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精选8篇)
1.英语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篇一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施“尊重的教育”: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育教学在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时〃我们将“双基”调整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因为基本活动经验非常重要〃它包括思维的经验和活动的经验〃其本质是会想问题、会做事情〃而这些主要来源于积累。之所以提出基本思想〃因为我们希望学生在获得一些基本概念、学会一些基本技能之外〃能够培养思想方法。各个学科都有其基本思想〃如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抽象、推理、模型。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包括知识的掌握、思维方法和经验积累。其中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如数学学科主要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主要包括演绎和归纳。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考虑〃我们之前的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而缺少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即缺少了通过条件预测结果、通过结果探究成因的能力培养〃这对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不利的。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把握知识本质、创设教学情境
素养的形成〃不是依赖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不是依赖记忆与理解〃而是依赖感悟与思维;它应该是日积月累的、自己思考的经验的积累。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何谓知识的本质<比如:数学的思想不是靠讲解让学生理解的〃而是靠创设情境让学生来感悟的。类似“除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能仅仅只是通过一道例题来告诉学生这个运算法则〃而是要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然后自己得出结论。
因此〃对于很多问题〃教师自己要先吃透〃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思考。真正本质的东西〃是靠学生自己感悟得到的〃否则他们记住的只是一大堆名词与概念〃并且很快会被遗忘。我曾经梳理了小学数学中的30个本质问题〃并写了《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这本书。我觉得〃教师如果把这些核心问题都弄明白了〃课就容易讲了。
我们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本质。比如:对于“先乘除后加减”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混合运算其实是在讲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故事〃“先乘”就是先讲完一个故事〃“后加减”则是接着再讲一个又一个故事。教师要通过这些教学〃让学生感悟数学抽象的思维方法。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思维的经验、实践的经验)。其中〃我们更强调让学生学会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因为集中精力是养成思考习惯的基础〃而思考是理解的基础。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要关注思维品质、考查思维过程
传统的评价是基于知识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了解、理解、掌握的程度〃而未来的评价除了考查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在2015年实施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数学领域的监测标准中就提出:不要求计算速度〃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达成。这些标准就体现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关注。
那么〃如何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呢<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开放式题目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是一道给小学四年级学生出的题目: 有甲乙两个居民小区〃有一条直路连接这两个小区〃计划在这条路边为这两个小区的居民建一个超市〃你认为应当设计在哪里<为什么< 类似这样的题目〃评价原则和评分标准是思维与结论一致。只要学生的思考和他们的结论是一致的〃其回答就是正确的;如果有些学生分析得更深刻〃答得更好〃那么可以采取加分原则〃因为我们重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我们要强调的是〃这些题目必须是在现实世界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能硬编。
如果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我们一方面保持“双基教学”合理的内核〃一方面又能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形成和发展学科的核心素养〃那么就必将会出现“外国没有的我们有、外国有的我们也有”的教育教学局面。那一天〃我们就能自豪地说〃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先于世界。
2.英语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篇二
因此,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同学科的专家都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提出了符合本学科特征,适应本学科发展的核心素养。专家指出,初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方面。作为中学一线教师,我们要调整思维,从课堂教学设计及其外延出发,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初中英语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而且是语言类学科,本身就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课堂语言氛围,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通过学习要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学习能理解口、笔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最终要能有效地进行人际交流。
例如在教授牛津英语教材七年级第六单元单元的Reading和Task中的《爱丽丝漫游仙境》内容时,我在课堂内的设计和课外的延伸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1. 看著作。
推荐学生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英国]卡罗尔著),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的高低,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版本,可以选择英文版,也可以选择中译英版本。通过阅读,除了可以让学生了解著作的大致内容以外,也可以为接下来的上课效率的提升打下基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感,同时也为最后一个环节的续写作文埋下伏笔。
2. 听英文。
有了阅读原著的基础之后,我又利用时间让学生观看《爱丽丝梦游仙境》电影,而且是英文中字版本的电影。因为了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让学生观看影片时强调不能仅停留在视觉的层面,更主要的是要发挥听觉的功能,通过听英文,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器官的刺激作用,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 学课文。
在阅读了著作、观看了电影之后,学生对该课已经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此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课,学生可以更加细致的了解细节、宏观地把握结构。(摘要部分表格与设问)
Why was the rabbit running in the story?
Where was the rabbit going?
Three animals:cat/mouse/rabbit
Two important people:king/queen
...
4. 扮角色、说感想。
在把本课内容都学习结束之后,我让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根据自己对不同角色的喜欢程度,选择不同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可以是依据课文内容,也可以选择著作或影片的片段,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到角色中去,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再次强化了学生对不同角色的理解,达到了对知识的巩固与理解的目的,更是达到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目的。
5. 写作文。
写作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最怕的一项,它是学生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了学生平时的积累以外,也需要教师平时加强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与训练。我会每半个月限时让学生认真写一篇不同主题的作文(在本课内容学习结束之后,我还让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结尾发挥充分的想象,进行续写)—然后通过实物投影的方式加以展示—并让学生互评,指出其优秀的语句与不足之处—最后教师点评的方式。通过这样的训练与坚持,我相信,只要师生共同坚持,最终一定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二、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在现行的牛津版英语教材中就有不少内容是属于文化部分的,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就曾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他国的文化氛围,并通过比较等多种形式,清醒地认识到他国与我国民族文化的异同。
例如,牛津英语7A《Unit3 Let’s celebrate》一课,教材上的内容是万圣节(Halloween)。课前,我先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以大致了解万圣节——课上,我再让学生观看视频《万圣节的由来和传说》;并播放歌曲This Is Halloween,Trick or treat,从而让学生知道万圣节的概况。最后指出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的万圣节,也叫作“鬼节”,那么,中国的“鬼节”在什么时候呢?你知道它的由来和传说吗?……这样就从万圣节一个节日引申到一种文化并将中西方两种文化作比较,通过对两种文化的比较,不仅掌握了一定的学科知识,而且是通过学科知识的比较,了解到不同习俗文化的差异,在文化差异的背景是两个国家国情的不同。通过这样的课堂知识的内外延伸,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知识素质和行为取向。
总之,教师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理解文化的内涵;在比较不同文化异同点的时候,还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对待传统优秀文化,学会继承与创新,对待外来文化,学会甄别与借鉴。
三、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
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经历、生活环境、知识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所以也就造就了不同的学生在思维品质方面也就千差万别。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思维习惯不是与生具有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作为教师,我们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途径、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启发和点拨学生积极思考,能辨析各种现象,评判各种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正如布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正因为如此,在课堂上,我努力创造各种情景,提供视频、歌曲、图片、实物等资料,鼓励学生在各种情景中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真正体现出新课改所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只有当学生的兴趣浓厚了、积极性提高了、发言踊跃了,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四、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模式早已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新视野、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新方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习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形式促使学生把教师的外驱力内化为自觉行为,让学生能树立明确的目标,并通过多渠道获取各种资料,最终能有效的规划学习行为并采用恰当的策略与方法评价自己的学习。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我们教师从改变我们的课堂开始,做长期的坚持与努力,与学生共同努力并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褚宏启.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青年教师,2015,(3).
3.英语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篇三
因此,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同学科的专家都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提出了符合本学科特征,适应本学科发展的核心素养。专家指出,初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方面。作为中学一线教师,我们要调整思维,从课堂教学设计及其外延出发,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初中英语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而且是语言类学科,本身就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课堂语言氛围,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通过学习要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学习能理解口、笔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最终要能有效地进行人际交流。
例如在教授牛津英语教材七年级第六单元单元的Reading和Task中的《爱丽丝漫游仙境》内容时,我在课堂内的设计和课外的延伸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1.看著作。推荐学生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英国]卡罗尔著),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的高低,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版本,可以选择英文版,也可以选择中译英版本。通过阅读,除了可以让学生了解著作的大致内容以外,也可以为接下来的上课效率的提升打下基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感,同时也为最后一个环节的续写作文埋下伏笔。
2.听英文。有了阅读原著的基础之后,我又利用时间让学生观看《爱丽丝梦游仙境》电影,而且是英文中字版本的电影。因为了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让学生观看影片时强调不能仅停留在视觉的层面,更主要的是要发挥听觉的功能,通过听英文,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器官的刺激作用,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学课文。在阅读了著作、观看了电影之后,学生对该课已经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此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课,学生可以更加细致的了解细节、宏观地把握结构。(摘要部分表格与设问)
the Mad Hatter and the March Hare
the White Rabbit
the Cheshire Cat
the Red King
the Red Queen
Alice
Why was the rabbit running in the story?
Where was the rabbit going?
Three animals: cat/mouse/rabbit
Two important people:king/queen
...
4.扮角色、说感想。在把本课内容都学习结束之后,我让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根据自己对不同角色的喜欢程度,选择不同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可以是依据课文内容,也可以选择著作或影片的片段,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到角色中去,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再次强化了学生对不同角色的理解,达到了对知识的巩固与理解的目的,更是达到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目的。
5.写作文。写作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最怕的一项,它是学生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了学生平时的积累以外,也需要教师平时加强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与训练。我会每半个月限时让学生认真写一篇不同主题的作文(在本课内容学习结束之后,我还让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结尾发挥充分的想象,进行续写)—然后通过实物投影的方式加以展示—并让学生互评,指出其优秀的语句与不足之处—最后教师点评的方式。通过这样的训练与坚持,我相信,只要师生共同坚持,最终一定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二、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在现行的牛津版英语教材中就有不少内容是属于文化部分的,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就曾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他国的文化氛围,并通过比较等多种形式,清醒地认识到他国与我国民族文化的异同。
例如,牛津英语7A 《Unit3 Lets celebrate》一课,教材上的内容是万圣节(Halloween)。课前,我先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以大致了解万圣节——课上,我再让学生观看视频《万圣节的由来和传说》;并播放歌曲This Is Halloween,Trick or treat,从而让学生知道万圣节的概况。最后指出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的万圣节,也叫作“鬼节”,那么,中国的“鬼节”在什么时候呢?你知道它的由来和传说吗?……这样就从万圣节一个节日引申到一种文化并将中西方两种文化作比较,通过对两种文化的比较,不仅掌握了一定的学科知识,而且是通过学科知识的比较,了解到不同习俗文化的差异,在文化差异的背景是两个国家国情的不同。通过这样的课堂知识的内外延伸,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知识素质和行为取向。
总之,教师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理解文化的内涵;在比较不同文化异同点的时候,还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对待传统优秀文化,学会继承与创新,对待外来文化,学会甄别与借鉴。
三、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
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经历、生活环境、知识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所以也就造就了不同的学生在思维品质方面也就千差万别。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思维习惯不是与生具有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作为教师,我们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途径、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启发和点拨学生积极思考,能辨析各种现象,评判各种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正如布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正因为如此,在课堂上,我努力创造各种情景,提供视频、歌曲、图片、实物等资料,鼓励学生在各种情景中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真正体现出新课改所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只有当学生的兴趣浓厚了、积极性提高了、发言踊跃了,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四、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模式早已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新视野、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新方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习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形式促使学生把教师的外驱力内化为自觉行为,让学生能树立明确的目标,并通过多渠道获取各种资料,最终能有效的规划学习行为并采用恰当的策略与方法评价自己的学习。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我们教师从改变我们的课堂开始,做长期的坚持与努力,与学生共同努力并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褚宏启.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青年教师,2015,(3).
4.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 篇四
【摘要】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趋势,本文从教学思想中贯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中覆盖化学学科的重点知识、教学策略中培养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三个方面设计了一堂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怎样突破化学工艺流程题”教案,力求落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工艺流程;重点知识;关键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教学设计的核心,“核心素养”也成了网络热搜词。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体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此,笔者设计了一堂以“怎样突破化学工艺流程题”为主题的教学案例,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教学流程如表1:
工艺流程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考题型,考查的核心知识有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和实验基础等,能力考查侧重于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可见,从高考题的考查角度也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该案例的教学设计,笔者认为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设计,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教学思想要全面贯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维度分别是: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当然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不可能将核心素养的5个维度全部体现,但教学设计应有所体现。比如本案例中的5种硫酸铜晶体的设计方案中分别用了浓硫酸、氧气和稀硫酸、H2O2和HNO3来氧化Cu制备CuSO4,从理论上考虑,原理都正确,但具体分析个案,都有优劣,即体现了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的维度;又如方案4,通过H2O2催化分解的学生实验,打破了传统认为H2O2是绿色氧化剂,没有不足之处的观念,通过实验事实,使学生建立了更科学的认知意识,体现了变化观念、证据推理及实验探究的维度;再如方案5中,提到用硝酸作氧化剂,通常都认为不可行,首先是硝酸?原产物有污染,其次是会引入杂质硝酸铜,但在老师提供的信息和引导下学生科学的分析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且设计出可吸收NOx,使其转化为HNO3循环利用的工艺流程图,体现了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下和今后教学设计的热门主题,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新的着陆点、着力点和生长点,我们的教学设计应全面贯彻。
二、教学设计要全面覆盖化学学科的重点知识
新课程标准对知识内容的要求有了解、掌握和综合应用三个层次,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分清层次,对于《怎样突破化学工艺流程题》这一课题,笔者认为是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的综合应用。具体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有Cu、H2SO4、H2O2以及HNO3的化学性质;反应原理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等;实验基础涉及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我们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现考查的化学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现场信息来分析解决眼前的现实问题,尽量覆盖更多的重点知识。
三、教学策略要全面培养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对学习化学的关键能力:接受与整合化学信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化学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化学工艺流程题是无机综合应用题的一种题型,这类题型要求学生通过“现场独立自学”的方式,捕捉题目中的有用信息,同时与学过的知识整合,从而解决问题。因为在本节课中设计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关键能力的情境最为恰当,也尤为必要。
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理想课堂教学应该是充分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是全面解决知识缺陷的舞台,是思维交流和碰撞的舞台。为此,课堂开始我设计了学生评价三种合成方案的情境,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另外设计让学生自己设计合成方案,自己绘制工艺流程图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有亲身体验过,才更懂,才会悟,才有信心。最后的高考赏析环节,通过我真实的课堂操作,感受到学生面对陌生的高考题型,他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去突破。
以上是笔者为落实新课程标准,为促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作的努力和尝试。
参考文献:
5.英语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篇五
安徽省宿州学院附属实验中学 马杰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教师要具有引领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着重探讨什么是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以及它的历史演变;什么是教学设计,如何利用教学设计来呈现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的.关键词
教学设计 数学 能力 核心素养
1.问题提出
近几年,“数学核心素养”的提法在数学杂志、报告上出现的频度较高,那么到底什么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怎样理解它?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呢?本文从教学设计这一维度谈一点感受,以期抛砖引玉.2.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2.1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历史演变
现代汉语词典对“素养”一词释义为平日的修养.数学核心素养则是指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即能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培养的一个过程.在上世纪,我们国家的数学大纲提出了运算、空间想象、逻辑推理三大能力;本世纪初的高中数学的课改大纲发展为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空间想象、运算求解、数据处理五大能力.随着课改的深入,现在对知识的要求,除了规定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
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对能力的要求包括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个性品质则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考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显然对核心素养的提法在改变,但本质没变,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1.2张奠宙教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解读
他指出:数学核心素养包括“真、善、美”三个维度.一是理解理性数学文明的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真理的严谨性、精确性;二是具备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三是能够欣赏数学智慧之美,喜欢数学,热爱数学.2.3王尚志教授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解读
2015年11月6日下午,在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基地校数学学科课程纲要建设推进研讨会上,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博士生导师王尚志教授作了“关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他提出中国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培养好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2教学设计
2.2教学设计的概念
数学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课程培养目标,来制订具体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过程. 2.3教学设计的理念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四个要素的一个动态系统.而教学设计要遵循这四个要素,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培养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曾强调: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知识,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心理 意义; 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发生的.学生有意义的建构依赖于一定的情境.这种情境包括实际情境、知识生成系统情境、学生经验系统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3.教学设计要呈现出高中数学的核心要素
3.1教学设计要呈现出高中数学核心要素——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在《集合》一章的教学设计要对集合语言重点呈现;在《立体几何初步》一章的教学设计要突出几何语言、图形语言等内容,并能让
学生正确表述.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能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3.2教学设计要呈现出高中数学核心要素——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在选修1-1和2-1教材《类比与推理》一章中都有所体现,重点是思维的严密性如演绎推理,而类比推理是思维的发散性的体现,它们要在教学设计中区别对待,更要特别呈现演绎推理的逻辑性、有序性.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能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3.3教学设计要呈现出高中数学核心要素——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现行的教材不论是必修内容还是选修内容,都非常重视数学建模,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是一个挑战.如必修4中的探究问题是:升旗中的数学问题.这是一个典型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要体现通过对升旗中数学问题的求解和讨论,进一步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
实际意义和作用,体会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理解用函数拟合数据的方法,提高对数据的观察、分析、处理及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能力.再如探究摩天轮中数学问题,就可以建模出以下问题: 从最低点登上摩天轮,那么你的高度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到达最高点你花费了多少时间?
你能求出你与地面的距离y时间t的函数解析式吗? 求出你和你的同学与地面的距离差h关于时间t的解析式。你和你的同学与地面的距离差何时最大?最大距离差是多少? 你的同学登上摩天轮多少时间后,你们俩与地面的距离相等? 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3.4教学设计要呈现出高中数学核心要素——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方法.《函数》、《直线和圆》、《线性规划》、《导数》、《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等章节中的教学设计都可以体现出来,要注重利用图形分析、描述事物运动的规律,从而让学生打开解题思路.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 5
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3.5教学设计要呈现出高中数学核心要素——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每一次作业、考试,都会学生出现“算错”这种事情,实际上这不是意外,识运算能力较弱的体现.像幂、指数、对数运算易错;数列中的错位相减法易错;导数运算易错等.这就要求教师的在备课、设计教案时要指出学生的错误原因.通常说的运算是狭义的,如数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等,广义的应该还包含运算方法的探究、程序框图等内容.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3.6教学设计要呈现出高中数学核心要素——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
数据分析教材是单独成册如必修3,选修1-2等,高考试题每年必考与之相关的一道解答题,这也再一次显示统计这一内容的重要性.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时可以放开手,尝试粗略性讲解,锻炼学生的收集、归纳能力.在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数
据处理的能力,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思考问题的习惯,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总之, 数学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教师要具有引领性.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无人可替,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希望教师的教学就像《复变函数论》ie中的欧拉公式10一样永远透露着自然美、和谐美!
6.英语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篇六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凸显核心素养价值
(一)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政策的新要求
数学核心素养明确提出是在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在这项课程标准中就当前的数学教学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其中运算能力是最主要的一项素养。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深入,人们的教育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再像过去一样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开始更多地将目光放在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方向上,寻求孩子的全面发展。所谓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单纯地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它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这种思想观点与当前新课改的教育政策不谋而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二)核心素养应体现在课堂学习中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在于课堂学习,小学生大部分较为贪玩,在课堂外,许多学生并未树立继续学习的意识。因此,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就十分重要了,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了教师知识传输的多寡。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贯穿其中,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而不是让其变成一句口号,虚有其表,这样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引
计算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密不可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将其他数学知识都学好了,但是唯独计算没有学好,那么学生学习的其他知识,只能是无本之木,毫无用处。数学核心所反映的是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这两点是数学的精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掌握好了这两点,那么不管遇到了什么类型的计算题目,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成为题。因此,数学计算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引,通过核心素养将计算教学的思想和本质挖掘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设计
小学数学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的紧密,许多计算知识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见的困难,提升学生的各方面技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渗透核心素养理念,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也并不是盲目的、毫无根据的。计算教学的设计需要有目标、有针对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更容易掌握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例如,在讲解《混合运算》这一节之前,教师运用核心素养讲解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的时候,就要学会有目标的教学,根据班上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要因人而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比如说,有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只要能够掌握简单的计算原理就可以了,有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他们自主探究,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素养过程设计
万里长城的修建并非一日之功,同样的`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和运用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一点一滴的渗透。在教学时,教师运用核心素养必须设计好相应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比如说,在“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口算、笔算方法,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究“笔算两、三位数的加减”计算方法,在探究数学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较快地掌握新的知识,同时也能加强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又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一些教学情景,在生活中学生常常会遇见物品分配不均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处理,这样将生活中的情景运用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上,使数学计算的知识生活化,既可以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也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素养评价设计
7.英语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篇七
2014年3月, 一个新的概念——核心素养 (Key Competences) , 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中, “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改革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 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出发点和落脚点, 并落实到课程标准中。基于此背景, 即将颁布的《高中新课标》新增核心素养以及基于核心素养制定出来的质量标准。在高中各科课程标准修订过程当中又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 将“立德树人”变得具有可操作性, 更加具体。我国正处于新课改的关键阶段, 以核心素养为教育目标的新一轮课改正处于“深水区, 需要集中精力推动课改进入一个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阶段。在这样一个教育背景下, 通过以“素养”为核心的课程实施来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 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新国民。世界各国的课程标准中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 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趋势, 推动了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制定。从该定位可以看到, “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在当代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作用。
2 何为英语核心素养
在课程改革中, 课堂教学所实施的学科教学极为重要。各学科除了使每一名学生都可以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之外, 还必须要借助学科知识的学习, 大力培养学生一种科学精神。所以, 教师应就学科价值、英语学科育人意义进行思考。此外, 新课改后的英语教学应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并且要关注相关学科的育人功能。学生的发展所需要的素养是多方面的, 核心素养适用于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 而非某一学科;它是综合性的、跨学科的。各学科应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 形成本学科的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有英语核心素养, 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是统摄这些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轴。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修订稿) 》, 针对课程性质、目的实施了更为全面的界定, 并提出“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 不仅是学习到一项语言技能, 同时应注重通过外语学习和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与借鉴, 促进学生自身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
王珕在其《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中提出的英语核心素养主要是指, 学生通过英语课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 获得的相关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等。
冀小婷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中表明英语学科素养, 一般包含四个层面的内容, 那就是语言能力、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化品格。具体来说, 语言能力表现为在一定社会情境中凭借语言理解进行信息的表达, 思维能力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考虑问题的思维, 有着非常独特的逻辑性, 在核心培养期间, 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与批判性, 并运用自己的个性思维来开展英语学习。文化品格包括对中外文化的深刻理解, 需要对优秀中外文化有一个准确认知,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针对性学习, 学习能力可以非常积极地对学习策略进行良好调适, 从根本上促进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 加大潜能的激发。正如陈艳君, 刘德军所说的“英语教学专家们已初步勾勒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蓝图: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四个维度而组成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可见,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普遍被认可为英语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
3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设计
3.1 英语口语课教学案例
这堂口语课采用了“布置任务 (Task) —课后准备 (Preparation) —课堂展示 (Presentation) —课堂评估 (Evaluation) ”的教学步骤。
布置任务。所谓的布置任务主要是指在进行课堂口语活动之前的一周内, 教师经过综合考虑之后选择好活动主题, 做到选题的多样化以及有趣性, 具备相应的活动目的、活动开展的相关要求以及一定的注意事项等。除此之外, 小组所选择的主题应做到明确化, 活动形式多样化,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及课堂辩论的形式等来完成任务的布置。
课后准备。口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课后准备, 合作学习, 凭借图书馆资源、报刊资源以及网络资源等准备课堂中所需要的资料, 做到收集查找的全面化、完整化以及准确化。
课堂展示。在充足准备后, 英语口语活动开展期间, 教师需给予小组学生大约10~15分钟的时间来展示所准备的内容, 展示方式可以是PPT, 也可以是相关的文字材料。
课堂评估。小组展示、小组表演完成后, 再由个人、教师以及同学组成的评估小组根据科学化的评估标准进行打分。最后环节需要教师点评, 并指出每个小组研究的优点以及所存在的相关问题。
3.2 以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
这节口语课跟以往教师教, 学生学的课堂教学有所不一样。让学生从教师占主导中解放出来, 以学生为中心;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主;从关注课本知识的学习转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首先, 学生通过课前准备, 充分利用图书馆、报纸杂志、因特网, 以及网上教学资源查找和收集资料, 进行自我学习。体现了有效教学中学先于教而存在, 教是为学而服务的特点。其次, 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习。此外, 学生表演期间, 就带着对人物情感、性格的理解以及对主题的理解。让学生的学与生活得到了联系, 体现了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需要”这一发展趋势和特点。在新课改期间, 更加重视学生们的自身发展, 正确认识英语学习, 不能够错误地认为学习只是课程内容层面的学习, 必须要关注学生在智力建构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上的学习。最后, 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活动的形式展示, 并且参与了课堂评估。体现了新课改中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与课程评价权力的集中的趋势和特点。从以上的角度看, 这节口语课响应了新课改及世界各国的课程标准和教育政策。
4 对口语课的教学评价
首先, 该口语课程的开展必须要充分体现任务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教学理念。 (Prabbu, 1987) 对任务进行了如下的定义, 也就是说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可以借助思维过程以及教师控制与调剂过程得到最终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讲, 任务型教学法属于一项重视意义的活动, 非常关注学生在语言上的输出, 致力于发挥学生自身的自主性。此外, 合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信息交换、思想表达以及意见协商的平台。口语活动相对来说是比较活跃的, 在表现形式层面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而且, 一些小组在活动表现上非常有创意, 例如, 第一小组小剧形式与法庭辩论相结合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自由地对材料进行合理化选择以及更为具体地学习,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方式所带来的训练缺点, 从根本上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有更为强烈的学习兴趣, 有效提升学生在英语学习期间的口语能力, 实现英语学习的个性化与科学化。其次, 采用“布置任务—课后准备—课堂展示—课堂评估”的步骤是具有较强可行性的。该步骤的任务非常明确, 因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 使同学有备而来, 可以避免冷场沉默的情形, 进而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实际上, 评估机制可以刺激以及激励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活动积极性。
现阶段, 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针对学生全面发展角度而言的, 可以充分体现出全面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要求。在这一目标的前提下,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应该与教学实践结合, 尤其应在专业理论指导下, 实现学生素养能力水平的提升, 做到全面发展, 进而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新国民。
摘要:作为教育目标和参照体系的核心素养 (Key Competences) 对世界各国的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 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出发点和落脚点, 并落实到课程标准中。我国正处于新课改的关键阶段, 以核心素养为教育目标的新一轮课改正处于“深水区, 需要集中精力推动课改进入一个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阶段。在这样一个教育背景下, 通过以“素养”为核心的课程实施来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 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新国民。对通往新课改胜利的彼岸, 起桥梁的作用。然而, 如何通过教学来培养以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巨大的意义, 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改革,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2014.http://www.Moe.edu.cn/public files/business/html files/moe/s7054/20140/167226.html.
[2]储丽华.什么是核心素养, 为什么课改要提核心素养[J]人民教育, 2015, 10.
[3]陈琳.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J].英语学习 (教师版) , 2016 (1) .
[4]王珕.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山西教育 (教学) , 2015, 07:58-59.
[5]冀小婷.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2016, 03:48-51.
8.英语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篇八
关键字: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分类号】G633.6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数学是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人们在从事生产和生活中用到的从数学学习中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就是数学素养。
一、注重生活经验和动手操作设计,引导学生从表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抽象思维是在操作感知、建立表象的基础上完成的,小学生的抽象思维需要具体的形象作为支撑。核心素养中最关键的能力是反思能力,仅仅观察或操作,而不进行反思,学生的认知就会始终在直观、具体的层面上徘徊,而造成表象不清晰,抽象思维困难。
(一)以日常生活经验为认知起点,建立清晰的表象
小学生对世界已经有了基本认知和经验,但还不能够从数学的要素进行思考。因此,新的数学概念的导入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始。
(二)通过动手操作和反思实践,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要素
在学生对圆有了初步认识之后,通过有层次地设计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数学抽象”。按照“引入圆――自主尝试画圆――交流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的顺序展开教学。其中,把交流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交流如何使用圆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脚尖”以及“两脚间的距离”这两个关键点,观察反思其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圆规总是一个脚尖始终不动,另一个脚尖绕着它动,并且两脚尖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在上述操作、反思、交流活动中,逐步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抓住与圆有关的数学要素(定点、定长),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圆的表象,从而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把握圆的特征。这种扎实、有效的抽象活动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抽象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抽象能力发展。
二、开发课堂游戏活动,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获得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是数学素养的核心能力之一。逻辑推理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小学阶段主要培养的是合情推理和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建立在大量的事实或数据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得出规律性。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探索出数学规律,从而提高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同时由于小学生正处在儿童去自我中心的时期,这个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
(一)巧妙设计游戏活动,吸引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
游戏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性和沉浸作用,数学游戏活动也要符合这两个标准。游戏教学首先要进行分组,其游戏方式可以为组内竞争、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等多种方式,或者多种方式交替进行。竞争就是要提出明确的游戏目标和标准,制定游戏规则,共同遵守规则,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二)引导学生通过事实和数据,进行合情和归纳推理,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在此游戏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情和归纳推理,要学生用数据作为证据,并在合情推理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对表2进行深入地分析,从统计的角度观察、分析、利用数据,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让学生找到各个点数和的两个骰子组合的方式有多少种,从而引导学生能够在具体表格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推理,发现数学规律,提高其逻辑推理能力。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关注学生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推理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逐步摆脱形象思维,过渡到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推理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新课标提出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强调 “无论在哪个学段,都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决定因素。”“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数学符号是具有简洁性和抽象性的规范语言,它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功能。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用符号表示数及其运算的理解和感受。可见,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对于用数学语言表达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必要条件。
(一)运用图像的形象思维运算过渡到符号运算的教学环节设计
小学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较强,但这种思维是无序和杂乱的。教学设计中首先要让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图像进行思维,通过引导和探索,渐进式地过渡到符号运算。以“搭配问题”为例,通过该课程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可以落实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符号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四个层次的核心能力。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1.运用图像或实物进行形象思维。
服装搭配――摆一摆。如果1件上衣只能搭配1条裤子的话,摆一摆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学具袋中的衣服卡片摆一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动手摆图片寻找搭配方法及结果,在集体反馈交流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组内的搭配方法,使学生掌握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有序搭配方法。
2.运用文字或符号进行表象思维。
服装搭配――记一记。能不能想一个简单的办法把这些搭配方法记录下来?大家动笔试一试。学生借助图片、文字、图形符号、数字、字母符号等进行思考,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在有序思考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个性化、简洁化的表示方法,符号意识得到了强化。让学生感到引入符号的必要:数学符号的引入,可简短的表示和反映数量关系与空间观念中最基本的属性,真正体现了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连线方法的反复运用和展示让学生体会到该方法的便捷和实用,同时再次加深感受“有序”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二)设计多种变式情境,发现规律,强化小学生运用符号进行抽象数学运算的能力
1.设计多种变式,运用符号进行抽象思维。
服装搭配――连一连。引导学生运用图形符号进行连线,在学生的原有经验基础上,设置多种变式情境,让学生在连线操作时,体会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的直观和简约之美,促进学生符号感的发展。
服装搭配――变一变。拓宽多种情境变式,加大搭配问题的难度。。
2.强化符号运算功能,引导学生寻找规律。
【英语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推荐阅读: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06-27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解读09-05
小学英语教师核心素养07-29
生物核心素养教学06-30
教学反思核心素养09-10
核心素养在教学中06-23
核心素养初中生物教学09-26
美术教学核心素养教案10-02
地理教学的核心素养10-02
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教学策略论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