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省政府性债务情况的调研报告(共14篇)
1.关于全省政府性债务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一
政府性债务情况自查报告
莲都区政府性债务审计组:
经查我单位(包括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公用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财务等有关资料,截止2011年底、2012年底和2013年6月底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余额分别为
、、万元、担保责任债务的余额分别为
、、万元、救助责任债务余额分别为
、、万元,其中(单位说明):
特此报告
单位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2013年8月
日
注:
1、各单位是否存在负债都务必在8月5日上午11:30之前将该报告送回莲都区内部审计室(区教育核算中心吕水旺处)。
2、联系人:吕水旺:电话:***(短号558315)
2.关于全省政府性债务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二
一、徐州市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现状
2008年, 在政府4万亿投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徐州市政府投融资平台快速发展。2010年6月, 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发[2010]19号) 要求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债务进行一次全面清理。随后, 各金融机构按照银监局的要求, 加大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管理力度, 对平台贷款进行逐笔“解包还原”和全面梳理, 严格执行贷款总额和贷款占比的“双限”管理, 部分平台公司转为一般性公司, 退出了平台目录。截至2012年9月末, 徐州市共有43家政府投融资平台, 其中地市级16家, 县级27家, 按平台类型来看, 各类开发区融资平台7家, 国有资产管理公司5家, 土地储备类平台5家, 城市投资建设公司13家, 交通运输类平台6家, 其他类型平台7家。
目前, 徐州市融资平台采用以银行贷款为主, 辅之公司债等多渠道融资模式。截至2012年9月末, 徐州市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余额为188.82亿元, 其中银行贷款 (含异地贷款61.18亿元) 140.32亿元, 公司债48.5亿元。
(一) 银行贷款
1. 银行贷款总量下降, 但占比仍较高。
截至2012年9月末, 徐州市融资平台银行贷款 (含异地贷款) 余额140.32亿元, 较2011年末减少35.96亿元, 占债务总额的74.31%。调查显示, 76%的样本平台银行贷款余额占债务总额的比重达50%以上。
2. 贷款质量较好, 无不良贷款。
从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看, 2012年9月末, 徐州市融资平台不良贷款余额为0万元, 较2011年末减少0.2亿元;全市融资平台关注类贷款余额为4.34亿元, 较2011年末减少3.89亿元, 关注类贷款占全部银行贷款 (未包含异地贷款) 的5.48%, 较2011年末下降2.51个百分点。
3. 银行贷款以项目贷款为主, 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和土地收储。
融资平台银行贷款由流动资金贷款和项目贷款两部分组成。剔除异地银行贷款, 2012年9月末, 徐州市融资平台项目贷款余额78.1亿元, 占其银行贷款的比例高达98.69%。银行项目贷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所有项目贷款均为中长期贷款。其中, 三年以上项目贷款余额为64.02亿元, 占项目贷款的81.97%。二是以地市级平台贷款为主。地市级平台贷款余额62.46亿元, 占项目贷款的79.97%。三是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和土地收储。据统计, 投向拆迁、旧城改造和保障房等市政基础设施贷款余额共计48.8亿元, 占项目贷款的62.48%;投向土地收储贷款余额13.94亿元, 占项目贷款的17.85%。
4. 贷款以土地抵押为主, 还款来源于土地出让金。
截至2012年9月末, 抵押贷款余额为71.47亿元, 占银行贷款 (未包含异地贷款) 的90.31%, 其中土地抵押贷款余额64.37亿元, 占抵押贷款的90.07%。还款来源主要土地出让收入和其他财政补贴资金为主, 调查显示, 75%的样本平台还款来源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
(二) 公司债及其他
除银行贷款外, 融资平台还通过证券公司发行公司债, 改善债务结构。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成本低、期限长, 只需要每年付息, 到期还本, 适合轨道交通等城市基础项目融资。自2010年10月, 作为徐州市首家发行公司债的融资平台———徐州市新城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发行了总额10亿元, 年息5.75%的公司债券。截至2012年10月末, 全市有4家融资平台发行公司债券, 共募集资金48.5亿元。
此外, 融资平台还可以通过商业银行发行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 拓宽融资渠道。据调查, 目前全市共有徐州经济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徐州市新城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融资平台正处于申报阶段, 共涉及中期票据67.4亿元和短期融资券40亿元。
不论是银行贷款和发行公司债, 还是短期融资债券和中期票据, 都需要资产规模支持。为提高平台公司融资负债能力, 徐州市平台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资产规模:一是公司合并重组。如徐州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在原徐州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总公司、徐州市投资总公司、徐州市城市建设投资总公司基础上合并重组。二是通过市场化方式资产注入。如注入土地, 增强公司经营能力。三是多元化投资, 做大经营性资产。融资平台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模式, 加强公司资产管理水平, 提升资产的市场价值。
二、徐州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情况存在的问题
(一) 土地出让金收入下降影响融资平台还款
目前融资平台债务偿还来源主要有:一是财政资金。对承建的公益性项目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债。二是土地收益。以徐州经济开发区为例, 目前商业用地市场价260万元/亩, 较2005年增加200万元, 每年度土地收入中可用于贷款的资金不低于5亿元。三是公司经营和投资收益。
调查显示, 由于融资平台的资产多为道路、管网、景观等公益性资产, 除自身经营收益外, 土地出让金收入是大部分平台企业偿债的重要来源。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的背景下, 土地出让金收入受土地市场制约较大:一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 土地出让形势严峻。2012年前10月, 全市市本级土地出让金收入52.93亿元, 同比少增26.43亿元。从明后年起, 各融资平台将进入还款高峰期, 还本付息压力较大。二是部分平台公司土地出让金不到位。新城区规划建设以来, 累计挂牌成交土地进展顺利, 但存在部分土地出让金逾期欠缴现象, 影响了平台公司的正常运作。三是土地指标紧张。未来较长时间内, 房地产仍是宏观调控的重点, 随着保障住房的逐步入市, 房地产价格出现上涨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预计, 土地市场在较短时间内全面复苏的可能性不大, 土地市场的成交萎缩将对政府财力产生较大影响, 将影响融资平台债务的偿还。
(二) 平台自身现金流不足, 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平台企业现金流不足主要表现在总量和期限结构两个方面:一是现金流总量覆盖不足, 进入还款高峰期, 项目还款压力大。以徐州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投融资主体的某公司为例, 随着土地出让金形势严峻, 加之棚户区改造后地块规划用于公益项目较多 (拆迁成本近10.5亿元的回龙窝、云龙山东坡等棚户区被规划为文化街区) , 造成土地出让金明显减少, 项目当期收入难以覆盖贷款本息。据调查, 该公司自2013年将进入还款高峰期, 偿还额23.32亿元, 2012年高达29.92亿元, 棚户区项目还款压力较大。二是贷款与投资项目现金流错配, 导致存在“借壳融资, 短贷长投”现象。目前平台贷款多为项目贷款, 主要投向基础设施项目, 由于大部分基建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收益回收分散的特点, 而平台贷款期限相对较短, 从而给平台公司带来投融资期限错配的风险, 存在“借壳融资, 短贷长投”问题。据调查, 徐州市某平台公司的融资渠道是以该公司所属子公司为贷款主体向银行借款, 借款后转给该公司使用。目前该公司短期借款占借款余额的比例达62.7%, 融资成本高、偿债压力大。
(三) 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受阻制约平台企业后续融资需求
据调查, 政府融资平台在建和新建项目较多, 需要大量后续资金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目前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受阻, 无法满足平台企业后续融资需求, 在建项目若无法按时完成交付, 将影响融资平台债务偿还。融资渠道受阻主要表现为:一是平台公司银行贷款难度加大。2010年下半年以来, 银监部门要求融资平台公司贷款“只减不增, 降旧控新”, 即贷款余额总量要压缩, 新增贷款严格控制。在此政策背景下, 各家金融机构授信条件不断提高。同时, 各金融机构授信时需提供全额的土地、房屋等资产抵押, 并要求在项目申报时必须明确抵押物及其价值。调查的样本融资平台均表示银行贷款难度加大成为共性问题, 不仅贷款总量下降, 而且贷款条件严格。二是资产总量仍相对较小, 直接融资规模受限。按照规定, 企业债、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 在审批时按照净资产40%的比例进行总量限制。以作为徐州城投公司典型代表的某平台公司为例, 该平台公司总资产在195.44亿元, 净资产80.11亿元, 但与常州、镇江等地的城投公司相比 (一般资产总量为500亿元, 净资产300亿元) , 该平台公司资产总量明显偏小, 直接融资空间受限。此外, 较严的审批条件和较高的融资门槛也限制了平台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理财产品进行融资。
三、提高徐州市投融资平台债务偿还能力的相关建议
(一) 政府应引导平台公司规范发展, 增强债务偿还能力
一要引导平台公司合理设定举债规模, 建立科学偿债机制。在国家宏观调控形势下, 积极应对土地市场下行的风险, 提高偿债准备金提取比例, 扩大偿债准备金规模, 扩充偿债资金来源, 有效应对债务高峰期的到来, 避免债务风险。二要适当拓宽平台企业的融资渠道, 推进融资行为市场化。政府应通过财政扶持、资产注入、相关收益投入等渠道, 规范有序地增加融资平台的注册资金规模和资产规模, 满足企业债、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的合理要求, 适度利用信托、债券、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等渠道融资, 通过引进会计师、律师、信用评级机构以及投资银行等市场约束, 增加平台公司投融资行为的约束机制和透明度, 逐步摆脱对财政投资和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 优化资金来源结构。
(二) 监管部门应完善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 应加强对平台贷款的总体风险情况进行全面监管分析, 并充分发挥窗口指导的作用, 及时传导和解读监管政策, 指导各商业银行提高防范平台授信风险的能力。其次, 要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间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体系。相关监管部门应牵头建立政府投融资平台信息共享机制, 能定期对当地各级政府的融资规模、还贷情况、资产质量等信息进行汇总, 对风险进行提示, 以便商业银行及时、全面掌握平台企业情况。第三, 要强化与政府部门的沟通。相关监管部门应牵头建立与政府相关部门定期沟通制度, 加强各银行之间和银行与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
(三) 银行应强化平台贷款管理, 确保还款来源稳定有效
一要应实行逐步有序的退出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差别性贷款管理方案, 逐步压缩平台贷款总量, 同时, 适当考虑延长融资平台的贷款偿还期限, 以分散企业集中还款风险和还款压力。二要加强管理, 保证平台贷款质量。监控贷款资金的流向和流量, 科学评估还款来源的有效性、还款能力的保障性, 切实提高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质量, 如对于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的, 贷款行要与借款人、财政部门、国土部门共同签订土地出让收入监管协议, 确保抵押土地出让收入优先划入设在贷款行指定的账户归还贷款本息。
参考文献
[1]周沅帆.中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资金来源及偿债能力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 2012, (5) :33-36.
[2]吴蔚, 艾军卫.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研究[J].对外经贸, 2012, (3) :58-59.
[3]陆旻.中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金融, 2012, (2) :50-51.
3.关于全省政府性债务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三
根据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的安排,我代表省政府向会议报告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
一、我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级政府通过投融资借款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设施建设投入,为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十分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举措,迅速扭转了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势头,实现了经济企稳回升向好。其中通过扩大政府公共投资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而带动整个社会需求逐步增加,对促进我省经济回升向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增收困难,而财政支出刚性则不断增强,增支需求较大,导致各地举债融资的规模增加,客观上使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控制的任务明显加重。
(一)债务规模情况
1全省债务规模情况。2009年末,全省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579亿元,比上年增加1787亿元。增长64.01%;其中,宁波市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458亿元,比上年增加887亿元,增长155.34%。债务规模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各级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采取了包括增加政府公共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同时,政府性债务规模也随之扩大。
2009年来,全省政府性债务负债率(债务余额与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0.15%,高于警戒线10.15个百分点(根据2005年出台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要求,不应超过10%,下同),比上年提高7.16个百分点;债务率(债务余额与当年可支配财力的比例)为97.46%,低于警戒线(100%,下同)2.54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24.47个百分点;偿债率(年度还本付息额与当年可支配财力的比例)为28.58%,高于警戒线(15%,下同)13.58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2.22个百分点。截止2009年底,全省已累计建立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121.8亿元,比上年增加23.2亿元,为年初债务余额的4.36%(要求为3-8%,下同),超过下限1.36个百分点。
2省本级债务规模。2009年末,省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为331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增长6.,43%。其中,直接债务为317.6亿元,主要分布在财政部门18.9亿元(国债转贷及专项借款)、教育部门73.9亿元、医疗卫生部门2.9亿元、交通运输部门195.5亿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部门(省电力公司农网外债)25.5亿元等;担保债务为13.2亿元,主要是资源勘探电力信息部门的担保债务。2009年末,省本级债务率为91.10%,偿债率为53.65%。截止2009年底,省本级已累计建立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9.3亿元,为年初债务余额的2.99%。
3市县债务规模。2009年末,全省69个市县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248亿元,比上年增加1767亿元。增长71.22%。全省市县负债率为18.69%,高于警戒线8.69个百分点,其中超过警戒线的市县有36个;债务率为97.99%,低于警戒线2.01个百分点,其中超过警戒线的市县有29个;偿债率为26.48%,高于警戒线11.48个百分点,其中超过警戒线的市县有40个。全省69个市县中,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等三个指标均未超过警戒线的市县有28个,三个指标均超过警戒线的市县有29个,两个指标超过警戒线的市县有6个,一个指标超过警戒线的市县有6个。
截止2009年底,市县已累计建立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112.5亿元,比上年增加23.1亿元,为年初债务余额的4.54%,超过下限1.54个百分点。
(二)债务构成情况
1债务来源结构。按政府性债务资金来源划分,我省现有直接债务4451亿元,包括银行贷款3854亿元、发行债券194亿元、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34亿元、其他债务来源369亿元;担保债务128亿元。
2债务用途结构。按政府性债务用途划分,用于铁路、机场、大型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254亿元,水、电、气、保障性住房、轨道交通、道路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801亿元,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81亿元,农村公路、桥梁、生态环保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124亿元。
总的来看,为应对危机、拉动经济,2009年我省政府性债务规模增长较快,债务负担和偿债压力明显加大,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加重,但全省政府性债务状况整体上仍处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
二、近年来我省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情况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人大的监督下,我省按照“加强管理、适度举债、讲求效益、规避风险”的债务管理思路,在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一)制定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2005年初,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浙政发[2005]5号);2006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浙江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6号)。从严格控制政府性负债建设行为、明确政府性债务归口管理、编制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完善政府性债务偿还机制、加强项目财务监督和绩效评价、构建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体系、严格限制政府融资担保行为、清理消化乡镇政府性债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对政府性债务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2008年我省经济增幅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明显回落、地方财政减收增支因素骤然放大、各级政府债务规模增长较快的状况,2009年省财政厅又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财政妥善处理好拉动内需保增长与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以及债务规模与政府偿债能力的关系,完善偿债准备金制度,强化防范风险的责任。
(二)提高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水平。2007年初。省政府在义乌市召开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会议,吕祖善省长到会作重要讲话。会议总结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情况,交流义乌市等地的实践经验,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切实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同年下半年,由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地税局联合举办全省分管财政工作的市、县(市)长公共财政与政府性债务管理专题研讨班,全省11个市和90个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了研讨,吕祖善省长在研讨班上作了重要讲话。通过研讨。使各地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精神、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财力可能、债务规模与偿债能力的关系,切实防范债务风险等方面增进了共识。
4.关于全省政府性债务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四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6〕93号 【发布日期】2006-11-01 【生效日期】2006-1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农村沼气建设督查情况的通报
(豫政办 〔2006〕93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确保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新增50万农村沼气用户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9月17-28日,省政府派出督导组对全省农村沼气建设情况进行了督查。10月23日上午省政府听取了各督导组的情况汇报,并对做好今后两个月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截至9月30日,全省实际新增农村沼气用户49万户,已完成省政府下达的50万户建设任务的98%,全省农村沼气建设成效显著,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领导普遍重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06〕17号)下发后,各级政府对农村沼气建设十分重视,各省辖市成立了农村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文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任务进行了分解,及时召开了农村沼气建设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并将沼气建设纳入了各级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安阳、焦作、周口、郑州、驻马店、洛阳、济源、新乡、漯河、商丘、南阳、平顶山等省辖市印发了沼气建设考核及奖惩办法,明确规定了目标任务和奖罚措施,并实施了跟踪问效制度。二是投入力度加大。各地对沼气建设的投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明显加强。截至9月30日,全省市、县财政共计投入沼气建设财政资金22389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8977万元,扶贫、涉农资金1000多万元。许多市、县还要求农业、林业、水利、城建、卫生、环保、畜牧等部门利用项目资金支持农村沼气建设,信贷部门也把农村沼气建设列为信贷投资方向,利用小额贷款扶持农户开展沼气建设。三是技术更加成熟。目前我省沼气建设主要采用砖混结构、混凝土现浇等工艺,彻底解决了漏水、漏气的问题,利用人、畜粪便作为主要的发酵原料,采用新的池型实现了自动进出料,解决了长期困绕沼气发展的出料难问题,沼气建设技术更加成熟。“三结合”、“一池三改”和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既解决了沼气池在寒冷冬季产气不正常的问题,又发挥了沼气的综合效益。四是注重服务体系建设。全省今年新增培训沼气生产工6325人,持证沼气生产工总数达到15984人。各省辖市按照“强化市级、巩固县级、发展乡、村级”的总体发展思路,明确了沼气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各省辖市和多数县设立了沼气服务站,办理了营业执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经营和技术服务。五是努力提高沼气建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各地改变过去就沼气抓沼气的传统思路,把沼气作为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努力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坚持“一池三改”,以沼气促养殖,以养殖带沼气,实现沼气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积极推广沼气沼液浸种、沼渣肥田等技术,积极探索“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菌”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以沼气建设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以沼气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改院结合起来,促进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
目前全省农村沼气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全省已有10个省辖市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而开封和鹤壁2市仅完成任务的35%和54%。二是重建池,轻“三改”。部分农户沼气池建设不规范,特别是非项目村沼气建设只重建池,忽视改厨、改圈和改厕,庭院依然是垃圾遍地、粪水横流、蚊蝇乱飞,没有达到家居环境清洁化的效果。三是建设不规范,服务有待加强。一些沼气池布局不合理,有的建在庭院中间,有的建在外面远离庭院未与厕、猪圈结合,人为增加劳动强度;非项目户管路安装不规范,导气管过长、积水瓶安装位置过高;一些沼气户没有安装脱硫装置,有的虽安装但脱硫剂长时间不进行再生,起不到脱硫效果;个别地方存在沼气池进料间过大、双水压间、无天窗口等技术问题。四是安全意识淡薄。沼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目前许多沼气户缺乏必要的安全使用常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五是管理不严,市场混乱。个别县还没有建立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只有临时人员兼职代管;沼气产品市场管理混乱、竞争无序,质量参差不齐,许多没有通过质量认定的低劣粗糙沼气产品进入市场,加之部分乡镇不能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度,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沼气的正常使用带来一定的隐患。
针对目前农村沼气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高度重视,抓紧抓好,把省委、省政府承诺要办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农村沼气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炊事照明,单纯的能源效益,而是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循环农业、改善农村环境的一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各地要本着求实、为民的原则,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从管理机制、资金投入、服务体系等方面下大功夫,下真功夫,把这项工作抓紧做实,确保今年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二要加大扶持力度,拓宽筹资渠道。资金投入是农村沼气建设的重要保证,国家逐年加大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沼气建设的扶持力度;省直有关部门要利用项目资金支持沼气建设;金融部门要加强信贷支持力度,发挥小额贷款在发展沼气中的作用。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逐步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尽快形成“政府扶持、农户自筹、社会参与”的投资机制,加快全省农村沼气的发展步伐。各地要进一步落实好国家项目的配套资金,保证国家项目按要求完成,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三要积极做好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站、标语等各种途径对农村沼气建设进行广泛的、全方位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对广大农民群众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通过宣传发动、政策推动、示范带动调动广大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农村沼气的良性发展。四要完善管理体系,创新服务机制。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沼气建设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一支管理有力、技术过硬的管理和技术服务队伍,对沼气建设的施工、建设、安装、使用以及配套产品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管理,杜绝无证施工,防止出现销售和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各地要建立健全以县级服务站为龙头、乡镇服务组织为支点、村级服务网点为单元、农民沼气服务人员为基础的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努力实现专业化施工、物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机制。五要注重综合利用,发挥更大效益。各地要把沼气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普及“三结合”、“一池三改”建设模式,搞好改水、改厕、改厨、改院、改路等方面的配套建设,要抓好“三沼”综合利用,进一步扩大综合利用范围,积极推广沼气发电、贮粮、水果保鲜,沼液浸种,沼渣喂鱼、种植食用菌等实用技术,全面发挥沼气建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六要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对已完成省下达任务的地方要进一步提高标准、完善设施,最大限度的发挥沼气的综合效益;对至今尚未完成任务的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督促其年底必须完成。七要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发展沼气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实事,要真抓实干,防止在数字上动心思做文章,严禁弄虚作假。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一月一日
5.关于全省政府性债务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五
为了切实加强我镇政府性债务的和
三公
经费管理,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的风险,有效控制
三公经费
。黄钟镇根据贵局《关于展开乡镇、中小学公务经费和债务管理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行动,于xx年年7月10日召开专题会进行安排部署,认真细致地展开自查工作。现将今年1至6月的债务和
三公
经费的支出自查情况报告以下:
一、债务情况
我镇由于历史缘由构成了严重的高额负债,制约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了社会稳定和乡财政困难。截止xx年年12月我镇的债务余额为5985万元,xx年年1至6月余额为7163万元。新增额1178万元,支付黄中公路
7.17
水毁工程欠款130万元、黄长路抢险工程53万元、冉家坝新农村建设工程款40万元、吴家沟村级阵地建设12万元,截止xx年年6月31日,银行结存109万元,依照上级的唆使和要求,党委政府结合我镇实际情况,主要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1.落实专人,规范管理。由于我镇政府性债务构成时间跨度长、额度大。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债务管理,始终坚持严格规范管理。我们依照市委、市政府和相干主管部分的文件精神的要求,镇党委、政府安排落实专人进行债务业务的管理,制定实行票据、款、公章分离的债务管理运行管理机制,杜尽管理漏洞,要求天天扎帐,并做好当天债务的明细账,同时对还款实行提早一个月预定计划,便于安排资金张罗,严格执行新增社会借款按报批程序报批的债务管理规定,坚持借款先申请,同意后再借款还款。单笔还款1万元以上的社会借款支出均实行转账支付,无违规举债行为。
熟悉到位,责任明确。始终充分熟悉到加强债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紧急性,牢固建立清偿务风险意识,切实推动债务管理,增强公共财政保障力。充分熟悉到消化乡镇债务是乡镇本身的责任。明确政府是责任主体,各级干部都是具体责任人,做好稳控,确保债务秩序正常当仁不让。通过努力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债务管理,确保债务运行有序安全。
6.关于全省政府性债务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六
为配合全省统计“四五”普法考核验收和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达标工作的开展,全面掌握系统依法统计、执行新统计报表制度和统计工作开展等方面的情况,省局于9月中、下旬对全省17个市及所属17个县(分)局进行了统计执法检查和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全省系统统计执法检查和调研的基本情况
去年以来,省局XXX局长、XXX副局长先后在系统统计培训班上的重要讲话,对系统统计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各市、县级局的领导对统计工作普遍给予高度重视,列入了议事日程,成立了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负责制,形成了健全的统计工作领导体系,全省系统统计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统计执法检查和调研工作。各市对这次统计执法检查与统计调研工作普遍给予了高度重视。大部分市局成立了统计执法检查与调研工作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检查与调研方案,研究具体措施,为检查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泰安市局在下发《关于迎接省局统计执法检查和调研活动的通知》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先后两次召开了全市工商系统办公室主任会议,局领导亲自讲话,亲自部署。各市在认真领会《通知》精神的基础上,本着“认真、严格、务实、提高”的原则,普遍开展了自查、自纠和调研工作。潍坊、莱芜市局在省局《通知》下发前,率先开展了检查和调研工作;泰安、枣庄、滨州、威海、德州等地组织了全面检查或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地采取边查边改的做法,给予了纠正,并对直接责任人或单位进行了批评。通过这次检查和调研活动,各级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的责任心普遍增强,有力地推动了系统统计工作的开展。总的来看,这次检查和调研活动所到的34个单位,比较好的市局有潍坊、泰安、枣庄、威海、烟台、滨州、莱芜、青岛;比较好的县级局有昌邑、招远、泰安泰山区、枣庄市中区、滨州滨城区、文登、莱芜莱城区、青岛市南区、成武、广饶、日照东港区。
(二)坚持依法统计,统计数据质量提高。一是大部分市局认真开展了统计“四五”普法活动,依法统计意识增强。由于各地统计部门要求不同,统计“四五”普法工作的开展情况不一,半数以上的市局按照统计部门要求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统计普法活动。泰安市局按照市统计局的部署,积极组织统计“四五”普法工作,在去年底省人大组织的“四五”普法统计执法大检查中,代表市直部门做了典型发言。莱芜市局分三期组织各级单位负责人参加了统计部门的“四五”普法考试,40多人取得统计“四五”普法合格证。济南市局组织120名专兼职统计人员参加了市统计局组织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颁布二十周年”知识竞赛活动。济宁、东营、聊城、潍坊市局也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统计“四五”普法活动。统计“四五”普法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提高了系统依法统计的自觉性,增强了依法统计的意识。二是强化措施,统计数据真实性不断提高。各市针对新统计报表制度实施,统计人员变化较大的状况,普遍实行了综合统计人员集中交叉汇审的方法,统计数据质量大幅提高,统计人员专业水平明显提高。大部分市局针对个体工商户和案件数据容易出现问题的现状,进一步规范填报要求,制定具体措施,理顺上报流程,使统计数据更加真实、准确。济宁、淄博、青岛、济南、烟台等市,积极探索长期不验照和查无下落个体工商户的清理途径,其中济宁已有1.6万户被清理出个体统计数据,淄博、烟台市局部分查无下落业户正在被公告吊销。枣庄市局针对案件、罚没款数据下发了《关于加强查处违法案件统计工作的通知》;莱芜、枣庄、日照市局采取案件数均出自法制口的方法进行统计,实行统一编号,归口统计。各市广泛实行统计工作年度考评,加大数据质量考评力度。潍坊、泰安、烟台、济宁、枣庄、滨州等市局强化措施,实行了统计工作定期通报制度,差错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了统计数据及整体工作的质量。
(三)机构、人员相对稳定,统计管理网络已经形成。全省系统除个别市局外,都在办公室设置了综合统计岗位,配有分工明确的统计负责人和综合统计员,各业务科室及工商所配备了素质较高的专(兼)职统计员,统计工作基本实现了办公室统一归口管理,形成了以市局办公室为中心,各县(分)局和业务科室为基础的统计管理网络;建立了分管领导亲自抓,综合统计人员具体负责,各业务科室和工商所兼职统计人员分工负责的工作模式。据统计,截至目前,系统县级局以上统计分管领导及专兼职统计人员共1754人,其中35岁以下935人,占53%,35-45岁的573人,占32.6%;具备大专以上学历1714人,占97.8%,其中包括研究生学历的14人;从事统计工作年限两年以上的占71%。
(四)制度健全,统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各市、县级局在认真抓好省局《两个办法》贯彻落实的同时,不断建章立制,促进了各项统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潍坊、滨州、东营市局分别制定了《系统统计工作规范》、《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系统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泰安市局重新出台了《考评办法》、《综合统计机构及综合统计人员岗位职责》、《市局机关统计工作制度》;日照市局完善激励机制,对统计工作实行“一年一表彰,三年一大奖”的表彰奖励制度;聊城市局制定了《统计台帐管理暂行办法》。各市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层层监督,层层落实,使统计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另外,统计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各市都将统计资料按规定期别和保管年限进行了认真分类整理,装订编号、装入档案盒。青岛、淄博、枣庄、潍坊、威海和莱芜将统计资料管理纳入局综合档案室统一管理,已达到档案管理“省一级”标准,有的还将统计数据刻录光盘,实行统计档案存储光盘化,确保了统计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和规范性。系统统计电子台帐开发应用正在步入规范化轨道,截止目前,有12个市局上报了电子台帐及文字说明,其中有10个市进行了试运行。
(五)多措并举,统计服务水平普遍提高。各地在狠抓数据质量的基础上,创新思路,拓宽统计信息服务新渠道,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滨州、烟台、泰安、莱芜等市局先后建立了统计分析评比制度;泰安、莱芜、济南不定期编写统计工作动态上报省局,有多篇在省局《每周快讯》上刊发;泰安市局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统计分析质量的通知》,坚持每月为局领导、市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提供个体私营统计数据和文字分析,经常被《民营经济月报》采用;烟台、泰安、枣庄、青岛、临沂等市局坚持编辑《统计资料汇编》,及时为系统领导和各部门提供信息服务;潍坊、滨州、聊城、淄博等市局分别利用《信息简报》、工商政务信息平台办公网页发布统计数据和分析,特别是青岛、莱芜、日照市局积极开展统计专项调研,撰写出多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受到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提升了工商形象。
二、统计执法检查、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全省系统统计工作虽然没有发现大的违法违纪行为,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统计“四五”普法开展的不够广泛。由于有的地方统计部门没有向部门部署这项活动,因而这些地方普遍没有将《统计法》列入“四五”普法的内容,对《统计法》的学习、宣传缺乏应有的重视。
(二)个别地方统计法制观念淡薄,不同程度地存有违背统计法规的现象。一是个体私营统计问题。个别市、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压力依然很大,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两本账”、报表数据与业务软件数据不一致等现象仍然存在,还有的单位迫于压力没有如实填写“查无下落”的个体工商户调查指标。二是案件数据仍存在差错。有的单位工作简单化,在没有深入了解原因的情况下,人为调整法制报表或各业务报表案件总数;有的单位吊销执照案件注册口按户填报,法制口按处罚决定书份数填报,导致法制与业务口案件数据不一致;有的单位案件归类不当,存在重报现象;有的单位基层工商所简易程序案件漏报等。
(三)个别单位重视程度不够,统计队伍不够稳定。一方面,个别地方统计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作风漂浮、管理不善,对上级工作部署仅限于“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传达会议”,甚至对统计工作有关文件、制度和要求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基层单位统计队伍稳定性不够是当前统计工作的突出问题。通过检查发现,有的单位综合统计人员不是正式编制人员;有的单位不经上级综合统计机构同意随意调整统计负责人和统计人员,或将原来公务员身份的统计员由信息中心人员代替,或在下一任统计人员不明确的情况下调整综合统计人员;有的人员工作交接过于简单、缺乏交接手续,使本来专业性就很强的工作失去连续性,出现断档,影响了工作;有的市虽然配齐了综合统计人员,但对下指导不力,各县(分)局综合统计几乎成为“摆设”;有的统计人员兼职过多,精力有限,工作疲于应付。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使个别地方的统计工作始终处在不断“换人—培训—适应工作—继续换人”的低水平,工作很难上层次。
(四)统计基础建设亟待加强。少数统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对《统计制度》不求甚解,理解存在偏差;业务统计软件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部分单位台帐设置不符合编报统计报表的要求,特别是工商所表现尤为突出,需统一规范和完善;系统统计档案管理要求不够统一规范。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促进系统统计工作再上新水平
目前全省系统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全省系统统计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各市局应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规范综合统计机构,稳定统计人员队伍。各市局领导要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特别是在“小局大所”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级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连续性,最大限度地保持统计队伍的稳定,做到市、县级局综合统计机构设在办公室,分管领导和综合统计人员明确,调整统计人员先补后调,工作交接“快、细、全”,原创文秘材料,尽在网络络.com网。即交接速度要快,职责交待要细,资料交接要全。要进一步加大统计考评、通报力度,特别是对工商所的考评力度,切实增强统计人员责任心,调动统计人员积极性。综合统计人员要对照省局《两个办法》的要求,充分发挥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的作用,经常开展调研和检查活动,全面掌握基层工作实际,做到工作措施行之有效,杜绝以文件传达文件的简单工作模式。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领导支持。
(二)增强依法统计意识,加大措施,进一步提高数据真实性。真实性是统计数据的灵魂。各市局要紧密配合当地统计部门认真开展统计普法工作,要将《统计法》纳入各级工商局普法活动中。特别是当前外界压力相对较大的单位,更要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切实树立和增强法律意识,坚决克服方方面面的干扰,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依法统计。各市局要抓住个体工商户和案件查处统计两大重点。一方面,进一步规范数据来源。对个体工商户数据,要充分借助经济户口和属地管理的实施,建立业户人员、经营等情况档案,从源头上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对案件查处数据,各市局要进一步明确案件归类要求和上报流程,坚决杜绝虚报、瞒报、重报、漏报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加强数据的日常审核,争取按月核对数据增减变化幅度和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及时发现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
7.关于全省政府性债务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七
地方政府财务报告是在其最高目标指导下、在合理的编制基础下形成的反映政府财务及财务管理受托责任的技术工具。政府财务报告报告对于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债务风险管理提供的资产负债框架, 相比传统的债务成本分析方法, 这一方法更贴近与债务风险的实质, 即地方政府掌握资产不足, 无力偿债。
1. 地方政府财务报告有利于披露真实的政府债务信息
(1) 地方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与编制基础。在政府透明度以及政府公共责任日益被关注的情况下, 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应明确为向公众全面反映其财务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结合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的现状, 地方政府财务报告同时应兼顾信息有用性, 以帮助政府债务信息使用者做出有效决策。这种责任反映的全面性要求政府财务报告采用权责发生制, 这样地方政府的债务确认就基于政府应承担的责任而不是局限于政府作为直接债务人所承担的债券与借入款项等。
(2) 地方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与编制基础规范了地方政府债务的主体。在财务报告目标与编制基础的前提下, 地方政府财务报告可以明确政府债务所涵盖的主体, 债务主体的确认依赖于整个财务报告主体的确认。美国政府财务会计委员会 (NCGA) 认为政府财务报告的主体界定标准首先是在财务领域该组成单位是否对政府具有依存度, 政府是否可以对该类单位产生业务活动的影响, 进而形成财务活动的公众受托责任。其次是政府是否能对此类单位产生管理上的控制力, 包括拥有监督权以及对管理人员的指派。结合我国现行政府预算会计制度, 本级地方政府以及相关行政部门是地方政府财务报告的基本主体, 所辖事业单位及某些政府背景的社会团体因为对政府财政的依存度和对地方政府的隶属关系也应纳入地方政府财务报告主体范围。而地方所辖国有企业不应被全部纳入地方政府财务报告的主体范围。“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将国有企业按照功能进一步划分为竞争性国有企业与公益性国有企业, 对于竞争性国有企业政府仅持有投资者的身份, 不再干预企业的决策和内部事务, 也不会对该类国有企业持有财务资源的扶助义务。实际上从事竞争类业务的国有企业几乎不履行公众受托责任, 这是将其从地方政府财务报告主体划出的最根本因素。但是地方政府对作为投资者, 仍应将对其的投资确认为权益, 这是真实反映地方政府会计要素的要求。显然政府财务报告通过准确的界定地方政府财务主体范围有效的解决了政府债务主体的问题, 帮助地方政府政府债务主体与资产主体做到真正统一。
2. 地方政府财务报告内容有利于构建政府资产负债框架
地方政府财务报告内容应包括三个部分。首先为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 以政府支出经济功能划分的费用收支表以及相关的现金流量表。其次为反映政府未能在财务报表披露的重要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的附注。最后为相关政府财务管理信息。显然表达政府债务以及资产存量的资产负债表与表达其流量概念的收入费用表对于构建政府资产负债管理框架最为重要。另一方面, 财务报告的附注中将会披露有关于政府或有债务以及隐形直接债务的内容 (由政府在直接承担道义费法定责任) , 这对于构建完整的政府资产框架十分有益。
二、运用资产负债框架进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必须的准备
1. 运用资产负债框架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理论准备
结合刘尚希对政府债务风险三个层次的分析方法, 本文在政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资产负债管理框架下将政府债务风险从静态角度与动态角度分别分析。
首先, 政府资产负债表中确定的债务均为政府性债务, 他是政府以及政府性单位承担的直接法定义务, 附注中披露可计量直接或有债务、地方政府道义上需承担的社会保险债务等政府隐性直接债务共同组成全口径政府债务, 将其与政府资产存量相配比是债务风险分析的基础。
其次, 从动态的角度观察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要求我们必须结合政府费用收支表考察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所掌握的流量资源 (政府收支差额) , 结合政府资产存量, 动从态的视角观察存量资产与流量资产之和是否能承担政府债务。
2政府财务报告下的资产与负债规模与结构
(1) 资产结构。如企业一样, 政府财务报告下的地方政府各类政府资产并不具有同等的偿债能力, 其拥有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能力最重要的判断标准为流动性。流动性高的政府资产易于变现, 无论是货币资金, 还是周转的资产, 或是存货都易于迅速获得变现价值, 补偿政府到期债务。而政府固定资产中的公共基础设施几乎没有任何流动性, 不具有变现价值。
此外, 流量角度的政府资产为地方政府收支差, 这部分资产具有较高的偿债能力。
(2) 债务规模以及结构。在政府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地方政府债务包括法律与合同规定的必须履行债务也包括借鉴企业财务报告慎重性原则将政府很有可能承担的或有债务加以确认的预计负债。此外或有负债其发生的可能性小于等于50%, 将不同种类或有债务通过小于等于50%的转化率汇总与资产负债表产负债相加成为地方政府所应承担的所有法定债务。在此基础上将附注中披露的直接隐性可计量债务相加可估算地方政府债务。
三、运用资产负债框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1. 静态政府债务风险分析与评价
表内债务资产负担率不应超过100%,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要求地方政府尽可能避免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要求该指标低于甚至远少于100%, 为了更好的观察政府资产的偿债能力, 地方政府必须将所承担的负债与流动性资产进行配比。对企业而言流动比率大于2才证明企业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其流动资产能够在满足日常债务周转同时去清偿债权人的债务。简单假设政府的流动债务与非流动债务之比为1∶1, 那么表内债务流动资产负债率低于100%才能够真正抵抗债务风险, 即政府不需出卖任何固定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 就可在行使基本社会职能的前提下, 偿还所有表内法定债务。
如果从更广义的角度去衡量政府负债率, 我们需要考虑政府全部存量资产与流动资产对全部法定债务 (或有债务折算后) 。根据2012年审计署对部分或有债务的转化率的统计, 这类债务最终由政府债务主体承担的最高比率也低于20%, 这意味着折算后的或有负债与表内债务总额占所有存量资产的比重不应超过120%甚至应远少于120%, 否则政府必须重新审视政府性债务主体的或有债务管理水平。对于折算后的法定债务与流动资产比率来说, 需要考察政府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 相比与表内债务流动资产负债率该指标不应变动过大。
总债务所涵盖的内容包括政府大量的隐性直接债务, 与此相关的比率在政府资产存量角度作为参考。
2. 动态政府债务风险分析与评价
政府债务动态分析的意义在于对地方政府进行更深入的政府债务可持续评价, 地方政府举债最根本原因为入不敷出。常年财政透支会增加政府债务, 蚕食政府净资产, 进而威胁政府财政安全。
政府资产为A1, 表内债务为L1, 政府本年年度收支差额为P, 假设地方政府财政年赤字或盈余率变动不大, 财政收支差额与经济增长g一致, 贴现率为债务加权的利率r。政府流量净资产的现值为在动态环境下表内资产负债率公式为 (L1-P0) /A1 (P0<0) 或L1/ (A1+P0) (P0>0) 。显然若该类指标仍小于或远小于1, 说明政府举债具有可持续性, 政府债务动态可控。令A1-L1+P0=0, 即可求出在表内政府对流量净资产P, 进而测算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情况下的政府财政赤字率或盈余率。
上述分析同样适用折算后的法定债务资产负债分析等等。利用资产负债框架, 将政府债务风险动态展示对于分析地方政府所面临的长期债务分析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12年度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办法, 2012 (6) .
[2] .刘尚希.财政风险:一个分析框架.经济研究, 2003 (5) .
[3] .李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国际比较与借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 (3) .
8.关于全省政府性债务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八
(2015年10月19日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十次主任会议研究通过)
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防洪排涝工作审议意见处理落实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经过一年来的整改,省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主任会议讨论通过的《关于全省贯彻“五水共治”战略决策推进防洪排涝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大部分得到落实,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必须看到在不少地方还存在部分河流缺少流域性控制性工程、主要平原排涝能力有待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亟待加强、小流域缺乏系统治理等问题,防洪排涝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为继续推进这项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一、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统筹推进防洪排涝工作。要按照尊重规律、科学治水、疏堵结合和“给洪水以出路”的指导思想,认真做好我省“十三五”防洪排涝工程规划编制工作,并继续编制和完善流域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城市排涝规划等,建立完整的规划体系。着力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引领、推进防洪排涝工作。二、进一步加大重点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的推进力度。省有关部门要掌握情况、针对问题,剖析原因、分类施策。对需要列入国家的重点项目,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强要素保障,争取国家早日批复和加快建设;对列入省重点工程的项目和跨行政区域的项目,省有关部门要统筹协调,简化审批程序,加强检查指导,推进项目加快建设。在抓建设进度的同时,要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强项目全过程的监管,使这些民生工程发挥最大的作用。三、进一步重视小流域的治理和山塘水库除险加固。要总结小流域治理的经验和教训,调整思路、统筹规划,实行综合治理,把工程措施、生态修复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按照整体规划、全流域治理的要求,一条一条地抓好治理工作,逐步消除山洪、泥石流等隐患。同时,要加大山塘水库特别是“屋顶山塘”的治理力度。省财政对山区、海岛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和小流域治理任务重的县(市)要给予更多的扶持。四、继续统筹做好姚江流域防洪排涝工作。要围绕提高姚江流域防洪排涝能力的目标,加快实施已经部署的六大工程。省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帮助宁波市做好姚江东排二通道的科学论证、规划制定等工作。督促、推进姚江流域沿线各市、县团结治水,切实加快把姚江治理好。以上意见,请省政府研究处理。
9.关于全省政府性债务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九
选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省教育厅: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四川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工作的通知》(川委厅„2012‟31号)下发后,根据相关要求,我州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按照规定时间和程序完成了全省“两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推荐评选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收到通知后,州委、州政府分管负责人庚即作出安排,由州教育局牵头,各县县委、县政府及纪委监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口计生等部门配合,及时开展了组织推荐评选工作。具体评选推荐工作由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在近段时间里精心做好了先进材料的收集、审核、上报等评选推荐的相关工作。
二、严格推荐程序。
按照要求,我州坚持“自下而上、层层把关、逐级审批、充分发扬民主,接受群众监督,做到社会公认”的评选工作原则,严格标准,按照下达的名额,结合全州各县“两基”工作开展情况,推荐出先进集体2个,先进个人9人,并按要求在所属单位公示栏内进
行了为期5日的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经公示后无异议。在收集整理推荐材料后,州政府教育督导室按照程序,分别征求了州政府分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人口计生的副州长意见,一致同意上报。
三、严肃工作纪律。
10.关于全省政府性债务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十
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
各设区市卫生局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省直各医药卫生单位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
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全省医药卫生系统按照厅党组织的部署和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抓基层打基础,在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取得较好成效。为全面掌握全省医药卫生系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认真做好创先争优活动总结的准备工作,拟对全省医药卫生系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设区市卫生局对本辖区内医药卫生单位党组织建设情况开展调研统计。按照卫生行政机关、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公立医药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卫生服务机构、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其他医药卫生单位九大类,填写《设区市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党组织和党员情况统计表》(附件1)。
二、省直各医药卫生单位填写《省直医药卫生单位创先争优活动党组织和党员情况统计表》(附件2)。
三、数据统计截至时间为2012年第一季度,所报数据要求客观、准确,统计表于2012年4月10日前加盖单位公章后,传真至全省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办,电子版一并发至指导办邮箱。
联 系 人:徐 华、赵晓丽
联系电话(传真):0791-86253312
电子邮箱:cxzy@jxwst.gov.cn
附件:
1、设区市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党组织和党员情况统计表
2、省直医药卫生单位创先争优活动党组织和党员情况统计表
江西省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办公室
11.关于全省政府性债务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十一
关于贯彻落实7月10日全省、全市安全生产工作
视频会议精神的报告
县安委办:
2012年7月10日下午14时30分,省政府副秘书长吴勇主持召开了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孙国强副省长传达了传达、学习了栗战书书记和赵克志省长在7月8日和7月9日在省委专题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省公安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安监局有关负责人在会上就“打非治违”工作作了发言,总结了各部门上半年的工作情况,对下半年的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最后,孙国强副省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和指示精神,目前,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为确保下半年安全生产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十八大召开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各级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认真做好各自分管领域的工作总结和对下半年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行之有效的安排和部署,他指出,要抓好下半年安全生产工作,必须用高度的责任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的精神,将“打非治违” 与安全生产的全面工作和全面目标结合起来、与隐患排查结合起来、与标准化建设结合起来、与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结合起来。会后,接着召开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上,市安监局局长就抓好“打非治违”第二阶段工作作了安排部署,王祺副市长在会上就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和如何贯彻落实好这次省的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作了强调和指示。全市安全生产视频会议结束后,赫章县接着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我镇镇长顾开应于2012年7月11日下午主持召开了镇长办公会议,就抓好我镇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作了安排部署。现将我镇的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传达会议精神
会上党委委员王付国传达了7月10日下午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顾开应镇长强调这次会议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的一次重要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各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把上级党委政府交给的任务抓好,抓实,抓出实效,为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今天的会议让我们认识到存在的差距,我们应该立即组织起所有力量,各部门要根据会议的精神,积极主动参与联合执法,深入各行业部门开展好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二、突出工作重点,明确责任单位,狠抓工作落实 会议明确了工作的重点和突出要抓的内容,各分管领导要严格执行“一岗双责”责任制,分管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所分管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亲自带头抓安全生产工作;各部门领导要在分管领导的带动下,严格按照“属地监管”和“部门监管”的原则,分赴所分管的部门开展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三、攻坚克难,突出重点,抓好重点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认识这次会议的重要性,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来抓好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尤其是抓好“打非治违”第二阶段的工作,当前是十八大即将召开的重点时段,为十八大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实现“零事故”、“零死亡”,各企业和各行业监管部门要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强化政府主导与部门监管相结合;强化检查与安排部署相符合;强化“打非治违”工作执法行动与常规工作的合理开展;强化监管体系和责任的落实;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值班值守与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强化企业的现场管理与企业主体责任制的落实;强化宣传教育与实际工作相适应。
四、各单位、部门要联动起来,深入分管部门行业开展安全专项整治
会议强调,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各单位、部门领导及其工作人员,要认清自己的业务,按规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按照省、市、县的要求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积极主动地抓安全生产工作,到所属行业和部门去抓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确保在十八大期间我镇安全生产工作的平稳运行和确保为我省安全生产工作上一个台阶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12.关于全省政府性债务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十二
关于贯彻落实7月28日全省安全生产紧急和全市紧急
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汇报
县安委办:
2012年7月28日下午15时召开了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接着毕节市召开了毕节市安全生产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会后,妈姑镇人民政府镇长顾开应于2012年7月29日上午主持召开了镇长办公会议,参会的有安监站、国土所、派出所、交警三中队、交通协管中队等镇直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他就当前扎实抓好我镇安全生产工作作了安排部署。现将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传达会议精神
会上镇党委委员王付国传达了7月28日下午省和市的会议精神,顾开应镇长强调这次会议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的一次重要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各职能部门要认清当前形势,认真吸取这次普安县煤矿冒顶事故教训,深刻领会省领导和市领导的讲话精神,把上级交给党委政府的任务抓好,抓实,抓出实效,为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今天的会议让我们认识到存在的差距,我们应该立即组织起所有力量,深入各行业部门开展好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二、突出工作重点,明确责任单位,狠抓工作落实
会议明确了工作的重点和突出要抓的内容,各分管领导要严格执行“一岗双责”责任制,分管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所分管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亲自带头抓安全生产工作,督促企业要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不能走形式,跑过场;各部门领导要在分管领导的带动下,严格按照“属地监管”和“部门监管”的原则,分赴所分管的部门开展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将“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与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一起抓好。
三、攻坚克难,突出重点,抓好重点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认识这次会议的重要性,要站在讲政治,1顾大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来抓好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尤其是抓好“打非治违”第二阶段的工作,当前是十八大即将召开的重点时段,为十八大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实现“零事故”、“零死亡”,各企业和各行业监管部门要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强化政府主导与部门监管相结合;强化检查与安排部署相符合;强化“打非治违”工作执法行动与常规工作的合理开展;强化监管体系和责任的落实;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值班值守与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强化企业的现场管理与企业主体责任制的落实;强化宣传教育与实际工作相适应。
四、各单位、部门要联动起来,深入分管部门行业开展安全专项整治
会议强调,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各单位、部门领导及其工作人员,要认清自己的业务,按规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按照省、市、县的要求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积极主动地抓安全生产工作,到所属行业和部门去抓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确保在十八大期间我镇安全生产工作的平稳运行和确保为我省安全生产工作上一个台阶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妈姑镇人民政府
13.关于全省政府性债务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十三
关于我市部分县市遭受暴雨洪灾情况的报告
省人民政府:
受新疆高空低槽东移影响,从6月15日7时开始,酒泉境内敦煌市、肃北县、阿克塞县出现强降雨天气,呈现出时间短、降水量大且密集的特征。截止16日20时,敦煌市区累计降水13.6毫米,敦煌市阳关镇累计降水57.1毫米,肃北县党城湾镇降水82.1毫米(有气象资料以来日降水量最大的一次),阿克塞县累计降水96.1毫米。短时间出现的强降雨,引发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和局地山洪灾害,导致三县市防洪设施、道路、工矿企业、农牧业和旅游业遭受严重损失,初步统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835亿元,无人员伤亡。
具体受灾情况如下:
(1)敦煌市暴雨引发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2亿元。其中:交通运输方面,S314线K110公里处有600米路段被洪水淹没,路基受损;敦当线K12—K28公里道路南侧大部分路肩
冲毁,部分便道受损;S314线通往莫高窟的敦千路约4公里路基被洪水冲毁,大部分路段遭洪水冲击损毁严重;国道215线至阳关镇道路12公里处(三水沟石油农场附近)道路被洪水冲断,约2公里道路路基被洪水冲毁;玉门关至二墩村道路共有2处被洪水冲断,另有4处路基被洪水冲毁,受损路段近1公里;敦煌火车站站前广场被洪水围困暂时无法使用,火车站变电站电缆沟进水已停止电力供应;敦煌机场导航中心轻微受灾。初步统计造成损失约1170万元。旅游方面:莫高窟北区窟区进水,牌坊前大桥一侧被冲毁,电力供应出现故障,在建的游客中心被洪水淹没,西千佛洞窟区发现地质下沉征兆,16日莫高窟已停止对游客开放;月牙泉管理处办公房屋受损,山门广场、停车场积水严重。大部分游客被滞留,未能按行程计划游览。初步统计造成损失1685万元。农业农村方面:冲毁防洪堤坝200多米,党河风情线西侧泄洪槽堤坝决口460米,部分居民点被洪水围困,63农户房屋被淹或倒塌,共有3000多亩棉田、1000多亩葡萄被淹,160余人受灾。目前,受灾群众已安全转移。农业方面因灾损失约7000万元。另外,电力设施、设备受损,造成损失约380万元。
(2)肃北县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00余万元。洪水冲毁渠道200多处110多公里,防洪坝3处2公里,淤积60处10公里;冲塌桥涵18座,县城通往盐池湾、石包城
交通中断,沙肃公路20公里处路基冲毁;农作物受灾面积1000多亩,其中:绝收200多亩;失踪、损亡牲畜100多头(只);房屋受损50多间,棚圈受损50多座; 12户工矿企业厂房进水、淤泥聚积、设备受损,特别是党河芦草湾至五个庙六座水电站厂房进水,电站厂房周边河坝出现滑坡。
(3)阿克塞县强降雨引发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00余万元。国道215线部分地段路基冲毁,境内通乡通村道路冲毁路基130多公里,路面180多公里,路面塌方50多处8000立方米,冲毁涵洞80多个,省道314线多坝沟、安南坝地区通乡通村公路基本冲毁,已无法正常通行。移动通讯光缆冲断,县城移动信号中断15小时。石棉矿山道路部分路面塌陷,石棉开采企业厂房设施受损。阿勒腾乡海子地区部分草场和羊圈被淹没,阿克旗乡多坝沟村300亩耕地和18公里水渠被淹没,其中160亩耕地绝收。红柳湾农业开发区部分日光温室进水,饲草料遭雨水浸泡。县城100多户居民住宅屋面漏水。
由于今年气候异常,市上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防汛抗旱工作,安排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专项资金100万元,并开展了汛前大检查活动,进一步细化落实了各项应急预案。对于这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市气象部门提前发布强降水预警信号,各县(市、区)和市直机关部门按要求提前做好了各项应急准备工作。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
重视,立即启动了暴雨洪灾应急预案,紧急部署防洪抢险工作,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县市做好防洪抢险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并紧急调拨120顶救灾帐篷、200床棉被送往灾区安臵灾民。相关县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领相关部门奔赴现场了解灾情,指挥抢险,指导、帮助群众抗洪抢险,生产自救,力争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受灾群众已得到妥善安臵,防洪抢险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受灾情况正在进一步统计核查之中。
下一阶段,我们将组织力量抓紧开展救灾和灾后恢复工作,确保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尽早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同时,我市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实行24小时值班,密切监视水情灾情,加强重点部位的监管,全力做好防汛抗灾各项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由于灾害带来的损失非常巨大,在我市积极自筹资金开展救灾工作的同时,恳请省上帮助解决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补助资金500万元。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七日
14.关于全省政府性债务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十四
题调研。分别听取了延边、白山两市州工会和延边林管局工会、森工集团工会及所属基层林业局工作情况汇报,现将调研情况归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吉林林业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林地总经营面积355.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4.21亿立方米。有国有林业局、经营局22个,林区总人口82万人,在册职工12.2万人,离退休人员9.2万人,困难职工3.7万人。随着“天保”工程实施,林业行业面临严重的资源枯竭,我省林业企业改制后,企业工作量不饱和、职工下岗失业成为全行业性的问题,从而造成职工困难面大,困难职工人数多,特困职工的比例大。目前,由于经济发展所限,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够广、保障水平低,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林业部分职工生活还存在一定困难。
近年来,全省林业企业将工会开展的帮扶工作纳入企业的重点工作之中,并作为稳定企业的措施开展工作。林业系统有一批专职工会干部,采取了一些得力措施作保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困难职工帮扶网络。全行业共建立22个局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在局机关所在地或林场建立了100多个“扶贫超市”、“爱心超市”和“救助站”、“生活救急110”等实物救助站,形成了多种形式、常规化的帮扶体系。
林业企业基层党委和行政对工会帮扶工作高度重视。在资金上大力支持,逐年增加对职工帮扶的投入。两节期间,仅延边林业企业就拨付专项慰问款508.2万元。从工会自身工作看,做了大量细致且卓有成效的基础工作。一是摸清工作底数,了解掌握本地区本企业困难职工的“第一手资料”,积极向行政反映;二是通过合同签订解决。许多企业把每年需求的帮扶资金款项写入集体合同,通过企业的“小立法”,使企业对困难职工帮扶有可靠的资金保障。三是主动与当地民政、扶困办、红十字会、慈善总会、残联等部门协商,争取资金和物资支持。四是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资金捐助。如松江河林业局针对企业买断后一次性安置职工的生活困难,组织18家企业成立了扶贫帮困救助会,目前已筹集资金100多万元,为企业帮扶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还有的企业工会组织成立了各类基金会,积少成多汇集资金,以帮助临时困难的职工;有的林业局积极协调地方部门,对生活问题较多、劳动能力差的困难职工,通过低保金扩面实施分类救助,确保了困难职工都能得到及时救助。
二、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省林业系统工会立足企业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新时期工会帮扶保障工作,将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作为各级工会的重中之重。实现了有制度、有阵地、有举措、有成果的目标,并体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建立统一工作格局,全力搭建帮扶工作平台。由于林业企业多处在偏远山区,林业困难职工虽属于城镇职工却未能纳入城镇低保管理。经协调和沟通,林业职工的低保认定管理工作均由林业企业工会负责,并创造了低保管理和帮扶脱贫的工作格局。林业企业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帮扶工作,将其纳入到企业重点工作,特别是把“低保”工作纳入各企业工会保障工作职责当中。各林区普遍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在工会建立了日常工作机构,做到了应保尽保。去年,延边全州林业企业低保户为18,643,涉及人数34,121人,近年来争取到的“低保”资金累计达12,038万元。
2、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纳入工作考核内容。为切实解决林区职工生活困难,各林业局每年都坚持开展职工生活大检查活动,把全部困难职工纳入到工会组织的视野当中,努力做到“四清”(困难人数清、困难程度清、致困原因清、家庭住址清),使工会组织成为全面掌握特困职工情况的“第一知情人”。同时,在帮扶工作中实行了首问责任制度、服务承诺制度,并开展工作绩效评定、工作监督考核、工作联系沟通机制等制度,确保工会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3、创新帮扶工作载体,拓展帮扶工作内涵。一是创新扶贫超市发展模式,变“以捐献为主渠道”为“定期定额拨款等多渠道并举”的融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后续资金来源不足问题。如黄泥河林业局在延边林业首创的扶贫超市,到现在已陆续发展到11个;八家子林业有限公司成立的职工生活救急“110”,公司行政发文定期定额拨付扶贫超市资金的经验,变以捐献为主渠道为多渠道并举的扶贫融资方式等,从根本上解决了后续资金来源问题。二是创新帮扶救助模式,多方筹集帮扶资金,建立灾害自救基金会、职工互助基金会等多种形式的帮困组织,随时为困难职工提供救济资金,及时为困
难职工解决燃眉之急。三是创新领导干部包保制度。各林业企业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工会干部以及基层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包保困难户,签订帮扶责任书,做到责任到位、帮扶到位、脱贫致富。四是创新医疗救助机制。实行困难职工扶困优惠卡、医疗优惠证制度,借助社会力量,减免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切实解决林区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如敦化林业局为3874名
困难职工办理了就医购药优惠卡,汪清林业局在职工医院建立了“扶贫病房”使职工享受最低限价收费。五是创新助学方式。各林业局工会把开展“劳模真情助学”、“一助一助学”等活动,统称为“情系学子、金秋助学”,集中时间、资金和精力,保证了捐资助学效果更加明显、力度更加强劲。仅延边林业系统工会近两年的助学金总额就达320万元,有1328名大中小学生得到真情救助。通过开展“金秋助学”系列活动,确保了林区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4、开展创业促就业系列活动,强化“输血”、“造血”功能。各林业局多数建立了林业家政服务网,由工会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培训、劳务输出和就业中介服务。林区工会组织职工开发利用林区资源开展全民创业活动,通过举办“全民创业培训班”、“经纪人培训班”以及种植、养殖、家政培训班等形式,培养了一大批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餐饮业、加工业、运输业等困难职工创业典型,帮助困难职工拓展增收渠道,增加个人收入,尽快脱贫致富。几年来,全省林业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100多期,培训职工1万余名。仅森工集团就为职工自主创业投入1459万元,八个森工企业职工创业年平均收入达到719.4万元。
三、问题及建议
实施“天保”工程后,由于国家对国有林区基础设施投入减少,林区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林区的道路、桥梁、房屋等年久失修,林区“边缘化”趋势十分明显。加之林区生产经营困难,职工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富余人员多,贫困面广等因素,影响和制约林区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帮扶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1、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由于国家对林业投资欠账较多,理应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加之林业行业和地域等特点,使林业经常出现政策真空,并逐步被边缘化。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木材生产和销售受到极大冲击,林业企业负担过重,仍然承担大量政府和社会职能,林区道路、供水、用电、供热、教育、医疗卫生等条件差,致使林业弱势群体逐步增加,企业帮扶工作压力较大。
2、现有资源和手段与困难职工群体帮扶要求不相适应。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加之历史的积淀,林业在新旧发展模式转换中承受了巨大压力和困难。特别是国家提出林业发展要实现由木材生产向生态建设的转变,实施天然林保护政策后,全省各林区采伐量消减、生产设备闲置、大量职工下岗,造成了林区贫困群体比重增大,特别是延边州所属的10个国有林业局表现尤为突出。加之各林区帮扶保障资金短缺,现有资源整合不到位,帮扶手段落后方法单调,致使帮扶保障能力和水平远不能适应较大困难职工群体的帮扶要求。
3、林业企业帮扶资金短缺。资金是制约帮扶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林业企业的帮扶资金主要靠企业行政拨款和工会经费支持,各林区的帮扶中心站(点)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缺少政府稳定的资金支持和来自社会各方的捐助,制约了企业工会帮扶工作的深化,直接影响帮扶效果。
4、林业职工医疗保障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被保险人在发生重大疾病和高度残疾时给付的保金不高,不能有效地解决被保险人高额医疗费的负担;二是有的地方医保部门在基本医保中设置“门槛费”(每次入出院都重复收费);三是参保后,职工看病所花费用受限,而核销的比例却很小,职工患大病需支付巨额医疗费用,不少家庭为治病倾其所有,债台高筑,导致大量困难家庭出现,这是林业系统困难职工的主要成因之一。这部分职工仅靠企业救助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建议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从职工大病医保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以研究解决。
5、离退休职工管理等社会职能移交工作滞后。从目前全省林业系统看,困难职工的数量,帮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离退休职工,特别是一次性安置人员。尽管他们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但仍居住在林区,这部分人管理职能本应由社会和政府承担,但却常常处于单位社区无人管的社会边缘状态,且大多数无力缴纳“五险”,又无一技之长,劳动就业能力差,加之子女上学,意外灾害,因此,一有困难就找林业。如弃之不管,将会给林区稳定带来隐患,管之就会给企业增添沉重负担,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为切实做好林业系统帮扶工作,发挥帮扶工作在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构建和谐稳定林区方面的积极作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林业的帮扶:
第一,高度重视林业帮扶工作。帮扶工作既关系到林区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否安居乐业、经济社会是否健康发展、社会文明是否进步。应站在林区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高度重视帮扶工作。林区面临诸多与内地不一样的特点,需要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需要享受到国家给予工业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第二,加大对林业的帮扶力度。针对林业系统“非工非农、非城非乡”的特点,国家应加大对林区的投入,切实解决林区交通不便、职工收入偏低、用水用电困难、娱乐文化缺乏、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差以及就业难、子女上学难、职工住房难等实际问题,使广大林区职工共享国家改革发展成果。特别要加大对林区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在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林区职工自主创业,壮大林区经济,增加职工收入,使林业职工早日脱贫致富。同时,加大帮扶资金投入和帮扶工作力度。畅通林区困难职工诉求渠道,及时掌握困难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使帮扶工作更加人性化、更加快捷和高效。
第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提高林业职工的保障水平,扩大生活保障的内容和范围,如扩大林区职工互助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在再就业、就医、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对困难群体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第四,创新帮扶工作机制。要在促进林业困难职工从根本上建立脱贫机制着眼,从推动林业帮扶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入手,让林业困难职工群体自身动起来、活起来、干起来,加大创业促就业工作力度。同时,还要围绕林区职工脱贫、就业、就医、子女上学等突出问题,建立起帮扶长效机制。
【关于全省政府性债务情况的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11-04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通知09-14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防火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全省消防安07-21
关于召开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通知07-15
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有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08-16
湖北省关于加快全省邮政通信事业发展的意见09-02
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