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全员教育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

2024-09-22

法律法规全员教育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精选13篇)

1.法律法规全员教育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 篇一

轧钢厂年度员工培训计划方案

“任何聪明的人不经过培训是不能从事任何专业的;学习是我们每个人不能回避的,世界变化太快,不学习必然倒退。”,为了有效落实董事长提出的要高度重视员工培训的指示精神,轧钢厂特制定年度员工培训方案。

一、员工培训指导方针

针对员工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改进能力薄弱的现象,结合集团总体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员工素质提升培训,突出全员技能、技术培养及专业技术力量储备培训,为企业建立具有永续竞争力的卓越企业提供合适的人力资源。

二、员工培训原则

(一)培训工作必须和集团的战略需求及经营计划相结合。

(二)员工价值的实现与企业价值的实现相结合,面向全员,突出重点。

(三)第一要培训技术,第二是培训思维方式的改变,统筹安排,责任明确。

(四)业余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要确有实效。

三、培训组织形式

1、新员工入厂培训

2、在岗培训

3、转岗培训

4、专业培训(安全、生产、设备、工艺、基础管理等)

四、员工培训的主要任务

(一)通过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技能、操作技能、设备维护技能及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轧钢的工艺、设备、流程,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动力,以技能鉴定为手段,以理论培训、技能培训、技术比武与导师带徒为载体,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

1、开办电工、维修工等多个专业工种培训班,执行人力资源部安排。

2、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抓好轧钢厂钳工、天车工等通用工种及部分工种青工技能比武培训,培养厂级技术能手。同时根据国家、省及行业要求,组织相关工种技能大赛参赛人员的选拔与培训。

3、实施“知识型与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各车间从实际出发,为经验丰富、掌握绝活的优秀技能人才配备1名理论丰富、文字表达能力强的员工做助手,形成1名优秀技能人才加1名高学历助手的高技能人才团队,导师向助手传授实践经验,助手帮助导师提高理论知识,整理操作经验、诀窍、心得等,培养一批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

4、利用检修、或生产间隙将轧钢工、主台工等方面的操作骨干,到兄弟企业现场跟班培训,学习、了解先进的操作技术与方法。

(三)充分利用内外资源,大力开展生产骨干的继续教育与技术提升培训。

1、发挥职工大学的作用,分层次开办冶金班、设备班等培训班。

2、结合新产品开发,有计划聘请内外专家讲授轧钢等新知识,开展技术专题讲座;结合现场工艺与设备,从设备厂家聘请专家开展高层次的液压技术、变频技术、特殊仪表等专业的现场培训,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传播。

(四)适应企业发展与管理提升的需要,加强企业所需各类管理人员的培训。

1、根据集团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加强每月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生产经营与管理能力。

2、加大各级管理人员脱产轮训的力度。对新近提拔或拟提拔的中基层管理人员进行任职资格培训。

3、以《企业班组长培训教程》为主要内容,组织班组长培训培训班,以达到技术提升及时思维方式转变的目的。

(五)分层次开展各类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适应性与提高性培训。

1、根据各管理体系认证的要求,采取集培办班方式,开展内审员、相关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取证、复证集中培训。培养员工的质量、安全与环保意识。

2、为规范设备管理,减少设备事故,外聘专家举办一期以高、中管理人员、设备科长、专业点检员为主要对象的规范化点检定修培训班;采取自主办班,开展以TPM设备管理知识及简单的设备维护、设备管理规程、应急预案、岗位职责等为主要内容的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的培训。

3、配合企业持续改进工作,继续做好人员的培训与系统各级用户培训。

(六)为轧钢北区新上技改项目做好人员储备培训,根据项目规划提前开始培

养轧钢工、主台工、调火工等关键岗位人员。

五、员工培训计划 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现代培训理念,营造全员学习氛围。

通过周一例会、班前班后会及黑板报周报等大力宣传,使全员深刻认识到“任何聪明的人不经过培训是不能从事任何专业的”,“培训开发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力”、“培训是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培育开发下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自觉站在建设具有永续竞争力的卓越企业的战略高度,重视员工的学习和成长;同时,企业必须整体营造出“需要学习”的氛围,促使员工真正认识到“适应岗位要求,提升自身素质、是每位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培训是帮助员工提高生存能力和岗位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员工学习的主动性。

(二)完善培训制度,加强考核与激励,健全培训管理体系。

1、适应集团管理变革和人力资源管理集中的要求,优化培训管理流程,修改并完善有关培训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提高培训开发的效率,综合科要结合学海尔制度制定《轧钢厂全员培训管理制度》,并监督落实。

2、加强计划管理,严格考核,保证培训效果。要求定期对各车间科室完成培训计划及培训效果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同时加强对培训员工的考核,将员工培训结果与待遇、使用挂钩。

3、完善培训奖励措施,对培训效果显著的单位、优秀学员、优秀教师进行评优并给予一定奖励,同时提高兼职教师培训授课及师傅带徒的津贴标准,鼓励员工传授知识与经验。

(三)加强培训工作者队伍建设与培训教材开发工作,为培训提供合格的师资与有效的蓝本。

1、轧钢厂各车间科室根据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各单位的培训计划。并明确专业老师,各车间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厂部协调。

2、组织轧钢厂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开发一批符合企业装备、工艺技术实际的培训资料,加速完善试题库、案例库,满足培训需要。

3、发挥各相关部室专业优势与业务特长,使其为轧钢的自主培训提供业务指导。

(五)加强过程管理和监控,确保培训质量。

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抓好培训准备、培训实施、考核评估等“三个环节”,一方面督促培训责任单位根据需求做好课程设计和师资选聘,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与质量控制,严格对学员的考核;另一方面完善培训效果评估方式,从学员反应、学习成绩等方面测定培训满意度。培训的效果评估主要分为四部分:

1、培训内容的安排。

2、培训形式的安排。

3、培训工作的组织安排。

4、还需要安排哪方面的培训。由参加培训人员予以评价。根据评价的意见,逐步改进培训工作 一、六、轧钢厂员工培训计划有关说明

(一)轧钢厂所有主要培训(含集中培训、各单位自主培训、外出参观培训等)均纳入本计划(具体培训项目见附表),其他临时性培训按计划外培训管理。

(二)每月5日前,培训相关单位将培训时间、资料报综合科并发布在公司网站上,供参加培训人员学习参阅。培训的相关部门做好准备工作,综合科做好培训的组织工作。

外出培训必须提前一周按规定申报,经厂部审核批准后实施。(三)培训工作的总结与资料存档

每月的培训工作结束后,综合科对于当月培训工作予以总结,相关的培训资料与培训总结存档管理。

注:安全科、机动科、技术科等科室根据此方案编制与本科室相关的轧钢厂的培训计划,交综合科。综合科整理,经厂部审核后监督落实。

敬业集团轧钢厂棒材线 12月2日

2.法律法规全员教育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 篇二

1. 1专业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1) 立足岗位,服务生产。树立 “培训为企业安全生产服务”的理念,全员培训师围绕 “五结合” (即结合企业重点工作、结合当前安全生产任务、结合当年重点培训项目、结合生产工作中的疑难点、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培训规范) 开展活动。

(2) 全员参与,共同提高。全方位发动员工共同参与,全过程围绕 “讲课、评课、听课”角色互动、互换,通过人人编写课件、人人开展授课、层层推荐评比的方式,充分调动全员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企业。

(3) 纵向贯通,上下联动。适应改革形势发展,从专业化培训入手,建立起市县一体化的职责清晰、运转高效的培训责任共同体,强化专业责任部门培训职责,培养和造就适应公司发展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1. 2专业管理的范围

积分制全员培训师活动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单位、县公司全体员工。

1. 3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1) 积分制全员培训师活动工作关键指标具体如下:

1全年全员参与率为100% ,计算公式: (参加活动人数/应参加活动人数) × 100%

2个人日常积分: 每季度个人日常成绩 = 授课积分 +听课积分

3单位竞赛积分: 单位竞赛积分 = Σ 该单位所有授课竞赛培训师的个人竞赛积分,取前三名。

全员培训师活动实行全员培训积分管理,分为个人日常积分和单位竞赛积分两部分。

(2) 活动指标主要包括全员参与率、个人日常积分和单位竞赛积分三个关键指标。

2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 1个人日常积分管理

(1) 选题备课。人资部按照全员培训师活动要求组织员工开展课件制作、授课、评课等知识集中培训,各部门 (单位) 按照全员培训师活动要求组织本单位员工开展全员培训师培训、选题、备课活动,活动可以单人参加,也可以多人合作,全员参与率达到100% 。

(2) 授课审批。员工备课完毕,经班组长同意后,持授课课件报所在单位负责人审批,单位负责人对课件质量进行把关,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授课实施。授课前,听课人员进行签到,听课要做好笔记。各部门 (单位) 按照授课周计划组织授课人员在单位或班组内进行授课,利用班前班后会、技术讲课等形式开展培训。授课完毕,授课人员和听课人员做好资料留存,作为个人日常积分依据。

(4) 月度公示。每月月末,各单位汇总本单位积分情况,上报公司人资部,人资部汇总审核后在公司活动专栏进行公示。

2. 2授课竞赛积分管理

(1) 竞赛时间: 每年11月1日—12月31日。

(2) 竞赛筹备。各单位于11月1日前将推荐的优秀培训师名单及其授课课件报相关专业责任部门。

各专业责任部门制订本专业培训师授课竞赛方案、费用预算,于11月初报国网衡水供电公司人资部审批,人资部于竞赛前发布通知。

(4) 综合评定。公司人资部根据各专业培训师授课竞赛个人名次进行个人竞赛积分。个人竞赛积分标准: 个人第一名3分,第二名2. 5分,第三名2分,第四名1. 8分,第五名1. 5分,第六名1. 2分,第七至第十名1分,其他名次0. 5分。将各单位所有个人竞赛积分进行汇总排名,分别评选出县公司组和生产工区组团体前三名。

单位竞赛积分计算公式: 单位总积分 = Σ 该单位所有授课竞赛培训师的个人竞赛积分。

(5) 成果发布。授课竞赛获奖人员将PPT课件进行录音处理,视频录像完成文字添加工作。各专业责任部门汇总本专业完善后的录音课件,次年1月30日前报公司人资部,将优秀课件纳入公司培训资源库,并上传到公司网站 “全员培训师活动———优秀课件”栏内学习共享。

2. 3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1) 季度奖励。各部门 (单位) 建立奖励基金,每季度末从本部门 (单位) 绩效奖金中按人均100元的标准提取,根据本单位人员培训总积分兑现员工个人奖励。计算公式: 员工个人奖励 = (奖励基金/培训总积分) ×个人日常积分。

(2) 督导考核。每月进行抽查。检查分两种方式,一是参与授课活动并进行现场点评; 二是检查培训师授课课件、听课笔记等资料是否齐全。

(3) 竞赛奖励。1各专业培训师授课竞赛个人一等奖奖励500元,二等奖300元,三等奖200元; 2获得团体前三名,月度业绩考核分别奖励0. 5分、0. 3分、0. 2分。

(4) 市公司各工区全员培训师活动完成任务情况纳入工区季度培训工作对标,县公司全员培训师活动完成任务情况纳入县公司同业对标。

3评估与改进

3. 1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培训师授课竞赛包括现场授课评比和教案编写两部分。公司制定了全员培训师授课竞赛评比表和培训师教案评比表。全员培训师授课竞赛评比表明确了讲课的 “六个标准”,即 “能不能听懂学会” “培训内容是否小而具体” “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是讲课,而不是读课、背课”“课件标题、导语、目录、主体、小结、作业六个环节齐全” “培训师和听众有互动”,使员工在备课讲课过程中有章可循。

3. 2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公司全员培训师活动的深入开展,员工授课水平和课件制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员工优秀课件的制作水平较专业化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培训师授课技巧等相关知识还需进一步普及,另外,全员评课水平还有待提高,只有提高了各层级人员的评课水平,才能在自下而上的各级培训点评中把好审核关,才能向公司推荐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才能为企业积累更丰富的培训资料。

3. 3今后的改进方向或对策

3.“全员育人”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 篇三

【关 键 词】 德育;全员育人;教学;班主任

曾经,当我还是一名初登讲台的音乐教师时,以为德育就是在教案里写一点德育的内容,期末时要上交一篇德育论文,却从来也没有认真想过,德育究竟是什么,德育到底该怎样做;曾经,我以为德育就是一些爱国主义教育,一些民族主义教育,一些思想品德教育……从没有认真思考和总结过还有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人格成长,帮助学生学习安全和自我保护知识等更多丰富的内涵;曾经,我们都听说了学校要全员育人,但我们有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提出,全员育人的方法有哪些?怎样去做才能真正将德育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在学生的人格中?在这次学习中我深深体会到几点与同仁们探讨。

一、教书,还要育人

年轻的我们从自己的父辈手中接下了“教师”这个神圣的称谓,却常常只是把它当作可以领一份工资的职业,而忘记了它还是掌握着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乃至一个人一生命运的神圣事业。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不管你是否曾经忘记,它的确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依然是不争的事实。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因此,做教师的我们,要唤醒这份崇高的意识,才能避免自己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他们人格的成长。我们不能做只教书不育人的教书匠人。我们必须要成为塑造学生灵魂的艺术家。请记住,我说的是必须。因为反之,你必然已经“误人子弟”成为了没有被判刑的“千古罪人”。或者,会接受自己心灵的惩罚。

德育,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育教学”中的“教育”;

德育,就是我们常说的“教书育人”中的“育人”。

请所有的老师们,包括那些围着高考指挥棒转得已经十分专业的迎考专家教师们静心地回想一下,你是否还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受学生尊敬的“老师”。我们是否一直只做了一半的教育。我们不能再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只投身在提高学生的分数上了,我们要拒绝“高分低能”的扼杀式教育,我们要呼吁“高分高能”的真正的培养人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郑新蓉教授有句话讲得非常好:“当然,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的家长,对分数有追求,有需求,在影响着我们教师偏离了教育的价值取向,但国家的教育不能这么办,学校教育的价值目标不能因家长的短视而偏颇,教师首先应是人格之师,然后才是知识之师。”在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著述中,大部分都在向学生讲述的是做人的道理,孔子是这样当老师的,孔子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而流芳百世的。爱因斯坦说:“把所有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全员育人的理念提出,首先是告诉和唤醒为人师的我们:“除了教书,还要育人”。

二、德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曾经在我的教学生涯印象中,我教的是学校的副科,我应该负责的,是教好音乐知识给学生,以及排练好第二课堂的表演节目参加比赛,或者文艺汇演。而学生上课出现的问题,我们统一称之谓“调皮”的系列问题,我们常常简单的吓唬学生:“再不听话,我告诉你班主任去!”一语了之。我想,类似这样的情形,在一般小学校里除了音乐以外,还有美术、体育、综合学科等,也就是除了班主任任教的科目以外的课堂上,也常常会发生吧。

社会的定位和认可,以及国家教育部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使得在人们的眼中, “德育的问题就是班主任的事情”,这样的定式思维已深入我们的脑髓。而这正是我们需要警惕的误区。除班主任以外的老师,占了学校教师约3分之2的比例;除班主任任教以外的课程,占了学生课程的大半。学生的一天中,大半的时间在与非班主任交流。我们怎么能将德育这么大的课题仅仅落在班主任的头上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曾呼吁忠告天下教师四句话:1.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2. 教育的条件是好的关系;3. 教育的方法是培养好的习惯;4. 教育的原则是因性施教。我想,这就是德育的内容吧。它既不是语文,也不是数学,但它同时应该既是语文,又是数学,还是音乐和美术。

在小学里,的确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班主任较辛苦,副科教师相对闲些。除了提高老师们对德育的认识水平外,我们是否可以把班主任的工作分一部分给他们呢?我国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郑增仪先生在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讲座中曾说过:“中小学所有的老师都应该当班主任,学生有问题不能都推给班主任,所有的教师都有育人的职责。”

全员育人的理念告诉我们:德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而是要求学校全体员工共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掌握一些德育渗透的方法

(一)爱心+智慧

“爱心+智慧”是我听到专家和班主任提及最多的词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本分,相信对这一点大家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我们用怎样的方式来爱,却是值得讨论的。譬如天下所有的家长,有心底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吗?没有。天下的家长有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的吗?没有。可是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孩子头痛的家长却大把存在。什么原因呢?这就是方法的问题。所以,我们对学生不仅要有爱,还要有智慧地爱。要研究用何种方式表达我们的爱心,如何让学生知道和接受我们的爱心。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

古语将老师称师傅,是说,老师即父母;今天我们常说,老师像妈妈。这些都说明了老师和父母的关系。老师和家长一样,是孩子的一盏指路的明灯,父母和老师是孩子的依靠。孩子首先要觉得你是靠得住的,才会来依靠你。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和学生搞好关系。如果教育的第一步,你重视了和学生搞好关系,那么我想,接下来的一切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因你的鼓励而进步;学生的品德问题会因为听从了你的教导而改正;工作上你因有了成绩而受同事和领导的尊重;家长更加会因此而感谢你。一切便进入了良性循环。学生快乐了,老师就快乐了;成就了学生,也就成就了自己。要想做一个幸福、快乐的教师,就是首先要让你的学生幸福、快乐。所以,我们首先要研究的是如何和学生亦师亦友,如何让学生接受你。

(三)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实学生的智力水平都是差不多的。但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却存在着十分大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其家庭环境及生存环境的不同而影响。办公室里,教师常常抱怨说“这学生怎么这样呢?”你不如去研究一下他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心理问题阻碍呢?和学生谈谈,和家长聊聊,找到了症结,才能解得开“死扣”。正如专家们常常把学生比喻成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前提条件是找对钥匙。如果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了,他的脸上一定是阳光的,态度一定是积极的。所以,我们要多关心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很多对大人来讲很小的事情,在孩子心中却是一个过不去的坎儿,而老师轻而易举就能帮他们解决掉这些“大事”,从而挽救了一个学生。因此,当老师的人一定要有“爱心,细心,耐心,热心”。

(四)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要与家长合作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播种思想,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人格;播种人格,收获命运。”拥有好习惯的重要性和好处是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的。然而,好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呢?为什么有的孩子有好习惯,有的孩子有坏习惯呢?我们怎样做才是帮助学生又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克服了一个坏习惯呢?好习惯不是天生的,是培养出来的,是训练出来的,是坚持出来的,是熏陶和濡染的结果,是教育的结果。坏习惯是模仿出来的。一个孩子不管拥有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有家长至少一半的功劳。拥有好习惯的孩子的家长身上,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拥有坏习(下转18页)(上接16页)惯的孩子的家长身上一定有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了解它可以避免在学生身上重复使用的失败。教育专家关鸿羽先生说“学校抓住了家长,就是多了许多帮手;不抓家庭就多了许多的对手。”习惯的养成和家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和老师整天在校园里闭门造车,不如和家长联手更事半功倍。一些学校里走形式的所谓“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如果真正落到实处,对学校和教师可以真正起到帮手的作用。

(五)对学生宽容些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说,对学生的教育应是“三分教诲,七分等待”。我们不要在这边拼命压抑学生的个性,那边又拼命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实,每个孩子的思维天生都有创造性。我们要做的只是尽量保护它不被厄杀而已。我们要认可学生个性的千差万别,不要试图把他们都刻画成守纪律的,或成绩好的就是好孩子。

四、教育是智慧的大爱

全员育人的理念告诉我们,教育是智慧的大爱。对学生,我们有时要宽容,有时要严格,要讲究刚柔并济。

古代讲,做先生的要“为人师表”。过去的先生都要学习《礼记·表记》等教育老师如何为人师表的文章;今天,我们提倡做老师要有师德,教育部也有师德规范3篇。二者异曲同工。古语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想,现代的老师和古代的老师在这个本质上是共通的。最后,我想以全国督学,北京四中名校长刘长铭的一席名言,和广大教师共勉:“改变孩子,从改变教师开始;教师,首先是人格之师,然后才是知识之师。教育的本质,是以人育人;以行为影响行为;以品德影响品德;以能力影响能力;以理想影响理想;以情操影响情操;以境界影响境界;以人格影响人格。”

【参考文献】

[1] 陈瑞瑞. 德育与班主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赵坡. 班主任如何破解德育低效难题[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4.2014年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篇四

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搞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可以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意识、操作技能,提高安全生产的抗灾能力,经矿委会研究,制定了2014年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一、培训制度:

加强我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严格按规定送具备相应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作业。

二、培训要求:

1、对新老工人一律先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录用。

2、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必须达到72小时。

3、每月月初由安全矿长、生产矿长对职工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4、每半年对工人进行一次全员复训并考试,对不合格的予以辞退。

5、坚持班前安全会制度,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使工人在生产过程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6、上岗工人必须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和安全生产责任书后,方可上岗。

7、凡考试不及格人员不准下井工作。

8、凡发现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人员下井工作的,立即停

止其工作,令其撤回地面,同时对安全员、检身工进行处罚。

三、计划的落实:

1、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专业培训,指定的人员必须按时参加,按规定的要求进行考核。

2、矿级主办的安全教育培训,由矿长主持,所有作业人员按时参加,并实名签到,经考试合格后才能安排工作,否则不予安排工作。

3、各类培训考核情况存档,对学习认真考核成绩优秀者,实行一定的奖励。

4、所有费用从安全基金中列支。

当阳市红旗煤矿

5.全员服务质量和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篇五

一、科室管理与自身建设

㈠科室全面管理制度完善,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日常管理资料齐全。㈡科室及所开展技术依法准入,医务人员依法执业。

(三)制定科室发展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注意科室人才梯队建设 ㈣科室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廉政要求,无违法乱纪情况发生。

二、医疗质量与安全

㈠科主任、护士长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齐全,运用科学的组织、计划、控制等方式创新性进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

㈡有全面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的实施方案和落实措施,科室质量控制有标准、有措施,建立日常检查、分析、评价、反馈、处理等制度,建立医疗服务质量可追溯制度,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制。

㈢定期开展科室全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教育培训

㈣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健全,落实到位,有核心制度落实保证措施,有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及记录。医疗质量关键流程(主要指危重病人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创诊疗操作等)管理制度落实好。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临床操作规范,无违规操作现象。

㈤有科室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计划、考核计划及实施方案,相关档案完备、真实,记录规范、详细;心肺复苏等基本技术操作规范实现全员掌握。

㈦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符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本单位关于新技术、新项目的审批、准入、应用、评价、医学伦理学等相关规定。

㈧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山东省医疗护理文书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医疗护理文书书写及时、准确、规范。科室有专人负责病历质量管理,有定期的运行病历和出院病历质量评价制度和病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及记录,对病历质量实行全程监控、评价和反馈,不断提高病历质量。

㈨临床用药合理、规范,科室有临床用药控制的管理制度和落实措施;抗生素应用符合指导原则,用药记录能在病程记录中体现;全年科室平均药品收入占

科室业务总收入比例不超出本单位具体要求范围。

㈩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为病人提供优质、规范、温馨、安全的护理服务;

(十一)科室成立感染管理监控小组,成员职责明确,能切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和手卫生规范及其它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医院感染知识,定期参加院感知识培训;落实医院感染监测、诊断、报告制度,医院感染率、漏报率达到规定要求;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无重复使用现象;医疗废物管理规范。

(十二)门诊工作安排合理,人员配备充足,能够准时出诊。服务规范、态度和蔼,无投诉;门诊检查及用药合理,病历书写整洁、规范;严格执行传染病上报制度。

(十三)医患沟通纳入制度化。严格执行医患沟通制度;有患者重点安全目标监测措施;落实医疗纠纷三级预警机制,积极防范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医疗过失行为及医疗缺陷报告、分析、整改制度执行有力;有医疗纠纷投诉和处理登记本,内容真实、完整、规范。

(十四)严格执行国家批准的医疗收费标准,科室医疗收费行为规范、准确,无错收、漏收、巧立名目乱收费现象,患者日均医疗费用不高于同地区同级医院平均水平。按照医院管理规定医保指标不超支,无乱用高价药、特殊医用材料情况。

三、服务质量与水平

㈠严格遵守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服务流程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关爱患者。

㈡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服务过程用语文明、规范,无生、冷、硬、顶、推等不良现象。

6.学校全员安全培训工作计划 篇六

一、切实加强安全工作领导。

各学校建立专门的领导班子,明确专人负责学校的各项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安全工作职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学校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和重大特大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

二、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各项制度。

层层签订学校安全目标责任书,制定安全工作告家长书,将学校安全工作和责任分解细化,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构建学校统一领导,相关处室具体负责,各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安全工作格局。

三、进一步健全落实安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寄宿制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大型活动审批制度、重大事故报告制度。班级以上成建制的校外活动,报镇中心学校审批。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第一时间上报镇中心学校,并迅速组织力量抢救,坚决杜绝隐瞒不报现象。

四、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各校要建有安全教育专栏,要悬挂永久性安全教育宣传标语。各校要在学生中普遍开展以预防饮食、火灾、交通、溺水、拥挤、踩踏等事故为重点的各种安全知识教育。上好安全教育课(每学期不少于2节)。根据不同类型学校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安全教育贯穿到教学全过程,渗透到社会实践、日常生活、节假日及学校各项集体活动中。并在开展安全知识教育的同时,定期开展紧急疏散和应急自救演练,培养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学校校车交通安全管理。

按校车安全管理鼎城模式建立学校校车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师生交通安全意识,学校门口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要建立落实校车检验制度,做到定期检验、保养和维护,坚决杜绝病车上路。严格对校车驾驶员的管理,建立和完善驾驶员管理和培训教育制度,并与驾驶员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学生幼儿上放学乘坐交通工具台帐,在学生幼儿上放学时段和重要路段,安排专人值班,禁止学生乘坐非法车辆。各校要制定学生上学、放学时段值班表,并对值班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严禁学校幼儿园以任何形式参与非法车辆营运学生幼儿。

六、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杜绝火灾事故发生。

按照消防法规的要求,配齐配足消防器材,建立消防设施定期保养制度,保持消防设施完好,确保消防设施能用、够用、全用、会用,加强各学校用电安全管理,经常组织消防和用电安全检查,建立并落实重点部位和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制度,设立应急灯和安全通道标志,制定火灾应急预案,保持校内通道和建筑物通道畅通无阻。加强对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定化学危险品及雷电安全管理制度。

七、全力抓好学生饮食卫生和防疫工作,确保各学校师生身体健康。

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范,建立食堂、商店物资定点采购和索证、登记制度与饭菜留验和记录制度,坚决杜绝学校商店食堂销售“三无”产品。各校每周都要对食堂、商店过期霉变食品进行清理,做好记载。食堂、商店从业人员必须执证上岗,对从业人员每期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并建立档案,定期对食堂、商店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体检。进一步加强对食堂、商店的生产、加工、储运等场所的严格管理,严禁闲杂人员进入。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组织学生定期体检,并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八、切实加强学校治安管理和周边环境治理。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理力度,做到学校周边200米以内无游戏厅、歌舞厅、网吧和摊点。加强对校园、教职工和学生宿舍等重点部门的治安巡逻,巩固“禁止刀具进校园”活动成果,坚决杜绝各类刀具进入校园。加强校门管理,严格履行校园出入人员登记手续,严禁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校园或在校园开展各种活动。

九、加强检查督促,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各校每周都要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每月27日前将该月安全隐患排查表上交镇中心学校,并建立好安全工作台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十、确保全年内不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

7.法律法规全员教育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 篇七

一、四川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的实施现状

(一) 受益对象

2009年3月,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 从2009年9月起开始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四川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 (以下简称“9+3”计划) 。按该计划要求, 政府每年将组织约1万名藏区内已完成9年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 到内地免费接受三年中等职业教育 (“9+3”, 即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对藏区学生提供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该计划自启动以来, 已有近40000名学生受益, 对学生、家庭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补助标准

据相关文件规定, “9+3”计划分别对到内地就读和在藏区内就读中职学校的藏区学生免除学费, 并补助生活费和杂费。具体标准是:对就读“9+3”计划的中职学生, 学制3年的免除学费3年, 每生每年2000元;生活费补助3年, 前两年每生每年3000元 (在藏区就读的每生1500元) , 第三年每生1500元 (在藏区就读的每生750元) , 不足部分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获得报酬;交通、住宿、书本等杂费补助3年, 每生每年1500元。对就读中职学校学制1年的高中毕业生免除学费, 生活费补助、交通、住宿、书本等杂费补助, 按前两年标准, 补助时间1年。有学者统计, 自2009年以来, 中央和四川省投入藏区“9+3”免费教育资金12.93亿元。以2009年为例, 四川省财政和市县财政在“9+3”计划上共投入26288万元, 按2009年招生10400名计算, “9+3”教育生均事业费支出为25272元。而“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为4262.52元”, 足见四川省委、省政府对“9+3”计划的重视。

(三) 运行体制

为了保障“9+3”计划的顺利实施, 四川省委、省政府还制定了完善的政策运行体制。在“9+3”免费职业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 决策主体由四川省委和省政府构成;辅助决策主体由四川省及地方教育部门、政府教育政策研究室和有关决策机构等构成;参与主体为政策的执行者和实施者、社会舆论、“9+3”职业学校和有关利益团体等。在运行管理上, 为保障政策有序运行, 四川省委、省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制度文件, 如《四川省藏区“9+3”免费教育内地中职学校招生暂行办法》《关于促进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学生就业的意见》《中职学校内务管理规定》等。

“9+3”计划实行的效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在经济效用上, 实施藏区“9+3”计划是针对藏区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的现实而进行的“教育补救”, 保障了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利, 促进了藏区经济社会发展。 (2) 在政治效用上, 藏区“9+3”计划通过大规模地在适宜群体中普及中等职业教育的方式, 引导藏区青少年进入内地学习现代化知识和技能, 开阔眼界, 促进就业, 实现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 (3) 在文化效用上, 藏区“9+3”计划的执行学校多位于内地主流文化集中地, 这为民族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了机会, 提高了藏区受教育群体的文化适应能力, 对缓解我国少数民族及边远、贫困地区社会矛盾, 维护地区及国家公共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二、四川藏区“9+3”计划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此前没有实施“9+3”计划的经验, 加之四川藏区地广人稀, 政治、经济、文化与宗教信仰等因素错综复杂, 以至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 增加了地方政府经济负担

虽然四川省委、省政府明文规定藏区“9+3”计划经费是在中央财政补助基础上, 由省财政负担。但是这种试图通过省政府财政拨款的方式来发展地区性的全免费、有补贴的职业教育, 可能会使地方政府为了业绩而片面优先发展“9+3”免费职业教育, 而对地方其他基础教育发展扶持有所懈怠, 从而使得基础教育质量下滑。加上“9+3”计划是组织一部分藏区学生到四川非藏区近90所中职学校免费接受中职教育, 这种大规模的迁移势必会花费巨额的交通、管理等费用。同时每所学校还需另外派驻2名藏区管理干部和1名藏区教师, 按90所职业学校需派驻近200名管理干部和100名教师计算, 分散的管理模式必然会抬高管理成本, 无形中给当地政府增加了财政经济负担。

(二) 就读人数逐年下降

虽然说“9+3”计划是一项全免费、有补贴的职业教育政策, 理应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会积极参与, 但是随着近年来“9+3”计划就业市场的趋于饱和和就业形势的不乐观, 部分家长和学生已经对这一计划产生怀疑, 从而导致“9+3”计划招生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如甘孜州, 2009年录取学生6891人, 实际到校5930人;2010年录取学生2517人, 实际到校1767人;2011年录取学生1715人, 实际到校1138人。出现这种情况, 除生源减少的影响等客观原因外, 该计划就业困难的现实也已成为就读人数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 入学把关不严

该计划明文规定招生对象必须是完成9年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 但以笔者调查的甘孜州某中职学校为例, 该校注册学生300人, 真正完成9年义务教育的仅74人, 另有178人没有读完初中, 且这些中职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学历最高大二, 最低文盲;年龄最大30岁, 最小9岁) 。据该校教师反映, 平均每年都有100多名学生为了能上“9+3”计划而用钱来买初中毕业证;而当地某些学校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招生指标”, 不得不花钱到周边村寨“买学生”, 到临近牧区、佛寺“借学生”。因此, 生源质量堪忧。

(四) 学生就业困难增加

虽然目前四川藏区各级政府对“9+3”计划的学生采取优惠就业政策, 但是由于藏区农村家庭对就业政策存在误区, 他们认为政府所谓的推荐“就业”就是当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 因此在择业上缺乏主动就业的意识。虽然藏区政府每年会在国家举办的各种招录考试中为“9+3”计划的学生提供一些岗位, 但政府所能提供给“9+3”计划学生的工作岗位也是十分有限的;四川就业市场缺乏对四川藏区“9+3”计划的了解, 导致就业市场需求方对聘用该计划学生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 从而使得他们就业处处碰壁, 导致就业困难增加。

三、完善四川藏区“9+3”计划的对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使藏区“9+3”计划得到更好的实施, 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 加大财政投入, 建立地方成本分摊机制

四川省财政除了要确保学校教育必要的管理经费外, 还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开展地方试点, 适当增加“9+3”计划学生的人头培养经费, 建立对口援助教育专项保障金, 并建立地方政府成本分摊机制, 缓解接收学校的资金压力。四川非藏区接收学校的地方政府还应积极加强引导, 多渠道筹集援助资金。四川非藏区政府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不仅可以提高四川非藏区接收学校的知名度, 激发四川非藏区中职教育改革的动力, 形成教育品牌, 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地方各界对教育产业的投资, 促使四川非藏区与藏区实现“双赢”。

(二) 加强宣传, 建立严格的联合招生制度

藏区“9+3”计划涉及多地教育部门、多地政府联合办学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实行联合招录。首先, 各级教育部门要切实把握好招生环节, 从源头上严格把握招生宣传、报名、录取等工作, 确保所招录的生源符合“9+3”计划的基本要求。其次, 省政府、地方政府与招录院校应携手合作, 通过广发宣传页、电视广播、报纸等形式大力开展招生宣传, 使“9+3”计划的惠民政策人人知晓, 让更多藏区学子有机会享受到惠民政策。再次, 省政府、地方政府与招生院校应高度重视, 精心组织, 制定完善的招生政策, 创新招生体制和管理办法, 规范学生档案和录取过程等相关制度, 确保整个招录工作从招生对象、招录方式、体检、档案管理等工作流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 加快法律政策建设, 强化政策措施保障

虽然目前四川省委、省政府已为藏区“9+3”计划的实施颁布了相关政策法规, 但是这些政策大多与藏区的实际情况脱离, 以至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为此, 我们应根据当地实际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内容, 进一步完善计划的实施情况通报, 加强各部门工作协调及督导巡视工作。内地接收学校需进一步研究制定和完善藏区“9+3”计划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使藏区民族班教学管理尽快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同时, 进一步完善派驻干部和教师的管理制度, 进一步明确其职责、待遇, 开展学生安全风险评估, 切实保障“9+3”计划的顺利实施。

(四) 创新就业帮扶, 确保就业有路

四川藏区“9+3”计划实施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实现就业。首先, 四川非藏区接收学校与地方政府应携手合作, 加强就业指导。地方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应从政策、福利、税收等方面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各界企业积极吸纳“9+3”计划的学生, 通过“就业有出路、创业有帮扶、升学有渠道”的多种途径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就业。其次, 四川非藏区接收学校与地方政府应积极与企业合作, 推行学生的顶岗实习, 提高藏区学生的动手实践、四川非藏区文化适应与就业能力。同时, 通过建立对藏区“9+3”计划学生的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多元人才培养模式, 以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 从根本上提升藏区学生的思想水平、综合素质、专业技能, 努力实现帮助“9+3”学生全面有效就业的目标。

四川藏区“9+3”计划是加快藏区发展、实现长治久安与富民安康的治本之策, 有效解决了藏区广大农牧民子女中学毕业后的继续就学问题, 为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该计划涉及范围广、成效时间长、投入资金多、缺乏经验, 因此在“摸着石头过河”的五年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四川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政策的执行和推广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应该相信, 随着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 藏区这项利国利民的“9+3”计划必将推动藏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从而为提高民族教育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摘要:四川藏区自2009年9月启动实施“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至今, 已取得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政府投入大、入学把关不严、就读人数逐年下降、学生就业困难增加等。为此, 需要通过建立地方成本分摊机制、建立有效招生监管机制、强化政策措施保障、创新就业帮扶等途径使“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得到更好的落实。

关键词:四川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

参考文献

[1]涂文涛.四川藏区“9+3”免费教育的实践与启示[N].光明日报, 2012-10-3.

[2]四川教育网.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藏区免费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 (川办函[2009]156号文件) [R].2010-5-31.

[3]四川教育推进“9+3”计划的创新实践[EB/OL].http://www.sc.gov.cn/10462/10464/10465/10574/2013/1/10/10243847.shtml.

[4]2009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N].中国教育报, 2010-12-7.

[5]邱智勇.四川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政策的可行性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12.

8.法律法规全员教育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 篇八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通知》151号)和《镇海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意见》精神,按照区教师进修学校统一部署,我镇于XX年2月至XX年年8月,将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现从我镇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开展九龙湖镇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目的是使我镇所有教师通过接受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培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显著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显著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水

平,显著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全面提升我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1、通过学习《师德与教师职业》,帮助教师深刻领会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正确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显著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努力做人民满意教师。

2、通过《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的学习培训,了解新课程下教学评价方式、内容和评价目的;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趋势。掌握案例分析、课堂观察和成长记录袋等当前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中常用的评价方法。理解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特征和主要思路;理解新课程教学评价带来教师观念与行为的变化,使我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符合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

评价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评价特色。

3、了解和掌握《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的知识,通过学习了解本学科因新课程实施所带来的变化,掌握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把握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教师和学生的相应关系。并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设计符合所任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预案,开设公开课和研究课。帮助教师了解学科教学改革的热点,深入探究学科教学的一个专题,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显著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

4、通过学习《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帮助教师了解E-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的途径与方法,使广大教师能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络资源进行学习,显著提高教师运用现代

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

5、通过学习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参与热情,逐步建立以镇教研组为单位的学习团队,定期开展学习与讨论,观摩课堂教学,共享课堂教学体会、学生管理经验与培训学习收获,进一步促进学习型团队的形成。

二、培训对象

我镇60名在职教师。

三、培训的方法及措施

1、成立组织,加强管理。在镇海区进修学校的领导下,成立由校长及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组长,由完小校长、教科室主任、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及教研组长为成员的九龙湖镇中心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具体组织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由校培训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管理,严格考勤考纪,全面开展校本培训,落实每个培训任务。

2、强化责任,落实目标。

按照我校制定的计划进行检查评估,核

查学分、具体落实任务,组织培训、开展研究、制定措施,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备课、上课、评课和观摩课”等系列教研活动,同时,各教研组在每周一的教研活动中要围绕《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让“九龙湖镇中心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成为教师搭建展示教研组集体凝聚力、个人教育教学魅力的舞台。从而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式交流和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3、关注过程,强化科研

按照《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专题培训实施方案,开展研究。学校素质提升培训工作小组成员及骨干教师、高级教师担任课题项目研究并深入到课堂开展研究,进行实践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力争出部分科研成果。同时做好“请进来”工作。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尽可能地邀请校外专家、名师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4、严格核查,注重实效。

加强对教师素质提升培训任务的学时学分的登记、核实、认证,做到登记正确;严格考勤,突出教师个人的培训绩效。

四、培训内容、形式

培训内容由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类组成,采取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公共科培训与分科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其中集中培训由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教导处

9.培训全员营销方案 篇九

个人品牌需要营销!

酒店文化需要营销!

新的工作方案需要营销!

新的理念和观念需要营销!

同事关系、部门关系需要营销!

世界著名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企业所有部门为服务于顾客利益而共同工作时,其结果就是整合营销。每个酒店管理者也都刻骨铭心地知道:“市场营销是酒店的根本,不能把它看成是一个单独的功能。不论从它的最终结果来看,还是从顾客的观点来看,市场营销都是整个酒店的集体活动。” 营销是酒店的龙头,营销工作需求全员的支持,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往往并非如此!很多员工仍然认为营销工作是营销部的事,与自己无关!很多员工根本就不理解酒店的营销组合,以至于执行某个营销组合需要不同职能部门进行配合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现代市场营销战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交叉的战争,没有“一线”“二线”之分,也没有“前方”“后方”之别。

10.教育法规实施的形式和保障 篇十

制定教育法规的目的, 是为了以此来规范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 调整教育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维护社会主义教育管理秩序。但是既定的教育法律关系不会自动实现, 必须通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才能得以变成现实。也就是说, 只有通过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实施教育法规的活动, 教育法规中所确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才能转化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实施教育法规的活动,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依照教育法规确定的职权范围和程序, 将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的人和事;二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自觉地遵守法律规范。概括地说, 教育法规的实施包括两种形式, 即教育法规的适用和教育法规的遵守, 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执法与守法。

一、教育法规的适用

教育法规的适用是教育法规实施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是指专门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 将教育法规所确定的行为规范适用于具体人或组织的专门活动, 即依照法规来解决具体问题, 行使权力活动, 亦称执法, 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行使法定的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中, 需要取得专门的国家机关支持时。如教育行政机关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按照中国《义务教育法》第12条规定, 有权利要求政府增长财政拨款比例, 保证教育事业费的来源和基本建设的投资。

2.重要的教育行为和教育事实的产生及存在, 必须由主管机关监督、确认和检验其合法性时。

如政府部门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并确定其主要行政负责人与管理体制, 必须按照中国《教育法》第30条第2款规定, 让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担任主要行政负责人并确定该条款所规定的管理体制。

3.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相互关系中发生争执时。如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 或者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 可按照中国《教师法》第39条的规定, 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 作出处理。

4.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违反了教育法规时。如教育工作者不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对未成年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应当按照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8条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 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对于在教育活动中做出重大贡献的组织或个人给予奖励时。如班主任在工作中成绩优秀、贡献卓著的, 可按照原国家教委关于《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第12条的规定, 对优秀班主任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教育法规的遵守

教育法规的遵守是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自觉地按照教育法规确定的行为规范进行活动, 严格地依法办事, 亦称守法。如人们以积极的行为去履行规范中的义务, 并抑制规范中禁止的行为, 这时虽未产生具体的法律关系, 但规范已经得到实现, 这种方式是法律规范的遵守和执行, 不需要通过专门的国家机关来实施。按照教育法规的调整方式, 教育法规的遵守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 行使教育法规所规定的权利

如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受到非法干涉时, 可按照中国《教育法》第28条第八项权利的规定, 对任何组织或个人的非法干涉予以坚决的拒绝。有些地方少数组织或个人, 甚至一些行政领导人, 他们的法制观念淡薄, 有时竟要求学校用停课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如某地乡政府为了完成秋粮征购任务, 要求本乡所有学校凭学生家长完成售粮任务的证明接纳学生上课, 否则要求学校不让学生上课。再如某地一老人去世, 家人为了摆阔壮威, 竟到附近学校联系, 愿出高价要求租用两个班学生参与送葬。这些行为都是严重地干涉公民正常接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应该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利, 理直气壮地予以坚决的拒绝。因为公民正常接受教育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是受法律保护的, 任何组织或个人均无权干涉。

(二) 履行教育法规所规定的义务

如社会上有一些组织或个人, 由于不懂法。不守法, 时常做出一些侵犯未成年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出现一些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对此, 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履行中国《教师法》第8条第五项义务, 坚决制止这些行为, 批评和抵制这些现象。目前的青少年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 他们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 由于他们的肌体发育和心理状况还处于幼嫩阶段, 没有完全成熟, 所以他们辨别是非能力和抵御侵害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不能完全用自身的行为来保护自己, 其合法权益往往被一些组织或个人侵犯。如正常接受教育的权利被侵犯, 被体罚或变相体罚, 来往信件被任意拆阅等。当学生的权益受到侵犯或发生一些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时, 教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进行坚决的制止和抵制。

(三) 遵守教育法规规定的禁令

教育法规的若干规范中, 规定了一些义务人必须抑制的行为, 即要求义务人不作出某种行为。义务人按照教育法规的要求, 不作出禁止的行为, 这也是遵守教育法规的表现。如近年来社会上一些组织或个人, 尤其是一些私营企业, 他们为了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利润, 往往置法律规范于不顾, 用很低的工资报酬雇用未成年人为其干活, 这是严重地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任何组织或个人, 在进行营业性生产劳动的过程中, 必须遵守中国《义务教育法》第11条第3款的规定, 坚决不招用应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进行营业性劳动, 为了遵守教育法规的禁令, 不作出招用童工这一禁止性行为, 首先要求义务人学法、守法, 用法, 不能用招收廉价劳动力的方法使自己获取更大利润而违反教育法规所规定的禁令。

教育法规在一个国家实施的效果如何, 不仅体现这个国家教育水平, 同时也体现这个国家的法制化程度。中国目前教育法规实施的效果离预期的目的尚有一段距离, 其原因则是公民的教育法规意识比较淡薄, 同时国家实施教育法规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因此, 必须采取措施, 保证教育法规的实施效果。

1. 强化全体公民的教育法规意识。

依法治教的首要问题, 不仅是制定完善的教育法规, 而更重要的是在教育法规实施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们的教育法规意识问题。教育法规主体的扩大, 教育法律规范适用的广泛性, 教育法律规范遵守的自觉性, 决定了教育法规意识应是全体公民的意识, 在教育法规实施的过程中, 人们对教育法规的遵守与执行, 以及对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等, 都离不开教育法规意识的支配。因此,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 为了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保证全民重教和全社会大办教育, 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协调发展, 必须首先努力强化全体公民的教育法规意识, 这对提高教育法规的实施效果和教育法规制度的健全, 具有重要和特殊的现实意义。

教育法规意识是人们关于教育法规的思想、观点和态度的总和, 是教育法规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种表现形式。有关教育法规的学说、理论观点、情感、意志和行为等, 都是教育法规意识的表现。我们在树立和强化公民教育法规意识的过程中, 第一, 应该向全体公民普及教育法规知识, 其中包括公民对教育法规本质和作用的认识, 对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看法, 以及对教育法律规范条文的理解等;第二, 通过教育法规知识的普及, 使公民树立对教育法规的正确态度, 其中包括公民对教育法规的赞成和支持与否, 自觉遵守和执行与否, 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教育法规的评价、有无依法治教的强烈要求等;第三, 通过教育法规知识的普及和树立对教育法规的正确态度, 要求公民养成自觉遵守法规的行为品质, 其中包括公民自觉按教育法规办事的内在要求和自觉遵守教育法规的思想观念等。

2. 强化对教育法规实施的监督。

对教育法规实施的监督, 是指对教育法规的遵守和执行情况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检查, 看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要求, 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对此实施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广泛监督, 找出存在问题, 提出解决办法。要动员全部国家机构、各种社会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 组成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教育法规监督体系, 以切实保障教育法规的顺利实施, 保证一切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 从而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对教育法规实施的监督, 主要应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经常地、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所属职权范围内的教育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可直接对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即各级人民政府实施检查和监督, 以及对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即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实施检查和监督, 如组织人民代表视察教育, 检查“普九”的实施情况, 教育经费的筹措和教育投入情况, 改善办学条件情况, 招生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等。

二是党组织的监督。教育法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工具, 党组织的监督是教育法规实施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要通过调查研究, 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广大党员执行教育法规的情况进行经常性的了解, 充分发挥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保证并监督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使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得到正确的实施。

三是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教育法规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行政监督可分为本部门监督和外部门监督。本部门监督是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下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监督, 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学校进行监督, 也包括教育部门内部上下之间的相互监督。如教育行政部门可对所属范围内的学校内部管理情况、收费情况、制止流生情况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情况等进行监督。外部门监督是指其他的政府职能部门对教育法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如财政部门可对学校经费使用情况、卫生部门可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体育部门可对学生的体育达标情况等进行监督。

四是司法监督。司法监督是指公检法机关对教育法规的实施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在中国, 人民检察院是专门的法律监督机构, 担负着国家法律监督的任务。公检法机关在处理与教育部门有关的各种案件时, 可分工负责、互相配合, 互相制约, 从各自的侧面保证教育法规的有效实施。此外, 司法机关还可通过与教育有关的案件分析和对教育部门执法情况的调查, 帮助教育部门总结实施教育法规的经验教训, 监督教育部门更加有效地实施教育法规。

五是教职工监督。教职工是监督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教育法规的极为重要的力量, 随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意识不断增强, 他们对实施教育法规的监督作用将越来越大。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他们在活动的全过程始终参与管理工作, 因此, 他们也始终有监督实施教育法规的权利和义务, 其主要形式是通过教代会检查学校贯彻实施教育法规和其他各方面的情况, 并可提出建议和意见, 或作出相应的决议, 督促学校和有关部门严格依法办事, 搞好学校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罗宏述, 米桂山.教育政策法规[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2.

[2]赵开华.教育法规教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1.

11.法律法规全员教育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 篇十一

根据县教育局和城关镇中心关于寒假师训工作的通知安排,2012年寒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外出培训、国培计划及其他培训等,结合我校实际,特拟定如下计划:

一、培训内容

1、师德教育培训

本寒假教师培训以《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为主要培训教材,以《贵州教师誓词》、《贵州教育精神》为重要学习内容,通过学习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

2、学科新知识培训

以中学继续教育《有效教学系列丛书》(初中及高中各学科)为主要培训教材。通过培训学习,确保广大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善于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从而使中学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3、《新课标》集中培训,听候县教育局的通知安排。

4、积极组织安排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在上级的安排下,积极组织我校教师分批参加国培计划培训。

5、其它培训。听候教育局的通知,积极的组织并安排相关教师参与。

二、组织培训及培训时间安排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寒假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由施胜老师组织并负责培训。安排中心校的安排,同时对自立、黔峰、东平初中部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1、培训时间为2013年1月16日到23日,共8天,总计64学时。其中16日到20日为全员集中培训,21日到23日为教师自主研修学习、总结时间。

2、《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培训40课时;《贵州教师誓词》、《贵州教育精神》培训4课;《中学有效教学系列丛书》(各学科)培训20课时。共培训64课。

3、国培计划及其它培训时间,听候上级安排,积极组织并安排教师参与。

三、培训要求

1、全员培训。要求我校全体教师全员参与,培训时作好考勤记录,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请假或旷课,同时组织好自立、黔峰、东平三校外来教师的参与集中培训工作。培训期间要求所有参培教师认真做好相关学习笔记,拟写培训后学习心得体会,要求所有教师对学习教材深入研读和实践,将所学落到实处,使之在教学工作中产生实效,从而促进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综合业务素质得互不断提高。

2、做好相关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培训中做好音像资料收集工作,培训后及时收交培训笔记及归档工作。

3、做好2012年来教师参加的县级以上组织培训(含远程培训)登记工作,认真填好《贵州省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登记证》。

12.小学假期教师全员培训方案 篇十二

我校在今年暑期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方面,认真按照县局有关通知精神进行培训。为认真抓好我乡教师暑期全员培训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组长:(校长)

(支部书记)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语文辅导员)

(数学辅导员)

(教务处主任)

(教务副主任)

各村校负责人(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主任:xxx,工作人员:xxx

二、教师全员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自主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

三、培训内容

学校全员培训主要是围绕师德、师能两大方面内容进行。各村校所选专题应结合本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组织教师展开讨论交流。

(一)校级自主培训

7月12日上午,组织观看视频讲座《让法律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和《守护行动》

(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讨论

7月12日下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讨论。各学校利用半天时间组织本校教职员工开展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讨论活动,向教师征求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意见。

(三)订单式培训

7月13日上午,邀请县实验小学校长到学校讲座《自我调整、快乐工作》

(四)师德教育

7月13日下午,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组织阅读20xx年教育系统全员读书活动必读书籍《做最好的教师》《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程》,举行校级读书交流会(要求学校做横幅,照相存档),开展师德大讨论,树立本校师德学习榜样,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五)组织教师参加县级集中培训

1、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班

2、小学音乐教师转岗培训班

3、小学美术教师转岗培训班

(六)读书征文比赛活动

继续开展“暑期,我最喜欢的一本教育教学书籍”读书征文比赛活动,每位教师都要参加比赛活动,乡级进行评比,设一二三等奖,于9月1日前选送2—3篇优秀征文到人事师培股参加评奖。

(七)组织教师参加市级培训

1、7月10—14日,组织教师参加市级音乐、美术骨干教师培训

13.法律法规全员教育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 篇十三

一、建筑行业发展对土建类专业人才需求及地方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建筑工程行业作为国家的重要工程行业对国民经济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 土建类专业 (包括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电气及智能化) 的内涵发生变化。对技术人员从单纯的技术要求转到要求技术人员精技术, 善经营, 懂管理。2010年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 土建类专业实施该计划是通过教育部与住建部进行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虽然土建类专业在上世纪90年代就由原建设部开始进行专业教育质量评估工作, 但卓越计划实施对土建类专业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设置“土木工程”专业 (本科) 院校有430多所且绝大多数为地方院校, 人才培养定位多是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要求, 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2010年、2011年试点院校中开展土建类专业试点的地方院校并不多。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国内已有34所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其中985院校11所 (2010年10所, 2011年1所) , 211院校7所 (2010年5所, 2011年2所) , 地方一般院校16所 (2010年6所, 2011年10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 “真刀真枪”做工程训练, 要求制定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方案。因此, 迫切需要土建类专业建立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开展相应教学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地方院校发展一般是依托于当地经济建设发展, 而且学生培养基本上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为主。北京工业大学作为一所地方“211”大学, 明确提出“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指导思想。因此, 土建类专业要着眼于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工程应用型以及复合型人才。这样不但能满足未来发展需要, 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土木工程师, 同时也能够在多语言环境下工作, 并具备国际竞争能力。

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提升现有产学研合作的内涵

迄今为止, 美国三分之一的高校 (约900多所) 已经实行产学合作教育。1906年辛辛那提大学工学院院长赫尔曼·施奈德 (Herman Schneider) 首次提出了产学合作教育。近百年来的实践证明, 产学合作教育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内土建类专业目前实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一般是学校在一定阶段派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生产技术实践、完成毕业设计等。但是, 企业对学生学习组织参与很少或者基本不参与。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建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模式, 要求在本科阶段四年学习中必须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工作。在企业的学习是联合培养, 其实质是以产学合作教育的模式培养工程师而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实习, 更强调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深层次介入。因此, 高校必须与企业紧密结合尤其是实现双方“共赢”模式来调动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积极性。安排学生学习知识以便能够尽早参与企业的工程实践需要对现有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提升, 要注意从联合机制的内涵进行发展。高校土建类专业和建筑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内涵包括: (1) 遵照建筑行业工程人才培养的规律, 与行业部门共同制定行业标准。 (2) 在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上, 高校与建筑行业企业共同制订培养目标, 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共同实施培养方案, 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3) 培养过程分成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阶段。本科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左右的时间, 学习内容包括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 通过参与工程实践包括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 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4) 在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上, 充分听取和吸纳行业企业的意见建议, 同时企业要积极并主要负责承担企业学习阶段的各项教学与实践工作。

三、土建类专业参与卓越工程教育的切入点

1. 处理好土建类专业规范—评估标准—专业标准, 卓越计划通用标准—专业标准—学校标准之间的关系。

实施“卓越计划”要处理好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专业教育评估标准和“卓越计划”专业标准之间的关系。专业规范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最低标准, 目的在于规范办学, 是办好专业的指导性依据;评估标准是从注册工程师角度衡量专业教育质量的, 是与国际教育接轨的行业教育标准;卓越计划的专业标准是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指导性文件, 旨在提供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本质量要求和做法, 强调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三者虽对象不同, 但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在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 要注意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关系。土木工程的“专业标准”是对通用标准的具体化, 它是依据教育部“通用标准”的要求规定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型人才培养应达到的专业基本要求, 能充分体现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和我国建设行业的要求。专业标准是制定学校标准的宏观指导性依据。学校要在通用标准的指导下, 以专业标准为基础, 结合本校特色与定位制定出满足经济与社会需要、体现办学特色的校内土木工程专业的卓越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

2. 建立一批具有工程背景的专业教师是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关键。

高校工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是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历, 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高校对教师的聘任、考核、评价制度问题。另一方面, 高校工科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着能否出优秀的工程人才, 因此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要制定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的专门政策, 积极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 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大力引进具有丰富工程经历的教师。高校必须注重建立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促进高等建筑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需要明确工程应用型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 通过建立学校层面联合培养的保障机制来提升产学研合作模式以及创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型机制, 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具备国际视野和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以及复合型人才。

摘要:在分析建筑行业发展对土建类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能力需求的基础上, 结合教育部“卓越教育培养计划”的建设要求, 探讨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问题。研究表明建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一批具有工程背景的专业教师、建立学校层面联合培养的保障机制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计划,土建类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17) :31-33.

[2]赵韩强, 郭宝龙, 赵东方, 张波.国外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 2010, (4) :49-52.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4) :21-29.

上一篇:物流客户满意度分析下一篇:XX年春运交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