期为群众自治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还应将基本服务渗透于居民日常生活生活中, 如实施低保、就学、就业、就医等优惠政策上门服务, 积极开展“四结四帮”活动, 基于资金保障实施“五关怀”服务等, 以此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融洽干群关系, 进而为顺利开展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奠定有力基础。

四、结语

由上可知, 只有切实维护基层群众的基本利益, 方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 进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当下形势, 真正掌握基层群众自治问题, 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以此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和社会自治功能。

摘要:基层群众自治之所以备受基层群众的支持和配合, 主要与其为基层群众提供公共服务有关, 是一项关乎基层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 但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制约着其健康前行。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基层群众自治对我国政治内容、群众民主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影响, 并以实践问题为切入点, 分别从自治体系的完善、自治关系的改善、民主意识的提高、基本保障的到位等方面解决问题, 以此促进基层群众自治顺利发展。

关键词:基层群众自治,问题,民主

参考文献

[1]刘明君.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困境与对策[J].三峡大学学报, 2012 (09) .

[2]范毅.中国基层群众自治:前行与忧思[J].研究, 2011 (15) .

[3]董红.当代中国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05) .

8.群众工作问题 篇八

一、群众文化工作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工作之余,在闲暇的时候自发的组织起来,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发展的社会性文化,这是时代特色的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自我意识认识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一种外在的表现。群众文化涉及到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参与程度又是广泛的,其活动的内容又是普遍的,集中体现着他的社会性。

群众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自主意识普遍增强,表现在文化上,最明显的就是自我参与、自我欣赏、自我发展意识的增强,而且人们的欣赏口味越来越趋于随意性,审美需求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近年来,随着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开放与多元化。

群众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建设必须高度尊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让文化建设成果由群众共享,进而更大程度上的激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这便是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相对于县级城市来讲,相比改革开放前,群众文化虽然已经有了巨大的飞跃,但是人们生活的日益富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从需求上来讲,目前的群众文化工作仍远远落后于人民群众的需要,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二、对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现状与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

实事求是的讲,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导下,目前全县的群众文化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从整体上来讲,群众文化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就目前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讲,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工作机构不健全,文化人才匮乏

就县城文化馆而言,普遍存在着工作人员的年龄偏大,在专业素养明显落后时代的发展;文艺创作人才奇缺,举办文化活动的时候往往因为经费的不足而停滞,自身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缺乏专门的演出团队。

(二)经费相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县很多地方,特别是偏远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相对缺乏。例如有的地方的电影院设施比较陈旧,还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平;县级文化馆的建设没有达到国家标准,文化馆内的书籍、文化设施简陋;乡镇综合文化站虽然有达标的活动室,但是基本上是空闲的活动室。

(三)文化活动群众参与热情程度不高,特别是年轻人参与很少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县里举办的文化活动,群众热情程度都不是很高,其主要原因是活动举办的内容比较单调,或者是严重的脱离群众的实际生活。再次,文化活动举办往往没有重视年轻的团体,导致文化活动年轻人参与程度不高,最后文化活动变成老年人文化活动;最后是体现我县历史文化底蕴的作品不多,许多节目重复上演,创新能力不强,这也是导致文化活动群众参与热情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三、新的历史形势下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对策

(一)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县内各个区域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县委县政府要根据形势的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县内各个区域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搭建平台。一方面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来逐年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积极的向上争取资金;此外还要运用市场化得运作方式来鼓励当地并且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依托,村为基础的文化活动网络。

(二)采用多种手段,进一步的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

作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要想进一步的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就必须及时掌握群众文化的最先动态,深入基层、重点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采取多种手段相结合,多管齐下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坚持文化“三下乡”活动,并且要有专业人员指导,这样可以避免出现热闹一阵,冷清一阵的现象;搞好文化竞赛活动,有计划,分层次的举办文艺汇演、书画展览等,并且对于表现好的群众要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速、准确、有效地传播文化信息。3.创新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着眼于对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公民道德的提升

群众创造文化,劳动产生艺术。群众文化实质上就是民族、民间文化的精髓,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形式和精华。创新群众文化管理工作必然要继承民间文化的优良传统,文化活动要有浓郁的地方风味与鲜明的民间特色,注重民间文艺鲜活直观,朴实无华,在传承的基础上不能完全照搬;创新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准,借助群众文化来向人们灌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人们在享受高雅的文化活动的同时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振奋,道德水平更上一层楼。

(三)注意面向不同的群体,让所有的人都积极的参与其中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获取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这也在无形中催生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文化,例如广场文化、校园文化、网络文化、民俗文化等等,特别是年轻人的文化更加充满着青春与活力更加惹人注意,所以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时候要注重不同的团体和人群,让所有的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

9.群众工作问题 篇九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伟大事业成功的法宝。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会议再次强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意义重大而深远。

群众工作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科学发展,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是随着各种新问题的出现,基层干部做好农村群众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这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一、当前农村群众工作所呈现的新特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历了20多年的变革,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当前农村群众工作出现了诸多新的特点:

第一,由于社会经济成分、农民从业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的多元化,群众工作出现点多、面广、量大,且呈多样化;

第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各种传播媒介特别是网络传播媒介,使得大量新观念流入,这种新的思想观念冲击着农村群众长期以来固有的思想基础,群众的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大局观念退化,从而增加农村工作的难度;

第三,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群众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新形势下农村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对党中央各项精神的贯彻落实,广大基层干部加深了对党的群众工作路线的再认识,能够把群众观念贯穿于整个工作始终,但我们也不难看到当前农村群众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有的甚至还很尖锐。2008年6月28日,发生在贵州省瓮安县的上万群众聚集,打、砸、抢、烧县委、县政府的恶性群众行事件,这就是基层群众工作没有做好的突出表现,这将给我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敲响警钟,引以为戒。目前我们农村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有:

(一)一些基层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中国一些干部不深入基层和接触群众,不注意发现和总结群众的经验,把群众的意见置之脑后。

(二)工作的方式方法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自恃为“父母官”,以权压民。当群众的意见与干部不一致,不去用说服、教育、引导、示范的办法进行,习惯于用命令、强迫、压服要求群众;在政治、政策的宣传上,认为现在电视、报纸、电脑等现代化传媒已经普及到一定程度,不需要也不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去教育群众;在群众的联系上,认为现在的农民是自己干自己的事,无需干部再去指手画脚。

(三)干群关系不和谐,群众情绪里还有对立。在农村基层群众中,群众认为干部不象话,干部认为群众不听话,群众不信任干部,干部不理解群众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干群关系紧张,无法开展各项工作。

三、成因分析

农村工作“老大难”问题的出现,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

一是基层干部和群众之间存在认识上的差距,都是各自为政,缺乏沟通理解。具体工作中,由于群众在认识上的局限性,群众总是从自身利益上考虑问题,而这往往是问题的关节点,干部群众如果不处理好,将会成为事件的矛盾冲突所在。此外,一些干部认为自己比群众先进,不爱学习,不善于思考,要求群众是一套,自己做的是另一套,表率作用差,办事不服众,群众缺乏信任。

二是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牢靠,许多与农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尚未解决。买房贵、看病难、就业等问题还是困扰着相当一部分的农民群众,如何从切实利益上解决群众的问题,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只有消除社会中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群众的怨气,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三是教育方法落后,政策落实不到位。因为基层干部忙于日常事务较多,疏于对农民进行经常性教育,群众平时接受教育主要是广播、电视、报纸,缺乏生动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宣传教育覆盖面狭小和传播过程中的失真,造成不少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精神吃不透,理解不准,出现了执行过程中的抵触甚至对抗。

四、应对措施

要做好农村群众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研究农村群众工

作的新变化、新特点,探索新机制,不断推进农村群众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做好群众工作,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入手。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把群众工作做好,必须全面了解群众工作的矛盾纠纷所在,对症下药。如果矛盾纠纷长期不解决,积怨过深,最终会酿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政府必须启动大接访,大排查行动,将农村群众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排查出来,并将问题解决,消除。

二、做好群众工作,在改进干部作风上使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工作方法,群众工作无小事,只要是群众需要我们做的事,我们就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三、做好群众工作,以保障民生为本。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任何情况下,广大基层干部都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办任何事情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推进具体工作,也要采取群众能理解接受的方式方法,最大可能地实现和维护好群众利益。

四、做好群众工作,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大多数情况下,群众都是讲理的,只要你感情真挚,真心实意的为群众做事,群众还是很通情达理的。有人说基层党员干部做的就是媒婆的事,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招来麻烦,做的好,就是喜事一桩。

上一篇:关于立春的谚语精选整合下一篇:乡村旅游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