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通广播报告

2024-08-13

村村通广播报告(通用7篇)

1.村村通广播报告 篇一

关于蒙城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情况的报告

县广播电视局

2009年11月16日

县委、县政府

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为落实县人大督办议案,加速我县农村广播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基础建设,县广电局调研组从5月4日起对全县的19个乡镇、工业园区农村广播村村通基本情况进行了专题的调查。听取了乡镇关于农村广播村村通情况的汇报,实地查看了现存的广播电视设施,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制定了全县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实施方案,确定了范集工业园区和双涧镇为首批试点乡镇,并与10月16日前顺利完成了范集工业园区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建设任务。为在我县全面推广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现将农村广播村村通建设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广播的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十五个乡镇,二个办事处,一个工业园区,一个国有林场,260个村,30个社区委员会,自然村4105个,户数249527户。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光缆网络已覆盖县城城区,县城至各乡镇所在地及少数行政村,城区开通光节点30个,乡镇及行政村开通光节点46个,城乡有线电视用户18000余户。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县农村广播电视建设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全县90%以上的农村地区依靠无线覆盖,且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少,质量差,百姓-1-

反应强烈,迫切需要进一步加速发展。

我县广播建设在90年代末达到发展高峰,当时的所有乡镇均投资数十万元建成广播专杆专线,或者是用无线调频覆盖,广播村民组通播率达到100%,被授予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2000年乡镇进行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广播经费无法落实,乡镇村广播通播情况每况愈下,逐年下滑,直到目前瘫痪的状态。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县农村广播乡镇到行政村无论是有线、无线都已基本废弃或搁置,行政村的广播还有一部分仍然畅通。情况较好的如马集、小涧等乡镇,村级的广播还有的在使用,马集镇的广播专杆专线、广播基础设施部分保存较好,小涧镇的行政村有三分之二的通小片调频广播,三分之一的村通有线广播。

庄周乡的12个行政村,村室已经建设好,以后可以作为的广播室使用。六里村、东光村、红光村的小片调频广播已投资建好。双涧镇农村广播村村通的前期工作落实很好,乡镇行政区划图、行政村概况、路由图已经初步拿出了方案,该乡镇办农村广播的干劲大、热情高。

坛城镇、范集工业园区十分重视农村广播的发展,成立了专门组织,抽调专人办公,漆园办事处已抽调了专业人员开始调查摸底绘制,广播线路走向图。小辛集乡、许町镇、板桥镇、乐土、楚村、三义、力巴、王集乡、立仓镇、白杨林场也都十分重视农村广播村村通建设,表示全力以赴,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把这项民生工程落实到实处。

通过调研可以看到,随着农村机构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广播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已不能满足政府工作及人民生活的基本要求。建好、用好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已成为乡镇广大干群的迫切要求

和共识。

二、我县农村广播村村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村广播电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我县农村广播基础设施损失严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播专杆专线已经不存在,而乡镇财政又无力承担重建广播网络所需要的经费。虽然县、乡广播光缆干线保持畅通,但是相关设备需换代升级。针对以上情况,眼下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县到乡镇、乡镇到行政村的广播光缆的架设工作。也就是铺设一条县——乡镇——行政村的信息高速公路,仅此一项,全县需要解决1200公里的广播光缆架设任务,投资大概需要520万元。这些资金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农村广播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基础建设县财政解决一部分,二是乡镇财政配套资金解决一部分,三是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出资一部分。建成一个多功能的综合信息平台,基本满足广播、新农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合作医疗、农业科技、基层党建、远程教育等需要。

建立和完善农村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县乡(镇)广播电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以县为中心、乡镇为基础、面向农户的广播电视管理体系,保障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规范管理体系,加强管理,提高传输质量,增加科技兴农、法律普及、卫生防疫、文化教育等服务“三农”的广播电视节目,使广播电视村村通更加贴近农村实际、农民群众、农村生活。

建立长效的广播电视维护保障运行机制,确保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资金、运行维护经费的落实,并分别设立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不

得挪用和截留,要按照法定程序加强审计监督,保证资金全部用于“村村通”工程建设。要稳定提高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确保“村村通”、“优质通”、“长期通”,并逐步向数字化过度,配备专门的广播电视管理力量,积极推进建立和完善“村村通”运行维护机制,管理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三、我县农村广播村村通建设规划

按照“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可行,保证长效”的原则,我县拟采用光缆网络覆盖的方式,即县局到各乡镇用光缆传输,各乡镇用有线调频接受,各乡镇设播控中心,经光缆传至各行政村,各行政村、自然村有线调频接收或行政村用扩大机有线传输至各自然村。同时,大力提高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根据民生工程要求,我局已投资近百万,对中央一套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及天馈系统的进行更新,提高了无线覆盖水平和接收效果。

四、农村广播村村通恢复的建设方案

我县农村广播村村通的实施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办法,分两个阶段用两年时间完成。

第一阶段,2009年在搞好两到三个乡镇的村村通广播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推广建设五到八个乡镇,总结经验,以点代面。

建议县财政今年拿出一百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启动全县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全年财政投入二百六十万元,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实现广播村村通建设的乡镇进行奖励,以提高各乡镇恢复广播村村通建设的积极性。

第二阶段,2010年,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县财政需拿出560万元,完

成全县各乡镇的村村通广播建设工作。

在第一阶段,在范集工业园区先期试行推广农村广播村村通建设工程,由范集工业园区出资六万元,县广播电视局出资十万元进行光缆架设和光设备的安装。

从8月31日起,对范集工业园区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可行性实施方案进行进一步论证,9月1日,广播电视局村村通办公室组织范集工业园区12名广播线路员开始架设光缆,范集工业园区辖六个村,光缆总长度近18公里。村村通办公室采取边施工边培训的方式,分别架设了到范集村、李圩村、代李村、张集村、韩寨村、富马村的光缆线路。目前正在进行光缆熔接和设备的安装调试。

9月17日,蒙城县广播电视局对村村通设备进行了现场询价招标,县纪委第二纪检组李强和广播电视局有关人员、范集工业园区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询价招标活动。共有八个公司参与了投标活动,分别为:江苏西贝电脑网络公司、青岛光盈光电技术有线责任公司、安徽省广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广播器材有限公司、安徽徽一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嘉昊广播电视设备有限公司、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富利有限公司。经过招投标,设备采购已经落实。目前范集工业园区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五、建议和下一步打算

在做好广播村村通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建议在试点乡镇召开广播村村通现场会,总结经验,以奖代补,推动和促进其他各乡镇的广播村村通建设工作,为全面恢复农村广播打好基础。2010年重点建设五到八个乡镇。

村村通的实施要求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十一五”期间“村村通”工作取得实施。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协调体制。广播电视部门要牵好头做好“村村通”工程的规划,技术方案制订及协调乡镇做好施工建设工作,财政部门要筹集安排好“村村通”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资金。其他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支持配合做好工作。各乡镇积极协调,组织落实,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资源,尽量减少重复投资,加快工程建设进步。

以广播电视部门为主体,各乡镇积极配合,组建村村通工作建设项目办公室,制定详实可行的各乡镇工程规划及工程实施方案细则,组织器材、设备采购及工程实施验收工作。

建立长效的广播电视维护保障运行机制,确保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资金、运行维护经费的落实。每个乡镇至少需要2名工作人员负责值机、播音和维修,建议从现有工作人员中选用;建议县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列支广播专项经费一百万元,其中每个乡镇每年划拨四万元,用于补助聘用人员工资、电费和镇村线路、机器的维护维修经费(共计76万元),余下的24万元作为县维护专项经费。并分别设立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和截留,要按照法定程序加强审计监督,保证资金全部用于“村村通”工程建设。要加强维护,巩固成果,充分发挥已完成“村村通”工程作用,坚决防止“返盲”现象发生。

蒙城县广播电视局

2.村村通广播报告 篇二

一、“村村通”的客观需要与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补偿

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特别是有线电视还是准公益产品, 实行的是有偿服务。农民如需享有广播电视服务, 除了应自行购置电视接收机、喇叭或调频音箱外, 还必须交纳初装费和收视维护费。初装费是一次性交纳的, 收视维护费虽然只有10多元, 但却要以月为单位连续缴纳。因此, 即使按照最低标准配置, 一次性投入至少也要一两千元。这对一般城镇居民来说, 也许不是多大的开支, 但对经济相对落后的部分山村尤其是尚未脱贫的农民群众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随着经济发展和扶贫力度的加大, 农村群众的物质生活正在改善, 文化需求正在提高。但是, 不可否认, 在广大农村特别是高山、边远山区, 社会经济仍欠发达, 不少农民的日常生活还很困难, 仅解决了低水平的温饱问题, 有些连小孩的学费及支付照明的电费都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 农村广播电视的消费就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要他们为自己所期望享有的广播电视消费花钱显然很困难, 在那些欠发达的农村, 广播电视只是群众的需要却难以转化为需求。有些地方广播电视光缆虽已铺到了群众的家门口, 但申请安装的用户却寥寥无几;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虽然已实现了全面覆盖, 但群众却仍然听不好广播、看不好电视, 或因费用问题已实现光缆联网的村很多农民还是采用小片网或个体卫星方式接收;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耗费了巨额的资金, 但群众却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真正的视听实惠。要使“村村通”工程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农村的群众, 最根本的举措还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提高群众对广播电视的消费能力, 让农民对广播电视的客观需要转变为真正的现实需求。

当前, 在群众暂时还没有富裕起来、视听消费能力尚未明显提高、付费收看广播电视还有困难、客观需要还不能转变为现实需求的情况下, 政府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尽快建立农村广播电视覆盖补偿机制, 对为农民群众提供广播电视服务而又不能取得相应经济回报的基层广播电视部门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即“以城补乡”, 使基层广播电视部门不因农村覆盖的不断扩大而增加过重的经济负担, “村村通”不致于成为包袱。同时, 政府要积极支持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 对低收入群体及收入在低保线以下的农户免费提供普及型的电视机, 减免有线广播电视初装费和收视维护费, 保障农村群众普遍享有最基本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

二、“村村通”中的暂时通、低质通与长期通、优质通

实施一轮又一轮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从行政村到50户以上自然村再到20户以上自然村, 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目前, 20户以上的自然村都已实现“村村通”, 如何运用各种手段改善农村广播电视网络覆盖方式、覆盖水平, 增加入户率, 实现“户户通, 日日通”, 是“村村通”后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当前, “村村通”工程主要有四种覆盖方式:光缆联网, 小片网, 无线数字覆盖, 个体卫星接收。光缆有线联网节目内容丰富多彩, 传输质量稳定可靠, 较好地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但建设成本偏高、资金投入较大、用户付费较多, 在高山、边远地区建设较困难;小片网覆盖投入少, 见效快, 比较适合山区农村, 但节目内容偏少, 信号稳定性较差, 无人管理易毁损, 与农民的需要尚有一定差距;无线数字覆盖投入较少, 见效较快, 适合高山、边远的农村, 但信号稳定性较差, 收视效果不理想;个体卫星接收建设成本较低, 机动灵活, 但受天气、气候影响, 信号质量不稳定, 设备易受腐蚀受损。客观地说, 光缆有线联网是比较理想的一种覆盖方式, 是“村村通”工程的首选。但由于受自然和经济条件限制, 高山和边远的村实施光缆联网较困难, 大多只能采用小片网和个体卫星接收的覆盖方式, 这种“村村通”覆盖模式虽然建设速度快、资金投入少, 但抗干扰、抗损坏的能力很脆弱, 加之农村风雨雷电自然灾害频发, 广播电视信号和设施常会受到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干扰和损坏, 小片网抢修和维护不及时, 许多已通的地区就随时可能返盲, 有些甚至陷入边建设、边毁损与边开通、边返盲的窘境, 致使“村村通”建设的成果不能得到巩固, 群众的视听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视听权益得不到保障。

从表面看, 广播电视“村村通”确实已“通”, 群众也确实能听到广播、看到电视, 但应清醒地看到, 很多地方所实现的“村村通”实际上还只是一种低水平的覆盖, 是低水平、低标准、低层次的暂时通和低质通, 而不是高水平、高标准、高层次的长期通和优质通, 只是勉强解决了农村群众视听生活的“低保”问题。有的村只通了三两户, 有的地方只是将农民自己的卫星接收天线喷上“村村通”三字就算是“通”了。如果仅仅停留或满足于目前的暂时通与低质通, 不在巩固和提高上下功夫, 那么现有的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就很难持续, “村村通”工程建设的成果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现代社会, 广播电视是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广播电视信号的充分覆盖和安全传输是国家政治稳定、文化安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象征, 任何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都会努力建设, 并确保万无一失。这就要求在基本实现“村村通”的同时加强传输覆盖网络的建设, 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方式和覆盖水平, 实现广播电视的长期通和优质通。

首先, 要切实加强技术维护和应急保障工作, 不断巩固“村村通”工作成果。“村村通”工程在当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已暂告一段落。但是, 由于覆盖扩大, 广播电视正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的面和量也随之大增, 应急保障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应增加, 广电部门的任务更加艰巨复杂, 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巨大。因此, 各地在完成“村村通”建设任务的同时, 必须把维护、应急保障和信号安全传输工作做好, 确保农村广播电视长期通、优质通。一是建立健全以县市 (区) 广播电视网络为中心、以乡镇广电站为枢纽、乡镇政府和村积极参与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全面承担起农村广播电视维护和应急保障任务;二是组建高效的农村广播电视维护和应急保障队伍, 确保电视信号优质、安全传输;三是要健全机制, 落实奖惩激励措施, 调动维护和应急保障人员的积极性。

其次, 加大投入, 提升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的质量和档次。“村村通”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事业, 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长期任务, 不是阶段性的突击建设即可一劳永逸的。各级地方财政要把农村广播电视建设列入年度预算, 不断加大投入, 为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各级广播电视部门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 推进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的普及和升级, 已有光缆有线联网的, 要积极推进网络升级和改造, 特别是广播电视数字化, 以适应广播电视事业发展需要;已有小片网覆盖的, 要加快网络的联合和整合, 尽可能争取与当地的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联网;已有无线数字覆盖的, 要积极推进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 不断提高传输和覆盖质量;已有个体卫星接收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向其他更加有效的覆盖方式转变, 逐步提高收听、收视效果。

三、“村村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广播电视部门是自我运转、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一个产业部门, 也是高投入、重装备的行业。在国家扶持比较有限而赢利渠道又相对单一的情况下, 广播电视日常工作的开展和各项事业的建设必须有足够的收入来维持, 这就要求广播电视部门在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确保导向正确的前提下讲求经济效益, 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村村通”工程是惠及农村群众的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社会效益十分突出, 毋庸置疑。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工程的主要对象是农村的老少边穷地区, 这些地区位处偏远、经济落后、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自然村大的几十户, 少的只有三五户, 户与户之间的距离近的几百米, 远的几公里。虽然群众对视听消费有普遍的需要, 但实际消费能力却相当低下, 甚至没有有效的需求, 在这些地方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 建设施工难度大、投资大且维护成本高, 基本上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这几年许多农民外出打工、常住户口减少也影响了“村村通”工程实施后的效益。例如, 在福建省三明市莘口镇楼源村“村村通”工程建设中, 投入20多万元, 为所有7个自然村铺设了光缆, 但申请安装的用户只有60多户, 平均每户的安装成本高达3千多元而初装费收入仅2万多元、收视维护费收入仅1万多元, 且后续收费的困难也很大。又如三明市中村乡筠竹村, 投入11万元, 架通了到各自然村的光缆, 但至今申请安装的只有60多个用户, 平均每户的成本也近2千元。在三明市三元区, 已实现光缆联网的村每户的投资成本平均约一千元, 余下未联网的17个行政村更分散, 每户的安装成本将来更高。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往往是网络通而用户少、投入大而产出少甚至没有产出, 经济效益无从谈起。这种状况主要集中在高山和边远地区, 长此以往, 将严重挫伤广播电视部门发展农村用户、扩大农村覆盖的积极性。

这些年, 具体承担农村覆盖任务的基层广电机构主要是靠初装费和收视维护费的收入来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目前物价部门核定的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初装费是380元、收视维护费是每月13元。就有线广播电视所提供的服务而言, 这样的收费标准不算高, 甚至是比较低廉的, 但是, 即使是这样的收费标准, 许多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群众也交不起, 广播电视部门在收费上困难重重。通过对已实现“村村通”的村调查, 有线广播电视的入户率平均只达到70%左右, 而据初步测算, 在现有广电运行模式下, 基层广电部门的有效覆盖和运行要做到不亏空, 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的平均入户率、收费率至少要达到90%以上。显然, 这样高的入户率和收费率, 多数农村还难以达到。一些地方“村村通”的工作做得越好, “进村”的程度越高、有效覆盖的层面越大、投入的建设资金越大, “入户”的程度低下却导致直接获取的经济效益越差、包袱越重。在现有条件下, “村村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难以统一的, 随着“20户村村通”的实现及今后的户户通, 基层广电部门的亏损局面将难以避免且有扩大之势。因此, 如果没有政府在政策上和经济上的足够支持, 仅依靠基层广电自身的力量, 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严重背离的情况下, 要真正搞好“村村通”建设并巩固“村村通”成果, 是既困难也不现实的。

当前, 正确处理“村村通”建设过程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是各级政府和广播电视部门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也是能否确保农村广播电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鉴于“村村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难以实现有机统一, 政府首先应对农村“村村通”工程建设的性质加以科学界定, 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向农村群众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群众提供基本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 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因此, 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不能交由广播电视部门单方面来承担, 更不能简单地按照产业化的方式来运作, 而应由政府来组织实施, 由公共财政来统一保障。各级广播电视部门也要本着“多予少取”和“以城补乡”的原则, 积极支持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后续建设。

摘要:本文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后农村存在的客观需要与现实需求, 暂时通、低质通与长期通、优质通,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三个方面作了研究, 旨在更好地服务“村村通”建设, 巩固“村村通”成果。

关键词:农村广播电视,客观需要,现实需求,长期通,优质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朗文、邹学麟:《对新时期地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三明市广播电视系统职工论文汇编, 2003年12月

3.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的重要意义 篇三

【关键词】广播电视、村村通、意义

【中图分类号】G7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333-01

广播电视村村通是我们党、人民政府和百姓交流的平台,是让党和国家的声音走进每家每户,是国家派发给我们的荣耀任务,是我们广播电视系统责无旁贷的任务以及责任。伴着农村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贫穷现象的渐渐消失,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取得提高。在食物的问题大体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农村百姓在对精神娱乐生活的要求逐渐着急,看电视节目收听广播也逐渐变成百姓平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是当代社会的传媒之一。有着想想生动、便于接受、方便省事、不被时间地点等条件制约等其余媒介无法代替的优势,在改变农村精神文化建设中展现着重大的意义。一些基层领导形象的说明:一部电视机就象征着一个学校。农民经过听收音机看电视机,丰富了视野,增加了知识储备,增强自身的素质,使得身心健康。用农村百姓们的话来说就是“自从广播电视发展后、百姓的耳朵听的增加了,眼睛看的变多了;农民学习的东西变多了,生活干劲增加了”。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的建设也转变了农村落后自闭的现象,让众多百姓按时取得了一手消息,掌握了国家新出台的政策,学会了一些新的知识,发家变富。一些领导还生动的说明:农民发家依靠两条路,—条是百姓看着的的柏油,另一个则是看不到的消息路,然而广播电视村村通是完善农村消息快速合理的方法。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是农村巨大公益性事务的低层事业的构建,“村村通”项目的发展,对改进农村现代社会的精神思想的建立,传扬科学文学知识,增加农民的自身修养,加强脱贫工作的进程,增加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发挥着巨大的意义。

一、有利于切实完成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内在要求

“想法是运行的先行者”。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项目,是农村精神需求构建的第一大项目,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增加想法意识,努力做到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的责任感以及紧急感。

党的十八大描述了在当代社会状况下仍然保持着小康社会的全方位的建立、加速扩大社会主义当代化的新型社会的建立,给中国的每个事业的运行指出了向前发展的道路。全方位构建小康社会,一定要坚持运用科学发展观,加速当代社会的可持续的全方位的发展,当中比较重要的项目就是增加公共文化体系的建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逐渐繁荣的建立,增加我国文化建设的投资,增加城乡设施的建立,快速建立方便快捷、覆盖面积广的文化发展内容,注重增加农村、偏远城市、进城工作的百姓的精神娱乐生活的建立,让百姓享受到文化发展的结果。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主要就是改善众多农村区域、尤其是贫穷较偏的地方的百姓听着广播收看电视的问题,减少广播电视的区域差别、城乡差别,展现注重以百姓为本,改善区域的发展、城乡的转变、经济水平的前进,完成全方位、可持续、和谐发展的需求。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切实做到十八大要求的全面展现,是建立以及完善社会发展观的必须的需求,在对加强当代社会新农村的构建,建立社会主义的和平有着重大的含义。

二、有利于增加广大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切实“以百姓为本”的社会发展观,不但要改善众多农民的食物问题,改善农村社会发展以及农民工资的提高的问题,同时还应该改善农村生活的精神文化水平问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道理指出,人的需要是按层次划分的,最开始的是生活上的要求,然后是安全问题的要求,在后是情感、尊敬以及自我价值完善的要求,在一个要求得到后百姓会加速追寻自身的下一个目标。伴随农村社会的发展以及贫穷情况的逐渐清楚,农村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逐渐取得提高。在改善食物问题的情况后,农民百姓在对精神物质生活的要求逐渐增加需求,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现在是人们平常生活的必须的环节。使得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要求的到满足,使得广大农村群众听好广播看好电视,主要手段是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从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运行状况来看,国家、省、州、县政府以及政府的相关部门努力保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运行方案的实施,目前阶段的工作有着显著的成绩。但是也有相当少的人们思想意识没有全面的落实,只是把它当作成一项有业务、有技术的工作。有的地方即使政府收入有些差距,但如果只是仅仅节约一点点的花费,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的相应费用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我觉得,一些省市县政府相应的资金不全面的因素,大多数是意识问题。

三、有利于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广播事业发展

为保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运行的顺利,我国采用了许多方式全面运用收音机、电视、报纸、标语、开会、深入百姓等,用百姓脍炙人口、内容生动的方法全面深刻的积极传宣传广播电视村村通的覆盖工程的目的、覆盖群体、作用、相关政策等,国家相关的领导以及广播电视相关部门和城乡的干部积极到偏远山区开展各村的干部会,让广播电视“村村通”人尽皆知,努力打造利于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工程建设的良好气氛,能够得到老百姓赞许、理解、并主动心甘情愿的安装广播电视接受设施,激励了农村百姓参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伴随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成及运行,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从未有过的提高。广播电视逐渐进入偏远山区农民的家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使党以及政府的心声传到每家每户,发扬了社会主义优秀的文化,使得众多农村百姓日趋增加的精神文化需要得到满足,加剧地促使了农村的精神文化的建立以及农村生活、经济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被众多农村百姓叫做“德政项目”。

总结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便利了成千万户农村群众,我们必须要按照以百姓为本,把农村百姓高兴还是不高兴、同意还是不同意、欢迎还是不欢迎当作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最后检验的标准,让百姓为我们评价。希望各省、州、县以及相应的部门在以后,参照着国家的各项规定,完善领导,加强组织,调节运行速度,保证质量,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给广播电视的村村通工程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给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构造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文成国;《媒体导向“三喻”[J]》;新闻战线;2010年01期

[2] 王飞;蔡亚芳;《广播电视移动接收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03期

[3] 于松明;《再谈新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今传媒; 2010年02期

[4] 记者 阎红玉;《吉林省5年完成3331个新农村试点和推进村[N]》;农民日报;2011年

[5] 庄殿君;《基于价值链重构的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会议讲话 篇四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广电总局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召开全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xx〕79号),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动员和部署新时期村村通工作。首先,我代表国家广电总局,向长期以来对村村通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委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村村通工作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长春同志、云山同志就做好村村通工作、开好这次会议作了重要指示,至立同志亲自到会,并将发表重要讲话。下面,我结合总结前一阶段村村通工作,着重就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办《通知》要求和至立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作一个发言。

一、前一阶段村村通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地域辽阔。加强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历来是广电系统的工作重点。特别是从开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委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电系统开始实施村村通工程,并从全国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实际出发,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加以推进。从19到,我们着重抓了已通电行政村的村村通。从20xx年到20xx年,重点抓了已通电5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从今年开始,到“十一五”末,要强力推进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

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目前村村通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xx年6月底,全国共投入资金36.4亿元,完成11.7万个已通电行政村“盲村”和10万个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盲村”的村村通建设,修复“返盲”行政村1.5万个,解决了近亿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问题。村村通的实施,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热情支持,确实是一项惠及千农万户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村村通的顺利实施,首先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刘云山和陈至立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给我们以极大鼓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后,党中央、国务院把村村通工作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中,都强调要抓好村村通工作。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更是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前不久,温家宝同志在重庆视察农村工作时,明确提出要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保证农民有电视看。今年1月17日,长春、云山、至立同志在广电总局召开广播电视村村通现场办公会,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推动全国村村通工作进入一个重要的新时期。会议强调,村村通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必须以超强力度、超常措施强力推进。

村村通的顺利实施,也归功于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归功于各级广电部门的辛勤努力。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会同广电总局多次召开会议,及时沟通情况,研究部署工作,指导全国村村通工作。20xx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了三部委共同制定的《关于巩固和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的工作意见》,大大加快了村村通工作进程。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从大局出发,把村村通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保证了村村通的顺利进行。各级广电部门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按质按量完成了各项村村通工作任务。其中,广西等12个省、区、市超额完成了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建设任务。

成绩和经验要充分肯定,问题和差距也要清醒看到。从总体上讲,我国农村广播电视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目前,广大农村还有近5000万人听广播、看电视难,有的已实现村村通的地区,还存在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少、质量差的问题。作为全国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的主要方式,无线覆盖的成果有待巩固,质量亟待提高。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已实现村村通的地方出现了“返盲”现象。所有这些,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针对新时期村村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9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xx]79号)。这是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必须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新时期村村通工作的目标任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要求,推进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必须认真把握国办《通知》明确的“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善服务”的具体要求,确保完成新时期村村通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概括地讲,新时期村村通工作的目标,就是到底,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盲村”通广播电视,大力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无线覆盖能力,提高农村地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水平,其特点可以归纳为“范围更广、标准更高、难度更大”。

范围更广。就是一要巩固前一阶段工作成果,确保长期通;二要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盲村”通广播电视;三要大力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无线覆盖水平,把加强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作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纳入村村通工程建设规划。无线覆盖的加强,标志着村村通工作将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向纵深推进,进而带动整个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

标准更高。就是要保证20户以上“盲村”的农民群众能够收听收看到包括中央和本省节目在内的8套以上电视节目和4套以上广播节目;保证无线覆盖地区农民群众能够收听收看到4套电视节目和4套广播节目,其中包括中央第一套广播、中央第一、七套电视和本省第一套广播电视节目。

难度更大。是指经过前一阶段村村通建设,目前需要建设的20户以上已通电广播电视“盲村”,大都自然条件较差、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很不方便、农户居住分散,村村通建设困难很大。据统计,目前全国20户以上的已通电广播电视“盲村”共有71.6万个,数量多、任务重、时间紧。同时,建立完善村村通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任务也都十分艰巨。

三、扎实推进新时期村村通各项工作

村村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作出长期的努力。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文件精神,切实增强做好村村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专题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指导原则和目标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是摆在各级广电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当前,尤其要通过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按照国办《通知》和至立同志重要讲话的要求,深刻领会做好新时期村村通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村村通工作的总体目标、基本任务和工作重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正从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增强搞好村村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把实施村村通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2、加强调研,摸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村村通工程建设。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且很不平衡,各地的情况差别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摸清本地广播电视覆盖情况的基础上,努力把《通知》要求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推进村村通工程建设。

在工作目标上,在确保到20底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前提下,鼓励东部沿海等有条件的地区实现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的村村通,鼓励条件和基础较好的地区推进光纤到乡到村,实现户户通。

在建设方式上,要按照“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可行、保证长效”的原则,综合利用无线、有线、卫星等技术方式实现村村通。要充分发挥现有无线发射转播台站的作用,通过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加强运行维护、增加转播节目套数,大力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距离城镇较近、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有线光缆联网方式;边远、居住分散地区可通过共用卫星,即“村锅”方式覆盖。

在节目内容上,要结合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强与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林业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不断丰富节目内容,增强节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加强组织协调,为顺利推进村村通创造良好条件。村村通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各级广电部门做大量的扎实的组织协调工作。为了有力推动新一轮村村通工作,《通知》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明确了省、市两级政府负责解决“盲村”建设资金;明确了转播中央、省、市、县广播电视节目的无线发射台站的更新改造和运行维护,分别由中央、省、市、县政府提供经费保障;明确了中央政府保障村村通卫星平台运行维护经费;明确了对中部地区国家扶贫县、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村村通工程建设,对原“西新工程”所包括地区的村村通工程维护经费,给予适当补助;明确了对农村有线电视发展给予一定时期的税收政策扶持;明确了对无线发射转播台站的设备用电给予价格优惠,等等。落实这些政策,需要广电部门加强协调,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广电总局将加强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沟通协作,进一步细化政策,落实资金,加强对全国村村通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各地广电部门要当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加强与同级发改委、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支持和配合。

4、加强管理,高质、高效完成村村通各项建设。新时期村村通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加强管理。各级广电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把强化管理贯穿于村村通的各项工作、每个环节,抓好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建立健全工程建设责任制,确保按期保质地完成各项任务。要以省为单位制定无线覆盖方案,以县为单位制定20户以上“盲村”村村通方案,精心组织,抓紧实施,严格验收,做到建成一个、验收一个、群众满意一个。要加强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要加强对招标采购的管理,确保工程和设备的质量,国家将继续对大宗的、统一的设备实行集中招标,其它设备由省(市、自治区)统一组织招标采购。要加强监督检查,既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督查制度,也要加强社会监督,通过公布举报电话、设立服务投诉热线、建立健全村村通公示制度等方式,确保把好事办好,真正使村村通给农民长期带来实惠。

5、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村村通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农村广播电视时时通、长期通,是新时期村村通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当前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通知》已经明确,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农村广播电视管理维护机构日常经费由各级地方政府负责。各级广电部门要按照《通知》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贯彻落实。同时,要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县乡广播电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以县为中心、以乡镇为基础、面向农户的农村广播电视服务体系。要按照“存量保值、增量分成”的原则,采取股份制等方式,加快推进县乡网络整合。要建立完善广播电视设施的运行维护机制,对已有的县、乡两级维护中心和维护站,要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尚未设立的,可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政府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机构代为维护。需要强调,有些地方由于改革涉及到广播电视机构变动,但不管机构如何变,广播电视的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特别是对于村村通这样的重大文化

建设工程 ,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延误,更不允许出现无人负责的现象。

5.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工作总结 篇五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县广播电视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乡把人民群众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的问题作为事业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切实提高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为目标,从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入手,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目前,全乡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89.6%,基本实现了消除广播电视“盲村”的任务。

一、我乡村村通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目标任务。县广电局确定今年我乡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是:完成330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重点解决偏远山区贫困户看电视难的问题。为圆满完成这一民心工程,乡人民政府与各行政村签订《**县“十一五”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工作责任书》,要求在6月30日前全部完成。

(二)工程进展情况。村村通工程作为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我乡始终把该工程作为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来抓。我乡结合各村实际,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到目前止,全乡完成了330户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

二、我乡村村通工程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我乡把村村通工作视为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针对我乡山区贫困面大,开展村村通工作难度相对较大的特点,乡党委、政府始终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该项工作列入了乡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各行政村主任为成员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全乡村村通工作。我乡按照与县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加强领导、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强力推进,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确保党和政府的声音进入千家万户,确保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实效。

(二)强化宣传方法,营造群众参与氛围。

为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把这一民心工程真正落到实处,我乡结合各村组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法,让全乡人民真正了解到了这一民心工程的好处。一是通过广播宣传、粘贴标语宣传、发放宣传单、召开群众会等形式为宣传平台,宣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重大意义以及它给群众带来的好处、政策扶持;二是实地安装宣传。为避免工作中部分干部由于作风不实宣传不到位的问题,我乡采取了由广播站牵头,乡、村、组干部配合的方法,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各村民小组,选择2至5户群众进行实地安装,同时,召集全村群众进行观摩,让群众真正看到了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建设带来的好处和实惠,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农户安装直播卫星电视的积极性,为村村通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村村通工程有序开展。随着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我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对广大农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特别是乡广播技术人员,发扬能打硬仗的作风,奋战在一线,克服各种困难,风雨无阻、翻山越岭,为提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大量的心血,我乡直播卫星设备的安装工作于6月30日前全部完成,共完成330户,完成了工程任务数的100﹪。

(四)完善机制,确保村村通正常通、长期通。为保证村村通正常通、长期通,我乡在抓好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同时,还积极探索村村通长效机制建设。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广播站进行直接管理,并注重抓好村一级维护管理人员的选配与培训,完善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确保小故障不出村,一般故障不出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乡贫困面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繁重。目前,除正在建设的330户以外,仍有30个1185户“盲村”需要建设,这些村组的群众还无法收听收看好广播电视节目。

**乡人民政府

6.村村通广播报告 篇六

关键词:村村通,广播,电视

1 昌宁县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整个“村村通”工程的工作重点不断转移, 我国广大农村的广播电视信息覆盖面大大增加, 农村居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大大拓宽, 这对于农村经济增长有着极大的帮助。然而, “村村通”工程这样有着国家专项资金与地方配套资金支持的项目, 在昌宁县的推进过程中却有着种种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其主要困扰工程的有以下几种因素:一是昌宁县的整个广电系统处于“有系无统”的状态, 上下沟通渠道不畅, 联系不紧, 呈现出各自为阵、互相独立的现状;二是由于经费不足、管理维护落后、设备老化、过时等原因, 造成已建成的部分“村村通”工程不能正常运转, 甚至处于瘫痪状态;三是广播电视事业除了有线电视可以实行有偿服务外, 其余的都是无偿服务, 仅凭广电部门要将其巩固、发展壮大如履薄冰;四是由于历史、体制的原因, 乡镇在各自的辖区内对广播电视工作管理不到位, 对广播电视作为党和政府喉舌这一性质认识不足, 从而导致乡镇广电事业发展步履维艰。

2 导致以上原因分析

2.1 认识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对自身政绩和政府利益的考虑, 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在那些工期短、见效快的项目或一些“面子工程”, 而对“村村通”这般工程期较长、不能立竿见影的工程, 态度就不是那么积极, 人力、物力自然也就难以有充足的保障了。

2.2 资金问题

虽然国家投入力度较大, 但我国幅员辽阔, 农村人口众多, 国家投入的资金分配到各省各县后, 建设资金就很少了, 而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也存在不到位, 或者资金又挪作它用的情况, 没有将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所涉及的是广大的农村地区, 特别是偏远地区, 这些地区往往具有经济不发达、交通不方便、信息不普及等特点, 急需要广播电视网络的接入,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改善、维护基层广播电视网络施备。资金投入的不足, 不仅使得这些工程进展缓慢, 就连已建成的网络也缺乏有效的维护。同时, 偏远地区生活条件艰苦、基层专业人才不足、资金不到位也加剧了队伍的不稳定, 技术人员不能安心于工作岗位。对于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不能专款专用的问题。如果能够建立一整套有效的投资回报机制, 吸引社会的资金进入, 就能够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 然而社会资金的进入, 首先要解决以下两个困难, 不解决好它们, 难以吸引社会资金。

1) 乡镇地区网络发展规模有限, 经济不发达, 人员密集度不高, 消费能力有限, 这些都导致了投资回报慢的结果。

2) 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然而目前除了政府资金外, 还需要建设多种渠道以筹集社会资金。社会资金如何在这个项目中获益, 如何退出, 目前仍未有一个完整有效的体系。

2.3 项目推进的对策思路

1) 紧紧抓住中央、省、市在农村实施“村村通”建设工程的历史机遇, 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狠抓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广播电视内部组织机构的创新和用人机构的创新以及运营与维护管理机制的创新, 进一步理顺县乡广播电视管理体制, 实行政事分开, 建立农村公益性广播电视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

2) 积极向上级广电部门和县委政府汇报, 争取领导的支持、资金的支持, 在项目推进中, 把“村村通”工作作为加强宣传舆论阵地的政治任务来抓, 作为缩小城乡差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德政工程来抓, 作为以民为本、为“三农”服务、为农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来抓。

3) 把“村村通”工作由单一的工程建设转变成工程建设与长效机制有效结合的模式, 并把它由阶段性、突击性的任务转变为长期的、常规性的工作, 探索建立全县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使“村村通”由“简单通”转变为“长期通”、“户户通”, 加快在建“村村通”工程的扫尾工作, 加强对“村村通”民心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维护,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对已瘫痪和停播的工程进行维护, 最大限度的降低返盲率, 最终实现“村村通”、“户户通”、“长期通”。

4) 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规划好昌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不断树立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

5) 按照“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积极推进、分步实施”的方针, 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步伐, 建立覆盖全县的网络体系及技术维护与管理体系。

6) 制定指导性文件, 提高基层政府认识

(1) 制定符合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的相关文件, 明确管理的主体、客体、运营方, 文件要能够符合当前的情形, 也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能指导今后几年的工作开展。

(2) 把村村通项目的建设落实纳入基层干部的日常考核计划中去, 使之能够常年推进, 避免成为面子工程。

(3) 明确监管部门, 监管权限, 监管方式与方法, 常抓不懈, 深入基层进行检查工作, 从而确保村村通工作落实到位。

7) 加强资金管理, 拓宽融资渠道

由管理部门或者上级政府制定采购计划, 统一采购项目所需设备, 并由监管部门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确保资金使用落实到位, 没有挪作它用。面对配套资金不到位, 或者仍有缺口的情况, 需要各级政府积极参与, 以市场动作的方式向社会展开融资, 通过协议明确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限的前提下, 通过积极灵活的金融融资渠道, 比如银行贷款, 股份制分红等方法, 来寻找切入点, 调动社会资源, 推进项目建设。

参考文献

[1]余斌, 张钟之.试析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J].经济理论与实践, 2007, 1.

[2]周然毅.广电“村村通”建设:历史、现状和未来[J].现代传播, 2006, 5.

[3]曾言.新一轮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视听纵横, 2007, 2.

7.村村通广播报告 篇七

关键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现状;發展;对策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便利了千千万万户农村群众,我们必须要按照以百姓为本,把农村百姓的满意当作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最后检验的标准,让百姓为我们评价。希望相应的部门在以后,参照着国家的各项规定,完善领导,加强组织,调节运行速度,保证质量,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给广播电视的村村通工程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给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构造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下面笔者对贵州各乡镇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了详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几点举措。

一、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部分偏远山区虽然安装了卫星接收设备,但是由于很多因素影响,农民家中的电视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例如会存在大部分频道不清楚、信号不稳定等现象。

2.很多地区能够接收到卫星信号,但是电视的实际效果较差,存在抖动、麻点、模糊等现象。目前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使用中调试不当造成。

3.当农村广播电视的无线、有线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不能及时地维修。

4.由于农民的安全用电意识较差,并目缺乏安全用电的知识,所以在农民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私拉电线、电线老化等现象,而这些问题都会产生电压不稳、忽然停电的现象,这对于广播电视设备来说,具有很大的损害。

5.由于地处山区,经常会出现雷电击中电视设备的情况。

6.很多地区仍受地理环境影响,并且由于投资较大,所以工程的完结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二、应注意的问题

1.配发的天线馈源极化形式。在安装调试好卫星地面站接收卫星电视信号时,接收到的信号很弱,图像间断陛出现马赛克,微调天线的仰角、方位角、极化角、焦距,信号质量变化不大,配发的地面站设备是正规厂家生产,从外观上看没什么质量问题,后经检查发现配发的一体化馈源高频头是接收圆极化波的。抽出馈源中的介质片,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质量指示迅速增大,图像再未出现马赛克。

2.邻频系统550MHz的确定。考虑到分配网络小、住户较集中、放大器数量少以及资金等因素,通过微波天线接收下来的17CH、18CH、19CH、20CH4套电视节目直接进入网络,而没有解调与重新调制到300MHz以内再进行传输,所以电缆的衰减损耗、均衡计算及放大器的选择等均应以550MH:系统来考虑。

3.合理架设无线电视接收天线。(1)天线的高度、位置架设无线电视接收天线时,并不是把接收天线架设得越高越好,在安装调试时最好接上场强仪观察,精心选择天线架设高度和位置。(2)选择天线增益一般随着天线单元数的增加,方向性就越好,增益就越高,但单元数过多会造成天线庞大、架设困难,而且效果未必会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天线的架设高度和选择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依据接收效果、资金等综合考虑。

4.网络架线要求。(1)建议电缆架空高度应满足:居民区≥4m,公路两侧≥5.5m,横跨公路≥6m。(2)建议电缆与其他线路的间距应满足:与lkv以上电力线间距≥2.5m,与lkV以下电力线间距≥1.5m,与其他通信线路的间距≥0.5m。

5.层层检查验收。工程完毕后,各乡镇自验,并由县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全面验收。同时建立电子档案,备案备查,纳入规范化管理。汲取成功试点村工作经验,对全县的壁挂和地卧式天线做了分别规定,按照统一布线、统一安装卫星锅面、统一调试信号和授权接收数据及填写五联单的办法,进行全面安装实施。

三、结语

加强乡镇广播电视站村村通建设,不仅是满足乡镇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进步及科技的发展,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这一政策的提出,各级政府纷纷围绕这一中心思想展开了一系列建设新农村活动。对于农村一些乡镇来说,电视广播站是他们接收外界信息的唯一途径,但由于农村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有限,严重制约了乡镇广电站的发展。于是有关部门明确规定:加强广播电视基础建议,不断满足乡镇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使农村有线电视做到“村村通”、有线广播做到“村村响”等一系列惠民标准。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及各省广电局的指导下,贵州各乡镇广播电视站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不难发现仍存在许多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好贵州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问题,促进贵州各乡镇广播电视站顺利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飞 蔡亚芳 广播电视移动接收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3).

[2]苏志魁 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的重要意义[J].中国信息化·学术版,2013,(07).

上一篇:2022建团百年策划案下一篇:英语教学:爸妈提升口语能力三个阶段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