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课程学习心得(精选9篇)
1.数据库课程学习心得 篇一
数据库学习心得
软件0704刘辰(07301096)马晓雪(07301098)刘靖远(07301097)
经过一个学期的数据库课程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创建数据库以及对数据库的操作的基础知识。王老师的教学耐心细致,课堂上我们有不理解的地方老师都反复讲解,使我们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数据库这门课涉及到以前的知识不多,是一门从头学起的课程,即使基础不是很好,只要认真听讲、复习功课,还是一门比较容易掌握的课。
在课堂上,使用英文课件,老师会叫同学起来翻译知识点,这种方法有助于加强理解、深化记忆,是比较好的,希望以后能够继续下去。因为毕竟软件专业是离不开英文的资料和环境的。这样提早的锻炼会让我们受益匪浅的。
项目小组和实训的内容又让我们了解了如何将数据库与网页等其他界面结合的知识,使得数据库的知识更加有实际意义。课堂上讲的知识比较理论化,如果不动手就无法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而制作项目能够让我们将学过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找到知识漏洞,并且能学到更多关于实际操作的知识和技巧。并且培养了我们的自学能力。
对课堂改进措施的一点建议:我觉得如果老师不要求 我们很少有人回去会按进度去读英文教材。但是我又觉得读教材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希望老师可以再这方面加强要求,督促我们。
2.数据库课程学习心得 篇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学习作为延续人类已有物质文化成果、并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内容的活动, 已从传统的基于课堂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模式转变为通过多种途径而实现。网络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给予学习者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 并为一些无法走进高等教育殿堂的求知者开辟了另一条获取知识与学历的途径。
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系统是对传统教学的辅助, 强化推广在线学习, 可以弥补学生因课堂的进程教学固定而带来的被动学习模式, 尽早更快的汲取更多知识, 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第一, 师生可以突破时空的界限, 打破了传统课堂授课固定模式, 大大的节省了教育教学资源, 而且师生间可以实现互动, 实施有效的沟通, 反馈和交流方便, 效率高。
第二, 可共享丰富的网络教学、学习资源给师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支持。
第三, 在线学习系统可以改变学习模式, 变被动为主动。把学习的集中化, 变为分散的, 有效的满足不同知识基础学生的学习。教师负责网络课件的设计、开发以及维护, 并能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思维和缺漏, 对学生个人情况熟悉掌握, 这样就能及时对课件予以补充和纠正。
第四, 在线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设计进阶练习、在线测试、网上互动等功能使被动的接受学习变成自我探索、发现、协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组合学习。同时, 由于学生天生的好奇心, 对于这样一种突破传统的全新的学习模式, 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掌握知识的程度。
第五, 由于现在推行的老年教育和终身教育, 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设计系统, 使那些无法走进高等教育殿堂和有求知渴望的人们, 通过这样一个教学平台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开放和远程教育中, 学生也可以做到“无师自通”。
基于以上特征, 对该系统的研究可以起到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善, 全面实施课程在线学习的功能, 将有助于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并可把握学生动态学习情况以及统计整体学习水平。
2 课程在线学习系统研究的目的
《SQL Server2000课程的在线学习系统开发研究》[1]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基于提高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为出发点, 同时提供更丰富的共享学习资源。对课堂教学的起辅助作用,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善, 有助于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并可动态统计、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 带动教学改革快速发展。
3 课程在线学习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综合我们对在线学习系统功能调研以及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在线学习系统的优缺点分析, 同时, 满足学院教育教学体系以及今后的课程开发的链接, 该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主要划分:课程介绍、课程学习、在线测试、在线考试、在线交流、帮助等模块。设计框架如图1。
各个模块的主要功能简介:
1) 课程介绍模块
课程介绍对使用的技术版本以及知识点的关系给出点评式介绍, 主要介绍课程中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和进阶顺序。全面概括课程的应用范围和技术功能, 使读者在学习前对课程有较完整的认识。
22) 课程学习模块
课程学习模块是读者学习课程的具体内容。本模块嵌入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制作的课件及教学视频。知识的衔接按章节划分, 便于读者选择学习。本模块的核心是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传授知识。对应的相关知识点与在线测试模块、在线考试模块相呼应。
3) 在线测试模块
在线测试模块是学生检查自我学习效果的评价模块。在线测试系统自动出题, 自动阅卷直接给出分数结果。并对学习者给出相应建议, 便于继续学习。在线测试可以按单元测试, 检查单元学习情况, 也可按知识点组成的模块测试。模块的划分基于工作过程, 与教学体系相吻合, 实用性、针对性强。
4) 在线考试模块
在线考试模块是在在线测试模块的基础上全面考察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的功能模块。题库量大、内容多。暂作为后续开发项目。
5) 在线交流模块
在线交流模块是学习中很重要的环节模块。学习者在学习遇到的问题, 可以在线寻求他人的帮助, 通过留言的方式向同学或老师提出问题。同学或老师在线回答。同时, 可以多方交流讨论问题, 使学生有了新的学习交流平台。
6) 帮助模块
帮助模块主要提供学生在学习过程、登录、注册等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的帮助指导。
4 课程在线学习系统开发的设计
针对课程的在线学习的特点, 在线课程学习的主要流程如图2。2
用户通过正常注册、登录后, 进入各个模块, 在线学习模块链接后台数据文件库, 在线测试、在线交流等数据部分保存于后台数据库种。便于数据记载以及查询。
前台页面与数据库连接部分代码实现
在线学习模块部分代码实现
在线学习系统在网络上运行正常, 各个功能达到预期要求效果如图3
5 课程在线学习系统运行的效果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 注册、登录、浏览课程大纲、课件流畅。在线测试以及网上留言等功能达到预期要求的功能。在我们在线问卷的调查中, 参加留言总数72人, 学生反映情况:1) 能帮助更好掌握课程知识的45人占62.5%;2) 可以补充对课堂教学的34人占47.2%;3) 网页内容充实的37人占51.3%;4) 在线测试方式能帮助学习的61人占84.7%;5) 你认为可以替代课堂教学的4人占5.5%;6) 你提出的问题得到及时回答的8人占11.1%;7) 系统保持主流, 但需要修改的69人占95.8%。从调查的结果分析。课程在线学习系统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肯定, 可以帮助学生补充学习, 在线测试方式等方式可以帮助更好的掌握知识。但需要老师在课下及时与学生互动, 解答问题。学习内容还需要及时更新和系统维护。
参考文献
3.浅谈高职《网络数据库》课程教学 篇三
关键词:网络数据库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学生评价
《网络数据库》是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课程体系中的一门综合课程,它体现出从静态网页技术到动态网页技术的一个质的改变。作为程序开发型网页设计课程,本课程需要有一定静态网页设计基础并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
一、《网络数据库》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学期前期以三周时间(周课时4,下同)讲授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的知识,重点为:HTML基本结构、列表、表格、超级链接、表单。学期中期以四周时间讲授JavaScript脚本语言,重点为:脚本嵌入方式、程序流程控制、函数、对象、事件驱动。学期后期则分为两部分,一是讲授微软动态网页开发技术ASP,时间为六周,重点为:脚本嵌入方式、程序流程控制、函数、对象、事件驱动。二是讲授WEB数据库访问技术,时间为四周,重点为: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基本使用、SQL语言基础、ODBC技术、ADO技术。
笔者将ASP运行环境的调试(IIS)放到了整个学期的第一次课来完成,并严格要求学生浏览网页时必须通过WEB服务器来查看,从而很大程度地避免了学生制作网页过程中页面元素无效引用的问题。
二、《网络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1.任务驱动,实例教学,激发兴趣
在讲授第一部分HTML内容时,笔者首先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在Internet上浏览一些事先准备或搜索好的网页,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多浏览观摩优秀的网页作品,增加感性认识,培养审美观念,然后提出任务: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网站的主题,设计一个个人网站。接下来笔者打开精心在网上搜到的一个静态网站——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网,以此为例,分析其首页并开始分解任务到各个小任务:
(1)网站的构建,知识点:IIS的使用;
(2)网页的创建,知识点:Edit Plus工具 软件的使用、HTML基本标记的使用;
(3)网页的布局,知识点:HTML表格标记的使用;
(4)网页的内容,知识点:HTML各种元素嵌入标记的使用,如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
(5)网页的美化,知识点:HTML文本设置标记、段落标记、列表标记、文字卷动标记的使用;
(6)网页的链接,知识点:HTML超级链接标记的使用。
各个小任务还可以继续分解,比如网页的链接,再继续可分解为网页的外部链接和网页的内部链接。在整个任务的下达和实现过程中,如何顺利、正确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2.分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教学中,笔者首先摸清所教学生的现有水平,然后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在进行任务分解时提出基本任务与扩展任务。
比如,在给学生介绍ASP内置对象Application和Session的使用时,设计了四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分别利用这两个对象完成数据的存储与读取;第二个任务是在第一个任务的基础上编写一个简单的计数器;第三个任务是结合Session、Application对象和文件访问组件编写一个完整的计数器;第四个任务是通过ASP的配置文件完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站流量计数器。第一、二个任务是基本任务,第三、四个则是扩展任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力求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讲授知识,活跃气氛,在实例分析时,遵循“展示——设疑——思考——提示——解答”的教学思想,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而由于学生之间的年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大致相同,他们相互之间显得更易于交流和沟通,所以,笔者还注意提倡生生互动。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基本任务一般由单个学生独立完成,而扩展任务则可以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在生生互动中相互启发,共同探索。
3.亲历实践,体验成功,巩固总结
笔者在《网络数据库》课程的教学中,设计了“分析——模仿——拓展”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当精心设计、分解的小任务被完成后,笔者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存在教师机指定的文件夹里,进行成果展示并评价,让学生亲历实践,体验成功。
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扮演的是一个“知识导航员”的角色,而学生自主进行问题探究,容易形成教学知识点疏漏和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问题。笔者注意加强了课堂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顾、总结,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网络数据库》课程学生评价探讨
对学生评价的最好方式就是评价学生的作品。对学习结果(作品)的评价往往比较客观,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则难以衡量,但也不能忽略,这两者必须相互结合,互有侧重。笔者在本课程的学生评价中,采用了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评价占总评的40%,期末评价占总评的60%,并注重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四、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实践教学,笔者对《网络数据库》课程有了较深的了解,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仍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婵 动态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初探《大众科技》 2007年12期
2.梁锐玲 任务驱动法在《网页制作》课程中的应用实践《教育信息技术》 2007年9期
3.吴(王月)致用、激趣、参与、互动、创新 《职教平台》 2008年2期
4.梁建军 分层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天津职业学院联合学报》 2007年7期
4.ORACLE数据库学习心得 篇四
一个好的程序,必然联系着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网路...今年我们学习了 oracle数据库这门课程,起初的我,对这个字眼是要多陌生有多陌生,后来上课的时候听一会老师讲课,偶尔再跟上上机课,渐渐的学会了不少东西,但我感觉,我学到的仍是一些皮毛而已,怀着疑惑和求知的心态,我在网上搜索了关于 oracle数据库的一些知识。
1.ORACLE的特点: 可移植性 ORACLE采用C语言开发而成,故产品与硬件和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从大型机到微机上都可运行ORACLE的产品。可在UNIX、DOS、Windows等操作系统上运行。可兼容性 由于采用了国际标准的数据查询语言SQL,与IBM的SQL/DS、DB2等均兼容。并提供读取其它数据库文件的间接方法。
可联结性 对于不同通信协议,不同机型及不同操作系统组成的网络也可以运行ORAˉCLE数据库产品。
2.ORACLE的总体结构
(1)ORACLE的文件结构 一个ORACLE数据库系统包括以下5类文件:ORACLE RDBMS的代码文件。
数据文件 一个数据库可有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每个数据文件可以存有一个或多个表、视图、索引等信息。
日志文件 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来记录所有数据库的变化,用于数据库的恢复。控制文件 可以有备份,采用多个备份控制文件是为了防止控制文件的损坏。参数文件 含有数据库例程起时所需的配置参数。
(2)ORACLE的内存结构 一个ORACLE例程拥有一个系统全程区(SGA)和一组程序全程区(PGA)。
SGA(System Global Area)包括数据库缓冲区、日志缓冲区及共享区域。
PGA(Program Global Area)是每一个Server进程有一个。一个Server进程起动时,就为其分配一个PGA区,以存放数据及控制信息。
(3)ORACLE的进程结构ORACLE包括三类进程: ①用户进程 用来执行用户应用程序的。
②服务进程 处理与之相连的一组用户进程的请求。
③后台进程 ORACLE为每一个数据库例程创建一组后台进程,它为所有的用户进程服务,其中包括: DBWR(Database Writer)进程,负责把已修改的数据块从数据库缓冲区写到数据库中。LGWR(Log Writer)进程,负责把日志从SGA中的缓冲区中写到日志文件中。
SMON(System Moniter)进程,该进程有规律地扫描SAG进程信息,注销失败的数据库例程,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空间。PMON(Process Moniter)进程,当一用户进程异常结束时,该进程负责恢复未完成的事务,注销失败的用户进程,释放用户进程占用的资源。ARCH(ARCHIVER)进程。每当联机日志文件写满时,该进程将其拷贝到归档存储设备上。另外还包括分布式DB中事务恢复进程RECO和对服务进程与用户进程进行匹配的Dnnn进程等。
3.ORACLE的逻辑结构
构成ORACLE的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包括:(1)表空间
(2)5种类型的段(segment)
①数据段;②索引段;③回滚(rollbock)段;④临时段;⑤自举(bootstrap)段。
段的分配单位叫范围(Extent)
表空间(Tablespace)一个数据库划分成的若干逻辑部分称为表空间。一个数据库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表空间,初始的表空间命名为SYSTEM,每一个逻辑表空间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物理文件。DBA使用表空间做以下工作: 控制数据库对象,如表、索引和临时段的空间分配。为数据库用户设置空间配额。
利用个别表空间的在线或离线,控制数据的可用性。后备或恢复数据。
通过分配空间,以改进性能。
在每个数据库中都存在SYSTEM表空间,它在建立数据库时自动建立。在该表空间中,包含数据库的数据字典,其中存储全部数据库对象的名字和位置。SYSTEM表空间总是在线的,像其它表空间一样,可以通过增加新的数据库文件来扩大。一个表空间可包含许多表和索引。但一个表和索引不能跨越表空间,可跨越组成表空间的文件。在DB的打开的情况下,DBA利用ALTER TABLESPACE语句,可以实施表空间的在线或离线。SYSTEM表空间必须在线。表空间离线有下列原因: 一般为了使部分数据库不能使用,而允许正常存取数据库其余部分。执行表空间离线备份。
一个离线的表空间,不能被应用用户读或编辑。
可以增加数据文件扩大已有的表空间,也可增加新的表空间使数据库容量增大,或分配空间给某个应用。使用ALFER TABLESPACE ADD FILE语句将另一个数据文件加入到已存在表空间中。使用CREATE TABLESPACE语句可建立一个新的表空间。段(segment)表空间中的全部数据存储在以段划分的数据库空间中。一个段是分配给数据库用于数据存储的范围的集合。数据可以是表、索引或RDBMS所需要的临时数据。段是表空间的下一个逻辑存储的级别。一个段不能跨越一个表空间,但可跨越表空间内的文件。一个数据库最多需要五种段类型: 数据段 一个包含一个表(或聚集)的全部数据,一个表(或聚集)总有一个单个数据段。
索引段 一个索引段包含对一个表(或聚集)建立的一个索引的全部索引数据。一个表可以有一个、多个或者没有索引段,取决于它所拥有的索引个数。一个聚集必须至少有一个索引段,即在聚集码上建立聚集索引。
回滚段 每个DB有一个或多个回滚段。一个回滚段是DB的一部分,它记录在某一情况下被撤消的动作。回滚段用于事务控制和恢复。
临时段 在处理查询时,ORACLE需要临时工作空间,用于存储语句处理的中间结果,这个区称为临时段。
自举段 自举段在SYSTEM表空间中,在数据库建立时建立。它包括数据字典定义,在数据库打开时装入。
4.用户数据库对象
由用户建立的对象驻留在表空间中,含有真正的数据。数据库对象有表、视图、聚集、索引、伪列和序号生成器。
(1)聚集(Cluster)聚集是存储数据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聚集包括存储在一起的一组表,它们共享公共列并经常一起使用。由于内容相关并且物理地存储在一起,存取时间得到改进,存储空间可以减少。聚集是一种优化措施。
聚集对性能的改进,依赖于数据的分布和SQL操作的内容。特别是使用聚集对连接非常有利。可以明显地提高连接的速度。建立聚集命令的基本格式: SQL>CREATE CLUSTER〈聚集名〉(列定义[,…]);利用聚集建立表命令基本格式: SQL>CREATE TABLE〈新表名〉(列定义[,…]CLUSTER〈聚集名〉(聚集列);在聚集码上必须建立一个聚集索引,对于每一数据块上每个聚集码值有一索引项。这个索引必须在DML语句对聚集表操作前建立。建立索引的语句是:CREATE INDEX索引名ON CLUSTER聚集名;(2)序号生成器 序号(SEQUENCE)生成器为表中的单列或多列生成顺序号。利用序号可自动地生成唯一主码。使用SQL语句定义序号,给出一些信息(如序号名、是升序或降序、每个序号间的间隔和其它信息)。所有序号存储在数据字典表中。
所有序号定义存储在数据字典的SEQUENCE表中。用户可以通过字典视图
USER-SE-QUENCES、ALL-SEQUENCES
和DBA-SEQUENCES查询和存取。建立序号生成器的语句是: CREATE SEQUENCE序号生成器名 其它选项。
一旦序号生成器S被定义。可用S.Currval来引用S序号生成器的当前值。用S.nextval产生下一个新的序号并加以引用。
(3)伪列 伪列的行为像表的一列,但不真正存在于表中,在查询时可引用伪列,但伪列不能插入、删除或修改。
5.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ORACLE RDBMS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数据字典含有一组系统定义的表,只能读,是关于数据库的引用指南。它可提供以下信息:ORACLE用户的用户名;每个用户被授予的权限和角色;实体的名字和定义;完整性约束 为数据库实体分配的空间;通用的数据库结构;审计信息;触发子程序等的存储。数据字典是以表和视图构成的,像其它数据库数据一样,可用SQL语言查询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在DB建立时建立。每当DB进入操作,数据字典就由ORACLE RDBMS负责修改。数据库建立时有两个默认DBA用户:SYS、SYSTEM。SYS持有基本表中的数据。数据字典包含一组基表和相关的视图,可分为以下几类: 类
描 述
DBA-××× 只有DBA可存取的视图,给出数据库中定义的任何实体的信息
USER-××× 对任何用户可用的视图,给出他们自己的实体的信息
ALL-×××
对任何用户可用的视图,给出用户可存取的所有实体的信息
其中×××代表表名或视图名
下面列出的是一些常用的表或视图的名称。(1)DTAB 描述了组或数据字典的所有表。(2)TAB 用户建的所有基本表、视图和同义词。(3)COL 用户创建基本表的所有列的信息。
(4)SYNONYMS 用户可存取的同义名词、专用名和公用名。(5)CATALOG 用户可存取的表、视图、同义词、序列。(6)CONSTRAINTS 用户可存取的约束。(7)INDEXES 用户可存取的表和聚集的序列。(8)OBJECTS 用户可存取的对象。(9)TABLES 用户可存取的表。(10)USERS 查看当前全部用户。(11)VIEWS 查看用户可存取的视图。
(12)SYSTABAUTH 用户对数据对象的使用权限。可以用SQL>SELECT*FROM〈字典表名或视图名〉WHERE〈条件〉来读取有关信息。
可以用SQL>DESCRIBE〈表名〉来查看表的结构定义。但是数据库字典的结构不可改。用DESCRIBE命令还可以查看视图及过程的定义。
6.ORACLE的SQL、PL/SQL与SQL*PLUS 作为ORACLE数据库核心的SQL语言是ANSI和ISO的标准SQL的扩充。用来存储、检索和维护数据库中的信息,并控制对数据库的存取事务。由于RDBMS执行SQL语句时,是一次只执行一条语句,它是非过程化的。这就使得单条的SQL语句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用户只需说明操作目的,不必关心具体操作的实现方法。
但在实际数据库应用开发中,往往要依据前一步对数据库操作的结果或上一个事务提交的情况来确定下一步的操作。故ORACLE推出了一种PL/SQL工具,它扩充了SQL语句,使之具有可进行过程化编程的能力,如循环、分支功能。PL/SQL可支持变量和常量的使用。例如在SELECT查询语句的where子句中可以使用变量来书写条件表达式。SQL*PLUS是ORACLE用来存储、查询、操纵、控制和报告数据库中信息的一个交互式工具。它是一种集编辑、调试、运行于一体的开发环境。在SQL*PLUS的这种运行环境下,既可以使用SQL命令、PL/SQL语句、及SQL*PLUS自己提供的命令,又可以运行由上述三类命令(或语句)编辑而成的命令文件。SQL*PLUS提供的附加命令主要用来编辑、运行上述三类命令及命令文件和对查询结果进行格式化输出等功能。
7.数据库系统的管理
ORACLE作为一个大型的数据系统,通常包含很多用户的数据。在应用开发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各类人员进行开发和应用。所以必须要求有人对数据库系统进行临时管理,并进行数据的备份等工作。这种人被称为数据库管理员(Data Base Administrator)。他们必须理解数据库系统管理,清楚数据库包含的数据内容、运行状况等。
一般说来,DBA不是指具体的人,而是指对数据库可以行使DBA特权的用户。DBA具有如下责任:(1)ORACLE服务器和客户工作站软件的安装和升级;(2)创建基本的数据库存储结构(表空间);(3)创建基本的数据库客体(表、视图、索引);(4)修改数据库结构;(5)给用户授权,维护系统安全;(6)控制和管理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7)监视和优化数据库的性能;(8)计算数据库信息的后备和恢复;(9)后备和恢复数据库;(10)构造ORACLE服务器,如创建数据库链、客体同义词等。而应用开发人员须完成:(1)应用程序设计;(2)应用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和修改;(3)为DBA提供必要的信息;(4)完成应用程序的开发。
看了许多关于ORACLE的知识论坛,总算是对ORACLE有个整体的认识,不仅仅是拘泥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而已,虽然自己对ORACLE学习并不是多么的透彻,但是总归多接触点新的东西总是好的。
5.数据库课程设计心得(最终版) 篇五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小组设计的是一个仓库管理系统,通过设计这个系统,可以更方便地实现信息的浏览,查询,添加等操作和报表输出等功能,具体包括能实现产品入库管理,可以填写入库单,确认产品入库;产品出库管理,可以填写出库单,确认出库;借出管理,凭借条借出,然后能够还库;初始库存设置,设置库存的初始值,库存的上下警戒限;可以进行盘库,反映每月,年的库存情况;可以查询产品入库情况,出库情况,当前库存情况,可以按出库单,入库单,产品,时间进行查询;虽然这个系统的功能还不是很完善,还有很多功能尚未实现,但这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只要有更多的时间,我相信我们能完成的更好。
通过这次将近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实训,我对数据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了更深的体会,同时也加深了对ACCESS2003的认识,了解了相关的ACCESS的知识,尤其是对数据库的原理与开发程序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由于不会vb编程,很多功能实现起来很困难,但好在access有查询、宏和窗体,特别是宏操作可以将几个操作结合在一起,可以执行多个查询,可以调用多次窗体。例如,在某个窗体中要显示设备代码表信息,所以这个窗体中建立一个子窗体用于设备代码表的显示,我们打开窗体后又对设备代码表进行了跟新,所以窗体中显示的并不是最新数据,我们往往需要及时看到设备代码表跟新后的最新数据,窗体不会自动跟新我们就不会看到最新数据,所以这时候我们就会用一个宏操作在对设备代码表跟新之后关闭
窗体在打开窗体,这样窗体就相当于完成了一次跟新操作。又例如,在一个表A中刚刚追加了一条记录,我们要将每次刚刚新添加的记录跟新到另一个表B中,用一个查询是很难完成的,经过认真思考,得到了解决的办法是,需要三个步骤,第一步,在表A中添加标志字段,设置默认值为‘否’。第二步,编写跟新查询将标志字段为‘否’的数据跟新到表B中。第三步,编写跟新查询将表A中标志字段为‘否’的跟新为‘是’。
6.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学习心得. 篇六
通过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这门课的学习,掌握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了解了数据仓库与数据库的区别。下面谈谈我对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学习心得以及阅读相关方面的论文的学习体会。
《浅谈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这篇论文主要是介绍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的一些基本概念。数据仓库是支持管理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主题是数据数据归类的标准,每个主题对应一个客观分析的领域,他可为辅助决策集成多个部门不同系统的大量数据。数据仓库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数据,经集成后进入数据仓库的数据极少更新的。数据仓库内的数据时间一般为5年至10年,主要用于进行时间趋势分析。数据仓库的数据量很大。
数据仓库的特点如下:
1、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
2、数据仓库是集成的,数据仓库的数据有来自于分散的操作型数据,将所需数据从原来的数据中抽取出来,进行加工与集成,统一与综合之后才能进入数据仓库;
3、数据仓库是不可更新的,数据仓库主要是为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所涉及的操作主要是数据的查询;
4、数据仓库是随时间而变化的,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系统比较适合处理格式化的数据,能够较好的满足商业商务处理的需求,它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作为一个系统,数据仓库至少包括3个基本的功能部分:数据获取:数据存储和管理;信息访问。
数据挖掘的定义:数据挖掘从技术上来说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音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数据开采技术的目标是从大量数据中,发现隐藏于其后的规律或数据间的的关系,从而服务于决策。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有广义知识;分类和预测;关联分析;聚类。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在金融信息化中的应用》论文主要通过介绍数据额仓库与数据挖掘的起源、定义以及特征的等方面的介绍引出其在金融信息化中的应用。在金融信息化的应用方面,金融机构利用信息技术从过去积累的、海量的、以不同形式存储的数据资料里提取隐藏着的许多
重要信息,并对它们进行高层次的分析,发现和挖掘出这些数据间的整体特征描述及发展趋势预测,找出对决策有价值的信息,以防范银行的经营风险、实现银行科技管理及银行科学决策。
7.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探究 篇七
1、明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是三分技术, 七分设计, 关键的工作是设计合理、好用、效率高的数据库。为达此目的, 在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时, 一定要做好前期的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以在数据库实施后减少修改的工作量, 避免大量的数据丢失。然而, 数据库理论只是一些原则和指导思想, 在千变万化的实际应用中,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者必须灵活地运用数据库理论,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创建什么样的数据库, 库中包括什么信息, 信息之间如何联系, 以及数据库模式应该达到哪个级别的范式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在事务用户和计算机之间架起桥梁, 开发出满足用户使用的、操作简便、功能齐全、运行效率高的应用系统。为达此目的, 学生必须深刻领会数据库原理的本质, 还要善于从管理的对象中, 抽取出有用信息, 并建立数据模型。而此能力不是靠知识的记忆, 应该是知识的综合利用。
2、合理设计教学
2.1 题目选择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的考查, 设计题目应考虑如下几点:
(1) 在充分注意满足教学要求和对学生技能训练的前提下, 尽可能结合实际应用选题。
(2) 选择一些应用性较强、难度适中的题目。
(3) 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符合教学要求的前提下, 应积极选做从实际应用中提出的应用题目。
我们选用了贴近生活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题目, 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书店管理系统等等。
2.2 分组协作
大多数面向应用的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未来的工作是软件开发, 软件开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 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 一般都是多人或多个团队合作来完成, 其中每个成员的分工都是明确的, 整个项目是在所有成员的互相配合、互相协作下完成的。因此, 在本科学习阶段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本着这个想法, 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分组协作方式, 要求学生自由组成课程设计小组, 建议每组最多不超过5个学生。由组长进行规划和任务分工, 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课题。要求每个成员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模块, 同时要了解其他组员的完成的内容。
2.3 时间安排
我院以前的教学是在《数据库原理》和《数据库应用技术》两部分内容讲授完毕后进行两个星期的设计, 学生用2天做系统总体设计, 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系统实现上, 在设计中往往出现系统功能不明确,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不规范、不合理等毛病。然而, 只有好的数据库设计, 才会有好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为解决这一问题, 有必要把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1) 数据库设计阶段 (一个星期) 。通过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 按照数据库规范化设计方法, 完成系统的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这是设计的关键和难点, 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成败, 也是对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能力的重要训练过程。
(2) 应用系统开发阶段 (一个星期) 。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如Oracle, SQL Server等, 进行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并实施, 应用选择的开发语言实现应用系统, 调试并完善系统。在一个星期内, 既要完成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又要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显然时间是不够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数据库应用技术》是《数据库原理》的后续课程, 在讲授《数据库应用技术》前, 先用2学时讲授数据库应用开发的整个过程, 然后就进入课程设计的第二个阶段, 这时数据库理论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清晰可见, 有利于完成数据库的设计, 在接下来的《数据库应用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 随着讲授内容的进展, 完成设计中的相应内容, 如当进行到SQL server数据库对象的创建时, 就要求学生同时完成课程设计中的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这样, 随着讲授内容的不断深入, 学生就可以逐步完成整个设计内容, 在课堂讲授完成后的一个星期的设计时间内, 学生只须调试完善整个设计, 书写设计报告即可。
3、教学要点
在设计教学时, 突出以下几点:
(1) 学生主导教学。由于学生已经在课堂上学习过设计的方法步骤, 因此完全可以在设计教学中采用学生主导方法, 即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 当学生无法继续时, 再向学生进行讲解。在设计中, 学生是“设计师”, 教师则充当配角, 是“用户”。教师以“用户”身份提出种种合理的、不合理的、正确的、不正确的要求和建议, 让学生去判断、去思考, 进而作出决定。
(2) 阶段抽查。一定要督促好学生随着课堂教学进度完成设计相应的内容, 在教学段落中进行抽查。
(3) 教师自由监控。在学生上机过程中, 教师可以随时提取学生的设计过程与结果, 来了解学生的进度和常见或重要的问题, 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部分难点问题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
4、加强指导, 严格考核
由于设计教学中, 师生比例很小, 而且每个学生的设计均不相同, 由于精力和时间的限制, 要求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 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且教师很难及时发现每个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每个错误。因此, 设计期间严格考核, 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杜绝学生抄袭现象。验收时不仅要看设计完成的质量, 还要对学生在设计中所用的关键技术、知识点及设计思路等以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
5、结束语
采用以上方案实施数据库课程设计后, 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多数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 激发了他们软件开发的兴趣, 特别是原来对软件开发有所畏惧的学生, 通过此课程设计的训练有了成就感。成效也反映在后来的毕业设计中, 毕业设计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总之, 搞好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 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发现和总结, 以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针对数据库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 本文探讨了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案, 明确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给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实施方案, 并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为应用型本科生的数据库实践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建议。
8.数据库课程学习心得 篇八
关键词:网络数据库 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
一、引言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领域中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它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根据对广州、深圳等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量较高的省市和地区的就业要求分析,对数据库技术的熟悉和掌握,排在众多计算机专业技能要求的前列。因此,我们根据我院计算机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和对广州、深圳和本地对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的需求分析,选择了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软件作为数据库课程的主要学习软件。该软件兼具大型数据库技术要求和易于实现等特点,非常适合高职高专学生要求应用性强的特点。
二、“网络数据库”课程教学设计
通过对国内各大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网络数据库》或者“SQL Server”软件的相关教材的分析和了解,可以看出很多教材对网络数据库软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设计为对数据库的分析和对SQL Server软件的基本操作上。前者主要涉及数据库的基本定义和概念、数据库的设计方法,E-R图的绘画、数据库设计步骤;后者主要是对SQL Server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对SQL Server的基本操作、T-SQL语句的使用、数据库的安全与管理上。这些内容基本是该门课程教材的主要内容。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数据库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由此证明,按教材编排的章节学习,会让很多同学无法了解数据库技术的作用,只能肤浅简单地学会对SQL Server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因此,我个人认为对“网络数据库”课程和SQL Server软件的学习的重点,应该着重放在对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上,。而要做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突破课程本身的限制,而引入其他课程的学习。
(一)“网络数据库”课程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确定了以上的方向,在课程教学设计时,设定了以下几个原则:
1、“理论指导实践”原则。
在涉及数据库相关理论之初,会发觉数据库理论是比较抽象的,在这一阶段,对学生提出适当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要让他们明白:对数据库理论的掌握是左右今后对数据库实践的基础。但是过于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理论往往会成为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的绊脚石,因此,这一阶段的理论的学习,可以先挑几个与实践最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作为把握重点,如:数据库定义、数据库和数据库系统的关系、E-R图的绘画等,对范式的概念和数据库设计六阶段的内容也可以先做引导,让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发觉问题,从而回过头来继续学习数据库理论知识。
2、“实践提高理论”原则。
结束前期的数据库理论学习,就会进入到对数据库软件SQL Server的学习使用阶段,而往往很多学生会觉得这两个阶段此时连接不上,从而导致学习完成后对数据库技术不明就里的情况,因此,这一阶段要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从而促使他们回头联系理论。
例如:对“三范式”的学习,很多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都无法真正理解这一概念,如果能在实践阶段让他们自己体会到如果数据库中数据表设计时没有满足“三范式”要求,他们的操作就会造成数据冗余、删除异常等情况,就会自己想到自己设计的数据表有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头再学习“三范式”的理论。此时,才能更明白“三范式”的概念和在实际操作中的作用。这样的效果比慢慢解释理论的效果要好很多。
3、“尽量白话”原则。
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相关课程是有很多专业术语的,而这些术语往往又十分抽象,因此在讲解理论或实际操作过程中,采取“尽量白话,联系实际”的原则,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理解抽象复杂的理论。
比如,范式的概念向来是数据库理论中最为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理论之一,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都表现出不能理解。但是,通过对网络资源的查询,对于这一理论找到非常“白话”的解释:
说白了,三范式的描述虽然不尽相同,但特点都非常相似。就好比在说不要为了把你哪天(A)和哪个女孩(B)的约会记下来,就把的女孩姓名(B)、胸围(C)都放在同一张表里,即不要用ABC一张表,而应该用AB,BC两张表,以尽量避免浪费数据存储空间。因为和同一个女孩可能会约会好几次,但没必要每次都记录她的胸围。
在上课时候引用,很多同学都能在笑声中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对我们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启发:如果能在教学中尽量引用“白话”,联系实际,把复杂的概念理论简化为非常简单的例子,学生很容易就能接受。
4、“综合开发”原则
众所周知,数据库技术往往要与开发工具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才能明白数据库技术的意义和数据库设计的整个流程。因此,在教学中,遵循“综合开发“的原则,让学生体会一个完整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流程,才能达到“网络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课程教学实践
遵循了以上指定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大体把“网络数据库”学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SQL Server软件学习阶段;第二部分:网络数据库开发实训阶段。这两个阶段学习的侧重点不同,第一阶段着重于对数据库基本概念和SQL Server软件基本学习,第二阶段则着重于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过程。在两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设计案例联系实际的方法
网络数据库教材通常都会采取使用同一个数据库贯穿始终的方法,但是有些教材选取的数据库虽然设计比较完善,能体现管理的流程,却与学生差距较大,因此,在学习阶段我们采用“学生管理数据库”作为数据库案例,在数据库理论学习阶段,通过上课讲解,设计出E-R图及二维表等方法,并且引用真实的学生情况、课程设置和分数等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离自己距离最近的数据库管理方法,以增加学习的兴趣。由于采用的数据库与学生的关系很密切,资料都源于实际,因此,在第一阶段中设计的课堂作业也可以尽量联系学生的实际,例如:使用T-SQL语句检索出自己的基本信息,查询自己的课程成绩等等。这些问题的设计使得学生很有兴趣从众多记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信息,从而掌握的基本的T-SQL语句的使用方法。
2、分组开发的方法
在数据库系统开发的第二阶段,基本要求是使用开发工具由头到尾由学生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在这一阶段,最好的方法就是分组进行开发,一来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二来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但是要达到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就必须结合另一课程进行综合开发,这就要求教授网络数据库的老师至少对两门课程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在这一阶段,采用提供备选数据库系统,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数据库按数据库设计的六个阶段进行开发,再结合软件开发形成综合性的数据库系统。这一阶段,许多学生因为要自己设计数据库,这促使他们又回头去查阅“网络数据库”课程初期学习的理论知识,按数据库设计的六个阶段来进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4、结合实际需求,提出开发要求
为了让课堂内容与企业真实的开发情况联系起来,我们特地到广州、深圳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确实了解企业对项目开发的流程和标准,通过调研,使我们的思路更清晰,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企业的标准和流程去要求学习,大到项目开发的步骤,小到数据库对象的命名规则、设计文档的书写,力求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要求,不进让每个同学都感受到数据库系统规范和严谨的开发过程,更缩短毕业后与单位之间的磨合期。
5、鼓励联系其他科目,最大限度发挥个性。
现在的学生喜欢个性化,在学习过程中,绝对不能抹杀了这一点。开发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联系其他科目,例如photoshop图形图像设计、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技术等等,主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只要是学生认为有用的技术,就能运用到自己的系统之中。通过这样的方法,很多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兴趣,更明白了计算机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实践中的总结
经过一个学年的“网络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不断总结经验,可以明白要上好“网络数据库”这门课程,需要加强以下几点认识:
1、课程设置要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为为最重要目标。
我国技能型人才较为短缺,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核心就是实际动手能力,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数据库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最重要的目标,以帮助他们能在毕业以后尽快走向计算机信息类的工作敢为。
2、任课教师要不断总结课程规律,引导学生适当分配学习精力,把握数据库课程学习的规律。
数据库相关课程的概念相对比较抽象,前后学习容易让人产生“脱节”的误区,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数据库课程的规律,帮助学生度过学习中的“疑惑期”,把对数据库理论的学习和操作的学习结合起来。
3、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课程的界限,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计算机信息类所有课程的学习其实是一个整体,而有些学生却错误地把中学学习的偏科习惯带入到专业学习中,由于学生没有真正地与社会接触,无法分清计算机课程安排中各科目的实际应用情况,只是以个人的喜好去判断,往往浪费的大学学习的时间,造成毕业生不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给学生适当的引导,即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又要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提倡学生学习中满足个性需求的同时,又要符合计算机学习的规律。这点就要求每一位老师对所有计算机信息类课程有一个综合性的认识,才能给学生以提出专业性的指导。而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融入一些其他科目的介绍,例如,在数据库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开发工具软件的介绍等。在实际的教学中,这样的方法,获得很多同学的认可。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开动脑筋、扩宽思路才能总结出适合高职高专发展的教学经验。如果只是千篇一律用单一的方法对待每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不仅不符合计算机信息类课程的教学规律,也必将被学生淘汰。
参考文献
【1】李岩、张瑞雪主编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
【2】马永涛、程劲 【C】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21-27。
【3】网络资源,白话数据库设计范式【EB/OL】,2004-04-04,http://blog.csdn.net/hle/archive/2004/04/07/8111.aspx
9.大数据学习心得 篇九
大数据学习心得
在千锋,有很多零基础学习的学生,相对有基础的同学来说,他们需要更多的勇气和决心,下面,我们千锋大数据培训的老师,就来给零基础学习千锋大数据的同学们一些指导建议,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在坚持的路上能获得成功。如果你不能从“热爱”出发,那么那些热爱它们的人将会战胜那些仅仅“喜欢”或者“讨厌”它们的人。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
除了平时所学的知识,要能学到更多有用的技能,从阅读与之相关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能让自己去更多的了解与企业需求更贴切的方方面面,对未来的发展可以说是如虎添翼。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程序员,一名作家,或者一位商界精英,你必须编写很多程序,写很多东西,创办很多企业。
如果你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不要仅仅满足于编写一个大数据应用程序,你应该学习机器语言。学习1和0,学习计算机的历史,学习如何设计一个操作系统。把你从这些阅读中收获的东西记录下来。
很多学生都希望,最终能成为一名大数据“大牛”。要能有所突破,首选要肯下功夫,付出努力,四个月的学习其实是非常飞速和短暂的,因此,要快速成
千锋教育
长起来,必须要找到自己能愿意为之付出的“魔鬼计划”,安排好学习时间,高效学习,才能真正的实现“蜕变”。
对于很多学习千锋大数据零基础的学员而言,如果你能够领悟这些大数据学习方法、方式,融合自己的思想或想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将会在四个月的学习之旅中收获无数,成为自己人生中的大赢家!
千锋教育-中国IT职业教育领先品牌
【数据库课程学习心得】推荐阅读:
数据库课程设计免费09-25
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与实践研究07-20
《VFP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总结报告09-11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计划编制07-18
图书管理系统 数据结构 课程设计10-13
分析在课程教学中数据挖掘技术的选择论文07-11
利用工具进行数据库数据的复杂查询07-11
如何找出数据文件的HWM数据库教程09-20
学生宿舍数据库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