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纲

2024-06-30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纲(共13篇)

1.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纲 篇一

浅谈电力企业如何加强班组管理

班组是企业的最基层的组织,企业的各项任务都要通过班组去落实、去完成,因此班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难在班组虽小,但五脏齐全。企业是大家,班组是个小家,如何管好班组,与管好企业是相辅相成的。

一、以人为本是加强班组管理的根本

班组管理,顾名思义,就是要通过管来理顺工作关系、工作程序,挖掘所有的潜力,把最基层的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把最基层班组人员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效率和降低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不论是管理大家还是小家,最关键的是人的管理,因为人是最主要的,任何事情都是要通过人去做,通过人去实现,所以要教育班组员工认清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职责,提高班组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蕴藏在员工身上的潜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

1、要重视加强班组的思想理论建设。每个员工个体间存在着意识上、观念上、认识上的差异,应采用人员的搭配,切实有效地开展帮教活动。把班组学习作为思想建设的工作园地,全面宣传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把企业精神溶入班组精神之中,培育班组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主人翁的姿态,理直气壮地去搞好班组管理;结合现实生活开展班组大讨论,说员工愿意听的话,讲员工接受的理,摆员工关心的事,把大道理融入小道理中,小中见大,杜绝假大空,克服“有人讲、无人听”的弊端;鼓励人人参与施教,培养员工为集体利益、群众利益去拼搏的精神;并且针对性地进行多重引导,从而使职工从内心拥护企业的方针及决策,当个人利益与班组集体利益有矛盾时,自觉服从集体利益,竭尽全力发挥自己的所能,为企业效劳。

2、要为班组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物质方面,应有学习场地,存放书籍、资料、记录的柜子,更衣室、备餐室、计算机、工器具等等必备的设施和工具。在精神方面,应有领导的关心,同志间的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照顾等等,班组人员在协调的工作条件下,在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工作的乐趣,从而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3、要积极培育班组员工的业务素养。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班组员工学习业务知识,岗位技能练兵;也可以一边干一边学,在干中体会,在干中实践,在干中创新,熟练掌握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操作能力,适应日夜发展的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的需要,适应新形势、新思路、新机制、新体制的需要,为企业尽心尽职地创造财富。

二、班组长是抓好班组管理的关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一个好的班组长是班组管理能否搞好的关键。班组长工作能力的大小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班组管理的质量,决定着班组工作效率,大凡管理搞得好的班组,班组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班组长的素质是班组管理的重要任务,不但要提高专业知识素质、还要提高思想素质,不但要提高技术能力还要提高协调管理能力,要提高班长的综合能力。

1、班组长应对自身的综合素质有一个正确的估价,要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紧迫感,尽

一切努力固强补弱,避免因自身某个方面的素质不够等原因而影响到班组的健康发展。要通过各种方法多学习、多实践,遇到问题虚心求教,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弱项变强,强项更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工作起来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班组长不仅工作能力要强,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还能调动班组人员的积极性,发动群众一起干。要清楚仅靠一个人的劳心劳力是达不到真正管理好班组的目的的,切忌班组管理变为班长管理。班组长应成为集中班员智慧的吸铁石、团结友爱的纽带、靠得住的主心骨、信得过的知心人,善于用信任换来支持,使班组成员明白班组的事是大家的事、大家的事大家办。大家都来参与班组管理,成为班组的主人,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使大家都感觉到班组大家庭的温暖,使班组充满生机与活力。

3、班组长对班组的各项工作要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应知人善任,要了解班组各成员的长处、短处,在劳动组合中要尽可能地扬长避短,实现最佳组合,使班组每个人都有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要把开发班组人才视为永保班组开拓、前进的动力。

4、班组长应具有敬业爱岗精神,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班组长的工作是一项既辛苦、又细致的工作,他既要管人,又要管事;既要抓生产,又要抓管理;既要求质量,又要讲进度,这就决定了班组长应该视岗位想责任,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班组服务的理念,才能推动班组不断前进,不断创新,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制度建设是抓好班组管理的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理,班组管理缺少不了相应的标准和规章制度,只有用标准、制度来规范班组的行为,规范物流、人流、财流的合理分配,规范工作中的纵向步骤和横向关系,使工作程序最佳化,把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把工作成本降到最低,把各种消耗降到最低,使工作的效益最大化。

1、企业要结合班组工作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管理制度,并组织班组人员学习、贯彻落实,对各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对班组各项技术工作和工作流程进行了科学分层、分类,制定工作流程作业卡,对班组的台帐、原始记录和技术资料进行了分级、分人管理,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2、班组的各项工作要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班组员工必须按照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进行工作,各项工作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使现场人流、物流、信息流处于最佳状态,真正使管理出效益,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

四、齐心协力是抓好班组管理的力量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搞好班组管理工作,只靠班组长自己单干是不行的,要有班组骨干和全班员工的支持才能成功。因此班组管理也要有团队精神,要实行班长负责制和民主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围绕班组管理坚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原则,使全班员工牢固树立起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做好班组的管理工作。

1、坚持召开班组民主生活会,通过职工的广泛参与,提出对班组管理的看法和建议,交流思想,消除误解。一般情况下,要决定一件事最好先摆到桌面上,听取全班人员的建议,充分讨论,然后班委进行研究决定,再通过民主生活会的形式给予公布。只有把大多数人的意愿集中起来,精心营造大家一起工作、心情舒畅的氛围,才会充分调动和发挥班组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为班组管理干一份工作、挑一副担子、负一份责任,为班组、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2、合理分工,人尽其才。班组管理工作很多,通过合理分工,形成人人参与,大家来做的局面。这样,不仅可以改变少数人忙不过来的状况,还可以培养大家都来关心班组管理,努力达到人尽其才,使民主分工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3、分工不能分家。应该坚持团结协作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作风。竭力避免张三不在,他所分管的工作记录本拿不到或李四休假期间分管的工作没落实等情况。

五、科学技术是抓班组管理的重要手段

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班组进行了科学的管理,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为此班组应运用现代技术,使班组管理科学化。

1、利用电脑开各种操作票、工作票、分析试验数据;利用网络、软件达到数据共享;利用计算机进行远程教育,使班组人员在班内接受技术问答、岗位培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生产安全预控;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核算;利用计算机采集设备缺陷、异常等等„„,减轻班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使班组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2、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管理班组,用目标管理、定置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网络管理等现代化方法与班组实际相结合,选择适应本班组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进行全面管理,提高班组管理水平。

六、激励机制是抓好班组建设的动力

应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规划,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制订岗位管理要求,引入竞争优化机制,实行生产计划与经营成本考核相结合,产值利润与实际工作质量、效率、效益相结合,理顺企业、班组、个人的三者利益关系。生产岗位,管理工作应直接与经济核算产值利润挂钩,才能体现班组建设和班组管理的真实意义,为企业和班组的生存和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对班组长的激励。企业对班组长应积极支持。在企业或基层单位在建立中层干部后备队伍时,应优先考虑班组长,为班组长的发展提供空间。每年应给班长一定的业务、技术和管理方面培训时间,以增强班长的才干和适应技术发展的需求;适当给班组长享受高于本班职工的奖金系数;还可以给予连续担任多年的班组长适当的疗养等措施激励班组长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带动全班搞好班组工作。

2、对班组员工的激励。应对管理得好的班组提高相应的奖金系数,给予相应的荣誉奖牌;

制订班组工作的激励办法,把班组的所有工作列入激励范围,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干好干坏不一样,要使班组人员尝到多干活、干好活的甜头;克服那种只扣不奖的考核办法,及时表扬先进,鞭策落后,在班内形成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促进班组管理向上突破。

2.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纲 篇二

一、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外投资缺乏有效的监管。

目前, 许多企业对投资决策管理重视不够, 部分企业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一味注重投人, 很少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论证, 投资行为短期化, 忽视投资决策和管理, 缺乏战略眼光, 容易导致企业投资失败, 以至投人不能有相应的产出, 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 严重的还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部分企业违背经济规律行事, 盲目追求经营项目的多元化, 将多元化简单的看做分散经营风险和做大企业规模的工具, 而忽略了企业扩张与其资金实力、技术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的矛盾。

2、全面预算管理未充分执行或者流于形式。

目前企业普遍存在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过于粗放, 闭门造车的现象, 往往采用粗略估算、简单平均等方法以历史指标值和过去的活动为基础编制预算, 预算与企业的经营脱节, 预算编制缺乏客观性。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专门的预算机构或组织专门人员参与预算编制, 而在对预算执行进行跟踪管理和预算调整时, 预算机构和人员就很少参与, 从而对预算执行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架空了预算控制的职能, 也严重制约了预算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 影响预算管理的效果。部分行业企业在预算执行中, 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缺乏应有的措施, 考核指标不具体, 考核标准不统一, 奖惩措施不落实, 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 从而使预算脱离实际。

3、资金管控不严, 闲置资金利用效率不高。

不少企业由于管理不善, 致使资金循环不良或造成资金体外循环, 不仅影响了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 也为产生腐败提供了温床;未有效的利用闲置资金, 使其为企业创造较高的效益;一些企业只注重将产品推销出去, 却不重视资金的回收, 使应收账款越积越多, 从而使企业资金循环不良, 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困难。

4、成本费用管理不到位。

许多企业对生产经营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 劳动无考核, 物耗无定额, 设备无人管, 成本不核算, 考核无奖惩, 造成成本费用缺位管理。

二、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效益的对策

1、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强化全面预算的硬约束机制

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预算管理的核心在于对企业未来的行为事先安排和计划, 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的各种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使企业按照既定目标行事, 从而有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注重预算编制流程。预算编制应在对市场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 以目标利润为前提, 编制全面的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利润预算, 使企业生产经营能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

强化年度预算执行力。年度预算编制后, 根据实际情况, 分解为月度预算, 进行月度经济活动分析, 找出问题和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 也便于采取相应的对策。月度预算采取近细远粗的滚动预算, 这样就可以时时把握企业全年利润目标的动脉, 发现不足, 及时改进,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强化企业业绩评价。业绩评价既是本次财务管理循环的总结, 又是对下一次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业绩评价包括动态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层次。动态评价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对有关部门或个人的工作业绩状况即时确认、处理, 它属于事中控制;综合评价则是在期末对于各预算执行主体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的分析评价。企业应强化业绩评价, 在财务活动、预算执行过程中, 通过业绩评价信息的反馈及相应的调控, 随时发现和纠正实际业绩与预算的偏差, 从而实现对财务经营活动过程的控制。

2、强化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首先要合理筹集资金, 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另外还要考虑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动趋势, 合理安排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结构, 以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其次要合理使用资金, 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的控制, 加强对应收账款和货款回笼的管理, 建立严谨的考核制度, 实行资金审批报账制度, 以节约使用资金。

3、进行成本费用控制,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 建立成本费用管理制度。通过及时、准确的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分析, 提高工作效率, 促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成本费用管理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涉及到每一个员工。企业应该建立一套标准成本, 控制内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支出, 进行有效的投入产出分析。

(2) 加强质量成本控制, 应当充分考虑外部质量成本对企业的盈利损失和信誉损失。从外部质量成本的构成看, 假如能够在产品出厂前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其费用比出厂后的处理费用要少很多。因此, 在质量水平一定的情况下, 应当适当加大内部质量控制, 从而降低企业的总体质量成本。

(3) 强化费用控制。通过采用绩效挂钩的预算管理模式来降低费用成本, 企业根据各部门的所上报的销售预算额, 统一制定总体预算并分解到各部门, 把各部门的收支预算与全体员工的绩效结合在一起并配合一定的奖罚机制, 调动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

(4) 加强对材料成本的控制。在材料成本控制方面, 应当从设计阶段开始, 依靠网络资源, 逐渐对产品部件进行优选后推行标准化, 提高设计效率, 及时采用新技术, 节约材料、降低人工消耗;不断完善设计、制造技术, 减少设计失误所造成的材料、人工、动力等损失。

三、结束语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部分, 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整个环节, 因此有必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控制企业成本, 加强资金管理合理利用资金, 建立财务监督制度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促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 以进一步加强财务管控,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 本文从财务管理实务的角度, 提出了企业日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分析了如何加强财务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3.浅谈如何加强煤矿企业财务管理 篇三

关键词:财务管理;煤矿企业;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74-01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范围由传统的价格、质量、品牌等领域扩展到企业管理领域,其中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当前,由于煤矿资源的稀缺和市场对煤矿资源需求力的迅速增长,我国的煤矿企业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然而由于资金少、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影响,煤矿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而在整体上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探讨煤矿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加强鹤煤三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社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增长。

一、提高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1.转变管理观念,树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首先煤矿企业的领导者应转变管理观念。把财务管理当做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改变原有的“经验式”管理作风,树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确立企业价值做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从根本上保证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要权力,不断强化企业资金的科学管理,鼓励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到企业的经济决策活动中。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煤矿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期的业务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建设一只政治可靠、廉洁、高效、务实的队伍,是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财务部门掌握着一定资金的审批权、管理权,必须带头艰苦奋斗,廉洁自律,强化制约机制,从制度上和源头上保证依法操作。

3.健全内控系统、完善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确保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就必须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发挥内控制度的整体效能。

二、加强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

1.加强完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首先要更新财务管理观念,肯定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使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贯穿于企业资金运作、财务情况分析和企业投资决策之中,从而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要建立健全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部门内部成立资金结算、财务筹资和财务投资等部门,使财务管理工作真正贯穿于煤矿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在做好日常财务管理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和完善财务工作内容。提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

2.完善财务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对防范财务风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而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防范财务风险,运用科学手段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提高投资决策的可行性、科学性。要选定合适的风险指标建立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建立财务风险信息收集个传送系统,及时为煤矿企业的各部门和下属子公司传送有关数据和风险指标。制定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预测和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并根据预测评估的结果,组织和实施防范、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3.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挖掘资金的使用潜力,加速资金周转,防止资金流失,降低煤矿炭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就要以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为中心,将企业的的所有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体系,合理的安排资金的使用。要对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防止出现资金管理混乱的局面。结算中心要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实行总量平衡,定期编制企业的年度、月度资金预算,并做好组织落实工作。企业的材料、设备等物资应该采用集中供应,各部门不得擅自采购,企业采购所需要的资金由结算中心根据编制的预算统一进行拨付。

三、创新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财务管理者首先应塑造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加大信息技术软硬件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财务管理,以提高财务决策的水平。其次加强信息化培训与开发,引进先进的理财理念和信息手段,努力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管理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适应财务管理创新的发展需要。

2.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建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煤矿企业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财务预测,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准确的财务预测可以使企业了解自己的资金需求,提前安排融资计划,并根据融资情况安排生产和投资,从而起到防范财务风险的作用。煤矿企业还要建立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和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监测和实时反馈,针对可能突破风险预警界线的问题,管理者要及时调整和修正财务决策,防患于未燃。

3.建立学习型财务管理组织。建立学习型管理组织能够有效地改进组织成员的思维方式,促进组织成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激发他们持续不断的创新动力,同时能够增强组织的优惠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谁的学习能力强、学习速度快,谁就有可能在竞争中领先。

4.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方法。科学的管理要求用定量的管理方法,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都有定量的经济模型支撑。当前,单纯的定性管理方法已不适应复杂环境下的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必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煤矿企业可以采用量化的财务管理方法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煤矿企业在进行综合效益评价时,可以采取以定量结合进行研究,可以极大得拓展财务管理的空间。

4.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纲 篇四

拥有庞大财务链条和基础财务的石油油田企业其财务办理的水平和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油田企业的经济效果与利益水平和盈利本领,这就要求石油油田企业的财务办理机制导向上一定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和重新定义其财务运作办理机制,面向其财务办理的内外部环境情形进行机会威胁研究。上述这些难题和方面构成了现在石油油田企业财务办理的主要方面和重要环节。

3 油田企业财务控制管理现存问题

成本管理是油田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加强成本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减少资源的消耗,增加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采油成本管理由于受原油生产自身特点以及经营管理过程中种种不利因素的制约,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3.1预算管理不科学

油田企业在实施财务预算的过程中,油田企业的财务核算模式还不够科学,有待进一步改进。在核算的功能模块中缺少时效性和准确性,缺乏财务核算之间的相互交流。首先,缺乏较为完整的财务预算指标体系;其次,油田企业的财务预算在其科学性与合理性方面还有待改进;最后,在财务预算考核和激励方面,考核手段陈旧,奖励办法也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2财务管理人员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油田企业中,普遍存在对财务风险不够重视的问题,无论是油田企业管理人员还是基层工作人员在经济安定的时段内都会欠缺防风险认识。油田企业管理者在做出决策时往往此项决策的执行对财务安全的影响以及可能受到的风险考虑的不是很周到。在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未征集下属(内部人员)意见,未根据自身油田企业的实际情况下,仅凭模仿其他油田企业成功经验甚至仅凭个人经验就制定并执行一项决策。另外,油田企业在后续收集市场对决策的反应方面也十分迟钝,甚至为了达到发展要求,虚拟市场调查,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也过于迟缓。

此外,油田企业的部分财务工作者对风险不够重视,不会充分考虑财务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就算是发现危险也不够重视,只是把财务工作看作简单的记账工作,未能在出现风险时及时作出有效应对。可想而知,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对油田企业的财务安全将会产生巨大的威胁。

3.3内控环节薄弱

5.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纲 篇五

伊泰集团诚意煤矿:张建国

煤矿企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地质条件多变,生产工艺复杂,所有生产任务都要落实到班组去完成。班组的安全管理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安全目标的实现。在企业深化改革、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搞好企业安全的关键是抓好班组的安全管理,以班组安全来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新形势下的班组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选拔高素质的班组长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班组长是班组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现场指挥和协调班组的各项工作。班组长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班组的安全生产,只有班组长这个“前线指挥员”把好安全关,班组的安全才会有保证。所以班组长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首先,班组长的思想素质是总体素质的根基。具体的说,就是班组长要从思想上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认识;对班组职工有高度的责任感;有搞好班组安全生产的强烈事业心。在实际工作中,班组长要有坚持原则,以身作则,办事公道的良好作风,要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敬

业精神,始终把班组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在班组职工中树立威信,赢得职工的尊重和信任,得到职工的支持和配合,班组才有活力,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进行。其次,班组长的专业技术素质是致关重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设备、新技术在煤矿企业中应用得越来越多,也给生产带来了新的问题,这对班组长的技术素质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班组长不断学习新技术,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应熟练掌握基本作业规程和操作技能,懂得设备的原理、工具的性能,能独立操作,排除设备运转时出现的故障,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有一定的分析、判断和预测能力,能及时准确地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这些不安全因素。一个班组长如果不懂生产技术,对生产过程容易发生的事故不能了如指掌,在安排工作时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就难以做到安全生产。

三是班组长的管理素质要强,应具有管理班组的能力。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扬长补短,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职业道德,合理安排工作,应具有灵活掌握多样化的工作方法,善于用道理去说服和启发他人,在安全生产管理上要敢于严抓细管,处处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和员工,既不违章指挥,又能及时制止违章现象的发生。同时,班组长要关心爱护职工。工作中要能吃得苦,吃得亏,生活、工作中随时了解和掌握职工的心态,及时稳定职工的思想情

绪,通过自己平时耐心细致的工作,培养班组凝聚力和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组作风,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班组的工资分配公正、公平、合理,做到困难面前不退缩,责任来了敢承担,肯定能得到班组职工的尊重、信任和支持。自觉、愉快的投入到工作中,这样班组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和谐的班组。

因此,班组长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提升思想素养和专业技能,适应煤矿科学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克服困难、解决困难、提高管理能力。所以企业应重视班组长素质的全面提高,努力为其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发挥。

二、提高班组员工操作技能

随着煤矿企业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电气设备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更新应用,班组员工整体素质的高低,操作技能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安全生产与否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首先是让职工从思想上意识到安全技能的重要性,为职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培训学习环境,以调动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增强培训技能的效果。二是班组应将日常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重点放在作业现场,要针对职工理解能力强、机械记忆差的特点,扬长避短,更多地采用师带徒、岗位练兵的方法,让班组技术精的员工带领。在工作现场讲解安全技术知识和传授操作技能,对职工正规操作

和掌握施工的技术要求加以具体指导,随时发现和纠正职工施工中和操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便更好地提高职工的技术操作能力,这样可以使职工在学习技术上学的快,记得牢。三是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励爱学习、技能提高快的员工,这样才能自加压力,使班组职工技术素质不断提高。

三、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首先班组长在现场管理上,必须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的工艺流程和生产作业过程进行安全跟踪、监督检查,使安全生产在每时、每处、每个环节和每个角落都得到保证。时刻做到眼勤,脑勤,嘴勤,腿勤,手勤

一是眼勤,生产中勤观察,每班施工前,班组长必须对作业现场仔细进行规范性的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隐患要及时组织处理,确认安全后在组织大家进入现场干活。

二是脑勤,在班组安全管理中,勤想,多思考,对本班的安全工作做到心中有数。要经常琢磨加强班组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用制度约束职工的上岗行为,用经济杠杆调动职工在安全生产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遵章守纪的职工面子上光荣,“票子”上实惠;让“三违”职工即丢面子又丢“票子”,以增强班组职工遵章作业、上标准岗、干安全活的积极性,夯实班组安全管理的基础。三是嘴勤,勤交代,勤嘱咐,不要怕员工说你有一张“婆婆嘴”,经常告诫职工“安

全为天,预防为主”,做到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警钟长鸣,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班组长平时没事时,多和本班职工进行交流,谈心,讲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讲违章作业和造成安全事故后,给自己与家庭带来的痛苦和损失,时刻提醒大家,安全才是最大的幸福。四是腿勤,生产中要勤走动,勤查看,使安全隐患及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及时的被发现,在生产现场及时得到解决处理。五是手勤,班组长要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和职工并肩作战,用自己遵章作业、按章指挥的具体行动做给职工看,带着职工干。用班组长的言行带动和引导班组员工,使上标准岗、干放心活成为全班每一名职工的自觉行为。

其次班组员工要在现场作业中,不论干什么工作,都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杜绝和消除安全隐患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假安全”现象的发生。班组安全管理是个动态过程,必须靠班组每位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集中精力,精心操作,随时观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处理生产中的不稳定因素,不遗留问题。把好每一道工序操作安全关口,按标准操作,规范操作,班组的安全管理才能有保证。

三是要在班组安全管理中健全群监、青年安全监督岗点,划分安全生产责任区,明确考核标准和奖惩细则,坚持每周一考核、一通报,增强了群监员、青安岗员立足岗位抓安全责任意识。为了确保监督到位,杜绝安全管理的盲区和薄弱点的存在,要利用班组自查、班次互查的安全检查方式强化安全监督管理;选拔懂技术、懂业务、责任心强的职工做安全骨干,分组动态进行安全督导。要有效掌握安全生产的主控权。

6.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纲 篇六

在企业经营活动当中,签订与履行合同的职责就成为了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企业如何才能够加强合同管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成为摆在企业管理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想要占据市场中的一席之地,就需要建立、健全法律规定,实行科学的、动态的、系统的合同管理,才能够真正的做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企业合同管理的必要及重要性

(一)企业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合同主要是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及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

(二)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合同的有效管理,有利于树立企业诚信及良好的形象,企业的诚信及形象是企业经营过程过中非常可贵的无形资产,有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为企业带来无限的商机,从而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二、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缺乏严密的审验条款

在审验条款时,对于歧义及误解文字没有进行标注,违约条款等也未进行注解。比如:在签订合同时,定金与订金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其所具有的法律效力相去甚远。定金的延期交付不构成违约行为,但是订金的延期支付则应判定为违约行为。所以,在对合同条款进行审验时必须做到细致、严谨、严密。

(二)合同管理规章制度欠缺

目前企业为了谋求长远发展,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大多浮于表面,缺乏实际执行效力。有些规范和制度过于严苛,可操作性不强。表现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包括:合同法律意识淡薄;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拘私情现象明显;事后补签合同以及不签合同的现象屡见不鲜;缺乏切实可行的监督约束机制,不利于合同的履行。

(三)前期调查准备工作不充分

在签订合同以前,对合同对方的履约能力、资格等缺乏细致调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电话及熟人介绍是企业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一旦出现合同纠纷,当事人可以不按事先约定履职,最终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

(四)领导对合同管理缺乏重视,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

在合同的管理阶段,企业的领导考虑的是企业的销售业绩及企业的盈利情况,他们对合同的管理并不存在,对合同的内容也不在乎,也不理会。因为,企业领导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由于合同执行方面的不合理或采购与合同规定的出入,这就会给企业生产及经营方面带来的严重损害。而且,企业领导一般也不会重视企业合同的管理,因此对合同管理部门人员的分配及合同管理部门人员的执行力等方面不到位。不但因为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缺乏具有法律专业素质的人才,而且还因为企业中合同管理工作得到不到认可,所以很多工作不能够顺利进行,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及企业的效益。

三、加强企业合同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法制宣传教育制度

企业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是企业实施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的障碍,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企业三干部职一[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怠识,特别是企业领导人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实现依法管理企业的必要前提。企业领导人是企业的最高行政领导。如果他们不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就不能有意识地主动把法律手段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这样,依法管理企业就是一句空话。同样,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职工没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就不可能有主人翁责任感,也不可能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提高以企业领导人为首的全员的法律素质,使企业的领导、干部和职工都知法、守法,依法办事,这样,才有利于企业法工作开展,实现依法管理企业。

(二)企业必须建立和健全有利于依法管理企业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

企业建立和健全各种管理规章制度,是企业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为了实现企业管理法制化,企业应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制度为中心的管理规章制度。这些管理规章制度除合同管理制度外,还应包括承包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质量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广告管理制度、税务管理制度、商标管理制度、专利管理制度、劳保制度、环保制度、安全制度以及各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总之,企业要制定出各种企业规范,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车间及班组、各个工种、各个工序、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企业管理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的有效机制

7.浅谈企业如何加强合同管理 篇七

一、转变观念明确定位

转变观念, 就是要转变认为企业合同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联系不大、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财富、忽视合同管理的观念。事实上, 如果没有企业合同行为的合法实施, 那也就没有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没有合同这个形式, 企业的经济活动就不可能进行。

明确定位, 就是必须要认识到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不是无关紧要的, 也不应当被边缘化, 它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是紧密联系的, 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围绕中心, 就是要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工作来实施合同管理, 为企业中心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保障。企业合同管理要仔细研究企业中心工作中合同关系如何设计、需要哪些合同形式、合同的风险在哪里、控制合同风险的措施等等。例如笔者所在的开滦煤矿, 地面压煤问题十分突出, 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 我们在合同管理中就把采煤土地塌陷补偿作为一个重点。

服务大局, 就是要服务和服从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大局。企业的基本活动是生产经营, 从这一角度讲, 企业合同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不是同等的, 企业合同管理产生并服务于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合同管理服务和服从于企业生产经营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建立符合企业生产经营规律和特点的合同管理预案;二是要紧密联系实际, 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合同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

三、加快转变全面融入

加快转变, 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合同管理程序的转变, 二是合同管理内容的转变。

程序是合同管理的生命。当前, 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合同管理是不规范的, 这种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不按程序办事。合同管理程序的转变就是从不讲工作程序、简化工作程序、颠倒工作程序转变到重视工作程序、遵守工作程序、严密工作程序上来, 认识到遵守工作程序是提高工作质量、促进企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 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精髓之一, 其核心内容就是规范合同文本审查、合同文本签订、合同履行三者之间的工作程序。

全面融入, 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管理合同业务范围的全覆盖, 即合同管理主动参与到各类合同业务中去, 努力实现合同业务全覆盖;二是管理环节的同步性, 即合同管理的实施与合同业务的办理同步进行, 把合同管理融入合同业务办理过程, 真正使合同管理成为办理合同业务的内生性要求。

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

制度是管理的基石, 制度创新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路径。企业合同管理中, 必须要重视管理制度的制定创新, 并且这种创新必须要符合本企业和本行业的实际。具体来讲, 要从制度上确立企业合同管理的体制, 要明确合同管理部门与合同承办部门、合同业务参与部门及每一个个人的职责, 要突出合同管理的重点, 要理顺合同管理的程序, 要设计特殊情形下合同管理的预案。

概括地讲, 合同管理流程再造主要包括三个关键点:一是先调查主体后确定合同对方, 二是先审查文本后签订合同, 三是先签订文本后履行合同。笔者认为, 合同管理流程的这三个关键环节是企业合同管理的基本原则, 只有坚持这样的原则, 才能最大限度上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依法进行和避免企业合同风险的发生。

五、确立标准抓住关键

确立工作标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笔者认为, 合同管理应有的五个工作标准, 即:合同主体适格、合同文本合法、合同签订有序、合同履行依约、合同档案完整。

合同主体适格就是指合同对方是合法存续的经营主体, 具备从事合同业务的资质能力和经济实力, 诚实守信;

合同文本合法就是指合同条款齐备并符合法律规定, 合同约定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按照法律规定履行相关批准手续;

合同签订有序就是指签订合同有授权依据, 按照公司内部规定程序签字盖章;

合同履行依约就是指合同双方都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权利义务, 不得随意变更、终止或解除合同;

合同档案完整就是指合同业务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合同文本、补充 (变更、终止) 协议、会议纪要、验收报告以及合同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文字资料 (含电子文档) 要全部分类依序整理归档。

按照确立的五个工作标准, 在合同管理中应抓住五个管理的关键环节, 即:

合同主体的调查, 主要是调查合同主体的经营资格和资质条件, 并根据资质证照期限动态更新, 及时掌握合同对方主体的变化情况。

合同文本的审查, 一是对非常用性合同文本的法律审查, 二是制作常用性合同文本的参考范本, 为合同承办部门提供便利, 同时提高法律审查效率。

合同签订的规范, 合同文本草案出来后, 应由技术、财务等相关部门进行技术经济性审查, 同时由法律人员进行法律审查, 会审完毕再根据企业内部授权权限由相应企业管理人员签署, 最后加盖企业合同专用章。

合同履行的监督, 合同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本企业的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搞清楚每一份合同的履行状态, 并定期汇总履行情况。对于在核实履行中发现的问题, 应及时提出法律对策, 并向合同承办部门及时反馈。

8.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财务团队建设 篇八

摘 要:作者结合本人在工程管理部门近十年的工作经验和感受,从财务结算、有效学习、提高执行力、流程建设、工作定位、人生规划等几个方面,阐述企业财务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关键词:财务;执行力;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从工作性质或是从企业制度要求方面,每一项工作都是由财务团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的,无数次的财务决算、税收检查、账目审计等财务活动都说明财务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1 加强企业财务团队建设的重要举措

企业财务团队建设函盖学习能力、执行力、创新力、目标定位和流程建设等方面内容。

1.1 财务团队建设的前提是如何保证财务团队成员的有效学习

财务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更是一项分工明确的流程工作。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必须有完整的制度来保证。进入财务团队的人员,不论是老队员或是新的队员,不断地学习财务知识和了解财务制度,是对每一个从事财务人员的严格要求。一个与时俱进的学习型财务团队才能保证其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团队。尤其把一些年轻的财务管理人员充实到一些涉外工程项目中,把书本中学到的财务知识应用到工程的财务管理业务中。

1.2 提高财务人员执行力是加强财务团队建设的关键

在我们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建设一支具有完美执行力的杰出财务团队对提升财务人员凝聚力和激发其创造力是很有必要的,要在日常的财务工作管理过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培养每个财务人使其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这样才能保证完善的财务制度和计划不流于形式,从而提高财务人员的执行力。而提高财务人员执行力的关键是构建具有企业财务特色的执行力文化内容,其核心内容是培养财务人员负责敬业的精神和服从诚实的态度。

1.3 明晰的业务流程是加强企业财务团队建设的重要步骤

明晰的业务流程是加强企业财务团队建设的重要步骤。企业财务工作即要求分工明确,又需要团队合作。在制订完善的财务制度后,为了保证财务团队工作的有效性,编制明晰的财务工作流程则是加强企业财务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明晰的财务工作流程正如一条红线,贯穿整个财务工作的始终。财务团队的每个成员正如这条红线上的每一个点和每个岗位。只有建立了明晰的财务工作流程,每一个财务人员才能各司其责,坚守岗位,这样才能保证在实施财务工作过程中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偏差有良策,并保证整个财务流程的流畅性和一致性,从而保证整个财务团队的执行力。

1.4 财务团队成员的工作定位是加强财务团队建设的重要保证

企业财务工作即需要团队合作,更需要明确分工。实现财务团队成员明确分工的具体作法就是对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工作进行明确的工作定位。

企业财务工作是合作和分工的统一。明确的分工是让每一个财务人员明白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保证其对自己的工作定位、工作责任和工作目标了如指掌。因为财务团队岗位分为财务经理、主办会计、结算会计、出纳等岗位。没有分工就没有合作。如果没有明确的工作定位和具体的分工目标,一个财务人员可以从事两个或多个岗位,今天是税务报批,明天是资产成本预估,后天是又从事保险业务。最后可能导致整个财务工作陷入一片混乱。而建立财务团队成员明确的工作分工和工作定位也是财务制度的硬性要求,因为整个财务工作流程上一些工作岗位就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职务不相容原则,内部控制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执行财务工作时要对财务团队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明确的工作定位。

明确的分工和定位,是为更好地保证整个财务团队的合作。培养财务人员之间的合作意向和营造良好的合作工作氛围才能确保企业财务团队工作的协作性和针对性。

1.5 财务人员的人生规划是加强企业财务团队建设的重要动力

目前,企业都对企业员工进行人生规划和人生设计,尤其对新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人生规划,让他们人生有规划,工作有动力。财务人员的人生规划就是在他们工作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工作热情、工作渴望和干劲。让他们明白自己从事和做好本职工作,不仅是为公司做工作,更重要是为自己做工作,为自己的人生添彩。

在加强企业财务团队建设过程中,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营造“鼓励创新,敢于尝试、风险共担,快乐工作,勿忘原则”的人文环境,让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是企业发展最需要的,尽量让他们快乐地工作,激情地创造和创新。同时,企业要根据内部的财务制度,灵活多变地运用 “重奖励,轻罚款”、“重平等,轻等级”、“重团结,轻形式”的财务激励管理机制。在福利待遇、晋升提干、职称评定、评先褒优等方面,企业应给予他们更好的待遇,让财务人员融入到企业“和谐、温馨、尊重个性、激励创造、实现多赢”的文化氛围之中。只有激发了每个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动力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2 结束语

9.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精细化安全管理 篇九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安全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重要工作。安全工作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如何抓好安全上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是安全管理人员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现就如何加强企业精细化安全管理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转变安全管理观念,求真务实抓好安全基础工作

安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安全管理也必须遵循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实现由传统安全管理到现代安全管理观念的转变,求真务实抓好安全基础工作。

一是要实现由“事后处理型”到“事前预防型”的转变。事后处理型的安全管理就是事故管理,其基本思维方法是“如果出了事怎样办”。什么地方出了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事故,事故的教训是什么,怎样处理责任人,这是事后处理型的安全管理关注的重点和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也就是重视对安全事故的处理,而轻视了对事故的预防控制,这是传统安全管理“吃一堑,长一智”的处理方式。

事前预防型的安全管理就是隐患管理,其基本思维方法是“怎样做不出事”。关注的重点是对事故的预防控制。我们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对车间生产作业现场进行调查了解、分析、安全检查、危险源辨识等方法,弄清楚哪些部位、哪些设备、哪些岗位的人员容易出事,哪些原因可能导致事故,再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也就是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对各个工序、各个环节的安全风险加以预防控制,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这种“不吃一堑,亦长一智”的处理方式是最聪明、最科学的现代安全管理方式。

二是要求真务实抓好安全基础工作,避免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在安全工作中,要尽量避免形式主义,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把安全工作抓细、抓实、抓好。

第一,安全文件的学习。安全文件是上级传达指令、安排工作、布置任务的一种有效途径。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学习安全文件,按照上级文件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日常工作。但是没有必要规定每个月都把生产工人召集起来学习安全文件、传达上级安全会议。对生产工人来说,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岗位特点,他们缺少什么安全知识就给他们培训什么,需要什么劳动保护就按规定给他们配备什么,有什么问题就给他们解决什么问题,这就是求真务实。

第二,安全活动的开展。要利用“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等专项活动,实实在在地开展一些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技术传授、岗位基本功训练、事故预案的演练等活动,对这些工作做到熟能生巧,应对自如。通过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第三,基础资料的管理。基础资料要结合部门的实际情况和岗位特点,有效的记录可以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和安全意识,在安全工作中做好痕迹管理。但基础资料太多了就容易搞形式主义。比如:班组的安全检查整改记录很好很有必要,班组在安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做好记录,便于对查出的隐患进行总结分析,查找根本原因,再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隐患的再次发生。但是规定班组每周召开一次安全会议、每月开展一次安全培训就很牵强。安全会议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事说事,通过安全会议大家共同探讨,解决安全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增强制度的执行力

一是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公司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作业文件,我们要通过在日常安全管理实践工作中对这些规章制度和作业文件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制度的适宜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制度是集体的契约,而不是管理者强加给员工的一种“善意”。人的本性告诉我们:凡是强加的都会遇到本能的抵触。人可以被引导提示,也可以不得已被强制,但是人却永远不会从内心接受被强加给自己的管理。所以要遵循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性化管理原则,要“以制度来指导人”。要在规章制度和作业文件中多加安全方面的技术指导和提示,说明“应该怎样做”,讲清楚“为什么不能做”。而不是传统安全管理的“以制度管理人、约束",规定“这不能做、那不能做”。让员工从内心认识和接受出于关心和爱护自身健康需要的安全管理。让制度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二是要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制度是基础,但执行才是关键。我们并不缺少制度,缺少的是把那些“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规章制度和作业文件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只要制度没有执行,制度也就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其次,安全管理人员应该以身作则,在企业中起到良好的表率带头作用,古语云:“己不正,焉能正人”。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带头遵守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三、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

一是要加强基层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安全管理是为了员工,安全管理也必须依靠员工。安全管理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首先是保护员工的健康安全。一方面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理论知识培训。外请安全培训专家,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让一线员工掌握本岗位所必须的安全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扬“传、帮、带”精神。通过“师带徒活动”等方法,让有知识、有技术、有经验的老员工不失时机地向新员工传授技艺和知识,帮助新员工在企业这块沃土上尽快的成长,达到一个能人带出一批能人的目的。

二是要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安全管理人员是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在本企业的具体贯彻执行者,是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具体落实者,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护神”。要搞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让他们掌握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他们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组织生产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的培训,让他们掌握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熟悉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规范,达到用安全专家管理并指导安全生产的目的。

10.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职工培训 篇十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职工培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竞争表面上看来是产品质量、技术、成本的竞争,但实质上是企业职工素质之间的竞争,只有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作 者:张金成 朱桂珍 华永榜 作者单位:金川集团有限公司二矿区,甘肃金昌,737100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2)分类号:G726关键词:浅谈 加强企业职工 培训

11.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1、企业税务风险的概念及影响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纳税人纳税风险规避措施失败或者没有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法规而受损的可能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主客观原因导致企业对税收法规的理解和执行发生偏差,遭受税务等部门的查处而增加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等额外支出的可能性;二是企业因多缴税款或未用足税收优惠政策等而减少应得经济利益的可能性。

企业税务风险的存在,一方面会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如因漏缴税款而支付的罚款、滞纳金,未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而多缴纳的税款;另一方面,税务风险还会使企业遭受法律制裁或者声誉损害,从而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信用评价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此外,企业还可能因此成为税务机关重点的监控对象或者丧失享受税收优惠的资格。总之,应重视税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加强对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以规避各项成本的增加。

2、企业税务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2.1企业税务风险意识不强导致的风险

税务风险是企业管理风险中的一种重要风险,但是许多企业由于未受到过税务处罚或者未曾发现多缴纳了税款,而忽视该风险的存在。由于企业税务风险意识薄弱,还会导致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立、生产经营决策程序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缺少对税务风险的考虑,没能把纳税风险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整个过程中。从而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涉税人员未能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而企业业务部门对税务风险认识有限,从而无法对涉税事项进行事前监督,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纳税风险。

2.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的风险

如果企业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能把税务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并能从源头控制税务风险。但是部分企业没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会计核算不准确,出现失真的财务信息,影响涉税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而据此计算的税额也将失真,进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2.3税务机关与企业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

我国现有的税收制度复杂,法律法规层次较多,企业还要面临国税、地税两套征管体系,并且有些规定还会出现界定模糊或者相互矛盾的情况,从而导致税务人员无所适从。另外,有些经济事项在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征、纳双方可能会出现理解不一致的情况,而执法人员又有一定的量裁权,最终造成税收法规执行的偏差。此外,税务机关的宣传、指导力度不够,仅限于在税法宣传月、活动日等对一些常规税收知识进行宣传,缺乏对新出台的税收政策的宣传,此外有些税收法律法规变化较快,这些都会造成纳税人难以及时掌握税收政策,进而给企业带来了税务风险。

2.4企业涉税人员专业素质导致的风险

涉税人员的专业素质情况主要为是否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税收政策,是否能能依法及时、足额缴纳税金。实际工作中,有些涉税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对会计核算与税收政策的差异认识不深入,不能及时掌握最新的政策变动,从而造成有些税金应缴未缴或多缴;有些税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有时可能未按规定足额计提或者未及时申报缴纳税金;有些企业管理者不重视税务工作岗位,从而使该岗位人员变动频繁,未能培养经验丰富的涉税工作人员。以上原因造成企业虽然在主观上没有偷漏税的企图,但是却为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3、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3.1强化税务风险意识

强化税务风险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树立依法纳税观念,把税收风险管理贯穿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真实、完整、及时的核算和反映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保证及时申报、足额缴纳各项税金,降低企业税务风险;二是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要关注合作伙伴或交易对象的纳税主体资格和纳税信用情况,以防对方转嫁税务风险,额外增加经营成本,此外还可通过其纳税情况了解其经济实力和诚信情况。总之,应转变观念,倡导依法纳税的理念,增强全体员工的税务风险意识。

3.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的有序经营,避免因制度缺陷而导致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要做好前期考察工作,结合企业的经营模式、管理结构和业务特点,制度主要内容应涵盖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主要包括购销业务、资产管理、对外投资、会计核算等,将税务风险管理纳入日常工作管理中。在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流程控制中实现对税务风险的有效管理,使税务风险防范制度化。

3.3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

税务人员要通过沟通及时掌握税收政策的变化,消除双方对税收政策理解的偏差,特别是在某些界定模糊和新生事物的处理上,应主动征求税务部门意见,把税务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此外,最好能建立与税务机关的长效沟通机制,针对企业的行业特点、内部控制制度、税收筹划等与税务机关沟通,使其在了解企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运用其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和职业判断能力,为企业规避税务风险提供指导性建议。

3.4提高涉税人员专业素质

一方面企业应制定专业技术岗位培训计划,为涉税人员提供学习税收知识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提高税务知识的运用能力,为防范企业税务风险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也要认识到税务岗位的重要性,制定相关的奖惩机制,提高税务人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此外,税务人员既要熟练掌握税收政策的相关规定,又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避免因工作失误造成的风险。

综上所述,多项因素可能导致税务风险的存在,企业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强化税务风险意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提高涉税人员专业素质,努力实现税务风险防范和化解,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灵丽.公司的税务风险及其防范.税务研究,2008.07.

12.浅谈中小企业如何加强财务管理 篇十二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 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不太重视,并且没有足够健全的管理制度

在我国一般的中小企业其经营性质多属于个体的或私营性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还是比较低的,管理思想也不够先进,他们一般都不知道更好的将企业的财务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整体管理的有效机制中去。一般的中小企业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且他们的工作质量也远远不能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同时一般的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也缺少系统、规范的制度以及各种行为规范,比如在促销时采用的是商业信用的方式,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大量的很难收到的账款;加之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缺乏,使得很多的应收账款收入不到位。

2.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使得其资金容易短缺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问题主要是其流动和运作资金的不足,而且在投资和发展方面所需的资金也具有一定的缺口,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受到诸多限制。造成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遇到的困难,而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主要是企业的规模较小,信誉度和自有资金也不足,还有就是国有商业银行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审批权限过于集中,加上中小企业在信用担保体系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使得各大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也就显得比较的谨慎。

二、更好的加强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策略

1. 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合适的财务管理目标

在中小企业进行具体的财务管理操作之前,其经营与财务管理者首先要做的就是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因为就财务管理目标本身的功能而言其就是具有给企业以导向以及约束和评价的功能,当有了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之后,企业也就有了明确的前进方向,并且也可以将怎么样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实施计划制定下来,最后通过实现这一个又一个的目标,使得整个企业朝着快速而又健康的方向发展。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有着明显的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的目标和选择确定上,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发展的需求来制定,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建安公司而言,由于建安工程建设周期比较长,且每一个工程所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在利润方面又不是很高,这就更需要企业管理者制定合适的财务管理计划,合理安排企业的流动资金,以推动企业发展。

2. 对企业的财务制度进行全面的完善

对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而言,特别是有效的财务管理,一定是要建立在完整的财务资料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有了具体的资料才能给管理者分析过去和预测未来提供有效的帮助,也使得管理者能够看得更远,风险意识也得以增强。因此,应该从建立以下几个制度入手来加强财务管理。首先,要建立起充分合理的财务方面的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指的是当涉及到企业款项和财务收支、结算以及登记的其中任何一项工作时,规定必须由两人或三人以上来进行分工处理,这样多人参与的业务也就会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其次,要将企业财务的内部审计制度进一步健全,这样也是对会计的一次再监督。就实践经验来说,为了实现对财务人员的再监督内部审计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在中小企业内部也一定要坚持财务机构和内部审计机构要分别的独立,确保内审人员一定要独立于被审计的部门,以利于改善经营管理,最终实现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目标。对于建安公司来说就要建立所有者对于经营者的财务监督体制,同时作为经营管理者也要向企业所有者反馈各种经营方面的财务信息。只有建立这种双向的权利和义务机制,才能更好的使得建安公司的财务管理机制更加科学。

3. 为防止资金短缺确保资产流动能力

从经济学上来理解的话,资产具有这样的几个特征: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相对而言,具有较高收益的资产则它的流动性是较弱的且安全性也不太好,而具有较好流动性的资产则安全性也相对较好,但是其收益较低。中小企业受到自身经营规模的限制,在其资金的运用上,就需要保持一定的付现能力,这样才能确保企业能够有正常的资金用于日常的周转开销上,以防止出现突发事件而造成一定的财务困难。而在于存货的管理上,应该对进货的时间和数量有一个合理的估计,其中的一个原则就是既要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又要使得库存货物所占的资金最少。象建安公司这种从事建筑行业的企业,资金的安排都是每一个建筑项目上的资金,因此为了使得企业的发展不受资金短缺的束缚,适当控制工程开工的数量,以确保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建筑施工,这对与企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陈海谊.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06)

[2]文逢博.裴更生.高蕾.中小企业财务问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0(04)

13.浅谈企业如何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篇十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革,正如许多变革一样,这次的改革在取得了一些良好效果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许多问题。国有企业在一些部门和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覆盖面广、渗透力强的状况,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些腐败问题甚至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再不以高压态势遏制和消除,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必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和艰巨性;既要增强责任意识,又要不断坚定信心,始终旗臶鲜明、毫不动摇地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把党风廉政建设引向深入。

一、国有企业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

当前,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仍存在诸多阻力,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一)工作体制、机制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国企改革改制后,以管理原则、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实现创新,经营实行专业化、一体化、国际化,国有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国有企业效益不断提高,与经营体制不相适应的是纪检监察组织不健全、人员不到位、少设或不设专职纪检监督干部,造成上级管不着、同级管不了、下级不敢管的“真空”状态和“脱节”状态,导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难以得到贯彻落实。

(二)制度建设与企业发展脱轨

一些国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源头治理工作薄弱,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缺乏强制性,导致对企业领导人的监督不到位,一些制度不适应企业经营工作高效运作的需要,难以发挥制度本身所特有的强制力和规范作用,对企业员工、关键岗位、重要环节和特别领导人员的行为缺乏硬性约束和权力制衡,未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

(三)缺乏制度监管的有效机制

国企中,“有制不依、执制不严、违制不纠”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纪检监管不及时和不到位、反腐倡廉制度落实难和执行不到位以及一些企业领导干部不按程序制度办事、不接受群众监督,让制度流于形式,失去监管功能等问题,已直接影响和制约党风廉政制度建设的成效和深入开展。

二、认清腐败的滋生原因,是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形势下,国企想要充分地利用资源,提高企业运作循环效率,就必须把握各项环节,严抓细扣,高效作业。因此,国有企业应从思想认识、制度措施、监督履职和责任落实四方面入手,探寻和认清腐败的本质原因,实现企业的高效运作。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国企领导人员在生产经营和执行廉洁自律过程中,存在“说一套做套”现象,认为“水至清则无鱼”,信奉“经济要上,纪律要让”的错误观念,严格廉洁自律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有的对抓国企党风廉政建设心存畏难情绪,针对企业的问题持躲避态度,担心查出案子会搞垮企业,造成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形同虚设。

二是制度措施不到位。部分国企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操作性有待加强,存在宏观强而微观弱、只重形式不重实际内容等问题。如个人收入情况申报制方面,由于规定的内容不够细,反映不出隐性收入的真实情况;干部任免方面,往往是一把手说了算,随意性大。制度措施不明确、不深入、不细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增大了企业领导人员放松廉洁自律的空间。

三是监督履职不到位。习主席强调,要强化制约,科学配臵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就当前来看,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反腐倡廉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加强权力监督的过程。国企监督工作存在着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险、下级监督太浅、法律监督太晚等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纪检监察机构不健全,纪检监察人员少,且兼职较多,工作量大,常常顾此失彼;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缺乏权威性,监督时疑虑重重、畏首畏尾,导致监督职能弱化。

四是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领导人员不能按照责任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的要求正确履行职责,不能真正地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纳入自己的日常工作议程。企业虽然知道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委的一项重要职责,但是纪委工作中多发“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质量。再者,个别企业领导干部怕执行责任追究制伤了和气,影响企业形象。

三、加强和完善国企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党风廉政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担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加强国企反腐倡廉工作意义重大。想要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腐败,就必须正视国有企业中存在的腐败问题,认清腐败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在思想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严肃查处上下工夫,形成拒腐防变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从而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以勤政廉政为基础,加强国有企业廉政文化建设

一是坚持以国企领导和关键、敏感岗位党员为重点,抓好企业重要人群的廉政教育。要把反腐倡廉工作与加强国企领导班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简明、清晰、便于记忆、针对性强,又便于操作的“管理人员职业诚信操守”。

二是坚持改进和完善廉政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反腐倡廉教育更加贴近企业工作实际。注重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作用,综合运用案件通报、案例剖析、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形式开展警示教育。并利用现象点评、个别提示、侧面提醒、个别谈话、责任追究等措施,增强干部内在的约束力和教育的有效性。

三是坚持以创新载体为落脚点,不断提升廉政文化建设水平。以制作廉政文化宣传栏、廉政桌牌、廉政台历,建设廉政文化长廊,编写 《廉政文化手册》等系列读物为载体,开展喜闻乐见的勤廉文化活动,把党风廉政教育同建设和谐企业文化、营造企业廉政文化氛围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教育的覆盖面。

(二)以简明管用为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

一是要找准企业廉政风险存在的 “权力点”,落实防控措施。分类梳理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运作“三重一大”等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覆盖范围和额度标准,围绕人、财、物、权、钱、事等重点,排查廉政风险,评估风险程度,分级防控,建立起结构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二是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各项规章制度。要根据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特点逐级制定反腐倡廉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既要注重建立约束型、控制型制度,又要注重建立激励型、保障型制度。要将反腐倡廉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之中,逐级形成上下贯通、紧密衔接的制度层级。

三是重点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廉政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党务公开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出台《领导干部作风转变公开承诺和匿名评议制度》等。

(三)以强化监督为核心,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

一是建立完善的企业决策机制,使企业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开。有效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作用,发挥职代会的作用,使企业权力运行得到合理制衡,确保决策权、经营管理权和监督权的独立运行。

上一篇:房租发票授权委托书下一篇:粮库庆QUOT;五一QUOT;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