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

2024-07-20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精选10篇)

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 篇一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在化学教学中,把趣味化学实验的方法引入课堂中,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对化学的积极性,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化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趣味化学;实验

化学的应用性是非常强的,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有效的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化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制定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案,可以增加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就趣味化学实验的作用展开了几点探讨。

一、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和化学概念后,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亲身参与到实验中来,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印象,可以更好地巩固相关的知识。例如:在钠和水的反应实验中,化学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组,并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器材,比如水槽、水杯、镊子、试管、钠等。在实验之前,教师应为学生讲解实验涉及的相关事项,也就是实验原理、操作顺序以及注意事项等。然后为学生示范:用镊子夹起一块钠,置于试管口下方,然后采集倒扣在水槽中的试管中的气体,并取出试管移向火焰,然后观察现象。在做完示范后,教师可以指导各组的学生操作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意见,教师应及时予以解答,适时地加入相关的知识点,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正面评价,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更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融合课堂实验与课外实验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把课堂中学习的化学理论知识和亲身探索的化学实验成果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加强学习积极性和实验动手能力,最终提升化学成绩。除此之外,化学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适当地进行?n外延伸,把课堂理论和课外实验有机结合到一起,使学生对化学更有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来,分析化学实验产生的现象和相应的结果,营造出轻松活泼的化学实验教学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理论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知识。比如可以为学生布置家庭化学实验,让学生可以在家里完成一些简单的小实验。例如,在学习“酸的作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在家使用食醋清洁厨房的污垢。学生不但可以帮助家长做家务,还在此过程中学到了化学的新知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直观地体会到化学知识中蕴藏的奥妙[1]。

三、创新化学教学方法

把趣味化学实验应用到初中化学实验中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积极性。教师不论运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到的只是点拨和引导的作用,教师应当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然后思考并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加强自主思考能力,并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加强团队合作能力。比如,教师在讲到关于硫酸的相关知识时,在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后,学生清楚了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这时可以针对这一现象开展趣味实验:教师让学生每人备好一张白纸,自己动手用器材把一滴硫点到白纸上,然后观察产生的现象并进行阐述。教师在演示完硫酸的腐蚀性实验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成绩,从而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2]。

四、教师应注重教学观念的创新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不单是为了向学生演示实验步骤的实验结果,还可以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观察以及探索能力,并自主地对化学实验现象展开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有效地吸收和掌握相应的化学实验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教师应当对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展开改革,不再局限于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理论知识,而学生埋头记笔记;教师自己在讲台上做实验,而学生只是在底下观看。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应当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趣味化学实验当中,体会实验带来的乐趣,明确学生在化学教学和实验当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可以解放思维,对趣味化学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和疑问进行相应的思考并寻找解决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化学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可以借助巧妙的化学实验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培养杰出的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任美亚.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版),2016(11):85-86.[2]张翠华,郭红伟.实验探究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1):108-112.编辑 李建军

2.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 篇二

一、趣味实验引入课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在初三之前并没有学习过化学, 但他们有可能从其他渠道对化学有一些了解, 而这些了解可能是有利于化学学习的, 如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能有些是不利于化学学习的, 如上届的同学说, 化学就是要死记硬背, 或是我们周围的环境可能有着不同程度的污染, 而有些人会将它归类为是化学造成的, 然后通过一定的渠道传递给了学生。这样就可能让学生在还没接触化学之前, 就对化学失去了兴趣。所以教师在初三化学的开篇之初, 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的认识, 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比如我每年在学生上初三时的第一节课, 会引入两个兴趣实验, 从而让学生知道化学是有趣的,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很近的。第一个实验是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将一块手帕浸到一个盛有酒精 (该酒精大约由酒精与水以3∶1的体积比左右混合而成) 的烧杯中, 然后用坩埚钳取出手帕用火柴点燃, 结果可以看到手帕上燃起了大火, 直到熄灭后, 手帕完好无损。第二个实验是常见的一个蓝瓶子实验:在一个圆底烧瓶中取一定量的葡萄糖溶于水中, 加入数滴0.1%的亚甲基蓝 (不能多, 否则变色较慢) , 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Na OH溶液 (同样不能过多, 否则可能会使溶液变成黄色, 就不能成功地观察到蓝色和无色之间的转化) , 当振荡圆底烧瓶时, 溶液会变成蓝色, 而放置2分钟左右会变成无色, 再振荡又会变成蓝色, 这样的循环无数次 (一般可以持续1~2天) 。

上述两个实验的引入, 让学生在接触化学之初通过第一个实验知道了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在接触化学之初, 就会知道了化学的玄妙, 知道了化学变化的神奇。这样学生就提升了对化学的正面的认识, 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设计课外实验, 强化化学学习

化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学科, 有很多内容是需要学生记忆的, 如元素名称或是物质的名称、元素符号或是物质的符号。它们不仅是要学生记忆, 同时它们还是将具体物质抽象成了符号, 而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好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 我们如果仅是对这些枯燥的理论进行说教, 学生会很容易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在教学中我通过不断地设计一些课外实验, 让学生自己动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得以保持, 并能不断地提出问题, 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资料, 去想方设法寻找对他们实验的内容或是实验的结果进行解释, 在回到班集体时与其他同学分享和交流。通过课外实验的设计, 不仅让学生保持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同时还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查找资料的自学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解释能力。

比如在学习营养物质的时候, 我设计了自制豆腐的课外实验, 在家里将黄豆与水混合, 放置一天左右, 使黄豆泡开, 然后用豆浆机将黄豆打碎, 这时可以用豆浆机随配的过滤器过滤, 将过滤后得到的豆浆放到碗里 (也可以是选家里的方盒子, 这样做起来就会与市场上看到的豆腐形状相似) 加入食盐颗粒, 搅匀, 放置一段时间后, 就可以得到豆腐。但在该实验中要注意的是, 黄豆与水的比例不能按我们平时喝豆浆的比例, 将黄豆泡开后, 放入与黄豆1∶1的水打烂就行了, 否则实验不能成功。

再如我们在学习碱的通性及溶液相关知识的时候, 我让学生课外完成了一个实验:固体酒精的制备。该实验简单易行, 用氢氧化钙与醋酸 (市场都有销售, 且价格很便宜) 反应生成醋酸钙, 或是直接买醋酸钠也行, 将醋酸钙或是醋酸钠配制成饱和溶液, 即可以是将溶液加热蒸发到有少量固体析出时, 停止加热, 冷却, 再将它们与酒精混合而形成了胶体, 这样就得到了固体酒精。

三、应用趣味实验, 变抽象为形象

在学习化学反应分类时, 如果仅是枯燥地告诉学生, 什么样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什么样的反应是分解反应等, 学生对此会不耐烦、对记忆的效果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 我在课堂设计了几个分别属于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趣味实验, 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实验中来接受反应类型的知识。

比如, 我在讲化合反应时, 做了“滴水生紫烟”的实验, 即将锌和碘单质混合在一起, 没有反应现象, 但接着我在混合物的表面滴加了几滴水, 立即引发了反应, 由于反应放出热量而使碘单质发生升华, 看到了紫烟升腾, 然后写出反应方程式, 并告诉学生判断化合反应的反应形式和方法, 并且在此实验中还进一步让学生强化了催化剂的概念。

再如, 在讲分解反应的时候, 我设计了“火山喷发”的趣味实验:将一张纸折成纸桶状, 把它安插在一个堆有砂土的木板上, 然后在纸桶里面加入了重铬酸铵, 并插入一根镁条。实验时, 点燃镁条, 然后在镁条燃烧的高温下, 重铬酸铵发生分解而生成了气体, 将固体生成物推出纸桶, 看到了火山喷发的实验现象。写出重铬酸铵的分解反应方程式, 引入了分解反应的概念, 学生在形象的实验中学习, 更容易进行理解性的记忆。

四、应用趣味实验,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科学。化学实验也不可能所有都是安全的。只有严格按照实验的规定程序进行操作, 才会保证实验的安全。但由于学生对此并不是很重视, 导致了实验安全的教育很苍白。

比如, 在学习浓硫酸的稀释时, 每个教师都会强调, 在稀释浓硫酸时, 一定要注意是将浓硫酸慢慢加入到水中, 并不断搅拌。只要是规范操作, 就不会出现任何的意外。但是在讲解后, 学生并不重视, 在课后的检测中, 总是会有个别学生并不在意稀释浓硫酸时的操作顺序而发生错误。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两个连续的实验来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首先我在一个带有滴管的试剂瓶 (或是一个加了带滴管硬纸盖的小烧杯) 中加入了少量的浓硫酸, 然后用一个滴管向浓硫酸中加水, 立即可以让学生观察到了水花四溅并听到了噼噼啪啪的声音。然后我再做了另一个实验, 买一个新鲜的鸡腿, 然后将浓硫酸滴在了鸡腿的表面, 过了一小会, 我们就可以观察到了鸡腿的表面慢慢地变黄, 然后变黑, 并且可以看到鸡腿里面的骨头露了出来。

在第一个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 当把浓硫酸稀释时的顺序弄反以后, 会引起液体的飞溅, 而如果仅是这样, 学生还是对产生的后果没有警觉, 所以我设计了第二个实验。在第二个实验中, 飞溅出来的液体中含有浓硫酸, 当溅到皮肤上时, 会使皮肤灼伤而产生严重的后果。通过以上两个实验的观察, 学生对浓硫酸的稀释顺序的重要性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为了检测这样设计的教学效果, 我在另一个班级没有进行这样的实验, 然后在过了一个星期后都进行检测, 结果两个班级的教学结果大相径庭, 做了这两个实验设计的班级竟无一人发生错误, 而没有做实验的班级有近一半的学生没有对此实验的程序引起足够的重视。

3.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验形式

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且化学本来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中很多理论都是从实验中来的。这些都要求教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上下工夫。

一、初中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法具有多样的形式

实验教学在使用过程中有多种形式,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不同程度的学生,合理利用不同形式的实验教学法,更好地发挥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功效。

1.导入式化学实验

新课讲解前,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导入新课,通过实验给予学生一个直观的体验,提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对所见现象的好奇心去上完整节课。这样的课堂组织方式也可以称为倒叙的课堂组织法,先向学生展示结果,再带领学生一步步探究原因。例如,在讲解“水的组成”的时候,可以先向学生展示电解水之后所搜集的两瓶气体:一个能燃烧的特性,一个能助燃的特性,在课前先以这样一个实验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入新课。

2.分组式化学实验

实验归根到底是一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只做一个实验观看者是很难学好化学的。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组织中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实验的操作者,对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每组成员不宜太多,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纠正,确保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去操作,不断实验,才能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

3.探究式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实验,验证知识的正确性。这样的实验往往对学生没有什么吸引力,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教师应该对课本中的实验进行合理改造,改造成既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探究式化学实验。例如,教授二氧化碳的制备原理及其性质的课堂中,可以先向学生讲解几个历年高考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去探究自己所得结论的正确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如何使实验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初中化学中的实验教学法可谓能从方方面面去培养学生,除了能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在平时的实验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反复的实验还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那么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怎样来提高实验法在化学教学中的效果呢?

1.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常常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通过实验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最首要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对做化学实验感兴趣,如果这最首要的一步都没做好的话,后面的所有都将是空谈。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趣味性的化学实验,给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实验氛围,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实验,让学生去享受实验的过程,进而热爱做实验。

2.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

教师在化学实验课前应该要充分准备,合理安排好讲解时间与操作时间,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合理的提纲。通过教师对实验的初步讲解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清楚实验目的,同时也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只有教师讲解到位了,学生操作的时间也够了,才能达到实验课设置的目的。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提前准备好具有预见性的实验提纲,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有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学生实验的有效完成。

3.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作为实验课的主体,自觉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推进实验,得出结论,才能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达到实验课的效果。例如,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直接给出解决办法,而是要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找寻问题解决之道。

4.让实验延伸到生活实际中去

初中化学中有些实验往往没有让学生印象深刻的实验现象,而学生每天的学习中都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记忆,对于这样的实验往往是记不住的。假如教师把此实验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将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学生记忆的方法。例如,在讲授物质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中氧气的时候,展示完实验以后,可适当延伸到生活中用锅盖灭炒锅中燃起的火的生活实例中去,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

初中化学中多数课程都是实验教学,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掌握更多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化学课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不断地去改善化学实验课,使之取得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明祥.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3,3(13):109.

[2]王金来.浅谈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8(20):25-26.

[3]刘梅红.学生自主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3,12(10):197.

4.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经过几个月的国培学习,深刻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信息技术能使信息和知识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所以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接下来我浅谈一下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1、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信息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利用它可以创设接近学生实际的、适合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是学生最不易弄明白的地方,由于化学学科所反映的多是客观事物的微观世界,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解决,也很难见到成效的。而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图形处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顺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比如在《原子的构成》中“核外电子排布”,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来解释,也可以用相关模型进行直观教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前者由于缺乏动感而使学生误以为电子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后者则会让学生认为原子是一些实心的几何体。而信息技术则可以很直观的展示出原子的构成和核外电子的运动。

2、信息技术能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功能,把图像的、声音的、文字的教学材料融合在一起,向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化学知识信息,也可以提供一些有关化学教学方面的文化背景认识材料,增强化学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引发对化学学科的知识的关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等内容的教学,采用形声兼备的录像片辅助教学就比教师的单纯语言描述效果要好得多,水的净化过程也可以通过视频完整的展示。

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但课堂教学中有些实验内容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①危险性较大;②耗时较长;③反应装置规模大小不适合。当有些实验在实践中存在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将其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化学实验中的有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老师讲解错误原因,以及错误原因可能造成危害,而不能直接进行错误的操作进行演示,而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如在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制好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呢还是先熄灭酒精灯,顺序不能颠倒,用视频展示先熄灭酒精灯的错误操作,由于热胀冷缩水被倒吸入试管中,然后试管“嘭”的一声破裂了,学生印象深刻,也加深了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5.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而多媒体教学能使信息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最终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所以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关键词】多媒体 化学教学 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现在许多学校都建成了校园网,构成了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体系。而多媒体教学能使信息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所以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活动时,往往伴随着积极的情绪。通过幻灯片、视频、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信息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如在初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时,可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演示日常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几个事例,视频播放化学发展的历程,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另外学生可以在课前或课后上网查询有助于获取大量相关资料,例如:从互联网中查找、评价、收集有关信息,研究“酸雨”、“有关 汽车尾气的化学问题”等STS类课题。学生从科普类网站搜集化学史、生活中的化学常识、最新的化学科学研究进展等资料,以帮助学生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2、利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有效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

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利用它可以创设接近学生实际的、适合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教学任务优质、高效地完成。

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是学生最不易弄明白的地方,由于化学学科所反映的多是客观事物的微观世界,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解决,也很难见到成效的。而多媒体具有很强的图形处理能力,如果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对瞬间变化进行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顺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比如在我的化学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往往会出现“有实验室找不到的物质”、“有物质而课堂上无法演示”等许多化学教学的具体问题。加之,初中化学教学中有一部分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陌生的化工生产知识,这是我们日常化学教学中无法解决的,如果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利用现代化的远程教育,那问题就得到了基本的解决,而且效果非常显著。如运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看到液态的氮、氧,光彩夺目的金刚石;可以看到固态二氧化碳创造的烟雾缭绕效果;可以亲眼看到合成氨,生铁冶炼的设备;可以参观污水处理厂等等,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模拟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事物的化学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更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我曾有这样的教学感受,有时化学课上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现象往往稍纵即逝,学生经常为没有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而遗憾。如果重复进行实验,必然会造成时间和物料上的浪费。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教师可以重复播放实验过程,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调节图像的大小,远近,快慢,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观察,效果非常好。

3、运用多媒体,优化实验教学

调查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四十五分钟理论说教的效率远不及一个五分钟实验展示。但是,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①危险性较大;②耗时较长;③反应装置规模大小不适合;④反应现象不易控制其渐近过程。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实验课件,将其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实验课件的广泛应用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老师讲解错误原因,以及错误原因可能造成危害,而不能直接进行错误的操作进行演示,而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在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制好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呢还是先熄灭酒精灯,顺序不能颠倒,用FLASH演示先熄灭酒精灯的错误操作,由于热胀冷缩水被倒吸入试管中,然后试管“嘭”的一声破裂了,学生印象深刻,也加深了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4、利用多媒体,加强人文教育

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课堂不仅要有物质因素,即要有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媒体,更要有技术的灵魂,即是理性因素,它包括知识、理论、思想观念、方法和策略等因素。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有灵活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的知识,更要结合本门学科的特点备课程、备教材、备学生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备得一堂完整的、精彩的、凸现本节内容知识重点的好课。例如:初中化学石灰石 3 这课教学中,上课刚开始就用flash播放明代爱国将领于谦的一首《石灰吟》,让学生看得精彩,听得聚精会神,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全吸引过来了,同时让学生接受了一回爱国主义教育。这时老师再开始石灰石用途的图片展示,紧接着提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引出石灰石的主成分是碳酸钙,然后让学生做实验,归纳得出碳酸根的检验所需的试剂,写出实验的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探讨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吗?这样步步深入,环环紧扣,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再由ppt展示圆明园遗址,提出汗白玉经过大火焚烧就酥裂开来,这是为什么?接着由实验探究来做出解答。并搜索由贝壳烧制生石灰的影片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联系出石灰石、生石灰及熟石灰三者之间的联系。教学课堂结束,回到《石灰吟》,请学生来回答这首诗中“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所包含的化学原理。整节课的设计前后呼应,紧紧相扣,凸现出了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5、合理运用多媒体,减少板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花较多时间板书,特别是上化学计算课时写例题、画图例的时间更多,而采用多媒体中的显示文本的功能,这可使本应花十几分钟的内容在几秒内显示在学生眼前,这样老师就有时间讲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现实的应用,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自由时间复习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二、如何把多媒体运用得更好

1、为了更好地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要熟练掌握多媒体应用技术。

在使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积极探索,熟练掌握多媒体应用技术,尽量克服对计算机操作不熟悉而导致课堂时间的浪费,上课期间操作失误而造成的教学中断,以及教师过 4 多的集中注意平台而导致教学过于机械等毛病。还要克服教师的思维跟着课件的放映按部就班的前进,使课堂教学呆滞,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和实验探究能力等毛病。

2、还要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功能

如今,在多媒体课室上公开课已成为一种潮流,不管上什么类型的化学课,只要是公开课,教师都会想方设法把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生的教学手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化学教师要开发具有个人特色的多媒体课件以适应新教材的教学,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而一味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但不能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对教学更是无任何帮助。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化学教学的实际,做到物尽其用,一切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根本。

6.初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篇六

1.增强初中化学语言的趣味性,从言语上吸引学生

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板书、语言、面部表情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其中“语言”是老师与学生交流时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信息传达方式。初中学生的身体和心智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此阶段的孩子对新鲜事物保持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但很多深奥的化学表达方式他们未必能够透彻地理解。这就要求,老师们上课的时候锤炼自己的语言,用易懂幽默的话语来传授知识。元素周期表又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孩子来说,元素周期表无疑是一大难题。尽管有难度,但还是必须的让学生把元素周期表牢牢地刻在学生的心里,这就要求老师们花心思去想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例如教师们可以将元素周期表编成幽默的顺口溜,让学生一听就能记住。有效的沟通不但使教学目标事半功倍,还可以让每一节课堂都充满欢声笑语,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2.增强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初中化学,是化学知识体系的入门和基础,要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才能让他们明白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化学学科有很多实验,实验就是要用假设的条件去模拟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事物,进而研究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初中化学很具有挑战性,学生可能会感到很艰难很枯燥,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多费心思去将化学知识与生说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这才是学习化学知识最大的意义所在。在生活中举出化学实例其实并不困难,比如说:为什么食物放久了会变质这个问题,甚我们可以事先在班级里放置一颗新鲜蔬菜,让学生观察并且记录它每一天发生的变化。日常生活中,虽然学生都知道蔬菜会渐渐地腐烂,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仔细观察到它一点一滴的变化,这个过程将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每天给他们讲解,蔬菜为什么会有现在的变化,为什么腐烂。这样学生将会把氧化的知识点透彻地吸收在脑子里。

3.提高初中化学物质的趣味性,用故事吸引学生

现代社会,是网络信息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举不胜举。而电脑电视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初中的学生,去过电影院的都知道电影院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那么夏天的时候,电影院为什么那么凉快呢?原来电影院用冷气机来制冷,这冷气是一种化学物质,俗称叫“氟利昂”,经过压缩液化、冷冻等处理后,从冷气机里吹出来,像汗水蒸发一样,可以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而使周围温度大大降低。臭氧层是人类及地表生态系统的一道不可或缺的天然屏障,犹如给地球戴上一副无形的“太阳防护镜”,而氟利昂却是臭氧层的“罪恶杀手”。氟利昂在大气中可以存在60~130年,虽然氟利昂释放量相对较少,但一个氯原子可破坏十万余个臭氧分子,从而导致平流层臭氧受到破坏,并逐渐减少。发达国家已于1月1日,全部停止氟利昂的生产和使用,7月1日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进入履约期。这样一来,既教给了学生化学物氟利昂和臭氧层的知识,还能让学生明白这一生活现象的缘由。

4.整合初中化学知识,增加化学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备课时对知识加工整理,进行情景创造和变换,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眼球,集中学生注意力,还可以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牢记人脑之中,提高学习主动性。比如,在学习酸碱指示剂时,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学习情境,先让学生用白纸剪一些自己喜欢的剪纸,然后在自己的剪纸上有一步一步滴加酚酞试液、碱液和酸液,然后仔细观察剪纸的颜色变化过程。观察完了之后,让同学起来总结,自己手中剪纸的颜色变化。这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酸碱指示剂在遇到不同的物质时所产生的.变化,亲自动手可以让他们明确遇到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时,酸碱指示剂所呈现出来的不同颜色和状态。用自己的双手和眼睛获取新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还可以从根本上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

5.结束语

让初中化学教学变得有趣味性的方法有很多,以上列举了几种笔者认为有效的方式。总而言之,要想使课堂变得更有趣味,就一定要改变原来古板枯燥教学模式,要想办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新的学科,从中体验到学习化学知识的乐趣和意义。在获取获得知识的同时,让每个学生真正都热爱化学这门学科、并能够主动地去探索奇妙的化学世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很重要,他们不仅仅是学生的老师,更应该以身作则,不断地去追寻化学知识的迷人之处。化学有许许多多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的地方,只有让学生找到其中的乐趣,从而把它当做一种享受,才能从根本上养成良好自主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7.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 篇七

1. 把握初中化学范例教学原则分析

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范例教学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应用范例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化学教师遵循基本性原则。教师应该对一些化学规律与概念进行重视,采用合理的方式将这些内容传输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化学教师应该将基础知识的讲解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传输的知识,这样教师才能够进行深层次的知识讲解。例如,在进行CO2与水的化学反应教学时,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融入学生平时经常喝的碳酸饮料,如可乐,就是水与CO2的混合溶液,通过CO2+H2O=H2CO3反应进行混合。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与规律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提示与引导,很容易使得学生进入理解误区,从而阻碍化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谨慎的进行课堂问题的选择,尽量使用一些比较经典的案例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能够洞穿化学知识的本质。

在初中化学范例教学的应用中,化学教师还应该遵循基础性原则。所谓的基础性教学就是结合学生的智力与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从中挖掘学生的兴趣,并且在教学中充分的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基本经验。范例性原则也是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用范例所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非常的多,并且一些学生在刚接触化学知识内容时,可能会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发挥范例教学的作用,就需要借助化学的教学案例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动。范例教学的应用能够将理论教学的内容与所选择的范例充分的结合在仪器,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化学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学习CO这节知识内容时,化学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对学生进行激发、引导,从而分别CO与CO2的本质区别。学生在教学选择的范例引导下能够对CO与CO2的反应所需条件进行明确,从而领悟到化学的本质。

2. 明确初中化学范例教学阶段划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时,需要遵循基本性原则、基础性原则以及范例性原则,这三个应用原则也为范例教学模式的阶段划分提供了依据。结合初中化学范例教学应用的原则,能够将范例教学划分成以下几个教学阶段。首先,明确化学教学的主要课题,并结合相关的课题选择合理的事例进行表达,使得化学事物的本质能够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其次,引申案例。在第一步中应用的案例需要化学教师对其进行引申,在一些类似的化学现象中进行引用,并结合相关的内容完成这类现象的总结。再次,结合前两步的内容对相关化学知识的一般规律进行总结,并且更深层次的进行研究。最后,合理的应用化学知识。在以上几个阶段的基础上,化学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实践,从而提高自身的化学水平,从而促进范例教学的开展。因此,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进行教学时,需要对其阶段的划分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并且在教学中针对各个阶段的特性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

3. 优化初中化学范例教学有效应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学应用范例教学时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只有具备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够顺利的开展范例教学。教学目标是每一个学科进行教学的关键,化学教师能够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范例,从而使得范例教学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以便于化学教师能够顺利的完成范例教学的任务。化学教学在进行范例教学之前,需要对即将讲解的化学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并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合理教学方案的设计。在范例教学的教学方案中,化学教师应该将范例有效的融入到其中,这样才能够利于教师进行范例教学,并且完成教学任务。在进行范例的选择时,化学教师应该对范例中的问题与解决技巧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将理论教学的知识与范例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发挥范例教学的作用。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教学时,化学教师可以引入醋精与鸡蛋壳的案例进行教学,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根据二者的化学反应了解化学的本质。鸡蛋壳与醋精反应的方程式为Ca CO3+2CH3COOH=2CH3COO-+Ca2++H2O+CO2↑。在化学反应中,鸡蛋壳逐渐的消失,之后有气泡不断的产生,学生根据这个现象进行化学反应的推测,并分析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气体。

综上所述,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范例教学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还能够促进化学教学的发展。教师在进行范例教学时,应该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并划分教学阶段,采用合理的方式应用范例教学。

摘要:化学是初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为了更好的开展化学教学,就需要在教学中合理的应用范例教学。教师在进行范例教学时,应该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并划分教学阶段,采用合理的方式应用范例教学。

关键词:范例教学,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向虎.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年04期96页

8.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微型实验 初中化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082

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主要理论基础源于化学实验。所谓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教学课堂上的微型实验既能让每一位初中生直观地认识实际实验过程,同时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由此可见,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日常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及时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

一、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微型实验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微型实验的本质在于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避免化学污染。在初中化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了解各类化学物质的属性、变化规律及组成结构的同时,能够独自发明一系列简易实验器材,从而让学生参与到更多的实验活动中去,创造性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由于微型实验的化学试剂用量较少,事故发生率较低,因而学生在实际实验中收放自如、反复验证,能仔细观察产生的实验现象。此外,微型化学实验仪器方便携带,学生可随时进行实验,参照教材实验结论进行一一验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辨能力。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初中化学教学实践表明:微型实验能有效增强中学生的环保安全意识。微型实验器材精致小巧、化学试剂用量较少,这些都在无形之中缩减了微型实验的成本,避免因试剂用量过多而造成的浪费。微型实验的便利性有助于教师演示实验的完成,满足了学生学习实验操作的需求,提高学生节约化学实验试剂的意识。此外,微型实验使用较少的化学试剂进行实验,这也相应的降低了实验危险指数和事故发生率,进而为每一位学生营造安全舒适的实验环境,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热情。

3.激发学生的自我探索与创新意识

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倘若采用纯粹的理论讲授方式,很难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实验原理与化学反应。例如,讲授“NaOH遇水放热的化学原理”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依据教材内容进行讲授,学生是很难理解的。相反教师若能运用微型实验器材做一些具体的实验,让学生感知NaOH遇水放热的过程,并观察其实验现象,教学效果则会好很多。实践证明,微型实验入驻初中化学课堂,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激发了学生自我探索与创新意识。

二、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对两种极端,即“重理论轻实践”和“重实践轻理论”。因此,教师在实际课堂实验中要妥善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探索酸碱盐物质属性的微型实验中,把试管替换成点滴板,可避免试剂用量过多而造成实验失败。由此可见,在实施实验之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相关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化学原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拓宽微型实验场所

化学学科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也不应局限于学校的实验室。新教材中增添了许多家庭小实验,教师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完成家庭微型实验,从而不断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例如,学生在了解硬水和软水的概念后,能够独立完成“硬毛巾变软”的家庭微型实验。因此,拓宽微型实验场所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鼓励学生独自操作

微型化学实验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独自完成实验,必要时可适当地进行指导。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可让让学生自行操作,先将长颈漏斗替换成注射器,再往注射器中添加相关化学试剂,最后观察实验现象。由于微型实验的成功率相对较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操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凡的意义,一方面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另一方面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地引入微型实验,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佟玲.浅谈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04)

[2]孙国山.中学微型化学实验的功能及实践初探[J].成功(教育).2008(11)

9.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 篇九

多媒体教学,拥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许多优点,可以显示优美的动画,可以播放意境吻合的乐曲,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容量,可以把不能通过实验进行表现的实验现象清晰地呈现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以下简称多媒体)引入课堂,在很多学校都成为了现实。下面我将就我校近几年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谈几点体会:

一、用多媒体技术变“应试化学”为“生活化学”

总有学生抱怨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没有什么关系,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我们认为,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化学,几年来的中考化学试卷也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而通常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总以应试为目的,进行填鸭式教学,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浪费了时间,也没有好的效果。借助多媒体技术我们实现了由应试化学走向生活化学,例如在讲解钢铁生锈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出现的铁生锈的不同场景,由于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就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感到学习化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大课堂容量,实现分层次教学。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苦于无法对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但是适时应用多媒行教学,采用“自助餐”的形式,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所谓“自助餐”,就是教师在课前为

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练习题,由学生自主选择习题难度进行分层次教学,形成“班中班”,使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同时对突出尖子生、转化后进生也有很好的效果。

以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既可以放大教学的“空间”,又可以延长课堂教学的“时间”。在课堂练习时表现得更加充分。不会因为板书这些练习题浪费大量时间,所以许多同学感到上多媒体课很充实。

三、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但有些实验根本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例如,如何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一氧化碳的毒性到底有多大等等,但这些实验都可以用多媒体进行逼真的模拟显示。我们在讲解一氧化碳的毒性时,运用了多媒体,让一个“人”进入了充满一氧化碳的房间里,一段时间后,“他”便由于缺氧死亡。同学们“目睹”了这一现象发生的全过程,对一氧化碳的毒性有了很深的印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达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放大微观实验,增强视觉效果

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实验由于发生的是微观变化,使实验的视觉效果很差或根本不能用实验表述。例如: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由于分子原子很小,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这时,就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法,我们可以制作flash动画让学生“亲眼”看

见化学变化的过程,看见了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使其对化学变化的实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10.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 篇十

我把目标教学引入初中生物实验课,对实验课实行目标控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以“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为例,说明如下。

1 实验课目标教学模式

1.1 制定目标――注重实验技能 明确、具体和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起着导教、导学和导思的作用,是实验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备课时,由教师根据实验的要求和学生实际,从认知领域(包括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步骤、现象和结论等)、操作领域(包括器具的使用、观察和操作技能等)和情感领域(实验的愿望、兴趣、习惯和理想等)3方面确定实验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

本实验的教学目标为:1认识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明确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认知领域);2学会制作并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操作技能);3画出显微镜下的上皮细胞图(操作技能);4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激发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情感领域)。其中2、3是核心目标,是达标教学的.主体。

1.2 前提测评――兼顾知能两方面

根据课题和教学目标及实验课特点,对预备性、基础性和相关性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前提测评,目的在于诊断学情,进行差异补救,为学生进行实验铺路搭桥,使学生进入最佳准备状态。其方法是教师根据实验内容按照“应知道的知识”、“应具备的技能”两方面命出测试题(教师课前完成)。由学生在实际操作前作答,根据反馈信息,对差异进行补救,扫清实验障碍。

如在上例实验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诊断题:1回答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特点;2如何画生物图?3临时装片的制作分几步骤?4回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其中1为知识方面,2、3、4为技能方面的问题。

1.3 展示目标――重点带一般

展示目标时间为上课伊始。可采取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几个小问题,以重点目标带动一般目标,以核心目标带动基础目标的方法,使学生不仅明确实验任务,而且带着问题去实验、观察、分析、达标。

如上例实验中可这样展示目标:1人口腔上皮细胞的标本如何取得?如何制作临时装片?2在显微镜下,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如何?与植物细胞有何异同?3同学们把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画下来,相互比较一下其结构是否相同?

1.4 实施目标――指导与操作相结合

初中生物对实验的总体要求大致有两个层次:“初步学会”和“学会”。“初步学会”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对照实验要求进行正确操作,并得出结果;“学会”是使学生独立地、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中出现的差错能识别和纠正。根据这两种要求,我们设计了相关的达标模式。

1)“目标自达”:“学会”实验一般是学生易于操作,或学生过去学过的,因此,重点在独立性、准确性上下功夫,可采取“目标自达”的方式,即由教师先指导要点和关键,交代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完成学习目标。

如在上例实验中,在实验操作前,我告诉学生正确刮取口腔上皮标本的方法,并交代使用显微镜时视野光线暗些细胞结构可看得更清楚,指导观察细胞结构的顺序和方法:从外到内,然后整个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不规范的动作由学生自己纠正。

2)“目标助达”:“初步学会”实验多是学生初次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可采取“目标助达”的方式,即先由教师演示操作,将实验分解成几个步骤,详细交代每一步骤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然后师生同步进行。

1.5 形成性测试――强化核心目标 实验结束后,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及时对学生知识和技能达标情况进行测试分析,方法是答卷和复述操作过程相结合,目的是巩固目标,反馈矫正补救,最终达到全体达标。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形成性测试如下。

1.填空题: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以前,漱口的目的是,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2制作临时装片时,要将盖玻片从水滴的一侧轻轻放平的目的是。

3人体细胞和植物细胞在基本结构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人体细胞没有。

2.选择题:

1人体基本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A.组织 B.细胞 C.器官 D.系统

2为了使视野中的细胞结构更清楚,应使用( )A.大光圈 B.小光圈3.简要回答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复述)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中注意哪些问题,通过实验学会了什么知识,提高了哪些方面的能力等问题,完成实验报告,以深化学习。

2 把反馈矫正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反馈矫正是目标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实现全面达标的关键。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获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活动及时进行调节控制,使教学反馈和调控补救共同贯穿实验教学的各环节。教师要通过一些高质量,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实质反馈。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反馈及时给一个简洁、精辟、深刻的评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其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实验过程达到最佳状态。

上一篇: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下一篇:教师简历上个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