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市场的scp分析

2024-11-07

产业市场的scp分析(7篇)

1.产业市场的scp分析 篇一

中国民航市场的SCP分析及发展建议 李思 320100918700

摘要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的哈佛学派分析范式(SCP范式),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民用航空市场的市场结构及竞争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民航市场

SCP

政策

一、SCP框架分析范式

产业组合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础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scp的逻辑框架如图1所示:

二、中国民航市场的SCP分析

1.市场结构分析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

(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即指定产业的生产运营集中程度,所描述的是,市场上买方(或卖方)各自的数目及其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市场集中度可以用市场集中率(CR,Concentration Ratio)来测度,如下表示:

nN CRnxi/Xn =i=1i=1

公式中,n为产业市场规模最大前几位企业的数目;N为整个产业市场中的企业总数Xi为产业中第i个企业的规模。本文采用各大民航公司的企业资产即客机数量∑∑来计算对应的CR,所使用的数据来自“百度文库”(2011年6月8日)。

公司国航 东航 南航 海航 深航 津航 厦航 沪航 川航 鲁航

简称 飞机269 257 342 243 90 75 62 59 50 50 数量 CRn CR1 CR2 CR3 CR4 CR5 CR6 CR7 CR8 CR9 CR10 16.932.154.669.975.680.384.287.991.094.23累计

4% 2% 6% 6% 3% 3% 3% 3% 8% %(2)产品差异化程度

各大航空公司要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就需要不断地开辟新航线和新服务,实现差异化竞争。民航市场“产品”即服务差异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旅行服务的物理性差异,航空旅行的安全性及便利性,同一类服务价格政策不同导致的差异以及顾客的个人偏好。

在相同的竞争条件下,为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各大航空公司纷纷推出各色档次、各种折扣的服务,尤其是在大型节假日来临之际。这些差别化主要体现在价格高低、服务优劣、品牌美誉度、售票管道、促销手段等方面。

(3)进入和退出壁垒

进入壁垒是指和尊卑进入或正在进入的新企业与产业内已有企业竞争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或不利因素。对民航市场来说,进入壁垒就是市场的准入条件,如成立航空公司时严格的审批制度,规模经济所需要的最小资本投入量,民航市场的价格竞争等等。当前,我国民航产业的进入壁垒主要是必要资本量壁垒和规模经济壁垒,政策法律制度壁垒的影响目前已经非常微小。

退出壁垒是指某个或某些企业停止作为卖方从某个行业撤退的行为,退出方式为转让或宣布破产。民航市场要求企业入市时必须拥有专业性很高的资产,而企业在这个市场获取非正常利润的时间却很短暂。航空企业退市时会遇到专业性资本壁垒,因其只能用于特定生产和服务——航行,这样企业退出时难以收回其全部投资,从而形成沉没资本退出壁垒。此外,还会遇到结合生产壁垒、市场功能缺陷导致的退出壁垒。2.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所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战略性行为。

市场行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以控制和影响价格为基本特征的市场价格行为,包括价格竞争行为和价格协调行为。以促进销售、提高占有率为主要内容的促销行为,如广告行为。以产权关系和企业规模变动为基本特征的企业组织调整行为,如兼并行为。还有一种行为为企业技术进步。

(1)我国民航业的价格行为

目前,我国航空旅行价格竞争主要集中在民营航空公司豪华商务舱之间、国有航航空公司普通舱之间、以及国有大中型航空公司和民营小型航空公司之间。民航市场基本上是“一种票价、多种折扣”,各航空公司根据航线需求和季节变化,自主实行折扣优惠。

(2)我国民航企业的非价格行为

我国民航市场经过三次改革后,市场竞争行为发生了显著地变化。市场化改革与政企分离以前,是完全垄断市场结构。企业目标是完成航空运送业务量,行政性行为目标。存在广告宣传意识不强,不注重形象塑造。服务意识差“脸难看,事难办”,普通乘客不受重视。服务单一,不注重创新等缺点。改革后,市场进入放松与市场重组时期,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企业为了谋生存发展,必须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更加注重广告宣传和形象塑造,将广告作为重要竞争方式。服务意识增强,以优质服务争取顾客,服务变得多元化、人性化。运营成本也变低了。

(3)产业的技术进步

中国民航运输业在管制改革以来,引入竞争,推动了该产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我国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到使用涡轮式螺旋桨飞机只用了10年的时间。飞机数量也有很大的增加。通过多奶奶的畸形,设备的引进,技术的改造,我过民航运输有了很大的改观,对竞争结果也产生了影响,我们选用飞机利用率,燃油消耗率和劳动省常绿三个制表,见表

3.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收藏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它反映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条件下运行的效率。

(1)资源配置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及运营效率,在这里统计民航运输业的平均客座率,每吨公里油耗(kg)、业务收入(万元),来作为考察指标,出去通货膨胀因素后,得如下表

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从1999年到2005年中国民航运输业务不断增大,这表示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而每吨公里收入逐步降低,切幅度相当明显。运营效率是企业相互竞争的结果,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改善自己的运营水平。使消费者价格下降,使消费者福利增加。

(2)基于勒纳指数分析中国民航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呢、利润、产品质量、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它反映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运行的效率。

在产业经济学里,我们通常采用收益率、勒纳指数、贝恩指数等三个指标来度量市场绩效。由于数据收集与核算的缘故,本文使用勒纳指数来衡量我国民航市场绩效。勒纳指数实质上就是增量毛益率(rate of incremental margin),它衡量的是边际产品的市场价格偏离边际成本的大小。一般地,勒纳指数的公式表示如下:

勒纳指数=(价格-边际成本)/价格,或者L=(P-MC)/P 但是,由于边际成本难以计算,故在实际应用中常用平均可变成本来替代边际成本,即

勒纳指数=(价格-平均成本)/价格,或者L=(P-AVC)/P 2010年,全行业各项相关资料如表4所示: 行业总收飞行总时

平均耗油

入 间 4115亿元 590万小时 3吨/小时

航空燃油价格 旅客运输量

2500-4000元/

2.68亿人次

表4 行业资料折算自《2010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于是,(4115/2.68-590*3*4000/2.68)/4115/2.68<=L<=(4115/2.68-590*3*2500/2.68)/4115/2.68,即 0.83<=I<=0.89。

勒纳指数通过对价格与边际成本偏离程度的度量,反映了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强弱。勒纳植树在0到1之间变动,勒纳指数越大,市场中的垄断力量越强,市场绩效越差,根据2010年的资料测算出中国民航市场勒纳指数大于0.8,说明市场绩效欠佳,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失当,市场潜力挖掘不足,社会福利水平有待提高。

三、政策建议

1、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对民航运输业的财政投入

基础产业在整个改革国民经济中处于上游地位,其产出量的增加构成了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处于中后期阶段,航空运输将日益成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民航运输基础设施需要加大力度。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航一直面临国家财政投入少,行业资金筹集困难等问题,建立以公共财政体系为基础的多元化民航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在稳定和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继续投融资主体多元化,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多方筹集资金融入民航建设,是实现民航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

2、优化税费环境,建立公平竞争平台

税费环境不仅是我国民航发展面里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航空市场的逐步放开,取消和减低部分不合理的水中和税率,为我国创造良好的负税环境,对保护我国民航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迫切现实的意义。当前及今后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有:适当减免航空企业缴纳的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燃油附加费、进口关税、增值税、所得税等水中和税率。从而降低民航企业的成本,给国内航空创造与国外航空公司平等的竞争条件。

3、打破市场垄断,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民航运输的关键性资源供给一直处于垄断状况,造成民航运输企业运营成本高,切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高效性。因此,要打破中航油一家垄断国内航油共赢的局面,中航材对于国内航材引进环节上的独家垄断地位。可以使航油价格上升幅度和燃油附加费的征费标准挂钩,实现价格波动,政府有效实施监管和核准,适当提高航空运价的基准价格和上浮幅度,在建立公开的价格基础上,逐步实现完全的市场定价。

4、对内积极深化市场化改革,对外稳步有序运输自由化

对内,在行业准入和退出、航空线的准入和退出、航班时刻分配、票价和人力资源扥生产要素流动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以实现民航运输企业的优胜劣汰,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民航运输企业的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对外,在国家获赠侧层面,综合平衡国家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民航业的朝阳企业、战略产业特性,制定具有连续性、稳定型和保障性的国际航空运输政策。明确开放时间,开放政策为行业提供一个可以预期的、稳定的对外开放政策。

5、合理规划空域资源,加强重点空域资源建设

空域资源不足,总体管理水平落后是制约我国民航运输法杖的友谊重要原因。在国家政治高度,确定我国国家空余资源利用的目标方向和发展战略,确定我国空运资源由国家规划管理的指导思想。其次,建立合理的空域结构,制定国家空域管理建设发展计划。科学合理的划分使用空域,以实现空域资源高效,安全利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志迎,现代产业经济学教程:科学出版社,2006,第49到73页。

【2】于剑,提升我国民航运输产业基金竞争力的政策建议,【论文】,山东,中国民航大学,2008。【3】百度文库,中国民航企业,2011。

【4】刘涛,《基于SCP范式的中国民航市场分析》,[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5】章华,基于SCP范式的中国民航运输产业分析,[MBA论文],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2.产业市场的scp分析 篇二

现代产业经济学体系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中心, 以梅森和贝恩为主要代表而形成的, 理论界称为哈佛学派。该学派提出“结构——行为——绩效”范式, 即SCP框架。所谓SCP分析, 是指哈佛学派创立的以新古典经济学价格理论为基础的产业组织理论, 以实证研究的手段, 把产业分解成特定的市场, 并按结构、行为、绩效三个方面构建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 (Structure) —市场行为 (Conduct) —市场绩效 (Performance) ”的分析框架, 简称SCP框架。其中, 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即市场结构决定组织行为, 而组织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 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 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1]。

2.市场结构

2.1 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通常以市场上最大的四家、八家或十家企业的销售额占整个市场的份额来表示, 用CR4、CR8或CR10表示。一般说来, 产业的集中度越高, 其市场支配力越高, 市场竞争力也越大。表1显示了2003—2005年我国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集中度变化状况。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地图编委会、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编《中国医药产业地图2006—2007》,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 第6页

从表1可以看出, 虽然制药行业市场集中度在不断的上升, 但与国外医药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还很大, 例如93年英国制药产业的CR4就已经达到35%, 日本早在1996年医药产业的CR8达到44%, [4]2004年世界制药产业CR10为55%, [6]

虽然我国医药制造业2007年主营业收入已经接近6000亿元人民币[3], 但产业内企业规模小数量多, 利润水平不高, 市场集中度低, 市场结构不合理。2007年的企业个数已经达到5748家, 如此众多的医药制造企业, 在我国有限的市场容量下, 势必使得医药产业过度竞争和行业利润下降, 2007年行业总体利润水平不到10%。此外, 我国医药产业处于兼并重组的关键时刻, 市场结构很不稳定。

2.2产品差异化

企业通常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引发顾客的偏好, 影响市场集中度, 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 从而在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2]。根据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 产品的差异性决定市场的竞争性。我国药品市场从整体上来说差异化程度比较低, 产品同质化现象程度严重。

通常来讲, 制药企业产品差异化通常可以通过两个指标来衡量:研发投入和广告投入。统计数据表明, 目前我国制药企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2%~4%。研发投入上的不足, 致使我国的制药企业难以形成自己的优势产品。在产品创新方面, 创新能力比较弱, 没有好的创新产品, 大多都是仿制药。在广告投入方面, 近年来OTC广告投放额不断加大, 达到整个广告投入总额的10%以上, 2005年其投放额首次超过房地产行业, 以141.09亿元高居所有行业榜首。现实表明:我国的制药业虽然在广告投入上很高, 但是研发费用的低投入, 导致两者的相互抵消, 难以形成真正的差异化。我国制药产业产品差别化主要是依靠巨额的广告投入传递产品信息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产品差异, 而非通过研发形成本质的产品差别[4]。

2.3进入壁垒

2.3.1 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一般用平均产值指标来衡量, 平均产值越高, 进入壁垒越高。我国医药产业的平均产值规模近几年有所上升, 其中2004年约为1亿元, 2005年为1.12亿元, 2006年为1.14亿元, 到2007年达到1.2亿元[3]。企业平均产值虽然呈现提高的趋势, 但总体水平较低。虽然如此, 原有企业相对于新进入企业无论是在原料的采购、资源的获得还是企业的信誉方面还是具有绝对的成本优势, 因此新进入企业要突破规模经济壁垒仍然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

2.3.2 产品差别壁垒

产品差别壁垒是指由于产品的差别造成的产业进入壁垒。产品的差别很难用一项指标来表示, 本文近似地用医药新产品的产值来表示。我国医药行业2003年的新产品产值为331亿, 2004年达到419亿元, 2005年为512亿元, 2006年达到了605亿元[3]。可以看出, 新产品的产值在不断上升, 但总体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与欧美国家相比, 还相差甚远。制药业的产品差别壁垒还算比较低。

2.3.3 技术壁垒

由于我国的绝大多数的制药企业还停留在仿制药的竞争上, 95%以上的上市新药为仿制药, 我国在新药研发方面的能力不足, 这使得新进入企业不需要很强的技术能力或新药开发能力。

2.3.4 政策法规壁垒

由于药品的特殊性, 新进入企业需要满足获得产品批号和GMP认证等多方面的要求。但从国际视角看, 我国医药企业产品的上市许可要求和产品的质量标准并不高。总的来说政策法规壁垒并不高。

3.市场行为

一般理论认为市场行为等同于企业行为, 笔者认为处在市场中的各个行为主体都有市场行为, 因此, 本文从企业、政府和医疗机构三个方面来阐述制药产业的市场行为。

3.1 企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3.1.1 价格行为

我国企业对部分药品有定价权, 大概80%的药品价格由企业来决定, 少量由政府定价的药品, 企业没有议价权。由企业定价的药品绝大多数通过医院流通到患者手中, 所以医院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行为。由于我国实行药品加成政策, 这推动医药企业在定价方面也趋向高价。只要医院愿意买药, 企业就能得到更多的利润。另外, 政府采取的招标等政策也对企业议价权有相当大的影响。

3.1.2研发与广告

2007年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投入强度 (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为1.49%, 同年医药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投入强度为1.82%, 排名所有行业第二。2006年我国医药制造业R&D经费占工业增加值比例4.7%。2005年用于医药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全国只有44.78亿元, 2006年达到55.76亿元[3]。R&D经费支出的匮乏导致了全国医药制造业科研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 造成医药产业的发展缺乏后劲。

企业在产品差异化小的情况下, 处方药多采用医药代表推广, 特别是OTC实施强大的广告攻势进行促销。通过广告塑造强势品牌是近年来制药企业营销宣传活动的一大特点。

3.1.3 并购与重组

近年来, 欧美企业并购和交易很频繁。我国制药企业也在紧跟国际并购潮流, 但是一般并购规模小, 多是为了扩大规模经营、增加市场份额等短期目标, 很少从提高药品研发能力的角度考虑。跨行业的并购案也比较多。我国医药产业市场集中度比较低, 进行必要的并购有利于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3.2 政府行为分析

从政府的角度的看, 其市场行为有价格行为、政策导向、市场监管等。价格行为主要体现在对药品价格规制方面, 这对市场的影响是直接的, 直接决定市场中各个行为主体的利益分配。我国采用政府定价和企业定价相结合的方式。政策导向对企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国家鼓励对技术进行创新, 增加科研经费, 提供好的制度安排。我国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 对市场不法行为进行严处。市场监管可以保证市场健康有序的运行。

3.3 医疗机构行为分析

从医疗机构来看, 医疗机构的行为主要为对高价药的偏好和药品回扣的影响。对高价药的偏好这和我国现阶段实施“以药养医”的政策是分不开的。国家准许医疗机构收取一定的药品加成, 这使得越是高价药越是受欢迎, 企业也有迎合医院的动力。现在医生收受药品回扣是公开的秘密, 这导致企业不得不增加销售费用, 增加企业负担。这两点正是药价虚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4.市场绩效

4.1 利润率指标

市场绩效主要通过利润率来评价。销售利润率是利润与销售额的比值反映, 反映了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或较高的价格提供产品和劳务的能力。比值越高, 说明企业的活力能力越强。笔者根据表2的我国医药制造业的近年情况数据计算出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的情况如图1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从图1中可以得出, 医药制造业从2003年到2007年, 销售利润率变化不大, 一直保持在不到10%范围, 反映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产品的能力不是很好。资产利润率是利润总额与总资产的比值, 资产利润率反映了医药制造企业运营资产的获利能力。从图1可见我国运营资本的获利能力不高。成本费用利润率是利润总额与总成本费用的比值, 反映每投入一元钱的成本费用能够创造的利润净额。在同样的成本费用投入下, 能够实现更多的销售, 或者在一定的销售情况下, 能够节约成本和费用, 这个指标都会升高。这个指标越高, 说明投入所创造的利润越多[5]。虽然我国的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都有上升, 但是成本费用利润率一直比另外两个指标高, 同时上升的幅度也大, 说明对于成本控制做的不是很好。但总体来说, 医药行业最近几年还是得到快速发展, 无论规模还是效益都体现出朝阳行业的特点, 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4.2 新产品产值率指标

用新产品产值率来反映市场绩效, 可以体现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情况。表3显示了我国制药工业2003年-2006年新产品产值率。可以看出, 虽然新产品的产值在不断上升, 但上升幅度不大, 新产品产值率水平较低, 且发展缓慢。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

4.3 发明专利数指标

市场绩效除了利润率指标外, 笔者认为发明专利数可以反映企业的绩效。从表4中, 我们可以看到医药制造企业的发明专利数在2006年有快速的提升。但是现实中的企业利润没有得到很快速的提高, 这主要是我国政策的特殊性造成的。我国对于发明专利的规定与欧美发达国家不一样。虽然表面看起来发明专利数有很大的提升, 但是有质量的不多, 特别是新药开发方面, 很少有一类新药, 导致我国医药企业在世界市场上, 很难找到中国的品牌。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5.分析结果与建议

5.1 分析结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SCP三方面是紧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首先我国制药产业市场结构表现为:市场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进入壁垒不高和退出壁垒相比较较高。这些表现反映了我国制药产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次, 医药市场主体之间是相互制约影响的。国家的各项政策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行为, 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医疗机构的行为;医疗机构的行为和企业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影响是国家政策变化的重要依据。最后, 从市场绩效来看, 我国制药企业的利润不高。企业利润主要不是来自研发力量的支撑, 而是来自市场营销的结果, 特别是来自企业的广告行为。

5.2 建议

5.2.1 提高医药产业的集中度

首先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的正常并购, 消除影响市场正常秩序的因素, 特别在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方面多做努力。其次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应该主动出击, 抓住市场难得的机会, 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扩大规模经营, 而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并购。

5.2.2 降低退出壁垒、提高进入壁垒

对于那些经营不善、效率低下、急需退出医药产业的企业, 政府应实行鼓励其退出的政策。不应该出现过多的政府行为, 阻止制药企业的正常退出, 应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加强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严格执行GMP、GSP、GAP等法律法规, 加大企业的进入壁垒。

5.2.3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竞争主要取决于企业核心能力, 医药企业核心能力是产品的竞争力、是产品创新性的竞争。因此, 政府应当为企业创造研发的良好环境以鼓励其加大研发投入, 并在财政上和人力资源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5]。企业应该把研发真正的重视起来, 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研发模式:自己研发或外包研发。只有企业有市场价值的创新产品, 企业才能在市场上有真正的竞争力, 才有可能取得丰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何苗.基于SCP范式的河南省医药制造业现状分析[J].科技论坛, 2009, (1) :133.

[2]陶永宏, 祁爱琳.基于SCP的中国造船业分析与产业发展思考[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6.

[3]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www.stats.gov.cn.

[4]曹军伟.中国医药产业的SCP分析[J].中国药业, 2005, 14 (12) :3.

[5]曾焕恒, 邱家学.我国医药制造业市场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药房, 2008, 19 (13) :961.

3.贵州煤炭产业的SCP模式分析 篇三

关键词:煤炭产业;SCP模式;市场结构

1、 贵州省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1)煤炭资源勘查现状。贵州煤炭资源丰富,含煤面积达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0%左右。经过50年的煤田地质勘查工作,截止2005年底,贵州已发现的井田或矿区331处,累计煤炭资源储量504. 3亿吨。在已发现的煤炭资源储量中,达到勘探程度的106处,煤炭资源储量112. 9亿吨,占煤炭资源储量总量的22. 39%,详查62处,煤炭资源储量86. 7亿吨,占煤炭资源储量的17. 19%,普查80处,煤炭资源储量48. 2亿吨,占煤炭资源储量总量的9. 56%,预查83处,煤炭资源量256. 4亿吨,占煤炭资源储量总量的50. 86%。详查、勘探程度的含煤区域主要集中于六盘水市、毕节地区、黔西南州和遵义市,已发现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盘县、黔西等地,其余地区多数矿点尚处于预查或普查阶段。

(2)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从贵州省的煤炭产量发展速度看,2006年以来贵州省的煤炭生产增长很快。如图1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贵州省的煤炭产量基本是逐年上升的。

2、 贵州煤炭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1) 贵州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由于历史的原因,贵州省煤炭矿权的设置不合理,一些适宜建设大矿的矿区被肢解成若干小矿,大矿小开的情况较为普遍。2006年以前,乡镇煤矿的原煤生产产量已经占到总产量的75%以上。2007年,由于实施煤矿整合、整顿关闭,比上年减少8.06%,也仍占全省总产量的74%。全省集体、个体煤矿1444处,其中年设计生产能力大于30万吨的仅有12个。如图2所示,贵州省大型、中型、小型、小矿煤矿矿井数的比例约为1:3:76.7:37。由此可以看出贵州省的煤炭产业只能被归为最松散的“原子型结构”,属于极度松散的产业。

(2) 贵州煤炭产业产品差异化分析。煤炭产业产品差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而:一是体现在煤炭产品主体上,不同煤炭企业所生产的煤炭产品本身的差别;二是体现在企业销售渠道和服务条件差别上。贵州省的煤炭产品的品种较为齐全,主产无烟煤、贫煤和瘦煤。但是贵州省的深加工能力差,大部分以原煤形式直接外销其他省份,没有中间产品加工过程,煤炭深加工产业规模小,高附加值产品少,大多以初级产品为主。

(3) 贵州煤炭产业进入和退出壁垒分析。进入壁垒是从新企业进入市场的角度来考察市场关系的调整和变化,考察产业内已有企业与准备进入的企业间的竞争关系,反映的是市场中潜在的竞争强度。本文根据大型煤矿、中型煤矿、小型煤矿以及小矿的个数占贵州省煤炭行业企业的百分比来确定产业进入壁垒的高低。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进入壁垒能够限制企业进入,所以根据得到的比重值可以确定进入壁垒的大小。如图2所示,小型煤矿企业在煤炭产业总产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较低。

3、 贵州煤炭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1) 贵州煤炭产业市场竞争行为分析

1) 定价行为。我国煤炭价格从1985年的逐步放开到2003年的实行市场定价,经过了18年的漫长岁月。煤炭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可以发挥先进煤炭企业的产销优势,促使调整、解决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推进煤炭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改组。实际上,贵州煤炭产业市场结构不合理致使煤炭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呈现拉锯、顶牛状态。

2) 兼并行为。企业兼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贵州省的煤炭产业已经进行了两次兼并重组。第一次是2006年,第二次是2012年,根据此次整合方案,到2015年,贵州将形成1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矿企业,2个年生产能力3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矿企业,10个年生产能力500万吨级煤矿企业。可以预期,经过这两次兼并重组贵州省的煤炭产业结构将更加趋于合理化。

(2) 贵州煤炭产业市场协调行为分析。市场协调行为是指同一市场上的企业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协调的市场行为。煤炭企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引进先进技术、资金、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加强与各地方政府战略合作,扩大资源储备,延伸产业链,改造和提升煤炭产业。例如贵州煤炭行业的“老大”盘江集团2011年设立了贵州盘江矿山机械有限公司,正式进军矿山机械领域。

4、 贵州煤炭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1) 资源配置效率。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绩效是反映资源配置效率的最重要的指标。市场上的竞争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价格竞争,二是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中,过度的销售费用和过于频繁的产品改型,尽管从企业的角度看或许是必要的,但对整个产业来说却造成了浪费。因此,销售费用水平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也被作为一个衡量市场绩效的重要尺度。贵州煤炭产业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变化逐年降低,2003年为8%,2007年为4.6%,2011年为4%。

(2) 煤炭资源利用。回采率是反映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回采率与煤炭企业技术设备和采矿方法密切相关,回采率越低,说明煤炭开采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越严重。尽管中国煤炭企业100强的采区回采率高,都在70%以上。但是贵州省现在的煤炭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由于他们的采矿方法和开采技术落后对贵州省的煤炭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有很多矿坑并不能很好的开采,他们往往“吃肥丢瘦”、“采厚弃薄”。

5、政策建议

(1)贵州煤炭企业退出机制设计。贵州煤企退出方式分为四种:一是关闭破产,即企业实体从市场中退出;二是产业转型,即企业从原资源产业的退出;三是改制重组,即所有制意义上的退出;四是异地迁移,即从资源所在地的退出。无论采取何种退出方式,都应结合公司的本身经营情况定。

(2)贵州煤炭价格保障机制设计。对于贵州煤炭价格长期偏低的现象建议:一是大力建设运输通道,缓解运煤压力;二是建立区内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稳定煤炭价格;二是打造本区煤炭品牌,倡导优质优价。

(3)加大煤炭企业自由并购力度。让有实力的煤炭企业走上市之路,依靠资本市场,积累强大的资本实力,以纵向并购、横向并购、混合并购等方式迅速提高煤企竞争力水平。

(4)提高员工待遇,加强员工培训。为了降低员工流动性,增强员工积极性,应该加大对他们的福利待遇。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还应加强对员工的定期培训,使得他们能与现代机械化生产相匹配。

(5)加大结构调整,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在生产技术结构上,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整改中小煤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促进结构优化;在产业、产品结构上,促进煤电、煤化等产业多元化发展,并注重产业地区的合理布局规划。(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欠发达经济研究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超.贵州煤炭产业集群研究 [J]. 区域经济.2012,(2).

4.煤炭行业SCP分析 篇四

分析 王博文金融09

10911130108SCP

煤炭行业SCP分析

1煤炭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1.1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1)市场集中度的涵义。

市场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的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厂商(通常市前四位或前八位)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是衡量某一市场内厂商之间市场份额的指标,反映着该市场的寡占程度。

(2)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指标分析。

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我们对这几个时期的集中度指标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程度的走势。

2004-2006年,市场集中度急速上升,CR4由2003年的14.7%上升到2006年的18.1%,CR8也由2003年的12.45%升到2006年的24.80%。表明落后企业被强制性淘汰,竞争个体减少,优势企业迅速壮大。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将加强对煤炭产业的整治力度,多家相继出台了很多措施,例如国家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提出以煤炭基地为依托,建设大型煤炭集团,拉开了煤炭重组并购的序幕。这些煤炭集团与山东兖矿集团、中央所属的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一起,将占我国煤炭产量的60%以上。重组的目的是消除二元结构,提高产能、效率、机械化程度,增强竞争力,但目前企业集团多为行政性重组。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煤炭产业将形成高中型的寡占市场结构(根据植草益的分类法)。

1.2煤炭产业产品差异程度分析

(1)差异化的涵义。

产品差异是指企业在所提供的产品上,造成足以引起买者偏好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向相区别,以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利地位的目的。

(2)产业的产品差异化指标分析。

一般来讲,煤炭产品的品牌、文化和功能的差异极其微略,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不同煤炭企业所生产的煤炭产品本身的差别。而这些性能差异(如煤灰、发热量、含硫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煤的自然状态及赋存状况和质量,产品的品牌效应弱。二是购买者在心理上相信一些企业产品存在的差异,这是由于购买者拥有不完全信息、或煤炭企业通过加强顾客的产品忠诚度,从而使顾客在心理上相信一些企业的产品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偏好这是一种购买者主观概念上的产品差别所形成的人为差异。

1.3我国煤炭产业市场壁垒分析

我们对煤炭产业的市场壁垒分析主要从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定义

进入壁垒,是妨碍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某一产业的因素或障碍,其作用是增加竞争对手的进入成本,使他们与在位企业相比在竞争上处于劣势,从而削弱竞争对手的进入动机,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行为。

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原分析

从我国煤炭产业的实际情况看,其进入壁垒表现较为复杂。

第一,不同时期的不同煤炭产业政策形成了不同的进入壁垒。1994年政府又提出了扶持、整顿、改造、联合、提高的十字方针以促进乡镇煤矿的发展,中小煤矿的进入壁

垒进一步降低。2007年初以来,国家改变了煤炭的产业政策,一是扶大汰小;二是节能减排,抑制煤炭需求;三是提高煤炭资源的各项税费,保证煤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不同经济类型的煤炭企业进入煤炭产业的自由程度不同。国有煤炭企业的进入壁垒高于地方、乡镇和个体煤炭企业。

(2)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

退出壁垒的涵义

退出壁垒是指现有企业在市场前景不好、企业业绩不佳时欲退出该产业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阻挠,资源不能顺利转移出去的状况。

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分析

我国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极高,尤其国有煤矿更是如此,主要表现在:

第一,煤炭产业资产的专用性太强。首先,是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强。在煤矿的固定资产中,井筒占了很大的比重(国有重点煤矿井筒要符合一定要求,造价更高),如退出煤炭生产,几乎毫无用处,矿山的专用设备也很难改作他用,因此煤矿从煤炭生产退出转移到其它产业的话,其转移成本(或称沉没成本)太高。

第二,煤炭产业的无形退出障碍巨大一是来自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阻力。政府上各种煤矿项目就是为了增加地方收入和解决就业等问题,如果煤炭企业因经营不好或亏损严重要退出,主管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无论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还是从安顿企业职工、维持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都会加以劝阻甚至用行政命令施加影响。

2煤炭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定价行为、非价格行为、自组织行为)对煤炭产业的市场行为进行分析。

2.1定价行为分析

2.1.1价格变动趋势分析

从1997年至2003年,我国的煤炭价格的变动幅度都比较小,但是从2004年开始我国煤炭价格的上涨幅度比较大。进入2007年四季度之后,在冬季用煤高峰、节日储备因素以及12.5山西洪洞煤矿爆炸事故之后煤矿安全治理措施的共同推动下,山西省、秦皇岛等主要集散地区和重点煤炭消费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煤炭资源不足现象,促使市场煤炭价格在短期内出现了急速上涨。

2.1.2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

(1)从2007年开始,中国煤炭定价机制已接近完全市场化。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已有50多年历史的全国煤炭订货会议从2007年开始不再召开,取而代之的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而在相关企业领会有关文件精神之后,供需双方将进行自主衔接。

(2)下游行业需求较为旺盛,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324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2%;全国发电量325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4%。其中,火电发电量2698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82.86%,同比增长13.82%。

(3)生产成本上升。2008年,煤炭行业将迎来资源税的改革。煤炭行业上缴的资源税将从目前从量计征,变为从价征收。将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平均征收比率由目前的1.18%逐步提至3%。煤炭生产成本提升已成为必然趋势。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有关专家的预测,中国煤炭的市场价格在今后两三年可能呈现出总体平稳、略有上调的走势,将可能出现大约20%的上涨幅度,其中发电用煤由于取消了过去实行低于市场的计划合同价,可能涨价幅度较大,其他行业用煤涨幅较小。

2.2自组织行为

所谓企业自组织行为是指企业在利润冲动和竞争压力的作用下,为适应外部各种条件的变化而自动进行的相应组织结构调整或组织创新,企业自组织行为是企业行为的核心,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企业自组织是实现产业组织优化的能动力量。2007年,国家加强了对整顿小煤矿的整治力度,同时各大煤矿集团也利用这个机会兼并和整合小煤矿。例如河南郑煤集团借国家整合煤炭资源的大好机遇,整合了43家小煤矿,这些煤矿投产后,每年新增煤炭产量1300万吨。

3煤炭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3.1我国煤炭产业供给能力分析

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累计完成25.23亿吨,同比增加22.95亿吨,同比增长9.39%。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12.4亿吨,同比增加1.21亿吨,增长10.8%;国有地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3.24亿吨,同比增加400万吨,增长1.3%,乡镇煤矿原煤产量完成9.59亿吨,同比增加6700万吨,增长7.5%。但是我国目前的煤炭产业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在冰雪灾害导致南方多省电力供应红灯频闪的同时,全国电煤告急的紧张现实,无异于雪上加霜。值得注意的是,和雨雪冰冻灾害呈现的区域性特征相比,目前电煤短缺的事实和影响已在全国和全行业显现。

3.2我国煤炭产业的产业资源配置效率

3.2.1我国现有的设备利用率和新设备的研发情况

受煤炭价格的推动,我国现有的煤炭企业均充分利用了自有的设备进行生产,据统计我国煤炭产业的设备利用率达到85%。煤化工的发展带动了煤化工装备行业的发展。煤化工装备行业受市场需求的推动,同时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研制开发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已被列入今后国家大力发展的16项重大技术装备任务之一,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的国产化是重点内容。这样的大背景下,煤化工装备行业在2007年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2.2采用新技术的情况

2007年我国煤化工行业逐步摆脱了单一引进技术的现状,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蓬勃发展,有些技术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其中以即将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神华煤直接制油技术、开工建设2000吨/年催化剂工厂的大连化物所DMTO技术、出口国外的兖矿-华东理工大学水煤浆气化技术和12月在云南解化投产的甲醇制汽油技术为代表。2007年我国的煤化工产业受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在相关企业和各级地方政府等力量的共同推动下稳步发展。煤制油和煤制烯烃等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即将投入生产;醇醚燃料得益于产品标准的出台蓬勃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始取得领先优势并出口。

政府政策下煤炭行业的SCP分析

产业政策是政府将宏观管理深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内,按经济发展中对资源配置结构进化的客观规律,依据本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对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资源配置进行科学、系统

和适当的干预、介入和参与,从而达到提高国民整体的经济效益以及实现整体协调的目的,并且寻求最大限度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下面是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以及国家采取的相应对策。

一、煤炭行业的市场结构分析煤炭行业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原料为下游产业提供投入品的第一次产业,煤炭企业的产量决定了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和市场势力,能真正体现一个企业的产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煤炭企业普遍存在多元化经营,如果不用原煤产量度量市场集中度,容易使得作为考察对象的市场由于界限不清而影响研究结论。从市场集中度来看,我国的煤炭市场结构属于最松散的“原子型结构”、产品差异较小、市场的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非法中小煤矿居多,另外,目前中国煤炭资源与石油、天然气、水能、新能源之间具有弱替代性,因此与煤炭相关的经济市场(包括所有明显影响煤炭价格的产品)的具体范围较为精确。而且,中国煤炭市场相对独立自给,进出口比重较小,运用市场集中度指标衡量国内生产企业的市场集中状况是适宜的。总之,将市场集中度指标运用于中国煤炭行业的市场结构衡量中能较好地克服指标自身局限性,得出的研究结果能较好地反映现实经济状况。自建国以来,国家对煤炭行业的政策可分为鼓励生产快速增长和限制盲目生产两种类型。在计划经济时期,煤炭供不应求,为保障供应,国家采取鼓励生产快速增长的倾斜政策,但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供不应求局势得到缓解,并转向生产过剩,97年开始出现持续的供大于求,因此,国家对煤炭生产采取并井压产、调整结构、平衡总量的限制性政策,以此来控制煤炭生产的盲目增产。

二、煤炭行业的市场行为分析从1997年至2003年,我国的煤炭价格的变动幅度都比较小,但是从2004年开始我国煤炭价格的上涨幅度比较大。进入2007年四季度之后,在冬季用煤高峰、节日储备因素以及“12.5”山西洪洞煤矿爆炸事故之后煤矿安全治理措施的共同推动下,山西省、秦皇岛等主要集散地区和重点煤炭消费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煤炭资源不足现象,促使市场煤炭价格在短期内出现了急速上涨。造成上述价格变动趋势的原因主要有:煤炭定价已接近完全市场化;下游行业的需求比较旺盛,主要是煤炭用于发电的需求增加导致;其次就是生产成本的上升。为了缓解煤炭价格的上涨趋势,国家加强了对整顿小煤矿的整治力度,同时各大煤矿集团也利用这个机会兼并和整合小煤矿。例如河南郑煤集团借国家整合煤炭资源的大好机遇,整合了43家小煤矿,这些煤矿投产后,每年新增煤炭产量1300万吨。

三、煤炭行业的市场绩效分析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累计完成25.23亿吨,同比增加22.95亿吨,同比增长9.39%。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12.4亿吨,同比增加1.21亿吨,增长10.8%;国有地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3.24亿吨,同比增加400万吨,增长1.3%,乡镇煤矿原煤产量完成9.59亿吨,同比增加6700万吨,增长7.5%。但是我国目前的煤炭产业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在冰雪灾害导致南方多省电力供应红灯频闪的同时,全国电煤告急的紧张现实,无异于“雪上加霜”。值得注意的是,和雨雪冰冻灾害呈现的区域性特征相比,目前电煤短缺的事实和影响已在全国和全行业显现。受煤炭价格的推动,我国现有的煤炭企业均充分利用了自有的设备进行生产,据统计我国煤炭产业的设备利用率达到85%。煤化工的发展带动了煤化工装备行业的发展。煤化工装备行业受市场需求的推动,同时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研制开发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已被列入今后国家大力发展的16项重大技术装备任务之一,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的国产化是重点内容。这样的大背景下,煤化工装备行业在2007年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2007年我国煤化工行业逐步摆脱了单一引进技术的现状,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蓬勃发展,有些技术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其中以即将实现化生产的神华煤直接制油技术、开工建设2000吨/年催化剂工厂的大连化物所DMTO技术、出口国外的兖矿-华东理工大学水煤浆气化技术和12月在云南解化投产的甲醇制汽油技术为代表。2007年我国的煤化工产业受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在相关企业和各级地方政府等力量的共同推动下稳步发展。煤制油和煤制烯烃等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即将投入

5.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市场前景分析 篇五

背景:据近期海外权威机构预测,到201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接近10亿辆,而到2015年这一数字还将增加20%,将超过12亿辆。笔者臆想,如果将其这12亿辆汽车首尾相连接,恐怕能绕地球几圈吧。自2006年起,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新车消费市场。2030年将超过美国,位列第一。中国消费者对汽车有着巨大需求,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世界上最快速发展的态势。另据悉,截止到今年9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68亿辆,与2007年底相比,增加826万辆,增长5.2%。2015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以上。到2030年,中国的乘用车总量接近3亿辆,约占当时世界汽车总量的30%以上。

根据预测,2010年,中国国内石油需求将达到3.8亿吨,届时,国内有能力自产2亿吨,替代1000万吨,进口

1.7亿吨;2020年,国内需求将达到5亿吨以上,自产约2.5亿吨左右,替代3000余万吨,进口2亿多吨。如果中国的汽车业以当前12%的年均增长率发展,如此庞大的汽车数量将对能源和环境产生巨大压力。中国在2030年将需要进口近10亿吨石油来提供汽车燃油。我国虽然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使用国,但是却是全球第二大石油耗国。按传统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发展下去,不可持续中国这个泱泱汽车大国的兴起。

地球上能源是有限的,尤其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石油成为全球性战略物资。能源紧缺是全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而紧迫的问题,是一个全球性战略问题,关系到全球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曾有一些专家曾经估计,全球能源矿产资源仅够支撑不到100年;而我国的石油只能支持国内消耗30年,煤炭最多能支撑100年。目前,在我国每年有85%的汽油和20%的柴油被汽车烧掉,汽车无疑成为了能源消耗大户,能源紧张与汽车行业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如果中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追上美国,中国的道路上就会奔跑着6亿多辆小汽车,这一数字将超过世界其它国家小汽车数量的总和,对能源的需求将不言而喻,中国必将成为第一大油耗和石油进口国。

从我国油耗总量来看,继美国之后,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原油消费年均增长率为6%以上,与国际通行的石油消费强度比较,我国石油消费强度为0.19,大体相当于日本的4倍,欧洲的3倍,美国的2倍;从我国单车油耗量来看,我国平均单车所耗油的实际值约2.5吨,比美国高10-25%,比日本高1倍以上。中国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从国家安全角度看,石油资源已经和国家安全紧密联系起来,能源资源的稳定供应始终是一个国家特别是依赖进口的国家关注的重点,并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

实现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如果中国采用一系列先进技术,包括电动汽车、压缩天然气汽车和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内燃机技术,到2030年,中国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有可能降低45%。如果电动汽车在2030年占中国全部乘用车的30%,届时中国将节省其石油总需求量的10%。如果到2030年电动汽车能实现30%的市场占有率,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以上。

日前,麦肯锡公司用了8个多月时间研究北美、欧洲、中国和印度的乘用车市场后,在其研究报告《中国蓄势待发:电动汽车的机遇》认为:在传统汽车行业,中国落后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但在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家处于相同起跑线,中国有成本和市场优势,有潜力和有可能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取得领先地位。

在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中国的汽车行业、政府部门和消费者都具备了迎接电动汽车的条件。在中国发展电动汽车,可以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世界电动汽车产业市场前景前瞻

据相关资料显示(以下均摘编有关电子及纸质资料):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使汽车技术正经历着燃料多元化、动力电气化等重大技术变革。具有高效节能、低排放或零排放优势的电动汽车重新获得了生机,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是国际节能环保汽车发展的主攻方向,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开发电动汽车。

尽管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仍在当今世界占据主导地位,但发展清洁无污染的电动汽车已是大势所趋,也是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当前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及企业都在加大电动车辆的研制与开发力度,燃料电动汽车已成为世界各大汽车公司21世纪初激烈竞争的焦点,动力技术革命将彻底改变2l世纪汽车业的面貌,这一改变就是在近几年出现的燃

料电动汽车。美国的通用福特公司日本的丰田、日产及本田公司,欧洲的奔驰、雪铁龙公司都在电动汽车的研制与开发上显示了很强的实力。眼下,电动汽车正迅速从研制试验阶段走向商品生产及应用阶段,但纯电动汽车由于受到电池续航能力、充电时间的困扰,目前还没有一款非常完善的产品推向市场。

现代电动汽车一般可分为三类:纯电动汽车(PEV)、混合动力汽车(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但是近几年在传统混合动力汽车的基础上,又派生出一种外接充电式(Plug-In)混合动力汽车,简称PHEV。目前在全世界,电动汽车一直是各大汽车集团花费巨资研发的新兴领域。本田公司自80年代起就开始了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1996年终于推出了本田的EV车“PLUS”。该车使用的是高能镍氢蓄电池,充电一次可行驶210-35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130公里,1997年“PLUS”成功地出租到了美国。

丰田推出了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在节能与续航能力之间找到了完美的结合点。目前“普锐斯”全球销量已经突破了50万台,并预计在2012年之前突破100万台。日本的其它汽车厂商也有混合动力车型在市场上销售,如混合动力版本田思域等,也取得了相当好的销售业绩。不过,混合动力是过渡产品,以燃料电池为基础的电动汽车是目前公认的发展方向。

富士和日本电气公司合作开发的“R1e”使用了新型锂电池,这种电池用专用充电器5分钟内可充电90%。使用这种电池,“R1e”连续运行距离达到120公里。“R1e”的新型电池不仅充电时间缩短、电池重量减少一半以下,而且由于电池中加入了锰,电池寿命也大为延长。富士计划2010年把“R1e”正式推入市场。三菱推出了蓝瑟EvolutionMIEV(轮内马达测试车),以名闻遐迩的蓝瑟EvolutionⅨ为车体,内部安装了锂电池以驱动安装在四轮轮圈内的电动马达,提供车辆移动的动力。

此外,在国外已有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采用性能先进的电动轮(又称轮毂电机),它用电机(多为永磁无刷式)直接驱动车轮,因此无传统汽车的变速箱、传动轴、驱动桥等复杂的机械传动部件,汽车结构大大简化。近几年,美、英、法、德等国纷纷将电动轮技术应用于军用越野车和轻型坦克上,并取得了重大成果。

例如美海军陆战队在“悍马”基础上研制出串联式“影子”新型混合动力越野车,采用了电动轮技术。这一重要发展趋势,已引起世界主要汽车厂商的高度关注与跟进研发。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以及大气污染、全球气温上升的危害加剧,各国政府及汽车企业普遍认识到节能和减排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发展电动汽车将是解决这二个技术难点的最佳途径。电动汽车由于具有环保特性,因此代表着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各国在电动汽车上的研发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彼此间的差距不是很大。

据相关资料显示(以下有此摘编有关电子及纸质资料):我国虽然在传统汽车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近二三十年,失去了追赶的机会,但在电动汽车领域,我国与国外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程度差距相对较小,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并有机会在该领域获得重要席位。这也为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更重要的是我国还有后发优势。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的研发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一些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推出了电动汽车样车。

从中国的能源资源和环境条件,也要求中国未来的汽车工业必须探求新的思路。我国“八五”以来电动汽车被正式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对电动汽车的投入显著增加。我国的汽车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200多家单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研发电动汽车,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九五”期间,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开发电动汽车项目也列入了国家“十五”与“十一五”期间,电动汽车被列入“863”计划12个重大专项之一,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1998年新组建了电动汽车车辆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科技部又于2001年启动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使我国电动汽车技术水平和产业化程度与国外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6.基于SCP模式的煤炭产业分析 篇六

一、目前仍以火力发电为主, 描述了煤炭行业与电力行业的密切关系

由于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 因此我国的电力工业是以燃煤火电为主, 以下将从煤炭行业与电力行业的密切关系来对我国的煤炭业目前现状进行分析。

(一) 从煤炭业与电力行业、运输行业的供、需、运关系来分析。

电力产业是一个垄断性的产业, 而煤炭业不是一个垄断性的产业, 且煤炭业处于买方市场, 始终面临着供过于求的压力, 这使得煤炭业与电力业作为煤炭的供方与需方, 在进行谈判时煤炭业处于劣势。我国目前以燃煤火力发电为主, 按道理说, 电的利润较高, 而煤炭作为火力发电的主要投入品, 理应也是高利润。但是,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 使得煤炭业的利润一直无法提高, 且我国目前耗煤量较大的地区与储煤量较大的地区往往距离较远, 这也就加剧了煤炭的运输成本, 造成了煤炭业利润空间的压缩, 且挖煤风险大、成本高, 而运煤风险较小, 故形成了挖煤不赚钱、运煤赚钱的格局。目前, 我国的铁路与水路40%~50%都是用于煤炭的运输, 而煤炭作为供方, 在供与运方面往往受到需方和运方的限制。故如果煤炭工业的建设能与电力工业的发展相协调, 就可以减少煤炭的长途运输, 节约人力、物力, 节约能源消耗。所以说, 煤炭业、电力业、运输业的统一规划, 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 从煤炭业自身来说, 其成本很难转移。

在我国, 目前为了加强资源管理, 有利于促进企业合理发展, 利用自然资源, 国家对一些自然资源开征资源税, 而煤炭也属于资源税的征收范围, 因而资源税的改革也是悬在煤炭业头上的一把双刃剑。从可持续发展及关注能源排放的角度来说, 若国家提高对煤炭资源税的征收, 将加大煤炭业的成本, 从而会增加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 对电价上涨带来压力。但是, 电价的决定权在政府, 政府在上调电价的时候会考虑到居民承受能力及宏观经济形势, 从而会加剧电煤之争。因此, 资源税的提高, 给煤炭业造成的成本的增加就将会很难转移, 从而使煤炭业的成本上升压力加大, 利润提升空间变小。

二、我国煤炭业的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经济运行的环境, 短期内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下面对我国的煤炭市场, 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退出壁垒三个方面进行市场结构的分析。

(一) 从煤炭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我国的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等地, 就全国范围而言, 其分布十分不均衡, 而且由于行政区的划分, 权利的集中与相对独立, 造成了我国煤炭市场结构的集中度很低的局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 煤炭业的市场结构集中度经历了期初的微幅下行, 期中的小幅上升和期末的集中上扬。但是, 在煤炭产业进入市场化的九十年代, 国家产业政策依旧是决定我国煤炭市场集中度变化的首要因素。虽然近几年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C4<30%、C8<40%的局面没有得到大的改善, 其集中度仍旧较低。中国煤炭产业的集中化需要一个过程, 无法回避, 也没有捷径, 但是我们正在努力提高市场集中度的进程中。

(二) 煤炭业产品差异化分析。

我国煤炭储存量较大, 分布不均衡, 但是从其品种看, 我国的煤炭品种较为单一, 即很多煤矿开、采、挖的煤炭品种较为相似, 从而使得产品差异化的程度较低, 因此企业控制市场的程度也较低, 且企业很难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也很难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性质而吸引顾客购买。对于煤炭产品而言, 原煤是各煤炭企业的主力产品, 在同一矿区的相同煤层, 煤炭质量是天然形成的, 基本一致, 不会因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的不同而发生明显变化, 所以可以认为, 就煤产品本身或内在质量特征上, 煤产品的差异化不是太大。

三、煤炭行业的进入-退出壁垒

在我国, 煤炭行业的进入与退出是具有一定的壁垒的。

(一) 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较低。

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是较为复杂的, 且在不同规模、体制的企业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 企业所面临的进入壁垒是不一样的。我们一般所指的进入壁垒是对乡镇中小企业而言的。对于规模小的煤矿, 开采规模要求不高, 也不需要较高的技术与工艺, 其进入较易, 且成本较低, 即只要投入少量资金即可出煤并赚钱。由于乡镇煤矿企业在我国煤炭产出总量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因此总体来说, 我国煤炭业的进入壁垒较低。

(二) 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一直很高。

首先, 对于煤炭产业而言, 其资本专用性很强, 且大部分的机器设备的专用型很强, 很难转移到其他产业;其次, 由于我国煤炭产业长时间内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为主, 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都比较低, 若解雇后重新就业需要很高的转换成本;再次, 由于地方政府为了增加地方税收和解决当地就业, 同意上煤炭项目, 因此煤炭企业在退出时会遇到较高的政策性退出壁垒。因此, 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较高。

四、从市场行为看煤炭产业

当前煤炭产业的竞争仍然十分激烈:

(一) 大、中、小型煤炭企业的竞争态势。

由于存在大、中、小型的煤炭企业, 且大、中、小型企业的成本结构不同, 对于大企业而言, 虽然其规模大, 成本较高, 但由于具有较大规模, 往往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 从而较中小企业而言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 因此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主要为价格竞争。而中小企业之间, 由于其主要承担自身的开采成本, 社会成本、安全成本、处污成本则相应较低。且煤炭业激烈的竞争, 将会导致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相互压价的情况发生, 这将会使整个煤炭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二) 从企业进行的一体化程度而言。

对于大企业, 其资金雄厚, 且在开、挖、采、洗煤等的工艺上具有先进的技术, 容易进行煤炭业的挖、运、电一体化的发展。煤炭产业开发非煤产业, 电能丰厚是最大的优势。煤炭企业在产煤的同时, 还能产铝、硅、钢, 无论是电解铝还是高岭土等, 都需要大量的电能。用自己生产的煤去发电, 这样会促进冶金业成为非煤产业的首选。而煤电一体化, 会促进煤炭、电力这两个上下游产业有机结合, 实现煤炭业和电力业的优势互补, 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一体化的煤电企业, 其产业链已打通, 盈利与抗风险能力都会强于非一体化企业, 如西山煤电。而煤运的一体化, 又解决了煤炭的运输瓶颈问题。一些中小企业, 由于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所受到的制约, 在进行一体化的过程中将会比较难, 这将导致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 对于国内目前许多大企业而言, 竞争主要聚集在技术竞争上。

目前, 国内的大型煤炭企业之间竞争仍以价格竞争为主, 而由于我国煤炭业的产品差异化程度较小, 因此煤炭企业若要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 必须降低成本调整价格。而成本的降低, 需要通过先进的技术。因此, 国内许多大企业都通过改进技术, 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五、从市场绩效看煤炭产业

(一) 从资源配置效率看, 我国的煤炭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十分低。

从市场集中度看, 由于我国的煤炭业属于松散的原子型结构, 产品差异小, 市场进入的低壁垒和退出的高壁垒, 使得我国煤炭业的市场集中度十分低。而在资源配置方面, 常常会出现投资失误、重复建设等现象, 煤炭业小而全的通病至今未得到很好的克服。

(二) 从安全绩效水平看, 其绩效水平较低, 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且死亡人数较多。

在煤炭资源需求量急速增长的当下, 面对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 造成国内目前小煤矿企业遍地开花, 大企业超能力生产。“大矿大干, 小矿蛮干”直接导致了我国“大矿大难, 小矿多难”的局面。由于我国地形条件复杂, 开采难度大, 但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 各煤矿不考虑自身的规模大小、生产方式落后、安全保障不足等问题, 这些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加剧了我国煤炭业矿难发生的频率。

(三) 从资源回收率看, 目前我国煤炭产业开采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采一吨扔两吨现象十分普遍。

我国煤炭资源的回采率只有30%, 不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一半。山西省为我国目前较大的煤炭产区, 煤炭资源回采率只有40%左右, 而一些乡镇煤炭回采率只有10%~20%左右, 过低的回采率, 会致使我国剩余的70%的未开采的煤炭资源有相当一部分因自燃而悄无声息的消失。我国煤炭回采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采煤方法落后所导致。大大小小的矿主为了利益, 采厚弃薄, 采易弃难, 以大量消耗资源, 缩短了矿山的服务年限, 使资源严重浪费, 且矿产企业对煤炭存在的价值缺乏认识, 对煤炭不够珍惜, 没有意识到煤炭为不可再生资源, 故而对其无序地开采及浪费, 造成煤炭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六、对煤炭业发展的建议

(一) 增大价格调节力度, 尽快启动煤电联动机制。

建议重点放在煤价与电价的联动机制上, 首先要切实改革传统的国家集中组织煤炭订货分配方式, 推动电煤价格的真正市场化, 实现由供需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协商定价, 倡导和鼓励煤矿与用户签订中长期合同;其次考虑在用电高峰期, 相应地适度调高上网电价。要看到,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 对电价的承受力也在增强, 高峰高电价也符合国际惯例。在此基础上, 要尽早使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与煤炭行业相适应。

(二) 适当增加符合安全条件、验收达标的小煤矿复产。

我国很多的小煤窑, 安全事故较多, 对资源和环境也多有破坏, 但如果各级管理部门严格执法, 加强监管, 多数小煤矿不仅不会成为“祸根”, 而且能够有效地增加生产, 吸纳就业, 开发利用“散、小、边、角”矿, 并抑制煤价的不断攀升。因此, 适当增加一些符合安全生产条件, 验收达标的小煤矿恢复生产, 对缓解当前供求是有助益的。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煤炭产业的发展及煤炭业与电力行业的相互联系, 认为煤炭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能源生产和消费主力, 发电能源仍需要以火力发电为主。为此, 煤炭业、电力业、运输业作为煤炭的供方、需方、运方必须协调发展。

关键词:煤炭业,电力工业,能源生产,能源消耗

参考文献

[1]薛敬孝.产业结构分析与理论基础.河北人民出版社.

[2]刘家顺, 杨洁, 孙玉娟编著.现代产业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产业市场的scp分析 篇七

关键词:产业组织;证券业;SCP范式分析

一、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证券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证券行业作为连接投资人和市场的中间环节,值得研究。

2014年2月20日,国金证券在腾讯集团的支持下,推出佣金宝,以万二全包的费用挑战整个行业的定价规则。在此时重新审视证券行业的发展现状,从产业组织的SCP范式出发,进行一次分析,很有意义。

二、中国证券业的市场结构

描述市场结构的角度很多,主要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等。

(一)市场集中度。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下面计算均采用2012年的数据。

首先使用绝对集中度指标衡量证券业的市场集中度。计算得,CR1=6.09%,CR3=16.33%,CR5=25.47%,CR10=42.50%。所以,证券业属于E型低寡占产业的类别。

(二)业务差异化。业务差异化是影响市场竞争强度和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证券公司业务差异化的特点是:

(1)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总体的差异化程度不高。

(2)证券公司承销业务差异化明显。2012年的CR10=52.69%,前十位的证券公司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额,小的证券公司如果采取相同的竞争策略显然没有办法与大公司抗衡,所以证券公司根据自身客户资源、承销能力等方面的竞争优势,采取了不同的竞争策略,从而也使其承销业务开始呈现差异化特色。

三、中国证券业的市场行为

中国证券业的市场行为,主要是以佣金大战为特征的价格竞争行为,以及服务差异化和业务创新行为。

(一)价格竞争行为。早在09年已经有券商提供万三万四的开户佣金了,使得大多数券商从以前的千二慢慢降到了现在通行的千一。而随着2014年2月20号,腾讯与国金证券联营的佣金宝以万二全包为口号掀起新一轮的价格大战。

(二)服务差异化和业务创新行为

(1)服务策略,有些券商不打价格战而强调自己的服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 网上交易,减少布点。现在有些券商在网上开户,采取录像录音等非实体的形式来办理业务,减少了布点的费用。

(3)还有一种业务创新,就是2014年2月20号腾讯与国金证券合作推出的佣金宝。佣金宝并非简单的价格竞争,它包含了类似于余额宝的货币基金体系,也就是说,原来在三方存管的格局下,虽然说三方存管为了限制券商的违规操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这也意味着客户的账户上的现金,在没有操作的情况下,是属于银行的,银行只需要付出一个很低的活期利息。而现在的佣金宝的体系创新,就是把客户的这一部分现金,放到货币基金里去。货币基金收益比之活期利息有一个差价。这部分差价,一部分分给客户,一部分分给券商。券商获得这一部分收益,就可以不要或少要佣金。客户一方面拿了超出活期的利息,一方面不耽误正常操作,一方面还能够享受低佣金。这个机制是一个重大的创新。

四、中国证券业的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研究使用利润总额与净资产之比(净资产利润率)来衡量。

计算得出下表:

对我国证券业的绩效分析如下:证券业的总资产在逐年上升,然而利润却没有跟上,反而在市场没有大的下跌,成交量没有大的下降的情况下,净资产利润率连续三年从原来的两位数跌到个位数徘徊。这反映了我国证券业的绩效是比较差的。而且这种表现并非由于市场的表现低迷或者是市场交投清淡,而是因为证券业自身的原因。

考虑到前面对集中度的分析,可以认为证券业的绩效低下是由于产业长期处于低效率的激烈竞争状态,集中度过低,竞争过于激烈。

五、对中国证券业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证券业集中度较低,从长期看,规模和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也应该进一步提高,这有助于提高我国证券业的市场绩效。

(二)由于证券市场和制度的不完善,我国证券业务差异化不明显,以主观差异为主。我国证券公司应更加重视差异化战略,占领细分市场、创造市场需求。

(三)佣金宝的推出,是一个跨时代的创新,一方面网上交易降低了券商的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一方面截取货币基金与银行活期的差额,做到券商与客户双赢。证券业应大力往互联网金融的方向发展。(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Phil Molyneux, William Forbes. Market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in European banking. Applied Economics, 1995,27,155-159.

[2]方芳,付长文.证券业集中度、规模对绩效影响.[J].金融研究,2004(1):70-77

[3]姚秦.中国证券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3(2):62-66

[4]王利豹,陈继纯.对我国证券业市场结构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6(8):48

[5]李艳虹,王聪.中国证券业的产业组织研究.[J].经济学家,2009(3):62-68

[6]袁江天,张维.佣金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证券业的影响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2(4):36一39

[7]孙智勇.透视证券佣金价格联盟及其引发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5):101-102

上一篇:登华山心得1200字下一篇:水果皇后之苹果-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