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家访学生家庭情况

2024-07-14

教师家访学生家庭情况(共10篇)

1.教师家访学生家庭情况 篇一

睢宁县职工子弟小学2013—2014第一学期

“万名教师进家庭”教师家访活动总结

一、活动目的走进家庭、携手育人。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开展家访活动是学校和家庭双向沟通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重要体现。让每一个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走进家庭开展家访是沟通三者的桥梁和纽带,教师、家长和社会携手育人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开展家访活动对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育人水平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争取家庭、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树立教育良好的形象,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领导小组

组长:卢修凤

副组长:凌云傅曙许平胡居胜梁金虎

成员:卜建军董永张亚东周伟戴婷柴雪峰

陈永倪艳王小军王波顾晶

三、活动时间 :2013年9月16日——2014年1月16日(每星期四下午)

四、活动对象 :职工子弟小学全体教师。

五、活动形式及要求

为保障本次活动的有效开展,拟举行“三四五六”主题活动。

1、“三”即指活动的三种形式,进行一次家访、与家长通一次电话、给家长发一条短信;

2、活动中要坚持“四个关心”,关心学生思想、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生活、关心学生身体;

3、活动中对待学生要做到“五个掌握”,掌握其家庭经济状况、掌握学生家庭思想动态、掌握学生学业成绩、掌握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掌握学生困难求助和需求;

4、家访教师应做到“六个必访” :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孤儿、单亲家庭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以及身体患病学生;以上六类学生必须家访到。

5、每周五要把家访记录单上交政教处检查、存档,检查考核结果记入教师年终绩效工资。

六、活动安排

1、根据学生人数、学生分布区域等因素,确定家访任务,要求家访每名教师不少于五名学生。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以班级为小组、班主任为组长牵头,科任教师配合,合理安排家访和走访时间任务,避免重复家访或者漏访。各组采用集中家访的方式,每周四晚办公时间走访学生。

2、家访过程中,填写家访记录表,记录教师家访简要过程、学生家庭和个人情况及下步家访建议,以及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等。

3、家访和走访结束后,每位教职工都要针对这次活动写出家访感言。此项工作于2014年1月16日完成。

睢宁县职工子弟小学

2013年9 月12日

2.教师家访学生家庭情况 篇二

关键词:职校学生;心理;家庭

职校学生在大众眼里从学业到品格似乎都有问题。然而担任职校班主任多年,我逐渐发现职校学生的心理是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关爱的,他们种种表现都来源于他们的心理是不健康的,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职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通过多年对一些学生家庭的探访,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大都来自于家庭形式的不健全或者是家庭教育的不科学。

一、离异家庭

新生报到的时候,我就注意到王同学的父母年龄比班级里其他同学的父母年龄要小很多。他出生时他的母亲只有18岁,而父亲也才20岁。在不足以承担家庭责任的年龄组成的家庭注定是不牢固的,因此在他二年级的时候父母离婚了。王同学的品行是出人意料得好,很乖,很懂事,也很有礼貌,不是惹是生非的学生,但是学业非常糟糕,作业经常不交,承认错误倒是很快,不是油嘴滑舌,只是带着一些不知所措的茫然,礼貌的背后让人觉得是有些刻意。

很快,第一学期的家长会上我见到了他的父亲(母亲在外地工作)。他的父亲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在整个班级普遍都是打工者的家长中,他西装革履且非常儒雅,显得卓尔不群,为人很谦和,没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整个家长会听得非常认真,反而周围的有些家长不怎么用心。会后,王同学的父亲主动上前表示,因为工作繁忙不能留下来单独交流,希望我能家访一次。对于职校学生的家长能如此关注孩子的成长,我在感到意外的同时也很欣喜。然而在家访前与王同学的谈话中,我看得出这个孩子对于父亲是非常厌恶、非常抵触的,带着从小就积累起来的敌对情绪。

王同学的父亲住在非常豪华的小区内,但王同学很少来,或者说他根本不愿意来。在与他的父亲交流中,我发现他内心里非常关注这个孩子。他的事业非常成功,本地、香港乃至美国都有公司,在他骄傲的事业背后他却耿耿于怀孩子的不成功,他很多商业伙伴的孩子无不来自名牌大学,他的羡慕里带有自责和无奈。他曾经给孩子找过无数的培训班,试图让孩子的学习状况有所好转,但是再优秀的家教团队碰上不合作的孩子也只能作罢。他既没有改善与孩子的关系,孩子的学习也没有上去,而这两者的情况都越来越糟糕。

家访过后,我基本了解了这个家庭的状况。父母的过早离异带给孩子心理上的创伤是根深蒂固的,而二年级的孩子不可能了解大人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的印象就是父亲的外遇伤害了母亲,进而让自己失去了母亲的照顾,而自己也只能从二年级开始和奶奶一起住。对父亲的敌对情绪严重影响了父子间的沟通,他单方面隔断了与父亲的交流。这样不健全的家庭教育带来的只能是孩子心理上的不健全,他没有得到完整的家庭的爱,从有记忆开始就没有家庭的温暖,导致极度缺乏安全感。没有父母亲时刻在耳边的提点,他对自己的人生完全不知所措,日子很长,未来也不知道在哪里。所幸这位父亲管得很紧,王同学的品行没有偏差。根据这次家访的结果我认为,要彻底解决他的心理问题,必须从改善他们的父子关系开始。

二、极端家庭

府同学,母亲是第三者。这样的家庭是我担任职校班主任以来第一次接触,起因在于一个课间,我在校园操场的角落意外地撞见他在哭。在他断断续续的话中,我渐渐理清了他的家庭关系。他的亲生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之后他的母亲再婚,于是他有个同母异父的妹妹,再后来他的母亲则在十年前做了一个事业单位领导的地下情人。导致他情绪失控的原因是近期由于房产的问题,他的亲生父母有了争执,而那位领导也掺和进来,他替自己的母亲觉得委屈,不知道如何去帮她。对于这个家庭的何去何从,他很困惑,他很想尽快地自食其力养活母亲,而对于那位一直养育他的称呼上的“父亲”,他也没有我想象的那样抗拒。这样的家庭让我非常意外,决定要家访一次,而契机就是这位府同学在校内谈恋爱行为不当,女同学的家长希望我能规劝一下。

府同学的家是很正常的商品房,布置简洁也很有家的感觉。这样的家庭布置确实没有让孩子产生异样的感觉,而家庭成员的关系才是导致孩子心理偏差的根源。然而不正常的家庭形式让孩子觉得正常,这才是老师要担心的问题。府同学的母亲看上去不是我预料的“第三者”的样子,首先她其貌不扬,甚至有些土;其次她是文盲,并且没有工作。她对于孩子成长的概念就是吃饱穿暖就好,而孩子的未来她完全交给了那位支撑这个家的男人。府同学的学业还算可以,毕业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她一点都不担心。对于孩子谈恋爱的问题,跟我预料的一样,她没有反对,甚至还有点支持,觉得孩子大了应该如此,甚至还向我打听那位女生的家庭状况。我有些哭笑不得,但是心里非常担心。

家访过后,我对于这位母亲没有保持联络的想法了,家校联合的教育在这样的家庭现状下是不能实现的。处在社会边缘的家庭对于孩子的直接影响就是扭曲孩子对于社会应该具有的正面的观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第三者”“包养”这样的字眼让孩子觉得羞愧的同时又无力改变,而渐渐长大的同时他默认了这样的关系,甚至到最后觉得不以为然,认为只要能很好地生活下去就行,至于是何种方式根本不在乎。所以,要解决具有这样心理问题的学生,只能慢慢引导他的观念,灌输正确的、正面的社会观和世界观,进而让他养成良好的人生观。

三、不科学的家庭教育

我家访过的最难约的家庭就是陆同学了。这次家访源于一个班级内部调查,我让学生写出自己父母的生日以及工作单位,虽然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能够写全,然而只有这位陆同学是交了白卷。在事后的谈话中,我意外的发现她已经有将近一个月没有和父母亲见过面了,她对于父母的状况一无所知,平时是外公外婆在照顾她。父亲的工作她说不上来,只知道母亲的工作是超市收银。鉴于她平时上学总是迟到,我决定家访一次。但是这次家访拖了一个多月才成功,陆同学的父亲对于我的电话不理不睬,好不容易打通听到我要家访显得很不耐烦,觉得孩子又没有犯错没有必要到家里来,而自己工作很忙不经常在家。陆同学的母亲对于我要家访,在意外的同时也有些犹豫,她觉得要调班很困难,在我的再三要求下才答应。

陆同学的家对于五口人来说有些狭小,并且一直由外公外婆打理房子,显得很杂乱。陆同学的母亲对于家里的不整洁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态度还是很热情。在交谈中,我了解了陆同学的父亲是个小装修队的包工头,经常不在家,而其母亲除了是一家超市的收银员之外,也兼职做家政。父亲对于家庭是尽责的,但是对于女儿的教育显得很不在意,甚至觉得只要以后找到工作嫁个人就行了,母亲还是比较在意孩子成长的,对学业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女儿品行好,将来工作不要像她那样奔波能稳定就好。外公外婆言语不多,看得出内心是喜欢这个孩子的,只是不知道该怎么交流。

家访过后,我对这个家庭的定义是典型的为了生计忙碌的家庭。无可否认的是,经济的飞速发展没有带来观念的进步,家长忙于生活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不配合学校教育的家长大多持以下观念:读书无用,挣钱才是王道;子女不是读书的料,已经考不上高中了,还不如混到毕业找个工作就算了;女孩子不用太关注学业,嫁个好人家比什么都强。对于这样的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于家庭关系的淡漠,对于金钱过度追求,进而养成攀比的心态,以至毕业后会通过不正当手段达到经济上的满足。对于这样的学生,一定要持续地关注,社会的正反两面都要渐渐让他了解,在他认识社会的时候一定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当然这几个案例只是众多家访中的少数典型,通过不断的家访,我认识越多的家庭就越觉得职校的孩子是多么需要关心。学校教育是有局限性的,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家庭的状况老师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以及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的不断教育。在处理职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上,家访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手段,要通过家访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而找到合理和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和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葛璐璐.浅论如何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职业技术,2010(3).

[2]王成忠.家校合作:中职学生成长的新视角[J].新课程学习:中,2011(3).

[3]宗绿明.对中职生是差生的再认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7).

3.教师家访学生家庭情况 篇三

家访时间:10月16日

家访地点:刘家湾

家访对象:所有刘家湾在校学生

家访教师:杨作山

本次家访,采用的走访的形式,进入刘家湾学生的家家户户。

在家访中,老师告别家访告状的以往做法,先是通知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军的个性表现,反映他们的优点,让家长敞开心扉,谈孩子在家的优秀表现。这样以来,家长们可以互相学习,了解别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对自己的孩子加以引导,在一旁听的孩子也对老师的评价心中有数,感受到了教师的亲切。

本次家访,看到家教中可取的方法有: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舒心地生活。孩子的房间布置都很简单,舒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素质很重要。

通过家访,看到这些同学家庭教育非常得法.下面将从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与各位家长共勉:

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家教误区

由于目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家庭结构复杂,家庭教育中观念方法新旧夹杂,多数家庭缺乏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的家庭 教育理论的指导,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 下方面:

1、不尊重孩子的人格,粗暴施教

随意打骂孩子是目前家庭教育中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不打 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疼,骂是爱”、“板儿响,学问 长”……这些俗语足以说明粗暴的教育方式在中国的普遍性。许多家长崇尚打骂教育,采用打骂方法强制孩子接受自己的观念 和做法。有一些家长虽然没有采用暴力的方式,但是对孩子冷言 冷语,讽刺挖苦,使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受到严重伤害,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粗暴施教的结果给孩子的心灵播下了野蛮、 仇视、残忍或是怯懦、畏缩、虚伪、抑郁、孤独的不良种子。西方有 选样的谚语:“孩子仇恨打他的人。”中国也有这样的说法:“小的 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简单粗暴的教育,总有一天会产生出灾难性的后果。

2.对孩子期望过高,了解太少

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 表现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一味盲目追求高分。当今家庭普遍存在 着浓厚的功利主义倾向,注重实力,注重财富,注重比较和竞争。最为集中和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智力 发展非常关注,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极为重视。一些家长也在这种影响之下,把家庭教育等同于家庭智力教育,严重忽视孩子人格品质的教育。这些家长对 子女寄以厚望,不惜人力、财力、物力,加大智力投资力度,甚至 盲目攀比,对孩子施加超负荷的压力,而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情感道德品质等方面却缺少关心,甚至放任不管,有时还采取 错误的引导,对孩子的需要感受也很少了解和关心,使孩子身心 受到摧残,情感性格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出现各种心理疾病,有的还走上犯罪的道路。

我强烈地感受到,迄今的教育仅把焦点集中在智力方面,只追求了‘一半的教育’,而忘却了 培养人的精神或树人的‘另一半的教育’。如果从早期开始进行智力教育,肯定会培养出英才或秀才。但是,我发现,如果从增强 智力的目的出发去进行‘幼儿教育’则是错误的。我认为真正的早期教育必须把培养‘人品’视为最重要的一项。只有这样,从 ‘零岁开始’的教育才不至于片面。因为无论在幼年期发挥了多少才能,如果不能使他终身幸福,不能利用其完成出色的事业, 那么,早期的教育仍然无济于事。幼儿教育如果极端地偏重于某 一方面,则不可避免地产生弊端,养成变形的性格,如果特别的早期教育一旦失慎,似乎就有毁掉他一生的危险。智力的发达可 以通过事后的努力来实现。但是精神问题一旦丧失时机,事后就 无法弥补。”不难想象,在沉重的精神负担下,孩子必然会失去学 习的兴趣和活泼的天性,甚至失去自信和生活的乐趣。过高的期 望和压力,泯灭了孩子的天性,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逆反,致使身心俱伤。

3.对孩子过分溺爱和保护,有爱无教

很多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对孩子溺爱现象严重。另外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对子女的溺爱也成了一个普遍现象。在家庭生活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亲母亲呈众星捧月之势,成为孩子的奴隶。家长对子女无原则地溺爱与宽容,百依百顺,甚至对孩子的错误袒护迁就,过分姑息。在这种过度的关爱之下,“小皇帝”、“小太阳”、“长不大的一代”现象大量涌现,其结果往往形成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任性、幼稚,不能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生活自理能力差,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忧虑。

4.管教过多,疏导太少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可谓管教不严,但往往缺乏实效;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重管轻导。

具体表现为 以下方面:

一是只提要求。有些家长认为一个小学生不会有自己正确的见解和合理的要求。对孩子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 总是以严格规定的形式固定下来,要求孩子“听话”,孩子只能无条件地服从,在大人的要求下做事,毫无商量余地。由于缺少相 应的指引或指引不力,孩子虽然“服从”了,却难以取得真正的教育效果,难以使要求内化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总是处于被动 的角色,成为大人严格管理和要求的对象,在大人管着、盯着的 情况下才能完成交给的任务。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时间长了也滋生了惰性。就是一些对孩子成长非常有 苎的活动,他们往往也缺乏应有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更不用说发 挥主观能动性了。

二是无视孩子的合理要求和看法。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想法、愿望不闻不问,孩子的个人见解得不到表达,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健康成长极为不 利。是对孩子犯的错误,不能正确疏导。父母往往局限于指出 孩子的错误,进行严厉批评,却不从道理上让孩子心服口服,正确认识症结所在。对孩子的真实想法、真实内心缺乏具体了解, 教育简单化,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身的缺点 和错误,孩子在“压服”中产生的消极情绪也难以得到正常排遣和消解。其结果往往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或是对父母隐 瞒内心世界,封闭自己,不信任他人,给教育带来更大的难度,甚至酿成悲剧。

4.教师家访,学生进步 篇四

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家访在现下还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功的家访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促进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补和配合。

现在老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开通家庭学校热线电话,甚至也有学校在网上让老师和家长通过网络聊天的形式进行交流。那么,随着通信和网络为师生交流带来方便,“家访”还有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家访对孩子教育的效果非常深刻。”张绍清老师说,“十次电话家访抵不上一次上门家访。”张绍清老师解释,上门家访是老师、家长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这时对孩子的教育,除了语言上的外,还可以利用肢体动作、眼神等传递情感。

真正的教育以情动人、以情暖心。电话与网聊的形式可以实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便捷沟通,但这种交流方式起到的大多是“暗访”功能,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学生不在场。相信很多人至今依然能够回忆起当年得知老师来家访时那种忐忑而又期待的心情:“忐忑”是因为不知道老师要跟父母谈什么问题,家访后父母如何“对付”自己;“期待”是因为老师的登门经常也会提到自己的优点。同时,老师还会有针对性地拿出具体举措,与家庭实际情况相结合,让学生明白哪些方面需要进行及时的改进,采取哪些方法可以实现进一步的提高。

上门家访是学生、家长与老师互动最好的一种方式。老师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家长也能详尽地了解学生在校状况。老师、家长、学生三方处在同一空间,谈论的焦点与重点集中在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思想动态上,这样的机会并不太多,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关怀的温度:老师放弃休息时间,不辞辛苦来到家里是为了让自己及时改正缺点,督促自己进步,而且老师对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有如此全面的了解,也体现了一直以来对自己的重视;教师家访过程中,父母经常会表达出对孩子进步的强烈期待,并安然接受老师提出的一些建议,全力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虽然基于年龄和思想上的不成熟,学生对父母和老师的感怀不会完全到位,但谁也不能否定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

当然,家访时老师有时会在家长面前就学生某一方面的缺点进行善意的批评,只要老师语气得当、行为得体,家长心平气和地听取意见,完全可以让学生把家访带来的“上门批评”看成一种“赏识”与“督促”,从而生发出感激之情,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

5.教师家访学生家庭情况 篇五

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管,如果我们另找一条途径,走进学生的生活,和他们零距离接触,也许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学生的家长我基本都通过电话,可是当我真正踏入本次家访之路时,我才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12月21日利用休息时间,我和同事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其中的感触颇深。我深切地感受到家访拉近了老师和学生家长的距离,只有家长们少了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寒冷的风呼呼地刮着,老师的家访却给学生和家长带去了温暖。尤其是山区的孩子,他们离家较远,平时中午在校吃饭,所以能够和家长交流的机会很少。虽然我很多次试图与这些孩子交流,但是效果依然不佳。每次批改他们的家庭作业,心中总是感觉很无奈。我们首先走访了其中的一位——张XX。这个孩子平时顽皮好动,上课精力很特别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考试试卷从来没及格过,而且平时颇爱管“闲事”。到达学生张XX家时,他的家长颇感意外。或许是因为孩子的调皮,或许是因为许多次老师电话“邀请”,都没能把张XX的家长请到学校,张XX的妈妈很是不好意思。我和张XX妈妈稍稍交流了一下孩子的在校表现。张XX妈妈满脸歉意地说:“老师,我对孩子管理太松了,您前几次打电话,我因为上班抽不开身,所以没能去学校……”

“工作再忙,也不能不管孩子呀!毕竟孩子才上二年级,没有家长的管理,孩子怎么能约束住自己呢?……”我开始耐心地做家长的工作。

“对,对,对,老师,是我们做的不对!……”张XX妈妈点头答应着。

停了一会儿,我又说:“您工作忙,为什么不让孩子的爸爸去学校和老师交流呢?”

张XX的妈妈低下了头,沉默了一会儿,我感觉其中必有隐情。果然,她抬起头时,眼圈已经发红了。

“老师,您没听说过前两年硫酸厂发生的那件事吗?孩子他爸与人打架,我们家赔付给人家很多钱,欠下了许多债。我一个月就XX多块钱,还要供张XX姐弟俩上学,所以对孩子的管理放松了……”张XX妈妈哽咽着说。

听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自以为很关心孩子,自以为很会讲道理,却从来不知道去找找孩子落后的根源在哪里。我开始与他们心贴心的交流,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补习计划……孩子笑了,家长笑了,我也笑了。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同时让我们更深的认识到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的不同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多数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管教子女严厉的家长,会教子女做人的道理,孩子的品性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对自己的子女过于溺爱的家庭,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和家长促膝谈心,有的给予肯定和表扬,有的共同商讨,有的用好的教育事例给家长作分析,委婉地指出其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6.教师家访学生家庭情况 篇六

——西关小学

今年4月至6月,我校根据教育局“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的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德育处精心组织,以班为单位,实地走访为主要形式,全体教师一齐参与,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了“大家访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可喜的成效。

一、明确分工,齐抓共管

学校制定了“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祁焕芳为组长,负责德育工作的阮艺老师为副主长,各班主任老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专题研究安排各年级、各班家访活动。各班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在校表现等方面将学生分组,以学生家庭住址分片分给老师,每位老师为自己负责的学生制定小档案,根据自己的观察,综合科任老师的意见,制定了家访方案,在家访时做到了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保证了每次家访的有效性。学校要求老师利用中午饭后休息时间和下午放学后,周六、周日时间自主安排走走访对象,并且必须保证走访中至少两位老师同行,这样既保证了家访中老师的安全,又促进了家访的质量。同时,学校每周五都要集中汇报家访情况,并根据家访中出现的新情况制定新举措。截止今年6月底,全校参与家访的教师共23位,参与率100%,实地走访学生家庭数约260多家,达全校学生数的三分之二还多。对于那些确实无法实现走访的学生家庭,老师则采取了多种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样就保证了自己负责的学生都能受访一次。家访后老师 1

们在一起交流反馈信息,全面地了解学生以及学生的家庭状况,对于我们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宣传指导,达成共识

家访不单单是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我们更注重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现行的教育观念,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给以合理化的建议和科学的指导。在安排教师家访时让教师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1、让家长懂得了一味地责骂只会疏远家长与孩子之间地距离,而会改变与孩子相处时的言行。

2、让家长接受了不能一味只盯住孩子的学业成绩,要全面衡量评价自己的孩子的观点,而会在生活中多表扬,多鼓励孩子,让他们树立信心。

3、让家长明白了现在孩子承受的压力也很大,家长要给予理解和关心,而不会再强逼孩子,适时地给以心理疏导。

4、让家长知道了家长多过问多关注会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而改变以往凡事不过问的做法。这样,我们与家长在观念上保持了一致,思想上得到了相通,达成了共识,在教育上会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三、跟踪教育,效果显著

家访完成并不代表教育的结束,我们建立师生一对一的联手帮扶机制,我们通过电话回访,短信联系,网络沟通等形式做好对学生的跟踪追访,保证了教育的长效性。每次家访后我们都及时做好记录,填写好《家访登记表》,保存好第一手资料,注重观察家访效果,并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不放弃,不厌烦,保证教育有始

有终,让家访真正发挥其实效性,让我们的教育真正如涓涓细水流入学生的心田。我们与家长长效联系,让一部分学生经过家访活动之后,思想上有了极大的转变,行动上有了很大的干劲,家长老师都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良好表现而感到欣慰和高兴。

四、以爱暖心,真诚互动

在家访中,教师们都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真诚地在做这项工作,期间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李玉同学,因上网成瘾,经常回家不写作业,甚至周六在网吧待通宵。父亲脾气暴躁,教育孩子方法简单粗暴,动辄拳打脚踢,孩子常常因此离家出走几日,所以该学生经常旷课。其母亲也因此常与其父亲争吵,甚至闹到要离婚。班主任翁老师在家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既汇报学校,学校领导王校长高度重视,亲自率领班主任和带课老师,多次冒着酷暑,到学生家里做工作。在老师们真诚的劝导下,他的父亲认识到了自己教育孩子方法的不当。老师们温暖的关心感动了他们,也深深地触动了。一个因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当而闹得要散的家又重归于好,一个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又有了家的温暖。他从此在思想上慢慢有了转变,对上网有了收敛,学习干劲也比以前足了,老师们看到了他的上进,家长感受到了他的进步。为的父母还多次亲自来校感谢老师、感谢学校,还逢人就夸“现在的老师好哇!”以此来表达对学校教育的满意。

四年级学生最多,班主任卢鸣和语文老师,经常利用下午一同去走访学生家长。一次他们走访的那条路线上学生有好几家,她们走访到最后一家时,都快晚上9点了,第二天来到学校,她们笑谈道:“当

我们敲开人家门时,人家都洗脚准备睡觉了!”即便如此,她们依然以饱满的热情,几乎每天利用下午,走访完这个片区的家长又到那个片区,一路她们带去了微笑,带去了关怀,收获了信任,赢得了尊重。这真可谓“以心灵感动心灵,以尊重赢得尊重”啊!

五、收获喜悦,研究反思

这次“大家访活动”,通过对学生情况面对面沟通,教育政策面对面解答,育人策略面对面探讨,家长心声面对面倾听,让学生知道了教师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家长知道了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和学生的任课教师情况;教师知道了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以及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对于确实无法实现走访的学生家庭,教师则通过电话访、QQ访、书信访,家访登记表等多种形式,在宣传育人理念、指导教育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等方面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取得了良好效果。

活动中,在我们收获欣喜的同时,也发现了家庭教育中的一些缺失和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虽然一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较为关注,但是,仍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有效地引导,要么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管教;要么对孩子过于迁就,甚至溺爱放纵,从而给孩子养成骄纵等不良行为,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诸多难处;二是一些留守家庭对孩子的监管缺乏力度,甚至对孩子放任自流,一些学生由爷爷奶奶监管,他们更加溺爱孩子,一些学生难以管教,学校教育工作更加难上加难;三是也有一些农村的家长,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对孩子的教育观落后,望 4

子成龙心切,对学生分数过于看重,而又缺乏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动不动就打骂孩子,造成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值得庆幸的是,通过本次活动,学校收集了多方面的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教师掌握了最真实的学生第一手信息资料,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家校携手育人奠定了基础。

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在这次“大家访”活动中,我们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心得,归纳为以下几点,以利于今后“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开展得更好。

1、思想上要重视家访。

2、家访应有准备地进行。一要避免白跑,二要充分估计到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意想不到的情况,做好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三是与家长交谈要有针对性。

3、选择适当时机家访。

4、家访要讲究艺术性。

5、家访要遵守学生在场原则。

6、保证家访教育的延续性。

总体来说,教师“大家访”活动不仅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及其家庭的沟通,而且对广大教师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是一次生动、深入的教育机会。通过活动,广大教师更加直观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激发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学校和家庭之间达成了教育共识,形成了教育合力,更加有利学生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推进学校的科学发展。

7.教师家访学生家庭情况 篇七

在家访的时候,面对的是家长和幼儿,要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幼儿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幼儿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与心的距离,也形成了家园共同教育的合力。

我们,从眺望太阳到凝望眼前的光芒……

一、要有爱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家长

教师和幼儿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这不是我们要进行家访、和家长交流沟通最有力的出发点么?

来到梦梦家里,宝贝的父母受宠若惊,因为她是今年才转学到我们班的,所以此去和梦梦妈 妈、爸爸了解一下,我们也向他们介绍了我们班级的一些情况和事项,也让刚进我们中二班这个大家庭的小朋友和爸爸妈 妈更加熟悉我们的工作。面对面地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的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也对我们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和表扬。

很多家长对老师的到来都很热心地招待,他们觉得很温暖,也倍感兴奋,这样也可以让小朋友知道自己在老师心中的份量,老师总是在默默的注视和关心着自己。

二、善用鼓励,赞赏看待每一个幼儿

这次家访活动的开展,使小朋友和家长都觉得老师非常的亲切,有些幼儿看到老师可能会以为老师是去家里给父母告状的,所以有点畏惧,可事实上却不是的。获得“赞赏”是每一个人都想要得到的,我也不例外,但幼儿获得“赞赏”的愿望比成人会强烈更多。

在幼儿园中,我们看到的可能都是有些调皮的小朋友哪里不好、这里不乖,但是我们必须想尽办法寻找其闪光点,然后把这些闪光点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家长共同探讨可以帮助幼儿进步的方法,改正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激发幼儿积极上进的热情,树立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乐用情感,搭建家园合作的桥梁

在本次家访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幼儿在家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情感沟通,同时,也让家长了解了我们的教育方向和目标,也达成了共同培养幼儿健康成长的共识。作为新上岗教师的我,初次进行这样的家访活动,不仅给新教师的我带来了无言的感动和宝贵的经验,也带给了孩子们满心的快乐。孩子们的一言一行,都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溢于言表的快乐。家访更给家长带去了真诚与真心,老师对孩子日常言行举止的细微介绍,对孩子个性的详细剖析,老师前沿的家教理念等,都让家长们耳目一新,从来没有想到,教养孩子还有那么多的道理!

总而言之,本次家访,为老师和家长架起了一座“心”的桥梁,不仅可以达到沟通家长、教育幼儿的目的,而且还完善了我们教育工作中的不足。老师面对的是很多个幼儿,而对于家长来说都是一个个天之骄子,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都寄予厚望,这也给我们老师带来了压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多和家长沟通,相互合作,相互信任,共同教育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8.教师家访学生家庭情况 篇八

金丝峡镇初级中学 张方------“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事迹材料

要想使孩子健康成长,就必须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这就要求家庭和学校之间很好的沟通,相互交流从而便于了解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表现,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教师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教师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的唯一途径就是家访,家访也成了沟通家校之间的桥梁。通过家访使家长和教师相互交流从而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

其实家访不单单是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给以合理化的建议和科学的指导,使家长懂得更多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如有些家长懂得了一味地责骂孩子,这样只会疏远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有些家长接受了不能一味只盯住孩子的学业成绩,要全面衡量评价自己的孩子的观点;有些家长只是一味的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从而贬低自己的孩子、、、、、、这些错误的教育观念,教师要在家访中及时纠正,告诉他们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要告诉他们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多表扬、鼓励孩子,让孩子树立信心;要让家长明白现在孩子承受的学习压力也很大,家长要给予理解和关心,而不要再强逼孩子,跟孩子多交谈,适时地给以心理疏导;要让家长多关注孩子,这样会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在教育孩子上,我们就会与家长观念上保持了一致,思想上得到了相通,达成共识。在双方的努力下,及时沟通,改变教育手段和方法,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家访给教师、家长、学生营造了一个交流平台,使大家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相互交流,开怀畅谈。这样的家访没有了抵触与推诿,避免了以往家长、学生一听老师要来家访就认为是来“告状”的心态。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家访成了相互交流、互通信息的最好一种形式。

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每次家访都让我感受颇深。家访真能让我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我班有一学生常成,经常无故不上课,逃学,厌学。随后我对其进行了家访。当我到他家时,家长对我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对我非常的热情。我说了我来的目的,之后家长们的脸色立时变得灰暗,不断地叹气。我知道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也很失望。因此我并没有向他们反映孩子在校不好的一面,而是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面对面促膝畅谈,从谈话中我知道常成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而孩子往往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打骂她,责备。此时多少明白了孩子为什么逃学,因为上学的压力太大,怕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此时,我顺势提出了改变孩子教育方法的建议,要家长多关注孩子,善于发现他的优点,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给孩子量身定做容易达到的目标。在一番长谈之后,常成家长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很放心,谢谢您!。”

家访也会让学生本人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

我班一学生吴德林,学习很努力但是就是成绩不理想,看着孩子很刻苦的样子,我就不禁想去他家看看。走进吴德林的家,让我惊呆了,家里很贫困,条件很艰苦,父母都不在家,只有年迈的奶奶在家。简直是两个留守对象: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到家后奶奶步履蹒跚,但是对我的到来还是很兴奋,用她那颤抖的手给我倒水,我接过水后,并没有坐下来,而是对奶奶说:“家里还需要什么帮忙的吗?”奶奶连忙说:“不用!不用!有吴德林呢,洗衣做饭什么都会,哪用得着老师啊!”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对吴德林说:去把奶奶的床单被罩都换下来,我来帮忙洗洗。在吴德林家里,我和吴德林一起洗完奶奶的床单被罩,又一起做了一顿午饭。在吃饭时我才知道,吴德林每次学习时总会想到家里的奶奶,虽然很用功,可是总力不从心,无法尽心学习。因而成绩总是不理想。临走时,我对吴德林说:“以后生活上,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尽管给老师说,只要老师能帮上绝对不会袖手旁观的。”吴德林顿时就哭了,抽噎着说:“老师,谢谢您,您给了我很大力量,我会更加努力的,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在这次家访中,我也深深的被触动,这么小的孩子既然这么懂事,在城里孩子还在妈妈的怀里撒娇的时候,吴德林已经开始做家务了,我决定: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一定要多关注多帮助这个孩子。

我班的学生丁萌佳家境很好,就住在镇街道上,她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学生。我对其进行家访并未事先通知她,当走进她家时候,她见到我的到来,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直接对我说:“老师,我父母不在家。”我笑着说:“没关系,我给你父母打个电话,我在这里等。”等其家长回来后,我们进行了交谈。没想到我只字未提她表现不好的地方,只说她表现好的方面。没想到孩子越听越高兴,把自己的兴趣、理想统统都讲了出来,家长也是第一次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孩子很有自己思想,家长感到也很兴奋。孩子的父母都纷纷表示支持丁萌佳的想法。我就顺势对丁梦佳说:“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可不只是空谈,需要努力的,还要改正自身的缺点、、、、、、”没等我说完丁梦佳就说:“老师我知道我自己有很多不足、、、、、、”一口气承认了不少错误,这真是我没想到的,自己能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于是,我就 鼓励她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达到了家访的预期目的。

每次家访后我们都及时做好记录,保存好第一手资料,注重观察家访效果,并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不放弃,不厌烦,保证教育有始有终,让家访真正发挥其实效性,让我们的教育真正如涓涓细水流入学生的心田。我们与家长的联手,长效联系,的确让一部分学生经过家访活动之后,思想上有了极大的转变,行动上有了很大的干劲,家长老师都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良好表现而感到欣慰和高兴。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家访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9.教师家访学生家庭情况 篇九

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

县直各学校、各乡(镇)教育办及中学: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教师情况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新教传[2012]36号)及地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地区家庭经济困难教师情况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阿地教传

【2012】33号)精神,2011年在国家财政部、教育部大力支持下,中央财政将新疆列为试点省区,开展2011-2012学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励耕计划”(以下简称“励耕计划”),安排专项彩票公益金15028万元,专项资助新疆家庭困难教师15028人,其中阿克苏地区1535人,每人1万元。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资助金已于2012年春节前全部发放给受助教师。“励耕计划”在疆的顺利实施,是党和国家对新疆广大教师的特殊关爱,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反响,同时有力地激发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提高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教师的针对性、实效性,现对地区家庭经济困难教师进行摸底调查,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摸底范围和对象

地区公办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在编在岗专任教师和特岗教师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教师,重点摸底因遭受自然灾害、家庭突发事件或重大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教师。同时兼顾特困退休教师,工勤人员、教辅人员和学前教育机构、少年宫教师不列入本次摸底范围。

二、摸底调查原则

摸底调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禁弄虚作假。

三、摸底程序

(一)各学校要根据摸底调查范围、对象、原则、条件,要求各类相关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教师进行逐一摸底。符合条件的教

师填写“家庭经济困难教师情况摸底表”(附件1)后,由学校以Excel表格格式填写“家庭经济困难教师摸底情况学校统计表”(附件2)。

(二)学校填写“家庭经济困难教师情况摸底表”后报县教育局,由县教育局以Excel表格格式填写“县级家庭经济困难教师情况摸底调查统计表”(附件3)。

(三)各教育局填写“县级家庭经济困难教师情况摸底调查统计表”后上报地区教育局师资办。

四、相关要求

(一)各学校要本着对家庭经济困难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摸底调查的相关工作,维护好家庭经济困难教师的切身利益。本次摸底调查工作将作为开展资助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填表时请按照表格设计要求精确填写,不能错填、漏填,贫困教师比例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三)各学校请于2月29日上午下班前将附件1、2、3纸制版(须加盖公章),附件2、3的电子版一并上报教育局师资办。

联 系 人:王晓云祖丽皮艳 联系电话:****** 附件:

1、家庭经济困难教师情况摸底表

2、家庭经济困难教师摸底情况学校统计表

3、县级家庭经济困难教师情况摸底调查统计表

新和县教育局

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附件1:

家庭经济困难教师情况摸底表

填表说明:

1.本表由申请教师本人填写,并上报所在学校初审,学校初审通过后报县级部门评审; 2.“家庭成员情况”一栏须填写家庭所有成员的详细信息;

3.“家庭经济重大支出情况”一栏主要填写家庭因遭受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或家庭成员重大疾病等情况下的重大

经济支出项目。

附件

2家庭经济困难教师摸底情况学校统计表

学校名称:(此处加盖公章)学校专任教师总数人

填表说明:

1.本表由各类相关学校填写,并上报所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2.“序号”从1开始,依次为2、3„„,以此类推; 3.“学校名称”一栏应与学校公章一致。

4.“家庭贫困原因概述”:请客观简要描述,勿以“我、本人”等称谓,字数控制在30个字以内。

附件

3县级家庭经济困难教师情况摸底调查统计表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名称:(此处加盖公章)局领导签字:

填表说明:

10.教师家访学生家庭情况 篇十

摘要:留守儿童在目前的人口中占了不少的比重,留守儿童除了缺少父母的陪伴,更多的是教育的缺陷,这种缺陷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是需要被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而家访工作一直都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对班级管理有很大的作用。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说家访十分方便,但是对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家这种情况,怎样做好留守儿童的家访工作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留守儿童;家访

一、留守儿童家访的重要性

1、以家访为载体,关爱初中阶段留守儿童

在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最为重要的阶段,而他们素质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作为留守儿童的班主任,这就对需要能够负担起他们父母的重要作用,经过家访这一工作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重视留守儿童的生活细节,给他们更多的关注与爱护。

2、以家访为桥梁,引导初中阶段留守儿童

家访是让教师了解留守儿童生活情况的有效方式。经过实际的访查,能够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与生活情况,并且通过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对学生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针对性教育。通过家访,指导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家访的基本原则与方式

1、家访的原则

对待初中阶段留守儿童的家访应该秉着以下三种原则:第一,主动性原则。要把学生的当前的状况积极主动地经常与家长沟通,共同商量促进学生进步的方式。在家访的沟通交谈过程中要能够掌握主动权,把握整个交流的节奏,进而得到家访的目标。第二,经常性原则。要多次的进行家访,适当的向家长告知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并且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情况,及时的了解存在的不足,进行解决,并且坚持进行。第三,科学性原则。在家访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科学的技术,用具有艺术性的方式来去教育学生,并指导学生家长教育孩子,不能用敷衍的态度,而应该用自己的真心去关怀学生,这样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2、家访的方式

在家访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真诚的对待家长,家访的态度要亲切、温柔,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才能够让家长感到教师的良苦用心,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建议与劝说。同时,要能够客观的评价学生的情况。假如教师的评价不够公平公正,就会让家长对于学生的教育方式出现很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所有的学生都是有优点与缺点的,教师在向家长说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表现好的方面时,同时还需要明确的告诉家长们学生当前存在的不足,不仅给家长们信心,还需要让他们了解下一步教育的方向。最后,在家访时要能够使用科学的方式,引经据典,通过现实中的经验或事例来向家长说明,让家长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思想,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于家长们提出的建议,教师要虚心的`接受,并且做好记录。

三、进一步完善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家庭家访的策略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卡,定期更新

在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时,学校就可以建设留守儿童的档案,把他们的家庭详细地址,家长的工作与姓名,家庭经济情况与家长的联系电话进行登记。特别是对于父母都在外工作的留守儿童,要把他们作为主要对象,建立相关的档案,把学生留守的原因、家长的情况进行细致的登记。并且,在每个学期都进行更新,了解家长是不是还是在外工作,这样便于对学生家庭教育进行管理。

2、科学选择家访时间

班主任在选择留守儿童的家访时间上也是需要注意的。首先,要选择一个正确的时间。在确定具体的家访日期时需要和家长们取得联系。对于一些长期在外工作的家长,每学期可能只有一段时间在家,班主任就要了解家长们的情况,做好沟通,这样才能让教师与家长做好面对面交流。

3、留守儿童家访的具体案例分析

1)对单留生的家访对于每个儿童来讲,父爱和母爱都是在成长阶段不可或缺的。假如缺少了父爱或者母爱,都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情感上面的缺陷,无法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因此,教师在面对家访单留生时,教师要能够提醒家长,重视儿童和另外一方的情感沟通。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电话这一方式,告诉家长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进步。并且告诫家长不能因为工作而不重视对于儿童的教育与责任,让家长了解到他们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2)对双留生的家访让孩子父母多和孩子以电话或书信形式谈心交流,关心孩子的身心成长,并在孩子父母回家时进行一次回访。毕竟与孩子父母直接的交流,才是最为有效的交流。在对双留生的家访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加入人文关怀。让学生了解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尊重,因为这些学生和普通的学生相比,更需要爱护。其次,要从多方面来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走访学生的邻居或者亲戚,然后通过电话的方式与父母深入的沟通,让家长能够多给学生打电话来促进情感交流,关爱他们的身心成长情况。最后,要在家长回家时再进行家访,和他们的直接交流才是最为重要的。

4、做好家访记录与回访

班主任在家访之后要把家访的情况与在家访中存在的问题详细的记录,并且按照学生在学校之中的表现情况结合家访中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新的评价与分析,进而来制定科学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教育。在家访之后要加强对于学生的监督与指导,和家长通过电话等方式保持联系。教师应该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建立好家访情况记录表,为日后的回访提供重要的凭据。例如现在的“家访登记表”,就是有效地记录工具,教师把每个家访情况都清晰地记录下来,为教育做好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情况之下,对于留守儿童的家访不光要停留在形式之上,还需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把科学的教育方式与思想向家长说明,只有家庭、学校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芳信,王中林.《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配合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A].安徽基础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总第12期))[C].2015,04.

[2]邓纯考.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困境与学校教育对策――对浙南R市的调查与实践[J].浙江社会科学,2012,05:78-85+157.

上一篇:浸润书香点亮人生演讲稿下一篇:高中论电子游戏议论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