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三峡》教学设计

2024-10-13

复习课《三峡》教学设计(共15篇)

1.复习课《三峡》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材处理:

《三峡之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缘谒淖榻滩牡囊黄略读课文。课文描写了长江三峡一天之中明丽、热烈、明亮、静寂的独特美景,与前面两篇写草原美、小城美的课文共同构成了一组美景图。从选编教材的意图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三个维度的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三峡之秋一天中美景的不同特点,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积累好词佳句;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秋天之美,;情感目标:爱三峡,爱家乡,使学生的心灵建构爱美情操。全文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准备,课内学习(一课时),课后延伸。

二、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并强调阅读的独立性、探究性,要求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提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强调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美景资源,网络中非常丰富的,加之我们学校五年级已开设信息技术课近三年,学生已具备利用电脑、网络进行信息收集与交流,制作图文稿和演示文稿等技能,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让学生在网络媒体所带来的美景、美文、美图、美乐的情境下进行以课文文本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性阅读。

三、媒体设计: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于学生学习为宗旨,设计《三峡之秋》课程资源网页,包括课文朗读、影像欣赏、美文窗、品美阁、音乐台、交流室、三峡游七个部份,供师生在学习进程中选择使用。

四、教学流程:

本文的学习,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1、课前阅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与教师及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运用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为了让学生课堂学习课文时有一个良好的情感基调,我让学生于课前在家中作了两方面的`预习:一是对我们学习的资源主体――课文文本进行预读,对文本所描写的美景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二是利用收索引擎在网络上围绕学习主体收集学习资源。以“长江三峡”、“三峡之秋”、“三峡文艺”为关键词进行资料检索,从中筛选出与三峡美景有关的网页,记下站点或下载网页,为参与课堂学习作好准备,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感基调。

2、影像阅读,情景之中初识美

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学习的“情景”。创设学习环境中优美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对这篇课文内容的“意义建构”。在进行文本阅读之前,点击页中的“课文朗读”,大屏幕播放三峡风光视频片段,学生边看边听文章的配乐朗读。学生在优美的风景,美妙的乐曲,动情的朗读之中初尝美的感受。

3、自主阅读,文本之中探寻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协作探究之前,应让学生充分自主地阅读课文,以行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学生于书上或屏幕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三峡之秋》,记下自己对秋天三峡一天之中早晨、中午、下午、晚上景色的不同感受,勾出重点词语及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

4、协作阅读,细品三峡秋之美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的“协作”,同时也强调协作过程中的“会话”。新课程标准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让学生充分品尝方纪笔下的三峡美景,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协作学习。点击页中的“品美阁”,弹出答题框:

《三峡之秋》

时间 感受到的景色特点

早晨

中午

下午

①各小组品读讨论后,提出本组的感受,利用讨论区发表本组的看法和依据。所有的小组和教师同时于“发言台”发言,品评三峡秋之美。

②输入本组认为正确的三峡美景的不同特点,确定后提交教师。

③教师根据学习小组提交的答题卡分别及时送以小礼物。并利用大屏幕进行小组点评,相机抽该组学生美读以细品其景色之独特美。

5、拓展阅读,畅游三峡欣赏美

教材只是为达成目标的一个资源例子,要建构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如果仅停留在这个例子上,目标就难以达成。为此,我让学生进行以课文文本为中心的,基于internet开放环境下的拓展阅读。

①根据课前阅读时筛选的信息,学生打开相应站点浏览网页,也可以打开页上“网游三峡”中教师推荐的站点浏览,从中下载自己感受较深的,与三峡美景有关的美图、美文,从中全方位感受三峡景观之美。也可以浏览页上“图文窗”中的三峡风光图片及文章。

②小组合作,从自己下载的图文中选择自己最满意的内容和页上提供的背景音乐,利用Powerpoint制作三峡美景演示文稿;或根据自己选取的描写三峡美景的散文、诗歌,利用绘图软件配上优美的图画制作成图文阅读卡;并在演示文稿的一页或图文阅读卡的适当位置写上本小组学习结语。

③教师选择有特色的作品在大屏幕上展示,让学生相互欣赏评价,并结合本组的学习制作的情况进行学习小结。

6、课后延伸,亲近自然赞家乡美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应打破课时与教材的束缚,将学习延伸到课外。组织学生秋游,利用本地自然风光资源,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去赞叹家乡的美。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感受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去对家乡――三峡库区的一个移民县城的美进行个性化品味,以促使其审美情趣的“意义建构”。在课后的一个周末,我组织学生去秋游家乡老城的名山及双桂山森林公园,并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及爱好,带上画板、相机、DV机等,去大自然观察家乡美的特点,带回家乡独特的美。同时布置学生回家后以美文、图画、相片、DV等形式作业,并将自己的作业以邮件的形式发给老师,同时在校园网的BBS上或三峡艺苑的BBS上发贴赞美我们的家乡,以最终达成学习本篇课文所期待的爱三峡,爱家乡的审美情趣的建构。

五、教学总结:

《三峡之秋》一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教材为中心整合课程资源,始终将学生放在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阅读,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意义建构目标。

2.复习课《三峡》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环节】

环节一:观察教师编写的算式, 梳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课前老师特意编出这样几道算式:

8×4+2 8× (4+2) 8-4÷2 8-4+2

8÷4×2 8-4-2

师:仔细观察一下, 老师在编算式时用到了哪些数学朋友?

生:用了三个数8、4、2以及四个运算符号和小括号。

师:这些算式先算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生:先看有无小括号, 有小括号的,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看加减法和乘除法是否混合在一起, 既有加减法, 又有乘除法, 先算乘除, 后算加减;除了这两种情况, 一般都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具体说一说, 在什么情况下要先算乘除, 后算加减?

生:+和×、+和÷、-和×、-和÷、×和+、×和-、÷和+、÷和-。

师:在什么情况下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生:+和+、-和-、×和×、÷和÷、+和-、-和+、×和÷、÷和×。

教师小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环节二:学生有序地编算式,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1.比较8×4+2和8× (4+2) 这两道算式异同,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2.用这三个数, 四个运算符号和小括号还可以编出不同的算式吗?猜一猜一共能编出几道不同的算式?

3.怎样编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先独立思考, 再交流想法, 然后有序地编写算式, 最后反馈交流得出最佳编写方法是:先把一种符号写在前面, 再把四种符号分别写在后面, 编出4道算式, 然后把这4道算式添上合适的小括号, 又编出4道, 依此类推, 总共编出了32道。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 (4+2) 8- (4+2) 8× (4+2) 8÷ (4+2)

8+ (4-2) 8- (4-2) 8× (4-2) 8÷ (4-2)

(8+4) ×2 (8-4) ×2 8× (4×2) 8÷ (4×2)

(8+4) ÷2 (8-4) ÷2 8× (4÷2) 8÷ (4÷2)

4.游戏:给32道算式卡片按照运算顺序分成三类。

师再次小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按这样的设计教学, 发现学生学得有趣, 教师教得轻松, 知识掌握效果更好。

【教学反思】

综观以上教学流程, 通过“编算式”这一大活动, 不仅紧紧抓住了本课“有序梳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的教学重点, 而且还巧妙地突破了“进一步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合理地使用小括号”的教学难点。这样的课堂, 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同时也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要上好一节复习课并不容易,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复习课要促成知识的系统化

在传统的复习课中教师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点和方法, 使得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解题技巧, 而忽视了学生归类、迁移、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课堂复习应该是一个疏理知识的过程, 必须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将“点”连成“片”, 进而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在复习课教学中, 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对概念作纵向、横向联合的归类、整理, 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 对学过的概念进行穿线结网, 促进学生概念结构的系统化。

二、复习课要关注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

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的“数学教学四基”, 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数学“四基”是指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从知识的角度来看, “双基”是一种理性的、形式化的结果性知识, 而基本活动经验则是一种感性的、情景化的过程性知识, 它们各强调了数学知识的一个侧面, 前者形成的是一种知识系统, 而后者形成的是一种经验系统, 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因此, 小学数学复习课不仅要落实“双基”, 还要关注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以上的教学中通过“编算式”这一大活动, 学生不仅自主有序地梳理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还逆向梳理出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情况,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情况。另外, 学生对小括号作用的体会也淋漓尽致。这样的教学不仅巧妙地落实了“双基”, 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基本活动经验。

三、复习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 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 互助评价, 展开争辨,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主动参与, 体验成功, 这样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上述的教学紧紧扣住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融合了有序思考、搭配、排列组合、猜想验证等数学方法, 通过“有序编写32道算式”这个大活动, 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而且还让他们明白小括号不能滥用, 而要合理灵活地运用。

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应灵活多变

复习课的教学往往需要一定量的练习巩固。但是也不能为练习而练习。复习课的设计要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 要因课型、学生不同而不同, 不能千课一面、千人一面, 要朝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方向努力。

总之,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不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 它是对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更高层次的再学习, 它更多地是一个加深理解知识, 扩大知识联系, 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水平, 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过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突出自主性, 体现灵活性, 注重针对性, 训练综合性。

3.复习课《三峡》教学设计 篇三

一、精心设计,梳理复习内容,优化复习程序

数学复习课怎么设计,显然它和新授课有着明显的区别。复习课应该坚持突出重点,精讲精练。复习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1.制定的复习目标要有具体性和针对性

目标要具体。不要提一些抽象或空泛的口号,例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样的目标显得太空洞,到底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却不是很清楚。一堂数学课只能按实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的能力,太多会适得其反。目标针对性要强,目标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需准确,三者之间不能混淆。如小学数学中统计图表的复习,要将学过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强化和分化,防止相关或相似知识产生混淆。制定复习目标时,应注意和前面新授课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起来,以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2.将数学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网、知识树

复习阶段应该制定好复习教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时间,合理设计内容,认真备好每一节复习课。不能搞题海战术,更不能以教师一人讲题目来包办课堂。首先,要把教材体系中的相关数学知识进行再现,基本的数学概念,公式,方法,应该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加以强化。然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这些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形成“知识树”;将分散,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的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这也会使学生明白复习课不是可有可无的。如小学数学中的解方程中包括了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等。串联好的知识网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掌握和运用。

3. 优化复习结构,精讲精练,有效指导

复习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做到把握重点,分散难点,练习的设计要有代表性。练习题的选取和设计要注重题目的难易程度,太简单,没有思考练习的价值,起不到复习的目的;太难,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选择练习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具体情况来定。处理好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的关系,教师不可一口气讲解的太多太杂;要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予学生更多地自主复习的机会,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1.重视课前的复习导入,唤起学生的兴趣

数学复习课的内容大多是学生所熟知的,缺少了新鲜感。为避免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教师要掌握导入的技巧;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同样会被课堂学习所吸引。要注重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和民主的学习氛围,利用生动有趣的言语巧妙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复习中来。例在复习“千米和吨”这一单元时,可以从学生们生活实践入手,询问周围同学的身高和体重,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离不开这些长度和重量的计量单位。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特定情境。例如,在上低年级的复习口算时,可以创设“木偶王国”开展运动会的情境,把每道口算题设计成运动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赛,小学生很兴奋,学习的热情特别高。这样,既有效地减少学生对于复习旧知带来的疲劳感,又能在轻松的气氛中开展教学活动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复习阶段,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各不相同,教师有时难以控制复习进度,小组学习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方法。例如:小组开展编写数学小题目来考考大家。因为每组学生都确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在学习中把个人竞争变成小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小组竞争的局面,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强化了学生的学习的动机。通过小组学习,学生间互相启发和交流,发挥群体协作的精神,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复习采用分层教学

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和形式,复习课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要有自主性、科学性、新颖性、系统性和针对性。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因材施教,在提问、练习和布置作业时,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采取分层设计,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练习和对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有效地复习,避免机械重复,劳而无功。这样每个学生各有所得,真正实现复习的目标,最终达到提高复习的效果。

三、与学生认真交流沟通,及时而有效地进行总结

课堂上,教师不必作全面的总结,而是鼓励小学生大胆动手、动脑,让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中自己发现新问题,自行查漏补缺,及时整理总结。另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寻找知识的规律,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任务终结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再认识、再总结、再实践、再升华;为后续的学习作准备。设计出与数学复习课适应的结尾。使学生对复习内容有深刻的认识,了解该节课的复习内容与其在整个课本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从而提升学习能力,触类旁通。

4.复习课《三峡》教学设计 篇四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通过文字游戏:

白水“ 泉 ”边女子“ 好 ”少女更“ 妙 ”

山石“ 岩 ”下古木“ 枯 ”此木为“ 柴 ” 导入新课,在文中找带“山”和“水”的字,借此明确本文出处和作者,以及文中内容主要通过描写三峡的山和水来表现三峡的自然美。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稻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自学质疑

学生听读课文,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意。(1)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读准字音:

解决疑难词句,疏通文意。

自:从,此处有“在”之意。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略无:毫无。阙: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停午:一作“亭午”,中午。夜分:半夜。日光。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

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

或:有时。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奔:奔驰的快马。御风:驾风。以:认为。

曦(xī): 素湍:浪花翻滚的急流。绿潭:绿色的潭水。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岸上景物的影子。绝巘(yǎn):险峻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顶。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飞漱:飞流冲荡。漱,喷射。

清荣峻茂:清清的江水,欣欣向荣的树木,高峻的山峰,茂盛的野草。

晴初:初晴的日子。霜旦:打霜的早晨。

属(zhǔ):连续。引:延长。凄异:凄凉异常。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有节奏地诵读全文。

自 / 三 峡 七 百 里 中,两 岸 / 连 山,/ 略 无 / 阙处 /。重 岩 / 叠 嶂,隐 天 / 蔽 日 /。自 非 / 亭 午 夜 分/,不 见 / 曦 月。

至 于 夏 / 水 襄 陵 /,沿 / 溯/ 阻 绝 /。或 / 王 命 急 宣 /,有 时 / 朝 发 白 帝 /,暮 到 / 江 陵/,其 间/ 千 二 百 里,虽 / 乘 奔御 风 /,不 以 / 疾 也。

5.《三峡》复习资料 篇五

【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毫无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峭壁,遮蔽天空和太阳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了,有时遇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可到达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吗,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春、冬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两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是趣味无穷。

每到天刚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高处的猿猴长声鸣叫,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知识要点】

1、结构提纲

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分特点:(1)夏季:水涨流速,交通断绝。

(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季: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2、材料安排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5、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6、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1)汹涌(襄陵,沿溯阻绝)

(2)湍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不以疾也”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作用:用路远、时短,行速快来衬托夏水的汹涌湍急。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8、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

——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风光的清幽秀丽(清幽美)。

9、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 清荣峻茂

10、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凄婉美)

11、“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更突出了深秋“林寒涧肃”的清幽,渲染了萧瑟的气氛。表现了凄婉感伤的情绪,暗含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2、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13、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①奔放美(夏)

②清悠美(春冬)

③凄婉美(秋)

14、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

总分关系。

15、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 ——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1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表达了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7、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8、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人教初二语文三峡复习材料 篇六

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从。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曦月:阳光,月亮。

襄:漫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御:驾。献:山峰。良:实在、真。

肃:寂静。属:连续。引:延长。绝:消失。

清荣峻茂 素;白色。旦;早晨。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湍:急流的水。

4、区别:

属:属引凄异(连续)绝:久绝(消失)。自三峡„„(从)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绝 献:极 自非„„(如果)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阻绝:断

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7、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

(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分写)

9、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讨:(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11、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 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7.复习课《三峡》教学设计 篇七

一、激趣一部曲:歌曲导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 是学生持续学习、不断探究更多求知领域的新的生长点。初中阶段的学生, 对许多旋律优美的英语歌曲还是非常感兴趣的。歌曲导入不是新授课的“专利”, 在语法复习课堂上, 也同样可以选用一些适合教学的、优美动听的英语歌曲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法的热情, 让他们对语法复习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育心理学表明:音乐教育与智育相辅相成, 将英语歌曲引入教学符合从感知到理解的认识规律。美妙的歌曲将知识与趣味、抽象与形象紧密结合起来,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形象材料, 并且用旋律为学生架起了由感性认识通向理性认识的桥梁,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浓厚的兴趣。在复习课堂上巧妙地运用英语歌曲, 一方面既有利于调节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的紧张学习气氛, 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轻松感知并习得语法知识, 何乐而不为呢?

二、激趣二部曲:情境创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语法复习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忆语言规则, 而是要将语言形式及其意义、交际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实际的语言运用去内化语言规则, 从而达到准确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在语法复习课中, 如果教师整节课都在谈论抽象的语法规则, 照本宣科, 脱离真实的生活情境, 课堂必定没有一丝活力, 这样的课堂离高效实在是太遥远。只有充满生趣的教学活动才能让英语课堂焕发生命力, 让学生想学和乐学, 从而更好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此环节通过创设与奥巴马有关的三个具体情境, 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原本繁琐的宾语从句复习课一下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得到了极大的高涨。有一句话说得好:“Teach me and I’ll forget, show me and 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ll learn.”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投入与参与了, 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才会使学生迸发出学习的激情, 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激趣三部曲:小组PK

如果教师在巩固阶段大搞“题海战术”, 让学生陷于滔天的题海中, 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日益枯竭。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变成不断重复练习的机器人, 活脱脱一个“填鸭式”再现。怎样让学生摆脱海量的习题训练、产生语法复习的兴趣呢?此时教师首先要精选习题。殊不知, 题目并非做得越多越好, 学生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 很多题目都能迎刃而解。如果一味让学生做题, 学生只会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 这一点也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培养。再次, 小组PK也不实为一种有效的激趣方法。初中生正处于不服输的年龄阶段, 好胜心和荣誉感都比较强, 很乐于参加竞赛活动。外语竞赛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外语技能和技巧, 而且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掀起学习外语的高涨热情。当然, 在比赛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对比赛结果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对获胜组给予表扬或掌声, 对落后组给予鼓励和期望。这样, 学生才会更感兴趣, 才会在心中暗暗期盼这类活动的再次到来。只有赢得了学生的心, 才能赢得整个课堂。

四、激趣四部曲:口诀诵读

语法复习课必然要涉及语法规则的记忆, 那么多的语法规则, 让学生记忆起来的确是一桩难事。很多学生往往今天记了, 明天就忘, 时常感觉脑子稀里糊涂, 搞不清方向。怎样让学生将记忆语法规则当做趣事呢?我经常尝试着用英语语法口诀。口诀语言简短明确, 语句押韵, 读起来朗朗上口, 易读易记, 犹如教学中的调味品, 饶有趣味, 能使乏味的语法知识“活”起来。有了好记的口诀,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浓了, 感觉原来枯燥的语法规则也是挺好玩的。

8.如何设计好复习课 篇八

一、让教学再创造变成复习脉搏

毕业复习是教师引导学生完善知识体系,重新拓展知识整合知识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将毕业复习视作教学再创造的过程。小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比较零散,复习课的目的就是将零散的知识重新整理成有效结构,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明白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是提高数学素养的核心。教师在选题的过程中也要精选有针对性并不太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习题的内在特征,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发掘完整的理论领域。

如,在复习“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可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飞镖问题:靶纸一共有三圈,投中中心点的10环,投中外环的5环,投中中圈的8环,那么,只投一次,能得到的环数数据有哪几种?随后又设计了买书的问题:有ABC三本书,想买其中两本,有几种办法。请用表格填写完成。通过这样的例题,能帮助学生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而买书的问题又是四年级下学期的找规律问题,这些都是帮助学生将有联系的知识点紧密整合到一起。而用表格来列举,如何完成表格的填写过程,每个数据又是如何思考并计算得到的,也是学生理解时容易出现的盲点。通过这种连续性的提问,使静态的教材变得生动,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逐步展开。从上述例题可以发现,在复习的时候教师应该灵活地掌握教材特点,让学生们发现并理解掌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精选优秀例题,进行系统化训练

整理知识就是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知识,运用知识。因此,引导学生拓展四维空间,富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也是毕业复习的核心。它要求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去钻研各种优秀例题,再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将例题进行改编。

首先,可以选择针对一个知识点且启迪性较强的例题。如在选题时选择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例题会让学生在解题中获得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解题技巧,这也是让学生在多解、多变、多思的解题过程中去发掘问题的本质,去融合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掌握解题技巧与规律,在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的同时也逐步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复习面积计算的时候,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的问题:如图,用50米长的篱笆建造一个一条边靠墙的矩形养鸭场,设它的长度为x米。如果中间有一道篱笆隔墙,养鸭场的长度应为多少面积最大?如果不限制养鸭场的建筑形状,有几种计算方式呢?比较的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对于这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拓展到一题多解就会对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不仅能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通过科学化的例题训练,让学生从机械化的理论中走出来,培养其灵活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精选例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综合角度复习所学过的知识,解答这样的例题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满足于学生算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去深度地探究问题。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内在本质,也就是在深度探究的过程中建立了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意识,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和提炼问题的能力。

9.三峡 公开课 王飞 篇九

郦道元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描绘的写作手法。2.理解写景与抒情的紧密关系。3.体会文章简练、生动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描绘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

理解写景与抒情的紧密关系。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讲授法(3)谈话法(4)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长江三峡,绵绵七百余里,四季分明,气象万千。郦道元却只用了短短的155个字,就将其尽情描绘。色彩斑斓、错落有致、动静结合、有张有弛,使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那炉火纯青的语言功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三峡》,来感受《三峡》那无限壮美的风光,来体会作者那脉脉涌动的真情!

二、学生齐读课文

三、回顾上节课内容

上节课我们主要扫清了文字障碍,下面检验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小黑板)

1.字词:(1)略无阙处(2)夏水襄陵(3)沿溯阻绝(4)虽乘......奔御风(5)不以疾也(6)绝巘多生怪柏(7)飞漱其间(8)属引凄........异

2.句子:(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互文(名词,分开)(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并提(名词,合在一起)(3)清荣峻茂——省略句

四、呈现教学内容

(一)山峡的山

1.本文描绘三峡风光,都写到了哪些景物? ——山、夏水、春冬之景、寒秋之景。(板书)

2.描绘长江三峡为什么从山写起?(什么叫做峡?查字典)——两山夹水的地方叫做峡,有山有水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3.男生齐诵三峡的山,思考三峡的山有何特点? ——山:(1)长(七百里)(2)多(无缺处)(3)高(蔽天日)4.语言特色:

寥寥数笔就形象地勾勒出三峡巍峨雄壮,语言可谓十分简练。“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简练之余并不乏形象生动。

(二)三峡的水

1.女生齐诵三峡的水,思考三峡的水有何特点? ——夏水:(1)大(襄陵)(2)险(阻绝)(3)疾(千二百里)2.语言特色:简练、生动

(三)春冬之景

老师范读,美,享受,美在哪里?(学生讨论)

1.作者观察的视觉角度有何变化?

——(1)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仰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2.从春冬之景中,你读到了那些颜色? ——白浪,绿潭,青山,花草(五彩斑斓)。

3.春冬之景中,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你能找出来吗? ——(1)动态:素湍回清;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静态:绿潭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4.这里有一个句子非常有特色,一字一景,你能找出来吗?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峻、草茂。5.三峡春冬之景给你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 ——万物复苏,生机勃勃。6.写作借鉴:

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描绘。

(四)寒秋之景

1.从哪里可以看出自后写的是深秋之景? ——霜。(霜叶红于二月花)。

2.三峡寒秋之景给你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 ——衰败、凄凉(万物凋零)。

五、深度研讨、感悟

1.本文描绘三峡四季风光的顺序是什么? —— 夏——→春冬——→寒秋

2.为什么没有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描绘?(提示:水位变化)——学生讨论

——夏季雨量充沛,水势最盛。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水势之险恶,四季之中,无出其右。这是长江三峡最负盛名的景观,大气磅礴,雄壮有力。春冬之时,水位降低,水势变小,显然已不及夏季的壮观,但冬末春初,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到了深秋,万物凋零,水位降至最低,水势降至最小,一片凄凉衰败的景象。这种描写顺序也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它是按水位高低、水势大小依次递减的顺序来写的,可谓别出心裁!

3.为什么三峡描绘的前壮美,后凄凉?

(看来这个问题有点难度,我们先放一放)5.小黑板出示两首诗:这两首诗都是由国民党中的一位元老级人物——于右任先生所创作。“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低徊海上庆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当年于右任47岁,豪情万丈、义薄云天,那胸襟、那气魄、那对革命成功的渴望,溢于言表)——壮!==《国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已是83岁高龄,曾经的凌云壮志、万丈豪情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是对在战争中牺牲的千千万万个年轻生命的缅怀,是对自己叶落难以归根的慨叹。)——悲!6.同一个人作的诗,为何前壮后悲?

——时间变了,环境变了,情怀也变了。心中的情变了,笔下的诗也就变了。《天上的街市》为何那么繁华美好?《蔚蓝的王国》为何么自由幸福?——因为心中有美好,心中追求自由和幸福。心中有什么样的情,笔下就有什么样的景。笔下就有什么样的景,景背后一定藏有什么样的情!

7.回到课文,文章前三部分写的壮美,为什么?

——因为热爱。对秀美的自然风光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8.最后一部分又写的凄凉,为什么? ——因为心中忧郁。

9.那作者忧郁的到底是什么呢? ——本文作者是(郦道元)。如果老师告诉你,本文的真实作者根本不是郦道元,你会作何感想?如果老师再告诉你,郦道元一辈子根本就没有到过长江,你又作何感想?(不可能啊,书上就这么写的,尽信书等于无书)。

本文选自《水经注》。《水经》是一本记载古代中国地面上各大河流的地理文献著作。例如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汉水等。因为记载过于简单,所以要为其作注释。(例如为《春秋》做的传——《左转》)《三峡》是别人创作的,郦道元把它收集过来进行加工整理。

为何说郦道元从未到过三峡呢?郦道元是北魏人。当时南北朝军事对立(类似于今天的韩国与朝鲜),南朝的国境线一直在秦岭淮河,鼎盛时期甚至到了黄河南岸,郦道元作为一名北朝人,根本不可能到长江那边。所以我们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甚至要知其然其然。

10.问题出来了,他从未见过长江三峡,为何这样描绘三峡?(前壮美后衰败)为何又喜又悲又爱又恨?爱的是什么说过了,恨的是什么?

——恨的是国家长期分裂、战乱不断,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是对天下苍生的怜悯,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所以,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渔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天下百姓的生活何不是如此呢!!

六、再读课文,细心品位

10.《三峡》教案 优秀课例 篇十

蚌埠高新教育集团实验中学 牛全喜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达到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会品析语言,细心观察,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

4.感受三峡雄奇壮丽、清幽秀美的景色,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毛泽东主席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李白也在诗中叹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同学们知道这两位文坛巨匠所描写的是哪里么?

(引出三峡,教师板书课题。)

1、你对三峡都有哪些了解?

(配乐播放“三峡风光”图片,学生可结合图片,各抒己见。)

今天我们就跟随1500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一起走进三峡。

2、介绍郦道元和《水经注》

二、初读,清文字之障: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字典扫清文字障碍。

2、试读课文,正音顺句。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译读,解文言之惑:

1、借助注释疏通语句,初步感受文章大意。以四人为一组,各组内交流讨论文章的大意,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

2、分组展示初习之惑,解疑答难交流成果。

各小组提出各自在疏通文意时所遇到的疑惑,师生共同解疑答惑。

3、自由朗读,初感大意,体会语气。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展示,师适做点评。

四、品读,寻“三峡”之美。

1、作者写了有关于三峡哪些雄伟秀丽的风光?(讨论作者的写景思路。)

明确:三峡的山,三峡夏季的水,三峡春冬之景,三峡秋天的景象。

2、寻读课文,总结三峡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总:山——连绵陡峭

分:夏水——水大流急

春冬之景——清荣峻茂 秋季景——凄清悲凉

3、对号入座:出示三峡山、水、及四时之景的图片,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

4、结合各图片中景物的特点,用“三峡美,美就美在三峡的„„(景物)。你看那„„”这一句式说一句简单的话,并加上一句描写的话。

示例:三峡美,美就美在三峡的山。你看,那七百里连山,绵延不绝,其间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5、此文历绘三峡壮丽的山川和奇丽的四季景色,语言简练传神,仅用155个字,就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词语用得最为精妙,妙在哪里?请同学们品读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

(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例如:“清荣峻茂”一字一景,江水清澈,树木欣欣向荣,山高岭峻,花草茂密。言简而意赅地概括了三峡四季之景的特点,用字之精,意蕴之丰,令人叹为妙绝。

6、通过对美的追寻和探索,你能感受到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什么情感呢?

7、齐诵全文,感受三峡风光之美。

五、美读、背诵课文。

此文不仅所描绘的景美,文辞更美,如此美文定不能让它与我们失之交臂。同学们,让我们美美地读起来,背起来。将此景永存,此情永记!

(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曲,学生自由朗读成诵。亦可稍作准备后配乐朗读,后开展背诵竞赛。)

六、拓展延伸。

前后历时17年的三峡工程于2009年顺利完工,三峡水位抬高了175米,请对照课文,推想一下,现在的三峡与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景色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配乐播放三峡风光图片。)

七、课堂小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岭纵横,江河奔腾,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三峡》是古代写景散文中的佳作,作者以简练而富有概括力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三峡无比雄壮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的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让我们获益良多。今天的三峡正在向世人放射着那令人瞩目的光芒,“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挚爱。

八、板书设计

三 峡

山——连绵陡峭 夏水——水大流急 春冬之景——清荣峻茂

秋景——凄清悲凉

九、作业设置

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那么依据课文内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关于三峡风光的导游词。

11.新课标下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初探 篇十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A-0019-01

结合新课标提出的相关理念和具体目标,笔者认为英语教学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要牢固掌握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努力将听、说、读、写多方面结合起来,要注重方法的指导和乐趣的激发。现笔者结合近期关于小学英语复习课的教学,谈谈新课标下英语课的复习方法。

一、乐学:激活热情,突出趣味性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社会认知与知识量较少,学习热情维持时间不长,而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融入到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中来。比如,复习Where is/are...句型以及方位介词的表达运用时,笔者借用了教室里的实物来进行相关情景的对话,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教师提问:“Where is my English book?”学生根据书本的摆放位置回答:“Its on the teachers desk/under the pencil-case/in the bag.”第二阶段,做Guessing game活动。教师提问:“Where is my English book? Is it in the desk?”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都很高。第三阶段,则是完全放手,让学生分组进行自主巩固练习,自行利用句型进行Guessing game活动。这样,一节课下来既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也达到了温故的目的。

二、促学:合理引导,突出系统性

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英语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学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基础打牢了,后续的英语学习就会比较顺利。而系统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复习可以把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便于学生整体掌握。当然,在这个系统知识点串联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引导,不能一下子灌输太多的知识点而让学生倍感吃力,也不能零敲碎打,割裂知识间的联系,达不到系统复习的目标。

每一套教材的学习内容都会有关联性,比如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过渡,册与册之间的紧密环扣。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综合这些内容进行同步复习,把相关的教学内容并为一个系列。如单词的相关、句型的相关都可以合理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比较完整的复习内容。比如,复习关于星期的单词,教师可以提问:“What day is it today?”通过提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复习“cloudy”“sunny”“rainy”等表述天气的单词;通过提问“Where shall we go? Shopping? Or go to the zoo? Go to the park?”巩固不同短语句型,fly a kite,/fishing/running及“Look at the dress.Its colourful.How much is it?”等句型,巩固monkey,panda,rabbit等单词,通过三个问题就可以把关于星期、天气的单词及相关的句型短语一并复习。总之,每一册、每一单元都能找出不同的连接点,教师只要抓住相应的连接点,通过类似的扩展,就能帮助学生将小学各个学习阶段的知识点融合起来,形成知识链,便于学生巩固并灵活运用。

三、善学:方法得当,突出主动性

学习,最讲究的便是方法得当。复习课容易陷入枯燥无味的讲解中,因此,更需要讲究合理的复习方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班级学情,适当地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可以开设课堂抢答、课堂游戏、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质疑、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复习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复习内容,有助于学生之间博采众长。如冬季的圣诞节,上课前教师可以问候学生:“Merry Christmas!”由这个话题展开对话训练。复习知识点时,可以设置一场几个小朋友赠送礼物的对话场景:

A:(捧着礼物盒子)Merry Christmas!The gift is for you.

B:Oh, thank you very much.And What is this? Can I Open it ?

A:Yes, open it please.

B:Its nice.Thank you.

A:Not at all.

在这个赠送礼物的活动中,既帮助学生记住关键的单词,又能提高学生的造句、作文能力以及口语水平。这样把流行的节日元素引入,不但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方节日文化。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复习模式,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新的知识,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

复习不是炒旧饭,不是把所学的知识重新“过水”一遍,而是把所学的零散的知识,根据其内在联系性,使之结构化、系统化,以精彩纷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参与复习活动获得新的收获。

12.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探讨 篇十二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情况,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和配套作业的筛选工作。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目标。

二、追本溯源,提高效率

用好课本和中考指导,既可以克服复习的盲目性,又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为此,我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1)对课本上的重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要既能正确理解,又能灵活运用;(2)对中考指导上的习题要过关,这对准理解概念、切实掌握解题规律很重要;(3)凡学生自己看过能懂的不教,凡看过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够弄懂的不教,想想不懂,但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能弄懂的也不教。

中考指导是复习的具体指南,它很好地将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整理,我复习时力求让学生理解知识点间的关系和结构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由于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我就和同科教师一道精心组织教案,力求向每节课要质量,为了提高密度和容量,讲究效果,特别在例题、习题的选择上多下功夫,我们要注意下列几点。

1. 选择例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规律性,以期达到以点带面,会一道题则会一类的功效。

2. 许多例题是以教材内容为背景,结合近几年及各地中考试题中的优秀题型,经改编、组合、引申等设计而得的。

3. 例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综合性,要能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4. 例题要体现新课标精神,在立意上适当出新。

三、渗透数学思想,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

1.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学会构建数学模型,走出题海误区。

近年来,由于中考数学试题中增加了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考查,以致有人误认为在中考复习时应以做偏题难题为主,这是极其错误的。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把代数中的数量和几何中的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方法。这种思想几乎在初中数学的各章节中都得到了充分运用。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中利用这种思想可通过画线形图来轻而易举地找出行程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进而列出方程;函数及其图像的学习几乎把这种思想贯穿始终;统计初步中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题和圆中运用垂径定理求半径、弦长、弦心距及正多边形与圆的有关计算都可构造成直角三角形的模型,比如著名的赵州桥问题就是这类题的典型。

2. 渗透符号表述思想,让学生学会归纳推理,走出繁难误区。

初中数学的符号是极其多的,而且各种符号都有其特定的涵义。如果老师有意识地教会学生运用简洁符号表述深奥复杂的数学道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通过小题,查找漏洞,注重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的落实

备课时,要重点找出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先把学生写错的概念,运算和数学思想方法了然于胸,再精心设计复习课的“问题链”。课上我采用问题点拨,师生互动完成知识系统的框架结构,做到复习课能起温故而知新,快速纠错,唤起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增强学生能力的效果。

五、杜绝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乏味现象

为了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教师分析例题,学生听讲的复习课。在教学过程中,可创设教学情境。创设了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进入“准备阶段”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研究,再让学生“闪亮登场”,自己演板讲解,在登场亮相中可实施“场外救助”,再不能解决的就采用“师生互动”。由老师点拨,共同讨论,对优秀的解题方法给予肯定,并完成一题多变;变条件、变选项、变思维方法,最后进行强化训练,反复纠错,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其正达到了教学目标,改变了台上教师滔滔不绝,台下学生昏昏欲睡的状况,从而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向上的学习氛围。

六、注重数学方法和思维训练

复习阶段要进行适量的综合训练,可以专题形式展开,比如应用性问题,动态几何问题,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阅读理解题,实验操作题等。把基础知识系统的复习与综合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螺旋式推进,运用一题多解,注重各种方法的归纳总结。

通过复习,要达到让学生觉得初中数学内容屈指可数,让学生有一种书越读越薄的感觉。在讲解题目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与该题同类的习题,进行对比、分析解法,找到解这一类题的技巧和方法。在试卷讲评课上,引导学生进行错因分析,总结教训,明确解题中使用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辨析错误的能力。

七、不赶进度,扎实过关

13.八年级上册语文26课三峡课文 篇十三

三峡

南北朝: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左山右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赏析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

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第一段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就形象的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就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第二段开始写水。作者按照自然时令,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

第三段写春冬三峡之景。“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第四段写秋天三峡之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暗指秋季,以实景补足前意。这时已无江水喧腾,却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之气。写秋峡用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天三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体会到了,渔者们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苦。

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全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14.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十四

战屯小学

梁凤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正确掌握分类的含义和方法,进一步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并能熟练的按一定标准对物体进行整理分类。

3、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能按自已的标准分类。教学重、难点:

1、能熟练的按一定标准对物体进行整理分类。

2、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能安自己的标准分类。教学过程:

一、交待目标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首先,做几道口算题。(卡片出示)9-3=

9+3=

8-1=

17-6=

11-7= 14+0=

17-3=

9-1=

6-5=

7+11= 17-9=

6+12=

9-0=

15+1=

8+7= 同学们算得又对又快。

今天我们复习第四单元《分类》,通本节课的学习能按一定标准正确的对物体进行分类,并能自己定义标准,进行分类。

二、梳理旧知

1、我们本单元都学习了哪几课?(整理房间、整理书包)

2、你是怎样整理房间的?(把一类东西放在一起)师小结:按一定标准分类。

(1)指班里四个学生,按男生女生分类。

3、你有几种方法整理书包的?(两种)师小结:按不同标准分类。

(1)拿出一把铅笔,让学生自定义进行分类。

三、巩固练习

1、分一分

(1)苹果、茄子、桃子、香蕉、白菜、西红柿。

水果有()

蔬菜有()

(2)2+5

3+4

7-3

6+1

8-4

9-5 按算式分()按结果分()

2、书中55页第2题。(让学生自己来分类,只要能说出理由就行)

四、查缺补漏

1、让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的一张试题卷。(见附页)五|、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5.复习课《三峡》教学设计 篇十五

一、教学背景

这一堂高二公开课的教学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人教版)》必修五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Period 5。经过对单词和短语的复习,完成课文的缩写填空,回顾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的拓展和重点句子的结构,最后完成一篇由重点词和重点句子结构组成的短文。这节课体现了上课老师———来自钦州市第一中学高二英语组的廖娟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教学经验。对于学生基本学情的把握得当,有效地掌控了教学程序,教学活动设计难度适中、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堂课的任务型教学设计不仅把握了考点,给学生指明了自学方向,也给了听课老师们一些关于复习课的反思和启迪。

二、教学设计和教学片段回顾

1.教学设计。

(1)导入。授课老师在进行课堂导入后,进入到单词和复习内容。通过快速的提问和回答来让学生进行单词和词汇的重新回忆。在复习过程中穿插单词的不同词性变化,增强学生的记忆。

授课教师将本单元需要掌握的单词通过PPT呈现在多媒体上,引导学生形成如下学习模式:汉语释义→本单元英语单词→随着词性变化,在该单词上加上不同的后缀,或者回忆该词性下的单词→读出单词。

(2)课堂呈现。授课老师回顾课文,将课文缩写成一篇简短的文章,并将这篇文章改编成了语法填空的形式。

(3)拓展和巩固。课文复习了之后,授课教师安排了重点单词和重点句型的巩固和拓展学习。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授课老师安排了多种教学活动,力求学生对不同的教学活动产生兴趣。

授课教师安排的第一个活动为语境活用,即用convenience convenient进行一个简单的语法填空。通过这个活动,明确名词和形容词转换的方式。

第二个活动是用make up和be made up of改写句子。用这个练习来复习主动和被动,加深理解。

最后一个拓展活动为句子成分分析,即讨论一个长句的句子成分。通过分析句子的成分,来明确句子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各部分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

(4)总结回顾。在最后一个活动中,授课教师给出了“连句成篇”这样一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将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变成一篇小短文。

2.教学片段回顾。

笔者对廖娟老师的最后一个教学活动印象很深刻。在这个连句成篇活动中,学生要用所复习到的单词、短语和句型进行一个简单的句子表达训练。在此基础上加上适当的连词,使其变成一个完整的符合高考书面表达要求的小短文。

授课老师的做法既考虑了学生的能力,又从高考要求出发,将学生不喜欢的书面表达变成了他们熟悉的内容。书面表达的训练并非如每次考试一样中规中矩,而是可以很灵活。复习课上前面的铺垫,从单词和短语的再复习,到重点句型的讲解演练,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自己产出。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有东西写,也能让学生愿意写,乐于写,还能写得有自信,可谓一石数鸟,效果立竿见影。

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集中体现。在高考英语试卷中,写作占据一定的比重,要求也每一年都有新的提高。笔者发现,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提高,原因很多,其中突出的有以下两点:一是学生缺乏足够的素材,很难形成开放的写作思路;二是兴趣不够高,缺乏表达的欲望。难以提高的写作水平,难以满足的写作要求,使得学生陷入恶性循环,不会写,不愿写。如何缓解这一矛盾成了每一个一线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

三、感悟和思考

廖娟老师的这堂复习课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高考弱化语法并不等于在英语教学上就放弃语法,而应该将语法由原来的满篇灌变成符合学生认知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平常上课时就能将考试中失分率高的语法填空和无东西可写的书面表达进行训练。

复习课不应该是过时的,而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充满活力的,能让学生找到归属感和满足感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012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上一篇:万圣节的传统习俗活动20下一篇:吉林高考一批A段录取开始可网上查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