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浅谈德育应从幼儿抓起-德育

2024-07-14

幼儿教育:浅谈德育应从幼儿抓起-德育(共13篇)

1.幼儿教育:浅谈德育应从幼儿抓起-德育 篇一

德育教育应从点滴抓起

德育教育说起来很大很抽象,其实是由点滴积累而成的。

人从没出生就接受来自父母的胎教,从呱呱坠地到停止呼吸每时每刻就在进行着心灵的净化。品德行为贯穿于生命的始终,它是人品的孕育过程。教育成功,必然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家庭的荣誉、社会的贡献者;反之,那就是国家的无用之木、家庭的累赘、社会的寄生虫。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造成终身的遗憾。我们学校一直是德育教育的先锋,时时、段段、处处体现人性化的德育教育。

事例一:最近大窑路段修路,所有车辆都从学校门前经过,车水马龙,繁荣一片,也给学生上下学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学校及时采取措施,在门外100米的路段,由十几个教师组成“人墙”,用自己并不健壮的身躯和关爱的语言,让危险远离学生,学生们排成一队,井然有序的通过交通拥挤路段,即使有危险老师也会挺身而出,决不让危险靠近学生。这个场面让在场的学生、家长、老师无不为之感动,多么无私、多么负责任的老师啊!老师以实际行动为学生上了一堂安全教育课,加深了师生感情,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孩子在这样的学校读书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事例二:每周末政教处都会下发“本周末需布置的工作”,这些温馨提示,不仅给班主任工作带来诸多方便,也体现学校领导对老师、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积累了更多的德育教育素材,为更好的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养成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点滴的德育教育工作为庞大的德育教育工程注入了股股细流,最终必将汇聚成条条美丽的江河!

2.幼儿教育:浅谈德育应从幼儿抓起-德育 篇二

关键词:幼儿,素质教育,培养

婴幼儿时期, 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当今社会的儿童, 虽然实行优生优育, 但由于他们充分享受着来自祖辈、父辈们深深的宠爱, 生活条件得天独厚, 由此所产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思想和自私心理, 使他们中相当一部分缺乏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和自强不息的独立创新精神。但幼儿时期的各种喜好情趣尚属不稳定时期, 只有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引导, 才能使其健康发展。笔者联系自己的幼教实际, 就幼儿的个性培养、能力素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谈些粗浅体会, 以此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幼儿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幼儿时期的个性培养

传统教育使得许多人成为“老实人”、“好学生”, 培养了他们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但明显的弊端是不利于他们个性发展、不利于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因此, 在幼儿的个性培养方面, 塑造独立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由于每个儿童都有其与生俱来的独特的个性特点, 使得他们各自都表现出自己本能的爱好和情趣, 这种爱好和情趣, 理应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充分的尊重。个性教育的前提就在于承认差别, 幼儿教育的立脚点应当是发展个性, 而不是消磨个性。未来社会的主人, 应当是充满自尊、自信, 具有大无畏的独立创新精神的, 社会需要的多层次、多规格、多类型的人, 正像机器需要大小不等、规格不一的螺丝钉一样, 他们各处所发挥的作用是别的事物所无法替代的。所以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 决不应当是一模一样的, 而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既有特色又有特长的。否则, 我们的教育就是注定失败的。例如, 爱讲话的孩子, 应注意培养他的表达能力;爱画画的孩子, 多指导他画画的技能技巧;爱学习的孩子, 多指导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而言之, 幼儿的个性培养归结起来就是如何正确把握、引导和扶持儿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其合理要求, 使其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和符合个性特点的应用特长。

二、幼儿时期的能力培养

好奇、爱动、天真是幼儿的天性, 无拘无束地大胆想象是培养和提高幼儿创造思维能力的前提。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最怕的是人们不敢想、想不到。事实上, 不少幼儿园的“好孩子”、中小学的“好学生”, 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中并没有做出多少杰出贡献, 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方法被禁锢得太死, 没有形成大胆的自由想象能力和奋发的开拓创新精神。因此, 注重培养孩子从小建立创造思维的习惯, 大胆地观察问题是幼儿能力培养的重要课题。比如, 让孩子在课堂上讲可爱的童话故事, 幻想宇宙的奥秘, 憧憬未来的美好, 随心所欲地描画或制做自己喜好的东西, 只有这样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 才能逐步培养起创造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不拘一格出人才。其次, 为了适应人际交往的需要, 注重对幼儿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是必要的。首先, 教师要对幼儿开展一定内容的言行规范教育, 比如让幼儿懂得与人交往中怎样用文明用语, 怎样与同伴们和睦相处, 特别是对于少言寡语性格内向的孩子, 要通过多回答问题, 多参与集体活动, 多经受表现机会, 使其锻炼和提高交往的胆量与能力。

三、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人的素质提高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发展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对于成长高峰期的幼儿来说,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尤为必要。显而易见, 他们处处面临着挑战:生理的、心理的、家庭的、幼儿园的……各种各样的生活矛盾, 常常会使一些儿童困惑不解, 甚至压力重重, 由此便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 阻碍其心理的正常发展。幼儿时期的心理障碍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幼儿时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重点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其一是爱心教育, 即让孩子懂得, 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爱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爱。爱心是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 它包含着众多的内容:如宽容别人的缺点, 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帮助别人就是自己的快乐, 要求自己要严于要求别人, 等等。其二是挫折教育, 人生总不会一帆风顺, 生活中出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幼儿时期心理承受能力差, 这方面的教育更需要特别加强。例如, 经常受表扬的孩子应设法使其尝到受批评的滋味, 经常受批评的孩子也要正视其身上的闪光点, 逆境中生活的孩子, 要教育其懂得美好的人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辛劳奋斗而获得;顺境中生活的孩子, 要教育其懂得生活的来之不易, 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总之, 要教育孩子时刻保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 正确操持自己的生活航船。

3.环保教育应从幼儿抓起 篇三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幼儿园是幼儿环保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应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为依据,充分利用特有的环境资源和条件,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一、树立幼儿的环保意识

(一)实地参观,加深幼儿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

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必须加强孩子们的感性认识。带孩子到附近的工厂、工地、马路走走,听听喧闹的汽车喇叭声、机器的隆隆声,感受噪音的嘈杂难耐;看看工厂烟囱里冒出来的滚滚浓烟,怎样使湛蓝的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还有满山遍野的“白色垃圾”如何剥夺我们不多的青山绿水;……所有这一切都会让幼儿强烈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逐步确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组织幼儿到附近工厂、建筑工地听机器轰鸣声,让他们感到受噪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从而进一步教育幼儿在看电视听录音机声音要小一点,上楼梯时脚步要轻一点,室内说话时声音要低一点,从自己做起,不制造噪音。以直观教育的方式,培养他们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青山绿水之情。萌发幼儿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二)组织幼儿观赏电视节目,阅读画报、图片

我们可以借助于幼儿喜爱的电视节目和幼儿文学作品对其进行环保教育。另外,我们可以经常给孩子讲解那些宣传环境保护的画报、图片,让孩子了解一些环保的基本知识,这样,就可以让幼儿比较容易的接受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树立起环保意识。

(三)在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也能让幼儿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在美术、音乐、积木、办家家等教学活动中进行游戏,例如利用旧报纸、易拉罐等废品和筷子、杯、塑料袋、盘子等做模型、小工艺品;在办家家的游戏里摆放妈妈用过的粉盒、雪花膏瓶、头巾、兜子等,让孩子们愉快的做游戏,使他们懂得废品也能再利用,促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二、将环保教育融于教育中

“环保”——是一个即具体又抽象的名词。对于孩子,如何把這个概念用他们所能理解的方式教会他们,就需要我们老师运用多种途径把环保教育贯穿在各项活动中,使得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学习活动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我们就要抓住这些可利用因素,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

(一)随时抓住活动的契机

在种植角中我们师生共同种下了丝瓜的种子,由于去年的丝瓜在大家的照顾下顺利地开花、结果。孩子们不光观赏到了丝瓜给我们带来的美丽景色,还品尝到了自己劳动的成果,同时有了解了丝瓜烹饪的完整的过程,由于尝到了绿化环境的甜头,因此今年的种植他们特别起劲。此外,在绘画活动、手工活动中除了选择一些有关环保的内容外,在常规上也特别注重环保教育,如:活动结束后能保持环境的整洁等,加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二)注重一日活动的随机教育

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而随机教育抓住的事例往往具有情境性,直观性容易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所随机教育在幼儿中往往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特别是在国际国内一些主要的与环保有关的纪念日,幼儿园更应积极开展环保专题教育活动。如在我国的植树节(3月12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世界粮食日(10月15日)等纪念日前后,可采用做游戏、画图画、讲故事、唱歌跳舞、放录像,欣赏图片等丰富多彩的开幕式,围绕纪念日主题开展相应的环保知识教育和环保宣传活动或让幼儿积极参加由社会各界组织的保护环境的“绿色行动”。

三、将环保教育寓于各种游戏之中

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能培养幼儿的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游戏让幼儿在活动中接受环保知识受到环保教育。在美术、音乐、积木、办家家等教学活动中进行游戏,例如利用旧报纸、易拉罐等废品和筷子、杯、塑料袋、盘子等做模型、小工艺品;在角色游戏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无毒无害的废品,利用纸盒、纸筒、饮料罐开展“咖啡屋”、“小卖部”、“娃娃家”等,使幼儿在游戏中接受环保教育,并懂得如何减少垃圾和利用废物,以培养幼儿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四、教师要注意示范树立榜样

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在幼儿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美好的、伟大的,具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在环境保护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明确的环保意识,绝不做有损环境的事(如攀折花木、乱丢垃圾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

五、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合作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与家朝夕相处,家长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行为对幼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幼儿的模仿性极强,具有无意识、自发性的特点。在幼儿园中,教师是幼儿的模仿者,在家庭中,父母自然成为幼儿的模仿对象,因此也同样要求家长应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4.浅谈幼儿德育教育论文 篇四

德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社会各方德育资源,构建多方合作机制,做到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形成合作德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育园;家庭德育;社区德育;可持续发展

当前,幼儿德育教育相对独立,封闭的、模式化的德育教育与开放的社会教育不相适应,幼儿经常受来自家庭和社区的负面影响。从家庭德育教育来看,德育教育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一方面,由于家长的价值取向和家教观念不同,德育行为大相径庭;另一方面,家庭和幼儿园缺乏双向交流和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不能达成一致。从社区德育教育来看,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真正涉及社会文化与教育方面的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甚少。另外,社会错综复杂,它的影响有时会使幼儿园教育无能为力。这种各自为阵的德育现状,不利于幼儿德育的可持续发展。怎样寻求一种能扩展教育时空,形成幼儿园、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合作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以幼儿园为导向,连接德育纽带,是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的主体。因此,幼儿园不仅要健全科学的德育教育体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还应在家庭、社区教育中起关联作用。

(一)健全幼儿园德育教育网络

幼儿园内部要建立由园长为组长,副园长、各年级教学主任、各班班长和后勤代表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德育工作网络,园长负责德育工作的宏观管理,副园长负责工作落实,各年级教学主任负责指导班级开展德育工作,各班班长负责具体实施,后勤代表负责与社区进行联系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大家分头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管理水平,使幼儿园德育工作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二)发挥幼儿园在家庭、社区德育工作中的关联作用

幼儿园要加强和家庭、社区的联系,发挥家长委员会、居委会、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组织的职能作用,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使幼儿园、社区教育形成合力。同时,还应加强家园联系,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可采取家园互动网络、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班级QQ论坛等方式,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三)发挥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体作用

积极开展各类德育教育活动。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有益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系列德育主题教育,如以环保为主题的待物之德教育、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为人之德教育、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教育、以爱国为主题的为民之德教育、以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立身之德教育等。对大班幼儿侧重于热爱祖国的情感、责任心、意志品质的培养;对中班幼儿侧重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礼仪教育的培养;对小班幼儿则侧重于文明礼貌、生活习惯的培养。

二、以家庭为支点,架构德育桥梁,是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幼儿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家庭中开展德育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家庭德育是指在家庭社会环境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施加无意识的影响或有意识的教育,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政治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家庭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品德教育。幼儿园应从以下方面引导家长进行家庭德育教育。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良好的教育环境熏陶出来的。各班通过家园之窗引导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做幼儿的好榜样。还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让家长互相交流和学习,努力提高家长的自身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用自身的好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教育幼儿。及时纠正幼儿在道德修养方面出现的偏差,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和价值观。

(二)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幼儿园应把家庭教育作为德育的支点,引导家庭进行德育教育。可每月致家长一封信,传递幼儿园的教改信息,让幼儿园教学与家庭教育互动起来;还可设立“家长开放日”“家长留言信箱”,实现家园德育的双向沟通;改革家长会内容,定期召开教育学术讲座、家庭德育心得交流会、家园学习生活反馈等各种类型的家长会,设立家园联系卡,每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促进幼儿在家做好孩子、在园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市民。

三、以社区为平台,开辟德育新天地,是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以幼儿园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使德育教育从封闭、独立的状况走向开放、合作的局面,为幼儿德育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平台。

(一)幼儿园德育对社区的辐射作用

幼儿园可通过与社区居委会、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组织取得联系,合作开展“一班一居委”结对子活动、“学雷锋”活动、“小小志愿者”活动等,使幼儿在志愿者服务中增加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社区也可把幼儿园德育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促进社区建设的发展,使幼儿德育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为幼儿德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二)社会资源对幼儿园德育的服务作用

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宝贵的社会资源开展德育教育,确立与幼儿园德育目标相一致的社会实践基地。可通过对社会的深入调查,将社会德育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如,服务类:华联超市、福利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实践类:社区居委会、快递公司、少儿活动中心等;参观类:高新经济开发区、现代蔬菜示范基地等南宁市会展中心、科技馆、英雄先烈纪念碑等;展示类:梦之岛舞台、社区活动中心、军民共建单位等。幼儿园利用这些社会资源,通过组织幼儿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实现对幼儿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汪筱华.幼儿园德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社,.

5.浅谈幼儿德育中的契机教育随笔 篇五

活动以后,孩子们议论纷纷。于是,我们的问题也呼之欲出:“金牌和精美的巧克力哪个重要?”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回答:“金牌”。“为什么金牌非常重要?”幼儿们更是发表不同的见解:金牌当然不一样,它代表着光荣,代表着我们班级的荣誉;金牌代表着第一名,得到很不容易;金牌能为国家争光,让我们国家扬眉吐气;金牌代表一个国家强大,刘翔、姚明就是我们的偶像;我们以前是“东亚病夫”,现在我们有了金牌,我们不再受别人欺负了;我们要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到更多的金牌……在孩子们的议论中,一股“金牌冲击波”激发出孩子内心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而一种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也从孩子心中油然而生……而我也巧妙利用这个时机开展了一次生动的师生品德教育互动活动。活动后,孩子们亲手制作了几块“金牌”,并逐一送到了其他班级,为一些没拿到金牌的孩子补上了“金牌”。现在,这些代表着孩子和班级荣誉的“金牌”,一直挂在每个教室中间。

在我们品德教育中,幼儿德育的目标往往过于系统抽象和成人化,德育内容过于陈旧缺乏新意,不符合幼儿的身心规律,因此往往会造成品德教育的低效。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发展:如何使幼儿德育更好地符合时代的变化,让幼儿德育更好地发挥作用,让幼儿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这些一直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在教育实践中,我认为:一日活动中的契机教育是教师开展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因为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最早产生道德规范、形成道德准则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园各类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打开了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有利于幼儿德育的训练、强化和养成。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德育始终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作为教师应该从小处着手,细心观察幼儿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采用最适合幼儿特点的方法,把握活动中的每个契机,对幼儿进行适时适机的教育,将有利于幼儿良好情操的形成和情感的积极体验。

6.幼儿教育:浅谈德育应从幼儿抓起-德育 篇六

摘要: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在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幼儿;德育;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期教育愈来愈被人们重视,但很多人片面认为,早期教育就是开发智力,即是让幼儿学读、写、画、唱、跳等等,忽视了幼儿的早期品德教育。事实上,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其行为习惯各不相同且并不尽善尽美,幼儿期又是可塑性很强的时期,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在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

1、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如:每周一各班老师带幼儿参加升国旗仪式,大家面向国旗,行注目礼,高唱国歌,随后由老师作国旗下的讲话,让幼儿在升旗仪式中受到爱国教育;教育幼儿见到老师和同伴要懂得问好,离园时懂得与老师和同伴说“再见!”,人家给你东西或帮助你时,要学会说“谢谢!”,会用“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让幼儿在平时交往中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时;又如:教师运用奖励和表扬的方法要求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吃饭不依赖老师喂,饭后要漱口及用自己的小毛巾擦嘴巴,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叠被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良好的习惯慢慢养成了。另外在游戏时,要求幼儿不争抢积木玩具,不争抢角色,学会合作及分享,游戏后要求幼儿帮老师把场地收拾整理好、把玩具放回原处等,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失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2、在不同领域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领域教学是幼儿园开展教学的主要渠道,我们要利用领域教学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语言领域中的故事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它是最能够也是最容易吸引并让幼儿受之影响的文学载体。如给幼儿讲《诚实的列宁》的故事,引导幼儿明白做人做事要诚实守信;讲《七色花》的故事,使幼儿了解自己有了快乐,有了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也会从中感到分享的快乐;《三只蝴蝶》的故事,让幼儿明白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拔萝卜》的故事,说明了大家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听故事时,幼儿会全神贯注的,此时是最易于调动幼儿情感积极性的时候,他们时常会将自己引入童话故事的情节之中,从而通过故事引发了幼儿潜在的道德共鸣。音乐课《分果果》、《小娃娃跌倒了》等也是教育幼儿要有爱心、帮助别人的好题材。又如上手工课《粘贴国旗》时,先让幼儿观察认识国旗,红色的国旗左上角有4颗黄色的小星星及1颗黄色的大星星,每颗星星又有5个角,幼儿从中既巩固了计算的有关知识,又在动手粘贴的过程中加深认识了国旗,让他们懂得了尊敬国旗,热爱国旗的道理。

3、在节日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如在“三八”节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爱奶奶、爱妈妈、爱阿姨教育,以及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教师节对幼儿进行尊师教育 , “五一”节爱劳动活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争做老师、妈妈的好帮手;“十一”国庆节爱祖国活动,我给孩子们讲了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为祖国妈妈争光的小故事,使幼儿懂得了祖国妈妈和小朋友一样有生日,爱祖国就象爱妈妈一样。通过各个节日活动无一不在孩子心中掀起爱的波澜。

4、在参观游览中进行德育教育

带幼儿外出参观名胜古迹,组织幼儿观赏家乡的秀丽山河,丰富幼儿对家乡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从小爱家乡、爱劳动、爱人民、爱祖国的情感。我们利用春秋游组织幼儿到凤凰山公园、荔枝公园、古谯楼名胜古迹等参观游览,告诉幼儿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到处乱扔果皮纸屑及乱大小便,爱护花草树木等;带幼儿到步行街参观摄影展,从照片中看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这些活动都给幼儿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们难以忘怀,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劳动人民的伟大,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5、在家园共育中进行德育教育

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同时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配合。现在的独生子女,一些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迁就,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幼儿都以“我”为中心。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从而变得任性、骄蛮、无礼、自私、冷漠。有些孩子不愿意与他人共同分享,是因为他们觉得分享就是使他们失去所得到的东西。我们可以利用《家园园地》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庭对幼儿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在培养幼儿爱劳动方面,家长应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事事为幼儿代办,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动手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变得事事依赖他人。建议家长可以利用过生日等机会,让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并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图书、食物,让他体验与别人一起玩的快乐。在家里,父母要教育孩子给家人分东西应先分给爷爷奶奶,再分给爸爸妈妈,最后才是孩子自己的,培养孩子尊敬长辈的好品质。

7.浅谈幼儿德育教育 篇七

俗话说:“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多年的幼教实践告诉我,要想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当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人才、人力资本决定一切的阶段,人的素质,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人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并将培养年轻一代良好的思想品德放在首位,从而大大提高国民的素质,增强国势。“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认为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

一、纠正错误方法,树立正确观念

现今独生子女普遍,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行为,纠正错误的教养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抱有“他打你一拳,你也还他一拳”的错误心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幼儿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家长的教养行为来实现的。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一般是最坦率而无掩饰的。幼儿模仿性强,辨别力差,家长一些不良的、错误的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如,家庭中父母“过度关心、过度替代、过度教育、过度要求”等错误的教育方式,结果使一部分幼儿成为依赖性强,缺乏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道德约束力,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胆怯、粗暴。因此家长必须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使他健康成长,避免出现心理畸形。

二、家园联动,经验共享

由于幼儿园、家庭密切联系,使原来的家庭配合幼儿园教育变成为家园同步教育、共同教育。这不但对幼儿的德育发展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对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孩子与家长在共同的生活中,互相学习;家长与教师在互相沟通中,同步教育孩子。但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窗、组织相关的专题讲座,向家长宣传幼儿早期德育的重要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多种渗透,促幼儿德育发展

幼儿德育内容的确立,不能仅仅依据教育者的主观愿望,而必须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与幼儿相适应的德育。

1.将德育渗透于“同龄”和“混龄”的活动之中。

在幼儿园中不难发现同龄儿童中,通常会出现“争抢玩具”、“粗暴打人”等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劝解指导,而在“混龄”活动中,则会不由自主地出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现象,大班的孩子往往会很自然地把中小班的孩子当成弟弟妹妹来护着,和他们共同游戏、玩耍,一般不太会出现矛盾冲突。混龄儿童在一起活动,可以促进一些新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对年长的儿童来说,能扩大交往的技能,形成责任心。

2.将德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

每个孩子都有着他们不同的特点,当他们出现无理要求、粗暴打人时,我都适时适度地介入指导,及时调整幼儿的行为。根据幼儿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如,给幼儿讲讲《三只蝴蝶》的故事,渗透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品德教育,唱唱《让座》这首欢快的歌曲,使孩子们懂得尊重老人的道理……

3.将德育渗透于“爱”的教育之中。

当幼儿之间出现冲突时,单纯的严厉训斥,往往不能奏效。相反,采用榜样法和情感陶冶法循循善诱,以爱熏陶,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使其彻底领悟悔改。对幼儿来说,当然不可能形成什么“信念”,但要使幼儿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情感同样起着这种作用。同时,也由于幼儿道德情感和生理发展的某些特点,应更多采用这些方法,要把这些方法当作幼儿德育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的家长对待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千万不能大声训斥或一顿毒打,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或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而应以理说服。

8.幼儿园德育教育-德育 篇八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历来注重文明礼貌教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国家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现在,文明礼貌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而且也反映了人们自身文化修养水平。文明礼貌是良好的道德行为,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文明礼貌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从小班到大班在礼貌教育上有了不同层次的要求。但是,如今我国的独生子女居多,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他们如同温室里的花朵,家庭中的皇帝和小公主,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出现了娇惯任性、情绪波动大、攻击性行为较多等亲社会行为极差的现象。因此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至关重要。

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这一品德教育呢?它的核心应该是,爱心教育,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欣赏爱,理解爱,所以文明礼貌教育不只是教幼儿口头上的一些礼貌用语而是发自幼儿内心的。而它的本质是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人与人的相处。因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教师自身素质教育对幼儿潜移默化的熏陶

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书中指出:“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的去读;要有文明礼貌德行为,必须走进环境,点点滴滴的熏陶。”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的缘故,他们离开家庭、离开父母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老师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这就要求教师要象妈妈一样去细心呵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孩子,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精神环境,用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田,孩子在获得爱、感受爱的同时,逐渐也学会了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同时一种互敬互爱、懂礼守纪的良好个性、行为品质也在逐渐的形成。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加强品德修养和心理修养,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我们不小心撞到了孩子,就会蹲下去真诚的向孩子道声“对不起”;我们在打扰孩子的时候,就会悄声的说“对不起,打扰一下”;我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会对孩子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以往,教师都会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然而今天我们真正走入了孩子们的世界,溶入了孩子们的心灵,找准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孩子们也在这种彬彬有礼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习得了各种礼貌用语。

二、充分发挥同伴教育资源的榜样示范作用,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同伴群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幼儿园中,幼儿间交往最多,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同伴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同伴的亲身体验,使幼儿自我发展。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也是孩子认识世界,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礼貌教育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在无压抑的游戏环境中进行。如创造性游戏中让幼儿去尝试如何礼貌待客。通过评比竞赛的形式,更可以激发幼儿不断进步,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不断强化行为习惯。例如:在班中我们设置了小动物摘果子的比赛墙面。根据幼儿运用礼貌用语次数的多少为小动物增加果子数量,从而评选出文明之星。

三、加强家园联系,做到家园一致

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同样也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和影响。试想:如果一个家长满口脏话,动手就打人,那他的孩子有怎能做到文明礼貌的去对待别人呢?家庭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要做到家园一致,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发展倒向,成为孩子成长的表率。

四、以活动为载体,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一)善于发现偶发事件中的教育价值,将现实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孩子们之间总会发生一些教师异想不到的事情,这时的教师不要独断专行,要善于发现偶发事件中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例如:

(二)将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注重幼儿实践的机会

9.幼儿德育教育目标 篇九

本学期,我们要继续加强孩子品德、习惯培养:

(一)集体生活

1.要学会解决小朋友之间的问题,能宽容、谦让,与同伴友好相处。不打人骂人,不为一些小事吵闹或报告老师。

2.同伴做错事时,可以请老师来批评,但不应幸灾乐祸。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不讥笑同伴的缺点和错误,更不能讥笑同伴的生理缺陷。

3.自己做错事,能勇于承认,不强找理由,要诚实,不撒谎。做了错事,也不必沮丧,改了就好。

4.要借用别人的东西,应有礼貌地请求,同时注意爱护。用完后,马上送还,并向人家道谢。别人向自己借用东西时,应乐意地借给他人。

5.自己不小心碰撞了别人,会说“对不起”,别人碰了自己,当别人道歉后,会说“没关系”。

6.接受别人帮助时,要学会道谢。

7.走路时脚步要轻。在集体中行走,要注意不要碰撞小朋友。

8.在集体生活中,能按要求参加集体活动,要常常想到小同伴。集体用的东西,不专捡好的,拿到什么就用什么,从小养成对事物不斤斤计较的好习惯。

9.在与人交往时,使用礼貌用语。如“您早”、“您好”、“请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

(二)游戏活动中

1.在游戏中,知道不应该和同伴争夺玩具或独占玩具。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的,应该共同使用。能和小朋友友好合作地开展各种游戏。

2.在游戏中应遵守规则,学会作自我控制,不能随心所欲,大声叫喊或自由走动。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不能总是支配其他小朋友。

3.游戏中要关心同伴,互相帮助,若是同伴跌倒,要主动扶他起来;若发现同伴有困难,只要自己能做到的,就应该热情帮助;自己力所不能及的时候,应立刻报告老师。

4.游戏结束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优缺点,巩固优点,克服缺点,提出建议,使今后的游戏开展得更好。

(三)上课、作业时要做到

1.上课时,要注意听讲,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自己要发言时,应先举手。

2.要敢于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言时,态度大方,发言声音要响亮。

3.作业时,不东张西望,不做小动作,不打扰影响同伴的学习。

(四)其他活动

1.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爬踩桌椅,不在墙上乱涂,保持公共场所卫生。

2.爱护花草树木,不能乱踩、乱折,不用手去摇晃小树。

3.坐在椅子上,不要摇晃椅子,不把脚跷在椅子上;也不要坐桌子或随便坐在地上。

4.来园时,要向老师问早、问好;离园时要向老师说“再见”。

5.客人来了,要向客人问好,给客人让座;客人走了,要与客人道别。

6.同人家交谈时,要认真听,眼睛看着对方;要等对方把话说完,自己才接话,不随便插嘴打断别人的话;别人问话时,要有礼貌地回答。

7.听到别人叫自己,要答应一声,不可不理不睬。

8.凡是要进别人的房间,应先敲门或叫门,得到允许,才能进去。

9.要敢向父母和老师提出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并应好好地讲,不要随便发脾气,更不要无理吵闹。

四、环境创设

(一)教室环境的创设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求异创造表现离不开物质材料,我们将拓展思路,在选择和使用材料上加以开放,支持与提高了幼儿求异创造表现的能力。教室的环境要体现课程化,环境是课程教材的拓展和延伸拓展幼儿求异表现的时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作品,是他们参与教室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十分重要且具有良好效果的教育过程。

(二)幼儿心理环境的创设

努力创设开放式的环境,宽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大班幼儿的交往意识逐渐增强,孩子交往的对象不应局限于同班师生。我们创设时机,开放交往对象让孩子与同龄、异龄的、不同园的孩子交往,提高幼儿的交往、语言表达等能力。轻松的师生趣谈,让我们有机会捕捉到他们的闪光,抓住教育的契机,以心去感知他们的世界,营造幼儿求异创造表现宽松的心理氛围。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布置教室环境,迎接新学期

2.建立班级常规制度,及学科教学进度分配 3.学习大班早操

4.主题活动:我是大班哥哥姐姐

我是中国人 十月份

1.加强晨间活动的管理。2.做好课前准备工作。3.丰富自然角。4.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 十一月份

1.天气变凉,做好幼儿的保暖工作,加强户外体育锻炼。2.继续丰富游戏材料,加强幼儿游戏的常规指导。3.举行家长开放活动。

4.主题活动:奥运宝贝

神通广大美猴王 十二月份

1.迎接县督导评估。

2.认真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3.主题活动:什么联络你我他

新年乐 一月份

1.做好各项工作总结。

10.幼儿园德育 篇十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是基本美术教育活动的补充和延伸,相对于基本美术教育而言,幼儿园美术活动具有较强的游戏性,它给幼儿的操作以充裕的时间,充足的材料和充分的自主性,让幼儿有一种主动而快乐的学习状态。为了提高幼儿从事美术活动的兴趣,将集体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关心爱护能力较弱的幼儿;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也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其中,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主动而快乐的学习

,绘画活动是幼儿手、眼、脑并用的、主动的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无论是手部肌肉的发育、手的动作的灵活性,还是视觉记忆与视觉思维的发展,都需要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游戏化的练习由于它的游戏性,可以让幼儿在愉快、积极的情绪中,不知不觉的在玩中学,让孩子们学的轻松,学得快乐,通过快乐的绘画学习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正是我快乐化学习所思考的。“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不仅有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学习的能力,教师应是一个倾听者,观察者,理解者……”倾听孩子们的想法,观察孩子们的绘画内容,用心理解孩子们的情感态度。我尝试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通过保持激发兴趣,提供自由轻松的环境,新的教学方法、正确的评价态度,对幼儿进行快乐化教学,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而快乐地学习。在幼儿时期让孩子学会画某一个具体的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养心,就是让孩子自信,满足和快乐,准备好一颗快乐的心,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今后严格的学习生活,因此如果他能在绘画中自由地去表达就会体验到快乐,给他带来成就感,培养良好的自信心理。

二、面向全体幼儿。

三、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对幼儿美术活动方面的培养不是停留在对技巧的掌握上,而是培养其兴趣及对美的欣赏力,发展其观察及想象力,因此我们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情节,有机渗透德育内容,有效培养幼儿高尚的情感和良好品德行为。如“母亲节”“画妈妈”,做“小红花”,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了解成人劳动艰辛,从而培养其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品德。如“下雨了”通过教师的渗透教育让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要团结互帮互助等等,这样的有机渗透德育的教育例子很多,不胜枚举,总之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须挖掘内在的德育素材,利用一切机会渗透德育教育,有效地培养幼儿高尚的情感,良好的品德行为。

四、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素质教育要求让幼儿主动发展,只有主动发展,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将来的人才结构才能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

1.观察与了解

在美术活动前我们的教师工发挥自身的教育机智,抓住每一个契机,进行随机性的美术教育。教师可以与幼儿谈论他们的生活状况、小朋友们之间的交往,让幼儿描述自己的喜怒哀乐的体验,深入幼儿,与之交谈了解,帮助幼儿积累美术创作的内容和题材。及时调整活动计划和内容,在活动过程中仔细观察,了解其需要和帮助,尽可能为每个幼儿提供从自己兴趣出发进行学习的机会。根据观察了解情况,作好多种应变方法,给予幼儿灵活机动的教育引导,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观察尤其重要,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创造能力,如我在手工活动时,活动主题“粘贴画”,有一幼儿粘完了一个简单的画,就无所事事了,这时我鼓励他去看看其他小朋友的制作,等活动结束前,这位幼儿又完成了第二件制作,而且花样一次比一次复杂,他兴奋地举起来让我看,这充分说明这位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已充分被调动起来。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教师的观察与了解,才能做到提高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才能判断幼儿学习是否主动,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

2.提供让幼儿表现的条件与机会。

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须打破成规,灵活处置,提供丰富的美术活动材料,供其选择,让幼儿自己在探索中获得学习经验。

老师在活动前应为幼儿准备的纸张有大有小,底色有深有浅,绘画工具也是多样化:油画棒、水彩笔、炭笔等。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实践、教师的引导,他们就获得了什么画应配什么底色运用哪些材料进行创作的经验,从而大大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

在活动中让幼儿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力,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去尝试表达,如命题画“快乐的假日”,活动结束发现一部分幼儿画的是跟父母去游玩的地方,另一部分幼儿画的是爷爷奶奶带领下去游玩的公园,而另一些幼儿画的是未来想象中的公园,其中不乏大胆的设想与创新,这样,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由此他们更喜欢美术活动,更富有创造的勇气和热情。

11.幼儿德育工作总结 篇十一

国必先强教,强教必重基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深刻指出:发展学前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今日之儿童,明日之栋梁。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幼儿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越来越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育人首先要育德。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可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为加强幼儿德育工作,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社会、家庭、教育机构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创设和谐、积极的精神环境,以情感为支点实施幼儿道德教育

(一)注重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蕴涵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为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使之成为扩展幼儿学习的空间,加强幼儿体验性、探索性的学习内容,我们在《绿色的家园》的主题活动中,带孩子去植物园观察,通过游玩,孩子知道了花草树木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减少灰尘,适时教育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不随便摘花踩草;吃完的果皮要放进垃圾箱、公共场所不乱吵乱叫等,让幼儿从活动的开展中萌发从爱身边的事物开始,爱自己的家园、爱我们的大自然。我们为了培养孩子尊老爱老的情感意识,组织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到社区敬老院开展关爱、帮助爷爷奶奶的活动;每年的助残日,组织小朋友到“福利院”看望残疾儿童,为他们演节目、送礼物,还进行“为残疾小朋友募捐活动”,向福利医院的儿童献爱心;汶川、玉树地震不仅牵动着成人的心,同时也触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幼儿亲手将自己的压岁钱放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募捐箱,使孩子们懂得了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孩子们奉献的不仅是钱物更主要是他们的爱心和高贵的品质。为了培养幼儿的爱国之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充分发挥本土资源,让孩子参观我军军史馆,孩子们知道了很多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使孩子们知道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艰苦斗争的历史,孩子们更加热爱我们的伟大祖国,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

(二)发挥家庭教育作用,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社会中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这种发生在身边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正是培养孩子理性辨别能力的教材。我们建议孩子家长应利用这些材料增强孩子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电视网络等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帘,我们建议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幼儿心灵,预防成长过程中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方面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注重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德育的培养

1、重视日常生活小事的教育意义,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生活中帮助别人、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及时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对伤害他人的言行,要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其知道何对何错,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

2、运用各种感官如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通过情节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建立道德观念,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3、不失时机地利用各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如: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要呵护它们的想法。在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因此当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妹妹需要帮助时,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并付之于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

二、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作用,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活动进行情感体验和错误尝试,以提高道德判断力

孩子的道德判断水平对于决定孩子的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期判断一件事是好还是坏的标准,往往取决于成人作出的反应。如有个孩子打了人,问他为什么要打,他说:“我爸爸说的,要是有人敢欺

负我,就应该打他。”再如一个孩子认为,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因为“妈妈知道了会训我。”所以,幼儿的道德判断倾向依赖于权威一方的言辞。出于对违反权威的结果的恐惧和避免惩罚的愿望,这种尊崇和惧怕权威的心理,表现在处理孩子与成人的关系上便是服从。皮亚杰说:“幼儿的第一个道德是服从,而所谓善的另一个标准长期以来就是父母的意志。”可见,在幼儿阶

段,成人的影响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幼儿近乎绝对地信任成人,尤其是孩子生活中的权威人物——父母、老师。然而孩子又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更应该正视孩子主体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在此方面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一)和幼儿之间保持民主气氛,凡道德判断水平较高的成人一般都与孩子保持温暖、亲密的关系,善于言语诱导,以理服人,比较注意提高生活中的民主气氛,对每个成员的看法和意见都进行公正的考虑;生活中在发现问题时重视幼儿自己思考和讨论解决方法,而不是一手包办代替、决断对错,这样孩子的独立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明显提高。如:当孩子在有了矛盾时会用讨论来推断谁是谁非,用猜拳、轮流、谦让等方式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动辄向老师报告,依赖老师做“仲裁”。

(二)同伴交往的经验帮助孩子从道德的现实性中解脱出来,从外部规则、成人控制的约束下解放出来,使孩子从自主性的活动中获得道德体验,从与别人相处的需要中产生道德意识。另外,耳闻目睹同伴的道德判断策略也是一种促进方式。看到别人的策略可能与自己的预料有所不同,于是产生认知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会驱使幼儿思考,受到启发,从而改进自己的道德辨别力与判断力。在解决不平衡时,孩子还会运用新的认知技能,重组自己的道德认识。有的孩子道德判断水平较低,常与水平较高的孩子一起相处,就会因为受到正面影响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

(三)教师引导孩子提高理解他人的能力,是学习良好行为的思想、情感基础。通过组织幼儿扮演角色游戏来帮助孩子体会别人的角色心理,站在别人的角度体验生活情景,强调他人的需要,能有效地把孩子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与别人的认识和感受联系起来,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例如,让攻击性行为较多的孩子扮演游戏中常常受人欺凌的角色,可使其充分体验受害者的心情和感受,从而理解自己日常的行为对别人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还可以组织讨论各种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道德问题,使孩子真正有机会介入解决自己的问题,体验同伴间友好交往的快乐感受。

三、注重幼儿在社会交往中挫折的体验,通过幼儿主体的心灵感受延伸到对社会的正确态度,由健康心灵的塑造促进道德行为的养成对人的信赖心和同情心,需要自身对冲突或挫折等有一番体验,在这些经历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地培养起来。

由于家长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片面认识,导致普遍重视孩子的生理卫生保健,忽视了心理卫生保健;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社会性培养。导致孩子在身体健壮、智力发达的背后隐藏着缺乏同情心、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情感淡漠、任性自私、依赖性强、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要知道:人的健康是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统一,幼儿的心理健康又是心理过程和社会性发展的统一。例如:孩子来到教育机构,父母提供“顺利”成长的“优越”环境变了,在家被视为“小皇帝”的地位变了,没有人再谦让自己,孩子之间开始有冲突,产生挫折,其心理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有的很暴力,有的则始终保持缄默,此时孩子应该懂得:在人与人交往中,要努力避免冲突的发生,并在冲突发生时,努力寻求冲突解决办法,这也是幼儿对社会的最初体验,是幼儿道德判断的初步形成阶段。因此心理的健康间接地决定着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12.幼儿园德育计划 篇十二

第二周文明、礼貌教育。结合班级谈谈谁最有礼貌,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第三周庆祝“三八”妇女节

第四周教育幼儿热爱父母、老师、小伙伴,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关心他人等等。

第五周重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的培养

第六周教育幼儿一起玩、不霸道、主动帮助同伴。

第七周通过户外活动等对幼儿进行安全保护意识教育。

第八周教会幼儿有正确的坐姿及正确的绘画握笔姿势。

第九周通过吃饭、吃点心、洗手等活动教育幼儿要爱惜粮食、勤俭节约教育。

第十周庆“五一”劳动节教育幼儿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第十一周增长幼儿爱护玩具对日常用品轻拿轻放,不乱扔。

第十二周配合成人穿、脱衣裤等,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十三周愿意和小伙伴交往,愿意接受集体制度规范的约束等。

第十四周开展节约用水的教育。教育幼儿饭前饭后吃点心时不玩水。

第十五周“六一”国际儿童节教育。庆“六一”活动。

第十六周不说谎话、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归还。

第十七周进一步加强礼貌教育与纪律教育

第十八周教育幼儿能够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积极活跃的参与各种游戏活动。

第十九周幼儿评优活动。

13.德育从心抓起 篇十三

摘要:品德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突出的重要地位,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始终是全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本论文就是通过论述在进行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细心洞察学生的心理,抓住“只有学生感到你了解他时,他才会接受你的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学生行为,总结平时教学经验,提出德育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德育的意义

学生的特点

教师的行动

一 德育的意义

德育——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也,是塑造人格的首要条件也,是拨正学生的航向,鼓满学生前进的风帆也!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始终是全体教师的主要任务。

二 学生的特点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讲,青年期正处于儿童期与成人期之间,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是心理性的断乳期,同生理性断乳一样,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转折点,青年学生具有如下特点:

1、自我发现

随着对自我的发现,在青年中可能会出现不仅反抗父母,而且反抗教师和社会的现象。如某校学生一个同学就当着班主任的面斥责其父亲,认为父亲平时在家的行为表现没有资格教育引导他。又一个同学因为上课违反纪律,教师为维护课堂纪律教育他时,他当众反抗教师不予理睬。有的同学因家里面还有兄弟姊妹,父母在外地打工,自己还要在各方面照顾自己的兄弟姊妹,加之经济紧张,因此,对社会形成一种偏见,比较敏感。

2、性的成熟和对性的兴趣增加

由于脑垂体和生殖腺的活动,不仅出现了第二性征,而且男女生的气质也明朗化了,这是第三性征的表现,与此同时,对异性的兴趣也明显发展。如男女双方彼此有好感或一方对另一方有好感时,就会出现早恋现象,在进入高中阶段,这种现象几乎存在于每个班。

3、情感生活的动摇和不安

青年的情感日益丰富,易于激动,情感生活被称为“疾风和怒涛的时代”他们的情感表现出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特色。常常明显地表现出冲动和不稳定状态。如:当同学之间发生点口角时,有些学生就拉帮结派打群架;当早恋双方出现矛盾时,很可能出现许多疯狂的行动,喝酒﹑吸烟﹑闹事等。

4、缺乏社会性却力求获得社会地位

高中生尚缺乏与社会条件相协调的观察力﹑感受力﹑思考力和行动力等,他们处于要获得新的社会地位并使其巩固的发展期,过渡期。如原某校高二的一名学生因暑假一家鸭肠火锅店打一段时间工,在那里表现踏实,诚恳,不多言不多语,受到赏识,让他管理几个人,该同学就觉得自己在社会上算是有头有脸的人了,开学后,坚决退学。没过多久,经他的朋友介绍到另外一个火锅城,打算在那儿多挣点钱,那儿的老板只让他们工作半天,另半天就带他们到高级场所去休闲,给他们讲所谓的人生价值观,该同学对那老板很是崇拜,把这份喜悦每天都打电话告诉家人,家人从该同学的谈吐中,了解到他正在被传销组织洗脑,立刻想办法把他骗回来,回来清醒一段时间后,该同学也觉得父母是正确的,自己确实缺乏与社会相协调的观察力、感受力、思考力。三 教师的行动

教师的爱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人都是富有情感的,人之任何思想、行为都同人的情感、情绪密切相关,只有通过情感的作用,方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教师热爱学生往往成为学生行动的动机,他们为了争得这个爱而努力上进,将教师提出的要求和学校的各项规定化为他们的行动。如:某校高中一名学生因家里有事请假一周,但未按学校学生请假必须家长与老师联系后方有效的规定办理请假手续,老师不知其请假原因真实与否,是否得到家长同意,又联系不上其家长,因此该班班主任为了了解情况,不辞路途遥远来到该生家的所在地思文镇进行家访,此次行动让该生体会到了老师对她的关心和爱护,深深地打动了她的心。平常随心所欲、无视学校规章制度的她,经过那次老师家访后变得能够理解老师和学校对她的好,不仅能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尊重老师,而且学习也比以前努力认真。又如:记得我刚进入初一时,头总是埋得低低的,不因为别的,就因为我自卑,自卑自己的成绩是全班的倒数一,二名,自卑自己在小学阶段学习上受到老师与同学的歧视,自卑因成绩差,家长忙,家长从未到校给我开过家长会。或许,教我的刁老师发现了我的问题,每天想方设法的表扬我,我的头也越抬越高,迎来了自信,迎来了笑容,每天,我总是聚精会神的听课,每天,我不再抄别人的作业,哪怕不懂,我也会是着做,练到深更半夜,实在不懂就不做了,第二天直接请教相关老师,然后自己再做补上作业。因为老师每天阳光雨露般的表扬,我成为班上宠儿,干什么事都挺自信,挺积极的,到期末,我考到班上的前八名,父母笑了,为我感到骄傲,为了更好的发展,把我转到彭州市第一中学读书。我现在都还在想,如果没有刁老师的细心呵护,我就没有今天,刁老师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真的很感激很感激她。

可见,热爱学生不仅会让学生受到鼓舞,感到温暖,而且会对前途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相反教师如果厌恶、责难学生,会使他们感到这是对他们的排斥、否定,因而容易产生自暴自弃,不思上进病态心理,甚至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而拒绝接受教育。因此,只有将这种爱渗透到具体的、细微的教育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班主任对学生的爱绝不意味着迁就学生,迁就会使学生失去严格的要求,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对于学生出现的现象,教师因怀着治病救人的态度,该医时就得医:

迟到——一般情况是学生时间观念差,睡懒觉或在路上贪看热闹等,对此,作为教师,每天早读开始查点人数,发现后立即查问原因,令其改正。如高中的一名同学,以前总迟到,班主任发现后通知家长到校,一起对该同学进行思想教育,并严格提出要求,自那以后该同学就严格执行,比如平时临时有事可能会迟到,也要提前打电话告诉班主任原因。对有些不改的同学也可采用委托与其居住较近的干部、同学每天与他结伴上学,经过一段时间后,也自会改正。

早退——每日及时查点,查出后立即询问其原因,这样也能很快解决问题。

旷课——发现学生旷课,立即报告学校,通知家长。如一名住校的同学星期天晚自习未到校,班主任就立即打电话告之家长,但第二天该同学仍未到校,班主任再次打电话给家长到校交谈,并要求其子女对自己行为作出检查并提出保证。

逃避劳动——有些学生怕脏怕累,总是拈轻怕重,躲躲闪闪,甚至悄悄溜之大吉。对于这些学生,首先给他们讲劳动的意义,当他们有这方面意识后,立即强化,让他们补上劳动并扣一定的操勤分,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早恋——作为教师,必须劝止,诚恳地给他们讲清利害,摆明道理,为了避免产生影响,还要提出纪律要求。如果第一次规劝不听,就规劝第二次,如果屡劝不听,就通知家长,分头规劝。在通知家长时也要提醒家长,免得一通粗暴的打骂,引出种种事端,反而把事情告糟。

总之,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有医生那样治病救人的态度,只不过医生医治的是生理上的病,而我们教师医治的是心理上的病,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祖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繁义、解庭晨、赵玉玲主编《班主任工作艺术》 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2年6月第一版

上一篇: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心得下一篇:酒店室内设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