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中作文复习

2024-06-26

全国卷高中作文复习(通用8篇)

1.全国卷高中作文复习 篇一

高考复习专用教材

第三讲

自感

互感

一、学习目标

1.自感系数的决定因素,发生自感时,回路电流的大小及方向的判断。2.对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的理解及应用。3.涡流的产生原理。

4.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原理。5.对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精析

1、互感现象 ①定义

两个相互靠近的线圈,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______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产生的电动势叫作_____________. ②应用

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由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________、收音机的“__________”就是利用互感现象制成的. ③危害

互感现象能发生在任何两个相互靠近的电路之间,在电力工程中和电子电路中,有时会影响电路正常工作.

2、自感现象 ①定义

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______时,它所产生的______的磁场在它本身激发出感应电动势的现象.产生的电动势叫作_____________. ②自感电动势的大小

E=_____,其中L是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电感. 单位:_____,符号:___. ③决定线圈自感系数大小的因素

线圈的_____、_____、_____,以及是否有_____等.

3、涡流

(1)概念:由于_________,在导体中产生的像水中旋涡样的感应电流.(2)特点:整块金属的电阻很小,涡流往往______,产生的热量______.

高考复习专用教材

(3)应用

①涡流热效应的应用:如_____________. ②涡流磁效应的应用:如_______、________.

(4)防止:电动机、变压器等设备中应防止铁芯中涡流过大而导致浪费能量、损坏电器. ①途径一:增大铁芯材料的________.

②途径二:用相互绝缘的________叠成的铁芯代替整块硅钢铁芯.

4、电磁阻尼

①概念: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______电流会使导体受到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导体运动的现象.

②应用:磁电式仪表中利用电磁阻尼使指针迅速__________,便于读数.

5、电磁驱动

①概念:磁场相对于导体转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使导体受到________的作用,________使导体__________的现象. ②应用:交流感应电动机.

题目类型一:对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的理解及应用。

1、(多选)(2014·湖南浏阳高二检测)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是自感系数很大的线圈,但其自身的电阻几乎为零.LA、LB是两个相同的灯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开关S由断开变为闭合,LA、LB同时发光,之后亮度不变 B.开关S由断开变为闭合,LA立即发光,之后又逐渐熄灭 C.开关S由闭合变为断开的瞬间,LA、LB同时熄灭

D.开关S由闭合变为断开的瞬间,LA再次发光,之后又逐渐熄灭

2、(多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三个相同的灯泡a、b、c和电感L1、L2与直流电源连接,电感的电阻忽略不计.开关S从闭合状态突然断开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有()A.a先变亮,然后逐渐变暗 B.b先变亮,然后逐渐变暗 C.c先变亮,然后逐渐变暗 D.b、c都逐渐变暗 题目类型二:对涡流的理解及应用。

3、(2014·镇海中学高二检测)如图所示,在一个绕有线圈的可拆变压器铁芯上分别放一小铁锅水和一玻璃杯水.给线圈通入电流,一段时间后,一个容器中水温升高,则通入的电流与水温升高的是()A.恒定直流、小铁锅 B.恒定直流、玻璃杯 C.变化的电流、小铁锅 D.变化的电流、玻璃杯

高考复习专用教材

题目类型三: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4、(多选)(2014·株洲高二检测)位于光滑水平面的小车上放置一螺线管,一个比螺线管长的条形磁铁沿着螺线管的轴线水平穿过,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A.磁铁做匀速直线运动 B.磁铁做减速运动 C.小车向右做加速运动 D.小车先加速后减速

5、如图所示,在O点正下方有一个具有理想边界的磁场,铜球在A点由静止释放,向右摆至最高点B,不考虑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B.A点高于B点

C.A点低于B点 D.铜球最后将做等幅摆动

三、基础演练

1.(2014·贵阳一中高二检测)如图所示,R为定值电阻,电感L的值很大,电源内阻不可不计,A、B是完全相同的两只灯泡,当开关S闭合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灯A比灯B先亮,然后灯A熄灭

B.灯B比灯A先亮,然后灯B逐渐变暗 C.灯A与灯B一起亮,而后灯A熄灭

D.灯A与灯B一起亮,而后灯B熄灭

2.(多选)(2014·辽原高二检测)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个相同的电流表,零刻点在刻度盘的中央.当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时,指针向右摆;当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时,指针向左摆.在电路接通且稳定时再断开开关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G1指针向右摆,G2指针向左摆 B.G1指针向左摆,G2指针向右摆 C.两指针都向右摆 D.两指针都向左摆

高考复习专用教材

3.(多选)(2014·北京丰台区高二检测)如图所示是高频焊接原理示意图,线圈中通以高频交流电时,待焊接的金属工件中就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通过焊缝产生大量热量,将金属熔化,把工件焊接在一起,而工件其他部分发热很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交流电的频率越高,焊缝处的温度升高得越快 B.交流电的频率越低,焊缝处的温度升高得越快 C.工件上只有焊缝处温度升得很高是因为焊缝处的电阻小 D.工件上只有焊缝处温度升得很高是因为焊缝处的电阻大

4.如图所示,把一个闭合线框放在蹄形磁体的两磁极之间,蹄形磁体可以绕竖直轴转动,闭合线框也可以绕竖直轴转动,当蹄形磁体从上往下看逆时针转动时,有关线圈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圈将顺时针方向转动

B.线圈仍保持静止

C.线圈将逆时针方向转动,转速与磁铁相同

D.线圈将逆时针方向转动,转速比磁铁小

5.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只条形磁铁,使磁铁上下振动,磁铁的振动幅度不变.若在振动过程中把线圈靠近磁铁,如图所示,观察磁铁的振幅将会发现

()A.S闭合时振幅逐渐减小,S断开时振幅不变

B.S闭合时振幅逐渐增大,S断开时振幅不变 C.S闭合或断开,振幅变化相同

D.S闭合或断开,振幅都不发生变化

6.(多选)变压器的铁芯是利用薄硅钢片叠加而成的,而不是采用一整块硅钢,这是因为()A.增大涡流,提高变压器的效率 B.减小涡流,提高变压器的效率 C.增大铁芯的电阻,以产生更多的热量 D.增大铁芯的电阻,以减小发热量

7.(多选)如图教471所示,磁电式仪表的线圈通常是用铝框做骨架,把线圈绕在铝框上,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涡流而设计的 B.利用涡流而设计的 C.起电磁阻尼的作用 D.起电磁驱动的作用

高考复习专用教材

三、巩固提高

1、(多选)(2014·重庆一中高二检测)如图甲、乙电路中,电阻R和电感线圈L的电阻都很小.接通S,使电路达到稳定,灯泡A发光,则()A.在电路甲中,断开S,A将渐渐变暗 B.在电路甲中,断开S,A将先变得更亮,然后渐渐变暗 C.在电路乙中,断开S,A将渐渐变暗 D.在电路乙中,断开S,A将先变得更亮,然后渐渐变暗

甲 乙

2、(多选)(2014·北京海淀期末)如图所示,电路中的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L是一个自感系数很大、电阻可忽略的自感线圈,C是电容很大的电容器.当开关S断开与闭合时,A、B灯泡发光情况是()A.S刚闭合后,A灯亮一下又逐渐变暗,B灯逐渐变亮 B.S刚闭合后,B灯亮一下又逐渐变暗,A灯逐渐变亮 C.S闭合足够长时间后,A灯泡和B灯泡一样亮 D.S闭合足够长时间后再断开,A、B灯逐渐熄灭

3.(2014·淮安高二检测)如图所示为研究自感实验电路图,并用电流传感器显示出在t=1×10s时断开开关前后一段时间内各时刻通过线圈L的电流(如图).已知电源电动势E=6 V,内阻不计,灯泡R1的阻值为6 Ω,电阻R的阻值为2 Ω.(1)线圈的直流电阻RL=________Ω.(2)开关断开时,该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并计算开关断开瞬间线圈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是________ V.-3

高考复习专用教材

4.如图所示,闭合导线环和条形磁铁都可以绕水平的中心轴OO′自由转动,开始时磁铁和圆环都静止在竖直平面内,若条形磁铁突然绕OO′轴,N极向纸里、S极向纸外转动,在此过程中,圆环将()A.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圆环上端向里、下端向外随磁铁转动 B.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圆环上端向外、下端向里转动 C.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圆环并不转动 D.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圆环并不转动

5.(多选)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固定一条形磁铁,有一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向磁铁方向运动,如果发现小球做减速运动,则小球的材料可能是()A.铁

B.木 C.铜

D.铝

6.(多选)如图所示,A、B为大小、形状均相同且内壁光滑,但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圆管,竖直固定在相同高度.两个相同的磁性小球,同时从A、B管上端的管口无初速度释放,穿过A管的小球比穿过B管的小球先落到地面.下面对于两管描述可能正确的是()A.A管是用塑料制成的,B管是用铜制成的 B.A管是用铝制成的,B管是用胶木制成的 C.A管是用胶木制成的,B管是用塑料制成的 D.A管是用胶木制成的,B管是用铝制成的 7.如图所示,用丝线悬挂闭合金属环,悬于O点,第一种情况是虚线左边有匀强磁场,右边没有磁场。第二种情况是整个空间都有向外的匀强磁场,金属环的摆动情况是()

A.两种情况都经过相同的时间停下来 B.第一种情况先停下来 C.第二种情况先停下来 D.无法确定

四、课堂练习

1.在制作精密电阻时,为了消除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流变化而引起的自感现象,采用双线并绕的方法,如图所示.其道理是()A.当电路中的电流变化时,两股导线产生的自感电动势相互抵消 B.当电路中的电流变化时,两股导线产生的感应电流相互抵消 C.当电路中的电流变化时,两股导线中原电流的磁通量相互抵消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多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1和A2是完全相同的灯泡,线圈L的电阻可以忽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上开关K接通电路时,A2先亮,A1后亮,最后一样亮 B.合上开关K接通电路时,A1和A2始终一样亮

高考复习专用教材

C.断开开关K切断电路时,A2立刻熄灭,A1过一会儿才熄灭 D.断开开关K切断电路时,A1和A2都要过一会儿才熄灭

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绝缘面上有两个金属环静止在平面上,环1竖直,环2水平放置,均处于中间分割线上,在平面中间分割线正上方有一条形磁铁,当磁铁沿中间分割线向右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环都向右运动 B.两环都向左运动 C.环1静止,环2向右运动 D.两环都静止

4.如图所示,把蹄形磁铁的两极靠近一个金属圆盘(不接触),当磁铁绕轴转动时,圆盘会转动吗?说明理由.

5.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一铝质圆形金属球以一定的初速度通过有界匀强磁场,则从球开始进入磁场到完全穿出磁场过程中(磁场宽度大于金属球的直径),小球()A.整个过程匀速 B.进入磁场过程中球做减速运动,穿出过程做加速运动 C.整个过程都做匀减速运动 D.穿出时的速度一定小于初速度

6.高频感应炉是用来熔化金属对其进行冶炼的,如图所示为冶炼金属的高频感应炉的示意图,炉内放入被冶炼的金属,线圈通入高频交变电流,这时被冶炼的金属就能被熔化,这种冶炼方法速度快,温度易控制,并能避免有害杂质混入被冶炼金属中,因此适于冶炼特种金属。该炉的加热原理是()

A.利用线圈中电流产生的焦耳热 B.利用线圈中电流产生的磁场

C.利用交变电流的交变磁场在炉内金属中产生的涡流 D.给线圈通电的同时,给炉内金属也通了电

7.如图所示,光滑弧形轨道和一足够长的光滑水平轨道相连,水平轨道上方有一足够长的金属杆,杆上挂有一光滑螺线管A。在弧形轨道上高为h的地方,无初速度释放一磁铁B(可视为质点),B下滑至水平轨道时恰好沿螺线管A的中心轴运动,设A、B的质量分别为M、m,若最终A、B速度分别为vA、vB。

(1)螺线管A将向哪个方向运动?(2)全过程中整个电路所消耗的电能。

高考复习专用教材

五、课后作业

1.(2014·大庆一中高二检测)通过一个线圈的电流在均匀增大时,则这个线圈的()A.自感系数也将均匀增大 B.自感电动势也将均匀增大 C.磁通量保持不变 D.自感系数和自感电动势不变 2.关于线圈的自感系数、自感电动势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线圈中电流变化越大,线圈自感系数越大 B.对于某一线圈,自感电动势正比于电流的变化量

C.一个线圈的电流均匀增大,这个线圈的自感系数、自感电动势都不变 D.自感电动势总与原电流方向相反

3.(2014·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二检测)如图所示是测定自感系数很大的线圈L的直流电阻的电路,L两端并联一只电压表,用来测量自感线圈的直流电压,在测量完毕后,将电路拆除时应()A.先断开S2 B.先断开S1 C.先拆除电流表 D.先拆除电阻R

4.(2014·吉林市一中高二检测)如图所示,L为自感系数较大的线圈,电路稳定后小灯泡正常发光,当断开开关S的瞬间会有()A.灯A立即熄灭 B.灯A慢慢熄灭

C.灯A突然闪亮一下再慢慢熄灭 D.灯A突然闪亮一下再突然熄灭

5.如图所示,L是自感系数较大的一个线圈,电源的电动势为E=6 V,开关S已闭合,当S断开时,在L中出现的自感电动势E′=100 V,求此时a、b两点间的电势差.

6.下列关于涡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涡流跟平时常见的感应电流一样,都是因为穿过导体的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的 B.涡流不是感应电流,而是一种有别于感应电流的特殊电流 C.涡流有热效应,但没有磁效应 D.在硅钢中不能产生涡流

7.下列做法中可能产生涡流的是()A.把金属块放在匀强磁场中 B.让金属块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运动 C.让金属块在匀强磁场中做变速运动 D.把金属块放在变化的磁场中

高考复习专用教材

8.(多选)(2014·岳阳一中高二检测)如图所示,闭合金属环从曲面上h高处滚下,又沿曲面的另一侧上升,设环的初速度为零,摩擦不计,曲面处在图示磁场中,则()A.若是匀强磁场,环滚上的高度小于h B.若是匀强磁场,环滚上的高度等于h C.若是非匀强磁场,环滚上的高度等于h D.若是非匀强磁场,环滚上的高度小于h

2.全国卷高中作文复习 篇二

近年来, 高考数学全国卷突出主干知识, 全面走进新课改,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 侧重于结合向量、概率的运算; 函数、导数、方程、不等式等相关题型的比重越来越大; 空间图形与方程的曲线也成高考的重点. 数学高考的复习更倾向于抓住重点建构知识网格, 引导学生从科学的高度与思维去认知试题. 考生需要有综合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与学科能力, 能抓住重点并突破创新, 分析解决试题的多种方法, 寻找最适合的解题方法. 高考数学全国卷从考生出发, 在平稳中考基础, 在题型交汇处考方法, 在综合中考能力与创新, 试题充分反映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二、广东高考数学基于全国卷的复习策略与建议

1. 注重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

高考数学全国卷相对于广东卷选择题比例增多, 难度增大, 但全国卷的选择题和广东卷的有着很大区别, 全国卷考查的更深入一些, 更注重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 考查的内容稍微高级一些, 需要知道相关的数学知识才能顺利解题.

这就要求考生对于基础知识理解要到位, 懂得融会贯通. 平时多练习一些形式变化多样的选择题, 能够灵活使用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知识的联系, 把握并适应选择题难度的升高.

2. 把握解答题的侧重点, 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

广东卷与全国卷的必做解答题的考点基本保持一致, 全国卷在三角和数列中会选择其一进行解答题的考察, 近年来对数列的考察力度逐渐减少,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求和与通项, 利用相关算法进行数列求和, 三角方面不会脱离三角函数的知识.

高考数学广东卷没有涉及概率内容, 而全国卷的概率解答题一直作为必考题出现. 16 年的考生应注意概率大题的计算与运用, 克服自己的概率题的障碍, 平时多思考, 注重生活实际概率问题的解决.

解析几何和函数综合是广东卷与全国卷共同的压轴题, 难度也几乎一致.

全国卷的题型相对具有典型性, 比如圆锥曲线最值问题, 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全国卷圆锥曲线占比增大, 广东考生应注意备考时加强圆锥曲线题型的训练, 弥补在圆锥曲线综合知识上的空缺与不足.

高考数学全国卷注重基础知识的联系, 强调综合创新能力的应用, 考察考生的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15 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 ( 24) 题, 结合了几何向量、导数与函数的知识, 意在考察考生的交汇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这种命题模型将会成为今后的稳定的考察方向.

3. 注意选做题解题形式, 强化思维与逻辑

广东考生需要注意的是选做题由2 选1 变成3 选1, 全国卷不等式成为必做题, 分值的比例也有所增加. 考生应把握不等式选讲的学习, 增加选修课程的熟悉度.

全国卷的选做题变成3 选1, 题目与内容都相对增加, 要求广东考生注意时间的把握, 建议考试在备考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与分析, 将试题类型按照自己的擅长做出一个排序, 防止浪费大量的解答时间.

将数学的抽象与逻辑进行数和形的角度观察与归纳, 通过演绎证明、空间想象等思维方法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与推理是近年来全国卷数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全国的考题中证明题需要严格的步骤与过程, 体现着学生的平面几何知识基础的运用. 要求广东考生平时加强逻辑演绎过程的训练, 侧重于知识的梳理, 进行反证法或数学归纳法进行推理证明, 加强严密的逻辑思维与证明步骤.证明题中考生应注意辅助解答, 不能忽视作图辅助与条件表达, 防止不必要的丢分.

建议广东考生平时强化理性思维, 加强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思想的系统训练, 加强对于逻辑题目结构的探索, 找到适用于自己的一套逻辑解题模式.

4. 注重知识积累与拓展, 结合生活实际

全国卷题量大, 要求考生在备考时锻炼做题速度, 基于常规与基础进行务实的复习, 虽然考察的都是基础知识, 但全国卷注重在题型中渗透新思维与知识交汇, 建议广东考生注重积累知识, 查缺补漏, 进行反复研究与拓展训练, 对题型的规律与特点进行总结, 制定自己的解题策略, 合理的分配时间.

全国卷近年来将试题融入实际性问题, 综合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数学应用能力, 这是近年来数学高考的探索与改革趋势. 高考数学全国卷保证了考查的重点, 也同时兼顾了试卷的深度与创新度, 使试卷不仅具有稳定性, 还注重考查双基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同时反映了学生个性品质特点.

2014 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 ( 18) 题, 主要考查事件的概率、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等知识, 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考查, 要求学生具有数学应用意识与综合能力. 又例如2012 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 ( 19) 题, 侧重于考生的实践能力的考查: 乒乓球比赛规则规定: 一局比赛, 双方比分在10 平前, 一方连续发球2 次后, 对方再连续发球2 次, 依次轮换. 每次发球, 胜方得1 分, 负方得0 分. 设在甲、乙的比赛中, 每次发球, 发球方得1 分的概率为0. 6, 各次发球的胜负结果相互独立. 甲、乙的一局比赛中, 甲先发球. 考查的是相关比赛概率的具体计算与探究. 建议广东考生平时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的应用, 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 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更有利于对全国卷实际应用解答型的把握.

参考文献

[1]林玉芬.广东高考分析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3.全国卷高中作文复习 篇三

关键词:高三政治;复习效率;提高策略

面对高考,高三师生压力重重,尤其是文综中的政治学科,全国卷的考验无形中给高三政治教师提出更艰难的挑战。因此,在综合复习阶段,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成为广大高三政治教师的研究命题。高效率复习就是要在同样的时间内,力争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收获。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三政治复习实践经验,探寻出如下策略。

一、转变思想更新复习理念

先进的教学思想和复习理念决定了复习效果。优化高三政治教育教学的关键就看达成目标过程的有效性和师生所用学习时间的合理性,另外在此条件下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果没有教学思想和理念的指导,教师无法达到以上的教学优化效果,也不可能使复习走向高效。高三教师要明确教学最优化需要达到的要求。首先是学习时间优化。师生在完成课堂教学和巩固复习时间达到有效合理分配。其次是教学效果优化,在学习某项知识能保证在当时条件下取得的成效最大。依据这一理念,在复习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避免平均用力。

二、依据教材实质精要备课

备课质量是影响高效复习的关键因素。高三政治教师要依据教材实质内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出发,有主有次、重点突出地安排每课复习内容,做到备课精要,考虑全面,抓住要点,引导学生有的放矢。

三、因材施教适度强化训练

1.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新课程理论指出,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政治教师在进行高三复习时,要以历年高考大纲的要求为方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个性差异,做到分层指导因材施教。以学生学习个性、爱好、意愿等差异为分类标准,可以把学生分为三种。首先是尖子生,此类学生成绩突出、学习劲头足、理想远大;其次是中等生,这类学生有提高成绩的愿望,但由于不愿扎实努力或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果一般化;最后一类是落后生,此类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意志软弱,学习效果较低。在复习过程中应该紧抓中等生,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侧重地指导尖子生加大难度,并及时帮助落后生强化重点基础知识。复习作业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针对尖子生多留一些挑战性大的难题,拓展他们的知识广度和延伸深度,对中等生和落后生应该注重必学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批改要尽量面批,多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在训练中巩固知识、丰富积累。

2.适度训练提高能力

高三政治教师组织综合复习要注意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政治题的解题技巧、审题注意事项等策略,加上适度的训练,就能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提高综合解题能力。模拟测试一般每两周进行一次为宜,便于学生针对此次测试有效分析、反思不足、有效完善。平时强化训练适宜采用边练边讲的形式,以学生训练为重点,教师则及时解答疑难、分析旨要。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针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更好地复习政治知识,把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师生互动有效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倡导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要有效互动,生生之间要有效交流合作。在复习政治相关知识时,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合作交流,让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互相帮助,以提高复习效率。

五、研究命题方向优化策略

1.试题考点要明确

全国卷背景下,高三政治教师要善于研究并明确试题的考点。高中政治学习内容中,有一些内容一般不考,可谓是“冷考点”;有一部分知识不重复考,把这类知识称之为“选考点”;很多知识非常重要,在历年高考中频繁出现,比如市场经济以及政府职能等相关知识,这类知识称之为“核心考点”。教师要依据考试大纲有计划地组织复习。

2.试题考法应辨清

提高高三政治复习的便捷途径就是辨清高考试题的考法。教师应善于观察、分析、总结高考的考法,用考法去指导学生复习。

3.试题设置深分析

设置高考试题要针对近几年试题进行调整变化,所以既要重视对宏观知识的把握,更应该重视微观知识,特别是对细微观知识的分析。

4.懂试题能力要求

教师不仅能分析试题设置,更要明白所出试题对学生的能力水平的考查,只要明确这一点,在复习时就能有针对性地把握所选择需要训练的习题,了解试题的难易程度。

高中政治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内容丰富、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全国卷背景下,复习工作会更为艰巨。因此,高三政治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当然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也是起到一定作用的,教师要发挥自身的职业素养,鼓舞学生。只要师生共同努力,一定能构建政治复习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高昌生.如何提高高三政治复习效率[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20).

4.全国卷高中作文复习 篇四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汉普顿开往美国纽约(如图Z10-1),横穿大洋时在(50°14′W,41°16′N)处与冰山相撞而沉没。据此回答1~2题。

图Z10-

11.撞击“泰坦尼克号”的冰山很可能是顺着哪条洋流漂来的()

A.阿拉斯加暖流B.东格陵兰寒流

C.北大西洋暖流D.拉布拉多寒流

2.“泰坦尼克号”沉没地点东侧是大洋洋脊,该洋脊位于()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处

B.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处

C.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处

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处

读我国某水系图(图Z10-2),回答3~5题。

图Z10-

23.图中河流Q段土地荒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过度放牧B.过度开垦

C.过度樵采D.水资源利用不当

4.下列关于该流域自然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西高东低

B.气候为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季风气候

C.流域内的河流含沙量较低

D.土壤类型主要为黑土

5.R地水资源短缺严重,目前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合理措施是()

①节约用水 ②提高水价 ③采取海水淡化措施 ④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

流域调水

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辽宁舰日前进驻青岛胶东航母基地正式服役。据图Z10-3回答6~7题。⑤实施跨

图Z10-

36.青岛胶东航母基地濒临的海洋是()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7.青岛胶东航母基地海岸地貌的特征很可能是()

①地势平坦 ②地势险峻 ③滩涂广阔 ④坡陡水深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读南欧局部示意图及甲、乙、丙三城市气温、降水量图(图Z10-4),回答8~9题。

①②③

图Z10-

48.甲、乙、丙三城市的气候分别对应()

A.甲—①、乙—②、丙—③

B.甲—③、乙—②、丙—①

C.甲—②、乙—③、丙—①

D.甲—①、乙—③、丙—②

9.造成甲、乙两地冬季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风带、气压带B.洋流

C.地形、海陆位置D.太阳辐射

运城盐池亦称盐湖、银湖,总面积为130平方千米,是全囯有名的产盐地之一。读图Z10-5,回答10~11题。

图Z10-

510.下列关于运城盐池湖水盐度高的原因的叙述,关系不大的是()

A.为内流湖

B.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D.湖底有较厚的盐矿

11.图示区域涉及的省级行政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2012年11月5日至2013年4月9日,中国南极考察队开展了第29次科学考察活动,并利用天文光学望远镜获得观测数据。读图Z10-6,回答12~13题。

图Z10-6

12.大风是南极科考活动的障碍之一。下列科考站中,风力较小的是()

A.长城站B.中山站

C.昆仑站D.东方站

13.南极地区利于天文观测的主要条件是()

A.太阳辐射强烈B.有极端最低温

C.地形相对平坦D.天气晴朗干燥

二、综合题

14.读图Z10-7,回答下列问题。

图Z10-7

(1)描述尼日利亚的地理位置。

(2)比较图中河流的A河段与B河段沿岸地区地形起伏的差异,并根据图中信息说出判断依据有哪些。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拉各斯是尼日利亚旧都和最大港口,现为西非第一大城市,也是尼日利亚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和物流中心,尼日利亚80%的商贸活动集中在拉各斯。

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业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动的集合。

(3)利用图Z10-7和材料信息,分析拉各斯成为尼日利亚最大物流中心的区位因素。

15.读图Z10-8,其中图(a)为黄土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b)为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a)

(b)

图Z10-8

(1)简述黄土高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据图(b)说明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及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

专题限时集训(十)

1.D 2.C [解析] 第1题,阿拉斯加暖流在太平洋上,故A错;东格陵兰寒流在南汉普顿以北,故B项错;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向东流,故C项错;拉布拉多寒流自北向南,将冰山带来,故D项正确。第2题,该地大洋洋脊处在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此处为生长边界,属板块张裂区。

3.B 4.C 5.B [解析] 第3题,此图表示辽河流域,河流Q段为农牧过渡地带,过度农垦导致荒漠化的产生。第4题,从河流流向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故A项错;西部位于内蒙古高原,属于非季风区,故B项错;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与三江平原,故D项错;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低。第5题,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海水淡化成本、技术要求高,难以实现。

6.B 7.D [解析] 第6题,航母基地位于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属于黄海海域。第7题,航母排水量大,要求水位较深,便于航行和停泊;海岸地势陡峻便于保护航母的安全。

8.C 9.C [解析] 第8题,甲地位于外海,受西风影响大,冬季降水多,对应②;丙地深入内海,受西风作用减弱,冬季降水量减少,对应①;乙地位于山地背风坡,地处内海,受西风作用更弱,冬季降水最少,对应③。第9题,甲处于外海,且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乙位于内海,且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10.C 11.C [解析] 第10题,从图中看出,盐湖没有出水通道,为内流湖;位于中条山的背风坡,降水少,蒸发旺盛;湖底盐矿丰富;此地位于黄土高原东侧,属于东部季风区影响范围,降水比西部地区多。第11题,根据黄河河段分布,可知图中涉及山西、陕西、河南三省。

12.C 13.D [解析] 第12题,昆仑站海拔高,距极地高气压带近,水平距离上的气压差小,在同一水平面上,昆仑站气压梯度力小;中山站、长城站、东方站离极地高压较远,水平方向上的气压梯度力大,所以相比而言,昆仑站风力较小。第13题,天文观测要求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南极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便于天文观测。

14.(1)位于非洲西部,低纬度(或热带)地区,南临大西洋(几内亚湾)。

(2)地形起伏的差异:A河段沿岸地区地势低平,起伏和缓;B河段沿岸地区地形起伏大,呈阶梯状。判断依据:A河段沿岸地区等高线稀疏,有沼泽分布;B河段沿岸地区等高线密集,有瀑布群分布。

(3)位于大西洋沿岸,地形较平坦开阔;是全国最大港口,水陆交通便利;石油资源丰富;农业商品率高,工业相对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物流量大;是尼日利亚旧都,是全国最大的金融中心,能为物流业提供金融、信息等服务;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廉价。(任答4点即可)

15.(1)分布特点: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原因:由东南向西北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

5.全国卷高中作文复习 篇五

复习目标:掌握中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井田制、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中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的名称、内容、影响、演变过程和演变规律;复习时注意链接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解决土地的方案;新中国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对土地制度的影响;世界史上欧美主要国家英、法、美、俄、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采取的土地政策及影响。

一、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井田制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二)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

1、地主土地私有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土地制度,占支配地位。①确立:战国时期,法律上正式确立的标志是商鞅变法。

②影响: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起过积极作用。但其闭塞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社会的长期贫困和落后,其自给自足、分散性的特点也是封建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其转让和买卖的特点造成了封建社会严重的土地兼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③废除:1950年—— 1952年,新中国经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封建土地国有制

①均田制。始于485年

北魏孝文帝改革,隋唐前期沿用。唐朝中期,因

的严重,国家支配的土地大大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下去了。均田制实施的前提是国家要掌握大量可供支配的土地。②王田制。③屯田制。(②③因未列入考试范围,故略)

3、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

如:更名田,1669年,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废除于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

中国近现代的土地制度(土地政策)

⑴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 》。特点:绝对平均主义的土地分配和产品分配方案,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⑵资产阶级: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其民生主义思想即平均地权。特点: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但是改良的土地纲领,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⑶中共的土地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①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②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只是限制封建剥削)③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建国以后:①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②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确立了社会主义土地国有制。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世界史上主要国家的土地政策:英国圈地运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和拿破仑的《民法典》,确立小农土地所有制;美国《宅地法》;俄国1861年改革的土地赎买政策;日本明治维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土地买卖禁令;苏俄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1927年农业集体化,土地国有。

二、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1、中国古代赋役制演变的基本线索:赋役是维护封建统治和剥削、掠夺人民的工具,是运用国家政权对农民进行超经济剥削的手段。封建财政管理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点,就是如何保证赋役来源和加强对赋税的攫夺。自战国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赋役制度主要有四种:战国秦汉时期的租赋制、魏晋至隋唐的租调制、中唐至明中叶的两税法、明中叶至鸦片战争前的一条鞭法和地丁合一。

2、主要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

⑴春秋末年:概念: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即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公元前6世纪初,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实行按亩收税。

作用:①这两项措施都属生产关系的变革。在此以前,受田的诸侯臣下向授田者交纳一定的贡赋;在此以后,齐、鲁两国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开创了后来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先河。

②由交纳贡赋到按亩纳税的变化,适应并促进了土地所有制的进步(由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齐国和鲁国都在今山东境内,最早实行按亩纳税,反映了我国古代山东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2)秦朝:实行土地私有,按亩纳税(田租),徭役,户赋,兵役,杂税

(3)两汉的编户齐民:概念:西汉政府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财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那时,田租较轻(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多次减轻田租),但人口税和更赋很重。

作用:编户制度是一种政治经济相结合的制度。西汉政府通过这一制度在政治上统治人民,在经济上剥削人民。编户制度的建立是西汉时期国家统一和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结果 又促进了国家统一和封建专制统治的进一步加强。

(4)租调制和租庸调制

概念:受田农民每年必须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田租,交纳谷物)、调(户税,交纳帛或布),还要服徭役,称为租调制或租调徭役制。

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并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即50岁以上的男子,可以交纳一定数量的绢,以代替徭役,以庸代役的办法开始在部分受田农民中推行。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规定受田的农民不去服徭役的都可以纳绢或布代替,不再有年龄的限制,史称租庸调制。

作用:租调制和租庸调制都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但是,隋唐时期推行的租庸调制比起北魏的租调制来讲,农民负担相对减轻。纳绢或布代替徭役的规定,使农民的生产时间较有保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5)两税法

背景:均田制的瓦解和农民因战乱而大量逃亡,使以均田制为基础、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了。

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实质上是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制的新税制,主要内容有:

①“量出制入”。即中央政府根据每年的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分配给各地,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总额向当地人户征收。

②依据土地、财产的多寡征收地税和户税。地税征粮食,户税征钱(实际征收时,大部分钱都折算成绢帛)。

③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④“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即无论是本地的土著人户,还是外迁来的人户,都在居住地交纳。

⑤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⑥没有固定住所的商人,由所在州县按其收入的1/3征税。

作用:两税法的实行,是我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实行初期有积极作用:

①扩大了征收赋税的范围,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

②“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赋役负担较为合理,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但是,土地兼并不再受到限制,“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身之居”的现象随处可见。大地主凭借政治势力,千方百计隐瞒土地和财产,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随着政治的腐败,唐政府在两税之外,又增加了许多苛捐杂税。户钱折成绢帛,随着钱重物轻,农民的户税实际上不断提高。由于以上原因,到了唐朝末年,农民的赋税负担不断加重。土地兼并和赋税繁重,正是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

(6)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实质分别是纳钱代役和按亩纳税。(7)一条鞭法

概念:明初实行按田亩征收田赋,按户、丁征发徭役的赋役制度。为此,明政府编制了《鱼鳞册》(登记田亩)和《黄册》(登记人口)。明朝中期,由于土地兼并和赋役不均的情况日益严重,农民大量逃亡,国家财政出现了危机。

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主要内容有:

①赋役合并。即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折成银两。②将以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摊入田亩,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来分担

作用:它是我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积极作用有: ①纳银代役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将部分丁役(不是全部)摊入田亩,使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并为以后清朝实行的“摊丁入亩”开了先河。

③赋役征银,这在中国赋役史上是第一次,既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8)摊丁入亩(地丁银制度)

概念:清朝于1644年迁都北京后,宣布以明朝的“一条鞭法”征派赋役,免除一切杂税和“三饷”,农民的负担一度有所减轻。后来,随着用兵频繁,军需日增,丁银负担不断加重,农民被迫逃亡。

为了稳定征税的数额,清政府于1712年(康熙51年)宣布:以1711年(康熙50年)的丁银额为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即以后增加的人口,不再加征丁银。1723年,雍正帝在全国实行“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即把全部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所以称“地丁银制”。

作用:“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是明朝“一条鞭法”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的最后一次改革。积极意义:

①丁税全部(一条鞭法只是一部分)摊入田亩中,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

②赋役征银和“一条鞭法”一样,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据《熙朝纪政》记载:“摊丁入亩”后,“保甲无藏匿,里户不逃亡,贫民免敲扑”。意思是隐瞒人口和农民逃亡的现象减少了,农民的负担减轻了。这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之,“摊丁入亩”的实施,是18世纪中国出现“康乾盛世”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规律

⑴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向以土地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驰。

⑵赋税由实物租为主到货币租为主(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⑶农民由必须服徭役发展到可以代役。(以庸为标志)⑷征税时间由不定时到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⑸税种由繁到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⑹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对商品征收的税越来越重。

检测:想一想,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改革方案中,哪些有利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减轻?更赋、庸、两税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检测: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两大主要趋势是什么?带来什么影响?

两大主要趋势: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向以土地为主转变,直至取消人头税;赋税由实物租为主到货币租为主。

影响:政治上,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驰,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经济上,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人口增长方面,隐蔽人口的现象大大减少,有利于我国人口增长,也有利于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

3、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以税种分类:

⑴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的有:编户齐民、租调制、租庸调制。

⑵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税依据的有:初税亩、相地而衰征、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⑶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有: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4、高考热点预测:

土地政策、赋税改革可与“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等相结合或切入。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西汉政府实行编户制度主要是为了 A.恢复和发展经济 B.控制农民和保障税源 C.稳定社会秩序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西汉时期,在赋税上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其最大特点是

A.设立以人丁为主要赋税标准

C.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严密

B.实行赋税与行政管理一体化 D.赋税简明易行

4.唐朝两税法的实行表明

①租庸调制已无法维持 ②征税标准不再以人丁为主 ③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势头

④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⑤封建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⑤ 5.唐德宗实行两税法的主要作用在于

A.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

C.减轻了农民负担

6.与唐朝前期的租庸调制相比,唐朝中期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特点是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依据资产和田亩多寡收税 D.农民的赋役负担有所减轻

D.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

B.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7.两税法与租庸调制的最主要区别是

A、废除了人头税

B、征税标准不同

C、征税范围扩大

D、以征收实物地租为主

8.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手段 B.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 C.对农民剥削程度的降低 D.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9.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是因为改变过去

A、以土地多少为主的征税标准

B、以财产多少为主的征税标准

C、以土地和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

D、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10.两税法实行后,地主阶级千方百计把新增加的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

这里的“新赋税”主要是指 A.人丁税

B.土地和财产税 C.兵役税

D.徭役税 11.明朝时的一条鞭法和清初的地丁银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特点是

A.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B.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C.农业、手工业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2.一条鞭法遭到大地主反对,主要是因为

A.按实物征税 B.把实物折成银两征税

C.解除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 D.按田亩的多少征税 13.清代征收“地丁银”是指 A.只征土地税,废除人丁税 B.土地税、人丁税一律只收白银

C.按土地与人口的多少征收白银 D.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统一征收 14.“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点是 A.废除了人头税 B.以田亩数计征 C.赋税折银征收 D.按照资产交纳 15.清朝前期实行“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 A.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B.使赋税的征收办法简化 C.土地的利用率提高 D.使雇佣劳动者增多

16.明朝后期张居正改革实行的“一条鞭法”和清朝前期雍正帝实行的“摊丁入亩”共同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保护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 C.实践儒家的仁政思想 D.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17.以下按土地多少为标准征税的制度是

①初税亩②两税法③租庸调制④一条鞭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18.明朝后期,一条鞭法的实行是我国赋税制度的又一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 ①赋役合并②以钱募役③赋税征银④按田亩征税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19.明朝的一条鞭法和唐后期两税法体现了倡导者怎样的理财思想 A、轻徭薄赋

B、无夺农时

C、平均负担

D、平源节流 20.明朝后期一条鞭法和清朝前期摊丁入亩制度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以货币形式征收租税 C.减轻了对农民的控制

B.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人头税 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1.两税法、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的相似之处在于 A.都征收银两 B.都损害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反对而停止

C.不以人头为征税的标准 D.都加强对土地和财产数量的征税

22.上述三种赋税制度的演变反映出封建生产关系的趋势是 A.由征收实物税转变为征收货币税 B.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 C.由以人丁为主征税标准演变为按田亩征税D.阶级矛盾尖锐,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3.中国古代的徭役不断演变,先由实物形式代替,乃至于最后摊入田亩中,统一征收地丁银。这种演变从本质上表明

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C.人身控制不断松驰

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小农经济不断巩固

②赋税种类由繁多到逐渐减少 24.纵观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史,可知其演变的基本趋势有

①赋税制度随土地制度的变革而演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5.从西汉到清前期,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是 ①征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向以田亩为主演变 ②由征收实物逐渐向征收银两过渡 ③人口税在赋税中的比重越来越少直至被取消 ④商品税在赋税中的比重日益减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纵观古今的税收,从根本性质上说,社会主义税收 A.较前种类增多了,但数量减少了 B.较前范围扩大了,种类增多了 C.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D.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非选择题

27.赋税制度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重大影响。在清朝康乾盛世,赋税制度发生过重大变化。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谕大学士、九卿等曰:]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若按见在人丁加征钱,实有不可。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应令直省督抚,将------摘自《清圣祖实录》卷二四九

材料二 将全国丁银总额固定下来,不再随着人丁数字的增长而加赋,这对无地少地的劳动人民有一定的好处,也使广大农民不再因丁税太重而四处逃亡。这对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生产,增加政府税收,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摘自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③征税标准由计丁为主向以田亩为主过渡④赋税形式由实物形式逐渐向货币形式演见(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材料三“地下合一”(即“摊丁入亩”)的具体内容是:“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证解,统谓之‘地丁’。”“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清史稿》卷一二一)以上所引,说得很明白,“地丁合一”的基本精神是简化赋役的征收办法,将双重标准化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对于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减轻了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摘自李治亭主编《清史》(上卷)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材料一说明康熙年间在赋税制度方面有什么新举措?实行这一新举措的原因如何?

(2)材料三所涉及的赋税制度对上述新举措有何进一步发展?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二者的共同影响。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党中央、国务院最近决定在安徽全省和其他省(市)自治区选择少数县(市)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探索建立规范的农村税费制度和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的办法。这次改革是我国农村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步骤。

材料二 这次税费改革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是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村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改善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这次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简化农村税种,将原来的一些行政收费项目统一改为税,并把原来按人口和地亩均摊税费的办法除农业税外,统一改为按真实发生的经济活动征收。

请回答:

(1)我国古代史上赋税制度有过多次改革,简述清初税费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

(2)材料一中提到我国农村1950年起进行了土地改革,1979年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试概括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材料二中提到当前我国农村的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请你从经济学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认识。

(4)从政治常识角度看,我国农村的税费改革对改善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的稳定有怎样的意义?

29.清朝建立以前,我国赋税制度完成了两次重要转变:一是收税的标准由以人丁为主转向以财产为主;二是收税的形式由以实物为主向以货币为主转变。第一次转变发生于唐朝,第二次转变发生于什么朝代?简述这次转变的原因和影响。

30.我国古代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主要表现在哪里?在封建社会中后期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中,是如何对农民人身控制逐步放松的?其实质是什么?

31.简述西汉至唐朝中赋役制度的演变过程,(分析这种演变的主要趋势及其原因。简述唐初至清前期赋役制度的演变,分析这种演变的主要趋势及其原因。

一、选择题

1.D 2B 3B 4D 5D 6B 7B 8.D 9D 10B 11A 12D 13D 14C 15A 16A 17D 18B 19C 20B 21D 22B 23A 24.D 25B 26C 二.非选择题

27.(1)新举措: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原因:人口增加,人均土地面积减少。(2)发展:将丁税平均摊入田亩。影响:减轻农民负担,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稳定社会秩序。

28.(1)雍正帝时,清政府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地丁银。这样,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人头税被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相同点:都是一次重要的改革,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不同点:改革的内容不同,前者是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后者是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改革的结果不同:前者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为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后者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推动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3)税费改革简化了税种,改变了过去按人头、田亩均摊税费负担的做法,避免了加重农民负担的现象。由于以前的乡统筹费主体是行政机关,收费项目和标准的设置随意性大,容易导致乱收费。乡统筹费改为税以后,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税收的确定和变化都要以法律为依据,不得随意更改,这样就彻底杜绝了加重农民负担的口子。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需求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需求不足在农村表现得也很突出。要刺激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是一条重要途径,只有减轻

农民负担,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才能扭转农村消费不足的局面,从而带动全国消费需求的增加。

(4)我国对内职能之一就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这次税费改革理顺了国家、集体、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将农村的分配制度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从而消除了加重农民负担的根源,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29.明朝(或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影响:促进了货币地租的产生和部分农产品商品化。

30.⑴农民被编入国家户籍,人口、性别和年龄被作为征收和征发徭役的主要依据。

⑵唐朝两税法,规定按资产和田亩交纳赋税,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明朝一条鞭法,把按户口、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到田亩上。清朝的“摊丁入亩”,把木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废除了人头税。

⑶调整封建生产关系。

31.(1)演变:西汉编户制度(以赋役为主):北魏租调制;隋唐租庸调制,纳绢或布代役;唐中期两税法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主要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2)趋势:一是税种由繁多向单一发展;二是征税标准按人丁收税逐渐发展为以地产收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趋于松弛;三是税收由不定时到基本定时;四是由劳役地租为主过渡到实物地租为主。

(3)演变:唐初实行租庸调制,纳绢或布代役;唐中期两税法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主要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明中期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合并,折成银两,分摊于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少征银;清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统一征收“地丁银”,废除人头税。

6.全国卷高中作文复习 篇六

审题:全国卷(2014-2015)39

1、【2014年全国卷Ⅰ】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蜒、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从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10分)(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12分)(3)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

2、【2014年全国卷Ⅱ】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现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草本》,满足社会的需求。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于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草本》,共计638万字,插图2353幅。书中收录3505种中草药,附方40000多则。《民间兽医草本》“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李时针”,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冯洪钱是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新成果。(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草本》过程中的作用。(10分)

(3)结合学习冯洪钱的事迹,班级举行“我的青春,我的梦”主题班会,请你以“理想、奋斗、价值”为关键词拟写一份要点或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每个关键词对应相应要点,总字数100字左右。(6分)

3、【2015年全国卷Ⅰ】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

(3)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4分)

4、【2015年全国卷Ⅱ】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0分)(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分)(3)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6分)

大练18

答案

1、(1)答案:①文化创新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教育创新能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对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解析】:本题是一道文化生活的试题,主要围绕文化创新的作用这一知识点去回答,但是回答时还要结合教育的重要性去组织答案。

(2)①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教育观念对培育学生有重要影响。②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人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教学观念会影响学生,但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解析】:本题是一道哲学评价题,题目限定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理由,对于题中观点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3)答案:如:“素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教育改革,利国利民”。【解析】:围绕教育创新去拟定,言之有理即可,需要两条。

2、(1)深入兽医药研制和畜病治疗第一线,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广泛收集整理我国传统兽医中草药及药方,在继承传统中实现创新。收集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推进创新。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

(3)理想: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和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将个人需要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树立和坚定理想。

奋斗: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脚踏实地地努力奋斗。

价值:以冯洪钱为榜样,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让青春无悔。

3、(1)【答案】

⑴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文化塑造人生。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4分)

②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分)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4分)

【解析】本题以记住乡愁、传承中华美德为背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意,考查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该题分析视角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进行说明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美德,因此,需要学生认真解读材料中所包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相关信息,然后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包含了爱国、诚信、和谐、友善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维逻辑来作答。难度系数0.4左右。

①爱国、诚信、和谐、友善等内容,既是传统中华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②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可以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结果。④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答案】

⑵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不同学者所从事的实践的差异性决定了他们《记住乡愁》中所获得的感受不同。(4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同学者主客观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3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同学者会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3分)

【解析】题目以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题规定了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范围,即从认识论的角度来分析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的原因。难度一般。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由于不同学者的社会实践不同,决定了他们从《记住乡愁》中获得的感受是不同的。②人们的认识受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③由于各个学者的立场和知识结构等不同,决定了他们对同一个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3)【答案】 ⑶两条建议:

①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统一。(2分)②继承与发展乡愁文化。(2分

【解析】本题以如何记住乡愁提建议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题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难度较小。如:①在城镇化过程中,注意对古村落的保护。②通过大众传媒,传播传统美德的相关事迹。

4、【答案】(1)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抗战精神能够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同仇敌忾,积极与日本侵略者做斗争;②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树立抗战精神,最终使得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的民族气概,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有利于打败侵略,取得最终的胜利。

(2)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这个时期的突出表现。

(3)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该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7.全国卷高中作文复习 篇七

2016年云南省高考英语试卷为全国新课标III卷, 主要特点如下:

1.难易适中, 突出“双基”;

2.突出语境, 淡化语法;

3.注重运用, 贴近生活;

4.语境真实, 语言地道。

试卷保持了英语学科多年以来形成的稳定的命题思路, 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传递正能量, 试题语言逻辑性较强, 词汇紧扣考试大纲, 所以, 学生答题比较顺手。因为采用全国新课标III卷, 所以, 难度与2015年全国新课标II卷相比稍有下降。

二、试题结构动向

2014年以后, 高考英语增加了篇章语法填空题, 更加强调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查, 以及在语境中的灵活运用。2016年试题模式依然是四篇阅读+一篇完形填空+一篇“七选五”+一篇语法填空+改错+作文。从卷面情况看, 试卷依然关注考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整体把握语篇的能力, 以及常规的英语阅读能力。从题目排序来看, 2016年云南省所用的高考英语卷非常合理, 卷首的阅读理解部分非常容易, 有助于考生轻松地进入状态, 后面的题目难度逐步增加, 有利于学生稳定心态, 考出真实水平。

其中, 阅读理解题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关注社会现象, 总体难度相对稳定;“七选五”主要讲述如何买鱼以及烧鱼的注意事项;完形填空为记叙文体裁, 夹叙夹议, 传递正能量;语法填空不是考试说明上列举的对话形式, 而是说明文体裁, 讲述了筷子的使用, 传播传统文化, 难度适中;短文改错是关于青少年时期与父母相处的回忆, 考点常规, 难度平和;书面表达沿袭2015年的体裁, 即应用文中的书信写作。题目要求写一封道歉信, 就不能如约一起去书店向Bob道歉。命题非常贴近学生生活,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 有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总体来说, 整套试题体现了英语学习的特点:从语言学习到能力培养, 也就是“四会”技能的全面提升。

三.真题解析

(一) 阅读理解:题型稳定, 信息句直观

高考阅读理解的题型一直比较稳定, 通常有四大类:事实细节题 (直接信息理解题1, 2, 3, 4, 8, 14;间接信息转化题5, 12) ;主旨题 (11, 15) ;推断题 (7, 9, 13) ;释义题 (6, 10) 。2016年的阅读理解, 和往年一样, 共有四篇文章, A篇是一则广告, 共介绍了五个与音乐有关的活动, 包括举办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和联系方式等;B篇是故事类短文, 介绍了一个女作家独特的挖掘写作素材的方法。由于文章的结构较松散, 要寻找关键句不容易, 但是一旦找到关键句, 就能获得重要信息;C篇是生活类说明文, 介绍了英国的苹果节, 以及苹果的种类及种植环境;D篇是一篇反映新闻传播特点的社会类议论文, 讲述了在网络普及的时代, 好消息的传播速度比坏消息快。与2015年相比, 2016年阅读理解的难度明显降低, 主要特点如下:

(1) 在考题设置上, 基本遵循“标题跟着主旨走, 细节找到仔细看, 多半词汇有转化”这一经典传统的解题原则。

(2) 阅读理解的设问发生了微妙而重要的变化, 15个问题中, 多数以“What”“Which”“When”和“How”开头, 不再像往常一样出现以“Why”开头的特殊疑问句。即阅读理解着重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和细节的接受与处理, 不再出现“细节理解”与“深层理解”平分秋色的现象。如:

解析:此题为推理判断题。根据“I don’t make them up”和“Welty’s people come from afternoons spent visiting with old friends, from walks through the streets of her native Jackson, Miss., from conversations overheard on a bus.”可知, Welty的小说里的人物并不是虚构的, 他们都来源于现实生活, 故选C。

(3) 单词释义题延续2015年的模式, 即不是单纯地考查学生对生词的理解, 而是考查学生在上下文语境中对熟词 (如B篇中的them) 和短语的理解 (如C篇中的a pipe dream) 。如:

解析:此题为词义猜测题 (代词替代) , 原文是“My friend said:‘Now we believe your stories, ’”Welty added.“And I said:‘Now you know.These are the people that make me write them.’”根据上下文可知, them指代最近的名词“stories”。

(4) 4篇阅读理解文章的排列顺序也与往年有所不同。2016年阅读理解的首篇是一则广告, 最后一篇是有一定阅读难度的社会题材类的议论文, 遵循“由浅入深”的排列原则, 这与2015年的高考英语截然不同。可见, 在文章的排序方面, 并没有形成一成不变的模式, 文章的深与浅均随机安排。

(5) 在选材方面, 与往年的试题大同小异, 即第一, 突出阅读的交际性, 通过阅读广告等文章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信息;第二, 重视故事类文章的阅读, 强化对文本信息的挖掘, 于平凡之处见文章的价值, 促使读者在人文素养方面得到熏陶和提升;第三, 科普及社会方面的文章能够拓展考生的知识面, 开阔视野。

(6) 由于阅读理解命题策略较单一, 如果考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 就能基本看懂, 在此基础上, 仔细看几遍, 一般就不容易出错了。这种命题方式意在考查学生英语方面的“真功夫”, 即词汇和语法的综合运用, 以及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

(二) “七选五”阅读:主题生活化, 脉络清晰的科普文章

这篇文章介绍了买鱼和烧鱼的常识, 主题生活化, 学生易理解, 感兴趣。与往年类似, 2016年的“七选五”阅读仍然为一篇层次和脉络清晰的科普文章, 目的是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逻辑推理和归纳能力。选项中的句式主要有3种:祈使句、简单句和复合句。

“七选五”阅读题, 若设在段首, 如第18题, 则主要考查学生概括主题句的能力;若设在段中, 如第16, 17, 19, 20题, 则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分析能力, 往往会在上下文的衔接处设题;若设在段尾, 则主要考查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设题处往往与主题句呼应, 2016年的“七选五”阅读没有在段尾设题。

例如:

解析:

16题为段中句, 考查上下文串联, 因为有衔接词“But”, 答案以上句为主, 中心是鱼对人的健康有好处, 所以, 选择的句子也应围绕鱼对健康的好处来展开, 即答案为G。

18题考查概括能力, 文章的写作模式为总—分—总, 因此, 很容易定位答案, 上句为This text is about how to buy and cook fish in an easy way, 而下句为Fresh fish should smell sweet.所以, 这一段展开的主旨句为how to buy fish, 即答案为F。

(三) 完形填空:在语境中解题, 关注关键词

这是一篇夹叙夹议 (叙多于议) 的励志故事。叙述了作者想成为学校足球队的明星, 从一心实现夙愿到脚踏实地、务实本分地做人这一心路历程。故事中, 作者的队友Miller King, 虽然在一次事故中失掉右臂, 但他平和、谦逊、坚毅的品质深深地感染了作者, 在他的影响下, 作者的内心日益强大, 人也变得更加务实了。

文章难度适中, 设空合理, 前置性设空和后置性设空分布较均匀, 空与空之间疏密搭配合理。选项构成仍以实词为主, 名词7个, 动词5个, 形容词4个, 副词2个, 另有2个虚词, 1个连词, 1个代词。例如,

30.因为上文提到Miller失去了右臂, 下文的语境是over a fence, 说明作者看到他被困在栏杆上了, 故选A;

31.因为下文说if you had both arms, 翻越这个围栏并不困难, 所以选B;

32.根据上下文知道, 我在赛场上破了Miller所有的纪录, 还被提名MVP, 所以, 我肯定他最不想接受我的帮助。所以选C;

从中不难看出, 完形填空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 在语境中解题, 同时, 考查的词汇均为必修教材中的高频词汇。

(四) 语法填空:重点考查词类语法题, 动词比重较大

语法填空以词类为主, 其中, 动词依然是考查的重点 (共4题) , 42, 49题考查谓语动词的被动语态和时态, 以及主谓一致;43, 44题考查非谓语动词;连词考查了3题, 时间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和并列连词各一题;介词、动词变名词、形容词变副词各一题。考点很基础, 注重对语境的整体理解。

从内容上看, 文章介绍了筷子的使用, 与2015年全国新课标I卷语法填空的文章 (有关在阳朔旅游的文明礼仪问题) 有异曲同工之妙, 旨在传播中华文明。可见, 在高考英语试题中, 适当渗透中国文化, 已经成为高考英语命题的一个趋势。

(五) 短文改错:立足基础, 侧重动词

从题中可看出, 涉及动词的有2题, 主要考查谓语动词的时态和非谓语动词中动名词的用法。如, 全文均为过去时, 所以, tell要匹配上下文时态, 应改为told;而wear在介词by后, 所以, 应改为wearing;涉及代词的有3题, 分别是反身代词、人称代词和不定代词;此外, 还有名词单复数, 形容词最高级, 形容词变副词, 冠词部分主要考查固定词组at first, 所以, 要把the删掉;介词考查了初中的固定搭配leave someplace for, 所以, to要改为for。和语法填空一样, 考查的重点依然是最常规和最基础的语法点。

(六) 写作:灵活实用, 贴近生活

纵观2012年至2015年近四年的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 话题基本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2012年, 写一封电子邮件, 申请参加国际中学生组织在新加坡举办的夏令营;2013年, 写一封信给开网店的美国朋友Tom, 请他代卖自制的中国结;2014年, 以“十年后的我”为题, 从家庭、工作、业余生活三个方面展开适当的联想, 并进行阐述;2015年写一封邀请信邀请外教去敬老院陪老人们过重阳节。而2016年的作文是致歉信, 就不能如约一起去书店向Bob道歉。从中可以看出, 近几年来, 书面表达的内容都贴近生活, 并不难下笔。且题干基本都设置了三个写作要点, 这实际上是从侧面规范了整篇文章的写作结构, 让考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合理地联想和自由地发挥, 这就是我们说的有提示的半开放式作文。这种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命题趋势将会延续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 以往的书信类高考英语作文, 信件的开头和结尾都给出来, 但是2016年却没有提供, 所以, 写作时, 要注意使用规范的信件格式。另外, 写作时, 要考虑评分的要求。高考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主要有三个维度:以内容要点 (content) 定档次;以篇章布局 (structure) 增美感;以语言质量 (language) 定分数。

四.2017年备考策略

在分析2016年试题的基础上, 针对2017年的高考, 笔者提出了一些备考建议:

1. 阅读理解备考锦囊

第一, 要强化基础, 包括单词 (一词多义) 和语法 (句子结构) 。第一、二轮复习阶段, 建议考生以积累为主, 即做题时, 注意积累生词, 多做长难句语法结构解析。阅读理解要求考生能够深入理解词汇, 当文章中出现一些鲜活、灵活、词义微妙的地道的词汇和句子时, 能否正确理解词汇与句子, 将直接影响阅读理解的质量。

第二, 掌握解题技巧。这需要系统地学习和实践, 考生不仅要懂得怎样做题, 而且还要明白怎样得到更高的分数。进入3月, 考生应该着眼于提高阅读理解的速度, 阅读理解要想获得高分离不开仔细, 而要做到多看几遍, 提高阅读速度是必要的。

2.“七选五”备考锦囊

“七选五”考查的重点是主旨概括 (句首) 、主题句提取 (句末) 、过渡句和细节的具体分析 (句中) 。做题时, 建议学生先通读全文, 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再通读答案, 找出和文章相对应的关键词;接着, 根据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具体内容, 结合关键词, 将选项填入文中;最后, 通读全文, 重点考查逻辑关系和关联结构。也可以通过研究多余的选项, 明确排除的理由, 最终确定答案。

为了强调短文的核心内容, 作者往往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对主题进行反复强调。因此, 做好这类题目的技巧是在选项中寻找上下文中核心词汇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3. 完形填空备考锦囊

完形填空重点考查学生对语境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时, 不要盲目地做题、对答案, 应了解出题的依据, 掌握基本的解题策略 (排除法, 瞻前顾后, 情景再现, 情感体验等) 。解题时, 谨记“意义为先, 依据为准”, 这样,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语篇填空备考锦囊

第一, 关注动词的各种基本变化, 包括时态、语态、主谓一致、固定搭配、非谓语动词等。对于难题, 稍作了解即可。

第二, 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 不仅强调词汇的积累, 还要特别注意不同需求下词性的转化和派生。

5. 短文改错备考锦囊

第一, 关注动词的基本用法和常用连词的用法 (强化作文改错和单项填空) ;

第二, 3月份后, 考生应强化训练, 熟悉高频考点。

6. 书面表达备考锦囊

第一, 写作时, 一定要遵循评分标准, 从内容、结构和语言表达三个方面入手, 构思写作。对于常见的话题, 最好能够熟练掌握写作的套路, 并随时储备一些经典的句式。

第二, 练笔时切勿贪多, 一篇习作完成后, 要反复修改, 并注意总结和内化。

第三, 从某种意义上讲, 对习作进行修改的过程, 也是在训练短文改错和语法填空, 作文训练重在反思修改过程和积累词汇句式。

8.全国卷高中作文复习 篇八

1试题的考查方式与特点分析

1.1以双曲线为背景曲线,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

由于《课程标准》对双曲线的教学要求降低,《全国考试说明》对双曲线的要求也只是了解,所以双曲线在高考中,基本不在解答题出现,但又不能忽视对双曲线的考查,这使得双曲线为背景的试题在选择或填空出现的频率较高.统计发现,近5年的全国卷(除2011年文科外),小题均出现对双曲线知识的考查,主要涉及双曲线的定义、离心率、渐近线、实轴等概念.

评注上述试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实轴、离心率、渐近线等基本概念和知识,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双曲线的教学要求,同时较好地考查了考生对解析几何基本知识和概念的应用,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1.2以三角形面积为问题载体,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如求三角形的面积时,一是,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或弦长公式,求三角形的底,再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三角形的高,最后代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二是,设三角形顶点坐标及直线方程,把直线方程代入曲线方程后,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借助韦达定理,把三角形面积转化成三角形顶点坐标后,再进行求解运算.两种方法都是解析几何中的通性通法,都体现解析几何这门学科的本质.所以,在全国卷的高考中以三角形面积为问题载体,考查运算求解能力,经常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评注上述试题提供的已知条件或求解的问题均与面积有关,体现解析几何对这一基本问题的重点考查。

1.3以直线与圆为背景,关注文理差异,考查综合应用能力

直线与圆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是进一步研究圆锥曲线的基础,由于它的基础性与工具性,使其很容易与其它知识(如向量、圆锥曲线、函数、不等式等)进行交汇,命制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又因为在解决直线与圆、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所用到的思想方法是相似的,所以,命题者为了达到解析几何试题的考查目标,又想控制合理的运算量,经常选择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作为问题背景。

评注上述试题的已知条件都与圆有关,涉及的问题主要有:求圆的方程、求圆心轨迹方程、求参数值、求直线斜率取值范围、求弦长、求距离的比值等都是解析几何当中很常见、很平凡的问题,但都蕴含深刻的数学思想,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

2解析几何复习建议

2.1关注解析几何思想与坐标法的教学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对每年试题的评价是:“试题围绕着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展开,突出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侧重对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还强调良好的运算求解能力,全面体现了解析几何的考查目标”.尽管解析几何题年年都在变化,但围绕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命制试题的思想是不变的,这一特点从每年的解析几何题都不给图形和坐标系就可感受到.在求解时要求考生首先自己画出图形与坐标系,这是考查运用解析几何思想方法研究问题的第一步,即几何问题代数化.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对解析几何思想和坐标法认识的不断深化与认识上,若一味地去教题型,教套路,便与解析几何“坐标法”的本质及考试目标相背离。

2.2强化运算能力,关注运算技巧

解析几何的本质是在采用坐标法的同时,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对象,所以计算量大自然成了圆锥曲线问题的一大特点.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后,常常需要进行一定量的计算,这些都是需要学生脚踏实地、亲身经历体验地去完成,切忌只分析思路,而不动笔计算,以防出现解析几何试题“一想就会,一算就错”的现象.当然,这种强化学生进行运算,不是意味着教师可以削弱运算方面的教学,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即要善于引导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运算,理解解析几何运算技巧所在.如在使用弦长公式时,对直线的方程采用不同的设法,对应的弦长公式也会不同,且不同的公式对运算的简洁性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上一篇:书香校园推荐材料下一篇:在自己的天空成长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