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静物写生(通用11篇)
1.教案静物写生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要性。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3.体会写生的乐趣。使学生更加的热爱美术,更好的能发现生活中的美。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具学具:各种静物、写生工具
教学重点:写生的基本方法,写生的构图知识。教学难点:简单的素描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其中蕴含的美)
师问:这几张照片中哪一张比较好看呀,为什么呢?
生答:略
2.导入课题:《静物写生》 二. 发展阶段:
1.什么是静物:生活中的日用器皿、文具、玩具、运动器具、以及蔬菜果品、盆栽植物等,都可以用美术的形式表现.2.什么是静物画
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 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3.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
师问:哪一幅好看,为什么?生答:略
4、学生实践:让学生自主选择静物
5、让学生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高、低、大、小
前、后、左、右等(学生讨论)三. 拓展阶段:
1、写生要注意什么?师小结: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师小结: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师示范)
3、制作步骤:
(1)、用取景框构图
(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四. 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学生练习3.教师巡回辅导。六.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多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锻炼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
2.教案静物写生 篇二
油画静物写生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色调。静物的摆放是教师意图的体现,每一组静物都有着不同特质和感受,因此静物的呈现应该是有情绪的,这种情绪的外化表现就是色调。面对静物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静物的整体色调,色调的表达会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因此各自也有着不同的色彩感觉,在面对静物时,每个人的感受也都不尽相同,因此,色彩相对于素描而言更加的感性和激情,在写生中应该相信和肯定你的感受,但是这种感受仍然要在规律的引导下进行,需要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归纳和整理对象的色调。其实归纳起来,色调包括整体色调和整体色调的内在的对比构成,整体色调是全局,是统一,整体色调的内在的对比构成是多样,是变化,这两者的共同协作才能形成一幅画的全部色调内容,没有整体的对比是混乱的,没有对比的整体是僵死的, 两者缺一不可。首先来认识整体色调,在整体色调中包括:一是黑白灰整体色调,即高明度色调、中明度色调、低明度色调。二是色彩色调, 即画面的整体色彩面貌,它们包括静物的整体色彩倾向、整体纯度倾向、整体冷暖倾向。上述的黑白灰整体色调和色彩色调的结合就是静物带给我们的整体面貌。当然,肌理和艺术处理手法的整体表达也是整体色调的内容,这里就先不过多赘述了。然而只有整体是不行的,好的色调还应有对比,即整体色调的内在的对比构成,它们包括明度对比和色彩对比,在明度对比中,包括高长调对比,高短调对比,中长调对比、中短调对比、低长调对比和低短调对比。这些不同的明度对比形式组成的画面会带来不同的情绪和感受。而在色相方面,有同一色相对比、类似色相对比、对比色相对比和补色色相对比四种形式。在纯度对比方面,有高纯度对比、 中纯度对比和低纯度对比。在冷暖对比上有冷暖强对比和冷暖弱对比两种。接下来笔者将以实例对色调的内容进行说明:如图1,画面中的静物摆设包括一双女士高跟鞋和一个旅行箱, 它们静静地放置在走廊的某处,借物喻人的怀旧感扑面而来,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一位成熟端庄的女性在最后一次回眸伴随自己多年的住所,这是一趟不归的旅途,是同曾经的告别,她放下行李箱带着纠结的心情体会着过去的种种情景,白皙的脸颊上滑下一丝泪珠……这样的静物画面具有很好的情节性,给人以无限的联想,这种心理的感受如何能够准确地表达在自己的画布上呢?这就需要解读对象。静物的呈现从整体色调上看,整体明度上它属于中明度, 从整体色相上属于褐色调,从整体纯度上属于低纯度而在整体的冷暖倾向上是带有温暖感的。而在明度对比构成中它属于中长调明度对比,在色相对比中属于类似色相对比,在纯度对比中数于低纯度对比,上述的归纳就是对此静物整体色调和整体对比的解读,解读和分析静物能够使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明确静物的特有情绪,并将这种情绪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时在以后的油画创作中,上述内容的掌握对学生能否准确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色调和创作意图至关重要。
色调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色调中色彩的秩序,秩序是画面理性的表达,是画者绘画素养的体现,没有秩序的色调无疑是混乱的,画面中的每一个色块都应有它自身所处的位置,每个色块只有放置在正确的位置上,这样的画面才是合理的,色彩之间才是和谐的。整体的观察是实现色调秩序的唯一途径,整体观察包括三种观察方式,即俯瞰观察、极端观察和类似比较观察。首先是俯瞰观察,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面对令人激动的风景和场景时,首先感到的是对象大的印象,这种大的印象是对象整体面貌的体现,因为在此阶段人的视线观察是散乱不聚焦的,正因为这样,观察者才会摒弃任何细枝末节,从全局审视对象,就像在空中飞翔的鸟儿俯瞰风 景的样子 。 此阶段要求画者在观察的时候视线要时常保持不聚焦的状态,通常人们习惯用眯眼的方式观察对象大的明暗关系,其实这种方法也适用于色调的观察,在眯眼的状态下过滤掉细节的干扰,从整体的明度、纯度、色相和冷暖出发,得出色调的整体面貌,确立大的色调倾向。在静物的油画摆放上,教师对静物的选择是有目和原因的,每一组静物都有自己应该有的情绪和特征,因此学生在面对静物时首要任务就是准确地表达出此静物的特质。其次是极端观察,何为极端,就像化学中酸碱试剂试纸的两头,一边是酸性,一边是碱性。每一种色调,在明度上,都包含最亮和最暗,纯度上,都包含最纯和最灰,在冷暖上, 都包含最暖和最冷。这种两级的巨大反差十分利于观察,通过观察和确定,使明度、纯度和冷暖的两级确定下来,其他的色块就十分有序地在两级内进行比较就行了,这样调子就十分容易控制了。最后是类似比较观察,这种观察是在前两种观察确立之后进行的,对象中不可能每种色彩只单独出现一次,往往是重复有变化的出现,类似比较观察就是要求准确把握这些类似色彩的色彩关系,比较这些类似色彩之间的明度、纯度和冷暖倾向,防止这些类似色在表现上出现雷同现象。中国画强调意在笔先,要求画家在绘画开始时要首先对所描绘的对象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作画前的“意”包含很多内容,但是认真观察对象、解读对象、体会对象是“意”的重要组成,学会作画前的“解读”是画者应该必备的专业素养,作为专业的油画学生, 更应该理解“解读”的重要意义,它是油画创作和写生成功的前提和保障。
摘要:油画静物写生是油画造型基础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学生在学习油画进程中所要面临的第一个门槛,通过油画静物写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油画过程中不断熟悉油画材料及其性能,同时丰富的物品也为学生表现其形体和质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油画静物写生的重要性包括色调的整体表达,形色的严谨结合,质感的细腻表现,此阶段是油画学习的初级阶段,但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大学美术教育有别于高考的美术教育,大学美术不仅仅是高考美术的延续,更是美术本质的体现,在油画静物写生中,需要学生学会主动“解读静物”,在油画中注入主观的思考,它是这一阶段的重中之重。
3.静物色彩写生入门教学 篇三
关键词:调色练习;色彩观察;调色技巧;笔法运用
一、调色练习
在农村学校,大多数学生没有用过色彩作画。学生初学色彩,对水粉颜料的性能不熟悉,不会用水粉颜料调色。我首先训练学生作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熟悉水粉的性能,学习调色。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设计各种形状,如:圆柱、方体、树叶、山水等。在这些丰富的形态中进行色相推移练习,同时培养学生设计形态的创新能力。如:蓝色的明度推移可设计成“海上升明月”的景色,朱红色的明度推移可表现出“日出”的景象。学生会调色后,再学生色彩写生就有了基础。
二、色彩的观察
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观察色彩时,只看到物体的固有色,看不到由于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丰富的色彩变化。我在进行静物色彩写生教学时,先训练学生画白色物体。当一个白色的正方体摆在红色的衬布上时,通过比较正方体各个面的色彩会发现:白色的正方体各部分并不是一样的白,正方体的顶面主要受光源色的影响而偏蓝;亮部上方受光源色的影响而偏蓝,下部受衬布影响略显红味;暗部受红衬布的影响偏红,且离红衬布越近的地方红色倾向越明显。这样学生对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学会了初步的观察方法,在以后复杂的色彩写生中就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察色彩。
我在和其他美术教师谈论色彩教学时,听到最多的是“画色彩主要靠感觉”,其实,我的经验是:一靠感觉,二靠分析。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后,就能从物体所处的环境分析物体除了固有色外,受到周围哪些色彩的影响,调色时就知道应该在固有色的基础上加什么色了。随着写生的积累,色彩感觉也敏锐了。
三、调色的技巧
调色时,先把物体的色彩和调色盒中的色彩比较,看物体的色彩和调色盒中的哪一种颜色接近,再把物体的色彩和这种颜色比较,比较它们的明度、纯度、冷暖及色彩倾向。这样就能分析出调色盒中的颜色再加哪种颜色能调成物体的颜色了。物体的色彩比调色盒中选中的色彩明度高,则需在选中的色中加白色或浅色来调色;比选中的色彩的明度低则加补色或深色;物体的色彩纯度高,尽量用原色、间色调;要降纯度,可加补色或灰色,同时根据色彩的明度考虑是否加白色;偏冷的色彩加冷色,偏暖的色彩加暖色。
有的物体色彩倾向性不明显,看不出和调色盒中的哪种颜色接近,这时就先用白色加黑色调成一个灰色,这个灰色的明度要和要画的物体色彩的明度接近,再把调成的灰色和物体的色彩比较明度、纯度、冷暖及色彩倾向。这样,在灰色中该加什么颜色就是物体的色彩就十分清楚了。
四、亮丽的色彩
学生初学色彩写生,在反复修改画面时容易把色彩画脏,怎样才能画出亮丽的色彩而不脏呢?我的经验是:画面不要反复涂抹,如果某处的色彩没画准,要让这个地方的颜色干后再修改。调色时不要在调色盘内调得过熟。
五、笔法的运用
色彩写生中的笔触也能给画面增加美感。这种绘画方法也和中国画密切相关。中国画讲究笔墨效果,书画同源。其实,水粉写生时也学习中国画所讲究的笔法,这样画出的画不但色彩饱和,而且笔触有力。
4.五年级静物写生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要性。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3.体会写生的乐趣。使学生更加的热爱美术,更好的能发现生活中的美。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具学具:各种静物、写生工具(主要根据农村学校条件选择性的准备)教学重点:写生的基本方法,写生的构图知识。教学难点:简单的素描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其中蕴含的美)
师问: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
生答:略
2.导入课题:《静物写生》 二. 发展阶段:
1.什么是静物:生活中的日用器皿、文具、玩具、运动器具、以及蔬菜果品、盆栽植物等,都可以用美术的形式表现.2.什么是静物画
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 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 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3.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
师问:哪一幅好看,为什么?生答:略
4、学生实践:派学生代表(小组组长)选择静物(由于农村条件限制可根据多媒体画面,进行实物选择)
5、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高、低、大、小
前、后、左、右等(学生讨论)三. 拓展阶段:
1、写生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师小结: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学生讨论)师小结: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师示范)
3、制作步骤:
(1)、用取景框构图(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四. 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学生练习3.教师巡回辅导。
五. 作品展示: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六.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多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锻炼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反思
《静物写生》一课,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造型能力。学生通过实物写生练习,观察事物必须细心敏锐,才能准确画出物体结构,造型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画好一幅画,经过细心观察后的构图是关键,画的在形象逼真,没有一个好的构图也是徒劳。虽然经提示都知道主体要画中间,但是还是有的同学“跑偏”,画面不稳定,还有的同学胆子太小,放不开手脚,画得太小,整张纸太空、不饱满的感觉,还有的太大,好像要把纸涨破,都是构图不合理导致的。在处理静物的空间前后层次感时,有一部分同学透视感强,很快能表现出来,但还有部分同学透视观念不强,出现了远小近大的现象,使前后层次混乱,画面给人不舒服的感觉,我鼓励他们今后要多观察,找透视规律,加强练习,一定会对自己以后画画有非常大的帮助。透视问题是美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今后要在平时训练中不断提醒并改正错误认识。
5.美术教案色彩静物写生教学设计 篇五
阳山中学袁丽
时间:2011.6.20星期一
一、教材
1、本课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水粉画是色彩基础训练的主要画种。学好水粉画,既可以向油画和水彩画发展,又可以为装饰画等打下色彩造型基础。
2、教学目标:
了解色彩静物写生的思维、观察与表现步骤,表现方法和技巧,提高抓形能力
3、教学重点:
深入刻画阶段的主要任务
4、教学难点:
调整完成阶段的主要任务——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二、教法
示范、引导、讨论
三、学法
学生欣赏、讨论、实践体验
四: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范画、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回顾调色练习中对色彩的认识和把握,要把调色练习运用到色彩写生中去。
(二)授新课
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1)观察思考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对象。给学生展示已经摆放好的静物组,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对象。让学生讨论自己对于这组静物的直观感受即第一印象。
2)构图起稿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起稿。依据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作画原则,运用几何形体归纳法,将复杂的静物形体结构进行概括。教授学生起稿的方法。
3)着色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色彩基调。训练学生大胆的铺色,眼观全局,迅速,果断地表现大的色彩关系。培养学生整体观察静物,这也是整个写生过程的关键。遵循写生的技法原则:先湿后干,先深后浅,先报后厚的次序。从物体的暗部开始刻画,在过渡到中间色,找准冷暖关系。
4)深入刻画这一阶段是整个写生过程的重点所在。主要任务
是形色结合,在抓住重点的局部深入刻画。培养学生深入具体,看到细微形体关系及细微色变化的能力。以塑造物体的真实感效果为中心,引导学生遵循先主后次,先近后远,从实到虚,逐步深入的顺序。重点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空间关系,质地感觉,冷暖关系,主次关系。这一阶段要有重点,不可面面俱到平均对待,要善于保留在大关系阶段可取之处,不要做大的全局性的改动。
5)调整完成这一阶段是整个作画过程的难点所在。主要任务是回到客观形象上来,恢复到第一印象的新鲜感,认真分析,提出问题,调整修改。将作业放到静物一旁,退到一定距离,整体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如黑白灰关系,虚实关系,冷暖关系,前后关系是否到位。在作业中逐一寻求答案,根据问题,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多思考,找准主要问题,找到解决方法。调整,要从整体出发,抓住整体,将调整的过程变为充实整体的过程,使画面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三)作品欣赏
(四)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色彩静物写生的基本常识,写生的表现手法和作画步骤,并且欣赏了一些学生作品,希望大家能把所学理论知识同实际写生结合起来,不断反思,提高表现能力。
八.作业练习
6.色彩静物写生评分心得 篇六
色彩静物写生是目前我国各高等艺术院校美术专业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它与素描及创作(设计)共同构成三块最为主要的专业的水平测试内容。那么,如何才能获取该科目考试的高分,自然成为每个考生非常关心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如何获取色彩静物写生考试的高分,并不是提示考生如何去取巧,而是把色彩静物写生这一科目的核心要求以最为简明清晰的条目形式向备考的学子们进行介绍,使考生廓清思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色彩写生的基础知识和表现方法,缩短和减少盲目摸索的时间,从而使考生的学习成绩能快速提高,在高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考生若要获取色彩静物写生的高分,首先必须明确高等美术院校入学考试中,在色彩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面所应掌握的与该阶段相关的核心内容,避免进入误区。考生的色彩写生入学考试成绩是与高考入学的几个主要评定标准密切相关的。考生临场的一些非规定性的发挥,往往容易造成评分教授们的争议,从而使获取高分的可能化为泡影。在高考入学考试阶段,考生应该出色地完成考试规定性的要求。也许有些考生会产生误解,是不是让所有的考生都按规定的方法画成同一个样子呢?当然不是。绘画是强调个性的,每个人田于气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当他们在面对自然界的物体进行写生时,会表现出一定的个性感受的差异。但无论每个人的感受差异程度如何,作为高考入学考试,他们在色彩静物写生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是相同的,即以写实的手法准确地表现物体的形体关系,在画面的构图安排、色调把握、质感表现等方面发挥和展示自己的才能。那些优异的表现者,将获取高考色彩写生的高分。
色彩评分的标准是评定考生色彩写生考试成绩的根据。明确与色彩写生的标准相关的核心内容,对考生的色彩学习和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来说色彩写生评分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构图我整妥贴
形体塑造准确概括
画面色调明确
主次、前后空间关系正确
7.教案静物写生 篇七
近年来, 教师为了追求美术高考升学率, 急于求成, 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一味追求纯粹的技法训练, 甚至采用强制性的手段将个人的“方法”“教”给学生, 或者干脆让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对着临本临摹, 这种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 缺乏对学生空间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违反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阻碍了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 美术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对生活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 使眼、脑、手协调并用, 建构合理的、动态的、发展的、多元化的、开放型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空间意识水平, 夯实绘画基础。静物写生教学是素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树立学生空间意识的重要环节。
空间意识的培养是学生静物写生教学的关键所在。那么, 在静物写生训练中如何让学生真正形成这种意识, 同时又能注意到学生绘画能力个性化发展?根据《高中课程标准》要求, 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探索。笔者总结出了素描训练“四步教学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 探究——建立空间概念。探究的目的, 在于让学生发现物体空间结构, 找到物体空间结构的一般规律,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信心。对于静物写生材料的安排, 我总体上进行了把握, 从简单物体到复杂物体, 逐步增加难度;从探究的
手段上, 我采用了考察眼力——考察感知——考察动手能力的动眼、动手到动笔的过程, 学生先对物体大致形态在大脑中形成初步“印象”, 再实施作画, 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后, 利用陶泥或橡皮泥塑造真实的物体形态, 最后再实施作画。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急于让学生动笔, 而是先对物体进行了解, 了解物体的空间结构有三种办法:通过对物体触摸和前后左右的观察, 有了对物体的感知, 然后根据个人的感知作画;把物体遮盖起来, 让学生把手伸进里面触摸物体, 在头脑中形成物体的空间结构印象, 尝试画出来;根据事先准备的陶泥或橡皮泥把实物捏出来, 然后再回到纸上作画。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和摸索, 使学生对物体有了足够的理解后, 教师适时提出要求, 鼓励学生在画法上进行探究, 让学生用自认为最好的办法画出自己心中的物体。
第二步, 交流——找出共性问题。学生作品完成以后, 教师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交流、互评。交流的环节里, 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一是让学生谈自己对物体的感受;二是谈自己怎么画这个物体以及在画物体过程中的收获;三是谈自己为什么要这么画;四是提出自己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这样谈的过程, 是让其他学生学习别人的经验,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这个时候, 教师不急于解决问题, 而是让学生针对其他学生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让学生在交流中找到解决方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无法解决的问题集中起来, 逐渐让带有共性的问题浮出水面。
第三步, 引导——提出解决方案。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是引导作用, 而不是主导作用。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逐个进行有针对性的剖析和讲解, 阐明问题产生的原因, 同时根据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第四步, 修改完成——完善作品。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意见, 对照自己的作品, 修改完成作业。教师对个别问题突出的学生, 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8.教案静物写生 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线描写生创作,锻炼聋学生的观察、构图、用线表现静物的能力,掌握线描创作方法。
2引导聋生运用线的粗细、直曲、长短、虚实进行静物写生,表现韵律美。
教学重点:运用各种线表现韵律美。
教学难点:线的粗细、直曲、长短、虚实对比表现韵律,发挥个性创作。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阶段:
(播放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
师:同学们,刚才看的《千手观音》舞蹈录象的片段美吗?你们喜欢跳舞吗?
生:很美,喜欢。
师: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把在舞蹈、运动中的感受,用各种线表现韵律,相信你们一定画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线的律动——静物写生。
教学意图:由于聋生的听力障碍,他们在音乐表现领域表现比较困难,因此,教学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导人,使他们在感受韵律美的同时,增强自信。
二、赏析探索阶段:
(一)赏析图片
1欣赏舞蹈、武术、体操等图片
师:图片中舞蹈表现的什么情感?表现什么样的节奏和韵律呢?
生:芭蕾舞细腻、轻柔,武术刚劲有力,体操优美,滑水快速。
师:请同学们欣赏运动中的快慢对比;武术与芭蕾的刚柔对比;建筑造型中直线与曲线的对比。
2回顾线的种类与表现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线?
生:直线、曲线、折线。
问:它们表达什么情感和含义?
师:折线显得尖锐、刚毅,曲线柔软而富有弹性,复合线具有节奏感。
问:请大家看图片,体操带操的造型中的曲线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韵律呢?
生:带操的艺术造型表达抒情的情感、柔美的韵律。
3线的画法。运笔抖动使线有粗细变化、宽窄距离形成线疏密变化、长短线相互交织形成层叠变化。
4赏析大师的线描作品。请大家大胆说说感受。(线的曲直、长短、粗细对比。)
教学意图:在教学上以丰富、直观的图片资料,引导聋生交流他们在舞蹈、武术、运动中感受的韵律美。借助大师的线描作品启发聋生的创新思维。
(二)观察、对比
1观察。(出示一个方型纸袋让学生分辨直线、曲线)
2对比。(出示铁器、针织静物进行观察对比,分析静物不同的质感与节奏变化。教师演示不同质感的静物表现,强调用各种线的对比表现韵律美。)
教学意图:引导聋生用各种线表现静物的不同质感,用线的粗细、曲直、长短、虚实对比表现律动美,使聋生进一步加深对韵律表现的认识。
三、实践创作阶段:
1摆景物造型。(如何摆静物造型呢?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静物造型应有主体、大小变化、高低前后对比。先摆出主体,用物体的前后、高低表现空间,大小、长短、动向表现节奏和律动。
师: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讨论如何摆静物造型。
(学生用手语、口语讨论,动手摆静物造型)
2线描写生创作。(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自摆静物造型,画一幅钢笔线描写生作品,用线表现韵律美。教师在课堂上迅速巡视每个学生写生的内容,提示、帮助学生安排构图;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创造性,在写生的表现上多想办法。利用线的直曲、长短、虚实、疏密等对比进行写生创作,表现韵律。)
第一组:瓜果组合
第二组:书包、溜冰鞋组合
第三组:乐器组合
作业要求:(1)构图饱满,形态特征准确。(2)线条疏密、虚实、长短、曲直对比节奏鲜明。(3)具有自己的个性表现。
教学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摆静物造型,让聋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造型美的乐趣,大胆的进行线描创作,运用各种线的对比,表现韵律美。
四、展示评价阶段:
1学生线描作品展示。
2评评哪一幅画表现得更有律动感?说说你们的创作感想。
3课后请同学们尝试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创作风景写生、建筑写生和人物写生。
9.静物素描写生4个实用技巧 篇九
依据素描造型训练的不同课题,以“要点”形式提出有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将其渗透于造型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有利于加深理解,指导实践,逐步领会和掌握造型的一般规律。
静物写生的要点包括:立体感与空间感,色彩感与明度关系,质感与量感。
1、立体感与空间感
在物质世界中,立体即是有的空间,空间即是立体存在的形式。因此在素描造型中,立体感与空间感表现总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都是形体塑造的重要因素。
A、立体感
立体感是指物体自身三维空间的体感表现,因此立体感又称“体积感”,在静物写生中,物体的立体感主要通过以下因素在二维空间的画面上暗示出来的,即物体不同方向体面的透视缩形,不同方向体面的明暗色调层次和在光线照射下物体的投影.对于物体自身体积空间的表现来讲,物体自身的立体感是局部,画面的空间感是整体,明确这一关系十分重要。我们不能孤立地去塑造物体的立体感,而必须将其统一和服从于相应的环境空间(画面空间)。将物体的立体感融入空间之中去表现,是获得画面的空间感和整体感的关键。
B、空间感
空间感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形体空间,即物体自身各部分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二是色彩空间,即物体所处环境与画者之间的距离,包括由于大气层空气中的微粒和尘埃对光线照射的影响,而产生近实远虚,近浓远淡的色彩强弱变化。
形体空间主要是依据同一视点下统一的透视比例尺度,将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物体的透视缩形变化,准确地表现于画面而造成一种空间感觉,结构造型正是依据这一原理去表现物体的体积空间。
色彩空间主要是依靠明暗色调的透视,如近实远虚,近浓远淡而造成的一种空间感觉。
形体空间是物体存在的本质表现,是空间感表现的决定因素。物体之间或物体自身的透视关系错了,将直接影响到造型的准确性和空间存在的真实性。但以准确的形体空间为基础,通过明暗色彩透视即色彩空间的表现,则可以进一步加强物体之间的物体自身的空间感,带来与环境空间和我们的心理感觉相谐调的韵味和情调,增强素描造型的真实感,生动感和艺术感染力
2、色彩感与明度关系 A、色彩感与明度
任何色彩所具有的色相、纯度、明度被称之为色彩的“三要素”。而每一种色相都具有相应的明度,如(图95)所示,即是以几个色相的高纯度色作比较所呈现的明度差异,黄色的明度最高,紫色的明度最低,其他各色相即为不同明度的灰色。如果将不同的色相分别混入不同分量的白色或黑色或将其置于不同强弱的光线下,它们的明度将会呈现出更多的变化。
图(95)红、橙、黄、绿、青、紫
素描是“单色”绘画,因此,在素描造型中,物象的色彩感只能依赖于不同物象色彩的明度差异来表现,即是说在静物写生中,准确判断在一定的光源,空间条件下,物象之间固有色的明度及其差异,是不同物象色彩感表现的惟一依据 物体固有色明度及其差异,是素描色彩感表现的依据。
B、明度关系与色彩感表现
素描是借助于丰富的明暗层次去塑造形体的。在光线照射下物体所呈现的明暗变化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素描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如实表现客观物象光与色的绝对强度,它所需要的是正确表现明暗层次的比例关系,即明度关系
明暗变化的“五调子”是一切物体在一定光线下明暗变化的基本格局,其具体的明度关系,除了取决于物体的形体结构和光线条件外,同物体的固有色有着密切联系。具体地讲,运用“五调子”的规律表现物体的色彩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物体的固有色不同,其“五调子”明度差别的比例也是不相同的。一般来讲,低明度色明差别小,高明度色明度差别大。
物体“五调子”的明暗变化,一般来讲不应超出它固有色彩的范围,即是说应该在色彩明度的范围内扩展其变化不能画得过明或过暗,对色彩感的表现要服从于形体的塑造和表现,对于暗部客观存在的亮色或亮部客观存在的暗色,应按照“五调子”的规律予以调整。
3、质感与量感
质,是指物体的物质属性。不同的物质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知,这就是质感。如陶罐的粗糙,玻璃的光洁,丝绸的柔软,金属的坚硬等。
量,是指物体的重量,不同的重量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知,这就是量感。在造型艺术中,量感与质感的表现是密切联系的。物体的量感和某些质感本应是触觉感知,但当物体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后,唤起了我们的感知经验或某种心理联想,而产生了视觉上的质感和量感。
在素描造型中,对物体质感与量感的刻画,将使物象的表现更真实而富于感染力。
A、无光物体的质感表现
无光物体如砂锅,陶罐、缸钵等陶质用品,以及纤维制品中的粗布、毛呢等,其质地粗细适中,反射光不强,高光不明显,除深色无光物体外,明暗变化的规律显示却比较全面。陶制品的质感表现
陶制品的质地一般较为粗糙,宜用稍软的铅笔以粗松的线条铺色调,中间色调变化丰富应着力刻画。深色陶制品暗部及光较弱,应注意处理暗部色调的虚实关系。画暗部色调时要分层加色,用力不宜过重,避免形成笔迹反光而影响质感的表现(图98)。
图(98)陶壶与水果、陶土的质感表现
布类、呢料的质感表现
布类一般以多层次的线条,在反复排列中组成富于变化的色调予以表现。布纹的明暗层次不宜一次画到位。否则易显单薄和生硬、要特别注意布纹的结构关系和因转折而产生的色调虚实变化,这往往是布料的粗细,厚薄等质地表现的关键所在衬布上的旅行水壶、衬布的质感表现
呢料与布料相比较显得厚而重,质地较粗,反射光弱,其纹理转折特别给人以厚重感。深色呢料明暗的反差弱。表现呢料质感一般多用软铅笔,线条粗松,依靠线条的多次重复组织色调,并注意控制明度范围。
B、有光物体的质感表现
有光物体指釉陶、陶瓷日用品、玻璃器皿、金属制品等。一般来讲,有光物体表面密度大,透光性弱,反射力强,因此对光源极为敏感。高光是光面物体最重要的视觉特征,高光的高度一般都很强,但由于物象的形体特征。固有色的明度差异等,因此在其高度,形状及虚实关系上,都呈现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同形体的塑造、质感的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釉陶与陶瓷的质感表现
画釉陶和陶瓷物体一般开始用较软的铅笔铺色调,适当地用布擦拭,再用较硬的铅笔深入刻画,以表现质地的密度和坚实感。表现高光要注意其位置。形状和明度。位置与形状不准,会破坏物象的造型;明度把握不当,会影响其光洁度和质感表现的真实性。在深入刻画过程中,线条要紧密,不宜“松”、不宜“跳”,以得质感表现.带花瓶的静物、陶瓷的质感表现
深色釉陶和陶瓷物体,高光与固有色形成强烈的反差。其暗部色调明度差异很小,要善于在有限的明度范围内,表现其明暗层次,以利于形体的塑造。
玻璃的质感表现
玻璃器皿是光洁度度很高的物体。它能透光性,也有不全透光的质地,高光在不透光部分显很特别明亮,其透光部分受环境色影响呈现微妙的变化。因其透明性,高光周围的色调往往比背光部分的明度稍低。玻璃的透光力与反射力是成反比的,即透光力愈强,反射的明暗愈不明显,反之则愈明显,明确这一规律对把握玻璃的质感很有帮助(图101)。
图 玻璃质感的表现
金属的质感表现
光洁度高的金属物体,对光具有高反射性质,其无论对光源或环境的散光,都能予以较充分的反射,因而无论是高部或暗部都可能出现高光,其形状、位置和亮度也各不相同,但仍以对光源的反光最强。从整体上讲,它仍有着明暗变化的一般规律,色阶层次往往较为清晰。深入刻画时多以硬铅笔为主,线条要细腻,有力度。
光洁度低的金属制品,其质地粗糙,有重量感,高光很弱,甚至无高光,带火锅的静物、金属的质感表现
4.静物写生表现方法例要:
在静物写生的造型训练中,要依据不同的课题内容,课题要求和课时安排,加强多种表现方法的学习和探索,提高对素描造型语言的驾驭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A、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方法例要 线是最富表现力的造型因素。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素描造型,着重于物象形体的结构、比例和透视关系的研究和表现,并通过形体自身的结构,透视缩形状态去表现形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
(图103)是一幅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静物写生。习作中着重从整体上把握不同物象的形体特征,形体结构以及比例和透视关系;除由远及近的玻璃瓶;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线的虚实、轻重、粗细的变化,表达了物象形体的体感特征和空间状态。“ S ”形的画面结构和衬布布纹上下,前后疏密有度的穿插关系,暗示出富有流动感后画面空间。
图 B、线与明暗色调相结合的表现方法例要
线与明暗调是素描造型的主要因素。线与明暗色调相结合的表现方法,一是注重运用;二是注重明暗色调的归纳概括,在明暗色调的归纳概括上,要善于依据物象黑白灰的大关系,依据物象形体结构的转折系统。依据用线的轻重和虚实去进行归纳概括。
(图)是一幅以线和明暗色调相结合的方法完成的静物写生运用几何化归纳的原理,对物象形体进行“简化”和“强化”的处理,简化形体的细节,强化形体的结构。在形体的塑造上,排队对物象明暗色调的如实描绘、依据不同物象固有色的明度关系和物象形体结构与体面转折的大关系,对明暗色调进行归纳概括,使明暗色调服从并强化形体结构和体积表现。通过明确、肯定的线条,将物象形体体面的围合与转折关系。以及空间的透视状态,明确而清晰地呈现于画面,产生比自然物象更为强烈的视觉效果。
图 C、以明暗色调为主要表现的方法例要
以明暗色调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全因素素描,在深入理解物象形体结构与组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比例、透视、色调及质感量感等全面造型因素,注重形体体积的塑造和空间表现,突破二维空间的平面性而真实地再现具有三维特征的客观物象。而在具体运用中,往往依据不同的课题要求,注重素描造型语言的学习和探索。
(图105)依据物象固有色的明度关系,理性地把握黑、白、灰色调和形体的平面性布局,形体塑造结实而富有力度,由衬布构成的菱形构图样式和“ S ”形曲线的静物配置,以及左松右紧,疏密对比的衬布处理,赋予画面以流动的韵律感,是现在形式语言的美感特征。
图(图)注重形体的光彩和画面空间的表现,刻画生动而虚实有度的白色衬布,单纯而微有反光深色桌面,有意识“净”化处理的灰色背景,构成和谐而富有节奏感的画面空间。通过对形体明暗的色调对比,高光与反光的强弱,轮廓线的虚实等的准确把握,将形体塑造的主次,强弱、虚实置于环境空间之中。色彩空间与形体空间的和谐统一,使形体塑造得到了真实、生动的表现。
10.教案静物写生 篇十
关键词:职业高中 素描静物写生 教学方法
职业高中作为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之一,其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对学生应用技能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素描静物写生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教学课程,对学生观察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增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文中笔者拟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尝试对职业高中的素描静物写生教学做浅层次的分析。
一、注重职高素描静物写生的理论性教学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从而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促使学生对静物的形体构造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教授相关内容时应以启发引导式的教学为主,同时由于静物形体上的差异,教师还需向学生强调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以及其他透视方式的基本运用规律,利用实物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讲解,使学生对物体的构成有更加直观的把握,从而将静物刻画得更加逼真。
其次,线条是静物素描中的图像的基本构成元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线条组织方式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予以高度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实物演示和归纳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强调实物在线条构造和连接方面的规律与自然感,从而使学生在素描过程中对静物做更加合理的刻画。
再次,受光线的影响,静物呈出来的明暗程度是不同的,且合理的明暗色调对比,可使得静物在画纸中更加具有立体感和质感。鉴于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和单元训练来使学生逐渐熟悉对光影和明暗色调的处理和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二、强化职高素描静物写生的技巧性教学
在实际的素描静物写生过程中,写生的角度、构图、观察以及写生的步骤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画作的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加强对学生这三方面的教导。比如,有些初学者在静物素描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物体过大或过小的问题,使得整个画面变得很不协调。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阐明素描静物写生中,角度的选择的重要性,强调角度不同,物象特征的差异性,要求学生在素描过程中,以实际物象为基准,合理构图,在极大限度上展现静物的艺术美感。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多用手或眼睛去感受物体,从而加深物体结构在脑海中的印象。另外,我们都知道观察对静物素描写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对静物的观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素描成果,然而在实际过程中,不少学生的观察往往局限于静物的某个部分,仅是将眼睛直观视角下的内容表现了出来,缺乏整体和其他方面的表现,比如静物的质感、背景衬托、整体效果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强调事物整体的感观,引导学生树立“整体观念”。比如,描绘一处静景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对素描对象的观察,抓住画面的中心,以中心为原点散开,进行仔细的观察,包括画面中的物体、衬布、空白。又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还需要向学生强调画面内容的联系性和内在联系,如在一处静景中同时出现了水壶与水果,教师则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联想在水壶与水果一般会在怎样的情景下搭配出现最为合适,有的学生则会联想到日常生活中餐桌上水壶和水果的摆放。通过类似于此的有效联想,来增强学生构图的合理性,使学生在素描过程中更加顺畅。
三、严抓职高素描静物写生的实践性教学
如上文所言,素描静物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教学的课程,且在职业高中既定教学目标的影响下,要想使学生在将来的就业和升学中更具竞争实力,教师就务必加强对学生的训练。首先对学生进行单体静物的塑造训练,通过单体训练,培养学生对物体结构、光线明暗、空间、质感、色素和透视关系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在进行单体训练时,教师应尽可能地采用多种静物作为学生写生练习的对象,突出静物在种类、形体、质地以及色感上的特性,从而使学生的素描作品表现的更具针对性,更符合素描静物对象的物质特征。当学生的单体训练目标基本达到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组合静物的训练,从单体素描晋升至组合素描,提高对画面背景和环境气氛的表达要求。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教师应向学生强调组合对象的整体感,突出画面整体的表现与构图,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对组合性整体静物的塑造能力。
总而言之,职业高中的学生在毕业后将面临颇为激励的就业竞争,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职业高中应当充分承担起其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的使命与职责,从理论基础、技能技巧以及实践应用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学生的素描静物写生水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立足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对素描写生对象有更加全面的感官认识,从而使自己的素描静物写生作品更具灵性,以此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春义.抓好素描教学 夯实学生美术基础[J].新课程:下旬,2011(7).
[2]徐燚.谈中学素描教学中观察方法的训练[J].新课程:下旬,2012(2).
[3]黄菊华.浅议中职素描教学中的“情”与“理”[J].中学教学参考,2012(36).
作者简介:
刘海涛(1978- ),女,河北,本科,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第一职业学校。
11.教案静物写生 篇十一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作用
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这节课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定教材工艺美术专业《色彩》一书中的第四章静物写生的第四节课。本课分为五个小节,观察思考――构图起稿――着色――深入刻画――调整完成,以及两个附带知识点。教材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原则,每章节均采用基础知识,技能训练程序和表现方法要点“三段式”结构,本节课就是这一结构的中间环节“技能训练程序”。并将结构造型,色彩表现方法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训练,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坚持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思想为指导,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色彩》教材也要求:“以培养对色彩敏锐的感受能力,了解色彩绘画的基础原理,基础知识及基础技法,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学会运用色彩规律和使用色彩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结合工艺美术专业的特点,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德育目标:提高学生对各种物象色彩表现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本专业。
知识目标:掌握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并加以运用。
技能目标:通过静物写生作画的方法、步骤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在写生过程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品格。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运用的重要性,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深入刻画阶段的主要任务――培养色彩的观察力与表现力。
根据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的复杂性,把难点确定为:调整完成阶段的主要任务――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提问法、任务驱动法和创设情景法等教学方法。
依据静物写生知识运用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绘画水平,围绕上述的重、难点,我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引导――示范”的三步骤方法,充分利用教具,以实例为主线,不断采用赏、析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色彩知识,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强烈的求知欲,使整节课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中完成,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展示法:主要是指优秀作品的展示
2、实践法:要应用在课堂上静物写生作画步骤的`训练上。
三、说学法
对于学生来说,静物写生方法与步骤的准确性和运用是学生较难把握的,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真正起到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的赏析活动中,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准备采用以下学法:
1、“提问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这也是学法中最重要的部分。
2、“尝试操作法”增强互动性,掌握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的实际运用。
3、“学中练、练中学”使学生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4、“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然后提出难点、疑点,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色彩课的特点,本节课由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授新课、课间巡回辅导、小结五个环节组成。
1、回顾复习:在教授新课之前,将第二章中的知识要点,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回顾色彩理论。(设计意图: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为新课的开启奠定基础,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导入新课:展示法国著名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塞尚的静物作品以及历年优秀的学生习作。(设计意图:通过佳作的赏析,启发学生追寻大师的足迹,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艺术创作的积极性。)
3、授新课:传授新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以“陶罐、水果及衬布等”为组合的简单静物为例,讲解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1) 观察思考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对象。给学生展示已经摆放好的静物组,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对象。让学生讨论自己对于这组静物的直观感受即第一印象。讨论过后,教师进行总结,使用创设静物情景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在绘画教学中使学生产生美的情感,当学生在面对一组静物时,首先引导他们产生情感,将静物画同其他艺术形式作比较联系,特别是同影视艺术的类比:主体的花瓶陶罐如同影视中的主要角色,杯盘蔬果则是次要角色,衬布则是社会背景生活环境,在他们之间的位置空间关系上有聚有散,有前有后,在光色交织中正演绎着或美丽动人,或忧伤惆怅,或豪迈激越的故事……通过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假想情景中,体会静物的生命力。开始由被动的描摹转向融入自我对静物深切情感的自动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与思考,使学生们做到“成竹在胸”。培养学生分析物体的比例关系、形体结构、主次关系、总体色调。并且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使学生对于绘画作品情感的融入有新的体会与感知。)
2) 构图起稿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起稿。依据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作画原则,
运用几何形体归纳法,将复杂的静物形体结构进行概括。教授学生起稿的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辅助线的使用,整体观察,整体作画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对物体的结构,透视,比例关系观察的能力,掌握造型表现能力。)
3) 着色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色彩基调。训练学生大胆的铺色,眼观全局,
迅速,果断地表现大的色彩关系。培养学生整体观察静物,这也是整个写生过程的关键。遵循写生的技法原则:先湿后干,先深后浅,先报后厚的次序。从物体的暗部开始刻画,在过渡到中间色,找准冷暖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着色阶段,使学生掌握色彩关系的对比协调,按次序作画以及把握整体感觉。)
4) 深入刻画 这一阶段是整个写生过程的重点所在。主要任务是形色结合,在抓住重点的局部深入刻画。培养学生深入具体,看到细微形体关系及细微色变化的能力。以塑造物体的真实感效果为中心,引导学生遵循先主后次,先近后远,从实到虚,逐步深入的顺序。重点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空间关系,质地感觉,冷暖关系,主次关系。这一阶段要有重点,不可面面俱到平均对待,要善于保留在大关系阶段可取之处,不要做大的全局性的改动。 (设计意图:在写生过程中注重表现色彩的本色,注重颜色的把握,培养学生整体观察的能力和整体表现能力。)
5) 调整完成 这一阶段是整个作画过程的难点所在。主要任务是回到客观形象上来,恢复到第一印象的新鲜感,认真分析,提出问题,调整修改。将作业放到静物一旁,退到一定距离,整体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如黑白灰关系,虚实关系,冷暖关系,前后关系是否到位。在作业中逐一寻求答案,根据问题,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多思考,找准主要问题,找到解决方法。调整,要从整体出发,抓住整体,将调整的过程变为充实整体的过程,使画面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设计意图:在调整过程中,培养学生把握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能力。)
4、作业练习
写生一组静物,掌握和应用本课的方法与步骤,要求学生以色彩表现分析为主,在8开水粉纸上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由于学生理解及掌握静物的方法步骤的知识层次不同和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在辅导中,可以要求基础好的同学完成作业后,进行专项临摹的拓展练习。根据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的情况及时辅导。(设计意图:在练习中,使学生能够将写生的步骤,方法技巧等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达到训练的目的。)
【教案静物写生】推荐阅读:
静物写生精品教案10-30
素描静物考试06-16
组合素描静物临摹教学设计09-23
油画头像写生教案08-06
盆栽植物线描写生教案08-24
道德讲堂教案教案06-28
‘教案’仿写复习教案07-07
体育教案-篮球课教案08-08
跳大绳教案教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