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激流中创造个性

2024-08-17

在生命的激流中创造个性(精选13篇)

1.在生命的激流中创造个性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平凡中创造感动》。我没能力在无影灯下救死扶伤,我没资格用神圣处方拯救生命,我不能操持令人敬畏的手术刀,我也不敢奢望具备起死回生的高超医术。在登封市第二人民医院这个上百人的团队里,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化验员,我平凡如一介草木,我渺小似沧海一粟。但是,我依然感到骄傲,天天都在由衷的微笑;我热爱我的岗位,天天乐此不疲。因为我不仅仅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更是一名心系人民健康的共产党员。

生化科室,一个小小的窗口,服务着临床所有的检验报告,承担着繁琐且重要的检验结果,维系着众多病房的正常工作,也牵动千万患者的喜怒哀乐。每天清晨和朝阳一起出发,这一身圣洁的白大褂提醒我:一言一行不忘医德准则,一举一动常思患者痛苦。

他,是一位父亲,也是一个儿子,他背上承担着赡养父母、养育儿女重任,然而,疾病在身,我祈祷他身上那殷红的鲜血是健康的,我也坚信他能扛过大难,此时,我朝他点头,赠给微笑,传播一份理解,让冰冷的心升温;她,是一个孩子,个头儿不及窗口高,无辜的双眼布满恐惧,我轻轻抚摸她粉嫩的笑脸,孩子的恐惧便荡然无存。医者仁心,爱才是灵丹妙药;他,生命将要走到尽头,我让美丽的谎言告慰他的弥留之际,“您很好,没啥事”,欣慰顿时写在他的脸上,阳光走进他的心房,刹那间,我真想大声呼喊:敬畏生命,尊重今天何尝不是最高尚的医德!(在此添加刻苦钻研业务、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事例)

这个微笑很简单,但给了患者丝丝温暖;这句问候很容易,但他们再也不会忘记;这深情一望无声音,但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如果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都付出真心奉献无私大爱,二院就会像公园一样轻松愉悦,有如家的温暖和谐。平凡的我,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生,创造了一个个难忘的感动。“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全民健康,是习主席提出的民生重大问题,“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我愿用我微薄的力量,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感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巍巍嵩山见证我们的医术,滔滔颍河记载我们的医德愿登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成为老百姓自己的医院,成为沟通党和人民群众心灵的桥梁!

谢谢大家

2.在互动中创造“两化”的辉煌 篇二

这些关于“两化”的纲领性要旨中,“互动”一词被反复提及和着力强化。显见对于“两化”,互动是一种“催化剂”。互动能够把涉及“两化”的各方面都变成积极主动的主体,这里难分甲方乙方,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愿景,紧紧把投入这项伟大事业的各方,凝聚在一起,融合为一炉。

关于“两化”和“互动”,国务院参事、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言简意赅地这样诠释:通过“两化”互动,可以激发新一轮发展动力,获得新一轮发展红利,进一步提升发展能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要依靠两大“车轮”,一个是工业化,另一个是城市化,这两个“车轮”的互动是提升发展能级的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举措。通过“两化”互动,提升发展能级,转变发展方式,积累发展数量,提升发展质量,可以带动区域长远发展,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发展动力。

的确,互动是“两化”动力之源的开掘和激发,是动能高效集聚和磅礴喷发的“助推器”。抓好“互动”可以说就是抓住了牛鼻子,抓住了纲,抓住了主要矛盾。围绕“两化”的方方面面的良好“互动”,是“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新时期新体现,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运筹,是又好又快求发展的科学运作,这样的互动,才能把“两化”这盘棋下好下活,下得精彩下得漂亮。

互动,如何在实现“两化”中更好地产生动力、发挥动能?对于投身这项事业的方方面面,都是一个新课题,可以说既是一个绝好发展的机遇,也是一个极为严峻的挑战。因此亟需做好“互动”这篇大文章的破题、构思、起承转合乃至遣词造句。

其实做好这篇大文章,从某种角度说,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深刻地洞察问题,睿智地思考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为一个个高悬的问号,找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答案。比如:“两化”互动的突破口在哪里?“两化”互动如何走出四川特色?“两化”互动如何促进市州平衡发展并驾齐驱?

另一方面,“两化”明晰发展路径,描绘宏伟蓝图,实现之则无处不无细节,无处不需细化。特别是“两化”无论宏大叙事也好,细节细化也罢,又绝不是“一元化”、“一刀切”可以奏效的,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才有可能走出有特色顺应大局的新路。可喜的是,四川“两化”的启动、推进和发展,在全省一盘棋的格局下,又呈现出八仙过海、各有神通的风采,可谓“各村的地道都有很多高招”。譬如成都的“五大兴市”推 “两化”,自贡的“产城一体”助“两化”,泸州的“以酒为托”促“两化”,达州的“优势资源”拉“两化”,遂宁的重拳出击抓“两化”等等,都体现出一种互动的智慧、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和良性的循环。

3.他们,在服务中创造劳动价值 篇三

本报记者 程莉 郑国勇 通讯员 祝红

他们,服务税户,减负提效;服务民生,无微不至;服务发展,助力保障。他们崇尚勤奋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追求在平凡岗位上、在服务中创造劳动价值。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喜讯传到渤海之滨:大连市国税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对于一个2800人的集体来说,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全市唯一一个获奖单位,成绩的确来之不易。面对荣誉,该局局长赵恒说,大连国税人崇尚勤奋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在服务中创造劳动价值。

服务税户 减负提效

“从最初的„办税提示卡‟,到„网上办税直通车‟,再到„电子实用工具包‟,现在又推出了手机办税、免填单等服务。多年来,我们一直能够感受到国税机关在纳税服务上的突破创新。他们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方面在各个部门和行业中属于领先水平。良好的办税体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企业受到很深触动。”在一次税企座谈中,东软集团大连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张广清如是说。

“面对纳税人,比笑脸更重要的是效率,这是我们多年从事税收征管工作的真切感触。我们一直在科技服务上出主意、想办法、趟路子,用心工作换来纳税人的舒心。”大连市国税局副局长王义平在参加“便民办税e网同行”启动仪式时表示。据了解,该局除了对12366纳税服务热线、办税服务厅、网站等传统办税手段进行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建设,还不断引进吸收最新的技术成果,让纳税服务质量和效率有新的提升。不久前,大连市国税局在保税区率先开展“科技服务便民行动”,推出了免填单、网上发票、手机办税、二维码身份识别和影像库5项举措,拓展了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的渠道,降低了纳税人的办税成本,大大提高了办税效率。比如“手机办税系统”,融合了多种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纳税人只要将系统安装到手机上,就能够像网上办税一样在手机上实现涉税信息查询、办税身份认证、申报、纳税人学校课程查询与报名、发票查验等10多种服务功能。

提升科技手段解决的是服务的“途径”问题,而精表简证则消除了纳税人额外的负担。今年以来,大连市国税局对征管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统计显示,该局把审批事项减少至77项,为纳税人累计减少196天的审批时限,平均办结期限由9个工作日缩短至6个工作日;清理进户执法事项48项,取消简并19种涉税文书报表,精简19项25种附报资料,预计年平均为11万纳税人减轻19万次填报负担,办税时间平均缩短约4分钟。

服务民生 无微不至

4月初,国家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再次放宽以后,大连国税所辖的3000余户小微企业纳税人将首次成功迈进“减税门槛”。经测算,今年该局管辖范围内享受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总数将达到3.14万户,预计减免企业所得税8447万元。

“从以往的经验看,小部分小微企业没能享受到优惠政策的红利,有的是因为财务人员变更,企业没有进行减免税申报,有的是纳税申报时数据有误。我们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宣传到位、服务到位,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企业都不漏网。”大连市国税局副局长吴杰介绍,大连市国税局通过媒体、网络等多元化宣传载体开展宣传,加强与政府小企业主管部门的合作,让政策宣传无盲区。

“2013年,我们公司年收入是482万元,按照营业税5%的税率,算下来要缴24万多元的营业税。„营改增‟后,我们属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率由5%降到3%,只需要缴14万多元的增值税,一下子就省了10万多元。”大连浩华会计师事务所的陶俊春会计的“好处账”算的一清二楚。陶会计说:“这笔钱省下来后,我们可以有更多的资金去扩充人员、加大培训投入和绩效奖励,从而更好地发展客户。”

“小微企业点多面广,税额虽不多,但却牵扯到众多老百姓的生计与幸福感。国家近年出台的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等税收政策,都体现了关注民生的政策导向和意图,税务机关要把相关政策全面、准确地落实到位,为纳税人减负,为新城镇化建设护航。”大连市国税局副局长徐成义说。

截至目前,大连市共有92930户纳税人纳入“营改增”,其中9成以上为小规模纳税人。政策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几乎是全盘性利好,现代服务业的小规模纳税人平均减税幅度达到40%。大连市国税局不折不扣地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全年各类减免税累计达120亿元,办理出口退税140亿元,减收发票工本费1053万元,惠及34.7万户各类企业。服务发展 助力保障

不久前,旅顺口区双岛湾街道张仁强主任给旅顺国税局打电话说,辖区有户招商引资企业是街道去年成立的重点支柱企业,打算增加出口业务,但对有关税收法规把握不准,想让税务人员“指点指点”。主管出口业务的苑克家副局长立即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和专业税务人员,进驻企业讲解相关税收政策,并为下一步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建议。近日,大连獐子岛集团财务部的杨总监,成了大连国税系统首个享受同城通办购票服务的纳税人。大连市国税局尝试开通了同城通办的办税模式,纳税人办理常规涉税业务不再受主管税务机关管辖区域的限制,对于獐子岛集团而言,这意味着过去要行百里、耗费几天时间的发票购买业务,现在仅需30分钟。这是该局贯彻落实“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结出的又一硕果。“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启动后,该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细化行动方案,目标设定为7大类75项具体任务,全局上下形成一盘棋。

服务发展的落实离不开制度的保障。据介绍,大连市国税局强化权力运行全程的制约与监督,健全维权平台、畅通维权渠道、规范维权处理。内控信息系统风险点监控指标库共设置了86个监控点。他们积极吸纳社会第三方力量,组建起以注册税务师、注册

会计师和律师为主力,民政、信访部门为协同的权益保护中心,切实从法理、税理和情理这三个维度来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日前,甘井子区国税局权益保护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早在去年初,普兰店市国税局便打造了保护纳税人权益的税企联通站,今年又吸纳了6家成员单位,将继续为纳税人提供政策服务和法律帮助。

4.在生命的激流中创造个性 篇四

你会追求吗?许多人都会自豪的说:“会!”可是,现在的人,其实是不会追求的。为什么呢?因为你他们只知道如何去追求,而忘记了因该追求什么。

我曾听过一个讲座,有一句话我听的特别清楚。话是这样说的:“学习,可以学会一切,包括愚蠢。”追求也是如此,许多人觉得自己会追求,可是有没有想过:自己到底追到了什么?是远大的理想还是在追求愚蠢呢?——由此可见,追求是一门很深奥的知识。

学习追求最重要的,并不是如何去追求,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如何去追求;它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应该追求什么。不会追求,即为心亡。

中学生缺少理想,因此才会落于人后。

没有人天生就落于人后,落于人后是因为自己没有一个好的目标。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的中学生,回家后经常放下书包,拿出作业,边玩手机边做作业,放假后,盯着电脑,对着父母,几乎是一看到电脑就说:“妈,我写完作业了,我要玩游戏。”然后不由分说锁上卧室的门,眼睛直勾勾地看着电脑游戏。更有甚者,边做作业边看电脑,仿佛学习就是游戏的陪衬一般。

我并不是说不应该有放松的时间,而是不能玩物丧志。

这即是追求的误区。我们不能走入追求的误区,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向着光明的方向奔跑——这就是追求的真谛。

追求要有意义,理想必须远大。不会追求的人,只会费尽心思的完成根本不需要完成的事;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只会拿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的犯错误。

追求可贵,重在有一个好的追求目标,若不如此,追求即是空谈。

5.在生命的激流中创造个性 篇五

一 指导思想

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中对最大公约数认识的编排顺序是相同的:分别找出两个数的约数→比较,生成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应用(最大)公约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沿这种思路设计教学,学生对新知的接受常是被动的,并且也只能达成“知识与技能”单一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这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怎样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中,经历知识产生过程,萌发创造新知需要,并完成对新知的建构呢?

二 教学设计

1.观察——感知生活数学

学习约数与倍数之后,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客厅或卧室,也可到广场上,看看所贴的地板砖数是否正好为整数块数(没有切割)。如果是,沿着长铺了多少块?沿着宽铺了多少块?测量一方砖的边长和房间的长、宽,方砖的边长与房间的长、宽分别是什么关系?

2.思考——理解数学问题

课堂教学伊始,投影出贴了地板砖的长方形广场平面图。学生能够用约数、倍数知识解释课前观察到的数学问题:长方形广场的长是方砖边长的m倍,宽是方砖边长的n倍。也可以说方砖的边长既是长方形长的约数,又是长方形宽的约数。与师生交流之后,再出示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学校的画廊高1.2米(12分米),长是3米(30分米),美术组的同学想在上面正好贴满大小相同的正方形装饰画,这种装饰画的边长应为多少分米(取整数)?会有几种不同的正方形?

3.实验——建构数学模型

学生在对画廊设计问题处于愤悱状态之时,老师借用长方形纸作示范引导:这是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纸,我们可以把它设想为缩小后的校园画廊,(当然也可以想象为客厅或广场的地面)老师在这张长方形纸上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小正方形,(实物投影出示另一张画了方格的长方形纸)其中一面的小正方形边长为1cm,另一面的小正方形边长为5cm,它们同样整分了这张长方形纸而无剩余。想一想,小正方形边长除了1cm和5cm以外,还会有其它整厘米数吗?根据刚才自己的.理解,请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12cm、宽8cm的长方形纸,仿效老师的做法,设计能正好整分这个长方形纸的小正方形,在纸上画一画,看一看有几种不同的画法设计,再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规律?

4.总结——创造数学新知

学生完成上一步操作以后,投影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会有三种不同的设计: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1cm、2cm、4cm)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交流发现规律:因为小正方形要正好整分大长方形,那么,小正方形的边长既要能整除大长方形的长,也要能整除长方形的宽。也就是说小正方形的边长数1、2、4、既是12的约数,也是8的约数。同理,1和5既是15的约数,也是10的约数。

至此,通过铺方砖的生活常识及几何中长、正方形关系的设计操作,学生实际上已初步感知和理解了公约数的存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此时,再引导学生通过命名的形式抽象出新的数学概念—公约数:请你根据1、2、4分别与12和8共有的关系给这几个数取一个新的名称,师板书:1、2、4是12和8的( ),待学生大都满意之后再板书:4是12和8的( )。

板书设计如下:(单位:厘米)

1是10的约数,也是15的约数 1是12的约数,也是8的约数

5是10的约数,也是15的约数 2是12的约数,也是8的约数

4是12的约数,也是8的约数

1、5是15和10的( 公约数 ) 1、2、4是12和8的(公约数 )

5是15和10的( 最大公约数 ) 4是12和8的(最大公约数)

5.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先解决画廊的装饰画设计,再解答小明分蛋糕的疑难:小明过生日的时候,妈妈给他订了一个大的长方体蛋糕,长42 cm、宽30 cm、高24 cm,小明想把它均匀地切成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后,再送给每一位客人,他怎样切才能使蛋糕尽可能大一些?至少可以切成多少块?

三 教学反思

1.重视数学思想——使数学学习终身受益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从这个教学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中不只是让学生接受一个概念知识或一种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不只是注重数学形式层面的教学,而是更重视数学发现层面的教学,即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受一种数学的思想和观念──数学化思想。学生先是感知地板砖中隐含的数学,会用约数、倍数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进而思考并尝试解决画廊内装饰画的设计,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地板砖中数学知识。但是,从解释到应用设计,在没有学习公约数的情况下会存在较大的难度。于是,创设了做数学的空间。让他们在设计正方形的过程中,逐渐感知公约数的存在,建立了解决这种问题的数学模型。再反思与总结,引导学生自己创造了“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的概念。

数学化思想观念是指用数学眼光去认识和处理周围事物或数学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用数学”意识,使数学关系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模式。而我们的课堂中,大多还是围绕知识就事论事,没有从形成学生思维模式的角度去展开知识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去注重现代的数学思想,去隐含重要的数学方法,这样,学生学到的只是知识的堆砌,没有自主的发展和对数学本质的领悟。

2.注重学习体验——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扑面而来的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强列地震撼着知识为本的传统课堂教学,关注生活、关爱学生、关照生命等极具时代气息的教学理念呼唤着以人为本的课堂。

注意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是本节课设计的又一重点 。观察、测量中感悟生活中的教学;对长方形纸中小方格设计的探索;总结、反思中感知公约数的存在;解决较复杂的分蛋糕问题时体会公约数的作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动手操作与设计中建构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最大)公约数的概念,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了数学的真实意义。

华师大叶澜教授提出了“教育的生命基础”理论,主张“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以学生的经验与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身心投入为前提,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核心的注重学生体验的教学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如果教学过程仅是师生间简单的知识“授一受”过程,剥夺学生对知识的主体性体验,必然使他们养成被动而不是主动的,依赖而不是独立的,接受而不是创造的体验。那就会丧失了求知的欲望、体验的冲动和创造的才能,课堂学习中学生的生命意义就无从体现。所以《数学课程标准》中,把目标区分为知识技能目标和过程性目标,而过程性目标中的“经历、体验、探索”也可理解为学生的体验过程。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要求的同时,隐含了对学生生命质量的关注和重视。

3.开发教学资源——师生同为资源创生的主体

6.在阵痛中创造美 篇六

高二的暑假,在爸妈的支持下,我选择了实力更好但学费也更高的北京的画室。在那个阳光刺眼的季节,我和几个小伙伴踏上了“北漂”的艺考征程。

在北京的生活很艰苦,虽然我每天都处在兴奋的状态中,但离家在外、水土不服带来的不适感非常强烈,我常常会不知所措,甚至流泪不止。

学画画是一件很费钱的事,由于物价水涨船高、艺考市场混乱等原因,画室的学费也一路疯涨。再加上我们出门在外,干什么都要花钱,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常常几天就不知不觉把一个月的伙食费都花掉了。在逐渐适应北京的生活后,我们都练就了一身省钱的好本领,凡事“斤斤计较”,只为省下更多的钱购买更好的颜料和画笔。

在画室学习生活,每天铅笔碎屑纷飞,颜料乱抹在围裙上,脏了也不洗,再加上熬夜导致的黑眼圈和头发蓬乱,我们就像路边的乞丐一样狼狈。每天除了睡觉,其余的时间我们都待在画室里练习,片刻都不停歇。长时间固定姿势的练习让我们连连叫苦,特别是冬天,北京的寒冷让我们这些南方孩子受尽了折磨,即便手上长了冻疮,也得忍着痛痒继续奋战。

然而,生活环境的艰苦还是其次的,学习上的停滞不前才是最折磨人的。我们画室实行的是淘汰制,针对学生能力的高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班。因为天生不聪慧等原因,我学东西比较慢,所以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绘画技巧,以至于每天到了饭点我都是一边吃饭,一边看美术教科书。

还记得考试日期临近,我们集训色彩的时候,由于我的色彩不好,经过班里的层层评比,我竟然落到了最后几名。看着身边的小伙伴们画得越来越好,而自己却停滞不前,我很焦虑,也很害怕,害怕自己画不好而考不上好大学。

身处北国寒冬的我对家的思念越来越强烈,那段时间是最黑暗、压力最大的时期,我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所幸我慢慢找到了方法,克服了焦虑和压力,日夜不停地练习,直到考试的日子来临,我的画终于有了起色。最后,我幸运地考上了四川美术学院,我的付出有了回报。

相信大家在网络上都看到过美术生在冰天雪地里扛着大包小包,像小乞丐一样面容憔悴地等待着考场开门的图片。比起有帅哥美女云集的音乐和表演类专业的艺考生,我们得到的关注要少很多。我知道现在仍然有许多人对美术生嗤之以鼻,觉得我们是文化课成绩不好才去学美术的,但其实这都是误解。作为美的创造者,我们深知只有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美好。但是没关系,只要我们自己知道我们一直在为美丽努力着,这就足够了。

作为美术设计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创造美和传递美的重任。虽然在未来的道路上还会经历更多的阵痛,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用手中的画笔,为这个世界描绘出更加绚烂的明天。

艺考是一条充满辛酸与幸福的道路,身在其中或曾走过这条路的人都会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声音:“艺考,几多辛酸几多梦。”无论未来如何,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忘初心,做最好的自己。

你赞叹我们在台上的美丽,却不知道我们在台下的艰辛,你能读懂我们眼睛里的憧憬和疲惫吗?通往梦想的路上很拥挤,也很艰辛,妈妈说:“哭过之后,伤口会长出梦想的翅膀。”累了、难过了,就让我们在梦里画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吧。

7.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篇七

张晶

[内容摘要]: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信息化社会性的需要。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第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第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第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第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

[关键词]:创造能力

环境

观察能力

创造性思维

想象力

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信息化社会性的需要,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信息化社会里,知识与资料,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其他途径快捷的获得,因此,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是那么重要。同时知识的全球化,使创造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的状况的基本因素。

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的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及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知觉——思维、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而以往的教学只注重前者,忽视了后者。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对创造能力之于人才的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努力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其次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构成学生创造能力的基本因素。创造能力的起点在于观察能力,就不会有很强的创造能力,观察是“源”,创造是“流”;善于观察才善于创造。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进行比较事物之间区别和联系。并可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最后,锻炼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因为这是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如果粗枝大叶,匆匆浏览一番,不能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是很难发现事物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锻炼,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这种思维不限于已有的秩序和见解,而是寻求多角度、多方位开拓新的领域、新的思路,以便找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等,创造性思维又是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有机结合,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巧妙互补,在创造过程中处于中心和关键的地位。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发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

想象是指人的大脑对曾经知觉过的各种事物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未曾知觉过的甚至是并不存在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力括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力的重要支柱的助推器。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充分想象。心理研究表明,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偏离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他们最初对事物的学习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赞扬,但一旦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以后,教师或家长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应了。可能有的教师告诉孩子:“别再胡闹了”;也可能有的教师会很高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孩子创造的积极性更应该细心加以保护的,以便给孩子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其次,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小学生从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突然进入严肃的学校,难免产生压力。经过长期的校规校纪的教育,他们在思想行为方面也往往不敢“放肆”。这就无形中给他们的思想套上一把“枷锁”。因此,教师要及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在各种场合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

8.在生命的激流中创造个性 篇八

面对危机,如何仅仅是想办法应对,往往不能改善,还有可能走向恶化的局面,因为你的竞争对手往往会采用和你一样的策略应对,这种博弈的过程往往导致双输的局面,结果没有赢家。企业如何能在这次危机中挖掘新的增长点,创造自己的机会,成为关键所在。那么当下还有什么样的商机可以去好好挖掘一下呢?笔者从最近实践的营销工作中总结了三点,供有关企业参考:

创造商机就是创造更大的需求

PM2.5风暴让空气净化机卖火了,你看到什么?由于全国性的雾霾天气,让本来较少有人问津的空气净化机成为旺销产品,例如夏普空气净化机销售同比较去年增长了三倍,但是这种靠天吃饭的营销方式,并不能让企业能获得更大的发展,而没有抓住这样的机会塑造关爱消费者和保护环境的形象,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而对这一环境恶化事件为相关的企业,却也并没有这次难得机遇打个翻身仗,很多企业甚至认为空气污染和自己不相关!

真的是这样吗,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却从这次危机中找到了商机,这家国内领先的菌菇生产企业找到笔者,想通过网络营销的方式,告诉消费者蘑菇具有排毒的作用,尤其是含有微量元素硒,在高污染的环境下可以帮助体内排毒,避免PM2.5对人体的伤害。笔者经过多方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征集DIYPM2.5排毒餐,给体内装个净化机”的营销主题,通过网络营销互动方式正紧锣密鼓的实施中,这家公司能够迅速解读市场环境变化,挖掘市场机遇的能力确实很强,并且通过专业的营销推广机构进一步完善和放大,进一步巩固自身的市场份额,并创造了新的需求,而且是消费者非常关注,迫切解决的需求!持续创造更大的需求继而成为行业领导者!

而众多的企业,尤其是有机食品企业、环保节能产品、建材涂料企业、食品企业、养生服务机构却没有抓住这样的机会,开发更大的市场空间,希望能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好好思考一下,只要创造更大的需求,你的企业和你的产品才有更大的价值和发展空间!

9.在实践中创造,在实践中发展 篇九

关键词:实践;创造;发展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生命活力。因此,让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育中主动思考、大胆探究、革新体验并接受人文素养的自然熏陶,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必然趋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走进生活,经历实践。

一、在活动中寻找与生活的结合点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做”,但在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必须包括一定的文本学习。文本学习是对前人积累下来的认识成果,通过各种间接学习的方式来获得。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深度,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活动的具体任务,达到活动的目的。

活动课中,我们对现有教材作适当改造,增加一些时代信息和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信息,以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实践知识。如我们开展的《环境与垃圾》综合实践活动。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我们组织了参观、访问、摄影、绘图等形式,将社会、美术、法律、家乡环境调查等诸项知识与见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组织大家开展“如何保护环境,怎样处理垃圾”大讨论。同学们积极参与,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他们对污染环境的不良行为的愤慨,以及要求保护环境的请求和愿望,对处理垃圾的积极建议和设想。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提高到到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启蒙教育,培养了综合素质。

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由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我利用我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了解小蜗牛的活动。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着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样子。之后,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让他们在“动”中学。因此,教师应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寓于活动之中。如我们开展“十个一”活动,要求每个学生“编一份科技小报”,“提一个科学小创意”,“寻一条现代科技信息”,“收集一条科技小常识”,“写一则读书笔记”,“写一篇读书心得”等。在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搜集资料,每个同学都作了读书笔记,写了读书心得,还亲自设计科技小报参加活动展评。此类活动,学生自己动手,不但学到了许多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使阅读和语言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多种“感官参与”,在“动”中接触事物,感知事物。如组织小记者团到义乌批发市场采访后,同学们都写出了300—400字的现场报道,活动后开展一次评选活动,把评出的优秀报道张贴在宣传窗中。从这些报道中可以看出,不少同学对如今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作了很好的宣传,也有不少同学对市场上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如实报道和评论。这种实践活动,不但使学生能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而且提高了广大学生采仿、撰稿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我们还结合地方实际,挖掘地方资源,开展以综合实践学科为主题的各种实践活动,来拓宽知识运用的时空领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大自然的情感。如“家乡的变迁寻访”、“家乡出行路探源”、“给违规乱闯红灯者的一封信”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挫折、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四、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游戏是儿童自由表现最明显的形式,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百折不挠的认证,自由表现和游戏是一致的。心理学家福录倍尔甚至认为游戏在儿童方面是人类发展的最高表现,因为只有游戏才是儿童心灵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且纯精神上的产物。所以,利用游戏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最佳途径。

如在进行长度测量实践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的方法,让学生用尺子丈量自己的课桌、凳子的实际长度,结果同学们的情绪空前高涨,测量物体的能力大大提高,课后很多同学说:“我们太喜欢这样的课了。”

综合实践活动,为教改带来了活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开放式自主的快乐,让学生在实践的感受中获得新知,在实践的快乐中形成了意识,在实践的操作中锻炼了能力,让学生的创造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10.发展中创造更多更高质量岗位 篇十

实现就业目标,必须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在发展中创造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居民改善生活的主渠道。目前我国就业形势错综复杂。一方面总量压力依然存在。劳动力供给继续处于高位,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在9亿人以上。另一方面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

挑战虽然不少,但我们也有许多有利条件。其一,经济企稳向好的趋势明显,将为就业提供强大支撑。我国经济总盘子更大了,GDP增速保持在6.5%以上,相应的增量会容纳更加可观的就业量。其二,经济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扩大就业。服务业快速发展,共享经济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将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使就业渠道更广阔更灵活。其三,积极的就业政策将为就业稳定保驾护航。

实现这一系列就业目标,必须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在发展中创造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从岗位供给方面看,就是要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运用好“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拓展就业新空间。从岗位需求方面看,就是要通过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人力资源结构。

确保就业形势稳定,还要突出重点,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达到820多万人,创历史新高。今年应当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抓好各项就业政策的落实,引导、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中西部地区去,到中小企业去,促进多渠道就业。

11.在生命的激流中创造个性 篇十一

高考前夕,几乎每个学校都要安排大约两周的时间让考生自由复习。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全面系统复习之后,考生无论在知识能力还是应试的方法、心理方面,应该说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自由复习是让考生沉潜静气,对所学的极其繁多的内容自行整理,查缺补漏,总结优化,把“厚书读薄”,从而提高应对高考的有效性。

自由复习阶段,考生容易走入两种误区。一种可以称之为“放松型”。这类考生认为,反正高考很难出现原题,两周左右的自由复习也没多大作用,还不如随便翻翻,养精蓄锐,以便到考场上更好地发挥。于是,他们“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复习缺乏针对性和计划性,白白浪费了自由复习这一大好时机。另一种可以叫做“过于紧张型”。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有的考生觉得,自己必须考好才有前途,否则“无颜见江东父老”。因此,他们在自由复习阶段仍然加班加点,挑灯夜战。这类考生或者不停地看呀、背呀,或者不停地想呀、写呀,总是担心这也没看完,那也没弄懂,越复习心里越没数、越着急、越发慌,心里越慌就越贪多求快,使自己处于过度紧张之中,以致陷入心理疲劳,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失眠现象。这样做不仅未达到自由复习应有的效果,而且无法树立平和积极的应考心态,不利于在高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应有水平,会以“发挥失常”而草草收场。

那么,高考前的自由复习阶段究竟应该怎样把握一个“度”呢?万事皆有个度,应该联系实际而论。要搞好高考前的自由复习,考生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很多,诸如内容的安排、方法的采用、师生的配合和身心的调节等,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确此时复习的意义是什么。

1.为了培养积极平和的应考心态。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精神能够让考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复习,尽量弥补不足。自由复习能让考生形成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以便高考时能做到精力充沛、信心百倍,坦然面对和正确处理考试时可能出现的一切意外情况。因此,在自由复习时,一方面考生要有事可做、有事会做、有事必做,不能无所事事、没有提高;另一方面考生又要合理复习,不能过度紧张、心烦意乱。考生应该明白,此时复习看到的试题应该弄懂、适当小结,没有看到的试题要坚信自己已经全懂了。在有限的自由复习时间内,考生应该尽可能多地看一些题、多练一些题。

2.可以总结考试的经验教训。高考既要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否过硬,又要检阅大家的考试经验教训是否丰富深刻。在高考中,总会有考生由于考试经验不足而痛失一些应得之分。例如,因为审题不准而答错,由于粗心大意或过于谨小慎微而忽视重要信息或出现笔误;又如,因为考试时间分配欠合理而造成遗憾;再如,对待难易题的心态不当而产生失误,偶遇意外情况未能妥善处理而导致失分;等等。高考前的自由复习可以让我们自主总结以往考试中的成败得失。

3.便于积累考题类似例子和答题方法。考生正是借助以前的典型例题集或错题本在高考中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华罗庚说过:“天才在于积累”。头脑中类似的例子越准确丰富,答题方法越有效多样,考生的临场发挥就越容易顺利进行。

12.于平凡中创造伟大 篇十二

树根忍受黑暗的煎熬,只是默默地扎根,终成就大树的伟岸;山海棠在平凡中默默抽根发芽,终有令人生敬的美丽;它们坚守住平凡,通过自身的不断付出,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伟大。

在平凡中坚守自己的梦想,不惧世人的闲言碎语,才能成就属于自己伟大。清华大学博士生谢邦鹏博士毕业并没有像他的同学那样,继续出国深造或找一份高薪的职位,他在众人的质疑声中毅然到上海浦东发电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工人。他深知自己的梦想是当一名工程师,在世人眼中,这是一个与清华毕业生不相称的普通职位,但谢邦鹏在自已的岗位上默默付出,用三年时间,带领一线技术工人团队申请了27项发明专利。他以自己的付出与成就向世人证明了自己,在普通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试想,如果他追随别人的脚步,却不深入到最基层,不勇敢坚守自己的梦想,他还能有现在的成就吗?正是有了平凡岗位的磨砺,他从一个书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在平凡中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即使我们并不能实现辉煌的业绩,我们也能在平凡中实现自己的价值。08年的汶川地震牵动着世人的心,山东莒县有这样的8位农民,他们没有多少文化,但是看到那揪心的救援场面,他们自发的前去地震灾区组织救援。经过四天三夜的颠簸,走了3000余公里,抵达四川,而他们吃的是从家乡带来的煎饼,睡得不过是农用三轮车。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山东汉子,但他们心中有着令人肃然起敬的社会责任感,我是莒县人,我为他们的壮举点赞!

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华夏大地是有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我们的民族才会在一次次的危难中奋起,浴火中重生。

我们普通人也许不会有如此的壮举,但我们坚守内心,敬业奉献,也会赢得别人的尊敬,成为大写的人。

13.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创造美 篇十三

一、整合教材学习

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教材使用上,美术教材同样“无非是个例子”,教师不能让学生被动地“学教材”,而要创造性地“用教材学”。教学湘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时,可先让学生通读教材,一起研究哪几课联系紧密,可整合成一个系列,可将哪几课综合在一起学习。然后,由学生选取更适合学校实际的方案。比如针对生活中会产生不少废纸、废硬壳包装纸等情况,可将第2课《卡通大亮相》、第5课《旋转卡》、第10课《纸盒“城堡”》、第11课《开心台历》综合在一起学习。又如在三年级开学时可鼓励学生先自学教材,综合运用教材介绍的方法和其他方法,在教师节前设计、制作一张比教材第1课《老师您好》中介绍得还要好的卡片。这其中,学生通过创造性活动会有很多感悟、发现、乐趣、收获。

二、动手实践学习

现代素质教育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美术教学要多让学生实践,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启迪学生心智,让他们去创造美。在教学湘美版一年级上册《花儿遍地开》一课时,课前教师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朵,课堂教学时,又设计了多个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1.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花儿,了解花儿的特征;2.让同一个小组的学生一起用肢体动作拼组花朵;3.用课前准备的道具(乒乓球拍、扇子、调色碟、彩色凳子、手绢、各色板材等)造型花朵;4.让学生用卡纸在调色盘上粘贴创作出自己心中最美的花朵;5.让学生把装饰好的调色盘和道具进行展示;6.让学生课后再去寻找各种废旧材料,创造出更美的花儿作品来装饰自己的生活。通过一系列的美术动手实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创造性的学习,从而创造美。

三、走出教室学习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课不应只局限于教室这个有限的空间,而应该走出去。比如教师可让学生参与校园美化设计,让学生设计校园环境管理提示牌、校园美化方案等,从而使学生感受美和表达美。在班级布置方面,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设计版面、布置教室,营造集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班级氛围。比如在教学湘美版五年级上册第2课《彩云衣》时,就可以举办一次服装设计展示会,让学生分工合作,设计服装,再根据材料(报纸、塑料袋、光盘、纸杯纸盘、树枝叶等废旧材料)制作服装,选出模特参加表演。平时,校内校外有众多的植物、动物甚至生活垃圾,美术课也可以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美术构思和创作。比如用废磁砖、废砖头等进行工艺作品创作;用泥土制作泥塑、彩塑……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走进自己独特的本土文化,通过身临其境,通过感性体验,增强美术学习情趣,有效提高其创造美的能力。

四、民间艺术学习

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从来都不缺乏能工巧匠,他们有着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技能,如泥塑、剪纸、纸扎、编织、面人、木雕……他们或根据日常需要,或作为谋生手段,就地取材进行着创造,在造型、式样、色彩、技巧方面都具有极强的艺术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倡导学生回家学习纳鞋底、编织,把在美术课堂中学到的渐变、重复和色彩的搭配等知识运用到其中,把自己喜欢的图画、优美的诗句绣到袜子上,绘(书写)到编织物品上。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笔者还让他们在课余调查家乡的历史,调查当地的文化遗产以及传统艺术,用绘画、雕塑或建筑模型等表达调查的结果。这样,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运用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既形成了基本的美术素质,也了解了家乡,还学到了书本上无法获得的知识。

五、成果分享学习

小学生情感直接,表现欲望强,在创作出作品时,总希望能够得到肯定,得到表扬,特别是想要得到同伴们羡慕的目光。因此,教师可创设一些可供欣赏、交流、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其更自觉、更快乐地投入美术学习中。课后,笔者总是让学生把美丽的画作贴在教室后面的墙上、学校的艺术长廊上。平时让尽量多的学生在班级黑板报、手抄报中显露身手,为班级活动、运动会设计海报,笔者还把学生优秀的作品送去参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立体制作放在书桌或案头来美化自己的生活,让学生将自己的优秀美术作品用来布置自己的小房间,甚至整个家。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内心充满成就感,还能赢得家长的支持和肯定,从而更加促进学生对美术的学习。

美术教学要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创造力是人才素质的主要特征。作为美术教师,要善于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材,开发利用各种美术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美、发现美,进而创造美。

上一篇: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医疗保险大厅服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