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却曾经的生活-散文

2024-11-14

忘却曾经的生活-散文(共6篇)

1.忘却曾经的生活-散文 篇一

某年的一个秋季,我因生意上的一件事,去了桦甸东部一个紧靠松花江岸的小村子,因为这里有我当年的一位同学和战友。谈完生意我特意拐道去小屯子见他,因为多年不见不免勾起当兵和上学时的记忆,酒喝的多了一些那晚我就住在了他家。第二天早晨,同学领我漫步于小屯子的街道、田垄间。当走到松花江岸,这时只见一只木船逆江而上,船上有人正抛撒鱼网打鱼,后面的摇船人在奋力划奖。我看到这渔歌式的打鱼场景,不紧脱口而出,“你这里我怎么看像是个渔村啊”。说完这句话我的战友同学接过我的话说:“你还别说,我这里原本真的是个渔村,后来才改成了农村生产队”,接着他向我讲述了有关渔村变迁的经历。

在桦甸的最东部与敦化抚松三搭界的地方,在松花江的上游,有一个背靠大山村前就是那缓缓流淌的松花江的小村落,村民们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有谁会想到这里曾是一个渔村,村民们曾经是靠打鱼为生的渔民。他们分别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有的是工厂里的工人和城镇手工业者,有的是社会闲散人员及附近山沟里的居民。有的过去靠做工种地种大烟为生,有的是从国民党队伍败下来逃到这里的兵混子。虽然他们经历不同,有的还有着比较复杂的社会背景,但是最后殊途同归都成了这里的渔民。

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国家为了减轻城市压力将一部分城镇人口安置到农林牧副渔参加地方建设,所以一部分人下放到这里。一部分人建国已经很多年啦,但他们因过惯了山里那种自由自在的农耕生活,一直不愿意归屯子参加农业合作社。人民政府为了稳定建立起来的革命政权,安定大好的农村形势,就把他们也从各个山沟里请了出来,也来到了这里。一开始由于人口少没有形成打鱼的村子,他们开始过的是流动式的打鱼生活。先是在如今已是抚松县界的白水滩打鱼,后来又去了四湖沟(现今的露水河林业局四湖林场)那里作业,由于人口和打鱼者不断增加最后来到了现在的渔民村。

松花江缓缓流淌于桦甸境内,等流到上游的西崴子、金沟、渔民这个地方却形成了一个大转弯。转弯的江水清澈又缓慢且深不见底,由于江水的充沛这里蕴含了大量的鱼类在这里繁殖生息,是捕鱼的好地方。一开始搬到这里的渔民只有六七户人家二十几口人,后来发展到十几户,最后建成渔民队时也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和六七十口人。在这二十几户人家中从外地来的都拖家带口。而当地来的只有少数人有了家口,大多是跑腿子(光棍意思)光棍汉。

由于大多数是下放来到这里当渔民的,他们享受国家供给制吃粮标准,就是后来所说的绿粮本。他们每月可以从当地粮食部门领到定量的粮食,但大多数是粗粮,各家各户常年吃的都是大饼子和大馇子,几乎没有细粮。好在是打鱼的出身每天缺不了鱼吃,那几年虽然老百姓都在吃代食品渔民们却没感觉生活上有多么苦,反而这种渔歌式的生活让他们度过了那个艰苦的年代。

那时的渔民出村打鱼有规定:两人一条船一个是师傅一个是徒弟,打鱼时是师傅划船摇撸确定一天的打鱼方向和位置,徒弟则负责在船头撒网揣网捕鱼。那时的松花江鱼很多,最常见的有:鲤鱼、鲫鱼、鲶鱼、胖头、岛子、虫虫、细鳞和泽鳞,还有比较小的杂鱼如:川丁子、白票子和嘎牙子。夏季一次打鱼最多可捕三四百斤,(从开江到挂锄)冬季一天最多能捕四五百斤。打出的鱼都卖给当地供销社,供销社不收的可以自己处理。那时最好的鱼是虫虫和细鳞可卖到三四毛一斤,其它的两三毛一斤。遇到冬天不能划船打鱼时就在江面上的冰上凿个大窟隆,把网下到江水里去捕鱼。那时的捕鱼有严格的要求,捕鱼的网最小的也要在插七插八(公分)以上,小于这些一律不准在江里用,怕捕捉到了小鱼苗,明年没有鱼可捕。他们打最大的一条鱼是泽鳞六十八斤,当时惊动了当地政府还敲锣打鼓来表示祝贺。

平时打鱼一般要在江边搭戗子居住,每逢鱼季按着七上八下的规律捕鱼,这里除了划船捕鱼凿冰窟隆外,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袖网捕鱼,方法是先在江的两岸用石头垒上结实的墩子,然后用钢钎将钢丝绳固定在两面的墩子上,把袖网挂在钢丝绳上面,一个袖网就下好了。下上的袖网每隔两小时一起网,一天起个六七次。

刚建队在白水滩的时候只有三户人家二条船,后来到了四湖沟是六七户人家,四条船。再后来到了现在的渔民队,有了十几户和二十几户人家时,船才固定下来总共有八条船,一直到渔民队解散一直是这些船在作业。

渔民那时是按工分给工钱,打的鱼多就多得,打的鱼少就少得。一般按三元钱的卖鱼钱记一个工日,那时的一个工日只有一元五角钱,就是这样在当地也比种地的收入很高啦!

渔民队的渔民们就是这样度过了十来年的打鱼日子,在这段渔歌式生活的日子里,他们除了打鱼平时还在附近种一些地,或者去山里打猎、放山搞山利落什么的。那时的人很团结如果在山里打着狍子野猪什么的都大伙分着吃。谁家孩子有个头疼脑热满屯子人都来看望,特别是哪家生儿孕女村民们就会主动拿上自家的鸡蛋去祝贺。渔民们平时不怎么出门,要出门都是划船而行,那时从渔民队到西崴子划船走只用三十分钟就到,要是走旱路的话就的一色的爬砬子走江脸子,很不好走不说且存在很大的危险又非常费功夫。所以渔民们出门办事走亲戚都走惯了水路,没有特殊情况是没人走山路的。小渔村在这样祥和安定的日子里走到了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初松花江桦甸境内的白山老恶河口建立水电站,等水电站的大坝逐渐合垅的时候,位于它上游的西崴子、金沟、渔民段的江水里鱼就逐渐少了。开始渔民队还以半工半农的形式仍然维持着打鱼和种粮相结合的生活,也叫做自给自足。等后来白山大坝完全合垅江里就再也无法打鱼了,为了安置渔民队村民的工作和生活,当地人民政府把这里组织成立了一个生产队,就是现在的渔民队,具体的归现在的夹皮沟镇东兴村管辖,渔民们开始了以种地为生的生活。从此一个历时十年之久的渔民队,就在松花江发生改变的大背景下消失了。

同学的讲述不由的让我想到,在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不知有多少个像渔民队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大地上发生过改变。此间不由的让我再回眸一眼这小小的村落,望着那脚下的江水和水上的打鱼人,仿佛那久远的小渔村渔民们打鱼、种地、放山、打猎那渔歌式的生活场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2.《曾经的生活》 篇二

各种灾难排山倒海而来,人们无法预知下一刻会发生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和所爱的人明天是否还能存活。在万劫不复的深渊中,人类最缺的不是吃穿之物,而是继续抱有对生命、对未来、对光明的希望。在希望和爱的带领下,人类走出了种种浩劫。

本书以高中生米兰达的日记为叙述载体,文字朴实流畅,没有瑰丽辞藻,没有夸张伪饰,除了行星撞月球这一事件,其他的一切再真实不过了。不像一般的灾难片或末日警示小说把焦点放在描述灾难本身上,小说的焦点放在米兰达一家柴米油盐酱醋中的点点滴滴。这种特殊的叙事角度让我们产生真实感,从而能静心地思考本书所揭露的深刻主题。

Excerpt One: The Moment It Happened

When it got closer to 9:30, things got really quiet. You could sense how we were all craning our necks1, looking toward the sky. Jonny was at the telescope, and he was the first one who shouted that the asteroid was coming. He could see it in the night sky, and then we all could, the biggest shooting star2 you could imagine. It was a lot smaller than the moon, but bigger than anything else I’d ever seen in the sky. It looked like it was blazing and we all cheered when we saw it.

精彩选段一:行星撞月球

接近9点30分的时候,万籁俱静。你可以想象,我们每个人都伸长了脖子,盯着天空。强尼在用望远镜看,他最先喊出那颗行星来啦。他看到它出现在夜空中,然后我们所有人都看到了,这颗流星大得让你难以想象。当然它比月球小很多,但比我在天空中看到的任何其他东西都要大。它貌似在熊熊燃烧着,当看到它时,所有人都欢呼了起来。

For a moment I thought about all the people throughout history who saw Halley’s Comet and didn’t know what it was, just that it was there and frightening and awe-inspiring.3 For the briefest flick of a second, I could have been a 16-year-old in the Middle Ages looking up at the sky, marveling at its mysteries, or an Aztec or an Apache.4 For that tiny instant, I was every 16-year-old in history, not knowing what the skies foretold about my future.

And then it hit. Even though we knew it was going to, we were still shocked when the asteroid actually made contact with the moon. With our moon. At that second, I think we all realized that it was Our Moon and if it was attacked, then we were attacked.

Or maybe nobody thought that. I know most of the people on the road cheered, but then we all stopped cheering and a woman a few houses down screamed and then a man screamed, “Oh my God!” and people were yelling “What? What?” like one of us knew the answer.

I know all those astronomers I’d watched an hour earlier on CNN can explain just what happened and how and why and they’ll be explaining on CNN tonight and tomorrow and I guess until the next big story happens. I know I can’t explain, because I don’t really know what happened and I sure don’t know why.

But the moon wasn’t a half moon anymore. It was tilted and wrong and a three-quarter moon and it got larger, way larger, large like a moon rising on the horizon, only it wasn’t rising. It was smack5 in the middle of the sky, way too big, way too visible. You could see details on the craters even without the binoculars that before I’d seen with Matt’s telescope6.

有那么一瞬间,我想到了历史上所有看到哈雷彗星却不认识它的人,想到哈雷彗星就在那里,那么令人害怕,令人敬畏。在一个十分短暂的瞬间,我自己好像变成了中世纪一个16岁的少年,或是一个阿兹特克人或阿帕契人,仰望着天空,对天空的神秘惊叹不已。在那一瞬间,我就是历史上每一个16岁的少年,不知道星象向我预示着怎样的未来。

然后,它撞上了。虽然我们知道它会撞上,但当这颗行星真正地撞击月球时,我们依然震惊了。是啊,撞上我们的月球了。在那一刻,我想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是我们的月球,如果月球遭遇了撞击,也相当于我们遭遇了撞击。

又或许,没有人这么想。我知道大街上很多人都在欢呼喝彩,但突然所有人都停止了欢呼,住在我家附近的一个女人尖叫起来,之后传来了一个男人的惊叫:“上帝啊!”所有人都在大喊大叫:“发生什么事了?发生什么事了?”就好像我们有谁知道答案一样。

我知道,一个小时之前我在CNN上看到的那些天文学家能够解释发生了什么、如何以及为何会发生,今晚和明天他们会一直在CNN电台上不停地解释,我想这会持续到下一件大事发生为止。我知道自己解释不了什么,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当然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

但是月亮再也不是之前那个半月了,它倾斜着,看起来就不对劲,只剩下3/4个,并且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大得就像从地平线上升起,而实际上它没有从地平线上升起。月亮在天空深处发出噼啪声,它大得惊人,一目了然。甚至不用双筒望远镜,你都可以看到月球表面那些坑坑洼洼的细微之处,我之前曾用马特的双筒望远镜看到过。

It was still our moon and it was still just a big dead rock in the sky, but it wasn’t benign7 anymore. It was terrifying, and you could feel the panic swell all around us. Some people raced to their cars and started speeding away. Others began praying or weeping. One household began singing “The Star Spangled Banner”8.

“I’m going to call Matt,” Mom said, like that was the most natural thing in the world to do.“Come on in, kids. We’ll see what CNN has to say about all this.”

“Mom, is the world coming to an end?” Jonny asked, picking up the plate of cookies and ramming one into his mouth.

“No, it isn’t,” Mom said, folding her lawn chair9 and carrying it to the front of the house. “And yes, you do have to go to school tomorrow.”

We laughed at that. I’d been wondering the same thing. Jonny put the cookies away and I turned the TV back on. Only there was no CNN.

但它依旧是我们的月亮,仍然只是天空中一块大大的没有生命的岩石,但它不再温顺了。它变得令人害怕,你可以感到恐惧在人群之间不断膨胀。一些人奔向他们的汽车,飞驰而去;另一些人开始祈祷或哭泣,有一家人唱起了《星条旗永不落》。

“我去打电话给马特,”妈妈说,就像这是全天底下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孩子们,来吧!我们来看看CNN怎么说。”

“妈妈,世界末日来了吗?”强尼问道,说着抓起饼干盘,塞了一块到嘴里。

“不是,不是这样的,”妈妈说着,收起草坪躺椅,把它拿到屋前。“对,明天你还得上学去。”

我们都笑了起来,我也在想着同样的问题。强尼把饼干收起来,我打开电视,却发现收不到CNN的频道了。

Excerpt Two: A Family Reunion Time

Things seem so much better now that Matt is home. He’s been throwing batting practice to Jonny (I’ve been catching) and that makes Jonny happy. He and Mom went through everything in the house, all the food we bought, and all kinds of stuff Mom’s grandparents had hidden away in the attic and cellar, yarn and a crochet hook(Mom says she hasn’t crocheted in years, but she thinks it’ll all come back to her if she works at it) and mason jars and canning equipment and a manual can opener and an egg beater and the sorts of things kitchens had in the olden days10.

摘录二:一家团聚

马特回家后,一切似乎好了很多。他在和强尼练习抛球(我在一旁看着),这让强尼高兴坏了。他和妈妈仔细检查了屋里的每一件东西,我们买来的所有食品,以及妈妈的(外)祖父母藏在阁楼和地窖里的各种东西,纱线和钩针(妈妈说她很多年没有用钩针编织东西了,但她认为自己只要重新拿起钩针,马上就能重拾回来),玻璃缸、灌装工具、手动开罐器、打蛋器以及旧时候的各种厨房用品。

Matt and I haven’t had a chance for a real talk yet. He doesn’t really know any more than I do about what happened and what’s going to happen, but I still feel like if I hear it from him, I’ll believe it more. School was better by Thursday. A lot more kids showed up (including Sammi) and more of the teachers, too.

Peter showed up this evening, which was a nice surprise, especially for Mom. He brought us a bag of apples that one of his patients had given him. He and Mom couldn’t go out anywhere so the two of them baked an apple crisp for all of us. We had pasta with marinara sauce for like the tenth time this week, so the hot dessert was a treat.11 Matt got Mrs. Nesbitt, so it was really an event, six for dinner, with a main course and a dessert.

Of course by the time we were ready to eat the electricity had gone out again. It was out most of the day, but we’re used to that by now. We had electricity for an hour during school yesterday and it was like none of us knew what to do about it. At home, when the electricity goes on, we rush to the TV and turn it on. We could listen to the radio all the time, but Mom wants us to preserve batteries so we only listen in the morning and in the late evening.

It’s such a weird way to live. I just can’t believe it’s going to stay like this much longer. On the other hand, I’m already starting to forget what normal life felt like, clocks that were on time, and lights that went on with the flick of a switch, and Internet, and streetlights, and supermarkets, and McDonald’s, and...

One thing Matt did say to me was that no matter what the future is, we’re living through a very special time in history. He said that history makes us who we are, but we can make history, also, and that anyone can be a hero, if they just choose to be.

Matt’s always been my hero, and I think it’s a lot harder to be one than he’s saying, but basically I know what he means.

But I still miss ice cream and swimming laps and feeling comfortable looking at the night sky.

我和马特还没有机会好好地谈一谈。关于发生了什么和将会发生什么,其实他知道的并不比我多。但我总感觉如果能从他嘴里听到这些,我会更加地相信。到了星期四,学校的情况有所好转,很多孩子(包括萨米)都来上学了,很多老师也来了。

今晚彼得来家里拜访,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特别是对妈妈来说。他给我们带来了一袋苹果,那是他一个病人送的。他和妈妈不能外出,所以就在家里为我们烤了苹果脆饼。我们用沙司酱拌意大利面,这是我们这一周来第十次做这个菜了,所以热甜点真算是款待了。马特请了内斯比特夫人来,这样我们一共是六个人一起用餐,一个主食加一个甜点,也算是一件大事了。

不出所料,我们正准备开饭时,又停电了。现在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没有供电,但我们已经习惯了。昨天在学校里,我们有一个小时的供电,最后大家反而好像都不知道该怎么利用这些电了。在家里,如果来电了,我们全都扑向电视机,打开它。我们始终都可以收听到电台,但妈妈让我们要节约电池,所以我们只在早晨和深夜才打开收音机。

这种生活方式真是奇怪极了。我还是不相信这种情况会长时间持续下去。另一方面,我已经开始忘记正常生活是什么样子,准点的时钟、轻轻一摁就能打开的电灯、因特网、街灯、超市、麦当劳等等。

马特对我说的一件事,就是无论未来如何,我们正在经历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他说历史成就了我们,但我们也能创造历史,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只要他愿意。

马特一直以来都是我眼中的英雄,我认为要成为他说的英雄可难多了,但我基本上能够理解他的意思。

但我还是很想念冰淇淋和泳道,还有望着夜空时那种舒服的感觉。

单词卡片

1. crane one’s necks: 伸长脖子(看)。

2. shooting star: 流星,陨星。

3. Halley’s Comet: 哈雷彗星,最近一次出现在1986 年,周期约为76年; awe-inspiring:令人敬畏的,令人肃然起敬的。

4. Aztec: 阿兹特克族,西班牙入侵前之墨西哥中部土著印地安族,于16世纪初灭亡;Apache: 阿帕契族,北美印地安人之一部落,位于美国西南部。

5. smack: 掌掴(声),打巴掌,拍击(声)。

6. crater: 坑(陨石坑、弹坑等),凹binocular:双目望远镜,双筒,双筒镜,双眼单筒镜。

7. benign: 仁慈的,温和的,良性的。

8. “The Star Spangled Banner”: 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

9. lawn chair: 〈美 〉草坪躺椅。

10. crochet hook: 钩针;mason jar: 宽口玻璃缸;can opener: 开罐器;egg beater: 打蛋器。

3.不想忘却的记忆散文 篇三

传说中的“世界末日”那天,我刚登陆软件,便看到一位姐姐留在我软件上的《城市达人下线通知》,虽说数月前便知道腾讯官方不再打理城市达人,可看到这正式的下线通知,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心疼和不舍相互交织。不想去追究为什么要让其下线,却有太多的记忆潮水般地涌进心海,溅起一片别样涟漪。

我的网海生涯,真正有意义的开始就是在城市达人社区。两年前的8月,一次漫无目的的随意点击,为我开启了这扇内涵深蕴浑厚的大门。原来这里有那么多意趣各异的各种达人社团,而最吸引我眼眸的却是那数千个文学社。从此,我的网友从被动的加入“农友”转变为主动的添加文友,我的网上交友原则也从“不与陌生人说话”转变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尝试着拿起自己这支稚嫩而又笨拙的笔,在键盘上敲着一些算不上文章的文字,毫不羞涩的发往一些文学社。直至当年12月初,应新成立的雅韵文学社社长之邀,加入雅韵并扎根驻守这一方纯净的心灵家园。

再一次打开我的达人主页,我看到了自己主页上记录的25426人次的访问量,看到了网友为我送的667件达人礼物,538首歌曲。就是刚才,我依然收到了辽宁68岁的云子大姐为我点送的歌曲《祝你万事如意》。我随意的点击着自己所发的帖子,朋友们真挚、诙谐、幽默、亲切的点评留言,有些让我深深感动,有些令我忍俊不禁,有些让我哲思冥想,有些让我欢喜惬意。虽然这一切早已铭刻在我心间,我依然好想通过一种看得见的方式将其保留下来。因为这些凝聚了众多朋友纯洁的友情、温馨的鼓励,给了我无与伦比的欢愉,助我在文字的殿堂里酣畅前行。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城市达人特别是雅韵文学社这一处温馨的“摇篮”,便不可能有今日拥有20余万字原创文集的乐痴。一声“谢谢”,没法表达我此刻的感激和感恩;一声“祝福”,也无法寄托我对各位亲爱的朋友万般的牵念。然而,我能奉献给各位的,却唯有“谢谢”,唯有“祝福”!

曾经,那一串串熟悉的名字,就像一串串优美动听的音符,在无边无际的心海里弹奏出一首首悠扬激越的友情赞歌;那一张张亲切的达人头像,就像一张张真实可信的身份证,将网络中的虚拟赋予了现实世界一样的亲切友善;那一件件饱含祝福的达人礼物,就像一支支散发着流光异彩的七彩丝线,维系着天南地北真诚无私的纯洁友谊;那一首首溢满真情的优美歌曲,就像一篇篇如泣如诉的心语呢喃,传送着天涯海角的深情真挚的牵念与祈祝;那一篇篇翰墨飘香的精彩华章,就像一帧帧凝聚心血和智慧的生活写真,映射着阡陌红尘里如歌岁月的喜乐沧桑;那一段段热情洋溢的留言点评,就像浩瀚网海中奇妙无比的独特风景,彰显着真诚与睿智、友爱与关切、鼓励与鞭策的唯美……此刻,所有的这一切,正在我脑海里演奏着一曲和谐悦耳动听的交响曲,有如天籁。

我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友,就是第一次进入城市达人社区的“收获”。睿智、淡定的他,事业特忙,却总能不厌其烦回答我请教的各种问题,偶尔发现我有点文学爱好,便鼓励我多写多练。因为他当初的鼓励和鞭策,我才在文字的殿堂里勇敢地跨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我的第一位网络老师,也是在城市达人社区结识的。他曾经常关注我那些算不上文章的习作,提醒不谙”网事“的我,哪些不宜明写,哪些需要修改;发现我的习作略有可取之处,及时给予肯定;看到好的文章,便推荐给我收藏。尽管他不接受老师的称谓,可在我心里,他就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老师。我的第一位真正的文友兄长,还是通过城市达人社区结识的。是他的盛情相邀,将我引进了雅韵文学社这一方圣洁的文学天空,是他和雅韵文学社众多兄弟姐妹热情真诚的鼓励,才让我在与文字相伴的路上,一路欢笑一路高歌。我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知心姐姐同样是通过城市达人社区结识的。江南的我与中原的她,秉着对文字同样的痴恋,在同一个时段相聚雅韵,一次不经意的回眸,平凡的土壤里繁衍出一朵硕大的友谊之花,一缕馨香诠释出高山流水般知己情谊的芬芳,遥遥渺渺的天空下,从此我们心相连情相依。还有许许多多亲如兄弟姐妹的朋友,都是通过城市达人社区这个平台相遇相知相惜。而我通过软件空间结识的一些兄弟姐妹,亦不少又因我搭桥牵线,走进了达人,走进了雅韵文学社。这些未曾谋面的兄弟姐妹,为我平凡的人生,增添了无以数计的快乐和幸福,我以幸遇他们为荣!

点击那一篇又一篇熟悉的文字,品读那一段又一段热情洋溢的点评,心灵之弦一次次因真挚的情谊而弹奏出感人心扉的.最强音。没办法将每一段点评都罗列在此,就请看看我去年4月《醉于雅韵》这篇帖子后边的几段留言吧:

冰山雪峰:乐痴妹妹,你醉于雅韵,我却醉于你的文字里。你的文笔,你的真诚,包括你的为人一直打动着我,也正是像你这样上万人的优秀人才醉心于雅韵,才有了我们雅韵的辉煌和精彩。我不会忘记从雅韵蹒跚学步以来一直跟随过来的所有朋友,不会忘记所有管理员为雅韵的付出。今天正在我心情低谷的时候,看见你的文字我落泪了。心底里是感动,是欣慰……乐痴妹妹,你同样是我们不可多得的人才,你对雅韵的痴情将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雨蝶:欣赏姐姐真情的文字,那里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相聚雅韵,认识了这么多优秀的姐姐妹妹,感觉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心里很充实,在这里不但有真诚的友谊,还能找到生活的标杆,更难得的是认识了雅韵几位宽厚的睿智的大哥,他们默默付出,无私奉献,对每个人的肯定和赞赏尤其让人感动……

默默:看着乐痴姐姐的文章,好像在读着自己的心声,说着自己的心话,我虽然来到雅韵的时间不长,可也深深的迷上了这里,每天总要来这里逛上一逛,欣赏每一位哥哥姐姐用心写出的佳作,也用心感受着每一个管理员老师细心认真推荐着好帖,亲切温和地鼓励着新手,每每心里都涌起暖融融的感觉。雅韵真的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来到这里就像是回到了娘家,自由自在,舒缓轻松。感谢社长和政委以及所有管理员老师,由于你们的努力,使我们这个大家庭其乐融融!祝福所有走进雅韵的朋友,这里的环境让我们沉醉!感谢姐姐姐的美文,道出了我们的心声!

我行我素:我也和妹妹一样,在雅韵找到了快乐,找到了自信,最幸运的是结识了一大帮志趣相投的姐妹,结识了一批文采斐然的老师和兄长,还认识了妹妹你!妹妹,我很欣赏你,欣赏你为人坦荡,性格豁达,文笔优美!我欣赏你的一切一切!

……

这样温馨的点评和留言实在太多太多了!我陶醉着,享受着,感动着,为在雅韵这份幸运的相遇!我勤奋着,追求着,进步着,为了不辜负这份幸运的相遇!两年时间,700余天,雅韵成了我一心一意驻守的心灵花园,撰文发帖120篇,飘红推荐70余篇,其中3篇登上腾讯官方推荐榜。正因为有了这个“摇篮”的深情哺育,有文社名师的引领和指点,我才有机会走进江山那样更广阔的天地。此刻,我凝视着一张张亲切的好友头像,默念着一个个别致却熟悉的网名,用心整理着这些凝聚着心血、凝聚着真情的文章和点评,心里涌动的依然是无法言喻的感恩和感激!

4.为了忘却的爱恋(爱情散文) 篇四

为了忘却的爱恋作者:徐东风下班的铃声急促的响在耳边,看到员工们陆续走出公司我内心充满了说不出的滋味,你那亮红色色的轿车始终淡出我的视野,此刻的我心情异常复杂,坐在办公室里,临窗而望,那种期盼的感觉让我坐立不安。认识你的时候你还是个孩子,较小的身材很可爱,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黝黑的皮肤在阳光下山发着光亮,每次见了面你都笑容可掬,是那么的可爱,我也没有感到很欣慰,但毕竟有了莫名其妙的感觉,我比你大近十岁,当初你还是个学生,其实那时候我就有一种爱恋,只是那种感觉很朦胧。后来我就离开了那个让我流连忘返的单位,去给一家外企帮忙,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再后来听说你考上一家机械学校,再后来又听说了你结婚了,我没有机会参加你的婚礼,我能想象出你穿婚纱的样子一定很漂亮,可我不敢想象婚礼时你身边的那位是谁,但我的心里感到了无比的凄楚。我内心里不知道在为你祈祷还在为你期盼,总是希望你过得很好,那个男孩对你好,能让你幸福,甚至说我在梦里都在为你祝福,虽然我们不能成为百年好合,但希望你百年幸福。几年以后,我又回到原来的单位,看到了许多陌生的影子,也看到当年的故交,但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个曾经美丽娇小的你又出现在我的眼前,个子虽然长高了,但你一脸的不幸福,那些许的美丽似乎也变得苍老了,我内心悠然出现了莫名的酸楚,我在为你的生活担忧,难道你过得不幸福吗?虽然没能表达对你的爱恋,但我一直在牵挂你的生活。那时我已经结婚了,但我没有忘记你的过去。慢慢地我读懂了你过去的一切。你和一个玩世不恭的孩子结了婚,我还抱怨你的选择,后来我又慢慢的懂得你的婚后的生活以及你的婚姻状况,你和一个你不爱的人结了婚,原因是你为了躲避你嫂子,和日常麻烦,给自己找一个栖身之地,才和那个人结了婚,用你的话来说还比住宾馆强一点。你说你从来没爱过他,只是给父母有一个交代。你的宽容大度,你的忍耐,足以能征服世界上任何一个男人。我对你产生无比强烈的爱恋,但这种爱恋一直埋藏在心底。时光一天一天过去,我们两个从一开始的毕恭毕敬慢慢的转为随便说笑,再后来我要了你的qq号,我们就开始漫天说地的聊了起来,至此我对你的好感和爱恋与日俱增,你看我的眼神也愈来愈热烈,终于有一天我敞开了心扉,似醉非醉的想你袒露了我的相思,你很欣然的接受了,当时的感觉很甜蜜,也很幸福。慢慢的我们的交流就不再局限于一般的同事关系,不自主的上升到无话不拉,无话不说。我们第一次约会的时候谈了几个小时,你说:天太晚了,赶快回家吧。在送我回家的路上你说我们可以做红颜知己,后来你又说还是做蓝颜知己吧。我说,我没有伤害你的意思。只是我很喜欢你。你说,现在不伤害,将来可能要伤害的更厉害,还是做蓝颜吧。我们还没争执出一个结果我到家了。然后,我们分别的场面令人涕零。当时已经是深夜,我怕你在路上有危险,给你打电话,你说你放心吧,我没事的,我说你到家后给我回个电话,你到家了给我发了个信息,我才在极度的思念中进入梦乡。后来的几次约会都是在极度思念和极度焦急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我们始终没有牵过手,更没有做过一次出格的事情,你说我是好男人,我说爱一个人不需要去占有,而是把这种爱埋藏在心底,其实每次见面我多么想和你相拥而抱,或者说能让我的唇去接触你的唇,去感受那种已经忘却的激动,可是我不能去随意伤害你。我爱你,我深深的爱着你,爱着你身体的每一寸肌肤;我爱你,我深深的爱着你,爱着你身上散发的屡屡清香。我曾经不止一次的跑到你家的楼下,看看还有木有亮着灯,但我不忍心敲开你家的门,我怕惊扰了你美好的梦,我悄悄地往回走,带着思念,带着落寞,带着满足。浓浓的爱幻化成深深的思念,相思成灾,慢慢地变成了习惯,美好的、挥之不去的回忆已镌刻在我灵魂的深处,烟霂了一切烦恼,但这已成为过往。孤独装饰着每一个夜晚,我拿起孤独的笔沾着惆怅书写着对你的相思,虽然近在咫尺,却不能长相厮守,只留下孤独煎熬离的那么近,我不去伤害你不代表我爱的不深。你曾经说过,爱和被爱是幸福的,我知道,那样的互爱只能让我们品尝短暂的甜蜜,那短暂的甜蜜过后将是无比的痛苦:还是结束这一切吧,你走你的路,我过我的桥,这不叫分手,即使分手了,我心里始终在为你祈祷,在深深的爱着你:你可能要问为什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只能说,我不能给你想要的一切,我给你的只能是甜蜜的爱和无尽的思念带来的痛苦。“找个好人就嫁了吧,就让时间去淡忘它,无论走到海角天涯,让我来为你祝福吧,无论走到海角天涯,让我来为你祝福吧 ”。作于2013年10月30日

5.关于有关忘却的散文精选 篇五

像是活泼的孩子,喜欢大海,喜欢在海边享受清风的气息。我偷偷望着你悠闲自在的身影,嘴角泛起一丝丝微笑。记得在退潮后,你总会站在我的正对面对我热情的呐喊:“你准备好了吗?”,这时我便会傻傻的回应你:“嘿!我准备好了!”。你笑着飞奔到我的怀里,与我紧紧地抱在一起。不知不觉,当习惯成为了一种自然,我便再也离不开你……

落花,洒满了一地。在一次小小的矛盾中,你把我当初送你的花踩碎后,愤愤的离开。望着你离去的背影,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那种痛不欲生的感觉是用表情形容不了的。我恳求你:“给我一点时间,让我找一个理由把你留下来好吗?”……终究,你还是狠狠心走了,再也没回来过。后来,我也走了,留下的,是满地承诺的悲伤……

在没有你的日子里,忧郁似乎冰冻了我的心。感觉四周的空气凝固了,没有你的笑,你的声音。周围死一般的宁静,独自倚在门前,痴痴的望着,希望能让自己不再想你。

那天后,我不再是那个阳光快乐的男孩;那天后,我不再是那个喜欢大海的男孩;那天后,我不再是当初没心没肺的男孩;那天后,我不再是拥有你的幸福男孩……想到你,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至今,你快乐的呼喊还萦绕耳旁。而我只是坐在窗边回想,回想……有时候,我的心便会莫名其妙的疼起来。因为,在这个孤独的世界,找不到你温暖的守候;当寂寞侵袭的那刻,转身之后,你已经不在身边……这里,只剩下我,还有碎了一地的回忆……

有些伤痛虽然久久不能释怀的,但终究也会把它忘得一干二净。而你给我的伤害,恐怕用下辈子也无法忘怀吧……

其实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爱。失恋时坦然一笑,只是一种大度,一种洒脱……但我做不到,我做不到……

一次美丽的邂逅,让我们走到了一起,可为什么还是要分开?难道爱情的故事结尾只剩下悲剧么?

一晃眼八个月过去了,今天,是你的生日。我想明白了,放下了,就不要再回顾了;失去了,就不要再挽回了……我不管你现在还爱不爱我,但是宝贝,你要记住,我是你人生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虽然这段美好终究只是回忆,但是,这道风景会一直陪伴着你,走过一生,直到永远的永远……

6.忘却曾经的生活-散文 篇六

王 火

作家王火,他是一名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他曾以荣获茅盾文学奖的《战争和人》书写抗战历史,今天,他再次为我们追述抗战全面爆发后随家人辗转南中国的图景。他见证,他记录,因为那是一个人和一个民族都无法忘却的记忆。

空 袭

1937年“八·一三”之后,日本动用了优势的海陆空军,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据资料记载,当时日寇有2700余架飞机,中国仅有300余架旧式飞机。所以日机除在上海战地狂轰滥炸外,8月15日又开始狂炸南京。

我家在南京,这天中午,忽然听到汽笛“呜——”地长鸣,这是预备警报;不一会儿,就转成“一长三短”的“呜——呜—呜—呜”紧急警报了,在飞机轰鸣声中听到远处有炸弹爆炸声传来,“轰——轰——”天上发生了动人心魄的空战,飞在前面的是四架草绿色太阳徽的敌机,一大三小。大的是轰炸机,小的是保护轰炸机的战斗机,紧跟追击的是三架中国战斗机,勇敢地用机枪“哒哒哒”追击敌机。敌机也用机枪还击。双方机枪吐着火舌,因为飞得低,双方战斗机上戴皮头盔和风镜的驾驶员我看得清清楚楚,飞机掀起的声浪和气浪很大,使人战栗。这时,远处高射炮声“嗵!嗵!”响了,炸弹声也断续传来,飞机轰鸣声逐渐远去,再一会儿响起了和缓轻松的“呜——”声,解除警报。我们第一次遇到的空袭结束,家人和我才松了一口气。但第二天,日机又分四次空袭南京,来袭的大多是轰炸机,属于日本有名的木更津部队,死伤不少人,报载先后有9架飞机被击落。这以后,日机有时日间来,有时还夜袭,除轰炸上海、南京外,杭州、沪宁线,甚至河南周家口(有我方机场)等地都遭轰炸。中国空军也总是迎战,以弱敌强,以少击多。

抗战中,中国空军那种勇敢的精神令人敬重振奋,例如空军第四大队队长高志航,在杭州曾与日寇18架重型轰炸机激战,先后共击落日机13架,后来作战牺牲被追赠为空军少将。又如乐以琴,8月14日与高志航击毁日军木更津轰炸机6架,翌日在笕桥击毁日机两架,在曹娥江击毁日机两架,8月21日在上海击毁日军九六式攻击 机两架,不久移防南京,南京人都熟悉他的名字,不幸10月间日机袭击南京,他奋起应战,击毁日机一架后中弹阵亡。再如刘粹刚,是空军第五大队二十四队队长,移驻南京后,负责空防任务,多次参加空战,曾先后击落敌机11架,但1937年10月26日因飞机失事牺牲。萧乾先生在1938年写过一篇有名的散文《刘粹刚之死》,发表在同年6月出版的《文艺阵地》上,里面引用了刘粹刚生前写给他25岁的妻子许希麟信中的一段话:

“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杀身成仁的话,那我就是尽了我的天职,因为我们是生在现代的中国,是不容我们偷生片刻的。你应当创造新的生命,改造环境。我只希望你永远记住在人生旅途上遇着过我这么个人,我们为公理而战争,我们为生存而奋斗,我们是会胜利的……”

也有许希麟回信中的一段话:

“……在家里有我照料,万不要惦念。现在你已交给了国家,我不应再以私事来紊乱你为国御侮的心。粹刚,现在不是我们缠绵的时候。诚如你所说,我们的时候在杀退了倭奴,恢复我河山,我中华民族永存于世界的那一天。那时候我们再娓娓清谈,我们的小家庭再充满了融洽之气。我希望那天早日来到……”

烈士的家书也是遗书,浩然的爱国正气,使人读了心潮澎湃、心弦铿锵,禁不住要感动得流泪。

抗战期间,我遇到空袭的次数很多很多。后来为避空袭从南京到了安徽,在南陵县住了一些日子,仍常有空袭警报骚扰。后来,从南陵到安庆,由安庆到了武汉。

那是1937年的冬天了。武汉在当时是政治中心。日寇1938年2月猛炸武汉,但2月18日那天有苏联空军志愿队和中国空军联合作战,一下子击落了日机11架;4月29日,日寇大批轰炸机由战斗机保护来武汉袭击时,一下子被击落21架。武汉本来有英租界、法租界和日租界,抗战发生后,日租界当然就收回了,日侨也基本撤退回日本了,但英、法租界日机轰炸时是不投弹的。我随家人先住法租界璇宫饭店,后来嫌房价高,又租住到英租界特三区扬子街大陆坊。放空袭警报后,我常随父亲在楼顶洋台上看空战,空战是很激烈的。有时能看到日机被击毁坠落下来,但民众在日寇飞机轰炸中也遭到劫难,有很多死伤,也有许多房屋等设施被毁。

在这前后,山东正面战场失利,济宁、兖州、青岛等地均失守,徐州会战将要开始,八路军在晋东南地区却连战连捷,台儿庄保卫战爆发,日寇飞机主要忙于在前线助战,但仍不时骚扰我们后方主要城市和交通线。这时,家里决定由武昌坐粤汉铁路火车到广州,然后由广州坐火车去九龙转赴香港。我们在武昌徐家棚站上了火车,上火车前就来了空袭警报,但一批日机被我们的空军阻击,又被高射炮射击 后,很快就逃走了。火车在解除警报后向南驶行,从湖北经湖南到广州。一遇空袭,火车就鸣笛停下来,让乘客纷纷下车寻找地方躲避轰炸。火车开得本来就慢,停停开开,成了“老牛破车”。更想不到的是我竟随家人遇到了一次八年抗战中最危险的大轰炸,险些送了性命!

一路上大约遇到四五次空袭,赶快在火车停下后就跳下来去找地方远远躲开火车藏身,但有时敌机在远处飞,并不来光顾,有时只是一架侦察机来火车上空打个转就飞走了,有时敌机在头上飞过不知去执行什么任务了,火车完好无恙,大家也变得麻痹了,有人干脆听到警报也不下火车了。第三天的早晨,火车已入广东省境,中午就可抵达广州了。8点钟,火车到了砰石车站,想不到突然停了,火车头放着警报“呜——呜——呜——”丢下车厢跑掉了!

有人说:“鬼子飞机常炸广州,这里离广州近,警报可要小心!”车厢里大乱了,车上的人像沸腾的一锅开水涌动奔突着,纷纷下车逃散,有提着小箱子的,也有提着皮包或包袱的。一霎时,车上的人大部分下车了。外边阳光很好,广州比武汉暖和,附近有两片翠绿的大竹林:一个离火车一百多米,一个离火车四五百米,家人和我都往远处那片竹林跑,这时隐隐已听到飞机声了!

真没想到,飞来的至少有十几架巨大的水上轰炸机,这种飞机巨大肥胖像鸭子似的,我们马上匍匐在竹林里的一条已干涸了的沟渠里,从竹林的缝隙中,只见飞机来到头顶突然俯冲下来,发出呼啸,倒垃圾似的投下许多炸弹来,阳光下,炸弹在高空就像热水瓶那么大小,越降越大,一束有十几个炸弹斜着飞下来,发出可怕的“嚓!嚓!嚓!”的声音,我把脸贴着泥土,炸弹“轰——轰——”的爆炸声,地面剧震,我泪水都震出来了!斜眼一看,见头上的飞机仍在俯冲投弹,机枪也“突突”扫射下来,然后,飞机飞走了!我看看身边的家人,同我一样,身上都是泥土竹叶,所幸我们未炸死,但附近的人差不多全炸死炸伤了!红色的鲜血在炸死的人身上和地上溅淌着!到处是哭喊声、呻吟声。我看到身边有好些碎弹片,大的有鞋子大,小的只有拇指大,我下意识地拾起一块小弹片放进口袋(一直留作纪念,直到“文革”后才遗失)。我和家人一起走出竹林,朝火车一看,只见火车后面两节车厢中了炸弹,铁轨旁,弥漫着黄黑色烟雾,还有火舌,四周有很多尸体,离火车近的竹林扔的炸弹多,那里躲警报的人多,死伤的也多,有女人和孩子在哭,哭得凄惨,鲜红的血触眼就能看到……

我的“家人”指的就是我的后母和侍候她的一个女孩。我们的箱子和大提包都在火车上未带下来,但我们坐的就是车尾的那节车厢,日军投的是燃烧弹,车厢已烧毁了!幸亏后母带着她装钱的手提包。火车没法坐了,我们由砰石站坐公共汽车到达广州,住进了爱群酒店,但广州不断有警报,我们很快就由广九路去了香港。

经过了这一次险些被炸死的空袭,我对日寇的仇恨更深,但说来也怪,对空袭我却能淡然对待了,就好像自己是死过一次的人了,不怕了!以后,在四川重庆,每当空袭时,我能进防空洞就进,人多或没有机会就不进。由于恨日本帝国主义者,我爱看空战,希望看到日寇的飞机被击落。

1941年8月,陈纳德指挥下的美国志愿空军正式组成中国武装部队(即飞虎队),1942年飞虎队又改编为美国驻华第十四航空队,日寇虽然仍倾全力作垂死挣扎,不断对四川、重庆、万县、成都等地狂轰滥炸搞所谓“疲劳轰炸”,1942年出动轰炸四川的日机将近200批,每批从数十架到百余架不等,屠杀了许多中国百姓,但日寇已到强驽之末。而我仍旧对空战感兴趣,爱用一本剪报本将每天有关空袭和空战的材料收集剪贴。高志航、乐以琴、刘粹刚三位飞将军的英勇事迹始终镌刻在心上。1943年6月5日,报上刊登了一条新闻使我喜出望外,新闻内容是:“我空军第四大队中队长周志开单机起飞,驱退入侵梁山机场敌机,击落敌轰炸机三架,击伤多架,造成空战光荣纪录。”我当时是非常敬佩这位像《三国演义》中的赵子龙一样的英雄的。以后,报上又刊登了周志开得到勋章的消息,并且看到了记者亲访他的文章,巧的是就在这以后不久,我在重庆国泰电影院附近,看到了周志开,一位非常帅的飞行员,许多人围着他,那天他穿着空军那丝光卡叽军服,胸前戴着勋章,围着的人纷纷笑着看他,热热地向他鼓掌。他也笑着向大家致意,但购物后迅即开着一辆吉普车走了。他留给我的印象确实是位非常阳光、非常英俊的抗日英雄。但后来不久,有一天他奉命驾单机去长江下游进行侦察任务,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我怅然久之。

武 汉

这是1937年初冬,父亲和我由安徽省会安庆坐日本商轮“大贞丸”沿长江驶往武汉。这时,上海的激战犹在进行,我们怎么会坐日本船到武汉呢?原来这只船是作为敌产被扣押的。抗战爆发,江阴要塞布设了大量水雷并且凿沉了一批破旧船舰堵塞了航道,“大贞丸”本是到长江上接走撤退日侨的,但它与另一艘名叫“长阳丸”的日本商船在我方封江时被截俘,被我们用来在长江中运载伤兵、难民和旅客。坐着日本船到武汉是一种趣事和怪事,当时船超载,除了大菜间外,所有的官舱、房舱和统舱都像沙丁鱼一样满满挤着人。我们的船 4 逆流而上,经过江西九江、湖北黄石抵达武汉。一路虽有空袭警报,有敌机远远飞过,但未遇轰炸扫射。

武汉三镇指的是汉口、武昌和汉阳,贯通南北的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与横贯东西的长江在此交叉。无论冀、赣、苏、皖、豫、湘、粤,哪里有事,人们都会跑到这里来。我们到武汉不久,上海、苏州已经沦陷,日寇正要包抄南京。政府要迁到重庆,武汉自然成了政治中心,一下子增加了几十万人口,城市面貌起了极大的变化,抗战的气氛十分浓烈。报上也常出现“大武汉”的称谓了。这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武汉的抗战局面令人兴奋。看到街上有巨大的抗日漫画,心中是激奋的。那漫画是彩色的,有二三十米长,一丈多高,画的是一个狰狞凶恶的日本军人手拿沾满鲜血的军刀,但两足狼狈地陷在中国的泥潭中……在江海关附近的街路口,也竖立着一幅巨型漫画,画的是“工农商学兵齐心来抗日”。五个代表工农商学兵的巨人挽臂怒指双手染满鲜血的矮小日寇,那种气势完全压倒了卑鄙凶恶的敌人。张贴在街头的报纸上的漫画更多,有的画着日寇肆意屠杀中国妇女和婴儿;有的画着中国空军击落日寇滥肆轰炸的飞机,有的画着八路军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毁伤日机24架,那“24”两个数字用红色写得极显眼;有的画着上海八百壮士在苏州河畔坚守四行仓库……

当时,街头有文艺界的演员们在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也有大学生在演出抗日街头小话剧“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围观的人很多。文艺界的救亡宣传队,各种战地服务团,各种慰问团、抗敌协会都在街上作抗日宣传。游行的队伍也多,男男女女有的手执红色、绿色的小纸旗,有的高呼抗日口号,有的高声唱着歌。那种抗日的气氛,使人愤激,使人澎湃。穿棉军衣的女军人特别引人注目,她们有些是烫着头发的,但没有擦胭脂涂口红的,有些穿着灰蓝色有红十字符号棉大衣的伤兵,还有海外华侨归国服务团也扯起写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白布横幅慷慨激昂地呼着口号走在游行队伍里,那种气氛就像沸水翻滚着似的,使人热血沸腾。

排山倒海似的歌声特别感染人,差不多人人都会唱《义勇军进行曲》,人人都会唱《松花江上》,人人都会唱《大刀进行曲》。上海沦陷了,但很快《八百壮士》的歌声在武汉大街上响亮地唱起来:“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听到游行队伍中那许许多多热血的中华儿女泪流满面地唱着这些爱国抗日歌曲,我曾不止一次地淌着泪水也高声唱起来。当时前方将士有一句流行的壮语:“同鬼子拼命,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赚一个!”这种拼命精神深深感染着我。

街上更有一道风景线:有时可以看到两三个苏联飞行员走过,他们是空军志愿队的成员,他们个子高大,穿着土黄色的空军皮夹克,衣背上有一面小小的中国旗和一面小小的苏联的红色镰刀斧头旗,旗 下有16个中文字:“国际友人,来华助战,凡我军民,一体保护”。有人在嚷嚷:“苏联的飞机师!苏联人!……”记得有时能看到很大的轰炸机和比较新式的战斗机在天上飞过。我们在武汉逗留期间,日寇飞机的空袭还不算太多,估计同有苏联战机帮助防守有关。

武汉抗日气氛那么浓烈有力,肯定同国共合作有关,电影院里正放映着《平型关大捷》的纪录影片。纪录片不可能很长,所以又配上一部别的影片一同售票放映。我随父亲一同看了《平型关大捷》,配演的是美国滑稽片《从军乐》。平型关大捷是红军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进入华北前线后对日军作战中取得的第一次胜利。片中将八路军在平型关东北之公路右侧山地设伏、日寇部队和辎重部队向平型关前进,车行缓慢,队形拥挤的过程全拍了下来。日寇完全进入伏击区时,我军突然开火,大批干部、战士从高处往下飞快地冲到公路上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人数众多,日寇受到意外打击,在我军火力扫射和白刃肉搏下汽车、马车充塞道路,死尸横陈。日军被消灭一千多人,汽车被击毁许多。缴获的战利品有日寇的太阳旗,有炮,有许多机枪及步枪,还有许多炮弹和军用品。看到电影里我军冲锋、肉搏和缴获战利品的场面时,电影院里掌声响起,片子不长,但鼓舞人心。看完《平型关大捷》后,父亲感慨地说:中国人真要团结起来打鬼子同鬼子拼命,鬼子就是一条毒蛇,他也吞不下大象的!他不想再看后面的滑稽片了,我也就跟着他出了电影院。但从那时到今天,已经过去78年,看《平型关大捷》的印象居然未忘,仍清晰新鲜。当时传说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代表德国提出要调停中日战争。父亲同友人谈起这事时认为日本不可信任,德国也不可信任,中国的出路只有抗战,坚强地打下去,积小胜为大胜!“积小胜为大胜”是当时很流行的一句话。

在武汉三镇那水波粼粼的宽阔江面上,或停泊或行驶着许多木帆船和火轮,也有许多来往穿梭的舢板和驳船。汉口江边的标志物是江海关和江海关前长长的仓库、堆栈、高楼,码头上,有许多装运货物的穿短袄的苦力在装卸货物。这时,往往听到江海关上的大钟慢悠悠地“当——当——”敲响。清晨,江面有淡淡的雾气,晨光慢慢地不断扩大,逐渐向长江两边延伸。天穹越来越开阔,可以看到瑰丽的天空下灰蒙蒙的武昌黄鹤楼、蛇山及汉阳的龟山。这一切,都镌烙在我记忆的深处了。

后来,在武昌上火车时遇到一次日机的空袭,时间不长,有过空战,但只是掠过汉口市区,有太阳徽的日机被保卫武汉的战斗机驱赶得乱了队形,分散地逃窜,然后向武昌和汉阳投弹,听得到炸弹“轰轰”的爆炸声,更多的是听到蛇山和龟山一带高射炮的射击声,使蓝色的天幕上出现了一团又一团的黑色云絮,敌机飞窜逃跑了,黑色的 云絮也慢慢淡化消失了。解除警报,街上行人和黄包车、汽车又多了起来,恢复了原来的状态。街头有流浪乞讨的难民,舞厅里有人跳舞,旅馆里有人打麻将,街上又有了激奋的游行队伍和口号声,又有了动人的抗日救亡的歌声……

上一篇:优秀研究生的自我鉴定下一篇:安全一票否决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