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学反思

2024-07-06

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学反思(精选13篇)

1.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学反思 篇一

让学生健康快活成长

班主任的工作平凡、琐碎、艰辛,却又很重要,它是使校内各种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渠道的桥梁。通过这次的班主任培训,对我的启发很大,改变了我对班主任工作的看法:由重绩轻活变快活成长。

一、用真诚的爱浇灌学生

作为城乡结合的初中生,他们的思想认知、脾气秉性、接受能力、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细心观察,深入了解,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优点,给予赞赏和鼓励。特别是对那些后进生、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更要以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爱心去融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情谊。即使他们犯错我们也要抱着宽容的心态帮助学生改正错误,鼓励他们继续前进。我班的王陈,他就老管不住自己,上课老爱讲话,别人还不敢说,说他,他下来就威胁同学,屡次教育都不管事,于是我把家长叫到学校准备告状,但学生一进办公室就表现出非常胆怯的眼光,我灵机一动,改变了主意,跟他家长说了一大堆“还

好”之类的话。他爸爸走后,他跟我说了句:“谢谢谢老师”。从那以后他变好了。纯是出于感激:没让他挨打。我悟到了:自己的孩子表现如何,家长心里都有数,用不着我们去数落他孩子的不是,弄的他家都不快活。现在我从不告状。而且,我注意到:告状的结果,往往使得其反。

二、用平等、友善对待学生唐远群老师谈到青少年心里咨询的一般步骤中的三个方面非常值得学习:首先是无条件尊重。的确,教师与学生在道德,人格上是平等的。当今社会,青少年的自尊心强,而且内心敏感脆弱,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应更加注意尊重,爱护和培养学生的上进的自尊心。而对学生时不时地讽刺,挖苦,体罚,意味着对学生教育的失败和结束。其次是热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甜美的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动人的表情,都可以向学生传递友善的信息。如当我们一脸阳光地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的心情就会很舒缓,很轻松;而我们一脸怒气地走进他们时,学生们则噤若寒蝉,生怕自己撞到老师怒气的枪口上;当我们在课堂上用热情洋溢的语气肯定鼓励学生,以赞许的眼光激励学生,他们内心就会充满喜悦,表现得很积极,踊跃。反之指责,挖苦学生,则无疑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厚厚的乌云。最后是共情。我记得非常清楚,她当时是这么说的:如果我们能做到与学生共情,那就成功了一半。的确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要换位思考,谅解学生的过错。我认为平时的沟通很重要,它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而且能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我常常对同学们说的一句话就是:课下我们是朋友,上课我们就是老师与学生。我在课下经常与学生为伍,和他们一起玩,谈心。记得有一次有几个学生想和我进行踢毽子的比赛,我思考着要不要比,因为我以前能踢好几十个,现在只能踢几十个,甚至有时候踢几个。几个学生也过来起哄,我对他们说:“比就比,谁怕谁呀!”。结果一场比赛就展开了,学生先来,一局下来她只踢了几个,这可把我乐坏了,我至少能踢十几个呢。换我来了,结果一局下来我踢了二十几个,他们有的学生说没想到老师能踢那么多,老师怎么什么都那么好呀!听到这话我心里一阵狂喜。只有耐心的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同学们

玩在一起,才能消除学生的疑虑,从而拉近老师与学生心的距离。三,积极实施活动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次班主任培训时间虽然短暂,让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正如肖主任说的:我们在关注学生飞得高不高时,更要关注学生飞得累不累;我们的工作是要关乎学生的心理健康;得人心的教育的教育之天下,关心学生的心,与学生一起在快乐的活动中体验、感悟和成长。以前,我不管针对学生的什么问题老是喜欢利用上课前或利用班队活动的时间对学生们进行说教,但往往苦口婆心的说得嗓子疼,却收效不大。这次培训回来,针对学生们下午第一节课要打瞌睡的情况,在课前我给学生们一起玩了

一个非常简单的抢板凳的游戏,花了近十分钟,学生们玩得很开心,一节课下来没有学生精神不好的,真的比老师的说教好。其次通过郭家庆老师和成都青羊区实验中学的两节主题班会的观摩,让我改变了对主题班会的认识,以前我认为主题班会只有活动式,就觉得很费精力,很耽搁时间,没想到主题班会还可以是讲述式,这样以后我要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展开主题班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陶怡情操,同时也减轻我的压力。

七、家校共育

对于我们这种城乡结合的乡镇学校,做好学生家访,开好家长会工作,加强沟通、了解、交流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我们不可能像他们那样与学生家长每天聊天,但可以让家长一周或一月交流一次。同时,学生家访时要让学生在场,以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疑心,与家长交换意见时,应首先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进步;指出学生缺点时要实事求是,切忌夸大或缩小;要耐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召开家长会要请全体科任教师参加,防止班主任唱独角戏。家长会上,班主任要积极调动家长发言,从中最大限度的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个性特点,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关系着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就是要按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人,按照客观规律塑造人,方能铸就祖国未来的人才大厦!

2.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学反思 篇二

一、西藏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特殊的文化需求

(一) 西藏班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校现有初中班学生主要来自拉萨和日喀则两地区, 在校藏族学生271人, 其中城镇户籍142人, 占52.40%;农村户籍129人, 占47.60%。据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公布的数据, 2008年招收的内地初中班学生中, 拉萨农牧民子女占50%, 日喀则农牧民子女占70%。我校西藏班学生家长中, 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5%, 大专学历占15%, 初中、高中学历占24%, 小学学历占26%, 文盲占20%。由于地域和家庭条件的不同, 学生的性情与能力存在差异。在多年的民族教育工作中, 我们感觉到西藏班学生热情、勇敢、勤奋、朴实, 在文化背景、心理方面他们具有以下特点:

1. 有较浓厚的宗教意识。

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 西藏相对封闭, 从外界获取信息、接触新鲜事物相对困难。在西藏长大的孩子, 从小耳濡目染, 学生的宗教意识自然比较浓厚。

2. 重视藏民族的传统。

西藏班学生喜欢过藏民族的传统节日, 藏历新年是他们最重视的节日之一。他们能适应内地饮食, 但仍然偏爱西藏特有的食品, 如糌粑、酥油茶、干肉、古突等, 甚至包括青稞酒。他们能接受上海先进的医疗方式, 但更相信藏医、藏药, 有些学生患病后喜欢服用自己从西藏带来或家长寄来的藏药。

3. 能歌善舞, 性情豪放。

能歌善舞是少数民族的特点, 藏族学生尤为突出。他们擅长用歌声和舞蹈来表达内心的欢快和喜悦。他们团结、互助、心齐, 重情义, 但一些学生遇事易冲动, 不理性的个性较为鲜明。

4. 内心矛盾, 在固守和求新、接纳和排斥中求平衡。

尽管上海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都很好, 但他们有时仍缺乏归属感和亲切感。他们对上海的学习生活和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但在与外界接触时又缺乏自信。

(二) 西藏班学生特殊的文化需求

1. 对故乡亲情的渴望。

西藏初中班的学生来校时只有十二三岁, 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 他们特别思念故乡、想念亲人。由于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气候条件的不同, 他们在生理、心理上都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亲情的关怀和抚慰是任何其它的东西都不能替代的。

2. 对藏族语言和文字的依恋。

藏语是西藏班学生的交流语言, 西藏班学生虽然生活在上海, 但平时藏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基本上使用藏语并希望多看一些藏语图书、音像资料来了解本民族的人文历史。

3. 对藏族饮食、居室的留念。

在西藏, 学生从早到晚都以藏族饮食为主, 平时喜欢吃藏族零食, 如炸土豆、奶渣、干肉等。来上海后, 他们对藏式饭菜非常向往和留念, 对具有藏族风格的居室布置倍感亲切, 还希望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能充满藏香的味道。

4. 对上海文化的期盼。

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藏来到大上海, 西藏班学生的心中充满了困惑和诧异。上海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生活, 让他们萌生许多憧憬, 国际化大都市的先进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让他们好奇、向往。

二、满足特殊需求, 让西藏班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 真心真情, 让他们在上海也有阿爸、阿妈

把西藏班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学校的老师从心底里接受、喜欢他们, 真心地关心、爱护他们, 让他们感到学校的老师就像他们的阿爸、阿妈。每年新生来校, 学校都要安排师生代表到火车站去迎接, 帮他们搬行李, 带他们上汽车。上海师生的和蔼可亲让藏族学生一下子少了很多拘谨和不安。到校后,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主动地和他们嘘寒问暖、拉家常, 从早到晚都和他们在一起, 不管出现什么问题, 总有学校的老师在身边帮助他们解决。稳定的心理是藏族学生学习好、生活好的重要前提。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西藏班学生难免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室加强了对藏族学生的服务, 安排2名心理咨询老师有针对性地为藏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考虑到初中班藏族学生年龄小, 学校配备了专职的生活老师和他们同吃同住, 教他们洗衣叠被、打扫卫生, 带他们去食堂就餐。

让亲情跨越千山万水, 为了方便学生投递书信, 学校和邮政部门联系, 在校内增设了一个邮政信箱, 在西藏班宿舍楼集中安装了10多部电话机, 学生打电话不需排队, 不需等候。学校还加宽了互联网的带宽, 学生可以在电子阅览室, 通过互联网面对面地和远在西藏的父母沟通和交流。2008年春节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来校看望在上海过年的西藏班学生;大年初一, 市委副书记殷一璀等市领导又来我校和藏族学生共度新春佳节和藏历新年。

通过上海四年的学习、生活, 西藏班学生感受到了上海老师的真心真爱, 他们懂得感恩。每届西藏班学生离开学校时, 他们总是对学校依依不舍。学校的领导、师生送他们去上海新客站, 感人的场面让站台的工作人员都为之动容。藏族学生给送行的师生挂满了哈达, 他们抱住老师放声大哭, 久久不愿离开, 上了车的学生把“谢谢!”写在手掌上, 向窗外的老师含泪告别。

(二) 倾注人文关怀, 让上海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学校向西藏班学生提供藏文学习和交流的环境, 为西藏班学生订购了20多种藏文期刊, 阅览室辟专区, 让学生在学习藏文的同时了解家乡的变化。学校图书馆现有藏文图书300余册, 编印了专门的藏书文献目录, 方便学生查找。西藏中专班成立了“春风”藏文小组, 藏文小组的同学主动和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教育》杂志社、《拉萨晚报》、西藏档案馆等单位联系, 得到了他们赠送的藏文书刊。藏文小组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部的帮助下, 把同学们的藏语家信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空中信箱”栏目传递到西藏。初中部成立了“西藏班红领巾广播站”, 定期播出“青春渡口”、“故事天地”等节目, 由学生自己组稿, 自己主持;他们自己编辑、排版的《雪莲》月刊也出版了。

开展富有藏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学校根据西藏班学生的特点, 先后成立了西藏班篮球队、足球队、田径队、合唱队等学生社团。西藏班学生喜爱民族舞蹈, 学校成立了西藏班舞蹈队, 经常让他们参加校内外的一些演出活动。让他们的青春激情得到张扬, 同时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让上海也成为他们的家。学校竭力为西藏班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家, 让他们在上海有亲切感、归宿感。为了让学生吃得好, 学校食堂科学制定膳食方案, 千方百计增加花色品种, 还设立了西藏班学生的专用窗口, 专门供应藏族学生喜欢的饭菜。为了让寒、暑假不回家的西藏班学生学习好、休息好, 学校专门给西藏班的教室和寝室安装了冷、暖空调。为了让学生喝上酥油茶, 学校还开设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藏茶室, 茶室里不仅有飘香的酥油茶、热气腾腾的奶茶, 还有从家乡寄来的“奶渣”、“巧果”等地道的藏族食品。

(三) 搭建互动平台, 让海派文化与高原文化相互交融

学校一方面为他们营造高原文化的氛围, 加大了西藏文化、历史地理的教学份量, 让他们增强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他们了解上海, 学习“海纳百川, 兼容并蓄”的上海海派文化。一个民族的进步必需吸纳新的元素, 尽管西藏的高原文化和上海的海派文化有很大的差异, 但它们需要互相融合。

让西藏班学生走出校门, 感受社国山河之美、文化之博大。四年期间, 学校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安排学生游览上海及周边城市的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第一年到东方绿舟, 和国防教育结合起来;第二年到苏州, 让他们体验秀美的江南园林;第三年到杭州, 让他们欣赏西湖的人文景致;第四年到浦东, 感受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现代化气息。学校还组织学生去上海马戏城观看超级多媒体梦幻剧—时空之旅, 聘请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的学生来校表演经典的京剧片断, 让同学们开阔了文化视野。通过分层次、分时段的参观、学习活动, 让西藏班学生真切感受祖国河山的辽阔美丽, 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3.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三

还记得那天晚上,我们在石河子火车站焦急的等待着迎接他们,那时候我的手紧张地发凉,因为学生并不知道赵磊要离开他们,当他们看到迎接他们的不是自己相处了两年的班主任而是我的话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各种坏的结果都在脑海里浮现,越想越不安,还好这时候葛老师说:放心,我帮助你,简单的一句话却给了我很大的力量。他们坐的火车终于在漫长的等待中进站了,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高举着自己办的班牌,我举着九年级四班的,学生们也都挤下车焦急的找着熟悉的面孔,接下来和自己的老师拥抱、问好,有同学慢慢朝我的方向走来,问了一句:老师,赵磊老师让你来接我们的吗?我笑着点点头,现在没办法解释清楚,看着孩子们看到是我而不是自己的班主任时那份失落,我就预见到以后的工作将是一个挑战啊。我们顺利的把同学们都接到了学校,然后让学生们回到宿舍休息,我发出的第一个指令:先搬宿舍,打扫干净,下午四点五十在宿舍楼下集合打扫卫生。下午我提前到宿舍楼下,四点五十到了,学生才慢慢腾腾陆续到楼下了,脸上写满了不情愿,有的低着头,有的在互相交谈无视我的存在,有的在流着眼泪,我知道他们已经知道了,但是这个时候没办法说。让班长清点人数少了一名女生,这时有个女同学过来说:老师,她说她心情不好,不舒服,不下来了,我的第一反应是不能纵容她,让学生叫他到楼下,我说:你不舒服,老师取代你买药,他说:不用了,不情愿的归队了,就是这个女生,他改变了我,我也改变了他。在晚上班会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了一段话,我知道这段话对我以后的工作很重要,所以我精心的准备,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赵磊是不可替代的,我也不在短时间内部被接纳的,所以我确定必须要打亲情牌。于是我说了一下的话: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回到师范学校,同时也欢迎你们升入九年级,赵磊老师因工作调动离开了师范学校,我和他既是同事也是很要好的朋友,他给我说你们是他两年精心教导的,很懂事很上进,你们会理解和支持李老师的,当然在我的眼里老师看到了你们的失落我很高兴因为你们都是有情有义的人,但是我们更要学会接受,九年级一年时间真的很短暂,时间不允许我们有过多的情绪,我希望在这一年我们能够携手共同努力,取得好的成绩,那一天我相信赵老师是最高兴的,他也会因带过你们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听了我的一番话,班里的气氛好了许多,大家都拿出了书,似乎从那一刻就什么都懂了,但是后面问题还是不断的浮出水面了。

先说那个女同学,他在班会课后就来找我了,他说:老师,我跟赵老师关系一直都特别好,我有什么心事都会给她讲,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他不在这,我也不想呆在这,我也没心思学习。这是我最怕的事情,在意料之中。我们进行一段时间的聊天,我了解到她是班级的纪律委员,是学生会的纪律部长,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成绩是班级中等偏下,据他自己说是八年级住院导致,据教过他的老师说:他不学习是主要原因。我先安抚了他的情绪,并给她承诺让赵老师回來看她,此时我想起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必须要让他喜欢我才行,最快的办法就是在第一节数学课上为自己打好基础,第一节数学课进行了单元复习并依据我去年带九年级的经验讲解一些中考题,明确指出考点,学生反映听得清楚明白,刚下课,他走过来笑着说老师我听懂了,你讲得很好,他一直在审视我,这代表我通过了吗?晚自习,他一生病为由回到了宿舍,他并不了解我的习惯,我几乎每晚都要到学校转一转,我发现了以后立刻到他们宿舍,他在躺着,说不舒服,晚饭也没吃,看到他这样真的很难受,好像一个没妈的孩子,我立刻到楼下商店给他买了点吃的,送到宿舍,当我把吃的递给他时看得出来他很感动,我只是说了一句:我不想多说什么,只想你想一想你再离开家那一刻父母的眼神父母的话,再想一想你这一年的目标,如果选择了就坚持下去,好好想想。第二天,她来到办公室说老师我想好了我要好好学习,我打工过,我知道如果没有知识文化赚钱很困难,我一定会坚持下去的,同时我会管好班级的纪律。真的难得听到他的这些话,他已经在慢慢接受我了,他是一个充满了正义的、有责任心的人,在管理班级纪律时班级的同学时常顶撞他,这也是他的苦恼,有一天他来倒苦水,我说:你想过为什么他们会顶撞你吗?他说不知道,我说:这个与你的学习成绩也有关系,如果你想在班级有一定的威信,就先把自己的学习成绩弄上去,要让大家刮目相看。第二天,他来说:老师,我决定,一定要让他们对我刮目相看。第一次月考年级排名128名,他很不满意,我鼓励他,第二次月考年级65名,并获得了年纪的进步之星称号。有一天,我们聊天,他说:老师,现在好奇怪,怎么大家都来问我题,以前都不会有人问我,还说老师我觉得学习并不那么难,其实还是很容易的,我现在每一天都过得特别充实,很快乐,晚上睡觉也很踏实,老师感谢你。听到他的话,我特别的高兴,特别的满足,看到她的变化我也感到特别欣慰。

在两次月考后,大多数同学都在进步,让我感觉很诧异的是他的成绩还是最后一名,他每天都在特别努力的学习,这是为什么呢?不管是因为什么,我换位思考一下,突然感觉一阵心酸,这个孩子坐在教室里一定很痛苦,他要背负多少啊,同学们的歧视,老师的忽视,每次经过班级看到他下课都不动一下在认真学习的样子,就感到很心疼,晚自习的时候,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了解他的学习状况,他说:老师,我八年级很贪玩,现在很想跟上,可是怎么学都学不好,怎么办?说着说着眼泪就留下来了,带着委屈和无奈,我说:没关系,咱慢慢来,只要肯学,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我帮着他分析了各科成学法以及制定了学习计划和目标,并在各科都给他找了一个小帮手帮助他,在月考班级表彰会上我颁发给他一个鼓励奖,我给同学们说:同学们,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老师也很佩服他,尽管他走的每一步都很艰难,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意志无比坚强,他一直在坚持,我相信他一定会成功!同学们也给他雷鸣般的掌声,他抬起头眼中泛着泪花,这是他所渴望的肯定。这一刻我知道了这个肯定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4.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学反思 篇四

据了解,忽视儿童心理健康是当前家长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他们错误的以为,小学生不懂事就不会有心理问题,事实上心理疾病近年来有明显低龄化的趋向。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有20%的儿童有抑郁症状,其中4%的儿童被诊断为临床重症抑郁。重症抑郁最大的潜在危险是自杀行为,这便是现在青少年自杀事件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这些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剖析当今小学生生活的社会现状,就不难发现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小学生会产生心理问题。他们大都是独身子女,父母的溺爱,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过分宠爱,使他们养成了娇生惯养、自私任性的性格,且依赖思想特别严重。同时他们又正处在身心发育时期,对任何新事物感到新奇,电视游戏的惊险刺激,他们都想去尝试模仿,但他们又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脑海里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只是随着自己的意愿行事,遇到顺心的事就开怀大笑、遭受一丁点的挫折就萎靡不振,甚至还与家长闹矛盾。而家长在此时若缺乏正确的引导,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那他们在心理上往往容易产生盲目的自满、自卑、厌烦等反常现象;在行为举止上出现暴躁、偏激、易怒等情绪的变化;在知识学习上往往出现时好时坏的现象;与同学的交往上也存在着难以相处的局面。其实,学生碰到问题而产生的忧愁苦闷,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因此,我们作为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正确的引导工作,增强他们心理健康的意识,促使他们正确对待自我、学习与生活,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针对这些现状下面我谈几点我粗浅的看法:

一、给学生一个自信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心灵的交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斗志。青春期的教育本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精神对精神的感化。而爱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爱又是相互的,老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丰富多采的精神食粮,爱需要沟通,老师的赞美和鼓励则是沟通的桥梁。给予学生肯定和赏识,不仅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信、可倾诉。这样学生就会乐于接近你,向你敞开心灵的大门,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当老师微笑地走上讲台,用明亮有力的眼神注视着每一个学生,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在注视着我,老师重视我,尤其是一些学困生,老师更应让他们感觉自己并没有被冷落,从而挖掘学生的心理潜力,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因而给胆怯的学生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自信的微笑;一个“你能行”的暗示,让他们战胜自卑的心理,与同学们平等相处,以竞争、乐观的精神面貌共同参与学习。

二、自我教育时常抓

开学一星期后,我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班级的学习气氛,实行“这星期我当家”的制度。每周一个值日班长,让每一个同学都尝试“当官”的荣耀和责任,值日班长采用轮流或竞争上岗的形式。首先,有竞争者自我介绍,接下来就怎样管理班级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给大家呈现,一周后班会课上利用五分钟时间给大家做一个总结,再由同学表扬其优点,指出其不足,勉励其他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再接再厉,更加出色。一月后评比一个最佳班长,且可以再延续当一周的班长,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都争先当上值日班长为快。同样,学习委员等其它职务(包括组长)也是如此。我还大胆放手,主题班会也由小组承办,课余时间与他们确定好主题,把握尺度,内容、形式都由他们自己定,他们主持。同样每月评出一个最佳小组,并给予适当的小奖励。这样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中真正体会到了工作的辛苦,同时也让学生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增添班级的青春活力。除此之外,利用晨会课的时间开展读书乐活动,充分拓宽学生的知识空间,还培养了学生积极大胆、善于表达的综合能力。为了获得更广博的知识,我们积极主办心理健康手抄报、心理健康黑板报等,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行动自律的习惯。让学生自己来想,做自主思考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来学,做自主探索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来做,做实践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来管,做管理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来创,做创造的主人。

三、多方结合的心理渗透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心理辅导的原则,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尽可能多的尊重每个学生,千方百计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情绪,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积极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尽量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校各科的教学应当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等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使各科教学过程和学校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通过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来真正提高各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充分挖掘学校各科教学中蕴含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思品》课,只要时时刻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讲解,如“遵纪守法”、“学会守信”等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有机结合起来。我想只要老师处处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赞美和赏识,我们的学生个个都是可造之才。

四、办好家长学校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他们的不良行为经常会反反复复出现。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要靠学校老师的主观努力,更要靠家长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几方面结合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教育,通过分析、比较哪种是对的、哪种是错的,进而辨真伪、明方向。

五、融入大自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扰,发展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设让学生情感产生共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培养和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由于外界因素的干扰,加上家庭成员的影响,个别学生显得过于娇嫩、自私,甚至冷漠。因而仅靠学校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这个大舞台。精心组织有趣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来验证、体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调适学生身心健康的艺术、文化、体育、智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同学的友谊,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每年清明节“祭扫烈士墓”,让学生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时时缅怀他们,更加勤奋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同时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录像,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影片中主人公的言行,写好观后影评,教育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且学校每年都开展“体育节”、“科技节”,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挖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小学是一个人心理形成的朦胧阶段,小学教育在重视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以赏识教育为理念,让学生信心飞扬。如果每个教师把“开心教学,愉快学习”的赏识教育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从给学生一句温暖的问候、一张甜甜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热情的鼓励开始,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尊重学生的感受,悉心关爱、真心赏识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形成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学生产生在校学习的幸福感、认同感。

5.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五

随着社会经济地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农村人为了家庭的生活及发展,而进入城市打工。他们的父母及孩子就成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孩子的学习及生活全靠年迈及知识缺乏的老人照顾。由于隔代教育的影响,造成许多留守儿童性格发生改变,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这一现象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很不利。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学校应做好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地成长。

留守儿童离开父母后,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由于现在独生子女较多,所以爷爷、奶奶会过分的溺爱,甚至对其所犯错误不去批评、指正。这种教育方式就会造成留守儿童对是非观念不正确的认识,对他们今后的道德行为发展很不利。因此我们首先要对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做好引导工作。如我班四年级的张伟同学,父母在家时,他学习成绩很好,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就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再加上他是独生子,所以爷爷奶奶很溺爱他。当孩子平时在生活中挑剔、学习上懒惰、不讲道理等不良行为习惯出现时,爷爷、奶奶从来都不去批评指正。父母每次回家只会给他许多钱,任其花费,也从不过问他的学习、生活情况。他们认为平时不在其身边感到很愧疚,认为钱可以弥补缺失的爱。正因为这种原因,从而导致了他养成了只注重吃穿,而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毛病。当他把父母给的钱用光、零食吃光后,就伸手向同学借钱,并且总是只借不还。在所有同学都不借钱与他的情况下,就开始在家里偷钱花。爷爷奶奶知道这一情况,也没有认真地教育过孩子。张伟同学就在爷爷奶奶一次次纵容下胆子越来越大,并开始到学校附近的小店偷拿东西。在一次偷拿方便面时,被店主抓个正着。得知这一情况后,我没有马上去批评他。因为留守儿童的父母都不在身边,所以在教育方式上应特别重视。并且他自尊心很强,如果教育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帮助他认识错误,反而会起逆反作用。于是我在课下和他进行了一次思想上的交流,了解到他以前养成了乱花钱、吃零食习惯后,所以才导致这一错误行为的产生。针对他所犯的错误,我对他进行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教育。讲了“从小偷针,长大偷金”的故事,让他从中知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并且还告诉他父母在外打工的辛苦。教育他应该养成节约用钱的习惯,应该把心思多用在学习上,不能辜负父母及老师的期望。通过这次耐心的教育,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从那以后,他上小店的次数逐渐减少了,而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增多了。这学期,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我校留守儿童大多数都住在学校。由于年龄较小,在家里又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所以生活的自理能力较差。这些孩子,开始住校不知道如何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针对这一情况,我在班上专门上了一节如何独立生活的技能课,并且在课余时间走进他们的寝室,指导他们如何洗鞋袜、叠被子,还对他们讲述了个人卫生方面的知识。针对孩子们在吃饭和睡觉时喜欢讲话这一现象,我在班里召开一次“食不语,寝不言”的主题班会。通过引导和让学生自由讨论,使其知道了吃饭、睡觉说话的弊端。孩子天生活泼好动,尤其是男孩子。有一次,我班的男生李军同学在吃饭后和同学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当时正值夏季,游戏结束后又喝了大量的生水,在上晚自习时他就开始呕吐起来,并且肚子很疼。送往医院治疗时,医生说是饭后剧烈运动造成的。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以这名学生亲身经历的事实为例子,教育住校生在饭前饭后不要做剧烈运动,否则会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适等症状,这样对身体健康很不利。通过教育,使学生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对于留守儿童,我们应该像父母那样去照顾他们的生活,平时多教育他们注意气温变化,以便及时提醒他们添加或减少衣服,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困难,真正当好他们的好“保姆”,免去他们远在外地打工父母的忧虑。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文化程度低。因此回家做作业就缺少了必要的督促和辅导,家庭作业有时出现拖拉或马马虎虎做一下就算了的现象,就造成部分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和成绩下降,并且逐渐变为讨厌学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所以,增强留守儿童学习的自觉性至关重要。我班的留守儿童王明,在他父母打工前,还能认真地完成家庭作业。父母打工后,每次小组长检查他的作业不是没有完成,就是字迹潦草,学习成绩下降很快。这一情况让我很焦急,于是我仔细分析他的情况,发现他缺乏的是学习的自觉性。在课下和他进行了一些交谈,告诉他如何做到学习和玩耍两不误,并帮他制作了一张作业完成量化表,让他每天作业完成后打个勾再去玩。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他的作业能按时完成了。在这一基础上,我又对他提出新的要求,如果作业能认真完成,并且字迹工整,检查无误就在表格上画个笑脸。在我的督促和他自己的一次次努力下,该生终于改掉了作业拖拉和不认真的毛病,并且作业完成得越来越好。

在一次课上,我让同学们传阅他的作业本,并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通过这次表扬,他学习信心倍增,对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学习成绩也随之不断上升。

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活中,除了学习大多数时间就是玩耍。由于学校所处山区,危险地方也较多,所以在自由活动时难免发生危险。对于这一情况,教师除了对住校生宣传一些安全教育知识外,更多地是合理地组织他们进行娱乐活动。我班有位男生叫刘伟,他在一次大雪后向厕所里扔雪球,正好扔到一个同学的头上,将他头部砸出了血。针对这件事,我在班里上了一节在雪天玩耍的安全教育课,并且组织学生到雪地里进行堆雪人比赛。同学们在这个游戏中玩得很愉快。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的能力,而且大大减少了安全隐患。有了这次成功的范例,我针对本班同学不同的兴趣爱好,在课余时间开设了体育、书法、绘画等兴趣小组,并且定期展出他们的作品,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如我班的汪建同学,由于爱好书法,通过书法兴趣小组的训练,字写得越来越好,班级每次学习园地都由他来主办。他还在乡小学生书法竞赛中获得了好的名次。通过这些兴趣小组,不但丰富了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而且培养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留守儿童的工作光靠教师是不够的,还需要他们家长的配合,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和培养的目的。

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对孩子的教育就存在一种缺失,为了弥补这种缺失,我总是定期安排在孩子们自习或活动时间,给远在他乡的父母打亲情电话,让他们感到父母就在他们身边,自己的老师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关注着他们的成长。长时间的温暖使许多留守儿童渐渐摆脱了孤独的性格,融入同学之中,变得自信、积极、快乐起来。

留守儿童的家长虽然长年外出打工,但是他们对孩子的个性及生活习惯比较了解,孩子有想法时也许因为害怕老师而选择沉默不愿意说出来,这样使有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地解决。因此我们还应建立和家长的沟通渠道,遇到问题时,与家长们联系,多听听家长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样可以让我们选择更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如我班的张明同学父母在家时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当父母都外出打工后,学生反映他总是喜欢抄袭别的同学的作业。一开始我找他交谈,告诉他这样做对学习是有影响的,应杜绝这种行为,他表面上答应了,但实际上却依然在犯错。我认为他是无药可救了,于是打电话告诉他家长这一情况。他家长告诉一些被我忽视的问题,孩子很敬畏老师,有时不会做的题目不敢问老师,我们在家时总是我们帮他分析问题,现在他们打工去了,爷爷、奶奶都不懂,为了完成作业只好抄袭别人的作业来完成任务。家长的一番话让我感到对张明的了解还不够,并且也意识到自己在学生面前太过严肃,有时学生问问题时态度过于粗暴,造成学生都不敢接近我,有问题不敢来问,这样发展下去对今后的教学很不利。因此要想学生有问题及时来问,首先应建立自己与学生良好关系,真正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于是我又一次找了张明同学,这一次我针对他作业上的错误进行了耐心地辅导,直到他弄懂为止,最后希望他以后不懂的题目及时来问,也可以问其他同学,而不能再去抄袭别人的作业。经过这次的辅导后,发现他问问题的次数变多了,并且有时还说出自己不同想法,他的这些想法有时更容易理解,看到他的进步让我感到很欣慰。他的求知精神也感动了全班的同学,从而带动班上的其他学生遇到问题,都能及时去请教,抄袭现象也不存在了。这一良好的学习风气与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还要感谢学生家长的提醒。

所以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对于我们今后工作是有必要的,可以通过这面“镜子”更好地调整自己,更好地引导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

6.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学反思 篇六

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时间真快啊,转眼孩子们已经在一起渡过了人生中快乐的三年。首先要感谢两位老师长期以来对孩子的成长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让孩子有了一段快乐充实的启蒙学习生涯。三年前,他们还是一帮只知道哭鼻子的小不点,甚至走路都还会摔跤,……然而,眼前的孩子真的是长大了,他会自己上厕所,自己吃饭,自己讲故事……学到了许多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有了自己的小想法!这一切,在三年前我们是想都不敢想的。是的,孩子就是这样在一点一点得长大。而今,再过几个月,可爱的孩子们即将进入小学,在这成长的过程中,作为我们家长,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在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将面临许多变化,在孩子的生活中,这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因此,在孩子入学前这一阶段,我们必须使孩子在身体上、心理上、日常作息制度和生活习惯等方面为人学做好准备,使其今后能更好地、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生活。接下来我简单从4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理解:

1、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上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孩子,正确帮助孩子了解小学及小学生的生活,不能用上学来恐吓孩子,经常会听到有的家长呵斥孩子:“你玩呀,等到上小学就玩不成了!”“你开心不了几天了,到小学有你受的!”“等上小学给你上紧箍咒”,以免孩子因态度和情感问题产生入学障碍,从而产生冷漠、紧张、惧怕等消极态度。

比如我家多多经常会问我一些问题,我在帮助孩子解答完后,孩子总会崇拜得问,妈妈,你怎么知道这么多,我会告诉他,妈妈知道的这些都是从书上看来学来的,等你上了小学,也会通过书本了解你以前不知道的内容,这样,其他

小朋友就会觉得你很了不起,你想不想变得了不起啊?孩子当然会觉得这是件非常棒的事情。这样的引导下,孩子对于小学的期望就会变得特别高。

2、加强孩子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孩子入学后与人交往的机会和范围比以前更大了,因此,在入学前应巩固和加强对孩子进行文明行为和礼貌习惯的培养。如教育他们听老师的话,有礼貌、守纪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关心集体、讲道理、明是非等。遇到长辈要主动问好。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集体生活。比如我儿子钱多多,以前总是要我的提醒下才知道打招呼。有一次我带他上外婆家,家里面好多人,孩子自己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一个一个的问好。我赶紧在他们面前表扬,恩,钱多多现在越来越棒了,不愧快要当小学生了。这样孩子就更向往小学了,觉得作为一个小学生应该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而且也对他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与他人的交往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增强孩子学习生活独立自主意识。

孩子入学前,要教育他们掌握一些简单的卫生常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如定时睡觉,早起早睡,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自己穿脱衣服;自觉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学会正确地使用筷子。总之,孩子自己能独立完成的事情,我们家长就不要越俎代庖,孩子暂时不能独立完成的事情,家长也要正确得引导孩子顺利完成。因为孩子在幼儿园里,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进入小学后,老师会更注重孩子知识的达成度,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我这几年教学发现,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所以现在开始要多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将会大有益处。

其实这点的实施上会遇到一些阻力,比如家里有长辈,如爷爷奶奶可能会特别疼爱孩子,甚至将孩子的一切事情包办,我自己就深有体会。我家多多在小班的时候就能自己擦屁股了,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居然偷偷得瞒着我让他

奶奶帮他擦屁股。理由居然是他不会擦屁股,而孩子的奶奶因此经常承担起了这项工作。当然,孩子他从来不敢喊我给他擦屁股的。哈哈哈……

再说,寒假的时候,多多跟着我的时候,早上起床会自己穿衣服,当然也免不了撒娇什么的,但是在我的引导下,孩子还是能够独立完成这件事并且很自豪。但是一旦碰上他奶奶,他就会自然而然的让他奶奶代劳,我和孩子的奶奶沟通,奶奶说天冷,怕孩子冻着的。其实这么一会,孩子冻不坏的。在座的可能也有一些是孩子的奶奶、外婆之类。我想说的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谁会不爱自己的孩子,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今天我们对他的严格,是为了明天他能更好得适应这个社会,更好得面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否则,今天你宠他,爱他,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害了孩子的明天。请你们相信并且理解我们的教育方法。

4、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入小学后,孩子面临的是一个新的挑战。学习的内容和压力与幼儿园比起来将会倍增。进入小学后孩子将会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完成与不完成,达到与达不到将会有明显的区别。所以现在就必须着手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作业习惯,回到家后第一件事是先要完成作业而不是先玩玩具,看电视。做完作业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不要到了第二天要上学了,还在到处找本子,或者干脆自己都不知道要带本子。晚上呢,现在开始就应该将平时的时间与周末区分开来。比如周一到周四晚上不可以看电视,周末呢可以适当看些电视。这样可以保证孩子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充沛的精力!

做好幼小衔接的问题,不仅仅是暂时解决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顺利过渡的问题,更能对孩子一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他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取得成就的 自信。为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7.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七

一、了解孩子的个性

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 对于孩子而言, 没有所谓的好坏, 只有天生的个性。家长要爱孩子并让孩子感受到这种爱。我们不能一边说爱孩子, 一边又不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家长有自己的行为方式, 往往认为这些经验是好的, 希望孩子也像自己一样。

我们应按照孩子的个性特点, 给予孩子足够的压力和奖励。比如, 个性比较依赖的孩子, 希望和妈妈和伙伴在一起, 他们喜欢集体学习, 或者有人陪伴。家长要求他们好好学习的同时, 陪着他们一起学习, 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并在他们取得成绩的时候, 奖励他们集体活动的权力。这样的孩子既能学习好, 也能更好地发展人际交往的优势。如果家长只是要求孩子好好学习, 其实孩子自己一个人根本学习不进去, 碰到困难他们倾向与向人求教, 但是如果找不到, 就会放在那里。结果是孩子学习应付家长, 虽然看着每天坐着, 就是没有效果。如果家长放任自流, 这些孩子的学习肯定不好, 但是他们的交往能力会非常强, 因为他们会把时间放在和大家一起玩上。

二、还给孩子自由

人的存在既是一个自然存在, 更重要的是一个自由存在。人是通过劳动、异化劳动和对异化劳动的扬弃而走向自由的。在这个过程中, 人的能力的提升, “自由个性”的凸显, 人类超越“必需”与“外在目的”的强制是同一个过程, 都是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迈进。让孩子健康快乐就要把自由还给孩子。

1. 安排时间的自由

如果您要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 主宰时间, 那么你就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

2. 零花钱的自由

在零花钱的问题上, 应该说我们国家一直处在一个落后的状况。很多父母不给孩子零花钱或大把大把地给孩子零花钱, 这是两个极端。在这个问题上,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做法。美国等许多国家在零花钱问题上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尽早给孩子零花钱, 并教给他们一些现金管理知识。二是孩子零花钱的多少, 应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需求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三是要逐渐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那就是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地使用和管理手中这点有限的钱。

3. 读书的自由

读书是学生首要的使命;读书不必有功利。具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固然很好, 具有“成名成家”或者“升官发财”的现实理想也未必不对, 但是, 如果总是肩负着如此沉重的使命、如此功利的理想去读书, 恐怕未必会快乐。读书就是读书, 本来就不必有什么功利目的, 因为读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部分, 是终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 只有自由地没有功利地读书, 读书才能持之以恒, 进而成为一种习惯, 成为人生的高雅享乐。探索未知, 不断完善自我, 使自己成为一个人格完整、心智健全、素质全面的人, 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这就是读书的最大快乐。

4. 兴趣的自由

兴趣发展是培养孩子自我意识的一环。让他们知道自己长处在哪里, 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需要自我发掘的部分, 让他们自己努力就好了啊。只在偶尔需要父母协助的地方才加以援手不挺好的吗?

自由能让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孩子焕发出巨大的想象空间, 产生发散性思维, 把他巨大的潜能发挥出来。 (例如, 树上10只鸟, 打死一只还剩几只?孩子的一连串的发问) 从这个看似笑话的故事当中可以看到, 一个孩子的心灵在没有限制、没有禁锢的情况下, 是多么自由奔放啊, 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充满了想象的空间。但是现实生活当中, 我们已经很难见到孩子的这种天真了。好多孩子被我们家长和教师教育管束得光说大人话, 光办大人事, 像一个成熟的小大人了。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啊。我们究竟应该教会孩子什么?应该让孩子在这个阶段享受什么?而作为父母, 不要活生生地把孩子享受这段生活的权利给剥夺了。这对他的一生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善待孩子缺点

心灵的成长需要宽容。应该说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我们这个社会对人的宽容度是越来越高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 就是我们家庭对孩子的宽容度不是越来越高而是越来越低。

有好多父母对自己、对同事、对朋友能够宽容, 但对十几岁的孩子却非常苛刻难以宽容。孩子刚生下来, 可能有几年被我们父母欣赏的时候, 捧为掌上明珠, 逢人就夸逢人就讲, 认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好景不长, 接下来我们更多的父母便是翻来覆去地给孩子找问题、指缺点、提希望, 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看别人的孩子, 看优点、看长处;看自己的孩子看缺点、看问题。总想把所有孩子的优点都加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这样才能满意。所以说一天到晚怎么看自己的孩子都不顺眼、都不满意, 就是在挑毛病、指问题。

其实我们大家都十分清楚万事不可能十全十美, 不要说孩子, 就是我们大人, 甚至国家的法律法规都不可能做到百无疏漏。你怎么就要求你的孩子做得那么完美呀, 不允许犯一点错误, 不允许有一点毛病, 不允许有一点过失呢。出了问题, 又批评、又指责甚至打骂, 孩子连一点改正的机会都没有。作为我们家长, 对于孩子是否过于苛刻过于严格了呢?不过, 我们这里讲宽容,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是指我们家长对孩子这个特殊的群体的理解和尊重, 对孩子人生态度和生活态度的理解和尊重。

8.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学反思 篇八

一、别因定势思维迷住双眼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其实就是定势思维惹的祸。如任课教师反映课堂纪律不好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那几个惹是生非的“捣乱分子”;教室的玻璃打破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那几个舞刀弄枪的“调皮大王”;班上丢东西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某些有前科的“盗窃分子”;一个“后进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可能作弊了……虽然这些想法并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甚至个别教师还能分析得“头头是道”,犹如耳闻目睹,殊不知这样一定势,往往会冤枉一些学生,导致这些被冤枉的学生心里极度痛苦。而且还会在思想上、情感上与教师造成对立,使教师以前的“苦口婆心”变得烟消云散,以后的循循善诱变得口是心非。

二、别因急功近利功亏一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初次违规的学生,很多教师都能做到细致地谈心,耐心教育,但面对“屡教不改”者,却很少有教师能再静下心来慢慢沟通,迎接他们的往往是狂风暴雨。同一个教师,为什么反差会这么大呢?究其原因,是教师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虽说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能理解,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导致以前的教育功亏一篑,因为教师是吼过瘾了,学生也低头了,殊不知这些经常违规的学生早就练就了一身金刚不坏之身,任凭风吹雨打、山崩地裂,内心就是无动于衷,碰到自尊心强的,反而会激起强烈的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对立,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其实面对屡次违规者,我们不妨反问自己一下,如果三两次教育就可以改变他们,那还称得上“屡教不改”吗?因此,我们要在潜意思里知道不能对自己的短期工作抱太大的希望。

三、别因杀一儆百、口无遮拦毁人自尊

当前独生子女的抗挫折能力普遍较差,自尊心极易受到伤害,而同时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往往会因学生犯错而大发脾气,或杀一儆百,或口无遮拦,常常在不经意间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对他们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还有教师为了“制服”某个顽皮学生,每天像拍电视一样让他“亮相”,今天讽刺,明天挖苦。如此“教育”,即使这个学生让你“制服”了,恐怕也无心学习了。

如笔者在刚踏上三尺讲台时,有一次面对一个学生的违纪,为了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狠批了他一顿,从此他就显得闷闷不乐,并尽量避免与我接触。虽然以后我也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但他始终爱理不理的。直到毕业典礼那一天,我要求全班学生给我写建议时,他写道:老师,虽然你对我很照顾,但我就是不喜欢你,因为你曾伤害了我的自尊。看着这句话,我的内疚之情油然而生,恨不得时间可以倒流,让我重新处理。后来面对学生的错误,我都私下与之沟通交流,并告诉他“我相信你会改正的”,他们大多没有让我失望。

四、别因妄下断语灭人希望

由于升学压力和班级评比等因素,教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很严重,说话时常常流露出一些不满的情绪,甚至妄下断语,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心理发展。

如有一次学生背着书包到网吧“上学”,同时又打电话向我请假,然而由于偶然因素被我知道后,笔者私下对他进行了教育,当时他痛哭流涕,立誓下不为例,我也当场原谅了他。然而当第三次重现此事件时,他虽然再三表示要改正,哀求我原谅,但我内心的怒火还是像火山喷发一样爆发了,断然表示:“你是不会改变的,我绝不会再原谅你,也绝不会再相信你了。”并通知了他父母,结果由于他借宿在同学家而导致他父母全城大搜索,一个月后,他辍学了。虽然他的辍学涉及很多原因,但我必须承担其中一分,因为是我毁灭了他的希望。确实,从我的角度看,我有充足的理由这样说,因为我已给了他多次机会,是他自己屡教不改,但从学生的角度看,他表示“要改正”不是最好的选择吗?并且未必不是真心话。但我的话语却像钢针一样扎进了学生心里,使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改变了,更不可能成为好学生了”,这不仅仅是对他自尊心的伤害,更是彻底毁灭了他最后一丝的信心和希望。

总之,矫正学生不良行为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另一方面必须自我加压,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尽可能完成从“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拒绝失误,与“失误”说再见,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9.“快乐惩罚”让学生快乐成长 篇九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律意识差,所以会经常犯一些小错误。如何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又如何教育这些犯了错误的学生,我的做法是“快乐惩罚”。

早自习,同学们都在认真、安静地写着作业。突然,门开了,王海宁急匆匆地走进教室,奇怪地是,他并没有走向座位,而是站到了讲台上,只见他先给同学们深鞠了一躬,接着,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迟到了。”然后,摘下挂在黑板旁边的一本红皮本,翻开后,工整地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王海宁今天迟到,我决定做一件好事来弥补。”写完后才回到座位,安静地学习起来。

下课了,王海宁主动地清理并打扫了一遍教室,并把装满垃圾的卫生箱倒掉。

课间,毕远旭在与同学玩耍时,不慎将一名低年级的小姑娘撞倒。他立即将哭泣的小姑娘扶了起来,一边说着“小妹妹,对不起”,一边帮她弹去身上的灰尘,然后将小姑娘送回了她的班级。回到教室,毕远旭自觉地摘下那本红皮本儿,郑重地写到:“毕远旭刚才不小心撞倒了一名低年级的小妹妹,我决定为大家唱一首歌,以示对我莽撞行为的惩罚”。

上课了,毕远旭红着脸站在讲台上,同学们便马上知道,这节课前的集体唱歌,可以享受一次当听众的滋味了…接着,毕远旭便应大家的要求,唱了一首《猴哥》…

看到这里,你也许还没搞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实不相满,这是本人创造的对犯错误学生的“快乐惩罚”。

“快乐惩罚”的主旨是要学生放下因犯错误而背负起的包袱,并让他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唱歌、或跳舞、或做好人好事等有意义的行动,认识并改正错误,从而受到教育。

不过,“快乐惩罚”也是一种惩罚。是要在个人成长的红皮本上留下痕迹的,次数的多少势必会影响个人一学期的评价。所以,谁也不愿意因犯错误而红榜提名,这就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自律意识。

其实,小学生犯错误很多都是无意识的。作为老师如果只简单粗暴的一顿斥责,难免会伤及孩子们脆弱的心灵。而“快乐惩罚”则可以让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言行,真诚地善待每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并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帮其改正错误,促其不断发展。

10.让学生快乐地成长 篇十

让学生快乐地成长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完成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变。口头语言是小孩子在生活中潜移默化掌握的,学生认识字理解词并不适宜掌握诸如声母韵母、音节笔画或偏旁部首为前提的,事实上,飞越的张老师提到:强调类似的“知识”是无助于语文的学习的。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张老师,他总结语文能力是一种整体性能力,是一种以达意与交际为核心的能力。其次,对孩子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在完成首要任务的前提下的一个进阶。孩子是最具想象力的,语文的学习——无论是对文字的教学、对阅读的开启无不是诱发孩子想象力喷薄的一个动力。

小学教育这个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孩子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对自学以及自控能力都不够强的小学生来说,家长以及老师的循循善诱精心指导就显得必不可少了。飞越的理念是先进而以人为本的。张老师告诉我们,对小学生的教育要让他们感觉不是为了识字而识字。飞越的课堂讲究让学生主动走入语文学习中,主动接触语文感受语文的乐趣。在我小时候,填鸭式的语文语文教育让我苦不堪言,大量的诗词背诵,对小学生记忆施以重负的拼音——平翘舌、前后鼻音以及那时候被我视为天敌的“一字开花”,放假期间一两本的习题册子,即使现在语文不错也对那种训练毫无感激。飞越始终秉持着新教育人的精神,也一直坚持以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优异的信条。在短短15天的语文暑期班,不敢说让你通古晓今精通诗词,但至少让孩子能感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无压力,为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最好的兴趣基础。

11.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十一

关键词:尊重;健康;快乐;兴趣;因材施教

世界万物都有它的生长规律,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特性。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有一定的规律、顺序和特殊性的,作为教师,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每个孩子的资质都不一样,有的早慧,有的聪敏过人,有的大器晚成,有的擅长抽象思维,有的大智若愚,有的喜欢形象思维。在遵循孩子心理优势的基础上,将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对孩子思想的启迪,这才是绿色、健康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习固然很重要,但学习并不是唯一的,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个独特的旅程,孩子的成长、智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我们要了解它、把握它,但不能随便去改变它。生活毕竟是多彩的,如果按照成人的模式去灌输知识,让他们去做那些只有有毅力的成年人才能坚持每天做的事情,那样既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又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

美国的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一对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实验对象(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9周,C只练了2周。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9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9周的T好:C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格塞尔分析说,其实46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就非常恰当,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个著名的实验,已经能很好地证明问题了,幼儿阶段的学习应尊重幼儿的生长规律,在孩子做好成熟的准备后,选择恰当的时间,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种科学而宽松的氛围。让孩子从一开始接受教育起,就体验到发现的兴趣,感受到发现的快乐。所以,我们就需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从每个孩子的实际出发,在恰当的时期,给予适时地引导,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做,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反之,则会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

英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在他写的《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提出,智力的发展从浪漫开始,浪漫阶段是幼儿开始体验世界、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阶段,对一生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怀特海肯定了自由在教育中的作用,因为它能带来兴趣和快乐。他强调,智力发展离不开兴趣,兴趣是专注和颖悟的先决条件,没有兴趣就不会进步,因此孩子在上学前应该充分地让他们玩耍,不要强加他们任何不必要的知识,使儿童在玩耍中充分地扩展他们思维的自由空间,开发智力,增强儿童大脑中各方面功能的神经元。

孩子越小,各方面能力越差。越小的孩子越笨而不是越聪明(部分语言能力除外)。3岁前会的东西,5岁只需要几天就全会了。5岁前的东西,到了7岁只需要一个月就全会了。美国人高中的数学能力只等于我们的初一二的水平,但是他们用大一一个学期就完全学会了我们直到高三和大一的高数,水平和我们相当,然后大一后半个学期之后,他们的优势凸显,而我们就走下坡路去了。所以,如果为了应试考试或者学校教育的需要,后学并没有弱势,而且性价比超高,用最小的时间代价换来最大的效果。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孩子发展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否容易被同伴接纳,能够结交好朋友是很重要的。一项追踪研究证实,儿童在早期积累的社会性经验更具有长效性。早期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后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幼儿之所以主动学,是因为学是他们玩的一种途径、一种花招、一种享受过程,是不需要去横比或者用某个标尺去衡量的。如果体会不到学的快乐和享受,每个孩子的遺传或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都截然不同,我认为大可不必去先学,等年龄到了直接再给他就可以了,每个孩子发展的路径和终点也不一样,没有一条路适合所有孩子,所以而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因材施教,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12.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学反思 篇十二

几年来,我用新的评价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热衷于评价目标全面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评价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在评价过程中采用学生熟悉的、活泼的、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增强评价的效果。在教学中我经常选择“收获的季节”、“快乐的足迹”等有趣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发展小目标写在醒目的位臵,定期公示,时刻提醒自己为着目标努力前进,并最终收获成功的喜悦,在每学期我都开展一些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世界,采取以小组合作的活动方法:在活动的开展上,我只对活动的任务进行简单寄语,给学生提活动建议,呈现多把尺子,尽量展现不同学生的不同方面的优势。

二、体现个性差异的评价

每个学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获得进步的动力,获得帮助,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首先我给课堂逐渐“升温”。课堂教学开始时,首先给学习困难生以阅读、背诵的机会,并及时送上一句激励的话语:“真不错,你的语言表达很流畅!”虽然这些学生和优秀的学生比起来,还差得很远,但教师的宽容、激励会使他们克服畏难情绪,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对学习的投入,教师的评价也日益升温,比如,来一句“你读得太有感情了,知识点找的非常到位!”这样的激励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满足感。其次,“课堂就是允许人出错的地方”,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得好:“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这就说明,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负有引导的责任。“你说的很好,如果再用术语回答就更好了。”“你的想法很独特,让我们再来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好吗?”这些亲切的话语比起盲目的“对极了!”“很好!”等评价更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三、努力寻求肯定评价和否定评价的支点

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的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信心。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成人尚且如此,又何况是孩子呢。教师要多激励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与微笑;即使是批评学生,也要充满爱,不能让学生感到你抓住他的缺点不放,要让他懂得你为他的错误感到难过,只有他改过了你才感到开心,他会真心改过,并对老师感激不尽。比如,表扬学生时你可以说“你进步这么大,老师真的为你高兴”,学生退步了,你不满意时可以这样说“你成绩没发挥好,老师昨晚都没睡好觉”简单的几句话,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你对他是真心关爱,你为他付出了很多。肯定性评价与否定性评价都基于对学生的爱,让学生在肯定中增强信心,在批评中改正缺点,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无论哪种评价方式,都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在爱的世界,在平等,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评价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人格。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说得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圣洁的、真诚的、无私的,是我们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当代中学生对人格独立的要求尤其强烈,如果我们教师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漠视他们的合理要求,必然导致关系紧张,甚至对抗。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切创新都依赖于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尊重学生人格尤其要尊重学生的创新人格。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师生平等,以人为本。

13.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学反思 篇十三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要求着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求着教师要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注重学生的差异,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等。

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设定英语课堂评价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评价艺术,是其中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挖掘创造潜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发挥评价语言的魅力,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

课堂上如何评价,学生才会有积极的表现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呢?我认为,教师应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发挥其独有的魅力。课堂上,英语教师们常用“very nice”、“good”、“wonderful”这样的评价语言,的确,这些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但这些评价语因缺乏一定的指向性,而且欠具体生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平淡无味,学习的积极性不再那么高涨。因此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顺应并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幸福感,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首先,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well done, if you can pronounce the letter „e‟ correctly, you‟ll be better.”、“very good ,could you be a little louder, it‟ll be wonderful”、“practice more, you‟ll be better.”、“wonderful ,could you read it again, I really want to appreciate once more, thank you.”……正是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知道了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语言流畅、抑扬顿挫。也正是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更自信满满,朗读水平愈来愈高。

其次,在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时,教师则要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避免学生的尴尬,维护他们的自尊。学生回答“卡壳”时,教师要巧妙地设计一系列导语,耐心地搭台阶,指导他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让他自己来修正错误,完善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既要鼓励学生勇敢地站起来,更要让他体面地坐下去!如果说教师巧妙的评价语能让学生建立自信,另辟蹊径,那么生动的评价语更是一帖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良药。在词语积累比赛中,学生们利用各种渠道积累到了许多词语。我发自内心地鼓励:“you‟ve known so many words, great!”,“could you talk about the expressions one more time to let us know about it”,“would you introduce your experience in remembering words?”……这些生动的评价语言,不仅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和幸福感。

二、以多样评价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要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外,我经常给予学生无声的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例如,学生积极思考时教师传递给他一个赞赏的眼神,学生有独特见解时摸一摸他的头等。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课文,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当学生没思考周全,还不知如何回答时,我会送上期待、信任的眼神。学生们从老师这亲切多样的体态语言中感受到了关爱和赞赏,更感受到了那无声的动力,这些可是学生向前的动力啊!当然,如果评价方式落到实处,效果又会怎样呢?课堂上,在学生讨论之后,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让学生自觉举手发言。学生答对了一个问题,就在黑板上给该小组加一分,最后,对夺冠的小组进行表扬。提问时,尽量提问那些还没有发言的学生,不要总是提问几个好学生。这样,为了小组的荣誉,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发言。在收获栏中,给参加发言的学生加一分,以资鼓励,并作为今后期末评价的一个参考。有时,学生会来看看他们的得分情况,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学生谈谈心,鼓励学生,你会发现学生的情绪特别高涨,于是更激发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延时性评价,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独特新颖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教师在课堂上倘若过早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终结性评价,可能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此时能把握好评价时间的度,评价作一下延迟,就会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懂得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以满足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让他们自由地讨论,互相学习借鉴,形成一定的观点,这时教师再评价,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疏导,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等。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自评和教师的导评,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四、关注个性化评价,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传统的评价,教师往往以班里的尖子学生的回答作为评价参照,于是,大多数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就会被淘汰。现代教育观倡导学生参与评价后,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在各种讨论活动中有了大胆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而再也不是去揣度教师期待的标准答案,课堂上就出现了许多富有个性的观点,甚至引发争论。如果这时候,我们教师还去压制这些“奇谈怪论”,以自己的标准答案来作最终的评价,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扼制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因此,在课堂评价的标准上,应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与过程”这三个维度入手,去综合地评价学生。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学生的表现不求完美,只要有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这种具有个体性化的评价,才能增强学生自信,发挥其创造潜能。

上一篇:怎么可以提高宝宝的大脑智商下一篇:哲理精选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