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2024-11-16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精选8篇)

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篇一

4.1网络社会使大学生的道德更容易展现

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伦理道德交往模式,拓宽了大学生交往的空间,赋予人类交往以全新的内涵,深刻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一个自由的空间,任何一个大学生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共享资源,露出本来的自我,因此网络社会使大学生的道德更容易展现。大学生的交往不再只是传统的面对面交往,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任何内容和自己所关心的对象进行交流。网络加快了大学生社会交往的速度,大幅度拓宽了伦理道德活动的范围。由于网络化伦理道德的交往是建立在虚拟空间上的,道德关系不仅仅是纯熟人之间的善恶评价关系,大量陌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人在网络中发生着直接和间接的交往关系,这是传统伦理学所无法囊括的,这有利于形成新的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

4.2网络交往拓展了伦理道德关系的空间

网络化交往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呈现在大学生面前,使大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评价,拓宽了他们的社会认定范围和程度。网络化交往具有开放性、全球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它在人类进程中的价值和对伦理道德主题的塑造是前所未有的。当人们在平等、宽松的网络化环境中感知和审视异质的伦理道德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并通过比较和选择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准则时,个体高层次的自我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其潜能和价值就会得到全面的展示,面对面交往形成的心理压力随之化解。平等、和谐和自由的网络交往能使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尊重和尊严,其心理、人格和意志品质将得到磨练和升华。

5 网络环境下提高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的措施

5.1以网络主体道德培育为目标的措施

网络道德是一项不同于传统道德要求的新课题,在网络空间中,最终决定网络主体道德言行的是大学生自己的道德选择。因而,网络时代道德培育的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要求大学生接受几条道德规范,形成怎样的网络理想人格上,而是在面临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时,尊重他们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形成辨析、判断的能力,指导他们选择正确的路线,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陛。因此,网络道德培育的目标应以培养道德主体为核心。具体来说,网络主体道德培育的目标主要包括:①培养网络主体自主的选择判断能力;②培养网络主体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③培养网络主体的自律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只有培养网络主体的道德主体性,才能促使整个网络世界的健康发展。

5.2规范网络行为,营造网络主体良好的道德成长环境

利用技术和法律手段来规范网络行为,优化和净化网络环境,把自由市场化的网络空间现状改变为有一定秩序且能够管理、监控的网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首先,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对网络信息进行审查、选择、过滤、监督,构筑网络“防火墙”。其次,加强法律控制,用法律手段震慑网络犯罪行为,鼓励规范的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阁。第三,在网络社会中形成扬善除恶、扶正驱邪的社会舆论氛围。正确的社会舆论有倡导、鼓励、强化网络道德行为,抵制不良现象的作用。然而,目前由于国际社会舆论对网络犯罪案件的大肆宣扬,使不少网民尤其是青少年认为网络犯罪是一种智慧、能力与胆识的体现。因此,学校应大力倡导正确的网络社会舆论,促进良好的网络文化、道德环境的形成。

5.3正确引导网络行为和道德

网络技术是中性的,井无好与坏之分,技术负作用的产生在于科学技术的滥用、误用,在于人类价值观念的偏颇。为抑制网络技术的负效应,必须把精神价值、伦理道德精神融入网络技术发展的全过程。只有这样,人类的活动才具有真、善、美的统一的性质。我们要把网络技术的“可行”与伦理道德规范的“应该”结合起来,即使在能力上人们能够做得到的行为在伦理道德上也有善恶之分。例如,从技术上讲人类的许多技术是“可行”的,原子能技术已经“能够”制造出摧毁整个地球的炸弹、克隆技术已经“能够”复制出与原型一模一样的个体,但人类没有这样做,不是因为“不能”,而是因为“不该”。网络技术也是这样,你“能够”在网络上横冲直撞,但有些事,比如随便散发不负责的信息、随便闯入别人的电脑系统等,都属于“不应该”之列。把技术所给人类提供的行为能力控制在伦理道德规范所允许的范围之内,恰恰体现出确立网络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必要性,也符合伦理道德循序渐进的发展要求。

5.4关注人性的全面发展。使网络技术与人的自由发展协调统一

网络既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文化。当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不可摆脱的一种生活方式时,人们就有权利要求它必须具备适应人性、满足人性和关怀人性的品质,给网络注入更多的人文色彩。网络技术造成了人受制于技术,成为工具的奴隶,精神境界的追求变成了对物质的贪欲,人与人心灵的畅通就变成了个体自我心灵的封闭。人类在享受网络科学技术恩惠的同时,也要付出文化退步、知识匾乏的代价,因此,不断提高人类自身素质,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自觉地、有意识地调整自我发展的契机,实现大学生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篇二

自从90年代互联网技术以“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来到我国, 短短十几年就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走进了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世界, 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3年1月,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2年12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 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42.1%, 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从网民年龄结构分析, 网民中20~29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 达到了30.4%, 年龄为10~19岁的网民占到24.0%, 学生占整体网民的25.1%。青年群体已成为网络世界的主力军, 而走在网络时代前沿的无疑是当代大学生。当前,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强烈和深刻的影响。

2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素质的影响

网络文化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多元性、虚拟性以及内容的广阔性的特点。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素质的影响来说,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 网络信息的高度图像化, 使大学生扩大了感知事物的范围, 扩宽了大学生学习的渠道和范围、促使大学生在政治观上崇尚政治透明、开放意识加强, 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 同时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还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容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形成误导, 此外, 网络文化中的暴力、色情、虚假信息等也不利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针对以上的情况, 我院关于“网络发展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影响研究”的科研小组就“网络发展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影响”为主题对宜宾地区大专院校学生进行了自编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主要涉及高职高专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素养现状和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情况。除了发放调查问卷, 还对部分个案进行了访谈, 进而就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素质的影响进行研究。

2.1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素质的有益影响

2.1.1 网络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网络文化的交互性、共享性、多元性、内容的广阔性的特点拓宽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渠道和范围, 使大学生扩大了感知事物的范围;提高了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批判性;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道德自主性。

网格既有利于大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 又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 既能激发其创造潜力, 又能激活现代学生的思想, 网络让大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 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全球眼光;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 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 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 从而改变传统线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网络还使大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 增加了信息量。网络人际交往的匿名性、平等性、自由性、交往方式的间接性和交往对象的无限性等特点有利于大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助, 宣泄不良情绪。在网络交往中, 大学生在向网友倾诉的同时, 也能得到网友的关心和安慰, 获得心理支持, 或找到同病相怜的人互相安慰, 达到舒缓心理压力的目的。这种匿名的交往方式可使大学生在平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 增强自信心。

2.1.2 网络传播新闻的快速及时性, 有利于大学生发现社会的真、善、美

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了, 这十大人物感动我们的事迹很多都先来源于网络, 网络让我们最先看到和感受到社会的真、善、美, 网络报道的感人事迹冲击着人们的良知, 影响着正在成长的大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2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素质的有害影响

2.2.1 网络的虚拟性及内容的广阔性让成长中的大学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影响学业的完成、丧失远大的理想

网络这个包罗万象的虚拟世界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特别是那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 极易对在网络中获得的感受和体验产生强烈的心理依赖, 最终无法摆脱, 导致网络成瘾。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中62%的学生在网上时从事的是游戏、聊天等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其中痴迷的同学经常偷偷去网吧包夜, 通宵达旦的上网, 导致上课精神恍惚, 精力不集中, 更有的学生干脆完全不去上课, 整天泡在网吧, 数日不见人影, 他们不理父母、老师、朋友的劝解, 把学习抛在了脑后, 以致最后留级, 甚至退学, 荒废了学业。他们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使其丧失了远大的理想, 往往是上网精神高度兴奋, 下网则颓废、消沉。

2.2.2 长期上网不利于大学生情感的稳定, 导致大学生情感淡漠、脱离现实, 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1) 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网络信息时代信息的无限传播, 给一些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使得一些消极腐朽的东西乱飞。大学生长期上网, 必然会受到社会垃圾的污染, 导致价值观的扭曲。

(2) 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的特点可以让大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较大的放纵和随心所欲。这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大学生行为失控, 出现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障碍, 另一方面, 他们一旦在网络上受挫, 就会认识到网络虚假的一面, 无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 总是对信息持怀疑态度, 久而久之这种怀疑的态度形成习惯带到现实生活中, 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使他们形成多疑和不信任的偏执性人格障碍, 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 正确引导大学生有益利用网络文化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曾强调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并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五项要求。指导大学生正确有益利用网络文化就应该以这五项要求为依据。

3.1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 坚持进行先进典型、英雄模范人物的宣传教育

抓住网络宣传快速及时性, 坚持进行先进典、英雄模范人物的宣传教育, 宣传先进典型, 发挥榜样作用。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中78%的学生认为在网上看见先进典型广事迹对自己有影响和触动。

3.2 学校要根据大学生的成长需要, 建立健康、专业的校园网络平台

大学校园应建一个满足大部分学生日常上网需要的校园网吧, 建立健康、专业、能发挥网络文化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的校园网络平台。这样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双, 又约束了学生, 防止他们在社会上的黑网吧受不良影响。

3.3 要加强学生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 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建立一个言论自由的网络交流平台, 给学生一个生活、学习、情感交流的空间。学校也可以时常举办一起关于学校建设、专业建设金点子评选活动, 引导学生爱学校、爱专业。

3.4 学校要有专业人员负责净化网络环境, 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网络环境的净化需要专业人士的专业水平, 学校应该有一支负责校园网络安全及网络垃圾清扫的队伍, 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3.5 要培养学生上网自律性, 防止学生沉迷网络

大学生处于成长阶段, 自我约束力较差, 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养成鉴别网上内容的能力, 使其主动抵制网络不良文化;引导学生把有限的上网时间用于业务学习, 查阅学习资料、拓展学术视野, 防止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和网络小说。

4 结语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我们不能杜绝学生远离网络文化, 只能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正确利用网络平台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文化的普及给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活力与挑战, 网络文化以它特有的交互性、共享性、多元性、虚拟性以及内容的广阔性吸引和影响着大学生。本文通过对宜宾地区大学生网络文化生活的调查, 就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素质的影响进行了浅析,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价值观,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林永惠.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09 (29) :80-82.

[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1/24/content_5648188.htm.

[3]李晓衡, 高征难.建设先进网络文化的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6 (1) :1-4.

[4]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739510.html.

[5]吴薇莉, 苏文明, 王政书, 等.大学生生家庭教育模式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J].西华大学学报, 2008 (4) .

[6]邱杰.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成因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 25 (1) :37-39, 47.

[7]中国教育信息网.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因素分析[EB/OL].http://www.chinaedu.edu.cn/.

[8]陈志兵.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9 (10) .

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篇三

可持续发展教育蕴含着深刻的思想道德要求,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本文主要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出发点,研究可持续发展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战略,是时代的新的要求,它的核心问题在诸如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上,摒弃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走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道路。它还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给人们的思维方式带来深刻变化。大学生是建设未来社会的骨干力量,大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对于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已成为全世界发展战略的共同选择。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也应适应时代要求,树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要看长远,看发展趋势,从发展的角度培养和评价人才,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

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运用理性和道德的视野看待自然,正确理解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认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必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人和自然的统一性,决定了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与自然界处于持续不断的交叉作用过程。人和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由于人具有自觉能动性,在自然面前是处于主动地位的。

(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强调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遵守两条基本的价值原则:第一,在开采自然资源上要有节制,不能持只顾眼前的“功利主义”,随意开采,而应当为子孙后代着想。第二,对于物质生产所必需的自然资源,必须以节约和再生为原则,并在可能的范围内促使其再生和更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还认为,人类所拥有的没有束缚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道德能力也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它不仅能帮助人类摆脱困难,而且能使人类永无止境地不断发展,使人具有无可比拟的发展潜力,因而也可创造出日新月异的价值。

(三)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

可持续发展道德观,要求人类善待自然,对自然界要有“理性”、要有“道德”,它把人的精神文明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它既肯定了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权利,也肯定了客观自然界必须生存和延续。它要求人类不仅要为当代人着想,更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人类既要解决当代生存发展的自然资源,又要充分考虑为后代人的发展保留足够的资源。以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的教育价值观,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意识。由于可持续发展观不可能作为一门专门课程来讲授,应把其内容贯穿渗透到大课程体系以及校园文化体系之中,通过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以至校风、学风、学校环境、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途径,通过教学、宣传以及潜移默化作用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意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使得大学生认识到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是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前提条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会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助于知识的牢固掌握,对将来进入社会的工作状态产生积极的作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导大学生注重掌握学习方法,不但要理解和掌握现有的知识,而且要学会正确学习的方法,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由于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速度很快,新的知识和技术如雨后春笋,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大学生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做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不断的学习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使知识结构得到及时的完善和发展,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

1.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良好的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与家庭道德。大学生确立了可持续发展观,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思维方式,具有了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可持续发展意识,关心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关心社会的持续发展,关心人类自身包括当代人以及后代人的持续发展,逐步培养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创造精神,造就一大批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实现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大学生,既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满足当前个人的发展;又能保证身心有序、协调、均衡地发展,以保持全面的长久的发展能力,其在适应当时社会的同时也为适应未来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的素质,使他们的自身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确立可持续发展观,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3.大学生确立了可持续发展观,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善于通过学习增强和提高科学和合理地利用自然,创造自然的能力,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这样的人才不仅具有宽广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高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4.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大学生,具备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践服务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能正确认知世界,正确理解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学习的能力。学会工作,具备实际动手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社会活动与集体合作能力,具备自觉能动性与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培养在人类共同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培养高度的责任感与群体意识。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充分发展个人的个性和专业特长,以不断增长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个人责任感来投身实际行动。

5.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使得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后能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其能继续自学创造条件。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如何生活、如何发展,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整个社会持续、有效地发展,并感染使周围的人确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是只顾短暂的眼前利益,不顾后果地浪费和滥用自然资源,而是注重保护环境,保证经济持续地发展。未来社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竞争十分激烈,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仅在于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在于人的全面素质发展,包括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修养、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转变目前单纯的科技教育和过分狭隘的专业教育思想,而要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中国面向未来的必由之路,体现了当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观。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教育学生全面地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现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1]赵小群,周丹丹.试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01).

[2]胡云斗.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2).

[3]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4.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篇四

[论文摘要]网络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其消极作用同样不容忽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思想道德修养课这一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趋利避害,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新的台阶。

当前社会,互联网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们生活中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截止2002年底据互联网中心统计[1],我国的上网用户已近5 000万。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随着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大学生将不断增加。2002年11月,在对鹭江职业大学1 200名在校生的一次问卷调查当中,有74.3 %的学生经常上网。网络给人们带来文明进步的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效应,它已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如何针对网络时代的特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而思想道德修养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理应承当起这一重任。

网络作为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影响主要有: 1.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形成。个性是个体的性格、气质、兴趣、情感、意志、理想、信念和能力的综合体现[2]。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从网络上找到适合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领域,可以在宽松、平等的社交环境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自我、发挥个性,让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真正突破时空的限制。

2.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上网带有休闲娱乐的性质,不象课堂教学那样紧张、严肃,大多数学生愿意上网,同时网络具有高速、及时、大容量的特点。因此,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到世界各国政治、科技、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和成果,及时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这些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3.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有了互联网之后大学生可以在网上做很多事情:查资料、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聊天、收发邮件等等。网上世界的魅力将大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他们更愿意接受这种既能达到休闲娱乐目的又略带有科技文化气息符合大学生身份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课余时光,而不再象以前那样沉迷于“三室一厅”。

这些积极的因素固然为我们更好的利用思想道德修养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消极方面则应引起人们充分注意。

1.影响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凡事都必须把握一个度,否则就会过犹不及。由于网络的种种魅力,很多大学生将大量的课余时间花在网上,往往一次上网就连续作战几小时至十几小时,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废寝忘食,连吃住等最起码的生活问题都在网吧里解决。众所周知,大学是人生的最佳学习阶段,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长时间的上网会影响学生的课余休息,甚至还占用大量的正常上课时间,荒废了学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empirenews.page--] 2.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大学生正处在从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思想上和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对待身边的事物缺乏客观全面的分析和理性的认识。因此网络上各种各样不健康的言论、现象等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形成冲击,甚至步入歧途,不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严重破坏了德育环境。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特点,它几乎囊括了所有媒介的功能。越来越多的文化垃圾倾巢而入,各种传闻、反动言论和不健康的东西随处可见。这些很容易使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冲击,以至高校原有的德育环境受到破坏,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

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无疑给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发挥积极影响,减少消极的负面的影响,趋利避害,促进自身的成长,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新内容。但作为高校思政工作重要阵地和有效途径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在对于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这一问题上明显地缺少必要的应对,主要表现在: 1.一些从事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教师网络业务水平不够高。网络知识欠缺,对网络的认识和了解不多,使得他们无法及时准确地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面对出现的问题无法对症下药。另外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的教师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积极作用的认识有偏颇,加上网络的积极作用较之消极作用更不易显现,以及学生中不断出现的网络问题使他们一提到网络问题就想当然地只想到它的坏处和负面影响。因此他们无法[1][2]下一页 就网络问题给学生以全面客观、令人信服的解释,显然无法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2.思想道德修养课当中缺少有关网络教育的内容。目前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材以及教师根据教材制定的授课内容主要是辅导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度过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绝少涉及到有关网络的问题,即使偶尔提到也只是蜻蜓点水,没有做进一步系统的论述。这就失去了利用思想道德修养课这一重要阵地针对网络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及时进行引导的机会。

3.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授课过程没有运用网络技术。目前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授课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分组讨论、观看录像以及少量的户外活动等形式,却忽视了运用网络这一先进技术,使得思想道德修养课落后于先进的教学改革潮流。

网络技术的发展是异常迅猛的,网络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是日益深远的,网络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视。2002年4月,教育部召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研讨会,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提高、覆盖面扩大、影响力增强,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网络。那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阵地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如何针对当前形势做出应对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empirenews.page--] 1.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网络运用水平。这既是科技进步对教师素质要求提高的需要,也是适应新形势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需要。首先要破除教师思想中的旧观念,改变教师对网络的片面认识,提高他们对网络问题的重视。其次要加强对教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知识的培训,使他们了解网络的特征,提高运用电脑及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充分了解网络环境,及时地从网络上获取思想政治信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以避免因网络的巨大信息量给学生带来空前的知识增长而使自己原有的相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的优势丧失殆尽。第四,培养教师的快速反应能力,使其能及时发现并抓住网络上的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分析和预测。总之要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又能有效利用网络开展有针对性教学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师队伍。

2.加入有关网络教育的内容,不断健全和完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是利用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教育的关键。由于缺少相应的有针对性内容,使得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课堂教学无法被充分利用,无法对大学生中的网络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此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内容中应加入:①网络道德教育。要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和要求融入其中,增强学生上网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教育学生使用网络要适度合理。②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抓住当前的主流思想正确认识网络上的各种非主流言论,自觉抵制网上敌对势力传播的不良信息。③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能力。网络信息的开放、快捷、隐秘、广泛和虚拟等特征使网络信息的污染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任何人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只有自身建立起一座“防火墙”,培养辨别是非、善恶、好坏的能力,加强人格的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能自觉抵制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免受其害而从中收益。

3.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活动。由于网络的普及和在学生当中的深入影响,如能在课堂上运用网络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比起单纯的课堂讲解收获会更大,教学效果会更好。例如:将部分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同学,或在班级主页的公告栏上发布,让他们通过上网查询,了解近期的教学内容,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还可以设置网上聊天室与同学交流思想,倾听他们的心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准确把握同学们的思想状况,及时了解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5.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篇五

[摘要]网络文化时尚是网络文化中的主要内容,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学生在便于获取知识和信息、增加与外界的交流、发展自己的个性的同时,又容易沉迷网络聊天、网络游戏成瘾、缺乏道德和责任感等。我们既要加强网络文化时尚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又要给予积极地引导。

[关键词]网络文化时尚;大学生;影响;引导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7)05-0077-0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网络时代,网络文化成为了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文化时尚是网络文化中的主要内容,它深入到我们的大学校园文化生活中,对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何看待网络文化时尚内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又怎样去正确地引导网络文化时尚,发挥它在校园文化中应有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高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和处理的重大问题。

一、网络文化时尚及其内容

(一)网络文化时尚的兴起

时尚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指一定时期内相当多的人对特定的趣味、语言、思想和行为等各种行为模式的随从和追求。时尚的传播、发展所依赖的主要手段是流行,两者的英文都写成:fashion。时尚就是“时间”与“崇尚”的相加,它是短时间里一些人所崇尚的生活。这种时尚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衣着打扮、饮食、行为、居住、消费、情感表达与思考方式等。时尚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流行受到很多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同时,时尚通过人们对某种思想和行为方式的认同,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大众行为,从而推动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因此,时尚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

时尚文化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一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古往今来,时尚的发源地都是那些经济发达、物质生活富裕的国家和地区。例如,古代的中国、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8世纪后的法国、当代的美国等,它们影响了周边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时尚潮流。二是人们有休闲的时间。古代时尚的倡导和传播者主要是贵族和文化精英们,他们有比较多的空闲时间来休闲和追求娱乐的生活方式。在当代的我国,1995年以来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开始实行5天的劳动制度,使工薪阶层有了较多的业余时间,人们的休闲时间也越来越多,业余生活也越来越丰富,这是一种积极和进步的社会现象。三是大众传媒的发达。20世纪大众传媒的发达,为时尚的传播和兴起提供了可能性,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电视、报纸、电脑等现代的传媒工具。

网络文化时尚的形成,其原因也相应的表现在这几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文化时尚此消彼长,其中也包括当前的网络文化时尚。大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和中小学相比学习的压力有所减少,相对比较轻松自由,有较多的业余时?g可以自我安排,因此网络文化时尚成为了他们关注的主要对象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对电脑和互联网技术的引进,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网络文化时尚在各地兴起、传播和发展,也进入文化圣地和精英聚集的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文化的全球化也同步出现,时尚文化广泛传播并影响到世界各地。我国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各种社会思潮盛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他们电脑知识丰富,思想前卫,个性解放,很容易接受代表新知识的网络文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也有探索社会知识,追求先进和时尚的个体精神需求。因此,网络文化时尚的出现成为当前高校文化中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并且是不可避免的时尚文化景观。

(二)网络文化时尚的内容

网络文化内容丰富繁杂,对大学生而言,其时尚内容主要有新闻、娱乐、聊天、博客、文学等。

1.了解新闻时事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国内外大事和校园新闻等,把握最新的时事动态,成为他们业余时间聊天的一个主要内容之一。特别是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的非常事件,成为大学生们关注和讨论的热门话题,如果不了解就显得落伍守旧了。

2.娱乐和聊天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他们喜欢观看一些时尚的娱乐节目,包括电影电视、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明星绯闻、网络游戏等,成为了大学生消遣娱乐的主要内容。在网上,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节目和内容,以放松心情,调节紧张而辛苦的学习生活。在网络游戏方面,学生宿舍里经常玩游戏的人数不少,而且男生花在网络游戏上的时间明显高于女生,有的男生一天平均有两小时以上花在网络游戏上。

3.博客和文学也成为了一部分学生在网上进行阅读和创作活动的内容。有调查显示在大学生网民中,有超过60%的人开通了网络博客或者微博,他们认为博客可以拓宽交友渠道,认识更多的朋友,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2]对网络流行小说的关注则体现出大学生具有青年群体关注和追求时尚的群体特征。而对于学校管理者和任课教师开通思政博客,同学们认为是关注大学生的教育和成长,提供了一个师生分享思想和知识的平台,老师通过博客和他们交心,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4.通过互联网用手机发送短信也成为网络文化时尚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多学生和同学朋友之间经常互相发短信联系,成为情感交流的一种形式。少数学生还有收集短信的爱好,有的甚至成为短信的写手。少数学生还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以显示自己的时髦,认为其轻松有趣、简洁明了而生动形象,方便和大家交流。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网络购物也深受大学生的欢迎。

二、网络文化时尚对大学生的影响

时尚对社会和个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就社会来说,它能够丰富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思想观念的变革、繁荣市场经济、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同时它也会造成物质上的浪费,污染社会风气等。就个人来说,时尚能够使生活变得愉快、增强一个人的自尊心和吸引力,有助于自我实现,同时它也会造成增加生活开支,增长盲从和虚荣心等。[1]261-262网络文化时尚作为时尚文化的一种,同样对社会和个人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信息来源,网络文化时尚对他们的影响十分明显。

网络文化不能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主流。网络文化时尚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可以适当娱乐化但不能正式化。网络文化时尚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人们可以了解各种新闻趣事,认识各种时尚新鲜的事物,同时过多的娱乐和消费文化时尚有可能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网络文化是对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有益补充。网络文化时尚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给人们进行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材料来源,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灵感思维。我们既要加强网络文化时尚建设,又不能丢失传统的、主流的大学文化和价值观。高校文化应当保持自身的先锋性、创造性、批判性,它既有对科学和真理的追求精神,又有对人的价值的关心和生存现状的思考。在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加强传统文化建设和传承,让大学生们树立起对民族文化的信心和自豪感。

2.?e极引导校园网络文化时尚建设。高校作为知识和信息传播的主体阵地,肩负着振兴民族的重任,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随着高校校园网与国际网络的成功整合,使大学生和社会紧密相连的信息通道得以建立,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引导,防止其出现沉迷和错误倾向的情况,既要从正面充分发挥网络文化时尚的优势,又要把网络文化时尚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

要利用网络文化时尚来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学习、研究和创新能力。例如,学生在网上可以在线做知识问答或远程教育来充实生活,学到很多丰富的课外知识和技能,还可以网上投稿显示自己的才华等。同时,也可以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上来,让他们以文化建设者的方式参与学校建设活动,学生应该是网络文化时尚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而不仅仅是网络文化的享受者。网络文化时尚有助于加速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它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并在校园与社会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通过参与并创造时尚文化,大学生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社会交往,从中获得参与感和认同感,并通过引领文化时尚向社会展示自己的存在,甚至影响到大众文化。

要完善校园文化网站的内容,在网上实现教学和师生的互动。大学生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站,不仅提供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空间,而且还对他们实践所学的知识进行创造性运用提供机会。要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创新活动,以吸引他们树立健康的网络文化时尚观念。可以要求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课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鼓励学生运用网络技术来进行课件比赛,利用网络文化时尚的内容来开展大学生辩论赛,还可以推出大学生时尚文化艺术节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有用价值,并树立正确的时尚文化观念。

要加强法制意识,普及互联网法律知识。既要以技术手段控制学生接触网上不健康的内容,制定网站安全规则,将学生保护在不良影响之外,同时又要加强立法工作,从立法的层次来达到保护大学生合法权利的目的,并从各个方面规范网络行为,以起到全面保护传统文化受到不必要的破坏。

参考文献:

6.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篇六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了解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问题的基本情况,我们学习小组对我校一些大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总结网络的积极意义、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一些意见与解决方法,为使大学生能更好地利用网络做出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网络文化,道德修养

一、前言

(一)调查背景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遍布各个领域,在经济、政治、生活等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网络文化这一新兴文化正在我国迅速普及,由于其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迥异于以往所有的文化,这就必然会对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现在,网络文化已经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那么,网络文化究竟对大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调查的目的与问卷设计

本项调查旨在了解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四人组设计了共20个问题:性别、上网的频率、每次上网的时长、是否有通宵上网的经历、上网的主要目的、平时浏览最多的信息、网络吸引您的最大原因、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会做什么、如何处理从网络中搜集到的信息、大多数情况下完成开放型作业的方式、在上网的过程中是否浏览过政治上的反动宣传言论、如果遇到这些宣传会采取的措施、是否经常在网上结交新朋友、是否更愿意上网而不是和亲密的朋友呆在一起、对事件的认识和态度与大部分网民不一致且经过思考认为自己是对时会怎么做、网络文化对你的现实生活是否有影响、网络文化之所以流行的原因、如今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通过网上发泄交流你觉得怎么样、网络对您的影响多大、该怎样建设更和谐、健康、文明的网络利用文化。

(三)调查方法和过程

本次调研我们学习小组采用的是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网络使用情况,主要了解大学生上网时间、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时段、目的、内容等;二是网络交际问题,主要了解有无网上交友经历、原因、表现等;三是网络道德观,主要了解网络用语,对网络黑客和网络不健康信息的态度等。为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四人组在针对我院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的随机问卷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发放填写,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本次调查总体是我校大学生,共发放40份,实收35份,回收率87.5%。此次问卷的目的,是了解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哪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引起学校和大学生本人的重视。因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和利用网络。并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二、正文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上网的时间。上网一小时以内、2—4小时、超过5个小时各占2.9%、82.8%和14.3%。大学生上网目的,思想指导行动,大学生上网的目的直接影响到对待网络的态度及表现。调查显示,情感、信息的沟通和减压是大学生上网的重要目的,但无聊、打发时间玩游戏的仍占31.4%。在另一项“你平时浏览最多的信息”的深入调查中,关注“娱乐体育休闲类”高达77.1%,位居第一,高于文学艺术类(28.6%)和教育学习类(25.7%),特别应引起重视的是,有许多学生在浏览信息时随意浏览,无特别目的由此可见,尽管大多数大学生能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存在“网络盲点”,如漫无目的、太重娱乐、寻求刺激等,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大杀手。

2.大学生网络交际问题。在“是否经常在网上结交新朋友”项,经常、偶尔、几乎没有各占11.4%、54.3%、34.3%;在“是否更愿意上网而不是和亲密的朋友呆在一起”项,几乎没有、经常、偶尔各占42.8%、14.3%、42.9%。超过一半的学生偶尔在网上结交新朋友。绝大多数学生更愿意上网而不是和亲密的朋友呆在一起,这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不能一直沉浸在虚假的网络中。

3.网络道德观问题。在“在上网的过程中是否浏览过政治上的反动宣传言论“项,经常、偶尔、几乎没有各占5.7%、40%、54.3%;在”如果遇到这些宣传会采取的措施”项,关闭窗口、有选择地看、继续看下去各占45.7%、40%、14.3%。调查显示,学生们还是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去关注反动宣传或有选择地看。网络中充斥着欺诈、不健康等信息,学生们在上网时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被欺骗,当然也不能散播不良信息。

(二)提出建议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有助于其知识的扩容与更新;能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发挥文化的调适功能;能为大学生提供角色实践的场所,为在现实生活中胜任角色打好基础;扩大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提高交往能力;为形成和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促进新的思维模式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主体性的生长和个性的张扬。

了解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正视大学生对网络的失衡问题,引起注意并解决问题。在些罗列几点建议:

1、自我节制

(1)增强自觉程度。任何时代都需要具有理性自律和人文关怀双重人格魅力的人,网络时代更是如此。大学生要至善的自我约束和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欲求,理性且道德地使用网络,在展示自身网络本领的同时,充分考虑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大学生必然会相对地减少上网的时间,在现实在参加更多的休闲活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寻求外在真实的协助,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满足需求的方式,寻找真实的支持。如与辅导员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多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或在学习中刻苦奋斗取得好成绩,以满足心理需要等。

2、摆正心态

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世方式,积极、良好的心理必然使人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倘若大学生们能够在遇到现实生活障碍和困难的时候,将其视为考验自我、战胜自我的一个机会,认真剖析原因,问题总会解决的。把网上 的真诚释放的心态延续到现实中,剔除虚伪和扭曲的心性,就不至陷入无端郁闷和窘迫之中,也不必要把情感完全寄托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淡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努力创造辉煌的人生,对社会多做贡献。有了这样人生追求的大学生,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网络问题了。

3、加强管理

高校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比如,高校可以多设一些相关的网络教育课程,加强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可以在本科低年级就及时抓好这方面的管制工作。同时,适当地限制大学生们的上网时间,从而有节制地利用网络。

(三)调查研究总结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总体来看,目前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而网络文化中也确实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应注意正确接收网络文化,摄取其中的有益部分,同时在利用网络进行娱乐的同时也应注意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而网络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则需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

参考文献:

[1]李艳.计算机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4).[2]田菩提.大学生上网负面影响分析及消解对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邓小华.大学生网络文化:内涵、特征与构建[J],教育文化论坛,2009(2).[4]孙进.网络文化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研究[J],学理论,2009(32):139—143.三、附件: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

您好,为了开展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成长影响的课题研究,了解目前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程度,对网络文化的认知程度,受网络文化的影响程度,我们特设计此问卷调查,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真心感谢您的参与!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上网的频率是怎样的

A几乎每天都上

B一周2—3次左右

C很少上网

3、您每次上网的时长是多久

A1小时以内

B2—4小时

C超过5个小时

4、您是否有通宵上网的经历 A有

B无

5、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看影视剧娱乐节目

B聊天、交友

C看新闻、查资料等

D玩游戏

E购物

F其他

6、您平时浏览最多的信息是什么?

A时事政治类

B科学技术类

C文学艺术类

D娱乐体育休闲类

E教育学习类

F其他

7、您认为网络吸引您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A较强的娱乐性,可以看电影,听音乐,放松身心

B网络的虚拟性,可以逃避现实中的失落感,在网络中寻得满足

C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可以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D可以扩展交际范围,联络朋友感情

8、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您会

A上网搜索答案

B询问他人

C去图书馆找资料

9、您如何处理从网络中搜集到的信息

A直接采用

B修改后采用

C只当参考

10、大多数情况下,您完成开放型作业的方式是 A都是自己的思想

B大部分从网络中引用,少量自己想法

C 大部分自己思想,少部分从网络中引用

11、您在上网的过程中是否浏览过政治上的反动宣传言论

A经常

B偶尔

C几乎没有

12、如果遇到这些宣传,您会采取的措施是

A关闭窗口

B有选择地看

C继续看下去

13、您经常在网上结交新朋友吗

A经常

B偶尔

C几乎没有

14、您更愿意上网而不是和亲密的朋友呆在一起吗 A几乎没有

B经常

C偶尔

15、如果您对事件的认识和态度与大部分网民不一致,且您经过思考认为自己是对的,您会

A 在网络上表明自己的态度,试图说服其他网民 B不表明自己的态度,保持沉默

C在网络上表明自己的态度,但不做说服他人的努力

16、您觉得网络文化对你的现实生活有影响吗

A是,给了我很多启发,许多网络名人的事迹深深地影响我 B否,完全没有影响,我还是很洁身自好的 C是,不过至少作为茶余饭后的娱乐方式 D否,网络和现实应该分得很清楚

17、您会使用网络文化之所以流行的原因 A都是因为无聊 B其本身新鲜有趣 C娱乐大众 D跟随流行

E现代人压力太大

18、如今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通过网上发泄交流你觉得怎么样 A我觉得这是最真实情感的表露,可以,我也有过 B我觉得网上发泄情绪会破坏网络秩序,我没有过

C我觉得网上交流使得更多人沉迷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越来越冷漠,我没有过 D我觉得网上交流跟现实交流没什么区别,我也有过

19、您认为网络对您的影响多大 A很大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

B较大我的生活离不开网络

C较小没什么影响

D一点也没有影响

20、您认为该怎样建设更和谐、健康、文明的网络利用文化

A全民教育

B健全法律

C弘扬网络美德、以德育人

D建设更好的网络管理方式

比例统计

ABCDEF 1

7(20%)

28(80%)2

21(60%)

13(37.1%)

1(2.9%)3

1(2.9%)

29(82.9%)

5(14.2%)4

14(40%)

21(60%)5

21(26.5%)

13(16.5%)

19(24.1%)

11(13.9%)

12(15.2%)

3(3.5%)6

8(13.8%)

1(1.7%)

10(17.2%)

27(46.6%)

9(15.5%)

3(5.2%)7

20(40%)

32(72.7%)9

7(20%)

1(2.9%)2(5.7%)16(45.7%)13 4(11.4%)14 15(42.9%)15 2(5.7%)12(34.3%)17 6(12.5%)18 21(60%)7(20%)

14(25.5%)3(6%)

8(18.2%)

22(62.9%)

21(60%)

14(40%)

14(40%)

19(54.3%)

5(14.3%)

15(42.9%)3(8.6%)

18(37.5%)4(11.4%)

15(42.9%)

8(14.5%)

20(40%)

4(9.1%)6(17.1%)13(37.1%)19(54.3%)5(14.3%)12(34.3%)15(42.8%)18(51.4%)

17(48.6%)

18(37.5%)

8(22.9%)

12(34.3%)23(41.8%)

7(14%)

3(8.5%)

6(12.5%)

2(5.7%)

1(2.8%)

7.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篇七

为了深入了解消费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日前笔者在所从教的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做了一次调查。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 共发放问卷60份, 回收52份, 回收率为86.7%, 有效问卷50份, 有效率为96.2%。此次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在消费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 消费行为上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际交往消费, 电话费、手机费、上网费等现代通讯方式带来的开销节节上升。此次调查的结果显示, 近一半学生每月的通讯费超过了50元, 可见通讯费占了相当大的份额。其次是人情消费, 调查结果显示, 七成以上的大学生有“人情消费”。再次是恋爱消费, 调查中发现, 有85.7%的大学生都“坠入爱河”, 但是现在的恋爱方式, 除了传统的散步、聊天以外, 增加了很多新的方式, 恋爱消费也随之攀升。再次是高档消费品的消费。大学校园存在很多时尚和奢侈品的消费。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手机几乎是人人都有, 计算机也基本上走进了大学生的宿舍, 拥有计算机的大学生比例高达72.3%, 另外, 高档的随身听、MP3、高档的化妆品和名牌服饰, 还有一些高级的运动器械, 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方面。除此以外还有旅游消费。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75%的学生每年都有旅游开支。最后是无计划消费, 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计划意识和能力比较差, 有调查显示, 消费明确计划的学生只有6.4%, 极少数会每月攒一点钱, 以备不时之需, 30%左右的大学生完全没有理财概念, 而是有多少花多少, 约有74%的学生有超支情况, 更是有8%的学生总是出现经济上赤字现象, 每到月末都要借钱度日。 (1) 笔者在调查中更是发现, 近31.6%的大学生有每月的消费计划, 28.6%的大学生月消费超支现象时有发生, 而从没有超支现象的学生人数不到三成, 这就说明大学生消费计划能力比较缺乏。

(二) 消费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比例关系。此次调查显示, 有71%的大学生每月书报开支在50元以下, 明显低于“人情”、恋爱等方面的开支。大学生在课余生活中的阅读范围也倾向于娱乐类书籍。 (2)

(三) 消费观念上存在的问题

消费观是指构成消费选择和决策的主观形态, 它是价值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状况、个人品位和人文精神。当代大学生没有把节约储蓄作为信条, 而是开始注重消费、倡导消费, 有资料显示, 在对待“消费”这个问题上, 现在大学生持“有多少钱用多少钱”态度的占10.2%, 持“消费占主导略有储蓄”态度的占51.8%, 持“消费与收入成正比, 不盲目消费”态度的占33.4%, 持“保证温饱剩余储蓄”态度的占4.6%。 (3) 明显地可以看出, 现在的大学生注重消费, 以消费为主导。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中华基金课题“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年社会问题”的调查显示, “改革开放以来, 青年人的消费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消费观念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以往视‘粗茶淡饭’、‘节衣缩食’为美德的观念, 明显的淡化了”。 (4) 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日益向重实惠、重功利的方向发展。

二、消费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消费文化存在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简单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

(一) 历史因素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以小农生产为基础的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是典型的简单再生产, 自身不可能孕育积累的机制, 因而剩余产品就自然地转化为个人消费品的增加;作为小生产者, 他们大多数是庸俗的现实主义者, 不承认明天的幸福, 只推崇今天的享乐, 而他们所认为的快乐就是以消费品来炫耀。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 大学生的消费文化也就极有可能走向享乐、炫耀的负面。

(二) 环境因素

首先是大众文化的传播媒介, 它在不断引诱着人们消费, 似乎只有购买那些成为我们标志的各种物品, 人生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大众传播媒介作为消费时代的鼓噪者, 从它的最初形态开始, 就担负着为消费社会摇旗呐喊的角色”。 (5) 其次是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是由校园内所有成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活动中共同创造的, 它为全体成员所共有, 并对校园中的每个成员产生深刻的影响, 使其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某些共同特征。 (6) 最后是同辈群体,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一个人的爱好、习惯、行为准则等大都是在后天的生活中, 受外界影响逐渐形成的, 消费文化同样如此。在这样几种环境下大学生的消费文化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一些人情消费、高消费会更加突出。

(三) 心理因素

大学生消费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是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攀比和虚荣心理, 虚荣和攀比就是一种畸形的自尊心。如今人们的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 大学生之间消费水平的差距也越加突出, 当有些学生开始消费高档商品的时候, 另一部分学生就开始盲目地攀比起来。另一方面是从众心理。在此影响下, 一些大学生会跟着时尚走, 追求享受和高档消费品。

三、应对消费文化影响,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 开发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内涵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发挥自己的系统化优势, 分解和抵消消费文化的反向作用力, 并且发挥自己在引导人、塑造人、完善人方面的独特优势, 就必须不断开发和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该以文化的视角去开发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内涵, 用丰富的文化养料来培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性精神和文化魅力。首先, 我们要从理念和认识上向“文化转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改变原先单一指导、规范、说教的功能, 让思想道德教育成为大学生生存与发展中的一种沟通方式, 帮助他们寻求真正的精神归宿和全面发展的道路。其次, 在具体的操作中, 我们要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含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遵守“教育的规律、文化传播的规律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 将思想性与艺术性、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 (7) 最后, 在具体的实施工作中, 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时代的发展, 形势的变化, 新问题也层出不穷, 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传统的同时, 正视消费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新问题, 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 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做好教育工作, 确立“事事无小事, 事事需教育”的观念, 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 才能将消费文化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二) 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要从根本上抵制消费文化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瓦解, 就必须注重对大学生文化品位的提高。一方面, 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 我们要通过让学生学习美学知识, 培养健康、正确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情趣。另一方面, 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文化人格。我们帮助大学生培养主体性文化人格, 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文化自我导向的内部机制, 使他们能主动适应、改造消费文化。我们要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思维能力。文化思维能力是文化人格的核心要素, 文化思维能力的提高对大学生文化人格的成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在认识论、方法论意义上的文化思维能力需要我们耐心的培养和教导, 帮助他们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取舍、批评的接受他们周围的大众文化和一些非主流文化, 包括相当数量的外来文化, 帮助他们提高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能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通过他们学习和掌握东西方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来提升其文化品位, 引导他们合理的摄取其内在的文化价值, 培养他们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素质”。除此以外, 我们还要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为争取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自由, 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 不断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文化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是民族精神的守护和不朽长城”。 (8) 人文精神强调追求、运用知识的良知、责任感和价值观, 不断地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大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是培养人文精神的关键环节。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 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健全人格,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伴随着大众文化“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日益渗透, 作为大众文化主要形式的消费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愈加的广泛, 从他们的消费行为、消费结构到消费观念都在消费文化的浸润、熏陶中交互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为此, 我们应该利用这样一种社会文化环境, 通过开发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内涵, 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 来开展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有追求的人, 一个有是非善恶观念的人。

关键词:消费文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人民出版社, 1972.

[2]万劲.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以及高校德育的导向研究.学位论文, 2004.

[3]张志祥.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征及趋势[J].中国青年研究, 2000, (5) .

[4]章芳莉.来自校园消费文化的最新调查[J].统计与预测, 2002, (2) .

[5]姚迎春.大众文化条件下高校德育的文化思考[J].理论月刊, 2005, (2) .

[6]周锋妹.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学位论文].华东理工大学, 2005.

[7]杨魁, 董雅丽.消费文化——从后现代到现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3.

[8][美]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济南人民出版社, 1996.

[9]大学生消费之不完全解密[OL].http://www.wutnews.netlnews/news.aspx, 2003-6-26.

[10]余展鸿.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 2002, (11) .

[11]任翔.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1, (6) .

8.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篇八

关键词:网络文学 建议对策 发展现状 正负面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的逐渐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明显的变化。网络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引起了网络文学的变革。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环境,一方面由于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的普及,各个网站、出版社都推崇了无纸化阅读,发布电子版的链接。而网络文学网站需要的是什么呢?互联网时代看的不是图书的销量,而是电子版的图书点击率或下载量。所以,多多上架大家感兴趣的书籍才是这个网站人气量的保障。网络的开放性也导致文学创作的多元化,他们会赋予自己笔下的人物一种非同寻常人格,也常常将自己的情感更多的渲染进场景环境中,很多网络写手会为了获取高点击率而一味的迎合读者趣味去写书。这些网络文学作品,大多是对文学作品深度上的淡化,仅靠曲折迷离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读者,在初期可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调节剂,起到娱乐的作用,但它们大多缺少传统文学所具有的深邃性,更会使得读者读完之后一无所获,感觉精神上的空虚。与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高校大学生中一个普遍的问题,手机网络不能离身,他们大多数时间都会拿着手机刷刷朋友圈,微博,或者读读电子小说。都说大学四年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四年,这时候的我们没有阅读障碍,没有应试教育的学业压力,有巨大的图书资源,但真的细想下来,可能我们大学生就连一周看一本书的要求都达不到。可能有学生会说,我经常在手机上或者电子书上读书,但是我们那也只是把阅读当做一种打发时间的娱乐方式,并没有真正把它当作一种对自己知识面的一种拓宽或累积。所以,大多数的学生会选择网络文学小说、文学名著和生活励志类,对专业书籍的喜爱程度远远不够。

通过对大学生阅读现状的概述以及查阅的资料[1]分析,我们得出大学生阅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阅读时间和数量的下降:大学生每天的课业压力与初高中同学相比较已经少了很多,所以,他们的空闲时间应该多很多,但是,更多的同学会选择参加活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或者参加各种组织聚会,更由于没有了家长的管束,互联网的普及,大多数学生都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电视综艺,这种大学里宽松自由的氛围导致学生阅读数量和时间的下降。

2.没有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对于读书环境,选择在图书馆、自习室的占了大部分,并觉得在这些地方素数的效果比较好,基本没有同学选择在宿舍或其地方读书。大多数的同学都认为这些地方比较安静,可以静下心读书,也有少部分同学觉得有别的同学在这里读书,比较有读书氛围。这是大学人文环境建设时需要考虑的地方,如何增加一所学校里的读书学习氛围。

3.阅读带有功利色彩:由于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以及心灵鸡汤文章里各种各样督促我们去在大学里应考取的证书要求,还有考研热的不断发酵,导致大学生们有时间去图书馆是也是去翻阅英语四六级,考证,励志类图书,对自己本专业的辅导书可能看的少之又少。

4.存在迷茫心理:有些学生可能会有想去图书馆多多看书的想法,但比较迷茫的是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书或者应该读什么类型的书,只能一味盲从某某网站上所标榜的“大学生应在大学期间读的50本书”之类的建议,或许这些书是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但这些书如果不是你喜欢的类型,读过之后会大大减少你对阅读的兴趣。

5.传统阅读方式受到挑战:前面也有说到网络文学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大学生也更多的开始选择读网络阅读,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高科技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手机和电脑成为了每个大学生的必备装备。如果是在网络论坛里面读书的话,读者还可以就文章中的某些观点一起讨论,所以网络阅读不仅方便,更增加学生之间阅读后的相互交流。

6.图书馆的图书不全,管理不合理:很多学生都会提到,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很多书都找不到,尤其是当下的流行的畅销书籍,图书馆没有进行及时的填充,而且很多上自习的学生会占座位,这也会影响到一部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数量。

7.网络阅读书籍容易出现盗版问题:网络文学的盗版可以给盗版商带来极大的利润,更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导致各种盗版技术,例如网络爬虫、图片拍照、下载打印等层出不穷,图书资源来源的不正规会导致大学生在阅读时知识领悟的偏差。

网络文学飞速发展,但是大学生的阅读数量和质量却普遍下降[2],的确,网络文学现在是雏形阶段,它的多元化以及作品的通俗化,常常讴歌个人享乐主义以及爱情观至上又或者总是有各种各样悬疑破案的迷离情节小说,它们是看不出来积极向上的东西和正确的价值观,即使它偏离我们的大学主流生活,但它是最容易吸引我们大学生的,因为它没有枯槁的文字和深度思想内涵需要我们去发掘。可能网络文学发展的确会影响我们的的阅读质量,但它是不是只有不利的一面呢?其实不然,网络文学的创作快,修改快,与读者见面的时间也快,不会让读者在苦等更新的时候消磨了对阅读的兴趣;网络文学都是无纸化阅读,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网络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也同时导致了网络文学的覆盖面不仅仅是在大学生,可以说是全部网民;再从网络文学的内容上来说,网络小说大多语言轻松活泼,很多言情小说也是作者对自己青春情感的一种宣泄,这些文字或许会引起大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也是一种大学生面对压力时的一种放松方式。

当前,网络文学的发展只会更兴盛,其影响力也会更广、更宽。如何引导学生去正确的阅读网络文学从而提高大家的阅读数量以及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所以,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首先,好习惯是从小开始培养,家庭里整体来往的都是打麻将的麻友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学习麻将绝对比学数学快,孩子对麻将的兴趣也绝对比阅读一本书的兴趣来得大。成功度过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黄金时期后,孩子上大学时父母应该做的不仅仅是给孩子配备手机、电脑然后叮嘱好好读书就没有了,而应该从自身做起,给学生创造一种读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在中学时期也不应该一味的灌输电脑就是用来打游戏的这种思想,对于电脑和手机的使用,应该引导他们适度并且正确使用,否则,克制的太紧会导致很多学生对电脑游戏有一种渴望,不惜翘课逃学去网吧,最终耽误学业和人生,得不偿失。所以,从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开始,家长就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利用网络查阅文献资料,如何给孩子培养一个积极的网络文学阅读方式;其次,学校的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网络文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对可以无限下载的丰富而又廉价的文学作品,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帮助判断评判和分析网络文学,有些网络文学作品还是有其优秀的地方的,并不应该全盘否决,学校可以给学生推荐部分网络文学作品中推崇的优秀道德价值观;第三点,由于网络创作的开放性以及低门槛,导致很多原来的网络写手都被称作了网络作家,但是各个网络文学作品的作家们应该意识到,我们写的书本,不应该仅仅为了那些点击率,更应该切实的丰富自己作品的内涵,毕竟,自己曾经是学生,自己的作品也是被大多数学生所阅读,所以,我们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引导大学生对于网络文学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并且希望他们能从自己的作品中收获一些心灵滋养;第四点,由于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也受到巨大的冲击,因此网络、微博、博客、论坛等一系列新媒体成为校园里新的传播方式,它们对于学生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所以,中国各个高校的论坛上、微信平台里可以定时发布一些有关网络文学作品的文章,由专们负责人提炼出作品中优秀的部分或者有哪些适合学生去阅读的网络文学作品,对它们进行归纳整理,定期发布在学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增大学生的阅读量以及阅读效果,提高每篇新闻或者推送的质量,社会媒体平台也应该增加给网络作家的舆论压力,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有意识的提高自己作品的质量,从而让大学生在阅读其网络文学作品时不仅仅是打发时间,还能得到个人素质的提高;第五点,在法制逐步完善的当代中国,强调网络文学维权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在法律法规方面对网络文学进行说明和规范,以达到对网络文学运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网站或个人进行处理,做到有法可依。不仅仅是对网络作者,做到出现盗版时的有法可依,当作为阅读者的我们当代大学生,如果在网络文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仍旧遇到网络阅读滥收费的情况或者其他非法渠道售书,都可以有法律的保护和依仗。最后,对于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阅读的价值观:我们对待阅读不要太功利,只注重读书对自己的现时作用,却不懂得厚积薄发,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的道理;因此,要建立正确的阅读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压力很大,各方面的诱惑也很多,在生活中我们更需要保持一块心灵的净土。

总结来说,网络的发展注定会引起大学生阅读质量和数量以及方式的改变,网络文学的发展也有我们对其褒贬不一的态度,的确,它所包含的文学种类鱼龙混杂,很多时候会影响大学生在网络阅读选择时候的判断,更有甚者,由于盗版,收费等问题导致知识点的误解,不过,我们仍旧不能忽视它传播量大,传播范围广的优点。对于这种弹性问题的解决对策,父母、老师、学校给予我们的帮助都是外在的,真正切实有效的方法应该是我们大学生自身认识到网络阅读以及网络文学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从自身找问题,从自己开始做出改变。认真规范好、利用好网络这一平台为文学服务,需要每个人的一致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义杰.《当前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M].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吴鸣.《论网络小说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及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Jun(24卷),6:1

上一篇:关于学习目标的座右铭下一篇:家乡的清明果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