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试卷(共9篇)
1.初二历史试卷 篇一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一.对试题的看法
本期期末检测试题体现依纲靠本,紧扣教材内容的原则,体现出基础知识性强,覆盖面广.能较好地反映课本的重点与难点由,同时又兼顾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易难度适中,份量适当,值得推广.二.答题的基本情况
对我校学生抽样检查卷面分析如下:(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平均得分24.48分,得分率为61.2% 关于单项选择题.试卷易错题主要为三种类型:新授课时的易混历史概念、知识点;考察理解判断能力的拓展性问题;学生自选练习中错误答案的诱导。
今后教学中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教学过程,力求新授课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第一印象。
1、准确定位教师角色。进一步改进课堂,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辩性的讨论;二是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整堂课中教师努力以一个合作者、伙伴、朋友引领学生们走进课堂进行学习,创设一种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充分体现新课程下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并且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
2、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回答对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让学生沉浸在多种喜悦之中。
3、在探究中学习。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鲜活有趣的问题,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让他们一个个乐此不疲。
4、精选习题及时纠正错题并强调到位。
(二)连线题,共4小题满分8分,平均得分3.912分,得分率为48.9% 关于连线题,部分学生将人物与事件混淆.如将梁启超与发动西安事变线在一起.今后在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
(三)图说历史,共3小题满分为15分.平均得分8.23分,得分率为54.2%.关于图说历史题,学生未能将三幅历史图片准确地配以文字说明.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识记和文字的表述能力.(四)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满分为20分.平均得分11.42分,得分率为57.1%(五)简答题,共2小题满公17分.平均得分8.126分,得分率为47.8% 关于材料分析题、简答题
学生丢分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基础知识落实不够扎实,会做的题没有拿到满分;二是对教材理解掌握得不够系统,不能将材料、问题与教材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思考并审清题意,难以做出准确回答。
首先,今后教学中努力营造轻松的历史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在谈话中,不知不觉引入对历史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中接受历史,从而让学生上课有一种轻松感,而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也便随之而来。
2、设身处地或角色换位,巧妙创设情境,进行理解上的铺垫,不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而且有助于学生形象理解教学内容,减轻理解上的负担,让学生产生一种轻松感!
3、分析课题或就课题提问,采用课题提问,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4、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穿越时空隧道为纽带,通过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强烈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动力。
其次,以后复习中一定用足教材用好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分层复习全面提高。
试题虽不是教材的再现、重复、翻版,但也不是脱离教材去另搞一套,而是以教材为基础、为依据的,因此,首先必须用足用好教材。在依据教材进行教学与复习时,逐个展开,一一覆盖。教师的视线要扫描到教材的每一个角落,不留任何死角,给每一个知识点以应有重视和位置。所谓用好教材,就是把握好教材当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较为重要的;哪些是属于一般过程,哪些又是属于辅助性的。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不同档次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拓宽深化,给学生提供一片展开想象的自由天地;对于重要的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内容则应在加强理解、综合能力方面给以指导;属于一般过程的内容要能做到把握脉络,线条清晰;而对辅助性的内容则可三言两语一带而过,使学生分清轻重主次、有的放矢。
三、谈谈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总体看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虽已有所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内容。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总体看在课堂上落实不够,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中国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予以重视和落实。
四、从教学基本功底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教学基本功,这里从三点来谈一下我们历史组的想法:
第一,关于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个知识结构应当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有贯通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二是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识结构;三是要具有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
第二、关于历史教师的语言问题。历史教学以其学科的特点,对教师的语言也有相应的要求:一是既要生动、具体,又要准确、无误;二是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时代性;三是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质朴风格;四是既要逻辑严谨,又要有节奏感。但要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
第三、关于历史教师的板书、板画问题。板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板书的过程,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又是教师对教材分析、把握、浓缩和转化的过程。
在教学中反思、在教学中学习提高,将教与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合格的教师。
2.初二历史试卷 篇二
一份历史试卷的质量如何不仅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对教师来说也是意义重大的。而当下历史试卷的资源是很多, 但良莠不齐, 该如何判断评价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中学历史教学的实践, 以南京市白下区2011-2012年上学期初三历史期末试卷 (以下简称白下区试卷) 为例, 谈一谈自己对试卷评价标准的一些认识。
一、试卷评价的非学科性标准
1. 信度。
也叫测试的可靠性, 指的是测试结果是否稳定可靠。也就是说, 测试的成绩是不是反映了受试者的实际水平。例如, 如果同一套测试在对同一测试对象进行的数次测试中, 受试者的名次排列忽高忽低的话, 则说明该测试缺乏信度。以白下区试卷为例, 我将这一试卷在期末考试之后又找个时间给学生测试了一下, 以我班学生的成绩反馈来说, 第一次的平均分是51.2分, 第二次是54.6分, 因为已经做过一次, 第二次的均分高是很正常的, 而每个学生在两次测试中的排名次序是基本不变的, 这就说明这份试卷的信度是较高的。
2. 效度。
亦称测试的有效性, 指一套试卷对应该测试的内容所测的程度, 也就是说, 一套试卷是否达到了它预定的目的及是否测量了它要测量的内容。以白下区试卷为例, 试卷测试范围是世界史的上下册, 一共共考了33个考点, 覆盖率达到100%。
3. 难度。
难度系数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 即考生在一个试题或一份试卷中的失分程度。如满150分的试题, 考生平均得分108分, 平均失分42分, 则难度系数为42/150=0.28。难度越接近1表示越简单, 越远离1表明试卷越难。白下试卷的难度是0.862, 对于一个考查学科而言是达标的。
4. 区分度。
区分度是区分和鉴别学生能力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差异程度的重要指标。它标志着一份试题能否将学生的成绩拉开距离, 真正从分数上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区分开来。区分度高的考试, 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 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 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的考试, 区分度就低。一般而言区分度在0.2—0.4是合格的, 而0.4以上是优秀的, 而对于一般的期末考试而言, 试题的平均区分度以0.25为宜。白下试卷的主观题的平均区分度是0.49, 加上客观题试卷的整体的平均区分度是0.26, 都是几乎达到了要求的最佳值, 应该说出的是很成功的。
总体说来, 试卷的难度、区分度、覆盖度。信度和效度之间交互作用构成整体试卷的检验指标。它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我们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个指标来评判试卷的质量。而应该根据考试的目的, 在选用估计方法上也应该将试卷的信度、效度及其难度的估计方法统一考虑。总之, 一份好的试卷应该有较宽的覆盖度、中等难度、一定的区分度、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作为考查初三学生的期末试卷, 白下区试卷都是符合试卷评价的非学科性标准要求的。
二、试卷评价的主观标准
试卷的评价除了有考后分析的客观标准之外, 还应注意试题评价的主观标准。以历史学科为例, 历史试题在主观上一定要符合学科的指导思想, 即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深化历史教育改革;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稳定教学秩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 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的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1. 基础性原则——注重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考查。
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是考查学科, 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好历史的基础知识, 为进入高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新课改之后, 初高中历史有了明确的分工, 初中主要是以通史为主线的历史学习, 高中主要是以专题为主线的模块学习, 学生如果不能在初中阶段打下扎实的通史基础, 进入高中学习就将举步维艰, 因为高中不会再专门给学生讲授通史知识, 所以中考历史学科的考查难度为7∶2∶1, 基础分占了70%。
【例1】 (白下区试卷) 雅典是一个奴隶制共和国。伯利克里当政期间, 决定同另一个城邦建立同盟关系。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
A.公民大会 B.大陆会议 C.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委员会
【例2】 (白下区试卷) 二战后,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 走了不少弯路。它们先后进行了改革, 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其中改革较为突出的是 ( )
A.保加利亚B.波兰C.匈牙利D.阿尔巴尼亚
2. 能力性原则——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阅读史料的能力。
初中阶段历史学科除了要夯实基础之外, 还要注意学生的能力考查, 高中的学习主要就是能力考查, 如果初中部分不能与之衔接, 将会对学生进入高中学习造成很大的不适应, 所以中考历史学科除了70%的基础分, 另外的30%就是能力考查。新课改下历史学科主要体现的是“论从史出”的能力要求, 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所给的史料, 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 最终得出历史结论。
【例3】 (白下区试卷) “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 发出隆隆的轰鸣, 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历史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里“新的时代”是指 (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生物时代
【例4】 (白下区试卷) 英国人肖恩·马洛尼说:“它是魔幻的第七大洲, 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所有的知识。”文中的“它”是指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
A.计算机网络技术B.原子能技术C.航天技术D.生物技术
3. 社会性原则——注重联系社会实际, 贴近学生的生活。
20世纪以来, 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认为, 历史不仅应重视政治史, 还应该把视野扩展到人类活动的全部, 尤其是人类的社会生活领域, 主张把“人类社会的日常生活细节与重大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考查, 通过社会生活的演变来加深对历史发展过程的理解, 丰富人们的历史意识”。在中学历史学习阶段也应更多地渗透社会史观的理念, 将历史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使学生“通史识今”、“学以致用”, 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现实,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坚实的桥梁, 从历史这面镜子中获得深刻的领悟。
【例5】 (白下区试卷)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下列企业与这一新经济形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
A.中国李宁
B.美国微软
C.德国奔驰
D.美国麦当劳
4. 人文性原则——彰显人文性质, 注重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011年的初中历史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 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综合素质, 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历史学习及评价中要注重考查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感悟, 强化学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例6】 (白下区试卷) 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 在上世纪30年代, 出现了国家恐怖。其中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掀起反犹狂潮的国家恐怖发生在 ( )
A.德国 B.西班牙 C.意大利 D.日本
5. 创新性原则——注重实体的原创性和情境性。
社会要想发展, 得靠改革;改革想要成功, 得有创新;创新, 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初中历史试题中, 应该强调试题的原创性。试题的设计要善于紧扣教材主干知识的基础上, 围绕社会热点对教材知识在新情境、新问题下重新组合, 从而考查学生的知识重组、整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7】 (白下区试卷)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下列图片与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回答:比较材料中的两幅图, 说明达·芬奇的画反映了当时广为流行的思潮是什么?
如何评价分析历史试卷, 掌握试题的评价标准, 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试题评价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强烈的反馈作用, 使教师能够较好地明确试卷出题者的意图, 进一步指导自己的教学, 有效地避免教学中的重复劳动和做无用功, 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 通过试卷评价, 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及试题命制的水平。
摘要:试卷评价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 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有直接的反馈作用, 而且是学生的学习的晴雨表。因此历史试卷的质量好坏十分重要, 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评价试卷的好坏呢?本文拟从试卷的客观和主观评价标准加以阐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试卷评价,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1.
[2]勒高夫.新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
[3]姚锦祥.高中新课程实践引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聂幼犁.命题理论与技术:新课程指导下如何改革.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7, (4) .
[5]林桂平.近五年文科综合卷历史选择题的命制变化特征与教学启示.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5, (1-2) .
3.怎样上好历史试卷讲评课 篇三
一、要认真备课,做好充分准备
一是在认真批改试卷的基础上,做好量化统计工作,对整个试卷的答题质量心中有数。掌握班级学生总体得分情况,在整个平行班中的大体位次。既要在本班级内进行对比,也要与平行班进行横向比较,甚至与外校作比较。二是校对题目,对题目的难易程度心中有数,从而对试卷的质量作出评估。三是对错误率高的题目按照题型予以归纳整理,为典题分析作准备。四是对有价值的题目,进行变换题目的设计。五是总结解题规律,为后面的考试提供参考。
讲评课不仅要关注试题本身,作为一节课,与其他课一样,备课时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备学生情况。针对这份试卷,思考我们的学生总体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是否存在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水平的发挥等。二是要备教学方法。通过什么手段追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明确哪些题目让学生自查自纠,哪些题目需要重点讲解;使用怎样的手段解决答题中的失误,认真选择教学方法,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多用讨论法、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暴露解题过程中的失误,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剖析。
二、要体现三维目标
从知识与能力的角度看,讲评课要巩固基础知识,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反思,提高解题分析能力。从方法与过程看,需要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学、教、议、练、思相结合。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考得好固然要表扬,考得不好也要予以鼓励。通过学生参与对试题的分析诊断,学会反思、自学互教,从而发挥讲评课的激励功能,关注非智力因素对考试的影响。
三、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
一是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成为课堂节奏的调节者,解决问题的指路者,课堂全局的掌控者。二是一般校对与重点讲解相结合。需要对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错误率低的题目可以由学生自主讨论、相互帮助来解决。三是适度开发现有的题目资源。对一些信息丰富、值得深度挖掘的题目,不是停留于知道答案的层次,而是变换设问方式、看问题的角度,形成新情境、新问题,追求举一反三的效果,既解答了本题又开阔了视野。四是重视对解题规律的总结。综合分析该题型所暴露的共性问题,归纳解决共性问题的规律与方法。
四、要按照科学的流程来开展教学
1.总体分析。对本试卷和本班级的考试情况作出评估。这个环节只需3-5分钟,首先向学生总体交代试卷的质量,例如范围是否合理,分值是否适当,难易是否适中,让学生对这次试卷有一个了解;其次交代班级的平均分,以及班级平均分在同类班级中的位次,让学生对自己在本次考试中的成绩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2. 校对与解析。客观题部分:教师着重分析典型题目,最好按照类别展开分析,比如准确记忆理解类、史料解读类、表格释读类、组合选择类等。个别题目,可以重新设计,寻求同题异构、异题同解的效果。主观题部分:一是抓住每个题目的主题。每个历史主观题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是把知识串联起来的线索。答题的思路必须围绕主题展开。二是抓住主观题设问的集中方式,引导分析答题技巧。如果属于“据材料回答”类就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如划分史料的层次,找出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假如是“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类则不仅要从史料中找信息,还要结合自己的所学知识来答题。如果是“论证材料观点”类,就首先明了材料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所学知识证明或驳斥史料的观点。如果属于“启示或认识”类就结合主题、现实,阐述自己的认识。如果属于“小论文”类就先确定论点或题目,然后围绕这个主题组织证据。分析题目也不是要面面俱到,可以按照几个类别,分别从几个大题中抽出典型予以分析。解析题目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发言、学生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暴露思维的过程,从而对症下药。
3. 答题规律总结。包括审题、知识迁移、语言组织、书写规范等问题。
4. 典型卷面展示。选择一两份学生的答题纸,以投影的形式,让学生分析卷面格式、语言层次、得分情况,总结答题的经验教训。
5. 订正错误或再次训练。试卷讲评课不只是评评试题的答案,它还有平衡学生心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讲评课,恰如其分地分析学生的成绩,让学生胜不骄、败不馁,以积极平和的心态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对高三年级而言,一份正规的试卷题量大,在一节试卷讲评课内,既要完成纠错又要指导答题方法、培养学科能力不容易,需要加强研究。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摸索、总结、提高。
4.初二下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篇四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B C C D C A D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A C B C A B D D C C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8分,第22题6分,第23题11分,共25分)
21 (1)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土地改革 农民阶级
(3)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巩固了人民政权)
22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浮夸风 共产风
(3)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该题言之有理即可酩情给分。)
23 (1) 第一个五年计划(或“一五”计划) 重工业
(2)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仅写“ 三大改造”不给分)
(3)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 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 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初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篇五
答案 D A D D A B D D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A C A A A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A B B B A A
27、鸦片战争(1分);五四运动(1分)
28、自强(1分);求富(1分)
29、南昌(1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分)
30(1)《南京条约》(1分);《马关条约》(1分);《辛丑条约》(1分)
(2)《马关条约》(1分)1895年(1分)
(3)《辛丑条约》(1分)
31、(1)五四运动(1分)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1分);曹汝霖等(1分)
(3)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阶级;(1分)
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1分)
(4)忧国忧民、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1分)
32、(1)洋务派(1分);维护清朝统治(1分)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或维新变法运动均可)(1分)
(3)中国同盟会(1分)
(4)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回答合理,均可得分)。(1分)
6.初二历史试卷 篇六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义和团民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1)材料一中两个条约分别签订于哪一次战争后?(4分)它们分别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何影响?(4分)
(2)材料二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2分)晚清政府为寻求“御侮自强”之术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2分)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2分)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感悟?(4分)
27.(14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长征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
材料一 1933年10月,枪炮声再次隆隆作响,五十万国民党军队被调往江西前线,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强大进攻,住在瑞金那座“独立房子”里的军事决策者不顾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仍然命令红军对敌人的坚固堡垒实行攻坚战。这使红军的反击从一开始就连续受挫……
——《长征》
(1)依据材料一,概述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4分)
材料二 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习近平
7.初二历史试卷 篇七
从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来看,我校历史得A人数并不多,不仅如此,而且得A率相对于政治、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低许多。根据近两年江苏“小高考”的情况,考生单科得A的人数呈现下降趋势,得4A的总人数也呈下降趋势,主要目的是控制高考的加分,让学业水平测试回到它本来的要求,使血液水平测试符合最初的指导思想,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够达C,而不要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另一场“高考”。
2012年江苏历史小高考在必修一、二、三题目分值比例与2011年相比变化不大,从内容的教材分布比例来看,必修一44%、必修二30%、必修三26%。其中,选择题中必修一共15题,在卷面分值中占30%,必修二一共10题,在卷面分值中占20%,必修三一共5题,在卷面分值中占10%。增加了的必修一考查分值无疑增加了试卷难度。三本书最容易出难题的就是必修一政治史,如第6题内阁、第8题辛亥革命、第12题国民大革命、第38题走向联合的欧洲等,这些均是考生的拦路虎。判断题,重点考查的是学生准确记忆、严密思维,是最容易体现难度的题型之一,如第32题考查中国通讯传媒的发展史实,如学生缺乏准确的记忆必定会出错。2012年试卷判断题考查必修三的较多,占6%,这与最难的2009年历史小高考题时一样,另外两题判断题是必修一的内容,2012年判断题未见必修二内容,主观题仍然是材料解析题为主,三册书比分各占卷面分值10%。
从试题的立意来看,情景性比较突出,比如材料题及图片题在该试卷中都有大量体现,特别是在这一份试卷中运用了大小15幅图片,这也是2012年小高考历史试卷所呈现的一大亮点,这告诉教师在以后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课本上的图片资料。应该说,虽然2012年小高考试卷有一定的难度,但总体来说试卷还是考查以准确记忆为主的基础能力,尤其是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概念。
学业测试中,日常的学科教学,物理、历史、生物、化学、地理、政治各科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可2012年的考试与往年相比较,控A率几乎就是由文科生选的物理和理科生选的历史决定的。这就客观上提高了历史和物理的学科地位和教学要求。故总结本次考试,思考如下,希望对今后的历史考试有所启示。
1.重视双基,强调规范
从2012年试题来看,双基仍然是整卷测试的主旋律。平时教学中就要夯实基础,只有基础扎实了对付难题才能以不变应万变。2012年的历史小高考试卷考查更多的还是基础题,如第1题宗法制的最大特点,第3题活字印刷术,第11题生活习俗服饰,第16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25题卢梭思想,第30题美国参与的经济组织等,教学要紧扣《说明》的测试内容和要求,利用好教材梳理相关知识点,注重基础知识,做到逐一扫描,没有遗漏,打好基础关。平时还应注重规范性训练,如历史专业用语的使用规范、开放性试题的语言描述规范等。
2.关注过程,强调能力
能力立意是命题的总策略。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材料选择题和图片选择题题每年都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如第5题王阳明思想,第7题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12题国共合作,第17题大跃进运动,第23题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得分率不高往往就是缘于考生自学能力的局限。
3.依据说明,有针对性训练
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的同时,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新一年的《考试说明》,尤其要注意区分测试要求中“了解”、“知道”、“理解”和“认识”等不同的学习要求。教师应根据《考试说明》不同的要求分析出该考点的测试题型与方向,并按单元构建知识网络体系,这点是得A的必要条件。另外,还应有计划地进行适应性测试训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加强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培训,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4.关注生活,联系实际
8.201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篇八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
1.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协定关税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③①
2.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信息,与洋务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 )
3.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天演”、“淘汰”、“物竞”、“天择”等术语铺天盖地,许多人甚至用这些词汇给自己或儿女取名。这反映了下列哪位历史人物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 )
4.“1926年,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上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网络诗歌,诗中国共两党这次合作的目的是 ( )
A.推翻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B.同北洋军阀抢夺地盘
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D.共同抗日,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5.电视剧《西安事变》再现了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历史。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有利于 ( )
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共产党
C.中华民族
D.日本侵略者
6.学术界普遍认为,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雄伟壮丽的史诗,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下列描写解放战争时期气势恢弘场面的诗句是 ( )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7.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哪两个事件有关 ( )
A.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二大
B.“一五”计划的完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三大
D.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
中共十五大
9.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巴黎和会的召开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10.伏尔泰说:“这无疑是我们地球上的头等大事,因为在这以前,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一直是一无所知,迄今为止任何伟大业绩在这一新的创举面前都相形见绌。”这件“头等大事”是指 (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美国独立 D.工业革命
11.有人说他是疯子,也有人说他是英雄,但谁也无法否认他对欧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他因战争而起家,也因战争而倒台。这位名震一时的枭雄是 ( )
A.拿破仑 B.查理一世 C.华盛顿 D.亚历山大
12.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文中“另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应指 ( )
A.珍妮机的发明 B.火车机车的发明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飞机的发明
13.如果将“义和团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归结为一个学习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 ( )
A.社会主义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
C.改革与革命 D.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4.历史课上,九(1)班同学举行“我最崇拜的发明家”评选活动。老师要求每个同学把手中的那一票投给四位候选人中的任意一位。投票结果如下: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家在本次评选中总得票数是 ( )
A.12票 B.22票 C.28票 D.32票
15.中国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之祸患。世界史上英法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点的会议是 (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6.右图是一枚纪念勋章,它纪念的二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德国闪击波兰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17.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 ( )
A.国家已经四分五裂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
18.下图中的人物分别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请你给这张图片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 )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者 B.资产阶级民主的倡导者
C.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者 D.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与继承者
19.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 )
A.苏联解体导致国家数量增多endprint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国、欧盟、中国、日本、俄国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盟、中国、日本、俄国等力量的制约
D.局部战争导致世界分裂势力越来越强
20.某大学近代世界文学研究室要召开一个探讨俄罗斯名著《战争与和平》的写作艺术研讨会,他们想选择一个与这个主题最相配的人物,他们应该选择 ( )
A.高尔基 B.郭沫若 C.鲁迅 D.列夫·托尔斯泰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5分)孔子的言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但在不同时期孔子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知及之(凭借聪明才智得到它),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孔子《论语》
材料二袁世凯窃国、登上民国总统之位,定孔教为国教,提倡尊孔读经。……陈独秀号召青年:“以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塞绝与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
材料三18世纪法国法郎士·魁奈认为:“孔子立教的目的在于恢复人类天性,不再为愚昧和情欲所蒙蔽,……应以理性为标准;凡是不合理性的,叫他们勿动,勿思,勿言。”
——材料二、三摘自张荣明教授在复旦大学的演讲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主张。(2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袁世凯和法国人对于孔子的态度是什么?而陈独秀对儒家思想又是怎样的态度?(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怎样对待传统文化?(1分)
22.(5分)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9-1979年,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由此开始……多年以后,这段沉重的历史依然令人感叹,为了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年轻的共和国经历过如此艰难的历程。
1978年到今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伟大转折,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此时的中国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材料二进入新世纪,中国以全新的姿态阔步走向世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中华民族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昂首前进。 (1)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了什么失误?(2分) (2)1978年后中国的发展具备了哪些“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请举例说明。(两例即可)(2分) (3)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分)
23.(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3月1日晚9时20分,8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截至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经调查,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摘自人民网 (1)“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哪一位英雄人物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1分) (2)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地区设立了什么管辖机构?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新疆地区实行什么政策?(3分) (3)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分裂从来不得人心。请你为新疆的稳定与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1分)
24.(7分)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为独立而战”
美国是一个没有童年的国家。组成美利坚民族的主要有三种人,他们分别来自本地的土著人、欧洲的殖民者和被贩卖来的黑奴。长时期的融合后,一个新的民族诞生了,并在同一旗号下,宣告了美国的独立。 (1)请写出一位“为独立而战”的美国英雄人物。(1分)
步骤二:“为统一而战”
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他们都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都把赌注压在自己这一方。 (2)材料中所说的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2分)
步骤三:“创新的美国”
众所周知,当今美国人才济济,全球一半多的科技发明出自美国。 (3)请分别举出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发明创造。(3分)
步骤四:“富强的美国”
二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其工业产量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黄金储备更是达到75%。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发展有过困难,但90年代又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4)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分)
25.(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有关岛屿主权的争端日益突出。岛屿争端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但目前全球存在的岛屿争端大多是历史遗留问题。
材料一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材料二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1)材料一中的“夏日”代指日本,台湾是在哪一场战争后被日本割占的?(1分) (2)材料二从国际法的角度确定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台湾是中国领土。它出自哪一国际文献?(2分) (3)2012年7月1日,香港迎来了回归祖国15周年纪念。中国能收回香港主权,并保持香港持续繁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4)有人认为:“和平谈判不能收复被占领土,在领土问题上没有谈判,只有战争。”你认为这一观点对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A 2.A 3.D 4.C 5.C 6.C 7.B 8.C 9.A 10.B 11.A 12.C 13.D 14.C 15.C 16.D 17.C 18.D 19.C 20.D
21.(1)“仁”、主张为政以德。(2分)(2)肯定、否定。(2分)(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分)
22.(1)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2分)(2)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上升;香港、澳门回归;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2分)(3)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分)
23.(1)左宗棠。(1分)(2)新疆行省(或行省)。(1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2分)(3)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政策;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新疆经济发展;严厉打击分裂祖国的行为;等等。(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思想观点正确即可得分)(1分)
24.(1)华盛顿。(1分)(2)奴隶制的废存问题。(2分)(3)第一次:轮船;第二次:耐用碳丝灯泡、飞机、电话;第三次:电脑、互联网等。(3分)(4)信息化和全球化。(1分)
9.初二物理期末试卷 篇九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1-15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意的)
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光线由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一定发生改变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2、下面哪一种现象是由漫反射引起的
A、从平面镜里看到物体的虚像
B、通过平静的水面看到岸边树的倒影
C、能从不同的方向看清电影屏幕上的像
D、在烈日下看到玻璃上发出刺眼的光
3、人站在平面镜前,关于他的像,正确的说法是:
A、若人远离镜面运动,则人看到他的像靠近镜面运动
B、人离平面镜近时像大一些,离平面镜远时像小一些
C、当人举起右手,平面镜中的像也举起右手
D、平面镜成的虚像与物体的大小总是相等的
4、一条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如果入射光线逐渐靠拢法线,那么,反射光线将
A、靠拢法线 B、远离法线 C、方向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5、一位同学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2米处,沿与镜面垂直方向向镜子移动了1米后,镜中的像离他本人的距离是
A、2米 B、4米 C、1米 D.6米
6、下述光学器件中,能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凹面镜 D、凹透镜
7、下列光学器件中,哪个不是用凸透镜制成的
A、放大镜 B、近视眼镜
C、照相机镜头 D、幻灯机镜头
8、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像对幻灯片来说是
A、正立的、放大的实像 B、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C、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D、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9、王明和刘刚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王明总比刘刚提前10米到达终点,现如果让王明远离起点10米,刘刚仍在起点起跑,则:
A、同时到达终点 B、刘刚先到达终点
C、王明先到达终点 D、无法判断
10、坐在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铁轨两旁的树木迅速后退,这位乘客选取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树木
C、乘客坐的列车 D、迎面开来的列车
1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秒钟内通过4米的路程,那么它在前 2秒内的运动速度是:
A、2米/秒 B、1米/秒
C、1.5米/秒 D、0.5米/秒
12、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1/3,则:
A、甲通过的路程是乙通过路程的1/3
B、乙所用时间是甲所用时间的1/3 C、通过相同的路程,乙所用的时间是甲所用时间的3倍
D、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是甲通过路程的3倍
13.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只能靠空气传播;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只能靠液体传播;D.声音能靠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
14.像的大小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决定的:
A.平面镜的大小 B.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
C.观察像的角度 D.物体的大小
15.一人骑自行车沿笔直的公路行驶,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米,则: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4米/秒
C.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
D.前两秒内的平均速度是2米/秒
以下题目中至少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意的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速度大
B、运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速度大
C、运动快的物体速度大
D、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的速度大
17、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放大镜时,应将被观察物体置于放大镜焦点以内,物体越靠近透镜,得到的像越大 B、用照相机时,应将被拍照物体置于照相机镜头的2倍焦距处
C、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制成的
D、用幻灯机时,应将幻灯片置于镜头的焦点和2倍焦距之间
18、一个人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上,王明说:这个人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同船坐着的人 B、船
C、河水 D、岸上的树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9、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____。
20、速度是表示____的物理量。
2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千米/秒。
22、影子形成的原因是____。
23、平静的湖水水面可以清楚的映现岸上的景物,这是由于光线在水面发生____的结果。
24、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80度,那么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____度。
25、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半分钟内通过60米的路程,则这个物体在前30米路程中的速度是___米/秒。
26、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____入射角。27、72千米/小时____20米/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使用照相机照相时,要使底片上的人像大一些,镜头到人的距离应____,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应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9、汽车上的人看见路旁的房屋向正北方运动,这是以____为参照物,如果以房屋为参照物,汽车向____方向运动。
30、地球同步卫星对____是静止的,以____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运动的。
31、产生声音的原因是____。声音在真空中是____传播的。(填能或不能)
32、A、B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VA∶VB=2∶3,则通过相同的路程,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tA∶tB=____。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14分)
33、如图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的像 ]
34、图2中的两条反射光线,是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光线试确定点光源及像点S’的位置
35、如图3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根据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6、根据图4中光线画出射向凹透镜的入射光线
37、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38、在方框内填入适当的透镜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3分)
39、凸透镜成像实验表明:
(1)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 __;
(2)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 __;
(3)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是 __;
(4)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是 __。
40、图中物体的长度是 __厘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__。
41.天平是测量 ___的仪器.使用托盘天平时,必须把它放在__ 上,然后把游码__ 上,再调节平衡螺母,使 ___,其标志是 ___.如果指针偏右侧,则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 调节.42.用天平称水的质量,根据甲乙两图,水的质量是。
五、计算题:(共18分)
43、汽车以36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小时,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6分)
44、一列长250米的列车,以18千米/小时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历时11分50秒,那么,大桥的长度是多少?(6分)
45、步行人的速度是5千米/小时,骑车人的速度是15千米/小时,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若步行人先出发30分钟,骑车人需经过多少时间才能追上步行人?(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7.B 8.D
13.D 14.D
二、填空题:
3.D 9.C 15.C
4.A 10.C 16.CD
5.A 11.B 17.CD
6.C 12.D 18.AB
19、米、刻度尺21、3×105
23、反射
27、等于
20、物体运动快慢
22、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4、50、2
26、大于
28、减小、增大
29、汽车、正南
30、地球、太阳
31、物体的振动、不能32、3∶2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39、(1)u>f(2)u>2f(3)f
41、质量、水平桌面、调到零刻度、天平横梁平衡、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左42、40g
五、计算题:
43、汽车以36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小时,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5分)72千米
44、一列长250米的列车,以18千米/小时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历时11分50秒,那么,大桥的长度是多少?(6分)3300米
【初二历史试卷】推荐阅读:
初二历史复习提纲07-02
初二历史上册15课11-13
初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08-07
初二人教版历史课件11-04
初二年级历史教师工作总结07-30
初二下历史教学工作总结09-14
初二历史教师工作总结报告10-12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10-18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11-12
思源学校初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