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作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4-11-04

形势政策作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用8篇)

1.形势政策作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篇一

信息学院黄浦博201304704064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

一、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们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

心理解?

答:党的十六大报告所强调指出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正

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这一精神,对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推进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以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一

部分,所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

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所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以民主集中制的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为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这与历史上任何剥削阶级占统

治地位的、少数人的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政治制度上,确立了工人

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确立了与国体相适

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从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来看,近代以来,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

国家事务中,民主权力不断扩大。而我国的每一次民主政治改革其根本目的都是保证人民民

主权力得到更加充分的运用。从理论层面看,我们党在九十多年的历史中,不断实现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每一次飞越,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而人民当家作主是充分实现人民利益的最佳途径。从制度层面看,我国的各项政治制能

够充分反映群众愿望,维护、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政治制度都服务于人

民有效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事务,服务于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了国家各项

事业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离开人民当家作主,不受人民监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建设就会脱离正确方向。因此说,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

二、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

义协商民主制度意义的认识。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和奋斗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

人民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政治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

物。把“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是党从坚持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适应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把社

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要求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具有里程碑

意义。它把中国特色选举民主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结合,将有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

主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正确方

向,拓宽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有助于把社会各方面分散的意见、愿望和要求进行系统、综合的反映,促进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有助于推动改进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

色和优势;有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

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在中国确立和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自觉的、历史的选择,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形势政策作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篇二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是1921年苏俄反对西方国家武装干涉战争的完全胜利, 以及战后工农矛盾的激化。

1919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 那时的苏俄政权还未巩固, 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就将原对德作战的大批兵力东调投入了俄国, 准备将苏俄政权扼杀在摇篮中。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 年轻的苏俄取得了反对外国干涉战争的完全胜利。支持这场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就是严厉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也叫军事共产主义政策。这种政策要求农民在留下少数口粮后上缴全部的“余粮”, 因此也被称为余粮收集制。其实, 政策在制定时就已经偏“左”———当然, 在当时紧张的条件下, 这种“左”是绝对必要的———但在执行时就更“左”了。在很多地方, 国家征粮人员拿走的不仅是农民的“余粮”, 而是连口粮也一起拿走了。或许在战争极度紧张的特殊环境下, 农民还能短时间的容忍这种近乎于可怕的政策, 但一旦外部矛盾解决之后, 这种政策就不能再向前走了, 就连一步都不行了!

1920年12月, 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 一名叫达昂的代表在发言中总结了军事共产主义政策下战争胜利的代价:“建立暴力基础上的粮食政策破产了, 尽管这种政策榨取了3亿多普特的粮食, 但付出的代价却是播种面积普遍缩小 (仅为原有播种面积的25%) , 牲畜饲养量的普遍缩小,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普遍缩小, 农村经济严重滑坡, 把农民的谷物榨的一干二净, 和当年从农村横征暴敛人头税一样, 我们自己毁坏了占我国经济四分之三的农民经济所赖以存在的基础。”[1]虽然达昂是一名孟什维克的代表, 他说这段话的动机是有问题的, 但说出的却都是毫不夸张的实情。

其实在战争结束前后的时间里, 列宁本人也接到了许多农民的来信和申述书, 反映了当时苏俄农村的状况和普通农民不堪重负的反抗情绪:“粮食被收集的像扫帚扫过的一样干净, 一点也没剩。”“我们这里发生了手枪对着农民太阳穴的强制行为”。其中一名地方驻军战士的来信说得更是明确:“农民的情绪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即如果在我们县不很快杜绝这类现象, 就必然会发生暴动。这将不再是富农的暴动, 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一切希望的劳动人民的暴动。”[2]从1920年9月至12月, 列宁大约收到了400封这样的来信, 然而还有比农民来信更能说明问题的事件, 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农民暴动。据不完全统计, 就在战争结束前后的一段时间里, 俄国农民暴动已波及13个省, 其中坦波夫省最为严重。

不仅农民不好过, 在农村经济几乎崩溃的条件下, 工人也都不好过。诚如列宁所说:“1921年, 当我们度过了, 而且是胜利度过了国内战争的最重要阶段以后, 我们就遇到了苏维埃国内部很大的———我认为是最大的———政治危机。这个内部危机不仅暴露了相当大一部分农民的不满, 而且也暴露了工人的不满。”[3]仅在1921年2月, 彼得格勒就有4000多名工人因没有按时领到国家供应的面包而罢工。[4]

除了工人与农民, 连这个政权支柱———红军———也在挨饿, 饥饿使纪律松懈了, 部队开始拒绝执行任务, 这种情况在1921年2月到达了顶点。1921年2月18日, 驻波罗的海卡朗斯塔得海军基地的15000名水兵因饥饿发动了军事政变, 以“彼得罗巴浦洛夫斯克”号战列舰与“塞瓦斯托波尔”战列舰为首的叛舰明确要求俄共下台。当时正在召开俄共的十大, 虽然由一部分十大代表组成的特殊军队迅速平定了叛乱, 但矛盾并没有解决, 一个共产党的政权总不能指望长期依靠暴力去不断的平定劳动人民与红军的“叛乱”吧。

列宁因此而在1921年3月清醒的意识到军事共产主义政策“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 它不是而且也不能是一项适应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5]正是在样的背景下, 俄共 (布) 十大果断的放弃了军事共产主义政策, 以“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它指农民不再需要上缴全部的“余粮”, 而只需要在缴纳了一定数量的“粮食税”后就可自由处理手中的其他“余粮”———包括在市场上出售, 以及去交换其他物资。随后苏维埃俄国正式规定, 1921年———1922年的粮食税税额在正常年景下为2.4亿普特, 这使得国家比在实行余粮收集制时少征收了2亿普特的粮食, 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而大大提高了, 农业迅速恢复了, 社会也自然稳定了。

在稍后的一段时间内, 列宁曾深刻分析军事共产主义政策

说:“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的、而是本能的在情绪上反对我们, 这在苏维埃俄国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我希望也是最后一次。这种特殊的、对于我们自然的、也是极不愉快的情况是有什么引起的呢?是因为我们在经济进攻中前进的太远了, 我们没有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基地;…….这就是: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 是我们力所不及的, 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 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苏维埃俄国以及1922年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 除了以“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 恢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外, 以共产党政权的力量、在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目标的前提下、推行国家资本主义也是它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特征。当时的苏联将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具体化为租赁制和租让制两种形式。租让制就是将一些大型企业、矿藏、森林按照一定的条件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 租让期一般在20年以上。但截止1925年仅有91份合同生效, 注入的资金总计仅有3200万卢布, 其生产总值也不足当时苏联全部工业产值的1%, 其实实际效果很差。租赁制则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而言, 租期最长为只有6年。截止1922年底, 也仅有4000份合同生效, 生产总值也仅占当时苏联全部工业产值的3%。这个结果也并不比租赁制的效果要好多少。

虽然租赁制和租让制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在苏联实施时间较短, 效果也极不明显。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毛泽东主席就曾这样评价过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两年, 退却转为进攻, 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足。”[6]但它却为原来政治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一条确实可行的道路, 因而具有重大的借鉴与启迪意义。

在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实行56年后, 即1978年, 社会主义的中国也走了一条大致相同的道路, 区别只在于我们比当时的苏联更有勇气, 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之所以把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和当代中国的改革放在一起比较, 是因为它们有太多的共同点, 而且带有本质层面的意义。

而在中国却直接体现有十年文革的破坏因素。从1966年到1976年整整十年的文革给中国的国民经济造成不可思议的破坏, 虽然没有发生像苏俄那样的大规模的暴动, 人民生活的生活却是十分贫困的。在吃的方面, 1976年全国人均粮食消费量为191.5千克, 比1956年还要少14千克;人均植物油消费量为1.6千克, 比1956年要少0.95千克。从穿的角度来看, 1976年全国人均棉布消费量为7.9米, 比1956年少1。83米。在住的方面, 由于人口增加但国家住宅建设投资却在大幅度下降, 城市居民住房十分拥挤。从1966年到1976年, 全国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的工资非但没有提高, 反而下降了4.9%。1976年每个农民的全年平均收入只有62.8元, 全国还有2.5亿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农民生活的困难实在难以想象。[7]这些实际的经济困难成了开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把钥匙。

但是我们将1921年的苏俄和1976年至1978年的中国相比较就能发现, 虽然造成困难的具体原因各有不同, 然而究其最根本的原因仍然还都是生产力实在达不到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准要求”所致。无论中苏, 改革前其实都到了不改革就必然会亡国的境地了, 我们实在都是“因穷而变”。

再次, 这两场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所需要的生产力, 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的、而不是复辟资本主义制度。我国改革开放已有30年, 在物质文明建设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现行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仍旧不是资本主义制度啊, 这一点前面已经祥述。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在稍有成绩后就因列宁的去世而被斯大林早早结束了。这都能说明它们的目的根本就不是复辟资本主义制度。

还有, 这两场改革都几乎是在“骂声”中进行的, 社会主义制度传统意思形态对它们的非议都十分严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副校长谢韬老先生就说过:“改革开放是在政治上受保护、意识形态上受非议的状态下推行的。”[8]而在1921年的苏俄也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情况, 当时的俄共党员穆拉维也夫有一段话相当具有代表性:“当听到要把巴库和格罗兹尼的石油租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 还要把北方和西伯利亚的森林以及其他许多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的时候, 真像当头挨了一棒似的痛心。就在这一瞬间, 脑海里闪出这样的想法: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 这意味着转向资本主义。”这样的想法在当时的俄共党员、甚至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中都是较为普遍的。

最后, 这两场改革应该都是取得了成功的。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成功当然无可置疑, 我要指出的是, 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应该也是成功的。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在共产党政权领导下的全新而特殊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历史参考就是前苏联曾实践过的列宁主持的新经济政策。实行这种道路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达不到传统社会主义制度所要求的水平。用社会主义制度的“新瓶”———共产党政权———装“国家资本主义”的旧酒, 看似换汤不换药, 但其实旧酒也已不太旧, 因为它不再是利润的工具, 而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地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准备。因此, 我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解读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 在工人阶级的国家里, 在生产力还不太发达的历史条件下, 以公有制经济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依靠国有大型企业的垄断地位, 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所必需的社会生产力, 而走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即是一种在共产党政权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实践已经作出了证明, 这条人类历史上的全新而特殊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诚如上述,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 30年的风雨与30年的辉煌至少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改革要大胆, 思想要解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公有制的经济基础, 我们搞社会主义是为了达到共同富裕的结果, 我们“不是让有产者变成无产者, 而是让无产者变成有产者;不是让富人变成穷人, 而是让穷人变成富人”。

摘要:本文以苏联新经济政策为出发点, 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与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做一些比较研究, 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是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的。

关键词: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制度,苏联新经济政策,共同点比较

参考文献

[1][苏]根基娜.列宁的国务活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2:47—48

[2][5]列宁.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277, 277—288.

[3][4]苏联历史档案选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6]周尚文.合法性视野下的苏联政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12:137

[7]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汇编[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14

3.形势政策作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篇三

一、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实际需要

我国的法律体系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现实情况。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坚决实行拨乱反正,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在这个发展过程形成的法律体系必须也只能服从和服务于发展这个大局和中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制定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民事诉讼法(试行)、经济合同法、商标法、律师暂行条例、海洋环境保护法、食品卫生法(试行)等一批法律。正如马克思所一再指出的,法律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这是我国法律体系最鲜明的特征。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根据相关统计,在我国,大约有10多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组织。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也是中国人民政治选择的结果,党的领导是中国政治的现实,也是中国政治体制的根本特点。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理所当然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领导核心。关于这一点,中国共产党一系列重要的会议上都表现出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的同时就指出,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从那以后,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把法制建设和立法工作放到重要地位。1997年十五大、2002年十六大明确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07年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任务。党中央所提出的这些目标在全国人大的工作中得到贯彻。2003年李鹏委员长代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2008年吴邦国委员长代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2011年吴邦国委员长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这是中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由此,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正确领导和努力推动之下构建的。从这个意義上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得以顺利形成的根本保障,在党的领导下构建形成的法律体系,理所当然地以党的领导为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三、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结合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党在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法制建设也开始了它的重建过程。所以,法制建设的恢复重建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

1981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授权广东省、福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所属经济特区的各项单行法规的决议,开启了改革开放后授权立法的先河。一方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法制建设提供了许多实践经验,丰富了法制建设的内容,比如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实践,就直接推动了宪法和土地管理法关于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的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律体系实际上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制度化、法律化。另一方面,法律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又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更多的法律基础和法律支持,为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深化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法律环境和条件。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许多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必将更加突出,更加需要法律的调整和规范,需要以法律的手段加以规范,更加离不开法律体系源源不断的法律供给。

四、在法律体系的构建上,与其他国家不同

其它国家相比,尤其是和前苏联相比,我们在法律体系的构建上,有着很大的不同。2001年3月9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李鹏委员长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划分为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法律部门。据此,我国对法律体系的划分是七个部门,这七个法律部门涵盖了国家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社会关系、国际关系的各个方面,国家与公民、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公民与公民、公民与社会组织、各个党派之间、各个民族之间、各种组织之间、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各种重要关系,使我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主要方面,都应当实现有法可依。而前苏联是划分为十个部门,有学者曾经就此专门做过调研,前苏联的十个部门有国家法、行政法、劳动法、土地法、财政预算法、家庭法、民法、诉讼法等。

4.形势政策作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篇四

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以人为本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B)。四位一体

5、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B)。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6、经过延安整风,党内普遍认识到(C)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甚至把它看作的党的思想路线的代名词。实事求是

7、贯彻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是(C)理论联系实际

8、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关键在于(B)。创新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10、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基本路线

11、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2、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3、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走(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4、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是(C)。21世纪中叶

1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C)明确提出的。习近平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化体系是指包括(BCD)在 内的 科

系。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历史进程中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AD)。A毛泽东思想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ABC)三个基本方面构成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AB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要实现理论创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BD)。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ABCD)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和谐

8、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ABC)。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9、1985年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CD)。C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D坚持共同富裕

10、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即(ABC)。

A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理论创新的要求。第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提供了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第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提供了理论成果真理性的有力证明。

2、为什么说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关键在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一是理论创新,二是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是为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但理论创新不是最终目的,必须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的成果要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去贯彻落实,并在贯彻落实的实践中进一步使理论创新获得检验、丰富和发展。

3、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对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方两方面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方面的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太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先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一,注重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二,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第三,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而且要解放生产力,这是邓小平的一个重要观点。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具有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因为:第一,这个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即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长久的和普遍的指导意义,不会因为今后情况的变化而过时;第二,这个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对于今后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具有指导意义,它将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适用于工作的各个方面。

(2)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应取辩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建立的基本原则是思想和行动的指南,不是教条。实践中,应以这一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从历史实际和现实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做出合乎新的实际需要的理论性创造,推动理论与实践发展。

2、试述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

2一、单项选择题:

1、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B)。改革开放

2、我国改革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三个有利于”标准是(B)。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能利用(B)两种手段的长处,既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注重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计划和市场】

5、国有经济起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C)。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6、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B。按劳分配

7、党的十八大指出,(C)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发展一体化】

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A)人民当家作主

9、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C)。政治领导

10、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C)。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11、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是党的(B)。十七大

12、当今时代,(A)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

1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B)的必然要求。【软实力】

14、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B)最本质、集中的体现。【民族文化】

15、提高全民(C)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道德】

二、多项选择题

1、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ABC)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

2、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包括(ABC)【保持改革。。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结合点】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AB)

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ABC)【个体私营、外资】

5、十八大报告提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要包括(ABD)。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ABC)【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7、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BC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8、依法治国是(ACD)【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建设中国。。必然要求】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0、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贯彻(ABCD)的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第一,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第二,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改革; 第三,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第四,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体现在所有制结构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之上,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2)体现在分配制度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现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3)体现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既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注重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既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有可克服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显示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教材P114(1)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2)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5(4)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何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4、如何理解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党的十七大把中华民族精神阐释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

统一、爱

平、勤劳

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它使得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连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四、论述题

1、如何认识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 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又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没有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没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就会脱离中国的国情,就不能有效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得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三,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2、为什么说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育和科学,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进入21世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纪科学技术酝酿着性的突破,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科技进步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相比,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科技发展的水平还相对落后。当前,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作为党何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

3一、单项选择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贯彻始终的是(A)【以人为本】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必须坚持(B)【改革开放】

3、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B)【保障和改善民生】

4、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中反映人类进步与(B)存在和谐程度的状态。【自然】

5、(C)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系统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党的十八大】

6、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生态问题具有全球性,解决生态危机对人类的威胁和挑战,需要(B)的共同努力。【全世界】

7、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C)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自然力】

8、日本是通过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B),割占我国台湾的。【马关条约1985年】 9、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根据国内外情况的变化,党和政府审时度势,为解决台湾和香港、澳门问题,提出(B)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0、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是(C)【97年07月01日和99年12月20日】 11、2007年10月,党

的(B)报告第一次将“两岸签署。。。和平发展框架。【十七大】

12、我国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是(A)【工人阶级领导。。。最广泛的联盟】

13、现阶段既是中国。。坚强柱石的是(B)【中国人民解放军】

14、在改革开放和。。。(A)党的领导。【改善】

15、新形势下建设(C)的马。。。执政为民理念。【学习型】

二、多项选择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ABCD)

2、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指(ABCD)

3、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ABC)【尊重、顺应、保护】

4、着力推进(ABC)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绿色、循环、低碳】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要坚持把(AD)作为根本动力,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改革开放、科技创新】

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标志性事件是(ABC)7、1992年,代表海峡两岸。。。的是(AC)【海协会、海基会】

8、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四个尊重是(ABCD)【劳动、知识、人才、创造】

9、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这是因为:(ABCD)

10、党的十八大从战略的。。。包括(BCD)【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建设的新目标。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2、如何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第一,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第二,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

第三,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3、简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第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弘扬平等互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是我国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战略原则和主张。

4、简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要特点。

(1)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2)赋予了新时期历史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为促进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四、论述题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方位全过程的一项神圣事业,把它放在突出位置具有战略重要性与现实紧迫性。

第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难题的迫切需要。第二,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愿望和诉求、实现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永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促进人类生态文明进步的迫切需要。

2、结合实际,谈一谈新时期如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 强调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 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首先,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一项基本建设,它是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现实要求和具体体现。

其次,紧紧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继续推进学习型、服务性、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时代要求。

5.形势政策作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篇五

3一、单项选择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贯彻始终的是(A)【以人为本】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必须坚持(B)【改革开放】

3、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B)【保障和改善民生】

4、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中反映人类进步与(B)存在和谐程度的状态。【自然】

5、(C)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系统阐

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党的十八大】

6、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生态问题具有全球性,解决生态危机对人类的威胁和挑

战,需要(B)的共同努力。【全世界】

7、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C)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自然力】

8、日本是通过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B),割占我国台湾的。【马关条约1985】

9、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根据国内外情况的变化,党和政府审时

度势,为解决台湾和香港、澳门问题,提出(B)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0、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是(C)【970701和991220】

11、2007年10月,党的(B)报告第一次将“两岸签署。。。和平发展框架”【十七大】

12、我国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是(A)【工人阶级领导。。。最广泛的联盟】

13、现阶段既是中国。。坚强柱石的是(B)【中国人民解放军】

14、在改革开放和。。。(A)党的领导。【改善】

15、新形势下建设(C)的马。。。执政为民理念。【学习型】

二、多项选择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ABCD)

2、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指(ABCD)

3、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ABC)【尊重、顺应、保护】

4、着力推进(ABC)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绿色、循环、低碳】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要坚持把(AD)作为根本动力,建立和完善生态

文明制度体系,形成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改革开放、科技创新】

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标志性事件是(ABC)

7、1992年,代表海峡两岸。。。的是(AC)【海协会、海基会】

8、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四个尊重是(ABCD)【劳动、知识、人才、创造】

9、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这是因为:(ABCD)

10、党的十八大从战略的。。。包括(BCD)【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建设的新目标。

2、如何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3、简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4、简述新时期爱国统一的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6.形势政策作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篇六

单选1、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重要命题的是(毛泽东)。

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

5、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苏东各国没有及时地成功地对苏联模式进行根本性改革).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7、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9、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1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简答

一、试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12大《党章》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试述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3、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既反映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一般联系,又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特殊联系。与剥削社会相比,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揭示了社会主义与剥削制度的本质区别。强调共同富裕,既把社会主义与剥削制度区别开来,又把社会主义与原始社会共同贫穷区别开来,还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内在联系起来。

4、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

5、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发展过程和最终目标等各方面的统一。

三、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1、我国已经进人社会主义社会;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是:

1、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2、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当前时代的特点和国际环境,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论述

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在八一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特别是井冈山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红军节节败退,中国革命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在遵义会议清算了左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等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肯定成为历史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在于: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所在。

在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之后等不同的历史阶段,毛泽东同志及其领导的党中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取得了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成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及时提出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方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取得了中印反击战的胜利。取得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的胜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取得了夺取政权之后巩固政权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取得了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四个字,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讲的就是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问题,即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寻找适合这种国情的革命与建设的具体道路。实事求是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这既具有历史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单选

1、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稳定)。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大约需要(100年)。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应当是(公有制经济).7、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8、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9、首次把基层群众自制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本范畴的是(党的十七大)。

10、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简答

一、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发展是动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没有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改革是动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冲破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束缚,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稳定是前提,发展需要投入,改革会付出成本,投入和成本过高,都有可能带来社会的不稳。而不论是发展还是改革,都必须在稳定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应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应付吃苦头,付出代价。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三者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二、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如何体现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和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首先、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

其次、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第三、公有制经济的生产资料不再是剥削手段,而是用来不断发展生产、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条件;

第四、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第五、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切实保证。

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才能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否定和取消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就是否定和取消社会主义。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是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

第二、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依靠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第三、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

第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三、试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我们只有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才能使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要建立在人民民主基础之一。社会主义的法律通过人民民主程序来制定,通过人民民主监督来实行,民主和法治向来不可分割。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总之,党对国家的领导是依法领导,目的在于保证国家在民主法治轨道上运行,就会在民主法治轨道上发展。这就是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论述

试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实践证明,即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如果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矛盾的。而一些就其性质说不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如非公有制经济,只要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也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因此也应当允许其存在和发展。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邓小平突破了解放生产力只是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联系到在一起的认识,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邓小平在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强调了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一致性。他指出,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的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加以解决的正确主张,并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形式,指出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单选

1、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共同富裕)。

2、目前我国调节个人收入的税种主要是(个人所得税)。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民代表大会制度)。

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5、我国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6、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善民生)。

7、“一国两制”的提出当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10、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战略是(独立自主、维护和平)

简答

一、试述新时期新阶段对台方针和政策。

新时期新阶段对台的方针和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2)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

(3)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发展的主题;

(4)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5)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二、试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从我国实际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不允许任何国家损害中国的尊严和主权。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三、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

(1)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2)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3)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论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形势政策作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篇七

一、“四个特色”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当代中国的历史主题之后, 理论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国特色”的探讨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四个特色”理论的提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新发展, 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表述和概括, 使长期以来所强调的“中国特色”的内涵更加具体、更加丰富, 对于我们全面理解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 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7.23“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并且在十七大“三个特色”的基础上, 又提出了“理论特色”, 使之由“三个特色”变成了“四个特色”, 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含义,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实践特色, 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来, 得到了实践的检验, 是科学的、正确的, 与我国实际密切相关。事实证明, 社会主义道路是没有现成蓝本可以照抄照搬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 建党九十多年来,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全部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内容。

理论特色, 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践经验科学化、系统化, 推动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的特征。实践出真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中国道路”中必然蕴含着“中国道理”, 我们就能从中总结提炼出有规律的东西进一步指导今后的工作和实践。

民族特色, 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 引领中华民族发展复兴的特征。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不仅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把本民族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的理论, 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上取得的成就, 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实践模式, 指导实践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

时代特色, 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时代发展要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必须从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 反对教条主义, 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坚持好马克思主义, 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与时俱进”。与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 是

小许多数学计算的依据, 是许多重要问题的解决之根本。但是因为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抽象性, 王立学念比较难懂娜并且语言严, 或密、用词准确者难以理解, 得深刻透逻辑性强, 彻所, 这也是教学以有很多概数 (巨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鹿学生简单地把概念。背诵下来传统意, 再去慢慢地理解义上的概念教学只。这违是让学县背人们的识记规律和心理特征直进一步进行改革, 使之紧紧跟随, 时代的脉搏所以概念教, 与素质学需要概属教育的要求接轨第教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根据近几年。来的经验, 我认为概念念幼学二一、生学习数学提供充足的, 实际上是感性材料, 学生生活常识的系统创设导入问题的情境教园是儿化, 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和升华离不开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就, 学, 河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改选择具有现北的体验开始, 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 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的问题出发, 革鹿概括出来巨观察、操作, 、分析从而达、比较到获得, 知识的目的。然后用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初0例如, 教学三角5实际生活出发思考, 在生活中哪形的特性时, 些地方用到了三角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探525形0例, , 比如自行车的三脚并举出相关的例子。架学, 电线杆上的三脚架生肯定会举出许多生, 通信活实

) 塔上的三脚架等, 这些地方都用到了三角形。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出示图片, 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地方都要做成三角形呢?”然后拿出一个有四条木棒组成的四边形和一个有三条木棒组成的三角形, 让学生亲自用手拉一拉, 看一看哪一个更稳固。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过程, 就很容易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稳定性, 之后再给出相关的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 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得多, 而且也理解得更为深刻, 其教学效果远远超过简单的死记硬背。

二、提供交流探索的空间, 创设探索问题的情境

按照现代教育理论, 学生的学习应该在一种互相合作的集体探索学习模式中进行。因为人就是生活在一个集体中的高等动物, 所以谁也不能脱离集体。学习活动也是如此, 也应该在集体当中进行, 这是人的共性所决定的。在概念教学中, 教师应该积极地设定探索问题的情境, 使学生处于集体探索问题的环境当中, 并进行交流和探索。这样不但学习了知识, 而且还懂得与别人相处的方法, 也学会了尊重别人。只要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合作的空间, 学生就能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规律, 从而获得知识的体验。

例如, 学习圆的认识时, 教师就可以出示动画:三个人骑三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品格, 它顺应时代潮流, 体现了时代要求。

二、“四个特色”明确了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

“四个特色”不仅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对中国特色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 同时它还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了主要内容, 提出了新的要求。

1. 不断丰富实践特色。

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一定要坚持实践的重要性, 坚持一切工作从实际出发, 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实践道路。

2. 不断丰富理论特色。

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还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它要求我们,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与时俱进, 坚持开放创新,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看作是一个开放体系, 是不断丰富发展的生动思想, 而不是凝固不变的僵化教条。

3. 不断丰富民族特色。

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还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时代在不断地发展, 我们的中华民族也在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这就需要不断丰富发展民族特色, 与时俱进。

4. 不断丰富时代特色。

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还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它要求我们要适应国际格局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适应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辆不同的自行车进行比赛, 自行车的车轮分别是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然后, 教师可请学生猜一猜哪个人会得第一, 并思考原因。之后, 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互相探讨。通过这样有趣的动画示范题目, 既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声觉, 还能激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学生很容易就被带进了一种自然的学习状态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 逐步获得圆的有关知识, 并且记忆得十分深刻、牢固。

三、及时抓住关键词语, 突出本质特征,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概念的形成不仅体现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还体现在学生能否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所以学习概念时, 教师要抓住学生领悟到的关键词语, 及时地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总结深化, 学生便能准确把握概念所体现出来的实质。据我的经验, 数学概念的教学主要是要帮助学生紧紧抓住概念当中的关键词语, 并借助关键词语去深刻分析概念, 使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达到准确深刻的地步。而往往许多对于概念的考核, 都集中在对概念当中的关键词语的理解上。如果对概念当中的关键词语不能准确把握, 往往对概念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例如, 三角形的概念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其中的关键词语是:三条线段、围成。三条线段就是说必须是三条“线段”, 而不是直线或者射线、曲线, 只能是线段。围成的含义是:三条线段必须能满足围成一个图形的要求, 如果不能围成一个图形, 这三条线段就不符合要求。比如, 5厘米、6厘米、12厘米的三条线段, 就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就是“围成”的具体含义, 教师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才能让学生准确掌握了概念。

由此看出, 数学语言的科学性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在概括小数的性质时, 教师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辨别“后面”与“末尾”的区别;在学习乘法的含义时, 要注意“相同加数”和“加数”的区别。通过对重点字词的比较、分析,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概念的严谨, 这样就不会在表达概念时随意添字、丢字、或改字。

四、设计多种练习, 巩固概念

数学概念本身是抽象的, 它的建立要经过感知、理解、内化的过程。学生掌握概念的目的不是记住一段文字, 而是运用它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会使所学概念再一次形象化和具体化, 对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条件和机会。其次, 要让学生学习了概念之后, 力所能及的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 在概念教学中,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尽力为学生提供概念学习的情境, 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带着浓厚的兴趣, 认真探索概念的深刻含义。在理解之后, 运用所学概念知识解决学习中、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新形势, 继续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 信心百倍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三、“四个特色”指明了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方向

“四个特色”在为我们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要求的同时, 也为我们清楚地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8.形势政策作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篇八

一、实践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属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在于其鲜明的实践属性,就在于其诞生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检验于实践,发展于实践。如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胜利一样,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丰富实践特色,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从而形成更加合理、管用的政策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断完善。

二、理论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

理论本身的真理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大生命力的内核。胡锦涛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遵循、全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它集历史文明之大成,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它聚时代精神之精髓,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两次飞跃充分表明,科学理论之所以科学,科学理论之树之所以常青不衰,就是因为它能够始终紧密结合新的实际、回答新的问题、指导新的实践、开拓新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敢于超越前人、敢于突破禁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的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导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丰富理论特色,就是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要凝聚多方力量,聚合各种资源,形成强大合力,以不断创新的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民族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域属性

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一个阶段和状态,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但它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为不同的发展道路、不同的理论体系、不同的制度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渊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根植于中国独特的文化形式和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充分体现了“中国性”。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丰富民族特色,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基础。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凝聚中华民族的全部力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顺利地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四、时代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进步的伟大事业。面对十年内乱带来的严重困难,面对世界社会主义遭受的严重挫折,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黨不断拓展战略视野,科学审视时代发展,主动顺应时代潮流,积极适应时代变化,认真汲取世界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谦虚借鉴人类社会发展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探索和回答了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

上一篇:怎样做好家校沟通小学下一篇:出纳顶岗实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