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老人自我心理调适

2024-11-12

再婚老人自我心理调适(精选8篇)

1.再婚老人自我心理调适 篇一

自我心理调适的基本策略

自我心理调适的理论依据是情感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情感是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需要的基础上,以认知活动为前提和中介,受态度的性质所制约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因此心理调适有三个基本策略:调节需要;改变认知;端正态度.

作 者:张劲东  作者单位: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江西,萍乡,337000 刊 名: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PINGXIANG COLLEGE 年,卷(期): “”(2) 分类号:B84 关键词:调节需要   改变认知   端正态度  

 

2.再婚老人自我心理调适 篇二

这还是期末的一点“小事”, 平均分、优秀率、进步 (退步) 度, 在年级同学科教师面前, 会感到挺“丢面子”的。我们总不能找领导、找教师说明——我们班为什么这次“败北”, 原因在于学生不读书, 家长不配合, 改卷教师出“重拳”, “拖尾巴”的孩子又回来“凑数”了, 只能“眼泪往肚里吞”。可心里一直在纳闷——我在教学上, 每节课都按照新课程的理念,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调动课堂学习的情绪, 以学生为本, 应该说课堂教学是“活而不乱”, 学生的思维是“纵横驰骋”的, 而为什么考起试来, 班级成绩就不如那些“灌”、“充”、“压”的传统教法的教师呢?我到底是坚持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考后分析中寻找“既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 活络学生的身心, 又夯实学生基础”的路子, 还是“随波逐流”, 依然以应试为重点, 紧盯着“短视的分数”呢?此时不管是哪位教师, 都会犹豫和徘徊。

再看看平时, 这个学生不听话, 那个学生闹事, 教师每天就像“消防员”一样不停地面对着各种突发事件, 搞不好, 可能还会有学生“顶撞”你, 作为教师的你, 只能“忍气吞声”, 选择“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有时又会“憋屈”得受不了, 恨不得冲到操场上去“吼两声”。想想自己, 当老师实在是不值, 付出了真心, 付出了心血, 可惜得到的却不是“正效应”。

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 再加上教师群体中也存在着“文人相轻”的现象, 教师自身对荣誉、名利等又有“放不下, 想拥有”的思想, 在教师与同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冲突”下, 于是乎就出现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此, 笔者所在的地域, 已经为中小学校配备了心理健康专职教师, 这是上级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怀, 也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了, 我们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来。

按心理学的观点, 心理健康需要心理干预和治疗。此话固然没错, 但笔者认为, 那仅能作为外力的一种“辅助”, 就像俗话所说的, “能救你的不是上帝, 只有你自己”。教师, 特别是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必须也只能靠自我的调适。

笔者在从教生涯中, 也在不断地遭遇着心理上的挫折。比如, 上语文课时, 总有一位男生自由散漫, 总是跟你唱“对台戏”, 不举手就在底下信口开河, 给出的十个答案起码有七八个是错误的, 此时的你真是“急火攻心”, 恨不得冲上去“抽他两巴掌”。往往这个时候, 自己努力将手插进口袋里, 狠狠地捏一下自己的大腿, 告诫自己———你是老师, 他还是孩子, 孩子是无知的, 急需要我的教育, 若我跟他一般见识, 那我岂不退化成孩童了。再说了,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行当, 那就必须要有教师的职业修养。想想那些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 他们每天面对的是非正常的儿童, 他们都能将压力承受下来, 这种“暂时不循规蹈矩”的孩子, 说不定“今后才能出类拔萃、与众不同”呢。此时, 将目光朝别处看, 心情就会大不同。

一、正视教师职业, 克服急躁易怒的心理

这一条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行业有其独特性, 它是特殊的服务行业, 事关千家万户的未来。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时刻拥有一份爱心与耐心。就算心情暂时糟透了, 每当站在教室门口时, 也要学会“川剧变脸”, 将“春风扶上两颊”, 以微笑开始一天的教学。你拥有一脸灿烂的春意, 学生才会报以无限的课堂生机与活力。很难想象, 一位终日不苟言笑, 板着一张脸的教师, 他的课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要求教师时时告诉自己——学生是“无辜”的, 来学校是要你给予陶冶和熏陶的, 你的易怒、你的喜怒无常, 都将给学生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既然选择了教师, 就必须要有“绣花式”的耐性, 要努力摒弃暴躁、易怒的毛病。可在讲桌上贴一张“不生气, 生气会老得快”的漫画, 提醒自己, 要永葆一颗爱孩子的心。倘若哪一天坚持不下去了, 那就说明还没有完全练就教师的“第一层功力”。正视教师职业的特点, 才能有效调适自己每一天的心理。

二、参与有氧运动, 调节自我的身心

教师的工作是繁忙的, 也是繁重的, 备课、上课、处理学生之间的“纠纷”, 批阅作业、家访、组织学生活动, 工作日每天都是学校、家庭一条线。加上长期的伏案工作, 更易引发颈椎病与胸闷等, 若不注意调节的话, 便很容易引起心理与生理的双重不适。面对这种状况, 笔者的经验是下班之后, 先将手中的工作停歇一会儿, 要知道, 就是到你退休的那一天, 依然有数不尽的工作要做。因此, 要每天保证40~60分钟的运动量, 跑步、器械健身、打羽毛球等, 积极地参与到有氧运动中。在运动中排汗, 在排汗中减缓劳累, 有利于当晚的睡眠, 又强健了体魄, 令自我的身心得到调适, 可谓一举三得。周末, 也可以挤出一点时间, 与家人一道去户外爬爬山, 呼吸新鲜的空气, 既能锻炼身体, 又能促进家庭和谐。和谐的家庭更利于教师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走出户外观海, 开阔自己的胸襟

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 是因为大海有容乃大。低调是一种生活姿态、处事哲学, 我们要低调做人, 但我们要高调做事。工作时全身心投入, 个人时间、休闲时刻, 就要尽情享受。教师也是食人间烟火的普通人, 我们不要伪装自我。有了糟糕的心情不可怕, 可怕的是让糟糕的心情愈演愈烈。心情郁闷时, 不妨暂时抛开手头的事情, 一个人跑到海边, 去看看大海, 吹吹海风, 听听海涛, 站在大海面前, 你会发现个体的渺茫。每个人的一生就像沧海一粟, 什么愁苦, 什么忧伤, 什么困惑, 什么抑郁, 与辽阔的大海相比, 一切均不值一提。笔者有一种感觉, 每次来到海边, 伫立一段时间后, 内心总能归于平静。

四、借助笔端倾吐, 化解内心的积郁

除了面对大海开阔自己的心胸外, 有时还可以借助文字涂鸦, 将心中的不快与积郁化解。就像小时候被父母批评后, 无处倾诉时, 就拿出自己的笔记本进行“含泪控诉”。在学校里, 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 借助文笔, 或者打开电脑, 将不舒服、不理解, 甚至将指责、诘问、质疑等记录下来。当书写完毕后, 你会长出一口气, 会有说不出的轻松感。过一段时间, 你再来翻阅这些文字时, 可能会为自己当时的冲动、无知所“雷”倒, 没有过不了的“心坎”, 只要你用心去跨越。

3.再婚者婚前的心理调适 篇三

怀旧心理此种情况多见于第一次结婚后夫妻感情较好,前夫或前妻因意外事件或疾病死亡者。由于夫妻之间感情很深,因而再婚后会表现出怀旧心理,并容易引起对方的不满。

方法:对前夫(妻)的怀念并不是错误,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影响再婚夫妻的感情。你现在既然又选择了他(她),就应当面对现实,互相接纳。

自私心理自私心理是再婚者夫妻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是在经济和财产方面想控制对方。双方均有孩子时,则时不时地会冷落对方的孩子,偏向自己的孩子。这种想控制钱财和对待孩子的不公正态度,更容易使夫妻双方产生敌对情绪,使婚姻更加不稳定。

方法:信任是家庭稳定的基础,特别是双方都有孩子的再婚夫妻,更要互相信任,将心比心,公平合理地处理好财产和双方孩子的关系。

自卑心理有些人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认为离婚是不光彩的事,甚至感到自卑,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导致再婚之后生活信心不足,精神不振,甚至不愿与人交往,整日呆在家里,日久天长,容易患上抑郁症。

方法:再婚夫妻要互相鼓励,排除一切干扰,追求幸福。有句话说得好:“日子是自己过的,不是让别人看的。”只要自己感到幸福,就应当大胆的去尝试和追求。

失望心理由于第一次婚姻不满意,再次结婚时就会与以前的配偶相比,制定目标;如果目标达不到,自认为不如以前的配偶,或者发现对方缺点较多,就会产生失望心理,甚至导致婚姻再次破裂。

4.再婚老人自我心理调适 篇四

易磊增城市公安局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为数更多,危害更大。”两千年后的今天,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关系复杂多样,人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危机与日俱增,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化、普遍化。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危机比普通人更加严重,据统计,在我国人均寿命已超过70岁的今天,一线警察的平均寿命仅有48岁。心理健康是生活、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的基础,是个人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警察也不例外。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治安的质量。只有警察处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投入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因此,积极关注警察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一、我国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现状

我国对警察心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方见诸文字。目前对警察心理研究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为警察的身心健康服务,主要包括警察心理现状、心理问题来源及应对策略等;二是为警察公正、理性地执法服务,其研究内容应该包括警察执法处置案件时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及应对策略等,即普通心理与执法心理两个方面。在所能查阅到的文献资料里面,警察心理研究多集中于第一个方面,即从不同视角探索警察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及应对策略,本文亦属此类,警察执法心理研究相对较少。

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警察存在心理问题,如果按这一比例计算,我们会得到一个惊人的结论,即我国有约34万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经查阅国内相关文献,部分地区的研究调查显示:我国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警察数量及比例高于西方国家。2004年,江苏省厅组织对南京、无锡等地开展调查测试,发现当前公安民警中有80%认为工作、生活压力巨大,其中有10%的人认为无法消除这种压力。同时发现:警察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人际敏感等四个因素的分值明显高于社会一般群体。其中一线干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机关民警,25-35岁的青年民警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年龄段的民警。2002年至2003年,广东省公安机关组织对广州、佛山、云浮三个市628 名民警进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普通人群。接受测试的对象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症四个方面问题最为突出。有强迫症的比例为41.6.%,偏执症比例的为34.9%,人际关系敏感症为37%,敌对症的为34%。由此可见,我国警察,尤其是基层一线民警普遍存在心理问题,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以认定为心理疾病。

二、警察存在心理疾患的表现

1.生理上的表现。由于压力对人的身体能造成一连串的破坏,警察不仅容易患上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如冠心病、消化道疾病如消化道溃疡、肿瘤、皮肤病等病症,而且会干扰人的认知程度,降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甚至致命。江苏省的测试结果表明,心理压力让民警在躯体化的病变症状方面比社会一般群众高出十几

个百分点,接受测试的民警有12.5%常常感到莫名其妙的心痛、头痛、肌肉酸疼和心血管、呼吸系统、胃肠道不适。深圳市公安局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局70%的同志患有各种疾病。

2.行为上的表现。警察的心理压力,就其行为发生改变而言,轻者表现为饮酒、吸烟的频率明显增加,抱怨情绪严重,不遵守纪律,易与人争执等;重者表现为酗酒、嗜烟、事故频发、违纪违法等,有的人还会选择自杀或杀人来摆脱困境。

3.工作上的表现。警察心理压力过大,在工作与事业上表现出的厌烦疲劳感增加,对工作不满意、无责任心、注意力不集中、畏难等,工作质量粗糙、缺勤率高、失误增多,工作缺乏激情与创造性,工作效率降低,情绪不稳定,无法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的评估,甚至会导致一些极端行为的发生。

4.生活上的表现。警察的职业决定了与家人聚少离多,不能对家人尽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直接后果是家庭不和、离婚率高、与子女亲人关系紧张。据江苏无锡市的调查,警察的离婚率居社会各种职业之首,而深圳市公安局从2000 年开始开通了公安民警心理咨询热线,有一半的咨询都涉及情感问题。

三、警察心理问题的主要情绪症状及其原因

1.紧张、焦虑、恐惧等高度应激反应。大量实例和研究证明:真正的危险情境和想像中的危险情境都会使人紧张恐惧,而且想像中的间接危险情境比实际中的更危险可怕。警察值班、巡逻、现场处置都存在潜在的危险,潜在的危险必然在警察的大脑中有所反应,为了避免危险、抓捕罪犯,警察必须时时处于高度警觉的状态,如果不能进行正确的自我心理调适或者心理咨询和治疗,长久下去,很可能引起神经衰弱、强迫症、恐惧症等神经症的发生。

2.抑郁、失眠、无聊、空虚、兴趣和热情降低等消极心理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警察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恶面,比一般人一生中见到的还要多。工作的特点决定他们经常和活动在法律边缘的人打交道,接触的基本都是社会上和人性中自私、残忍、贪婪、虚假等阴暗的一面。再加上自身与同事在与犯罪分子搏斗中的生死一线经历,都会像梦魔一样跟随他们。此外,警察为社会积极工作,经常流血牺牲,可很多时候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有人借监督之名进行贬低、中伤、诽谤,警察满腹委屈无处诉说,对自己的工作到底怎样做才能使老百姓满意感到苦闷和困惑,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也随之降低。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比较压抑、郁闷,对别人、对生活缺少信心,变得冷漠和现实。

3.冲动、暴躁、攻击性增强、自控能力减弱等失控性情绪反应。社会转型时期犯罪数量逐渐增加,犯罪种类也更趋复杂,而各基层单位警力严重不足,这必然造成警察经常连夜加班的状况,据统计,警察每人一年平均要比一般人多干130个工作日。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生活极不规律、精神高度紧张,使大脑皮层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极易让人变得暴躁、易激动、自控能力降低。一个平时很内向、稳重的民警,可能会变得狂躁具有攻击性。个别警察在制止犯罪活动时或在讯问一些顽固不化、充满敌意和挑衅的犯罪嫌疑人时,就可能采取极端措施,危害他人安全,如开枪伤人或刑迅逼供致人死亡等。

研究发现,高危险性及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大量非警务活动及权势压力、警民

关系失调及恶意投诉、社会认知偏见及负面社会宣传、家庭关系紧张等成为引起警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此外,警察在应对个人发展、经济压力、工作调动、人际关系等方面,压力都比较大,从而使情绪易出现波动反常。同时调查结果显示:48%的警察没有释放心理压力的手段,有24%的警察觉得压力有时难以承受。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公安队伍的健康发展和公安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警察心理健康的维护及自我心理调适

维护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从社会、团队和个人等多层次、多角度合力进行。1)首先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优待警。需要各级领导部门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公平的竞争平台,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民警福利待遇,改善单位办公条件及人际氛围,以及完善上下级沟通机制。2)其次是积极维护警察的合法权益。合理的进行工作部署,减少非警务活动,增加对侵犯警察权益行为的处罚条款及处罚力度,积极进行舆论引导,建立良好的执法环境,使民警的合法权益得到真正的维护。3)再次是给予公安民警相应的专业心理援助,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成立或聘请专门的心理服务机构,及时为警察提供电话心理咨询、网上咨询等心理辅导;建立民警心理档案,对有潜在心理健康危险的民警主动预约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定期请专家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有条件的地方应当为警察提供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服务。

然而,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制度的完善不是一时可以完成的,心理咨询在警队中也尚未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维护警察心理健康短期内关键还在于警察的自我心理调适。根据心理学知识原理,试提出以下针对警察心理异常的自我调适方法:

1.正确认识自己,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碰到问题时必须坦然的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紧张和焦虑,应该想到自己的有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是正常的,不要与不安对抗,而是体验它、接受它。要训练自己象局外人一样观察自己的心理,不要让你自己受情绪控制。正确认识自己,意味着全面的评价和认识自己,即允许自己犯错,同时努力寻找自己的长处。在得意与顺境中不自傲自负,在失意与逆境中不自悲自怜,不自暴自弃,不随意退却,任何时候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懂得“有得必有失”的人生道理,这样可以避免心理冲突和情绪上的焦虑和抑郁。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图式理论告诉我们,人与环境的作用要经历图式-同化与调节-平衡的过程,在我们不断接收环境中新事物与自我心理调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心理冲突,如果不能达到新的平衡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在碰到问题时民警要懂得面对现实,适应环境,只有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和积极、宽容的心态,才能发挥自己强大的能力去改造环境,以求外界现实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从而在心理上达到新的平衡。

2.树立理想,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很多心理问题如无聊和空虚等主要源于对理想、信仰及追求的迷失。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但当你坚定地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前进时,无聊和空虚等不良情绪就会离你而去,而且在你追求理想的同时,能使自己面对困难毫不畏缩,始终保持愉快充实。生活是否美好,就看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它。你可以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为群众排忧解难,在自己的成功中自得,从他人的感谢中欢乐;也可以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或与好友一起登山、郊游、钓鱼、与家人去公园散步、或到高楼上去观看美丽的城市夜景;还可以培养其他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看电影、下棋、写作、品茗、书法等,或加强自己身体的锻炼,参加跑步、游泳、健身、打球等各种体育活动等,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3.合理宣泄,学会压力的转移。最好的宣泄莫过于与人为善,多结交朋友,在遇到困难或困惑的时候便可找个好朋友或领导进行疏泄或倾诉。压力转移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此简单介绍几种.1)精神胜利法:即自我安慰法,心里只要想不与这种有毛病的人计较,把对方进行丑化或弱化,自己的心里就会宽松了很多,阿Q说的那句“儿子打老子”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精神胜利法,这不是说要我们学阿Q,而是让我们在某种情况下平息自己的不良情绪,从而避免更坏的情况发生。2)矛盾幽默化:幽默有利于活跃工作或家庭气氛,可以消除尴尬,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更容易解决问题。

3)理疗法:泡泡脚或进行保健按摩,通过身体的放松转移和消除心理压力。4)能量释放法:积极进行体能锻炼、到KTV高声唱歌、或者到专门的宣泄室宣泄,使心理能量得到释放,达到宣泄转移压力的目的。

4.学习心理放松技巧。平时可以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减轻紧张情绪的困扰。

1)活动身体的大关节和肌肉,速度要均匀缓慢,只要感到关节放开,肌肉松弛就行。2)深呼吸,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出。每当呼出的时候,在心中默念一些能放松身心,减少紧张情绪的词语。3)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着一朵花、一点烛光或一件柔和美好的东西,细心观察它的细微之处。点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发的芳香。4)闭上眼睛,去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做一些与当前具体事项无关的自己比较喜爱的活动,如游泳、洗热水澡、逛街购物、听音乐、看电视等。

参考文献:

[1]胡赤怡等.警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9).[2]戴静等.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3).192~193.[3]陈小波.警察工作压力及其调适[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4]蔡荣英.警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5).[5]李晓临.警察心理健康现状及自我调控[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6)

5.护士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篇五

汉川市人民医院王淑莲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实施优质护理对护士素质提出挑战,同时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给护士造成日益沉重的心理负担。为了使护士尽快适应现代护理模式,提高自身生命价值,充分发挥潜能,维护身心健康,护士心理的自我调适是十分重要的。

1心理压力的来源: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压力的来源面较广。

1.1社会压力: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护理工作只不过是一些打针、发药之类的简单机械劳动,而把疾病的康复归功于医生。对护士和医生的态度判若两人,这种现象在病房常能看到。每当此时,护士的精心治疗,严密观察,亲切问候化为乌有。护士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心理上失去了平衡,产生了失落感。

1.2工作压力:由于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使护士24小时轮流值班,遇到急诊、抢救病人更不能按时下班,有可能连轴转。这种不规律的工作时间,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超负荷的工作加重了护士的身心负担,同时护理工作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一种工作,其辛苦不言而喻。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面对一些简单劳动换取高额经济收入以

及社会现实中其种种陆离现象,护士容易对原有的价值观产生怀疑而致不公平感,心态易失去平衡。

1.3竞争压力:护理知识不断更新,技能要求日益提高,对护士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技术、新业务、新设备应用于临床,要求护士必须掌握;各级医院对护士学历层次的要求,也促使着中专护士鞋大专、大专护士鞋本科,再加上护理继续教育、三基训练、晋升考试、进修学习等各种形式的考核,使护士一生中都在接受各种形式的考核,护士既要完成日常繁重的护理工作,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培训、自学,长期处于高压的状态,使护士有一种力不从心的焦虑感。

1.4家庭压力:护士进入家庭,负担多重角色。本来应该关心老人、体贴丈夫、教育孩子,但漆黑的“夜班”还需丈夫接来送去,繁忙的工作使护士筋疲力尽,与他人交流时间少,人际关系淡漠,亲情减少,偶尔的家庭矛盾是避免不了的,护士会感到无所适从,苦闷难言,引发忧愁、烦恼等负性情绪。

1.5护士角色迫使护士一再压抑消极情绪,往往造成“零存整取”的效果。护士应以愉快的心情和热情的态度走进病房去“微笑服务”。但护士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消极的情绪一再压抑,日积月累形成了潜在的能量即“感情势能”,这种能量一旦超过了个体所能承受限度,就会出现“零存整取”的后果,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

1.6同行之间也会出现鄙视、冷淡等态度。医技人员认为护理工作没有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执行医嘱、完成治疗,没有高难度技术,不受重视,使护士产生自卑感。

总之,护士的个体性格差异、婚姻状况、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也是诱发产生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温床”。

2心理压力的表现:总结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特别是中年护士,生活压力大,家庭负担重,往往承受着超过男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矛盾。

2.1工作与家庭的矛盾:工作要求敬业、进取和创新精神;家庭却要求温柔、贤惠、有责任感的妻子、母亲。这种不同角色的反差所引起的冲突必然会对她们心理产生影响。

2.2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的矛盾:传统上,中年女性被要求在家庭生活中负担比男人更多的责任,因此她们在社会上与男性竞争时,不得不背上沉重的包袱,从而加大了压力。

2.3过高期望与期望值难以实现的矛盾:不少中年护士事业心较强,对自己的期望值比较高。但是由于社会性别、职业分工不同等各方面的歧视,有些人常常遇到挫折,使期望难以实现,以致出现心理障碍。

3护士心理压力的自我调适:过重的心理压力必将导致身心疾病的产生,损害自身健康。在生理方面,中年护士往往有一种疲劳感,自觉身体虚弱无力,即便多休息也不易缓解。此外,还容易出现头晕、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有过重心

理压力的女性,可能有长期或频繁发作的烦闷、不快和失眠,或出现暴躁易怒、空虚、无故悲伤和失落感。因此为了保持心理健康,护士应学会心理自我调适。

3.1保持健康的情绪:热爱护理工作,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向往美好未来。有上进心,激发健康情绪。正确认识自我、人生和社会,接受现实的自我,适应规律,心胸豁达,乐观。

3.2培养良好的个性、修养: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接受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懂得每个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中都不可能事事如意,要经起起挫折和磨难注意培养踏实、克制、有涵养、坚韧、热心、勇敢的个性,不要软弱、孤僻,要树立自尊、自强、自爱意识。

3.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首先要理解、宽容、尊重他人,真诚相待。以积极的心理、和蔼的态度对待病人、同事。创造团结友爱、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有计划的处理业余时间,赡养老人、培养子女,主动承担家庭责任。适当的家务劳动也是一种放松心理压力的方式,与亲友和睦相处,争取他们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使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时向他们倾诉,做合理宣泄,在他们的劝慰和开导下,不良情绪便会逐渐消失,以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

3.4目标定位要适宜,有利于解脱心理压力:错误的完美主义的期望,只会使你不停的做,却很少有过对自己努力完

成工作感到满意。护士不可能在多种角色中把每件事都干得完美,事情要分轻重缓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内心期望的活动中去。身处逆境时能进行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不钻“牛角尖”,自我减压,降低标准,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5增强适应能力:护士要努力调节自我,学会对各种现象做客观的分析,正确的判断。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沮丧,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努力学习专业及边缘学科知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和发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体现自我价值,克服来自社会、同行不尊重护士的偏见。

6.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研修日志 篇六

作为一位教师,他要么是在帮人,要么就是害人。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对他们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心理健康如果出了问题,给学生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因此,教师保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而国内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低于普通人的水平。这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影响,所以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适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祥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五方面:

一、对教师角色的认同,教师只有对教育工作有热情,才能更加的投入工作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生活,心理上自然就更加的健康。

二、教师要了解实时的教育政策,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三、能在教育界建立和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让人的心情各方面都发展良好;

四、具有稳定而积极的心境;

五、能够进行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

作为教师要懂得如何调整自己,学会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如何使自己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在这我将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谈自身对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凡事首先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让心大一点: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变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变小了。再大的事情也不过如此,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心释放出来,要看到这大千世界的气象万物。

(二)必须加强身体锻炼。心理健康其实与身体健康也是有一定的联系存在的,现代的教师不应当追求自己身心都健康。多做户外运动,提高自己的保健意识,注意饮食的结构,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运动方式,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心理健康起着很大的影响。

(三)学会简单化生存人生的追求是什么?如果要说起来有很多金钱,名誉,地位,有太多太多,但作为老师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点,让自己的人生追求简单化:有个伴、有个窝、有点钱、有好友!

(四)确立对自己的信心人的毛病是不相信自己,因此总看别人。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并且要相信自己,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学会扬长避短才是正确看自己。

7.浅谈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篇七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和推动者,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迟迟未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才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两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1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1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对教师而言,剔出其职业的社会性不谈,教师首先是个普通人,自然也有心理健康的需求。然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往往将教师这一职业神圣化,将教师比喻成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职责就是默默地奉献,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标,影响着教师工作的成败。这是因为教师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状态是其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决定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影响着教师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科学性。如果教师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必将有利于教师充分的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发挥其潜能,带来高的工作效率。可见,教师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是教师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规范的需要。

1.2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是学校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与人交往的态度和行为,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评价,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价值已经超越了教师的知识本事。教师通过自身营造的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已经成为巨大的教育资源。

2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离不开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学校领导的重视,但更重要的是教师个人要重视自身的心理保健。只有教师自己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较强的心理保健意识,来自社会和学校层面的支持效应才能作用于教师真正起到作用。

2.1 从认知上调整自己的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多,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对教师的角色期待过高,使广大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竞争。教师本人对自己的角色和职责也陷入了混乱状态,没有一个客观和正确的认识。

古语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教师要想自觉地进行心理保健,优化心理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认识,对自身的教师角色和职责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2.1.1 正确的认识教师角色,悦纳自己

当今社会,教师角色被认为是神圣的,完美的。人们对于教师角色的期待也充满理想化。而作为教师本身应该认识到角色期待的理想状态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教师要学会悦纳自我、赏识自我,学会接受和理解自身角色扮演中出现的缺陷并不断完善,这样教师才会在遇到挫折时,做到不妄自非薄,不迁怒他人,并能采取积极方式去坦然面对,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2.1.2 正确认识师生关系的特点

师生关系区别与其他人际关系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师生关系是既定的、是因工作交往而形成的,因而也是难以更改的。当师生之间产生了矛盾和冲突时,一般情况下,任何一方都不能单方面终止这种关系。如果教师认识到师生关系既定性的特点,那会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这样,不仅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而且还可以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作用使教师本身保持心境愉悦。

2.2 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的方法

教师应吸收和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知识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面临矛盾和冲突的时候,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疏导,及时解决不合理的情绪,更好的进行工作和生活。

2.2.1 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态

放松训练最初是体育运动中进行心理训练的具体方法,它是有意识、有系统地训练肌肉动作逐步达到松弛,并使呼吸减缓,目的在于获得控制身心活动强度的能力。放松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振作精神、恢复体力、消除疲劳、稳定情绪、增强记忆、提高工作效率。教师可以在合时的时间进行放松训练,通过身体肌肉的放松带动心理上的放松,越是繁忙,越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放松心态。

2.2.2 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

教师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体验不良情绪的机率要高于其它人群。因此能够合理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的自制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控制情绪,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教师在合时的时侯也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来调控自己的情绪,也可以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暂时转移到其他事情或活动中去,打打球,或漫步于林荫小径,改变一下环境,使自己没有时间和可能沉浸在那种不良情绪之中,从而将情绪转化。

2.2.3 寻求积极的社会支持

心理学上的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以外的援助力量对个体的社会支持关系,如夫妻、父母、知心朋友,都是不同的社会支持力量。这种社会支持关系可以有效地削弱压力造成的孤独感、焦虑感、紧张感等负面感受,缓解心理压力。社会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的社会个体,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对教师来说,学校的同事,尤其是学校管理者的支持和帮助,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减轻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和推动者的教师,其心理健康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教师心理健康的调试主要从自身来维护,既要注重从认知上调整自己的观念,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师角色,处理好师生关系;更要学会放松心态、调控情绪、寻求积极的社会支持等适合自己心理调节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01):332-339.

[2]叶一舵.现代学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明出版社,2004,(06):235-272.

[3]黄爽.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述评.教师教育研究,2006,(04):89-90.

[4]刘霄.论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教育探索,2003,(02):85-87.

[5]吴聪治.论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硕士论文,2002,(08):5-10.

[6]隆艳.关于教师心理调试的几点思考.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4):27-28.

8.现代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学案 篇八

一、本书内容简介

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现代人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教师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属于高发群体,心理健康现状令人担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本书通过对我国教师队伍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揭摆实际工作中造成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工作性质所带来的职业压力、职业倦怠,直接影响到工作绩效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如何排解压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促进教师人格的健康成长,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本书的核心思想。

共分为八章进行介绍。

二、本书的特点

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是怎样清楚地认识它,不随便贴标签,把握科学的标准是一个操作难题。本书体现出两个特点。

1.案例解析:通过活生生的案例,结合我们自身实际,很有可能有一些共性的特点,对于指导我们的工作很有借鉴意义。

2.心理测验: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书中所提供的小测验,基本上能够筛查出自身健康状况。有利于及时调整状态,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和积累。

三、本书编写的指导思想

教师群体的健康程度从某种角度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促进教师群体和谐健康全面的发展是本书的指导思想。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教师心理问题的维护和改进,是按照生命的内在需要和成长规律丰富生命内涵、充实生命价值的教育,不应只停留在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与帮助的层面上,应当直达教师的职业成长和生命成长,在生命成长中帮助教师寻找自我成长的生命动力和源泉。

四、本书的基本观点

现代教师的心理健康涉及到自身素质、家庭环境、工作性质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任何一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可能和多种复杂因素有关,把握现有资源、开发有利条件是进行教师心理健康调节的有效方法,心理健康问题不是等待问题出现寻找办法,而是面对现实、主动创造条件去预防和维护。

五、本书试图帮助大家认识到

1.什么是心理健康?目前你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如何?

心理健康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能乱贴标签,不能随便对号入座。应该有清楚的标准和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

2.面对教师的职业压力形成的职业倦怠,我们应该能够找到深层次的原因,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应对现实的压力。

3.教师人格的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成长到老。如何矫正人格发展中的错位,调整人生发展方向和态度,是促进个体全面成长的核心。

4.教师心理健康重在预防和维护。乐观向上的态度、积极有效的行为、健康和谐的社会支持是保证身心健康的前提基础。

第一章

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学习要点(目标)

1.识记“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2.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3.掌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重、难点分析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学习思路

本章作为全书首章,具有“绪论”或“引论”的性质,它首先从“心理健康”的概念入手,明确了定义,紧接着进行了“广义”与“狭义”之间的比较,分析了他们的异同,这是教师应该辨析清楚的。

讨论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对这些基本知识应有明确的定位和理解。在看书时,既要有针对性,又要兼顾到整体。

第一节

教师心理健康的内涵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界定 回答:教师心理健康的定义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内外环境允许的条件下所保持的最佳的心理状态,即教师的内心世界与客 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教师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

进一步思考健康的内涵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思考并回答: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和教育技能的效能

2.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3.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水平

第二节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思考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

(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二、心理自我诊断

了解和运用简易方法和自查量表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掌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职业角色。(2)良好地人际关系。(3)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

(4)独创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5)积极进取。

(6)积极适应和改造教学环境。(7)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思考:心理健康标准与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为什么不一样?

第二章

目前我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透视

学习要点(目标)

1.了解我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2.理解掌握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重、难点分析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第一节

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思考:我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有哪些? 1.角色认同问题 2.职业倦怠问题 3.人际交往问题 4.情绪心理问题 5.人格心理问题

6.职业行为问题——怨职型、自我型、异常型、暴戾型、不良型 7.适应性心理问题

第二节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思考: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一)个体因素 1.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2)体质因素(3)性别因素(4)器质性因素 2.人格特征(1)A型人格(2)外控型人格 3.心理防御机制

(二)学校因素 1.组织因素

(1)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重(2)教室氛围(3)角色冲突(4)自主与做决策(5)孤立(6)公平

(7)冲突的价值观

(8)努力与回报之间的差距 2.学校领导与管理(1)校长的支持不够(2)学校管理混乱(3)压抑的学校

(三)社会因素 1.家庭生活环境 2.冲突、挫折

3.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 4.过重的内外压力

第三章 教师的职业压力与调试

学习要点(目标)

1.识记教师职业压力的定义。2.了解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3.掌握教师职业压力的缓解策略。

重、难点分析

教师职业压力的缓解策略。

第一节

教师职业压力概述

一、回答:教师职业压力的定义

教师职业压力:教师面对职业活动中各种因素引起的威胁性情景或不良事件时,所出现的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状态。

二、了解:教师职业压力现状

第二节

教师职业压力的外在表现

了解:职业压力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一)职业压力导致教师产生躯体疾病

(二)职业压力导致教师不良情绪反应

(三)职业压力导致教师产生行为问题

1.侮辱行为

2.体罚行为

第三节

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

一、思考: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有哪些?

(一)过重的工作负担

(二)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

1.单纯地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鉴别教师的教学业绩 2.评职称的压力

(三)学生问题和学生家长的过度干涉

(四)新课程改革

(五)教育体制改革和职业竞争带来的学校人际关系复杂化

(六)职位不适当

(七)自我发展

二、思考:教师职业压力的缓解策略

(一)化解压力源

(二)寻求社会支持

(三)构建良好的学校环境

(四)改变自我 1.改变生活习惯(1)营养全面、均衡、适量(2)适度劳逸(3)经常锻炼

(4)培养多种兴趣,保持精力旺盛(5)戒烟限酒(6)心理健康 2.改变思维方式

(1)正视自己的身心问题(2)放慢工作速度(3)保持一颗平常心(4)量力而行(5)与人为善(6)忙里偷闲

第四章

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

学习要点(目标)

1.识记职业倦怠的含义和教师职业倦怠所表现的三个层面。2.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不良影响。

3.掌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重、难点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第一节

教师职业倦怠概述

一、回答:什么叫教师职业倦怠?

由工作压力引起的以身心极度疲惫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反映。

二、了解: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第二节

教师职业倦怠的不良影响

思考:教师职业倦怠的不良影响有哪些?

(一)教育教学方面

1.敷衍行为:教学工作的敷衍行为,学生管理方面的敷衍行为 2.压制行为:苛求,发脾气,恐吓,不认错 3.推卸行为:问题升级,向家长告状

(二)人际关系方面

(三)教师自我认知方面 1.自我效能感低 2.认知结构障碍

(四)教师身体方面

第三节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思考: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什么?应改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一)原因 1.职业因素:

(1)外在的期望(2)角色冲突(3)期望与现实的差距(4)职业的低创造性2.工作环境:(1)管理学生困难(2)人际关系(3)校长的支持程度 3.个人因素

(二)应对策略 1.学会缓解压力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3.提高处理问题和自我调节能力 4.保持对工作的热情

第五章

教师的情绪问题与调试

学习要点(目标)

1.识记情绪的特征。

2.掌握教师主要的不良情绪表现。3.掌握教师不良情绪的调适方法。

重、难点分析

教师不良情绪的调适方法。

第一节

教师情绪与心理健康

一、回答: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人们关于客观事物符合自身需要与否的态度的体验。

二、回答:情绪的特征

1.情绪具有情境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的特点。2.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型和外部表现。

3.情绪能促进或阻止记忆、推理和解决问题。

三、了解:职业适应良好的教师具有的情绪特征 1.情绪的省察力 2.情绪的了解力 3.情绪的摆脱力 4.情绪的运用力

第二节 教师主要的不良情绪表现

了解掌握:教师主要的不良情绪表现。

(一)焦虑:个体预料会有某种不良后果或模糊性威胁将出现时,产生的一种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情绪。

(二)抑郁:是以情绪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绪障碍。

(三)自卑:是自我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

(四)愤怒:是个体在遭遇攻击、威胁、羞辱等强烈刺激的情况下,感到事物不符合自己的需要,或愿望受压抑、行动受挫折、尊严受伤害时,所表现出来的极端的情绪反应。

(五)消沉:是指在经受长期的压力之后,变得灰心、失望、退缩的一种不良情绪表现。

(六)冷漠:主要表现为对人怀有戒心甚至敌对情绪,既不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又对他人的不幸冷眼旁观,无动于衷,毫无同情心。以上这几种消极情绪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辨析,长时间的消极情绪会直接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第三节

教师不良情绪的调试

理解与应用:不良情绪的调试方法

(一)宣泄法

躯体宣泄的具体办法有哪些? 心理宣泄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是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所有方法?

(二)转移法

思考:情感转移的快慢取决于哪些因素?

(三)控制法

深入理解埃利斯情绪疗法,能举例说明原理。

(四)自我激励法

(五)心理换位法

(六)呼吸调节法

做到能够运用呼吸调节法放松情绪

(七)音乐调节法

第六章

教师的人格异常与矫正

学习要点(目标)

1.识记人格定义、特征以及教师人格的职业特征。2.掌握教师人格异常的类型和临床诊断标准。3.了解人格异常的成因。

4.联系工作实际,能简单地对教师人格异常进行矫正。重、难点分析

教师人格异常的临床诊断。

第一节

教师人格 回答:什么是人格?

思考:人格的特征如何体现?试举例说明。同时进一步理解教师人格有什么独特的特点

(联系工作实际)育人性、高尚性、完美性如何体现出来?

第二节

教师人格异常的类型与临床诊断

掌握:教师常见的人格异常类型。

1.妄想型人格异常。诊断标准,突出特点是什么? 2.分裂型人格异常。诊断标准,主要特征是什么?

3.分裂病型人格异常。诊断标准,主要特征是什么?它与分裂型人格异常区别在哪里? 4.反社会型人格异常。诊断标准,主要特征是什么?诊断该项人格异常有什么年龄要求? 5.边缘型人格异常。诊断标准,主要特征是什么?

6.戏剧性人格异常。诊断标准,又叫做什么?主要特征是什么? 7.自恋型人格异常。诊断标准,主要特征是什么? 8.回避型人格异常。诊断标准,主要特征是什么? 9.依赖型人格异常。诊断标准,主要特征是什么?

10.强迫性人格异常。诊断标准,主要特征是什么?又称作什么?

第三节 教师人格异常的成因

思考:教师人格异常的成因。

人格的形成过程中,早期经验起很大作用。人格的核心是性格,性格的形成环境起决定作用。试着从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其他方面解读人格异常的原因。

第四节

教师人格异常的矫正

思考:如何培养教师健全的人格?(预防和矫正)首先是良好人格品质的培养(包括哪些品质)其次是环境的创造(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以上两条为预防过程

第三,形成了人格异常后,需要专业治疗。认真理解一下几个学派对人格异常的治疗方法 1.精神分析疗法(包括哪几个治疗技术?)2.行为疗法(包括哪几个技术?)3.人本主义疗法(包括哪几个技术?)

第七章

教师的人际关系问题与应对策略

学习要点(目标)

1.掌握影响教师人际关系和谐的因素。2.理解教师人际关系和谐的意义。

3.联系工作实际,掌握教师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重、难点分析

教师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

第一节 教师人际关系现状

回答:人际关系的表现方式有哪几种?结合实际情况,你的人际关系属于哪一类? 了解:健康人际关系的四个特质是什么?

掌握: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同事,教师与学校管理者,教师与学生家长 掌握:影响教师人际关系和谐的因素有哪些?

人际关系的构建关键在于自身的经营,教师自身因素哪些方面直接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再者,学校的管理体制和社会上的大环境对人际关系的建构也起到促进作用。尤其是现代社会网络的快速发展,金钱观的冲击,工作快节奏所带来的压力等等,都会对人际关系的建设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掌握:为什么教师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意义)

从教师自身发展,教师工作性质,教师的社会作用方面去理解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意义。

第二节 课程改革对教师人际关系提出的挑战

思考: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改革的根本区别,我们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迎接挑战重塑良好 人际关系。

涉及到的几个方面: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事,教师与管理者,教师与学生家长。

第三节

教师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

思考:教师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

新环境、新背景,教师应该调整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1.教师与学生的相处之道 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2.教师与同事的相处之道

工作绩效所带来的压力,如何与同事保持和建设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 3.教师与学校领导的相处之道

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最为微妙,存在上下级、命令和服从的关系,怎样使得上令下行,政令畅通,构建高凝聚力的团队,是这种关系的主要任务。4.教师与学生家长的相处之道

学生的成长是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共同影响的结果,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种关系。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双方建立在共同促进、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关系,不能理解为家长会就是告状会、批斗会。

第八章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学习要点(目标)

1.掌握教师自我完善的策略。

2.掌握学校组织管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作用。3.了解社会支持对教师心理健康的作用。

4.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调整生活方式促进教师心理健康。重、难点分析

教师自我完善的策略

第一节 教师的自我完善与教师心理健康

思考:如何从个人因素入手,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是正确认知,能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而且乐于接受现实。其次通过多种渠道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个体成就感 第三是拥有积极地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工作。

第四在工作中,在生活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抗挫折能力。

第二节

学校组织管理与教师心理健康

思考:如何优化学校组织管理体制,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对于学校而言,环境和管理体制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外在因素。作为管理者,如何在现有资源范围内,进一步优化环境,提供必要的行政帮助,来促进教师身心和谐发展,是整个教育教学管理的关键所在。

第三节

社会力量支持与教师心理健康

了解:哪些属于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怎样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来自于家庭、社会、学校三个环境中能够对教师发展起到支持帮助的都应属于他的支持系统,可能是物质的帮助,也可能是精神的帮助。如何使得资源最大化,使之成为教师的坚强后盾,是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节

教师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与教师心理健康

了解:教师作为一个社会角色有他自身的特点,同时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爱情婚姻的建立,家庭生活的方式,都会时刻影响到内心世界。所以,爱情婚姻是不是美满,家庭生活是不是幸福,都很大程度地影响到身心健康。

第五节

生活方式及休闲与教师心理健康

思考:怎样调整生活方式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上一篇:综合布线复习要点下一篇:春雨五年级650字作文