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2024-06-19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15篇)

1.《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篇一

有史以来学习《为人民服务》感觉最好的一次。

板书学习任务:

1、朗读

2、几方面

3、结合事例说理解和体会

4、分析第三段

学生组内交流,准备分享。一开始以为这样深刻的文章学生总结出“几方面”会有难度,事实证明我低估了学生。

第一个小组分享了自己对第一段的理解,并结合实际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班主任和班主任领导的**班是一个学习的班级。我们这个班级完全是为着学习的,是彻底地为学习而努力的。班长就是我们这个班级中的一员。”学生瞬间明朗了,原来毛主席的文章是可以这样举一反三的。

接着第二个小组就为大家分享了整篇课文的分段,也就是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几个方面。他们自己的语言更贴切学生的实际:总起、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正确对待批评、军民团结。我不仅想起以前我讲学生听的时候,老师苦口婆心,学生一头雾水的场景记忆犹新,而现在,学生登台展示,教师辅助指导,相得益彰,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个小组为大家分享了第四段。每一句话分别总结出小标题:

(1)欢迎批评

(2)欢迎任何人批评

(3)欢迎任何人正确的批评

(4)举例

(5)兴旺的秘诀

第四个小组分享了第二段,虽然不是课后习题要求的,但是告知学生可以详细分析某一个方面的内容。这个小组位大家分享了中心句,还有毛主席引用了古人的话来说明死的意义,并解释了“固、或、于”和整句话的意思,同样也发现了这一段和第一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在末尾提到了张思德,这种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的写作思路值得大家学习。当时,正好发现一组同桌在窃窃私语,我顺机引导大家:“毛主席提到的生死观,对待我们小学生来说,我们应该从生活中怎样迁移理解呢?”很快这样的经典出现了:“上课总是要说话的,但说话的意义有不同。有的人的说话是为了和大家分享知识,但是有的人的窃窃私语却只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刚才那一组同桌很快安静了。

第四段的最后一句话没有人分享,估计是觉得比较简单。大家共同的理解是:“我们的组长要关心每一位组员,小组的同学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版帮助。”

接下来,为了让大家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理解,我给学生讨论现场改编的时间,很快我们班的才子徐文彬就模仿第五段来了一段:“今后我们的小组内,不管是哪个组员没有达到平均分,不管是组员,还是组长,只要他是尽心学习了,我们都不能嫌弃他,我们都要给他鼓励,帮助他。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其他小组去,用这样的方法,使每个小组都团结起来。”我想,这就是脍炙人口吧,热烈的掌声安慰了很多人的心。

背诵安排在了周末,鼓励大家积极背诵,五段全会背诵,周一会加6分的。

今天正好是周五,该汇总每个人的分数了,达到平均分的同学作业很少,没有达到的班长会布置附加作业,当然周一还会加分的。课堂在这样的氛围中结束,是我一开始想不到的。所以,享受课堂上学生所给予的意外和精彩,放手把课堂给学生,一切会更精彩!

2.《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篇二

《社区服务》是我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是一门注重实践、解决社区问题的实务课程, 该课程的建设与开展适应了当前社会的发展与需要, 该课程不仅有利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建设, 而且还有利于我国和谐社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适应社区建设与管理行业、重庆及其它地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区工作专业领域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社会工作方法对社区不同群体服务的能力和“助人”的专业品质。在《社区服务》课程的传统教学过程中, 其教学方法通常是将教学内容中有关的理论知识、方法技巧等作细致的介绍, 然后再通过事例进行阐述, 学生一般觉得学习内容比较抽象, 难懂, 教学方式线性, 单调, 进而缺乏耐心和兴趣, 不能专心听讲, 最后导致学习效率降低, 难以达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其原则就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 以探索问题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并通过此任务来举一反三, 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实现《社区服务》课程的培养目标。

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以现实任务为动力、是以实践活动为途径、以自身经验为基础、以独立思考为前提、以语言符号为工具、以交流协作为手段、以获得实践能力和完成任务的完整的行动能力为目标, 在完成任务的行动过程中通过人际影响进行意义建构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 而是完成任务的过程,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理解和把握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 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工作和学习。比较赞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由步骤安排、师生交往系统、反馈方式以及支持系统四大部分组成。并且认为四大部分是相互交叉又相互影响的, 其中步骤安排里包括设计任务、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分析与考核等几个紧密相关的重要任务环节。而师生交往、反馈、支持都在这些任务环节中发生作用。

3 课程设计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离不开对课程的内容、培养目标、学生的认识特点、需求、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特点的掌握与理解。3.1学生认知特点。面对的是高职学生, 高职与本科生在认知特点上确实各有偏好, 通过几年的高职教学经验, 发现我校的高职学生们大多喜欢从感观、体验中去获得并提升认知, 而不喜欢从抽象的理论、课本中去通过推理、判断来获得认识;他们喜欢探索、灵活、独立、批判性强、讲究实用而不喜欢整天坐在教室、图书馆里看书;他们喜欢从动中学而不喜欢从静中学。3.2高职教学特点。高职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 讲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使之成为高技能型应用性人才, 所以较本科教育偏向职业性和实践性, 要求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要求理论教学和实践的一体化。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实践性, 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多多参与, 亲自动手, 亲自操作;坚持根据专业实际合理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 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 以实践为本;坚持注重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考评, 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偏颇做法。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达到。3.3步骤安排与做法。3.3.1设计任务。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目标性、操作性、适度性、真实性、联系性。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 任务被看成是主线, 学生是完成任务的主体, 而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出相应的任务供学生们完成。任务根据具体的课程可以设计为:阶段性任务、单元型任务、课时型任务等, 根据社区服务课程的实际内容设计为单元型任务, 包括:社区认知、社区服务素质塑造、社区服务方案设计、社区低保办理、社区帮教、社区调解、社区评估等能力单元任务。3.3.2呈现任务。任务的呈现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求知欲望。最主要的做法是带学生到社区参观、交流, 让学生了解实际社区工作中是如何开展社区服务的, 感受社区服务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让学生对社区服务以及任务单元有一个直观的了解。3.3.3明确任务。此阶段要做的是:让学生明确各自的任务是什么, 明确如何去做。社区服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社区服务理论、程序、方法与技能。这就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做法有:第一, 分组。让学生自由分成若干小组,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单元。小组能够让学生们形成凝聚力和相互支持的网络去完成任务。教师注意要把小组的凝聚力建设好。第二, 明确任务单元。根据课本内容, 每组都要去完成所有任务单元的具体要求, 在这些任务单元中, 有些是需要学生进社区通过调查、访问、观察才能完成的;有些是需要通过坐在一起讨论才能完成;有些是需要通过大家的模拟、讨论、反思才能完成。在设计任务时, 一定要注意任务的可操作性, 例如, 教师要首先帮助学生们联系好社区, 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条件去完成任务;模拟的案例以及案例的情景一定要是来自现实, 一般是要求学生通过进社区收集案例资料以及社区工作者们的做法。3.3.4完成任务。每组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是需要一些支持和帮助的, 在此阶段,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帮助所在学校的做法有:第一, 为每组学生联系好社区, 打通关系,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顺利的进入社区, 得到社区工作者的信任与支持, 才能保证任务难度的适度性。在条件成熟时, 可与社区建立实习协议, 在社区建立学生的实习基地。第二, 在学校建立社区居委会模拟办公大厅。社区居委会模拟办公大厅可以用作学生模拟社区工作者办公之用, 例如:接待居民申请低保等。第三, 与学生处、后勤处合作, 建立社区服务中心。为学校社区的学生提供矛盾调解、心里疏导、政策咨询等社区服务实践证明:任务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将会更好补充知识结构的缺陷, 完善问题解决的技巧与方法要求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既定的任务。教师通过批改作业、现场督导、与每小组面谈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3.3.5评价分析与考核。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小组与小组互评, 修改不足之处。然后, 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请专家或者社区工作者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和点拨, 通过评价与分析, 使学生更加明确完成任务的有效途径。考核就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 注重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考核, 实行过程考核而不是“一张试卷定成绩”。

4 总结与反思

实践证明,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把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又有生命。通过任务的完成, 学生不仅掌握了社区服务的理论与知识,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社区服务的认同感, 为学生们投入社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仅适应而且促进了高职教学的改革, 当中, 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景和提供足够的支持非常重要, 这需要教师们的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张平.形势政策课中任务驱动学习模式初探[J], 科技信息, 2009, (9) .

[2]张志俊.高职教学中任务驱动型模式探讨[J], 科技信息, 2007, (30) .

3.《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篇三

服务贸易摩擦是近年来骤然增加的现象。据初步统计,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世界各国服务贸易摩擦共发生21起,其中涉及中国的摩擦有6起。各国服务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分销服务、金融服务和通用服务这三个领域,共占摩擦总数的76%。其中分销7起,通用服务5起,金融4起全部涉及中国,通讯2起,娱乐、期刊、古巴法案各1起。

到目前为止,涉及中国的服务贸易摩擦共有6起,摩擦发生时间集中在2007年以后,摩擦领域主要是金融服务,同时还有通用服务和分销。与中国产生服务贸易摩擦的国家,均为美、欧、加等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中美服务贸易摩擦案件为4起,占中国服务贸易摩擦总数的2/3。争端解决结果均以中国败诉告终。

一、 特征:中外服务贸易摩擦的发展态势

(一)国际服务贸易摩擦呈现的主要特点

1. 国际服务贸易摩擦有日益增多的趋势。随着各国经济的服务化程度不断提高,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占据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经济活动中服务的比重加速上升,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多边与双边贸易中的服务贸易利益争夺更加激烈。因此,国际服务贸易摩擦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但是,由于WTO多边贸易体制的约束和各种对话平台的作用,国际服务贸易摩擦又不至于演化成大范围的贸易战。

2. 国际服务贸易摩擦的解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国际服务贸易所提供的服务这一特殊商品具有无形性,进行的是无形交易,所以服务贸易摩擦无法像货物贸易摩擦一样针对具体有形的货物商品发起,只能针对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管理办法等,但这些在不同经济体中往往具有较大的差别,所以有更大的申诉可能与解释空间。同时,服务活动的提供与消费往往同时发生,服务一般不能离开劳动而单独存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服务是边生产边消费的,因而服务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以后,不需要储存,立即被消费。由此在与服务贸易相关的摩擦与纠纷中存在不易取证的问题,为服务贸易摩擦的调查、取证、辨析与申辩都带来了困难。再加上服务贸易产品通过海关的也是相关的服务提供者或者消费者,适用于货物贸易的保护手段无法相应的在服务贸易中使用,而只能通过国内立法和制定措施来实现保护。基于上述分析,服务贸易摩擦发生时不易将这些手段与幼稚产业保护、国家战略安全等纠缠在一起的目标和理论加以区分,赋予了申诉和解释较大的不确定性。

3. 国际服务贸易摩擦争端处理的影响容易被低估。国际货物贸易相关的产品都是有形的,所以必须经海关口岸进出不同的关税区,这样就可以掌握和统计货物贸易的交易量。而服务这一产品具有无形和不可储存等特点,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统计体系也尚未确立,导致服务贸易在统计方面的难度要大得多。这使得与服务贸易摩擦相关的统计量难以获得,更多依赖不同口径下的统计数字进行推算或假设,不利于贸易摩擦影响的计量与处理的公平公正。

(二)中国服务贸易摩擦出现的新趋势

其一,多发生在金融服务贸易领域。在目前已经发生的涉及中国的6起服务贸易摩擦中,有4起发生在金融服务领域,占全部摩擦案总数的2/3。事实上,涉及中国的这4起被诉的金融服务贸易摩擦案件,也是WTO在金融服务贸易领域已有的全部4起案例。其他2起涉及中国的服务贸易摩擦案,1起涉及分销,另1起则与货物贸易有关。涉及金融服务的4起贸易摩擦案中,有3起涉及金融信息服务,这是打开中国金融服务领域的敲门砖,需要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

其二, 涉及的提供方式比较全面。《服务贸易总协定》按服务贸易的提供方式将国际服务贸易划分为四类: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在本文中分析的6起案例中,主要涉及了服务贸易提供方式中的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这三种,自然人流动并未直接涉及,但自然人流动是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自然人存在提供的服务,上述贸易摩擦都必然间接对自然人流动产生影响。

其三, 中国全部为被诉方。在已有的涉及中国的服务贸易摩擦案件中,中国扮演的均为被诉方。在货物贸易领域,中国尚有起诉他国的情形,但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屡屡被诉而尚无一例为起诉方。在被诉的案件中,除去起诉方外还有诸多国家以第三方的身份参与磋商。这种被动局面与中国服务业相对薄弱、服务贸易发展起步较晚、入世承诺兑现步伐较慢等因素有关,而且在应诉方面明显准备不足。

其四,主要发生在中美之间。除欧、加诉中国金融信息服务案涉及欧盟、加拿大之外,其余4起中外服务贸易摩擦,均发生在中美之间。中美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和最大的发达经济体,经贸往来十分频繁。在国内服务业发展极为成熟、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打开中国服务市场将是美国为改善自身经济状况急于进行的重要事务,摩擦较多在所难免。

其五, 矛头指向中国未履行入世承诺的法律法规。在已有的6起案件起诉方的起诉理由中,均有对中国在加入WTO时签订的《中国入世议定书》中所做出的承诺进行的质疑。这是由服务贸易的特殊性决定的,因其不能像货物贸易那样依靠边境措施进行规制,而主要受到国内法律法规的影响,而中国在加入WTO之前以及之后的这十年时间里面,对于国内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工作明显滞后于或者有悖于国际标准,因而中国国内相关法律法规极易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起诉的争议措施。

其六,焦点主要集中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上。从美国诉中国影响出版物和视听娱乐产品的贸易权和分销服务措施案,到美、欧、加诉中国金融信息服务案,再到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美国诉中国影响电子支付服务的若干措施案,与中国有关的服务贸易摩擦的焦点无一不是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可见在服务贸易领域,各国对中国服务业市场虎视眈眈,借助WTO框架下对各成员的限制和要求,随时准备进入中国市场并参与竞争。

其七,案件结果多以中国败诉告终。美国诉中国集成电路增值税案的结果是我国停止执行原先的集成电路增值税退税政策;美国诉中国影响出版物和视听娱乐产品的贸易权和分销服务措施案中,WTO专家组的裁决支持了美方的大部分诉求;美、欧、加诉中国金融信息服务案的磋商结果几乎满足了美、欧、加各国的要求;而最近的美国诉中国影响电子支付服务的若干措施案看起来裁决结果也不容乐观。

二、成因:中外服务贸易摩擦的深层分析

(一)欧美发达国家急于进入中国服务市场

目前对中国提出申诉的国家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尚无发展中国家发起的针对中国服务贸易领域的案件。这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实现本国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的战略升级,希望可以从服务贸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我国服务贸易起步虽然较晚,开放程度却非常高,服务市场潜力巨大,发达国家早就垂涎于中国这块大蛋糕,急于打开中国服务市场。上述案例的结果中,除美国诉中国电子支付案尚未定案外均以中国败诉告终,对国内政策的修订或者废止,直接带来了中国相关产业暴露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为发达国家“合法合理”的进入并抢占中国服务市场提供了依据。

以美国为例,美国对中国货物贸易存在巨大逆差,因而服务贸易成为其重要筹码,力求最大限度地扳回贸易平衡。此外,金融财团和钢铁财团在美国国会势力强大,他们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的贸易政策,奥巴马政府多次在国会表示“只要国会要求,政府就出击”,尤其在临近选举时,政府讨好两大财团拉选票的意图就更为明显。美国诉中国影响电子支付服务的若干措施案就发生在美国国会中期选举逼近之时。如今美国大选在即,各方都可能为讨好财团而实施强硬贸易政策,摩擦产生的可能性变得更大。

(二)中国国内服务贸易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至今中国还没有一部关于服务贸易整体的全国法规,虽然在《对外贸易法》中有所涉及,但并不系统,也不完整,必须尽快给予修改、扩展和完善。通过上述案例,尤其是在美国诉中国集成电路增值税一案中,涉及到我国从中央国务院到部委局等各个政治层级的文件、通知多达6个,这样的立法和制定政策的方式,必然存在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相互重叠、相互闭塞等问题,导致我国制定的有关服务贸易的法规政策国际化程度明显不够,对需要加以合理保护的服务行业保护不够或者不合理,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变成了极易引起攻击的贸易壁垒,明显违背WTO的相关规定或者《中国入世议定书》中作出的合理范围的承诺。

以美国诉中国出版物一案为例,在有关贸易权的争端问题中,中国有关贸易权的规定明显与《中国入世议定书》不符。而在美、欧、加诉中国金融信息案和美国诉中国电子支付案中,中国对金融行业的保护也存在明显违反《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国在《服务贸易总协定》承诺表中包含的“冻结条款”、中国入世议定书、TRIPS协议以及中国在《服务贸易具体承诺减让表》中相关规定的现象。

(三)中国对服务业提供的保护不够合理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服务业整体竞争力仍然较弱,政府出于各种考虑,会对本国服务业提供者给予优惠待遇。而中国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中做出的承诺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有些承诺与WTO的规定并不相符,形成了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双重限制,导致国内政策在面对国际法规或者《中国入世议定书》的时候容易非此即彼,在国际服务贸易争端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

以美国诉中国集成电路增值税一案为例,尽管该项增值税政策的设定与GATT第一条和第三条有关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的规定并无分歧,经过分析可以论证并不违反相关规定,但在《中国入世议定书》第3条中对“非歧视”的高度概括性的阐述,导致中国依然败诉并不得不修改政策条款。这减少了我国合理范围内的税收收入,根据美国方面统计,2003年美国出口中国的集成电路产品的金额达到20.2亿美元,中国政府由此征收的增值税额达到3.44亿美元。同时,取消了该项政策之后,我国对集成电路等行业的保护明显削弱,使其直接面对国际先进技术的平等竞争,不利于其健康快速发展。最后,这将作为一个失败案例为其他经济体在对我国相关税收政策等的申诉提供经验,使我国在未来面对该类案件时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四) 中国在对服务业的监督管理中存在不符合国际规范的地方

中国改革开放才不过30多年的时间,走市场化道路的时间也不过几十载,而在此之前中国还处于计划经济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中。尽管现在中国在经济发展和政府管理上都已经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发生了质的改变,但在国家的各个部门、经济的各个领域中难免还存在并不符合国际规范的地方,这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成为诱发中国服务贸易摩擦产生的部分原因。

以美、欧、加诉中国金融信息案为例。新华社通过推出金融信息服务机构“新华08”,在商业基础上提供服务,直接与其他服务提供者竞争。这种既作为管理者又作为市场竞争的直接参与者的情况,明显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产物,也违背了国际规范中关于管理机关应独立于所管理的任何服务提供者的承诺。另外,要求外国金融信息提供商在年度审查过程中必须向新华社涉外信息管理中心(FIAC)提供关于它们所提供的金融信息服务和客户等详细机密信息的行为,姑且放下这种行为是否符合国际常规不论,单从近些年中国频频出现重要经济数据官方公布前被国外金融信息提供商提前披露的情况出发,这对国内外金融信息提供商也是极不公平而无法让其切实履行的。

(五)《中国入世议定书》存在承诺过度或不合理之处

经过较长时间的谈判,中国在对国际规则还不熟悉、国内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还不能和国际接轨以及国内服务贸易发展刚刚起步极不成熟的诸多不利情况下,加入了WTO,入世时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中,对服务贸易作出了高于发展中国家普遍水平的具体承诺和减让,这为发达国家进军中国服务业提供了直接的攻击目标。各国均试图在国际服务贸易制度还不完善而中国自己做出的承诺明显过度的对其明显有利的情况下抢先进入中国服务领域,以自由化的名义实现战略布局。

最明显的例证是在美国诉中国集成电路增值税一案中,尽管中方可以有力地论证并不违反GATT第1条、第3条以及《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7条,但由于中国明显违背了为加入世贸组织而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中承诺的高度概括性的第3条,而美方对中国提出申诉的理由是中国的集成电路增值税优惠政策违反了GATT第1条、第3条、《中国入世议定书》第3条以及《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7条,所以导致中国无法针对指控和申诉提出充分说服力的证明而导致最终败诉。

三、政策反思:中国服务贸易摩擦应对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服务贸易摩擦相关规则的研究不够深入有效。研究领域对与服务贸易摩擦相关的领域进行的研究成果鲜见,少有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单一案例或者单一领域,没有深入研究服务贸易摩擦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对GATT、GATS、TRIPS协议等WTO服务贸易相关的政策,《中国入世议定书》以及中国国内与服务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整体研究不足。研究的缺失导致在服务贸易摩擦的争端解决中,一方面无法对其他国家违反WTO相关规定的行为及时主动提出上诉,另一方面在面对其他国家的上诉而匆忙应诉时提不出行之有效的抗辩理由。

第二,对相关术语解释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尽管中国已经加入WTO十年有余,但对《服务贸易总协定》、TRIPS协议等WTO服务贸易法律规范、入世承诺表的解释方法及WTO争端解决方式等问题的具体内容的掌握仍显不够。在美国诉中国出版物一案中,就涉及到“视听服务”项下的 “录音分销服务”(sound recording distribution service)是否涵盖非实体形式录音产品的网络发行这一争议。WTO专家组认为“视听产品”一词表明录音制品分销服务不仅包括有形产品,还包括无形产品与服务;中国却认为专家组解释有错,“产品”的含义包含服务这一结论有误,而且即使该词包含服务,也并不等于包含无形产品的电子化分销。最终上诉机构没有采纳中国的解释方法,除去国际政治因素等其他原因的干扰,这还是说明了中国目前对WTO相关术语、规定的习惯性解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不够。

第三,对相关政策的范围、对象等细节内容的理解不够。在服务贸易领域,很多政策及其中条款的细节能够决定争端的解决结果,如果不认真对其进行解读加以理解,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失误。以美国诉中国集成电路增值税一案为例,国内很多学者在面对美国指控的时候也认为美方对中国相关政策违反GATT第1条和第3条的指控是正确的,中国存在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但经过仔细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GATT第1条和第3条界定的均为对产品是否存在差别待遇的问题,而中国有关集成电路的增值税政策其实是针对生产者的一种先征后退的税收政策,是对生产者的一种差别待遇,并不存在违反这两条规定的情况。尽管最后败诉,但在这两条的认识上,国内诸多学者理解有失偏颇的问题依然需要引起重视。

第四,对维护自身利益的相关手段的运用不熟悉。对于在国际争端中能够实现保护自身权益的手段的运用不够熟悉和规范,对于各种政策及其条款的相互关系掌握不够,运用起来明显不熟悉。如果有些措施被证明违反了中国入世承诺,可能的一个辩护理由是援引GATT第20条的例外,而每一案子中有关GATT第20条的问题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均有援引的可能与必要。对于类似GATT第20条的例外条款、《服务贸易总协定》 的一般例外条款和《金融服务业附则》中的“审慎例外”等可能为辩护提供支持的条款,何时使用、对谁使用、怎么使用都需要不断的熟悉。

4.《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篇四

简介写作背景,导入课题学习,为人民服务,学生自由放声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号召我们大家为人民服务。

全文五个自然段,引导学生一段一段带着思考、带着理解朗读,谈自己的体会,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体会表达上的严密性,体会思想的光辉性。

齐读第一段,再请一学生读这一段,明白这一段写我们队伍是为人民服务的队伍。理解后又请一学生读,男女生对读,然后诵读。在多种方式,不同层次读中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精炼严密。

运用这样的诵读法进行后面课文内容的学习,在读到第三段时,找出关联词来引读,一个一个关联词接龙读,一遍一遍读中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体会到这一段的层次,体会到写作方法。

5.《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篇五

板书学习任务:

1、朗读

2、几方面

3、结合事例说理解和体会

4、分析第三段

学生组内交流,准备分享。一开始以为这样深刻的文章学生总结出“几方面”会有难度,事实证明我低估了学生。

第一个小组分享了自己对第一段的理解,并结合实际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班主任和班主任领导的**班是一个学习的班级。我们这个班级完全是为着学习的,是彻底地为学习而努力的。班长就是我们这个班级中的一员。”学生瞬间明朗了,原来毛主席的文章是可以这样举一反三的。

接着第二个小组就为大家分享了整篇课文的分段,也就是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几个方面。他们自己的语言更贴切学生的实际:总起、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正确对待批评、军民团结。我不仅想起以前我讲学生听的时候,老师苦口婆心,学生一头雾水的场景记忆犹新,而现在,学生登台展示,教师辅助指导,相得益彰,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个小组为大家分享了第四段。每一句话分别总结出小标题:

(1)欢迎批评

(2)欢迎任何人批评

(3)欢迎任何人正确的批评

(4)举例

(5)兴旺的秘诀

第四个小组分享了第二段,虽然不是课后习题要求的,但是告知学生可以详细分析某一个方面的内容。这个小组位大家分享了中心句,还有毛主席引用了古人的话来说明死的意义,并解释了“固、或、于”和整句话的意思,同样也发现了这一段和第一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在末尾提到了张思德,这种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的写作思路值得大家学习。当时,正好发现一组同桌在窃窃私语,我顺机引导大家:“毛主席提到的生死观,对待我们小学生来说,我们应该从生活中怎样迁移理解呢?”很快这样的经典出现了:“上课总是要说话的,但说话的意义有不同。有的人的说话是为了和大家分享知识,但是有的人的窃窃私语却只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刚才那一组同桌很快安静了。

第四段的最后一句话没有人分享,估计是觉得比较简单。大家共同的理解是:“我们的组长要关心每一位组员,小组的同学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版帮助。”

接下来,为了让大家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理解,我给学生讨论现场改编的`时间,很快我们班的才子徐文彬就模仿第五段来了一段:“今后我们的小组内,不管是哪个组员没有达到平均分,不管是组员,还是组长,只要他是尽心学习了,我们都不能嫌弃他,我们都要给他鼓励,帮助他。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其他小组去,用这样的方法,使每个小组都团结起来。”我想,这就是脍炙人口吧,热烈的掌声安慰了很多人的心。

背诵安排在了周末,鼓励大家积极背诵,五段全会背诵,周一会加6分的。

6.《为人民服务》的教学反思 篇六

学习这篇议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儿基础;二是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结合检查预习,首先了解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在交流预习资料后,教师可小结:读罢这篇文章,或许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毛泽东会给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开追悼会?其实当我们真正走进张思德的生活就会明白毛泽东的用意。张思德是革命队伍中普通一员,在部队打过仗,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纺过线,烧过炭;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他的牺牲就是由于1944年9月5日中午时分,在挖窑即将成功时窑洞突然塌方,此时的他奋力把开窑口的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埋在窑里,牺牲时年仅29岁。他这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高贵品质十分可贵。因此在他牺牲后的第三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主席亲笔书写“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借以缅怀为人民利益牺牲的张思德。

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所处的时代较远,可让他们在预习时不仅找资料,也可以让爷爷、奶奶介绍一下,尤其是这是文革期间人们熟知、会背的“老三篇”之一,由长辈讲一讲效果会事半功倍。

再就是鼓励学生多找出几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着重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即: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句意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7.《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篇七

1 改进工作作风, 强化服务意识

科普场馆工作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职业态度。首先, 要懂得增强服务意识的重要性, 并积极改善服务态度, 提倡主动服务。其次, 服务者还要认识到, 只有加强服务才能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 才能赢得观众的信赖, 让观众在参观时拥有愉悦的心情, 这样观众心中自然会给科普场馆很高的服务分, 也会吸引观众下次前来参观, 同时, 观众也能够真正学到一些必要的知识。不仅如此, 只有增强服务, 才能体现工作人员的自身价值, 满足自身需要。

观众是上帝的理念不应该是一种虚而不实的东西, 只有真正把观众当作上帝来对待, 做到细心、热情、周到, 才能在观众的满意微笑中找到自身的价值。

2 增强理论功底, 加强员工培训

培训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发展员工的职业能力, 使其更好地胜任现在的日常工作及未来的工作任务。而且, 培训教给员工新的知识与技能, 使其能适应并能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与任务, 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这不仅使员工在物质上得到满足, 而且使员工得到精神上的成就感, 强化理论功底, 在服务行业显得尤为重要。若是工作人员自己都对项目不熟悉, 又如何做到准确的介绍, 如何让观众真正了解相关知识, 更别说优质服务了。在科普场所, 理论的熟练准确掌握, 是对观众最起码的尊重。

所谓“打铁还须自身硬”, 由于服务对象的复杂性及多样性, 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多学习, 多总结, 多交流, 逐步积累自己的服务经验, 掌握服务技能, 使服务成熟、完善。

3 增强工作实效, 改善内部管理

科普场馆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公共场所, 其服务体现了馆内管理水平的高低, 孕育了场馆文化的内涵和员工的精神风貌, 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是一个品牌。管理也是一种服务, 可以称为“内部服务”, 在服务的过程中是以爱护、教育、帮助为出发点, 多以正面激励为主, 让员工知道“管理”是一种服务, 并且能够认可这种服务, 使服务得到升华。

“内部服务”做好了, 可以使员工零烦恼, “外部服务”自然而然就会提升, 可以保证工作人员按照公司的要求和计划去执行服务, 避免在执行过程当中出现偏差。

4 务实创新, 改善工作方法

服务是这个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 都是为他人服务, 他人同样也为你服务。所以应该把“心”放在第一位。心态要好, 心情要愉悦, 工作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保持乐于助人, 乐观向上的心态, 自然服务就好, 服务质量也就提高了。随之是“语”, 服务用语。规范服务用语不仅能通过量变达到质变, 使服务人员在重复服务用语的同时, 强化“我在服务他人”的服务意识, 而且使科普场馆的形象得到提升。

面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沟通方式。在对观众的服务过程中, 只有热情是不够的, 还要学会观察倾听, 掌握一些必要的沟通技巧。巧妙运用一些服务技巧来消除观众的不满情绪, 让观众感觉到你的真诚。只有真诚对待观众, 观众才能真诚对你。微笑着赞扬他人使对方感到你的诚心, 微笑着批评他人使对方感到你的善意, 微笑着拒绝他人使对方体谅你的难处。没有难缠的观众, 只有无能的自我, 只有把服务的形式与神似高度统一了, 才是优质服务的最高境界。

落实群众服务工作, 要想真正地做好服务, 在我看来, 简言之, 就是要做到五勤:眼勤、嘴勤、耳勤、手勤、脚勤。四好:职业形象好、服务态度好、服务技能好、回答问题好。三不怕:不怕脏、不怕累、不怕烦。学会感激体谅观众, 一切为观众着想, 洞察先机, 将优质的服务在观众表达前完成才是真正的最优质的服务。

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重庆科技馆而言, 群众就是来馆的观众和馆内的员工。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结合此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重庆科技馆馆内今年年初提出的“质量建设年”理念, 开始了关于“如何做好科普场馆的优质服务”的深刻反思, 对于如何做好科普场馆的优质服务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8.《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与服务;反思

一、绪论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也带给人们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大大造福了人们。但现在我们可以了解到:每天都会有一些大型或小型诸如城市建设中管道造截断或者地陷的事故发生,这于生活在都市的居民来说都是噩梦。因此本课题通过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关的措施以期使该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二、当前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城市化进程加快带给人们便捷的生活和好的物质以及精神享受之外,也带给人们一些不便。比如由于一开始地下管线的资料不完备、考虑问题不全面、管理方式不合理甚至不查阅地下管线档案资料进而导致在后期的操作中出现管道爆破、路面塌陷而危及人的生命和财产等现象,给人们的城市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三、造成该现象的方面原因

(一)人们的观念和意识淡薄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很多人都渴望的事情,进行城市规划、路面的建设和地下管道的建设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为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很大的推力,但不难看到现在很多开发商和施工单位一心只考虑如何带来收益而把安全性和诚实地额长远发展置之脑外,进而出现淡化甚至忽略档案管理的现象,很多工作落实得不够到位。

(二)管理的一致性严重缺乏

分管地下管线档案的单位和部门不是只有一个,而是下发到各个部门和单位进行共同管理,但在实际中相关部门之间往往缺乏交流和沟通,导致管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歧,正是因为出现了这样的局面才导致各种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利益和城市的长远发展。

(三)测量得出的结果缺乏真实性

地下管线的分管单位有多个,需要各单位齐心协力来共同建设。但现在频发的事故中不难看到这样的事实:有的单位不会考虑地下管线的长远发展以及对城市的影响,在职责分工中采取的方式和手段非常单一,有的甚至缺乏长远的视角进而导致测试的结果不够真实,这反而会给后期建设的施工带来很大的影响,路面的一系列事故就可想而知了,这样只会把地下网管档案的管理工作推向一个不可遏制的极端。

四、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领导要充分发挥作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

由于地下管线专业单位多,涉及面广。所以,各市领导必须起到带头作用,高度重视地下管线档案的工作,要充分调动各级领导的积极性进行性,在管线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地下管线工程进行科学综合规划。

(二)进行有效的宣传,强化并提升人们的认知水平

如果说血管是人体的重要生存保障,那么地下管线就是城市的命脉,促成地下管线更好运营的重要载体就是档案管理。没有它的存在我们就看不到城市管理和建设的丰硕成果,它记录并见证了城市兴旺和进步,一座城市的发展与之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地下网管的档案管理,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地下网管档案的重要作用。

(三)规范地下网管的档案管理,与科学技术进行有效地接轨

科技的进步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造福于人们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同样的,在地下网管的档案管理中如果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即合理利用先进的物质装备和工具将会带给人们巨大的盈利空间。如果我们的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并且运用了科学技术来进行档案管理,与此同时得到了广大人员的支持和帮助,那么就可以把个人潜能和科学技术进行完美的结合将会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因此,如何将底下网管的档案管理和科学技术进行有效的接轨不仅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更是我们解决该问题的立足点。

(四)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的优势,管理手段尽可能地规范合理

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现在信息技术的足迹无处不在,它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中数据库的更新和不断壮大无一例外地增强了地下网管的信息化色彩更使得其为之服务变成了唾手可及的现实。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对于弥补现有技术手段的空白和不足提供了可能,一方面提高了管理的效率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各行各业的矛盾,加大了信息化的开放程度和资源共享的可能。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建立地下网管的数据库系统来充分发挥它的优势。

(五)建立和强化日常检修和查看的方案和制度

健全的制度和方案是重要的前提和保障,没有这一保障地下管线的维护和管理将是无规可循,因此必须重视相关工作。这就要求要设计切实合理的方案和规章制度,一方面我们要招募相关的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和定期巡视,及时法相存在的问题采取应急措施和长久的实施方案,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向上级报告。

五、结语

现代化城市建设理念强烈要求城市地下管网布置科学合理并且具有先进的技术含量,同时要具有含量大、多元化和完整的城市地下管网资料以及有效地管理方式。因此,我们要提高技术管理的质量并且不断更新管理理念而不是用陈旧冗杂的手段,我们要做的是要让档案资料管理人员能够轻松而有效的开展实践工作而不是重复陈旧的理论。

参考文献:

[1]苏文.工程文件与工程档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王春英.对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地下管线档案理,2012,6:34-36.

[3]陶帆.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新探[J].EXCHANGE·交流,2014,12: 47-48.

[4]姜中桥.城建档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建档案信息专业委员会,2005.

[5]陆丽君.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探索,2015, 3:29-31.

9.《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反思 篇九

《餐饮服务与管理》是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主修课程,授课教师要非常重视本科的教学。现在职高学生大部分学习自觉性较差,要想培养他们学习的习惯是不容易的。因而,要在每一节课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份”,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充实,进而引起对每节课的兴趣,的确需要我们费心思考。尤其是餐饮服务,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操作教学,如何让学生做 到理论联系实践,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丰富上课的语言艺术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作为一个教师,其课堂语言若遇到“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的情形,课堂的教学效果无形中大大削弱了。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钟的课,对于大部分好动的学生来说,仍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只有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插话。比如讲“迎宾”的时候,会说尊敬的各位客人,你们对你的座位还满意吗?学生就会为这种问法感到兴奋,往往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弥补了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理论运用于实践,重视技能操作

餐饮服务这门学科的教学,重在于运用理论来指导技能操作。教师对学生提出技能要求,而且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操作。在教学中,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去做,比如餐巾折花,我们可以先讲折花手法,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使学生理论与行动逐步起着自觉调控作用,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专业课中有的内容理论性较强,我们专业教师可以适当多加入一些技能操作课,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再试着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而不是由教师直接讲理论,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为掌握专业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充分重视学法指导

10.《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篇十

一大早,路主任就在忙个不停。做操的音乐声响起,黄主任唤我一起上操场。二十分钟后回到课程中心,只见路主任与一青年教师聊课聊得正起劲,可惜一连串娴熟、纯正的英语我一句也听不懂,只能在他俩讨论设计意图、环节设置时听上几句中文。这零星的几句却也让我心生感慨:好课就是这样磨成的!哪怕是一项作业的布置,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大有讲究,值得细细推敲的,包含了思想的课堂才有深度、高度。随后,路主任又拿出了自己的一份发言稿,让青年教师帮着提提修改意见,因为明天在省英语年会上要做大会交流。从路主任的只言片语中感受到了她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往小了说,我代表了学校;往大了说,我代表了武进,代表了常州,所以必须呈现出应有的水平。年过四十的路主任,身上洋溢着年轻人的饱满工作热情。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让她的生命在英语教学园地绽放勃勃生机,也让她带领的英语教研组成为了一支专业竞争力极强的团队,难怪能被评为“省优秀教研组”呢!一名优秀的管理者的确应该是一个具备专业能力的率先垂范者。

刚上完一节课,又有一名青年教师来课程中心找路主任帮忙审教案了。顾不上喘口气,干脆利落的三言两语后,她就又开始接活操刀,甘当幕后智囊团了。整整一节课,还是没能告一段落,探讨延续到了食堂的.饭桌上,两人相对而坐,如入无人之境。午后,路主任又电话召集组内教师帮助修改课件,又是好一阵忙活。一名优秀的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强大感召力一一凸现在行动中。

11.在教学中反思 在反思中教学 篇十一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学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们会常常写“教学后记”或“课后随笔”,但一般只是记载音乐课堂的真实情况,缺乏对教学的深层次反思,往往使课后的随笔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教学——反思——调整——改进教学的积极作用的。

因此,音乐教师更应该学会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课前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记得我第一次上歌曲《共和国之恋》,通过反思我感觉到以下不足:1.我先讲了切分节奏,然后紧接着就讲后十六分音符,本想进行对比让学生能更容易唱准,却把学生的感受搞混了,结果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这个节奏;2.演唱高音的时候,学生的音准有问题。针对以上不足,我进行改进又再次备课,进行第二次上课,对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问题,我是这样解决的:我直接出示,先听我念,再请同学来念,然后总结节奏的规律,这个难点就这样攻破了。对于第二个问题高音的部分学生确实是很难唱,这和孩子的发声方法是有联系的,如果不激动,气息没有支持,很难唱到位,所以这里我设计让学生找一找本首歌曲的最高音是哪个音?它的出现表现了怎么样的情绪?我们怎么演唱?这几个问题来让学生理解歌曲的高潮部分就在这里,我们应该激情的演唱这里的乐段,接着我让孩子们都站起来唱,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的气息的运用,演唱效果进步很大。反思教学收到了积极的效果:1.课堂互动性强,教学思路清晰。2.难点突破、重点突出。3.设计了诸如找错误的游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三、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另外,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最好也能在听完课后写成文字,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中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反思性教学是“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在教学从中吸取教训,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最后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通过这样良性的循环,我对教学方法、手段有了许多的改进和拓展,加强了自己在课堂中应变调控能力,做到了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并不断探索我的教学的新思路。

12.对教学反思的反思 篇十二

事实上,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作为强调教师专业活动中自觉的、理性的成分的教师反思就被更加重视了, 然而问题也随之出现。

案例: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皇帝的新装》教学反思

几年前, 教学《皇帝的新装》, 我曾经为自己能引导学生娓娓讲述故事、细细分析人物而自得, 今天再教这篇课文, 才觉得以前的教学太肤浅了。作为一则经典的童话, 很多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听过这个故事, 人物形象也在父母老师的言语中有一定的印象, 如今再斤斤计较于这些, 怎么不是肤浅呢?

于是, 这次的教学我作了一些新的尝试, 也有一些反思。

整体感知阶段, 我的问题“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_皇帝, 一则___________的故事”, 引领学生读书, 既回顾了故事内容, 练习了表达能力, 又把学生已有的体验、感受与更多同学、老师作了交流, 使他们对故事和人物的认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精读赏析阶段, 我仍以问题引导:骗子行骗时有多处漏洞, 你能找出来吗?问题不难, 可是如果不仔细阅读文章, 也很难找出。所以, 设计这一环节的第一目的是引导学生仔细读书, 提取信息。之后的分角色朗读, 虽也有师生互评、生生交流, 但缺少了对评价后的反馈, 即再次的朗读, 使得朗读成为了教学中一种形式, 目的性不强。

最后, 我抛开以往的繁琐分析, 以一个探究引领学生进入高层次的语文学习:本文改编于一个西班牙民间故事, 为什么它能成为绝对超越原版故事的文学名篇?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但我给出了足够的衍生资料 (如创作背景、原版故事、回答提示等) ,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读民间故事时被激发, 学习结果的获得又有足够的台阶, 因此, 探究的兴致和效果都还好。

语文教材换了几套, 可一些经典篇目还是存在, 对这些“老面孔”, 我们得时时想些新招术, 既是教学理念更新的展示, 也让自己常教常有新鲜感, 学生学得也实在, 何乐而不为呢?

点评:这一教学反思, 教师显得非常积极主动。首先, 教师不满足于已有的实践经验, 能根据对学生学习基础和生活体验的认知, 在开始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其次, 教师能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目标与实际效果的主动对比, 以获得更多的思考。但这份反思仍然存在明显不足:1.教学设计中, “整体感知阶段”和“精读赏析阶段”的两个问题, 学生在回答过程中一定会出现重复。一旦出现重复,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引领的两个层次又如何体现。对这一点, 教师在反思中完全避而不谈, 为什么?2.通过对“分角色朗读”这一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意识到了问题, 但对于明确问题的性质和结构存在明显的盲点, 因此, 问题解决的方式也显得非常简单粗糙。

究其原因:1.通过教学反思让教师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不容易, 这往往是对个人自信心的一种威胁。尤其这位教师已经在课前就进行了主动反思, 在此基础上, 他感受更多的是对自己修正内容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因此, 他的反思无形中固囿于自己的思考而忽视了向外听和看的必要性。2.在反思中, 新信息的获得有助于更有效的概念和策略方法的产生。但是这位教师在发现问题之后, 并没有有意识地从研究领域或实践领域去积极寻找新思想新策略。“闭门”反思的他就只能展示“造车”过程中的问题, 而无法有效解决问题了。

思考:教学反思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甚至寻求专家的引领, 来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 探索改进途径。

对于教师来说, 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 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 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但是, 这一自我成长的过程不应该是孤独寂寞的。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 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甚至寻求专家的引领, 来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 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自主改革教学和教师团队发展的积极有效的途径。

总之, 教师反思, 不是对教学过程的简单记录, 也不是对问题的简单展示, 而是从反思入手进行教学研究。当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把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 用科学研究的方式, 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才能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 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13.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复习教案及反思 篇十三

1.通过高考真题的展现,使学生明确高考考什么,高考怎么,从而认识到政府这一专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也是高频考点,引起学生的重视。

2.通过典例分析,展示高考真题, 学生思考高考真题,加强对高频考点的巩固,注意区分易错易混点,掌握政治生活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3.通过复习诊断达到检测当堂知识,增强学生对易错易混知识点的辨析。

3.通过热点链接,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分析时政热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4.通过变式训练,一题多问,让学生把握本专题在高考中都会以什么题型出现,从而做好充分的复习准备。

5.通过知识体系的呈现,引导学生从点到面构建知识体系。

6.充分关注时政,体现了政治学科的时政特点。

不足:1.作为一轮复习课,在知识的讲解上过于粗糙,有点类似二轮三复习,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2.高考真题的展示用的不是很到位,没有达到把握高考命题规律的目的。

3.时间没有掌控好,导致没有课堂总结,没有达到检测学生掌握效果的目的。

14.《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篇十四

论文关键词:服务学习反思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论文摘要:服务学习来在美国发展迅猛,成效颇丰。反思是服务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服务学习的始终。它的实施促进了服务学习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参与者在学术课程学习、个人发展和公民意识及责任感形成等方面的发展,也对我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实施有一定的启示。

服务学习起源于2O世纪前美国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等地都在开展不同程度的服务学习活动,其中在美国的实施较为完善。1990年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法》将服务学习定义为:学生或参与者通过主动参与精心组织的服务进行学习并得到发展,这种服务在社区中进行并满足社区的需要,与小学、中学、高等教育机构、社区服务计划以及社区相协调,有助于形成公民责任。它与学生的学术性课程或参与者参与的社区服务计划的教育因素相整合,发挥促进作用,同时为学生或参与者规定时间,对服务经验进行反思。反思是服务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的实施促进了服务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服务学习中,反思应在服务学习的全过程中进行,即在服务前、服务中、服务后三个阶段进行,并且内容涉及广泛,从表层的事实、体验反思到原因分析再到深层的应用思考。

一、反思的理论基础

反思在教育中应用的理论基础源于杜威。杜威认为反思有助于发现行为与结果之间的特别联系,能帮助学生从经验中学习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学习中的反思使得思考、有价值的教育经验、行为、进一步学习之间相互联系。杜威的理论为大卫・科尔柏的“经验学习”模式奠定了基础,在此模式中,反思是引导改变、发生学习的基本要素。金(King)和凯迟纳(Kitchener)的“反思判断”模式对反思进行了的探究。他们认为学习者的反思可分为三个阶段:前反思阶段,准反思阶段和反思思维阶段。在前反思阶段中,学习者把知识与简单的观察相联系,将知识视为绝对确定或是暂时不确定的。在准反思阶段,个人开始理解知识,认为知识是不确定的,问题也是不容易解决的。他们开始运用证据,但很难证明他们自己的想法,也很难得出明智的结论。最后,在反思性思维阶段,知识不再被看作是被给予的,而被看作推理调查和问题解决的基础。

认识到解决方法和推理判断是建立在数据和调查基础上的,并会根据新证据进行改进。

在服务学习的反思中,通过多元参与,让学生明白不同看法与意见存在的原因,明晓他人的立场,而不是局限在自我狭隘的圈子里,学生高级思维技能因此得到了提高。当高级思维技能融入到反思行为中,服务学习的经验对学生来说就会变得更深入且更有意义。

二、反思的过程阶段

服务学习中的反思应在服务学习的任何时候进行,所用时间可以从十几秒到几小时。在具体的服务学习项目中,反思至少要在三个阶段进行:服务前、服务中、服务后。

1.服务前的反思

当学生选择服务项目,准备进行服务时,学生检验他们有关该服务项目的信念、假设、态度及需要用到的知识、技能。例如,学生对即将提供服务的社区机构的一位客人(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在采访之前,学生需要设计一些问题,以方便讨论。在客人离开之后,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你从对社区工作人员的采访中了解到了什么以前不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否改变了你对即将一起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先前的看法?如果有,改变是什么?它们会怎样影响你的服务计划?你下一步该怎么办?通过与教师、同伴、社区代表交流,学生也可以从多角度了解服务。把新了解到的情况运用到服务项目计划中。学生成为主动信息搜集者,而不是被动的旁观者。

2.服务中的反思

学生可以在服务的过程中通过讨论和撰写心得等方式来参与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学生总结和评价他们的经验,理解同伴的想法,并把所学运用到服务项目中。反思使学生有机会向同伴学习、进行评价、获得反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评价学生的工作并给予反馈。例如让学生在日志中记录服务体验,然后在班上分享这些体验。反思过程随着学生叙述他们的体验、分享彼此的观点看法而推进。教师在服务活动和基本技能(例如写作)等方面给予学生反馈。

3.服务后的反思

学生通过回顾他们最初的信念、假设和态度来评价自己的发展。同时也要评价服务项目,利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反思活动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简单陈述、写作:角色扮演、讲演、录像、书信、论文、音乐、舞蹈等。

三、反思的内容

服务学习中反思不是浅层次的报告,要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公民责任感和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按照反思程度可以将反思内容分为以下三类。

1.参与者叙述细节。不加判断和解释

叙述内容包括: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服务主题是什么,哪些人得到了服务;项目的结果是什么;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件;有什么特别值得注意:有什么感想;倾听他人不同的意见。 2.参与者讨论他们的感受、看法。分析服务经验

这里又分为三个方面:①关于参与者的反思。你是否学到了新的技能:是否听到或感受到了让你惊奇的事:有哪些重要的感受和想法:你的经验与你所预期的有哪些不同之处,及其影响。②关于接受者的反思。服务是否增强了被服务者自身生存能力;在服务的社区中学到了什么。③关于社区的反思。社区中最需要什么:服务项目如何满足这些需要:会对社区有什么影响;给社区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④关于机构团体的反思。机构团体怎样合作;咨询了哪些问题;其他人是如何帮助你的;如何做决定。

3.参与者思考服务经验更广泛的意义并应用于学习

应考虑以下问题:这个服务项目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社区经常发生哪些与服务项目相关的活动;是什么促进了该服务项目的成功:什么阻碍了成功;怎样运用所学:有什么经验可以和同伴及社区参与者分享:如果由你来负责项目,你会在哪些方面改进它;如果你能再参加一次这个项目,你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四、反思的成效

1.在学术课程学习方面的成效

反思有助于学生思考服务与学术课程的.联系,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所学到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能提高学生的技能,如:阅读、写作、交流和高级思维技能。比林在的研究中发现,服务学习中的反思能提高学生在学校的参与度、考试分数,改善作业完成情况,并能减少留级率。服务中的反思能鼓励学生处理根源复杂的问题,学生学会综合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2.在个人发展方面的成效

这方面的影响包括:对自身变化的意识、社区感:对个人生活的掌握。另外有研究表明,影响还包括:对差异性和所有人的尊重,胜任感、乐观的态度,与成人和同伴形成更好的人际关系。对服务进行反思有助于年轻人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自信,增强自我权利意识,更好地完成目标。另外,对没有产生积极成果的服务学习项目进行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

3.在社会活动参与方面的成效

艾勒(Eyler)和贾尔斯(Giles)研究发现,反思能打开新思想,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使学生运用公共政策,系统地分析解决问题。艾勒(Eyler)、贾尔斯(Giles)和施密德(Schmiede)研究发现,参与批判性反思的学生更易于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并解决社会问题。反思也使学生在服务的背景中形成认同感,尤其是对社会机构、社会关系和道德政治意识。

五、启示

事实上,我国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反思的重视。这种缺乏反映在没有特定的反思环节安排,反思只存在于交流总结阶段,且这种反思总结限于学生的收获,忽视了深层次的分析等。

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如上述),服务学习中的反思在学术课程学习、技能、个人发展、公民意识和社会活动参与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其实,反思对我国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样重要。通过反思,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收获,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现象和原因,更深地体会知识、技能的真实意义及公民应尽的责任,同时使高级思维技能得到发展。

15.高中英语教学反思的反思 篇十五

[课堂教学反思实录]

今天显然很多时间是照着备课笔记读的, 但感觉还是挺充实的。只能用that的十种情况一个个读下来, 很有条理的感觉, 而且准备的内容全讲完了, 时间也差不多, 遗憾的是没有讲主谓一致, 学生对“This is one of the films that are really interesting”产生的疑问没讲清楚。

讲的时候过于重视when where why的意义和其所能运用的环境了, 而且无东西可讲, 反而显得语无伦次。高中生认识水平较高, 重点应放在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区别上就可以了, 前面讲多了导致课堂教学任务未能及时完成。讨论气氛不够热烈, 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理解, 书面表达出现要点遗漏, 游戏和词汇没来得及完成。

对课堂仍不能很好地把握, 不能收放自如, 语言点没来得及讲, 应在如何调控课堂和提高效率方面做努力。每次讲泛读时总是很受挫, 让学生总结戏剧的特点, 他们总结不出来, 概括大意也不能归纳, 至于while-reading的信息, 处理则更不行, 也许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只能做填词、表格之类稍简单的, 以后要注意, 因为前面耽误了时间, post-reading的活动也没能展开, 只是稍微提了一下。

今天备的课内容太少了, 课结束前15分钟就结束了, 原本准备做新课堂的练习, 忘带了, 因为紧张没有想起, 就进行了poster的布置, 因为没有准备, 课堂有点乱, 但大家很积极, 气氛很好。

通过对该反思实录的解读, 我们在此对教学反思进行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提出问题 (对教学的回顾) ———分析问题 (探究得失的原因) ———解决问题 (寻求解决的对策) 的过程。好的有效的教学反思应从三个方面去考虑:

1. 反思的广度

反思的广度就是指能够全面地看待课堂中的种种问题, 不仅要善于抓住某个教育问题的一般的基本框架, 而且不会遗漏有关的重要细节和主要因素。要拓宽反思的广度, 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反思“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 不仅要关注自主学习方式的操作要领和“学习本身”的程序, 还要立足战略高度, 固根厚本, 以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品质为起点;反思“双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课堂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反思课堂学习“静”与“动”的关系。教师要让课堂“活”起来但绝不是追求表面的热闹, 而是要让学生思维活跃、精神活跃、生命活跃;反思讲与练的关系。倡导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 并不排斥教师的讲, 要反思教师讲得是否精炼、到位, 学生练得是否有效, 课堂上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反思个体掌握与全体掌握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个体的掌握程度, 更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掌握程度。

2. 反思的深度

反思的深度, 主要指教师能够深入到事物的内部, 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及核心部分, 抓住事物的关键所在。提高反思的深度, 教师可以围绕问题进行反思, 教学反思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问题。从以上实录可以看出教师反思的主要方面还是存在问题, 但是反思处于浅显的层面, 围绕问题反思时应着重围绕一个问题或较小的问题反思, 进行归因分析, 并找到对策, 要试图通过个性寻找共性问题, 通过表象抓住本质。因此, 通过反思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出点“问题”, 从而使他们暴露出真实的想法。还可以通过比较进行反思。

3. 反思的效度

反思的效度是指教师通过反思, 在教育教学和自身专业素养方面所取得的效果。通过反思, 教师可以期待的效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适应新型课堂教学, 和谐师生关系与灵动课堂的构建;和谐团队的构建反思, 不单是指向个人的, 它也可以指向团体, 如说课、听课与评课都可以是团体的;能整体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在三维目标以及个性发展发面得到全面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和水平, 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能否进行教学反思以及教学反思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一个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是完善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石, 更是促进教师再学习再发展的动力。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进行学习, 在自我反思中接受再教育, 才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上一篇:田园综合体发展战略下一篇:乙方自聘销售人员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