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仓山区教育局

2024-07-10

福州市仓山区教育局(共8篇)

1.福州市仓山区教育局 篇一

年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告

为满足新学期各学校(幼儿园)师资需求,经研究,决定公开补充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92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计划・・・・・

中小学教师61人、职教专业教师11人、幼儿园教师20人。具体岗位招聘计划指标详见附件1。

二、招聘对象和条件

1.思想品德要求: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公德。热爱教育工作,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 户籍要求: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萧山生源或萧山户籍。硕士研究生和“211工程”院校一本毕业生生源地放宽至浙江省。

职教专业教师:浙江生源或浙江户籍。

3. 学历要求:

高中教师为普通高校重点批(一本)毕业生或全日制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其中音乐、体育学科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初中教师为本科及以上;小学教师为大专及以上,幼儿园教师为大专及以上,职教理论教师为本科及以上,职教实习指导教师为大专及以上。

4. 专业、职业资格及技能要求:

(1)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应届生按学历专业报考对应的学科(应届本科生各专业均可报考幼教岗位)。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可报考小学语文或小学数学,小学教育专业有明确方向的,也可报考该方向的小学学科。文科综合专业可报考历史学科,理科综合专业可报考物理、化学、生物和科学学科。物理、化学、生物专业的可以报考科学学科。

往届生按教师资格证学科报考(2010届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无资格证的,须具有浙江省申请教师资格教育学和心理学合格证)。资格证上没有指明学科的,根据呈报的学历专业报考对应的学科。教师资格证学科为物理、化学、生物的可以报考科学学科。持有普通高中教师资格证者可以报考初中或小学相应学科岗位,反之不能报考。

(2)职教专业教师:

理论教师:应届毕业生按相应专业报考对应的`岗位;往届生应具有相应专业岗位中级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或取得初级及以上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三年及以上相应专业岗位实践经历并取得相应专业岗位高级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具体专业要求详见附件1。

(3)具有高于“学历要求”起点学历的报考人员,若其高学历专业与报考专业要求相近的也可报考。

5. 普通话要求:

具有省语委颁发的普通话二级乙等及以上等级证书。其中,报考语文学科必须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报考职教的不作要求。

6. 年龄要求:

身体健康,年龄在30周岁以下(1981年1月1日以后出生)。至今连续任教5年及以上的学校现自聘教师,年龄放宽到35周岁以下(1976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幼儿园高级(小学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至今连续幼教任教以上的幼儿园现自聘教师报考幼教岗位者,和已取得相应专业岗位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报考职教岗位者,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以下(1971年1月1日以后出生)。

三、招聘办法与程序

招聘实行“公开报名、统一考试、择优聘用”的办法。招聘程序:公告、网上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或专业测试、体检、考核、志愿填报、公示和聘用等。资格审查包括初审、复审和再审,并贯穿招聘程序全过程。具体招聘办法和程序如下:

(一)网上报名

1. 报名时间:2011年7月1日8:30至7月3日16:30。

2. 报名方式:登陆萧山教育信息网,在“教师招考”栏进行报名。

3. 报名要求:每人限报一个岗位。

考生应如实填写基本信息,根据招聘公告要求慎重选择报考层次和学科。“个人学习工作简历”从中学阶段开始填写,时间经历必须连续,不得空缺。上传的照片为近期正面免冠一寸照,照片文件格式为JPG,大小控制在100K以内。报名成功后,系统会出现网报号,请考生牢记网报号和密码!网上提交后个人报考信息修改可凭网报号和密码进入修改。网上报名程序不具备报名资格审核功能,是否具备报名资格应以资格审核为准。

4. 调整报名:2011年7月5日。

经网上报名后,于2011年7月4日在萧山教育信息网公布各岗位报名情况。需要调整报名的考生,可在7月5日凭网报号和密码在网上调整报名信息,截止时间为7月5日16:30,逾期将关闭报名系统。

(二)资格初审

2011年7月7日至7月10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30-16:30),根据网报时预约的时间段,到电大萧山学院现场确认报名信息并进行资格审查和缴费等,规定时间内未经资格审查的视作放弃报名。学科岗位计划指标与符合报名资格人数的比例为:招聘1-3人按1∶3控制,招聘4-14人按1∶2控制,招聘15人及以上按1∶1.5控制。其中,高中和职教岗位由于上次招考中报名人数普遍不足,导致指标大量核减以至取消岗位,为此作为紧缺学科比例均按1:2控制。报考人数未达到比例的招聘指标按规定相应核减直至取消岗位。

现场确认报名信息时必须提供身份证和网报号。户籍地归属的期限及其它报考资格必备条件的期限,截止时间为2011年7月6日,资格审核时必须提供下列材料:

1. 户口簿(卡)原件及复印件(户主和本人两页);

2. 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 应届生《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留学人员出具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的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 往届生毕业证书(留学人员出具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的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5.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原件(未签者一式三份、已签者一式一份)及复印件(一份),签约单位同意报考证明原件;

6. 应届生普通话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往届生教师资格证书(2010届本科及以上无资格证的,提供浙江省申请教师资格教育学和心理学合格证)原件及复印件,职教除外;

7. 30周岁以上者的任教年限证明原件(单位及镇街中心辅导学校盖章);

8. 幼教35岁以上者的幼儿园高级(小学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9. 高中教师“普通高校重点批(一本)毕业生”证明原件;

10.职教专业教师技能等级证书或技术职称证书等原件及复印件,实习指导教师三年及以上对应岗位实践经历证明原件。

(三)笔试

1.笔试内容:所有学科或岗位均设“教育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 两门笔试科目,“教育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等,“学科专业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教材教法。笔试各科目卷面满分均为100分。试卷分别设中学卷和幼教卷,报考职教和小学的考中学卷。具体笔试形式、内容、范围等详见附件2。音乐、体育、美术和职教专业学科不指定参考书目和范围,考生可按所报学科按中学及职教层次自行准备。

2. 笔试分值:“教育基础知识” 和“学科专业知识”分别按30%和70%的分值计入笔试成绩,笔试成绩按50%分值计入招聘总成绩。

3. 笔试时间:2011年7月16日,教育基础知识8:00-9:30,学科专业知识10:00-11:30。

4. 笔试地点:另行通知。

(四)面试或专业测试

1. 面试或专业测试对象:根据各岗位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核定指标1:3(幼教1:2)的最高比例确定,如实考人数不足比例的,以实考人数确定面试或专业测试人员。报考普通学科的考生参加统一面试,报考职教、幼教和音乐、体育、美术学科的考生参加专业测试。

2. 面试内容:面试主要测评举止仪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知识水平、教学方法和应用能力、技能技巧等方面。

3. 专业测试内容:包括技能测试和面试两项内容,幼教技能测试内容为“说、唱、弹、跳、画”五项基本功。具体测试时间、内容、方法和要求另行通知。

4. 面试或专业测试分值: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线),面试或专业测试成绩按50%分值计入招聘总成绩。面试或专业测试不合格者不予录用。

(五)体检

1. 体检对象:根据各岗位招聘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比例确定体检人数。核定指标与体检人数比例:招聘1人1∶2;招聘2人1∶1.5;招聘3至4人1∶1.2;招聘5人以上1∶1.1。

2. 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和《关于修订及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9号)执行。

(六)考核与志愿填报

1.考核:在体检合格人员中从高分到低分按核定指标与考核人数1:1的比例确定考核人员,参照《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察工作细则(试行)》的规定组织考核。

2.志愿填报:考核合格的人员根据本人意向,选择若干个志愿填报,并填写是否服从调配意愿。录取时遵循“分数优先”原则。

(七)公示与录用

考核合格的拟录用人员将在萧山人事编制网和萧山教育信息网进行公示,公示时间7天。公示期内无异议的,在公示结束后按有关规定办理录用报到手续,录用人员统一实行人事代理制。

四、其他事项:

1. 《准考证》、《查询成绩单》等由考生在萧山教育信息网上自行打印,《准考证》可在笔试前三天打印,《查询成绩单》可在笔试结束三个工作日后打印。相关招聘信息请随时关注萧山人事编制网和萧山教育信息网,不再另行通知,逾期责任自负。

2. 在招聘工作的各个阶段性程序中,当招考总成绩出现并列分时,以笔试成绩高者优先;当笔试成绩出现并列分时,以“学科专业知识”成绩高者优先。成绩统计过程中如有小数,则保留两位小数。

3. 在招聘工作的各个阶段性程序中,如发现有提供材料不实、弄虚作假的,笔试、面试或专业测试作弊的,将随时取消考生资格,并且三年内不得报考我区教师岗位。

4. 出现放弃、淘汰、取消资格等情形时,缺额人员在相应环节报考同一岗位的人员中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且每一阶段只安排一次递补。

其它未尽事宜由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负责解释。联系电话:(0571)82627195、82622107。

附件:1、萧山区2011年教师补充招聘计划指标

2、萧山区2011年招聘教师学科考试说明

杭州市萧山区人事局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2.福州市仓山区教育局 篇二

一、监测指标、材料与方法

监测大气中的三个常规监测指标, 即飘尘 (PM10值) 、SO2值和NO2值, 监测采样点选在福州仓山区洪塘路的二十九中校内。

1.飘尘 (PM10值) 监测设备、采样标准与分析方法采用应用2031型智能大流量TSP采样器 (青岛崂山应用技术研究所出品) 进行测定, 采样方法如下:流量0.2L/min, 采样高度为离地面10米, 每3天测定一次, 测定日连续24小时自动采样并取平均值。采用重量法[1]进行分析, 每月获得12个测定数据, 平均后得到月平均值。

2.二氧化硫 (SO2) 和二氧化氮 (NO2) 的监测设备、采样标准与分析方法使用以下设备: (1) 应用2021型24小时恒温自动连续采样器 (青岛崂山应用技术研究所出品) ; (2) AL104电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 (上海) 有限公司) ; (3) 752N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采样方法如下:流量0.2L/min, 采样高度为离地面10米, 每2~3天测定一次, 测定日连续24小时自动采样并取平均值。两项指标均采用分光光度法[1]进行分析, 每月获得12个数据, 平均后得到月平均值。

3.评价分析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

二、结果与分析

(一) 飘尘 (PM10) 监测结果与分析

1. PM10月均值变化趋势分析。

2006~2010年大气中飘尘 (PM10) 的监测结果月均值统计如表1。

从表1中2008~2010年的PM10浓度月均值监测数据来看, 7~9月的数据均相对较低, 可能与福州地区该时间段处于台风高发期, 带来雨水较多有一定关系。而11月~2月之间PM10浓度月均值则相对较高, 可能与福州地区该时间段空气相对干燥有关。

2. PM10值年变化趋势与分析。

从表1中的数据分析, 可以看出, “十一五”期间PM10浓度呈现下降趋势, 2008年以来, 该区域PM10值与2006、2007年相比有所下降, 从2006、2007年的90ug/m3以上下降到了80ug/m3左右, 其中2008年的PM10值最低, 2009年和2010年的数据显示又有所上升, 2006~2007年的飘尘水平明显偏高, 经查当时该区域住宅开发项目较多, 且运砂车途经该区域较多, 与测定值吻合。同时在“十一五”期间PM10月均值除2006、2007、2009年少数月份高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二级外, 其他大部分月份的月均值均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 (表2) 。

(二) SO2监测结果与分析

1. SO2月均值变化趋势分析。

2006~2010年大气中SO2浓度值的监测结果如表3。

从表2的数据分析, 从2006年的数据来看, 10~12月份的SO2浓度值明显高于其他它月份, 但2007~2010年的数据显示, SO2浓度值各月份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差异。

2. SO2值年变化趋势与分析。

研究表明, 该区域2006年空气SO2浓度的监测值较高, 10月份和12月份的SO2浓度月均值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 11月份的SO2月均值则高于二级标准, 但从2007年开始, SO2值逐渐降低, SO2指标均较低, 甚至监测结果经常为0, 说明从2007年开始, 该区域空气中SO2的污染逐渐减少, 且已减少到了极低的水平, 均远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 可以忽略不计。

(二) NO2监测结果与分析

1. NO2月均值变化趋势分析。

2006~2010年大气中NO2值的监测结果如表3。

从表3的数据分析, 从2007年的月均值来看, 1~3月的NO2值显著高于其他月份, 而2008年的变化有所不同, 3月以及9~11月的NO2值明显高于其他月份。2009年和2010年的NO2值, 各月份之间趋于平均, 未显示出规律性的差异和变化。

2. NO2年变化趋势与分析。

对NO2年均值研究后表明, 2006年监测到的NO2值较低, 2007~2010年监测结果比较接近, 2007年略高, 也就是说, 从2007年开始, 空气中NO2的水平略有下降, 但近三年趋于稳定。“十一五”期间, 大气中NO2浓度月均值除2007和2008年的部分月份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外, 其他大部份月份的NO2浓度月均值均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 (表3) 。

三、讨论

1.从上述三个重要指标的监测结果来看, “十一五”期间, 福州市仓山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处于较好水平, 而且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各项污染物指标都有下降, 尤其是空气中的SO2值这个指标, 已经远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这一指标的降低可能主要得益于以下两点:一是福州市及时搬迁了市区内的以煤为主要能源的高耗能企业, 如二化等;二是家庭能源基本告别煤炭, 主要向液化气和天然气转变, 并有部分向用电转变。再看空气中的NO2值这个指标, 大多数月份的月均值也已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说明相关污染企业的外迁和大规模的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有效地改善了环境空气质量。

2.尽管空气中的PM10值这一指标在多数月份的月均值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 但离一级有较大差距, 而且部分月份的月均值也时有高于二级标准的情况出现。飘尘的来源较为复杂, 地面扬尘、煤炭燃烧、汽车的尾气排放以及工业排放等都可能增加空气中的PM10含量, 从福州的情况来看, 建筑工地和建筑工程材料运输对PM10值影响很大。城市建设不可避免, 但从建设宜居城市的角度出发, 规划和管理部门需要站在长远规划、服务于民的高度, 减少不必要的大拆大建, 避免短期内的重建, 拒绝“短命建筑”, 通过科学负责的规划来减少单位时间内的工地数, 以降低空气中的PM10值。这一方面, 欧洲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是到处屹立着几百年的“长寿建筑”, 二是在鳞次栉比的高楼群中如宝石般点缀着各种低矮的古老建筑, 尤其是私有的古老建筑, 既彰显文明, 又保护环境。

3.树木是降低空气中PM10值的有效“武器”, 需要关注城市的绿化, 但在这一点上, 管理部门要从关注绿化的“量”转变为同时关注绿化的“质”, 不能光有绿化面积。小树苗对环境质量尤其是环境空气质的改善效果很有限, 而大树却较易调控小气候, 并大量吸附飘尘。要尽量避免因为城市建设而砍伐大树、古树, 以绕代移, 以移代砍。

4.建议提倡和引导屋顶绿化, 尤其是住宅区的屋顶绿化, 这对于降低空气中的PM10值大有裨益。同时应考虑从建筑设计入手, 使新建建筑物适宜做屋顶绿化, 并可考虑将这一内容纳入建筑设计稿官方审批标准。屋顶绿化可以并应当成为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补充。

摘要:自2006~2010年, 对福州市仓山区的大气质量进行了持续地定期监测, 主要监测了大气中的飘尘 (PM10) 、SO2、NO2三个指标, 结果显示:该区域2006~2007年的飘尘水平明显偏高, 2008年以来, 该区域PM10值与2006~2007年相比有所下降, 从2008~2010年的PM10值监测数据来看, 7~9月的数据均相对较低, 而11月~次年2月之间PM10值则相对较高;该区域2006年SO2的监测值较高, 但从2007年开始, SO2指标逐渐降低, 甚至监测结果经常为0, 说明从2007年开始, 该区域空气中SO2的污染逐渐减少, 且已减少到了极低的水平, 可以忽略不计;2006年NO2的监测数据较低, 2007~2010年监测结果比较接近, 2007年略高, 从2007年开始, 空气中NO2的水平略有下降, 但近三年趋于稳定。

关键词:大气质量,监测,PM10,SO2,NO2

参考文献

[1]《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198-200.

3.杭州市萧山区创新能力建设的调研 篇三

萧山区位于钱塘江南岸,2001年撤市建区,成为杭州市城区之一。地区生产总值699.81亿元,自2002年以来连续位居全国百强县市排名第7位。

一、萧山区区域创新的主要特点

(一)企业是区域创新的主体

萧山区内基本没有大学、科研院所,创新资源集中在企业内。到2006年底,区内企业技术中心16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9家;高新技术企业124家。企业创新能力强,2003—2005年全区专利申请量达2428件,授权1064件,大部分都是企业或企业与其它单位合作申请的。全区名牌产品达161只,著(驰)名商标达162只。

(二)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大,但比重偏低

萧山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庞大,到2006年底,各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5亿元,一批高新产业技术水平较高。尽管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大,但所占比重偏低,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6.9%,同期全国水平约为8%。与当地创新产业化大区的地位不相称。

传统产业中已有48家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占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7%。但传统产业技术水平仍普遍偏低,一些规模以上企业的技改意向不明,存在着观望苗头;地区内仍有大量的手工作坊,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较高的能源消耗。

(三)政府培育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但缺乏科学的创新规划

萧山区各政府部门为区域创新培育了良好的环境。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奖励企业创新;2003年开始实施的“百亿研发、百亿技改”双百工程进展顺利,打造了“一个中心、五大基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了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孵化器。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示范县(市、区)和浙江省科技强县(市、区)等称号。

但受到诸多因素的约束,当地还未制定较为全面的科学创新规划。已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十一五规划纲要”,内容主要是针对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规划,缺少体制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缺乏对地区创新的总体定位。

(四)当地以项目合作的形式广泛利用区外资源,但还未建立起促进创新的长效机制

萧山区以企业为主体、采取项目合作的方式,广泛利用了各地的创新资源。

以项目合作为主的创新模式,使创新直接与产品、企业、市场挂钩,缩短了创新的实现周期,降低了产品成本,引领了产品升级换代。但仅凭项目合作还不能建立起促进创新的长效机制。项目合作的特点是一事一议,项目完成后合作总结,这与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所要求的长期固定合作模式不一致。尤其是创新环境还不尽完善,阻碍了地区全面创新的实现。

目前,影响萧山区创新的主要因素:一是区域定位还不够明确。长三角都市圈是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萧山区距上海约为2小时车程,属于长三角都市圈的外圈层的基本组成部分。从都市圈发育的一般规律和当地的发展现状来看,萧山区应建设成为长三角都市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这一区域定位意味着萧山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应同时符合都市圈和自身发展的要求,要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体系。目前,萧山区采取了“吸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战略,也即吸引高端产业、不弃低端产业。但地区内一些中小企业往往无力进行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生产工艺较为低下,只能处于国际产业链条的低端,不利于提升都市圈竞争力。

这一定位还意味着萧山区应当充分利用长三角的创新资源。方便的利用创新能力强、节点等级较高的上海、杭州等地资源,通过网络通道共享创新资源,以及通过长三角创新网络与全国、世界其他创新节点连接。但实际上,目前仍然局限在接受有形的产业转移、资金投入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利用上海的创新网络、综合优势有效促进发展。

二是地区传统经济收益高制约着创新步伐。萧山区工业结构以纺织、服装、机械化工、电子电器、钢构为主,呈现出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共存的多元特征。

一些传统产业投资额度相对较小,技术简单,地区内技术发育成熟,极容易模仿,因此进入门槛低;而且资金回报率高、回报周期短。而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性大,实现周期较长,许多企业和创业者多投资于技术水平较低的传统产业,并不愿意涉足高新技术产业。

二、提升萧山区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

(一)融入长三角,建成世界级专业技术型创新区

丰富地区创新资源,培育区域自身创新能力。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全面推动地区大型企业与全国、世界研发网络的接轨,提升优势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水平。吸引上海市、杭州市等地的高校、科研机构在萧山区建设分部、研发中心、实验基地等。遵循“先用人才,再引人才”的次序,完善异地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打造吸引留住创新人才的平台。近期继续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逐渐从设备引进、技术引进向共享人才和研究能力进而引进人才和研究能力转变,形成区域自身创新能力。

接轨全国乃至世界创新网络,提升创新资源的档次。依托长三角都市圈的创新网络,接轨世界创新节点;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打通与全国乃至世界相关研究机构的联系通道,提升引进资源的层次。联合都市圈内其他地区,建设世界级专业技术型创新区。增强纺织等专门知识技术的聚集,提高专门技术的国际化水平;依托上海市等地高校资源,联合绍兴、湖州以及苏南地区,共建世界性纺织工业研发中心,将萧山区建设成为纺织工业世界级技术创新基地之一。

(二)服务产业结构升级,打造富有创新活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尽快确立在长三角都市圈中的定位,深化与都市圈内其它地区的分工与合作。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等,加快建设成为上海市汽车电子技术创新转化基地之一。立足区域特色资源,培育引进技术含量高、加工链条长的现代装备制造企业。实施“腾笼换鸟”战略,鼓励大型传统产业企业向世界技术水平最高行列迈进,推动创新能力差的中小型传统企业向其它地区转移,坚决控制传统产业再上中小企业项目。

有选择的发展服务业。重点发展直接服务于地区经济的金融、餐饮、宾馆等产业。根据区位条件发展现代物流、临(空)港服务业、休闲旅游业等。对促进创新的配套产业求精不求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风险投资产业等,利用好杭州市和上海市的资源,防止片面追求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三)推动企业、体制和文化创新,建设成为我国区域创新的示范区

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利用技术成果的水平。积极推进企业组织制度改造,加快企业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市场化和信息化进程。培养和引进技术人才并重,保障区域内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供给。

推动体制创新,高标准建设创新型政府。加大产权保护力度,保障创新收益;促进风险担保等产业发展,确保创新普遍开展;完善行业创新平台,提升中小企业发展能力。加大力度推动当地经济、政治、管理等体制改革,将萧山区建设成为我国体制改革的先行者之一,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政府管理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

推动区域创新文化建设。继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创新文化由经济领域向全社会扩散。深入挖掘区域文化的创新内涵,以更加明确的方式鼓励创新,形成包含企业、中介组织、居民、政府等成员的创新文化。

4.杭州市萧山区2007规划 篇四

杭州市萧山区2007-2010年人才规划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建设富裕和谐现代化萧山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根据《中共萧山区委、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决定》(萧委〔2004〕6号)、《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萧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萧政发〔2006〕47号)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与基本背景

(一)“十五”期间人才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获得了长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人才工作取得的成效

(1)人才总量稳步增加。至2005年底,全区人才总量已达8.3万人,比“九五”期末增长43.1%,其中党政人才3534人、经营管理人才7900人、专业技术人才4.7万余人、高技能人才6000余人、农村实用人才3062人。

(2)人才环境不断优化。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出台了《中共萧山区委、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决定》(萧委〔2004〕6号)、《萧山区委办公室、萧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十五”时期我区人才高地工程的实施意见》(区委办〔2001〕105号)、《萧山市引进人才和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若干规定》(萧政发〔2000〕65号)等一系列政策,为人才引进和人才创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全方位的激励机制,每两年开展一次区内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人才(“双十佳”)评选表彰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

(3)人才载体建设取得新突破。针对我区缺乏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际,努力培育新的引才用才载体,重点抓好引进国(境)外智力工作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十五”期间,共申报引智项目124个,执行49项。新增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其中国家级7家),目前共有工作站11家;先后有18名博士后进站开展课题研究,目前共有在站博士后15名,设站数量和在站博士后人数位居全省区(县、市)首位。

(4)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发挥。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区的人才市场服务网络,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人才服务功能。“十五”期间共举办各类大型人才交流会46期、人才集市33期,为6172家(次)单位提供招聘服务;组织区内企业到外地招聘人才20余次。“十五”期间,全区引进各类人才1万余名;区人才市场共接收各类生源的毕业生7879名,其中博士3名、硕士125名、本科3110名。在办好有形市场的同时,积极建设网上人才市场,萧山人才网开办4年来,共发展网上会员单位393家,2万余人次在网上求职,网站点击量近600万人次,日访问量达8000余人次。

(5)人才作用日益彰显。“十五”期末,全区已有18%的规模以上企业聘请了职业经理人,开始或完成了由传统家族型企业向现代公司制企业的转变。“十五”期间,全区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031项,其中国家级102项、省级77项。有4项课题被国家科技部列

为“863”高科技计划项目,区内2家企业分别承担了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项目的开发任务。

2.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人才资源开发理念相对滞后。一是部分企业在发展上,重技术模仿、轻知识创新,重设备更新、轻人才培养。在人才使用上,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存在人才“拿来主义”等短期行为,重使用、轻培养,对人才工作投入少或不投入。二是引资和引才工作中,还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才在促进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关键作用。

(2)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比较短缺。“十五”期末,全区仅拥有浙江省“151”培养人选7名,杭州市“131”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13名。区内仅有正高级职称人员59名、副高级1543名,且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系统,经济发展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相当缺乏,每万人仅拥有工程师17人。从整体来看,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极为短缺,各行业普遍缺乏科技领军人才,每年取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项与我区经济规模不相称。

(3)人才开发公共投入明显不足。全社会人才开发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投入还不相称,人才开发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人才工作专项经费不足。

(二)2007-2010年人才发展的背景和形势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构筑大都市强区的关键时期。为满足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区”之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在我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工作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地区前列中的关键作用。

1.国际新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不断加速,人才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范围内的人才争夺进一步加剧。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才素质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我国将面临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历史性机遇。要实现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中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必须大力开发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各类人才资源,迎接新的挑战。

2.国内新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科学人才观的提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把人才队伍建设摆上了重要战略地位。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区域间人才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同时,我区也面临人才区域竞争加剧、引进和使用人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3.我区新任务。“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区要实现建设富裕和谐现代化强区的目标,成为杭州提升大都市综合竞争力的强大引擎,成为大杭州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型工业样板区、生产服务集聚区、人居旅游新兴区、富裕和谐先导区”,都对人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要求人才工作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经济发展由资本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要求增强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大力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只有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把人才资源转化为竞争实力和优势,才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全区工作重心,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紧紧抓住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努力建好“五支人才队伍”,为我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逐步将我区建设成为大都市人才集聚中心,人才资源开发实现总量充足、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流动顺畅、环境一流、机制灵活、产出高效的目标。在人才数量上,到2010年,全区人才总量达到15.4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2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万人、高技能人才2万人、农村实用人才2.8万人;在人才素质上,要建成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知识创新型、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现代化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居全国和省、市领先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一批高素质的职业化、现代化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中青年党政领导干部;在人才结构配置上,到2010年,各类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达到80%、高级职称人员达到5%以上,每万人拥有工程师25人,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工队伍的比例达到10%以上,全区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人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三、主要任务

(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1.提高党政人才的执政能力。以区管领导干部和年轻干部为培养重点,探索全新的党政干部培养方法,在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和加强党性修养等方面下功夫。通过上挂、下派、外派、交流和轮岗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党政干部的实践锻练。每年要有计划、针对性地选派优秀干部到中央和省、市机关的综合部门、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的经济建设战场以及国(境)外的政府部门和大企业集团锻炼。着眼于我区干部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党政人才队伍的实际需要,加大对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逐步建立梯次完备、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队伍。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教育和管理,健全干部信访预警谈话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完善组织、信访、维稳等职能部门的督查督办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党政人才选拔机制。

2.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竞争能力。突出能力导向,围绕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培养一支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风险决策能力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建立后备经营者队伍人才库,推进企业经营者队伍梯队建设,做到使用一代、培养一代、发现一代。建立企业经营者评价机构,逐步推行职业经理人才的市场化配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聘请国内外职业经理人,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施“11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创造条件,提供机会,鼓励企业经营管理者到国内外大专院校学习培训。筹建企业家俱乐部,开设企业家论坛,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和知名企业家来萧讲学交流。

3.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着眼于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性产业集群建设,抓紧培养学识丰富并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着眼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抓紧培养商贸旅游、金融保险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着眼于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的需要,抓紧培养熟悉世贸规则和国际经济运作的复合型人才。深入推进“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巩固、完善我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拓宽人才培养路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牵线搭桥、省内外高等院校共同参与的培养方式,加快培养造就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

4.提高技能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积极引进高职院校到萧山落户,充分发挥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培训中心、技工学校、成人文化学校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名师带高徒”等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技术比武等形式,促进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落实技师社会考

评,拓宽高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服务和保障体系。

5.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致富创业能力。围绕我区“一中心两基地”和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建设,重点抓好农村经营(营销)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四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村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岗位培训、技术攻关、技能传授等方式,促进岗位成才,逐步形成上下联动、紧密协作的区、镇街和村(企业)三级培训网络。对已确认的农村实用人才,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建立个人档案和信息库,加强管理,加大奖励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吸引集聚高层次紧缺人才

1.建立畅通的人才流动机制。制定和实施我区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引进计划,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重点引进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重点建设工程、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建设学科紧缺急需的各类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充分利用地处长三角的优势,按照“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究实效”的方针,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萧从事兼职、咨询、短期聘用、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和投资兴办企业。继续完善和实施人才居住证制度。

2.积极引进国(境)外智力。鼓励和倡导企业引进国(境)外智力,发挥引智工作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研发水平、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推广引智成果,不断扩大引智工作影响。坚持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方针,发挥国家引进国(境)外智力工作示范单位的典型示范作用,鼓励更多企业争创国家、省引智项目推广基地。探索将引进国(境)外智力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新途径,引导企事业单位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技术带头人,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

3.推进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加强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指导,争取多建站、建好站、出成果,每年新建工作站1个以上。要以工作站为载体,引导帮助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共建研发机构和产业联合体。企业要加大对博士后工作站的投入力度,围绕进站博士后组建研发团队,通过培养和使用博士后,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完善创业创新平台,吸引更多的出站博士后留萧工作,力争“十一五”期末,在我区形成多支以博士后领衔的科技研发队伍。

4.鼓励出国留学人员来萧创业。建立留学人员信息库,加强与海外留学人员团体或组织的沟通与联系,进一步完善吸引海外留学人才来萧创业的政策,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吸引留学人员带资金和项目参与我区经济建设。建好区海外留学人才创业孵化楼,建立市级“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区”,为海外留学人才搭建创业创新的平台。

(三)加快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大人才公共服务的力度,从政府直接办市场逐步转变为管市场。按照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要求,以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目标,构建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相结合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市场建设,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优化服务质量,提升市场配置人才的能力。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监督管理,实行人才中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支持人才中介机构建设。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探索建立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加强对人才档案的管理,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诚信和业绩档案,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及时掌握紧缺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产业发展变化,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预测,并积极做好人才配置。继续办好人才交流会和人才集市。大力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努力使网络成为今后人才交流的主渠道。

(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要进一步研究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和措施,每年落实一批人才公寓房源,切实解

决好有突出贡献人才的住房问题,降低人才的居住和生活成本,真正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安心创业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务公开,健全公共服务,大力构建人才服务平台和发展载体,着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加大各项人才政策对企业研发人才的倾斜力度,努力形成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热情和活力的社会环境。有效整合各类人才资源,促进党政人才、企事业管理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鼓励人才创新的环境。健全完善户籍、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加强人文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体制保障

1.完善统一高效的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党委在人才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制定、整合相关政策,对各职能部门出台的人才政策进行指导和把关,防止政出多门、相互矛盾。要统筹资源,整合各职能部门人、财、物资源,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进一步完善区、镇街、企业三级人才工作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2.加强对人才工作的考核督查。完善人才工作考核制度,定期监督检查各职能部门、镇街及企业对有关人才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建立人才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分析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关对策措施。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人才战略实施工作目标,每年年终听取有关职能部门的汇报,进行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被考核单位领导人业绩考核范围,同时,提出工作指导意见和改进建议。

(二)加强人才政策体系建设

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落实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完善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和领导干部任期制,建立领导干部正常退出机制,努力实现党政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交流、监督等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和调任制度,积极推行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和绩效考核。探索试行政府雇员制度。规范和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中引进竞争机制,严格实行按需设岗、竞争上岗。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2.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机制,重视业绩与潜能激发,按照知识、能力及其对社会的贡献构建薪酬体系。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或有重大科技发明的学科带头人、优秀企业家、高级技能人才等各类杰出人才给予重奖。鼓励社会力量和企事业单位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密切人才评价结果与人员的晋升、奖励、培训、辞退、薪酬的关系,强化评价结果的权威性。鼓励和引导企业实行年薪制、股权制和期权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对高层次的特殊人才和科技人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人才的实际作用,试行协议工资制。

3.建立健全专家参谋咨询制度。充分发挥人才的参谋咨询作用,建立相对稳定与独立的专家咨询组织,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实行专家咨询制度,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水平。健全完善企业经营者与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制度,继续实行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科技人才制度。建立企业经营者的跟踪服务机制,进一步加强组织、人事、经济管理

部门与企业经营者的沟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三)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投入

牢固树立“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投入”的理念,实施人才投入优先战略。区级财政要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人才资源开发投入的增长要与财政支出的增长相适应。设立1100万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滚存使用,并根据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增加,主要用于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奖励等。加快人才市场的规划和建设步伐,改变人才市场“有市无场”的局面。逐步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合理分担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鼓励区内外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支持我区的人才开发事业。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不少于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3%。研究制定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监督检查,建立人才资金使用绩效考核办法,重点支持社会效益、人才效益、经济效益突出的项目,切实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营造人才工作良好氛围

5.中共杭州市萧山区街道党工委 篇五

杭州市萧山区××街道办事处

机关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样本)

根据《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大江东新城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制定××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机关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功能,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街道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

二、职能转变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在××新城党工委、管委会的指导下,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党委、人大、政府的决定和命令,健全组织制度、规范工作程序,转变行政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切实承担起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

街道办事处的主要职能是:

(一)编制各项规划,促进经济发展。编制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规划;负责本辖区经济发展和管理工作,根据区政府授权,组织、开发、建设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繁荣区域经济;负责辖区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城市管理、环境和资源保护等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土地管理工作;建立公共财政,编制和执行财政预算,协助搞好税征管理,做好财务会计、1

经济统计和财务审计等经济管理工作。

(二)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负责街道组织人事工作和人才引进、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劳动保障、民政优抚、义务教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人民防空、消防安全等管理工作,积极发展社会公益事业,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三)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改进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对居(村)民委员会的指导;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和公民私有财产,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信访调解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办理兵役工作,加强平安建设。

完成区委、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机关设8个职能科(室)。纪检(监察)、人民武装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按照有关章程和规定设置,归口街道办事处机关有关职能科(室)并履行各自的职责。

(一)党政(人大)办公室

贯彻执行有关组织人事、公务文书、档案、机关事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街道办事处机关党务、行政事务、政务公开、文书收发、档案管理、资产管理、综合协调、信息宣传和调研工作;检查、督促党工委、办事处布置的重要工作和中心任务的完成落实情况,抓好对机关干部日常工作的督查和考核;综合负责信访接待工作,监督、检查有关部门的信访处理事项;组织人大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及政协提案的办理和答复;负责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搞好重大活动的组织安排;负责人大工委交办的具体工作;负责统一战线工作和街道机关事业单位组织人事管理工作;负责老龄工作;完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经济管理和劳动保障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

贯彻执行有关经济发展、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街道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计划,统筹工业、服务业协调发展;负责工业、服务业的统计工作;负责经济运行监测、商贸行业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及外经外贸、科技进步等工作,指导企业抓好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节能降耗等工作,为企业技术改造与发展等提供服务;综合负责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监督、检查、协调各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消防安全工作;负责本街道企业的人才引进、教育培训工作;协助劳动保障部门做好本辖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劳资纠纷、劳动争议的调解工作,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及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障、农村养老等社会保险的基础管理和服务工作;负责生态街道建设;完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城市管理科

贯彻执行有关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管理方面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协助区级有关职能部门抓好辖区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土地管理、市场管理和主要市政道路建设工作;负责本辖区行政村的村庄规划建设和村级交通道路建设规划;负责环境保护工作,防治环境污染,配合上级环保部门调查、处理环境违法行为;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环境卫生、市容管理、园林绿化等工作;完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财政统计审计科

贯彻执行有关财政、税收、国有资产、统计、审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抓好财源建设,编制和执行街道办事处预决算计划,管理预算内外资金,合理安排支出;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和办事处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负责综合统计工作,执行国家和地方统计报表制度,完成国家和地方统一年报、各种定期报表并组织上报,协调本街道范围内农业、工业、服务业、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卫生等的统计工作;负责规划执行情况的统计跟踪和监督;负责统计信

息自动化及网络建设,建立本街道统计资料数据库;负责辖区内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和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完成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五)社会事务科

贯彻执行有关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和广播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街道教育、文化、体育和广播事业的建设、发展与管理;负责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未成年人教育、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及开展爱国卫生活动;负责抓好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工作,负责社区、行政村的基层组织建设;负责做好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负责军(警)民共建等联络工作;负责社区资产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民族宗教事务工作;负责教育、文化、卫生场所和大型文体活动的安全工作;完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六)人口和计划生育科

贯彻执行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制订本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规划,并组织实施;主管全街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负责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目标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负责辖区内有关生育对象的审核、审批、报批等工作;负责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实施计划生育全程优质服务;负责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完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七)综合治理和民政科

贯彻执行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制订创建“平安街道”的计划与方案,部署落实具体工作措施。负责维稳情报信息和矛盾纠纷信息的摸排、收集和上报工作;负责街道居(村)两级治保调解网络建设,检查、督促、考核各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负责拥军优属、优抚安置和征兵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人民防空工作;负责抓好法制教育,广泛开展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和群防群治工作,及时处理各类民间纠纷;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开展企业内保工作和“归正”人员的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为群众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负责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灾救济和救助管理、社会捐赠、殡葬、社团和民间组织管理等民政优抚工作;负责残疾人管理与服务工作;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完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八)农业科

贯彻执行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牵头、协调工作;负责农业统计工作;负责制订本街道农业发展规划;负责农业生产新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以及生产资料的组织与协调;负责农田基本建设的规划实施和防洪抗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农业结构调整和指导服务工作;负责多种经营生产的规划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负责植树造林和森林防火工作;负责农村集体财务、资产管理、村务公开工作和村级会计代理,配合抓好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负责居(村)务公开工作;完成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机关行政编制名。

领导职数:党政领导职数10名。街道办事处中层领导职数名,其中正职8名,副职名。

五、街道所属事业机构和人员编制

组建杭州市萧山区××街道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为财政补助事业单位,核定编制名。

6.福州市仓山区教育局 篇六

甲方:杭州市萧山区人才开发中心

乙方:

根据我区关于集体户口管理的有关规定,甲方同意乙方挂靠集体户口,有关集体户口的管理问题,经双方协商一致,特签订协议如下:

一、甲方提供以下服务:

1、在甲方职责范围内为乙方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出具相关材料;

2、妥善保管乙方的集体户口卡片;

3、为乙方出具涉及户籍管理(如户籍证明、补办身份证等)方面的证明。

二、乙方承担如下责任:

1、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条例,并配合甲方做好户籍管理相关事宜。因个人违法违纪所造成的后果由乙方自行承担,与甲方无关。

2、发生以下情况时,需及时办理户口迁离手续:

(1)调离本区的;

(2)登记结婚的;

(3)已有固定住所的;

(4)与甲方终止人事代理关系的。

3、在户口挂靠期间,如乙方工作单位变动,须及时到甲方办理相关手续。

4、乙方如有住址、联系方式变更的,须及时通知甲方更改,否则,甲方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

5、乙方为女性的,应进行育龄妇女登记,并严格遵守计划生育的有关规定。

三、甲方所设户口为集体户口,主要是为来萧山就业的各类人才提供过渡性户口挂靠,一旦具备迁离条件,乙方应及时到甲方办理户口迁离手续。

四、如乙方未能遵守本协议的条款,甲方有权终止协议并不再提供涉及户口管理的相关服务。

五、本协议自乙方户口迁离甲方集体户口起自行终止。

六、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七、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杭州市萧山区人才开发中心乙方签字:

(盖章)

经办人签字:

联系电话:82650***联系电话:

7.福州市仓山区教育局 篇七

1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本文采用泉州西北山区安溪、永春、德化3县的3个气象站1985—2014年30a间完整的气象观测数据以及近几年区域自动站的气象观测数据,研究泉州山区气温的时空演变特征,结合高海拔山区的气候特点,分析影响气温时空演变特征的因素。为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及其连续性,少量部分缺失数据进行了插补工作,其中,所缺失的气温数据使用的是平均值法;降水量数据的插补,则通过趋势预测法进行。同时为研究气温及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使用了数字化地图工具进行分布式气候模型的构建。

1.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OF)。因为其可以对数据中存在的空间异常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数学理论将主要部分集中,不仅可以使得其结构更为符合实际,同时也简化了操作。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的应用如下。

其矩阵形式为

2泉州西北山区年平均气温变化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20a的时间里,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年平均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70年代中期,在80年代中期之后逐渐出现气温的回升,且以10a为一个研究周期,气温上升程度逐渐增大,进入到21世纪的前10a气温较20世纪80年代年平均气温上升了近1℃。在1984年,德化、永春、安溪3县的年平均气温最低,较常年均值低出0.7~1℃;而在1998年三地的年平均气温出现峰值,较往年高出近1℃;1998年之前,泉州西北山区的年平均气温距平多为负值,而在此之后的距平基本为正值。整体看来,泉州西北山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为下降的趋势,在90年代之后呈现上升趋势,且在进入21世纪后气温上升幅度明显增大,这一结果与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形基本一致。

3泉州西北山区高低温变化特征

3.1平均最高温与平均最低温

泉州西北山区的平均最高气温低于往年的情况出现在20世纪80—90年代,1984年出现最低平均最高温,其中德化县为22.1℃,永春县最低高温为24.6℃,安溪县最低高温为24.8℃。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平均最高气温则多为高于往年气温值的情况,最大平均气温出现在2003年,其中德化县最高平均气温为24.5℃,永春县为26.8℃,安溪县为27.6℃。而该地区平均最低气温的时间走势特征与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形较为相似,1986年出现最低平均低温,德化县为13.5℃,永春县为16.2℃,安溪县为16.4℃;平均最低气温的峰值则出现在1998年,其中德化县最低平均气温为15.9℃,永春县为18.1℃,安溪县为18.4℃。整体上,泉州西北地区平均高低温的变化除经历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短期的转折外,基本呈现不同程度上升的走势,而且进入到21世纪之后的增幅愈加明显。

3.2极端气温的出现

在近40a的气象观测数据中,泉州西北地区极端高温出现的几率较高,尤以永春县最为典型,永春县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高于35℃极端高温天气每年都会出现,1997年出现最小高温值,为35℃,在2003年出现最大高温值,为39.6℃。德化县由于地处永春县西北戴云山南麓,海拔较永春县高,其极端高温天气出现的几率以及最高温度较之永春县低些,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时间多集中在7月份,在夏季其他月份出现高于35℃高温天气的情况较少,极端最高气温最大值出现在2003年,为37.7℃,德化县极端高温在2003年后基本维持在35~36℃左右。安溪县纬度较低,海拔相对永春及德化更低,其极端高温天气出现的情况较永春更高,但是表现不典型,西部海拔较高地区和东部地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以地理上的内外安溪为分界,外安溪极端高温值在2003年达至40.1℃,同年内安溪也达到30a来最高极端高温值,为38.6℃,受西北山区整体气温升高趋势影响,2003年后在36℃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历年均有出现,时间集中于每年夏季的7月中旬。

在该地区历年极端最低气温的记录数据中,德化县只有1998年的最低气温高于0℃,其余年份的德化县极端最低气温都为零下,而最低极端最低温为-6.6℃,出现在1999年。永春和安溪极端低温则较德化为高,出现在对冬季的1月,在0℃以上的年份也多于德化县。整体来看,泉州西北山区极端低温的出现多集中在每年1月份[3]。

4泉州西北山区气温在空间上的变化特征

德化县和永春县的气温特征明显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同期同类的气温数据比对上,德化县的气温数值总会低于永春县2~3℃,而安溪县与永春县的气温则较为接近,但是其平均海拔及纬度更低,同期同类气温相比于永春县略高,差值在0.5~0.8℃,夏季差值更为明显,冬季差值则相对较小。在不同的地势阶梯上,接受的来自东南沿海季风及对流的影响程度不同,地区植被情况及空气湿度等气候气象指数也不尽相同,同时地势越高,相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就会越低,由此,在泉州西北-东南走向的气温变化研究,以戴云山脉为起点,气温在区位上的变化是逐渐升高的。

5泉州西北山区气温时空演变影响因素

5.1降水量对气温演变的影响

对四季及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0a来,虽在不同局域呈现一定差异,但是春季总体降雨量增加,而气温整体上仍旧表现为升高,两者间无显著相关系;而夏季气温与降水则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系,气温上升1.5℃,降水量下降了3.57mm;其中3县中的德化县表现的尤为明显;秋季,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关系,但是整体气温水平与降水量表现为一致性上升趋势;冬季气温3县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相关性,降水量增加,气温降低,但是30a来冬季降水量无明显差异,而平均气温则呈现一定程度上的升高。

5.2日照对气温演变的影响

通过相关系数分析,日照时间与泉州市西北山区平均气温呈现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对于平均最高气温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安溪县四季及年气温日较差与最高气温的相关度最高,永春县和德化县稍低,但是仍旧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进入21世纪后,日较差日益表现出较强的突变性,致使泉州西北山区虽然全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不大,但是在局部时间段呈现出很强的波动性,春夏两季气温出现较大的波动值,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大幅增长。

5.3地形对气温演变的影响

泉州西北山区因为地处山地或丘陵地域,平均海拔高度在东南地区较高,局部区域气候变化与沿海地区呈现出差异性。山林植被等对日照强度的吸收作用等对气候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调节作用。安溪、永春东部区域靠近沿海区域,平均海拔较低,整体气温变化趋势上与沿海地区更为接近;而2县西部区域及德化县因平均海拔高,平均气温变化相对更为平稳,两者之间呈现出微弱相关性。但是,就极端气候天气变化趋势而言,地形对其产生的影响不显著,西北山区与东南地区整体上趋于一致。

6结束语

地处东南沿海的泉州地区,其西北山区的气温分布显示出明显不同与沿海地区的特征,然而在历史气温演变特征上却与福建地区的气温演变保持一致,在全球变暖趋势的不断增强的当今,地区气温的时空演变也在印证着这一事实,希望相关气象及环境部门有效整合地方职能及资源,对气象环境的恶化作出努力,让气象灾害不再成为沿海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大威胁。

摘要:泉州地处东南沿海地区,东面临海,地势呈现东南低西北高的特点,本文选取泉州西北山区德化、安溪和永春3个县作为参考,对泉州西北山区的气温在时间及空间上的演变规律进行浅层的探究,旨在对相关气象研究及气象防御工作提供一些积极的参考。

关键词:泉州西北山区,气温,时空演变

参考文献

[1]魏瀛珠.博斯腾湖流域夏半年面雨量和气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

[2]熊光红.关中降水与气温时空动态演变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15.

8.福州市仓山区教育局 篇八

当日,在兴国县城岗乡大获村的4个村小,赣州市公益联合会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陈大斌等人正在和孩子们做着游戏,随后为这里的180名学生送上棉鞋、学习用品等。陈大斌告诉记者,近期在农村走访时,他们发现有很多孩子都还穿着破烂不堪的鞋子,山区的气温低,鞋子根本不保暖,还容易长冻疮。于是,他便和赣州的公益组织取得联系,组织开展了这次“温暖小脚丫”爱心行动,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募集棉鞋。

于都县祁禄山镇的马岭小学一共有245名学生,且大多是留守儿童。冬天里,孩子们穿的鞋子都非常单薄,脚容易受冻。得知孩子们的情况后,广州一家企业的爱心人士康燕铭通过赣州的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特地给这里的孩子捐赠了245双鞋子。

上一篇:总经理安委会讲话稿下一篇:居住区园林景观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