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的作文

2024-07-01

华山的作文(共16篇)

1.华山的作文 篇一

华山是个美丽的地方,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有许多名胜古迹,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让我们一起去吧!

来到陕西省华阴市境内华山脚下,往上看,山体直插云霄,十分陡峭,好像被剑削过一样,看起来,不禁有一丝丝恐惧。听说华山有三千九百九十九个台阶,爬到顶峰要几个小时。

上了华山之后,我们来到一个树木茂盛的地方。,那里的古树,千姿百态,有许多鸟,偶尔还会看见几只活蹦乱跳的松鼠。有几座山峰,在云中若隐若现,十分美丽。

当在半山腰的时候,你一定要休息一下,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更陡峭的山峰还在后面等你去攀登,所以一定要休息。

上去之后,有一个很陡的地方,长度约八十米,角度约80度,爬的时候要全神贯注,不能有一丝大意,稍不小心就有摔个粉身碎骨的危险。

上了那个坡之后,你们别得意忘形,因为,还有一个坡,是95度那个坡叫天梯,不过可以先看看“华山论剑”的地方,上面有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华山论剑” 的字样。

爬上天梯,也就是华山頂了,你们一定要往下看,非常壮观,云朵时不时的飘动,仿佛进入了仙境,犹如孙悟空腾云驾雾。

啊!华山好美啊!

2.华山的作文 篇二

但是, 着眼于文本来看, 对“华山”一词的解释, 不应仅限于地理位置方面的含义, 它更多的具有“男女双方因情而死合葬指代地”的含义。

著名学者蒋逸雪就赞同清初人吴兆宜的观点:“合葬事, 当从《古今乐录》南徐华山畿为是。”并作补证:情人合葬于华山, 本是刘宋时事, 尔后便成男女双方因情而死合葬指代地。

华山畿传说见于《古今乐录》, 其文曰:

《华山畿》者, 宋少帝时懊恼一曲, 亦变曲也。少帝时, 南徐一士子, 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 悦之无因, 遂感心疾。母问其故, 具以启母。母为至华山寻访, 见女具说闻感之因。脱蔽膝令母密置其席下卧之, 当已。少日果差。忽举席见蔽膝而抱持, 遂吞食而死。气欲绝, 谓母曰:“葬时车载, 从华山度。”母从其意。比至女门, 牛不肯前, 打拍不动。女曰:“且待须臾。”妆点沐浴, 既而出。歌曰:“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 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 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 女透入棺, 家人叩打, 无如之何, 乃合葬, 呼曰“神女冢”。

这是一个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 在民间广为流传, 影响深远。按蒋逸雪先生的说法, 它对当时及后世的文学审美产生了重要影响, 成为六朝乃至后世男女爱情悲剧的重要意象, 华山具有“男女双方因情而死合葬指代地”的审美象征意义。

就《孔雀东南飞》一文而言, 笔者认为其应该受到了华山畿传说的巨大影响, “华山”一词, 除了指地理位置以外, 更多地具有文学审美上的象征指代意义。原因如下:

第一,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与华山畿传说同为爱情悲剧题材, 都在民间长期广泛流传, 而且发生地点相距甚近, 两者必然会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相互影响。

第二,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于汉末建安年间, 华山畿的故事发生于南朝宋少帝时, 而最早收录《孔雀东南飞》的《玉台新咏》的编者徐陵主要生活在南朝梁陈年间, 这说明“华山畿传说”这一文化审美意象在《孔雀东南飞》由民间故事成为文学作品的过程中, 对其产生影响具有时间顺序上的合理性。

第三, 正像蒋逸雪先生所言, 情人合葬于华山的习俗, “本是刘宋时事, 尔后便成男女双方因情而死合葬指代地”, 那么早在刘宋之前的刘、焦二人即使确实只是合葬在“华山”这一地点, 但在其故事广为流传并最终成为传世名作的过程中, 必然会受到华山畿传说的影响, 使“华山”一词具有了“男女双方因情而死合葬指代地”的象征指代意义。

3.华山的作文 篇三

如今,在2008华山论剑·第五届中国美容领袖年会暨华山奖颁奖典礼落幕不久,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社创刊16周年之际,又传来一个喜讯——“华山论剑”和“华山奖”品牌商标双双获得国家商标委的注册审批。这标志着“华山论剑”和“华山奖”品牌不仅获得了行业人士的认可,更具有了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身份。

致力打造行业品牌盛会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拥有其独一无二的企业精神。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社视文化为企业发展之根、动力之源,在全力推进“为美容市场提供最好的服务,为美容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核心经营理念基础上,坚持不懈地为营造“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而努力。从2004年华山论剑·第一届中国美容领袖年会创办之日起,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社便致力于将“华山论剑”和“华山奖”打造成行业的顶级会议品牌和奖项。

2004年7月31日~8月5日,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社不忘行业媒体旗帜的重任,以“坚持、无畏、勇敢、拼搏”的豪侠之气,携手业内外领袖精英共赴华山,举办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美容业华山论剑。大会秉承武林豪侠之气势,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英雄气概和前瞻性的目光对未来中国美容业健康、持续发展做以规划和指引,吹响了中国美容业经济进步、产业升级的号角,是具有行业特质和时代风采的美容世纪英雄会。可以自豪地说,第一届华山论剑·美容行业领袖年会的成功召开开创了美容行业的三项第一:第一次设立美容业的惟一永久奖项——“华山奖”;第一次邀请众多业外经济界精英为美容业献计献策;第一次举办纯学术研讨性质的“华山论剑”。

当年8月,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社正式向国家商标委提交了“华山论剑”和“华山奖”商标注册的申请。但由于我国目前商标注册审批程序严格而且复杂,一般注册一个商标需要两年半到三年的时间,所以直到今年这两个商标才获得国家商标委的正式商标注册证。证书明确了“华山论剑”和“华山奖”商标的合法性不容侵犯,并说明注册的是第35类商标,被核定的服务项目包括:组织商业或广告交易会;商业信息;组织商业广告性的贸易交易会;组织商业或广告展览;市场分析;商业管理咨询;商业调查;广告:广告传播。

自该商标申请提交4年来,华山论剑·中国美容领袖年会已在业界享有极高的美誉,如今,正式通过了“华山论剑”和“华山奖”的商标注册,这不仅是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社打造传媒品牌的又一次成功举措,也一定会为企业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更加有益的影响。

“华山论剑”和“华山奖”品牌解读

“华山论剑”一词来源于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先生的作品。在金庸的作品中,有13部提到了华山,尤以《射雕英雄传》中的“华山论剑”而著名,于是“华山论剑”在现代词汇里便衍生了最高境界的交流探讨和较量之意,与中国美容领袖年会的权威、高层次交锋等特征不谋而合。中国美容领袖年会的“华山论剑”主题Logo,作为年会核心理念的集中与升华,简洁大气,富有美感与创造性。主体Logo标志为金庸题写的“华山论剑”四个大字,笔锋苍劲、布局和谐,既喷涌着荡气回肠的豪侠情怀,又蕴藏着厚积薄发的慑人气魄。

每届华山论剑·中国美容领袖年会同期推出的“华山奖”,作为彰显美容经济公众影响的中国美容业惟一永久奖项,始终秉承公平、公正、严谨、准确的评奖标准,并将“诚信”作为企业及个人能否入选的标杆。华山奖前期评选非常细致和严格:由评选小组依据参评企业的基本条件,筛选出200家候选企业;由美容消费者投票,根据得票率确定前100家入围企业;在征集业内人士意见的基础上,由专家团队和统计分析学小组根据入围企业的各项数据,对公司形象、财务实力、管理质量、团队执行力、产品研发、人力资源、发展潜力及创新能力等多个关键因素进行评价打分,最后对得分进行加权计算后确定排序名次。由于这个榜单的公平、公正、准确,已经获得业内外及消费者的一致认可。

历届华山论剑精彩回顾

回顾经典,再现辉煌。每一届华山论剑都是围绕始终如一的主题理念论证探索,所产生的真知灼见也会成为新一届年会成功的源泉。

第一届华山论剑以中国美容业20年主题,对过去、现在、未来的美容业格局进行了全面的回顾、探讨及展望,为中国美容业更加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及理论财富,从此掀开中国美容业飞跃发展的新篇章。

第二届华山论剑在延续第一届精髓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思想及智慧因子,通过思想碰撞、巅峰对话的形式,对2005中国美容大趋势进行全方位的论证思索,以“看法·想法·做法”为主题,为中国美容人展现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手法。

第三届华山论剑的主题则是前两届的提炼与升华,2006年所出现的一系列信任危机让中国美容人深刻认识到美容业的发展必须依附社会这一生态整体,美容业要成为社会之大成产业必须懂得和谐的重要性,在维护行业和谐生态的同时,运用创新的方式,实现发展的目标,因此2006中国美容大趋势便通过“和谐·创新·发展”的主题来阐述。

第四届华山论剑根据新的市场发展状况,确定“新经济·新战略·新营销”的年会主题,汇聚业内外精英就如何突破美容业二次发展瓶颈、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决胜终端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第五届华山论剑,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社首次移师活力之都上海,与上海美博汇强强联合,将年会主题定为“融合·活力·共赢”,增强了华山论剑品牌的内涵与活力。同时,因会期之际突闻汶川大地震,在举国悲痛的同时,主办方化悲痛为力量,在年会上发起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的倡议,使本届华山论剑处处涌动着深深的爱国情怀。

4.美丽的华山小学作文 篇四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华山游玩,经过四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华山的脚下,抬头一望,华山高耸入云,云朵在四周环绕着,真气派!买了票,我们开始登山了。

不知不觉间,眼前出现了一条瀑布,看着那飞溅的水花,我情不自禁地吟起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诗句。瀑布从高山上流下来,像一辆特快列车,水花四溅。华山的天气怪变,越往山上走,天气越冷。流水撞击的石头发出的声音,像敲鼓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树上的小鸟也在“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终于到了五松亭,可以休息一下了。仰望四周连绵起伏的大山,高的高低的低,像一根根柱子撑着天空,山下人山人海。

告别了五松亭,我们继续攀登,陡峭的台阶攀登起来很吃力,有的台阶高达30厘米,来到了中峰时,大雾笼罩着山,你看那一团团雾气,有的像马,有的像大象,还有的像一座大山,一眼望去云雾缭绕。如果你有恐高症,恐怕腿早都被吓软了。这时我有了想放弃的想法,爸爸对我说:“不要放弃,登上山顶才能看到山上的日出。”我又开始继续攀登了,山下的一切显得是那么渺小,我们终于登上了华山的山顶,郁郁葱葱的山被大雾遮着,这时远处的山边出现了一片彩霞,美丽极了!接着,睡了一晚上的太阳,也睁开了惺忪的睡眼。

5.华山的作文 篇五

第一站:千年古树。这棵千年古树,是由两种树组成,但经过千年的时间,它俩已经融合在一起了,那凸出的树枝仿佛是大树的手臂,那苍老的“脸”――树皮,仿佛正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第二站:迷之小路。大家可以看到这条小路有着许多草本植物有蛛网、芭蕉扇、铁观音……前出现一个又一个肥大的植物,仿佛是虫子们的城墙。我们通过了“城墙”,看到了虫子们愉快的生活,许多有粉红翅膀的虫子都在植物的叶子上用食呢。还有些虫子还在我们手上或头上飞,仿佛在友好地对我们说:“冒险者,你们好啊,欢迎来到,我们这个虫子的帝国。”但很快我们就离开了虫子的帝国。

第三站:烈士之地。这里是长江的烈士,如:师傅信,赵云成……大家随我来,这里是“革命烈士纪念碑”。然而这八个字并八个字那么非简单,我们中国能在今天是和平时期,是因为他(她)的努力创造着。如果不是他(她)们对帝国侵略者的反抗,可能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中国,而是日本的国家了。如果不是他(她)们拼死拼命的与侵略者作斗争,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们用死亡的代价换取了我们现在舒适的生活,所以让我们向这个“烈士碑”深深敬一个队礼吧。

6.华山的景色作文300字 篇六

刚进大门,就是一座古老的小木桥,下面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上面则弥漫着蒙蒙的薄雾。所有人看了,站在桥上,都仿佛在仙境之桥上似的。

我们继续往里走,古镇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往左手边看看,一池清水上漂着几条小船。走进古镇,上几阶石梯,眼前是一座高山,因为山上面有数也数不清的宽大台阶,所以,人们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走上山的最高处。

不知不觉,天已经很黑了,所有的纸灯渐渐亮了起来。走廊里灯光明亮,将从大石头上垂直而下的瀑布照亮了。人们挤来挤去的,我牵着妈妈的手,问:“妈妈,什么时候开始表演呀?”“估计很快就会开始的`。”果然如妈妈所说的那样,表演开始了。水雾笼罩着,每当这时,总有人讲关于中国古代人物的故事。可是,人们的声音太响,有时会把声音给盖住。看完了表演,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宝华山。

7.华山的作文 篇七

华山松是一种喜光树种, 具有很强的耐寒性, 可以适应多种土壤, 为此是城市绿化、荒山造林中的常用树种。华山松的长势相对的整齐, 可以在疏松土壤、微酸性土壤等中生长, 华山松还可以结果, 属于常绿乔木, 喜光、耐荫, 适于在湿凉湿润的气候中生长, 可以高达24m, 胸径约为70cm, 华山松全年生枝, 而且颜色为绿色、灰绿色, 枝叶没有毛。在其生长的过程中松果呈现圆锥形状或者是卵圆形状, 长度为12~23cm, 松果成熟之后, 颜色为褐黄色, 种鳞将张开, 种子从松果中脱落。华山松的种子是可以食用的, 而且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 而且华山松的树冠非常的优美, 为此是当前城市绿化、荒山造林中最常采用的树种, 在绿化市场中, 有非常大的需求量[1]。

从以上内容中, 我们知道了华山松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以及华山松的特性, 为此对华山松苗木的移植季节、时间的选择进行分析。

华山松苗木移植的适合时间和季节, 如果从华山松种植的土壤、气候角度, 进行华山松苗木移植时间的选择, 可以将其种植时间选择在3月中旬~5月下旬, 这段时间为华山松的春季最佳栽植时间, 此时的土壤刚刚解冻, 气温相对较低, 可以降低华山松苗木的蒸腾效果, 在这段时间进行华山松苗木移植, 可以降低苗木的死亡率, 保证华山松苗木的移植成活率。

从实际的华山松苗木移植现状进行分析, 其苗木移植受到实地作业、施工期限等限制, 华山松的栽植也会选择其他的时间, 例如在秋季时间进行华山松苗木移植的也有, 秋季的华山松苗木移植, 大多是在8~10月中旬进行。如果是在秋季移植, 在这个时间段内华山松苗木的成活率非常高。

在华山松苗木移植的过程中, 对土地等的要求非常高, 华山松苗木的种植土壤需要是红土壤、红色石灰土、微酸性土壤等, 还需要对SO2和烟尘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2 华山松苗木的选择与移植

为了保证华山松移植的成功率, 在华山松苗木移植中, 需要加强苗木的选择。在华山松苗木移植的过程中, 为了保证苗木的成活率, 尽量选择种植区本地生产的华山松苗木。华山松苗木的选择标准为, 选择树形圆满、树干通直, 冠幅规格为1.0~1.20m, 苗木树势强壮, 顶芽非常饱满的华山松苗木。并且在种植的过程中, 没有受到过损伤、树叶颜色正常的华山松苗木, 而且还需要保证华山松的苗木没有病虫害, 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华山松苗木的成活质量。

在华山松苗木从培育区运输到栽植区之后, 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栽植, 栽植时, 现在坑底回填约10cm的熟土, 然后再将华山松苗木轻轻的放进种植坑中, 把熟土填实, 进行捣实, 再次进行中底部土壤的回填, 进行捣实, 依次按照这样的方法, 进行回填、捣实, 栽植深度应超过树苗原土表面2cm左右, 树苗要与地面垂直扶正。在华山松苗木栽植时, 可以保留树苗上的草绳, 完成苗木种植后, 立刻进行1次浇水, 此次浇水对华山松苗木的成活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华山松苗木移植完成之后, 与第1次浇水相隔3~5天, 进行第2次浇水, 完成第2次浇水后的10~15天进行第3次浇水。在每1次浇水后的第2天需要进行一定厚度 (3.0~5.0cm) 的细土回填, 形成覆盖层, 对树坑中的水分进行保护, 避免蒸发。综合进行分析华山松苗木种植中, 需要掌握住“适时”、“浇透”两个原则。

在华山松苗木移植技术中, 松土、除草是华山松种植中的关键环节, 将华山松种植坑上面的杂草等杂物清除, 可以防止土壤的板结, 造成华山松种植坑中的的水分蒸发, 杂草造成的土壤板结, 将会造成华山松苗木根系透气不良, 造成华山松苗木根系生长中呼吸不通畅影响其生长质量。所以除草和松土在华山松苗木种植中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需要根据华山松苗木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 对其进行松土、除草等工作, 一般是在5~10月, 每个月的中旬进行1次松土、除草。

在华山松苗木移植的过程中, 还需要对其进行防治病虫害, 在华山松苗木移植的初期, 我们将其称之为缓苗期, 在这个时期, 华山松苗木的抵抗力以及长势较差, 易受到病虫害等的影响, 影响着苗木的成活率和移植质量, 为此在华山松苗木种植的过程中, 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发现病虫害之后, 需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3 小结

通过本次研究得出, 华山松苗木的最佳移植时间为春季的3月中旬到5月下旬, 其次是秋季8月中旬~10月中旬, 需要选择长势较好的苗木进行移植, 在移植的过程中, 回填土、浇水、除草、松土、防治病虫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华山松苗木的整个移植过程需要加强移植质量控制。华山松的移植时间、种植时间、浇水等, 影响着华山松的成活率, 移植技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需要不断的提升移植技术, 保障华山松的移植质量。

参考文献

8.学习委员的华山论剑 篇八

吴点点理直气壮地告诉老班,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自己一定要压过骆小强,所以熬夜学习,准备期中考试,华山论剑,独霸江湖。

柳姐跟踪追击:“那你说说你学了什么。”吴点点低着头,轻声说:“武……武侠……”听到这个答案,全班同学都笑起来。柳姐狠狠地瞪了吴点点一眼,让她坐下,开始讲课。

下课后,吴点点的“宿敌”骆小强从老班办公室回来,告诉吴点点,自己在柳姐的办公室外窃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那就是地理学习委员转学了,柳姐准备重新选一个地理学习委员。她瞄准了骆小强和吴点点,但是两人学习都很好,选谁呢?柳姐在办公室里,对另一个女教师说出自己的苦恼,而且,她老人家最终拍板定案,等期中考试结束,谁的成绩好,就选谁。

要知道,吴点点早就瞄准地理学习委员那个位子了,因为她很佩服柳姐。她说,她是令狐冲,柳姐就是岳不群,绝对是她的老师。

可是,这个骆小强也想当地理学习委员,吴点点听说他还暗暗写申请,现在他把跟自己竞争这件事告诉自己,是什么意思?挑衅吗?吴点点哼了一声,这个骆小强,简直太狂了,他以为他是谁啊?是郭靖吗?呸,才不是呢,是欧阳锋,是裘千仞。

她决定,让他见识一下自己的功夫。于是,她晚上气呼呼地回到家,将桌上的武侠书一本一本收起来,放在书架的最上面,还写了一张纸条,贴在上面道:吴点点女侠,想要打败骆小强,想要独霸江湖,必须用绝招。

用什么绝招呢?吴点点左思右想——加班。过去,自己抱着武侠书,眼睛瞪得酒杯大。现在,可是要看课本了,不然,自己失败了,就无法做柳姐的首席大弟子,就得看着骆小强屁颠屁颠地去当首席大弟子了。

一个月后,吴点点所说的华山论剑开始了。考试结束,成绩出来,吴点点和骆小强相比,低了一分。

骆小强很高兴,一直唱着武侠歌曲,唱得吴点点脑袋都大了,气嘟嘟地说道:“求你别嘚瑟了好吗?”骆小强仍唱着,眉飞色舞。

到了班会时间,柳姐宣布,地理学习委员是骆小强。同时另设一名地理学习委员——吴点点,一人抱一周作业。

原来,竞选地理学习委员是柳姐的一个小小的计谋,她知道班上不只吴点点,还有骆小强也沉溺于武侠书中,于是柳姐想出一个办法,故意放风说自己准备选一个地理学习委员,在吴点点和骆小强之间选,两人一听,马上放下武侠书,开始复习起来。

两人听了,都瞪着眼。柳姐得意地说:“这是慕容复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告诉你们,我也喜欢武侠,但绝不耽搁学习和教书。”

吴点点和骆小强听了,低着头都不说话了。

卧龙摘自《当代教育》

9.九华山的小学作文 篇九

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九华山脚下。我们坐上大客车,行驶在迂回的盘山公路上,大约20分钟左右,来到了半山腰。这时候,太阳拨开层层云雾,露出了笑脸,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百岁宫是九华山上最著名的寺庙之一。我抬头仰望,只见几幢白色的建筑坐落在山上的绿树丛中。爸爸说那就是百岁宫。我心想:这么高的地方,我能爬得上去吗?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说:“古人云:‘不到百岁宫等于一场空,到了百岁宫万事好成功。’你一定要爬上百岁宫!”“好,出发!”我大喝一声,率先向上冲去。可是我才爬了20分钟就已经气喘吁吁了,双腿发软,腿上好像绑了两个沙袋,每走一级台阶都很吃力。我真想让爸爸背我,可是转念一想:我已经9岁了,不能碰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要勇往直前。于是我就奋力向上爬去。大约又过了半个多小时,我已经满头大汗了。我们都停下来休息,才休息了两三分钟,我们又重新出发。此时的台阶看上去更陡了,我的腿更酸了,但我还是坚持向上爬。又爬了二十多分钟,我们终于爬到了百岁宫。爸爸走上来,一把抱起我,说:“儿子,你真棒!”我开心地说:“爸爸,多亏有你的鼓励,我才能爬上来!”

10.美丽的九华山作文 篇十

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安徽九华山玩,我高兴极了!

我们来到九华山门口,买好票,我们便进去了。我们一走进去,就让我大吃一惊,九华山风光秀丽、古刹灵气、山高水秀、香烟缭绕、气候宜人,听爸爸说:“九华山是善男性女朝拜胜地,是中外避暑胜地。”

九华山有99做山峰,以天台山、十王峰、天柱峰、莲华峰等9座山峰最雄伟,群山相铺相连、溪流飞瀑、怪石古洞、苍松翠竹、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错落其间。

妈妈说:“ 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佛教人文景观而著称。全山方圆120平方公里,素有“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海内外。”我说:“九华山这么有名,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九华山春夏秋冬都有迷人的景象,尤其是秋天,果园里的果实成熟了。红彤彤的苹果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橙色的橘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农民伯伯在果园里一边丰收果实,一边唱着丰收的歌谣。

11.红线女和华山的夫妻情缘 篇十一

1986年清明节,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长途跋涉,从南国来到太行山下,祭奠病逝的丈夫、我国著名记者华山同志。同行的有华山的女儿和华山的几位战友。红线女途经北京时,在鲜花店特意制作了一只七彩瑰丽的玫瑰花篮,一路上亲自提来。

繁茂的松柏林间,鲜艳的野花丛中,庄严的烈士陵墓,肃穆的纪念碑亭,构成了太行山高洁的精魂。轻风徐来,林木有声,伴和着清漳河的浪涛,声声紧,声声慢,是深沉的礼赞?是长长的嗟叹?高高的"新闻烈士墓"墓碑,古朴、素洁而大方。当红线女一行注目墓碑时,眼前映现出那战火纷飞中《新华日报》华北版40多位新闻战士壮烈牺牲的身影。华山同志逝世后,遵照他的遗愿:骨灰撒在清漳河里。可是太行山的父老乡亲忘不了他们的亲人、优秀新闻记者华山,留下他的部分骨灰埋在"新闻烈士墓"西侧。

红线女含着泪水,先在"新闻烈士墓"前献上一束洁白的杏花,鞠躬致意。然后,再把那只鲜艳的玫瑰花篮放在华山的新坟上。虽然旅途辗转,风尘仆仆,可花朵在红线女一路洒水、精心照料下,色香如故。花篮的后面立着两只大花圈,是人民日报、山西日报等单位同志敬献的。战友们的花束排在花篮的两边,"悼念华山同志"的挽条在晨风中飘拂。红线女拿出照相机,俯身拍照。为了拍摄墓的全景,她的身体差不多俯贴地面。山村里的乡亲正刨土挖坑,在这片墓地的周围栽种柏树。红线女接过乡亲递上的铁铲,也在华山的墓旁种了两棵柏树,培上土,浇上水。此刻,令在场友人想起她的成名作《昭君出塞》。在那经典名曲中,她以真切的感情和高超的技巧,唱出了王昭君别离故土,身临湖边,面对荒烟迷惘,耳闻胡笳声响,痛乡邦不能返,念亲人难相见,手抱琵琶,长歌当哭,悲怀倾诉的凄惶意境和无限哀思……

离开墓地时,红线女还频频回首张望,无尽的眷恋犹如山下长流不息的清漳河水。来到河边,她把一朵红玫瑰、一朵白玫瑰轻轻地放在水面上,让它们带去对亲人的问候。她口中默默地念叨着:"玫瑰是美好的,更美的是它的香味;清漳河水和珠江水虽然关山遥隔,但它们终能在大海中相会……"

(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红线女和华山历尽岁月考验,终于结为幸福伉俪。

悠悠红豆情,相思在南国。红线女原名邝健廉,从艺后改名为"红线女"。她在粤剧界素以"红腔"独树一帜,被誉为精美的"南国红豆"。1955年9月,红线女随同香港代表团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翌年她毅然决然地作出回内地定居的决定,受到周总理和陶铸等领导的高度赞扬与热烈欢迎。在南国,红线女"甜、脆、圆、润、娇"似行云流水般的唱腔,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她除了传世不朽的戏曲艺术片《搜书院》和《关汉卿》以外,还主演过根据巴金原著改编的《秋》、根据曹禺原著改编的《原野》以及《慈母泪》、《胭脂虎》等十几部电影,并主演过《雷雨》等话剧。一个戏曲演员,又能主演话剧和电影,并且获得很大的成功,这在我国是少有的。

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华山一直坚持战地记者生涯,写下了大量诸如《踏破辽河千里雪》、《山中海路》等震撼人心的通讯报道作品。他的小说《鸡毛信》被改编拍摄成同名电影后,感动和教育了几代青少年观众,并为新中国最早获得了国际电影节大奖。由于他勇于进取、勤奋好学,便成为我国新闻战线上的楷模人物之一。然而,1957年他被下放到三门峡工地劳动。1965年后,又被下放到河南林县工作。直到1976年才重新回到北京工作。

红线女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能吟诗作词,能编剧本,也能写优美的散文。因此,她早就关注华山,钦佩华山。20世纪60年代初,她和比自己年长20多岁的前夫离了婚,后来前夫去世,她独自一人抚育3个孩子成长,并开始寻找真正的爱情。但10年浩劫的来临,使她经受了挂黑牌、剃光头、扫大街的厄运。灾难过后,她终于找到了理想的爱人、同是孤身的华山。

结婚前夕,在北京的一次文化工作者聚会中,红线女和华山在招待所里隔桌而坐,饮茶交谈。当红线女细打量劫后复出的华山时,不禁深深惊讶于岁月风霜并未在华山的面庞上留下多少刻痕,他看上去还如当年一样满头黑发,神采奕奕,还像当年一样和蔼可亲。会议室那边飘来广东音乐《彩云追月》旋律,令人心醉。一位是声震海内外的粤剧表演艺术家,一位是叱咤风云的新中国著名记者,此时此刻,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交谈的却是人生的另一个重大话题,这将决定他们后半辈子的新生活。红线女生于1927年,她和华山都不年轻了,都希望这是一次严格意义上的"终身大事"。燧石相撞时,会发出剧烈的声响和耀眼的火花,而心灵的相撞,却只有火花,没有声响。见面的时间快要结束了,华山站起来,专注而深情地望着未婚妻,轻声地对她耳语:"邝健廉,红线女,你这两个名字真美啊,我都喜欢,允许我交替着称呼你好吗?我要告诉你的是,我的孩子们都很尊重你,我也会尊重你!"这语言就像华山本人:朴实、厚重、诚恳、值得信赖。红线女忽然感到浑身的血液在奔涌,她有许多话想对他倾诉,一时不知从何说起。红线女只是同样专注而深情地迎住他的目光,使劲地点着头……

红线女和华山婚后的生活和谐、幸福。华山就像婚前允诺的那样,尊重妻子,爱护妻子。多少个美丽的黄昏,他俩在院子里散步,依偎着坐在花径旁研讨红线女早年的代表作《昭君出塞》,策划如何创新王昭君形象。

(三)

1984年10月,华山肝病突然恶化,被送医院抢救。华山是个坚强的人。他不怕死,然而他不想死,因为他还有许多东西要写。而此次患病,肝大出血,又得了胸椎严重损伤,下肢瘫痪等病,胸隔膜以下完全失去知觉。

此后的近一年里,华山只有头脑是清醒的,两只手还有正常感觉。就是病重至此,他仍坚持着写作。作为妻子,红线女就成了他的眼睛,他的心灵!常常是华山写好了稿子,红线女就立刻拿过稿子读给他听;或者丈夫口述,妻子及时记录、整理,最后文章再由丈夫一字一句地斟酌修改。就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华山终于完成了《我当记者》、《谈谈推广普通话》、《青青的海罗杉》等多篇作品,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也都凝聚着妻子红线女的心血。

红线女年轻时喜爱读莎士比亚的作品,莎翁笔下那纯洁浪漫、忠贞深刻、无私崇高的爱情像火种一样播在她的生命里。而今,她和华山的真挚爱情,像燃烧的火焰一般炽烈!她本不太会织毛衣。然而,作为妻子她执意要亲手为华山织一件毛衣,把自己的爱意织进毛衣,让毛衣贴身温暖着病中的爱人的心。华山拗不过妻子,只得躺在妻子身边,把一支一支毛线挽成一坨一坨,配合妻子操作。深夜的灯下,红线女默默地织着,毛线悠悠长长,它多像一根悠悠不尽的红线,编织着晚霞的青春。毛衣织得好慢,织得好认真。一天,华山忍着病痛,将尚未成形的毛衣贴在脸上,喃喃地说:"这岂止是用毛线织的……"他望着妻子,两人相对无语,却又心领神会。红线女忍不住偎在华山怀里,眼泪悄悄地流出眼角……

在最后的日子里,华山常常担心有人要抢走他的笔。他总是把笔紧紧地握在手里,甚至睡着了也不松手。红线女看了既感动,又怜惜,便替丈夫缝了一个布笔袋,把笔装上,挂在他的脖子上。华山病逝后,红线女说:"他的笔,我本来想留下作个纪念;可是,它是他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就只好让它与他同去了。"

12.“锐劲特”之华山论剑 篇十二

话说自中国“三唑磷”狂追“稻纵卷叶螟”, 之后刺激德国“拜耳”怀孕, 顺利产下新一代更负胜名的混血儿“锐劲特”。以至天下豪雄群起, 笑傲江湖, 便有了“锐劲特”之华山论剑也。

“哧……”, 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随着空中一阵轻响, 满天水雾里到处是千军万马的“锐劲特”以泰山压顶之势罩向众水稻。

具有神兵天将之勇的“锐劲特”上一招“力劈华山”, 下一招“海底捞月”;左一剑“打草惊蛇”, 右一剑“拨草寻蛇”;前一式“秋风扫落叶”, 后一式“滚云追星月”。

“呼呼”生风的剑锋直指身穿软猬甲的“稻纵卷叶螟”, 虽然一时未能让其毙命, 但寒气逼人的剑风所到之处无孔不入, 出神入化的剑术让惶惶不可终日的“稻纵卷叶螟”只有招架之功而无防手之力了。

拥有“降龙十八掌”功力的“锐劲特”让蠢蠢欲动的“二化螟”, 劣质顽偶的“稻纵卷叶螟”, 还有“吸血鬼”之称的两迁害虫“稻飞虱”频频中招卷曲, 几日之后便厌食而亡, 就此彻底解决。

众所周知, 即便天下武功盖世者也离不开一把上乘宝剑, 而能削铁如泥的宝剑在于它由什么样的钢材铸造。

现在我们的“锐劲特”之所以毫无悬念地当上武林至尊, 就是由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开发的苯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的新剂型, 制成80%水分散粒剂的先进产品, 使其成为新一代惟有“锐劲特”才可以佩带的一把名副其实的宝剑。

“锐劲特”高效广谱, 兼具胃毒、触杀及一定的内吸作用;与菊酯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等农药无交互抗性。由于有优异的内吸性, 杀虫活性又极高, 使用“锐劲特”的药效期很长。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 用量30~60g/hm2。施药时期分别为:卵孵高峰至低龄幼虫期;卵孵盛期或蛾高峰期后7d左右;低龄若虫高峰期。

13.描写九华山的作文 篇十三

终于,我们到了九华山,放眼望去一片片雪白色的雾映入我的眼帘,道路两旁到处卖着各式各样的面条,我们便买了一些面条上山去拜拜。听说寺庙本身不接受价养,所以大家去拜拜时都会带着面条去供佛,而庙方就会把那些面条煮成平安面给大家吃,惜福是很重要的,在吃平安面时一定要吃干净,用水冲干净,再把水喝掉才能离开,于是我们的午餐就是平安面。我们要离开寺庙时看到一座木观音,听说这座木观音是长在一棵树的树梢上的木结,长的跟观音几乎一模一样,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情形,认为这是观音的化身,要来保护人们的,寺庙便为了祂盖了一间寺庙,让大家供奉。

接下来我们下了山去了客家大院,到了客家大院以后外婆就给我们一人一支冰淇淋,在冷冷的冬天吃着冰冰凉凉的冰淇淋这种感觉真是特别。客家大院是一个古色古香的三合院,里面保存了许多客家人的文物,例如:以前的灶跟炉、当时的八脚床也都是现在看不到的。在走廊上也有许多客家俚语,例如:借钱时大哥大伯,还钱时弯篱弯璧,意思是:借钱时客气的很,还钱时躲躲藏藏、丈夫搧风,意思是:凄凉(妻凉)。

14.描写华山的初中满分作文 篇十四

入口处,华山拔地而起,翠绿一片,如一片绿色汪洋,一望无际!而银白部分,是陡峭的悬崖绝壁,如剑劈刀削,险象环生,令人不寒而栗。

一进入华山。一阵清风迎面扑来,与脸颊来了个亲密拥抱,周围树木甩起小辫,一转,两转,三转……让人们头晕眼花,眼冒金星;我们一路欣赏华山五大峰。峰上景观很多,如真武殿、神土崖、倚云亭、铁牛台等,各景点伴有美丽的神话传说,其中尤为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流传最广。西峰南崖有山脊与南峰相连,脊长300余米,形态好象一条屈缩的巨龙,人称为屈岭,也称小苍龙岭,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峰上崖壁题刻遍布。塔下岩石上有“枕破鸿蒙”题刻。登上南峰绝顶,只见群山起伏,苍苍莽莽,尽收眼底。东峰有景观数十余处,位于东石楼峰侧的崖壁上有天然石纹,象一巨型掌印,这就是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巨灵神开山导河的故事就源于此;朝阳台北有杨公塔,与西峰杨公塔遥遥相望,为杨虎城将军所建,塔上有杨虎城将军亲笔所题“万象森罗”四字。东峰还有青龙潭、甘露池、三茅洞、清虚洞、八景宫、太极东元门等景点美不胜收,宛如来到神话世界。游人一边走,一边赞不绝口:“华山,真不愧是五大山之一!”“这里海拔那么高,还是好热!”我嘟噜着,一颗颗豆大般的汗珠,如决堤之水奔泻而下,不一会,衣襟便湿透了。突然,一座高山拔地而起,坡度接近70°。这里寸草不生,远处看本不起眼的潭水却凶险无比,听闻这里有人牺牲过,一块块石头拔地而起,如一把尖刀,“天哪!这——太凶险了吧!”我忍不住叫了一声。人们扶着铁链,一步一步向上爬,站在高处,远处的树木东摇西摆,向高处的人打招呼,这时 !狂风大作,把我的腿吹的发软,我立刻蹲下,扶着铁链,瑟瑟发抖,“还是赶紧逃吧!不然坠落山间,那就完了!”我双脚不禁打着颤。

到达山顶。大汗淋漓的我却全身打寒颤,差一点虚脱。这时,太阳慢慢爬上来,如蜗牛一般缓慢,太阳越升越高,如日中天,散发出万道温暖光芒,红中带黄,耀眼不已,给我带来温暖。

15.华山的作文 篇十五

会东县1952年7月建县, 地处川滇两省六县 (区) 交汇处, 幅员面积3227km2, 林业用地面积20.87万hm2, 现有华山松林分2.73万hm2, 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3%, 分布在海拔1200~3000m的二半山和高二半山区。

会东县是“四川省华山松采种基地县”, 现有华山松林分面积2.73万hm2, 年产华山松籽200余万kg, 林分面积和华山松籽产量均居全国第一。2013年, 华山松年产值达到8800余万元, 占林业总产值的23%, 是我县最主要的林业支柱产业。

2 华山松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2.1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2.1.1 华山松品牌建设日趋完善。

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一是荣获四川省林木良种认证, 二是正式注册了“会冬”商标, 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权, 三是“会东松籽”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QS认证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证书》。

2.1.2 华山松产品研发初具雏形。

依托我县华山松天然、环保的特点和充足的资源, 不断加大松针、球果、松籽等产品的研发力度, 不断挖掘产业发展潜力, 积极引进产品加工新技术, 已成功研发出高端原生态松籽、开口松、机械开口松、松仁、松仁油等华山松系列产品, 松针饮料、松花粉等保健品正在研发中。

2.1.3 华山松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在基地建设中, 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坚持良种选育、科技示范推广、落实建设责任、建立基地档案等措施, 加快基地建设速度, 规范基地建设管理, 基地建设起得显著成效, 于1994年8月被四川省林业厅授予“四川省华山松采种基地县”, 基地面积已达2.33万hm2, 年产华山松种子200余万kg。

2.1.4 产品营销初具市场占有率。

会东县生产的原松、开口松、松仁、松仁油等华山松系列产品供不应求, 已经走出国门, 远销韩国、日本和欧洲, 已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率。

2.2 为生态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通过多年的营造林, 我县华山松面积和蓄积不断增加、林分结构逐渐改善、森林质量不断提高, 减少了水土流失, 增强了固碳释氧能力, 进一步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增强了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为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长江中下游地区国土生态安全和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2.3 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1) 采伐所得的华山松原木、板材, 为建筑、家具、包装等行业提供了大量建材和工业原料。

2) 林下生长的块菌、食用菌和森林蔬菜等林副产品天然、环保、营养价值高;销售途径好, 供不应求, 林农得到了实惠, 增加了收入。

3) 以华山松基地为样板, 辐射带动其他适宜地区积极种植华山松, 增加了林分面积。

4) 通过华山松系列产品的收购、加工、运输、包装、销售, 推动了产业集聚, 产生了经济消费链, 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形成了与工贸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 加快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3 华山松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华山松产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林农得到了一定的实惠, 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但是, 由于长期受旧体制、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 对华山松产业的定位不科学、不准确, 要么简单地把产业发展等同于木材生产, 要么片面地强调林业的生态属性, 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 影响和阻碍了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3.1“面积大、产业小、效益低”的问题十分突出

我县华山松林分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5%;2013年华山松产业的年产值为8820万元, 仅占全县112.57亿元生产总值的0.8%, 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低, 大面积、小产业、低效益的问题十分突出。

3.2 林分结构严重不合理

会东县华山松林分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点播造林的20万亩、90年代长防林工程营造的10万亩, 2000年至2005年采用人工植苗方式营造的6万亩, 2005年以后营造的幼龄林5万余亩。造林结束后, 幼龄林基本没有进行抚育, 85%的中龄林没有进行抚育间伐, 90%的成、过熟林没有进行间伐和疏伐, 导致了林分密度过大, 结构不合理, 严重影响了华山松林分质量, 降低了母树结实量。

3.3 球果采收方式不科学

受利益的驱使, 经常发生修枝采摘、抢采掠青、砍树采收等追求短期效益, 不考虑长期发展的现象。华山松球果从结果到成熟需要两年时间, 这种不合理、不科学的采收方式破坏了球果的正常生长, 加剧了“大、小年”现象的产生, 大大减少了华山松籽产量。此外, 由于华山松采种母树的树高都达到5m以上, 用不科学的方法采收球果, 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3.4 产业化程度低下

全县华山松产业95%以上的收入依靠华山松籽和木材销售, 其他附属产品研发程度低, 抵御市场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都十分弱小。缺少联结带动农户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业专业合作组织, 也没有生产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加工企业, 华山松产品综合利用率、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低, 竞争能力弱。

4 华山松产业发展的对策

会东县华山松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资源、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成功典范, 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山, 能够为广大林农致富提供可靠途径的希望在林, 发展华山松产业大有可为。在推进华山松产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 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4.1 坚持科学规划, 制定适宜方案

结合我县实际状况, 按照“因地制宜, 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突出特色, 发挥优势, 讲求实效”的原则, 明确华山松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确定任务目标。在规划过程中, 把发展产业与森林观光旅游、林下种植、无公害林产品生产相结合, 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 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相结合, 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产业发展潜力。要根据林众意愿, 围绕林下养殖和林间种植做文章, 因地制宜, 制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华山松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指导华山松产业建设。

4.2 加大营造力度, 增加林分面积

积极争取各种造林项目, 加大对海拔1500至2500m之间的荒山荒坡、林中空地、陡坡停耕地的造林力度, 增加华山松林分面积。争取利用6年左右的时间, 新造1.33万hm2, 到2020年全县华山松林分面积达到4万hm2以上。

4.3 实施抚育间伐, 改善林分结构

将木材生产为主要目的传统育林方向转变为林果业培育方向, 适时伐除部分林木, 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 改善环境条件, 对华山松林分进行科学、合理的抚育、间伐、疏伐, 促进林木生长, 增加结实量。各龄级林分的抚育间伐措施如下:

1) 幼林抚育。对未郁闭的未成林造林地和幼林地进行松土除草, 防治病虫害, 并适当灌溉、施肥, 促进幼树生长。

2) 抚育间伐。对于20年以内的林分进行3~5次的抚育间伐, 降低林分密度, 加快保留木生长速度, 增加结实量。

3) 疏伐。在成、过熟林龄林阶段进行3~5次疏伐, 伐除生长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 进一步调整树种组成与林分密度, 改善林分结构。

4) 通过抚育间伐和疏伐, 根据不同的林龄, 每667m2林分保留株数如下: (1) 1995年以前营造的林分, 保留密度为60株/667m2; (2) 1996~2000年之间营造的林分, 保留密度为110株/667m2; (3) 2001~2005年之间营造的林分, 保留密度为80~120株/667m2; (4) 山脊、山顶部位的林分, 保留密度为80~120株/667m2。

4.4 科学采收, 增加松籽产量

加大对华山松林分的管护力度, 坚持成熟采收 (每年10月15日后开山采收) , 杜绝抢采掠青、砍树采摘、修枝采摘等破坏性采收, 积极推广高枝剪采摘等保护性采摘, 推行专业队伍采收, 消除安全隐患, 减小“大、小年”的结实现象, 增加华山松籽产量, 实现华山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5 扩大基地规模, 提升产业化水平

一是扩大基地面积。充分应用现代林业科技新技术, 加强华山松资源培育, 加大造林力度, 提升集约化经营程度, 到2020年华山松采种基地达到3.33万hm2, 提高种子质量, 增加经济效益。二是推行先进的基地经营模式。积极推行林农、林药、林菌、林牧等复合经营技术, 加强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 提升产业化水平和林地生产力。

4.6 建立专合组织, 提高集约化能力

发展林业产业, 涉及各行各业, 覆盖千家万户, 需要众多部门精诚合作、优势互补、协调服务、形成合力。一是建立华山松产业专业合作社, 进一步加大对资源的管护力度、规范球果采收, 增加松籽产量, 提高产品质量。二是增加科技含量, 优化生产工艺,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增强林业产业综合实力。三是培育市场营销组织, 建立市场预警机制, 最大限度降低市场风险, 提高集约化能力, 实现华山松系列产品种得好、卖得好、效益高的目标。

4.7 加大开发力度, 拓展市场份额

华山松松树具有较高的绿化和观赏价值;其木材易于加工, 而且耐水、耐腐, 是优良的家具、建材和装饰用材;松节、松瘤、松脂、松花粉、松针及松子仁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真可谓全身都是宝。从技术、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扶持, 加快产品开发速度, 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益, 推动可持续发展, 为产业建设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加强区域合作, 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加强林企合作, 整合资源, 形成优势互补, 建立大品牌、大产业, 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销售竞争力, 拓展市场份额。

4.8 发展精深加工, 增强综合实力

引进华山松籽、松针、松花粉等精深加工技术, 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引进有实业的企业进行精深, 增加产值;不断完善市场营销手段, 推进产品市场化建设, 形成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 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林药、林菌、林农、林畜产业和发展生态旅游, 实现多次增值, 延长产业链, 提高产业化程度, 增强华山松产业综合实力, 将华山松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真正做到兴林富民、助农增收, 实现“资源增量、生态良好、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摘要:会东县发展华山松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资源、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成功典范, 产业发展已取得一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但由于受旧体制、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 制约了产业发展。此文从规划、造林、抚育等营造林措施, 集约化经营, 发展精深加工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16.地藏信仰对九华山民俗的影响探析 篇十六

关键词 地藏信仰 九华山民俗 信仰核心 民俗生活 文艺民俗

佛教传入汉土后,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磨合和融合,逐渐本土化,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国佛教。本土化后的佛教得到不断的发展,开始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不断和民间信仰相结合,形成富有佛教特色的民间习俗,对民间社会产生了日益显著的影响。

这种影响在地藏信仰中显得尤为明显。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据唐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记载,唐开元末年(741),新罗僧地藏“涉海,舍舟而徒”来到九华山,“披榛援藟,跨峰越壑,得谷中之地”,于是“岩栖涧汲”,开始他长达75年的艰苦修行生活;贞元十年(794),金地藏圆寂,“跌坐函中”,三年后开缸肉身未腐。因其修行方式、长相以及圆寂后的某些迹象与佛经描写的地藏菩萨相似,又因其法号为“地藏”,故众僧徒尊视其为地藏菩萨化身,遂建肉身塔(即为地藏塔)供奉,尊奉其为“地藏菩萨”。

九华山因此成为地藏菩萨道场。成为佛教圣地后,地藏信仰开始在九华山民间逐渐传播,渗入百姓生活,成为九华山民间信仰的核心,形成了九华山独特的民俗生活。因此,分析研究地藏信仰对九华山民俗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宗教信仰与民俗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我们更理性看待宗教和更深刻理解民俗生活。

本文从信仰核心、民俗内容、民俗活动场所以及文艺民俗等方面,考察地藏信仰对九华山民俗的这种影响。

一、地藏信仰是九华山民俗的信仰核心

在九华山成为地藏道场前,和中国民间其他地区的民俗信仰一样,九华山民间流行的主要是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和巫术占卜等,处于松散而紊乱的状态。在地藏信仰传入九华山以后,地藏信仰开始与本土信仰相融合,逐渐成为九华山民俗的信仰核心。

地藏信仰与本土信仰的相融合就是地藏信仰逐渐中国化的过程。究其原因,一方面既与地藏信仰自身特性有关,另一方面也有地藏信仰为了适应本土文化而作的自我调整。首先,地藏菩萨入世救苦的大愿精神满足了众生的愿望。在古代,严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往往让人自身无力掌握自己的命运。这种现实不能实现的愿望,于是只能寄托于精神世界,寻求于外在力量。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原始宗教没有一个能够找到幸福和欢乐的彼岸世界,有的只是“没有任何乐趣任何慰藉的锁链”①。地藏菩萨以悲宏大愿和不可思议的神力和智慧,正好满足了人们的愿望。据《地藏菩萨本愿经》(下面简称《本愿经》)载,地藏菩萨功德圆满,智慧俱足,早就达到了佛的境界,但是由于悲愿宏深,誓度一切罪苦众生,现声闻相。《本愿经》第十二品记载:“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但当皈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形象,如是所愿所求,悉皆成就。”地藏菩萨的种种本身事迹,通过地藏经典不断的传颂,通过九华山地藏道场的形成,更加强化了民众的这种心理,使其影响深入民间。

其次,地藏菩萨幽冥教主身份的获得奠定了地藏信仰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特殊地位。地藏菩萨成为中国幽冥世界的主宰者,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约形成于唐代晚期至北宋前期②。佛教东渐,有关幽冥世界的观念亦随之传入,由于和当时盛行的黄老信仰与仙道方术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从一开始便融合在一起。由于佛教的幽冥世界更丰富和系统,在佛教影响力日益强大的过程中,自然影响到中国本土的幽冥观念,其幽冥世界也就逐渐成为中国新的幽冥世界主要内容。地藏菩萨执掌幽冥世界后,构建了庞大有序的地狱世界,地藏信仰在民间的地位随之日益加强。而中国人轻生重死的观念,使得地藏信仰更和民众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民间丧葬仪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外,地藏信仰对孝道的弘扬,加强了在中国民间的影响力。孝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初,就在孝的问题上受到攻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佛教徒一方面从理论上辩护佛教合于孝道,一方面通过编撰伪经来显示佛教对孝道的重视。《本愿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该经通过地藏本生的两则救母故事,迎合了中国本土的孝道思想。后世的高僧大德对本经孝道思想进行阐发弘扬。清康熙僧人灵耀称《本愿经》为佛门孝经:“《地藏本愿经》者,乃我佛所说至《孝经》也。”③近代的弘一法师、印光法师等,都对本愿经的孝道思想进行了探讨和弘扬。《本愿经》成了宣扬地藏信仰的主要经典,使地藏信仰在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地藏信仰成为九华山民俗的信仰核心是显而易见的。在九华山的民俗中,地藏信仰不仅出现追荐、斋日等宗教活动中,而且也出现在地藏诞日等与地藏密切相关的民俗节日活动里。九华山民俗活动基本是以地藏菩萨为核心而开展的,如丧葬习俗中的“唱孝歌”,通过唱念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苦,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之情,奉劝世人孝敬父母,显然与地藏菩萨救母有关;九华山关于地藏的种种传说,也是附会地藏菩萨的圣德。反过来,这又巩固了地藏菩萨在民间信仰中的影响力。

二、地藏信仰丰富和发展了九华山民俗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九华山成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后,地藏信仰渐渐深入影响到九华山民众的日常生活,丰富了九华山民俗活动的内容。从目前保存的资料以及延续的习俗来看,九华山民俗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以地藏菩萨功能为中心的佛教文化。由于地藏菩萨成了阴间地府的最高统治者,掌管着阳间的生死大权,九华山老百姓的拜佛习俗中地藏菩萨占着突出的地位。如九华山每年过“素年”时要到地藏庙拜地藏,过“荤年”后,要洗净餐具器皿的荤腥,表示对菩萨的尊敬;春节第一天也要先到地藏庙给地藏菩萨拜年,然后才能给其他人拜年。平时生活中也尽量的体现了这种对地藏菩萨的尊敬,如自古以来九华山为了清洁佛教“净土”,禁养家禽家畜,解放前妇女不准上九华街,平时生活中不食荤,后来即使要食荤也不能公开直接说而用暗语,称“猪肉”为“柴禾子”,“猪油”为“棉絮”等等,以示对地藏菩萨的敬畏。

从九华山的许愿习俗中也可以看出地藏信仰的这种影响。许愿是为了自身的利害,如求子、求财、求名、求寿等等。九华山一带居民有为子女许愿拜地藏菩萨结为干亲的习俗,逢年过节要到寺庙烧香叩拜,以求小孩无病无灾长命百岁;就连结婚这样喜庆的习俗,也要到寺庙许愿叩拜,以期双方白头偕老相亲相爱。

地藏信仰也为九华山民俗增添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民俗活动都有自己信仰的神灵,信仰的神灵不同其活动形式也因而不同。与其他地方的庙会不一样,九华山的庙会是在地藏王菩萨圣诞日举行的,为期一个月左右,内容主要是举办“地藏法会”,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举行守地藏肉身塔仪式,绕塔诵经,通宵达旦。与此同时,九华山各大庙寺还举行“打地藏七”、“佛像开光”、“水陆大法会”等宗教民俗活动。期间,信众集体朝山进香,盖“地藏印”,求其超度亡灵,赦免罪孽,消灾延寿。

九华山的民俗活动也因信奉地藏菩萨,其祭祀方式也有所不同。为纪念“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九华山民间和寺院共同举办“阴骘法会”,其形式独特。法会期间丛林寺庙开展多各种佛事活动,如放生、打水陆、放焰口等,扎红绿绸缎焦面菩萨和“三十六鬼王”,悬挂旗幡,陈设阴骘文和水陆画像;民间艺人搭台唱戏,通宵达旦,唱“目连救母”、“九更天”等戏文。这些形式都与地藏菩萨的“幽冥教主”身份有关,主要是为了超度亡灵、祈求安乐。另外,在中元节九华山一带居民有上祖坟夜晚漂放荷灯的习俗,这也和地藏菩萨有关。

三、地藏信仰为九华山民俗提供活动的场所

九华山成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后,自然成了民间组织和开展民俗活动的基地。

寺庙是九华山民俗活动的主要场所。寺庙是佛教活动的中心和宣扬佛教的基地。九华山寺庙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逐渐兴建起来的。据记载,东晋隆安五年(401),天竺禅师杯渡在九华山建茅庵,④传播佛教,但影响甚微。这是化城寺的前身,也是九华山最早的寺庙。唐开元末年(741),金地藏于此开创道场,建化城寺,佛教才开始发展。以此为中心,至唐末九华山已陆续兴建寺庙20余座;宋时由于朝廷的支持,九华山佛教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宋末时九华山已有寺庙40余座,前山和后山寺庙群初具规模,其中有朝廷赐额的寺庙有12座;明代九华山佛教得到了皇室的多方扶持,共重建和重修了寺庙30余座,繁荣时期全山范围内的寺庵多达到100余座。至此,九华山与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清时期全山有寺庙最多达150余座,祗园寺、甘露寺、东崖寺、百岁宫四大丛林开始形成,享有“九华香火甲天下”之称,可见其香火之盛。每逢年节和一些吉庆的日子,寺庙就会举行佛事活动,附近居民和信徒不拘远近,来九华山进香朝拜,敬神娱神,求福消灾,遂成民间习俗。虽然一些其他地方也举办佛教法事,但有关地藏菩萨的法事等活动在九华山举办,意义就不一样了。在七月三十地藏菩萨的成道日,九华山每年都要举行盛大地藏法会,来九华山进香朝拜的,不仅仅只有九华山一带居民,安徽、江西、浙江、江苏、河南、河北等省信徒也纷纷前来,“远近焚香者,日以千计,呼叫膜拜,不绝于途”,⑤足见其影响力之广远。

这些寺庙中最为著名的是化城寺和肉身宝殿。

化城寺又名地藏寺,是金地藏在九华山的开山寺院。位于九华山盆地中心化城峰,在九华山的寺院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九华山的许多寺院都是围绕着化城寺或朝向化城寺而建的。据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唐开元末(741),僧人檀号居此,寺额曰“化城”;至德初年(756),青阳诸葛节等人买下檀公寺基,为金地藏建立寺院;建中初年(780),池州刺史张岩奏请朝廷移旧额置于新寺,化城寺始成。化城寺历经兴废,但历代得到名僧、官府朝廷和乡民的护持,一直位居九华山诸寺的中心地位,被称为“九华诸寺之冠”。明洪武廿四年(1391)扩为丛林。宣德、正统年间寺院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与扩建。隆庆六年(1572)徽商黄龙鼎捐款重修殿宇。万历年间朝廷两次颁赐多部藏经。清代朝廷多次赐银,康熙赐额“九华圣境”,乾隆赐额“芬陀普教”。此时化城寺已经有两序七十二寮房,规模颇大,香火极盛。“天下佛寺之盛,千僧极矣。乃九华化城寺,当承平时,寺僧且三四千人。寺不能容,则分东西两序;又不能容,各分十余寮至六七十寮之多”,“香火之盛甲于天下”⑥。化城寺坐北朝南,居高临下。寺前有半月形放生池和麻石广场,是九华山的庙会和大型佛事活动的场所,届时每年都有大量信徒千里迢迢来此进香朝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每年八月初一的“放生”和放荷灯。

肉身宝殿原名金地藏塔,也称为月身宝殿,位于九华山神光岭,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是九华山民俗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地藏塔殿建成后屡有修整扩建,明代万历中朝廷赐额“护国肉身宝殿”,并颁银扩建塔殿。咸丰七年(1857)遭兵毁。同治年间重修,后屡有扩建。上世纪九十年代,进行了大规模重修扩建,历时8年,耗资5000多万元,始成现有的格局。如今肉身宝殿内金地藏塔依然如故,地铺汉白玉石,中央为汉白玉塔基,上矗七级八面的木宝塔,每层八面佛龛内塑有金地藏像。塔内是金地藏肉身所在的三级石塔。殿内佛灯高悬常明。木塔东西两旁塑有十殿阎罗(十王)站像。殿北东西两侧建有钟楼和鼓楼;殿东西两侧建有堂客和方丈寮;殿北下坡有九十九级台阶,直通山门;殿南坡下有重修的十王殿,前殿供有十殿阎罗法像,陈列着阴曹地府图景,后殿供奉四吨多的金地藏铜像。肉身宝殿是地藏道场的核心,千百年来深受佛教僧俗徒众的景仰崇拜,每当地藏菩萨成道日等法会及佛事活动在此举行时,信徒必来此焚香叩拜,布金施舍,盖地藏印,守地藏塔,诵经参拜,通宵达旦。

四、地藏信仰成为九华山文艺民俗创作的源泉

地藏信仰深入到九华山山民的日常生活中,积淀成为一种审美心理,形成了九华山文艺民俗的审美观,从九华山的寺院建筑、音乐和一些故事传说中可以看到这种影响。

在中国佛教寺院建筑中,九华山的寺院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九华山的寺院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在结构上一般为两进或三进四合院,内设天井,主要佛殿设在后进。在格调色彩上,粉墙黛瓦,马头墙,墙基多用条石砌成。设计上因地制宜,不拘泥于对称严整,或居高临下,或依山傍势,或回旋错落,或高低曲折,形态各异,不拘一格,整体形成庞大的古建筑群。这种寺庙建筑风格符合亦禅亦农的寺院生活,便于日常劳动生活中拜佛和从事农事活动,有利于僧众与山民之间的交往。

九华山的佛教吟唱音乐,分为法事音乐和民间曲调。法事音乐是唱给佛听的,民间曲调是唱给普通老百姓的,具有很强的民俗性。民间曲调用于弘法、劝善、度己,曲牌音乐色彩、风格、情趣以及唱颂形式,民间色彩浓郁。许多曲调和九华山附近的民间以及戏曲音乐的风格相似,如傩乐、青阳腔等,显然这是相互影响的结果。在九华山,大型的佛事活动都要邀请附近民间乐手参加,乐手表演的音乐都是九华山的民间乐曲。这样佛教音乐与民间曲调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九华山佛教音乐的体裁与佛教故事也在民间产生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宗教性民间音乐。如在地藏信仰的影响下,九华山周围地区形成了特有的“孝丧”:办丧事时请来僧人唱“孝歌”,唱“十殿”,超度亡灵。当主持僧在唱“孝歌”和“十殿”时,其他僧人在两旁,用唢呐、箫、笙、板鼓、牙板、小锣等民间乐器伴奏,曲调为“一剪梅”、“浪淘沙”、“孟姜女”等民间曲调⑦。

九华山的许多民间故事和地藏菩萨有关。据统计,九华山与地藏遗迹有关的传说多达20处⑧。在收集出版的26个九华山传说中,有11个与地藏菩萨有关⑨。这些故事,有的颂扬地藏菩萨的悲宏大愿,有的弘扬佛教教义而劝人为善,都与地藏信仰密切相连。

如关于二圣殿的传说,金地藏在九华山开辟道场后,声名日益远播,新罗国人也闻讯前来。金地藏家人和亲戚也很想念他,他的两个舅舅受金地藏母亲之托,不远万里来到九华山劝金地藏回国。两位舅父到了九华山后,看到金地藏苦行参禅,不禁暗暗敬佩;又听僧众和山民讲了许多金地藏的行仁施善,教化山民的故事,深受感动。两位舅舅几次劝说不成,反而为金地藏的真诚大愿所感化,也留在了九华山。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修了座寺庙,取名叫做“二圣殿”。

总之,九华山地藏信仰形成后,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与流行,与本地宗教活动、民俗、建筑、音乐与戏曲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九华山民俗文化。同时,通过这些民俗文化的活动,又加强巩固了地藏信仰在民间的地位与作用。

注释:

①魏承思:《佛教对中国民俗的影响》,《学术月刊》1990年第11期。

②关于地藏菩萨成为幽冥教主,可参阅台湾学者庄明兴《中国中古的地藏信仰》(台大出版委员会出版,1999年)中的第三章。

③(清)灵耀:《地藏本愿纶贯科注缘起》,《卍续藏经》三五册,第411页。

④⑤(明)《嘉靖池州府志》(卷二)(卷三),第13页,第126页。

⑥(清)周赟撰修:《九华山志》(卷一),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刻本,第26页。

⑦唐静:《九华山佛教音乐探析》,《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第6期。

⑧九华山志编纂委员会编:《九华山志》,黄山书社1990年,第546页。

⑨此统计数据根据鲍立新、胡峻编著的《九华山的传说》(黄山书社,1996年)。

基金项目: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地藏信仰与九华山民俗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SK504)和池州学院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中心项目“地藏信仰对九华山民俗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XKY201001)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习惯是一种力量小学的作文下一篇: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视阈下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_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