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8篇)
1.全县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
全县消防大队半年工作报告
20**年上半年,大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支队工作会议精神和思路,以落实工作目标任务书为抓手,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以防火灭火、抢险救援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营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一、推动政府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
大队党委一班人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和助手。适时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工作,在今年的党代会、人代会上都提到了要加强消防工作。县长共4次作出批示,常务副县长专门到大队调研,并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消防工作问题。分管副县长多次到队检查指导,出席消防有关会议,牵头组织公安、文化、工商、城建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及时调整了防火安全委员会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二、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
春节、两会、五
一、建党90周年等重要节日期间,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进行检查;开展了安全专项整治,发现和查处了一批隐患,确立了一处场所为市级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场所,制度了整改方案,正在抓好整改落实。四个能力建设达标工作取得了成效,公众聚集场所基本达标,并组织进行了明白人培训,地税、地矿、土管、财政等部门还自行组织了培训,同时通过短信、贺卡、现场咨询、展示、上课、消防站开放等形式开展了消防宣传教育。
三、千方百计加大经费申请力度,确保主要任务的完成。
上半年,大队落实建设经费185万元,落实物资采购经费75.6万元,应急救援专项经费130万元(其中应急救援消防车65万,装备款31.7万元已到位),防化物资储备20万元。政府下发了应急救援大队组织方案,队员由每年需政府安置的士兵组成,同时整合森林消防、公安巡防队员。
政府组织了一次多部门参加的煤矿火灾事故应急演练。投资40万元建设完成了“119”接处警系统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实现了全县监控,远程声音、图相传送,远程数据传输、远程指挥。固定台、车载台全部达标,手持台基本达到人手一部。完善了室内外监控系统和“车务通”系统。
四、确保了火灾形势的平稳
截止今年7月1日,共接警6起,出动6次(含增援),出动消防车10辆次,消防官兵52人次,抢救被困人员2人,疏散人员0人,为国家和人民挽回财产损失28.1万元。
五、新营房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目前新营房建设工作处在扫尾阶段,已实现了入住,一些细节在使用的过程中边进行完善。
六、存在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上半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新营房建设细节整改要加快;
2、部队正规化精细化管理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业务经费申请力度要加强。
下半年,我大队将继续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理清工作思路,在支队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卯足干劲,全力以赴完成好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加强部队正规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大经费申请力度,实现业务经费递增30%以上,继续深入打造消防铁军,构筑好消防安全“防火墙”,提高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四、主要措施
(一)落实责任,全力抓好畜牧产业发展。一是实行局领导包抓产业发展。实行局领导包抓畜牧产业发展责任制,5名局领导每人包抓2-3个中心场镇,包抓领导定期深入包抓责任区指导产业发展,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林下养殖。在巩固提高牧业、娃、犁夫牧业等标准化养殖场的基础上,20**年重点抓县内北部区林下养殖示范点建设工作,局领导每周拟深入各镇各养殖场2天以上,调研指导并安排技术人员定期深入各示范点开展技术指导,协调解决问题,落实专人包抓。三是积极稳定畜牧生产。针对20**年初畜产品价格低迷尤其是生猪价格跌入低谷,养猪户严重亏损的现状,我局将组织人员深入调研,认真分析价格下跌原因,采取及时发布行情动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技术服务等宏观措施积极应对。同时,成立技术服务小分队,巡回各规模养殖场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养殖场通过科学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亏损。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明年拟在全系统开展百名干部职工包抓百个养殖场活动,包抓的干部职工将深入包抓对象户家中,稳定养猪户思想情绪。四是狠抓牛羊产业发展。20**年,我们将结合南方现代草地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牛羊产业,力争将草食牲畜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五是做好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适度规模养殖是我县今后畜牧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全县将大力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创建、改建活动,对于新建、改建的养殖场,落实技术人员提前介入,为其提供产业信息、规划、养殖技术、防疫等全方位技术服务。
(二)扎实抓好动物疫病防控,保障畜牧生产安全。我局将与各乡镇签订了20**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责任书,将责任逐级夯实。制订并印发实施方案和技术操作规范,拟安排12名技术人员从3月份到6月份包抓指导12个中心乡镇所辖防疫工作。将在全县各个养牛(羊)场、养牛(羊)大户和养(牛)羊较多的村确定一名疫情监测员,密切监测疫情动态。按照兽医实验室建设标准,对我县兽医实验室建设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三)全力抓好执法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开年后,我局拟在红军广场和中心场镇开展一次“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拟发放宣传资料25000份,咨询人数可达5000多人次。通过活动,增强群众对“放心肉”的认识,捍卫舌尖上的安全。同时将在全县深入开展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的专项整顿活动,进一步加大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力度,充实了各检疫点力量,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检疫,确保畜禽产地检疫覆盖率达95%以上,定点屠宰检疫率达100%。开展规模养殖场监管“蓝盾行动”,与各个规模养殖场签订监管责任书,落实监管人员和监管责任,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四)认真抓好职业农民培训,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年,我们将把职业农民培训作为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的重要手段,将采取办培训班、印发资料、现场示范等形式,对养殖户进行分门别类培训。有针对性地做好村级防疫员及养(牛)羊场、大户进行科学免疫、疫病监测、综合防控等方面知识培训。围绕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对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及屠宰场、养殖场、养殖小区负责人进行全方位培训,提高守法经营的意识。对基层兽医站工作人员进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训。围绕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我们将对全县生猪人工授精员及养殖户进行培训。围绕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将对全县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养殖知识培训。
2.全县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二
1 草食畜牧业发展情况及特点
近年来, 我省草食畜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为丰富居民“菜篮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1.1 草食畜产品稳定增长
2009年, 全省肉牛出栏137.54万头, 肉羊出栏90.95万只, 鹅出栏2 156.48万羽, 兔出笼296.09万只, 与2005年相比, 肉牛出栏增长35.6%, 兔出笼增长23.8%, 肉羊、鹅出栏保持稳定增长。牛肉、兔肉产量增长较快, 2009年全省牛肉、兔肉产量分别达到15.63万t和4 929 t, 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53.42%和12.1%。高安市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 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 肉牛产业发展较快, 已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9年肉牛出栏13.2万头, 比2005年增长48.5%, 养牛业产值占全市畜牧业产值接近40%。于都县利用屏山天然牧场的有利条件, 把发展奶牛产业作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来抓, 短短几年时间, 存栏达到上万头, 成为全省第二大奶业生产基地。
1.2 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
各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加快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做大特色产业, 初步形成了吉安、宜春两大肉牛优势产区和赣中、赣西、赣南3个优质奶源基地。2009年, 吉安、宜春两大肉牛优势产区中的高安、泰和、安福等12个重点县, 肉牛出栏55万头, 占全省肉牛出栏总量40%。新建县、于都县等8个县 (区) 奶牛存栏占全省奶牛存栏的80%以上。鹅产业形成了丰城灰鹅、南昌灰鹅、兴国灰鹅、广丰白银鹅、莲花白鹅、鄱阳和余干郎德鹅等特色基地。兔产业形成了玉山、峡江、瑞昌、昌江等獭兔优势产区, 广丰、弋阳等长毛兔优势产区, 万载等肉兔优势产区, 以及南昌、赣州皮肉综合型产区, 优势产区兔存笼占全省的70%。
1.3 规模养殖发展较快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规模养殖不断推进。全省年出栏50头以上的肉牛规模养殖场户有1 027个, 存栏1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场户617个, 年出笼1 000羽以上的规模养鹅场户362个, 年出笼500只以上的规模养兔场户426个;建立了肉牛养殖小区192个、奶牛养殖小区44个。肉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22.1%, 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已经超过90%。高安市肉牛规模化发展迅速, 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户有85个, 出栏4.2万头, 占全市肉牛出栏的32.1%, 建立了1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小区50个。丰城市灰鹅养殖规模化程度较高, 年出栏300羽以上的有620户, 出栏49.11万羽, 占全市鹅出栏的36.3%。
1.4 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近年来, 我省草食畜加工企业不断扩大, 加工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目前, 全省草食畜加工龙头企业达到50多家, 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有15家, 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有6家。乳品加工企业有阳光、英雄、美庐、牛牛、大富等近20家, 鲜奶加工能力达到25万t。兔业加工企业有玉山创新、南昌圣丰等, 年加工肉兔120万只, 如省级龙头企业玉山创新农业综合开发公司, 年加工肉兔50万只, 产品有酱兔、腊兔、分割兔等, 销售獭兔皮40余万张, 2009年销售收入达5 649万元。全省发展草食畜合作经济组织460个, “龙头企业 (养殖场) +农户”、“合作经济组织 (合作社) +农户”生产模式较快发展。如阳光乳业, 通过订单合同联结带动南昌市及周边奶牛户3 000余户。峡江县群星兔业专业合作社, 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购, 吸纳了全县及周边240多户养兔户。玉山县华逸獭兔生态养殖公司, 统一向农户供应种肉兔, 农户投资3万~4万元, 饲养50只种兔, 年出笼2 000只, 饲养3个月出笼, 由公司统一回收, 每只约可获利20元, 全年收益3万~4万元, 当年即可基本收回投资, 带动周边养兔户60余户。
1.5 养殖效益较好
目前草食畜产品价格有所回升, 养殖效益提高, 尤其是养牛、养兔效益较好。据调查, 目前活牛外调价格16元/kg, 引进250 kg左右架子牛, 育肥160~180 d达到550 kg出栏, 可盈利1 500元/头左右。鲜奶价格4元/kg, 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33%, 饲养1头奶牛可盈利3 000~5 000元。目前玉山县肉兔售价16元/kg, 育肥3个月即可出笼, 出笼体重2kg, 售价32元/只, 扣除成本12元左右, 约可盈利20元/只;獭兔皮53~55元/张, 饲养4~5个月出笼, 兔肉可售25~30元/只, 扣除成本40元左右, 约可盈利40元/只;广丰县兔毛外销价格135元/kg, 毛兔养殖年利润在80~120元/只。当前广丰县鹅苗价格一般在12~13元/只, 商品鹅价格为20元/kg, 养鹅利润在10~15元/只。
2 存在问题
调查中发现, 近年来我省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 政策扶持十分薄弱, 良种化和产业化水平较低等突出问题, 严重制约了草食畜牧业的较快发展。
2.1 对草食畜的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 各级政府对草食畜牧业关注度较低, 重视程度不够, 领导力度和投入十分薄弱, 普遍没有把草食畜牧业发展作为一项产业来抓, 草食畜牧业地位较低, 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同时, 对草食畜牧业的宣传力度不够, 发展草食畜牧业的积极性不高, 市场消费观念不强。虽然草食畜产品营养更为丰富, 品质更高, 如兔肉具有高蛋白、高赖氨酸、高消化率和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三高三低”的优点, 代表着当今消费者对动物性食品需求的方向, 但是很少消费者知晓, 消费量不大。玉山县创新公司每年加工肉兔40万~50万只, 生产兔产品600~750 t, 多年来加工销售量并未明显增长, 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宣传力度不大, 市场消费需求不旺, 抑制了公司产能进一步扩张。
2.2 良种繁育体系薄弱
多年来, 畜牧业良繁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主要倾向于生猪产业, 如生猪良种补贴、良种繁育补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 而对草食畜牧业的投入很少, 草食畜良种繁育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良种繁育技术与推广水平低下, 良种繁育体系十分薄弱。目前全省草食畜种畜禽场很少, 如种鹅场只有4个、种兔场只有7个, 生产规模很小, 供种能力十分薄弱, 而且设施简陋, 繁育水平低下, 远不能满足草食畜牧业发展对良种的需求, 仍然依赖于从外省引进良种。如种兔主要从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引进, 种鹅主要从四川、浙江等省引进。
2.3 产业化水平较低
我省草食畜加工企业总体数量少、规模小, 加工能力和水平较低, 如肉牛、肉兔、鹅加工企业只有少数二三家, 肉羊加工还是空白, 特别是缺乏大型龙头加工企业, 带动农户能力不强。另一方面, 草食畜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 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市场风险较大。如獭兔皮, 主要依赖出口市场, 前几年高价时每张兔皮价格卖到80多元,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兔皮价格急剧下降到30元/张以下, 獭兔养殖出现严重亏损。广丰县在上世纪90年代初, 兔毛价格较好, 全县60%农户养兔, 存笼长毛兔30万只, 1997年遭遇金融风暴, 兔毛价格急剧下降, 由1997年23万元/t降到1999年的9万元/t, 降幅高达61%, 农户养殖效益从150~200元/只降到亏损50元/只, 养兔户大量减少, 长毛兔存笼不到5万只。
2.4 草食畜存栏下降
随着农村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以机代牛”现象突出, 农村役用牛明显减少, 全省肉牛存栏309.86万头, 与2005年相比, 下降16.68%。我省林权制度改革, 加之养羊比较效益不高, 肉羊存栏逐年下降, 2009年全省肉羊存栏70万只, 比2005年下降33.49%。奶牛受“婴幼儿奶粉事件”影响, 存栏比2005年减少4 700头, 降到3.43万头, 下降12.04%。兔、鹅受市场消费和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 存栏下降, 鹅存栏782.01万羽, 兔存笼142.09万只, 与2005年比, 分别下降15.6%和9.19%。如广丰县有饲养白银鹅的悠久历史, 2005年存栏63万羽, 目前存栏只有43.4万羽, 下降30%以上。
3 对策与建议
发展草食畜牧业, 可以促进畜禽结构调整优化, 有效缓解人畜争粮矛盾, 降低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对外的依赖程度, 提高资源利用率, 保护生态环境, 符合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现代畜牧业发展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要求。针对当前草食畜牧业发展面临问题, 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加大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对粮食和肉类的需求与日俱增, 而生猪和鸡鸭属于耗粮型产业, 人畜争粮的矛盾将愈演愈烈, 而草食畜牧业不与人争粮, 能够有效缓解人畜争粮矛盾, 并解决了人们对粮食和肉类消费需求增长的矛盾。同时, 兔、鹅等草食畜又具有生长周期短、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 非常适于农户饲养, 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另外, 牛羊肉、牛奶、兔肉等草食畜产品肉质风味俱佳, 营养丰富, 可以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 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所以, 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 把草食畜牧业发展提高到加强国家食品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高度来宣传, 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加大草食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 借助展示展销、产品推介等各类宣传平台, 强化宣传手段, 提高对草食畜的认知度, 扩大影响力, 营造草食畜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3.2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良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是保障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关键。要重点加强牛、鹅、兔等种畜 (禽) 场的基础设施改造、种群引进和培育, 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规模大的畜 (禽) 原种场、扩繁场, 提高优质种畜 (禽) 的生产供应能力和良种质量水平, 加快构建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草食畜良种繁育体系, 尽快改变我省草食畜牧业良种繁育体系薄弱的状况。加强品种改良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重点加强产业重点县人工授精网点建设,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技术人员培训力度, 加快品种改良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增强草食畜牧业发展后劲。
3.3 创新发展模式, 提高养殖效益
一是大力发展种草养畜。我省有大量的草山草坡、冬闲田, 以及丰富的农作物秸秆、饼粕、藤蔓等农副产品, 要充分开发利用饲草饲料资源, 发展草食畜牧业, 同时将草食畜粪还田还草, 推行种养结合, 既有效防止环境污染, 又提高资源利用率, 实现草食畜生产与饲草资源利用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模式。要从农村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农户劳动力资源、投资能力、抗风险能力等综合因素, 总结玉山县“公司+农户”适度规模养殖模式 (一对夫妻、投资3万~4万元、饲养50只种肉兔、出笼2 000只商品兔、增收3万~4万元) 等经验, 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促进农民增收。
3.4 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
推进产业化经营是做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强畜产品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是科学规划, 建设优质草食畜牧业生产基地。科学引导产业布局, 发展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 逐步实现生产的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 逐渐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
二是加快发展龙头企业。重点建设和完善阳光、牛牛、玉山创新、南昌圣丰等一批省级以上草食畜龙头加工企业,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升级, 改进加工工艺, 推进优势特色畜产品品牌建设, 不断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增强龙头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积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桥梁纽带作用, 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 (合作社) +农户”等生产模式, 密切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的联系, 建立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3.5 加大对草食畜牧业的投入和政策扶持
一是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农业综合开发、良种工程等有关涉农资金向草食畜牧业倾斜, 重点用于草食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基地和优质饲草基地建设等。同时,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发展草食畜牧业, 建立分工协作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要运用贴息等方式, 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草食畜牧业的信贷支持, 解决草食畜规模养殖场融资贷款难、风险大、效益不稳定等难题。建议从省级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中切出部分资金, 用于草食畜牧业良种的引进与推广。
3.全县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三
应新西兰维多摩市议会等单位邀请。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夏贤忍为团长的湖北省农牧业考察团一行6人,于2007年10月19日至11月2日访问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重点了解畜牧业的发展情况。这次出访,除听取有关方面的情况介绍外,实地考察了3个牧场、1个羊毛制品厂、4个畜产品经销店。通过考察,考察团成员对澳、新两国畜牧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及相关生产体系状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尤其对草地畜牧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畜牧业发展途径和先进的生产与管理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1澳、新两国畜牧业发展概况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为768.23万km2,现有人口2230万人,80%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全境地势低平。草场辽阔,以养羊、养牛为主的畜牧业非常发达,在农业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澳农牧业用地4.9亿hm2,其中牧业用地占55%。畜牧业年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常年养羊1.7亿只,年产羊毛10亿妇,占世界羊毛总产量的1/3以上;养牛2 620多万头。其中肉牛2340万头,奶牛约280万头,年产牛肉204万t、牛奶1 140万t。
新西兰国土面积为26.81万km2,现有人口410万人,其中140万人居住奥克兰市、55万人居住惠灵顿市。近年统计,新西兰农业用地1 564.03万hm2(折合15.6万km2),其中畜牧业用地1 152.91万hm2、耕地75.94万hm2。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约占农业人口的80%,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养羊、养牛最多的国家。新西兰各类牲畜存栏数量:奶牛516.16万头,肉牛449,47万头,奶牛和肉牛合计965.63万头;绵羊3 954.56万只,山羊15.31万只,绵羊和山羊合计3 969.87万只;鹿164.39万头。马7.59万匹。新西兰的大部分工业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农牧业产值约占国民收入的3/4,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的商品出口值占总出口值的近一半。
2澳、新两国畜牧业经济特点
澳、新两国畜牧业经济特点大同小异,概括地讲有以下5点。
2.1生产发展迅速,波动较小
在澳、新两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畜牧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近120多年来,畜产品生产没有大起大落,基本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2.2畜牧业生产以草食家畜为主
在澳、新两国。家畜饲养以牛、羊、鹿等草食家畜为主,其产值均占畜牧业产值的90%以上,而猪和家禽所占比例一直较小。
2.3 草食家畜饲养方式靠放牧
在澳、新两国,养羊、养牛采用铁丝栅栏或生物围栏放养的方式,没有畜舍,羊群、牛群昼夜都在栅栏内自由活动,不需人看管,喝的水来自自流井,烈日下自动走到巨大的树冠下遮荫。必要时,靠牧羊人培训的牧羊犬赶羊、赶牛或骑摩托车亲自驱赶。这种放牧方式,不仅比舍饲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生产成本低,而且畜产品的品质和风味好,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
2.4实行畜牧业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劳动生产率高
澳、新两国所饲养的牲畜已全部良种化,并按各地的雨量、温度与自然条件饲养不同畜种。实行区域化、专业生产。目前,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已形成肉牛生产区,南部为肉羊、羊毛生产区。新西兰北岛北部以肉牛生产为主,南部以奶牛饲养为主,南岛以生产羊肉、羊毛为主。目前有将近3/4的牧场以经营某一产品为主。专业化生产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机械化代替了笨重的体力劳动,如牧草的种植和管理、饲料加工、挤奶、剪羊毛、屠宰和加工、运输、冷冻等,主要依靠机械设备完成。在新西兰,我们驱车前往牧场的途中,经常看见几百头奶牛自动排成长队缓步走向挤奶站等候机械化挤奶的壮观场景,令人惊叹!新西兰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生产肉0.92万kg,奶5.2万k,高于世界上所有的畜牧业发达国家。
2.5 畜牧业经济具有很强的外向性
由于澳、新两国地广人稀,国内市场有限,绝大部分畜产品需要到国际市场上寻求销路。近年来。澳大利亚年出口牛肉120万t、原羊毛49万t(占全世界贸易量的70%)、带毛绵羊皮15万t,均居世界首位。全澳畜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高达30%。新西兰70%以上的畜产品供出口外销,每年出口羊肉38万t、牛肉46万t、奶粉62.34万t,在全世界分别居第一、第四、第一位。其出口的肥羔肉和各种风味的干酪居世界前列。尤其是肥羔肉,在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市场上极负盛名。
进入21世纪,澳、新两国创新畜牧业经营方式,注重把畜牧业与现代旅游业结合起来,成功实现由“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向“骑在游客身上的国家”的转变,为国家创汇带来滚滚财源。新西兰2003年接待海外游客216万人。我们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考察的天堂农庄,实际是一个旅游观光牧场,游览车、餐饮店、旅游品商店一应俱全,饲养的牛、羊、鸸鹋、袋鼠、考拉供人观赏,还举行剪羊毛表演,吸引了众多国外游客。
3澳、新两国畜牧业发展途径
3.1 大力建立低成本、高产出的人工草场
澳、新两国草地建设始于19世纪初或中叶,国家无偿投资建设水、电、路基础工程;家庭牧场自营部分的建设向国家贷款。全澳牧场约6.7万多个,面积从几百公顷到几千公顷不等。最大的达40万hm2,牧草施行喷灌,每隔3~4年施1次化肥。小块牧草由人工培植,大面积牧草地用飞机播种、施肥。目前,新西兰人工草地占草地总面积的67%,并全部围栏化。两国草地利用方式均以放牧为主,很少补饲。在草地经营的技术措施上,通过清理、施肥、播种(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和草地围栏化来兴建稳产高产优良的人工草地;严格实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定时施肥。由于建立科学的草地利用制度,人工草地可以利用10年以上。通过兴建人工草地,极大地提高了天然草地的利用率。天然草地一般每公顷养1只羊。而人工草地可养5~6只羊。我们在新西兰路多路亚考察的一家私人合伙经营牧场。拥有140hm2人工草场,仅靠1.5个劳动力养了1 500只绵羊、40头肉牛、30只鹿,加上果园、旅游业,年收入50多万纽元。目前,新西兰平均每公顷人工草场生产肉类76kg、奶438kg、羊毛45kg左右,生产效率非常高。
澳、新两国政府十分重视天然草场的保护、改良和合理
利用,严格限定载畜量。对人工草场的保护工作也做得很好,牧草由多年生品种组成,3年翻耕1次,每21d为一生长期。每个草场在使用时划分若干小区实行轮流放牧,每块小区放牧时间不超过2d,保证草场不受破坏和牧草的优质生长。在新西兰,我们从奥克兰驱车360多千米前往路多路亚牧场,高速公路两旁大多是由林地改造成的人工草场。牧场一望无际,绿草如茵,牧道绿树成荫,百花盛开,成群的羊、牛、马在蔚蓝的天空下,呼吸着特别清新的空气徜徉其间,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新西兰被称之为“花园式国家”,名不虚传。
3.2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部门配合,拓展国内外畜产品市场
澳、新两国都是市场经济国家,农业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较高,所以政府在发展畜牧业方面始终坚持培育国内市场、立足开拓国际市场。
国内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实现畜牧业高速发展的基础,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澳、新两国人均GDP均呈上升趋势。澳大利亚1993~2005年间GDP年均增长3.1%,2006年增长3.5%,2007年预计达到4.1%;2005年人均GDP由1960年的不足1万美元增加到3.2万美元。国家整体经济发展良好,人们的收入逐渐增加,从而潜在地刺激了本国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
澳、新两国发展畜牧业的主导方针是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早年制定了《变澳洲为亚洲的超级市场规划》,目标是向亚洲每年至少出口160亿澳元食品。其办法是在当地寻找市场调研与推销人员,按亚洲人口来生产、加工食品。这一规划的实施由总理负总责,初级产业由能源部、交通部、工业部和贸易部4位部长共同参与。通过实施这一规划。国家已成功地将牛奶打人日本市场,将鹿肉、鹂鹋肉打人韩国市场。同时,澳还推出了“质量保险”计划及立法,保证商品的食用安全、质量和声誉。如规定:凡标有“澳大利亚产品”的,必须基本保证由100%的澳洲原材料制成;凡标有“澳制造”的产品,也必须保证其成本的构成绝大部分来自澳洲。在新西兰政府的主导下,国内3大乳业公司于2001年合并为新西兰最大的乳产品企业一方塔拉集团。通过统一的管理和运营,目前方塔拉集团已成为世界乳产品第一大出口商,其生产能力占全国的96%,收入占新西兰出口利润的20%。
3.3规模饲养,集约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
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新两国畜牧业发展总趋势是:牧场数量减少,饲养规模扩大,单产水平提高,畜产品总产量稳定增长。
澳大利亚1979年有奶牛场2.2万个,到2004年减少到0.96万个,下降了一半多;饲养量也由1960年的300多万头减少到2005年的201万头。可是,奶牛场的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到2004年,全澳小于100头规模的奶牛场只有919个,100-140头规模的奶牛场有733个。140-220头规模的奶牛场有1 540个,220头以上规模的奶牛场有1 237个。实现规模化养殖以后,由于所需的劳动力减少,加之拥有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以及现代化机械设备,单产水平明显提升。1960年澳大利亚奶牛单产2t,到2004年增加到5t。
新西兰以家庭农牧场为主,牧场经营规模虽比澳大利亚小,但经营方式比较集约化。新西兰饲养牛、羊的农场平均规模为538hm2,拥有2 600只羊和214头牛。养牛和养羊农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占总数的43%的大农场拥有全国66%的牲畜。而其余57%的农场只占有34%的牲畜。
3.4注重牲畜品种与牧草品种的改良
澳、新两国通过多年的选育和不断的引进欧美优良品种,目前饲养的牛、羊全部是良种。肉牛品种主要有安格斯、海福特、夏洛来、肉奶兼用西门塔尔等;奶牛品种主要有荷斯坦牛、杰西牛(Jersey)等。新西兰的纯种马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品种之一,新西兰马在比赛中的获胜率达58%,并获得多项国际赛马奖。新西兰良种马的年出口额,现已超过1亿纽元。绵羊品种主要是澳洲美利奴、罗姆尼、边区莱斯特、考力代、萨福克、道赛特等。这些优良的家畜品种为澳、新两国生产、出口品质优良、数量众多的羊毛、牛羊肉、奶制品等畜产品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澳、新两国还非常重视特种经济动物的繁育及开发利用。驼羊,是原产南美洲的古老畜种,澳、新早年就引进国内培育,现已初具规模。目前,新西兰约有驼羊50万只。驼羊毛强度大、韧性好,保暖系数是棉花的2.5倍。驼羊绒毛制成品由于坚韧耐用,轻柔暖和,手感如丝绸,且不变形,价格昂贵。被人们称为“软黄金”。我们在羊皮毛制品免税店看到,一条驼羊皮毛床垫售价高达1500多美元。驼羊绒毛及其制品,已成为澳、新两国出口和旅游创汇的“拳头产品”。
澳、新两国还注重高产优质牧草品种的选育工作,主要品种有三叶草、苜蓿和黑麦草等。目前,澳、新两国已普遍采用先进的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牧草(饲料作物)的育种工作;采用先进实验方法,研究草地牧业低成本、高产出的最佳模式。并设立专门经营牧草种子公司和种子繁殖场进行牧草种子的选育、繁殖和加工,由国家授权的种子检测部门进行牧草种子的检验和监控。
3.5 建立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
澳、新两国都有完善的畜牧业服务体系。牧场主如需药物、草子、机械等生产资料,只要打一个电话,有关厂家或销售商就会送到。澳大利亚全国有1.5万人的流动剪毛工,打个电话剪毛工就来剪羊毛,剪毛由专门定级工人按粗细、长短、软硬、光泽度分级分类,每包印上等级、重量,交澳大利亚羊毛局统一组织出口。据新西兰路多路亚的一位牧场主介绍,出售肉牛、肉羊,大多是采取拍卖形式,保证公平交易。
3.6 重视科技进步,教育、科研和推广紧密结合
澳、新两国的牧业高等教育主要由国内一流的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和梅西大学、林肯大学承担。这4所大学设有草原、畜牧、兽医等专业和各种学位课程。澳、新两国十分重视农牧民的职业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目前,在澳大利亚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农业科技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31%。
新西兰草地畜牧业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由农业部的23个研究站(所)承担,有技术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国际市场研究三类,各研究站(所)均设有技术咨询和推广机构。推广服务包括指导牧场主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协会、合作组织或出口部门规定的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学、科研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占整个科研经费的70%,其他的由企业、社团赞助或来自合作研究、技术转让及各种有偿服务的收入。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和科研机构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运行机制很活,从良种引繁、品种选育到疾病防治、检疫监测、灾害预测防范、产品保险与供应等均为服务内容。
澳、新两国的农牧业执法工作非常到位,对保护自然环
境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出国前,有关人员告诉我们澳、新是世界上动植物检疫最严格的国家,不要带鲜水果、蜂产品等食品入境,当时不以为然。当我们踏上澳、新国土时,在海关遭受非常严格细致的检查,体验深刻。近几年,当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肆虐全球时,唯有大洋洲保持了一块净土。通过这次考察,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
4启示与建议
澳、新两国发展畜牧业尤其是草地畜牧业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虽然两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但是我们湖北也有自身的优势:一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山草坡面积大,且青草期长,饲草资源丰富,适宜牛、羊等草食畜禽生长;二是目前全省人均仅占有牛羊肉3.8kg、奶类2.3kg,消费水平很低,省内潜在市场大;三是农村劳动力多,劳动成本低。因此,我们应当继续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加快发展草地畜牧业。
4.1正确处理农林牧关系,切实解决发展草地畜牧业“无立锥之地”的问题
建议省、市、县人民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和增加农民收入出发。确定草山草坡的利用方向,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对宜牧草山草坡,应当逐户落实和发放使用权证。由政府扶持逐步建立人工草场。要以武汉“8+1”城市圈为重点,大力发展奶牛业。拿出一部份耕地建立高产优质的饲草基地。
4.2加强畜牧业的地方立法工作
澳、新两国十分重视畜牧业的立法与执法工作,先后颁布了《自然资源管理法》、《兽用生物制品管理法》、《动物福利法》、《肉类管理法案》及其配套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有效规范了畜牧业生产、经营者行为。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已颁布实施多年,建议省人民政府和省人大常委会通力合作,组织有关部门抓紧制定这两部法的湖北省实施办法,以利提高湖北的以法治牧、以法兴牧水平。
4.3认真做好草食畜禽的品种改良工作
4.全县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四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
在“xxx”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5.69%。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
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念传输给了农民,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实践和丰富的理论经验。从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发展产业化农业的经营主体看,广大农民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产业化经营和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也正在确立,发展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在建设现代市场农业的大潮中形成了一种敢闯、敢干、敢拼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正在逐步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的方向转变。
2、产业发展的规模不断壮大
全县农民依托传统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围绕蔬菜、畜牧、林果、小杂粮四大产业,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推动了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在蔬菜基地的生产上,按照“中增绿”产业发展的规划,稳定发展箕城、西马、社城、北寨、郝北、云竹6个中部乡镇的早春、延秋蔬菜和以芦笋、朝天椒为特色的露地蔬菜1万亩,以发展温室大棚,移动拱棚为主的食用菌和西红柿、西葫芦等品种的设施蔬菜620亩,在南王村还建起了库容量200吨的蔬菜保鲜储藏库。在林果业基地建设上,全面落实封山禁牧办法,巩固了18万亩的退耕还林成果,以改善生态、人居环境的造林绿化,每年增加2-3万亩左右。在改造红枣、核桃、酥梨、苹果的基础上,近两年来,每年又新发展核桃5000余亩,近年来干鲜果累计发展了3.5万亩。在畜牧基地建设上,在稳定猪、牛、羊生产的同时,重点推动笨鸡产业的发展,以创新养殖模式、规范生产规程、加强品牌认证,地理保护等为着力点,推动了笨鸡产业迅速壮大,笨鸡饲养量达到了120万只。在小杂粮基地建设上,在巩固以前老品种的基础上,以引进绿油谷、药用大黑豆、红扁豆、水果玉米、五彩玉米等各种特色杂粮品种来推进小杂粮种植规模的扩张。截至现在,全县杂粮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万亩。
3、农产品不断丰富
围绕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和从事加工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府各部门的扶持引导下不断壮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相继开发出了箕城牌白酱油、北寨小麻油、河峪小米、杂粮面、赵国陈醋、西马酸菜、主力阿胶系列食品、然晶蜂蜜系列产品、野狼山庄肉羊加工等优质农产品。所有农产品的标准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同时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都设计了较为精致的包装。优势产品的开发,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扩大了市场占有量。
4、市场销售能力不断增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提高了产业化经营主体的组织化、市场化能力,推动了农业生产与市场销售的有效对接。同时,新发展的优势农产品“一品三证”建设力度加大,提高了品牌效应,增加了市场的占有份额,产品的市场销售半径也在逐渐向省内外延升,部分农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销售网络,销量也在逐年增长。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思路的指导下,农业生产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横向与周边兄弟县市比,**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产业发展受地域条件的制约,规模小、产品少,品牌效应不突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层次低。农业生产尚未摆脱靠天吃饭和小农生产方式,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商品化、品牌化程度低,农业生产和产品研发的技术含量低,产业规模不大,大部分农产品的加工以传统工艺为主,特别是产业链条短,大部分农产品仍是初级产品,没有打造出知名品牌,品牌效益差,市场占有量小。
规模小。四大主导产业虽然基本培育形成,但由于受立地条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约,难以形成成千上万亩的特色产业园区,直接影响到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共122户,从业人员达438人,百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仅有5户,各种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低,据初步统计仅为10%左右,低于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2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
产量低。全县粮食产量在正常年份可稳定保持在5000万公斤左右,蔬菜、水果、畜禽肉蛋、小杂粮特色产业产量偏低,特别是像笨鸡蛋、河峪小米、社城黑小米、然晶蜂蜜等取得绿色、有机认证、地理标志认证或登记的省优产品、名牌产品产量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增收慢。对于农民增收来讲,虽然每年都保持增长趋势,但由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主要靠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且大部分农业生产只为农民提供基本生活资料,产品的市场化、商品化程度低,导致人均增收幅度小,增收缓慢,这仍将是“十二五”期间重点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主要成因
1、自然资源条件的劣势所致。县域内的立地条件、资源条件相对差、产业发展难以突破自然资源制约,只能以小规模、特色化的发展方向前进。
2、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资金制约。县财政极度紧张,用于支持农业发展的资金严重不足;农民缺乏原始积累,投入农业发展的资金有限;金融部门扶持农业发展,受金融风险、产业规模、政策导向等门槛的制约,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上级政策优惠难以打破县级资金配套体制的束缚,特别优惠的政策和项目又难以落户**。
3、服务体制不健全。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不能很好地适应推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转型发展,服务农业的质量和水平低,尤其是现行的体制下,条块分割、部门掣肘,导致人才、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浪费。
4、市场体制不完善。市场主体、农民主体培育不充分,企业和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不能很好地根据市场需求寻找发展空间,市场销售还未真正形成固定的网络。
二、加快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及重点
在“十二五”期间,加快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客观审视**的优势和劣势,努力将优势变为强势,将劣势变为优势,突出发展方式和方向的转变,实现赶超式发展。为此,“十二五”时期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统筹全县自然资源、产业基础、产品优势、地理区位、生产技术等各种要素,推进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旅游、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大系统,促进农业与二产、三产之间的渗透融合,形成产业融合、功能多样、生产精细、开放广阔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
根据总体思路定位“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减少大田作物种植面积,给特色杂粮和蔬菜发展留足空间,全县粮食总产量要保持在4000万公斤左右;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引导,努力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5%,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努力引导农民实现多元渠道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26元,年均递增15%。
实现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具体目标是:要保护优良生态环境,营造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围绕推进畜牧、林果、蔬菜、小杂粮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在规划区域范围内,按照高效、集约、精准、生态的要求,大力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及产后加工业,使农业发展走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实现标准化作业、无害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特色化开发的路子,最终实现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优势产业、优质产品的目标,以“四优”目标拓宽农民增收领域。
(一)优良生态目标
要通过整合土地、水、森林、草地等资源,构筑生态良性循环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在巩固好18万亩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实施好交通沿线、环城、村庄绿化以及云竹湖周边绿化工程;结合封山禁牧工作,大力实施种养畜工程;加强水资源的涵养保护工作,做好小泉小水治理,建设天蓝、水清、山绿的生态**,满足都市人乡村生态游的需求。
(二)优美景观目标
要在维护好优良生态的基础上,结合交通沿线绿化、新农村建设,实施好新农村试点村、重点推进村的干水果经济林工程,建设一批人居环境优美整洁的新农村和生态经济景观林。同时,按照全县“中增绿”产业布局规划,在浊漳河、泉水河、武源河、云竹湖下游沿线发展绿色生态景观农业走廊,开发农业的生态、美学价值,满足都市人农村旅途景观游的需求。
(三)优势产业目标
围绕四大农业主导产业,抓好畜牧、林果、蔬菜、小杂粮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突出基地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特色化特点,建设一批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观光休闲、旅游度假、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耕文化为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形成每村一特色的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格局,满足都市人乡村综合游的需求。围绕此目标,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重点为:建设好“三区、四带、四基地”。
三区:在以河峪、云竹、兰峪、讲堂、郝北、箕城、北寨部分地区为主的山地丘陵生态区,重点建设好以谷子为主的原生态小杂粮区8万亩;以箕城、西马、社城、郝北、北寨、河峪、云竹部分地区为主的川地建设高效果菜区10万亩;要以河峪、云竹的云竹湖周边村庄、北寨乡泉水河沿线村庄为主,结合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重点建设休闲、观光、采摘为主的旅游度假型综合农业园区。
四带:在浊漳河、云竹河、泉水河两岸建设专用玉米、蔬菜产业带;在云竹湖周边、武源河、泉水河两岸建设水果产业带;在以河峪、云竹、兰峪、讲堂为主的东西部山区建设谷子杂粮带;在西马乡新村——白北沟一箕城镇银郊片、东汇片、浊漳河沿岸和云竹、兰峪、讲堂、河峪、北寨等自然植被丰富的山庄窝铺分别建设以肉牛,肉羊繁育,蜂蜜产业发展,生猪生产和笨鸡养殖为主的生态畜牧养殖产业带。
四基地:主要围绕全县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合理引导,人力、科技、文化等人文资源向四大主导产业合理流动、集聚,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现代化、特色化的畜牧、林果、蔬菜、小杂粮规模生产基地,并做好地理标志性品牌的保护。
(四)优质产品目标
以农业生产基地为依托,围绕现代都市人生活需求和消费导向,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创意农业,突出品牌建设,做好优质农产品的文化注入,完成农产品的工艺化过程,提高农产品的观赏性和附加值,生产满足都市人生活需求的一系列绿色、营养、质量安全的优质农产品,满足都市人饮食需求。
为此,今后农产品建设的重点是:要引导农业主体、市场主体,以市场对无污染、无公害、绿色时尚、营养健康、质量安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发挥我县无污染、无公害、独特自然资源禀赋的优势,将产业规模小、产量低、产品技术传统等劣势转变为打造兼具地方特色、地域保护、文化美学价值内涵丰富的精致产业、产品优势,迎合当前城市人需求心理。特别是要针对特色农产品的节日消费高潮和消费旺季,细划消费群体,实行分级包装、加工,打造农产品价格与价值背离的高附加值精品、名品,促进农民大幅度增收。具体从产品的开发上要引导农业主体包装开发青、草、莲、鲤、鲫、银独具云竹湖淡水生态品牌的云湖水产品系列;打造笨鸡蛋、蜂蜜、笨鸡肉、羊肉等具有地域保护的特色畜禽产品等;提升**白灵菇、芦笋、西红柿、黄瓜、酸菜等取得无公害认证的绿色生态蔬菜的知名度,扩大销售量;策划**核桃、酥梨的精美包装,发展核桃、酥梨系列深加工饮品;提升具有认证层次不同河峪小米、黑小米、荞麦、苦荞麦等系列杂粮产品的包装档次,发展具有**品牌的陈醋、酱油、食用油、白酒等小杂粮深加工产品系列。以此来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利润空间和农民的增收幅度。
在打造优质安全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同时,更要注重解决市场销售难题,才能实现农民大幅度增收目标。为此,要围绕全县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与打造,采取多元化的现代营销手段,开拓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量,形成稳定完善的市场网络。具体要引导农业主体,建设以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类产地批发市场和外地鲜活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绿色通道,建立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从事加工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目前的外地销售网络,优化整合资源,创立具有**纯天然、绿色品质和品牌特色的名优特农产品专营销售网络;借鉴岚峪笨鸡蛋、河峪小米直供省直相关的经验、引导农业主体探索发展与省内外、企事业单位直供的市场销售模式;吸收知名企业利用**农产品原料的生态品质、定制特色农产品,走从包装设计、产品研发、宣传推介到市场包销全过程由企业负责的定制模式(如社城黑小米);发展由科研单位、客商、企业提供优良品种、技术服务、市场包销的订单销售模式(如今年河北客商推行芦笋种植模式)。此外,还要继续引导农业主体发展节假日展销、会展销售、网络销售等模式,最终以多元化的现代营销体系,促进农产品的通畅销售。
三、构建完善推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和措施
为快速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实施进程,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实现农民快速增收致富。要按照政策集成、部门联动、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机制,重点开发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和科技示范功能,发展精致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模式。具体从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完善七大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和建设新农村四个方面保障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夯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努力争取上级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制订出台夯实农业基础建设的政策,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开发利用好云竹湖、双峰水库、小型水库等水利工程资源,抓好水土保持、土地整理等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激活水、土地、森林等生产要素潜力,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向服务都市人生活需求方面转变,为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实施打好物质基础。
(二)建设完善七大保障体系
1、建立现代都市型农业的规划保障体系。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要把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纳入本乡镇、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全县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布局的框架内,结合本地资源、市场、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制定种植业、养殖业和休闲观光旅游业等具体规划,尽可能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实用性。
2、建立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组织保障体系。为促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要成立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各涉农部门、县直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的领导组,使各部门切实履行自身职责,支持、参与、服务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同时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形成县乡促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体系。
3、建设好产业体系。在建设好农业产业和加强农产品开发的同时,更要开发农业生态服务功能、美学功能和文化内涵等。具体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文化、自然文化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开发,形成农业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渗透融合体系。特别要聚合旅游业发展的“吃住行、游玩购”六大要素,打造功能完善而且独具特色的集农业产业开发、文化产业开发和休闲观光为主的旅游产业相统一的农业观光体验园区。
4、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各部门要结合各自的科技、示范、服务、引导等职能,联动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信息网络等农业信息技术,整合现有农业科技队伍,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等办法强化科技、信息的服务功能。同时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畜禽防疫、综合执法等方面建设,以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
5、完善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要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牵动农户型(如核桃产业)等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利用外援、招商开发、包装农产品模式(如黑小米);创新定制、包销、直供等市场营销模式,以各种创新模式保障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
6、建设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资金投入体系。重点通过资金集聚的办法,壮大农业投入。政府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主要用于扶优、扶强、教育培训、包装策划、宣传推介等方面;县直有关部门要将各种投入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项目整合实施,以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要强化与金融部门的交流沟通,建立担保中介服务公司,争取更多的资金直接投入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要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财政对投保农户给予保费补贴;以招商引资的办法,集聚资金,发展农业项目,建设新农村。
7、建立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要根据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划制定完善考核办法,把推进现代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建设作为考核各乡镇、各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督查,打分排队,确保全县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抓好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
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要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上下功夫,培育新时期兼业化、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在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增加农民科技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市场等知识的培训,同时加强对农民的诚实、守信、淳朴、善良等民德民风的教育,逐步培育一批既有文化、又懂经营管理,既敢闯敢干,又淳朴善良的新型农民。
(四)建设好都市郊区型新农村
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整合“三农”发展的土地、水、森林等自然资源和人力、文化、科技等人文资源,全面推进新农村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建设,让每个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都率先成为推动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先锋和表率。
5.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五
(县政协七届二十二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紧紧围绕 “川区园田化、基地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的要求,以发展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特色精细菜和高原夏菜为重点,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积极调整结构,建龙头、扩基地、增效益,蔬菜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效益不断提升,成为推动汭河川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一是政府投入加大,助推规模扩张。全县蔬菜拱棚、日光温室分别达到了10000座和1000座,建成于家湾、平头沟和冉李等8个蔬菜专业村,认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2万亩,马铃薯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今年上半年全县种植蔬菜2.9万亩,生产蔬菜2.4万吨。
二是建办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先后招商引资建办了方盛果蔬保鲜和阳光生态苗木繁育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延伸了蔬菜产业链条。于家湾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协会十基地十农户”模式,与农民群众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充分调动了菜农的积极性,在调整发展模式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三是积极流转土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引进韩国、榆中、定西等外地客商落户经营,在冉李、枣林和东庄等村流转土地5100亩,新建蔬菜基地5处,蔬菜生产基地累计达到10处,蔬菜产业发展由传统粗放型经营逐步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
四是健全市场体系,拓宽销售渠道。招商建办的方盛蔬菜公司,配套建成4000平方米的盖棚式交易市场,年蔬菜吞吐量达8万吨。扶持发展了于家湾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等9个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吸纳会员1200多人,带动农户4500多户,签订蔬菜订单5100多亩。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县内家悦超市、农贸购物中心签订了购销订单,实现了农超对接,蔬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五是加强技术培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举办各类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51期,编发宣传资料7000多份,培训技术骨干850人、农民7300多人(次),推广测土配方、滴水灌溉等新技术,引进航天辣椒、西甜瓜等新品种8类24个。通过开展技术人员和乡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坐诊”技术帮扶活动,有效解决了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等技术难题,确保了蔬菜生产质量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差距和问题
近年来,我县蔬菜产业通过建龙头、抓基地、增效益,产业规模持续扩张,效益不断提升,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
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差距和问题。一是市场建设滞后,蔬菜流通不畅。目前,全县没有建办一处大型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蔬菜交易仍然以零售为主,市场信息封闭,外销渠道不畅,旺季蔬菜销售难问题时常发生,菜农利益难以保障。二是土地流转缓慢,产业化程度不高。受农民认识和观念影响,农民对土地流转参与程度低,积极性不高,土地不能集中连片,增加了管理务作难度,制约了蔬菜产业化经营的效益。三是产业管理粗放,经营方式相对落后。目前,我县蔬菜种植基地,由农民共同投资,合伙经营管理,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科学管理体制,产业化程度较低,土地利用效益不高,影响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大部分蔬菜生产仍以农户分散生产、直接进入市场为主,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部分菜农观念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低。受传统粗放农业生产观念的影响,加之文化素质不高,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影响了蔬菜产量、品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五是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目前我县蔬菜生产商品理念不强,全县至今未建成蔬菜分级、包装机构,也没有注册蔬菜商标,产品附加值不高,制约了蔬菜产品的转化增值和蔬菜产业开发。
三、意见和建议
要实现蔬菜产业“川区园田化,基地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的发展目标,就要进一步提升蔬菜产业化发展水平,针对当前我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1、持续加大产业投入,不断完善以奖代补政策,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争资列项为重点,修订完善以奖代补激励政策,逐步建立起以农户投入为主体,财政、企业、社会资金注入参与为辅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建议县上每年单列一定比例的扶持资金,重点加大对发展蔬菜产业园、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其做大做强,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另外,积极争取全省蔬菜大县建设项目,以汭河川区为重点,兼顾黑河川区,进一步加强蔬菜生产基地灌溉渠系、机井、田间道路、电力设施等配套建设,推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2、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搭建信息网络平台,拓展产业营销空间。逐步建立健全营销网络,搭建信息化平台,拓展市场空间,营造高效、优质、有序的现代营销体系。在抓好“政府抓展销、企业搞联销、市场促营销、农民经纪人跑贩销”等途径的基础上,引导方盛等龙头企业和购销大户参与蔬菜营销活动。发展壮大产销合作社和协会等经济组织,不断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形成全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手段,开辟直销、产销直挂、净菜配送、蔬菜产品销售专柜等营销服务方式,扩大营销渠道。县上建设一处大型蔬菜交易批发市场,配套蔬菜检验、包装、对外推销中介机构,乡镇组建蔬菜生产专业班子,建立对外蔬菜展销网络平台,采取“内销+网联联销+客商主动上门购销”的办法,不断拓展市场空间,方便群众与客商,增强蔬菜产品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树立特色品牌意识,持之以恒抓好蔬菜产业标准化、精细化生产。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更是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和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作为我县农业窗口的蔬菜产业也应把发展品牌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一要为马铃薯、芹菜、西甜瓜等蔬菜优势终端农产品注册商标,并利用各种途径展销推介,打出地区,占领市场,提升产业效益。二要大力推广反季节、无公害等蔬菜生产技术,实行全方位、长效化、梯次性生产,逐步形成月月有主打品种,天天有蔬菜出售,在管理上逐步形成“环境有检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的蔬菜安全质量监测体系,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三要加强外宣力度。通过宣传推介,使蔬菜产业走进高端市场,拓宽农超对接,实现产品直销,不断提升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和流通率。
6.全县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六
基本情况
从XXXX年我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诞生,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XXX个。其中市级示范性合作社X个:XX农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XX农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XX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县XX农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类型多,涉及面广,合作社组织涉及农业各个领域。其中从事农产品购销XX个,林果业X个,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从刚开始的3-4年增加到现在的XX个。今年全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XXX县XX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在XXX县XX镇成立。联合社的农产品都是联合社成员的基地直接提供的,通过成立联合社,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品质,同时可以减少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单个合作社销售的成本,还能有效整合资源、连接市场之路,从而开展更高平台上的产品营销、信用合作等各项服务。目前有XX合作社统一使用合作社财务规范和报表。
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辐射作用显著。XXXX年合作社有社员XXXX人,带动周边农户XXXXX户,销售农产品累计XXXXX吨,实现销售收入XXXX万元,占农产品销售收入的X%。
XX年入社社员达XXXX人,签定销售合同数XXXX个,合同面积XXXX亩,销售农产品XXXXX吨,销售金额XXXX万元,上交税金0.XX万元。
截止目前全县合作社入社社员XXXX人,拥有固定资产总额XXXX万元,带动农户数XXXXX户,经营规模面积XXXX亩。为了增加农产品销售,XX乡XX合作社在XX市建立了蔬菜批发市场,收购当地农民种植的土豆、白菜、等蔬菜,每月销售量XXX吨;全县X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招标,与各乡镇中小学校签订食品供货协议,主要供应学校食堂肉、菜、蛋等食品,每月供应蔬菜等食品XXX吨;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产品销路。充分利用XX对口支援我县的大好时机,扩大我县优质农副产品在全国的销售,产品在国内销售到天津、广洲、上海等内地市场。XXX县XX红枣业农民专业合作社、XX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上海XX集团签定XX、XX供货协议,销售XXX县优质XX、XX,XX乡的 “XX”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办理进出口许可经营证,与周边的XXX、XXX等周边国家开展进出口贸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宣传认识不够。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 在宣传引导方面不够广泛、深入,致使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政策理解不全面,对推动合作社发展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民合作意识不强,入社积极性不高,影响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2、人才、技术、信息缺乏。一是各部门缺乏懂农村专 业合作社知识的专业人才,合作社缺乏有实践经验、合作理念、市场知识的牵头人,农民缺乏合作知识。二是合作社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程度低,且产业层次低,科技含量不高,难以深度开发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由于思想保守,合作社之间的信息交流较少,供求信息渠道比较单一,影响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3、自身建设不规范。XXX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虽然呈现出较好的趋势,但从整体上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很不平衡,组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合作领域窄,服务功能弱,发展规模小,总量少,入社会员少,辐射带动面小;有一些合作组织发展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没有章程、制度、没有工商登记,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没有利润返还机制和必要的监督机制,利益联合机制也不完善,尚末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在外部环境上,认识程度还不高,扶持力度还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规范和提高。
4、合作社发展不平衡。有的合作社发展实力较强,辐射带动作用强、有的合作社经营范围狭窄,实力弱;
5、政策落实不到位。随着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合作社的发展引起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来推动合作社发展,但到具体执行 时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地。如:税收减免政策执行不统一、贷款担保困难、生产设施用地困难等。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了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做强。
6、资金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签订了农产品购销合同,由于流动资金短缺,不能正常支付,而贷款又担保落实难,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
7、产品附加值低。我县大多数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是以散装原产品或半成品形式出售,很少进行产品的分级、包装、这不仅影响了我县农产品市场范围的开拓,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可持续增收的成效。
(三)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乡镇长、村长担任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组长,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所辖范围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地点设在村组。县农业局要依法履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责,县农经局具体负责做好发展规划制定、法律政策落实、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价、示范培育、宣传培训、统计监测等工作。
2、加大宣传力度。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作为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采取广播、电视、网络、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合作理念和依法办社意识,增强各 级干部依法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加 强指导服务合作社发展的工作力量,建立健全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和工作指导体系,县成立合作社指导服务中心,乡镇、场成立合作社指导服务办公室。要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 业务指导操作规程,加大对合作社辅导员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一支熟悉法律政策、热心合作社事业的辅导员队伍,为促进合作社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4、规范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开展统一投入品采购供应、统一生产 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注册商标、统一产品销售等服务。建立合作社农产品生产档案,实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和监测制度。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品牌,如XXX、XXX、土鸡和土鸡蛋、XX土豆、XX红枣和蜂蜜、XX核桃、红花等。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地理标志等认证活动。
5、加快市场开拓能力建设。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外 销平台建设,到内地开拓销售市场,组织产品向XX等内地销售,加快现代农业农产品市场开拓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社企对接”、“农市对接”等五大对接,促进合作社与城市超市、学校食 堂、涉农企业、农资生产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实现产销衔接。组织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产品展示、展销、洽谈推介活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内地展会,负责做好展品宣传、广告等工作,县财政给予一定的展会经费补贴。通过扩大合作社产品销售半径,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能力。
6、加强规范化建设。把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贯彻农业部等国家 11 部委的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建设规划和示范社标准。围绕设立登记、建章立制、利益联结、统一服务、民主管理等,引导开展规范化建设。我县每年选择培育X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7、营造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环境。执行近年来市出台的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国家和市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项目,可优先争取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提供信贷支持。县农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要会同县农经局共同做好农民业合作社信用评估和建档工作。鼓励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授信与合作社成员单体授信相结合,采取“宜户则户、宜社则社”的办法,建立信贷支持绿色通道。县政府支持的贷款担保公司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服务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
8、强化服务和销售功能。计划参加合作社的农户覆盖面达XX%,XX%以上的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生 产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增收水平超过其他农户XX%以上。到2020年,围绕我县六大产业发展,形成一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经营载体的产业集群,经营实力明显提高,运行更加规范,服务农民能力显著增强。
9、争取项目支持、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合作社结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以示范标准推进合作社发展,申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项目,为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使其发展壮大,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10、规范化运作
7.全县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七
1全市畜牧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 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战略部署, 抓住实施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和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的有利契机, 以加快畜牧业经济转型发展为目标, 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牧业, 用产业化模式发展牧业, 用现代化标准提升牧业, 凝心聚力, 扎实工作, 畜牧业经济呈现了强劲的发展态势, 畜禽发展数量和质量同步增长,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 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畜牧政策落实稳步推进, 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高, 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截止到2014年末, 全市猪、牛、羊、 驴、禽分别发展到78万头、14.8万头、120万只、 2万头和870万只, 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6万吨、3.6万吨和20万吨, 畜牧业产值实现27亿元, 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3575元。
自2012年提出奶牛产业转型发展以来, 我市抓住畜牧业经济转型发展主线, 突出抓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促发展、精细化精深化加工提质量、 品牌化市场化销售增效益、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保安全, 畜牧业经济转型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方面, 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发生积极转变。广大干部群众已经充分认识到畜牧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民间资本、企业投入畜牧业的热情也越来越高。目前, 全市运行奶站58个, 转型为牧场的有4个、养殖小区的37个, 占运行奶站的70%;另一方面, 畜禽良种化水平大幅提高, 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市奶牛、 肉牛、生猪和蛋鸡的良种覆盖率都达到90% 以上, 备案的各类畜禽养殖场、小区达到290个, 畜产品可追溯体系日益完善。
2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市在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上取得一些成绩, 但与“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畜产品加工精深化、兽医工作制度化、畜产品质量和畜牧投入品安全化、畜牧业服务与管理信息化”的“五化”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研究和破解。
2.1转型升级任务仍然较为艰巨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大发展”、“六型农业”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 必须推动畜牧业由传统饲养方式向标准化规模生产转变, 由数量扩张向数质并重内涵增长转变, 建设食源性优质安全畜禽养殖基地。目前, 我市畜禽规模养殖比重仍然较低, 有些养殖户 (场) 仍然固守传统理念, 养殖模式散小低效, 经营方式简单粗放, 粪污处理不达标, 给周边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 同时, 也不利于建立可追溯体系, 对畜产品质量安全也构成了较大威胁。
2.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虽然国家、省里在规模养殖场建设等方面有很多的扶持政策和项目, 但覆盖面很小。与畜牧业发达地区相比, 财政用于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相对较少, 特别是列入财政预算的更少, 虽然制定了一些扶持政策, 但由于县级财政能力有限, 奖励资金相对总投资也是微乎其微。大多数银行基本都不给养殖业发放贷款, 而养殖户 (场) 严重依赖贷款, 没有充分自有资金和社会闲散资金实行滚动发展, 严重制约了我市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进程。
2.3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截止到2014年末, 我市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有19家, 屠宰加工畜禽61万头 (只) , 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4.57亿元, 实现利润182万元。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 我市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数量较少, 规模也较少, 名优产品数量也不多, 主要是以皮革、毛呢以及肉制品为主, 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低, 加工水平停留在初级加工的阶段, 技术装备鹿后,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尚未形成产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模式, 带动作用不明显。
3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想法
畜牧业作为我市传统优势产业, 当前正处在由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向现代经营方式转变的重要转型期, 面临着许多繁重任务和严峻挑战。对此, 我市要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科学规模, 重点布局, 举全市之力推动畜牧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争取到2020年, 全市奶牛、肉驴分别发展到10万头, 生猪、羊分别发展到400万头、150万只, 蛋鸡发展到1 000万只, 全市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达到500个以上, 规模饲养量占总饲养量的90% 左右, 建设奶牛、生猪、禽类、羊、肉驴等龙头加工企业各1个。肉、 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35万吨、4.4万吨、22万吨, 牧业总产值实现150亿元, 经济总量再造一个洮南。
3.1围绕转型主线, 精心组织领导
把畜牧业纳入全市经济发展大局, 并从长远着手, 组织专业人员, 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 发展现状, 科学制定全市的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 明确了发展目标。其中, 中部、南部乡镇通过招商引资、大户投资等手段, 培育和发展大中型牧场;北部乡镇在现有基础上, 继续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步伐, 逐步确定各个畜禽品种的发展格局。同时, 充分运用股份合作、投资融资、 托管等形式, 动员和吸纳社会各界投入资金发展畜牧业, 推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3.2围绕政策引领, 强化扶持服务
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政策, 优先申报有利于转型发展的项目。要着手设立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 用于标准化规模养殖、畜产品加工以及粪污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保障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继续加大畜牧业扶持力度, 在资金、土地、信贷、保险等方面出台更有力的扶持政策, 拓宽补贴政策覆盖面, 保护畜牧业生产的稳定性。要逐步建立起稳定增长的财政扶持畜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各项支农资金尽量向畜牧业倾斜, 同时加强对政策资金的使用管理, 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3.3围绕宣传引导, 营造浓厚发展氛围
重新审视发展环境, 通过媒体、会议等方式, 不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畜牧业经济转型发展的认识, 引导大家正确分析发展形势和市场行情, 进一步坚定发展畜牧业的信心和决心。
3.4围绕技术支撑,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依托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 遴选优秀畜牧专家、技术指导员投身服务一线, 为畜牧业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强化畜禽良种繁育场建设, 鼓励扶持引入优良畜禽品种, 稳步提高畜禽良种化水平。积极推广优质饲草生产技术, 提高生产效率和养殖效益。
3.5围绕培育龙头, 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要引导现有大型龙头企业建设畜禽研制基地, 完善创新“公司+ 合作社 (基地) + 农民” 合作机制, 加强科技创新, 积极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 培育一批具有标准化养殖、屠宰加工、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经营能力的龙头企业;同时, 围绕发展生猪、奶牛、肉驴等优势产业,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宣传我市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 吸引大公司、大集团投资建设全产业链一体化项目, 构建产品生产加工、综合利用、梯级增值的产业格局, 进而提升全市畜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内需动力。
8.全县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八
关键词: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3.057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之中,畜牧业逐渐实现了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能够有效地促进畜牧业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样也是广大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因此党和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甚为重视,并且多次强调“三农”问题。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1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畜牧业产业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凸现出来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1.1龙头企业缺乏竞争力,畜产品深加工水平落后
在畜牧业产业化的之中要求能够将畜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进行紧密的结合,但是在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环节却不能够进行紧密的结合,我国的畜产品的加工仍然也是停留在初级产品的加工以及销售之中。发达国家的畜产品加工量能够占得畜产品生产总量的70%~80%,但是我国的比重却达不到10%。而进行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企业和厂家相对来说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也较为落后,加工的畜产品单一。另外,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畜产品加工的一些龙头企业的企业规模较小,所加工的产品质量也不尽如人意,产品加工的种类相对来说较为单一,管理体系相对较为落后,不能够促进这些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不能非常好的适应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之中,一些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科技能力不足,一些龙头企业仍然还是依靠粗放扩张的经营模式,忽视了新产品以及新技术的开发,在市场之中缺乏自身的名牌产品,阻碍了这些龙头企业的长远发展。
1.2畜牧业产业化内部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
在进行内部利益分配问题上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双方信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就是当企业与农民两者签订合同之后,由于产品的价格存在不确定性,价格幅度可能会随着其他事物产生波动,当产品的价格较高且产品畅销的时候,一些农民可能会违背合同,不愿意将产品卖给企业,给企业造成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但是相反,在产品的价格低且不畅销的时候,农民非常愿意按照原定的价格将产品卖给企业,但是企业却不愿意以合同中的价格收购,有时即使愿意收购,也是尽可能的将产品的价格压得不能再低,这样就会给农民造成一些严重的经济损失。二是一些企业往往就是凭借着农民的知识水平较低,对法律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制定合同的时候侵犯农民的权益,故意损害农民的利益,在制定的合同也是尽可能的偏向企业的利益。三是违约成本较高。当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情况之后,农民面临的赔款压力较大。
2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分析
为了能够促进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笔者针对于以上几个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
2.1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龙头企业的创新以及科研能力欠缺,管理模式落后,所以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于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龙头企业发展的战略措施,解决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性难题,加强对于重点龙头企业的管理,对于龙头企业和为畜牧业的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服务进行组织,对于这些过程中需要交纳的一些税款以及其他款项进行试单个的优惠,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与此同时,作为龙头企业也应该积极的进行反思和不断的探索,加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之中的竞争力。
2.2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质是为了在企业与农民之间建立完善的稳定的利益关系,这直接关系到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进行,所以各地政府应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在一些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地区重点在于规范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合同,用以维护农民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在一些畜牧业产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可以建立起风险基金,在市场价格浮动较大产品价格较低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双方的利益,返还一定的利润,或者是进行一些补助。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尽最大的可能减少企业与农民之间的经济利益的损失。
2.3建立风险防范意识
在畜牧业产品化的发展进程中,各个地区应该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加强风险防范的宣传,让农民朋友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针对于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防范手段,做好畜禽的疾病预防,降低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各种疾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好地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德元.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王明利,王济民.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和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2,(S1).
[3]夏田,多金荣.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经验借鉴[J].财经理论研究,2014,(02).
【全县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09-17
畜牧业发展的机遇及对策08-02
县畜牧业绿色发展规划09-01
嫩江县畜牧业发展情况汇报10-16
湟中县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08-26
大悟县畜牧业发展规划(20008-27
关于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0-26
廉江市畜牧业调研报告08-10
畜牧业分析报告07-12
在调研全县油茶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