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2024-07-21

浅谈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共13篇)

1.浅谈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一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初中音乐教学环节中,做好对节奏训练的研究,能够为更好的实现初中音乐教育目标带来支持。文章先对节奏训练对初中音乐教育的作用予以探讨,之后对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予以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节奏训练;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做好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节奏训练作为音乐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其能够实现对学生音乐节拍掌握、音乐乐感能力方面的提升,其对于实现初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一、节奏训练对初中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

音乐作为艺术的基础表现形式,其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活动开展目的,不只是对学生音乐技巧的掌握,更包含着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这是全面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强化节奏训练,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刻的了解音乐的构成,感受到音乐当中的情感表达,进而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节奏训练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技巧,提升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音乐是一种艺术,想要将其完美的表现出来,需要演奏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音乐技巧,对节奏感的掌握就是音乐众多技巧中的一个。在学生演唱或演奏过程中,其必须要掌握歌曲的节奏感,才能够找准节拍,从而调整自己的气息运用,让自己的气息与歌曲的节奏相符,进而将歌曲正确、完整的表达出来。如果,学生缺乏节奏感,那么就会在演唱或演奏时出现抢拍、慢拍、拖拍等情况,既影响了音乐的表达效果,又打击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自信心。

(三)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节奏训练,能够为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带来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听两遍歌曲就能够哼出曲调甚至参照歌词唱出歌曲,有的学生则“干教不会”,这就是学生对于音乐节奏感知的差异,如果学生都能够具有较好的节奏感,那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为此,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节奏感训练,让他们能够通过掌握节奏去掌握歌曲的特点,从而提升他们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指导学生聆听自然声音

音乐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教师想要让学生真正的了解音乐,就应该指导学生去聆听自然的声音,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此种方式是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的重要方式。例如在进行《鸟啾和蝉鸣》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的了解鸟啾声音和蝉鸣声音的特点,教师可以分别为学生播放两种声音,让他们通过聆听去感知两种声音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两种声音进行模仿,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于两种声音的记忆,为他们在进行歌曲学习时更好的掌握鸟啾和蝉鸣声音的节奏打下基础。

(二)科学选择教学辅助乐器

在音?费葑喙?程中,乐器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实现对学生节奏感的有效培养,就要做到针对歌曲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乐器来予以伴奏,以此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歌曲的节奏感。例如在进行《说唱脸谱》的教学中,歌曲中的主要乐器有大锣、小锣和铙钹,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三种乐器的声音和节奏特点,教师可以将这三种乐器拿到班级中,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演奏三种不同的乐器,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掌握三种乐器的节奏特点,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打下基础。

(三)多声部教学的模式开展

多声部教学模式是初中教学中最常见也最有效的节奏训练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多声部歌曲进行教学,然后让学生在演唱多声部歌曲时,准确的找到歌曲节奏,完成对自己声部的演唱,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例如为了达到对学生节奏训练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多声部演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因为这个歌曲学生之间都会唱,所以他们基本不用熟悉歌曲,但由于他们初次接触多声部歌唱模式,所以他们常常会出现一、二声部相互“窜频”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教师以指挥者的形象出现,让一声部的学生看自己的左手指挥,而二声部的学生看自己的右手指挥,以此来提高他们在演唱过程中的独立节奏感,为他们完美的演绎这首多声部歌曲提供支持。

三、总结

综上所述,做好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能够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带来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节奏感的科学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聆听、感知、训练等多种方法共同培养的方式,让学生从内心中去感受和理解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自己准确的节奏感,为他们音乐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也为他们音乐素养的有效构成带来支持。

参考文献

[1]孙丽.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7(10):86.[2]晁雅楠.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2.浅谈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二

针对当前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通过实践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够把音乐中的情感变化、节奏美感受出来,还可以准确地将节奏再现的能力。此研究能够使幼儿在模仿中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为以后学习音乐、学好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音乐节奏的定义

节奏是无处不在、有规律出现的节律,在自然界当中存在很多与节奏有关的规律,如在人们雨滴声、四季交替、唱歌与走路等过程中变化着出现,节奏的变化非常丰富,在高度、宽度、深度等各方面有规律或无规律的变化着。对于音乐来说,节奏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是音乐的骨骼,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节奏源于客观自然与生命运动,所以它不仅可以模拟自然界的各种状态,还可以模拟人类的活动。因而作为幼儿阶段认识世界的途径,音乐节奏与自然界和儿童心灵世界想通,能够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二、节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节奏的认识,以及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对幼儿年龄特点的理解,认为节奏教学在幼儿音乐的启蒙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节奏的学习可以培养与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幼儿的身心发展是不成熟的,这导致他们缺乏对复杂音乐的理解与感悟能力,而音乐旋律中最基础的“节奏”,能够与幼儿的心灵相通,让幼儿感到音乐的魅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幼儿虽然对音乐本身理解不够,但是只有有节奏响起就会手舞足蹈,这就是因为他们在节奏中感知到了音乐魅力。

其次,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对节奏的听、唱、舞蹈等活动的学习,在不同的节奏中进行感受与模仿,使得幼儿的音乐方面的听力与记忆力得到提高,为幼儿音乐素质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节奏的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潜力,在模拟与游戏中感受了节奏并表现节奏,创造节奏等,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表现欲等,促进幼儿音乐禀赋的发展。

再次,音乐节奏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通过表现与激励等促进幼儿自信,保持幼儿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节奏本身的美感也对幼儿心灵起到调节作用。

三、节奏对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意义

传统的幼儿音乐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一些家长与老师试图培养音乐神童,随意拔高幼儿音乐教学的高度,其实是揠苗助长,抹杀了幼儿的个性和对音乐的兴趣。

笔者认为: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力有限,节奏最为最基础的能力能够让幼儿普遍参与。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强调节奏的互动,让幼儿在快乐的玩耍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进步,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总之通过节奏的教学与训练,改革了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效益的提升。

每个幼儿都有一些音乐潜能。在幼儿音乐课中的节奏教学,教师不是致力于教会幼儿什么,而是要去培养幼儿的兴趣,并设法去挖掘幼儿潜在的这种能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节奏,了解音乐。幼儿学得有趣,易于掌握,记得牢固,这样不但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对音乐表现力也会大幅度提升,进而促使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3.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篇三

关键词:音乐教学;节奏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27-01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的源泉,它被人们列为七大要素之首,可见节奏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因为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每个学生都有天生的音乐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和培养。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中处处都有节奏的影子,节奏是将长短和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的.节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要让学生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节奏,寻找节奏。如小鸟会发出喳喳喳。小猫发出喵—。公鸡会发出喔喔,喔———等声音。下大雨了,哗啦啦;下小雨了,淅沥沥—吹风了“ 呼啦,呼啦”等。火车:“呜—”,汽车“嘀嘀嘀嘀”等。在寻找活动中,学生产生了模仿节奏的兴趣,如用铃鼓,小棒敲打东西,学生们对音乐的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更好地学习节奏打好了基础。

二、在音乐活动中教学生学习节奏

1、通过倾听音乐,用动作来感受音乐,学习节奏。熟悉的音乐是学生最喜欢听的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经典的歌曲是学生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教师可以经常有选择性的播放这些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猜一猜是歌名,如《我的好妈妈》《哇哈哈》《粉刷匠》等节奏感很强的歌曲。每当我们播放频率比较高的一首歌曲,每当我播放这首歌曲,有的学生马上会点头等做一些身体动作,有的学生则偏偏起舞,正因为是他们熟悉的,他们才愿意去感受,去表达,这为提高他们的节奏感提供了一个教育的和引导的机会。在让学生用模仿动作学习节奏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拍手,拍肩,拍腿,踏脚,摆动手臂,走步等动作。经常进行有节奏的身体动作能大大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2、用自己的肢体感染学生,让学生学习节奏。学生爱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在唱歌活动中,教师用清脆的嗓音,唱出动听的歌,在舞蹈活动中、感染学生,当老师听到了一首抒情的曲子,会深情地说:好优美的曲子啊;然后用肢体语言来诠释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当听到一首节奏较快的歌曲时,我会说:这首歌听上去非常的有劲。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来蹦一蹦,跳一跳。

三、培养学生们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初上音乐课时,可以不要求学生们即唱、又跳,而是让学生们充分地感受音乐,听老师弹琴、唱歌,看老师表演。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发现,有的学生就围在琴的周围哼唱或自由舞蹈;有的学生先看看我,有的学生叫喊着、笑闹着,好像根本没有感到音乐的存在。于是我根据学生们音乐发展水平,决定从听音乐入手,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来引导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激发学生们想唱想跳的欲望,培养他们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从而爱上音乐,并循续渐进。

四、对于器乐课教学,有时老师感觉最难的其实不在教学的内容,而是课堂的组织教学

对于放在桌上的打击乐器,学生们总是控制不住要去玩,如果任其乱玩,那必定会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要先在课前提出要求,让学生知道,没有次序的乱敲打击乐器会影响课堂氛围,所以大家要相互配合。不用乐器时,不要随便去拿乐器;需要演奏时,要根据老师的要求,在老师给手势后再去拿;还可以设计固定的旋律,让学生听到旋律后,及时把乐器放回桌上,并迅速安静。 在其过程中,教师交待任务一定要明确,如果没有交待好,可能会令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比如如果需要分组进行练习时,需要调动学生的座位,如果不先交待清楚要求,整个课堂会很混乱,并且耽误时间。这时教师首先要布置好具体任务,再一组组有顺序的进行位置调整,等学生分组坐好后,再到各组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才能学生保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练习任务;其中,还应提示学生先多做轻声的节奏练习,注意倾听他人的演奏等,结束时可以采用贴笑脸的方式,给最先静下来的一组给予奖励或评价,让课堂做到有张有弛,教学能够收放自如,从而保正教学的顺利展开,提高学生在演奏中的相互合作意识。实践证明,这些方法确实能起到一定的实效。

五、将节奏教学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各学科之间都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在各科教学中渗透节奏教学不但能巩固节奏,同时也为其它学科增加了一份乐趣。音乐活动中学习歌曲、舞蹈时,要让学生们仔细欣赏乐曲,学会听辨旋律的节奏,掌握节奏,学生们学的就比较快,而且会把握得很准;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们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学生们会朗诵的更有兴趣。如朗诵诗歌《小竹排》《那座房子最漂亮》让学生们按节奏XX X│XX X│进行朗读,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情绪非常饱满。在教学与小故事有关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们模仿动物有节奏地走路,有节奏地为小动物喊加油,不但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而且进一步巩固了学生们对节奏地掌握;在数学的《排序》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引导学生们用节奏型替代排序内容,从而更好更快地发现、寻找出排序规律

六、引导学生们大胆创编节奏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因此,当学生们掌握了一些节奏后,就可以引导他们来创编节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节奏教学得到了音乐教师的高度重视,节奏感的培养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节奏训练在音乐课中是一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音乐课堂常用的教学工具,能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唱、奏、演、听、创等音乐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也有着不替代的促进作用。

4.浅谈训练初中生音乐节奏的方法 篇四

【摘要】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学习音乐要从节奏训练入手。本文结合奥尔夫的教育思想和自身教育经验,提出五点训练初中音乐节奏的方法:诵读歌词、体感训练、感知节奏疏密、声势训练、伴奏创作。

【关键词】初中音乐 节奏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253-02

节奏是指把音的不同长短时值组织起来的富有表现力的运动形式,它最易唤起人们的感应,也最易被人们所接受,并最能唤起对音乐的情感体验。生活中的行为动作往往是常用节奏的体现,因此教育家往往把常用节奏作为最初训练音乐能力的突破口。奥尔夫认为在音乐中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础的元素,不同的歌曲不可能是同一个旋律,却可以是同一种节奏,也就是说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初中音乐教学中安排有节奏的朗诵、并配合动作、舞蹈以加强节奏感,从而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敏感性。本文结合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五点初中音乐节奏的训练方法,供读者参考。

一、充分调动语言,加强朗诵体验

朗诵有两个要素:旋律性和节奏性。汉语四声较西方语言具有更强的旋律性,可直接用于音乐教学中,汉语也具有节奏性,其中的?词、童谣、绕口令等都可以配上旋律和节奏。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节奏朗诵歌词是一种常见的训练方式,通过简单的练习,使他们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其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难点乐句节奏的掌握,并且要调动学生思维,为其讲解关于节奏的知识,使学生形成初步理性认识。

二、注重体感训练,诱发体内节奏

奥尔夫强调体感,以人的自燃性为出发点,发掘人体内的音乐。如播放摇篮曲,并将学生分为四组,要求学生各组内采用不同的姿势随音乐节奏而变化,组内可以有联系,各人又需具有各人的想法。

体感训练还要求形体动作自然、富有个性和变化,而不是机械做作的。此外,教师上课时还可以结合生活情景让学生们直观感知抽象的节奏。如把、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分别称作“走”、“跑”、“拖”。教师要启发学生用不同节奏的步伐表现生活内容。如疲倦不堪的缓慢步伐、急急忙忙的快速步伐、悠闲自在的自由步伐,并把不同步伐节奏写成各种音符。

三、创设生活情景,感知节奏疏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联想其中所可能涉及的节奏型。如:参加马拉松的运动员安静等待发令枪,发令枪爆发的那一刻观众欢呼呐喊,运动员在比赛中途的坚强毅力,尽情欢呼第一名的诞生,等等。并启发学生调动肢,发挥想象力分别展示上述不同情节。把上述不同情节改写为不同的常用节奏型,指导学生用肢体反复操作,形成技能,加深对节奏型的把握程度。既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节奏疏密的变化,又能增强体验音乐意境的能力。

同一个作品也有节奏变化,如乐曲《花影层叠》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节奏与节奏的疏密变化上。在教学时,先让同学们观察谱例,观察第一拍有几个音,第二拍又是几个音,并让学生拍掌拍出节奏,感知节奏疏密明显的变化。教师可以现场演奏乐曲,并做适当处理,使得节奏疏密变化更加明显,并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背后表现出的江水在晚风吹拂下微波粼粼、花影层叠的意境。同时,这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有一定帮助,为学生的音乐素养、全面发展奠定了艺术基础。

四、小组声势训练,表演复式节奏

声势指可以发出声响的人体姿势,姿势带出声音就是声势。声势训练集动作、节奏、演奏于一体。身体是最好的器乐,捏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各种动作都代表着不同的音色,也可以做出不同的节奏。最基础的训练方式是人体的各部位分别代表高、次高、中、低音声部,同时奏出不同飞节奏,构成多声部的音响。如在复式节奏训练时,可将学生分为四组,女高捏指,女低拍手,男高拍腿,男低跺脚,声势训练中要有这种音高意识。运用声势无需借助于复杂的逻辑思维、抽象的推理,学生之间可以毫无负担,当然这种训练方式就变得很有趣了。声势训练要注意动作的连贯性,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着,要求学生们闭上眼睛,体会其中的感情和意义。《渔歌唱晚》是《春江花月夜》中的一个段落,在教学这个段落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声部表演,然后分别按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形式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双手分别演奏不同节奏,形成声势训练。还可以给各组发配任务,完成接龙表演,使课堂达到高潮,引导学生从音乐的节奏上来感知音乐塑造的形象,并与大家分享聆听思考后联想到的场景――渔民悠然自得的神情若隐若现。

五、多种形式伴奏,创作独特乐句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乐器很难做到人手一件,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运用简单的工具做简易乐器。用橡皮筋自制拨弦乐器,甚至一支笔都可以敲打出架子鼓的感觉,发挥同学们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想象力,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寻找“乐器”。《喜欢你》、《稻香》都是节奏感强烈的歌曲,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们用事先准备好的塑料杯子敲打这两首歌的节奏,不同的动作对应着不同的节奏和音色,敲杯底、拍杯口、左右手转换等都可以发出不同音色,也可以按照不同的节奏转换敲杯子的频率,并且在网上就可以观看杯子歌教学视频,简单易懂,不仅提高了课堂的生动趣味性,还培养了学生热爱音乐的感情。

《青春舞曲》是新疆歌曲,其教学目标中包括:在歌曲表现及创作活动中,能够运用典型节奏为歌曲伴奏。这首歌曲的节奏欢乐跳跃、具有动感。教师在上这节课时可以结合典型新疆歌曲,让学生们讨论并总结新疆歌曲的特点:热情奔放、轻快柔情。用典型的节奏创作具有新疆民歌特点的乐句,渲染艺术感染力,安排学生歌唱、舞蹈、伴奏,师生同歌共舞,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创作和表现,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相互合作,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5.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篇五

旋律是音乐的血肉,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旋律就不能存在,音乐也就无法表达,所以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达尔克罗斯认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培养,进而为音乐所用”。节奏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提高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重视节奏训练,尤其是从低年级最基础的节奏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借鉴了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经验,对低年级基础节奏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利用游戏,激发兴趣,训练节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音乐知识怀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和认识规律,将各种节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熟知的事物相结合,进行启发教学,能使节奏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例如在教学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启发学生模仿火车叫、乌龟走(× —)、大象走×、小兔跳×× ××等;再在琴上弹奏有×—、×、×等组成的旋律来表现各种动物的走路形象,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得到形象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符号的时值:请一个学生慢走,再用一般的速度走,最后跑步走。紧接着把这些节奏编入音乐游戏的《钟》中进行巩固,并采用双响筒、碰铃、三角铁伴奏。

以六人为一组、其中三人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其他形式分别演奏双响筒、碰铃和三角铁进行简单的立体节奏练习。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第九接受了节奏训练。

二、利用小时侯熟知的词句进行节奏

音乐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语言的本色和你就含有生动、丰富而又美妙的节奏。儿歌、诗歌不仅有优美的词句、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对儿歌、诗歌中学生熟悉的词句的朗读来进行节奏训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情感,发展想象力,增强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力。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儿歌、诗歌中进行节奏训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少了学习节奏的困难,有利于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

律动教学是“动”的艺术,是通过身体各种韵律动作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简单的身体运动或启发儿童设计生活中熟悉的动作,伴随着音乐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不仅能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也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如教学律动《愉快的梦》时,让学生手拉手、背靠背、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再创作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小碎步、波浪手等),对学生进行舒展、轻盈的三拍子韵律的训练。还可以采用奥尔夫的声势教学如拍手、点头、耸肩、跺脚等动作,随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即兴表演。既能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又能启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合表现力。

四、通过简单的节奏创作,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摹仿和抄袭。”启发学生进行节奏创作是手段,而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听后拍出节奏。

先由老师拍出一组节奏,要求学生听后拍手摹仿出来。再由个别节奏感较好的学生即兴拍出一组节奏,其它学生摹仿出来。

2、给出几组节奏型让学生进行创编。

先要学生一一把节奏型边读边拍出来,然后给出拍号,让学生进行简单创编。

3、指导学生用语言来表示节奏。

6.浅谈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六

【内容摘要】节奏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上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里“动起来”,“活起来”,不仅身体动,还有心动、脑动--不仅能创作属于自己的节奏作品,还能将创编内容运用到演唱或欣赏中,以此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反应能力和自控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终达到自由表现音乐的目的。

【关键词】节奏教学法、即兴创编、师生互动

节奏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起作用吗?回答是肯定的。起,而且起很大的作用。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人类最本能的音乐,它是人类本能性自然、直接、即兴的流露。“原始的节奏”是人类脉搏跳动、呼吸及内心情绪起伏的体现。他还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

而节奏教学法能够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欢乐。一个人的情绪在不同的状态下,接受新事物的快慢则不一样,当人们的情绪思维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下时,接受新事物则快,反之,则慢。如果教师能用一种方法使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那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轻松愉快,令课堂熠熠生辉,课堂教学效果则会事半功倍。怎样将节奏教学法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引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我有以下两点感受:“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与表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一、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在于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没有调动起来,按照以往的音乐教学,例如学唱一首歌曲,学生往往是跟着教师一遍一遍学唱,直到学会为止。这里就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学生机械地学唱,根本就不会用大脑去思考就学会了,反而对音乐的兴趣也减弱了,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呢?我运用了节奏教学法后,效果截然不同,例如:一、回声节奏练习法:A学生拍四拍节奏,B学生不仅拍A的四拍节奏,再创造四拍节奏,C学生不仅拍B学生创造的四拍节奏,自己再创造四拍节奏,依次类推,反复练习。二、接龙节奏练习法:教师规定创造2/4拍等节奏型,学生龙头接龙尾,自由快速创编节奏接龙游戏。速度慢者,罚其给节奏配词,接着再玩。三是人名节奏练习法:把自己的名字设计成不同拍节的节奏型,连说两遍,接龙进行。如“张三|张三 0|”等反复练习。四、特殊节奏起名练习法:时钟节奏××|××;马跑节奏×××或×××;鸡叫节奏 等等;同样是学唱一首歌曲,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比较难的节奏(例如:切分音、附点音等学生往往不太好把握),找出难点后,学生自己练习、视唱,而且必须养成边唱边打拍子的良好习惯,难点练唱好了以后,再把整首曲谱连起来视唱。这里不一定要求每个学生都准确地把音准唱准。首先是把握好节奏、音的长短。然后跟着钢琴音准自然就准了。学生自己跟着钢琴准确的识谱的时候,他会忽然发现原来一首歌曲,不用老师教自己也能唱了,那种喜悦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因为对学生来说,学会或掌握知识所带来的快乐,就是真正的快乐。学习音乐的兴趣自然也会提高。

二、创造与表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创造与表现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的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的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教学中,创造与表现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节奏教学法,我和学生玩起了“绕口令”与“节奏“的游戏。首先我在黑板上写了一首大家比较熟悉的绕口令:“高高山上一根藤,青青藤条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然后我用木雨敲着规整的节奏朗诵,让学生在每一句绕口令下面填上我所朗诵的节奏,填好以后学生自己来朗诵。掌握好了以后再换另外一种节奏型朗诵,学生再来填写。用的节奏型是确定好的七种节奏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不停的变化。通过这次绕口令与节奏的学习,学生很快地掌握了基本的节奏型。于是他们分小组进行音乐创作,每个小组找一个绕口令,填写不同的节奏型,然后小组的同学自己敲击木鱼朗诵绕口令,整个课堂的气氛非常的活跃。

我们还可以以游戏方式,分三个梯度,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即时记忆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1、要求学会看指挥。每组必须思想集中,因为下一组轮到谁是不定的。不能跟上指挥或者念、打节奏不整齐的组将被出局,退出游戏。2、剩余的组继续游戏,要求后一组重复前一组的节奏再加上自己的节奏,如重复错误或不整齐,退出。这对小组的每个成员在注意力集中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进入了即时记忆力的训练。3、最后一轮,老师节奏变化了(前两轮教师一直用固定节奏),要求下一组重复老师和前一组的节奏,以此强化训练音乐记忆力和节奏感。实践证明,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方式,每个组都很认真参与,且集体荣誉感很强,第一轮被淘汰的组往往会强烈要求再来一次。因此,这对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喜欢音乐课起到很大作用,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感受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

为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学习和游戏,一般每个音乐小组长应先和组员进行节奏问答,然后从组员的回答中挑选或整合一条符合要求的节奏,带领全组一起练习。有时因小组人数较多,会出现组员讲话,不动脑筋等待组长说出节奏的情况。因此,老师要经常走动,观察、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小组,积极进行活动。另外,也可在课余,根据上课要求事先对组长进行培训。

结论:当然,在音乐学习过程当中节奏教学它不是音乐教育的全部,但是节奏却是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的音乐就好象没有了灵魂的驱壳,所以节奏是激发学生内心潜在音乐敏感性的源泉。那么,一个多样化的主动学习模式,一个增加学生的活力性新兴教学模式,就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的个性。总之,我们不能忽视“节奏教学法”在音乐课中的作用,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体验了快乐,对其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们不仅对音乐产生了兴趣,而且引发了探索的欲望。这为他们的认知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合作、交往、自控力、社会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地学会音乐。这样才能让音乐课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课,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本文参考书目:

1、《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曹理 何工 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4月第一版

2、《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李旦娜 上海教育出版社 2月第一版

7.浅谈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七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了解音乐节奏

部分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不够, 他们的知识结构存在缺陷包括很多原因:比如过去部分音乐教师素养不够, 他们没有系统的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节奏, 这使学生的音乐知识结构存在缺陷;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音乐节奏的知识时, 仅限于理论方面的讲解, 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不深入……为了让学生能够系统的理解音乐的节奏, 中职音乐教师需重新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节奏, 让学生能从音乐节奏的角度理解音乐。部分音乐教师提出, 音乐节奏是一种很抽象的知识, 自己引导学生学习音乐节奏的理论知识时, 很多学生表示听不懂自己在说什么,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音乐节奏的知识呢?实际上音乐知识来源于生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音乐节奏, 音乐教师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从生活中学到音乐节奏知识, 以此方法可打好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的基础。

比如一名音乐教师在做音乐节奏训练之前, 读了一首诗给学生听:“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教师问学生“踏歌”是什么音乐?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语文知识, 谈到这首诗中提及的踏歌是踏着音乐节拍唱歌。教师可引导学生来演示一遍踏歌, 学生照自己的理解踏出音乐的节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到踏歌的节拍是有固定的节奏的,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听过哪些音乐节奏?一名学生经过思考, 谈到交际舞曲中有节奏, 男性和女性一起跳交际舞时, 两人必须有共同的节奏, 如果两人节奏不一, 就会彼此干扰, 跳得不合谐。另一名学生提到鼓点有节奏, 自己以前曾听广场的大妈打腰鼓, 他们的鼓点节奏整齐划一, 让人听着觉得特别精神。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的节奏有怎样的特点?不同的节奏会给人怎样的感觉?学生经过思考以后提出自己听过的音乐节奏有的非常快速有力, 这种节奏非常能振奋人的精神;部分音乐节奏轻柔舒缓, 它给人从容、舒服的感觉;有些音乐节奏一直不变, 它给人稳定、安详的感觉;有些音乐节奏经常改变, 它给人轻松、活泼的感觉。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到人们形容音乐节奏一般用快、慢、恒、变等词形容音乐节奏。

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了解音乐知识, 将能让学生以具象的音乐事件来理解抽象的音乐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能降低学生学习抽象音乐知识的难度。

二、结合音乐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音乐节奏

当学生了解了音乐节奏给人快、慢、恒、变的感觉以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 要如何创作音乐节奏才能传递给人快、慢、恒、变的感觉呢?部分学生觉得自己似乎不能用音乐原理来传递特定的音乐节奏感觉。教师可引导学生系统的了解音乐理论, 教师可一边给学生讲解理论一边让学生聆听音乐节奏, 以此传递音乐节奏的感觉。

教师可以用表1中描述的音乐节奏理论系统让学生理解音乐节奏的元素与节奏的传递之间的关系:

音乐教师引导学生理论知识的时候, 不能一味的给学生讲理论知识, 还要用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比如教师给学生讲述“三连音”时, 教师可用钢琴弹奏一段《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这段音乐写出这段乐谱, 学生写出教师弹奏的乐谱为:

学生看到这张曲谱中部分音符有一个特点, 即它的一个音乐小节中同时会连用三个同样的音符, 结合这个例子就能理解到, 什么是三连音, 继而学生也能理解到什么是五连音、多连音等。教师不光可以举例让学生理解节奏的知识, 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听过的音乐中存在哪些节拍知识。一名学生就提到流行歌曲《光辉岁月》中有一段就存在连音的应用, 学生将这段音乐曲谱描述如下:

这名学生认为无论是《义勇军进行曲》也好, 还是《光辉岁月》也好, 它们都用连音传递出一种非常激越的感情, 由此可见连音运用的意义。

教师把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案例结合起来, 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应用音乐节奏的理论创造需要的音乐节奏, 学生也将能够学会从音乐理论的角度欣赏音乐节奏。教师以这种角度做节奏训练, 将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结合经典的音乐案例让学生了解音乐节奏

为了让学生系统的了解音乐节奏, 教师可播放经典的音乐给学生欣赏, 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将能系统的理解音乐节奏的使用方法, 应用这种教学方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建立一套完整的音乐系统知识。

比如教师在音乐中播放非常流行的音乐舞曲《兔子舞》, 教师可让学生分析这首音乐是怎样的节奏?学生听完以后, 表示这是一首快四的音乐。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它是快四的音乐呢?学生表示这是由于这支舞曲是四个拍子一变奏, 兔子舞的拍子速度非常快, 人们通常还没来得急做出反应, 它的节奏已经变了。学生认为这是一支非常典型的快四舞曲, 它的快节奏、多变奏非常容易让人兴奋。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仔细的思考以后, 谈到慢四舞曲虽然同样是四个节拍一变奏, 可是它的节奏就非常舒缓, 人们可以慢慢的跟着这个节奏走。比如非常著名的广场舞曲《红尘》就是慢四, 它的音乐节奏舒缓, 四拍一变, 即使是老年人也能跟上这个节奏, 可见慢四就能舒缓人们的心情。

8.浅谈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八

【关键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幼教;舞蹈

【中图分类号】 G64.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01

前言:

卡乐·奥尔夫,德国人,20世纪伟大的艺术家,他为儿童精心设计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世界各国的音乐教师及音乐爱好者所一致肯定与推崇。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所追求的不是音乐本身,而是借音乐去寻找人类已遗失或将要丧失的本,心灵中可贵的东西,奥尔夫教学法成为了教师教育学生通向艺术殿堂的一架坚实的桥梁,特别契合新课标倡导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让学生主动发展”三个基本要素,强调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

2009年暑假在学校的教师再培训计划中我接触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他更新了我的教学观念,使我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有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由于幼教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幼儿园工作,除了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中带领孩子们去学习、探索外,还担任了许多课外辅导课(例如:钢琴、舞蹈、美术手工等等)和幼儿园的各种对内对外的演出任务。为此学校专门开设了幼儿舞蹈课和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使学生成为一个会创造的人,需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育,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教学,至少让她们有能力面对新奇事物,在无提前准备的情况下能用即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舞蹈教学中我从节奏训练入手:

一、以节奏为主导,感受音乐

节奏本身能独立地表现一定的音乐意义,又是音乐、舞蹈和语言共同的基因,从节奏入手,可以通向三者中的任何一方,也可以把三者贯通起来,融为一体。舞蹈教学中,把语言的节奏、体态的节奏、敲打出的节奏综合运用到舞蹈课堂中。通过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1.从歌词的道白节奏入手,每一首歌的歌词都是合辙韵的,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创作出不同的节奏型来。(例如:2/4拍的节奏:可用1拍一个字、1拍两个字、2拍1个字等等)2.尝试着用拍手打节奏,拍打身体各个部位或拍打桌椅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3.进入旋律,水到渠成。4.启发学生分小组创编律动或舞蹈动作,让学生有的唱、有的跳,有的拍手打节奏伴奏,综合表演自己感受的音乐。

二、注重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即兴表演是一大特点,虽然学生的生活经验少,但她们仍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听到一首乐曲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即兴表演,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象力。

舞蹈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在一般教学形式中的配合舞蹈动作的情感表达外,主要应用于舞蹈创作的练习,借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个性发展、协调组织能力、团队精神和增强自尊、自强、自信精神。同时,使她们对音乐艺术的特性,基本表现手法和基本结构原则,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创造,不是讲授、不是在舞蹈创作练习中,我对学生的创作成果多加鼓励,关键是要学生去“做”多动脑动手开发创造性思维,至于“做”的怎样是需循序渐进提高的。先是由朗读入手,让学生选出二字词组、三字词组、四字词组和五字词组为节奏原形,进行各种节奏创作练习,逐步加进舞蹈动作的创作练习。

三、学生主动参与,开发学生的潜能

情商是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学生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她们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中,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发挥自由个性,发展创新能力,每个人必须创作动作且不与他人重复。所以我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有计划的让他们用自己的创编形式表现自己感受的音乐,比如根据音乐创编表演唱、律动、舞蹈等。

四、注重游戏性,使学生玩中学

按照奥尔夫元素性音乐教育的观点,音乐教育首先是“育人”,要求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材中的内容是易被学生所接受的,并且最好带游戏性。根据这一特点,结合现行教材,我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引入奥尔夫体系中与培养音乐素质相关的游戏,使舞蹈教学不限于舞蹈学科本身,也不限于只是智力因素的开发,而是注重于想象力、创造力、空间感、结构感、美感、敏感反应能力、注意力的集中与合理分散能力、平衡能力、记忆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能力训练。例如,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节奏练习,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先练习节奏,练习按节奏朗读,再进行分组创编动作,最后各学习小组同时表演自己创编的作品。降低了难度,使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游戏中边玩边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舞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自信。

在我的舞蹈课中,学生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定的舞蹈知识和动作,而有了自己即兴创作的空间。并且使她们学会了如何协作、服从、领导与被领导。总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不是一种很快能教会学生舞蹈动作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接触舞蹈实践,首先使学生喜爱舞蹈,不要求学生能很快地学会舞蹈动作和舞蹈创编,努力使舞蹈教育从技术性的束缚下解脱出来,为实现“教育人”的根本目的扫除障碍。教学过程的愉悦必然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而兴趣的提高又必然促使学生自觉的、主动的去探求舞蹈的奥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会创造的人。真正的让学生做了舞蹈课堂的主人,在自行探索的过程中,激发了每个参与学生的音乐本性,从而使学生得到了综合性的全面发展。做为教师,也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与健全,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给更多学生带来发现自己的机会。

参考文献:

[1]修海林主编.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出版,2002.

[2]奥地利莫扎特音乐大学奥尔夫学院院长·玛纽埃拉·魏德迈尔.实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央音乐学院(VCD).

9.浅谈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九

徐维海

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言语及行为(仪式性或强迫性的刻板活动)缺陷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帮助这些自闭症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已经是学校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为此,我们学校开设了蒙台梭利康复训练课,尝试运用蒙氏教学法对自闭症学生进行康复训练,以改善自闭症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所谓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是以系统的感观教具为依据,采用能个别刺激感觉的感官教具为媒介,从不断训练、强化的过程中来获得智能教育中不可欠缺的各种概念,从而为发展知觉和思维奠定基础。感官教育的内容包括视觉教育、触觉教育、味觉教育、听觉教育及嗅觉教育。蒙氏教学法是一整体教育,除了日常生活、感官教育、数学、科学文化五大领域之外,在这五大领域的经验获得中,必须通过感觉器官的运用与接触才有办法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感官学习分为接受和认知。外界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进入大脑进行分析,形成刺激印象而被接收,帮助儿童形成基本概念,再返回至效应器,形成自学思考及研究探讨。

一、制定方案、创设舒适的训练环境

1.整齐的蒙氏训练环境。蒙氏训练教室里的教具都是有秩序的,每个教具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这正好符合自闭症学生规律性强的特征。训练自闭症学生每次工作后都能能把教具放回原位,这对于养成学生良好的秩序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有序的线上活动。在蒙台梭利教学中,教师会经常设计“走线”的教学环节。教师在场地中用鲜艳的、学生喜欢的颜色画上一个椭圆形,让学生用脚跟对脚尖的方式进行行走练习。这一环节的练习能够让学生协调身体机能并集中学生注意力。安安是一个典型的自闭症学生,一刻都闲不下来。做操排队永远是最突兀的那个,需要老师牵着他的手才能走到队伍中。通过一学期的“走线”训练,学生已经有了沿直线行走的意识,排队时也能自己走在队伍中了。

3.规范的教师示范。教师的示范必须是非常规范的,教师对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反复推敲,既要让学生易于观察,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闭症学生常常不在意自己身边的环境和发生的变化,因此教师要准备规范的、吸引学生注意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从而能完成操作练习。

4.学生自由操作。由于在蒙氏的教学中,工作主要由学生主导。因此在教师示范完毕后,对学生并没有很大的要求,只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工作。在学生进行自由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求学生在工作完一项后,要先把自己的工作归位再做另外一样工作。每次玲玲进入蒙氏训练教室都会事先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这时候老师可以和学生讲清要求,一定要做完老师规定的工作后才能去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玲玲为了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有时候会非常配合老师的训练。

二、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对自闭症学生进行康复训练的作用

1、发挥蒙氏感官教具的灵活性,满足每位自闭症学生的不同需要

蒙特梭利的教具没有一套是重复的。因此在活动中,每位自闭症学生操作的教具是不相同的,他们的工作只和自身发展有关,工作室中不存在比较和竞争。蒙特梭利强调学生的个别化,因此教具的操作程序只是相对的,并不要求自闭症学生完全顺应教师的操作步骤,成为教具的操作手。教师可以根据自闭症学生工作中的反馈情况,随机灵活地调整预定程序,以适应每个自闭症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2、通过蒙氏感官教具的训练改善运动机能障碍

学习技能先从模仿开始,模仿几乎是人的天性,学生们通过模仿进行交流,进行学习,但是自闭症学生很少模仿他人。而在刚使用蒙氏教具时指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动作进行练习,也就有意识地训练了自闭症学生的模仿能力。如:在数棒的活动中,使用蒙氏教具要求他们用双手一根一根地数棒,这样既能训练学生动作的协调能力,又能训练他们的自控能力。在“插座圆柱体组”等内容中,充分训练学生的目测力、手眼的协调能力,提高自闭症学生的平衡感觉机能、意志力及动作协调能力。蒙氏教具操作中允许教师根据自闭症学生的能力进行合理微调,灵活的教学方式既能满足自闭症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提高其运动机能。

3、通过蒙氏感官教具的训练,提高自闭症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自闭症学生不善于与人交往,他们常常生活在自己狭小的空间里。而在蒙氏教具的操作中,教师演示的只是最基本的操作方法,而许多延伸的操作都是由学生自己进行尝试摸索的。所以,在后面的延伸教学中,大部分都是有学生来进行演示的,这样一来,同学之间就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观察,也就促进了自闭症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4、通过蒙氏感官教具的训练,提高自闭症学生的自控能力 自闭症学生最常发生的是起自我刺激性行为,经常表现出暴躁、爱发脾气、上蹿下跳。而当这些学生大发脾气或有自伤行为之后,家长和教师总是细声细气地安慰,或者将他们抱起来以让他们高兴,对自闭症学生的这种反应,成为维系这种行为的外部条件之一。蒙特梭利教育注重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按程序操作蒙氏教具,能将秩序具体化,使自闭症学生借助接触教具形成正确的秩序感。另外由于蒙氏教具每种只有一份,便意味着学生必须学习“先来后到”的等待,自闭症学生在每天的操作活动中能逐渐形成“等待”这种概念,并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让自闭症学生等待来延缓满足,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

10.浅谈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

芭蕾基训运用到形体课教学中, 不是照搬照套, 而是根据形体训练的特点进行结合式教学, 通过芭蕾中的绷脚、小踢腿、下蹲、屈伸、划圆、压腿、控腿等, 来提高学生腿部线条的舒展、柔和性, 以及身体的自然姿势, 身体的力度, 建立正确的用力方法, 腿部的开、绷、直、立及控制变化的能力。通过芭蕾基训的练习,能够尽快提高学生的身体姿态和动作美感。

3.2 强化动作组合教学

动作组合是形体训练成套动作的基础, 有利于针对成套动作中出现的难点动作进行强化练习, 在较好掌握并规范地完成了动作组合后,学生就已较好地掌握了动作组合中的动作规格及演练技法, 在此基础上进行完整成套教学可事半功倍。在芭蕾组合动作练习时, 首先应确定是单一型组合还是综合型组合, 练习形式是定位的还是行进的, 有队形变化还是没有队形变化的, 节奏变化快慢等等, 无论任何动作、形式, 都应围绕“规范”两字下功夫, 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3 重视把杆训练

把杆训练是芭蕾基础训练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手扶杆进行动作练习,训练学生的平衡感。教师应将复杂动作拆分开,通过口号的形式向学生下达动作指令,在不同的动作之间要有较长时间的停顿,以便于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和规范。舞蹈把杆一般和镜子设置在一起,教师应教导学生经常观察镜面,找出动作不规范的地方,帮助学生改正缺点陋习,进而建立正确的动作理念。

3.4 加强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教学

良好的芭蕾基础是形体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形体教学中要稳扎稳打,加强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的练习,尤其是各种舞步的训练,直到学生能够熟练做出所有基本动作为止,然后才能继续下一阶段的教学。在基本练习中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也不能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使形体课程能够真正的发挥实效。

4 结语

11.浅谈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95-01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几乎每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都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因为,朗读是理解课文的“催化剂”;朗读是感悟文本的“桥梁”;朗读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

一、朗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试想,当抑扬顿挫的朗读给人以悦耳的享受时,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人带入身临其境的意境时,当富有韵律的朗读撞击人的心灵时,有谁会无动于衷?有谁不产生尝试一番的念头,进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例如学习《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时,我们可以结合孟郊的《游子吟》设计这样的导语:“母亲拨亮了那盏昏暗的油灯,温暖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灯光下,母亲又颤颤地瞄准了针眼。一次,又一次,母亲就这样用那根细细的线、长长的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每一针,都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和饱经风霜的脸,泪水禁不住淌满了我年轻的面颊。缝好了,母亲又比试着,觉得满意了,才套到了我的身上,把扣子一粒粒地扣好,就像打点一粒即将洒播的种子。母亲哽咽着,用有点哆嗦的手轻轻拍着我的肩:“儿呀,,要记住回家的路……”我知道,我是一根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根春天里的小草。母亲阳光般的注视,将把我的一生覆盖。无论漂泊多远,黑暗中的那盏油灯,永远是我生活中惟一的方向,惟一的牵挂。今生今世,我,明白了……”。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我们激发了,又何尝会担心教学的效果呢?

二、朗读有助于规范和发展学生的语言

语言规范化就是讲好普通话,而学习普通话要过三关,即语汇、语法关,语音、语调关和上口关,小学语文课本中所编的课文,文质兼美,语法规范。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积累词汇,规范语法,从而纠正方言,过好第一关,朗读是在以课文为文字凭借下的诵读,可以形成一定的语流,在语流中,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不到位的现象或方言语音、语调问题,以及普通话中的轻声、变调、儿化等都可以通过朗读得到有效的解决和训练,过好语音、语调关。另外,朗读是在文字凭借下的“读”和完全没有文字凭借的“说”相比,难度较小。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加强朗读训练,一方面可以实力学生讲好普通话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为讲好普通话奠定了基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

三、朗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种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实现的。朗读,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造成人们身临其境感觉的就是借助合乎情理的聯想和想象。所以,我们说联想和想象是语言的翅膀,朗读,则是托起这双翅膀的空气。在朗读中根据具体的语境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展开双翅自由翱翔于语言的天空。

四、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雾凇》、《天安门广场》、《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五、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即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思维所运用的载体正是语言。所以,朗读不单是对语言能力的训练,也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能力的提高,自然意味着智力的提高。那些高谈阔论、令人折服的政治家,谈锋犀利、语言缜密的名律师,妙语连珠、使人感动的演说家,逻辑严密、富有创意的大学者,莫不是智力超群的佼佼者。而一个口齿不清,说起话来颠三倒四、辞不达意的人,要说他思维敏捷、智力超群,恐怕是没有人会相信的。所以,通过朗读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最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小珊迪》,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果。

12.浅谈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二

1.1 意念训练。

意念训练就是以人体的神经系统为中枢, 指导人体进行各种不见外形的动作。可以通过意念的引导, 是身体各部位器官进行不同程度的收缩运动, 或紧张或松弛。达到从精神——肢体——思维——肢体外界动作的高度协调统一。通过意念的引导使之在运动中能够充分发挥人体潜能, 并达到一种“无意识”的训练。在健美操这种韵律感、节奏感强烈的运动项目中, 运用意念训练控制节奏感, 并配合身体训练及技术训练, 一定能够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节奏感。

健美操运动是集柔韧、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综合素质较强的运动, 且对韵律和节奏感要求较高。健美从技术寓于一连串的动作之中, 通过肢体有节奏的配合进行的演绎和表现。不同动作、不同类型的组合, 都有各自的节奏感。我们依据哲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 通过意念训练来进行健美操节奏感教学作用的分析, 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产生节奏感的哲学基础有两种认同观点:一是事物异同性。世间万物纵使千差万别, 然而又具有一定的联系。然而事物的发展是在一个求同存异的演化过程, 同中有异, 异种有同。因此把节奏解释为事物运动在“异——同”之间, 达到定向的和谐, 错落协调。二是事物的时空性。时空性既包括世间又包括空间, 郭沫若在《论节奏》中谈到, “宇宙内的东西没有没有一样是死的, 就因为都有一种节奏 (可以说就是生命) 在里面流贯着。”因此将健美操的节奏感从时空的角度看, 可以将节奏感看成是健美操的灵魂。

2. 意念训练在健美操节奏感教学中的作用

2.1 加快学生节奏感的形成。

健美操教学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是基础, 学生掌握的健美操的基本技术和技能是一个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而健美操的“精、气、神”是依靠对节奏感的掌控和运用来彰显出来健美操的韵律动感之美。运用意念训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术动作的基础上, 能够专心的回忆每个动作和组合中的节奏感的掌握, 形成正确的节奏节点。利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相互抑制和兴奋的传导, 使无关神经中枢处于抑制和不兴奋状态。强化节奏感神经中枢的兴奋性, 加快动作组合的节奏感分化。

2.2 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是完成动作的至关重要一点, 是从事任何事情的关键因素。然而意念训练, 正是从神经系统以及认知心理的角度为出发点, 为注意力的集中提供服务的。在进行健美的演练中, 如果依靠意念的控制, 在演练前施加意念的干扰, 可以使身体提前进入状态, 在演练中如果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出现松懈, 节奏不明确确时, 施加意念的影响, 能够振奋精神, 克服松懈现象。

3. 意念训练在健美操节奏感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3.1 培养学生掌握意念训练的方法。

方法是通过实践学习掌握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 以此来提高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效率。因此我们在运用意念训练法教学时, 首先, 应先让学生了解进而掌握意念训练的基本概念, 进而在对学生阐明意念训练的意义, 明确在健美操演练中对节奏感掌握的作用和重要性, 并指导学生掌握意念训练的方法, 然后在引导学生集中思想和注意力, 去回忆和思考个别动作的节奏感表象。例如:让学生在做准备活动或者是基本步法以及简单的组合时, 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的提示配合学生的动作, 让学生感受在意念的引导下, 肌肉的发力, 各关节的屈伸以及动作的顺序和规格。使学生初步的掌握意念训练法。

3.2 帮助学生建立意念表象。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 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而意念表象是指在形成动作初期, 就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完整示范, 让学生就形成正确的感知动作表象。在配合着音乐及口令提示, 让学生理解动作及组合的节奏点和形成节奏韵律的内在规律。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神经思维支配, 把视听的信息转化为身体运动的信息。

意念表象的建立在健美操节奏感教学运用中的注意事项:3.2.1单纯的视觉表象, 在意念中是没有用的, 必须在正确清晰的视觉表象的基础上形成动觉表象, 并转换成对每个动作节点的肌紧张状态。例如:意念做单腿起跳类 (lift jump or leap) 动作中的吸腿跳 (knee lift jump) 、后屈腿跳 (leg curl jump) 、弹踢腿跳 (flick jump) 、摆腿跳 (leg lift jump) , 只回忆单纯的视觉表象, 就好像是在视频画面中看到了自己的运动轨迹录像一样, 自身没有做这些动作时, 肌肉本体感受器没有紧张的感觉形成不了动作表象。如果把意念集中到这些动作的动觉表象或者是视觉与动觉的混合表象时, 意念通过骨骼肌运动系统, 会通过肌肉的紧张感觉并配合教师讲解示范的动作和口令, 使肌肉产生紧张感, 这样会达到意念练习的效果。3.2.2建立动作表象时, 要帮助学生排除, 与之相类似的四肢协调运动的非节奏感强的动作表象的干扰, 如武术动作中那些, 急停稳如松一步到位的动作表象的干扰。在建立这种节奏感较强的动作表象时, 要给学生讲清楚二者动作的区别点和易犯错误, 促使正确意念表象的建立。3.2.3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训练。语言是我们思维意识的表达形式, 是我们肢体行为的最高调节器, 能够对我们所做的各种神经意念支配的动作做精细化的分析。相应的语言会引起相应的表象。所以在意念过程中, 边回忆意念表象边回忆技术词语,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意念动作会更加协调。3.2.4意念训练与实际练习紧密结合。意念练习一般在实际练习之前, 健美操运动都是配合音乐来完成的,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的组合或者套路之前, 依据之前的学习经验, 进行音乐的试听, 结合音乐的节奏, 在学习时配合新动作进行练习。

结论

第一, 意念训练方法是一种“想、练”结合, 主动性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促使学生在思想上和意念上达到高度的重视, 并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够在事先的意念练习中, 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提高学习和训练效果增强自信心, 提高学习效率。第二, 意念训练有利于对技术动作和组合动作节奏感的掌握, 最大限度的发挥技术动作的范和标准, 体现健美操的精髓。第三, 意念训练方法不受时间、场地、器材的限制, 有利于实施。

参考文献

[1]张涵劲.论体操技术意念训练的节奏手段[J].中国体育科技, 1994, 30:19-20.

13.《节奏训练》音乐教案 篇十三

【关键词】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打击乐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xx)07-0082-01

音乐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得较多,是一门艺术类的专业学科,而节奏训练则是音乐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地认识音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节奏训练若掌握不好,容易使训练和理论脱节,难以让学生产生代入感,所以有必要寻求更好的解决途径。

一、高职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目前的高职音乐教学主要采用欣赏教学的模式,教师通过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中逐步掌握音乐知识。如果能在音乐欣赏里增强节奏训练,将极大地加强教学的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节奏训练越来越受到音乐专业学生的欢迎,使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感觉。节奏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音乐创作的灵感,所以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深化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二、高职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应用

(一)节奏训练的多媒体辅助作用.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也是音乐专业的第一课。采用多媒体进行节奏训练是当前使用较多的方法之一,多媒体课件可以随时播放多种多样的节奏音乐。教师可以首先采用较为简单的节奏,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时针的走动声、火车驶在铁轨上的声音,都是非常有节奏的,也是生活中所能碰到的。还可以对某个音乐类型进行设定,以提高学生的感悟力为目标,采用多媒体分解音乐节奏的元素,使学生能够对音乐节奏的变化进行了解,强化学生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创造能力,对音乐内涵能够更深入地领会。

(二)节奏训练中的打击乐器使用。对于节奏训练来说,打击乐器是非常重要的道具,如果将打击乐器应用到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来尝试,这样有利于节奏训练的开展。例如,教师在使用打击乐器进行表演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拍手的方式跟上节奏,并发掘更多的打击道具,包括水桶、桌子等,使表演的元素更丰富,从而体会到打击乐器所带来的乐趣。节奏通常分为1/4拍、2/4拍、3/4拍、4/4拍,每一类型的节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打击乐器来增强学生对节拍的记忆力。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控制一个类型的节拍,以此来进行节奏训练通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并最终组合其一首完整的节奏乐曲。教师还可以评价学生的节奏打击效果,并注意节奏在动态变化时的不确定因素,让学生首先掌握单一的节奏,然后逐步掌握复杂点的节奏,最后讲解乐谱。

(三)通过课外活动加强节奏训练。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之中,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加强节奏训练。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建打击乐团,在课外进行各种活动,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教师还可以利用画面、声乐、语言等方面的手段,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培养,然后通过课外活动巩固锻炼。这种多渠道的教学方式,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节奏思维,提高音乐方面的想象力。节奏训练充满着律动感,本身在年轻人中间就比较受欢迎,在坚持练习下,学生的反应能力将大幅提高,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高职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反思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通常要求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能力,积极探索新知识、新方式,进行自我调整。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节奏训练中,教师要以丰富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形成自身的节奏感。当前的节奏训练一般会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节奏训练不能跟艺术素养紧密结合。音乐教学是一种艺术教育,需要掌握一定的艺术素养,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两者之间通常难以形成紧密的结合。教师的大部分精力一般会放在节奏技巧的训练上,而忽视学生艺术素养的培

育,这让学生不容易体会到节奏的艺术魅力,从而影响到节奏训练的效果;二是音乐教师未深入了解打击乐器,通过打击乐器开展节奏训练不顺利。因为打击乐器的种类比较多,要想对每一种打击乐器进行深入了解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加深对乐器的了解。针对这两个问题,音乐教师应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尽量多掌握几种打击乐器,在提高理论讲解能力的同时,也能(转 载于:www.hnNscy.CoM :音乐节奏训练教案)以身示范,做好学生的节奏培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理论讲解和节奏表演,加强学生的节奏训练,并在课堂里充分发挥出人格魅力和自身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节奏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以此来推动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毅.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实施节奏训练的途径探究[j].戏剧之家,20xx(01).

[2]翟芮.浅谈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xx(19).

[3]罗筠.浅谈节奏训练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xx(04).

上一篇:渗透新课程理念 落实识字写字教学下一篇:学校教学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