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常见的结构形式(教师中心稿)(共3篇)
1.古典诗歌常见的结构形式(教师中心稿) 篇一
古典诗歌中用典手法的运用(教师中心稿)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0931-3237439
邮编:730010 邮箱:zhfl1965@sina.com zhfl1598@163.com
用典,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用典的目的就是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所谓典故是指“典例故实”,具体地说,包括历史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掌故、寓言逸闻以及流传下来的古书成句,一般来说,典故都有确定的典源。典故的使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余韵盎然、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曹操《短歌行》一诗的最后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了“周公”的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原文是:“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说的是周公为了招揽天下人才,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三次把饭粒从嘴里吐出来,他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了人才。诗人用这一典故,以周公殷勤待贤、礼贤下士之气度来勉励自己。当然用典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会把作品弄得生涩晦暗,枯燥乏味,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
一般而言,古典诗歌中的用典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即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
一、用事用典
用事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爱用典故,常常一连使用数典,多数是出于内容的需要,有时也难免堆砌。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
[注释]
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是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从注释上不难看出全词几乎始终在用典中展开。词人借古讽今,批判了当时的掌权者韩耄tuō)胄冒险北伐、妄图侥幸取胜的错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想建功报国而不能施展才略的悲愤心情。这个主旨,主要是通过四个影射现实的历史故事表现出来的,即刘裕、刘义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廉颇的故事。这首词是对当时统治者的批评,因为不方便正面直说,所以用典就是最好的办法。
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里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诗歌中的用典确实给鉴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知道所用典故,势必影响对诗歌的理解把握,所以要加强平时的阅读,多积累一些诗歌中常见的历史故事,多记忆一些古诗名句,无疑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是很有帮助的。
2.古典诗歌常见的结构形式(教师中心稿) 篇二
浙大附中施永忠
内容提要:在新兴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可以有哪些形式?本文介绍了小组合作式、层递式、课程式、课题式、综合式几种,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语文研究性ぱ习形式
在中学语文学科的日常教学和课外的课题研究中,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许多学校的老师都有很好的做法和形式,也各有自己的特色和收获,在此,我想介绍一下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供同行们参考,并供大家批评指教。
一、小组合作式
具体实例:分层合作式研究性学习课
中心内容:学会合作,启迪智慧,提高能力
目的要求:有目的、有系统地把知识寓于合作学习之中,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既启迪学生智慧,发展个性,同时提高学生互助合作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学习系列:
1、情感合作,如相互介绍、讨论心得等。通过合作过程中的交谈、交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
2、智力合作。如背诗、诵词等,通过合作过程中的记忆、联想、训练其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使他们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加文化底蕴,提高文化品味。
3、思维合作,如填字、猜迷、对对联、写诗词等,通过合作游戏过程中的想像、联想、训练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4、创造合作,比如以小组形式表演反映周围生活的各种人、物、事或直接参与到大众生活中做一些课题,从而体验他们所不熟悉的社会生活,扩大生活领域,丰富知识。
训练示例:
1、情感类
选题一:我们是好朋友(空格处数字由各组自己填);
方式:自由组合式
操作:任选一到二课时,地点放在图书馆学生阅览室或自修室,让学生自由组合,团团围住,推选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一人主讲,然后不拘小节,不拘形式,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全班交流,评选最佳小组。
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介绍完整,有真情实感,如生动幽默则更好。
说明:此内容最好安排在高一年开学初或文理分班后的头一个月内完成。
选题二:组建文学社系列应用文写作
方式:自由组合式(至少五人)
操作:设想为了培养全校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写作交际能力,陶冶文学情操,在征得校长室的同意后,争取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故本班学生首倡在全校组织一个文学社,请以筹备小组的身份筹划一下工作安排。
要求:应包括文学社章程、活动计划、海报或启事、成立大会讲话稿、校广播或电视台发布的新闻消息,聘请文学社指导师的聘请书、写信给兄弟文学社请教……等,注意各种应用文的格式。
说明:此项活动宜安排在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后的课外。
2、智力类
选题一:现代文阅读出题训练
方式:四人小组式
操作:以高一册(试验修订本)P54页《托尔斯泰的影响》(法国马了杜伽等)为对象,请四人小组进行阅读、讨论,然后参照1991年全国高考阅读题及其他一些规范的阅读题,进行出题。要求:明确自己所出阅读题的训练目的、训练时间,并通过讨论得出答案。
说明:此题旨在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故可安排在期中考试前一个月的课外进行,时间适当放宽。
选题二:古诗文常识竞赛
方式:四人小组式
操作:安排在图书馆阅览室或学生自修室,时间为一至二节课,如课时允许,第一节课,由各小组出题,第二节课小组间互相出题计分竞赛;没有时间,则出题安排在课外。
要求:题目主要从所学过或读过的课文中出,与之有关的也可以,应是常识性的,不出偏题怪题;题目可分必答题、抢答题。
说明:此项活动可安排在期末复习课时间内,一般在六月上旬。
3、思维类
选题一:托物言志联想训练
方式:自由组合式
操作:地点可以在植物园或附近的公园,也可安排在校园内(事先在教室集中介绍托物言志并举例,如竹、松、烛、荷、桥、塔等事物);再以自由组合的小组寻找、观察实体的花草树木,选其中的一至二种,并思考该事物有何好处(此项活动也可要求学生课前完成);然后回教室,分小组讨论统一本组对某一事物好处的看法,并在全班交流。
要求:介绍托物言志手法及举例,可在课前进行,也可在课内运用多媒体手法加以解说,学生的另举事物不局限在一种,多多益善,也应在课前完成。
说明:此题宜彻底打开思路,越广越好,时间在秋冬之际为好,可与学校秋游结合。
选题二:成语翻新
方式:四人小组式
操作:要求学生课前先翻阅成语词典,从成语中找出新意来,每人不少于四个;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至少确定较好的四个;再在全班交流。
要求:事先教师先教会学生立新意的方法:跳出旧俗、突破框框、勇于反常,言之成理。说明: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何时安排,可随意。
4、创造式
选题一:课文改编表演
方式:自由组合式
操作:以中学所学课文为素材,改编成课本剧(也可以以课本中戏剧单元文章为范本);然后分角色进行排练,准备简单的道具;最后在班级演出--一般利用两节课连排的时间进行,选出最佳的参加学校艺术节演出。
要求:至少要有编剧、导演、角色、道具、服装、灯光的分工及各自的演出设计方案,可以不化妆。
说明:此活动旨在推动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和锻炼听、说、读、写、演等能力。选题二:期中考试作文命题
方式:四人小组式
操作:先用一课时对以前一些作文命题题目进行分析评议,评出喜欢的题目并说明道理,明确出题规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题,小组中每人都明确职责:一人出题,写出题说明;一人评题,文字不少于500字;一人写范文;一人评范文(要求有眉批、总评)。最后上交老师。
要求:小组间保密,不要交流。在一节课内完成,或者就作为课外作业布置。
说明:入选期中考试试题的小组,该小组成员以年级最高分计。此项活动在期中考试前一个月进行为宜。
学习评价:
1、以四人小组为基本单位;基础评分大致相同,占60%。
2、自由组合中获得的分数,作为加分,占20%。
3、个人作品在班、校及以上评为最佳或获奖,则另外加分,占20%。お
二、层递式阅读
具体实例:课内主导式阅读能力训练
中心内容:从“知识、能力、审美”三个维度进行阅读训练
目的要求: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探求者。
训练流程:
(一)捕获信息
课前选择性浏览→课间针对性阅读→课后兴趣性扩读
(二)把握内容
1、以内容主题画面为背景叠加文字的认读默读(多媒体手段)。
2、课文朗读录音背景下的范读、听读、朗读、默读。
3、背景音乐下自读。
(三)品味语言
1、在多媒体手段逞现的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料及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丰富多彩的视野影像资料环境中,进行两相对照、视听结合的语感训练。
2、对重点文段设计不同类型的训练形式,不同层次学生根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程度,选择交互性的练习(最好设计相应软件,由计算机给予应答)。
(四)揣摩意蕴
1、借助多媒体,将学生引入文章的情感氛围,引起阅读的情感。
2、透过作品,走入作者的生活,让作者的情感振动学生的心弦,陶冶学生的感情和趣味。(五)反馈质疑
1、测试式,如问答、填充、选择、拖放等。
2、娱乐式:词语游乐园、语法邀请书、成语接龙、诗文常识抢答赛等。
3、即兴式:即兴作文、即兴演讲、口头作文等。
(六)扩展求知
1、联想思维训练:如扩展阅读原文,内容、结构、语言、思考题的扩展训练。
2、发散思维训练:以课文某一点展开想象,进行思维发散。
3、求异思维训练:针对课文原有结论,进行逆向、横向等思维训练。
学习评价:
1、提供或自选一作品,然后运用多媒体手段加以重现或讲解,80%。
2、阅读中的心得体会、作品评价在各段征文中获奖或在报刊上发表,20%。お
三、课程式
具体实例:拓展式阅读课。
中心内容:走近西湖,走进杭州
目的要求:激发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查找阅读材料,进行研究性阅读,从而学会筛选、搜集、使用信息,学会学习,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学习流程:
1、温故--复习关于西湖、杭州有关的诗文(相关课文);
2、导入--分几个子课题(或专题)师生一起在图书馆及网上查阅资料,制作课件。
可以设这样一些课题:①故都杭州;②名胜古迹;③艺术瑰室;④园林文化;⑤典故诗文;⑥杭州名人等。
3、交流--交流制作的专题课件,进行合作研究、学习。
4、知新--交流中对杭州及西湖历史文化形象有什么新的了解。
5、感悟--在体验或感悟杭州西湖文化中,升华人文素养。
6、拓展--阅读关于杭州西湖的佳作名篇,并选题立意进行课题论文写作(参考题材及选题:①故都新貌-今日杭州一瞥;②诗韵,可选杭州西湖名胜古迹,如宝石山、雷锋塔、断桥、白堤、苏堤、孤山、三潭印月、岳庙、灵隐、六和塔等为内容填入)。
学习评价:
1、上课情况10%。
2、搜集信息情况10%。
3、交流发言情况10%。
4、课件制作情况20%。
5、研究体验及心得20%。
6、课题论文情况30%。
经费设施:
1、可上网电脑一台(附彩色打印机)。
2、便携式摄像机一台及摄像带二盒。
3、杭州各公园门票费用。
4、杭州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借书证各一张。
形式评价:
这种学习形式以课题为学习研究对象,以培养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态度和创新能力为目的;拓展阅读有中心,学习研究有主题;在阅读、研究过程中,师生成为伙伴式互助合作学习关系,学生在交流感悟、体验中,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自学能力,学习既有宽度也有深度,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お
四、课题式
具体实例:比较式研究性学习
中心内容:苏轼前后期艺术风格的演变
目的要求:激发学生对宋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图书馆中查找相应资料,进行研究性阅读,从而学会比较,学会利用资料,提高语文自主学习及文学鉴赏能力。
学习流程:
(一)朗诵鉴赏:
1、举行朗诵会,朗诵苏轼前期和后期的诗词作品,特别是《饮湖上初睛后雨》二首及《赤壁怀古》。
2、初步讨论、分析、鉴赏苏轼前后期诗词的艺术风格。
3、交流朗诵诗词的体会。
(二)考察研究:
1、到杭州西湖边、苏堤及湖北黄风赤壁(也可借助录像或照片)进行实地考察,体味苏轼即景抒情时的心境及创作意图。
2、到图书馆查阅苏轼生平、事迹及诗作,了解其艺术思想、创作风格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写出研究心得和体会。
(三)讨论交流:
1、比较苏轼前后期词作的不同创作风格及其生活背景。
2、集体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研究心得。
3、也可进行辨论,分别从不同角度立意辩论。
(四)选题研究:
1、根据讨论交流情况,确定自己的选题或研究方向(如:一脉相通的真情、从婉约到豪放,即景生情的高手等)。
2、搜集材料,进行比较性研究,写出研究论文。
学习评价:
1、诗词朗诵及鉴赏发言情况20%。
2、资料收集情况(文摘卡、照片等)30%。
2、讨论交流情况20%。
4、专题研究论文情况30%。
形式评价:
以课题作为一项任务,驱动学生去进行研究,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这是一种点上深入的学习,特别是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使学生既深刻地认识某一方面知识,又可以通过辨析,学会辨证思维。这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并从中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好形式。お
五、综合式
具体实例:交叉综合式研究性学习活动
中心内容:自觉维护西湖水体
目的要求:整合课程式与课题式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把课上学得的学科知识与课题式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实践创新性的能力。
运作流程:
1、知识准备:学生熟悉了历史学科中关于西湖的有关知识及其历史作用,以及生化学科和地理学科中关于“水体”及其保护的知识。
2、了解情况:
①引导学生采访西湖区政府及杭州市园文局有关人员,了解大运河的历史、现状、规划及改造计划。
②启发学生组织“小小市民西湖巡访团”深入西湖沿岸各地段及社区,特别是环湖相应单位和社区,运用拍照、摄像、检测与采访调查等手段,调查、了解、采集西湖水体的现状,特别是在保护开发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3、讨论分析:
①在课堂上集体交流、讨论西湖水体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②分析水体保护存在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因素,并根据自己知识,提出保护对策。
③确定具体的“水体保护”行动方案,然后将巡访团分为各种行动小组,明确任务、职责、行动步骤等。
4、实施行动:以“巡访团”形式,走进西湖沿岸社区,从自己和自己家庭做起,并向广大市民进行西湖水体保护的宣传动员,设立水体监测点、保护监督岗及卫生清理等工作。
5、感悟提升:
①对自己的整个行动进行总结、思考、写出具体的心得体会。
②根据自己所参与的专题,并结合学科知识,进行具体的选题,并开展课题论文写作(参考选题:西湖水体与沿岸居民生活的相关性、西湖水体与杭州旅游的关系、西湖水体保护的可行性、水体保护与学科知识学习、西湖水体的观测与保护等)。
学习鉴定:
1、水体状况及保护情况调查报告10%。
2、水体保护方案制定及交流20%。
2、保护水体行动情况20%。
4、研究心得体会20%。
5、课题论文情况30%。
形式评价:
3.古典诗歌常见的结构形式(教师中心稿) 篇三
作者:
地址:河南南乐一中 高三语文组
邮编:457400
高考文言文段多是选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文章在记叙其生平时常涉及职位的变迁。而那些表官职变迁的文言词语对文义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平及相关官场沉浮很有帮助。现将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语辑录如下:
一、表授予官职的:
1、荐、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谭嗣同》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文选陈情表》
再如: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汉书平帝纪》
举不失德,赏不失劳。《左传宣三十年》
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如: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
前后九辟公府 《后汉书钟皓传》
3、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岁余,征拜侍御史。 《后汉书王涣列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4、拜:授予官职
如:“拜亮为丞相。”《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史记淮阴后列传》
5、除:任命,授予官职。
如: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南史虞
愿传》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文选陈情表》
6、授:给予官职
如:“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汉书翟方进传》
国以功授官予爵。《商君书靳令》
7、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起樗里子于国。《战国策》
8、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拔之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古典诗歌常见的结构形式(教师中心稿)】推荐阅读: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10-18
古典的抒情诗歌欣赏08-03
古典诗歌和古典诗词06-17
古典诗歌10-21
古典诗歌欣赏08-23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课程09-20
九张机古典诗歌11-16
中国古典诗歌100首评析11-14
2015年元旦联欢教师诗歌朗诵稿10-06
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