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施工中无缝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2024-06-23

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施工中无缝施工技术应用分析(精选6篇)

1.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施工中无缝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篇一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技术施工工学论文

摘要: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是最近几年国内发展起来的楼盖结构新技术,它是在实心楼盖的基础上在其内部按照一定规则放置一定数量的高强薄壁管,用高强薄壁管来取代部分混凝土,以减少混凝土用量,减轻结构自重。是继普通梁板、密助楼板、无粘结预应力搂盖之后开发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新结构体系。

关键词:空心楼板;原理;施工

一 技术设计原理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技术设计原理是:在现浇板中放置芯管,沿布管方向的板的正截面就变成了“工”字形截面。垂直于布管方向的板的正截面变成了平面外有联系的“工工”字形截面,这种“工”字型截面和“工工”字形截面的承载能力与等量的实心板相同。由于“工”字形截面减轻了自重,故板的`配筋比等厚的实心板要少,同时也减轻了柱和基础的荷载,现浇空心板方案比实心方案的综合造价要节省5%~20%左右。该芯管简称为GZ组合高分子新型材料,密度相对流体混凝土很小,浇筑过程中极容易上浮,该工艺施工的核心技术为芯模抗浮加固。芯管(简称GZ)具有强度高、壁薄.质轻、不燃、成孔规范、安装施工简便、对钢筋无锈蚀等特点,是国家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施工技术。芯管密度相对流体混凝土很小,浇筑过程中极容易上浮,无梁空心楼盖施工工艺为新工艺,施工过程中不可遇见性问题较难掌握,尤其是芯管加固技术难度大。

二 施工技术措施

抑制芯管上浮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该工艺施工的核心技术为芯管抗浮加周。存在几个不利因素:楼盖厚度较大,分别为250mm、300mm.芯管底部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芯管直径较大,分别为150mm,200mm,密度小,极易上浮,采用商品混凝士,水灰比较大,对芯管上浮力作用明显。在这些综合因素影响下,芯管必然受到很大的浮力,存在着上浮的危险。流态混凝土与芯管的密度差异以及在振捣器作用下,混凝土中骨料下沉与芯管上移是导致芯管上浮的主要因素。在混凝土未凝固前,芯管上浮客观存在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芯管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否则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和结构的安全。主要采用模板支撑体系加固芯管,合理安排混凝土浇注顺序,并严格控制混凝士的振捣方式等综合措施来平衡流态混凝土中芯管的上浮力,控制芯管上浮并确保顺利泵送和浇注。

(一)芯管上浮的原理分析

1 芯管上浮力分析

混凝土的成型是由具有可塑性到失去可塑性,从流态逐步变化为固态混凝土并具有强度和硬度的过程。在流体混凝土中,芯管要排出混凝土体积,芯管必然会受到很大的上浮力,另外,处于流动状态的混凝土,振捣时骨料下沉,容易沉积在芯管底部,造成芯管受挤压上浮而无法回落。随着混凝土失去塑性,强度增长,混凝土固化,芯管最终被嵌固混凝土内部,形成稳定的空心楼盖结构。

2 芯管上浮原因分析

根据施工现场勘验发现:初次浇注时由于经验不足,芯管仅与板底钢筋进行绑扎,结果芯管上浮严重超标,说明芯管受到的上浮力很大,能把板底钢筋拉上来.单靠板内钢筋加固芯管不能满足要求。混凝土按照常规方式浇注.靠近梁边部位芯管上浮幅度较小,板中上浮幅度较大,说明粱内混凝土及钢筋对芯管上浮起到阻碍或约束作用,每次混凝土摊铺厚度为整个板厚时,板底部混凝土不易振实,芯管容易上浮,说明板浇注应分层成型。还发现一旦某振点出现过振情况,则芯管也会上浮,说明操作工人振捣控制也很重要。由此可以看出,芯管固定不牢固是造成芯管上浮的最主要因素,混凝土浇注顺序不当,每次摊铺厚度过大,操作工人振捣方式不对也是造成芯管上浮的主要因素。 (二)芯管抗浮加固措施

1 模板支撑系统

先固定板底钢筋.板底筋作为芯管连接的中间环节,铺设完板底钢筋后,在板底模板上钻眼.间距不大于1米,梅花形布置,对应模板钻眼位置,在支撑架体上焊接短钢筋.穿8#铁丝将板底钢筋与架体短钢筋拉接。为防止钢筋网片反弹回松,在拧紧8#铁丝的同时先施加一个应力,并用暗劲拧紧。安放芯管时,芯管与底部钢筋之间用12#铁丝间距200ram绑扎拉接,并用中8钢筋间距400垫撑。最后在距离芯管两端1/4长度处加绑抗浮合金绳,一端绑扎芯管,一端穿过模板,锚拉于架体系短钢筋上.使芯管与下部的支撑体系连接成整体。此外在绑扎板面筋时.将板面筋与梁箍筋用双股扎丝绑扎,增加另一道抗浮保险系数。

2 混凝土浇筑顺序控制

先浇注梁,再浇注板,由板四周逐步向板跨中延伸。板中混凝土浇注顺序应沿芯管纵轴线单向进行,不宜沿垂直芯管纵轴作多点围合式浇注。本工程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泵管下料时,冲击力较大,为防止混凝土侧压力将芯管挤倒,利用混凝土的自流性,采用混凝土斜向挤混凝土的方式推行前进,避免泵管内的混凝土直接冲击芯管,造成芯管移位。

3 混凝土振捣控制

粱内混凝土用50mm振动棒振捣。板内混凝土分2次浇注:第1次浇至板肋2/3处,用3 Omm振动棒仔细振实,振点间距25cm。第2次浇至设计高程,用振动棒振实后,用平板振动器沿芯管纵横向振平。每个振点时间控制在3 s左右,不可久置于同一地方振动,否则混凝土会挤入芯管底部,导致局部芯管上浮,更不得将振动器直接接触芯管进行振捣,以免振破芯管。

(三)材料易损坏其有效防止、补救办法

薄壁管在装卸,搬运、叠堆时应小心轻放,严禁抛掷。吊运安装时,用专用吊篮吊运.严禁用缆绳直接绑扎薄壁管进行吊运。吊至安全楼层后应及时排放.不宜再叠层堆放。

薄壁管如在安装现场损坏,临时应急补救方法是:如小面积破损用湿水泥袋粘贴其上。如大面积破损应先用湿麻袋填充,再用编制袋包好,如管端损坏用编制袋包好后用1 2号铁丝扭紧。

安装固定薄壁管施工过程,应在管顶随铺垫木作保护,不允许直接踩踏薄壁管。

浇筑混凝土时,在薄壁管上架空安装、铺设浇灌道,禁止将施工机具直接压放在薄壁管上,施工人员不得直接踩踏板筋或GBF管。

(四)施工组织管理

工程开工伊始,便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组长,科技质量处、项目经理为成员的科技领导小组,对工程中使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攻关,研究施工工艺,制定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施工中强化落实。对芯管加固情况,施工浇注顺序指挥,混凝土的振捣,逐级进行技术交底,让每个成员熟悉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关键环节责任到人,保证施工有条不素。

三 效果及结论

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对芯管加固体系、芯管上浮情况实时监控,并专门设计定做一根带有刻度的40cm长8#铁丝,随时对已成型楼板混凝土进行跟踪检测.结果上浮率都控制在3%(板厚)以内,平均上浮高度为6ram-9mm,楼板混凝土厚度及平整度均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观感较好.得到设计、建设、监理等社会各界的认同。

2.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施工中无缝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篇二

大面积混凝土在当前建筑中有着广泛应用, 其不足之处在于容易出现裂缝, 在楼板施工中一旦有裂缝出现, 必将威胁到整个建筑的安全质量。引起裂缝的原因有很多, 收缩应力和温湿度变化是最常见的两种, 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减少裂缝数量是当前建筑施工考虑的重点。随着建筑行业进步, 许多新型施工技术相继被采用, 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无缝施工是其中的一种, 可使用高质膨胀混凝土、设置后浇带、添加外加剂等方式, 解决楼板施工中的裂缝问题。

1 实际案例分析

某框剪结构建筑设置有两层地下室, 采用大面积混凝土, 使用C40P8型号顶板和C3OP12型号的底板。地下二层为车库, 外墙混凝土的强度为C30P12, 地下一层为杂物间, 外墙混凝土的强度为C30P8。考虑到地下室施工中可能会出现裂缝, 进而破坏地下结构的稳定性, 因此在楼板等施工中采用无缝施工技术。为使质量更有保障, 在混凝土中适量掺加有膨胀剂, 并按照合适的比例配置了性能优越的混凝土混合物, 将其用于裂缝控制,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 无缝施工技术在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施工的应用

2.1 设计思路

首先应有科学的计划, 明确施工重点所在, 此工程显然大部分工作都是为了控制裂缝。无缝施工技术的原理为, 在竖直方向增设施工缝, 并采用分块跳仓的方式进行混凝土浇筑, 以减小混凝土初期的收缩程度, 从而有效控制裂缝。有很多种方法, 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出现频率较高, 所以重点应解决这两种情况。如使用膨胀加强带、采用低热型水泥、设置变形伸缩缝、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及粘结性等。

其次要考虑施工中对各方面的要求, 如混凝土性能、材质, 以及其他材料的规格、使用量等。而且施工过程较为复杂, 有很多注意事项, 所以要制定合理的施工程序, 按照规定标准进行, 以免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

2.2 技术要求

有两个关键点, 直接关乎施工质量。一是配合比例要科学, 根据工程需求和原材料的使用量合理制定配合比, 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合格。水灰比极为重要, 如果比例过大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 所以水灰比一定要适中。很多搅拌站通常只考虑坍落度, 使得水量过多, 以至于混凝土强度不符标准。另外, 为提高混凝土性能, 往往还会掺加缓凝剂、防冻剂等。应注意使用量不能太多, 尽量有专门的装置能够精确地测量。另一个关键点在于混凝土的搅拌。搅拌过程中, 水泥、砂石、骨料和水等原材料要依据一定的顺序先后投入, 并且搅拌时间要控制好, 使各种材料能够充分接触。搅拌机械的质量和性能需有所保障, 如搅拌叶要牢固, 不能轻易变形松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 就有可能会出现生料, 对混凝土的质量十分不利。搅拌工作最好连续进行, 中间不要停止, 所以搅拌机械尽量不要发生故障。另外, 骨料粒径太大、甭管设置不合理极易导致泵堵塞, 需加强注意;切不可为了加快速度而掺加太多的水, 否则混凝土出现麻面、裂缝的几率较大。

2.3 质量控制

大面积混凝土是楼板施工的基础材料, 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决定着施工水平。所以施工单位应重视质量管理, 不能一味地追求利益。可提前展开专业培训, 使施工人员认识到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性。在材料设备方面, 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检查, 确保均符合规定标准。有不合格者应立即处理, 决不能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应提升自身素质, 熟悉施工流程, 熟练地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 并能够解决一些突发事故, 将损失降至最低。

浇筑振捣工作也较为关键, 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因采用分层浇筑方式, 在混凝土初凝之前要完成二次浇筑, 避免出现裂缝。浇筑温度要适当控制, 保持在5℃———35℃。浇筑过程一气呵成, 尽量不要有停顿。还有就是振捣, 可先使用振捣棒加以振实, 再利用振捣梁振捣, 确保其表面平整, 没有明显的凸凹状。滚压提浆后要进行抹平, 振捣工艺要合理, 控制好时间, 且振捣时不能产生过多的浮浆。混凝土性能受温湿度影响较大, 所以同样要控制好温度。浇筑振捣结束后, 还应做好相关养护工作, 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 并保持一定的湿润度, 至少保持一周。养护环节尤为重要, 万万不能忽视, 通过养护使混凝土接近饱和状态, 从而得到更强的混凝土。浇筑之后, 混凝土要经历一个升温阶段, 此时必须重视其水化反应, 做好湿养护, 既可降低其内部温度, 又能够减少强度的损失。

3 关于现场的检测与分析

(1) 作为混凝土施工配置强度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参数, 标准差是保证商品混凝土强度达到95%的极其重要的条件。因此, 混凝土公司要按月或季统计商品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差, 检查生产管理水平, 并且在对施工配置强度动态管理时, 需要依照统计的实际标准差进行。

(2) 首先要通过试验和搅拌机的类型, 确定物料的投放时间和顺序;其次, 要做好计量工作;然后, 在生产间隙, 对搅拌机内壁、搅拌轴及搅拌叶片等用高压水枪进行清洗;最后, 加强对搅拌机的检测, 在完成对混凝土生料结块的人工清除后, 还要对搅拌机叶片的松动、变形及损失等现象进行严格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维修。为避免因搅拌机出现故障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施工单位一方面需严格执行设备保养制度, 另一方面, 还需建立故障应急机制,

(3) 为进一步了解大面积混凝土水化热大小及施工过程中早、中、后期温度升降和应力发展规律.根据本建筑物楼板结构平面尺寸、形状以及厚度, 在不同位置设置了温度监测器, 在测点被覆盖、振捣、抹平后记录入模温度。依据大面积混凝土早期升温快, 后期降温也较快的特点.在温度收缩应力计算的基础上.确定测温时间为30d∶1~3d每4h要测读一次, 3-14d每6h再测读, 以后每12h进行测读.若遇温度突变或温度过高应记录一次。

(4) 为避免出现外加剂超差的现象, 还要建立外加剂溢流装置, 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4 结束语

人们对现代化建筑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施工变得极为复杂, 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必须加强质量控制, 确保工程顺利完成。在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施工中, 裂缝是最突出的问题, 危害较大, 应作重点防范。无缝施工技术是控制裂缝的有效途径, 值得推广, 但还需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谭伟.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施工中无缝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价值工程, 2012, 25 (22) :109-110.

[2]周宏业.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无缝施工技术浅谈[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20 (1) :142-144.

[3]李亚军.无缝施工技术在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施工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 2014, 28 (3) :154-155.

[4]吕侠霖, 赵锦艳.浅谈无缝施工技术在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 2014, 23 (1) :170-172.

3.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施工中无缝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篇三

关键词 大面积混凝土地面;裂缝;无缝施工;控制

我们在工程施工实践中,利用UEA混凝土补偿收縮的原理,采用膨胀加强带替代后浇带,实现了超长钢筋混凝土的无逢施工,为同类的工程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职称论文。

1 混凝土无缝施工设计

1.1 设计思路:大面积混凝土路面结构无缝施工设计,关键是对裂缝控制的设计。根据温度应力与结构长度呈非线性关系,且混凝土早期(7~10d)温差及收缩变形较大的特点,把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结构按垂直方向设置施工缝,分为若干小块,每一块为一仓,施工期间实行分块跳仓浇筑。这种跳仓浇筑采用了短距离释放应力的办法应对混凝土早期较大的收缩,待混凝土经过早期较大的温差和收缩后,各仓浇筑连接成整体,应对以后较小的收缩,即"先放后抗,抗防兼施,以抗为主"的辩证设计原则。

1.2 跳仓间距的确定:根据地基上混凝土板的平均伸缩缝间距计算公式以及施工现场的情况,跳仓间距决定取17米。整个展览馆的平面尺寸为100米×98米,按垂直施工缝分仓,整个区域分成30个网格。

2 混凝土施工工艺

施工时按网格的编号顺序进行跳仓浇筑。在每一网格内,混凝土必须一次性浇筑完毕,不允许出现冷接缝,相邻两块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不得少于7d。

2.1 混凝土工程:控制混凝土的用水量及水泥用量,水泥用量越大,含水量越高,则收缩变形越大,且延续的时间越长。在地面施工中,经过试配、选择了配合比为1:1.82:4.07,水灰比0.43,水泥用量328kg/m。由于抗折混凝土的石子级配要求用石量较大,所以掺入了0.75%水泥用量的FDN减水剂,掺入减水剂不仅使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又减少了10%左右的拌合水,减水后使混凝土回缩量减小。混凝土骨料中的砂子采用中、粗砂,根据有关试验资料表明,当采用细度模数为2.79,平均粒径为0.381的中、粗砂,比采用细度模数为2.12、平均粒径为0.336的细砂,每1m3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20~25kg水泥用量可相应减少28~35kg。如用细度较低的砂子,可以加大高效减水剂的剂量,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

如工期允许,也可以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因掺入粉煤灰后早期强度较低),因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自生收缩是正的(缩小变形),而粉煤灰的自生收缩是膨胀变形,这对混凝土的抗裂性是有益的,另外也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以达到减少水和水泥用量的目的。

2.2 主要技术措施

2.2.1 混凝土的搅拌:搅拌在现场进行,为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现场砂石采取遮阳降温(因为是夏季),必要时洒水降温,袋装水泥仓库保持空气流通,搅拌时搅拌机每2h浇水一次,混凝土输送管上覆盖麻袋,并洒水保湿。

2.2.2 坍落度严格控制:坍落度控制在(12.2)cm,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水灰比、坍落度和入模温度进行测定,初始施工时坍落度应每1h检查一次,质量稳定后,2~4h检查一次。混凝土入模温度测试每工作班不应少于两次。

2.3 混凝土振捣必须充分:混凝土入模后先用插人式振动棒振密振实,然后用振捣粱振至表面平整,后用Φ180的钢管(内装砂子),制成的提浆滚在混凝土表面来回滚压提浆,用人工抹平。

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水养护7d以上。注意混凝土所处的大气环境,在干燥季节或风口处应加强保水措施,防止混凝土水分蒸发速度过快,以控制其出现早期表面裂缝。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目的是要使混凝土保持或可能接近于饱和状态,使水化作用达到最大的速度,以得到更高强度的混凝土。在养护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连续湿养护(即盖草袋子、洒水养护)时混凝土强度在各龄期均为最高。特别是混凝土在浇筑后内部处于升温阶段时要适时进行湿养护,以加强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峰值,又可以防止后期的强度损失。尤其掺加减水剂后更需要保证养护时间。

3 施工控制措施

3.1 要求搅拌站严格执行配合比,施工配合比可根据现场材料情况在允许范围内进行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3.2 混凝土出站前,要求测试坍落度,同时观察和易性,不得出现离析、分层等现象,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出厂。

3.3 浇筑混凝土时,对到施工现场的每车混凝土都要求测坍落度,控制在160~180mm,并观察其和易性,不得存在离析、泌水现象。表观检查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坚决退场。

4 现场监测与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大面积混凝土水化热大小及施工过程中早、中、后期温度升降和应力发展规律,根据本工程地面结构平面尺寸、形状以及厚度,在不同位置设置了温度监测器,在测点被覆盖、振捣、抹平后记录入模温度。依据大面积混凝土早期升温快,后期降温也较快的特点,在温度收缩应力计算的基础上,确定测温时间为30d:1~3d每4h测读一次,3~14d每6h测读一次,以后每12h测读一次,若遇温度突变或温度过高应记录一次。

4.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处理施工方案 篇四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RG.CORP.南昌万达城工程 住宅楼板裂缝处理方案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南昌万达城项目部

2015年04月

第 1 页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处理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各相应建筑图、结构图

二、基本概况 2.1建设概况

经现场质量检测发现,住宅、商铺楼板因受混凝土凝结产生收缩及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部分楼板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裂缝。此类裂缝经专业修补后,可以正常使用,不影响结构安全。2.2 设计概况

根据户型和层数不同,各层楼板厚度不一,楼板厚度在100~150mm之间。

三、使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各住宅、商铺现浇楼板裂缝处理。

四、现浇楼板裂缝的处理

第 1 页

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是在可能情况下对结构构件裂缝进行相应处理,这是对结构构件的耐久性和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的一种裂缝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本工程可分为表面处理法、填充法。

4.1表面处理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楼板裂缝宽度<0.2mm,且深度较浅的细微裂缝,主要用来提高结构的防水性和耐久性。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填充材料无法深入到裂缝内部,仅仅是对裂缝表面进行闭合处理,其修复要点为:

1)凿开表面,露出结构面,用钢丝刷清洁表面污物;

2)用清水充分清洗并干燥;

3)用1:2水泥砂浆填充裂缝表面,注意刮抹均匀封闭。

4.2填充法

其施工工艺大致可分为:裂缝基层处理→切割、凿除裂缝边砼→封闭下部裂缝,→刷涂环氧树脂浆液、灌环氧树脂砂浆→刮平表面→养护。

填充法是沿裂缝处两边凿开混凝土,在该处填充修补环氧树脂材料

第 2 页 的裂缝修复方法。其适用于裂缝宽度>0.3mm的情况。这种方法在施工时,如凿开后发现钢筋已锈蚀,应先将钢筋除锈并作防锈处理后再作填充。对于住宅工程中常出现的钢筋混凝土楼板斜角裂缝,当裂缝贯穿板厚时,其修复方法可采取凿槽嵌补法。其方法为:先沿裂缝凿一条深40~60mm,上口宽40~60mm的“V”、“U”形槽,槽内先用环氧树脂浆液打底,再采用环氧树脂砂浆灌缝,剩余部分用环氧胶泥填充压实,抹平养护。

环氧树脂浆液慢渗具有以下特点:

1.环氧树脂浆液,可灌入0.3~1mm的细小裂缝。

2.固结体强度高,抗压强度40-80MPa,抗拉强度大于33MPa,是混凝土的10倍以上。

3.胶凝时间易控制,从30分钟到几十小时均可调节。

4.可在干燥或潮湿环境下固化,可满足粘结、补强、抗渗等多种要求。

对于结构承载力不足的引起的裂缝采取本技术处理外,还应该采取其他加固措施,确保结构安全可靠.五、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

1、本工程砼板面必须保持干燥,否则,就达不到加固效果;

第 3 页

2、本工程外露梁板雨天应停止施工。

5.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施工中无缝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篇五

关键词:大面积施工,无缝施工技术,施工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建筑行业呈现出平稳快速发展趋势, 而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建筑工程的主要方式受到人们的不断关注。在施工中, 其结构逐步复杂加之对各种大型设备和技术的要求日益增加, 这就为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提高提出了挑战。由于大面积混凝土在施工中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较具有体型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且施工条件要求低等特点, 本文对这一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 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概况

目前, 建筑物一般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施工的过程中地基采用压实方式对素土进行夯实, 然后在上面铺设了碎石层, 通过水泥砂浆对碎石层进行灌浆凝结, 使得碎石层形成一套统一稳定的结构层。在这种施工措施之中, 容易受到碎石层和灌浆要求的影响, 使得混凝土的楼板平面出现变动问题。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极容易产生裂缝, 因此为了在施工中控制裂缝的出现, 一般都采用浇筑无缝施工技术, 这种技术的采用不但能够减少裂缝的出现, 同时还缩短了施工周期, 节约了施工成本。

2 混凝士无缝施工设计

2.1 设计思路

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无缝施工设计中, 首先要针对裂缝的控制措施和控制方法进行分析, 以不断减少和避免裂缝的形成和出现。在设计中当注意温度应力与结构长度呈非线性关系, 而且对混凝土在施工中容易出现的温度差和收缩变形因素进行控制和处理, 及时有效的将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结构按照垂直方向设置, 并且为了其能够合理施工在施工控制的过程中要逐步分为若干小块, 针对每一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提高混凝土的控制力度, 施工期间实行分块跳仓浇筑。这种施工措施和方法是对短距离的应力释放措施进行的处理, 有效的提高了混凝土的收缩模式。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 还要对温差和收缩引起的裂缝及时的进行处理, 针对其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和收缩问题及时解决, 要做到抗防兼施, 以抗为主的辩证设计原则。

2.2 跳仓间距的确定

在施工的过程中, 对地基上的混凝土楼板要进行综合的处理, 对容易形成裂缝的现象及时发现和处理, 从而确保混凝土质量措施的利用和形成。跳仓间距在工程施工应用之中采用宽度预制, 对整个工程按垂直施工缝分仓, 整个工程区域在分格的处理之中形成若干个网状。

3 大面积混凝土施工工艺

在进行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时, 要按网格的编号顺序进行跳仓浇筑。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对每个网格之中的混凝土采用一次性浇筑方式, 不能出现冷接缝和箱梁的混凝土间隔问题。

3.1 混凝土工程

施工中对水泥的用量较大, 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水量的控制要求较高。在应用的时候对收缩变形的影响因素较多, 且容易受到延续性的影响出现了水泥化不足的现象。在地面施工中经过试配选择配合比, 以便在工程施工中合理的提高施工效率, 在施工中采用级配方式对水量、水灰比、水泥用量进行控制。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石量的控制较为明显, 尤其是在材料的选择中要选择粒径较小的石块, 这种石块的选择和应用容易让水泥合理的水化和渗入, 掺入减水剂不仅使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明显的改善, 同时能够减少对拌合水的应用, 并且能够使得混凝土回缩量不断的减少。在混凝土骨料的选择和应用的时候容易受到各种其他资源的的影响而造成混凝土的收缩, 因此需要合理的提高减水剂的使用量, 也可以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 因为粉煤灰的自生收缩是膨胀变形, 这对混凝土的抗裂性是有益的。另外也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以达到减少水和水泥用量的目的。

3.2 混凝土振捣必须充分

混凝土入模后先用插入式振动棒振密振实, 然后用振捣粱振至表面平整, 后用钢管制成的提浆滚在混凝土表面来回滚压提浆, 用人工抹平。凝土浇筑振捣完毕, 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水养护。注意混凝土所处的大气环境在干燥季节或风口处应加强保水措施, 防止混凝土水分蒸发速度过快出现早期表面裂缝。

3.3 采用二次压光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二次压光, 有效消除表层的早期塑性裂缝。二次压光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及麻袋进行喷水养护, 养护时间不能少于规定的标准。

4 施工控制措施

4.1 严格执行配合比

对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进行有效地控制对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要予以高度重视。在施工中要求搅拌站严格执行配合比, 施工配合比可根据现场材料情况在允许范围内进行调整, 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混凝土出站前要求测试坍落度, 同时观察和易性, 不得出现离析及分层等现象, 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出厂。

4.2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表面防裂

泵送混凝土经振捣后表面水泥浆较厚, 容易引起表面裂缝, 这就要求在振捣最上一层混凝土时要控制振捣时间, 注意避免表层产生太厚浮浆层。由于外界气温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与内部产生温差, 而气温的骤降也会增加混凝土表层与内部温度差的梯度, 所以在浇捣后必须及时用长括尺将多余浮浆层刮除, 按施工员测设的标高控制点将混凝土表面括拍平整。有凹坑的部位必须用混凝土填平, 在混凝土收浆接近初凝时, 对混凝土面进行二次抹光。在混凝土收浆凝固施工期间除了具体施工人员外, 不得在未干硬的混凝土面上随意行走。另外收浆工作完成的面必须同步及时覆盖表面养护保护层。

5 大面积混凝土施工现场监测与分析

施工中,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面积混凝土水化热大小及施工过程中温度升降和应力发展的规律, 应该根据工程地面结构平面尺寸、形状以及厚度, 在不同位置设置温度监测器, 在测点被覆盖、振捣、抹平后录入模温度。依据大面积混凝土早期升温快和后期降温也较快的特点, 在温度收缩应力计算的基础上确定测温时间, 若遇温度突变或温度过高应及时记录。

结束语

地面施工工程采用的分块跳仓浇筑无缝施工技术后, 不仅增强了地面结构的整体性, 提升了地面的使用性能, 还有效地控制了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产生,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跳仓施工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 缩短了施工工期, 施工过程中无需特殊的施工措施, 突破了规范要求的规定, 实现了普通混凝土的高性能化。由此可见, 对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无缝施工技术不断进行研究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在以后的大面积施工中应该注意对此施工工艺的不断应用。

参考文献

[1]胡英旺.混凝土的温度与裂缝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8) .[1]胡英旺.混凝土的温度与裂缝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8) .

[2]郭保森.论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J].科学之友 (B版) , 2006 (9) .[2]郭保森.论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J].科学之友 (B版) , 2006 (9) .

[3]钱锦龙, 程苏平, 钟翔.地下室剪力墙结构的裂缝控制与防治[J].今日科苑, 2007 (12) .[3]钱锦龙, 程苏平, 钟翔.地下室剪力墙结构的裂缝控制与防治[J].今日科苑, 2007 (12) .

6.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施工中无缝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篇六

关键词:大面积混凝土地面,裂缝,无缝施工,控制

混凝土结构主体的质量问题多是由工程主体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大体型导致的。目前, 混凝土出现裂缝是一个较为普遍且棘手的问题, 裂缝不仅影响工程日后使用性还可能给工程质量安全造成不可忽视隐患。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首要因素便是对裂缝的控制, 而对裂缝的控制问题现今已经成为国际建筑工程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人凭借多年的施工现场实践经验及总结后的摸索, 现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提出几点有效而切实可行的建议。

1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混凝土在初凝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影响。

混凝土初凝的水化热导致温度的升高, 里外的温度的差异本就容易造成裂缝, 而混凝土的硬化时的收缩更是给裂缝提供了产生的推动力。在多年现场实践的过程中发现, 混凝土的配比对裂缝的产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根据水泥的物理性质, 在施工时随着水泥和用水量的提高, 混凝土硬化后的收缩尺度也跟着提高。

建筑材料采买时的质量问题也是造成无法掌握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采买的水泥如果成分过高或过低, 水泥的安定性质量不合格, 那在后期混凝土结构硬化后, 裂缝更是随处可见。

施工时由于施工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够或是施工队伍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 都容易使大体积混凝土的建设由于操作程序上的不规范, 操作技术上的不到位而产生裂缝, 造成质量问题。

在施工时易受施工时间 (长短、季节、间隔) , 施工对象 (钢筋密集度、体积) , 施工工艺 (程序、浇筑量) 及施工环境的影响。

除上述原因外, 建筑项目地基的稳定性不足或质量不合格也会给大体积混凝土造成裂缝, 前期设计没有结合地基结构的地形易变因素进行考虑, 后期施工时质量不过关, 地基下的土质松软、分布不匀, 或是地基回填土没有夯实, 甚至浸水等原因产生的沉降裂缝。另外还有一种情况, 北方冬季寒冷, 冬夏温差很大, 加之如果混凝土建设的过程中, 模板安放不合理, 间隔太远, 或模版的质量不合规定, 刚硬度不够等因素都易出现沉降裂缝。

2 混凝土施工工艺

2.1 混凝土工程

根据水泥和用水在混凝土中含量越高收缩越大、延时越长的性质, 在实际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用料比例, 经过多年的实践, 总结出一套相对优化的配比:1:1.82:4.07, 水灰比0.43, 水泥用量328kg/m。由于抗折混凝土的石子级配要求用石量较大, 所以掺入了0.75%水泥用量的FDN减水剂, 掺入减水剂不仅使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明显的改善, 同时又减少了10%左右的拌合水, 减水后使混凝土回缩量减小。混凝土骨料中的砂子采用中、粗砂, 根据有关试验资料表明, 当采用细度模数为2.79, 平均粒径为0.381的中、粗砂, 比采用细度模数为2.12、平均粒径为0.336的细砂, 每1m3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20~25kg水泥用量可相应减少28~35kg。如用细度较低的砂子, 可以加大高效减水剂的剂量, 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

在施工工期宽裕的条件下, 亦可以在配比中加入粉煤灰, 粉煤灰的膨胀变形收缩不同于硅酸盐水泥成分混凝土的收缩, 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抗裂性都有很好的效果, 即可较少水泥、用水量, 又能改善混凝土裂缝问题。

2.2 主要技术措施

2.2.1 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搅拌工序也应十分重视, 最好在施工现场拌制, 采取为沙石遮阳、洒水降温, 储藏水泥的仓库空气流通, 搅拌机器定时洒水, 输送混凝土管道遮阳及保湿等手段降低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

2.2.2 坍落度严格控制

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控制在12.2厘米以内,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水灰比、坍落度和入模温度进行测定, 初始施工时坍落度应每1h检查一次, 质量稳定后, 2~4h检查一次。混凝土入模温度测试每工作班不应少于两次。

2.3 混凝土振捣必须充分

混凝土入模后先用插入式振动棒振密振实, 然后用振捣粱振至表面平整, 后用Φ180的钢管 (内装砂子) , 制成的提浆滚在混凝土表面来回滚压提浆, 用人工抹平。

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 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进行保水养护7d以上。注意混凝土所处的大气环境, 在干燥季节或风口处应加强保水措施, 防止混凝土水分蒸发速度过快, 以控制其出现早期表面裂缝。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目的是要使混凝土保持或可能接近于饱和状态, 使水化作用达到最大的速度, 以得到更高强度的混凝土。在养护温度相同的情况下, 连续湿养护 (即盖草袋子、洒水养护) 时混凝土强度在各龄期均为最高。特别是混凝土在浇筑后内部处于升温阶段时要适时进行湿养护, 以加强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峰值, 又可以防止后期的强度损失。尤其掺加减水剂后更需要保证养护时间。

3 施工控制措施

3.1 要求搅拌站严格执行配合比, 施工配合比可根据现场材料情况在允许范围内进行调整, 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3.2 混凝土出站前, 要求测试坍落度, 同时观察和易性, 不得出现离析、分层等现象, 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出厂。

3.3 浇筑混凝土时, 对到施工现场的每车混凝土都要求测坍落度, 控制在160~180mm, 并观察其和易性, 不得存在离析、泌水现象。

表观检查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坚决退场。

3.4 机泵的振捣易造成混凝土浮浆层过厚, 所以在操作时要严巡规范, 杜绝漏振、欠振和过振问题。

将时间控制在浮浆不下沉时为佳。

3.5 最后, 还应对耐磨压光的混凝土工程进行保水处理, 可用塑料薄膜覆盖已达到保湿效果。

3.6 表面防裂施工技术要点

3.6.1 混凝土的运送进过机泵的振捣会在表面形成较厚的水泥

桨层, 不加处理凝固后就易产生裂缝, 所以要严格控制机泵的振捣时间, 减少或避免混凝土表面浮浆层的产生。

3.6.2 混凝土内外温度的差异不仅受自身水热化影响, 还受外界自然温度影响。

在浇捣混凝土时, 应将混凝土表层平整, 用3米长括尺刮去混凝土表层水泥浮浆, 混凝土初凝时要注意表层压光, 凝固时要专人监管作业场地, 防止外来人员踩踏、破坏混凝土主体。

4 现场监测与分析

现场的检测与分析是项目重要的环节, 不仅能了解混凝土水热化应力和收缩应力的变化规律, 各数据的严格监控收集给工程技术提供了有利的证据。现场监测应结合自身项目特点, 分析工程结构、形状、大小等设置工程现场温度监测, 分别记录设置的观测点的覆盖、振捣、抹平时的温度。“早升急后降快”是混凝土凝固的特点, 结合混凝土各应力的特点, 监测时间应为30d:1~3d每4h测记, 3~14d每6h测记, 后阶段每12h测记, 如遇其他情况而导致温度异常也应记录。

5 结束语

本文所介绍的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不仅结合了多年总结的实际经验, 也在多个项目中进行了验证, 效果良好, 施工项目混凝土主体至今无缝, 给工程质量做好了强有力的保证。加强施工管理, 监管施工工序, 科学合理的完成工程。

参考文献

[1]汪勇.超长结构无缝施工应用研究[J].中外建筑, 2009, (03) :125-127.[1]汪勇.超长结构无缝施工应用研究[J].中外建筑, 2009, (03) :125-127.

上一篇:清扬市场调查报告下一篇:九原区2012年度上半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