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2篇)
1.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小学五年级(2)班 邓榕容
邓小平同志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为了提高肇庆市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肇庆教育局每年都会组织与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的学习活动。通过这种深刻的学习活动,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要自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下是我的一些学习和工作心得体会:
一、敬业爱岗。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工作的“园丁”,我想这是人们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伟大和无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
二、热爱学生。
如何对待所培养的对象,千百年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衍生出一种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就是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热爱学生,就是爱护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不歧视体罚学生;关心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严格要求学生,积极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保护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与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教育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宽容学生。宽容意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如果没有了宽容意识,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爱学生和被学生所爱的好老师。大凡威信高,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无不具有博大的胸怀和宽容的精神。那些心胸狭窄、没有宽容精神、缺乏爱心的人,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对那些有过失的或者是调皮的学生进行教育要理智、冷静,学会“热” 问题冷处理,尊重人格,既要严格要求,对学生认真负责,又不要感情用事,要处处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教书育人
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回顾工作的十年,我也曾烦恼、痛苦、失落,不过庆幸的是,我还是一直认真地做着一个普通老师应该做的事。而我从中所享受到的幸福,使我更坚定一个信念——不管这世界如何纷杂,我都要为自己和学生保留这份执着。
四、不断进取的上进心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要求老师的知识储备十分丰富,要求老师要“学无止境”,要终身与书为伴,跟着时代的节拍,走在时代前沿,这样才能给学生永不枯竭的新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一项平凡而艰巨的劳动,字词句章,听说读写,语修逻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打的是一场 “消耗战”,数十年如一日,传道、授业、解惑,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学生的心田。教师除了博学多才,还要讲究教学方法。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关键看这堂课是不是一堂好课,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兴趣,是不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老师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我也多次尝试向此方面改进教学方法,虽然小有进步,但仍需更进一步努力。
四、为人师表,身传言教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不仅需要言传,而且需要身教。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更应该注意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作净化社会风气的表率。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五六年的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从不讲粗口,尽可能多用礼貌用语;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下午放学后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师、年级同事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以上是我的一些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心得体会,每次参加教师职业道德活动,我都会有更深入的体会,结合自身的学习,更让我们领会了规范新的内涵,我觉得它不是死的教条,而是我们教师行动的指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的信条。
2.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日前, 澧县教育局下发通知, 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并结合当前的干部思想作风建设, 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和实施办法, 确实把学习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抓出成效。
澧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把11月份定为新《师德规范》学习宣传月, 在全县教育系统掀起学习新《师德规范》的热潮。
县教育局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把学习新《师德规范》作为本单位当前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全面准确地理解新《师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扎实做好新《师德规范》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县教育局还特别强调, 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及教师例会大力宣讲新《师德规范》, 要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和民主生活会,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和贯彻新《师德规范》内容, 每位教师要对照新《师德规范》, 深刻剖析自己, 撰写心得体会, 并在教师会上交流发言。各学校要将新《师德规范》学习制度化, 把学习新《师德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 并把教师贯彻落实新《师德规范》的情况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进行考核评估, 督促和引导广大教师认真理解, 自觉遵守新《师德规范》。
3.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
一、关于教师的教育与发展
教师学习需要有多样化的方式和策略。教师学习的好环境是向教师提供大量机会,让他们进行研究和探索、试验、讨论和评价教与学的效果,教师教育是要发展教师系统和敏感地探索学的本质和教的效果的能力。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必需教师积极参与和配合。顾泠沅认为,在职进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进修模式要实现从接受式向参与式发展。教师可以依不同需求而获得不同的培训内容或培训方式。[1]
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并且是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不能让教师正确理解由学生的多样化而带来的教学的复杂性。强调专业发展意味着要给教师提供反思的机会,要让他们形成关于内容、教学法和学习者的新观点。教师发展是没有一定终点的,所以谈不上完成。教师适应新的环境,接受新的挑战,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全力以赴,以达到自我实现之目的。
二、目前教师培训现状分析
在我们的调查中,认为参加过的业务培训中理论学习多,实践指导意义差,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现象明显的教师占近80%。这主要反映的是目前许多教师培训因追求全面而忽略了针对性;因重视理论学习而怠慢了实践指导。
梁国平、杨驰在反思教师培训现状时,除指出以上问题外,还指出了受培训教师的主体性问题和培训资源问题。他们认为,在培训中,培训者与受培训者地位僵硬。对受培训教师的主体性体现不够,受培训教师大多比较被动,参与意识不强,导致学习不主动、无创意。[2]由此可以看出,针对广大中学教师而言,高校培训及类似的培训在普及性和实用性方面尚有不足之处。教师的内部学习动机远未被激发出来,对自己职业理想不明确,为之付出努力的劲头也就不足。而从根本上讲,教师应当对自己的学习主动负责,当教师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宰者时,培训才能跃上一个新台阶。其实中小学教师很多都具有一线教育教学经验,见多识广,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案例,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应被作为财富挖掘,当做一项教育资源在教师培训中派上用场。
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在国家组织的各种层次的大规模的统一培训之外,还有没有其他途径可以更好地解决教师发展的个别化问题?在社会规范与个人发展要求之间,能不能找到一种“链接”方式,以促进教师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
三、问卷调查及分析
为了更加具体地了解本校教师的情况,笔者对本校在职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教师问卷发放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分析问卷结果发现,45岁以下的教师基本上都参加过岗前培训、计算机、校内组织的新教师培训。30岁以下的有65%的教师参加过双师考证。学校有硕士学历的5人,在读硕士5人。84%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技术、计算机的培训。在问及是否主动参与时,数据显示的是教师的极大不情愿,“教师岗前三门课”40%主动参与,“职称外语”30%主动参与,“现代教育技术”87%主动参与,“校内组织的新教师培训”35%主动参与,而“硕士以上学位”100%主动参与,“双师考证”88%主动参与,“计算机”90%主动参与。90%以上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在进行的。有74%的教师认为目前中专教育的压力很大,学校收获较大的师资建设举措是“双师素质”。
其中对教师培训有何建议一项里,有大部分教师对2007年7月份进行的继续教育模式持十分赞赏的态度。因为这次继续教育不再是去请专家学者来作报告,而是根据专业分成若干小组,对这一学年的工作进行讨论、反思,共同探讨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大家都觉得收效很大。有一位教师这样写道:“老是抱怨中专的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继续教育也是盲目地参加,校长安排听什么就听什么。学校的发展似乎与自己无关。这次继续教育让我体会到了一种主人翁的感觉。以后应多多开展类似的继续教育,而不是一味地去听专家的报告,专家的研究不一定都适合我们学校的发展。”
学习怎样教学以及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专家指导以实现技能发展,而且需要得到专门的知识及道德和态度的提升。
四、教师学习群体 (Learning Community)
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期性,以及发展内容从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的超越,使得西方学者对教师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尤其是个体或小组模式(Individual or Small Group Models),并相继提出了“基于案例的专业发展(Case-bas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自主发展(Self-directed Develop-
ment)”、“合作发展(Co-operative Development)”、“反思模式(Reflective Model)”、“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以及“教师叙述(Teachers’ Narratives)”等发展模式。
这些模式对于教师的发展都是行之有效的,而它们的有效性也体现了在教师发展中教师群体的作用、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的必要性,同时也印证了Fullan (1991) 之言:“当教师真的需要帮助时,最有效的帮助来自同事,其次是管理者和专业人员。”
学习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根本方式。学习群体 (Learning Community)是促进教师学习的有效模式。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有关管理者、培训机构及学校领导,对教师学习群体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机制和作用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给予已有的教师学习群体以积极肯定和大力支持,并在对教师教育的环境进行设计时,把教师个体学习的社会本质当做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将教师发展中的学习群体当做一个单位来考虑,充分发挥教师学习群体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关注教师发展要关注教师学习的特点,把教师的社会交往互动、教师个人的经验以及教师在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融入到教师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是最有效的。教师培训,更多地强调了培训中的互动和信息的多向交流。教师学习群体从根本上就是“教师本位”的,它是教师之间在面临共同的教育教学问题的情境下,通过交往互动,实现经验共享,自主发展的教师持续学习模式。在此,教师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很自然地得到了体现。
教师自己组织的教师学习群体能够营造宽松、安全、主动、积极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教师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让教师更真切地感受与别的教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而共同努力的体验;可以将自己与他人的感受和视角有意识地融合起来,加速自己在教学认知上的发展,获得教学效能感;可以使教师相互交锋不同意见,产生思想火花,生成新的知识;可以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提高自我反思能力,促进自我专业发展。
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组织多个教师学习群体 (Learning Community),在不断的讨论中反思,在不断反思中进步,从而达到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学生的进步、学校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为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以及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目前面临的大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顾泠沅,王洁. 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 [J]. 课程. 教材. 教法,2003(1).
4.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篇四
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
其次,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再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重任。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要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从一定角度上看,为人师表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 :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现在,要像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第三,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通过学习,我认为关键是加强自身的素质教育,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一个教师的学术水平、道德水平等等,通俗的讲就是有没有良心。教师的素质不高,肯定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补充新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提了多年,也实施了好几年,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很有必要先认清究竟什么才是素质,咱们需要具备些什么素质。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
素质教育不等于要一味地苛求全面发展。能够全面发展,固然更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全面发展,而不全面的人未必就不是人才。世上本无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我们也就不必苛求人人都全面发展。但现实教育中,我们却在违背这一规律,不管能否接受,家长们业余都在逼着孩子们学弹琴、绘画、表演等,老师们也都在要求学生们什么都学,争取全科优秀,以为什么都懂才算是素质,丝毫不理会孩子们的感受,结果孩子们更是厌学,完全违背了教师和家长们的初衷。更为可怕的是,招聘部门在录用人时,依然先青睐什么都懂一点的人。但什么都懂一点的人,到头来充其量也不过能成为学者而已,而我们的社会不光需要学者,还需要专家;既需要全才,也需要专才。事实上想面面俱到的话,到头来一面都难到。要是当年清华大学也只招收全科合格的考生的话,中国肯定会少了个历史学家吴晗;要是美国的公司录用员工时一律要本科毕业生的话,现在也就不一定有比尔·盖茨了。也许有的人会担心,不多学一点,以后在工作中碰到来自其他方面的难题时怎么办?这好办,先使专长得到发挥后,即便将后的工作中会遇上其他方面的难题,补起课来也会效率很高,因为这时候的学习是急迫的,有目的的,出于需要,故而兴趣也大。孔子早就说过,要“因材施教”,他的门生们也确实都各有所长。咱们的当代人怎么就糊涂了呢? 总之,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它的来临,意味着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最基本的资源和生产最基本的要素。人才和知识、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面临了挑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注重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依附地位,就会受制于人,仰人鼻息。因此,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篇二: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后的体会 董克亚
今天,我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并且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做新时期师德的楷模。热爱学生是教师的职责,那么如何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如何让学生接受教师的爱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从微笑面对学生做起。
教师职责是教书育人,如果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受到愉悦,智能得到发展,而微笑又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学生走向成功的大门,使之健康成长。在教育教学中,我学会微笑,学会把微笑奉献给每一位学生,让这温暖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当孩子遇到难题时,我给他们送去鼓励的微笑,当孩子们取得成功时,我给他们送去赞赏的微笑,面对微笑„„孩子们也学会了鼓励,学会了赞赏。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对待本职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做一个让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优秀老师。
学习《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体会再次重温《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思想有一个大的飞跃,对师德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师德规范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但其核心是“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每位教师只有突出这个核心,才能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因此,我在平凡的工作中,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中用爱实践着师德。
教师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的重任,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劳动。我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一直深爱着自己的工作,爱岗敬业。近些年来,不管是生小病,还是多种老毛病并发,我都能坚守岗位,踏实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各教批辅工作中,不敷衍塞责,力争上好每节课。同时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因此,我带班级班风好,学风正,教育教学质量良好。
说到教学质量,曾有老师经常问我有什么诀窍,其实哪有什么诀窍,只不过是一个字——爱。记得有人说过:“只有对孩子门倾注全部的爱心,才能呵护其心灵,拨动其心弦”。这里单只说今年带的二年级。说起这个班,捣蛋鬼多的是,特困生多的是,让人够头疼的。爱优生的老师们大多都能做得到,可差生就难了,爱双差生就更难了。我针对学生特点,除了不断研究对策,更重要的是走进他们的心里,以心换心,让其克服自卑感。坚持正确引导,做到宽容决不放纵,严格决不过分,所以,不管课外活动还是学习活动中,同学们与我合作都很愉快。
“只有在孩子们的心里播种希望,拨撒阳光,才能让他们对生活充满激情”。在今后的工作在中,要继续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严格要求学生,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今年秋季国家教委重新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我对 教师的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它涵盖了六条内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思想、新理念、坚持与时俱进,将倡导性要求与禁止性规定相结合,为教师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新《规范》对旧稿的内容进行浓缩和修改,如:第三条将原来的“对学生严格要求”改为“对学生严慈相济”,特别又新增了“ 保护学生安全”这项新内容,把学生安全提上新的日程。第五条规定对新时期教师的从业行为作了明确规定,符合师德规范的内在要求,“知荣明耻”的提出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素质的内在体现。
新的规范为我们教师找到了工作的目标,让我们一起为这个长远的目标加油吧!
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我感到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典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不平凡的2008年,突如其来的一场地震,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内涵,它不光要求教师“学正为师,身正为范”,在危险时刻要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我们要面对全体学生,不能歧视、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我们要用模范的言行去熏陶、感染学生,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为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做出榜样。
“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层出不穷,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其中 我我最大的体会是,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深深的爱的情感。教师在工作中,要把这种爱的情感转化成职业自律,转化成专业能力,更要转化成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育态度,转化成不断汲取、不断学习的动力。新的《规范》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三个方面,对教师的“爱”作了科学而全面的解读。其核心指向和落脚点,与第四条“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紧紧相连,明确要求我们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两年前,我班上有一个孩子性格孤僻,不善交往,行为散漫,对学习毫无兴趣,正常的教育几乎对他不起作用。这个孩子几乎耗费了我60%的精力,自己心里有说不出的苦恼和压抑。我终于发现了他的兴趣和智慧,因势利导,鼓励他发展自己的美术兴趣与特长。后来,这个孩子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每个教师节,他都会回校来看我。其实,我更感谢他,是他让我感受到“因材施教”是如此美丽。奥运会上美国选手菲尔普斯八次夺金、七破世界纪录,让我时时反思,有没有天才苗苗被我错过了?我时时要求自己作这样的反思。这就是教师将爱的情感诠释到职业中,也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期望所在。回顾多年的教育生涯,我留下最多的是感动。感动于学生纯真的目光,感动于学校的关怀,更感动于国家对我们的期盼。作为老教师,我对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点点滴滴都深有体会,更深感它的必要和中肯。我会始终不渝地学习它、贯彻它,也真心地期盼新一代的教师们能谨记《规范》中的每一条要求,理解《规范》的思想、宗旨,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自律。因为,教师这个职业真是一个“了不得”又“了不起”的职业!
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篇三: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深地理解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自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善于交流、及时沟通的氛围。
在学习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新《规范》六条,它集中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学校。”。我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已经有十三年了,回想这十三年中的人和事,让我感动的太多太多了。曾记得多少个工作日,卢拥军老师怀揣着医院的住院通知,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坚持给孩子们上课;多少个中午,潘虹老师都是在宿舍里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给他们洗头,哄他们睡觉;多少个寒风凛冽的深夜,银联雄老师那慈父般的身影总会出现宿舍里,悄悄地给孩子们盖好被子;多少老师嗓子嘶哑了,仍没耽误过一节课;多少老师刚在医院扯下吊瓶,则又立刻投入到工作中??他们给予了学生那海一样深地母爱,山一样高地父爱,悉心呵护着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常常为自己能有这些把教育视为生命的一段来看待的同事而感到骄傲与自豪,我也常常为自己能在这样的集体里工作而感到快乐和幸福。正因为有了我们所有人的辛勤付出,我们这所百年老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正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悻悻学子,焕发出了如春天般的勃勃生机,这里凝聚着我们所有一小人的爱,是我们全体老师用敬业和对教育的执着构筑了我们这个快乐的家园。事实证明,爱与责任,乃师德之本,我们只有认真贯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用爱心去培育孩子,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取得成效。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正如托马斯﹒马尔斯贝丁所说:“没有任何人能给我们提供人类社会远景的终极图画,但有一点可以相信,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影响未来的无穷无尽的后果。”尤其是对我们肩负着培育下一代重任的老师来说,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都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
5.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一、“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二、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
一名教师更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
三、学无止境。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一有桶水。学海无涯,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学生们,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寻常。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明代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之过矣。”教书育人是一项重大的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马虎,因此,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必须有真才实学。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恐非易事。因此,教师要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适应未知的需要。
“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但是我们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人梯”……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让我们牢记学无止境,为人师表,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
6.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对学生的正常健康成长担负着双重作用。教师的道德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价值取向于文化修养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校本研修学习,我在各方面都有所认识和提高。现反思如下:
一、作为教师,应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培养师德意识。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尽到教师的最基本职责。要完成好自己的教学任务,关心、尊重、爱护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心教师工作,对工作尽职尽责,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培养为人师表的道德意识。
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加强职业修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在教学实践中活动中,要加强和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当今社会发展之快,形式变化之速,新的东西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能力。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相互促进,充实和丰富和教书育人的内容,做学识丰富,教学能力较高的教师。
其次,传统文化注重个体完善人格形成,面对各种关系的变化,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和提高个人修养,才能正确对待社会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并找出正确解决的方法。身为人民教师,只有加强道德修养,才能更好的立身于社会,从教才能自觉地克服不良心态,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
三、提高认识把振兴民族教育事业与自己的本职相结合。教师从事教育实践活动多年以后,对教师职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已能将自己的本职工作与学校集体中的教育教学工作连为一体,相互衔接,实现人身价值。只有这样,教师才会真正认同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才会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和自豪。
总之,良好的师德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面对当今社会,广大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师德境界,自觉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教”。
7.教师作为学习者:一个道德的实践 篇七
编者过伟瑜教授是一个身体力行的教师教育学者。在她身上,对教师教育的反思和实践是截然不可分割的。多年以来,她一直都以极大的热诚投入到教师培养的一线工作中,也持续不断地探索教师职后发展的培训方式,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展唤醒教师专业教学力量的精神觉醒(过伟瑜,2007)。[1]正是基于她高度知行合一的教师教育研究,“教师作为学习者”的理念成为一个在她思想中自然生发的核心概念。
如今“学习话语”在教育界早已不是一个新名词(赵康,2010),[2]甚至有泛滥之嫌。“教师作为学习者”或“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口号也已经在西方的教师教育界提倡了很多年。这个口号在信息社会的知识大爆炸背景下,教师无法仅仅只是一个现有知识的传授者,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才能行使“教”的职责。
在这本书中,编者提出的“教师作为学习者”的概念既是对这种社会变化的回应,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从一个道德责任的视角提出了教师“学习”的必要性。编者认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艺术,“教”并不是要探究普遍的真理,而是帮助学生发展潜能,这就需要教师理解教学活动的复杂性,需要教师通过对自身实践的反思,表述自己的观点,意识到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挣扎和努力。编者引用美国教育家玛克辛·格林(Maxine Greene)的观点,认为“只有当人们开始发问‘为什么’,并对按部就班的日常生活感到若有所失时,真正的变革才会发生。格林指出,现实应该放在我们对道德生活的广泛觉醒之中来诠释,只有当人们学会对现实建构自己的意义,他们才会感受到自主性。反之,道德属性的反面是漠不关心,此时个人就随从各种暂时的私欲而随波逐流”。[3]所以,教师不断通过自我反思、通过教学探究进行学习,是教师所承担的道德责任。没有学习能力的教师,必然会走向漠不关心和职业倦怠,从而导向对学生学习生命的扼杀。
编者正是带着这样的道德视野投入到教师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提出“教师作为学习者”的概念。该书是在国际教育教学委员会(The Interna tional Council on Education for Teaching)在香港大学举办的会议论文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会议的主题是“教师作为学习者:建立专业发展共同体”。收入该书的会议论文除了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质量之外,还分享了共同的教师发展的视野,即教师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学习共同体对于推动教师学习的作用。该书采用了国际和比较的视角,从各个国家(地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改革进程中探讨教师学习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既有北美和英国等西方国家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案例(第一章、第九章、第十二章),也有东方如中国大陆、中国香港、韩国、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教师学习面临的不同的处境(第二章、第三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一章)。除了国际和比较的视角,该书也有对教师学习和教师发展方法创新上的探讨,如叙事探究(第二章)、教学录像(第五章)、虚构故事(第十一章)等在理解教师生活和内在思想方面所具有的潜力。从主题上分,该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四章)讨论了研究作为教和学的基础。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了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为什么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具有研究的立场。第二部分(第五章至第七章)讨论了职前教师培养中学生教师如何学习反思、探究的教学评价。第三部分(第八章至第十章)讨论了职后教师发展中教师学习的挑战和应对。第四部分(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讨论了教师发展和政策的关系以及其他专业对教师专业教育的借鉴。整本书在“教师作为学习者”的视域下呈现出了不同背景、不同情境下教师学习可能具有的丰富机会和带来的改变,同时也充分地认识到教师学习所面临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对既定的知识、条件没有反思的接受,并将之作为一种职业习惯。
正如编者所说,教师作为学习者,就是应理解教学是复杂的艺术、学生是丰富、敏感的个体,这些都需要教师把“学习”作为一种自觉,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如果我们把道德界定为一种对不合理存在的清醒的抵抗和另外可能性的探寻(玛克辛·格林,2010)。[3]更进一步,编者认为,教师的清醒“不再是某个教师的孤军奋战时,教育者才能迈向以学习为主导的专业发展……教育者必须超越机构的界限,为学校/大学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拓宽思路,并且通过加强对年轻人生活的关注而共同参与到自我的改变和学习中。教育者之间的配合和合作,可以为增强教学力量创造一种协同探究的文化。在这种氛围中,教师可以逐步认识到并树立一种专业精神,同时促进并尊重这种专业精神”[1](过伟瑜,2007)。正是基于此,该书各个章节中所强调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和维护,对于教师教学作为一种道德实践才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5]过伟瑜.理解专业教学力量的精神觉醒.《教师教育研究》,2007,4,6-12.
[2]赵康.《“学习话语”何以主导教育领域——基于欧洲地区相关现象的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10.13-14,16-20.
8.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一、首先来交流一下如何进行中考英语总复习。中考是对学生初中三年乃至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效果的检验,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因此每年的中考牵动着无数人(包括学生、家长以及老师)的心。所以考前总复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为突出。那么,如何进行事半功倍的有效复习?如何让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张学位老师为我们提出复习要领——依据课标,有效复习。
张学位老师像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复习方向,且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依据初中每年课本的编排以及新课标的引导,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中考总复习:
(一)点面结合、查漏补缺,精讲多练、面向全体
首先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第一轮的系统复习主要复习基础知识,应本着“依纲靠本”和“温故知新”的原则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这一阶段应紧扣中考纲要,按教材顺序归纳语言点,讲透语言点运用,对各个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依据课标,整合话题,分类教材。
同时应注重词汇,词组,句型的过关,并通过配套练习、复习检测形成能力。复习方法主要是以点带面进行系统复习。以一个单词或语言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找出与之相关的词语和用法。把过去三年里学过的语言知识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建立相对完整的综合性知识体系。通过本轮复习,力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能熟练掌握,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基础。
其次进行专项训练。进行第二轮的分块复习即语法专项复习。根据中考说明“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分语音、词汇、语法。通过这一轮的复习,有效地对中考的知识点、语法要求和能力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点拨和训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最终提升他们的知识能力。应力求保基础,抓中档,争高分,稳住好学生,积极鼓励并转化差学生,重点抓中等生,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辅导和提升,力求遵循“全面复习,有所侧重”。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自主复习放到主体地位,教师的辅导作为辅助手段。要将冠词、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动词、句子等作为复习的主体内容,对学生已掌握内容的讲解要做到精简,重点讲解学生不够熟练的内容,对于每一个项目的复习,要让学生创设与之相关的问题,做到专项训练。做到每节课复习都有复习目标、要点、课内追踪练习、课外巩固练习等,做到项目有专练,人人有所得。
最后进行综合训练。第三轮综合复习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能力。考前指导与适应训练,抓好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主要是适应中考要求,侧重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同时要进行综合练习和模拟测试,从中考题型来看,近年来对听、读、写能力的考查有所加强。
这一阶段着重于中考题型的模拟训练,传授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让学生熟悉题型,减少学生对考试的压力和消除紧张的心理,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自信心,提高得分效率。
综合练习,进入模拟冲刺阶段。大约20天左右,完成10套模拟题。主要紧扣题型,讲练结合。专项训练仅仅是就某一个知识点的单纯训练,在此基础上,我想我们应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即有选择地进行听力、笔试为一体的成套试题的训练。通过对学生限时测试,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上升为综合运用能力,逐步适应中考要求。
(二)梳理词汇,归纳句型,总结美句
如果把初中三年所学的词汇、短语进行梳理,这样便于学生复习、记忆,而且在复习教材的过程中把这三年所学的精美句子总结出来重点记忆,在英语口头式书面表达中便可以脱口而出,运用自如。
(三)链接中考,分层训练,强化作文
在中考英语试卷中,书面表达占15分,分值也相当高,该题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按照命题要求,依据有效信息完成作文,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加上近几年英语作文贴近生活,题材多变,一直是广大考生的痛。于是如何提高英语作文得分已成为了各大学霸的争论点,所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势在必行。当然这离不开平时语言基础方面的训练,以及扎实的基本功,只有通过由易到难逐步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才能使学生达到作文下笔时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如果我们按上述这样的策略去组织复习,并且配上教师精挑细选的练习题不断强化,夯实基础,相信在英语考试中学生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二、其次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也深深地了解到中、高考虽然是初中英语学习的指挥棒,但也不能完全为了应付中考去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质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界最令人瞩目的热点话题。
在相应学段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其综合体现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注重学生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感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因此,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便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恰当的教学活动设计,以语言为载体,达到思想上的交流,从而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但一个人的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学成的,需要一直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教师只有建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框架的认知基础,才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价值,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和思维范式,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和思维的核心能力。
短暂而有意义的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已经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作为一线教师,教学路漫漫,我所能做得,所要学的,还有太多太多。再次感谢县教育局及张学位老师给我搭建了这样一个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
9.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篇九
教师职业师德规范由32个字概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这32个字精炼地概括了作为一名光荣人民教师所遵守的基本准则,反观自己的这几年教学工作,我自认为我按照师德规范标准要求自己,工作踏踏实实,从不懈怠。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八个大字。为人师表是我国历代教师职业传统美德,为“师”要有知识,为“表”要有美德。良好的师德是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可以说良好的师德犹如润物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的核心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师爱。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会油然而生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
教师是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教育者,自己必先接受教育,自身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方能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主义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任,对当今教师的道德修养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师德如何,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影响千秋万代。
对于我来说,自己的为人处事、治学态度、行为习惯甚至于服饰仪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身要为学生和社会作出表率,必须要做到:
一、谦虚好学,刻苦钻研。
教师是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教育者,自己必先接受教育,自身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方能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主义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任,对当今教师的道德修养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师德如何,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影响千秋万代。
我要把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前人学习,向老教师学习,作为自己奋飞的起点。通过学习老教师的工作经验和敬业精神,来丰富自己的认识,知识及才能。同时我常静坐独思已过,剖析自己的不足,以加以改进。刻苦钻研,并做到精益求精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师德责任感的体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技巧、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自已在学生集体中的威信。总之,不要让学生怀疑自己的学问。但是,如果学生的怀疑涉及到教师的道德方面,则教师的地位更为不幸了。
二、学无止境,师爱的源泉。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条河流。”这是人们常常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学海无涯,正如陶行知所说:“活到老,学到老。”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学生们,无论在知识的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寻常。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条河流”源源不断的“活水”。做到教到老,学到老。在阅读书籍时,必开卷有益,获得点滴灵感,得到一些帮助。我是孩子们的班主任,我常常教育孩子要把握机会,重新塑造自己,借机改正不良习惯。使集体很快稳定下来,并且很快形成一个民主、快乐、团结向上的集体。看着孩子们获得知识的满足感,使我更加坚定学无止境,只有自己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学生才能在自己的爱心培养下健康成长。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好别人。而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只有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道德修养,才能真正认识善和恶,才能体验到加强道德修养的紧迫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依靠自己的师德标准去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位学生,从而在教书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悦,一份成功。在良好的师德中体现自我的存在,实现自我价值。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教育法,为学生健康成长而爱岗敬业,积极奉献,做一个学生、社会欢迎的老师。
10.《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新《规范》对教师既有底线要求,又有较高标准。前者反映在前五条上,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达到的基本标准;后者则反映在最后一条“终身学习”上。
在“爱岗敬业”一条中,倡导教师“志存高远”、“乐于奉献”,这在旧《规范》中是没有的。乐于奉献的精神特别需要提倡。新《规范》提出教师要“爱国”,要“志存高远”。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只有当教师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时,才可能默默奉献、甘为人梯,这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
新《规范》首次纳入了教师要“保护学生安全”,这是必要的。教师面对的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缺乏自我保护必需的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安全负责。安全包括“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两个方面,当学生的身心安全受到威胁时,教师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保护他们的责任和义务。“保护学生的安全”是教师群体所应该遵守的职业精神,它需要广大教师共同遵守。在“5·12地震”灾害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灾区广大教师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舍生忘死,奋不顾身,保护学生,在全社会赢得了高度赞誉。他们早已先行一步用行动来诠释师德和保护学生安全的含义。在我看来,能不能保护学生应该是检验教师的一个道德标准,学校在培养、教育学生的时候就经常说要“爱生”,而保护学生安全正是“爱生”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不能把“爱生”当成口号,要把对学生的爱融化到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和一切活动中。所以,保护学生安全,不管是从法律的角度,还是从道德规范的角度,都是教师不应回避的责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修改,通过规范的形式来激发我们的道德愿望,激发社会的普遍美德,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新时代的教师在规范的引领下对学生的教育和关爱也必将更具人性魅力。
新《规范》第四条“教书育人”中,明确提出要“实施素质教育”,并首次将“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列入其中。实施素质教育,必然对教师有新的要求,也就必然要求教师“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相信随着教育改革、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入,这一点会越来越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得到体现。
11.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体会 篇十一
一、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
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使学生做到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让老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是学生能够通过看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要少讲或不讲,同时,在看时注意要集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
会想:首先要肯想,老师每提一问,学生人人都必须立即思考,立刻去想,准备回答。即使不回答或答不上来,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去了,老师要有的放矢的进行点拨,使学生接着去想,同时,要对学生及时评价,答得对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都要通过“说”这一关来点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能促进前者三会。我的做法是:第一,训练学生大声发言,并要看谁的声音最响亮,看谁发言最有精神,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声音”达到合格。第二,经常让学生说想法。说想法,就是让学生说出自己思维的过程。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单独说,也可以两三人互相说,还可以分组说。第三,要求学生会用简洁语言进行表达;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内容,简明准确的语言,来完整地回答问题。第四,要给待进生的发言权,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说,说错了不要紧,教师给予纠正。
二、培养学生以学为先的习惯
在教学中,或许你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他们是在家长和教师的“逼迫”下学习,这样的学生还在班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这样的孩子学习态度自然好不了;还有一种就是边学边玩的学生或先玩后学的学生,比如我班上的小丽同学,这个孩子十分活泼好动,即使在做作业的时候,也玩得乐此不彼,什么东西到了她的手上都能变成玩具,到头来她总是最后一个完成作业,甚至没完成作业。像这些类型的孩子,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的学习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而归根结底,他们都没有认识到作为一个学生,应该以学为先的道理。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教育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学习是正事,正事应先于娱乐。无论外面多么喧嚣,有多少诱惑,内心都要保持着一种学习状态,都要有一种对学习负责任的行动。教师还可以通过讲名人故事或身边的故事让学生懂得以学为先,随处学习是许多成功人士的一个秘诀。
三、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更有利于掌握教师的授课内容。比如语文教学来说,我每次接到新的班级,首先要求学生每天做完作业,都要进行预习。然后我对他们预习提出“三读法”。即:“一读”要求学生自学生字,扫清文字障碍,了解大意;“二读”要懂得文章告诉我们什么知识或道理;“三读”要解决课后问题并质疑问难,在好词好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质疑问难,在不明白的地方做记号,第二天课上向老师请教。另外,对学生的发问,我总以表扬鼓励为主,并及时指出发问途径,教给发问方法。这样,学生学会预习,让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这不仅对优秀生有效,对后进生同样有效。
四、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也是老师智慧和才华集中展示的场所,只有把握了课堂,听明白老师传授的知识,并积极参与课堂,才是有效的学习。但仅仅靠有效的课堂学习还不够,还要在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一次的思考、理解、复习,比如,做课外的一些题目,阅读课外的一些书籍,复习总结,等等。
五、培养学生积极阅读的习惯(略)
12.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二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对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和加涅等为代表的认知主义为基础的客观主义传统的有力批判和扬弃基础上,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社会建构主义的最大共同点出发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该学习理论的主导思想是:承认社会性的客观知识存在并可被认知,个体通过与社会的协商(主客体间的互动),充分利用符号、语言、活动等中介或个体被中介,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获得持续发展。
(一)知识来源于社会的建构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来源于社会的建构。一方面,知识是通过个体间互动以及自身认知过程建构起来的。只有通过人际交往的社会过程,经过他人的审视和评判,个体的主观知识才能转化为他人可接受的客观知识。另一方面,知识的获得不应片面关注个体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应该更加关注社会性的客观知识对个体主观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介,更重视社会的微观和宏观背景与自我的内部建构、信仰和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视它们为不可分离的、循环发生的、彼此促进的社会过程,即客观知识只有经个体再建构,才能内化为主观知识。
(二)学习者应在社会情境中积极的相互作用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存在于社会情境之中,社会情境是学习者认知与发展的重要资源。由于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情境相联系的,因此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态度和兴趣出发,设计能够给学习者提供经验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者进入所处的社会情境,利用自身先前经验,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此外,在学习者之间互动过程中,认知工具、语言符号、教师、年长的或更有经验的学习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认知工具的类型与性质及语言媒介的程度决定着学习者发展的方式和速度,并且教师、年长者和有经验者能够在学习者遇到障碍时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以使其跨越障碍达到一个新的学习阶段。
(三)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对于知识的理解主要通过社会协商获得,个体通过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中介、转化以建构、发展知识来学习。也就是说,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在他人协助下,通过行为参加者之间的社会协商建构意义。在学习条件方面,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先前经验的意义,并且关注知识所赖以产生的社会情境,提倡师徒式的传授以及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与学习。在学习过程方面,该理论强调个体的社会协商和个体在协商中的发展,也把个体的持续发展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结果。认为只有当个人建构的、独有的主观意义和理论跟社会和物理世界相适应时,才有可能得到发展。因为发展的主要媒介是通过交互作用导致的意义的社会协商。
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师应承担的角色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教育活动、推动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教师重塑自身角色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教师应摒弃传统观念中授业者、权威者、评价者的教师角色,将自己定位于学习促进者、学习情境设计者、灵活的组织者、评价引导者和主动反思者以及终身学习者的新角色。
(一)教师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
传统观念中,教师是站在讲台上拥有地位优势和知识优势的授业者,是教学中的主体,他们掌握着话语权,具有权威性;而学生则处于从属地位,被动地倾听老师的讲授,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甚少。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颠覆了传统教师的角色,强调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建构者。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转变观念,放弃传统的权威地位,充当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教师应认识到知识是通过个体间互动以及自身认知过程建构起来的,因此,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讲授知识,将客观事实灌输给学生;而是帮助并指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经验。为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要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了解各种现代信息媒介并掌握利用这些媒介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
(二)教师应该是学习情境的设计者
根据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总是离不开一定的情境,知识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只有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尽可能在实际任务中获取经验和建构知识,才能使学习者掌握并学会运用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成为一名设计者,建构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情境。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具体特征,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他们探索问题情境,并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必要工具,锻炼学生自主分析能力,通过协商、讨论等活动达到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设计的学习情境中,如果缺少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以及处理信息内容的工具,就会使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时难以达到既定目标,而这种情况在传统教室较为典型。因此,教师不仅应提供给学生必要的信息资料,还应提供用于帮助学生寻找特定信息、完成认知操作、实现某种设想的手段和工具。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设计学习情境时,既要注重对任务情境的设计,同时又要注重对表现场所和建构工具的设计。
(三)教师应该是灵活的组织者
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担当着学生集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持者的角色。在传统教育的统一性思维方式影响下,教师往往采用一言堂的形式,将前人传承下来的知识以单向输出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缺少变化,形式相对单一,强调学生集体的整齐划一性,却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而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表现自我、争取平等话语权思想的普及,标准化、同质性的教育模式必然面临巨大挑战。因此,为应对这一挑战,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调整自身角色,充当灵活的组织者。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每个学生在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为使每个学生获得适合自身特征的最优发展,应该借助各种媒介资源在教学方式、内容及时间方面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以供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由单列学科知识转变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块,课堂组织形式由教师掌握中心控制权转变为由学生自我负责,教学空间由现实空间延展至虚拟空间,教学媒介由书本扩展至多媒体介质。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经验,建立交互主体的关系。
(四)教师应该是评价引导者和主动反思者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结果是由个人建构的,应该提供给学习者更多的自我分析和认知工具,以使他们能够自己反思和评价其学习过程和结果,从而成为一个自我控制的学习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成为学生自我评价的引导者,同时还应成为教学工作的主动反思者。传统体制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通过笔试进行,注重对专业能力的考核,却忽略了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强调学习结果,却忽略了学习过程。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则多半依赖于针对学生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其调查往往流于程式化,结果通常只是作为存档文件保存起来,而未能及时反馈给相关老师。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提供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策略及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评价的过程是一个民主协商、交流的过程,应当通过评价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鼓励学生树立与他人合作学习、公平竞争的意识。与此同时,教师应对自身工作进行反思并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直接了解学生对于自身专业能力、教学要求可行性、布置任务明确性、公平性、敬业精神、创造良好集体氛围的能力、评价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也可通过间接的方式收集信息。让学生为自己设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同时提出对教师的要求。这些做法看似简单,但却体现出教师本人对教师角色的理解以及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追求。
(五)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者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不断深化的建构过程。教师身处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表率,而传统教育中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辈子的模式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尤其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是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发展基础之上的,这就对教师本身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以外,教师还要懂得教学理论,并且能够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教学法融合在一起,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情境,促进意义的建构。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精神。
三、教师角色转换的外部保障要素
成功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信念和价值标准,思考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认识,从而意识到转变教师角色的内在必要性;但仅凭教师一己之力是难以实现角色顺利转变的,还需要外部保障要素进行紧密配合,只有各要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才能确保教师角色的彻底转变。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材
现有教材多半从教师的视角出发,强调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强调教师传授知识的功能。这种按照传统课程体系编写的教材与现代教育特点并不相符,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在新理论指导下转换自身角色构成障碍。因此,要想实现教师角色的成功转换,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式教材体系,将现代教育理论思想运用于教材编写,开发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理想教材。
教材编写应秉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后能够获得哪些方面能力的提升,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他们学习的兴趣。教材要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最佳信息来源,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不仅仅局限于纸质形式。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教学信息转换为适合学生多种感官接受的信息,提高信息的可懂度与清晰度,为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供条件。
(二)与教学理念相符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中一切事物都可能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和行为变化,从而影响教育活动的结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意义。教学环境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包括物理要素、物质要素、社会信息、座位编排、人际关系、校风班风和班级规模。教师个人在有目的地选择或创造适宜教学环境的过程中,通常对温度、光线等物理要素,办公用品、教学设施等物质要素以及班级规模等要素并不具有控制权。而要想使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提供一个与教学方式相匹配的教学环境。这就需要学校上下统一思想,将教学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规划、调整,把各种环境因素有机地协调为一体,充分满足新的教学理念的需求,为教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三)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合作
教师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合作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教师之间可以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提供相互支持,而且还体现在它是教师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和批评的重要途径。无论是支持、还是批评都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尤其在推广新教学理念的实践中,教师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困难、产生困惑,如果能够在教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他们提供一个相互支持、彼此协助的平台,将对教师本人及学生产生积极的意义。在这一方面,学校应立足与教师日常教学情境,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师合作方式,拓展教师开展具体合作的新领域,为教师创造更多更好的合作机会和合作可能,并从制度上加以保障,进而提高教师合作的质量和效能。
(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进阶培训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终身学习者,教师需要一个能够促进自身职业进阶的平台,需要获得持续有效的继续教育。而教师培训作为一种外部支持,可以对教师职业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现有教师培训制度已基本建立的基础上,教师培训效果的优劣关键在于培训本身能否体现出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培训应该与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保持一致,培训的课程和方法应该从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为本、以及以考试和导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向多元思维创造力为本和以学员为中心的模式。只有让教师切身体会到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教学理念和模式,才能促进他们在行动中反思,在协商中建构,才能将培训成果更好地转移到教师教学实践活动中,确保教师角色向理想的方向转变。
摘要: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应是学习的促进者,是学习情境的设计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评价引导者和主动反思者。而成功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还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材,与教学理念相符合的教学环境,与其他教师沟通合作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培训。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教师角色,学习理论
参考文献
[1]郑东辉.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35-38.
[2]朱诗敏,张金桥.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72-76.
[3]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4):75-82.
[5]吴宏.探析建构主义教学观视阈下的教师角色[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55-57.
[6]赵明仁,周钧.教师培训的理念更新与制度保障[J].教师教育研究,2007(3):37-40.
[7]刘颈言.论新形势下教师合作的功能、影响因素及途径[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6):55-57.
[8]李育林.建构理论下的教师角色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8(4):55-56.
[9]钟启泉.知识建构与教学创新——社会建构主义知识论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6(8):12-18.
[10]史云云,靳钰炜.论社会建构主义形成的理论根源[J].科学之友,2008(4):102-103.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07-27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07-08
关于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文章09-18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体会500字10-13
学习教师违反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心得体会07-28
小学体育教师学习心得08-06
小学教师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