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规学习(精选13篇)
1.教育法规学习 篇一
参学对象类别
主要学习内容
学校(直属单位)党员领导干部
党章:领会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组织原则、优良作风,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深入领会党员条件和义务、权利,明确做合格党员的标准和条件;重点掌握党章总纲和党员、党的组织制度、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党的纪律等章内容。
党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省委关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十项规定、市委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中央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换届风气监督的通知》,以及中央、省委、市委有关严肃换届纪律的精神和要求。
系列讲话:《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在编》;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普通党员
党章:领会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组织原则、优良作风,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深入领会党员条件和义务、权利,明确做合格党员的标准和条件。
党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党的历史、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
系列讲话:《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在编》;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2.教育法规学习 篇二
本刊讯近日,中移铁通德阳分公司德阳党支部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三学习讨论会,会议围绕“讲道德、有品行”为主题开展学习讨论。
会上,全体党员首先学习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版)第十一章第6节《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通过学习,党员们表示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
最后,全体党员观看了反腐倡廉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该专题片以案为鉴,讲述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部署高度,大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在观看完专题片后,大家感受颇深,纷纷表示,通过观看专题片,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思想得到进一步洗礼,今后要以典型案例为戒,时刻铭记党员身份,心存敬畏之心,严守纪律规矩,真真正正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3.教育法规学习 篇三
强化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党员干部要按照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要求,立足于抓常、抓细、抓长。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避免走过场,瞎应付,要将学习落到实处,实现“入心”“入脑”。要坚持学用结合,达到知行合一;通过扎实学习,实现头脑充实;把握问题关键,力求整改实效;从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学习方式可灵活掌握,但务必保障实效,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工作中自觉做到勤学习、多动脑、常思考。要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多到基层一线转转,与群众谈心交心,多向党员群众征求建议;善于从具体工作中发现规律性问题,在日常小事中总结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以理论知识推动实践工作。防止大而化之、学用“两张皮”,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两学一做”,归根结底要加强思想作风,解决突出问题。通过学习,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深化。通过学习,解决一部分党员党性意识弱化、宗旨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涣散等问题。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在全体党员干部队伍中形成勇于担当、履职尽责的政治氛围,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强化基层党员的政治意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是稳固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强化基层党员的政治意识、开创全党上下争做合格党员的良好局面,不断增强共产党人自我净化能力、持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带头廉洁自律,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自觉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的好坏,影响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和从政取向,影响党内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必须持续改善、精心营造,推动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局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谋划推进,不断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向深入。要坚持基础在学,在理论武装上抓到位、见实效。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在学习中提升政治素养、锤炼坚强党性;要坚持关键在做,在做合格党员上抓到位、见实效。要把增强“四种意识”作为学习教育的根本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按照“四讲四有”标准要求自己,始终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保持为民本色;要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重点问题上抓到位、见实效。要把问题导向贯穿学习教育始终,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做到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要坚持经常教育,在规范党内生活上抓到位、见实效。要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真正使党的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管理严起来、实起来。
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在全党上下全面铺开“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关键是抓领导干部、抓第一责任人。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推动各级党组织、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身体力行地落实学习教育。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充分发挥模范引领作用,提高自身的标准要求,积极参与到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中去,带头讲党课、带头学习讨论、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解决自身问题,引导、带领本单位、本支部的党员投身到这项“政治任务”中来。各级党组织一把手既是组织者、监督者,更是活动参与者,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谋划落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谈到,“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共产党员的思想观念、个人品质、生活作风,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因此,应该自觉将清正廉洁、无私奉献、艰苦朴素这些高尚的情操内化为个人品质,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指导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通过“学习”和“做人”,提高党员群体的整体质量,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团结统一夯实基础,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4.学习《党史学习教育》有感 篇四
梅州市生态环境局丰顺分局 杜丽琼
3月25日,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了《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党支部陈局传达了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党史教育学习的会议精神,朱主任宣读局党史教育的学习内容,党支部书记黄局对党史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根据局的工作情况提出建议。以下我谈谈个人的点滴体会:
一、在改革开饭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前面推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六年,再次亲临广东视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以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我带来莫大鼓舞,无尽的力量,我深深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人民的亲切关怀,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强大的思想魅力、人格魅力,让广东省人民备受鼓舞、倍感温暖、倍感振奋,倍增继续前进的干劲和力量。
二、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工作。作为一名环保工作者,我认为不仅自己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理解其精神内涵,要充分认识党的十九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从而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更加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主动为社会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5.学习《教育法规》心得体会 篇五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案件逐年增多,由此引发的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纠纷与日俱增,学生家长因学生在校期间受伤致残甚至死亡向学校索赔的金额不断攀升。校园伤害事故不仅会影响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正常工作与生活,而且是造成社会不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校园伤害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波及教育系统内部,而且已经成为一个世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预防校园伤害事故、妥善解决和处理此类纠纷。最近,通过在教管课程班学习《教育法规》这门课程得到很多启示,几天的学习中,首都师范大学程振勇教授在学校伤害事故方面进行了精辟的讲解,感觉收获颇丰。以下是本人这方面的学习心得。
一、学校是否属于学生的监护人之争
分清责任主体是承担损害赔偿的前提,妥善解决学生伤害引发的经济纠纷,是校方与家长之间化解矛盾、消除分歧、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稳定社会的关键。当前我国校园伤害事故之所以难处理、处理难,就在于人们对校园伤害事故责任主体的认定上,存在着观点分歧,导致在法律规定上,无法可依,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也无据可寻。
是不是只要学生在上学(上课)期间发生伤害事故,学校都要承担责任?如果不尽然,学校又是在什么情形下应对在校学习期间受到伤害的学生承担责任?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上,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看法常常相悖。家长认为,学生只要到校学习,家长就将其监护责任转移给了学校,学校不仅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负责,而且应当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而校方则认为,学校不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监护人,不负有对学生的监护职责,学校是否承担学生事故损害赔偿的责任,是基于教育法对学校管理职责的规定,对学生承担有限的管理责任。那么学校与学生之间究竟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法律关系?我国现行法律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职责与学生监护人的监护职责虽有相近内容,但这两种职责的性质和法律渊源却有不同。前者是学校作为承担公共教育职能的社会机构,基于《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而形成的一种公法范畴的职责与义务;后者是基于民事法律所确定的监护权,而在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形成的司法范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两种权利由于来源与性质上的差别,不能混淆。尤其监护权是建立在亲权基础上的,不能脱离法律的有关规定和亲权的范畴而谈监护权的转移。视学校为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认识,不仅使学校承担难以担负的责任,而且也难以解释何以学校只有监护责任而没有相应的权利,何以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要符合法律规范,而不能像父母管理被监护人一样管理学生。
就目前的民事法律规范而言,没有明确学校是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或应当承担监护责任。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总体上来讲是基于教育与受教育而形成的教育关系,存在一些不同于其他法律关系的特殊规律,应当适用教育法调整。因此,学校并非学生法定意义上的监护人,尽管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负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
二、学校管理职责范围与学校事故责任承担
根据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判断学校及教师对事故的发生及其后果有无过错、过错大小,来确定责任主体,依此进行损害赔偿,应是分析、解决此类纠纷遵循的一般原则。
1.意外事件。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件是无法预见和不可避免的,学校及教师对事件无任何过错,不负任何责任。但如果事故发生之后,教师没有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措施救险,延误了治疗,造成伤害者伤情加重,就应负责,这是一种事后责任承担。
2.学生在上课期间因互相打闹而受伤害。上课期间,教师负有监督管理职责。对在此期间发生的学校事故,教师承担责任大小,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但需要强调的是,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管理职责上的不同要求并不意味着人为地降低教师应尽的管理职责。
3.学生受伤不是学校所为,但与学校场所设施管理不完善或教育教学仪器、设备保管、存放有关,学校要承担部分民事责任。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场所设施造成的学生伤害承担责任,与学校建筑设计、施工中暴露的质量问题关联,但更多地与教职工是否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及时向学校报告有关。
4.学生课余时间受伤。课休时间是事故多发段。教师的职责,是要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躲避危险的能力,这是其一;其二,一旦发生事故,要及时采取措施做好善后处理。中小学教师的职责并不是如幼儿园阿姨那样履行保育员角色,也不是超市中的保安,不可能全天候地监视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关键看学校在课间是否负有监管责任及到位情况。
5.学生自杀、自残。学生的自杀与教师有无关系,取决于:一是学生自杀与教师的行为有无一定因果关系;二是教师的行为是否违法。如教师毫无根据地怀疑学生有偷窃行为,停其课,强迫其交待甚至拳脚相加,学生不堪受辱,愤而自杀,教师自然要承担法律责任;学生考试作弊,被监考教师当场抓往,学生因羞愧而自杀,尽管教师的行为与学生自杀有关系,但行为是合法的,不应承担责任。
6.教师上课期间离开教室。教师在上课时随便离开课堂,期间学生打闹造成伤害,学校责任所负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学生的年龄对该行为后果的判断能力。美国大多数法院在审理此类事故时,并不是将教师在不在场作为唯一的侵权责任要件,还要考虑教师离开的时间长短、离开的原因、学生身心发育情况、上课内容及活动性质等。
7.学生上下学发生伤害事故。学生每日上下学,是维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这时学生的双亲对其子女的保护监督基于亲权关系,而学校教师也必须加以指导并采取必要保护措施。但每一位学生在上学时从家中出发到学校放学时由学校出发回到家中,期间的安全,除有特殊情况外,应由学生个人及亲权等保护者负担责任。如果学生集体上下学是学校规定,则可解释为学校已介入学生上下学的生活领域。这时,学校在法律上对于集体上下学就有安全维护的义务。
8.公休时间(包括寒、暑期)学生伤害事故。原则上说,学校对学生安全保护责任的职责范围限于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时间,但这并不等于说学校对于公休时间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就不负任何责任,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在这些时间内发生的伤害事故的原因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无联系。如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学生在寒暑期做作业时发生了伤害事故,教师是否承担责任的前提是,教师在布置学生作业时有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作业内容对学生人身伤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
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受到损害或致他人损害,学校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应该承担多少责任?我认为,应视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校方面是否应当为去或留校活动的所有学生承担责任,而在于学校事先是否承担了对这种活动管理监督的责任。
三、我国目前现行的关于学生伤害事故的立法状况
在处理校园伤害事故案件时,我国法院一般依据现行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处理。而民法通则的相关条款过于原则,一旦发生校园伤害事故,同一类案件可能导致司法实践中两种完全不同的判决。实践表明,仅仅依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处理学校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已经不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依据民法精神,充分考虑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参照国外校园伤害事故依法处理的已有经验和做法,针对校园伤害事故这一特殊人身侵权行为,制定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专项法律,依法处理,就成为解决校园伤害事故的必由之路。
可喜的是《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简称《方法》)已经实施。这是目前我国第一部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专项法规。《方法》中明确了学校对学生承担的责任性质是教育、管理、保护责任,确立认定学校承担责任的划分原则是过错责任,细化了学校管理责任的范围,规定了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方式,界定了学生伤害事故损害赔偿的项目和标准,提出了解决校园伤害事故损害赔偿的资金来源。《方法》实施以来,法院及其他处理机关严格按照《方法》的规定,依法处理了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既保护了未成年学生的权利,又维护了学校的合法权益。实践表明,制定校园伤害事故的专项法律,依法处理校园伤害事故,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
6.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心得 篇六
一、背景及原因
根据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在市委的领导下,从207月底至元月,全市组织人事老干部部门2821名组织人事干部,深入开展了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学教活动。各级组织人事老干部部门认真学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必须、两个满意”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贺国强同志“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要求,坚持边学边查、边查边改、边改边建、边建边树,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了学教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二、主要过程及效果
年7月,全市“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教活动正式开始,分为“制定方案、动员部署,深入学习、深化认识,听取意见、查找差距,认真总结、完善制度”四个阶段进行,在此基础上,2003年底,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又作出了深化和拓展学教活动的决定,整个活动历时19个月,至20元月结束。主要过程及效果如下:
(一)坚持把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贯彻始终,确保了学教活
动的健康发展。市委把学教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制定了实施意见,提出了明确要求,成立了学教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其他单位也纷纷成立了相应机构,构建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常委联系点制度,市委常委每人联系一个县(市)区、指导一个系统、帮助一个单位,和广大组织人事干部同学习、同反思、同提高、同树形象。市委书记邓永俭、市长王照平经常听取学教活动的情况汇报,深入联系单位进行指导,各县(市)区也建立了常委联系点制度,市直单位、市管企业建立了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责任制,保证了学教活动的健康发展。
(二)坚持把与省学教办联系沟通、加强指导督查贯彻始终,把握了学教活动的正确方向。自觉接受省学教办的领导,诚恳接受省指导组的指导,与他们通力合作,重要举措共同商定,重要活动共同组织,重要环节共同把关。为便于整体推进、全面指导,市学教办把全市10个县(市)区、138个市直单位和26家市管企业整合为15个集中学教单位,先后抽调51名干部,组成18个指导组进行督促检查指导,防止了图形式、走过场现象,保证了学教活动质量。
(三)坚持把理论学习、正面教育贯彻始终,夯实了开展学教活动的思想基础。坚持把理论学习、正面教育作为贯穿学教活动的一条主线,不断深化学习。各单位、各部门都建立了学习制度,确保学习做到“四有四落实”:即有计划、有记录、有心得、有总结,
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效果落实。成立了宣讲团分赴学教单位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活动;聘请教授为学教对象集中上了以“公道正派、任人唯贤”为专题的党课;举办了五期组工干部理论培训班;举办“公道正派在我心中”专题演讲比赛;在《平顶山日报》和《党员与人才》杂志开辟专栏刊载征文130多篇;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播发学教活动消息、通讯、评论、理论文章1580多篇;市学教办下发指导性文件27个,编发简报100多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坚持把理论学习、业务学习与学习先进典型结合起来,开展了学习焦裕禄、郑培民、任长霞、年玉儒、荆建刚、霍新泰等同志先进事迹活动,形成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坚持边学习、边联系实际,围绕“到组织部门为了什么,在组织部门干了什么,离开组织部门留下什么”开展大讨论,使广大组织人事干部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实质的理解,形成了勤奋学习的风气,呈现出人心思学、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良好局面。
(四)坚持把查摆问题、搞好整改贯彻始终,解决了一些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单位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征求意见和建议的举措和活动,使征求意见态度诚恳、形式多样、范围广泛,成为学教活动的一大特色。全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共发出征求意见表(函、信、卡、调查问卷)119820份,设立征求意见箱628个,开通热线电话596
部,召开座谈会2144次,召开民主生活会506次,调查走访28010人次,个别谈话5402人次,经指导组认真归纳梳理,共收集17668条(人)次建议和意见。各学教对象通过“查学习、查思想、查工作、查作风、查纪律”,紧密联系思想工作实际,剖析问题窨出在哪里,根源是什么,召开了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各方面的建议,采用建立“台帐”、“盘点销号”、“媒体公示”等办法,及时进行整改。全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解决存在的问题1443个,组织人事干部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4034个。市委针对群众反映市直机关领导班子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了20名38岁以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年轻干部。市委人才办针对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引进8名外地博士生和8名硕士生到我市施展才华。
(五)坚持把建章立制贯彻始终,构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全市各级组织人事老干部部门结合新时期组织人事干部队伍的新情况新特点,结合组织人事工作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结合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坚持“边树边建”,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累计231项5163条。巩固和深化一批改革措施,完善规范一批工作制度,探索推出一批改革举措,初步做到了靠制度管人理事、靠制度监督约束、靠制度把公道正派的要求落到实处。
7.教育法规学习 篇七
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中论述了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他提到:“受过教育的人从拓展的意义上考虑他的自身幸福, 他把个人幸福推及他人, 把幸福融入一种道德高尚的生活之中。这不同于把拥有知识作为受过教育的人之主要特征的观点, 它把美德 (virtue) 放到中心位置。受过教育的人是这样一种人:他倾向于某些行为方式而不倾向于另一些行为方式;他具有诸如审慎、关心个人利益等一般性的品质 (也包括派生出的诸如勇气与克制等品质) , 如果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考察, 还应该包括那些更具有道德意味的品德如:仁慈、公正、诚实、宽容、讲信用。这要求他是头脑清晰的, 能够理清他面对的各种价值冲突, 又是富有智慧的, 能够对这些冲突进行思考和反省并从各个可能的相关因素的作用来解决这些冲突。真正受过教育的人往往崇尚人的自主性 (autonomy) , 因而他自己就富有主见, 对其他人的独立思想持同情态度。他能够使自己从狭隘的目的中超越出来, 并运用想象力去理解其他人的思想。真正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是一个最有活力的人, 用自己的全部热情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他的生活规划 (life-plan) 及其包含的各项具体内容中去。”[1]笔者认为这是理想公民的典范。王啸老师认为, 公民教育的目的, 就是发展主体的认识结构和参与社会的动机, 形成公民意识, 进而通过个人的积极参与, 生成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公正的社会。
1. 美国公民教育目标:
在《美国民主教育之目的》报告中, 把教育目标分为四类:自我实现、人际关系、经济效率、公民责任。目前, 美国中小学教育将公民教育的目标规定为17个方面。培养与家庭生活准则相一致的性态度。这些素养几乎都是属于政治、法律和道德的范畴, 这与一个民主的公民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相符的。
2. 英国:自律/自治、经济参与、生活之丰富性 (幸福) 、公民。
3. 我国公民教育起步比较晚,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者”、“建设者”的表述则较缺乏科学性, 并且隐含了对人力资源价值的偏重和对人的发展的忽视。因此, 新的培养目标, 可以表达为“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杨东平教授认为, 进行公民教育, 需要改革, 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育价值观, 这个价值观可以分解为很多方面, 包括对教育功能的认识、新的培养目标、教育方针、生活教育等等。实行大众主义的教育, 强调教育的公平性和民主性, 不强调“全面发展”, 当前应强调“个性发展”。
王啸老师总结出公民教育公式:公民教育=权利+美德。首先, 我们应该弄清何为权利?权利不是自私的个人主义, 是在正确理解自由基础上对权利的解读。不是对道德的功利理解, 反对集体对个体的否决和多数人与社会的暴政, 反对道德的相对主义, 反对决定论 (灌输服从) , 反对家长制, 提倡主体性教育。
二、学校进行公民教育的现状
从世界各国推行公民教育的经验来看, 采取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小学生进行学校公民教育最为重要。学校公民教育主要是指教育者以学校为基地, 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青少年掌握公民知识、形成公民意识、养成公民行为及培养公民能力的教育过程。从广义上说, 学校公民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民主平等的现代精神, 这种现代精神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二是培养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三是培养学生对国家制度法律制度的合理性认同, 核心则是一种社会主体意识的培养。
三、混合学习模式为有效进行公民教育提供保证
在学校进行公民教育, 理解了公民教育的目的, 内涵, 有意识的改革课程之后, 教学方法是进行公民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公民教育涉及内容丰富, 包括认知、情感、态度、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进行有效公民教育步履维艰。所以寻找有效学习模式迫在眉睫。
混合式学习模式出现为培养公民教育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混合学习有着坚实的理论依据。除了建构主义理论和其他学习理论之外, 梅里尔提出的“首要教学原理”也为混合式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梅里尔认为“学习只有在学习者从事解决真实世界里发生的问题时, 只有当学习者能够通过论证或应用而激活已知知识并将其作为理解新知识的基础时, 新知识才会被整合到学习者的世界当中”。简而言之, 只有在学习者承担了合适的任务, 并知道应该怎样去做的时候, 有效的学习才会发生。
Singh&Reed提出, 混合式学习是在‘适当的’时间, 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 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 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4]
那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运用混合学习模式进行公民教育呢?首先, 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网络建设。校园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 建设须充分再现人文精神。一是自然环境协调和谐。二是校园文化健康向上。三是人际关系协调和谐。
其次, 运用混合学习模式加强具体案例的探讨, 增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针对性。
总之, 恰当的课堂与网络的结合, 恰当的给学生提出任务, 恰当的给予分析和帮助以及解决还需要发挥教师的公民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永宏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第138-139页。
[2]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92—93页。
[3]王静.试论公民教育课程化与学校公民教育, 经济研究导刊2010 (6)
8.学习《纲要》,教育何为 篇八
30余年来,得益于中央的政策优惠,凭借敢想敢拼的劲头,广东在全国率先打破思想和体制禁锢,以务实敢干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书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勿庸置疑,广东教育在这段历史华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分量。而今,站在新中国建立60周年的历史节点,面对中央从国家发展全局来支持、推动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全省上下都在解读、领会新一轮改革发展战略谋划的崭新命题。“教育何为”自然成为南粤教育人发自内心的追问和深入思考的课题。
教育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基础地位,起着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各行各业都需要教育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因此,《纲要》的贯彻与落实蕴含着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强烈诉求,自然也为广东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纲要》不仅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而且详细阐明了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域和项目,既为广东教育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同时也提供了动力源泉。
发展转型是当前广东的时代课题,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广东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型的新起点,广东教育任重而道远。因此,广东教育人必须深刻领会《纲要》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从而创造性地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迈上新的历史台阶。
学习《纲要》,就应当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先行先试”这条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广东教育的实际出发,敢闯敢干,敢为人先,从体制和机制上大胆突破制约广东教育发展的瓶颈和障碍,闯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教育创新发展、科学发展之路。
学习《纲要》,就应当把人的成长规律、教育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紧密结合起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针对问题有的放矢,通过制定一系列科学的、系统的、可持续的规划和措施,将《纲要》对教育的要求实化、量化,从而以具体的任务和目标引领我们贯彻落实好《纲要》。
学习《纲要》,就应当狠抓落实。只有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以人为本,把各项规划和措施真正优质高效地落到实处,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纲要》带来的福祉。
9.纪律教育和学习目的教育 篇九
目的: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学习好基础知
识和专业知识对个人成功的重要性及对家庭、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并引导学生将学习目的转化为动力,真正抓好自己的学业,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方法:叙述、谈话、讨论、问答等形式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你学习是为了什么?
2、你认为纪律对一个集体(单位)重要吗?
(让学生自我思考,并进行分组讨论)
二、请各组代表发言
(注意:对代表的发言要多鼓励,但也要注意对个别错误的思想进行引导和纠正。对发言好的进行表扬。)
三、小结并引导
1、在学校学习课程知识的目的①学习文化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学习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
②学会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使自己能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③学会做人:包括道德、品格、礼仪、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人处世态度、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处事方法、遵守纪律等等。
2、从宏观角度看学习的目的①对个人:是个人成才、成功以及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如方便日后的就业。
②对家庭:有利于家庭关系和睦,家庭生活幸福。如学习是脱贫的重要条件。
③对社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为国家的富强、民族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学生交流
10.教师学习教育法规心得体会03 篇十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老规范共八条,新规范已精简成现在的六条,但是内容更为充实,体现了时代特色。
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上体现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呢?
我们认为首先要“心系教育,具有为教育献身的精神”。从历史发展长河看,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进步的桥梁和纽带。人类的文明发展源远流长,但如果没有教师,他就会断线,就会枯竭;人类的社会生活代代相传,但如果没有教师,它就会陷入愚昧,陷入野蛮。正是教师平凡的工作,连接着老一辈和新一代,连接着人类的过去和未来。虽然教师的工作平平凡凡,琐琐碎碎,默默无闻,既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也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力,更没有显赫的声名和荣誉。但教师又是人生幸福的缔造者和操纵者,教师从事的职业是崇高的、神圣的。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必须热爱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必须具有把自己的全部才华、知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决心和勇气。正因为如此,人们一提起教师,才把他与园丁、人梯、铺路石联系在一起,这既是对教师工作极为崇高、极为重要的肯定,也是对教师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和目标。应该说,教师劳动的本质特征在于奉献,师德的精髓也在于奉献。
关心爱护学生是对教师提出的最起码的要求。所以有人说:教育是爱的事业一点都不为过。因为教师能否做到关爱学生是能不能教育好学生的最基本要素。作为教师只有爱他所教的学生,才能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真正做到细心、用心、耐心,才能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才不会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处理学生所犯的“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说了不该说的话”;教育过程贯穿着爱,教师将变的更加有智慧,更加有魅力。教师因为爱学生,所以会更加主动地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在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能够义无返顾的挺身而出,塑造伟大、光辉的形象。教师因为向学生付出了爱,所以学生将收获了爱。因为爱,教师成了良师,成了学生的益友;因为爱让学生懂得了什么叫用心良苦,让学生学会了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教育因为有了爱,才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使教育变得和谐。爱让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起了威信!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德育为首教育为本。我以为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是教育的根,育人才是教育之本。学生面前教师每个人都应当是德育工作者,你没有理由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听之任之,坐视不管,因为教育好学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要勤于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专业素养和业务素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技巧,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因时制宜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学生不能简单地说教,更不能采取强迫的手段。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形象、言行举止无疑在学生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要求学生必须遵守的纪律、规范,如教师自己先做到,其本身就有很强的说服力量。常听有些教师曾遇到这样一些尴尬事:自己忘了佩带校徽,看到学生没有佩戴的,就不好意思说;自己头发比较长,要求学生剪短一点时,就显得有些力道不足;要求学生不准迟到,若自己上课经常迟到,就显得苍白无力„„等等诸如此类的“小事”。如果一个教师出口成“脏”,乱扔纸屑,随地吐痰,试想学生会不会有样学样,还会不会听你的话吗?如果学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如能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相信当你在要求学生时,一定是理直气壮的,而不是力不从心的。
11.创新教育与创新学习 篇十一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3(B)—0020—01
创新教育,是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等方面。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呢?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语文课堂中,实现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创新可以分为两种:改良和独创。改良,就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加以改变或改造,这是一种浅层次的创新。独创,就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就语文学科而言,要使学生有所创新,教师可从以下两个途径来实现。具体操作如下。
1.激情投入:撩起创新的激情
语文学习需要激情,创新更需要激情。没有感情的投入,学习任何东西,都会感到困难。在课堂中,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呢?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有激情、有感染力,在朗读、提问、鼓励评价等环节中,都应具有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和安全感。这样,学生的紧张情绪才会消失,其感情才会自然流露出来,思想才会不受压抑,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其次,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驾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活动来调节学生的情绪。或朗读、或质疑讨论、或表演、或演讲、或观赏影片、或聆听音乐……这样,学生的激情才会在丰富的活动中得到释放。
2.方法示范:添设创新的扶手
创新,都经过一个由模仿到改良,再到独创的过程。因此,方法示范,对学生来说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使学生富有激情地朗读,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朗读示范和方法指导;要使学生具备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要使学生写出独特的心理感受, 教师要教会学生表达的技巧。
3.适时点拨:铺设创新的通道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要有所创新,离不开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启发。当学生的思路受阻时,教师要适时地予以点拨;当学生的方案难以实施时,需要教师适时的指导;当学生的结论不能被同学认可时,少不了教师适时的引导;当学生的表演出现冷场时,也少不了教师及时的启发、点拨。
4.激情褒扬:培育创新的沃土
语文学习需要充沛的感情,而且这种激情应是持续的、长久的。在课堂中,学生如何保持这种激情呢?最重要的是教师充满激情的褒扬和激励。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时常会使智力并不出众的人做出超常的行动。因此,在课堂中,要使学生保持创新的激情,就少不了教师的褒扬和激励。
二、实践语文创新学习的方法
1.课前演说——“说”的创新
每节课前,教师可利用几分钟时间要求学生进行即兴演说,或按规定的话题让学生口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机会。
2.互动朗读——“读”的创新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要使学生读出“味”来,教师就要在互动上下功夫。除了点名朗读、分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以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竞读、表演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
3.故事改编——“写”的创新
叙述类作品是最好的改编素材,现代小说、叙事散文、叙事诗,甚至文言文古诗文同样可以作为改编的材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改写小说的结尾、人物的结局、故事的背景等等。
4.以画释文——“思”的创新
让美术功底好的学生用画来诠释课文的内容。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这一类的写景文可“以画释文”,如《社戏》《孔乙己》《摆渡》这样的小说可以让学生画人物插图。
5.自编自测——“练”的创新
每学完一个单元,教师可要求学生自编一份单元检测题,并编写答案。然后让学生交换自测。
6.编演课本——“悟”的创新
12.远程教育与终身学习 篇十二
一、认识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 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指通过音频、视频 (直播或录像) 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因特网 (internet) 的迅猛发展, 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 成为高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 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 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是一种相对于面授教育、师生分离、非面对面组织的教学活动, 它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 它的特点是:学生与教师分离;采用特定的传输系统和传播媒体进行教学;信息的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学习的场所和形式灵活多变。与面授教育相比, 远距离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的成本。
二、终身学习的概念
终身学习是使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都有适合其需要的教育机会, 在今天经济成长快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知识的累积已不再是同前一世纪般的缓慢, 往往在两三年后便成为原来的两倍, 接受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 从整体的教育发展而言, 仅赖学校的教育或传统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全人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 现今的教育环境势必有所改变, 以提供人们更多更广的学习机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来临, 终身学习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方式和办学特点决定了参加这种学习是终身学习的最佳方式。发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
三、远程开放教育模式是实现终身学习的最佳途径
1.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方式, 使学员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
远程开放教育是使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了“素质教育”,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全面灌输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觉学习。
远程学生的学习其最大特点是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课, 利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学习, 同时接受必要的面授辅导。
远程开放教育中, 由于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 因此技术媒体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网上教学通过动画、图形、影像、声音等多种信息媒体取代了粉笔、黑板等简单的说教这种传统教学模式,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 如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等,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了学生“发现式”学习能力, 使学员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导修主任的引导, 能正确认识和估价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 充分估计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制定了一个符合自己客观实际的个人学习计划和总体学习目标, 通过平时脚踏实地的完成好每一个学习任务和目标, 不断获得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2.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方式, 使学员看到了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
学员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 看到并懂得了传统教育的局限, 局限于继承, 局限于培养模仿能力, 缺乏激励创新和突破机制, 严重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 束缚了学生创造性, 如不尽快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无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也就会为知识经济的时代所淘汰, 这样, 更增强了学员利用这种方式学习的信心。
3.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所有求学者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
(1) 教育对象的开放, 体现了教育的平等
从目前来看,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比较低, 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 许多人没有条件上大学, 而现代远程教育实行“宽进严出”, 入学没有“门坎”, 只要具备高中或同等学历即可报名, 注册, 接受大专或本科教育, 这样就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学习机会,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2) 教育时空的开放, 为大众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学员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学习方式十分灵活, 以往的成人高等教育遇到的突出问题是“工学矛盾”, 学习者大部分是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 一旦工作繁忙或出差, 学习就要中断, 影响学业, 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克服以上困难,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课程、媒体教材、时间、地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除了必要的“助学”以外, 大部分时间可以在家甚至出差在外地也可以继续学习。
(3) 教育资源的开放, 保证了学习质量
远程开放教育的学员可以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 比如, 中央电大提供的音像教材, 一般由著名专家教授主讲, 学员可以通过它听到高水平的讲课, 而且音像教材生动、形象, 有助于学员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CAI课件, 具有很好的交互性, 学员利用它可以进行复习、练习、测试和模拟实验等;直播课堂为学员解除了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每周六、周日为学员提供的多媒体阅览室和网络教室, 可以上网查询教学网页, 并下载有关资料, 收发电子邮件, 参加BBS讨论等。通过这些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 使学员都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有效的利用好计算机资源。无穷无尽的网络资源展示给学习者大量庞杂的丰富信息, 也给学习者创造了宽阔的思维和活动空间, 这种自主学习方式也促进了人的素质的提高。
另外, 学校还与企业建立联系, 以保证实验实习和社会调查等时间性教学环节的落实, 这样学员可以把几年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具体工作实践中去, 找到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结合点, 为今后在工作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好地发挥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 终身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味着人的一生都要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充实自己, 丰富自己, 发展自己, 否则就有可能被不断发展的社会所淘汰。放弃学习就意味着放弃希望, 放弃更好的生存权利, 放弃人生价值的实现。学习不仅是工作的需要, 本身也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化社会的热潮日渐高涨, 人们希望在不间断工作的前提下继续获得良好的教育, 发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成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
摘要:远程教育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种借用多种媒体方式进行教学的教育形式。它的教学优势和特点决定了它可以为人们的终身教育提供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远程教育,传统教学,终身学习,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决策探索.2006, (08) .
[2]青海师专学报.2007-27-4.
13.法律法规教育年学习心得 篇十三
自公司开展法律法规教育年学习活动以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使自己对法律法规学习活动的意义、目的有了新的认识,并对如何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工作要求,有了新的理解。
开展法律法规学习,这是加强个人法律意识、知识的必要途径,只有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更好地推进依法经营管理、廉政从业,保证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的必经之路。
通过学习深深感受到,开展法律法规学习,是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确保企业转型、依法管理的客观需求,更是解决工作中现实问题,建设高素质工作队伍的客观需要。开展法律法规学习,使广大干部职工从根本了解公司开展法律法规教育年活动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法律法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法规意识,为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打好基础保证。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看到了差距,思想上的提高必须有实践才能起到作用,只有通过实践来进一步适应现实工作要求,才能真正达到提高素质和能力的作用。要真正成为一名适应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法律素养。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要学法、懂法,这是对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最基本要求。自己要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打牢法律基本功,提高法律素养,使尊重和信仰法律的思想意识在头脑中生根。
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同时,更要积极响应公司开展教育年活动的总体要求,以党的十八精神为指导,时刻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依法经营,紧密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的要求,团结在公司领导周围,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坚决杜绝违法乱纪,在公司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中努力奋斗。同时把“四抓四促”落到本职岗位中,落实公司发展决策,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脚踏实地的推动公司二次转变。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不违法乱纪、不盲目决策,提高依法经营、品牌经营和廉政从业的自觉性。坚决贯彻公司章程和各项制度,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并做好依法维权,提高企业规范化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教育法规学习】推荐阅读:
学习教育理论学习计划07-08
学习教育局长讲话09-04
教育哲学学习心得10-03
“名师教育观”学习心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09-20
学习教育家之路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09-10
2021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教育学习活动心得体会文本10-08
国防教育学习计划06-23
专项教育整顿规定学习07-23
教育考察学习工作方案08-06
纪律教育学习月动员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