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工作报告

2024-07-03

环境监测工作报告(精选8篇)

1.环境监测工作报告 篇一

环境监测站实习报告

1、实习目的

人们常说,大学是个象牙塔。确实,学校与职场、学习与工作、学生与员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何消除或者减少这些差异呢?透过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是大学生验证自我的职业抉择、了解目标工作资料、学习工作及企业标准、找到自身职业的差距、有机衔接社会的重要环节。毕竟知识是抽象的,实践才是具体的,实习能够说是将书本上理论的知识具体化。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我们对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一些工作行业有所了解,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和熟悉专业技能,并把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培养创新潜力,进一步健全工程观念。同时,在生产实习中,我们能够学习到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优良品质,提高自身思想素质,为今后事业本职工作打好基础。

2、实习资料

在韶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分析实验组,主要是做各重金属离子的检测以确定对环境的影响。每一天对环境监测中心站现场组出外从各地所采集回来的水样,主要是地表水和污水,土壤、煤样,空气滤膜等进行样品的前处理。地表水及污水和空气滤膜用的是石墨消解仪进行样品的前处理,水样消解的目的是防止用仪器检测是里面的大颗粒物质或藻类藓类等物质对进样管的堵塞损坏仪器。处理好后用icp或ms进行检测,得出的数据与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比对,确定含量有没超标。

对于土壤及煤样则用压样机进行压片,然后用x射线原子荧光仪进行对土壤等的监测。从中对这部我们没接触过的仪器了解到,x射线荧光(xrf)光谱仪是一种快速、定量多元素技术,可获得相当高的准确性和长期精确性。非破坏性的xrf方法只需要简单甚至不需要样品制备就可进行良好的自动化分析。

除此之外,还对各种需要的试剂进行配液,并且定期对用过的各进样管,比色管,样品消解管,容量瓶等器具的清洗工作。

3、实习效果、实习体会

大学生,我们理解高等教育,在知识方面我们高谈阔论,真知灼见。但对于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却了解甚微,但我们能透过专业实习来让所有同学能接触社会,丰富阅历,体验生活。实习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和社会接轨的环节,是学校学习向社会工作转型的一大模块。实习不仅仅能巩固了自身的理论知识,而且能极大的锻炼实践操作潜力。如何充分灵活的利用课堂知识结合实际,锻炼自我的实践操作潜力,是实习的重要资料。

在实习过程中,我努力锻炼自身的动手潜力,在不一样的工作资料中去发现自我的不足,发掘自身的潜力。在短短一个月的实习中,我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把自我当成一名正式员工来严格要求自我。多看,多问,多动,多想,每一天除了上班时光认真工作,在业余时光还各处收集资料,四方寻求,熟悉工作资料,为使我的工作能够充实有序。透过实习,我的社会实践潜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语言运用潜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仅丰富了理论知识,而且开拓了视野。

本次实习,我从课堂走进社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环境监测的应用实例,此时此刻我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目前全球环境污染形势日趋严峻,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环境监测正在为人类的明天把关,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等,环境的恶化正在威胁人类的健康,环境质量好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我们要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日常生活中注意垃圾不要乱丢,污水也不要随意到处排放,保护环境,建立一个环保美丽的生活家园,为自我也为后人造福都至关重要。

理论源于实践,又要回归到实践中去。如今我们正处在收获理论的季节,我们只有严谨治学,认真,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才能为以后的耕耘埋下一粒粒饱满满,充满活力的种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习、生活、工作中只要我们用心肯干,求真务实,事于我们有何难。短暂的一个月,颇丰的收获,难以忘怀!

4、对实习的意见、推荐

很多操作如配液,过滤抽滤,使用石墨消解仪以及压样机等都能让我们亲自动手操作,这样很好,极大的锻炼我们的动手操作潜力。其他比较贵重的大型仪器如icp等则是指导老师进行讲解与操作示范,我们在一旁观摩,如能让我们能动手操作体验熟悉一下就好了,毕竟这是我们没有接触过想要了解的。

2.环境监测工作报告 篇二

1 监测报告审核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眼目, 其目的就是为了准确、及时地给政策规划、污染防治、环境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对及时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和生态资源受污染状况, 预测未来环境发展的趋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监测报告中提供的监测数据是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环境执法、目标考核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合法依据。所以加强环境监测报告质量审核是确保环境监测数据权威性、严肃性和公正性的技术手段, 能促进环境监测发展, 提高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水平。

2 监测报告审核的技术要求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是我们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依据。作为报告审核者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增强法律意识,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保证环境监测报告以及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1]。

2.1 代表性

代表性是指在有代表性的时间、地点、按技术规范要求采集有效样品。在实际工作中, 污染物的分布都不是均匀的, 要使监测数据真实的反映环境质量现状或污染物排放状况, 审核时就应重点把握采样人员是否按照优化布设的点位进行规范采样, 并查看相关的采样记录, 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

2.2 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审核时应重点检查样品分析过程中是否运用标准样品作质控样、是否用标准样品做加标回收率测定;并查看标准样品分析值是否在真值允许范围或加标回收率是否在规定范围;并确定加标量是否超过样品值的3倍 (一般为0.5~2倍为宜[2]) 加标后的总浓度是否超过分析方法的测定上限值;从而判断其样品分析值的准确性程度。

2.3 精密性

精密性是监测结果的固有属性, 表现为测定值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审核时应重点检查样品分析时是否有足够比例的平行双样, 其参数值是否在允许范围, 从而判断其样品分析值的可靠性。

2.4 可比性

可比性是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测定同一水样中同种污染物时, 所得到的结果应基本一致。如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离子应与离子色谱法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另一方面, 对于同一河流同一点位相同项目的监测, 没有特殊情况的话, 历年的同期数据也应具有可比性。所以审核时通过不同分析方法的测定比较和查看历年同期数据可以帮助判断样品分析数据的真实性。

2.5 完整性

完整性要求就是从现场踏勘、布点、制定监测方案、采样、样品保存、运输、分析、原始记录填报、数据处理到报告的编制和审核必须规范完成, 全过程把关, 才能取得系统、连续的有效样品和监测结果。所以审核时必须注意其完整性和连续性, 否则将导致监测数据失真, 造成的后果甚至比没有数据更可怕。

3 监测报告审核的规范要求

3.1 监测分析人员资质和监测机构资质的合法性

根据实验室计量认证的规定, 采样人员和分析人员必须经资质考核 (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际样品分析三部分) 合格后持证上岗[3]。

首先从人员素质上保证监测质量, 也就是说监测人员只有取得 (某项目) 合格证, 才能报出该项目监测数据, 因此, 审核监测报告时, 应注意审核参与监测活动的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资质是否现行有效, 因环境监测任务重监测机构人员编制不足, 而临时招聘工作人员时, 对无证人员, 必须在有证人员的指导下完成监测工作, 其监测结果由有证人员签字后负责, 不得独立进行监测分析工作。

其次, 监测机构资质是否通过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是为社会出具合法数据的必要条件, 只有通过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资质认可的监测机构, 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实验室内部管理程序文件, 在资质的时效性内开展的监测工作、出具的监测报告才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审核时应严格控制不合法的监测报告出笼并流入社会, 或在社会上乱用, 对监测机构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为达到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可比性, 必须执行计量法, 即所用计量分析仪器必须定期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 只有经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的仪器设备, 其测试数据方为有效, 以确保监测报告的合法性。

3.2 监测项目与合同的一致性

委托监测合同书是委托方和被委托方权利和义务的具体体现。审核时应注意报告中所体现的监测内容是否按照客户委托监测合同内容进行, 是否按照监测方案规定的采样点位、频次、项目、采样方法等要求完成对样品的采集, 同时检查现场监测采样记录、样品交接记录、日期以及采样人员、送样人员和室负责人是否签章。是否附有被监测企业的产污、排污情况, 污染物治理设施和处理能力, 监测时生产负荷、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的烟囱高度等详细记录。只有满足合同要求的监测报告才能符合审核要求。

3.3 原始记录的完整性

(1) 原始记录是出具监测报告的原始凭证, 是监测者根据相关的技术规范, 按照标准分析获得的样品实测值, 是样品原始状态的真实反映。因此, 审核报告时应认真检查样品编号 (唯一性标识) 是否与原始记录编号一致, 如原始记录是通过仪器测量需要是打印的, 应将打印记录附在原始记录表中;是否注明测试的地点和监测人员的签名等。

(2) 原始记录中分析方法是否与合同要求的分析方法一致, 如合同中无说明, 分析方法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发布的项目最新分析标准。实际工作中可查询以下几个地方: (1) 中国环境标准网; (2) 环保部门在相应网站发布的公告; (3) 国家标准化网站; (4) 技术学会协会性息网站; (5) 国家标准委发布的修改废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目录等。

(3) 原始记录中方法检出限应与所用标准分析方法匹配, 数据填写应规范;如当测定结果在检出限以上时, 按实际测得结果报出, 当低于方法检出限时, 按所使用方法的检出限值报出, 并加注标志“L”。有关的计算公式、参数、指标、项目和计量单位等应符合规定要求;内容填报齐全, 文字说明清晰, 质量保证措施完整 (包括空白、标准样品、加标回收、平行样) ;样品分析人员、校核人员等有关人员的签章齐全;日期填写正确。

(4) 分析原始记录的监测结果表述中有效数字是否按照有关规则保留, 计算数字位数, 一般来说, 监测结果的保留位数应与方法最低检出限位数相同, 各级审核者不得任意修改其数据, 只能判断其准确性。需要更改时, 只能由分析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签名更改。

(5) 分析原始记录中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截距和斜率, 是否符合标准方法中规定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 相关系数 (r) 应大于或等于0.999[4], 截距一般应小于0.005。同时应检查空白值、精密度、准确度等是否都在允许范围之内。各项指标是否采用国家规定的计量单位。

3.4 数据的合理性

数据的合理性是指相同点位相同天次的监测中, 不同项目的监测数据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这种逻辑关系, 可以帮助审核人员分析判断其数据的可靠性。比如同一点位同一天次的水质样品中, 化学需氧量大于高锰酸盐指数, 大于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含量小于总氮含量;硝酸盐氮含量小于总氮含量;六价铬小于总铬;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燃油地区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偏高;燃煤地区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偏高等。根据这些逻辑关系进行审核, 可以判断其数据的可靠性, 不能出现反规律数据, 比如历年未检出的项目突然检出 (突发性污染事故监测除外) , 同一河流同一项目的监测中, 上游无污染源的监测值反而比有污染水汇入的下游监测值高等。审核时必须把握住关口, 对数据合理性进行认真分析, 对于可疑数据要追根溯源, 分析原因, 同时规范监测人员的操作步骤, 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

3.5 监测报告结论的正确性和评价表述的科学性

监测报告的结论是整个监测过程价值的集中体现, 是根据监测数据和委托单位提供的信息, 必要时给出适用的评价标准, 得出的正确结论。审核时应检查评价使用标准是否正确, 评价表述是否准确、客观、公正, 用语是否规范, 不能有“可能”、“大概”、“基本上符合”等含糊语言出现, 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误用, 确保监测报告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4 结论

总之, 监测报告的审核是一项十分繁琐细致的工作, 涉及监测的全过程, 审核后发出的监测报告体现着整个监测工作的水平, 影响着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作为技术负责人 (或授权签字人) 更应提高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正确地执行技术规范和标准, 把好最后一道质量关, 实事求是, 客观、公正, 排除一切外围干扰因素, 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认真对待每一个监测数据[4]。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4版)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24-26, 80.

[2]武凤霞, 唐韧峰, 王建虹, 等.浅谈授权签字人对环境监测报告的审核[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 34 (6G) :262-267.

[3]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IEC 17025.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

3.环境监测综合技术工作初探 篇三

关键词:环境监测;综合;技术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9-0149-01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深化,环境监测作为政府对环境质量和污染源进行技术监督的重要手段得到很快发展。环境监测技术基本上可分为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评价等5个环节,综合技术是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解释监测数据和资料,并合理地运用这些数据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技术。监测站均设有综合室负责综合技术工作,主要职责是:编写辖区内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环境监测简报、季报、年鉴等,并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监测数据和环境质量分析报告,还负责辖区内的各类监测信息的收集和交流工作。

环境质量结论的真实性。即所反映的环境质量现状规律及变化趋势是否符合环境实际情况。

环境监测的成果是监测数据,但监测的目的不仅是获得一批数据,而是如何运用翔实的数据去表征和判断环境质量情况,评价和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提出和评议改善环境质量的决策措施。对于综合技术人员来说,这就要求既要有数据的概念,也要有管理的概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环境质量信息,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工。环境质量结论的真实和准确,取决于监测人员准确的监测、综合技术人员科学的解释数据和合理地利用数据的能力。

2提供的监测信息能否在时效上满足环境管理部门的要求

任何环境信息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的,环境管理部门在制定管理措施时都要充分考虑当前的环境信息。每一个环境管理措施的效果如何,一方面看措施的针对性、可靠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就是环境监测所得到的环境现状信息的及时性。对于综合技术工作要求:一是建立完善的监测报告制度。有一个流畅的信息通道;二是要有能满足管理要求的数据处理能力,应在组织实现网络化的同时实现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的电子办公自动化,运用先进的方法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加工;三是要有一个规范化的监测成果表达方式,如监测报告、报告书等要有统一的技术规范。

3提出的对策、建议的针对性能否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

综合技术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根据监测数据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结论、对策和建议。环境监测按污染顺序大体可分为污染源监测、环境要素监测和环境影响监测。环境影响监测属于目的性监测,而污染源监测和环境要素监测属于监督性监测,这类监测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主体。从环境管理实际出发,制定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其主要依据之一是环境质量现状,所依赖的是对环境要素的监测结果,而在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实践中。更多的是要依赖对污染源状况的了解。由此可见,为环境管理服务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监督性监测工作上,在综合技术工作上要求明确回答:①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是什么?②主要污染物排放规律及其污染负荷变化特征是什么?③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是什么?④环境管理对策的环境效益是什么?要准确回答这些问题,要求从事综合技术工作人员具备两个基本能力,一是说清环境质量现状的能力,二是说清污染的来龙去脉、评价污染的能力。

4环境监测全过程是否达到最优化状态

4.环境监测报告制度范文 篇四

国家环保局 环监〔1996〕914号 1996年11月27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完善环境监测报告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加强环境监测报告的管理,实现环境监测数据、资料管理制度化,确保环境监测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为环境决策与管理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第三条 环境监测报告分为数据型和文字型两种;数据型报告是指根据监测原始数据编制的各种报表、软盘等;文字型报告是指依据各种监测数据及综合计算结果进行文字表述为主的报告。

第四条 环境监测报告按内容和周期分为环境监测快报、简报、月报、季报、年报、环境质量报告书及污染源监测报告。

第五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制和审定;并按本制度规定的要求,向上一级环境保护局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出各类文字型环境监测报告。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各级环境监测站具体承担本辖区各类监测报告的编制,并按本规定的要求报告;各流域(区域)近岸海域等专业监测网(以下简称“专业网”)组长单位负责按本制度规定的要求组织编制和上报本网络各类环境监测报告。

第六条 市级以上环境保护局有权要求本辖区下一级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向其报告监测数据和其它有关资料;市级以上环境监测站有权要求本辖区下一级环境监测站向其报告监测数据和其它有关资料。

第七条 各省、市环境保护局每年应至少两次组织所属环境监测站,向同级人民政府或有关政府部门汇报本辖区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情况,每次汇报的重点内容分别由各级环境保护局确定。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每年至少两次向国家环境保护局汇报全国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排放情况。

第八条 本报告制度规定的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写内容、数据处理与评价方法等,执行《国家环境监测报告编写技术规定》的规定。

第二章 环境监测快报

第九条 环境监测快报是指采用文字型一事一报的方式,报告重大污染事故、突发性污染事故和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等事件的应急监测情况,以及在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其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第十条 环境监测快报由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编写并报出,报送范围是:主送上级环境保护局、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同时直接以传送计算机文本方式上报国家环境保护局,并通报可能影响到的有关省、市环境保护局。

污染事故发生后二十四小时内应报出第一期环境监测快报,并应在污染事故影响期间内连续编制各期快报,编报周期由当地环境保护局根据污染事故情况确定。

第十一条 国家或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确定的环境敏感地区,在污染事故易发期间,地方各级环境监测站应在定期组织开展有关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负责编制文字型环境监测快报,并在每次监测任务完成后五日内将本次监测快报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同时抄报上一级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接到地方监测快报五日内,将有关内容编制成《环境监测快报》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编写环境质量报告书详本。

第十九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应于每年三月底和六月底前,组织所属环境监测站完成上一《环境质量报告书》简本和详本的编制,并报到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环境保护局;五月底完成环境质量报告书公众版。

各环境监测专业网组长单位应于每年五月底前完成上流域(区域)、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报告书,并报到网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应分别于每年三月底、五月底、六月底之前编写完成上全国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简本、公众版和详本,并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应于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年的八月底前,将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报到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亦应于八月底前将全国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第五章 污染源监测报告

第二十条 地方各级环境监测站负责核实、认可各排污单位申报的排污状况数据,并将核实后的排污申报数据报到当地环境保护局。

第二十一条 污染源监督监测季报是及时反映当地环境监测站在实施污染物总量核实、抽检、治理设施验收与运行效果检查等各类污染源监督监测基本情况的文字型报告。

各市级环境监测站负责于每季度第一个月十日前,将上一季度本辖区污染源监督监测情况季报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及省级环境监测站,并应向有关排污单位展示其监督监测数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负责于每季度第一个月底前,将本辖区上一季度污染源排污在前三十位的企业监督监测数据及基本情况汇总后,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于每季度第二个月十五日前,将上一季度全国重点污染监督监测数据及基本情况汇总后,将排污在前三位的企业监督监测数据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第二十二条 地方各级环境监测站负责本辖区内重点污染源的监测,各地方环境监测站负责于三月底之前将上一、国家确定的重点污染数据型报告汇总编制完成;并报到同级环境保护局和上一级环境监测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中心站负责于当年四月底之前将本辖区国家重点污染源的上一数据型报告汇总后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各“专业网”成员单位,负责于三月底之前将上一污染源数据型监测报告报到网络组长单位;网络组长单位于四月十日前负责编制完成上本网络所监测范围内污染源排污状况文字型报告,并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和各流域、近岸海域等专业网络组长单位上报的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数据,于六月底之前,负责编制完成上全国重点污染源排污状况文字型报告并报到国家环境保护局。

第二十三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确定的本地区重点污染源数据型报告上报周期、时间和内容,可由地方和级环境保护局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另行规定。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编写本辖区内污染排污状况文字型报告,并于六月底前将上年报告报到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环境保护局。

第六章 报告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 环境监测站的各类监测报告、数据、资料、成果均为国家所有,任何个人不得占有;属于保密范围的监测数据、资料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保密制度进行管理,监测数据资料的密级划分及解

(四)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其他环境监测活动。

第三条 环境监测工作是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法定职责。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按照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的要求,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为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等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第四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监测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制定并组织实施环境监测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二)组建直属环境监测机构,并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机构建设标准组织实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三)建立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审核和检查制度;

(四)组织编制环境监测报告,发布环境监测信息;

(五)依法组建环境监测网络,建立网络管理制度,组织网络运行管理;

(六)组织开展环境监测科学技术研究、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适时组建直属跨界环境监测机构。

第五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具体承担下列主要环境监测技术支持工作:

(一)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

(二)承担环境监测网建设和运行,收集、管理环境监测数据,开展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编制环境监测报告;

(三)负责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

(四)开展环境监测领域科学研究,承担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法研究以及国际合作和交流;

(五)承担环境保护部门委托的其他环境监测技术支持工作。

第六条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依法制定统一的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对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并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备案。

第七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统一发布本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事故、环境质量状况等环境监测信息。

有关部门间环境监测结果不一致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协调后统一发布。

环境监测信息未经依法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公布或者透露。

属于保密范围的环境监测数据、资料、成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八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依据本办法取得的环境监测数据,应当作为环境统计、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费征收、环境执法、目标责任考核等环境管理的依据。

第九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按照环境监测的代表性分别负责组织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环境监测网,并分别委托所属环境监测机构负责运行。

第十条 环境监测网由各环境监测要素的点位(断面)组成。

环境监测点位(断面)的设置、变更、运行,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规定执行。

各大水系或者区域的点位(断面),属于国家级环境监测网。

第十一条 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按照其所属的环境保护部门级别,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

上级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加强对下级环境监测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

第十二条 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具备与所从事的环境监测业务相适应的能力和条件,并按照经批准的环境保护规划规定的要求和时限,逐步达到国家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标准。

5.环境监测实习报告 篇五

实习目的:

1、了解太原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基本工作情况,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及工作过

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熟悉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基本内容,掌握水污染重要指标的测定方法。

2、掌握空气中SO2的采样和测定方法与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熟练使用声级

计监测城市环境噪声。

3、掌握挥发酚和COD的测定方法以及计算公式

实习人:太原理工大学环境工程**01,**

学号:20**80018**

指导老师:梁美生老师,王洁老师

实习时间:20**1年3月18日

实习地点:太原市桃园三巷环境监测中心站

实习内容:

一、太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简介:

太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成立于1976年4月1日,系环境监测与环境科研合一的全民所有制公益性科学技术单位。经过近3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内设机构健全,监测设施完善,技术力量雄厚的职工队伍。1990年该站在山西省环保系统首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认证合格证书》,1999年取得省首批“山西省环境监测机构认证甲级证书”。目前,该站已实现监测数据计算机化与远程传输,站内各科室已实现计算机联网。该站的标准化建设正在进行中。

二、●人员情况:全站现有正式职工8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8人,占总人数的81%。具有高级职称的20人,其中正高级1人,中级职称

31人,初级职称的17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62人,占总人数73.8%。

●内设机构:党政办公室、业务财务科、综合技术科、质量管理科、行政科、项目办公室、中心分析室、现场监测室、自动监控室、生态物理监测室。

●仪器装备:监测仪器设备有400余台套,主要大型仪器设备有:日本岛津GB-14B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AA-67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LC-6A高效液相色谱仪,ZIC-2离子色谱仪,KIC-2型离子色谱仪,254MN紫外分光光度计,德尔格SO2 测定仪,美国YSI-158溶解氧测定仪,计算机58台,大气自动监测系统二氧化硫测试仪、氮氧化物测试仪、一氧化碳测试仪及颗粒物测试仪、PM10监测仪等。

●主要职能:

1、承担太原市环境空气、地表水体、环境噪声等各种环境要素的例行监测。

2、承担太原市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源监视性监测。

3、承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排污收费、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报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事故及污染纠纷仲裁、限期治理设施竣工验收等委托性监测。

4、负责编制太原市环境质量月报、季报、年报、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污染源监测报告书、环境质量年鉴等技术报告。

5、作为太原市环境监测网络组长单位,负责对太原市辖区的十个区(县、市)环境监测站、42个网络成员单位及所有企业环境监测站进

行业务技术指导,并组织培训与考核。

6、参与制定太原市环境监测规划和计划,为太原市环保规划、区域评价、政府部门环保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习内容及流程:本次实习主要以参观和观摩为主,具体是对不同的监测装置

进行现场的认知与了解工作的原理。其中主要包括了对各种分析仪器的参观及监测项目的观摩。下面就当日的流程进行具体的介绍。

1.离子色谱分析室

离子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将分离和测定结合于一体的分析技术。一次进样可连续测定多种离子。常用于测定城市降水中阴离子包括氟离子,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等负离子。中心内主要是使用FIC—2型离子色谱仪,它可通过在常压下对污染样品的分析测定在通过计算机进行图形曲线绘制反应在显示屏上,达到了监测的简便化,易于操作。在此分析室内还有DDS—11型电导仪,精确测量各种液体介质的电导率,当配以0.1、0.01规格常数的电导电极时,可以精确测量高纯水电导率。

2.气液相色谱仪室

气相色谱仪室内使用GC—14B型气相色谱仪,除用于对污染样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外,还能测定样品在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活度系数、分子量和比表面积等物理化学常数。它将污染样品由载气带入,通过对欲检测混合物中组分有不同保留性能的色谱柱,使各组分分离,依次导入检测器,以得到各组分的检测信号。按照导入检测器的先后次序,经过对比,可以区别出是什么组分,根据峰高度或峰面积可以计算出各组分含量。

液相色谱室内使用的则是由日本生产的岛津LC—6A液相色谱仪。主要用于对苯并芘的测定。

3.煤质分析室

通过5E全自动工业分析仪对煤质进行分析,以此来确定煤的元素组成及各种元素的含量比如说的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硫元素,还可以通过重量法得到煤中水分含量的具体数值。除此以外,室内的5E系列电脑量热仪,使用氧弹量热法来将煤的发热量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显示在计算机上。

四 原子吸收室

了解日本岛津AA—6800原子分光光度计的具体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它由测机主和PC连接组成。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压力以及氩气和冷却水的供应。测定完毕后,一定要清洗雾化器;并打开空压机和油水分离器排气阀,排空水分。

同样的C—C—21型原子荧光仪则主要以氯化氢为载流来测定汞,砷等有毒污染元素。仪器在载流的引导下将要测定的气相通入到仪器内,而液相则通过另一个管道留在了管道中排除。据介绍通过此仪器对太原市的汾河进行监测分析,将汾河从上到下分为10个断面,然后在各个断面采取水样保持对汾河水质做到了心中有数。

五 大气监测

站内由各种国外引进的仪器对温室气体,大气能见度,沙尘暴,降雨量,氮氧化物等进行例行监测。而诸如此类的站据介绍在太原市一共分为八个站点,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子站和中心站连为一个整体,各个子站监测的数据通过网络发到中心站,在由中心站统一集中处理后进行发布。中心站全年对太原市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及时发布太原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实习心得:

经过这次实习,我们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我们把监测中心站的检测仪器都参观了一遍。在实践中,我们及时把书本内容应用起来,巩固了所学知识,加深了环境监测实验的印象,较好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我们发现太原市的各功能水体都存在不少问题。污染对水质的影响越来越恶劣,直接影响到水体周围的生态环境。通过对SO2监测,我们意识到原来检

测仪器的复杂,这就提醒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增加专业兴趣,提高专业素质。

如今,经济的增长势必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综合整治环境污染是我们环境工程专业同学将来的主要工作职责所在。我们要抓住实习实践机会,学会用科学有效的环保措施治理城市污染,努力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实习报告成绩:

6.环境监测述职报告 篇六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

为使自己的思想尽快适应形势和工作的需要,我注意从提高自己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入手,一是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内涵,把握其精神实质并且用于指导实践。二是认真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准确掌握政策,确保依法行政、科学行政。三是认真学习了有关业务知识,及时消化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保证分管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自觉的在工作中用党的政策、纪律和国家的法令、法规来指导自己、约束自己。

二、认真履职,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服务政府决策,按时高质提供环境质量信息

环境监测是政府环境管理决策的基础。环境监测站坚持对所辖区域的空气、水、噪声等环境要素进行及时全面的监测分析,全年获取监测数据超过五千余个。

(二)服务环境监管,为守护环境安全保驾护航

1、及时服务环境执法监测。一是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我站调配监测力量,完成了监管区近20多家企业的`污染监督监测,并及时出具了监测报告,为环境执法及时提供了依据。二是“三同时”项目监测。积极配合管理部门工作,完成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并按要求编写监测报告,努力为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做好服务工作。三是投诉监测。积极参与、协助对污染信访案件的处理,为有关管理部门回复投诉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及时服务政策要求及各类应急处置。一是按照我局开展“三查”专项行动再排查及流域环境污染隐患排查的实施方案,我站连续三个月对十三家重点排污企业进行污水的采样及室内分析工作,累计向管理部门报出分析数据200多个。二是按照冀环办发[]214号和张环办[2013]129号《关于做好全省县级环境空气监测网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区作为第一期建设单位之一,任务重,工期紧,目前实施PM2。5监测仪器已经,到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三)服务企业和群众,开展优质高效服务

为了更好的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监测服务,今年以来我站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办就办好”的准旨,进一步提高我站的对外办事效率。年初我们制定了本年度的工作计划并做了全面细致的工作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实行首问首办负责制,处处展现我们环保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水平。

三、从严要求,筑牢廉政自律的防线

能自觉遵守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廉政制度,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能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总之,本人能时时处处从严要求自己,真正把执行纪律规定化作自觉行动,做到了清正廉洁。在以身作责的同时加强对站里每位同志的严格管理,真正做到遵纪守法,无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一年来,在全面完成站内年度任务的基础上,结合计量认证复评审,我站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本人也有幸荣获区五一劳动工作者称号。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有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能力和理论水平还需提高;二是在工作中思路不够开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三是工作创新意识不够强,领导方法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虽然我和区环境监测站时刻牢记使命,为我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应尽的义务,但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和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此我一定珍惜这次公述民评机会,虚心听取大家对我的批评和建议,为我区环境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而努力!

述职人:xxx

7.怎样加强环境监测报告编制水平 篇七

1 环境监测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体会, 参考同仁意见和文献资料。笔者认为, 由于监测工作还不够科学规范等原因以及极少数技术人员工作态度和有的地方存在行政干扰情况等问题, 导致编制的环境监测报告质量不高, 从环境监测报告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

1.1 表格报告

常见于环境质量监测报告、污染源监测报告等。整个报告就是采样记录、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等几个表格, 没有任何分析评价。看完监测报告后, 不清楚环境质量优劣, 也不知道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是否达标。即便是报告结论中有少量文字表述部分, 也是模糊的几句话。如某企业《厂界环境噪声监测报告》中的“监测结论和建议”:“受企业委托, H站于某月某日对企业厂界排放的环境噪声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 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昼间最高达58.6d B (A) , 夜间最高达53.2d B (A) 。建议企业采取措施, 降低声源噪声。”仅给出监测数字, 没有分析和评价, 建议简单到极致。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1.2 数字报告

常见于污染源监测报告、环境质量监测报告等。整个报告以监测数据为主, 汇总、排列、推导一大堆数字, 结果是数据, 评价用系数, 缺少文字表述, 只见骨头不见肉。即便是报告中有文字表述, 也是寥寥几个字夹在数字中。如某企业《工业锅炉烟尘监测报告》中的“监测结论和建议”:按 (GB13271-2001) 表1二类区Ⅱ时段标准 (200mg/m3) 评价, 该锅炉烟尘排放浓度达182mg/m3, 不超标。”没有分析, 建议被省略, 评价只用了几个数字。让人费解难思量。

1.3 猜测报告

常见于环境污染纠纷仲裁监测报告、环境污染事故监测凋查报告等。整个监测报告文字述说较多, 评价分析时常用些“大概”、“可能”、“疑似”等副词, 在关键词上常用些副词加以修辞, 不予说清楚、道明白, 致使整个监测报告性质演变成模糊的猜测推理报告。导致这种报告出笼的原因, 一是出据监测报告单位怕担责, 二是监测技术手段、评价分析水平高低问题, 三是受监测报告的编制者文风影响。如某环境污染纠纷仲裁监测报告中的“在模拟工况下, 企业厂界的臭气浓度大概为40 (无量纲) , 可能巳超标, 对人正常生活有一定影响。臭气中的污染物疑似氨、或者硫化氢等。”

1.4 术语报告

常见于验收监测报告、环境质量评价报告等。整个监测报告满篇术语, 晦涩难懂。如某集镇环境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显示:熏烟条件下, 当夜间形成贴地逆温, 日出后, 由于地面层的热力湍流作用, 逆温消退到烟流顶部时, 烟羽全部受到混合层的抑制自下扩散, 地面浓度可达最高。导致集镇空气质量超标。”该报告只能供专家研究, 对广大公众如读天书。

2 对提高环境监测报告编制水平的思考

环境监测报告即不同于一般的化验单, 只需用数据说明“合格”或“不合格”, 也不同于数据报告、专业研究报告, 仅供交流、参考。它是以报告的形式, 完成对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功能, 并要面向社会公众和服务对象、贴近生活公开发布的环境信息文件。因此, 环境监测报告的形式要多样化, 内容要丰富, 不仅要有准确、翔实的数据, 还要有清晰、精辟的评价分析文字, 而且表述要简洁、通俗, 说清楚监测对象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道明白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2.1 监测报告形式要多样

监测报告形式不能太过于简单。“要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不能拘泥于数字型、图表型、文字型等形式。监测报告制作不仅要向系统自动生成发展, 但也应加强手工编写能力水平。要大力提倡制作混合型、综合型报告, 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编制综合分析演示报告。系统内部门交流采用数字图表型, 对外发布的要用文字图表型, 综合环境质量监测报告最好编制成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综合分析演示报告。

2.2 监测报告内容要丰富

监测报告内容应丰富多彩, 其中不仅包含丰富的信息, 还要有图文并茂的描述。监测报告的图、表、文字要做到“三位一体”。体现出技术支持文件的质量价值。据此, 监测报告内容应该有监测项目概况、监测原因、适用标准、监测结果、结论建议等内容。要有必要的图、表, 要有文字叙述。报告即可是监测站开出的一个技术“处方”, 能说清楚某个环境“恶症”、解决某个环境问题, 也可以对某区域生态质量进行浓墨重彩地描述, 还可以对某个污染纠纷案例进行精雕细琢地剖析。同时, 应结合当前环境形势, 针对不同的对象, 进行监测信息的深度分析和评价, 提出实事求是的结论和简单适用的对策措施。

2.3 监测结论建议要精辟

结论是全部监测工作的总结, 整个报告之“魂”, 属画龙点睛之笔。应在概括监测工作的基础上, 简洁、准确、客观地总结监测对象 (或要素) 是否符合执行标准和法律法规, 明确环境影响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得出客观、公正的监测结论。建议是监测结论的组成部分, 应根据监测结论, 简要分析产生环境影响的原因, 提出应采取的环保措施。结论不仅要实事求是地说请楚问题, 给出客观、准确、翔实的结论, 而且要表述清晰、精辟、通俗;建议不仅要针对具体问题给出对策措施, 而且要经济、适用, 技术可行。充分体现出环境监测工作测得准、说得清、成果可以用的技术功能。这样才能嬴得社会的认可, 容易引起公众的重视。试举一例:某企业《工业锅炉烟尘监测报告》中的“结论建议”:“根据规定, A县城区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 二类区标准。该企业锅炉2002年建成使用, 且烟囱高度不符合要术, 因此其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100毫克/标立方米。对照标准, 烟尘排放浓度超标0.8倍。由于锅炉房周围居民密集, 烟尘排放产生的污染, 会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建议: (1) 更新或维修除尘设施, 或加高烟囱至标准高度25米, 并修补排气管道; (2) 空气过剩系数和烟气温度过高, 表明锅炉运行与配风工况不符合, 风量过大, 影响燃烧, 浪费燃料, 造成污染, 需调节鼓风机和引风机的风量。”报告对企业告知了执行标准、要求, 锅炉运行及排污状况, 结论客观, 建议合理, 容易引起企业重视。同时, 环保管理部门能根据报告结论建议有针对性地对企业提出整改要求。再试举一例, 某企业《厂界环境监测报告》中的“结论建议”:某企业位于某城市商混区, 属《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类声环境功能区, 其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2类限值, 昼间60d B (A) 、夜间50d B (A) 。监测数据显示, 昼间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不超标, 夜间东边界超标3.2d B (A) 。东边界外3米处, 有一栋6层居民楼, 其厂界环境噪声排放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导致超标原因是企业噪声源风冷机达84.0d B (A) , 且仅距企业东边界16.5米, 之间又无任何构筑物、树木等隔音降声物体。建议 (1) 对风冷机加装消声设施, 或者新建隔声风冷机房; (2) 在风冷机房与东边界之间, 按乔、灌、草结合方式, 植树种草, 隔声降噪。

2.4 监测报告审核要加强

各类监测报告均须经过包括校核、复核、审核三级审核程序。监测报告编写人员完成编 (填) 报后, 交由第二人校核, 数据、资料无差错后交质量保证负责人复核, 监测报告有问题退回进入质量保证体系查原因;没问题, 呈送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发。技术负责人对本站发出的监测报告质量负责。在审核过程中, 任何一级负责人员无权更改监测报告中的数据、资料和结论[1]。同时, 要完善各级监测站质量管理体系。上级有关部门对下级监测站出据的各类监测报告质量要加强监督, 组织开间监测站之间监测报告质量监督检查、能力验证和水平评比。保障质量管理措施和技术规范落实。逐步有序引进“第三方监督”, 提高监测报告“社会公信力”。

摘要:本文以环境监测报告反映出来的问题为据,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加强环境监测报告编制水平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加强,监测报告,编制

参考文献

8.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篇八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污染;监测数据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3-0085-02

现如今,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环境保护问题变得尤为重要,而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进行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展开工作的基本依据,因为环保部门对于环境情况的了解主要就是通过环境监测工作来获取数据,环境监测工作不仅会对环境质量的评定有影响,而且会影响到环境监测领导所做决策的准确性。因此,环境监测部门要清楚认识到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寻求更好地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方法。

1 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对环境监测不够重视,投入资金不足

现如今,虽然人们的环保意识在逐渐提高,但是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再加上政府及环境部门对环境监测工作的不重视,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一直比较落后。此外,由于对环境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充分,政府及环境部门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较少,造成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力不足,而且环境监测设备落后,甚至有的地方没有环境监测设备。对环境监测工作而言,理论上人力是基础,财力是支撑,而在现实中,政府及环境部门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加之投入资金不足,想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实在是难上加难。

1.2 环境监测的制度不够完善,监测数据缺乏真实性

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并且逐步趋于制度化,但是仍不够完善。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增多,环境监测部门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情况,对环境监测技术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应对更多的环境问题。此外,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以前的环境监测制度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在旧制度向新制度改革的过渡阶段,环境监测工作出现了诸多问题,环境监测的质量相对落后,以致有时监测的数据和实际情况相差较多,缺乏真实性。

1.3 环境监测方法落后,监测人员缺少工作经验

多年来,我国的环境监测方式虽然经历了诸多改变,但是监测的方法依然比较落后,而且大多数监测人员缺乏工作经验,在操做监测设备和分析环境变化原因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以致监测报告的质量偏低。通过分析可知,环境监测的准确性,不但需要有先进的监测方法,而且需要从事监测工作的监测人员有足够的经验。

2 环境监测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

2.1 缺乏统一的环境监测标准

如今,国家政府的管理部门和一些相关企业都参与到环境监测工作中,环境监测的标准非常不统一,尤其是多头监测方式的实行,使监测的数据非常容易混乱,导致环境监测部门很难准确判定环境质量。

2.2 经济利益诱惑巨大

从本质上讲,环境监测部门是非营利性的,它是为整个社会服务的。现如今,国家对环境监测部门的资金投入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为了完成国家规定的任务,环境监测部门只能想一些办法来增加运营资金。常见的环境监测部门的创收方法有以下两点:第一,环境监测部门利用治理项目的验收工作直接增加经费,主要方法是将已达标的治理项目验收成不达标,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二次验收才标注达标,以获取二期验收的经费;第二,由于一些环保单位所收的治理费和员工的工资是成正比的,有的工作人员为了收取更多的排污费而擅自更改监测数据。

2.3 监测人员的工作素质偏低

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许多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素质普遍偏低,甚至不遵守职业道德,不能真实、公正的记录监测数据,监测结果经常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例如,某位监测人员为了自身的蝇头小利,帮助某环境监测不达标的单位更改监测数据,使之环境监测达标。

2.4 政府部门进行干预

近几年,环境监测部门已被一些企业收购。由于不再是独立的机构,其牵涉的利益也就变得多起来,因而一旦环境监测部门出示的监测结果达不到标准要求时,部分政府部门就可能对其进行干预,要求将监测数据进行更改,直到达标为止,这时,企业为了整体的经济利益,不得不将数据更改,使监测结果严重失真。

3 新形势下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办法

3.1 加大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

目前,提高环境监测水平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环境监测设施的建设,因此,国家对环境监测工作投入的资金,主要应该用于完善和更新监测设施。环境监测设施既包括环境监测设备又包括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部门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将落后的设施淘汰,向现代化环境监测方向前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环境监测部门在加强环境监测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要制定出完整的建设计划,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监测要求的设备,不能盲目追求最先进的设备。

3.2 完善环境监测的法律制度

环境监测的法律制度的完善,首先需要国家根据环境问题的变化,将《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修改,确保法律内容的实用性;其次,要调整环境监测部门与环境监测管理部门的关系,因为只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到明确分工,从而推进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环境监测部门要为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献计献策,提出新的法律法规,确保环境监测工作有法可依,以便更好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同时,环境监测部门要对监测造假问题严肃处理,杜绝一切造假行为,确保环境监测的真实性,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保障。

3.3 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

环境监测人员工作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了监测工作的准确与否,所以环境监测部门在挑选监测人员时一定要严格。想要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为了确保检测人员的专业性,从事监测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资格证;其次,环境监测部门还应加强对环境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增强监测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做到诚信监测;最后,环境监测人员还应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以熟练掌握设备操作的方法和增长工作经验。

3.4 对环境标准进行更新

目前,由于我国的环境变化过大,许多以前的环境标准已不适合如今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环境监测部门需要对环境标准进行更新,并且把没有意义且不再适合如今社会发展的标准废除,拟定新的、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以便控制各个企业污染物的排放,从根源上保护环境。

4 结语

沙尘暴、雾霾等环境污染造成的恶劣天气问题让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然而在我国,仍有许多人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度不够,难以抗拒经济利益的诱惑,以牺牲环境来换取高额的利益。事实证明,在形式下,只有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人们生活的环境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的提高。而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不只是环境监测部门的事情,还需要政府及监测人员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环境监测才能切实起到应有的作用,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柯健飞.关于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几点浅见[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7):58-59.

[2] 张保森,胡学聪.应急监测在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面临挑战的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06,(3):188.

[3] 江琴.关于如何做好芦溪县环境监测工作的思考[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报,2008,(6):76.

上一篇:湖南农信社招聘公告下一篇:和谐的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