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文化的作文(共11篇)
1.三国文化的作文 篇一
相信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吧,这部书以七分实三分虚的内容结构,以高度的艺术性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而蜚声中外。但同学们是否知道,在这部120回的小说中,就有51回的内容与我们许昌有关,有172处涉及许昌。
由此可见,在三国文化中,我们许昌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另外,据中国三国文化研究会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在为数不多的三国历史古迹中,我们许昌占80多处,如此多的历史遗迹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位于许昌市区的春秋楼、灞陵桥、曹丞相府等,位于许昌县境内的射鹿台、汉魏古都遗址公园、毓秀台、汉张公(张飞)祠、华佗墓等,位于襄城县境内的曹操练兵台、曹操割发代首处等,位于鄢陵县境内的曹操议事台、曹彰墓等。这些古迹因其分布广,真迹多,保存好,品位高而备受海内外热衷三国文化人士的青睐。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这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在了解了许昌的三国文化之后作出的感慨。一代伟人毛泽东年轻时经过许昌,特地步行到许昌汉魏故城遗址凭吊怀古,并写下著名的《过魏都》一诗。 现如今,我们漫步在许昌市区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感受到农厚的三国文化气息。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路名,店名,学校名,游园名等随处可见。比如建安大道、华佗路、灞陵路、魏文路、魏武路、毓秀路、议台路、屯田路、春秋广场、魏武游园、运粮游园、三国大酒店、桃园大酒店、铜雀台大酒店、思故台市场、建安中学、灞陵高中、华佗医院等等。
在农村,也有很多乡(镇)名、村名就是三国时期留下来的,比如陈曹乡,望田乡,榆林乡,张潘乡,郭连乡,碾上村,屯里,枪杆刘等。真是繁若晨星,不胜枚举。
三国文化像春雨浸润着古魏都的土地,让许昌处处散发着古韵的幽香。
同学们,你们了解我们身边的这些古文化的渊源吗,你们有兴趣和我一起探寻三国在许昌的踪迹吗?那以后,我就在《……》栏目中和大家一起探讨吧!
2.三国文化的作文 篇二
一、对军事体育文化活动的促进
曹操整个一生都比较好学, “博览群书, 特好兵法”是其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东汉末年残酷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实践中, 曹操对《孙子兵法》进行了详细阅读, 并亲自撰写了很多军事理论书籍,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有十四篇的《孟德新书》。曹操的军事理论著作, 文风简约, 通俗易懂, 注重实战运用。《诗品》卷下曾对曹操的情况有详细的描述:“魏武帝曹操, 字孟德, 沛国憔人。少机警, 有权数而任侠, 资兼文武, 才略出众。御军三十余年, 手不释书, 昼则讲武策, 夜则思经传, 登高赋诗, 被之弦管、书法音乐, 擒猛射雕, 多才多艺, 诚一时之豪杰。”可见曹操在当时的乱世情况下, 对于军事和文化素质是比较重视的, 对于自身的身体素质的锻炼也是很关注的。
曹操平时的身体锻炼主要是与军事体育活动相关联的。《魏略》记载曹操“才力绝人, 手射飞鸟, 躬擒猛兽, 尝于南皮, 一日射难获六十三头”, 这说明曹操对于骑射的军事专项素质能力是非常关注的。《三国志》中陈寿曾经写道, 在汉初平三年 (190) , 曹操时年35岁, 与夏侯惇在扬州募集士兵, 一共募集的士卒约4000余名, 当行军到龙亢时, 部分士卒哗变, “夜烧太祖 (曹操) 帐, 太祖手剑杀数十人, 余皆披靡, 乃保出营”。可见曹操当时的身体素质是很好的, 剑术等专项军事技能也是比较熟练的。此外在《异同杂语》中孙盛曾记载道, 曹操年轻时曾经想刺杀当时的中常侍张让, 偷偷潜入其住所, 后被发现, 曹操手执戟, 使张让的卫士无法近身。曹操将武士逼退后, 跳墙而出。这些都表明了, 曹操是有雄心壮志的, 能够注重自身的军事能力训练, 为将来的征战沙场打下基础, 而且武功较高, 是那个时代难得的文武兼备的领袖。
曹操在对儿子的教育中, 也非常注重其军事体育的教育。曹操深知在当时的乱世情形之下, 要想获得成功, 只注重文化素质的教育是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的。在建安十六年, 曹操亲自书写了《百辟刀令》, 其中记载道“往岁作百辟刀五枚适成, 先以一与五官将 (曹王) 。其余四, 吾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 将以次与之”。通过这个手令, 我们能看出, 曹操对于儿子的教育中, 非常关注武力的锻炼和发展, 并且将这个能力上升到接班人的选拔标准上, 期望选拔出文武兼备的合格接班人。
曹丕是魏王朝的创立人, 其谥号为文帝, 其文化造诣也是很深的。陈寿在《文帝纪评》中记载道:“文帝天资文藻, 下笔成章, 博闻强识, 才艺兼该。”曹丕不仅在文学上有很深厚的底蕴, 而且在军事能力上有相当功底。曹丕在很小的时候就随曹操四处征战, 有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很好的武术能力。在曹丕自己编著的《典论自叙》中记载, 其在5岁时, 曹操看到汉王朝较为动乱, 就让其开始学习射箭, 6岁的时候, 曹丕已经基本掌握了射箭技术。随后曹丕开始锻炼马术, 到8岁的时候就基本掌握了骑射技能。在十余岁的时候就较为熟练地运用骑射技能, 在日常的打猎活动中“逐禽辄十里, 驰射常百步, 日多体健, 心每不厌”。在建安十年 (205) , 曹丕17岁的时候, “弯弓忽高驰, 一发连双糜”, 经过一天的狩猎, 曹丕一人就捕获了璋鹿9只, 野鸡和兔子有30多只, 满载而归。这可见曹丕的骑射军事能力是比较高的。建安二年 (197) 此时曹丕年仅10岁, 随其父亲曹操讨伐张绣。张绣投降后, 又反叛曹操, 曹军大败, 曹操长子曹昂遇害, 曹丕杀出一条血路脱险, 可见其是比较注重剑术的锻炼, 他的身体素质也是相当好的。在剑法方面, 《典论自叙》中曾记载道, 曹丕为了学习剑术, 在很多地方拜访了很多名师, 在河南向剑术高手史阿学艺很久。曹丕能够熟练掌握单剑和双剑的技击技巧。他曾与奋威将军邓展饮酒论剑“时酒酣耳热, 方食甘蔗, 便以为杖, 下殿数交, 三中其臂”。后邓展不服, 曹丕又再次击中其面部, 可见其剑术是很精通的。曹丕曾自我总结道“文武之道, 各随时而用, 生于中平之季, 长于戎旅之间。是以少好弓马, 于今不衰。”
在三曹中, 曹植的文学成就是最高的。钟嵘在《诗品》中对曹植的文章极力推崇, 认为“陈思之于文章也, 譬人伦之有周、孔, 鳞羽之有龙凤, 音乐之有琴笙, 女工之有瀚献”。曹植不但对于文学有较高造诣, 在军事技能方面也有较多训练。曹植曾说道, 父亲在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征战, 统一国家的时候, 他自己也是天天训练剑戟, 整日披盔戴甲。在平时的军事体育训练中, 主要以骑射为主, 曹植的骑射技艺还是比较熟练的。他可以手持中弓利箭, 从马身右边射中左边的箭靶, 也能从马身的左边射中右边的箭靶, 在马上卧身仰射时的命中率也很高。这些情况都在曹植的《白马篇》中记载的:“宿昔秉良弓, 枯木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揉, 俯身散马蹄”。曹植对于剑术也是比较追崇的, 在《魏略》中曾经记载过, 邯郸淳善对于剑术比较精通, 曹植就经常请邯郸淳来到其馆舍进行切磋和学习, 并且学习了很多其他剑术技艺。
在汉末和魏初的时候, 三曹处于整个政治活动的中心, 所以他们对于军事体育的关注和身体力行, 对于其他军事将领和各级官员提高军事体育活动都有很强的推动和示范作用。这就使得汉末的曹操的军事实力一直保持很高的状态, 军队的军事体育活动开展的也比较广泛, 军队中士兵的身体素质是比较高的, 军队的战斗力比较高, 为后来的晋朝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二、对棋类博弈体育文化活动的促进
在汉末魏初的时候, 整个社会上较为流行博戏。在流行的博戏中, “格蒲”、“弹棋”、“围棋”是文人士大夫比较喜欢的棋类体育活动。“围棋”由于其中蕴含的军事阵法、军事运筹等方面的博弈内容, 使得这个智力体育活动在当时比较流行。曹操出生官宦世家, 所以其对“围棋”的理解是比较透彻的, 其在围棋上的功底是很深厚的。陈寿在《三国志·魏书·太祖纪》中记载道:“汉世, 安平崔瑷、瑷子寔, 弘农张芝, 芝弟昶井善草书, 而太祖亚之。桓谭, 蔡邕善音乐, 冯詡、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等善围棋, 太祖皆与埒能。”曹操能与当时公认的围棋高手平分秋色, 可见其围棋功底是相当深厚的。
曹丕除了对围棋较为喜爱外, 他对于弹棋比较擅长。弹棋是一种根据古代足球比赛演化而来的一种棋类游戏。这种棋的主要玩法是“二人对局, 黑白棋各六枚, 先列棋相当, 下呼上击之, 以手巾或葛冠巾拂棋, 以分胜负”。曹丕在其《典论自叙》中记载道:“弹棋始于魏宫内, 用妆仓戏。文帝于此戏特妙, 用手巾角拂之, 无不中。有客自云能, 文帝使为之。客著葛巾角, 低头拂棋, 妙逾于帝。”虽然其中有对弈对手的有意放水, 但是也能看到曹丕对于弹棋是比较精通的。曹丕还曾撰写《弹棋赋》来表达其对弹棋的喜爱。
由于处于政治中心的曹氏父子对于棋类博弈体育的喜爱, 使得棋类博弈体育在汉末魏初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上人们对于博弈棋类游戏都非常喜爱。著名的建安七子都是爱好围棋的人士。这个风气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很大的影响, 在全国内很多有名人士都爱好博弈棋类体育活动。同时也为围棋等棋类运动在我国的开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对球类体育文化活动的促进
足球是在我国最早出现的, 这个运动在我国汉朝时期被称为“蹴鞠”和“蹋鞠”, 这种活动在社会上是比较流行的。这种活动由于参与的人数较多, 且考验人的协调能力、反应速度和身体的耐受能力, 因此在军队训练中也引入了该种活动。曹操对于古代足球运动是比较爱好的, 他对于足球运动对于军队战斗力提升是比较认同的, 因此他对于大力推动蹴鞠运动的开展。在《会稽典录》记载:“汉末, 三国鼎峙, 年兴金革, 上 (曹操) 以弓马为务, 家以嫩鞠为学。”这足以证明曹操对于蹴鞠的喜爱。另据《魏略》记载:“孔桂, 字叔林, 好墩鞠, 太祖爱之, 每在左右。”孔桂是当时的足球高手, 曹操对其很宠爱, 让其伴随左右, 可见曹操对蹴鞠的喜爱程度, 也能看出曹操期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推动蹴鞠运动的开展。曹丕对于蹴鞠也是很喜欢的, 但是他更关注的是蹴鞠转变而来的弹棋游戏。
正是曹操父子三人对于军事体育文化活动、棋类体育文化活动和球类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视和身体力行, 使得整个社会对于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得以增加, 使得曹操割据力量的居民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军队的战斗力提升, 为最后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操集[M].中华书局出版社, 1959.
[2]余冠英.三曹诗选[D].人民出版社, 1979.
[3]黄友军.三国两晋南北朝棋类体育博戏小考[J].百色学院学报, 2011 (4) .
[4]三曹资料汇编[D].中华书局, 1980.
[5]白洁.嘉峪关魏晋墓葬体育彩绘砖画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 2011.
[6]路志峻.敦煌魏晋古墓体育画像砖研究[J].敦煌研究, 2005 (3) .
[7]陈祎晟.关于嘉峪关魏晋墓葬中体育题材彩绘砖画的研究[J].敦煌研究, 2012 (3) .
3.三国文化的作文 篇三
【关键词】《三国杀》;传统文化;运用
随着游戏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游戏产品的同质化日趋严重,如何给游戏注入个性色彩,让产品能够脱颖而出,越来越受到业界人士的重视。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注入产品中的策略在不少游戏设计公司中得到实践,但如何运用好这些文化元素,游戏公司尚无定法,《三国杀》在这方面颇具特色,这款中国原创游戏以最初的桌面游戏形式于2009年投放市场,曾在以后的两年激发了国内桌游市场的发展,该游戏由两名在校学生设计,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实属难能可贵,其在传统文化的运用上具有其他游戏所没有的特色,值得国内游戏公司研究和学习。
一.《三国杀》的简介
《三国杀》是北京游卡桌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行的策略类游戏,最先以桌面游戏的形式,尔后通过与盛大公司的合作,开发了《三国杀OL》版。该游戏吸收了西方桌面游戏的特色,同时又把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作为游戏素材,研发的回合制策略类游戏。值得一提的是该游戏原创是中国传媒大学2004级的游戏专业学生设计,无论从游戏的玩法到游戏角色的设计都是原创,在投放市场以来,深受不少玩家喜爱,在众多游戏产品中独树一帜,尽管后来国内出现不少跟风产品,诸如《英雄杀》、《三国斩》等等,但《三国杀》在设计上的独创,让后来的产品无法与之抗衡。
二.《三国杀》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
1.游戏角色设计与中国历史故事的巧妙结合
《三国杀》和某些桌游相似的地方是身份定义,例如《斗地主》中就有地主的角色,但在《三国杀》中把这种身份的定义巧妙地和三国故事结合起来,该游戏分为四种身份,即:主公身份、忠臣身份、反贼身份和内奸身份。这四种身份利用故事所定义的忠奸立场,把他们分成对立两派,忠臣保护主公,同时要把内奸和内贼给清除,反之内奸和反贼则要杀掉忠臣后单挑主公。这些身份由玩家通过随机抽牌获得。这种把玩家角色与历史故事紧密的结合不仅提高了游戏的文化内涵,同时让深受三国文化影响的国人产生亲切感,拉近了玩家和游戏的距离。诸如这样巧妙融汇的案例在该游戏中运用较多。例如:游戏中除了身份系统的设置,还有武将系统,该系统把三国的经典人物都编排进了游戏,并结合该人物的历史故事,设置了该武将的技能。如:故事人物甄姬、夏后惇、吕布、貂蝉、司马懿等等,这些不同的角色都具有历史渊源的技能。例如:甄姬是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妻子,其作为三国时期知名的貌美女子,被史书称有倾城之貌,不仅贤淑且受到当时不少男性倾慕,包括曹植。曹植的《洛神赋》也是为悼念她而作。在《三国杀》中,武将甄姬的技能设计为“倾城”和“洛神”,紧扣该人物的历史故事,主要是防守类型。再如:夏侯惇,该角色是陪同曹操出生入死的一员大将,其性格刚烈忠诚,是曹操身边少有的几位陪伴时间久远的重要角色之一。在游戏中,夏侯惇被富于的武将技能为“刚烈”,其武力威力在于强力,但在面对诸如郭嘉、诸葛亮和司马懿等这些谋士角色时,就显得英雄气短,重力打在棉花上,得进行策略地分析方能伤害到敌方,这样的设定与夏侯惇在历史故事中的有勇欠缺谋略的角色特点关联紧密。
2.游戏角色对白上的风格统一。
《三国杀》在开发桌面类的纸牌游戏时,就很注意游戏角色的文字风格统一。例如:上边所谈的夏侯惇,在纸牌上就注有“眼的罗刹”,因夏侯惇在与吕布交战被流箭射中了眼睛而有被称为“盲夏侯”之说。到了网络版《三国杀》这样紧密联系历史故事就更深层次,增加了角色的游戏配音。当玩家在发动夏侯惇的刚烈技能之时,会出现“鼠辈,竟敢伤我”,以及当玩家的武将被敌方杀死时,会出现“什么都看不见了”等切合历史故事情节的对白,让玩家在娱乐同时,又体验到三国的故事,为游戏增添了不少情趣和故事氛围。给玩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3.游戏规则与历史故事的结合
《三国杀》在游戏规则设计上颇具特色,首先它打破了中国传统桌面游戏的常规增加了新的维度,即,空间上的扩展,在以玩家所坐的位置,设置了距离规则,当在规定距离内,玩家可以采用杀牌,对敌人进行杀的攻击,而反之,被杀方则可以根据手中的牌可以采取闪的措施或者使用马牌,让玩家抽象似的骑着马远离了敌人的射程,从而实现在距离上逃离被点杀的危险。这样的形式新颖而又打破空间的限制。除此外,玩家在玩《三国杀》还必须了解游戏中角色的属性特点,不同的性格特点所能发挥的技能各异。而这些属性就和三国演绎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相关的历史故事结合起来,例如,《三国杀》中的锦囊牌,这些牌包括了“过河拆桥”,“桃园结义”,“借刀杀人”等三国演绎中的故事桥段,“过河拆桥”这个牌可以让玩家操作其他玩家被动放弃一张牌,从而实现战局的改变。而这就借鉴了《三国演绎》中张飞在长坂桥为堵曹操的追兵而拆掉桥的故事而来。再如:《桃园三结义》牌可以让所有玩家获得一个分值的体力,这个技能所体现的朋友义气溢于言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三国杀》游戏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不仅仅局限于以往仅借鉴传统故事来构建游戏的背景故事,而是深入游戏中的方方面面,无论从角色的塑造到游戏规则的设计都充分地利用了三国的历史故事,增加了游戲的可玩性,为游戏增添了更多的个性特点。
作者简介:王成宇,女,重庆人,讲师, 硕士,研究方向:大众传播与数字媒体艺术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4.两汉三国文化 篇四
三国旅游线------汉中,汉中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汉中地处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北立,巴山南卧,中部是汉江滋润的美丽而富饶的汉中盆地。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历史非常悠久,自秦惠王首置汉中郡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在这块史称“天汉”的大地上,胜迹历历,史册煌煌。汉高祖刘邦屯兵汉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取三秦而定天下。特别是三国时期,这块“栈阁北来连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的战略要地,曾演绎了多少惊天动地的英雄故事。一部名著《三国演义》,约有半部在讲述与汉中有关的事件。公元一世纪末至公元二世纪前半叶,作为战略要地的汉中,再一次成为中国历史的亮点。
三国时期,魏蜀相争。汉中成为曹操进攻刘备,魏灭蜀并吴的军事目标;又是刘备北伐曹魏的军事基地。同时,张鲁也在汉中称过王,创建五斗米教,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教合一政权。魏蜀两大政治势力在这里发生了激烈碰撞,于是就有了《三国演义》中描述的老将黄忠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的激烈场景,有了曹操褒谷口杀杨修、马岱虎头桥斩魏延的历史悲剧。尤其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一代名将诸葛亮在汉中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为辅佐刘备灭曹复汉,他在汉中屯兵8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于汉中勉县定军山下。其安息地武侯墓汉柏汉桂相映成趣,后由皇帝下诏修建的武侯祠,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位于汉中西部的定军山,似乎至今还震荡着隆隆的战鼓声;而在古战场耕种的农民,不经意地会翻捡到一枚枚生锈的扎马钉,翻捡到一段段依然鲜活的三国故事。
三国旅游到汉中,你可以游览古汉台、拜将坛、古虎头桥、石门水库、褒斜栈道、武侯墓、武侯祠(古旱莲)、定军山古战场、天荡山古战场、张良庙、马超墓祠、刘备立汉中王设坛处、诸葛亮读书台、诸葛亮制木牛流马处等久负盛名的观光景点,尽情领略三国时期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古汉台
位于汉中市中心,楚汉相争时期筑建,面积约8000平方米。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8米。公元前206年,农民战争一场风暴推翻了秦王朝后,项羽自恃功高,撕毁各路义军与楚怀王所定“先攻下咸阳者王之”的协定,将先拿下咸阳的刘邦封为汉王。刘邦忍辱屈就,率大军由子午道进驻汉中,夯土建成秦模式的高台宫廷——即今天的古汉台,并用张良计火烧由关中进入汉中的所有栈道,以示他已很满足当汉王了,不会再北上与项羽争天下,来麻痹项羽,打消项羽对他的戒备心理。刘邦以汉台为宫廷,以汉中为根基,在汉中习兵练武,广纳贤才,破格提拔“胯下之徒”韩信为汉大将军,并用诸葛亮“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术,打项羽个无备,出奇制胜拿下三秦。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故将国号定为汉。他驻过的高台就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宋代的张少愚有“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的诗句,其中的“一坯土”,就是指残存的高台。清代的陈毓彩有诗云“赤帝龙兴事已陈,层台巩固尚如新。当日宫廷湮没迹,此时郡国有仁人。”自汉而降,汉台便成为汉中府署官员祭奠和游乐的场所,代有修葺。现耸立于台北端的望江楼,始建于南宋。宋代的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府署东北隅有“天汉楼”,即望江楼的初称。物换景移,几经兴衰,如今的望江楼,更给人一中庄严隆重之感,它以其别致的造型,巍巍的风姿,早已成为汉中古城的标志性古建筑。登楼远眺,四面云山,如展画卷;俯视城区,楼台林立;环顾庭院,古树修篁,花木掩映。登此楼,使人心旷神怡,1 追往抚今,感慨万千。望江楼正南,昔建有桂荫堂,现有古汉桂数株,每逢中秋佳节,香飘四溢,成为汉中城内寻香访桂之处。再南有明代修建的镜吾池、洗心亭。楼东侧的石马,风格古朴,是人们评论三国蜀将魏延千秋的幸存之物。亭阁内造型精美的铜钟,是明代汉中瑞王府的遗物。凝视铜钟,耳边似乎回荡着护国禅林里悠扬的晨钟暮鼓,素有汉中八景之一的“月台苍玉”,是楚汉时期的古物,也是汉台现存的最早的石雕作品,或谓“刘邦上马石”、“试剑石”,或谓“石鼓”、“宫廷柱础”。古汉台如今是汉中市博物馆所在地,台内古树繁茂、修竹参差、亭榭遥相,杂以碧池内繁盛的荷叶,竟有江南水乡之感。博物馆的精华所在是“汉魏石门十三品”陈列室。它们属于国内外久负盛名的汉魏摩崖刻石,被喻为“国之瑰宝”、“书法宝库”。这批摩崖刻石的文字内容对研究我国交通、水利、科技、书法艺术的发展,尤其是研究汉隶演变,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弥补了史书的缺漏,校正了史书的讹传,堪称是一部重要的石刻文献,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东汉镌刻的《襵君开通褒斜道》与《石门颂》摩崖为一级中的甲品,更体现了《石门十三品》的价值。位于汉中博物馆内的国宝“十门十三品”陈列室。
拜将坛
位于汉中市城区南环路中段南侧有南北两座土台组成,占地面积7840平方米,正中两座方台各高3米余,北台上建无墙殿3间。相传是刘邦为汉中王时,拜韩信为大将军处。拜将坛亦称拜将台,南台四周用汉白玉栏杆围砌,台场平坦宽敞,台脚下东西各树立一石碑,东碑阳刻“拜将坛”3个字,碑阴刻《登台对》。西碑阳刻“韩大将韩信拜将坛”8个字,碑阴刻七绝一首:“辜页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 两碑相望,更为古坛增添色彩。北台上建有一亭,顶部是斜山式。斗拱飞檐翘角,下边枋檩竹等均施玄紫彩色和苏式彩画。此亭形体舒展而稳重,气势雄浑而大方,金碧辉煌,十分壮观!安放于拜将台的汉中世纪大钟,重达11吨,属中国西北最大的铜钟,其声宏亮,气势壮观,与拜将台相应交辉。
古虎头桥
是三国时期的重要遗址,始建于公元236年,距今约1770年,为三国时马岱斩魏延处。位于汉中市区中心广场附近。魏延为三国时杰出的军事奇才,史称“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刘备218年夺取汉中自立为汉王,后迁都成都,选择魏延镇守汉中十余年。魏延死后,历朝历代均有民众在此祭祀。
石门水库
汉中石门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北18公里的褒河谷口,以石门水库为依托,风景秀丽,古迹荟萃,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遗址就在这里。石门水库建于70年代末,坝高88米,区内景色优美。游船快艇可供游人自由选择。自春秋战国以来,褒谷就是沟通南北的交通要道。开凿于东汉永平年间的石门隧道,用“火烧水激”而成,是世界最早的人工通车隧道。石门附近有100多方摩崖石刻,最著名的“十三品”“国之瑰宝”,被日本书道界称为“汉中石门,日本之师”。褒谷石门文化沉淀丰厚。历史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萧何月下追韩信;诸葛亮北伐曹魏,吴玠,吴璘阻击金兵均取道于此。相传这里还是“一笑千金”褒姒美女的故里。新建古栈道蜿蜒曲折,飞架在坝下徒壁悬岩上,再现了秦汉古栈道的辉煌。
褒斜栈道
提起蜀道,人们自然会想起李白笔下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古人不屈不挠,在千山万 2 壑中寻找通道,经过历代前仆后继的开拓,建成了一条自关中逶迤而到汉中的通道,这就是 古代著名的跨越秦岭的栈道,也是诸条蜀道中最著名的“褒斜栈道”,它贯穿秦岭山脉,道的南口是“褒谷”,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北口称“斜谷”,在陕西省眉县,故名为“褒斜道”。全谷长250公里。位于汉中勉县的褒谷口为褒河最窄处也是褒斜道最险要的隘口,这里绝壁陡峻,山崖边水流湍急,很难架设栈道。为了打通道路,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下诏在褒谷最险之处开凿穿山隧洞。历时六年,一条长达15米的穿山隧洞开成,古称“石门”。文物工作者曾仔细考察过石门隧道的内壁,光滑平顺,几乎没有斧、凿、钻等工具留下的痕迹。在当时火药尚未发明的时代,石门是采用什么方法开凿的呢? 古人的方法是用油脂含量极高的松柏作燃料煅烧山崖四到五个小时,再向灼热的崖面泼水或醋,使其骤然冷却,自然酥裂,然后再用铁制工具剥离,一段段渐进。就这样,古代先民在1900多年前成功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据考证,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条人工开凿的穿山隧道。褒斜道自东汉以来,因为政治和军事的原因时开时闭。而每一次的开通,或记事或咏颂大多会采取摩崖石刻的方式。久而久之,历代政要,文人,墨客路经此处或借物咏志或思古抒怀,于是褒谷口的摩崖石刻越来越多到清代已达百余块。公元219年3月,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在蜀将黄忠斩夏侯渊于定军山后,曹操退驻褒谷口,心中烦闷,便借附近山水解愁。他看到褒谷中水浪激石,如白雪翻滚,便欣然写下“衮雪”两个大字,刻于褒河水中的大石上。曹操手迹,存于世间者,只此二字,犹如广陵绝响,弥足珍贵。正如清代诗赞:“滚滚飞涛雪作窝,势如天上泻银河。浪花并作笔花舞,魏武精神万顷波。” 而“衮雪”二字的“衮”字为何少写了三点水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每个汉中人都会告诉你,曹操是这样说的:“江中之水甚多,何必画蛇添足”。因为这些摩崖石刻大都记录重大事件而且撰文者多为当时政要或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所以一般都邀请当时的大书法家和最负盛名的刻匠来共同完成。比如《石门颂》就是请当时的大书法家王戒书写的。而《石门铭》是由王远书写,武阿仁刻字而成。在石门石刻中与《石门颂》齐名的就是北魏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509年刻于石门东壁的《石门铭》,它记载了梁、秦二州刺史羊祉重开石门故道的事迹。《石门铭》是北魏摩崖石刻的代表,近代书法家康有为称《石门铭》是“神品”,他说:“石门铭飞逸奇浑,翩翩欲仙,若瑶岛散仙,骖鹤跨鸾”。同样喜爱魏碑的近代大书法家。于佑任也对《石门铭》推崇备至。
张良庙
汉张留侯祠,俗称张良庙,为祭祀汉高祖刘邦的开国谋士张良(字子房)的祠庙。因张良曾被封为留城侯,故称“汉张留侯祠”。传说为汉高祖刘邦所建,以后历代都有重建和扩建,而以隋、唐、宋各代规模最盛。张良庙内现存古建筑是清朝康熙年间重建的,经历数百年,才形成规模,是全国所有祭祀张良的祠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胜迹。有楼、殿、亭、阁、廊、榭共156间,现存碑刻39通,摩崖题字51块,匾额50多面,楹联40余幅,古树10棵,占地面积14200平方米,是研究秦汉社会历史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中国早期道教活动胜地之一,也是绝佳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寺院建筑技艺精巧,布局独特,与自然佳景浑然和谐,交相辉映。院中,泉水竹影,声色成趣;古柏劲松,千姿百态;奇花异草,浓郁馨香; 碑石字画,各具其妙;石径岩梯,千回百转;文物典故,妙趣横生。游观大小九院,院院风貌各异,身临其境,如坠仙界。
武侯墓
位于汉中市勉县城西定军山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汉丞相忠武侯诸葛亮的陵墓。墓地380亩,岗峦起伏,四季如春。陵墓中有古庙、拜殿等共古建筑54间,墓前古庙始建于公元263年。54株古柏也是于263年所植。汉桂两株,树围1米多,至今年年开花。墓地汉柏汉桂相映成趣,古建文物交相辉映。每逢清明前后武侯墓 文化旅游节期间,游人如云,平常去拜竭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武侯祠
位于汉中勉县城西108国道边。国家AAA景区,始建于公元263年,是全国最早、也是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武侯祠,故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美称。祠内布局严整、建筑古朴、古柏参天、花木茂盛,旱莲丹桂、两相辉映。现存古建筑28座100多间,规模雄伟,为陕南最大的古建筑群。祠内文物丰富,匾联层层,碑碣林立,有各朝代珍贵石碑90余通,历代名人字画400余幅,以清嘉庆八年顒炎皇帝亲笔御书“忠贯云霄”金匾最为珍贵。杜甫《蜀相》诗曰:“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锦官城即今成都市,丞相祠堂就是今天的成都武侯祠。全国武侯祠多达数十座,成都武侯祠虽驰名中外,不过,全国最早的武侯祠不在成都,而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从创建历史来说,比成都武侯祠约早四十余年。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据粗略统计,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历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是兰溪一大史迹和揽胜之地。
武侯祠内古旱莲
位于三国古战场勉县定军山下武侯祠院内的古旱莲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株。1979年文物普查时,专家用碳十四测定它的树龄为400多年,相当于明代万历年间,与祠墓志相吻合。虽经数百年历史的风雨洗礼,但每当春暖花开的时节它都是落英满枝,芳香袭人。特别是3月中旬,旱莲树便繁花似锦,次第开放,招徕海内外游人纷至沓来慕名观赏。旱莲初开时花呈红色,盛开时呈粉红或白色,花朵红、白相间,花蕊略呈粉红色,酷似莲花,故称其为“旱莲”,被定为汉中市花。
马超墓祠
位于汉中勉县城西2公里,是三国蜀汉五虎将之一马超墓冢和纪念祠。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为汉制覆斗型,冢高8米,周长90米。有古建10多间,是重点三国旅游景点。
定军山古战场
位于勉县城南2公里处,三国时期魏蜀两军交战的古战场,古今闻名。有十二连山自西向东逶迤十多公里,宛如游龙戏珠,故有“十二连山一颗珠”之美誉。山上有武侯坪、仰天池、斩将桥、八角琉璃井、遮箭牌等古迹。定军山因三国史迹而誉冠古今,老将黄忠刀劈夏修渊、赵顒于定军山下,威名震华夏。
天荡山古战场
位于勉县城北5公里,南与定军山隔汉江遥遥相望,山中有米仓山,圆若覆盖,是曹操屯粮之地。建安24年,刘备派赵云、黄忠等击败米仓山守将,迫使曹操退兵,从而决定了定军山之战的决定性胜利。
刘备称汉中王设坛处
公元219年,刘备自阳平关南渡沔水,打败曹操,遂踞有汉中。同年7月,经群下上书,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于勉阳旧州铺设坛祭祀称王。
诸葛武侯读书台
5.三国文化征文 篇五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在世界竞争的舞台上,在天与地的交汇处,谱写了一曲华丽的乐章。古往今来,多少历史文人,耗尽毕生的心血,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直至今日,读来朗朗上口,荡气回肠!而罗贯中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则更是一曲英雄的赞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易中天在《百家讲坛》用他独特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
“三国”中的人物给我的感觉是“智勇忠义”交织而成。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周瑜是何等英姿焕发;刘备桃园三结义是何等重情重义。会为张义德单骑伫立长坂坡,“身张义德也,谁来共处决”,吓破敌胆而拍案叫绝;会为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被孙权所害而破涕大哭;会为周瑜久不得胜,吐血身亡而深感惋惜。当我读完《三国演义》,百感交集,千丝万缕的感慨,犹如喷发的火山,是那么强烈。合拢了书本,平静了心情。在易中天教授的引领下,我犹如梦回三国,曹操的奸雄,孙权的深谋远虑,刘备的重情重义,不但让人触手可及,而且古老的历史似乎已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人生豪迈,对酒当歌,生命苦短世事间几度春秋?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民族责任我辈当一力承担!
《三国演义》中惊险刺激的斗争至今想起来还依旧历历在目,其实人生本来就是难以预料的。生活,就像草地上纷飞的蒲公英,无奈的苦涩中总带着些幽香。诸葛亮的知恩图报,关羽、张飞的忠心耿耿,刘备的思贤如渴,曹操的`足智多谋……种种的人物形象,在当年战乱的年代里,铸就了一个个真实而伟大的灵魂,尘封的四壁,隐去了一切,落叶在街前遮住了往日的足痕。有时候,我往往会记得曹操的“挟天子而令诸侯”,而忽视他的真才实学;记得张飞的“醉失徐州”,而忘记他的赤胆忠心;记得关羽曾放过落败的曹操,而忘记他的“水淹七军”……人,似乎总爱遗忘。但是,请记得,他们都是堂堂正正、敢作敢当、信守承诺的英雄人物!
6.许昌三国文化征文 篇六
今天,在这条路上,一座小城中最普通的农田包围的路上,我们一行人正将三国文化踩得更实、更真切。尽管涿州这个地方远离四川,但它却又与“蜀乡”有太大的联系。一提到“蜀”,人们最多是想到 —— 四川、蜀国、刘关张。是的,这里是刘备的家乡,是张飞世居的土地,是关羽遇到两位英才的地方。这里更是他们结义之地,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的故事想必大家也已经耳熟能详。当年,刘关张结义于涿郡桃园,招募五百乡勇,又妙遇张世平,苏双这样的大商,赠与良马、缤铁、金银,而后投奔刘焉,艰苦创业。凭着“初出便将威力展”的勇气和才智,逐渐兴旺。见徐庶,遇水镜,得诸葛等等,励精图治,成就了一番事业。虽然刘备匡扶汉室的心愿未了遗恨而去;关羽败走麦城;张飞则是伐吴未克身先死,身在阆中,头在云阳。但他们留给后世的,却依然是忠心,勇毅。
就这样思索着,不知不觉间三义宫的形象竟展现在了我的眼前。三位义士的庙宇,显得那样古朴,宁静。可能由于心中的敬畏,这庙宇竟也显得雄壮了一些。不大的.广场上,一尊后人为他们修筑的忠义鼎正对于庙门,只此这些——总之,一片祥和,一片的与世无争。再向鼎前面看去,同样正对庙门的是一条农田间的阡陌,人、田、庙三者和谐在了一起。这一座庙宇也好,宫殿也好,已是这里农人生活的一部分了。不知修建者为何把庙建在这里,或许这与楼桑的华盖有关,或许这是刘关张三人曾走过的地方,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便是将他们走过的地方再次依依踏实与重温。脚步中不仅有方位的变化,更有纸片的文化的遗影。这庙宇是这样古朴,就像它正对的农田一样,它也与小城现有的一些文化相符合。它的气息与这里的人们,与这座小城的呼吸融为一体,尽管这里没有三位英雄的遗体,却遗留了他们的英魂。
7.三国文化的作文 篇七
关键词:三国演义,PC游戏,传播
《三国演义》自问世以来, 备受世人的喜爱和推崇。不同的人对《三国演义》有着不同的解读和认知, 广泛的阅读受众及深远的影响使得《三国演义》不仅仅是一部小说, 更代表了一种文化, 一种“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源, 以三国故事的传播演变为流, 以《三国演义》及其诸多衍生现象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1]。长期以来, 人们喜爱《三国演义》, 正是基于对历史文化的反复解读, 进而在不断发展的《三国演义》历史文化中再创作《三国演义》、享受《三国演义》, 无论是求美、求善还是求真, 都能各得其所, 从而相得益彰。从三国历史到《三国演义》,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鉴赏, 从文化传播到学术研究, 这不能不说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1 三国演义文化在电脑游戏中的传播
1.1 三国演义在电脑游戏中传播的背景
1.1.1 信息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新的信息载体
当今社会, 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电脑等媒介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的传播方式, 特别是电脑的出现使多种媒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组合, 电脑多媒体传播迅速发展成为人们沟通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三国演义》等民族文化也在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一些新的传播方式。
1.1.2 青少年对《三国演义》小说文本态度冷漠
多种媒介的出现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平面的文本信息失去了好感和耐心。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基础教育教材语言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课题组曾组织过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课外阅读调查。结果显示, 全部阅读过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27.7%, 不足三成。这一调查涉及全国25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66所学校的近万名初中学生[2]。
1.1.3 电脑游戏成为青少年接触三国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英特尔公司2003年发布的一份亚太地区游戏调查结果显示, 在中国的电脑游戏玩家中, 学生占大约55%。大约54%的玩家2l~25岁, 其中, 33%为l6~20岁, 青少年成为了电脑游戏的主要受众[3]。与此同时, “三国群英传”和“三国志”等三国题材电脑游戏在电脑游戏领域占据着广阔的市场, 受到了中、日、韩3国青少年群体的共同支持。
1.2 小说在电脑游戏中传播的现状
1.2.1 拥有庞大的受众群
有人说, 在传统的阅读之外, “70后”的“三国”打着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烙印, “80后”乃至“90后”的“三国”可能更多来自三国游戏[4]。三国游戏的拥趸, 遍布日本、韩国、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网络论坛上, 有着数以千万计玩家关于三国游戏的帖子, 有对人物的比较评价, 有对游戏技巧的心得交流, 有对游戏设计的意见、建议。除了交流、比较三国游戏的区别外, 还有大量因游戏引发的关于小说本身的讨论甚至争论。在这里, “三国迷”不仅玩游戏, 还希望追求对小说的理解和对事件的感受。
1.2.2 拥有良好的开发环境
三国题材已经成为游戏产业中最为宝贵的遗产之一, 一直以来深受游戏开发商的青睐。中国内地的目标软件、新瑞狮, 香港的互动智傲, 台湾的智冠游戏、奥汀软件, 日本的光荣游戏、任天堂, 韩国的Dong Seo Studio、BOOK-MARK等众多优秀游戏企业为三国题材的游戏开发拓展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文字类、棋牌类、角色类、经营类、动作类、射击类到益智类、决策类应有尽有。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改进, 动画、音乐水平的不断提高, 程序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 电脑游戏的表现力、吸引力将会越来越强, 游戏企业的发挥空间也将会越来越大。
1.2.3 拥有大量优秀的作品
在历史题材游戏中, 以三国为背景的游戏无疑是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根据不完全统计, 从1985年的初代“三国志”到如今的二十余年里, 以三国为题材的游戏总共有两百余款, 这其中还不包括各种移植版和加强版游戏。这些优秀的游戏作品中, 很多作品的发行甚至跨地区、跨国界, 拥有着许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别、不同阶层的忠实玩家。特别是“三国群英传”、“三国志”2款扛鼎之作, 经久不衰, 成为了三国游戏中的两面旗帜。
2 讨论
鉴于中国古典小说在游戏中的教化研究几乎还处于空白阶段, 《三国演义》乃至整个古典小说领域在游戏中的传播研究目前也几乎还处于空白阶段, 因此, 探讨《三国演义》在电脑游戏中的传播, 将有助于为中国古典小说与电脑游戏之间的融合这个研究领域打开一道缺口。
参考文献
[1]沈伯俊.开发“三国文化之旅”的几个问题[J].中华文化论坛, 2003, 2:111~113.
[2]林娜.四大名著七成中学生没看全, 春光好何不读名著[N].沈阳晚报, 2008-4-4.
[3]阚道远.国外电脑游戏的信息心理战与我国的文化安全策略[J].中州学刊, 2008, 3:251~254.
8.品三国文化 悟好学之义 篇八
曹操,是三国文化中的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和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孙权等同一层次或同一量级的人物,其性格的多面性复杂性,其历来所受争议之多,其历史命运的起伏跌宕,则应居于诸人之冠。虽然如此,随着时代的进步,曹操当年统一中国北方的历史成就,其好学和爱才的为人特点,已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曹操的好学和爱才对其取得统一中国北方的历史成就起到了直接的积极作用。历史上的曹操是对中国古典军事理论著作《孙子兵法》研究的开创者,流传至今的权威版本《孙子十家注》,其中的第一家就是魏武帝曹操。即此一端,曹操的好学就拥有了极给力的印证。其实,即使反曹立场极为鲜明的《三国演义》对曹操的好学和爱才也并未一概抹杀,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予了生动和传神的表现。最典型的事例,当属官渡之战,曹操以好学和爱才的态度对待谋士和将士,从善如流,形成上下同心的整体团队,终于由弱转强,操得胜券;而袁绍则以骄横和轻慢的态度对待其下属,终至人心离散,大败亏输。两相对照,不言自明。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曰:“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鲁迅有名言:“其实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和曹操一党,但总是非常佩服他。”
当今在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为今天和今后前进中的借鉴,自是我们在现实世界实践与研究中的应有之义。曹操在一定的时期做到了好学与爱才,促成了他的功业。但后来由于个人权欲恶性膨胀等等原因,没有将好学与爱才进行到底,以致杀荀彧,斩杨修,诛荀攸,……等等遗咎于后,至今仍辨讼纷纭,话题常新。似此充满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历史案例,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在现实的实践和研究中深入甄别,认真汲取,为建设终身学习型和谐社会,不断取得切实成绩。
9.三国文化征文选登 篇九
《三国演义 》讲述的是从汉灵帝元年(184)黄巾军起义,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间,魏、吴、蜀、三国灭亡,晋武帝一统中国的故事。广泛地反映了三国时期社会的.黑暗和动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暴丑恶的本性,表现了人民群众在**年代的灾难和痛苦,以及人民群众反对战争分裂要求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它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损人利己、狡诈阴险的——曹操;忠诚厚道、谦恭待人的——刘备;打击豪强、任人惟贤的——诸葛亮。
读完后,我体会到了诸葛亮的待人和气、爱动脑筋;体会到了刘备的重友情、只人善用;体会到了曹操虽然狡诈阴险,但他也有没人能比得过的雄才大略、和他本身就具有的机警过人。
读完后,我从“空城计”一典故中知道了遇到了困难不要慌张,要冷静,做什么事都不要大意;从“七擒孟获”一故事中明白了如果要让一个人心服口服,就必须做出让他服你的事,但我们也不要向孟获一样被别人“七擒七纵。”
10.三国文化征文许昌800字 篇十
三国时代,豪杰辈出,不少英雄故事通过书本流传了下来,你对三国文化又有怎样的了解呢? 三国文化征文许昌800字【一】
我的家乡许昌,位于河南省的中南部,是一个风景宜人的美丽城市,也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城市内到处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因此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中国宜居城市等好几项荣誉。
我的家乡是三国故都,城市中至今还有很多三国的遗迹,处处都散发着三国文化的气息。霸陵桥、春秋楼、华佗墓„„,屹立在城市的不同位置,让人们回忆着这一幅幅真实的历史故事。去过霸陵桥的人们都知道,在霸陵桥的旁边,至今还有“关公挑袍”的遗址。巨大的石碑雕刻在岁月的侵蚀下,显的很是斑驳。在石碑的旁边,威武的关公手拿青龙偃月刀,骑着跃起的赤兔马屹立桥头,坚毅的眼神让人们依然看见了,当年关公放弃荣华富贵追求仁、义的决心。他的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所有人祖辈相传。
华佗墓在许昌城北,占地360平方米。华佗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医生,他为人们的健身发明了五禽戏,为了让人们手术时不痛苦,还发明了麻沸散,成为了医学史上的鼻祖,但后来却被曹操杀害。人们为了纪念华佗的丰功伟绩,修建了华佗墓。我的家乡不止有这些名胜古迹,还有许多的名人也在许昌被人称颂----曹冲称象、孔融让梨、曹植的《七步诗》„„,我国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说过,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如果你也想看更多的三国遗迹,也想听听关于三国的故事,那就到我的家乡---许昌来吧。
这些事迹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希望大家有时间能来参观。
三国文化征文许昌800字【二】
“历史使人聪明”。这是历史学家庞朴先生的一句名言。
因为历史是前人成功和失败的记录,由成功而失败,由失败而成功的经验教训的积累。无数英雄呕心沥血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形成了厚重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
这种积淀是无形的,无处不在的,无处不起作用的。它们有关于友情亲情的忠诚,也有关于臣子对国家的孝忠。这些优秀的文化无一不深深的薰陶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位炎黄子孙。
厚重的优秀的三国民族文化积淀便是这历史长河中灿烂的一幕。
11.《三国志》里酒文化很“暴力” 篇十一
客人不喝,主人就强劝,这种酒风在今天大陆的华北和东北地区依旧流行,但是像张飞那样因为不喝就打人,还实在是罕见。或许经过了1800年的进化,现代人要比三国人文明多了吧。
三国时酒风确实很暴力,非但张飞喜欢通过揍人来劝酒,刘表也喜欢,曹操也喜欢,连貌似文雅的孙权也喜欢。张飞劝酒见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小说,不一定靠谱。刘表、曹操和孙权等人劝酒却主要见于《三国志》,《三国志》是正史,可信度是蛮高的。
曹丕在《典论·酒诲》里写道:“荆州牧刘表跨有南土,……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胜,中雅受六胜,季雅受五胜。”什么意思?就是说荆州牧刘表喜欢喝酒,专门让人加工了大、中、小三个酒杯,大酒杯取名“伯雅”,能盛七升酒;中酒杯取名“中雅”,能盛六升酒;小酒杯取名“季雅”,能盛五升酒。
据《中国历代度量衡考》第244页论述,汉末及三国时一升相当于今天的0.2升,所以“伯雅”能盛两斤四两,“中雅”能盛两斤二两,“季雅”刚好盛两斤。现在国内一瓶白酒多为一斤装,一瓶啤酒多为一斤二两装,由此可见,一只“季雅”能盛下两瓶白酒,一只“伯雅”能盛下两瓶啤酒。
汉魏时没有蒸馏酒,只有酿造酒,而且酿造方法较为粗放,按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记载的酿酒法,水和米的比例是一比一或者更低,这样如果不经过二次发酵的话,成品酒最多不会超过五度,很像现在江浙一带的江米甜酒,可以用“酸酸甜甜就是我”这句广告词来做广告。
即便这样的低度酒,常人也不会论斤喝。刘表怎么喝呢?他把伯雅、中雅、季雅三个杯子一字排开,统统倒满,咕咚一杯,咕咚一杯,一气喝完,将近七斤酒进肚了。
跟张飞一样,刘表自己狂喝,也让客人狂喝,谁不喝,他就强劝。前面说过,张飞劝酒的方法是用鞭抽,很粗犷。刘表比较内秀一些,他劝酒的方法是用针扎。曹丕在《典论·酒诲》里是这么写的:“(刘表)又设大针于杖端,客有醉酒寝地者,辄以针刺之。”你喝醉了,我就把你扎醒,让你接着再喝。真好客。
曹操本人并不怎么喜欢喝酒,执政以后还一度禁酒,但他劝起酒来却很猛。《三国志·魏书》第十八卷有云:“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斧目之。”曹操在前面敬酒,典韦拿大斧子在后面紧跟,曹操向谁敬酒,典韦就用斧子向谁敬礼。那意思很明显:敢不喝?劈死你!
孙权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三国志·吴志·张昭传》记载:“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使人以水洒重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当时的场景想必是这样的:孙权在高台上大宴文武,要求大伙一醉方休,某宾客不喝,孙权就让人往他身上泼水,下命令道:“快点儿喝,今儿个必须喝到迷迷糊糊掉下去为止!”这已经不是一“醉”方休了,是一“摔”方休。关于孙权劝酒之猛,还有一例可作佐证。《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记载:“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孙权劝酒,臣子虞翻装醉,被孙权发现了,孙权大怒,竟然要砍死他!
三国英雄人物都如此嗜酒,可见会喝酒才能当官这个潜规则还是有历史渊源的。生于三国却不会喝酒,伤不起啊!
(转自“趣历史”)
【三国文化的作文】推荐阅读:
三国文化诸葛亮征文600字10-22
《三国演义》读后感:品三国-初中作文08-29
三国演义赵云作文09-26
三国群英赞――刘备Ⅱ作文08-25
三国演义之作文训练09-22
我说三国五年级作文10-05
三国演义人物传记作文09-09
三国故事的成语07-07
六年级作文读《三国演义》有感07-08
三国演义的介绍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