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环境调研报告范文

2024-08-30

滁州市环境调研报告范文(共9篇)

1.滁州市环境调研报告范文 篇一

附件

湖南省永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

暗访情况报告

根据全国爱卫办要求,2014年6月26-28日,国家卫生城市暗访组依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对湖南省永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进行了暗访,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做法

永州市城区人口45.45万,暗访组从永州市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选择一定区域进行随机检查,检查范围基本涵盖了冷水滩区、零陵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查看了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城郊结合部、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河道(江)水体、“五小”行业、早夜市、医疗机构、火车站、汽车站等重点区域和单位,并随访了部分当地出租车司机、居民和旅客,听取了群众对创卫工作和整体卫生状况的评价意见。

二、主要成绩

(一)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卫工作,进入城区沿途可见多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大型公益宣传广告,在城区主次干道、公共场所、社区、单位、建筑工地围栏等均有宣传创卫活动和健康知识内容,形成了浓厚的创卫和健康教育氛围。城区内未发现烟草广告,基本未见随地吐痰及乱扔

1垃圾现象。随机询问出租车司机、市民和游客交谈,多数群众对城市环境整体评价较好、对现有卫生现状感到满意。

(二)城区环境卫生整体水平较好,市区规划建设较具现代化气息。市政环卫设施配套基本完善,便道基本铺设了盲道,建有休闲广场、街景绿地,其主体设计风格和建设水平较具城市精神和现代元素,行道树和绿化带长势良好。道路保洁员着装上岗,定时清扫和实时保洁,主要道路实施了机械化清扫,道路卫生状况较好。城区公共厕所数量较充足,多有专人进行卫生管理。垃圾中转设施良好、运作正常。多数建筑工地围挡设置较为规范,进出口场地进行硬化。抽查的水域(潇江、湘江)水面和岸坡基本干净整洁、滨江风光带绿化美化较好。

(三)主城区农贸市场硬件设施档次较高、功能齐全、商品摆放规范有序,工作制度基本健全,管理基本到位,有专人清扫保洁,有健康教育等有关宣传栏和农药检测残留公示。

(四)火车站、长途客运站、机场等窗口单位卫生制度较为齐全,内外环境卫生较好,明显位置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配套环卫设施布局较合理,保洁及时,公厕管理基本符合要求。

(五)控烟工作得到较好开展。所查医院、车站、网吧等重点场所均有明显的禁烟标志,有控烟监督员巡回检查,场所内未发现烟蒂和有人吸烟现象。

(六)所查医院预检分诊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健康教育宣传栏设置规范,能做到定期更换宣传内容,针对性较强。多数医院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传染病诊区单独设置,建设规划符合标准要求。

三、存在的问题

(一)市容环卫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部分街道存在占道经营和店外经营行为,道路两侧建筑物立面不美观,店招、店牌设置不规范,空调外机、遮阳棚等不整洁,部分路段绿化带缺失。个别待开发和拆迁工地日常管理较差,未围挡作业,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个别路段有车辆违规停放现象,个别农贸市场、商业街周边车辆停放秩序较乱。个别城区路口人行道大面积未硬化,黄土、砂石裸露,部分背街小巷道路及老旧小区道路未硬化。部分主次干道公厕未达到二类公厕标准。

(二)部分农贸市场管理不规范。所查的便民临时市场内部环境卫生管理较差,摊位摆放零乱,垃圾收运不及时,活禽贩卖、宰杀未隔离。市场周边环境秩序较乱,乱搭建、乱堆放现象较多。

(三)部分中小餐饮店卫生状况相对较差。个别经营场所内环境卫生较差,物品摆放杂乱,从业人员未着装上岗,餐具消毒存放不规范。部分餐饮馆缺乏防蝇、防鼠、防尘设施,存在生熟不分、超范围经营和占道经营等现象,餐饮店后厨垃圾收集设备未密闭,清理不及时。

(四)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容卫生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所查的城中村缺少必备的卫生基础设施,部分道路未硬化,暴露垃圾多,乱搭建、乱堆放现象较多。公厕等环卫设施不规范,卫生保洁不到位。

(五)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水平有待提高。所查一些重点场所和区域蝇密度较高,农贸市场和小餐饮等防蝇、防鼠设施不全。

四、工作建议

(一)建议保持对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卫主题活动,利用多种平台、载体广泛开展创卫和健康知识宣传,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文明意识和卫生习惯的引导,切实巩固和提高市民对创卫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率。

(二)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抓好城市卫生的软、硬件建设,提高环境卫生作业水平和垃圾收运能力,全面消除卫生死角。继续提升环卫设施档次,务求布局更合理,设施更齐全。对老旧小区、部分道路、停车场等土地裸露及时进行硬化、绿化。实施环卫设施改造升级,进一步提高环境卫生作业水平,提高城区公厕档次,提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城市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杜绝乱排污水、乱设摊点、占道经营等现象。规范工地文明施工。

(三)强化农贸市场日常监督管理。加大农贸市场周边环境整治,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场保洁管理,提

高市场公厕等级和管护水平。大力开展农贸市场病媒防制工作,完善“四害”防制设施配置,降低“四害”密度。

(四)加快老旧居民区、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整治改造,加强日常卫生监管,完善环卫设施,消除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现象。

(五)加强中小餐馆和“五小”行业卫生监管。加大餐饮业卫生监管力度,规范服务行为,特别是要加强对直接入口食品制售行业的监管,完善防鼠、防蝇、防尘措施。继续加强小美容美发店、小旅馆等监管,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水平,提高从业人员卫生意识。

五、结论

综上所述,暗访组认为永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重视程度高、宣传发动充分、各项措施基本落实到位,城市整体面貌和卫生管理水平提升明显,基本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建议通过此次暗访。

国家卫生城市暗访组

2014年6月30日

2.滁州市环境调研报告范文 篇二

近年来, 我国证券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上升, 随之而来的是证券业人士不断地对券商经营之路进行探讨和研究。从国际经验看, 证券行业的两级分化是发展趋势, 竞争的结果是必然出现寡头垄断的市场特征。从国内现状看, 居民理财顾问型业务和中小企业财务顾问型投行业务是能够发挥中小券商比较优势的盈利模式, 未来中国证券市场肯定出现大中小券商并存发展的产业格局。在以净资本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系下, 券商业务的发展都将与其资本金规模分不开, 中小券商面临着比大型券商更为严峻的挑战。中小证券公司作为弱势群体, 自身实力不足, 如何在大资本时代下生存发展就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广州作为中国经济贸易发达的一线城市, 经济发展水平高, 金融体系较为完整, 在证券行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 本文以广州市中小证券公司为例, 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 并在此调研的基础上, 力求深入全面地分析我国中小证券公司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

二、影响中小型证券公司发展的内外部因素

(一) 外部因素

1. 产业政策与监管机构的法规政策

良好的政策环境是证券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012《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指出, “非金融行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证券等主要金融行业的行业结构和组织体系更为合理”。201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明确指出,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推进股票发行注册改革, 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 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有利于我国证券公司提高整体竞争力, 从而保证我国证券公司在资本市场占有一定优势。

通过分析, 受调查者普遍认为对中小证券公司产生影响的政策法规中, 新业务制度、风险监管制度和浮动佣金制度的影响性较强。

关于新业务制度方面, 2014年5月国务院在新“国九条”中提出, 提高证券期货服务业竞争力, 放宽业务准入。这将为试点证券公司带来收入增加点, 而没有取得相关业务资格的中小证券公司业务收入将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将拉大证券公司间的差距, 中小证券公司只有扩大净资本规模才有机会接触新业务。

关于风险监管制度方面, 中国证监会于2007年9月1日开始实施《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其中根据评价计分的高低, 将证券公司分为5大类11个级别。对于评级较低的中小证券公司, 监管机构会对其进行严格监管, 这无疑为中小证券公司加大了经营难度。

关于浮动佣金制度方面, 中国证监会等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证券交易佣金收取标准的通知》, 从2002年5月1日开始实施浮动佣金制度。在浮动佣金制下, 各证券公司优胜劣汰, 弱势券商率先降价, 强势券商跟进, 最终市场佣金水平下降;这对业务单一、以传统经纪业务为主的中小券商提出了极大挑战, 中小券商依靠低佣金为卖点的策略不再奏效。如何进行变革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将是中小券商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所在。

2. 证券公司间的竞争行为

我国证券公司主要有3种竞争行为, 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和组织调整行为;价格竞争以经纪业务的佣金竞争为主, 非价格竞争以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和产品销售为主, 组织调整行为则是并购整合。大型证券公司凭借其规模大, 品牌响、业务多、服务水平高等优势, 抢占了大部分证券市场。而中小证券公司之间因为业务同质化严重, 网点分布聚集、品牌文化不突出等特点更加剧了竞争局面的激烈。

3. 宏观经济环境

通过分析, 受调查者普遍认为宏观经济环境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财富结构的影响性较强。关于经济发展水平对证券行业的影响, 随着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证券市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这为中小证券公司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证券化率来看, 近几年我国股票市场市值占GDP的比例较为稳定。其中流通市值占GDP的比例一直保持在35%左右, 这与发达国家和地区超过100%的比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也说明, 相对于巨大的经济总量, 资本市场规模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于国民财富结构改变对证券行业的影响, 据统计, 2012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将超过73万亿人民币, 较去年增长14%。截至2012年底, 预计高净值家庭 (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人民币以上) 数量将达到174万户, 较去年有17%的增长。庞大的大众富裕阶层大大增加了投资理财的需要。这无疑给证券行业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必将推动中小证券公司各项业务的快速增长。根据发达国家发展史,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国民财富结构的改变将由储蓄向证券投资转变。这使得证券公司的业务模式面临转变的挑战和机遇, 无疑带给中小证券公司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 内部因素

1. 人才激励

人力资源是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一切业务的开展皆需高能力、高素质的专业从业者才能实现。人才激励是引出人力资本效能的重要因素, 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可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力, 提高研发创新能力。

近年来, 证券市场份额呈现向大型券商集中的趋势, 证券保荐代表人及优秀的证券分析师基本上被大型券商所垄断, 服务升级后所需的数量庞大的专业顾问存在巨大缺口, 中小券商生存压力凸现。建立优秀的人才队伍,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是中小券商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 长期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现有以工作绩效薪酬为主导的人才激励机制陷入瓶颈等问题是制约证券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一方面职工薪酬占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 证券行业盈利能力却逐步下降;另一方面工作绩效薪酬的激励方式偏向于短期业绩评估, 不利于公司长远利益与人才激励机制的融合。

2. 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戴轶在2005《研究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中提到:公司股权结构、公司董事会结构特征和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与公司业绩的关系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三个部分。并且, 证券公司第一大股东的股权持有率和董事会中内部董事的比率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 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率和总经理的报酬水平与公司的业绩呈正相关。陈春屹在2011《我国中小证券公司的发展因素及模式探究》中提到, 大多数中小型证券公司中都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 加上董事会的运作机制本身也具有缺陷, 召开次数少, 这限制了董事会的独立性, 实际上董事会只起到咨询作用。

由此可见, “一股独大”导致的治理结构中的产权结构不合理、人才管理制度和监管体制的不合理。中小证券公司要想谋得更好发展,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根本。

3. 品牌与文化

在竞争日益激烈、业务同质严重的情况下, 证券公司的品牌是区别于其他证券公司的明信片。大型券商凭其在市场上较高的知名度吸引了众多的境外优质资本, 但有特色的中小证券公司对于大型证券公司仍有吸引力, 引发规模扩张的目标重组。所以, 证券公司品牌声誉对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的影响是明显的。而相比大型券商, 中小券商除了诚信、责任、创新等文化特质外, 还有更关注中小投资者, 理财产品特色化的特点。中小券商应紧抓优势, 在独特的企业文化的指引下, 使员工明确服务基准和内容, 让客户在服务中感受中小证券公司的特点之所在, 从而增加竞争力。

三、结论与启示

1.加强法治和政策法规制度的建设, 维护市场秩序。

适当调整新业务准入门槛, 对中小证券公司提供政策优惠, 有助于中小证券公司经营难度的减弱。健全风险处置的法律法规, 多增加市场化手段、减少行政干预, 使中小证券公司在危难之际通过公司合并等手段生存下去。合理划分各监管机构的权利和职责, 协调监管任务, 实现监管信息的共享, 促进经济制度环境的健康发展, 以防恶性竞争及大型证券公司的垄断行为。

2.健全证券市场结构, 完善中小券商的入市及交易规则。

市场结构的健全将为证券公司增加多层次的收入来源, 从而加速资金的流转, 保证行业的正常运行, 并有利于证券公司规模效益的扩大。完善相关规则, 有利于公司业务结构的调整和业务创新的开展, 减少中小证券公司发展的外在限制。

3.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加大对金融市场、证券行业的投入。

当一国的经济环境繁荣时, 消费需求增加, 企业投资活跃;上市公司数量增加, 证券市场交易频繁, 因而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增加。中小证券公司大多以经纪业务为主导地位, 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中小证券公司在大资管时代中站稳脚步, 避免被大型证券公司吞并的危险。

4.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奖金分配制度和结构化的工资制度, 对骨干员工实行股权激励制度。

具体而言, 在工资总额中使绩效工资占有较大的比例、对高级管理人员实施股票所有权奖励制度和股票期权奖励制度以及增加其他非货币性奖励措施, 以此增加优秀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

5.确定正确的研究思路, 加大对研究部门的投入, 提升研发实力, 形成自身特色。

一方面构建与专业化目标重点领域相对应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和培养体系, 强化特色研究。另一方面努力开拓新的业务, 逐步开展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等创新业务。此外, 顺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积极拓展网上经纪业务, 构建自己的服务平台, 也是中小券商提升研发实力, 做大做强的突破点。

6.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实施合理的监管机制和人才管理制度, 使用灵活的运营体制。

首先, 抓住中小券商业务范围不广、经营成本较低且容易控制, 顾客群体小的特点, 提升市场反应能力, 及时调整经营方向, 以便快速占据新市场。其次, 引进独立董事制度, 完善董事会构成, 强化董事会职能。最后, 改革产权制度, 调整优化股权结构, 达到股东结构多元化, 最终形成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

7.构建独特企业文化, 打造品牌优势。

用特色文化吸引顾客和境内外优质资本, 从而提升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臧展, 我国中小证券公司的困境和出路[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6, (4) .

3.滁州市环境调研报告范文 篇三

摘要:文章介绍了水质评价的参与项目及方法,列举了2010年邳州市水环境质量情况的一些数据。通过对2010年邳州市水环境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并比较了2010年、2009年的年平均综合污染指数,邳州市地表水总体上看2010年比2009年污染状况有所减轻,除刘集闸、刘山闸、农科所断面属中度污染外,其余各断面均属轻度污染,因此政府及各有关职能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表水;水质评价;污染现状;年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22-0036-02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大量未经处理和有效处理的工业和城市废、污水以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形成的污染物进入江河湖库或渗透地下,对地表和地下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另一方面,人们对水资源质量和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饮用高质量的清洁水,使用达标的生产用水、娱乐用水以及提供较高质量的水环境。因此,水环境质量评价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有效保护水资源的前提,是水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1区划概况

邳州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全市总面积2 088 km2,总人口163万。境内水系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按流向归宿分为中运河、沂河、邳洪河三大水系。其中,地表径流总量4.36亿m3,地表水总水面近80亿m3,地下水允许开采量3.37亿m3,过境客水72亿m3。

2监测结果统计分析

2.1水质评价与简述

2.1.1评价项目与方法

①评价项目。参与评价的项目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要求进行,评价项目为CODCr、CODMn、BOD5、NH3-N、TP、TN、Cu、Zn、F-、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硫化物、粪大肠菌群、溶解氧、LAS等22项。

②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3)29号文)的有关规定,依照地表水水域功能管理要求进行。

③评价方法。采用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以下简称污染指数)法:

污染程度分级标准如表1所示。

2.1.2水质评价结果

①依据水质污染程度分级标准,2010年邳州市各条河流的水质污染程度分级如表2所示。

②农田灌溉水。根据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从我市境内各条河流的2010年监测结果分析,各个监测断面均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③渔业用水。渔业水质采用《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对京杭运河、房亭河、中运河、邳苍分洪道、沂河选取主要污染物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及评价结果见表3。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2010年度,沂河港上桥无超标现象,其他各条河流都有个别项目超标,而且有些河流超标的项目也比较多,尤其石油类污染较为严重,根据渔业水质标准,这些河流都不能保证鱼、虾、贝类等正常生长与繁殖。

2.2主要水环境总体污染现状与发展趋势

从河流水质监测成果年度统计表(表4)中可以看出,这几条河个断面总氮污染较为严重,超标率在50%以上。京杭运河刘山闸超标项目较多,石油类超标率为66.7%,总磷超标率为66.7%,氨氮超标率为33.3%、化学需氧量超标率为16.7%,房亭河刘集闸超标项目也较多,总氮超标率为50%以上,总磷超标率为66.7%,氨氮、石油类超标率为33.3%,化学需氧量超标率为16.7%,沂河港上桥污染较轻,总磷超标率为33.3%。但是总氮、总磷这几条河流超标现象都较为严重,石油类污染也相当严重,石油类污染主要是由于运输业的发展较快,机动船只较多,加之操作工不熟练造成的。邳苍分洪道主要受山东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污染,该河流水质有所改善,处于轻度污染,房亭河受铜山县工业污水的影响,个别项目也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属于中度污染,山头处于轻度污染,这三条河流汇入京杭大运河后,对京杭大运河的水质也有一定影响,加重京杭大运河邳州段水体污染程度,京杭运河农科所、刘山闸断面属于中度污染,这两个断面主要因过往船只较多,有时存在滞留现象,加之无组织排放的生活污水、油物等生活垃圾。京杭运河张楼、索家以及沂河属于轻度污染。

3地表水环境污染特征及污染原因分析

3.1地表水污染特征

地表水各条河流以好氧类、石油类、氨氮、总氮、总磷等为主的有机混合型污染。

3.2污染与水质变化原因分析

地表水总体上看2010年比2009年污染状况有所减轻,除刘集闸、刘山闸、农科所断面属中度污染外,其余各断面均属轻度污染,京杭运河(邳州段)水体水质污染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山东污水不定期下泻,污染邳苍分洪道和武河;水上运输业的发展也给水体造成一定污染,船只较多,加之操作工不熟练造成了石油类的污染;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生活污水只有部分得到处理,也给水体造成一定影响;流域内各中、小型企业及个私企业迅速发展,相应环保设施不能完全满足水质处理要求,环境管理不能完全到位 。

4结语

①2010年度刘集闸、刘山闸、农科所断面属中度污染,其余各断面均属轻度污染 ,邳苍分洪道、张楼、港上桥水质有所改观,索家水质改变较大,从中度污染转变为轻度污染。

②各水体水质距其相应的水域功能管理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大都不能稳定达标,需进一步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③地表水污染物以耗氧类、石油类、氨氮、总氮、总磷为主,总氮超标率为50%以上,对工业用水、农田灌溉、渔业生产、市容卫生、人体健康等方面都产生一定影响。

④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督与协作,加大水上运输业管理力度,使过往船只不得擅自向水体乱扔垃圾及生活杂物,特别注意不向水体排放油物,同时遏制乱采挖河沙等行为。

⑤政府及各有关职能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能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蓝天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2] 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S].

4.滁州市环境调研报告范文 篇四

常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

常州市现辖二市五区(金坛市、溧阳市、武进区、新北区、戚墅堰区、天宁区和钟楼区),4375平方公里,343万人。根据苏教督团(200x)2号文件要求,九月底辖内各市(区)都把填写好的《江苏省“两基”年审情况登记表》上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和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十月份市教育督导团会同市人大、市政协对天宁区、钟楼区进行了“两基”年审的市级抽查。根据苏教督团(200x)11号文件要求,各辖市、区又补报了年审自查报告;十一月份市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对武进区、金坛市和溧阳市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行了抽查、核验、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经费是决定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各辖市(区)基本上做到了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如金坛市、溧阳市财政对教育的安排是尽了最大的努力,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接近30%。溧阳市的教师工资一直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享受公务员待遇。新北区从2003年起由区财政统一解决教师的奖金,提高了教师的待遇。

2、强化对教育的统筹

武进区政府在2002年下半年,召集教育、财政、物价、人事、建设等部门专门进行协调,研究和部署武进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和任务,明确区政府在“双高普九”中的责任,形成十条工作意见。2002年8月,金坛召开全市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工作会议。各市(区)政府主要抓中小学的规划、布局调整,建设和管理,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负责中小学校长、教师的管理,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3、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根据《常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各市(区)都相应制定了五年规划。常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常州市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验收标准》、《常州市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和《常州市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市政府教育督导团每年都对辖市(区)进行教育信息化专项督查。截止2002年底,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共建标准校园网62个,简易校园网79个,实现了校校通。中心小学计算机设课率100%。各学校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开展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市教育部门每年都组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论文评比,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4、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002年常州市整体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各学校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着力开发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立足校内,面向社会,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强化“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观念,探索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以推进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体卫艺教育的“两条一规”,强化体育、艺术教育、健康教育课程意识和课改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妥善安排外来工子女的入学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常州特大城市的框架已经搭起,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越来越多,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常州市教育局开设了“蓝天实验学校”,钟楼区开设了“新市民子弟学校”,专门接受外来工子女就读。公办学校目前已吸纳外来工子女45000名。市政府即将出台《常州市适龄流动儿童就学暂行办法》,加大对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和调控力度,并审批几所基本符合条件的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保障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6、严格控制初中生辍学

全市小学生没有流生。目前,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原因,农村初中的控辍工作难度加大。各辖市(区)引导全体教育工作者、农村各级干部从履行法律和执行“三个代表”的高度去认识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收到较好的效果。他们的做法是:

一抓法律宣传。把《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纳入普法教育的重点内容;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招收、录用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

二抓责任落实。各镇书记、镇长是“控辍”的第一责任人,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控辍”机制。

三抓措施到位。针对学生辍学的主客观原因,有的放矢采取一系列措施:坚决制止中小学乱收费,制定了对家庭贫困学生实行“减、免、缓”的收费政策;规范学校教育行为,改革教育评价方法,确定面向全体学生、关爱“差生”的教育思想;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培养创新精神,拓宽学生就业创业之路;预防为主,寻源堵流,对有辍学倾向的学生,提前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

全市初中辍学率为0.54%,已经出现多所无流生学校、无流生乡镇。天宁区、钟楼区全区无流生。

二、关于扫盲工作

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来看,我市15岁至49岁的青壮年文盲率为1.63%,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处于全省中下位置。这次“两基”年审,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9.43%,非文盲率提高1.06个百分点。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1、各市(区)都没有做到提高各级财政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经济增长速度快、增幅大的市(区),能做到“三增长”就不错了,教育经费做不到同比增长。

2、农村义务教育日常公用支出没有保障。只有新北区在区级财政预算中按常州市规定的标准安排学校的日常公用经费。其余市(区)都没有或者达不到最低标准。

3、教育负债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前几年搞教育现代化,教育投入较大,投入时间相对集中,不少学校背上了债务。例如,武进区各类学校负债总数为29660万元,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负债12100万元,有6个镇负债在1000万元以上。

4、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以县为主”后,乡镇的办学积极性明显降低。建议要明确乡镇在“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下对义务教育的责任,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

5、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财政体制没有调整,过度阶段太长,影响“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落实。

5.滁州市环境调研报告范文 篇五

发表时间 : 2008-3-25 来源:郑州人大工作

——2007年10月29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上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吴晓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和赵建才市长委托,现就《郑州市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一、《规划(草案)》编制的过程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来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市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初等教育资源不足,教育发展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并已成为我市教育发展的瓶颈。根据2004年的数据分析,市区小学平均班额为每班55人,初中平均班额更是达到了每班69人。抛开人口增长的因素,当时就需要新建23所36班规模的小学,16所30班规模的初中,2所48班规模的高中,才能使我市市区中小学校的班额下降至或接近于中学每班50人、小学每班45人的国家标准。另外,更有部分热点区域存在的超规模学校,部分热点学校的大班额问题非常严重,人民群众对这一状况十分不满。

这一情况的存在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在2004年底决定在市区新建22所中小学。在22所中小学的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选址难,三环以内基本上已经没有空地可以用来建设中小学校。此外,市区近年来新建的大量住宅小区,绝大部分小区耒配套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据初步统计,1995年1月1日至今,市内中原、金水,二七和管城四个区由开发商开发了315个住宅小区,总占地面积达2.33万亩,总建筑面积达5848万平方米,总户数达23.25万户。其中配套建设教育设施的小区只有16个,仅占5%,配套建设中小学校或幼儿园18所,其中公办学校或幼儿园有4所,不到1/4,其余14所为社会力量办学。“有规划,无地可建”,“区域学龄人口激增,相应学校无地可扩”的现象普遍存在。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未来中小学建设用地问题,市政府提出了编制《郑州市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并成立了以龚立群副市长为组长,市发改委、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房管局、市公安局和市教育局等部门为成员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规划(草案)》根据我市城市总体规划,详细描述了到2020年我市市区中小学建设的数量、类型、位置、规模等,从而从制度上保证未来我市市区中小学建设的用地,使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能够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规划(草案)》由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从2005年4月开始编制,在编制的过程中,编制单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对现有学校逐一进行了实地察看,落实每一个学校的具体位置,并根据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对拟布点学校的位置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就《规划(草案)》的初步成果,先后3次征求市规划局、各区规划分局及区教育局的意见,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先后进行了4次修改,最终形成了规划的评审稿。

《规划(草案)》于2007年4月23日通过了由郑州市规划局组织的专家评审。通过评审后,由市规划局上报市政府审议。在2007年8月9日上午召开的市政府第85次常务会上,通过了审议,同时指示由市教育局和市规划局就市区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规划新建学校的界址等问题对《规划(草案)》做进一步的修改。

会后,市教育局及编制单位与市规划局进行了反复的协商和沟通,意见取得了统一,根据协商的结果对规划又进行了修改。市政府于2007年10月19日下午召开了由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市房管局、市教育局等部门参加的会议,由编制单位就规划的修改情况向穆为民副市长和龚立群副市长进行了汇报,会议就市区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规划新建学校的界址及学校用地规模等问题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二、《规划(草案)》的可行性

《规划(草案)》根据新修编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市区规模,按照国家及省规定的中小学建设标准及班额标准,同时结合我市的具体实际,提出了符合我市实际的市区中小学建设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不同的区域,使用不同的建设标准。将学校建设区域分为老城区、新区和未来建设区三种情况,针对不同的区域确定不同的生均用地指标体系。总的指导思想是:老城区学校建设生均用地指标略低于国家标准,新区学校建设生均用地指标接近国家标准,未来建设区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二)实地查看,尽可能保证学校建设位置的准确性。对于建成区的新建和扩建中小学,规划编制单位的同志跑了近300个点,对每一个地点逐一进行实地查看,摸清了拟建学校周边的环境及用地状况,并根据实际的生源分布确定学校的具体位置和规模,从而保证了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规划(草案)》的落实有政策支持,有制度保障。《郑州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无疑为《规划》的落实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市政府公布的《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也对《规划》的落实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规划(草案)》的指导思想、原则与期限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规划(草案)》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除整体控制原则外,郑州市普通中小学规划还要以城区为单位,遵循均衡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进行学校的布点和调整。

(二)目标与依据

《规划》的实施要达到三个目标:一是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努力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二是普及高中段教育。到2020年,继续保持市区高中教育普及发展的势头,保证初中毕业生100%的升学率。三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各级各类学校的校舍、图书、教学仪器设备、文化卫生设施达到规定的标准。

规划的依据主要有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郑州市城市发展战略》,《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郑州市“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DJ99-86),《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及国家和地方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三)《规划(草案)》的范围与期限

本次中小学规划的工作重点是郑州市中心城区的中小学校布局。按照《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至2020年郑州市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为500万人,用地规模为492.5km2。

规划期限为2006年-2020年。其中2006年-2010年为近期规划,2011年-2020年为远期规划。

四、《规划(草案)》效益分析

(一)小学

到2020年末,郑州市中心城区新建小学136所,迁址新建小学24所,扩建小学43所,通过用地置换改建小学9所,撤并小学33所,共有小学276所,拥有8106个教学班,36.5万个学位,学校总用地为637.5公顷。与2005年相比,增加5288个教学班、20.5万个学位,学校用地增加490.0公顷,平均班额由56.6人降至45人,生均用地由9.2m2,提高到17.5m2。

(二)初中

到2020年末,郑州市中心城区新建初中60所,迁址新建初中1所,扩建初中14所,通过用地置换改建初中6所,高中段外迁改建初中12所,撤并初中6所,共有初中129所,完中3所。市区初中段共有4416个教学班,22.1万个学位,学校总用地为450.6公顷。与2005年相比,新增加2870个教学班、13.9万个学位,学校用地增加296.6公顷,平均班额由53.4人降至50人,生均用地由18.6m2提高到20.4m2。

(三)高中

到2020年末,郑州市中心城区新建高中25所,迁址新建高中1所,扩建高中1所,通过用地置换改建高中8所,初中段外迁改建高中3所,共有高中50所,完中3所,市区高中段共有2520个教学班、12.6万个学位,学校总用地为330.7公顷。与2005年相比,新增加1950个教学班、9.4万个学位,学校用地增加266.8公顷,平均班额由56.1人降至50人,生均用地由20.0m2提高到26.2m2。

五、《规划(草案)》的实施步骤及实施措施

(一)实施步骤

《规划》经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市人民政府将分三步实施,2006年-2010年为近期规划实施阶段,2011年-2015年为调整完善阶段,2016年-2020年为巩固发展阶段。

(二)实施措施

1.加强《规划》宣传,提高人们对中小学布局规划重要性的认识。《规划》经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将正式出版,向社会公开布局内容,接受社会监督。做到全民关注中小学规划,重视中小学布局,完善中小学建设。

2.拟定年度实施计划,落实中小学校建设。对拆、并的学校,应按照先增后减、先建后拆的原则,由教育部门拟定拆、并年度计划,保证学校建设按规定落实到位。对需占用农用地的学校,由教育部门拟定新建计划,再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新建计划纳入到全市农用地转用计划中,分阶段、按步骤建设实施,并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

3.建立联席审查制度,加强建设和管理的透明度。受《规划》控制的中小学用地是为居住服务的配套设施用地,不得随意减少数量、降低规模或改变性质挪为他用。若确需调整或修改的,应建立以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和市规划局等单位为主体的联席审查制度,必要时可采取听证会,向社会公示,并报市人大批准。中小学校勤工俭学、校办企业和教职工宿舍,不得占用教学用房和学生活动场地。

4.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征用学校土地或规划预留地时,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征得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做相应的调整。应当在保持校园完整性的前提下,优先就地、就近按原面积调整用地。调整后的方案应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6.彭州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调查报告 篇六

彭州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调查报告理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利用假期回到我们的家乡调查了解农村、城镇以及城乡结合部环境现状,在了解家乡环境的同时希冀提出一些有用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整改意见,为家乡的环境治理尽一份力,也希望我们的家乡不要以污染环境和损害乡亲身体健康为代价来发展城市经济。我们此次走访了彭州的城区、部分城郊和周边农村,回到阔别数月的彭州,来自环境的巨变正在叩击我们的心怀,在这途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经过灾后重建的充满活力的彭州。灾后重建,让彭州市经济社会重新焕发活力;环境治理,让彭州面貌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这是一种有震憾力的转变。因为,美对视角的冲击力,本身就变成了一种生产力。而且,这种力具有穿透力。从城区通过示范线,延伸到村庄的每个安置点,延伸到基层的每个盲点死角——环境的巨变,也就涵盖了城和乡。扮靓城乡!彭州拉开了旷日持久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并将之作为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推进。按照城乡统筹的总体部署,彭州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设和石化项目建设”等机遇,提出了“一抓巩固、二抓建设、三抓示范、四抓提升、五抓长效、六抓效能”的工作思路,以各种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四二一一”总体战略为指导,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创新不断,协同推进。日渐清爽美丽的彭州,正在向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挺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彭州市委、市政府将之列为重要工作内容,举全市之力推进。全市各级组织均建立了治理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在全市城乡建设与管理大会上,明确2010年治理工作目标以完善基础设施、塑造城乡形象、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日常管理为重点,并按照“五个一样”的要求,不断强化环境卫生、秩序的日常管理和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的整治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推进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从2010年的元旦、春节期间开始,一场“清爽城乡大行动”活动就已经拉开。彭州各级重灾镇以拆除板(棚)房、清垃圾、清杂物、勤还耕、强管理为重点,城区和场镇以治理垃圾乱扔、摊位乱摆、车辆乱放、广告乱贴为重点,农村以清垃圾、清杂物、清污水、清污泥为重点,组织群众全面清理脏乱现象。强化指导和督查,对检查出来的40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纳入了问题库管理并要求限期予以整改。而在城区交通市容秩序专项整治活动中,彭州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过采取中心隔离、增加转弯半径、临时打通便道进行分流、禁左等工程措施,并加大对违章占道行为的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占道临时停车场(点)的规划、审批和监督管理,对超时经营或擅自延长、变更停车时间以及超范围经营、车辆停放方式与审批不符等情况的停车场(点)进行清理和规范,继续拆除占道停车场,优化城区停车场结构。强化对机动车违法乱停的查处力度,以次干道、中小街道为重点,严查严处机动车占用行车道、人行道、盲道等违法停车行为。做到还路于车、还道于人,营造了秩序良好、城市清爽的环境。在2010年“持续治七乱、整洁迎五一”攻坚月活动中,彭州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镇切实履行职责,不断深化垃圾、摊位、河道、市场、广告等专项整治活动,强化督察和问题曝光。此外,彭州还开展了“除陋习、树新风”文明劝导活动,并拉开了扬尘治理行动。为营造良好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氛围,全市上下全方位开展城乡环境管理宣传工作,形成齐抓共治的治理合力,并且各级干部与治理工作人员一道深入商家店铺、街道社区、学校及农村,深入开展“门前双五包”和宣传发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维护市容环境秩序,逐步实现了“清爽彭州”的目标。同年五月十二日市政府下达了《彭州市2010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全面贯彻落实2010年国务

院九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总体要求,切实解决当前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和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饮用水安全、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填埋、重金属、医药生产行业为重点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的活动。市环保局牵头,联合市水务、建设、城管、农发、工业、畜牧等部门及各镇人民政府,加大对全市建制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环境违法行为以及农业面源污染、居民生活污染的清理整顿工作及治理力度,依法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查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水污染环境违法行为,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尤其要高度重视灾后全市集中式安置区(点)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的环境安全。对城区集中式供水点、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地表水、地下水的水环境进行专项检查,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并对 13个农村建制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专项检查,消除影响保护区水质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清除区内所有违规畜禽养殖、农家乐、屠宰场,严格控制生活污水排放、网箱养殖活动。由市水务局牵头,市环保、工业、建设、城管等部门配合,加快镇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速度,确保镇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60%。同时,对排入市政管网严重超标、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的工业企业进行集中整治。进一步加强对彭州市水质净化站、濛阳镇污水处理厂的巡查,要确保其正常运行、出水水质达标排放,在线监测运行正常、准确,污泥日产日清,处置安全,确保彭州市水质净化站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0%,同时不断完善污水管网配套工程。污水处理厂不得通过管网收集超标企业的生产废水,禁止企业从下水道排放重金属污染物。指导规模养殖企业选择不同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通过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减少环境污染,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达标率≥90%,粪便综合利用率≥95%。由市城管局牵头,市环保、建设、卫生、水务等部门及各镇人民政府配合,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加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力度,关闭镇、村生活垃圾填埋场,统一运至市垃圾填埋场进行安全填埋。充分考虑我市集中居住区(点)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的收集、中转设施规划,实现对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由市环保局牵头,市工业、安监等部门及各镇人民政府配合,对重金属行业(铅、镉、砷、汞、小电镀、小制革、小冶炼)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检查清理。重点查处没有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或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准入条件、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的企业,没有治理设施、污染物超标排放的企业,含重金属废渣堆放处置不符合法规、标准的企业,未按规定进行危险化学品登记的企业。对超标排放的重金属生产行业作顶格处罚,并限期整治,对治理无望的重金属生产企业一律取缔。// 在整治后建立了督察制度,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相结合,巩固整治成果,防止企业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规范和完善了挂牌督办制度,对专项行动中发现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实行挂牌督办,做到处理到位、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加强了城镇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水质监管,建立污泥转移联单制度。加大了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畅通“12369”投诉渠道,营造出了群众参与和监督的良好氛围。近期,从2010年12月起到2011年春节前,彭州开展了创建“五十百干”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盲点死角治理专项行动,用行动贯彻“环

境治理要向基层延伸、村庄延伸、向盲点死角延伸,攻坚破难,一抓 到底”的精神。通过专项行动的开展,彭州市民正逐步形成“把环境美变成第三生产力”的共识。从2010年12月1日开始至2011年1月10日为全面整治阶段,主要工作归纳为“清、拆、配、修、管”五个方面。“清”:清垃圾、清液泥、清建渣、清杂物、清立面等;“拆”:拆除违章搭建、拆除违规广告(店招)等;“配”:配置环卫及其它市政公用、交通设施等;“修”:对道路、沟渠、市政公用设施进行全面修复或更新,实现路平、灯亮、沟通;“管”:加强市容秩序的执法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大保洁、清运力度。此次专项整治的范围是城区、场镇的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农村农户,河道两岸及其周边,废品收购站及其周边,各类市场、养殖场及施工工地等。在“五十百千”示范创建活动中,彭州市分别在磁峰镇鹿坪村、濛阳镇、葛仙山镇永乐村组织召开示范线、示范镇、示范村创建工作现场会,并组织了相关镇和部门到周边区(市、县)参观学习环境治理及“五十百千”创建工作,从而以点带面有效推进环境治理工作,使城乡面貌进一步得到改善。在开展示范线环境治理中,彭州在彭白路、蒲新路及小夫路、S106线确定139个项目投入5100余万元,重点围绕场镇、公路沿线、村道开展好“清、拆、绿、管、塑”及还耕等工作,对示范线沿线的山、水、路、街、建筑等改造及产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打造。在开展示范镇村环境治理中,加强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和强化城镇管理协助执法队伍、清扫保洁队伍建设,明确镇、村在示范创建中的职责和任务,并通过村议事会将环境治理工作列为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资金列支项目,从而为治理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在2010年,彭州市共计建设绿化节点23处,新增绿地面积9万余平方米;投入3亿多元,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及沟渠改造;690公里干线道路和488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基本完成,川西旅游环线、成德大道、汉彭路等一批重要干线公路建设并投入使用,成彭快速铁路正在进行桥墩浇筑,成什绵高速、新彭白路正在进行路基铺设,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新彭白路中线等重点公路项目正按计划局快速推进;投入6000多万元,基本完成19个农贸综合市场的新(改)建;投入3500万元的15个镇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2个特色村打造项目正在实施中;投入715万元为各镇村配套环卫设备800辆三轮车、1200个垃圾桶、6100个果屑箱、10辆洒水车、3辆垃圾清运车,新建垃圾房885个,改造垃圾房286个。2011年,彭州将继续推进生态细胞建设,加强环境优美镇创建,力争年内让90%以上的环境优美镇创建规划通过市级审批,并全面组织实施,实现至少2个镇通过省级验收。同时,积极推进生态村、生态小区、生态家园建设,在年内将建成8个生态村、2个生态小区、20个生态家园。积极配合两河流域打造,组织实施磁峰镇12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小鱼洞镇江桥村松下公司和丰田公司捐赠垃圾处理等项目,有效推进生态市创建。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淘汰不适合彭州发展的产业,及时清理整顿资源性企业,恢复淘汰关闭企业废弃土地和植被,建设湔江湿地公园,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昔日落后贫穷的彭州市经历了浴火重生后正在飞速的发展,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正在建设中,美丽的环境也在蔓延中,希望我们的家乡更加美丽!调查人:余潜、姚雪敏

7.荆州市湖泊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篇七

关键词:荆州市,湖泊,治理

湖泊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聚集关系密切,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荆州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境内湖泊众多,是举世闻名的鱼米之乡。全市现有湖泊184个,水面面积705.92km2,其中水面面积1km2以上湖泊45个,面积671.03km2,面积10km2以上湖泊10个,面积561.5km2。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泊,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水面面积308km2。

1 湖泊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湖泊数量减少,面积萎缩

1950年代,荆州市有百亩以上湖泊624个,湖泊总面积约3322km2。经过自然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到1980年代,荆州湖泊仅剩209个,湖泊总面积898km2。据2012年湖北省湖泊资源调查成果,确认荆州市现有百亩以上湖泊(含城中湖)184个,湖泊总面积705.92km2,见图1。与1950年代比,湖泊数量减少了70.5%、面积减少了78.8%;与1980年代比,湖泊数量减少了12.0%、面积减少了21.4%。

1.2 湖泊水质恶化,富营养化严重

根据湖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荆州分中心2012年水质监测资料,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一指标对洪湖等184个湖泊分全年期、汛期和非汛期三个时段进行水质类别评价,详见表1。荆州市符合Ⅲ类水质的湖泊有10个,占评价总数的5.4%;劣于Ⅲ类水质的湖泊有174个,占评价总数的96.4%,主要超标项目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其中,Ⅳ类水质的湖泊有15个,占评价总数的8.2%,Ⅴ类水质的湖泊有137个,占评价总数的74.5%,劣V类水质的湖泊有22个,占评价总数的12.0%。

依据《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采用评分法进行富营养化评价,详见表2。荆州市全年期富营养化评价均为中营养以上,其中全年期中评价为营养的湖泊12个,占评价湖泊数量的6.5%;评价为富营养的湖泊172个,占评价湖泊数量的93.5%。

1.3 湖泊功能衰退

随着湖泊数量和面积的减少,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江湖关系恶化,湖泊通航、蓄洪、灌溉功能减弱,洪涝灾害次数增加、程度增强,局地气候受影响并有可能诱发或加剧局部地区的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和发展,鸟类和鱼类等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洪湖在上世纪50年代尚有100余种鱼类品种,至江湖隔断后的1964年尚存74种,1995年到57种,2004年只记录42种。在洪湖栖息的水禽由原来的167种减少到约40种。

2 主要原因分析

2.1 人为挤占水面

1)1950年代至1980年代初的大规模、高强度的围湖垦殖活动,导致大片湖泊被蚕食,荆州市“四湖”地区,本由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组成,但其中的三湖、白露湖因围垦现已基本消失;

2)1980年代至1990年代,湖区群众自发性的围网养殖、围湖养殖,发展水产,化大水面为小水面,分段养殖,部分湖泊被改造成为精养鱼池;

3)1980年代以来,由于城市建设、交通建设需要,一些湖泊水域经政府审批同意转化为了城市建设用地。另有部分开发商及湖区群众填湖建房,导致部分城中及城市近郊湖泊水面萎缩。

2.2 生产生活污水排放

1)湖泊投肥养殖:湖泊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湖水中投入化肥和有机肥料。荆州市湖泊大部分上都被承包经营,从事各类水产养殖。各经营业主为了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取得最大化的利益,在湖区内大量地投入化肥和有机肥,造成湖泊富营养,繁殖藻类,为养殖的水产品提供食物源。

2)工业、生活污水点源污染:荆州市工业、生活废污水排放量3.00亿m3,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不能达标排放,导致湖泊水质日趋恶化。

3)农田化肥、农药残留物面源污染:荆州市耕地面积466.51千公顷,2012年化肥使用量(折纯量)38.13万吨,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及流域内的规模化养殖造成的面源污染。

2.3 江湖阻隔

1950年代中期以前,荆州市大部分湖泊为通江(河)敞水湖。1960年代以后,各湖泊通江口相继建设涵闸泵站,控制内湖水位,实现了江湖分隔,湖泊水位基本受人为控制,湖泊水体交换不畅,导致湖泊淤积速度加快,自净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

2.4 湖泊管理体制紊乱

现行湖泊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端。荆州市湖泊管理主要有水利、水产、渔业、农业、环保、林业、血防、公安等l0多个职能部门参与。水利部门依据水法、防洪法进行管理,农业部门依据渔政法规进行管理,林业部门依据湿地条例管理,环保部门依据环境法、水污染防治法管理,形成了“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紊乱现象,其结果实际上是对湖泊缺乏有效管理。

3 湖泊治理对策

3.1 贯彻落实《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

《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依据条例推进依法治湖管湖。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组织、科学编制好湖泊保护总体规划和湖泊保护详细规划。真正做到“一湖一勘”,“一湖一策”。组建荆州市湖泊管理局管理机构,制定湖泊保护规划,完成湖泊勘界立桩,建立湖泊保护长效管理机制。

3.2 启动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

江湖连通、引水治湖。荆州市长江过境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通过引入长江水,对湖泊实施生态补水,促使水体流动,增强湖网水体自净能力,达到改善水质,恢复生态的目的。对涵闸泵站进行升级改造和合理布局,通过治理,达到渍能排,旱能灌,排灌自如的标准。

3.3 加大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力度

湖泊水资源水环境保护要从源头抓起,减少工业、生活污水排放量,加快流域内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削减污染物排放及入湖总量。发展有机绿色农业,规范、限制圈围养殖,提倡生态种殖养殖,减少生物饲料及农药、化肥的投放量,抑制湖泊水质富营养化速度。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加强建设节水型灌区,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减少农药和化肥随径流进入水体。

3.4 建立湖泊环境质量监测系统

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适应湖泊保护和治理工作的需要,建立湖泊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开展湖泊入湖支流、排污口、湖泊水质、污染底泥和生物多样性监测,重要湖泊安装水位与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

参考文献

[1]邓宏兵.江汉湖群演化与湖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4.

[2]魏显虎、杜耘、蔡述明、张婷婷、刘韬.湖北省湖泊演变及治理对策[J].湖泊科学,2007,19(5):530-536.

[3]蔡述明,杜耘.江汉湖群湖泊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保护,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0,34(4):476-481.

[4]荆州市统计局.荆州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8.湖州市耕地质量动态监测调研报告 篇八

关键词 耕地质量监测;预警;评估;浙江省湖州市

中图分类号:F323.2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3

湖州市地处杭嘉湖平原,水网平原占99%。水网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海拔2~20 m,常年降水量1 388 mm,有效积温5 187 ℃,常年无霜期238 d,地下水位57 cm,常年种植制度为水稻-油菜(小麦)两熟制和单季稻一熟制。主要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和潮土两大类,水稻土面积占土壤面积的70%,潮土面积占土壤面积的20%。水稻土中泥质田、青紫泥田和汀煞白土田为主,主要种植粮水稻、小麦、油菜及蔬菜等作物。旱地潮土又分堆叠土和湖泥土两土属,主要种植桑树、果树和蔬菜等作物。2010-2011年监测点任务11个,2011年完成10个点的监测任务。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化验方法

土样每年采集一次,于年尾冬季进行,土样风干后进行化验,化验方法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进行,主要对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pH(水)等进行化验。

1.2 处理设置

监测点设置4各处理。处理1:长期无肥区(空白区)。处理2:常规施肥区。处理3:测土配方施肥纯化肥区。处理4: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

1.3 监测内容与分析测试方法

每个监测点记录当地立地条件、试验品种、作物生育期、施肥时间、施肥量、肥料种类及病虫害防治时间等。试验前和每年晚稻收获以后每个小区分别采耕层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分析方法采用现行有效标准(NY/T1119-2006《土壤监测规程》)。

2 结果与分析

2.1 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及变化趋势

主要分析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等。见表1。

2.1.1 有机质含量与变化趋势

长兴雉城与洪桥2个监测点通过2010-2011年监测结果,雉城监测点有机质平均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37.88 g/kg上升至2011年的38.57 g/kg,年平均上升1.82%。2个监测点不同处理间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2011年,空白区与常规区有机质平均含量呈下降趋势,由42.46 g/kg和41.33 g/kg降至38.78 g/kg和40.52 g/kg,降幅分别为8.66%和1.95%。空白区有机质平均含量下降较快;测配区与测配+有机肥区有机质平均含量呈上升,由41.24 g/kg和42.46 g/kg升至42.02 g/kg和43.92 g/kg,升幅分别为1.89%和3.43%。

2011年全市10个监测点不同处理间有机质含量与变化趋势:4个处理有机质平均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30.35、31.66、32.80、37.72 g/kg。说明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以促进土壤改良,提高土壤有机质。

2.1.2 全氮含量与变化趋势

长兴雉城与洪桥2个监测点通过2010-2011两年监测结果,雉城全氮平均含量波幅平稳, 洪桥全氮平均含量小幅下降,由2010年2.60 g/kg降至2.38g/kg,降幅8.46%。

2011年全市10個监测点不同处理间全氮含量与变化趋势:4个处理全氮平均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1.9 g/kg、1.98 g/kg、2.01 g/kg和2.07 g/kg,说明各种培肥处理对土壤氮库贡献大小依次为测配+有机>纯化肥区>常规区>空白区,增施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氮素水平具有更大作用。

2.1.3 有效磷含量与变化趋势

长兴雉城与洪桥2个监测点通过2010-2011两年监测,雉城监测监测点水稻土中有效磷含量较丰富,均大于10~20 mg/kg参考范围,前茬为小麦后种水稻,对磷吸附能力较强,导致第2年有效磷含量略有下降,降幅13.87%。洪桥监测点水稻土有效磷含量中等,通过增施有机肥含量得到提高,增幅25.23%。

2011年,全市10个监测点不同处理间有效磷含量与变化趋势:安吉监测点土种为泥质田、灰泥沙田本身母质有效磷含量较低,容易流失,平均含量4.68 mg/kg,属于较缺状态,需要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和磷肥等农艺措施来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南浔监测点有效磷含量平均34.6 mg/kg,较丰富,在培肥措施上应适当减少磷肥用量。10个点4个处理有效磷平均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14.52、13.33 、16.74、17.18 mg/kg,说明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以减少土壤有效磷流失,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

2.1.4 速效钾含量与变化趋势

长兴雉城与洪桥2个监测点通过2010-2011年监测试验,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增幅平均超过20%以上,其中配方施肥结合增施有机肥,上升趋势更为明显。

2011年全市10个监测点不同处理间有效磷含量与变化趋势:安吉监测点土种为泥质田、灰泥沙田本身母质速效钾含量较低,平均含量40.91 mg/kg,属于较缺状态,通过定位监测试验,测配区和测配有机混合区速效钾含量增幅明显,较空白区和常规区分别增加284.61%和13.63%。10个点4个处理速效钾平均含量表现为测配区和测配+有机混合区速效钾平均含量较空白区和常规区增幅明显。说明随着农作物产量水平和复种指数的提高,每年收获物从土壤中带走大量钾素,加之有机肥料用量大幅度下降,破坏了土壤钾素平衡;同时,钾素又容易被水淋溶带走,致使土壤中钾素严重不足,应加大有机肥推广力度,改变土壤钾素缺乏现状。

2.1.5 pH值含量与变化趋势

长兴点2 a监测和2011年10个监测点4个不同处理结果显示,长兴雉城2 a pH增加了0.04,土壤pH总体呈上升趋势;洪桥监测点pH减少了0.64,呈下降趋势,说明了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不利于土壤养份积累。10个监测点4个不同处理间pH值范围变化不大。

2.2 土壤养分平衡状况

耕层土壤养分平衡就是养分被作物消耗和施肥投入之间的平衡,反映一季或者一个轮作周期内农田养分的收支平衡状况。本文以表观盈亏量(盈亏量=肥料养分的投入量-作物养分的吸收量)及实际平衡盈亏率[平衡盈亏率=(投入/支出-1)×100]来衡量农田施肥水平及养分平衡。监测点采取麦(油)稻轮作及白田-水稻3种模式,其中麦稻轮作模式3个,油稻轮作模式2个,单季稻模式4个,另外第一季作物为油菜未作统计。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第一,麦稻轮作模式中,各处理氮素均有盈余,盈余率在20.25%~67.88%。磷素除常规区有盈余外,测配区和测配有机区均为亏缺,亏缺率分别为17.15%和36.56%。钾素均表现为亏缺,亏缺率在3.04%~38.40%。

第二,油稻轮作模式中各处理氮素均表现盈余,盈余率依次呈上升趋势。磷素养分不平衡,除测配区有实现盈余外,其他处理均为亏缺。钾素养分由常规区亏缺59.96%,测配区和测配有机区则表现为盈余,盈余率分别增幅较大103.37%和131.95%。

第三,单季稻模式中氮素虽有盈余,但较前2种模式少,磷素和钾素均为亏缺。

3种模式监测结果,氮素均有盈余,利用率较低,可以适当降低用量;磷素均有不同程度亏缺,利用率较低,需要有针对性增加施用量;钾素亏缺程度降低,特别是常规施肥和纯化肥区作物养分钾素缺乏,而增施有机肥可以降低亏缺,补充钾肥施用不足的现状。

2.3 年度产量比较

2011年10个监测点4个不同处理间产量呈逐渐递增趋势,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上再增施有机肥产量最高,空白區最低,水稻生物总产量增幅依次为21.87%、31.45%、31.98%,果实产量处理4较处理1增加34.6%、茎叶产量增加29.85%。说明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施有机肥不仅增加作物生物产量,还可以增加作物果实产量,降低茎叶产量比重。见表2。

3 结论

3.1 耕层理化性状变化趋势明显

从已掌握的监测点数据来看,处理间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含量依次呈上升趋势,配方施肥基础上再增施有机肥效果尤为明显,其中施用有机肥对钾素提高效果显著。

3.2 土壤不同养分有亏有盈

从农田养分平衡状况来看,土壤氮养分均有盈余,磷素和钾素不同程度亏缺,但是亏缺程度呈递减趋势,其中钾素较为明显,在油稻轮作全年养分有盈余。说明长期施肥过程中,农田养分收支出现不平衡,氮素积累较多,施肥量大,利用率较低,可适当降低用量。磷肥和钾肥需要合理配施,特别是增加有机肥用量,对提高磷素和钾素养分含量效果显著。

3.3 地力贡献率较高

现阶段,施肥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农艺措施之一,2011年10个定位监测点地力贡献率平均为81.08%,表明土壤肥力较高。各处理间水稻产量呈逐渐递增趋势,说明合理配施化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增产效果明显。

9.环境小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篇九

本次环境小调查,我选择我的故乡——梁山,作为此次调查的对象。梁山在山东西南部,本名良山。因汉文帝之子梁孝王在此围猎,死后葬于山麓,故名梁山。梁山由四主峰七支脉组成,主峰海拔200米。历史上与梁山为邻的黄河多次决溃,水汇山麓,围成大泽,水面辽阔,形成“八百里水泊梁山”。北宋末年,宋江广结英雄豪杰,凭借水泊天险,劫富济贫,声震天下。待《水浒传》一书问世,梁山遂名闻天下。这和寒山寺因唐诗《枫桥夜泊》而名扬宇内一样。梁山西临黄河,东连京杭大运河,北濒东平湖,南近牡丹水乡的菏泽,湖河相通,水源充足,山水交错,气势庞大。随着年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沧海成桑田。如今,“水泊梁山”只能成为历史上的名词了。不过水泊梁山风景区是山东省政府1985年公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2009年2月20日被评为中国AAAA级风景区。梁山范围内文物古迹众多,如水浒寨、杏花村、演武场等起义军遗址,星罗棋布。八百多年历史沧桑,峰峦间好汉的踪迹仍历历在目,宋江寨、忠义堂、断金亭、黑风亭、石碣亭建筑,花荣射雁、双雄镇关、林冲雪夜上梁山等塑像及范曾先生《水泊梁山记》、试刀石、练武场、宋江马道等几十处遗迹、遗址无不唤起游人悠悠的思古之情,帝子遗碑,梁山叠翠,法兴夕照,莲台春色,石井甘泉,堪称五大胜景,其古迹尚存,典雅壮丽。

一、梁山风景区现状

水泊梁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因其丰富的历史积淀而出名。不过由于地壳运动,今日的梁山已不复当年烟波浩渺,八百里水泊的胜景,水域已经退化为千亩良田,所以梁山也就失去了最具吸引力的景点。水泊梁山虽然有许多山峰,但是海拔较低,景点不多,所以旅游资源一直贫乏,经济收入较低。而且梁山风景区主要接待旅游者为当地人民,人文素质参差不齐,景区内文物毁坏较为严重。更由于梁山当地有大年初一登山祈福的风俗,各种旅游资源破坏严重,更加剧了梁山风景区的破坏。

自从2013年起梁山县政府启动新城区建设计划,将梁山脚下数个村庄整体迁移,在梁山周圈开挖人工湖,增加旅游资源,使得整个梁山风景区变成一个巨大的工地,每天尘土飞扬,犹如沙尘暴来临。

梁山现已经成为全国特种车辆生产基地,每年在梁山开展全国特种车辆展览会,特种车辆尤其是挂车生产企业有80多个,主要有山东埃克森机械、中国中集东岳挂车有限公司、通亚挂车有限公司、华宇挂车有限公司、梁山新宇车业研发制造有限公司、梁山凌宇工贸有限公司、杨嘉挂车有限公司、水泊焊割有限公司等,每年产销特种挂车近15000多辆,销往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

由于特种车辆的制造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油漆,距离梁山风景区最近的挂车厂不足五公里,使得梁山当地空气质量较差,也是风景区一大弊端。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所以,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

1、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

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如当游人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有的人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景物;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四、结语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上一篇:医学生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以中国梦为话题的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