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精选8篇)
1.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 篇一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
牛泉中心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继续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要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既要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露端倪。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20世纪中叶以来,其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将使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验,是一项具有落实素质教育显著特征的教改实验。它以消除学生自卑感,增强学生自信心为突破口,以“整体性、主体性、发展性”三大原则为指南,并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提出了一个以体现人文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凸显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目前的数学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动手实践能力差、缺乏质疑问难的创新品质等等。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学生,就必须革除弊端,进行教学改革。将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帮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采用分层教学等多种形式调动全体学生投入学习。达到在面向全体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的发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能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往往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如何使学生困生能学有所得,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真正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这既是义务教育的需要,更是为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在此研究背景下,我们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希望通过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主动充分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本实施分层教学,既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提高,同时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但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如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又如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等等都是急需研究的问题。我们的课题将在吸取其他学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课后练习辅导,实施分层教学,探索一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率的途径。
理论价值:实施分层教学,本质上是实行教育的平等,对每位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个性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人各有其长”,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增强自信心。“抬起头来走路”。
三、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对同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组教学,各组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施教;允许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用各自适宜的速度与方法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才干与“潜能”;把“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落实在课内,努力促进各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二)理论依据
1、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是因材施教原则。我们通过大量调查,发现造成数学学困生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是在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个别学生之材施教,尽量缩小学习新知识前的“认知前提能力差异”,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提高个别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的“情意前提特征”,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有切实的保证。
2、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二是“最近发展区”原理。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内驱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首要因素)。
四、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要端正教学思想。采用分层教学,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实行启发式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2.要注意处理好个别和一般的关系。要缩小差别,首先必须承认差别,鼓励良性竞争,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深切的爱,热忱的期望,有时也会奇迹般地产生罗森塔尔效应的。
3.要善于调控。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学生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不应采用固定模式,分层并不是分而不变的,随着教学进程,要不断调整层次结构。4.要有适应分层教学的教材。教材要便于自学,有弹性,教法、学法要寓于其中,教材本身要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可读性,而并非所有教材内容都能进行分层教学。
5.要有的放矢,讲求实效。教学实践中,是否需要分层或怎样分层,必须从班级的实际出发。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的选题来自于现实的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体现了当前的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大有益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需要;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2、本课题的研究理论假设合理,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时间有保障。
3、课题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合理,课题主持人为山东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所撰写的论文曾在国家、市、县级报刊杂志上发表20多篇,有能力带领课题组成员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他成员都有较长的数学教学工作经验,其中有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还有市级优质课获得者;5位成员有足够的能力来参与这项实验。
4、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专门成立了课题的组织管理,由校长室、教科室、相关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负责对方案的实施,定期开展课题组活动,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5、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组织课题研究的教师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及时修正研究计划,落实任务,及时交流并撰写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教改论文等。
6、争取学校的支持,采取自己拿一点、学校给一点的方法,力争学校给予充足的时间,足够的研究经费作为保障。
7、聘请市、区的教研室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指导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科学论证,理论指导和运用指导;同时,选派课题组成员参观访问、培训学习,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体目标:
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最有效的最佳方法和途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挖掘数学教学的最大效能,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数学学习态度。
近期目标:各班根据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设置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评价等开展实验研究。长期目标:
1、实施分层教学,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
2、形成一种便于操作的分层教学的模式。
3、通过合理分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
4、通过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他们驾驭教学的水平,和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七、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学生的分层。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或(A、B、C)三个层次。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有记录在案,但不宜向学生公开。否则有可能助长"优等生"的傲气;挫伤学困生的自尊心;增加学困生的心理压力。
2、目标的分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与高中低层次学生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通过分层分类的教学,促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达到应有目标要求。
3、教学过程的分层 改变传统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合——分”式教学结构,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双有兼顾各组的“分”。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解、答疑、矫正、小结,也有分组的教学、自学、合作学,还有分层次的练习和个别指导。要注意“分”而不“离”,“合”而不“死”。
4、作业的分层。学生作业分为两类,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这两类作业均要分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搞"一刀切"。
5、评价的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差等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的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为了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之以学为乐,不断进取,积小成为大成。还有分层备课等等。
八、课题研究研究过程设计
(阶段时间划分、阶段研究内容、阶段负责人)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09年1月—2009年4月)负责人:高燕
1、界定课题、开题论证阶段。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分工,明确职责。
3、拟订试验方案和实施计划。
(二)课题数据分析、资料整理阶段(2009年5月—2009年8月)负责人:邢彩霞
1、对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学生的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总结。
2、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三)课题研究探索阶段(2009年9月—2012年7月)负责人:李海霞
1、继续进行教师培训。
2、建立相关子课题研究组。
3、方案的再分析与修改。
4、分年级段进行分层教学、尝试、探索。
5、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大型研讨活动。
(四)课题结论性研究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负责人:高燕
1、汇总所有资料和研究成果。
2、撰写研究报告。
3、巩固研究成果,并做好后续研究工作。
九、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善于抓典型、抓全面,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交流,不断总结经验,经过再研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1、调查法:前期采用问卷和谈话调查的形式,做好实验前各项数据的测试,为实验做好前期准备,坚定下一步实验的信心。
2、文献法:努力收集学习各种相关的书籍、杂志,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用中外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知道实际的研究工作。
3、个案研究法。
首先,对于值得注意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试验前后的变化。进行个案分析。最后边研究边总结,整理个案研究材料。
4、行动研究法: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认真进行实践和研究,同时,不断反思总结实验,并不断改进。
5、经验总结: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改有关论文。对前期的工作做好反思总结,完善研究工作。
十、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课题主持人:高燕
成员:李海霞、邢彩霞、蔺顺兰、赵玉强、亓艳春 亓雪芬、毕海霞、亓玉敏、卢宪彬、刘颖。
十一、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一)师资保证:
本课题组由山东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市学科带头人、高燕老师担任,其余5人,市学科带头人一名、市优质课获得者二名,区优质课获得者一名,区教坛新秀一名,课题组成员都是既能干又肯干的优秀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相互配合,统一协作的原则,以保证课题实验的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二)制度保证:
(1)学习研讨制度。要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相关书目,围绕承担的课题做好学习笔记,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实验研究会并做好记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验工作。
(2)通报例会制度。要及时填写“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表”,及时掌握、分析、研究、实验的情况。课题组成员要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每个阶段课题研究情况。(3)专题调研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及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专题调研(原则上每学期一次),通过听汇报、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的依据。(4)协作交流制度。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要大力倡导协作的风气,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形成科研合力,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5)经费保障制度。学校将拿出专项资金,实行课题研究专款专用,给予经费保障。实行专款专用,由课题负责人统筹安排使用。
(6)评比表彰制度。要对课题实验的理论分析、数据整理、实验案例、论文总结等成果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的评价,并对实验成果突出者予以表彰。总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力争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总结、有反馈、有报告,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十二、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1、全程录像;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教师学习、调查问卷、教师研讨等全程录像,保留原始资料。
2、论文:把课题实验过程中的阶段性总结、论文、反思等编辑成册,争取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3、结题报告: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力争在省以上刊物、杂志发表。
4、争取在我校召开市以上“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现场研讨会,力争在全市推广。
十三、参考文献
1、《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
刘树仁
2、《走进新课程》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新理念》 袁振国
教育科学出版社
4、《“分层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现代教育报》
汤灏
2.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 篇二
学生分层
教师首先要摸清每个学生的情况,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力、个性以及对现有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因素,把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永不自满组;B层:力争上游组;C层:不甘示弱组。在对学生分层时要特别注意照顾到学生以及家长的自尊心,因为有些学生希望被分到A层,不愿被分到C层,这时就要努力讲清道理,做好思想工作。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是在不断变化的,一段时期以后,要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教学目标分层
实践证明,凡是设定学习目标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比较优异,而且富有积极进取精神。反之未设定学习目标者,其成绩较差,而且缺乏学习兴趣。因此,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产生一种期望值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整体把握大纲和教材的情况下,弄清本节课的重点、关键、难点,弄清本节课的目标中哪些属于认知领域的目标,哪些属于理解领域的目标,哪些属于应用领域的目标,然后再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对于A层学生,每节课要求他们理解和熟记所学的内容,熟练解答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并能说出算理,会做有关的思考题;对于B层学生,要求理解和熟记所学的内容,掌握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能讲出算理,也可以做一些变式题;对于C层学生,要求他们学好课本上的基本知识点,能解答基本的、单一的、带有模仿性的习题。
作业分层
作业不仅是用来检查、衡量一个学生上课听讲效果的,更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分层练习和分层检测,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开展个别辅导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分层设计作业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一般说来,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第一层次的作业,一般指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习题,加速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这一部分习题要求人人都要做,以全面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第二层次的作业,一般指对基本题有较大变化的变式题或带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对知识进行同化处理,这一类习题要求B层学生和A层学生能做;第三层次的作业,指思考性、创造性方面要求较高的习题,这是学生对知识强化、优化的过程,这一层次的作业,要求A层学生积极思考后能做。
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必须让评价贯穿始终。因为及时的反馈评价,有利于了解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及其需要,并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分层教学主要重视学生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方法的掌握,更重视学生学习情绪和情感的体验。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个部分。在评价时注重对学生全面进行考查,鼓励学生求异创新,采用总分、进步分、等级分和评语相结合的形式。(1)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作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2)以分层测试的成绩作为分层评价的基本依据,将学生每次分层测试的成绩作纵向比较,考查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达标及递进的程度。对各层次达标的学生给予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3)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及时进行辅导,解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中所存在的问题。对部分学习不到位的C层学生加强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让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4)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是在分层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于“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分层教学的实施与效果 篇三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符合其实际的教学情景,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分层教学目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中“一刀切”、“填鸭式”、“满堂灌”的缺点。它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观念,有效地消除优等生“吃不饱”和困难生“吃不消”的现象,从而达到“培优、促中、转差”的教学目的,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它具有“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只有发展,没有淘汰”的这个特点,真正实现孔子的“圣贤施教,各有其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的终极教学目标。
职业中学的生源是各级各类学校选录后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的特点是:
1、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本人对所任教学校2007年新生入学成绩和语文单科成绩作统计如下:(总人数381人)
由上表可以看出,学生的文化基础存在着参差不齐的多种层次,同时也反映出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语文知识结构也呈现出多种类型。
2、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几乎为零,厌学、畏难情绪严重。据新生入学时问卷调查:76.9%的学生认为语文难学或学不学都一个样,90%的学生怕写作文。面对这样的文化层次,如果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仍然采取同一教材、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教学手段、同一教学评价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一刀切”,势必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也会给今后的专业课教学带来难度。因此,教师就必须从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开始,分析学生实际,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教学。
根据这种情况,本人从2007级高一新生的语文基础课中实施分层教学。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过程
1、学生分层
本人所教班级有46个学生,根据他们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以及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上表将46个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
A层:语文知识底子薄,学习劲头不足,缺乏自信心和自觉性,理解能力差,成绩中下等的学生。(16个)
B层:语文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思维能力一般,学习热情较高,有进取心,成绩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学生。(20个)
C层:语文基础知识扎实,思维能力较强,学习态度正确,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10个)
当然,这些分层必须是“隐藏性”的分层,也就是只有班主任、科任老师才知道,学生是不知道的,这样就不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更有利于师生的合作。同时,这种分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测试后,如果发现C层中的某个学生的成绩下降,还不如B层的有些学生,就把C层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到B层。相反,如果B层的某个学生成绩提高了就把他分到C层;同样,A层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到B层;B层的学生成绩退步了,也可以分到A层,这样做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是为了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教学目标分层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根据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基础制定分层目标,将各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如教毛泽东的诗《沁园春·雪》时,要求A层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记住课文的注释,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互相纠正读音,说说诗句的意思即可。要求B层学生:对诗歌大意有了基本了解后,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要求C层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朗读中表达出来;用记叙文的形式改写此诗。虽然全班学生素质层次不相同,但实行这样的教学目标分层后,他们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共同进步,一同发展。
3、备课分层
分层备课不是指教师要备三份教案,而是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节课必须包含三个层次学生都能解决的问题。哪些内容是A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哪些内容是B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哪些是C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必须在备课时明确地备出来。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学生,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少讲或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要保证C层学生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学生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使A层学生“吃得了”,B层学生“吃得好”,C层学生“吃得饱”。只有分层备课,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以鲁迅的小说《药》为例备课:
第一步,课前预习,学生自读“预习提示”,明确本文的学习要点。
第二步,课堂上教师面对全体学生精讲本文的创作和素材问题,以便让学生更深入地阅读理解文章。
第三步,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问题。
1、把握文章的结构。
2、分析人物的形象。①找出课文中描写华老栓、康大叔和夏瑜的有关的语句。②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③用文字表达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①完成“课后思考题”第四题有关环境描写的语句的作用。②找出课文中其他环境描写的语句。
4、归纳主题。
5、体会并分析标题“药”的含义。
C层学生全部完成;B层学生完成第1题,第2题的①、②,第3题,第4题;A层学生完成第1题,第2题的①、②,第4题。
4、教学内容分层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教学的关键所在。授课时就按备课的内容进行教学,兼顾到三个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规律,层次落差不宜太大。例如:教鲁迅的《药》的〈二〉分析人物形象时,先由A层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华老栓、康大叔和夏瑜的有关的语句,再由B层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后由C层学生用文字表达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C层学生涉及到的问题比较深,比较全面,教师应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让他们有发挥才能的机会,使他们在心理上和学习上都能得到满足。B层学生涉及到的问题,在他们能力范围内能解决,教师为他们引路、搭桥、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内容。C层学生在传授知识时为他们多找内容加强训练。上课过程中,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问题要解决,从而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5、练习分层
练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复接触和重复反应,能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对教师来说,练习能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以便随时调整教学。所以,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时必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教师布置练习时,应分成A、B、C三个等级的配套练习,C层练习是综合及思维能力较强的练习,由C层的学生完成,题量少;B层练习是分析理解能力方面的练习,由B层的学生完成,题量适中。A层练习是有关语文基础知识的练习,由A层的学生完成,题量多。以鲁迅的《药》为例,“悚然”一词的理解,就可以设置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C层的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根据句子的意思加以揣摩,不但能意会言传,还能运用。
B层的学生:能联系上下文,根据句子的意思加以揣摩,不但能意会,还能言传。
A层的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就知道这个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即可。
教师在提问时让学生回答相应层次的问题,这样使全班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都学有所得。这样分层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6、作业分层
为了巩固分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课后作业也要分层布置。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作业,教师设计作业时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中层和高层的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达到教学大纲的提高要求。以贾平凹的《丑石》为例,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完成课外练习题以外,还可以增加适量的选做题:①仿《丑石》的先抑后扬的写法,写一篇托物寄意的散文,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②有感情地把故事讲给大家听,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这两道题可为选做题,由C层、B层的学生完成,这样就满足了C层、B层学生的求知欲望。另外教师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让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能完成为准。教师在批改作业形式上除有传统的全批全改做法外,根据不同情况,还有抽批、面批、自批、互批等。在每次批改作业时,都要写上批语。由于A层学生基础差,学习难度大,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多,教师在批改A层学生的作业时,应更全面,更仔细,针对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补救、指导,做好作业情况记录跟踪,才能真的提高A层学生的学习成绩。
7、作文分层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因为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同,所以作文也应分层教学。平时的作文训练,主要写周记。学生写周记不用严格要求,每个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来写。但每次的大作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样写一件事,C层的学生必须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写出不少于500字的夹叙夹议的记叙文,要言之有物,有一定的生活体验。B层的学生必须有描写的方式,用500字叙述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把事情写得清楚、生动、能吸引人。A层的学生用叙述的方法写500字的记叙文,能尽量说清楚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事件。这样,每个学生在写作过程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都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8、考核分层。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写作训练,教师在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时,还应分层测试。出试题时,教师应设置A、B、C三个等级的试题于同一份卷子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试题,C层的学生应达到优等级,B层的学生应达到良等级,A层的学生应达到合格等级。当学生的成绩有了相应的提高时,就应该给他们重新分层,但是,这种分层只能限于平时考查和测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不能在期中、期末考试中进行。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实效
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本人经常进行阶段性小结或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各种反馈信息。结果都表明,实施了分层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较大进步。
1、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真正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在不同的学习方向和层次上学生们有了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了积极的情感体现,形成了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健康心态。正如学生们的体会:“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没想到进入职业中学读书,也能考上全国重点大学读书”。
2、分层教学开发了学生乐学的天地,拓宽了学生乐学的路子,发展了学生的个性。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模式,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让学生都能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3、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了教学质量。由于分层教学在教学中形成了一种促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递进”的机制,使各方面、各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分层教学改变了只抓少数优生的做法,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它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4.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篇四
一、“分层教学”提出的背景
为了让学生公平享受现有教育资源,解决新生入学择班、择师的问题,江川县在2013年秋季推行 “阳光分班”方案。“阳光分班”重点考虑的是班级学生的性别均衡,而不是传统的考试分班模式,保证了各个班级学生的质量均衡,体现了阳光教育的理念,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公平。但这种分班模式所带来的客观现实是:每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在教学中不去认真思考应对措施,势必会产生好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正是考虑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学校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设想,研究探讨如何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实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他主张“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保教学活动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向前推进。
三、分层教学的目标
1、发展优等生:
这一层次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扎实,学习习惯良好,因此主要目标是培养提高他们深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2、提高中等生:
分层教学的重点是中等生,他们的进步与否决定了一个班级分层教学是否成功。这部分学生一般在学习习惯上有欠缺,不少都有懒惰思想,学习缺少恒心和毅力,不愿意做更深入的思考,人数在班级所占比例也最大。因此主要目标就是要采用各种方法,引导他们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探究能力,最终使学习成绩更上一个新台阶。
3、帮助学困生: 学困生不仅表现为基础差,成绩不理想,而且缺少必要的学习信心与向上的动力。因此,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心理疏通,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应成为主要目标。
四、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步骤
(一)、认真调查研究,实施科学分组。
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既A、B、C三个组。A组为优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差生。这一工作可以放在期中考试后,结合考试分数进行。
分组原则: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二)、落实分层思想,优化教学环节
1、备课。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2、课堂教学。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对优生以鼓励创新为主;对中等生以激发兴趣为主,对后进生以增强信心为主。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业。学生作业分必做、选做两类。必做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较基础的题。选做作业主要指拔尖提高题,根据优等生和中等生学习水平设计,要求优等生必做,并要求一题多解。鼓励中等生都能去做,并要求他们比一比谁做的多,谁做的好。对后进生一般只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4评价:在作业批改,学期总评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主要是表扬,不断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5、辅导:对优生的辅导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思维的培养。并提供一些课外思考题,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对中等生辅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学困生辅导重点放在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掌握和最基本的题型的解决上,以打好基础为目标。在辅导形式上,除采用教师个别辅导外,还可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互助小组等,开展互帮互学,使学生整体优化。
四、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
在教学中,始终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特别是做到不排挤、歧视后进生。
2、标准性原则
在分层教学中,对后进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但绝不是要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学活动最终还必须保证后进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3、发展性原则
5.小议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篇五
摘要:同一个班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与能力也是不同的,有的好一些,有的差一些,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分层教学是把学生按照数学学习情况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层次,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都有所收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合理分组,教学中合理调动小组成员,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学生分类指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目标。分层教学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相应地发展,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
同一班级学习的学生,却是个性差异明显的复杂的群体。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传统教学模式不能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数学发展,是每个教师都要研究的课题,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与接受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差异化教学,让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介于班级统一教学和个体因材施教之间,是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的中间形式。它能吸收两种教学形式的优点,兼顾学生的集体与个体,让每个学生都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一、按学生层次分学习小组
综合考虑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合理分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智能水平与学习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和小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的方法指导,促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教师要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将学生分层分组,以便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我将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层次,并选出各层次的组长,由各组的组长收作业。我经常鼓励他们,只要努力,都能学好数学,树立他们的信心。学生的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把学生调换到适合的层次,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二、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有梯度。在同一班级内采用相同的大纲与教材实行分层教学。在教学中设计梯度教学方案的评价层次,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减少学习困难,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体验成功感和喜悦感。而且对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能够充分施展他们的才华,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一层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它包括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把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分为A组、B组、C组。教学目标分层符合学生的实际,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制定这样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使A 组学生理解教材最基本内容,从培养实际能力入手,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使 B、C 组学生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三、面向全体分层教学
教学时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能力又要顾及到各层次学生掌握的程度,开展适应有差异的各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其基本要求是:分合有致,动静结合,学生全员参与,各得其所。并通过不断学习逐步提高,再上一个新台阶。
讲课分层次。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内容兴趣上的差异,将会造成学生在不同层面对知识的理解。鉴于此差别的存在,教学中可采取:
1、基础知识整体讲,以保证全体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教学方式采用集体讲解;
2、特征知识个别讲,对 A组学生详细讲,并降低难度,C 组学生听教师讲解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补充扩展新的内容,在给每个组讲解的时候,其他的组做相应的练习。
分类指导。学生个体差异的多样性反应到教学中应体现教学方法、手段的不同。比如说在低层次的水平上,有的学生之所以处于此层次的原因是因为学习动机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指导时只需要通过交流、讲解、鼓励等方法使其明确学习目标,一旦此方法奏效学生将很快提到高一层次;有的学生处在低层次可能是由于兴趣方面的原因,教师在指导时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之乐学、爱学;还有一些学生可能是由于概念不明确、学习方法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观察分析,不断总结尝试,从而达到教学艺术化的境界。
问题设计分层。课堂提问要结合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分层设计。教师应从实际出发,较简单的问题让A组学生来回答,使他们也有机会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如果是稍难一点的问题,就让B组的同学回答;C组同学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总之,有真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让各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力所能及地回答问题,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必将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甚至可以让学生“情绪高涨”地投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中去。
课堂练习分层。课堂练习分层就是在新授后的巩固练习时,把练习分成不同的层次,让学生有选择地去做,以达到各自的目标。在教学实施中,我把练习题分成三个层次,学生每做对一层加一百分,多做多得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知识。
四、布置分层次作业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各层次的学生大都能通过回忆课堂学习、独立思考后,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作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教师的教学也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失。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明确规定哪个学生必须完成哪一层习题,鼓励学有余力的低层次学生向高一层的习题挑战。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更关注A、B 组学生的作业,认真仔细的批改,及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励低层次学生不断进步,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渐走向成功。
6.初中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篇六
由于招生形势的变化,我校的生源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在校生中有正取生、择校生以及镇鳌生,他们无论是认知水平、智力水平还是学科成绩的差异都非常大,以前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适应现在的教学,只有针对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才能使学生得到有差异的发展,使学校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日益进步,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长和变化,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适应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与提高,个性得到最优发展,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提高,是当前教育教学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分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利途径。
分层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最优化教育理论进行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它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条件的实际出发,通过班级组织与教学形式的变化,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环境,教师通过分层组织教学、改革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适应生源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
教育的起点在于: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按差异施教。
二、分层教学的思想来源
1.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存在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三种差异:一是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二是认知风格的个别差异,三是智力的差异。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决定其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学习的进度有快有慢,学习的程度有深有浅。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向教育提出了必须有针对性和因材施教的要求。
2.对学生“分层”的必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天赋素质或生理条件,是构成人的差异的物质基础,在各自不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文化教育环境中,接受不尽相同的影响,从事不尽相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了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兴趣、性格、能力等特点。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其发展虽然经历共同的发展阶段,但发展的速度、水平以及发展优势领域则是千差万别。其表现:一是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既便是在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也各不相同;二是同一学生在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
3.对知识结构“分层”的合理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明确指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的年龄和心理力量所许可”。“一切事情的安排都适合学生的能力”。这就是说教学内容的安排首先考虑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教学内容的展示始终贯彻“可接受性原则”。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性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上,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素质教育的要义在于“全体性”(全体学生要有所发展)和“全面性”(每个学生要全面发展),并要求“教有特色”、“学有特长”,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分层的同时,必须做好知识结构的“分层”。
基于上述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分层教学思想,其关键在于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多元教学目标”体系。这不同于“抓中间、带两头”的思想,也不同于“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的思想。而是时时处处在全教学过程要始终建立面向全体,关照个体的教学思想。
所谓“分层”,就是在承认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现状的基础上,按照智力结构、情商、智商、学科成绩等综合标准测量,对学生大致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针对性教育。因此,“分层教学”就是学校以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为前提,教师有区别地对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授方式、确立评估体系,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是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个体差异这个矛盾的教学策略,它是实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三、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我国教育原则之一的“因材施教”思想。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人是有区别的,在智力上有“上智”“中人”“下愚”的个别差异(《论语·雍也》),在基础上有“入门”“升堂”“入室”的不同进度(《论语·先进》),在学习上有“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不同态度(《论语·雍也》),他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我国教育经过几千年发展,在学习上人的个体差异已经得到确认,“因材施教”已经作为教育学上的教学原则之一。由于学生在生理发育、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接受知识的智能有所不同,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2.教育家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曾经对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了个性化的教学实验。实验的最后结论是:“在恰当的条件下,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优等生。”布卢姆说,“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差异,但又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可以达到教学规定的要求,其差异仅在于掌握的快慢,而不在于能否学会。”
3.心理学家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纳德认为,人类有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有些人的某些智能比较弱,却可能在其它智能上存在惊人的潜力,这些智能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均衡的。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是:①语言能力:对文字和词句搭配的敏感性。②逻辑—数学能力:处理连锁推理及识别模式和次序的能力。③音乐能力:对音节、节奏和音调的敏感性。④身体活动能力:身体灵活的运动和灵巧的操纵物体的能力。⑤人际关系能力:理解人和处理好与人关系的能力。⑥空间感知能力:准确的感知世界以及再创造或改造世界某个空间的能力。⑦探索心灵的能力:认识感性生活的能力,并以此作为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手段。因此,教育的形式和教育的评价都不应该是单一的、模式化的,教育应该根据个体智能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
4.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四、分层教学的主要措施与策略
教育学家的理论运用于分层教学的实践主要从学生个体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业、辅导、评价六方面来展开。
通过学情分析按照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分析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工作;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各段组织召开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情分析会,会诊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深入了解学生自身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具体分层标准是:A层学生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学习兴趣浓,成绩好;B层学生基础较好,接受能力一般,情绪不够稳定,学习成绩中等;C层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困难大,学习积极性不高,消极厌学。分层结果由教师隐性分层,学生分层的目的是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实施教学分层备课计划和教学目的分层计划的前提。
1.教学目标分层。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和归宿点,也是评价、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确立明晰而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做哟个。可供发展的教学目标,起到教学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
“弹性要求”、“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分层教学的基本要求。分层教学在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上,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及内容,综合班级各个层次学生的已有水平,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的原则,制定与各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的分层教学目标,并在“分层讲授新知”前使学生其明确学习目标, 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同一知识点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虽有差异,但目标之间应配备拾级而上的“台阶”,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有所认识, 并在教学中逐步分层认知。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层次水平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因此,分层教学在目标设置中要注意因势利导地使各层次学生的能力、素质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C层学生使用基本目标,但必须能够达到《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以及《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标准》中的“识记、理解”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困生易学。
2.教学内容分层。
“一个课时一个教案、一个层次一个教案”,教学设计要作到四个清醒认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水平有清醒认识;对教学的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有清醒认识;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清醒的认识;对学生的个体辅导和个体激励的方法有清醒认识。
分层课堂教学应坚持先预习后学习,方法重于知识,过程和兴趣重于结果的原则;分层课堂教学应该坚持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的方法;分层课堂教学中,始终贯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基本规律。在教学中,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对教学内容的难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对C层次学生采用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情景创设、问题设计、教学策略、作业布置等都要围绕C层次学生的学情来设计。
教学进度分层。难度降下来,进度不降。教学难度降低并不是降低要求,低难度、高要求。教学难度降低到连考纲要求都达不到,所以无法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这样不但使学生不满,而且让家长不满,这不是我们分层教学目的。
3.作业分层布置,运用的是阶梯原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只有分层布置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学习成果。
对C层次的学生一定要单独设计作业,可以是做课本后面的作业,也可以是练习纸,但必须全部由教师自行精选、编印,内容以本节课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为主,难度主要以识记、理解为主,即要求学生记忆、简单理解和一步到位的运用,以通过会考要求为标准。A、B层次的练习可以合起来,但一定要分别对待,指明B层次哪几道可以不做、选做。
4.分层辅导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可以利用老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自己头脑中的问题。
确定分层辅导的目标。要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C层次班级学生要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为此,老师在制定辅导目标的时候,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完不成教学任务。老师应较好地去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几个方面。C层次班级学生大多没有养成这些好习惯,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提醒他们在哪些方面努力,并与其他科 任 老师和学生一起帮助他们。比如,学好地理,要学会看地图,就要掌握读图的方法和步骤:第1步要看图的名称,了解题目考察的地理知识、第2步要看图中的图例、第3步要看图中的具体内容……这样可以更多的获取图中的有效信息,提高答题的正确性,从而提高得分率。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进行提高性辅导;对优生采取个别点拨,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成立“兴趣小组”,采用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合作。同时,还要做好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这样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修改教案,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5.分层评价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动力。
分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动态评价、纵向评价和综合评价3种方式。动态性评价,每个层次班学生学习水平是动态化的,考试评价也应使其具有动态性和选择性与之相适应。纵向评价,主要是通过不同阶段的和平时的课堂提问、谈话、作业等评价信息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主动性等信息通过纵向的比较,而做出的评价。综合评价,评价内容要多元化,不能仅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要注意学生学习主动性、主体性和主体精神品格的提升。评价方法要多元化,即要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在评价时都应遵循及时性、客观性、激励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应有所区别,对A类、B类的学生所取得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对于C类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应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
在纵向评价的基础上,按月对每个学生进行动态评价,期末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
(1)考试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月考、年级统考等环节,合理设计试题,体现不同层次的要求。C层次的考试试卷要求单独命题,A、B层次的试卷可以合在一起,但可以附加题的形式进行分层要求。
B、C层次学生要想进入A、B层次,报名参加A、B层次的考试,采用A、B层次试卷。不以一考定输赢,几次重要的考试每次占一定比例,最后合成一个总分,确定学生能否进入A、B班。A班也确定一个方案,后面的学生流动到B班。
(2)评价分层——包括对平时练习、月考、统考成绩等评分,以鼓励肯定为主。对各层的评价方法应该不同,多鼓励学生,即使学生学习水平提高甚微,也要适时进行积极肯定。让学生从成功中得到经验,得到成功后还可以再做更高层次的题目。
五、分层教学的管理与评价
1.分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1)成立定海一中实施“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定海一中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组长:陈兴浩 副组长:虞硕铭
组员:李莹吕薇 夏邦国 洪伟方 姚如康 林雅红 傅嘉平高宏彬 沃维林
定海一中分层教学工作小组
组长:虞硕铭 副组长:姚如康 林雅红
组员:顾苗章 潘微 陈跃文 陈志军 黄明才 叶教科 柴晓敏
(2)教务处负责分层教学方案的制订、分层教学的监控与档案收集工作以及分层教学的检查,着重检查教学常规各环节中分层教学的安排与落实情况、分层教学的质量情况。
(3)年级段负责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管理工作以及分层教学的协调,做好分层教学的实际操作。一要分别制定三个层次班级的教学目标;二要修改常规检查办法,在原有常规检查的基础上,把分层教学内容作为重点,定期进行检查,看老师们在常规教学过程中,是否落实了分层教学;三要向教务处推荐在分层教学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学生,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经验交流会,并对作出成绩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4)任课教师负责分层教学的实施与信息反馈,教案上看得到,课堂上听得到,作业上查得到。
在教学管理中以备课组工作为抓手,促进课堂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对备课、授课、作业、辅导、测试五大教学环节的检查,坚持进行质量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
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注意形成良好的班风和班貌。尤其是对于平行班,特别要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在学生中树立榜样的作用。年级段要关注各层次班级的状况,为各层次的教学提供保障。
2.分层教学的监督与评价
从评价对象看教学评价包括教师教学评价(指在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过程中,对教师教的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主要是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发展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和学科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对教师的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
坚持以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主,避免以终结性评价代替过程性评价的不良做法。通过评价,掌握教学反馈信息,改变教学过程中的不良环节,激励教师修正、调整改进教学工作。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教学目标。
坚持对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进行群体评价,把全年级全体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发展作为评价该学科教师群体的标准。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该组教师的学科教学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全组教师的团结合作。
(1)及时检查,注重各个工作环节的落实。例如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反馈、评价分层教学;加强对教案、课堂教学、作业、辅导、测试五大教学环节的检查。
(2)多渠道获得学生反馈,掌握一线现实资料与信息及效果,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调整方案及时调整相关策略;
(3)年级段、教导处及时沟通,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4)A层次的班级以舟山中学的平行班为参照,比较统考、高考的平均分与上一类大学的比例;C层次的班级以舟山二中的平行班为参照,比较统考、高考的平均分与上二类大学的比例。
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要通过舆论宣传,提高教师的认识,以形成共识,产生合力;又要合理地进行利益分配,建立激励机制,调动老师积极性,以产生动力。对担任不同层次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确定合理的课时酬金分配办法,保证及时、足额兑现。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起校内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
六、其他
1.分层教学的课堂管理。
班级教学难以覆盖班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课堂上的分层教学仍然是教师面对群体的一对多,对每个学生都施以及时有针对性的反馈纠正是不可能的,推行学生之间的分组帮教、争创全优组,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这一不足。分组帮教,以固定分组为主,按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性品质进行合理搭配,混编组,突出以优辅差、生管生、生教生。每组2—3名学习好、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的骨干作为教师的助手,分组之后排位,注意层进性以达到“以好带差”和互相取长补短。这种做法,既有利于差生学习,也有利于团结学习,共同提高,班内各科学习情况,通过“小助手”或“疑难问题征答”迅速反馈给各类教师,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和辅导的重点。
2.班级内分层教学的思考。分层教学不但是班间的分层,还要做到班内的分层。
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班级内分层教学法,还可采取“全班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主要着眼于 B 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 A、C 优差两头。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 A 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 B 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 C 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 A、B 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 A、B 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要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3.学校分层教学采用重点推进、分步展开的策略,先以容易分化的数理化等学科重点推进,然后在各个学科中逐步展开。但其他各科教师一定要有分层教学的概念与意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加以贯彻。
7.初探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篇七
一、学生层次化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 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 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练习, 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 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习题, 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 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 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二、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教学。
1. 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 对于教学目标, 可分五个层次: (1) 识记。 (2) 领会。 (3) 简单应用, (4) 简单综合应用。 (5) 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 (1) - (3) ;B组学生达到 (1) - (4) ;C组学生达到 (1) - (5) 。
2. 课前预习层次化。
根据教学目标, 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比如, 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 基本看懂预习内容, 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 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 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 并据此完成练习题, 遇阻时, 能自觉复习旧知识, 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 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 例题要先行解答, 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 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 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
3. 课堂教学层次化。
安排课时的时, 应以B层学生为基准, 同时兼顾A、C两层, 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 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 课堂上可以不讲, 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逐步上升的规律, 要求不宜过高, 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 A层基本听懂, 得到及时辅导, 即A层“吃得了”, B层“吃得好”, 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 层次分明。例如, 高一“函数概念”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要学生复习完相应的旧知识后, 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什么叫函数?映射?
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
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
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
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
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然后让A层学生回答 (1) (2) 题, B层学生回答 (3) (4) 题, C层学生回答 (5) (6) 题。通过提问分析, 既复习了旧知识, 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 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 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
布置作业层次化。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 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 A层是基础性作业, B层以基础性为主, 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 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 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 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中, 布置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供各层次学生选择:
第一层:解下列不等式:
1) 4x2-4x>15, 2) 14-4x2≥x
第二层: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第三层:已知不等式kx2-2x+6k<0 (k≠0)
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x|x<-3或x>-2}, 求k的值:2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实数集R, 求k的值;
4. 考查层次化。
每一单元学完后, 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 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 提出不同的要求, 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 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 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 (可用附加题形式) 。在每次考核后, 每层次的人员应作适当的变动, 如A、B层中成绩最好的两名学生分别升为B、C层, 而B、C层中成绩最差的两名学生分别降为A、B层。这样一来, 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 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
5. 课外辅导层次化。
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因材施教, 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 给C层学生增加次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 能奋发向上, C层学生“吃得饱”, 能充分发展, 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分层教学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 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 在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教学”, 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 自觉性更强, 学习兴趣更浓厚, 达到缩小两极分化, 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秀美.数学分层次教学实践.新课程 (教师版) , 2006.8
[2].林松.浅谈素质教育与数学分层次教学.中小学电教 (下半月) , 2009.6
8.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八
一、根据学生基础,划分学生层次
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分层不同的层次。答题可以分为三层:基础级别,中等级别,高等级别。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多层次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教师根据不同的层次将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划分,按照每个层次实际学习能力和接收能力进行相对应的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和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效果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进度、方式进行灵活调整,做到灵活恰当的分层。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讲授乘法计算时,对于基础级别的学生,重点讲述计算公式和方法,要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内容。对于中等级别的学生,要求他们在掌握方法和公式的同时将所学的公式延伸运用。对于高等级别的学生,可能最基础的知识他们已经掌握,此时可以进行提高一点难度,给他们讲解一些补充例题,进行有深度的教学,进一步开发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合理分层,提高学习有效性
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整,对于基础等级的学生,教师应以讲解课本知识为主,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加以指导和巩固。对于中高等级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活动可以以两轨制或者三轨制交叉进行。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进度和情况不一,有的学生可能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弱,这时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或者安排学生相互交流,学生相互帮助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学习的知识。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也应明确设问对象和目的,指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也不一样。在提问互动过程中,可以采取一问多式的方法,将问题层层递进,逐步衔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解决不同的问题。使提问内容具有连贯性,延伸性,可以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进行分层练习,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分层教学中,课堂和课后联系一定要有弹性和针对性。教师可以采取剥离式练习方式,就像剥洋葱一样,由浅入深层层剥离,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例如可以练习中可以设置一题多解,一题多问,教师可以要求基础等级学生完成基础的习题,一个题目可以只给出一种解法,保证其练习难度低,以便其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对于中等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一道题目写出两种或者以上解法,或者在基础练习题上面延伸一些稍稍有难度的题目,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对于高等等级的学生要求其尽可能多的列举解法,并且寻求最优解法,其联系的难度和深度可以进一步延伸,尽量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将练习题目设计成递进式,难度和深度层层递进,越往后面越难,将题目分为基础题,提高题以及拓展题,每个层次的学生完成题目的要求也是层层递进。基础等级学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并且解决基础题中不会的题目或者出错的题目。中高等级的学生要求完成提高题和拓展题,题目中的难点,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争取能够顺利完成练习。
对学生的联系评价以及学习效率考核,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鼓励和引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与自己竞争,超越自己就是最大的进步。培养学生各自的优势,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水平,因材施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综合全面发的展。
【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初三年级分层教学方案09-09
初中作文分层有效教学实践的研究06-29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09-02
数学分层教学09-15
分层教学10-23
微课在分层教学中的应用09-13
地理分层教学心得08-22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07-18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06-24
“分层教学”案例分析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