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库的审计案例

2024-10-10

小金库的审计案例(共7篇)

1.小金库的审计案例 篇一

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及审计方法

来源: 不详

当前,国有企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屡禁不止,不仅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而且还诱发和滋生了各种腐败现象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也使部分人走上犯罪的道路。审计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掌握对其审计技巧,在审计工作中才能事半功倍。

一、“小金库”的资金来源

“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很多,归结起来有以下十个方面。

1.截留、隐匿部分主营业务收入。如在经营中若对方不要发票或企业对个体客户的加工费收入,企业的代销收入等,没有按规定作账务处理,形成“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另外还有开大头小尾发票,即将收款联、正联数字按实际收款数填写,而将发票存根联、记账联数字写小,这样既可以把差额纳入“小金库”,又使企业偷漏了税金。

2.截留、隐匿对外提供的各种服务和劳务收入。如企业为外单位提供加工维修、运输、延伸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收入,由于有部分是收取现金,很容易成为被截留的对象,形成“小金库”的资金来源。

3.截留、隐匿财产租赁费、承包费、赞助费等企业所得,将现金形式收取的出租包装物、固定资产的租金收入不入账,直接存入“小金库”。我们在审计中还发现:某公司利用业主的产业,在工程决算尚未完成之际,出租他人财产,取得的租金收入存入“小金库”。4.截留、隐匿销售账外资产的收入。如有些企业以下属部门领料为名,将领取的材料计入成本费用账户,由此形成大量账外资产,然后将其卖出,获取的价款存入“小金库”。

另外还有多报委托加工材料损耗,形成账外资产;如有的企业利用材料外出加工的机会,多报材料加工损耗,将多报的材料倒卖或抵加工费,其收回的资金不入账,形成“小金库”。

5.截留、隐匿投资收益。如有些企业利用对外投资或联营的名义,转出资金、资产,然后从接受资金、资产受益方收取利息或投资收益不入账。尤其是大型知名企业利用企业商誉以其他单位联营,对所取得的收益不在财务账上反映,收益直接流入“小金库”或者在联营单位直接列支费用的做法就更具有隐藏性。如在审计某大型集团时发现该单位利用企业商誉同外商在境外设立联营公司,审计进点时该单位所列投资项目时有意不予以反映此项投资,经审计,发现其所取得的联营收益一部分直接列支集团的费用和福利性支出,还有一部分收益存入“小金库”和存放在联营单位,未纳入集团财务账上反映。

6.截留、隐匿资金占用费。如有些单位采取对外单位有偿出借资金,其出借的资金以往来款名义挂账,收取的利息未做账务处理,直接存入“小金库”。

7.截留、隐匿处理固定资产和废旧物资收入。如有些单位固定资产有意不留残值,当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账面该项固定资产金额为零,以后取得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和变价收入不入账,存入“小金库”;另外废旧物资很少在账上反映,会计人员基本上是不掌握的,而且单位管理也不重视,因此,处理的收入往往不入账,存入“小金库”。

8.截留、隐匿已经核销的坏账重新收回的往来款。如在审计中发现某企业在清产核资中己核销了对某单位的应收账款,之后该企业从欠款单位收回一部分资金,却不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而是把资金存入“小金库”。

9.以各种名义虚列支出、虚增费用,套取公款。如有单位采取虚列职工人数、虚报加班工资和调出、减员不删名额等方式多分配工资费用,并按虚大数提取现金,将提取和发放差额存入“小金库”;也有单位通过虚提业务手续费等方法,将资金提取后分到内部各科室进行使用,有关支出不入财务账;更有甚者就是购买假发票虚列支出。另外我们还在审计中还发现某施工单位与分包单位勾结,由分包单位开出假工程结算单计入成本,然后将转移的资金存入“小金库”。

10.重复列支费用,转移资金进入“小金库”。如有的企业从油站购买油票或商业企业购买购物券,并同时开具发票报销,但平常用油票加油和用购物券购买办公用品时,再次开具发票,报销后资金存入“小金库”。

二、“小金库”的审计方法 1.对比分析法。可以根据审查企业当年耗料量,运用材料定额粗步估算销售量,并与销售账反映收入核对。也可以将企业本和以前的销售账、原材料账中生产领料、水、电等主要成本、费用支出数额进行对比;若企业存在本原材料、水、电消耗定额没有增大,而消耗量比以前增大,账面销售量却减少;装卸工资定额没有提高,而装卸工资总额比以前增长,账上装卸销售的数量却减少等情况时则应实施全面审计,找出确凿证据,看是否存在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如我局在审计某杂志社时,发现该单位杂志用纸量和印刷费用计算出印刷杂志量比该社销售账上反映的杂志发行量大很多的疑点,经过追踪审计发现该杂志社少计收入上千万元存入“小金库”的问题。

另外,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往往是有规律的,有些收支项目存在对应关系,查账时如果能紧扣这个特点,往往可以查出单位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如在对某单位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单位购买某空白证件500份金额5000元的原始发票,且有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但该单位账面上却没有此项收入,空白证件也没有存货,经过追踪审计发现该单位将办证收入没有纳入财务账上反映,而是存入“小金库”。

2.资产清查追踪法。审计时应查阅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对己报废的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进行核对,对应有残值及变价收入而账面却没有的固定资产,应进一步核实是否存在隐匿收入。其次还应对企业若干的各项资产的增减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尤其是对长期不用或下马项目的资产、即报废资产的处理去向要进行追踪。这种审计方法对截留、隐匿处理固定资产和废旧物资收入存入“小金库”的情况尤其适用。

另外资产清查追踪法也很适用于从账外资产为线索查出“小金库”。对于发现账外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等货物,若无支出凭证,则应追踪购买资产的资金,采用顺藤摸瓜的方法扯出隐藏的“小金库”。

3.突击盘点法。应首先了解单位现金存放点和有可能保管“小金库”管理人员的情况,盘点时要注意对库内所有现金、支票、存折、票据及存根联等资料全部进行清点,发现问题要立即追踪审计。如对某单位财务负责人突击盘点时,发现私人存折十几本,且有些存折上金额较大,经过到相关银行查询,发现该单位公款私存的问题。

4.银行账户追踪法。审计进点前应首先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所有银行账户情况,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应

注意是否存在未提供的账户,若有则应追踪到底,看是否存在账外账户的情况。

5.票据核对法。票据是单位经济活动的具体反映,因此要重视检查单位收费票据;审计中应先从企业内部控制入手,检查票据购买、领用、销毁、存根的保存等一系列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存根联是否完整,并运用判断或统计抽样法,从中抽出一定数量的存根联,看其是否全部入账,还可以从被收费单位调查取得的收据联为证据,要求核对相应的存根联,以此为突破口,检查企业是否存在收费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的做法。

另外票据核对法也适用于虚列支出和重复列支费用而形成“小金库”的审计,如对支出凭证中开具的金额较大的发票,同时又没有附采购清单,或者有,但采购数量与实际需用不一致的,以及没有后勤部门收货的,就应给予重视追查是否是用于购买购物券;对之后大额购物且与前面的发票开出单位是同一商户的,或者收款单位与开发票单位不一致,而报销却领取现金的,应联系上述业务综合审查,落实是否是重复列支费用,若是,则应追踪所领取现金的去向,从而查出隐藏着的“小金库”。

6.审计信息互相反馈法。也就是审计机关各部门之间应互相反馈审计情况,通过对某一行业或某一系统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将发现查处的问题进行上下衔接,从而发现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小金库”。如我们在审计某施工企业时发现该企业的总公司用三联单收据从该企业收取管理费用100万元,且该企业银行转账票据反映收款单位又是其总公司属下的服务公司;因有以上疑点我们将此信息向正在总公司审计的审计组反馈了信息,从而发现总公司账外发放补贴的问题。

7.询问检查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与财会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交谈或利用审计时发现的某些尚欠证据的线索与有关人员谈话,并根据谈话得到的线索进一步追查。如上面所提到的利用商誉投资,收益不入账的问题就是这样查出的。

总之,只要研究和掌握一定的“小金库”审计方法,根据“小金库”资金形成的特点,深入调查研究,抓住线索一查到底,就能将各种各样的“小金库”审查出来。

2.小金库的审计案例 篇二

一、国有企业设立“小金库”的主要手法

根据中央五部委制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实施办法》, 凡国有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 (含有价证券) 及其形成的资产, 均属于“小金库”。国有企业设立“小金库”的主要手法是:

(一) 隐匿收入设立“小金库”。

主要包括隐匿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营业收入;隐匿资产处置、出租、使用收入;隐匿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隐匿政府奖励资金、社会捐助、企业高管人员上交兼职薪酬、境外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中方人员劳务费用等其他收入。

(二) 虚列支出设立“小金库”。

主要包括虚列产品成本支出、工程成本、采购成本、劳务成本等营业成本;虚列研究与开发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销售手续费、销售服务费等期间费用;虚列职工工资、福利费用、社会保险费用、工会经费、管理人员职务消费等人工成本。

(三) 转移资产设立“小金库”。

主要包括通过虚假会计核算转移原材料、产成品等资产;通过虚假股权投资、虚假应收款项坏账核销或往来款项核销后又收回部分资产不入账等方式转移资产;通过虚假资产盘亏、毁损、报废方式转移资产;通过虚假关联交易方式转移资产。

(四) 通过其他形式设立“小金库”。

包括违规收取回扣设立“小金库”, 如, 在一些自购商品和建设工程中, 故意抬高购进商品的价格、数量以及建设合同的承包价格、单位造价并捞取回扣;违规利用物资采购套取资金, 如, 在设备购置品种和批次较多、规格相近、非专业人员又不容易直接辨别的情况下, 通过张冠李戴、利用差价来套取资金;利用虚假票据套取现金。

二、审计的步骤及方法

(一) 突击盘点。

对于用现金私设“小金库”的单位来讲, 除保管存在困难外, 使用起来最为方便快捷。对这种形式的“小金库”, 突击盘点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审计人员可以突击盘点被审计单位出纳员的保险柜、卷柜、办公桌, 对现金、支票、存折、证券、收支票据、借条等进行点数、登记, 然后与相关账簿进行核对。盘点时要注重两个结合, 一是要与清理收费票据, 即现金支票、空头支票和转账支票存根、作废存根等资料结合起来;二是要与保管的实物资料结合起来, 盘点时注意保险柜中保管的房产证、土地证、有关资料的证明, 笔记本、信封、钥匙等实物资料。当判断现金会保存在多个保险柜时, 应安排几个盘点小组同时进行。发现账款不符现象, 应追查到底, 查清原因。对于存放于保险柜的存单、存折, 不管是单位或个人户都要进行深入的查证, 确定是否属于“小金库”。

(二) 详细审计。

一是调查企业的银行账户, 检查有无在财务账外开设账户的情况;二是核对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 检查是否存在银行余额不一致且无法通过未达账项调整一致的资金进出, 以及余额一致但发生额存在异常的业务;三是对被审计单位账簿、凭证进行详细审计, 看往来账簿中“超常规”的业务, 对其进行逐笔核实, 如有不正常的核销、转出业务, 应对其进一步深挖, 可能会在本单位或者相关单位发现“小金库”;四是对费用账户进行详细审计, 特别是对金额较大的白条、收据、汽车修理发票、建筑工程发票及异常费用发票, 应到出具票据的单位进行延伸调查, 很可能就会发现用虚假发票列支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问题。

(三) 实地调查。

对被审计单位的收入项目进行调查汇总, 看收费是否已经全部入账, 有无部分收费或乱收费流入“小金库”;对被审计单位的房产、车辆、空调、计算机、豪华办公用品等资产进行现场核实, 对账外资产调查其资金来源;对房产、土地、车辆等资产的出租、出售合同、协议及收入进行调查, 看是否足额入账。

(四) 外延审计。

除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业务进行审计外, 还要延伸对其会议纪要、会议记录、档案、有关的合同协议进行查看。在这些会计业务外的资料里, 往往隐藏着账簿里面看不到的东西。除对被审计单位审计外, 还要在分析判断或发现疑点的基础上, 向其下属单位进行延伸审计, 看有无虚构项目拨款或其他名义转移资金形成的“小金库”, 然后在下属单位中违规购置小汽车、发放福利费、招待送礼等。

(五) 收入核对法。

从检查收入入手。首先, 摸清被审计单位的机构设置及职能、收入项目、来源及收取的方式, 摸清所有收入的来源渠道和环节。其次, 对已有的收入项目和可能存在的收入环节, 就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要逐一核实, 判断真伪。这种检查主要针对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的情况。

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政管理、业务活动的经营管理活动, 尽量掌握其各种收入的来源, 以有利于检查是否全部收入都入账, 核对报表与收入总账、明细账是否相符, 重点检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各类协会、学会的收入、房屋租赁收入、出售低值易耗品、材料、废材收入等是否入账;检查有无非法收入或收入不入账或使用不合法票据的收费, 有无截留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

(六) 支出追查法。

从检查支出入手。首先, 分析支出项目增减变化情况, 看有无异常现象。其次, 重点核实如下支出项目:一是核实租赁费支出的真实性, 对车辆租赁费、房屋租赁费等大额租赁费事项要分析其必要性, 对可疑事项现场核实。二是核实维修费支出的真实性, 对广告费支出的有关单位应延伸到收取广告费的单位进行核实。三是对劳务费支出给个人的要与本人进行核实。四是核实会议费支出的真实性, 重点看会议通知、会议纪要与会议人员名单等资料, 必要时到宾馆饭店进行核实。这主要是针对虚列支出、套取式设立“小金库”的检查情况。

通过检查各项开支, 检查是否有虚报款项转做“小金库”的情况, 特别注意检查白条抵库、大额和金额较整和很有规律的支出, 核查数额与实物数额是否相符。

(七) 核实票据。

从检查票据入手, 包括收据、支票和发票的检查。检查支票主要是针对转移式支出设立“小金库”的情况。检查发票主要是针对虚列支出式设立“小金库”的情况。检查票据购买登记簿, 清点所提供的票据是否完整, 检查票据编码是否连续, 填写项目是否齐全, 大、小写金额的字迹是否一致, 有无涂改现象, 作废的票据是否加盖公章“作废”戳记。以发票领购、使用、缴销、结存登记为线索, 通过计算机排序或人工摸排审核寻找差异。如:对收入票据的检查。单位在取得收入时, 主要查看的凭据是发票、收据。每当进点检查某个单位时, 首先审查各种票据的领取、使用、缴销登记册和收据存根, 并抽查票据联是否连号, 票据张数是否齐全, 其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完整, 开出的收据是否及时全额入账。对于正规的发票, 国、地税都有据可查, 罚没款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在财政部门也有据可循, 可以利用相关网站或电话进行查询。

(八) 比较分析法。

一是对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二是对统一类型的事项进行比较。如果存在差异, 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 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要注意被审计单位历年在对同一类事务的处理上是否一致。比较分析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排查, 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的筛选分析, 能有效解决数量大、流程复杂、时间长等难题, 提高检查效率和检查质量。

(九) 其他检查方法。

可以通过设立举报邮箱、举报网站, 让群众参与监督“小金库”等违法违纪问题。

三、结束语

目前, 对于“小金库”的审计, 根据其设立手法的不同, 需要的资料相差很大。从某种角度上来说, 对“小金库”的审计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小金库”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单纯的账面检查有时难以发现, 检查人员必须注意从外围调查入手, 查找线索, 一是从群众举报和反映的情况中发现线索, 与有关党政部门加强相互信息沟通, 取得第一手举报材料, 注意听取被查单位的群众对单位工作管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反映, 并对举报和反映的内容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从中找出有价值的线索。二是从有关人员的谈话中获取线索, 在与被检查单位领导、职务人员等相关人员的交谈中, 捕捉有价值的“小金库”线索。三是重视分析判断, 搜寻蛛丝马迹。在掌握一定证据的情况下, 与有关人员就特定事项进行直接谈话询问, 调查取证, 再将询证资料与单位经济合同、收费收据、账面情况等书证资料进行核对, 核实单位“小金库”问题的把握性会比较大。

参考文献

[1] .杨丽.“小金库”的审计及其治理方法[J].财经界, 2012, (7) .

3.浅谈“小金库”审计的六个方面 篇三

“小金库”审计一般从账面检查开始,先发现违规情况,再从违规现象中往下查存在“小金库”的可能性。具体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进行检查:

一、检查资金。首先突击检查库存现金,盘点现金库存。同时,检查出纳的抽屉、保险柜和文件柜内的物品,主要是存单、存折、银行卡、购物卡、房产证(土地证)、各种钱物发放表、登记表等,对检查出的,需要出纳尽快逐项核实做出合理说明。其次检查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重点检查有无违反收支两条线及收支不分等情况,根据这些违规情况进一步检查资金的来源、去向和性质。另外检查收入账户有无较大的贷方发生额,支付账户有无金额较大的收入发生额,如果有,核实资金性质。第三是查看对账单上有无相同的金额一增一减,而银行日记账或财务系统没有记录的现象,看是否存在游离账外的资金;第四检查银行余额调节表中有无金额较大且挣账时向较长的未达账项。第五调阅被审计单位的总公司账户开设批复文件,与实际账户开设数比较,是否存在违规开设账户,或未纳入系统的账外账户。

二、检查各种单据。重点是选取一个时期公司内部收据和单据,根据收据存根的汇总金额与财务账上相应时期的收支科目金额核对是否匹配;检查收据编号是否连续,收据中是否存在缺页等情况而又无说明的现象;选取金额较大或较频繁的项目比对,查看收据的存根与记账联是否存在“阴阳联”的现象;与业务员访谈,了解公司对业务员在作废单证、培训收费及考勤扣款等方面的情况:根据以上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截留收入不入账的情况。进行单证库存盘查,重点检查作废单证库存及销毁情况。

三、检查下属机构及往来单位。了解被检查单位下属单位或机构的管理体制、财务体制、经济业务往来等情况,向被榆查单位的资金往来及其下属机构(含培训中心、食堂等)进行延伸检查。主要检查下属单位上缴收入是否全部入大账、是否存在报销上级单位费用的情况等,需结合财务资料和经济资料,就特定或可疑资金往来事项分析判断、调查取证,截取一年或者半年作为一个考察期,检查下属机构资金的实际支出情况与拨付资金是否匹配。另外,没有单独设账的下属机构,其成本体现在公司大账上,只要抽取其成本中心数据,横向(当年逐月)、纵向(上年同期)比较,如有变化较大的月份,则重点查看增幅较大月的记账凭证中的发票,了解是否有虚列费用套取资金的现象。

四、核查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1、根据固定资产报废的批复文件,检查账面报废的固定资产金额与文件批复金额是甭一致,如不一致,检查差额,看是否有私自报废固定资产而将资产处置收入未列入收入账的情况:同时根据报废资产的折旧、购置日期、净值、使用年限等情况推算较为公允的变价收入,并与账面所列的固定资产处置收入比较,看是否存在较大差异。了解公司资产出租情况,查看所有资产出租合同,与租赁收入比对,有无截留或者少入账的现象。另外,在购买固定资产时,有无用假发票(购买非固定资产的发票)列支各种费用,形成账外资产,待上级公司下达固定资产规模后,再以购买固定资产的发票入账,从而套取资金。检查固定资产的二次入账,应从固定资产明细账人手,检查固定资产的增加记录,然后追查原始凭证——购买固定资产的发票。检查发票日期与入账日期、发票日期与银行结算票据上的付款日期是否一致,若相差几个月或几年,说明其中有问题,要延伸到付款银行查其款项去向。2、通过低值易耗品账检查问题。从财务系统中查实当年低值易耗品系统账上(列支营业费用一低值易耗品摊销)金额是否与低值易耗品实物账上金额一致、再看低值易耗品领用和报废情况,对于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或报废频率过高的类型要重点关注,有的单位在年底余留部分费用或附加佣金,由于金额较大,往往采取开具大额低值易耗品发票套取资金,形成“小金库”。

五、检查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各个明细项目。根据金额和账龄重点选择金额大、时间长的应收应付款项,查对收款人或付款人的真实情况,针对所抽取的项目,查看其在检查期内金额变化的原因和去向。有无常年挂账不清理或者挂账转保费等现象。这种检查能够发现常年挂在应收、应付款上的无法说清楚的资金,在保费吃紧的时候顶替完成任务,过后退出,往复循环。

六、询证访谈、利用信访举报。要在掌握一定证据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访谈有关部门知情人员或保险营销员,在谈话中了解真实情况,发现线索并调查证据。同时,公示检查工作组的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一旦收到举报信息,检查组应对其真实程度进行初步判断,对举报涉及的有关人员、资金流向进行调查。

4.小金库表现形式及审计方法 篇四

《会计法》第十六条明确指出: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小金库”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化大公为小公、化小公为私分。财政资金的体制外运行,客观上为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资金渠道,而某些单位请客送礼、乱发钱物、收送红包、公款行贿等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游离监督之外的资金源源不断的涌入部门小金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金库是很多腐败现象得以蔓延的“财政支柱。”小金库的存在,不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财政收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而且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腐蚀党员干部、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因此,查处小金库,是审计机关贯彻落实“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注重大案要案线索”的工作方针,是惩治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小金库之所以不为单位多数人知晓就是他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如果没有线索,但从账面难以发现其踪迹。基于这一特征要查出小金库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有一双慧眼,还需要有过硬的审计本领;不仅需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还需要有审计的技巧;不仅要有一查到底的决心,还要有与严重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地思想准备。审计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高度敏锐的洞察力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善于从大量复杂资料中,观察和捕做可疑信息,进而找到小金库可能存在的领域,顺藤摸瓜,为大案要案审计打开突破口,发挥审计的经济卫士作用。

一、小金库的形成方式 1.收入不按要求核算或不入账

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单位的所有收入都要纳入单位的会计账簿统一核算,一些单位为了开支方便,隐瞒收入不入账或不按规定核算。如将房租收入不入账,直接将购买福利品的发票交给承租方代替收款收据;金融业的贷款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不入账;基建剩余款项不入账,上级下拨资金、返还款项及下属单位上交款项不入账;赞助、捐赠款项存款利息收入不入账;企业采取不开票或用白条代替发票销售材料、废料、固定资产收入不入账;回扣款收入不入账;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收入不入账;各类协会学会的会费收入不入账,企业已核销的坏账收回后不入账,投资利润挂往来账等。

2.部分收支未纳入单位统一核算

表现为:一些商业、工业企业把单位正常的经营业务转为帐外经营;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滞留内部职能科室或下属部门列收列支;金融企业通过核销呆账、坏账,又将以物抵贷的物资变卖、出租所得收入放到办公室、工会核算,用于高息揽储、发放岗位补贴、职工福利。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帐外,采取的形式主要是以假发票入账,虚报专款支出、基建支出、维修费、车然费、工会福利费;金融机构虚列储蓄办理费、应付利息支出,核销假贷款。还有的是单位相互勾结重复报帐,开具的发票上联与下联不一致等。

3.截留、转移应上交财政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利润 主要表现是有收费的单位采取少收费不开票,及少收取事业费用不开正规票据的形式将财政资金转移到体制外运行。

二、小金库的审理方法

1.内控测试法及实质性检查法相结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经营特点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小金库的领域,然后,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业务情况,通过实质性审查,寻找出小金库。主要方法有:(1)核实收入成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及收入、成本、费用等情况,掌握各种收入的来源是否全部计入财务收入,成本的计算分摊是否正确。核对报表和收入总账、明细账是否相符。要掌握帐外的经营活动情况,注意有无收入不入账或转移收入的情况,重点排查投资分利、房屋租赁收入、出租低值易耗品、材料、废料收入;审查有无非法收入或用不合法票据收费,有无截留某项经营收入。(2)对支出情况核实通过审查各项支出,检查是否有虚报冒领款项做小金库的情况,特别注意审查白条抵库、自制票据的真实性,必要时延伸到供货单位。盘查实际支出,看有无报销发票而无实物,有无以购代领虚列支出,如虚报临时工工资、加班费、福利费、修理费会议费等,看成本是否真实,有无虚假成本摊销从中透支现金的现象。发现被审计单位费用开支项目与经营活动无关或所列开支数额与实际需要数额有较大差异时,对大额支出票据重点抽查并延伸核对。

2.调查询问法,由于不少被审计单位的经管人员不予配合,会给小金库问题的确认带来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审计人员应当注重外围突破。通常的做法是,在掌握一定证据的情况下,与有关人员座谈,将询证资料与单位经济合同、收费依据、账面情况等进行核对,以核实单位的小金库问题。选择与被审计单位资金结算频繁、经济往来密切的单位进行调查,对部分票据的真实性进行外部核实。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有高福利现象而单位账簿没有反映,进而从中找出线索打开缺口。

3.核对银行账户法,从审计实践看,小金库涉及的人员范围较少,但资金数额较大,动辄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这些资金的进出,不可能都通过现金结算,单位通常通过开设内部掌握的银行帐户,以支票方式处理单位与此账户之间的资金往来,而这种资金往来与单位正常的经济业务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注意观察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帐户往来情况,查实被审计单位的开户情况,再同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对,如果发现单位在提供的帐户以外还有其他账户,则说明该单位有小金库的可能,同时核实银行存款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是否相符,看银行对账单是否有等额的资金进出而没有计入银行账簿,弄清其资金的来源和去向,追查到底。

4.库存现金盘点法,单位私设的小金库多数由财务人员掌管,少部分由工会、办公室、学会等内设机构人员掌管。审计人员在初步掌握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设置后,应在不事先通知有关人员的情况下,对单位财务、业务等场所财物保管人员的现金、存折和有价证券进行突击盘点,不仅要对保险柜进行清查,还要对可能装有现金、有价证券的办公室抽屉、橱柜等地方进行清查。要留意其是否有收款收据及其他发票、合同等有关资料,尤其要注意笔记本、借据等。盘点后审计人员要根据财务经管人员现场提供的未入账票据资料,对盘点日保管人的现金应存数进行调整。当盘点调整后的账面现金应存余额与实际库存余额出现较大偏差时,通常应该是正常的货币资金与小金库资金混放造成的。因为单位出纳等现金保管人员一般不可能用自己的现金为单位垫付支出。从审计实践看,盘点误差基本都是小金库。

5.小金库的审计案例 篇五

财监〔2014〕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人民团体:

为确保严肃财经纪律和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和顺利实施,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报告》(中办发〔2014〕9号)和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部署,经国务院批准,现将《深入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入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

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严肃财经纪律和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是保障中央八项规定贯彻执行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做好这项工作,明确要求财政、审计部门加大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力度,强化专项检查,抓好“三公”经费、会议费等预算管理,进一步治理“小金库”,切实严肃财经纪律,真正从源头上斩断不良作风的“资金链”。一年多来,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在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必须看到,财经纪律意识淡薄、预算资产财务管理不到位、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依然存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坚决予以纠正和防范。为确保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和有效实施,现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报告》(中办发〔2014〕9号)和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部署,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指导原则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种财经违法违纪行为,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源头上斩断不良作风的“资金链”,确保中央八项规定落到实处。

(二)指导原则。专项治理工作要掌握以下原则:

一是分级负责,分口把关。实行中央与地方分级负责、各有关职能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分口把关的工作机制,落实专项治理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专项治理工作要围绕预算、资产、财务、政府采购、会计工作的关键节点和薄弱环节,结合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同时,要与财政、审计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形成整体合力。

三是严格执法,标本兼治。坚持依法依规办事,坚决查处和纠正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不断深化财政、金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等改革,逐步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

二、专项治理的范围和内容

各地区、各部门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明确专项治理范围,细化专项治理内容,提升专项治理的针对性、有效性。

(一)专项治理范围。

纳入预算管理或有财政拨款的部门和单位,重点是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二)专项治理内容。

2013年以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财经纪律以及设立“小金库”的有关问题,数额较大和情节严重的,可追溯到以前。重点包括:

1.预算收入管理情况。按照综合预算的要求,加强对预算收入管理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各单位依法取得的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收益和处置等非税收入,未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隐瞒、截留、挤占、挪用、坐支或者私分,以及违规转移到所属工会、培训中心、服务中心等单位使用等问题;严肃查处各种形式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2.预算支出管理情况。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加强对预算支出管理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支出,虚列支出、转移或者套取预算资金,转嫁支出等问题;及时纠正违反规定擅自设立项目、超标准超范围发放津贴补贴问题;对公务卡管理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突出对“三公”经费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违规扩大出国经费开支范围,擅自提高出国经费开支标准和虚报出国团组级别、人数等套取出国经费,擅自增加出访国家、地区及城市,接受企事业单位资助或向下属单位摊派出国费用等问题;超标准配置公务用车、违规配置和向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转移摊派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经费等问题;超规格、超标准接待和赠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及土特产品等问题。

突出对会议费和培训费的监督检查。会议费重点检查计划外召开会议,以虚报、冒领手段骗取会议费,虚报会议人数、天数等进行报销,违规扩大会议费开支范围、擅自提高会议费开支标准,在非定点饭店或严禁召开会议的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违规转嫁或摊派会议费用以及报销与会议无关费用等问题。培训费重点检查计划外举办培训班,超范围和开支标准列支培训费,虚报和未按规定程序报销培训费,转嫁、摊派培训费用和向参训人员乱收费等问题。及时纠正借会议、培训之名组织会餐、安排宴请、公款旅游以及在会议费、培训费中列支公务接待费等与会议、培训无关的支出。

3.政府采购管理情况。按照公开透明、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原则,加强对货物、工程和服务等政府采购的管理和监督。重点检查采购预算编制不完整,执行经费预算和资产配置标准不严格,违反政府采购程序,“暗箱”操作、无预算采购、超预算采购等问题。

4.资产管理情况。从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环节入手,严肃查处擅自处置资产、转移收入、私分资产等行为。资产配置环节,重点检查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配置资产,资产配置与履行职责不适应,以及资产配置中存在的奢侈浪费等问题。资产管理环节,重点检查资产管理使用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责任制不落实,资产账实不符等问题。资产处置环节重点检查在处置范围、审批程序、处置方式、收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违规问题。

5.财务会计管理情况。落实《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检查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核算行为。重点检查各单位未设置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会计核算不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不具备从业资格等问题,严肃查处各种会计造假行为。

6.财政票据管理情况。加强对财政票据印制、发放与领用、使用与保管、核准与销毁等全过程的管理与监督。重点检查非法印制票据,转让、出借、串用、代开票据,或者伪造、变造、买卖、擅自销毁票据等行为,坚决查处假发票。

7.设立“小金库”情况。继续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对违反法律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规定账户、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进行清理检查,坚决查处贪污、私分、行贿、受贿,以及套取会议费、培训费和出国(境)费用等设立“小金库”问题。

三、专项治理的方法步骤

此次专项治理工作采取自查自纠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自查自纠(本方案下发之日起至8月15日)。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抓紧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认真组织自查,做到不走过场、全面覆盖。自查面必须达到100%。各单位对自查中发现的各种违规违纪问题,必须自觉纠正,及时填报《单位“三公”经费自查情况报告表》(附表1)、《单位会议费、培训费自查情况报告表》(附表2)、《单位“小金库”自查自纠情况报告表》(附表3)和《单位严肃财经纪律和治理“小金库”自查自纠情况报告表》(附表4)。各单位负责人对自查自纠工作负完全责任。

自查自纠工作结束后,各地区、各部门根据自查自纠情况汇总填报本地区、本部门的《“三公”经费自查情况统计表》(附表5)、《会议费、培训费自查情况统计表》(附表6)、《“小金库”自查自纠情况统计表》(附表7)和《严肃财经纪律和治理“小金库”自查自纠情况统计表》(附表8),逐级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于8月20日前将自查自纠总结报告和统计报表报财政部(监督检查局)。

(二)重点检查(8月16日至9月底)。

在自查自纠基础上,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组织力量开展重点检查,对有具体举报线索、社会反映比较强烈、日常监管中问题较多、自查自纠不认真的地区和单位,要集中开展重点检查。

重点检查报告及《“三公”经费重点检查情况统计表》(附表9)、《会议费、培训费重点检查情况统计表》(附表10)、《“小金库”重点检查情况统计表》(附表11)和《严肃财经纪律和治理“小金库”重点检查情况统计表》(附表12)要逐级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于10月10日前将重点检查报告和统计报表报财政部(监督检查局)。

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对本开展的检查工作中,发现的与违反财经纪律和设立“小金库”相关问题,一并汇总填报。

(三)整改完善(9月底至10月中旬)。

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专项治理工作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切实抓好落实,做到资金资产处理到位、违规违纪责任人员处理到位。要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强化源头控制,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专项治理工作基本结束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要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形成书面报告,于10月10日前报送财政部(监督检查局)汇总。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专项治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强化责任,精心部署落实。财政部、审计署组建工作班子,建立专项治理工作协调机制,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国范围内专项治理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组建专项治理工作班子,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协调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各单位主要领导对专项治理工作负总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有关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二)加大执法力度。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认真开展重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依法进行处理处罚,对有关责任人员要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对自查自纠、重点检查发现问题的汇总、分析与研究,及时通报各类违规违纪问题。对严重违法乱纪的,特别是抵制检查、顶风违纪、转移资金、突击花钱的,要严肃处理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充分发挥警示与威慑作用。

6.小金库的审计案例 篇六

关键词:事业单位,小金库,审计

根据1995年财政部、审计署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具体规定的通知》中的规定, 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 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 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小金库”使单位资金游离于账外, 失去监管, 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小金库”以隐瞒收入和虚列支出为主要手段, 具有典型的集团财务舞弊特征。因而“小金库”审计该当采取特殊的审计策略, 从收入和支出审计入手, 以货币资金审计为重点, 并以揭露和发现舞弊为最终目标。

一、“小金库”的形式及其特征

(一) “小金库”的形式

中纪委《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 (中纪发[2009]7号) 将“小金库”归纳为七种表现形式: (1) 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 (2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 (3) 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4) 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户核算设立“小金库”; (5) 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 (6) 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7) 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根据“小金库”资金来源和审计考虑, 可以将“小金库”概括为两大类型:

1. 隐瞒收入。

其特点是收入不入账, 上述 (1) 、 (2) 和 (4) 属于该种类型。不少单位设备管理不规范、长期不进行财产清查、家底不清, 账实不符合, 为截留、隐匿设备处置收入创造了条件。有些单位以采购零配件的名义购入设备, 化整为零, 然后再伺机出售套取现金。还有一些单位利用复杂的投资关系, 隐瞒投资收益。

2. 虚列支出。

其特点是先将资金转移出去, 然后再伺机支出或套取现金, 逃避监管。上述 (3) 和 (6) 属于套取式, (5) 属于虚列支出式, (7) 属于转出转回式。以下按照两分类法, 对其进行分析。

(二) “小金库”的特征

如上所述, 小金的形成不外乎现金种类型, 一是截留收入二是虚列支出。前者有有真实的收入凭证, 但凭证却不入收入账;后者无真实的支出凭证, 但是却有支出记录。因而从性质上讲, “小金库”均属于舞弊行为。

二、“小金库”审计策略

“小金库”一般都是在单位管理层的授意下进行的, 单位内部控制对其无能为力, 因而“小金库”审计属于舞弊审计范畴, 应当采取不同于常规审计的舞弊审计策略。

(一) 加强常规审计程序

对于截留收形成的“小金库”, 属于完整性审计, 一是采用顺查法进行审计, 测试凭证是否入账;对于虚列支出形成的“小金库”属于真实性审计, 方法是逆查法。因此, “小金库”审计关键是要加强对收入票据及支出凭证的审计, 并对容易产生“小金库”的货币资金、往来款项、固定资产和存货项目实施重点审计。

(二) 重点执行舞弊审计程序

对于“小金库”审计, 要采用多种审计程序相结合的审计策略, 特别是注意将风险评估程序, 分析性程序、舞弊程序相结合。例如, 对于截留收入的审计, 关键是判断是否存在被隐匿的凭证, 常规的审计方法无能为力。为此, 审计人员应保持充分的职业怀疑, 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收入来源、支出特点等, 从而作出初步判断;然后再行分析性程序, 对被检查单位的业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看有无异常现象, 以印证初步判断。

(三) 延伸审计策略

这里的延伸审计是指将审计对象从被审计单位拓展到其下属及往来单位。延伸审查应重点审查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一是下属单位上解收入是否全部进入被审计单位的法定账户;二是下属单位是否存在报销上级单位费用的情况;三是检查长期挂账或异常的与下属单位的往来款项。

三、“小金库”审计方法

在制定了审计策略之后, 接下来是安排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可以从账面审计入手, 以发现截留收入;或者从捡查凭证入手, 以发现虚列支出。

(一) 常规审计程序

1. 对收入凭据的审计。

从发票和收据入手是发现隐匿和截留收入的有效方法。对收入票据的查证一是查证票据存根是否齐全, 是否有缺本和缺号的现象, 作废的票据张数是否齐全;二是进行证账核对, 查证是否有未入账的票据存在;三是查证票据的开具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 有无不套开票据的现象。与此同时, 审计人员还要注意了解被审计单位有关票据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

2. 对支出账目的审计。

虚列支出是私设“小金库”的重要手法。虚列支出审计的关键是对会计记录的真实性进行认定, 有没有真实合法的票据支持。一是验证凭证自身的合法性;二是查看票据的填制是否合规, 有无涂改的现象;三是验证经济业务的真实性, 票据是否存在多张连号现象等。为了提高审计效率, 应注意将大额的、异常的, 特别是大额的现金支出作为审计重点, 检查其所附单据是否与采购数量和实际用途一致, 有没有验收部门验收。

3. 对货币资金的审计。

“小金库”一般是以现金的形式存在的, 其收入和支出都会在货币资金账户中留下蛛丝马迹, 因而清查货币资金是发现“小金库”的基本方法之一。

(1) 对库存现金的审计。清查库存现金之前, 要注意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对现金内部控制的观察, 询问单位重要的现金收支项目等, 作到有的放矢。另外, 还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审计策略, 进行突击性检查。通过现金的突击盘点, 清点库存现金和现金票据, 核对现金账款是否一致。现金审查的范围应当包括财务部门库存的现金, 还应包括单位采购供应、物资管理、办公室等其其他部门保管的现金。一旦发现有异常和疑点情况出现, 应当保持高度的警觉, 然后再采用其他进一步审计程序直至疑点得到证实或被排除。

(2) 对银行存款的审计。审计人员首先是要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的方法, 了解和核查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开户情况, 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所有银行账户, 以及开设银行账户的批准文件查实银行存款账户的实有数目, 并查实所有银行账户否已均被纳入被审计单位统一管理。其次, 审计人员要按照每一个银行账户, 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核查银行对账单余额是否与被审计单位银行日记账余额相符, 如果不符, 则要查明原因。

4. 对往来账项的审计。

事业单位的“小金库”常常先以“暂收款”和“暂付款”、“应收账”和“应付款”、“预收款”和“预付款”等形式存在, 待时机成熟时, 再将资金从这些账户转出, 或者从这些账户直接支出, 以达到掩耳盗铃的目的。因此, 对往来账项的审计常常也是发现“小金库”的重要手段。对往来账项的审计应着重考虑是否存在以下现象:一是往来款项在上下年度之间结转的金额是否一致, 如果不一致要追查是否属于借助于销户转移资金的行为。二是追查往来款项的形成过程, 检查其有无合法的原始凭证支持;如果没有原始凭证的支持, 要进一步收集证据, 以证实有无故意隐瞒收入、虚列支出的问题存在。三是漳审查往来资金的去向, 以查证有无转移资金或者乱支乱用的问题存在。

5. 对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审计。

账外固定资产和存货转让收入是“小金库”重要的资金来源, 因而对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审计首先要验证固定资产和存货的账实是否一致, 如果存在盘亏现象, 要查明原因, 查实是否与“小金库”相联系;其次是审查固定资产和存货购置凭证, 核实是否存在固定资产和存货不入账的现象, 是否以资产购置为名虚列成本、费用, 套取资金;最后是审查固定资产和存货处置情况, 朴实固定资产和存货处置收入是否进入单位法定账户。

(二) 特殊审计程序

上述审计程序只是“小金库”审计常用的一般方法, 它只适用于会计资料的审计。但是由于“小金库”常常有意识地隐瞒了会计资料, 因此, 仅仅局限于会计资料的审计显然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因此, 在审计过程中, 还必须执行舞弊审计程序, 分派更有经验的审计人员, 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执行风险评估程序, 综合运用询问、观察、检查和分析性等各种审计程序, 以判断和证实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隐匿会计资料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潘银兰.治理“小金库”问题之我见.会计之友, 2010 (02) .

[2]徐平.运用审计方法查处“小金库”问题.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 (12) .

7.小金库的审计案例 篇七

【关键词】 审计;案例教学;实践教学

审计课程是一门相对来说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内容复杂且抽象,课程中涉及到的定义、术语和技术规则等条条框框的东西非常多,对于初学者来说在理解上存在很大难度,就使得审计课程一贯给人留下枯燥难懂的印象。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多侧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偏轻实务技能的培养,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教学也缺乏必要的案例和实践,使得审计教学质量不高。在经济全球化、高新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新会计和审计制度已推出,审计环境日趋复杂,这些因素对会计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审计学课堂教育的不能与时俱进,就更加深了审计理论与实务之间的裂沟,审计课程的特点和重点就是要突出其实务性,为了更好地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务技能,必须合理地采取案例教学方式和合理开展实践教学。

一、合理地选择案例并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最好是根据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提炼并整改润色而成。来自于审计实践的审计案例会更加通俗易懂,可以加强学生对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等内容的了解,也会让学生更有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兴趣。作为教师,有机会应亲身参与会计师事务所与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实务工作,既可以获得实际工作底稿等实际审计的具体案例资料,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务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可以参考国内外专家的审计案例书籍和国内外知名事务所网站上公布出的案例,还可以收集财政部、审计署、中注协、证监会公布的处罚公告中涉及财会方面的案件并将其整理制成适用的案例,形成案例库。

另外,审计教师还应开拓视野,关心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气候、资本与证券市场。可以从财经媒体、报刊杂志和网络上查找新闻并探索其暴露的问题并做成案例,在收集资料时要注意不能只停留在记者的报道和网络数据上,应该有自己的专业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去网络和报纸上收集各类资料、关注证券市场实事要闻、分析上市公司年报、看相关的评论报道,让学生把相关公司的各年度年报数据都拿出来分析,独立判断事件的真伪,既可增强审计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和互动性,又可锻炼学生的会计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和独立判断能力,还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让学生实际调查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请被调查单位来评判学生建议的可行性。

为了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每章每节最好都有一个案例做引导。案例的选择应与课程密切相关,结合审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具有基础性和代表性,可以用来解释某一个或某几个知识点或原理性内容。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注意内容比较新、完整且长短适中,适合该章的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案例的把握水平和自身的分析能力有差异,内容的选取要让学生有可思考性,要结合学生的层次以及接受水平来选择,综合性和深度都要适当,以便能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充分讨论,对教学起到理想的促进作用。

二、案例教学时需注意的问题

(一)课堂讨论方式

1.大型案例不一定适合于课时有限的课堂教学。如果课时充足,也可安排专门的案例分析与讨论课,做深度分析。建议教师把编好的案例提前一周发给学生做准备,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之前先熟悉案例做好预习工作,对案例分析有大致的思路并做出初步分析。也可以由老师定题,将案例分析布置成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分小组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自学审计案例还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中小案例比较适合课时有限的课堂教学。教学中,应注意适时穿插引用简短的中小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可运用由多个小案例组合成的综合性审计案例来说明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和审计报告的完成过程。案例分析要尽量地符合中国实际。

3.在课堂讨论中,案例讨论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一般的大型审计案例都比较难,让初学的学生一个人独立回答比较困难,可对全班学生分小组,让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对讨论的结果进行系统阐述,其他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来反驳,教师最后做点评和总结。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要注意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维持讨论秩序、把握讨论方向,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各种问题,并逐一进行分析与讨论。为了督促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可以要求学生将讨论内容及过程做好记录并最后提交一份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上交,教师对其进行评分,评分结果计入平时成绩。在这样的案例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总结案例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分析和思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各种分析思路进行点评,所以除了应当具备准备和组织案例讨论教学的能力外,更应当具备将理论和实践进行贯通和融合的能力。

(二)多媒体手段的使用

审计课程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如果要配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则多媒体教学手段必不可少。利用多媒体、网络通讯等手段可使教师的课堂讲解更直观、内容更丰富且更具有吸引力,可促使学生学得更快且印象更深刻。不论从理解或记忆的角度来看,多媒体教学都能达到良好的辅助教学效果,它能实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生动效果,还可以增加每节课的信息容量,提高课密度,使授课内容达到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达到的饱和度,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学生往往反感排版密集的文字版PPT,最好能“删繁就简”,把教学内容用文本、图像、声音、影画等形式进行有机组合生动地呈现出来,通过借助多媒体使教学内容实现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这样既可避免满版的文字或表格给学生造成视觉压力,也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上,它只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辅助工具,还应与教师的讲授和板书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效果。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它独到的优势,对其还是应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看待。多媒体工具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太多种媒体的介入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导致学习效果不好,不能因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而使其成为教师的“负担”。要做一个图文并茂的生动课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会对教师提出很高要求:教师必须擅于运用office软件,能熟练掌握类似visio这样的绘图工具,最好还会制作flash;教师还应该擅于搜索所需的资料,能很快地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任何相关背景资料。

教师还应有快速反应能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能快速辨别出所接触的众多信息中是否有信息需要保留和分析,是否与所授课程有关。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使得教师们无暇钻研多媒体教学设计和分析那么多的信息资料并改造制做为授课所适用的资料。如果过于强调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会导致教师教学负担的加重,可能会削弱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审计实践教学的开展

单纯的审计案例教学虽然有利于学生增加实践经验,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仍不能使学生身处真实的审计工作环境中。除了案例教学和多媒体工具的使用之外,还可以恰当的安排一些实践性教学模式,如审计模拟实验、亲身到事务所实习等模式,以强化审计案例教学效果。审计学课程实践性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审计模拟实验

审计实验能够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审计的具体操作,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审计理论的基础上,在实验室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来筹建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场所,模拟审计场景,为实践教学提供相应平台。审计模拟实验场所的建设包括硬、软件建设。现代化的硬件建设需要配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计算机,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应有高标准要求。软件建设是指需要购买一整套专用的审计实验课软件。在进行模拟实验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抽查被审计单位的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资料并编写审计工作底稿,使其对审计中会接触到的原始资料产生直观认识并切实体会到如何开展实际的审计工作,可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审计实习

为了让学生真正学好审计学这门课程,学校必须提高对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的认识,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努力争取与会计师事务所及内控较好的大中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甚至可以自办事务所安排学生实习,这样在校内和校外建立审计实习基地,就可更好地培养锻炼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安排为期一个月左右的课程实习,实习课程也计学分。在实习单位,应在指导老师的直接监控和指导下,以学生直接充当审计人员的角色来操作为主,这样可以检验其动手能力与独立判断能力。也可让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平时做审计实验的时候,每个学生一般只能够接触和处理到审计实务中的某部分流程,如果能在事务所实习,则可让学生参与对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整个审计流程,可以让学生对审计流程有个整体的把握,这对理解和掌握审计相关知识会很有帮助。

(三)审计方向毕业论文

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可以由教师将本学科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或值得写成论文的问题形成论文题库,交由学生选择写成论文,并规定每个学生的论文选题不能重复,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论题。也可以将实习与毕业论文相结合,让学生在实习单位就实习的情况做毕业论文,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审计实务的理解,使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

参考文献

[1]梅丹.我国高等审计教育改革探讨——兼谈南开大学审计教学的发展[J].教育财会研究.2009(3):53~56

[2]张雪梅.审计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8(4):70~72

[3]郝晓雁,辛旭.审计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 2007

[4]蒋乐仁.论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26~227

上一篇:我热爱的家乡--江阴下一篇:二年级数学教案——“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