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悼念赵小亭悼词(精选4篇)
1.深切悼念赵小亭悼词 篇一
。
传承奉献精神 “支教玫瑰”赵小亭事迹引起强烈反响
2010-07-30 11:21:10 来源: 新华网(广州)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珞珈山与苗岭山区相距近千里,武汉大学和马场河小学原本“素昧平生”。但是,正如小学展板上的一句话:“从这边到那边有一条爱的纽带”。爱的使者,便是许许多像赵小亭这样的志愿者。
自2007年以来,武汉大学已有三届学生到贵定支教;今年,赵小亭和她的18名同学又来到这里,将爱心接力传递。在王光林看来,这些大学生给山里孩子带来的,不仅有外面的精彩世界,还有走出大山的希望。
在武汉大学,有17000余名这样的注册志愿者。在该校16年的志愿服务历史中,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令武大学子自豪的故事。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陶孝芳参与成分献血30余次;湖北省大学生人物卢章洪发起成立“救援之翼”,培训10000余人次;在支教的队伍中,李可欣休学一年到乡村“种太阳”,赵书影等在恩施大山里建起魔法教室
“逝者已去,生者坚强。我们的志愿者之路会走得更坚定。”实践队队长苏鹏宇言语中难掩沉痛之情,却透露着坚定。这几天,他对队员们说得最多的词语便是“坚强”。
“赵小亭是珞珈山上平凡的一员,也是武大5万学生的杰出代表。”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告诉记者,赵小亭把对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同情心升华为对社会的责任感,把志愿者的人生经历升华为大学生的理想。
如今,这种爱已经传递给更多的人,感染了更多的人。8月初,武大的又一批志愿者即将出发奔赴全国:“小亭,你没有走完的爱心之路,我们帮你走完;你没有完成的青春愿望,我们帮你实现。”这是同学们的心愿和决心。
虽然支教行动并不能直接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但大学生带去了一种示范效应。2009年湖北大学生人物、武汉理工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秦豹说:“志愿者进山不仅仅是体验生活,更是给山区送去爱和希望,我相信,大山里的孩子,一定会永远记住善良美丽的小亭老师。” “今年暑假,我和小亭一样到贵州志愿支教。山区确实很苦,但看到孩子们一双双大眼睛,就觉得自己再苦也值得。小亭是好样的,希望她的事迹可以激励更多大学生投身到支教的队伍中。”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08级游保平说。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认为,人们关注赵小亭,不仅是被她的献身精神所感动,更是被她和像她一样的青年志愿者们的坚定信念、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心系基层、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不畏艰苦、勇于实践的朴实作风,脚踏实地、立志成才的进取精神所感动。
在贵州点击率较高的贵阳论坛上,网友们纷纷表达了对赵小亭的敬意。网友“黔山之猴”说,年轻的女孩,年轻的生命,美丽的人,美丽的心,我们会将你的年轻美丽记住,因为我们被你感动着,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网友“东方泽”表示,能来贵州支教是非常有奉献精神的一群人,这些人值得尊敬,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时代的楷模。
2.悼念父亲的悼词 篇二
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为我父亲举行告别仪式。首先我代表我们全家衷心地感谢各位领导、长辈、亲朋好友、父老乡亲,并向各位老师、、学长们说声谢谢!我的父亲生于1934年6月,中学毕业后,投笔从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2154部队服役。后先后在孟津县第八完小、孟津县马屯中学、孟津县实验小学、老城初级中学、堡子小学、孟津县老城高中东校、老城高中任教,曾经在一些学校担任领导职务。父亲从教期间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老人家摔伤腰,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把自己用绳子吊在大梁上刻蜡板、改作业、备课;在高中任教期间,父亲原本是初中毕业却教了高中的物理课,我们不知道父亲会付出多少的辛劳和努力;教课之余,父亲发挥自己的特长创办了东良高中电机维修小组,主持学校印刷厂十多年,把学校的勤工俭学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父亲对学生关爱有加,和学生一起担茅粪、一起打篮球、一起演节目,受到学生的无比崇敬;在东良中学任团支部书记、堡子小学任校长期间,他关心同志,受到同志们的一致好评。父亲您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为子女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您勤勤恳恳的工作精神让我们没齿难忘,我们一定继承您的不朽事业,发扬您的可贵精神,继承您对待他人胜于对待自己的高尚品质,善待社会,善待他人,慰籍您的在天之灵。
不幸2013年,父亲身染病疾,在父亲学生的关怀下和子女们的精心呵护下,身体明显好转。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公元2014年10月7号早上父亲病情突然恶化,经抢救无效于11月2日上午11时28分,老人家带着对于朋友们的思念,带着对于子女们的牵挂永远离开了我们。
以前,每每听到或看到熟悉的、不熟悉的人去世,只是隐约体会到一种悲哀,一种惋惜。然而父亲的离世,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生命是如此脆弱,面对无可挽回的失去,让人竟是如此的伤痛、酸楚、悲痛不已,父亲,我们想您,很想很想,多想再为您做几顿可口的饭菜;很想再为您捶捶背,给您洗洗脚;很想陪您晒晒太阳,再和您轻松愉快的聊聊天。可您却不顾子女们的乞求,竟然依然决然地走了。
亲爱的父亲,相信您还没走远,相信您还可以感知到领导的关怀,朋友们的思念,学生们的眷顾,子女们撕心裂肺的哭喊。此刻深深爱戴您的儿女及亲人
都在您身边,还有您至亲至爱的同事及学生向您作最后的告别。
父亲,您是一位无私的长者,总是替别人着想,自己却总是乐观的撑着;在亲朋好友面前,您是一个挚友,是大家的主心骨,无论有什么事情,您都会用您宽广的胸怀和那坚强的臂膀来支撑着大家;这一切,伴随着您经历的坎坷岁月,逐渐潜移默化,被我们继承。
父爱如山,深沉厚重!父爱如海,博大宽广!
老爸,您永远不会与我们分离,您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人间有爱,岁月无情,爸,您就这样走了,我们甚至还来不及聆听您最后的教诲,你却最终离我们而去……
我的父亲生于明媚的春末夏初,又在这硕果累累的深秋远行了。春花秋实,爸,您应该满足了。您的儿女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说给您听,您听得见吧!
永别了!敬爱的父亲!我们的泰山北斗!安息吧!我们的老爸!要有来生,我们还做您的儿女!
3.悼念医生的悼词 篇三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悼念仪式,悼念我们德高望重的老中医某同志。某同志生于1918年农历11月19日,某人。早年就读于私塾,1950年担任某,1951年参加某,1957年调洛某医院工作,1962年以后从事中医外科工作,1978年退休。某同志因病于2002年
10月2日13时逝世,享年85岁。
某同志生于农民家庭,历经风雨磨难,早年亲历和目瞩广大群众缺医少药所带来的痛苦。到医疗岗位后,他刻苦学习中医理论,立志投身医疗事业,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之苦。为此,他原创网站wenmi114.com发奋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掌握了许多疑难病症的治疗,为无数的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阴勋功同志十分注重医学研究,从医后他认真研究和挖掘祖国中医医学,潜心钻研各种医学理论,注重总结经验,特别对疑难杂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孜孜以求,刻苦研究医疗理论,对技术精益求精。为我县中医外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我县一代名医,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
某同志为人谦虚、厚道,医德高尚,他时刻牵记“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不图名利,把解除患者的痛苦看作是自己最高的追求,行医几十年来,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是患者的需要,他都随叫随到,有求必应,凭着他优良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医治了无数的患者,他待人和蔼可亲,乐善好施,始终把病人当亲人,以高尚的医德和精良的医术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
退休以后,某同志仍不断进行医学探索。把救治病人看做是自已最幸福的事情,每当患者登门求助,他都给予热情接待,以他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医德给无数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欢乐和幸福。退休后他仍然关心和支持医院工作,继续为我院的中医外科传授经验培养人才。
作为名医,他不居功,不骄傲,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他热爱党,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对自己的医疗事业尽心尽职。退休后,他心系医院,关心和支持医院的发展,与医院领导班子始终保持一致,支持医院的改革和发展。
某同志的逝世,不仅是我院的一大损失,也是我县中医事业的重大损失。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思想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公而忘私的精神,学习他对事业执着追求勇往直前的精神,学习他视病人如亲人、献身事业的精神。我们要继承他的遗愿,坚持改革发展,努力拼搏,积极完成好我们的各项工作,为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4.悼念爷爷的悼词 篇四
感谢大家前来参加爷爷的葬礼。白沙垂首,伊洛呜咽!爷爷走了,走的匆忙,没有留下任何遗愿。
爷爷xxx,于农历1931年12月24日出生在吴起薛岔乡背山沟,于农历20XX年3月22日晚21点12分因车祸在吴起县人民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0岁。
爷爷的一生是勤劳、平凡、朴素的一生,他没有给我们留下物质财富,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他教导我们如何勤俭节约,如何做事做人。
爷爷出生在一个贫冷的农村家庭,经历了两个不同的社会。少年时代是在黑暗的旧中国度过的,年幼的爷爷从小就懂得爱国爱家。1945年也就是爷爷14岁那年,参军当兵,近两年的时间参加过“堆子梁”等多次战争,曾身上携带超重量的武器弹药奔跑三十多里路程后,胃受损而导致严重吐血,但爷爷依然坚持,他从没有放弃。
1948年2月,爷爷便往了青海担架队,期间,XX人一组住在一间破窑洞里,半夜,窑洞坍塌,除了爷爷幸存外,其余9人均被掩埋死亡。爷爷的生命是顽强的,直到玄月份,终于返回家中。
爷爷成家后,以务农为生,天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奶奶靠劳动和汗水,长期过着艰苦而平淡的日子,那年头,粮食短缺,只能靠野菜、树皮充饥,假如能饱饱的吃上一顿煮洋芋,已经算是很兴奋的事了,那时候,家里的土炕上就一块破沙毡,被子、褥子破褴褛烂,根本达不到每人一套,到了冬天,早早的把炕烧上,以此取热,由于炕太烧,父亲和叔伯们在烂毡上翻滚,爷爷就给这个盖盖,给那个揪揪,又怕冻着,又怕烫着。为了能让家人都吃个饱饭,都不要受罪,爷爷天天砍柴,步行十多里地到集市卖柴,一次也只能买两三块钱,就这样,爷爷不辞辛劳,为我们这个家默默地承受一切,默默地付出一切。
爷爷共有儿女XX人,7男3女,其中一女七岁病亡,一女出嫁后因意外火灾而亡,其余子女均健在。共有子嗣64人。老人家生前含辛茹苦,不屈不挠,不向困难低头,艰辛的人生历程,仿佛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爷爷74岁时,为了寻找根基渊源,下定决心,立志寻根,于正月,遵照爷爷的爷爷(也就是老祖辈)的遗言,到处打听,开始寻找老家,几经打听,辗转反侧,用了七天的时间找到老家定边县卢草沟,失散百余年的亲人终于相认,爷爷是为了爷爷的爷爷的七代360口人的根源,含辛茹苦,老心劳累,这是对亲人的无穷牵挂和无私大爱,爷爷为了我们高冯相认做出了非常大贡献,同时完成了几代人都没有完成的遗愿。
教子齐家语不闻,寸草何曾报爷恩?看云路断亲何在?空余血泪洒新坟。
失爷之痛,催彻心肝,欲尽之情,万言难尽,今天儿孙共64人,仅以薄言铅泪一把敬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