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论文

2024-11-01

探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论文(通用12篇)

1.探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论文 篇一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连锁经营成为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其通常是指以特殊的形式把同一产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联系在一起,管理集中化,分工专业化,运行规模化,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如今,连锁经营在市场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对连锁经营管理给予高度的重视,尤其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文章将会对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推动连锁经营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使我国商业业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连锁经营异军突起,其连锁门店数量和销售额增长速度较快。但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相对比较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而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对该方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期更好地提高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水平,为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探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论文 篇二

第一,连锁经营专业资源库建设定位不够准确。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同时促进了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建设的飞速发展,而连锁经营教学资源库建设只注重数量而实用性不强,这也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教学资源库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高职类院校中显得尤为突出。高职院校连锁经营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为教学服务,因此,其建设应以学校的实际教学需求为主体,要把服务于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服务于师生的共同学习和学生的发展作为最大目标,根据高职院校的自身特色,建设既有学校特色又能服务到位的连锁经营教学资源库。第二,连锁经营资源库建设缺乏标准和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连锁经营资源分类不符合元数据分类的方法和标准,资源基本属性填写不够规范,导致数据孤岛和数据坟墓,也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性建设。第三,连锁经营专业资源库建设缺乏宏观统筹管理。在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对教学资源组织开发力度远远不够,总体缺乏宏观把握,资源开发者大多各自为政,临时想到什么就去建设什么,教学资源相对比较分散,既没有统一的存放平台,又缺乏有效的整合,教学资源基本上不能构成体系,资源的利用还存在很大的效益空间。第四,连锁经营专业资源库建设缺乏长效机制,资源库建设的管理机制仍然不够健全。资金投入缺乏长效性,教学资源表现形式不够丰富;教学资源建设职责不明,教学资源库管理松散,暂时还缺乏必要的审核机制;高职院校对资源研发队伍的建设还没有充分重视,技术力量欠缺,甚至有个别校级领导认为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来建设资源库;连锁经营资源库建设没有设置牵头部门,没有激励机制,不能保证其长期建设。第五,连锁经营专业资源库建设的内容缺乏交流互动。互动性差的问题在当前连锁经营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连锁经营教学资源库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还应该在教师之间、在师生之间以及在学生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无障碍的沟通平台。

2 连锁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连锁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暴露出的单一内容和形式问题。高职连锁经营专业大多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也就多围绕连锁经营企业操作项目为主,当很多企业不断提高招聘条件,相应的实践教学也应调整,否则必然导致实践教学内容不全面,培养的学生也出现连锁经营知识结构的偏离。现代教学资源形式多种多样,除传统的文本类资源之外,图形图像、三维动画、音视频等各种类型的资源都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但连锁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目前只有少量的文本类和图片类资源,加上以往购买的一些模拟连锁经营业务软件,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第二,连锁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时效性不强。连锁经营是一个创新的行业,变化较快,涉及面广,连锁经营专业实践教学也需要适应行业变化而不断改革创新,连锁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更要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及时反映行业的最新变化,必须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时效性。具体来说,连锁经营领域中的创新变化反映到教学中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而更新补充连锁经营教学资源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第三,对连锁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一些连锁经营专业教师(注意,不是个别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停留在以前的教学阶段,比较传统,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最有效果的大有人在,于是就对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形成排斥反应,实践教学也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心理上不愿或者实际上不会进行连锁经营资源库的建设,这一部分老师认为,实践教学最好是依靠模拟连锁经营软件,或者到连锁经营企业参与实习,心理上没有主动的参与意识,建设积极性不高。第四,连锁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共享程度比例较低。网上有着大部分的连锁经营专业教学资源,但其中重复比例较高,实践教学资源占比也较低,即便是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库中,也缺乏一些实训的内容,目前各个院校相互交流合作基本处于较为真空的地带,共享程度较低。

3 推进连锁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措施

第一,以正常心态审视连锁经营教学资源库建设,充分重视起来,建设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高职院校高层、中层领导和连锁经营专业一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资源库建设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实践教学乃至整个人才培养的意义,充分认识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之重要性、必要性,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资源库建设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随着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在开放式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教育的组织者、教学的指导者、资源的开发者、服务的完善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当前连锁经营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关键。

第二,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大量获取连锁经营教学资源库内容,并创建资源目录。为获得丰富的连锁经营教学信息资源,可通过多种途径。互联网人人可用,它是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网络,也是未来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互联网的发展代表着当今网络信息服务的最高水平。高职院校(除了个别边远落后地区)基本上已建成校园信息网络全覆盖,教师在办公室、教室、实训室可随时上网,能够收集到丰富的连锁经营信息。电视发展到现在,也已经包罗极其丰富的内容,连锁经营教学资源当然可以从电视节目、媒体资源中获取,加之以软件处理,将其改编为独立素材。加强资源交流也是一个途径。高职院校的连锁经营教师大多有着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能提供自己所编写的教案、多媒体素材、课件及论文等素材。

第三,不断加大连锁经营资源库实训方面的开发力度。规范适用的连锁经营实训教材对于实践教学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应加强连锁经营专业实训教材的开发。连锁经营专业实训教材开发中应紧密贴合行业岗位技能特点,同时注重项目的仿真性、可操作性。实训教材开发工程相对来讲比较宏大,可以由一个高职院校整体组织进行,也可以是由多个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专业教师联合行业专家集中编写,这样开发出的教材更加科学新颖。程序上可以从编制规范合理的实训教学大纲开始,然后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注重连锁经营教学资源库的及时更新。连锁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要紧跟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变化,随时关注连锁经营行业发展动态,了解连锁经营行业对人才的新需求,相应地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库的相关内容。连锁经营资源库的教学资源也应反映当前连锁经营学科知识发展的最新理论及社会热点,反映最新出台的连锁经营法律法规的内容及相关案例解析等,如此教学资源库才能保持活力。在连锁经营混业经营大趋势下也要考虑到扩大连锁经营专业学生就业面及未来职业发展需求,更新连锁经营教学资源库时也必须考虑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通用性。

第五,充分发挥连锁经营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特性。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推进连锁经营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促进连锁经营专业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连锁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比如其中一些特色资源的建设,有益于推进高职连锁经营专业教学资源的推广共享。高职院校也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发各有特色的连锁经营教学资源库,不断丰富连锁经营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实现所有资源的共享,这将极大地促进连锁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优化和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共享过程中不同的资源库使用者还可以切实感受到资源库的优劣,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意见反馈,促进连锁经营教学资源库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予.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广西教育,2013(39).

[2]郝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

[3]陈永霞.关于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学园,2015(14).

[4]高佳.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6(15).

[5]李从如.差异化战略与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探究[J].中国市场,2014(43).

[6]侯旭晖,杨新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5(41).

3.探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论文 篇三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向深化阶段的转变,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却出现了重职业技术能力培养,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象,尤其是连锁经营管理这样带有一定服务性质的专业教学。为了缓解上述现象,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一、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价值

在人才培养的能力体系中,职业核心能力(也称关键能力)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人才能力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核心能力作为人才培养能力体系一部分,与职业技术能力、通用素质等有着紧密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而且对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作用。除了在人才能力培养中,职业核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之外,在学生毕业就业与岗位晋升中,职业核心能力同样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学生从当前基础岗位向更高层次岗位的提升,职业核心能力是这一岗位转变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学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总之,在今天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的情形下,职业核心能力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和职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价值变得日益突出。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與途径

1.注重第二课堂的充分开发

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学习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是对第一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和实践,在当代教学中具有巨大的挖掘潜能与应用价值,逐渐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需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应重视对第二课堂的充分开发与利用。

例如,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深入企业实习的机会,组织设计一些有利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社会实践活动、实习活动,由教师带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分别到不同企业中进行实习。企业类型包括酒店、零售商、超市、服装店等,实习项目包括酒店的经营管理,商品市场营销、促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超市商品管理、仓储物流管理等。实习期限为一个月,每名学生需要撰写一篇实习报告,报告对自己在这次实习过程中的表现,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心得体会、感悟,学到的经验等进行论述。通过实习活动的组织,将连锁经营管理教学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从教材拓展至实际,从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挥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应遵循的一个思路和应采取的有效对策。借鉴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式方法,总结历史经验,职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着重对教学过程开放性、实践性与职业性的提升。教学过程开放性的提升要求职业院校积极引进先进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设备来开展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设备的引入可以实现学校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联系,大大扩展职业院校教学资源的获取范围,实现信息的相互交换与共享。教学过程实践性的加强,要求教师以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增设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教学的加强强化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目前我国多数职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教学仍局限于课堂,局限于第一课堂,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因而在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需求下,必须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先进教学思想,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次,对课堂教学方案进行合理设计,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与综合运用,如合作探究学习、任务驱动学习、情境创设、实践探究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形成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价值与作用,在今天的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应注重视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从第二课堂开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等几方面来加快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4.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初探 篇四

连锁经营是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现代商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世界上第一家近代连锁店——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成立于1859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正规连锁公司。此后不久,在工业发达国家,连锁经营取得了普遍成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先进的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引进了连锁经营,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连锁业不仅在量上发展很快,而且从零售、餐饮等行业渗透到各种服务业,并且经营趋向国际化。

我国的连锁业起步较晚。虽然连锁经营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目前我国拥有连锁体系5000多个,是世界上连锁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共有各类连锁门店约10万家,占零售业和餐饮业总额的20%,并且还在以年递增35%的速度持续发展。然而连锁业的发展速度还是难以适应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和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现实。

但与连锁业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却相对短缺。由于行业发展过速而人才培训机制不足,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人才荒,其中尤为稀缺的是管理型人才。按保守估计,目前全国连锁行业的管理型人才缺口至少为60万。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巨大的人才荒,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加快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望提供人才补充。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目前来看,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而开设连锁经营管理这一专业的学校并不多,所以说专业建设成为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科技含量高是连锁经营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连锁经营管理人员必须能懂得现代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具有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操作技术,以适应现代连锁经营规范化、制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要求。然而,由于我国连锁经营发展迅速,人员需求过猛,相当多的经营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学校教育或培训,不少管理人员虽然经过短期的上岗培训,但远远适应不了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需要。

高等教育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近年来,连锁经营的迅猛发展给高等院校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加快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研究,以指导连锁经营管理实践。就目前来看,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尚属起步阶段,只有部分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且以专科院校为主。由于是新增专业,毕业生人数也相对较少,所以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现在还很少,这种状况与连锁业急剧发展的态势极不相称,专业建设问题迫在眉睫。

专业建设是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连锁经营所需人才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进行培养:一是出国考察和委托国外先进企业培训,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二是鼓励先进企业采取国外连锁企业的办法,设立自己的培训机构,根据连锁企业的实际需要,对原有企业的员工进行连锁经营实用技术的培训。三是依托大专院校、研究单位,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员工进行系统培训。这种方式是最切实可行的一种人才培养途径。这也就对我们院校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加快专业建设步伐,强化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研究,建立连锁经营管理教育培训基地,有条件的院校应考虑设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可见,专业建设是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3.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

正是因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为培养连锁经营人才的高校应当发挥其优势,培养更多的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毕业生为企业服务。下面拟从订单式、2+1式、弹性学期制、实验实训室建设四个方面分析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订单式”培养模式

所谓“订单式”,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企业定期派资深人士指导校方教学工作和提供实习指导,校方则按照企业要求有选择地录取学生进行定向培养。订单式办学模式,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有效地解决校企之间对人才的供需矛盾。这种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标准是由双方制定的;理论教学在学校,发挥了学校理论教学的优势;实践教学在企业,充分发挥现场和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在培养学生技能上的作用,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获得操作能力;企业对合格的毕业生可以全部录用。

订单培养的第一步就是要全方位、多层次跑“订单”,其次是按企业人才“订单”开设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组建,加大实践操作训练,做到“少理论,多实践”。在师资建设上,也可以考虑按“订单”要求组建,保持文化课教师相对稳定,专业课教师合理流动,学校需要的`专业教师可在社会上、行业中聘请。推进订单式培养思路,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形式必须更加灵活。在教学实施中,可以采取学分制培养,扩大“订单式”办学规模,初步构建起人才培养的立交桥。3.2“2+1”培养模式

“2+1”培养模式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工作,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的模式是顶岗实习“2+1”或“2.5+0.5”,简言之,就是高职三年学制,用“2”(“2.5”)年完成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课学习,“1”(“0.5”)年到企业进行生产性顶岗实习。

“2+1”培养模式将会实现“多赢”,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实习上,还体现在与企业、各地政府、行业组织的联系上。在实习生驻企期间要重视学生反映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保证学生的利益,让实习生有不同的“冷暖”体验,为就业积累经验。同时避免只顾学校自身利益而损害它方利益的短视行为,要积极协调各方的关系,积极探寻完善的相应方法与措施。

3.3“弹性学期制”培养模式

“弹性学期制”是将一学年分为几个学期,利用灵活弹性的学期实现工学结合。此类模式的目的不是直接解决学生的就业岗位问题,而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学生将来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打下基础。

对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而言,由于受市场季节性波动的影响,连锁企业对学生顶岗实训的需求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段有较大波动。连锁企业均对接受学生顶岗实习表示欢迎;受春节、中秋、国庆、“五一”等节假日的影响,企业希望的顶岗实习月份多在1、2、10、12这几个月份。学校既要依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也必须考虑学生的利益。只有很好地满足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利益,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使参与者都能从中得到利益,实现“多赢”,工学结合模式才能顺利实施。基于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将传统的3学年、6学期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的周期要求改革为弹性学期,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设置学期起止时间,这就是“弹性学期制”工学结合模式。

3.4实验实训室建设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企业实习基地建设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校企双方利益,校企双方共赢是建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企业实习基地的基础,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是建立企业实习基地的机制保证,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是建立企业实习基地的最终目标。

校企双方应关注对方利益,满足双方的合理需求,实现校企共赢。对于学校而言,在确定企业实习基地时,应着重考察该企业基本条件是否符合实践教学的要求。只有满足高职人才培养要求,才符合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实习基地的宗旨是以实践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十分突出,应当有所改革。

4结论

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更进一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建设这一专业的时候,应采用订单式、2+1式、弹性学期制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培养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 岑丽阳.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结构和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探讨[J].商业经济文荟,2006;(4).

2 秦文胜,谢黎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 江明光,陈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引进与咨询,;(5).

5.探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论文 篇五

您好!请恕打扰。我是一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在读大学生。我很荣幸有机会向您 呈上我的个人资料。在投身社会之际,为了找到符合自己专业和兴趣的工作,更好地发挥 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谨向各位领导作一自我推荐。

现将自己的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作为一名经济贸易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 在这一年来的学习生活中,我所学习的内容包括了从经营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到运用等许多方面。通 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我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此专业是一 种工具,而利用此工具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在与课程同步进行的各种相关实践和实习中, 具有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在学校工作中,加强锻炼处世能力,学习管理知识,吸 收管理经验。转帖自中国人才指南网。请记住我们的永久域名:

我知道计算机和网络是将来的工具,在学好本专业的前提下,我对计算机产生了巨 大的兴趣并阅读了大量有关书籍,在校的第一期我就通过了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拿到了计算机一级证书,掌握了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操作,包括(windows、word、excel、ppt)等办公软件的应用。

我正处于人生中精力充沛的时期,我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展露自己的才能,我不 满足与现有的知识水平,期望在校学习的同时更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希望能够加入你们的单位 。我会踏踏实实的做好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竭尽全力的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我相信 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定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您宝贵的时间给予我关注,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祝您的事业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希望各位领导能够对我予以考虑,我热切期盼您的回音。谢谢!

此致

敬礼!

XXX

xx年xx月

6.探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论文 篇六

3.1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行业定位

连锁经营模式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每个行业又因自身特点不同而使得连锁经营模式的应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时,要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行业。目前比较值得关注的一些行业有:

3.1.1超市连锁

零售业中以销售快速消费品为主的超市业态,包括中小型超市、大卖场、便利店等。目前,这些业态争夺的热点也在营运经理、店长、采购、物流和店面管理等中髙层管理人才上。

3.1.2百货店连锁

零售业专家顾国建认为,中国百货业进人新的黃金起点。中国零售业近十多年的轨迹向人们昭示,零售业态的发展转轮如今又落到了百货店上。连锁百货业管理人才也将面临黃金发展期。

3.1.3医药连锁

中国现代化医药连锁店发展从开始,如今已走过了近10个年头,但医药连锁店的发展一直存在很多问题,医药连锁人才奇缺是其中一个原因,这给医药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留下很多空间。

3.1.4餐饮连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髙,人们对餐饮业的要求越来越髙。而一直以来人们对在餐饮业就业存在的偏见,以至于中餐连锁不能像麦当劳等那样发展壮大,人才瓶颈已经成为中餐连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1.53C连锁

3C连锁企业指的是以苏宁电器为代表的销售家电、电脑、通讯产品的连锁企业。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家电企业销售增幅和店铺增幅分别为7.1%和10.8%,虽增速放缓,但仍处于增长阶段。店铺數量的扩张需要大批管理人才,内涵式的发展更需要优秀的管理人才。

3.2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层次定位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我国零售人才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专门人才只占3%。數量上的紧缺,加之学历结构上的`不适应,使得企业中层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因此,目前人才培养应定位于培养掌握一定的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并有发展潜力的应用型连锁经营中层管理人才,学历以本科为主。

3.3应用型连锁经营中层管理人才适合的岗位群及需要具备的条件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对企业髙层管理人士进行深度采访的方法,找出适合本科毕业生在连锁企业适合的岗位,总结出连锁经营中层管理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通用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知识结构。

3.3.1适合的岗位群

应用型连锁经营中层管理人才适合的岗位大致有:大型连锁企业的部门主管、店长;中小型连锁企业的店长、区域经理;以及连锁企业总部中层管理岗位。

3.3.2应具备的条件

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应具备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素质。包括吃苦耐劳、服务意识、诚信、主动性等。

(2)通用能力。包括领导能力、沟通能力、计划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激励下属的能力、应变能力等。

(3)专业能力。包括调查分析市场能力、销售能力、數据分析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客诉处理能力、谈判能力等。

(4)知识结构。包括财务知识、法律知识、管理学知识、营销知识、商品知识(突出行业定位)、门店营运知识等。

学校应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相关课程,突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应用型。

3.4专业课程设置

3.4.1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设置以“企业业务流程为导向”构建应用学科的课程体系,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同时髙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提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2专业课程的具体设置

根据连锁企业运营流程,应用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应包括:零售学,连锁经营管理,连锁企业商品采购管理,物流管理,商品学,门店运作实务,商场设计与商品陈列,特许经营原理与实务,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

3.5专业实训

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需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从目前情况来,该类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训形式有如下几种:

3.5.1让学生独立经营一个连锁加盟商店

加盟一个有成熟品牌的连锁商店,比如便利店,让学生独立经营。连锁便利店或中小型超市的商品结构、规模适合大学校园,学生可从中真正地学到连锁经营管理的知识。

3.5.2开发连锁经营实战演练软件

学生通过连锁经营实战软件的演练,可以将企业战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零售学、物流运输等多方面的管理知识与技能融会其中,可以体会到较系统的连锁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

3.5.3学生在企业半工半读

连锁经营实战演练软件应用得再好,它与企业实际运营情况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学生在求学期间在企业半工半读,则可以接触到连锁企业真正的运营过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需要兼顾学校与企业的要求灵活设置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

3.5.4开发实训项目

学校可与企业进行合作,结合相关专业课程和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开发实训项目,让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进行市场调查、撰写实训报告,这种形式可以锻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3.6师资建设

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教师队伍不仅要有学术水准,更要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营。教师要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要使得教师成为双师型的老师有两条途径:一是从招聘环节人手,聘请有连锁经营行业背景的商界人士作为学校教师;二是鼓励在校教师到连锁企业挂职锻炼,成为既懂理论,又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3.7与企业合作

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与企业合作的原则,脱离了这条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便成为一句空话。与企业合作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3.7.1建立学校的实习基地

与连锁企业合作,建立学校的实习基地。合作企业可接纳学生短期或较长期的实习,使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真正得到锻炼。

3.7.2邀请企业管理层为学生进行授课

邀请企业管理层主讲部分课程,让学生接触到来自企业最直接的管理经验。

3.7.3学校接受企业人才培训任务

随着连锁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人才培训任务将逐渐增加,企业仅有的培训师并不能满足企业培训任务的要求,因此可以让学校老师参与到企业人才的培训中来。这种模式可以促使学校老师与企业人才的接触,更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8校本教材的开发

7.探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论文 篇七

一、工学结合简述

工学结合就是指通过强调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来共同完成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工作,达到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专门技能,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岗位需要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就业。工学结合是一种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考虑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努力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上的学习结合起来,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新的发展方向,可以更好地提高学校教育对企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现状,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实训教学的条件较差,教学过程中缺少企业实际的工作情境。

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其中实践教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制约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实训条件。但是,当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训条件普遍较差。学校的实训基地,多数是校内的软件模拟实训室。因此,模拟练习成为专业技能培养的主要方式,有些院校虽有一些货架或少量商品这样的硬件设施,但由于学校没有全面系统地进行经营和管理,因此,校内组织的各种实训,缺少与实际工作状态相适应的工作情境,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没有体会到真实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但是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各种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会复杂很多,所以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训练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存在着很大差距。

2. 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要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有一支了解职业标准、熟悉企业工作任务和岗位流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当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活动主要由专业教师承担。专业教师虽然掌握各种连锁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连锁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没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学课程中在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实践教学师资的薄弱,直接影响了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3. 工学结合实训的时间安排过于分散,不利于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多数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专业的课程安排,都是一门课程学习一个学期,实训一般都安排在学期的最后时段集中进行,造成的问题就是:实训的课程相对比较分散,致使学做分离,即学习的理论知识没有与实际工作中的实践相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和实践经验仅仅停留在较低和较浅的层面上,无法使学生较深刻地掌握相应的技能。而改进的方向就是,要将课程的课时相对集中起来,使学生系统全面掌握相应的技能和经验,在学习中工作实践,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提高,从而达到甚至超过企业需要。

4. 学习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目前的课程学习情况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采用的是任课教师将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等)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准确地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价及衡量。

三、改进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1. 推进校企紧密合作,搭建工学结合的平台。

高职院校必须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尤其是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而服务,具体的说来,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必须为区域连锁经营管理的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服务。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因连锁企业的生产发展,而生存和发展。没有连锁行业企业的需求,高职院校连锁管理专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没有连锁行业企业的支撑,高职院校连锁管理专业就无法按照企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实施人才培养工作。高职连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建立,必须依靠与连锁行业企业的合作和联系。因此,连锁管理专业要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密切与连锁管理行业企业的血肉关系,把连锁管理专业融入到连锁管理行业的企业之中,把连锁管理行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专业课程之重,使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操作,才能真正实践连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 专兼结合,打造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个新的要求就是,高职教师必须既要懂理论,又要懂实践的操作技能,还能够在企业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性地去工作,从而帮助企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运用请进来、送出去等各种方式,打造专兼结合的技术骨干型的教学团队。

3. 改革教学计划。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关键在教学时间方面要灵活、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改革,因为教学环节中要有一定的时间在校外实训基地工作,教学过程要做到理实一体化,那么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就必须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现课程结构的模块化。模块化教学,就是以某一能力或技能的形成为目的,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过程中一段时间安排1个学习模块,再集中安排一定的实践环节,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4.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1) 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手段,根据行业特点及专业学习的特点,充分运用科技化、信息化等教学手段,营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高职连锁经营专业学习对象结合起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经营企业的人才需要。 (2) 运用“在实训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训”的教学方法,高职连锁管理专业的学生要以能够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和提高行动能力为主要目标,在实训中学习,就是通过实训提高行动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去体验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等,从而获得工作技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在学习中实训,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提升为目的,自我构建行动过程的学习过程。

5. 改革考核方式方法。

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后,课程考核体系需要进行改革,在专业理论考核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专业技能考核。可以将企业和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引入学生学习评价过程中,形成一套适应工学结合、以岗位需求作为质量考核标准的课程考核体系,以此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6. 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要加快自身内部机制的健全和各种制度的建设工作,尤其要与企业共同进行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基地、兼职教师管理等制度的建设。把握好企业经营与教育教学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形成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熟悉社会和未来工作的环境,这对学生的培养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可以加速学生的成长过程。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为企业培养各种管理人才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摘要:近年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倍受关注, 工学结合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强调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 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 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专门技能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进而促进学生的就业。坚持工学结合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及根本举措。

关键词:高职高专,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

参考文献

[1]谢琼.以两个“结合”为抓手, 创新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 .

[2]黄琳, 王忆南.连锁经营专业弹性学期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1) .

[3]石鹏义.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 2009, (15) .

[4]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 2006, (18) .

8.探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论文 篇八

【摘 要】本文基于连锁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对社会连锁行业、连锁企业、开设连锁专业的高职院校及连锁专业毕业生四个层面开展调研,分析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提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高职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19-03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对于高职人才培养来说,未来五年如何培养适应性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选取高职连锁经营专业作为调研对象,通过社会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及专业毕业生调研,顺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专业发展及变化趋势,提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调研报告是在高职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背景下开展的,调研时间为2016年1月至6月,走访和收集相关数据材料,其中走访调研单位对象14个,专业毕业生64人。

一、连锁行业发展现状

(一)全国连锁行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末,我国的连锁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行业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同时广区域、多业态也成为我国连锁业发展的一大特点,连锁企业在我国的产业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随着技术的驱动、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和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发展,连锁企业从大力发展实体业务,转向O2O全渠道经营,并加速布局移动电商和跨境电商。购物中心和便利店具有较强的抵御电商的能力,同时又适应了消费需求的升级和转变,因而保持了良好的成长态势。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2015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总规模达2.1万亿元,增长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连锁行业门店总数达到11.1万余家,年增长4.7%。同时,以百强企业为代表的连锁零售企业积极拥抱互联网,百强企业网络销售额达到710亿元,比2014年增长85%。此外,连锁企业在门店优化、商品采购、全渠道营销等方面积极探索。其中,特许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4345亿元,尤其是美容健身、生活服务类等连锁企业营业额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连锁规模上,特许百强企业拥有连锁店铺12.8万个,其中加盟店10.6万个,每家企业平均拥有店铺1280个。2015年,特许百强企业加盟店营业额和门店总数同比增幅分别为14%和11%。

从全国来看,整个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出现几大特征:一是连锁业态多元化,连锁行业从零售业逐步向衣食住行民生需求大的各类行业渗透。二是区域分布逐步收缩,集聚化和分散化同时存在。一、二线城市连锁大型超市迅速趋于饱和,网点取消,三、四线城市则逐步发展开拓。三是线上与线下推广同步进行,连锁便利店线下经营和线上经营,同步开展,连锁网点基本上是O2O全渠道经营方式。

(二)广西连锁行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末,广西注重吸取国际先进流通经验,城乡零售市场零售业态呈多样化的发展格局:购物中心、百货店、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便利店、专业店、连锁店、网购、小商品市场等各种零售业态共同生存,互为补充。而连锁商店和专业(专卖)店销售额快速增长,在零售业的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连锁零售业已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广西法人零售企业达3.6万家(含限额以下),零售业态分布有超市、百货、便利店、专卖店和网络零售等各类连锁行业,全区拥有65家重点大中型百货和超市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5747.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6%,是支撑消费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企业品牌进驻方面,国内知名的零售、餐饮品牌如沃尔玛、华联、联华、王府井、国美、苏宁、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相继入驻广西,其中部分大型连锁企业开始向钦州、贵港、崇左等中小城市逐步迈进。在行业扩展上,连锁企业覆盖的领域和范围拓展到食品、医药、书店、百货、成品油等多个领域,极大方便了居民购物,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的需求。在连锁就业人数上,广西连锁零售业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和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分别为 32.6%和9.59%,全国比重分别达到81.7% 和 27.7%。

“十二五”期间,全区连锁商业网点总计超过6000个,批发零售门店数约5000个,鼓励在南宁、桂林等广西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根据城市发展特点建设高端商品市场、名品折扣店、时尚消费品零售连锁店,进一步促进流通现代化,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昭示着连锁业在广西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及增长潜力。

(三)南宁市零售业现状。“十二五”时期末,南宁市连锁零售业发展引人瞩目,南宁市现有南宁百货、梦之岛、利客隆、北京华联、南城百货、沃尔玛、人人乐超市、百盛百货、巴黎春天等著名零售企业。其中,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体的连锁企业达31家,连锁店铺达1000多家。

据资料统计显示,2015年,南宁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68亿元,同比增长10.5%,位居广西第一,占全区28.15%;对全区消费品市场增长的贡献率为29.5%,比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拉动全区消费品市场增长2.9个百分点。其中,南宁市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4361.25亿元,增长11.1%,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622.65亿元,增长8.9%;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738.51亿元,增长14.7%。

根据《南宁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14-2020)》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优化零售商业资源,大型超市和便利店连锁化率达到80%,连锁门店统一配送率达到75%,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0%;大型批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100%,广泛开展O2O交易模式,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40%;传统业态使用电子商务进行升级改造,60%以上的中小批零企业采用电子商务进行采购和销售。

综上所述,全国范围内的连锁经营行业发展趋势良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具备信息技术、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强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在“十三五”时期,如何提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水平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点,结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制订专业及课程培养计划,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成为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调研对象及数据分析

(一)企业调研情况及分析。本课题组分别到广西南城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悦颜千千色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广西和桂集团等10家企业开展调研,共发放50份专业问卷,回收50份问卷。

调查显示:企业对于专业人才需求反馈,1%显示人才储备充分,不存在紧缺人才;90%缺乏基层操作人员;100%缺乏以店长为代表的基层管理人才;70%缺乏总部中层管理人才;60%缺乏以采购、营销为代表的总部专门人才;20%反馈缺乏总部高层管理人才。企业表示,对于连锁专业人才需求100%的供不应求,缺口较大。管理岗位工作,70%反馈1年内换过1次工作岗位,50%反馈1年内换过2次工作岗位,20%反馈1年内换过3次工作岗位。企业满意度方面,50%以上对工资待遇满意,70%以上对文化和服务满意。对于企业员工来说,90%认为最重要是企业的服务和企业文化,比刚性工资更重要。企业管理模式上,100%反馈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专业能力排序前三位的是连锁门店岗位现场操作能力、连锁终端基层业务管理能力、连锁业务开拓能力;非专业能力排序前三位的是沟通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组织工作能力。

根据企业调研结果,连锁企业人才需求大,在人才结构上更倾向于连锁企业基层及中层管理人才,基层员工需求最多。在工作过程中,企业对于人才的专业技能和非专业技能都需要融合到岗位上。为了更好地培养企业员工,连锁企业内部岗位流动成为人才培养的一种途径,一人多岗制情况增多,而企业的文化、服务、职业发展等更具备团队吸引力。

(二)学院调研情况及分析。本课题组到区内外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学院开展调研,共发放20份专业问卷,回收20份问卷。

调查显示:学校连锁专业学生每届招生在50-80人之间,8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在连锁企业的销售、促销及一线执行岗;学院专业教师在4-7人之间,90%以上专业教学压力大;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上,学院100%采用校企培养模式,60%以上调研老师认为校企合作模式有待改善;学生培养的课程满意度,80%以上的课程还有待完善;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均达到90%以上,就业对口率在70-80%。见图1。

图1 4所职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就业率对比图

根据高职学院连锁专业调研结果显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采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专业培养上,学院普遍存在专业师资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等问题,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还需要调整完善,提高专业就业率质量。

(三)毕业生调研情况及分析。课题组在2016届毕业生中开展调研,共发放64份专业问卷,回收59份问卷。

调查显示:83%以上的毕业生从事基层工作,岗位以销售、业务、收银等一线员工居多;75%以上的毕业生认为专业能力重要性前五位是连锁店面商品陈列、人力资源管理、采购能力、门店开发与设计及信息化应用能力;78%以上的毕业生认为课程重要性前五位是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品类管理、店长技能综合实训、连锁门店商品陈列与推销、市场营销实务;80%以上毕业生认为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的前三位能力是文案写作、专业技能、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图2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数据图

表1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所需人才类型情况表

所需连锁人才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其他合计

人数28214659

占比47%36%7%10%100%

图3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所需人才技能情况数据图

调研反馈显示,毕业生较多希望能通过实训增强一些技能,如商务谈判技能、文案写作、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平时上课时,应以学生为主角,通过分组学习、案例讨论、增强互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学习及顶岗实习过程中,从工作心态和团队合作要求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水平。

综上所述,面对未来的连锁业形态多元化和一人多岗制的组织形式,以及未来连锁企业对职场新人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应提高师资力量,改善提高课程教学水平,锻炼提高毕业生综合性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连锁业未来大发展的人才。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建议。从连锁行业发展多元化业态趋势来看,并结合连锁行业对高职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情况来分析,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从专业性技能向综合性技能发展,在专业培养上从单一定位连锁超市店长向连锁企业中基层管理人才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目标定位,在专业技能上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定位过于模糊会让学生产生误区,培养层次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对资源也造成浪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需注重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商品管理,活动策划,外语能力、互联网技术等综合性技能,以此来应对市场多元化和时代发展的挑战。

(二)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根据对企业的调研结果,职业院校课程的培养与连锁企业的具体岗位需要相互对应。课程培养模式采用校企培养模式,突出岗位与知识能力相匹配的原则,一是增加连锁经营管理实训环节的课时,提高学生的实践管理能力;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增加网络课程学习、办公技能训练等,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和运用,适应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三是理论与实践课程统筹安排,以连锁经营管理的理论为基础科学统筹课程,根据学生的特性培养,理论适度配合实践操作,合理分配学分比例。整个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课程设置和训练都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这是提高学生职业水平的重要培养方法。

(三)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配置建议。高职院校承担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一线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任务,师资条件和实训配置是建立有效专业人才培养系统的基础。在师资条件上,提高专业师资教学水平,尤其是引用和培养“双师型”人才,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企业专业技术和专业教学技能,达到新时代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训条件上,学院要加大投入,增加连锁专业的实训实体店、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等,向学生提供高度仿真资源,提高实践能力;注重企业与职业院校双方的利益,校内校外互相配合,通过建立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培训系统联合培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有利于提高实训效果。学生在学院接受专业师资教育与企业培养,需具备过硬的技能和良好的素质,毕业时除了毕业证外,还需要考取相关资格证,例如注册品类管理师、商品管理师、连锁经营管理师、零售职业经理人(全国职业店长)等资格证,具备多职业、多技能的职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徐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初探[J].商业经济,2011(5)

[2]黄卞悦,周晓茜,沈金玲,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S1)

[3]黄蕾.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

[4]韦林华.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2015(16)

[5]杨伟宁.浅议“互联网+”时代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5(26)

[6]魏继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13)

[7]郝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

[8]白晓玉.广西零售业高离职率问题分析[J].对外经贸,2015(3)

【作者简介】卢易菊(1966— ),女,广西钟山人,工商管理硕士,工程师,CCFA注册品类管理师、CCFA门店营运经理,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连锁经营管理;何永权(1979— ),男,广西南宁人,博士研究生,经济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研究方向:连锁管理及区域经济。

9.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大学生自荐信 篇九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大学生自荐信,在阅读本文之前大学生个人简历为了让求职者了解更多的求职知识以下推荐一篇经营管理求职信作为参考。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时应该怎样写求职信呢?请以这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聘自荐信为模板。

尊敬的XX经理: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审阅我的求职信!我毕业于XXX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是经济贸易系连锁经营管理。作为一名经济贸易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

在这一年来的学习生活中,我所学习的内容包括了从经营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到运用等许多方面。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我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此专业是一 种工具,而利用此工具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在与课程同步进行的各种相关实践和实习中, 具有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在学校工作中,加强锻炼处世能力,学习管理知识,吸收管理经验。

在大学期间,我也曾多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曾在多家公司做过兼职工作。正因为此,使我在生产、销售、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展露自己的才能,我不 满足与现有的知识水平,期望在校学习的同时更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希望能够加入你们的单位 。我会踏踏实实的做好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竭尽全力的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我相信 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定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收笔之际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祝您的事业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至此

10.探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论文 篇十

一、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一方面,我国经营连锁管理人才的需求大。我国经营连锁在的发展中,逐渐由原来的大城市集中转向中小城市发展,我国连锁企业销售总额呈逐年增长趋势,店铺总数逐年增多。一般情况下一个连锁店需要员工十至上百不等,且需要各个层次的专业人才,由此可见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再加上国际连锁企业在我国市场的发展,使得人才的紧缺形势更为严峻。另一方面,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需求不相符,高素质专业人才严重供给不足。由于我国连锁管理发展起步晚,发展时间短,连锁管理教育与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当下高校商学院主要以培养宏观管理人才为导向,连锁经营专业开设较少,与市场专业人才需求不成正比。开设连锁经营专业的院校在人才教育目标上不明确,校企合作等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项目仅流于表面,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

二、连锁经营管理技术

1.连锁经营管理的专业特色

连锁经营的三大核心技术是商品采购技术、物流配送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些技术都是专业性极强的经营管理技能。商品采购技术主要包括交易制度、业务流程、商品策略、定价方法、促销手段等;物流配送技术主要包括总部配送、社会配送、配送中心等模式;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分析、连锁经营技术等。

2.连锁经营的管理控制

连锁经营管理具有标准化和模式化,本质特征在于连锁总部与连锁店之间的资源共享。作为连锁经营的管理人才要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形成对员工培训、员工工作安排、职责、服务标准、店面陈列、广告、市场营销、顾客关系、顾客抱怨处理程序、存货控制程序、会计程序、现金和信贷管理程序、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处理等一些列标准与模式,这是经营活动的必要保障。

三、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我国目前连锁经营人才的培养主要以高校培养、培训机构、连锁企业内部、职业资格认证等模式,在不断完善我国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应现代商业发展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1.加强和完善连锁经营人才的学院式培养

高校培养模式主要是在学院开设连锁经营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但目前高校培养模式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满足连锁经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在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方面的主体作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能在各类工商企业、社会组织从事市场调查研究、连锁推广、商务谈判、等管理工作,具有英语翻译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电子商务技能等。加强高校连锁经营师资力量的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连锁经营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2.规范和完善连锁经营培训机构和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各类连锁经营培训机构在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方式灵活、简单快速的优势,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短时间内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量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但是培训机构培训周期短,在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上较高校培养还存在一定差距。现如今社会各种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内容不尽相同,培养出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也良莠不齐。因此要不断规范发展现行的培训机构,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培训协会的规范与监督,使培训机构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完善人才的培养。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企业内部岗位直接进行有目的的人才培养,因此市场连锁企业应不断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力度与投入,为企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

3.引进国际执业资格认证模式

职业资格认证模式在我国发展起步晚,在现代职业资格考试体系中存在许多问题,但这种模式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来说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完善的人才评估体系为连锁经营培养出专业性、高素质的人才。加快引进国际通用的执业资格认证模式,职业资格认证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从业者进行公证的测试,对合格者给予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我国要参考国际先进的考试标准,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打破我国资格考试的各项漏洞和弊端,实现市场化的操作,为连锁经营培养出具有职业素质的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人才成为连锁企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从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来看,我国连锁经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较大,但我国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市场对人才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各大高校要不断加强和完善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出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政府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完善和监管,完善我国执业资格认证机制;企业要加强内部培训力度,培养实践性人才。除此以外,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

11.探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论文 篇十一

一、调查方法及调查企业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于2013年5月开始, 涉及全国140家企业中, 民营企业达71家, 比重达50.71%, 23家为外商独资企业, 占16.42%, 其余为国有企业、港澳台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其他企业。 主要业务范围包括零售业、餐饮业、酒店业、美容业及家电业等, 其中零售业及餐饮业所占比重最大, 分别为45%及21%, 家电业所占比重最低, 为1%。 就企业规模而言, 42家企业员工人数超过5000人, 33家企业员工人数小于100人, 可见连锁企业的员工数量两端较多, 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较多, 中型企业较少。

二、企业人才需求调查

被调查的140家连锁零售业的人力资源总监、高层管理者对未来三年企业连锁经营人才包括一线岗位员工、基层管理者人数和中高层管理者人数进行了预测,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连锁零售业人才总体需求旺盛。

其中连锁企业对一线岗位员工的需求数量最大, 47.42%的受访者提出未来三年企业将需要501- 1000名员工, 而11.34%的受访者需要201-500名员工。 由此可见, 连锁企业对一线岗位员工的需求十分旺盛。 相对而言, 连锁企业对高层管理人数的需求量较少, 47.43%的企业仅需要1-10名高层管理, 17.53%的企业需要11-50名高层管理。36.08%和28.87%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分别需要11-50及51- 100中层管理人员。 基层管理人数分布则相对平均。

从图5可以看出, 连锁企业对高中生或中专生的需求量最大, 选择210-500人的连锁企业占比达50.63%, 而对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需求较少, 82.28%的企业仅需要1-10名研究生。 因此, 连锁企业对于大部分员工的学历要求普遍不高, 连锁企业选择大专学生主要因为他们就业踏实、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比较强。

连锁企业需要大专生从事的主要工作领域是门店营运、门店拓展、区域督导和营业推广, 相对而言薪酬管理、安全防损、数据分析等岗位需求较少 (图6) 。 大专生面对的工作岗位中, 对见习主管的需求最大, 有38%的被访者表示其所在企业最需要的是见习主管, 而13%的被访者认为部门经理是最紧缺的工作岗位 (图7) 。

三、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

大专院校普遍重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调查问卷显示超过一半 (65%) 的连锁企业高层或人力资源总监表示在意大专毕业生的资格证书。 35%表示不在意资格证书的企业中, 较在意英语等级及各类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四、校企合作

图9显示, 在学校培养、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企业内部培训等能力培养的途径中, 超过一半 (57.73%) 的受访者认可校企合作订单式的培养方式, 其次为企业内部培训 (22.68%) 、其他 (11.34%) 和学校培养 (8.25%) 。 可见, 各高职院校在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以来, 备受企业认可。

校企合作在双方的认识 (49.48%) 、学生的态度 (44.33%) 及学校积极性 (43.3%) 的推动下, 通常采用建立实训基地、组成联盟、顶岗实习、定向委托培训、订单班及其他方式, 在97位企业受访者中, 建立实训基地 (34%) 及组成联盟 (31%) 最受认可 (图10) 。 而在顶岗实习中, 61.8%的企业认为学生应该接受的顶岗实习时间为三到六个月, 他们愿意为学生提供岗位报酬的50% (34.02%) 到岗位报酬的80% (30.93%) 。

在课程设置方面, 企业认为最有用的课程依次为思想政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计算机运用、商务礼仪及应用文写作。 在顶岗实习期间, 应着重加强企业文化、操作技能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怕吃苦 (29.49%) 、稳定性差 (27.56%) 及团队协作精神差 (21.79%) 是企业最不满意的方面。

五、知识、素质、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态度

通过对人力资源总监和高层管理者的调研了解了连锁企业中的员工所需的知识、素质、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态度, 这为高职院校培养连锁经营人才提供了依据。 排序前三位连锁企业所需人才的知识分别为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和管理知识 (此部分得分越低表明企业越重视) 。 职业素质包括工作效率、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职业道德, 其中职业道德在受访者中受到的重视最高, 可见, 拥有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和高职业道德的毕业生是企业在选人用人时最为看重的因素。

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 连锁企业一线商业作业的人员日常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与人打交道, 与顾客打交道, 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学习能力, 尤其是一线商业作业人员, 收银员、理货员等岗位还需学习操作使用仪器工具, 营业员要具备基本的商品学知识, 因此自我学习能力必不可缺。

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 在招聘和用人过程中, 用人单位最关注的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 本调研根据连锁企业的基本要求涉及了16项连锁经营专业能力, 分别是安全管理、防损控制、营运督导、商品采购、营销策划、商务谈判、门店选址、商圈分析、市场调研、薪酬管理、人员培训、员工招聘、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物流管理、客户管理等。 其中, 安全管理、市场调研、营运督导和营销策划是企业比较重视的几项专业能力。 而责任感、正直诚实和团队合作分别成为企业要求各高职院校在塑造学生职业素养时最需要重视的方面。

六、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

1、连锁企业应加强校企合作, 积极推进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建设

各个连锁企业人才紧缺, 而各个高校人才又相对过剩, 出现就业难局面。 连锁企业应积极与高校合作, 积极探索合作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思路和方法, 吸引高校优秀人才加入连锁企业。 同时, 连锁企业应不断与高校合作, 建立适合学生专业实践的校外实训基地,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开展订单式培养, 为企业发展提供储备人才, 实现学校人才供给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针对其他专业的学生, 企业应支持高校为其他专业开设连锁专业选修课, 提供专业培训与实习机会, 增加人才招聘的选择范围, 吸引其他专业学生到零售业就业。

2、连锁经营企业应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 建设各级人才储备库

大学生现在更理性的倾向从一个长远的角度来评价自己的工作。 除此之外, 大学生对职业的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和同学攀比、缺乏职业规划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不断跳槽。 因此, 连锁企业要特别重视为新招聘的大学生提供良好和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中国零售企业的员工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如何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是连锁企业所面临的挑战, 外部薪酬的竞争性和内部有限的发展机会是造成员工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 因此, 连锁经营企业应探索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 既能控制成本, 又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通过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鼓励员工参加各类内部学习, 建立公司系统的培训机制, 可以提高员工忠诚度, 并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管理干部人力储备。 除了内部培训外, 企业应该鼓励员工参加行业组织和各高校组织的专业培训和相关的学历提升教育, 提升员工素质和学历。

3、中国连锁协会应充分发挥在行业人才资源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搭建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进一步发挥协调、服务、沟通作用, 为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广泛的平台, 促进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大学生招聘与就业、企业课题研究与咨询、企业内训、企业员工的在职学历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推动连锁经营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加快连锁经营行业从业人员的资格标准建设, 建立零售业各类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认证制度, 围绕行业急需的人才, 开展专题培训, 提高会员企业员工素质;另外, 可与各高校合作重点抓好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各项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小云.“人才荒”下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研究——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 2012, (10) .

12.探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论文 篇十二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较为长足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就是这一发展的最直观体现。但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来说,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向来是其工作的难点所在,而为了最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正是本文就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阶段划分

在本文就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展开的研究中,笔者将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划分为制订专业培养目标、规划并组织专业教学过程、专业教学评价和专业技能鉴定等三个阶段,希望这一人才培养阶段的划分能够为我国相关院校教学工作的更好展开带来一定启发。

1.制订专业培养目标

在制订专业培养目标这一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阶段中,其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培养目标的专业制定,可以说这一培养阶段主要是为了明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教学的方向与目的。对于应用型经济管理的专业教学来说,其本身属于较为复杂的人才培养与训练过程,这就使得一般高等院校想要真正较高质量的实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就必须保证自身拥有科学、完善的实践性教学计划,这一计划需要包括规划性、可实施性的教学指导文件,并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与细分化,这样才能够较好的满足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2.规划并组织专业教学过程

在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为了保证第一阶段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培养目标能够得到较好的执行。具体来说,在这一规划并组织专业教学过程阶段中,相关高等院校需要提供专业教师与教学条件,并依据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开展高质量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相关教学,这一教学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较好互动,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相关学生的职业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中,相关高职院校必须结合相关计划,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真正达成第一阶段设置的教学目标。

3.专业教学评价和专业技能鉴定

在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教学评价和技能鉴定,其主要是为了验证上两个阶段的真实发挥效果。对于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再好的计划与策略,也需要通过验证才能够确定其有效性,所以相关高等院校就必须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学效果考察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够较好的实现较高质量的教学评价;而在学生的专业技能鉴定中,相关院校可以采用专业岗位操作技能验证的方式,对学生在真实岗位中专业技能的发挥情况进行鉴定,这样自然就能够较好的实现这一阶段的任务要求,保证相关高等院校真正实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结合上文内容,我们对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阶段划分产生了较为直观的认知,而结合这一认知与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将在下文中对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这一论述能够为相关高等院校带来一定启发。

1.教学过程整体设计

在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整体设计中,相关高等院校必须围绕培养目标,实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市场需求相结合,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得到经济管理专业知识针对性、应用性和超前性的支持。由于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两部分,所以笔者建议相关高等院校建立集中与分散结合、教学与实践结合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循环教学培养模式,这一循环教学培养模式主要通过对学生开展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应用的循环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自身所学经济管理专业相关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自然就能够较好的保证这一教学的整体效果。

2.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除了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外,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也是这一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部分笔者建议相关高等院校采用浓缩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技能、身心教育并重的设计理念。具体来说,在浓缩理论教学这样设计理念的影响下,高等院校必须对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理论课程进行恰当而有效的压缩,这一压缩需要实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教学课程数量与课时数量的显著降低,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教训内容的重复;而在强化实践技能这一教学课程体系的的设计理念影响下,相关高等院校需要增加自身实践课程,并同时增加专业能力培养课程,这样才能够较好的保证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而在身心教育并重这一教学课程体系设计的设计理念影响下,高等院校必须将育人放到与教书并重的地位,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对于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教学方式设计

在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设计中,笔者建议相关高等院校采用“方法训练、能力培养和科研指导”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设计理念,而根据这一设计理念,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教学就能够较好的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这自然也就将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来说,在方法训练这一理念下,高等院校需要通过不同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技能以及思维方法进行培养;而在能力培养理念下,高等院校需要设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发展能力;而在科研理念下,高等院校需要使学生接触经济管理专业相关的最前沿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够较好的实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4.实践性教学设计

上文中笔者曾提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两部分,所以高等院校必须对这一教学的实践性教学部分进行较好的设计,这里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将实践教学设计为专业技能初步应用、实践应用能力的深化、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等三个教学环节。(1)专业技能初步应用在专业技能初步应用这一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设计第一环节中,这一环节学生经济管理相关实践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课本上的知识实现,而在对学生进行的专业技能教学中,相关高等院校需要实现从理论课程开始与从实际应用需求结合的教学形式。在从理论课程开始的专业技能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而从实际应用需求开始的技能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经济管理相关技能,这两方面教学的结合,就能够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初步实现自身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自然就实现了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技能初步应用这一目标。(2)实践中应用能力的深化在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中,这一环节需要实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深化,而为了能够真正实现这一目标,相关高等院校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模拟实习、应用实习和综合实验。具体来说,相关高等院校在这一教学环节除了开展具体的主干课程教学外,还可以有目的的组织各类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活动,其中灵活结合实验教学平台开展的仿真实训教学能够在这一时期发挥较好的应用效果,这点需要相关高等院校予以重视。(3)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在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第三个环节中,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管理相关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使其能够满足社会中各类企业的需求。具体来说,在这一实践应用能力提高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高等院校需要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专业技能复合、拓展和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上,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毕业前掌握较为扎实的经济管理相关实践技能。具体来说,这一时期相关高等院校需要较高质量的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案例分析”课程、“顾客关系管理”课程,通过这一系列实践相关的教学课程与具体的社会实践,学生就能够较好的掌握经济管理相关实践技能,而高等院校也就真正实现了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环节中高等院校采用感知认知、体验实践、应用创新的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过程,能够更好的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结论

在本文就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展开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阶段划分、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结合这一论述我们能够了解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于相关高等院校的重要性,希望这一内容能够为相关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相关教学的更好展开带来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树叶》下一篇:合伙企业代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